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曹操的文学成就
简述曹操诗歌的创作成就。
![简述曹操诗歌的创作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5f23dce1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27.png)
曹操是汉末杰出的文学家和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
通读曹公诗歌,可以体会到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蕴,他的诗歌总体上体现了关心民生疾苦的崇高精神,政治家的恢宏气魄,求贤若渴、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并热情歌颂了历史上杰出人物,抒发了慷慨悲凉之情。
曹操诗歌思想内容及创作成就。
一.曹操诗歌创作的一大成就,是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造的全盛局面。
借古题写新事,如《薤露》、《蒿里》,乐府旧辞皆为挽歌,曹操却用悲凉苦恨之调。
二.悲凉沉雄的独特艺术风格,他的诗特别能表现出他的个性,有政治领袖人物的宏大气魄,本色质朴大抒情浓郁,表现了他高远的志、坚定的信心、卓越的毅力和雄伟的气势,悲歌慷慨,气韵沉雄。
如《短歌行》写得高远阔大,有君临天下之气度,与坚若盘石的信心和意志,能激发起读者积极向上的奋进精神。
曹操的艺术呈现与文化传承
![曹操的艺术呈现与文化传承](https://img.taocdn.com/s3/m/c2cf5b84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12.png)
曹操的艺术呈现与文化传承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对中国文化传承和艺术呈现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曹操的文学才华、艺术成就以及对后世文化的传承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曹操的文学才华曹操被誉为三国时期的文学家,他的文学才华无疑为他的历史形象增添了光彩。
曹操擅长诗词,所作诗篇多以豪情壮志为主题,体现了他的政治抱负和军事才华。
他的作品字字珠玑,语言铿锵有力,深受后世文人的推崇。
曹操的文学才华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他在政治上的崛起。
二、曹操的艺术成就除了文学才华,曹操还在其他艺术领域展现出卓越的成就。
曹操善于书法,他的书法作品流畅大气,笔法雄健有力,展现了他的胸襟和气概。
曹操还擅长音乐,他本人会弹琴,喜爱音乐艺术,常常组织音乐演奏会,为士兵和百姓提供艺术享受。
曹操对绘画也有一定的造诣,他曾亲自作画,作品主题多涉及历史典故和英雄传说。
曹操的艺术成就不仅在当时有着较高的地位,也为后世的文化艺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曹操对后世文化的传承曹操不仅在自己的时代创造了许多艺术佳作,也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曹操的文学作品被广泛传播,对后世文人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使之在文学表达上更加丰富多样。
曹操的书法被后世文人所推崇,成为了中国书法发展的重要源头之一。
他的音乐演奏会对后世的音乐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曹操的绘画作品也为后世绘画艺术提供了借鉴和启迪。
曹操的艺术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综上所述,曹操作为一位政治家、军事家和艺术家,他的艺术呈现与文化传承对中国历史和文化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的文学才华、艺术成就以及对后世文化的传承,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艺术形象。
他的作品为后世的文人所崇仰,并为中国文化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注:由于字数限制的要求,请适当增加文字,使得文章符合1500字的要求。
)。
简述曹操诗歌的艺术成就
![简述曹操诗歌的艺术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aeff382b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18.png)
简述曹操诗歌的艺术成就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的诗歌创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曹操的诗歌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独具风格的诗歌创作风格。
曹操的诗歌创作风格独具特色,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具有强烈的个性特征。
2. 精湛的诗歌技巧。
曹操的诗歌技巧非常高超,他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3. 丰富的诗歌题材。
曹操的诗歌题材非常广泛,涉及到政治、军事、爱情、自然等多个方面,其中以政治和军事题材最为突出。
4. 深刻的思想内涵。
曹操的诗歌思想内涵深刻,他的诗歌表达了对人生、社会、政治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哲理性。
5. 独具特色的诗歌风格。
曹操的诗歌风格独具特色,他的诗歌具有浓郁的个性色彩,表现出他的豪放、刚毅、果敢的性格特征。
6. 诗歌语言简练。
曹操的诗歌语言简练,他的诗歌用词精准、简洁,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7. 诗歌意境深远。
曹操的诗歌意境深远,他的诗歌表现出对人生、自然、社会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8. 诗歌情感真挚。
曹操的诗歌情感真挚,他的诗歌表达了对爱情、友情、家国等方面的真挚感情,具有很高的感染力。
9. 诗歌表现力强。
曹操的诗歌表现力强,他的诗歌能够生动地表现出人物形象、自然景色等,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10. 诗歌思想深邃。
曹操的诗歌思想深邃,他的诗歌表达了对人生、社会、政治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哲理性。
论述曹操诗歌的成就
![论述曹操诗歌的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5e6a7bf1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c8.png)
论述曹操的诗歌成就
曹操,汉末重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以流传下来的20余首诗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构成“建安风骨”,对后世诗人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他是我国古代写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写实见长包含了浓厚的个人情感。
在艺术风格上,曹操诗歌语言朴实无华、不尚藻饰。
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
以慷慨悲凉的诗歌情调为其特色;在诗歌体裁上,曹操的乐府诗并不照搬汉乐府成规,而是有所发展,运用旧题书写了新的内容,开创了乐府诗写时事的传统,诗歌内容与本人的经历、地位、所处的时代背景相关;曹操对建安文学的发展起到了建设性作用,建安文学能够在长期战乱、社会残破的背景下得以勃兴,同曹操的重视和推动是分不开的。
诗歌具有高度的政治性,言志与抒情的完美结合,慷慨悲凉的诗风。
曹操的诗歌善于引用和用典,使诗歌更为典雅,更具文学色彩。
抒情更加含蓄深沉,文学艺术色彩更加浓厚;曹操的诗歌运用了比兴手法,不但能加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还能增加诗歌的韵味和形象感染力。
使诗歌能更好的展现出“寄情于景”“托物言志”的艺术魅力。
小议曹操的诗歌成就与地位
![小议曹操的诗歌成就与地位](https://img.taocdn.com/s3/m/769253d80975f46527d3e139.png)
小议曹操的诗歌成就与地位——《论曹操诗歌在五言诗形成中的地位》读后感曹操和曹丕、曹植父子三人,既是建安时代政治的中枢,又是文坛的领袖。
他们以自己的特殊身份,吸引了许多文人,开创了一代文学风气。
其中曹植在政治上最终遭到失败,但在文学上却取得最大的成就。
他的诗歌创作,在许多方面影响了整个魏晋南北朝诗歌的发展方向。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人。
有《魏武帝集》。
父亲曹嵩是得宠宦官曹腾的养子,官至太尉。
曹操也凭借着家庭的势力,年满二十即举孝廉为郎,步入官场。
在汉末大乱中自聚兵马,建立了可以抗衡群雄的军事力量。
建安元年,受封为丞相。
继而于官渡一战击败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袁绍,逐步统一并实际统治了北部中国。
曹丕代汉建立魏朝后,追尊他为武帝。
曹操的家庭具有某种特殊性。
作为宦官的曹腾和作为宦官养子的曹嵩,原来的出身无疑是很微贱的。
而汉末宦官擅权的形势,却使他们显赫一时。
但是,这种家庭原本并没有什么高贵的血统作为凭依,加上时代风气的影响,所以曹操很少受传统伦理观念和价值标准的束缚。
在政治上,他重视实效,而蔑视繁琐的礼仪与虚饰的道德,所以崇尚形名之学,以严刑峻法来保障自己统治措施的贯彻实行。
在日常生活中,他却很随便。
史书记载,曹操生性机警,为人通脱。
所谓“通脱”,就是无所拘泥、固执,个性和感情能够真率地表现出来。
他的文学创作,也同样反映了他的思想和性格。
曹操的文学成就,首先表现在诗歌方面。
他的现存作品,都是曾经配乐演唱的乐府歌辞,从音乐分类上说,以《相和歌》为主。
过去,文人写作乐府歌辞,大抵限于祭祀仪式上用的《郊庙歌》一类。
至于《相和歌》,则主要产生于民间。
虽然在宫廷和官僚的宴会上,常以此作为娱乐,但上层的文士,是不屑于亲自写作的。
东汉后期虽有蔡邕等人留下少量的歌辞,但只是个别的情况。
曹操对这种民间文艺形式的爱好,表明他并没有受到上层社会的偏见与习惯的束缚,而更重视利用民歌形式来满足自己的抒情需要。
另一方面,这可能与他的家庭也有某种关系。
曹操诗歌的创作成就
![曹操诗歌的创作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a3c604f9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a1.png)
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他的诗歌创作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诗风独特:曹操的诗歌以其刚健豪放的风格著称,充满了豪迈气概和壮志豪情。
他的诗歌语言质朴,直抒胸臆,展现了一个乱世枭雄的独特气质。
2.诗作数量:曹操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现有的诗篇约有20余首,其中包括《观沧海》、《对海而唱》、《短歌行》等著名篇章。
3.主题多样:曹操的诗歌主题丰富多样,既有对战乱、离别、哀思等生活琐事的描绘,也有对国家命运、社会现实的关注。
这些诗歌展示了曹操广阔的视野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4.文学价值:曹操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同时,曹操的诗歌还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为后人了解东汉末年的社会风貌和历史变迁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5.历史影响:曹操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风格被称为“魏武体”或“建安风骨”,成为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
同时,曹操的诗歌对唐代诗人杜甫、李贺等人的诗歌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总之,曹操的诗歌创作成就显著,他以独特的诗风、丰
富的主题和较高的文学价值,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诗人。
简述曹操诗歌的创作成就
![简述曹操诗歌的创作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4f3fa0f0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5d.png)
简述曹操诗歌的创作成就
曹操是魏国的开国皇帝,同时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
他的诗歌主要表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家国情怀和哲学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曹操的诗歌创作成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多才多艺。
曹操不仅精通文学,而且擅长音乐、绘画、书法
等多种艺术形式。
他的文武双全,经历多彩,涉猎广泛,这种多方面的才华和文化素养都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中。
2.政治家和哲学家的思考。
曹操作为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和哲学家,他的诗歌中常常反映出自己的政治思想、哲学思考和人生观。
他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境遇的思考,使他的诗歌充满了对人生苦痛的洞察与深刻的思考。
3.情感丰富。
曹操在诗歌中表现出丰富的情感,包括家国情怀、爱情、友情和人生哲理。
他的爱国情怀和国家大义感,令人感触良深。
4.技巧娴熟。
曹操的诗歌技巧娴熟、用词精准、形式多样。
他
不拘泥于形式,常常能够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
他的诗句优美华丽,常常形象化、富有感染力。
综上所述,曹操诗歌的创作成就在当时的文学界和后世影响都十分深远,被誉为“曹诗意凌群,人神共宝藏”的文化瑰宝。
曹操的文化贡献与艺术成就
![曹操的文化贡献与艺术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def57509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69.png)
曹操的文化贡献与艺术成就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人物之一。
在他的统治时期,曹操做出了巨大的文化贡献,同时也有许多突出的艺术成就。
本文将介绍曹操在文化和艺术方面的重要贡献,展示他作为历史人物的多重才华。
一、曹操的诗词才华曹操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而闻名于世。
他在平日的政务之余,常常抒发情感,创作诗词。
曹操的诗词以雄浑有力、巧妙独特而著称,作品集中体现了他的政治智慧和儒家思想。
曹操的《观沧海》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
通过对大海壮丽景色的描绘,他深思细察出人生的短暂和变幻无常,表达了自己的感慨和人生观。
这首诗凭借其独特的意境和表达方式深受后世文人的喜爱和推崇。
二、曹操的书法造诣除了在诗词方面的才华,曹操还以其出色的书法造诣而备受赞誉。
他的书法作品充满了个人风格和独特韵味,赋予了古代书法艺术新的特点。
曹操的书法作品,字迹挺劲有力,较为淳朴。
他擅长运用浓淡相宜的墨色,结合线条的刚柔并济,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典论》和《七步诗》等作品,无论在笔墨运用还是艺术造诣方面,都有着很高的欣赏价值。
三、曹操的历史文化研究曹操不仅在文学艺术方面有所建树,他还对历史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倡导修史典章,着手整理《京氏春秋》、《尚书》等重要史书,为后世的历史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此外,曹操还注重历史典籍的保护和流传。
他积极整理、收藏文献资料,并成立图书馆,开放给学者们进行研究。
这种重视历史文化的态度,为后世的历史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范例。
四、曹操的音乐创作曹操对音乐艺术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才华。
他创作了许多美妙的音乐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短歌行》。
这首作品以其简练明快的曲调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成为古代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曹操的音乐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表达方式,将音乐与文学融为一体。
他的音乐作品广泛影响了后世的音乐艺术,奠定了中国古代音乐的基础。
总结:曹操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不仅在政治和军事领域有卓越的成就,同时也对文化和艺术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曹操的文学创作及其成就
![曹操的文学创作及其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844fd856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35.png)
曹操的文学创作及其成就曹操的文学创作,主要表现在诗歌上。
他的诗歌今存有20余首,数量不算多,但成就却很突出。
从内容上来看,大致分为四类,即纪事,述志、游仙、咏史。
纪事类诗歌对汉末战乱和人民的苦难作了真实的反映,如《蒿里行》、《薤露行》、《步出夏门行》、《却东西门行》等。
其中《蒿里行》写军阀混战造成的惨象,被明人钟惺誉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述志诗有的表现了他的政治理想与政治主张,以《度关山》、《对酒》为代表。
如《对酒》:“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
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
咸礼让,民所争讼。
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
……囹囿空虚,冬节不断人。
”还有的则表现了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如《短歌行》、《步出夏门行》中的《观沧海》、《龟虽寿》。
游仙诗则有《气出唱》三首、《精列》。
《咏史》有《善哉行》三首其一等。
在艺术上,曹操的诗歌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第一,继承汉乐府的传统而又有所创新,曹操现存的二十五首诗歌全是乐府诗,这些诗歌沿用了汉乐府的题目以及乐府民歌中常见的题材,在这一点上他明显地继承了汉乐府民歌反映现实的传统,“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但是他又对汉乐府民歌进行大胆的革新,因而富有创造性,这种革新,表现在一是汉乐府民歌反映现实眼界较狭小,对重大事件较少涉及,而他则在乐府诗创作中直接反映汉末重大历史事件,这就对民歌的传统有所突破。
二是他虽沿用乐府古题,却又是以古题写时事,可谓是袭古题而不袭古意。
如《短歌行》,崔豹《古今注》曰:“长歌、短歌,言人寿命长短,各有定分,不可妄求。
”这是古辞内容,而曹操的《短歌行》在咏唱“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时,又加进了求贤才的内容。
《蒿里行》、《薤露行》,原是丧歌,崔豹《古今注》云:“言人命如薤上之露,易唏灭也。
亦谓人死魂归蒿里。
……至孝武时,李延年乃分为二曲,《薤露》送王公贵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
使挽柩者歌之,世呼挽歌。
”但曹操却用来写汉末时事。
由此可以看出曹操在运用汉乐府这一形式时,表现了充分的灵活性,进行了大胆的革新。
曹操诗歌的艺术成就
![曹操诗歌的艺术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127ad79cb0717fd5360cdcc7.png)
论曹操诗歌的艺术成就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他原出生宦官地主家庭,少时任侠放荡,“机警”而有“权数”,很早就被人视为“命世之才”。
果然在汉末的群雄角逐中击败了众多对手:伐董卓,灭袁术,斩吕布,败袁绍,建安元年受封为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了北方事实上的统治者。
曹操多才多艺。
他对于文学十分重视。
他是建安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和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开创了建安文学的新风气。
在俊才辈出,慷慨任气的建安时期,曹操是当之无愧的诗坛领袖。
一、他开创了“借古乐府写时事”的先河,使乐府民歌成为富于艺术个性的文人诗歌。
如《薤露行》、《蒿里行》是用旧题填新意,反映新时代气息。
《蒿里行》一诗更是被明末钟惺誉为“诗史”(《古诗归》卷七):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
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此诗用乐府旧题“叙汉末时事”(方东树《昭昧詹言》卷一),叙写了汉末兴讨董卓的关东义师的聚散过程与原因,联军将帅各有野心,人人都想称王称霸,连军阀兄弟之间也居心叵测,其弟在南边称帝,其兄在北方“刻玺”,致使国家战祸连年,更给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诗人以凝炼的语言勾勒了一幅汉末的历史画卷,诗情沉郁,诗境阔大。
二、曹操的诗歌格调慷慨悲凉,气魄雄强,不愧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所谓“风骨”,是以刚健、质朴的语言来抒发慷慨激昂的情感,具有宏伟的气势,雄强的力量。
就审美范畴说,它属于一种刚性的悲壮美。
我们看脍炙人口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矜,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雀南飞。
曹操谋略过人成就一代雄才
![曹操谋略过人成就一代雄才](https://img.taocdn.com/s3/m/bff993c5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a2.png)
曹操谋略过人成就一代雄才曹操(155年-220年)是中国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重要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卓越的谋略家。
他的谋略天赋与才智让他成为了一代雄才,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曹操在政治、军事和文化方面的谋略成就。
一、政治谋略曹操以其独特的政治谋略执掌大权,并在长期的斗争中逐渐扩大了自己的势力。
他善于利用现实政治环境,采取灵活的策略,巧妙地处理内外事务。
首先,曹操在统一北方时,遵循了“安内攘外”的原则,通过深入的内政改革打破了北方战乱的局面,调整土地制度、建立军屯制度等,稳定了社会秩序。
同时,他还加强了对外交的控制,採取联合和削弱敌对势力的策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其次,曹操善于布局和利用人才。
他提倡重用人才,注重选拔和培养能力出众的人,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一个高效的军事和行政体系。
他聚集了一批各有专长的谋士如荀彧、郭嘉、贾诩等,使自己能够在军事、内政等方面获得重大突破。
最后,曹操利用信息和谍报战术,在政治斗争中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性。
他建立起了完善的情报系统,密切关注敌对势力的动向,以此指导自己的战略决策。
他善于以弱胜强,凭借智谋和策略,往往能够在战争或争斗中取得胜利。
二、军事谋略曹操在军事方面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其谋略多次在战场上得以体现。
他运用了诸多军事策略,辅以创新的战术实施,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胜利。
首先,曹操注重孙子兵法中所提倡的“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原则。
他深入研究敌人的战略和战术,了解各方势力的实力和弱点,然后根据敌我双方的差距制定战略。
这种详尽的情报研究和分析,使他能够在军事行动中预测敌人的可能动态,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其次,曹操擅长运用奇特的军事策略。
他在赤壁之战中,巧妙地利用火攻战术,烧毁敌方船只,使敌军进退两难,最终获得了胜利。
这一战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仅在战争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也显示了曹操在战术上的高明。
最后,曹操善于运用突袭战术。
他经常利用快速机动部队,迅速突击敌人的要害部位,使敌人措手不及。
三曹诗歌的艺术成就
![三曹诗歌的艺术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ad9b3f5a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e5.png)
三曹诗歌的艺术成就
三曹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曹操、曹丕和曹植三位诗人。
他们的诗歌作品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以下是他们诗歌的艺术成就:
1.曹操的诗歌成就:
曹操的诗歌以豪放、气势磅礴著称。
他的诗歌多抒发强烈的个人情感和雄心壮志,表现出他作为一代枭雄的威武之气。
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开阔,常常运用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2.曹丕的诗歌成就:
曹丕的诗歌风格与曹操有所不同,更加注重情感和韵味的表达。
他的诗歌多描写爱情、离别等主题,情感细腻,表现出他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曹丕的诗歌语言华美,音韵和谐,展现出他卓越的文学才华。
3.曹植的诗歌成就:
曹植被誉为“建安之杰”,他的诗歌在三曹中最为突出。
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洒脱之作,也有清新婉约之篇。
他的诗歌主题广泛,涉及社会、人生、历史等方面,表现出他深厚的学识和广博的胸怀。
曹植的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出他卓越的文学天赋。
总的来说,三曹的诗歌作品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具有重要的艺术成就。
他们的诗歌风格各异,但都在抒发情感、表达人生感悟方面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他们的诗歌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浅谈曹操的文学成就
![浅谈曹操的文学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b4ddbf4fbe1e650e52ea99ea.png)
浅谈曹操的文学成就宁殷1338130333 摘要;曹操这一历史人物虽然世人对他的评价有褒有贬,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在中国历史上确实是一个传奇。
他是一个具有文才武略的政治家,不仅自己积极从事创作,开创新局面。
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也不断延揽人才,网罗贤士,形成了以其曹氏父子为中心的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重要的文学集团,促进了文学的发展和繁荣。
关键字;个人风格诗歌成就名篇分析散文特点正文:曹操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开建安风气之先的文学家。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
文学事业上,把文学看作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世”;延揽天下文士,奖掖文学人才,给作家们以较高的社会地位,为其创作活动提供有利的条件,对建安文学的繁荣起了促进作用;同时,他更以自己的创作,开创了建安文学的新局面。
曹操的作品明人张溥辑有《魏武帝集》,收令,教,乐府,古辞等140余篇。
中华书局校勘本《曹操集》收录诗歌122首,文章152篇,较为完备。
曹操在文学上历来最被人推崇的,是他的诗。
相传曹操“登高必赋”,每赋“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他的诗现存的都是曾经配乐演唱的乐府歌辞,且大都是乐府相和歌辞——一种利用管乐和弦乐相和伴奏,主要在宴会上演唱的歌曲的歌词。
这与他一生爱好音乐并精通音律有关。
但曹操亲自写作乐府歌辞供乐工演唱,不仅仅是爱好问题。
他的乐府诗往往突破旧题的限制或自创新题,继承了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精神,反映社会现实,抒发思想感情,在娱乐性的歌辞中融入个人的人生感慨,而又不太顾及诗的整体结构的严密,凡此均反映了他在艺术上也不受传统习惯束缚的“通脱”性格。
曹操今存二十一首乐府诗,其中艺术形式上有三言,四言,五言,而以四言居多。
其五言诗善于叙事,描写,并融入自己的感情,推动了五言体的新发展。
其四言诗成就更高,继承了“国风”和“小雅”赋比兴的手法和抒情的传统,使中衰了七百年的四言诗重放光彩。
语言运用上朴质,自然又遒劲有力。
既学习乐府民歌的表达方式,不事雕琢,不求辞藻,真率自然,恰当地结合自己的性格个性,无论写事抒情,都掷地有声。
曹操文学常识
![曹操文学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2c8ac80f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ce.png)
曹操文学常识曹操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被尊称为“曹孟德”,也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奠基人。
他以其出色的才能和杰出的才华,在政治、军事和文学领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曹操在文学方面的贡献。
首先,曹操是南京六朝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在南京六朝时期,曹操的文学成就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作品涵盖了诗歌、骈文、散文等各种文学形式,被誉为“魏晋文学的开山祖师”。
他的作品以深沉老练、状貌精神、词章工巧等特点而闻名于世。
曹操的诗歌作品继承并发扬了汉代乐府民歌的传统。
他以雄浑有力的笔触和明快的节奏,描绘了不少壮丽的战争场面和英雄人物形象。
如《关中门》描写了自己在长安发动政变的决心,“曹操修订皆启省,威终力拔何人能”表现了其铮铮铁骨和果断决策的个性。
《短歌行》以幽默诙谐的形式描写了曹操与当时流行的舞女王异离的故事,抒发了对自己险些丧失权力的忧虑,表达了对权力的珍视。
此外,曹操还有通过诗歌表达情感和抒发自己的视野的作品,如《战败赴见》、《宴下位诗》等。
曹操的散文作品则体现了一种独特的文艺风格。
他的散文浑然天成,具有雄风磅礴的特点。
他的散文以转折和对比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如《破荆州有感》中他写道:“张昭曰:‘天生英雄,不可强也。
’余尝问之,其言曰:‘是谓养虎为患也。
’”这一段文字在表达对张昭智慧的赞美的同时,也展示了曹操为大局着想的胸怀。
此外,曹操在《永嘉四年》中写道:“太上皇忌思,嗣子无瑕也。
丽谏类孔融,权量具禅让。
”这段文字不仅表达了曹操为国家安定而忧虑的情感,还展示了他对孔融清高正直品德的推崇。
此外,曹操还是一位出色的骈文作者。
他的骈文以其独特的辞章妙趣横生,展示出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诙谐幽默的才华。
曹操的骈文以对偶、排比和运用典故为特点,如《过秋社》中他写道:“村中夏日闲,春实罗山坞。
谷口唤秋日,道者多裳褐。
时人望秋色,揽蒲为葺屋;移风悲秋竹,送客相思曲。
曹操的文学成就
![曹操的文学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37db2055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7c.png)
曹操的文学成就第一篇:曹操的文学成就曹操的文学成就曹操“外定武功,内兴文学”,他又是汉末杰出的文学家和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
他一方面凭借政治上的领导地位,广泛地搜罗文士,造成了“彬彬之盛”的建安文学局面;一方面用自己富有创造性的作品开创文学上的新风气。
曹操不仅是东汉末年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还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
曹操爱好文学,有极高的文学修养,一生戎马倥偬而不忘吟咏。
《魏志》评价曹操是“外定武功,内兴文学”;《魏书》说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登高必赋,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曹操现存二十多首诗歌,全部是乐府诗,数量虽少,却不乏佳作。
曹操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上。
关于曹操的诗歌创作,徐公持在《魏晋文学史》中说:“曹操今存诗歌,计得二十二首,包括作者有疑问的三首。
其中四言、五言、杂言大约各占三分之一。
”曹操的这二十二首诗歌,均为乐府诗。
其内容和写作方法都与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的精神一脉相承。
曹操的诗歌是学习汉乐府的结果。
但是在内容和形式上又有了很大的突破。
近人黄侃在《诗品讲疏》中说:“魏武诸作,慷慨苍凉,所以收束汉音,振发魏响。
”说明了曹操在文学史上承前启后的作用。
清人沈德潜说“孟德诗犹是汉音,子桓以下纯乎魏响。
”(《古诗源·卷五》)。
由此可见,曹操的诗歌创作是对汉乐府民歌的突破和创新,是汉乐府民歌雅化和文人化的产物。
这是曹操在诗歌创作上的最大贡献。
曹操的诗歌被誉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他的诗歌最值得肯定的是记述时事,抒写他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即使是那些咏史和写景之作,也无不体现着他的雄伟理想和壮阔胸襟。
他的诗写得悲凉慷慨,气势豪雄,著名的有《苦寒行》、《薤露行》和《蒿里行》。
《蒿里行》是写董卓之乱后继之而起的军阀混战,“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短短十个字,展示了一幅连年战乱造成人民生灵涂炭、田园荒凉的悲惨景象,更表达了诗人的无限沉痛和对战乱制造者的强烈谴责。
小议曹操的诗歌成就与地位
![小议曹操的诗歌成就与地位](https://img.taocdn.com/s3/m/dc9e2a36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89.png)
小议曹操的诗歌成就与地位曹操,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富争议的人物,既是战略家、政治家,也是一位有着卓越诗才的文人。
他的诗歌成就和地位在历史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本文将从曹操的诗歌创作风格、主题内容和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探讨曹操的诗歌成就与地位。
首先,曹操的诗歌创作风格独特,充满个人风采。
曹操的诗作几乎都是在忙碌的政治生涯中创作的,他以一种豪放的气势,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视野的拓展。
曹操擅长运用对仗、夸张和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他的诗作具有独特的魅力。
例如《步出夏门行》中的“与君胥靡期”,就表现了他对逝去时光的追忆之情。
曹操的诗作行云流水,意境深远,让人读来耐人寻味,给人以广阔的思考空间。
其次,曹操的诗歌主题内容广泛,涵盖政治、军事、哲学等领域。
他的诗作中不仅展现出了他作为一个政治家和军事家的独特眼光,还表达了对人生、情感、理想的思考和感悟。
在政治方面,曹操的诗作抒发了他对国家安危和治理之道的关注,如《观沧海》中的“滔滔两岸悲”,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思考。
在军事方面,曹操的诗作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杰出将领的风采和决策能力,如《短歌行》中的“纵有万人敌,不敢轻南阳”,透露出他的勇气和果断。
最后,曹操的诗歌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曹操的诗歌在当时就备受推崇,被誉为“魏武之诗”。
他的诗作一方面体现了他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采,另一方面也留下了许多具有启示意义的作品,对后世文人有着重要的影响。
曹操的诗歌作品被后世文人视为学习的典范,并经常被引用和模仿。
他开创了以政治和军事为主题的诗歌创作风格,对后世的政治诗和军事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曹操的诗歌成就与地位不容小觑。
他在诗歌创作上的独特风格、广泛的主题内容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使得他的诗作具有重要的地位。
尽管曹操在历史上受到争议,但他的诗歌才华无可否认,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采,也留下了许多具有启示意义的作品。
曹操的诗歌成就和地位是中国文学宝库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曹操的文学成就及其影响
![曹操的文学成就及其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32907792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08.png)
曹操的文学成就及其影响曹操,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他生于东汉末年,死于三国时期,其一生的经历和成就不仅深深地影响了那个时代的历史进程,同时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曹操的文学成就尤其值得我们关注和探究。
曹操的文学生涯可以追溯到其早年。
据载,他自幼好学,善于诗文,曾经著有《短歌行》、《龟虽寿》等作品。
在他成为一名军事将领并开始经营政治生涯后,他的文学才华并没有停止。
相反,他在很多方面都通过文学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和智慧。
首先,曹操的文学成就显示出了他敏锐的历史洞察力和深厚的帝王思想。
在他的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历史观和政治思想。
他的历史观主要表现在他的《观沧海》、《东方朔》等著作中。
在这些文章中,曹操撰文抒发了对自负、骄傲和虚荣的强烈批评,也对历史上的先辈和陌生人物表达了敬意和感慨。
他通过对历史展开的剖析和解读,表达了自己对历史和人类的深刻理解和思考。
曹操的文学成就也给我们展示了他运筹帷幄的智慧。
在他那个时代,文学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可用于表达政治意图和应对战争危机,经常被用作宣传和鼓舞士气。
曹操通过自己的文学天赋,创造了许多著名的战争谋略和文学代表作。
他的《典论》被誉为中国战略学的经典之作,先后被多位明清军事家引用,较大程度地影响了中国的军事文化。
他的诗歌集《洛阳乐府》则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音乐和文学之作,集古今之长,成为那个时代文学的代表。
曹操的文学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
在文学方面,曹操以他的智慧和才华创造了一大批经典的文章和文学作品,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
在历史上,曹操带领着一支谋略出众的部队,不断地创新和改进自己的作战思路和策略,这一精神在后世的一些领域得以长盛不衰。
曹操的精神和洞察力不仅在文化、历史、军事和政治领域有影响,在社会和人类精神上也产生了深刻的反响。
总的来说,曹操的文学成就是其卓越才华的一项重要体现。
通过他的著作,我们可以看到他敏锐的洞察力、深厚的智慧和丰富的人文情感,这些都让他成为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
论曹操的文学贡献
![论曹操的文学贡献](https://img.taocdn.com/s3/m/c75c222b4b73f242336c5f21.png)
2010年第6期(总第118期)No.6,2010General.No.118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 of Qiqihar Junior Teachers ’College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毫县)人,出身于具有宦官背景的家庭。
在汉末发生的具有全国规模的军阀混战中,他脱颖而出,扫平群雄,统一了北方中原广大地区,建立了曹魏政权。
是汉末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曹操多才多艺,对书法、音乐、围棋都相当精通,于戎马倥偬之余,不废吟咏,创作了不少篇出色的诗歌。
曹操现存散文150余篇,其中最多的是令教类,其次为书表类。
从《隋书·经籍志》著录本集卷数之多,即可知曹操是汉魏间诗文的一大家。
作为建安文坛的领袖,他不仅以自己的创作开风气之先,影响了一代诗风;而且还以其对文学的倡导,为建安文学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作为当时的汉丞相,北中国的实际统治者,他把因为战乱而散处各地的文士吸纳罗致到自己帐下,为他们提供了施展文学才华的机会。
这些文人以饱满的热情,创作出许多优秀作品,与曹氏父子共同开创了“建安文学”的繁荣局面。
一、曹操的诗歌曹操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上。
关于曹操的诗歌创作,徐公持在《魏晋文学史》中说:“曹操今存诗歌,计得二十二首,包括作者有疑问的三首。
其中四言、五言、杂言大约各占三分之一。
”[1]曹操的这二十二首诗歌,均为乐府诗。
其内容和写作方法都与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的精神一脉相承。
曹操的诗歌是学习汉乐府的结果。
但是在内容和形式上又有了很大的突破。
近人黄侃在《诗品讲疏》中说:“魏武诸作,慷慨苍凉,所以收束汉音,振发魏响。
”[2]说明了曹操在文学史上承前启后的作用。
清人沈德潜说“孟德诗犹是汉音,子桓以下纯乎魏响。
”(《古诗源·卷五》)[3]由此可见,曹操的诗歌创作是对汉乐府民歌的突破和创新,是汉乐府民歌雅化和文人化的产物。
曹操的文学成就
![曹操的文学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d6d5261d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6c.png)
曹操的文学成就诗歌曹操对文学、书法、音乐等都有深湛的修养。
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
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当今诗歌上,散文也很有特点。
曹操的诗歌,今存20多篇,全部是乐府诗体。
内容大体上可分三类。
一类是关涉时事的,一类是以表述理想为主的,一类是游仙诗。
与时事有某种关联的作品有《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步出夏门行》等。
《薤露行》、《蒿里行》二诗,作于建安初年。
前一篇反映何进谋诛宦官事败,董卓入洛阳作乱;后一篇写关东各州郡兴兵讨卓,又各怀野心,互相杀伐,在内容上紧相承接。
诗篇以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地写出了这一段历史过程,因此被誉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89] 。
尤其可贵的是,在《蒿里行》诗中他以同情的笔调,写出了广大人民在战乱中所罹的深重苦难:“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苦寒行》作于建安十一年,诗篇描写冬日太行山区的酷寒、荒芜、险峻,形象生动,同时也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感受。
《步出夏门行》作于建安十二年征三郡乌桓时。
该诗包括“艳”(前奏)及四解。
“艳”着重写了诗人出征时的复杂心情。
一解“观沧海”,写进军途经碣石时的观感;二解“冬十月”、三解“土不同”,写归途中见闻;四解“龟虽寿”,写取得了这场重要战役胜利后的思想活动。
其中“观沧海”描写大海景象,“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气势磅礴,格调雄放,映衬出诗人包容宇宙、吞吐日月的阔大胸怀。
“龟虽寿”以一系列生动的比喻,表达诗人对人生及事业的看法:“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是诗人贯彻终生的积极进取精神的真实表白。
以表述理想为主的诗歌有《度关山》、《对酒》、《短歌行》等。
前两篇写政治理想。
他设想的太平盛世是儒法兼采、恩威并用的贤君良臣政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曹操的文学成就宁殷1338130333 摘要;曹操这一历史人物虽然世人对他的评价有褒有贬,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在中国历史上确实是一个传奇。
他是一个具有文才武略的政治家,不仅自己积极从事创作,开创新局面。
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也不断延揽人才,网罗贤士,形成了以其曹氏父子为中心的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重要的文学集团,促进了文学的发展和繁荣。
关键字;个人风格诗歌成就名篇分析散文特点正文:曹操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开建安风气之先的文学家。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
文学事业上,把文学看作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世”;延揽天下文士,奖掖文学人才,给作家们以较高的社会地位,为其创作活动提供有利的条件,对建安文学的繁荣起了促进作用;同时,他更以自己的创作,开创了建安文学的新局面。
曹操的作品明人张溥辑有《魏武帝集》,收令,教,乐府,古辞等140余篇。
中华书局校勘本《曹操集》收录诗歌122首,文章152篇,较为完备。
曹操在文学上历来最被人推崇的,是他的诗。
相传曹操“登高必赋”,每赋“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他的诗现存的都是曾经配乐演唱的乐府歌辞,且大都是乐府相和歌辞——一种利用管乐和弦乐相和伴奏,主要在宴会上演唱的歌曲的歌词。
这与他一生爱好音乐并精通音律有关。
但曹操亲自写作乐府歌辞供乐工演唱,不仅仅是爱好问题。
他的乐府诗往往突破旧题的限制或自创新题,继承了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精神,反映社会现实,抒发思想感情,在娱乐性的歌辞中融入个人的人生感慨,而又不太顾及诗的整体结构的严密,凡此均反映了他在艺术上也不受传统习惯束缚的“通脱”性格。
曹操今存二十一首乐府诗,其中艺术形式上有三言,四言,五言,而以四言居多。
其五言诗善于叙事,描写,并融入自己的感情,推动了五言体的新发展。
其四言诗成就更高,继承了“国风”和“小雅”赋比兴的手法和抒情的传统,使中衰了七百年的四言诗重放光彩。
语言运用上朴质,自然又遒劲有力。
既学习乐府民歌的表达方式,不事雕琢,不求辞藻,真率自然,恰当地结合自己的性格个性,无论写事抒情,都掷地有声。
内容上除《气出唱》《陌上桑》等是表现仙游题材,《短歌行周西伯昌》是歌咏历史题材的以外,大都是表现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作者的生活感受。
下面,笔者会通过几首比较突出的作品来浅谈一下曹操的文学创作。
从曹操的乐府诗中可以看到诗人的打着个人印记的激情,这不仅仅是汉代民歌中所没有的,在仅存的几篇汉代文人所作乐府相和歌辞中也看不到。
其最典型的例子,应当数《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此诗当是曹操为宴会而创作的乐府歌辞,因此并不以思想的深邃见长。
从内容上看,第一节所表达的人生短暂,只能借酒消愁的感叹,与以下展示的期待天下贤才归于他麾下而成就功业的愿望,二者之间实存在着尖锐的冲突。
因为面对短暂的人生,像曹操这般具有雄才伟略的乱世英雄也只能无奈地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那么他希望才智之士助其建功立业的宏伟目标,其本身是否有价值也就存在极大的疑问。
不过,如果考虑到这是一首在宴会上演唱的乐歌,也就可以理解,其第一节乃是劝与宴者放怀痛饮,第二第三节对与宴者表示其深厚的感情,包括原先对他们的怀念和由于他们的到来而产生的喜悦,末节则希望目前还无枝可依的贤士都来与他共同创业,他将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的态度一概容纳,并学习周公一饭三吐哺的精神,做到“天下归心”。
总之,这是一首以感动与宴者为目的的乐府诗,诗人所要表达的是对他们的热情与坦诚,运用象征手法去倾诉自己的愿望,因而对一般读者也深具感染力。
换言之,即使在这样的劝酒歌中,曹操也投入了自己的由人生的感慨和平日经受的忧愁痛苦所凝结而成的激情,而诗句的感人力量,也正来自这种激情。
钟嵘《诗品》评曹操诗说“曹工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说得非常有道理。
而这种有着曹氏独特激情的诗歌,同样也体现在曹操的写景诗和叙事诗里。
曹操的写景诗中,最为突出的是《不出夏门行》中的《观沧海》。
这首诗描绘大海的波澜壮阔,于写景中投射了个人气质,格调上与《短歌行》十分相近。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淡淡,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是一篇现存最早的完整的山水诗。
虽然在先秦的《诗经》和《楚辞》中已有若干写景的句子,但那都是以景抒情;汉代大赋中的写景,又都是为了显示园苑宫馆之盛。
而像《观沧海》这首诗这样客观而集中地描绘自然景色之美,又能与诗人个人情感自然融合为一的,在我国文学史上确实还是第一次。
此诗着意表现大海的磅礴气势和壮阔景象,显露出诗人吞吐宇宙的博大胸怀。
诗的起句平实,只是交代观海位置。
按着写放眼纵观大海,之间水天辽阔,波光荡漾。
一个“何”字准确地表现出诗人登上山头一眼瞥见沧海时所引起的惊讶神情。
诗人的视线由远至近,见到海上“山岛竦峙”,岛上“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虽是秋天,却处处充满活力。
徒然秋风劲吹,草木发声,海上洪波巨浪。
诗人的心像大海一样不能平静,他想到那运行的日月,灿烂的星河以致整个宇宙都出自大海的怀抱之中,这是何等壮观的境界啊!一个动荡不安而又包容一切的大海形象出现了。
所以说,诗人写海其实也是在写自己。
因此,他写海并不专门写海的外观,而是写海的壮阔气势。
在手法上可以说是虚实相见,动静结合。
写海的外貌全属实写,其中不仅写了静景,也写了动景。
在布设景物时,由于插入山岛草木,海景又不显单调。
由于引入秋风,方显出大海生气。
而写大海气度恢弘则用虚笔。
这种虚拟之词出现在实写之后,尽管夸张,仍然很真实地表现出了大海的特点。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写海来写人的性情,抱负,非常精彩!由于大半生都在戎马倥偬的岁月里度过,曹操对于军旅生活又颇为深刻的感受。
他的不少乐府诗,以行军或者战争为题材,且情致深切,刻画入微。
《却东西门行》,《苦寒行》描写战士征途的艰辛和思归之情,实际上也包含了作者本人在统率大军征战过程中所产生的伤感。
其中《苦寒行》描绘征途的艰辛,抒发的感情真实而动人。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阪诘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旧路,薄暮无宿栖。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东山诗,悠悠令我哀。
此诗虽为叙事,但其个人的激情仍蕴含其中。
一唱三叹,抒情气氛极浓,表现出一种悲壮的美。
作为军事统帅,他厌恶战争的情绪竟也如此强烈,甚至发出了“我心何拂郁,思欲一东归”的悲吟!这种感情其实正是出于认得本性。
然而,为什么不索性撤兵回归呢?他以象征的手法回答道: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要回去的路已经断绝了。
这是因为:正在与其他政治军事力量苦斗着的曹操诗没有退路的,回头意味着死亡。
曹操可是英雄呀! ,我们在这里听到的,已经不再是诗人在行军途中的呻吟,更是他在人生路途上的悲鸣,但他终于战胜了自己,战胜了敌人,成为了后世公认的大英雄。
作为叙事诗,此篇在结构上虽不甚严密,而刻画军旅生活的佳句时见其中。
像“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用野兽人的恣意对峙呈现行军途中环境的险恶。
“斧冰持作糜”,将严寒酷冷之中战士食粮的奇缺直观地加以描摹,便都达到了一种可以入画的境界。
而尤其重要的是,此诗将叙事提到了一个新高度。
汉乐府中的叙事内容,大抵描绘生活中的个别事件。
如《十五从军中》,《陌上桑》等;至曹操的乐府诗,则已能从宏观的视角富有条理地描绘大规模的复杂过程,并在整体上显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宏阔气势,此诗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此外像《薤露行》,<蒿里行》两诗突破乐府旧题原本为挽歌的旧制,直接表现汉代末征战史诗,尽管铺叙尚有散漫而不凝练之病,但叙事分明,境象开阔,在古代诗歌叙事方式的进步历程中,仍有独特的意义。
至如《蒿里行》的下引段落,以由近及远,交错迭现的形式,突现战后的惨痛与战争的严酷,有有一种惊心动魄的冲击视觉与情感的效力。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诗人不假比兴,纯用白描,寥寥几笔就将悲惨凄凉,让人触目惊心的广阔社会画面展现在。
中世文学发展到汉末,由于外部的社会文化急剧变革,诗人内心表现自我愿望的强烈,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这样的时刻,既需要一个人站出来担任新文学开拓者的角色,也需要一种能为大多数人接受的文学形式充当通向未来文学的实验工具。
曹操及其乐府诗,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与背景上成为建安文学的先锋。
他的无所顾忌的个性及其特殊的政治地位,使他十分成功地在汉末流行乐坛掀起了一股味旧曲填新词乃至创新曲新词的狂飙。
他将自身的感慨,迷茫,悲哀,激奋融进那些形制尚不免有些粗糙的乐府歌辞中,把一向不被重视因而也常常不署作者名的乐府诗提升为文人作品。
因此建安文学后来发展的主流,在相当程度上正是继承了曹操乐府诗的精神特征。
曹操的散文也很有特色。
曹操的思想开放,不只是说说而已,而是落实在政治,治军,治家的行动上。
他好法术,尚刑名,但对儒术并不一概废弃。
各种政治主张,思想观念都是工具,只要对统一国家,巩固权益有益,就拿过来用。
由于讲实用,他对传统思想的突破,就更大胆,更自然,更显得理直气壮。
既有为我所用,敢作敢为的处世态度,又享有最大的言论自由,曹操为文自然有通脱,清峻,质朴的风格取向。
思想自由,持论通脱,易使散文创作具有任气,随意的特点。
所谓“通脱”就是行为举止无所拘束而不偏执。
曹操作文,全是随意而为。
由于“随意”,故其为文能说真话,求真美。
如《又下诸侯长史令》中“从子建私开司马门来,吾都不复信诸侯也。
恐吾适出,便复私出,故摄将行,不可恒使吾以谁为心腹也。
”又如《求贤令》中“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士”。
都明白道出了自己的用心。
除了立论通脱,任气,曹操散文风格的清朗,峻健,主要是通过清约峻直的语言艺术表现出来的。
其文用语简约,质朴,论理说事,无不径遂直言。
无论长短,行文疏朗而简约。
而直言其意,多不展开论说,只以结论告人。
意思明白,且说得使人感到毫无可商量辩解之处。
如《止省东曹令》中短短的几个字:日出于东,月盛于东,凡人言方,亦复先东,何以省东曹。
无不表现出语斩截,说一不二的特点。
而实是以不合逻辑之理强说自家主张。
曹操为人,最忌“以伪假实,条不胜华”。
不愿“饰辞”之举。
以至生活上“雅性节俭,不好华丽”。
这种个性透露在他的文论主张当中,故有为文“勿得浮华”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