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构想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教案

柳永词两首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四)教学目的:1、初步了解词的章法和句法特点。

2、了解柳永的生平简介及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训练学生初步掌握读词诵词的能力。

4、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赏词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教学重难点1、从词的章法入手,了解词的内容;2、抓词眼,详细分析名句,有助学生深入词中境界。

教学课时 2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单元教学提示,导入新课:本单元是宋词学习单元,教材为我们编选了宋词创作中有代表性的人物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的作品。

说他们是宋词的代表人物,因为他们是宋词的创作的两大流派的代表人物,柳永和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

通过对他们的作品的学习,我们更能宋词的魅力。

二、词的相关知识介绍: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隋唐,盛行于宋,是一种和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简单的说就是歌曲中的歌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等。

2、“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词人依词牌填词。

词原来一般是没有标题的,后来人们填词也加标题,如我们学过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长沙”是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

词可以分段,叫“片”或者“阕”。

3、词的分类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三、《柳永词两首》的导入:现在娱乐圈流行一个词语叫“粉丝”,就是指一些偶像人物的崇拜者,追随者。

其实粉丝一族,古已有之,由来已久。

宋代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的柳永,就有过无数的粉丝。

论狂热,柳永的“粉丝”也丝毫不输于今天的“超女”。

由于他写得一手绝妙好词,随便给哪个歌妓写上几句,她就会身价倍增。

于是,歌妓们对他爱得发狂,能和柳七亲热唱和,很多是倒贴银子。

202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教案

202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教案

202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详细内容包括:1. 现代文阅读《荷塘月色》;2. 诗词鉴赏《雨霖铃·寒蝉凄切》;3. 文言文阅读《陈情表》。

二、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荷塘月色》,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领略散文的美;2. 通过鉴赏《雨霖铃·寒蝉凄切》,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感受词人的离愁别绪;3. 通过阅读《陈情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文言文阅读技巧,理解忠臣义士的忠诚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荷塘月色》的意境描绘;《雨霖铃·寒蝉凄切》的词牌格律;《陈情表》的文言文阅读。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锻炼文言文阅读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荷塘月色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2. 新课导入:分别对《荷塘月色》、《雨霖铃·寒蝉凄切》和《陈情表》进行讲解;3. 例题讲解:针对三个教学内容,分别设计例题,进行讲解;4.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6. 互动环节: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荷塘月色》关键词、意境描绘;2. 黑板右侧:《雨霖铃·寒蝉凄切》词牌格律、情感表达;3. 黑板中间:《陈情表》文言文阅读技巧、忠诚品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阅读《荷塘月色》,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绘月色下的荷塘;(2)分析《雨霖铃·寒蝉凄切》的词牌格律,并简要阐述其表达的情感;(3)翻译《陈情表》中的一段内容,并概括其主要观点。

2. 答案:见课后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掌握程度;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相关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4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4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定风波》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感受词人的形象,知人论世,了解苏轼生平经历及思想。

2、背诵本词积累名句。

3、学习词人乐观旷达坦然的人生态度,从容面对人生风雨的气度,提升学生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旷达渺远的意境和作者豁达的胸怀。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举例法、师生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1、播放邓丽君的歌曲《但愿人长久》,营造教学氛围。

《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听的这首歌是哪位诗人写的词吗?对了,就是苏轼。

苏轼,我想大家都不陌生,他是宋朝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有着怎样的伟大胸襟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定风波》去寻找答案吧。

二、走近作者,了解背景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土,四川眉山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苏轼生活在宋神宗时期,以王安石为首的改革变法派当权时,他看到了变法的弊端反对变法;变法失败,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当权时,他看到了变法的可取之处支持变法,受到了双方的排挤和打击,一生仕途坎坷三起三落。

王安石变法时,苏轼因不满新法中某些政策及其执行中的流弊,写过一些批评和讽刺性的诗文,被李定等人诬告将他以“谤讪新政”“毁谤君相”之罪弹劾入狱,被囚于乌台,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

结果20多人受到牵连,坐牢103天,苏轼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时期在太祖年间即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期间未卜生死,一日数惊。

在等待最后判决的时候,其子每天去监狱给他送饭。

由于不能见面,所以早在暗中约好:平时只送蔬菜和肉食,如果有死刑判决的坏消息,就改送鱼,以便心里早做准备。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教学要求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教学要求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与揣摩,获得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或文化观念。

2.通过课堂讨论,认识作者怎样把观点与材料紧密结合起来,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严密的思维习惯,掌握议论文的写作特点和方法,学习论证技巧。

3.通过写作、演讲、辩论赛等方式,训练学生通过文字和口头表达形式发表见解和主张的能力。

【教学重点】
本单元是议论文单元。

教学重点应放在了解和掌握议论文的写作技巧方面。

1.论证的思路和结构
2.比喻论证法、对比论证法、举例论证法
【活动建议】
1.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就身边的某一热点话题,提出观点,搜集有关材料、提出论证。

2.出一期《社会自由谈》的专刊或墙报。

3.观看一场电视辩论赛,学习辩手如何组织材料,旁征博引从而进行立论和反驳。

4.组织一次辩论对抗赛。

可以就某一观点组织正反双方模拟电视辩论赛的方式进行辩论。

【教学安排】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2课时;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1课时;
《拿来主义》2课时;
拓展阅读1课时;
写作活动及辩论赛3课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精品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精品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诗词三首》。

具体包括《雨霖铃》、《锦瑟》、《虞美人》三章内容。

详细内容主要围绕三章诗词的背景、作者简介、诗词意境、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讲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雨霖铃》、《锦瑟》、《虞美人》三章诗词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 理解并把握诗词中的意象、意境,感受古人的情感表达。

3. 掌握诗词的艺术特色,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词中的意象、意境的理解;艺术特色的把握。

2. 教学重点:诗词背景、作者简介;诗词的意境、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与诗词相关的图片,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 背景介绍:讲解《雨霖铃》、《锦瑟》、《虞美人》三章诗词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3. 诗词讲解:逐句解析诗词,引导学生理解意象、意境,感受情感表达。

4.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进行详细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与诗词有关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诗词、作者、背景简介。

2. 列出诗词中的意象、意境。

3. 强调诗词的艺术特色。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雨霖铃》中的意象,并描述其意境。

(2)比较《锦瑟》和《虞美人》的艺术特色,谈谈你的理解。

(3)结合所学,创作一首五言或七言绝句。

2. 答案:(1)意象:寒蝉、长亭、骤雨等;意境:离别之情,凄美、哀怨。

(2)答案开放,合理即可。

(3)答案开放,符合格律、意境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对重点、难点的掌握情况,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优秀诗词作品,提高文学素养;组织诗词鉴赏活动,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词中的意象、意境的理解;2. 艺术特色的把握;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4. 作业设计中的创作练习。

高中语文说课稿优秀10篇

高中语文说课稿优秀10篇

高中语文说课稿优秀10篇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的《声声慢》。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介绍、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五个部分来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一)单元教学目标必修四第二单元编选的是宋词,在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个必修模块中,这是的宋词单元。

本单元选取的是四位词人的作品。

四人中苏轼和辛弃疾是北宋和南宋的豪放派代表,而柳永和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其中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文人,李清照是宋代最杰出的女词人,四人在词坛上都占有一席之地。

教材编者可谓用心良苦,编选四人各富代表性的词来学习,通过比较,使学生了解完全不同的两种词风,进一步体会四位词人不同的创作风格。

(二)课文特点《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名篇之一,写词人历遭国破家亡劫难后的愁苦悲戚,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

其艺术表现方式是独特的,李清照善于选取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自我的内心世界,她独有的寂寞心境。

二、学情介绍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接触过部分唐宋词,当时的学习要求只是读一读,背一背,了解大意,体会情感而已。

进入高中阶段,这种要求显然是不够的,不能只局限于其中一篇作品、其中一位作家,而要把他们放在整个宋词的发展脉络中观照、比较他们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鉴赏作品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还有一点我们需要注意,高一的学生心理上摆脱了对成人的依赖,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可塑性极强。

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如果在课堂上能帮助每一位学生习得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那将是他们终身受用不尽的财富。

根据以上教材特点和新课标理念,确立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内容,解读意象,品味意境,赏析情感。

(2)能力目标:通过“直觉感知,深入探究,情感提升”逐层深入地鉴赏诗歌。

(3)情感目标:深入解析词人“愁”的丰富内涵,体会词人情感的变化。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实验高中郭彦丽
一、本单元地位分析
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单元为议论文,体现了以文体为线索编排教材的特点。

了解和把握议论文文体的特点,训练阅读议论文的能力,应该是这一单元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首要任务。

二、本单元教学构想
基于以上的分析,本单元教学安排从有关议论文体的介绍为起点,以教材课文剖析作为阅读探究的主体,以训练学生议论文写作作为能力目标。

三,本单元教学目标安排
1.议论文的基本知识
①议论文的内涵和特征
②议论文的要素
③议论文的结构
④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2.议论文阅读指要
①分析议论文的标题类型:(论题型论点型阐释型比喻型关系型选择型)
②把握议论文的论点:论点是作者在文章中表现的观点和主张,是统率全文的纲。

只有抓住这个纲,才能确切理解文章各个部分的内在联系和各种表达方法的运用,才能准确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重庆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二单元《雨霖铃(寒蝉凄切)》全套教案

重庆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二单元《雨霖铃(寒蝉凄切)》全套教案
三、具体赏析课文
先来分析一下上阕。上阕写的是:离别之难。(板书:离别难)
1.首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幻灯:研读上阕)
这是对二人离别环境进行的描写。(板书:离别环境)指出事件发生时间是深秋的傍晚、地点是长亭、天气是骤雨初歇。起首句(点击)已给全诗定下了情感基调:“凄切”,它是如何奠定的?
师:作者把眼前的实景和想象中的虚景结合起来,这种写法是——(生答:虚实结合)。(板书:虚实结合)
【上阕小结作业反馈】:结合板书,背诵上阕。
四、重点探究分组讨论
那么,与恋人离别后,作者的痛苦有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呢?找位同学为大家朗诵词的下片。
生:(诵读。)(幻灯片:下阕文本)
师:好,读得很有感情。
课前播放符合本词风格的音乐,了解古人离别赠诗的习俗,及与离别有关的意象,营造学习这首词的气氛。在诵读前播放大家的朗读,有助于学生体悟作者的情感,身临其境地把学生带入到离情别绪中。
课堂上,巧用文档软件,激活语文教学,全面展示文本,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有利于文本阅读的即时生成。
在探究文本阶段,让学生思考词人是从哪些角度描写离别场景的呢?并分小组进行讨论,选取自己认为写得最好,感受最深的句子进行赏析。并用PPT展示词中重要的鉴赏点,以便学生更好的感受诗歌。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雨霖铃》教学教案
姓名
工作单位
年级学科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文选自高二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词坛中,才情卓绝的柳永是耀眼的明星之一,他的《雨霖铃》更是为世人广为传诵。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的别离情景,是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之作。全词以“离情”为线索,用白描、铺叙、点染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情人话别时留恋难舍的情景,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郁闷心,情景中见情,以情带景。文章重在从三个层次勾勒环境,描写情态,刻画心理,层层深入,写尽离情别绪,可谓叹为观止。其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被誉为千古名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故都的秋》和《囚绿记》。

具体内容包括:1.《故都的秋》:品味故都的秋色,感受作者对故都的眷恋之情。

章节内容:第13节,描绘故都的秋色;第46节,表达作者对故都的眷恋。

2.《囚绿记》:通过对比手法,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

章节内容:第13节,描述绿色的魅力;第46节,揭示人类对自然的束缚。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课文内容,感受故都的秋色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2.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句。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对比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

重点:品味故都的秋色,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秋天的感受,引入课文学习。

2. 课文学习:(1)学习《故都的秋》:学生自读课文,教师讲解关键语句,分析作者情感。

(2)学习《囚绿记》: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手法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

3.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精彩语句,进行文学鉴赏。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对比手法,描绘家乡的四季之美。

5. 小组讨论:讨论故都的秋色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故都的秋》故都秋色:清、静、悲、凉作者情感:眷恋、思念2. 《囚绿记》人与自然:束缚、渴望、矛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对比手法,写一篇描绘家乡四季之美的短文。

2. 答案示例:春天:万物复苏,生机盎然;夏天:骄阳似火,绿树成荫;秋天:金黄满地,硕果累累;冬天:白雪皑皑,冰天雪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故都的秋色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对比手法的运用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关于秋天的文章和诗歌,提高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宋词风格的赏析”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宋词风格的赏析”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4
3.全班分四个组课下交流博文,每组推选两篇优秀博文,参加全班评选。全班展示交流。根据评价量表评出优胜小组和优胜个人。
2.小组合作积极主动,组员参与度高,讨论热烈,分析深刻。
3.赏析意象时要学会想象和联想,注意“以诗解诗”,联系自己以前接触的诗句。
4.能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能引发听者共鸣。
5.能准确无误地背诵文章,重点字词掌握牢固。
专题二
分析词中意象、手法、感情和作者的人生经历
所需课时
课内1课时+课外1课时
专题二概述(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5.可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阅读和鉴赏,如加强诗文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提供必需的作家作品资料,或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丰富对作品的理解。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感受宋词可以为读者带来怎样的思想体验?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
常规资源
中学语文教材:《宋词三百首》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他
中学诗词鉴赏方法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检查八首宋词的背诵情况。
活动二:1.探究思考,你能将这八首词分成两类吗?你是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
2.小组交流评Βιβλιοθήκη 成果,互相借鉴,取长补短。重点体会所选意象与作者感情的关系。引导学生将词中的思想感情、人生追求进行归纳:
活动二:1.熟读课文《赤壁怀古》,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苏东坡的情感变化?这些情感是通过什么抒发的?
活动三:小组探究:这八首词中出现了哪些典型意象?引导学生将重点意象圈画出来,品味意象,要求抓住意象沉淀的文化意义。小组内交流,班内交流,教师引导。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四课 柳永词两首《望海潮》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四课 柳永词两首《望海潮》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4

《望海潮》1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学问与力量1、了解作者,把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品尝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美丽的意境。

(教学重点)3、学习诗词中铺陈的表现手法(二)过程与方法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同学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育对祖国河山的宠爱之情。

二、学习方法1、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反复诵读,感悟体会。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同学们,俗话说的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南胜景自古令人魂牵梦绕,富有天堂美誉的杭州更有天赐美景,钱塘大潮是晴空排浪怒涛卷霜雪,西湖美景则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美的景致,美的画面,美的笔调,美的神韵,美的音律,美不胜收。

今日我们就通过柳永的《望海潮》,来领会一下这人间天堂的秀丽景色。

(板书)(二)学问积累1、词的基本常识(见补充资料)2、作者简介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耆卿。

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对宋词的进展有肯定的影响。

有《乐章集》,词作《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出名。

3、背景介绍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

柳永与此时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是布衣之交,柳永想访问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访问的。

柳永就写下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唱歌以使孙何知道,其次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所以这是一首投赠词,目的是得到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

(三)整体感知反复诵读1、请同学听朗读录音2、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感知大意(沟通以什么样的语调带着什么样的情感来读)3 、再读课文朗读指导:①感情饱满,适度夸张。

雨霖铃(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

雨霖铃(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

专家点评(陕西师范大学王元华)
柳永的《雨霖铃》是咏别的千古绝唱,前人和今人对它的内容和写法的剖析众多,因此,从理性上吃透文本是不成问题的。

本课教师能够整合各种资料和资源,有点有面有精彩板书有学生互动地呈现《雨霖铃》的内涵、写法、特色、重难点,体现了较为深厚的处理文本的功力和一定的教学个性,尤其是板书的设计,把文本的精彩处、写法、线索等紧紧连为一体,颇具匠心。

然而,需要深入设计的是,千百年来感染人们的是《雨霖铃》的别情,所谓虚实相生、借景写情都是为了表达凄凄别情,也确实在表达别情中起到了独特的作用,但如果教学中对文本中的别情感受不够、体味不深,讲写法也是枉然,故此本课设计的重心应在别
情的渲染与身同感受,可惜,本课设计在感性体验方面发动得不够,理性认识有点苍白。

宜以“别”情的激发与锤炼为根本,以“黯然销魂”为归宿。

必修四第二单元教案

必修四第二单元教案

必修四第二单元教案教学园地10-10 1953:必修四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说明(外国语学校高一备课组)本单元阅读教学的内容是宋词。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艳丽奇葩,因其美妙的韵律与优美的意境深受读者的青睐。

这单元选了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四位词人的作品。

他们是宋词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他们是宋词豪放派与婉约派的词人代表,他们的词代表了宋词最高的艺术价值与美学理念。

一、单元教学内容与要求1.简介宋词知识,了解宋词脉络教师通过介绍有关词牌、词题,小令、中调、长调等知识;让学生先大致了解宋词的有关常识与宋词的发展脉络,从而整体感知宋词的艺术魅力,为后面鉴赏宋词作一铺垫。

2. 解读名家作品,感悟宋词美感(1) 学习豪放词派,体会恢宏壮阔气势苏轼与辛弃疾是宋代豪放词派的代表,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北苏南辛”之说。

教学苏轼的词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苏轼词壮阔的意境,体会苏轼词豪迈奔放的感情,坦率开朗的胸怀。

教学《念奴娇》主要让学生体会赤壁壮阔的意境、周瑜从容的儒将风度与词人壮志难酬的苦闷、清酒祭月的达观洒脱;教学《定风波》主要让学生明白词人借出游途中遇雨不避,雨中漫步,吟诗长啸的行为隐喻自己面对人生风雨,从容镇定,泰然处之的豁达胸怀。

辛弃疾是南宋一大批爱国词人的代表。

生活于南宋时期,终其一生,他都在关心抗金大计,为之忧心、操劳,然而国事总也不能如他所愿,因此,教学辛弃疾的词主要体会词人心中对南宋昏庸君王的不满与忧愤之情,学习辛弃疾词用典抒情的写法。

教学《水龙吟》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词中曲折迂回表达功业未就的抑郁心情与激昂慷慨的情调,学习借助“蓝天、流水、远山、落日、征鸿”等景物来营造凄清意境,烘托壮志难酬的愤懑不平,借用“张翰、刘备、桓温”等历史人物的典故抒发报国无门的情绪;教学《永遇乐》主要引导学生理解借缅怀“孙权、刘裕”两位古代英雄寄托词人老年仍壮心不已的豪迈气概,借评议宋文帝好大喜功终仓皇败逃无功而返的事讽喻韩仳胄北伐邀功草率出兵而打败仗的史实,借“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典故委婉表达自己虽雄心不减当年,盼望为国效力却无人问讯的哀叹之情。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构想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构想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构想【内容简介】本单元学习宋词。

选取四位作家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都是宋词创作中有代表性的词作。

柳永、李清照是婉约派的典范;苏轼、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

柳永词以纤细婉约为主要风格,“景中见情,缘情设景”,词律谐婉,拓宽了宋词的艺术空间;苏轼词具有高度的个性化,具有豪迈奔放、旷达洒脱、疏朗刚健的独特风格,具有“无事不可入”的特点;辛弃疾词“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壮词中始终洋溢着一派爱国激情,大量用典构成“博喻”,形成了豪放洒脱的风格;李清照词是我国文学史上才学卓越的女作家清新委婉,感情真挚,寓情于景,层层渲染。

【学法指导】词的学习重在诵读和理解。

诵读的关键在节奏和情感的领悟和把握,要读而能背;理解的关键在于能够联系词人的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去了解作者的内心,知人论世,将作品放在生活、社会背景下理解,找准词眼,把握基调,根据意象,领会意境。

难点在于利用想象和联想,补充词意的空白,把握词中的艺术境界。

【教法指导】古人云:诗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是一个有效手段,本单元教学要建立在熟能生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读的作用;然后紧扣一些要点和关键,教会学生学会抓重点,抓关键,从关键性的语句和章法入手,引导学生学会赏析,学会理解。

扣住景物特点和情感表达的关键词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想象,去理解,使学生学会一些鉴赏的基本方法。

【词的有关知识】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

词,是诗歌的一种。

古代的词都合乐歌唱,故唐五代时多称为曲、杂曲或曲子词。

词体萌芽于隋唐之际,与燕乐的盛行有关(一说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句子长短不一,故也称长短句。

另有诗余、乐府、琴趣、乐章等别称。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倚声填词”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关于词牌和标题: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第7课声声慢(1)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第7课声声慢(1)教案
提示:他们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这就启示我们,在习作中也要化虚为实。以“静”为例。(多媒体展示)
写一段话,表现场面非常拥挤。
结课
这首词写的是无与伦比的“愁”,主要通过清冷的秋景来渲染愁情,表现词人因国破、家亡、夫死而只身流落江南时的孤苦无依的凄苦心境。
作业
比较《醉花阴》《声声慢》两首词所蕴涵的情感和营造的意境有什么不同?
学生齐读这些句子,感受作者的“愁”情。
析课
找出课文中的意象(借景抒情)
找出表意象的词,理解意象的特定含义。
联系所学过的诗词知识,引导学生把握这几个意象的含义。(多媒体展示)
学生分组讨论,明确意象的含义。
小结:淡酒、秋风、过雁、黄花、细雨、梧桐这些意向,浸满了作者内心的凄苦。在这些意向背后,我们看见了一个被“愁”所困的女词人,愁是她作品的主调。
学生齐读课文,进一步感受作者的情感。
作者为什么愁?
学生联系作者的生平,本文的背景思考愁的内涵。
探课
引导学生赏析本文中的名句,并出示练习题
通过练习,准确把握这个句子的妙处
悟课(学习本文对我们的写作和鉴赏诗词有什么启示?)
通过学习,你觉得该怎样去鉴赏一首诗词?
学生讨论
出示古人写愁的诗句。(多媒体展示)
学生思考:他们是如何写愁的。
李清照《声声慢》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作家作品,朗诵背诵诗歌。
2.过程与方法目标:加强诗词的朗读训练,在读中理解词意,赏析诗词。
3.情感价值观目标:感受词人所抒发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文化之情。
教学重点
1.理解“愁”的内涵。
2.把握意象的特定含义。
教学难点
赏析名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方法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六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六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教学设想】本堂课,通过浅味、品味、深味三个板块,领会古诗词中语言运用的精妙,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体会中国古典诗词的语言之美,意象之美,情感之美,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让学生在品读诗歌的过程中,传承经典文化,形成文化自信,体会爱国情怀,增强爱国热情。

【教学创意】1.课前运用视频素材让学生欣赏自古至今,心系天下、矢志报国的人们,设置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体会只有心系祖国、矢志报国的人才能受人敬仰!(详见视频第6秒到第1分6秒)2.在“赏读思考”环节,进行比较鉴赏,设计问题是“惊涛拍岸”和“把阑干拍遍”两处“拍”一样吗?设计意图为在问题的设计和追问中,在思想的碰撞中,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度,加深思维的深度,拓宽思维的广度,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详见视频第30分20秒到第31分55秒)3.类比联想,联想跟辛弃疾相同命运的矢志报国的历史人物:岳飞、文天祥等,2传承经典文化的精髓。

课堂结束与学生齐读卢新宁的话:“我所站立的地方,正是我的中国;我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我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我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

”3 在诵读中体悟爱国情怀,树立爱国主义人生观,争做精忠报国之人,实现了育人价值。

(详见视频第39分48秒到第41分48秒)4.板书呈现一个“国”字,用爱心图形标画“志”字,通过板书加深对文本的认识,再次体悟辛弃疾的爱国情怀,树立爱国主义人生观,争做心存天下、精忠报国的有志青年,实现了育人价值。

(详见教学设计后附的板书设计)【教学目标】1.品读语句,把握诗歌抒情方式。

2.反复诵读,体悟作者虽壮志未酬,仍矢志报国之情。

【教学方法】倾情诵读,整体感知,析句品词,讨论探究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历史上曾有这样一位青年,他率领区区50几人长驱直入拥有5万多精兵的敌营,活捉了杀死义军的叛徒,然后风驰电掣扬长而去。

本来他可以成为威震四方的一代名将,但是有心杀贼,无路请缨。

《第二单元》教案(新人教必修4)

《第二单元》教案(新人教必修4)

第二单元教学说明单元目标:1.鉴赏古代小说的人物形象.2.了解古代小说刻画人物性格,塑造典型人物常用的方法.3.注意古代白话文的特点.4.了解一些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知识.单元重难点:1.重点: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和小说的语言.2.难点:对小说主题的探讨.单元特点:1.《林黛玉进贾府》它通过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件事,向我们介绍了贾府的一批重要人物.2.《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着力描写了林冲由逆来顺受到奋起反抗,逼上梁山的经过.3.《失街亭》这篇小说以生动的情节和人物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的性格,马谡的狂妄轻敌,刚愎自用以及诸葛亮的深谋远虑等特点都很鲜明.4.《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它写的是杜十娘的爱情悲剧故事.单元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引申法单元课文:1.《林黛玉进贾府》 (曹雪芹)2.《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施耐庵)3.《失街亭》 (罗贯中)4.《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冯梦龙)林黛玉进贾府教学目标1.简介中国小说发展的有关知识。

2.了解曹雪芹及《红楼梦》。

3.理解选文中一些词语古今词义的不同,如偏僻、便宜、态度、媳妇、形容、老婆、可怜、夸张等。

教学重点1.着重了解曹雪芹及我国古典小说巨著《红楼梦》。

2.分析贾府环境和人物出场的描写艺术。

3.掌握《红楼梦》人物语言含蓄美的特点。

教学难点1.分析小说与众不同的出场艺术。

2.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及能力。

教学方法1.诵读教学法。

品读揭示人物性格的语言,得到一种感性认识。

2.讨论分析法。

本文人物各不相同的出场,反映出人物不同的身份和地位。

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强化认识,掌握作者构思的独具匠心。

3.点拨教学法。

《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小说名著,有其丰厚的、深刻的意蕴,通过教师必要的点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思想内容。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步骤第课时[教学要点]1.简介中国小说发展的有关知识。

2.了解曹雪芹及有关《红楼梦》的基本知识。

3.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许多不朽的文学作品往往会以各种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二单元第2课《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学设计即课堂提问设计意图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二单元第2课《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学设计即课堂提问设计意图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即课堂提问设计意图【单元分析】本单元为高中语文课本必修四的必修单元,主要内容为古典诗歌之宋词鉴赏。

本单元分别选取了宋词两大流派(豪放派和婉约派)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

宋词的鉴赏角度,一般还是从作者、背景,景、情的角度出发,侧重一些重点的表现手法的探究,作者情感的表达,以及它对我们生活的意义与价值。

下面就本单元中具有代表性的几首词的问题设计做一下探究与整理。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豪放派的艺术风格;2、了解作者苏轼及其生平;3、诵读吟咏,感受本词雄浑壮阔的意境,了解苏词豪放的风格过程与方法:1、感受、体味这首词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

2、对词中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的鉴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作者壮志未酬的苦闷。

2、学习作者在逆境中也要旷达洒脱、豁达坚韧、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的态度。

【教学方法】1、诵读感悟法。

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文章,感悟意蕴。

2、情境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配以形象的图片创设情境。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步骤】导入: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

它让我们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对于战争我们总有太多的感慨。

那么,几百年前,当苏轼站在赤壁这样一个古战场,回想着过去的硝烟,那么,他又想起了什么?【设计意图】创设氛围和意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就联想到三国这个充满纷争的时代。

那豪放、浑厚、悠远而略带苍凉的歌声,其内容和基调与这首词的风格、词人的心境相近,有利于学生对词的豪放风格和词人思想感情的感受、理解。

在音乐的伴奏中,歌唱家雄浑的歌声与课文相同的历史内容使得学生能很快进入词境,产生一种深沉的历史感慨。

1、你了解的苏轼是什么样地人?(学生自主介绍,教师补充)2、你了解的本首词的写作背景是什么?(学生自主介绍,教师补充)3、听音乐,有感情诵读课文,教师纠正字音,指导诵读。

【设计意图】检查预习明确作者、及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文本分析,①阅读上阕提问:上阙描写了赤壁古战场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的特点分别是什么?它们在你的脑海里呈现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明确:景物:大江、赤壁、乱石、惊涛、浪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构想
【内容简介】本单元学习宋词。

选取四位作家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都是宋词创作中有代表性的词作。

柳永、李清照是婉约派的典范;苏轼、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

柳永词以纤细婉约为主要风格,“景中见情,缘情设景”,词律谐婉,拓宽了宋词的艺术空间;苏轼词具有高度的个性化,具有豪迈奔放、旷达洒脱、疏朗刚健的独特风格,具有“无事不可入”的特点;辛弃疾词“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壮词中始终洋溢着一派爱国激情,大量用典构成“博喻”,形成了豪放洒脱的风格;李清照词是我国文学史上才学卓越的女作家清新委婉,感情真挚,寓情于景,层层渲染。

【学法指导】词的学习重在诵读和理解。

诵读的关键在节奏和情感的领悟和把握,要读而能背;理解的关键在于能够联系词人的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去了解作者的内心,知人论世,将作品放在生活、社会背景下理解,找准词眼,把握基调,根据意象,领会意境。

难点在于利用想象和联想,补充词意的空白,把握词中的艺术境界。

【教法指导】古人云:诗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是一个有效手段,本单元教学要建立在熟能生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读的作用;然后紧扣一些要点和关键,教会学生学会抓重点,抓关键,从关键性的语句和章法入手,引导学生学会赏析,学会理解。

扣住景物特点和情感表达的关键词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想象,去理解,使学生学会一些鉴赏的基本方法。

【词的有关知识】
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

词,是诗歌的一种。

古代的词都合乐歌唱,故唐五代时多称为曲、杂曲或曲子词。

词体萌芽于隋唐之际,与燕乐的盛行有关(一说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句子长短不一,故也称长短句。

另有诗余、乐府、琴趣、乐章等别称。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倚声填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关于词牌和标题: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