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波材料国内外研究现状

合集下载

浅谈雷达吸波材料的发展现状

浅谈雷达吸波材料的发展现状

1 前言随着现代军事技术的发展,对飞行器和舰艇的探测技术越来越成熟。

针对日益成熟并完善的雷达、红外、可见光和声学探测系统,隐身技术(stealth technology)或低探测技术(low observable technology)应运而生。

隐身技术是通过研究利用各种不同的技术手段来降低己方目标的可探测特征信号,使其与探测背景难于区分,最大程度地降低敌方探测系统发现的概率,使己方目标、己方的武器装备不被敌方的探测系统发现。

它使初级的伪装技术由消极被动变成了积极主动,能够显著提高战场生存和攻防能力,实现隐形、机动、突击和防护的完美结合。

隐身技术最初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并在80,90年代迅速发展,最早应用在飞机上。

从F-117到F-22,美国隐身技术走过的是一条“外形-涂料-材料”的轨迹。

F-117采取的主要隐形措施就是外形隐身。

它完全采用钻石切割技术的多面多角形设计,把射来的雷达波向各个方向散射,让敌方雷达难以发现目标。

B-2隐形轰炸机运用大量碳纤维复合材料和特制的吸波涂料将雷达散射截面(RCS)降低至0.1m2左右。

美国研制的“科曼奇”隐身直升机的雷达散射截面只有其他常规直升机的1%,是“阿帕奇”的1/400,红外特征仅是后者的1/4。

由此可见,美国在隐身技术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

吸波材料是隐身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装备外形不能改变的前提下,吸波材料是实现隐身技术的物质基础。

因此,开展吸波材料的研究是我国保持军事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雷达吸波材料是一种可以吸收入射雷达波能量,从而把他转变成热能发挥掉;或使雷达波受到材料的干扰而消失。

传统雷达吸波材料可分为电阻型、电介质型和磁介质型。

新型吸波材料包含纳米材料、多晶铁纤维、手性材料、导电高聚物吸波材料、等离子体吸波材料和可见光、雷达和红外兼容吸波材料。

2 传统吸波材料发展现状2.1电阻型吸波材料电阻型吸波材料包含特种碳纤维、碳化硅纤维、石墨和导电高聚物等,因其具有较高的电阻耗正切角,可将雷达波以热能方式消耗掉。

吸波材料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吸波材料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64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随着雷达探测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的军事防御体系及飞行器被敌方探测、跟踪和攻击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军事目标的生存能力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为此,发展隐身技术就成了军事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而作为隐身技术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吸波材料的研究成为各军事强国角逐军事高科技的热点之一。

吸波材料按不同研究时期划分,可分为传统和新型吸波材料。

1 传统吸波材料1.1导电碳黑,石墨,碳纤维石墨很早就被用来填充在飞机蒙皮的夹层中,吸收雷达波,美国用纳米石墨做吸波剂制成石墨-热塑性复合材料和石墨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称为“超黑粉”纳米吸波材料[2],对雷达波吸收率大于99%,低温下保持很好韧性。

有研究表明,在透波材料中掺入炭黑,可使材料的介电常数增大,且可以减小电磁波吸收厚度,从而减轻电磁波吸收体的质量。

碳纤维是结构隐身材料最常用的一种增强纤维,并经过实战考验。

现有的很多国外隐身飞机都部分地采用了碳纤维吸波材料,有的碳纤维或其复合材料在机身中用量达30%~50%。

隐身用的特种纤维截面不是圆的,而是三角形,四方形或多边形。

碳纤维的缺点是抗氧性差,在空气中难以承受较高的使用温度。

1.2铁氧体磁性材料中的铁氧体既是透波材料又是吸波材料,具有透波和吸收双重功能,这种磁性吸波涂层频段相对比较宽,是对厚度要求严格的隐身材料中不可缺少的材料。

单一铁氧体吸收剂工作频带窄,一般最大只有2~3GHz,为了拓宽频宽一般加入其他磁性材料。

如用于厘米波段的锂-镉铁氧体,用于毫米波段的镍-锌铁氧体和用于加宽频段的锂-锌铁氧体[1]。

还有在钡铁氧体中加入Co,形成c面各向异性的Ba 3Co 2Fe 24O 41,被广泛研究,在微波范围也体现较好的性能。

Ti、Ni、Mg等均有报道[3~4]。

铁氧体作为吸波剂应用时,主要存在比重大的问题。

近年来,一些国家正研制新组成的铁氧体粉末,具有频带宽、质量轻、厚度薄及吸附力能力强等特点。

关于吸波材料的市场分析报告

关于吸波材料的市场分析报告

关于吸波材料的市场分析报告一、引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电磁波辐射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增大。

在机场,飞机航班因电磁波干扰无法起飞而误点;在医院,移动电话常会干扰各种电子诊疗仪器的正常工作。

因此,治理电磁污染,寻找一种能抵挡并削弱电磁波辐射的材料——吸波材料,已成为材料科学的一大课题。

在日益重要的隐身和电磁兼容(EMC)技术中,电磁波吸收材料的作用和地位十分突出,已成为现代军事中电子对抗的法宝和“秘密武器”,其工程应用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隐身技术、改善整机性能、安全保护、微波暗室。

此外,在手机外壳,微波行业也是应用非常广泛。

二、情况介绍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产品正迅速向节能化、智能化、信息化、多系统、多功能及娱乐性等多元化方向发展。

这些拥有各种个性化娱乐功能的电子产品的普及,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但与此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问题,尤其是电磁兼容(EMC)问题。

电磁兼容问题的存在,往往使电子、电气设备或系统不能正常工作,性能降低,甚至受到损坏。

为解决这些问题,全球各地区基本都设置了与电磁兼容相关的市场准入认证,用以保护本地区的电磁环境,如:北美的FCC、NEBC认证,欧盟的CE认证,日本的VCCEI认证,澳洲的C-TICK认证,台湾地区的BSMI认证,中国的3C认证等。

此外,由于消费类电子产品集成的功能越来越多,以手机为例,目前市场上一部智能手机,往往同时集成有GSM移动通信、蓝牙、Wi-Fi、摄像头等,另外还具有MP3、MP4等多媒体功能,,这使得手机的工作频率越来越高,系统内部各个子模块之间的互相干扰也变得很突出。

另外,目前国内外吸波涂料民用频段的应用还是空白点,(军用频段吸波涂料的应用美国、法国有先例)利用吸波原理的民用系列产品我们是首创,胶板类的吸波材料可以加工卷材是国内首创,吸波材料、吸波涂料的核心技术是材料的配伍,生产工艺简单,加工设备都是通用设备,一次性投资少。

吸波材料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吸波材料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z1 、z 2 分别表示自由空间波阻抗和介质表面波阻抗,
zw = E = H
波阻抗:
µ ε
z1 = z 2 时,称波
1
吸波材料工作基本原理
对于一般材料,材料的介电常数 ε 与磁导率 µ 可写成以
式中:E 为电场强度,H为磁场强度,当 件为:
阻抗匹配,γ=0,接近于全吸收。铁氧体吸波材料的匹配条
下复数形式:
3
高温吸波材料
许多武器装备需要隐身的部位常常工作在高温环境下
(例如高速飞行器的表面) ,因为绝大部分磁性吸波材料居
重庆维普
· 6· · · 8
材料导报网刊
2006 年 4 月第 2 期
里温度较低,在高温下失去磁性,从而失去吸波能力,因此 磁性吸波材料一般只能用于武器常温部位的隐身。武器高温 部位的隐身必须采用高温吸波材料,一般为陶瓷吸波材料, 其吸收剂为陶瓷吸收剂。由于高温吸波材料仅仅依靠材料的 电损耗来吸收电磁波,故其吸波效率远低于磁性吸波材料, 这就要求高温吸波材料具有较大的厚度。与磁性吸收剂相 比,介电常数控制是高温吸收剂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而介电 常数的频散效应的控制则是宽频带吸收所必须追求的目标。 国内外研究的高温吸收剂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S/cm 范围内呈半导体状态时吸波效果较好。 美国已研制出一种由导电高聚物与氰酸盐晶须复合而
成的吸波材料, 具有光学透过性能, 可以喷涂在飞机座舱盖、 精确制导武器和巡航导弹的光学透明窗口上,所使用的导电 聚合物为聚苯胺混合物。 国内已研制出在 X 波段吸收-10dB 带宽达 1GHz 左右的导电高分子吸波材料,但从频宽和吸收 率上还显不足。
2.2
金属微粉吸波材料
金属微粉吸波材料具有吸波磁导率高、温度稳定性好

碳基复合吸波磁性材料的近期研究尽展

碳基复合吸波磁性材料的近期研究尽展

吸波磁性材料的近期研究进展摘要吸波材料作为现代飞行器、武器装备的基础材料,是现代隐身技术的重要支撑。

随着电子化和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电子和通信设备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对人们生存环境和健康造成危害。

高性能吸波材料的开发已成为研究的主要方向吸波材料。

不仅应用于军事隐形、对抗和反对抗,而且应用于人体安全防护、通讯及导航系统的电磁干扰、微波暗室的消除、安全信息保密等许多方面。

目前,通过碳材料改性方法制备复合吸波材料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研究进展。

本文将阐述近年来吸波材料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吸波;磁性材料;研究进展1引言纵观磁性材料的发展,五十年代金属磁一统天下;五十到八十年代为铁氧体的黄金时代,除电力工业外,各应用领域中铁氧体占绝对优势;九十年代以来,纳米结构的金属磁性材料的崛起,成为铁氧体有力的竞争者。

磁性材料由3d过渡族金属与合金的研究扩展到3d-(4f,4d,5d,5f)合金与化合物的研究与应用。

1988年,(Fe/Cr)n多层膜巨磁电阻效应(GMR)的发现开拓了一代全新的磁电子器件,形成了磁电子学新学科。

磁性材料的进展亦反映在材料制备工艺上的演变,由冶金工艺发展到粉末冶金、陶瓷工艺,随着纳米磁性材料的发展,制备纳米微粒、薄膜、颗粒膜、多层膜、纳米有序阵列等所需的多种物理、化学工艺发展起来了。

未来纳米结构的磁性材料将会普遍地采用半导体工艺。

从材料微结构上考虑,总的趋势由三维向低维方向发展,例如纳米微晶、微粒、丝、纳米薄膜、多层膜等。

从表征的手段看来,由单一的金相、X射线技术已发展为多种形式的扫描探针显微技术,如原子力显微镜、磁力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等。

90年代以来,磁性材料处于蓬勃发展的全盛时期,除传统的永磁、软磁、磁记录等磁性材料在质与量上均有显著进展外,新颖的磁性功能材料,如巨磁电阻、巨磁阻抗、巨霍尔效应、巨磁致伸缩、巨磁热效应、巨磁光效应等,利用特大的磁-电、磁-力、磁-热、磁-光等交叉效应的磁性功能材料为未来磁性材料的发展开拓了新领域。

锆基复合高温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

锆基复合高温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

锆基复合高温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目录一、内容概括 (2)二、锆基复合高温吸波材料概述 (2)1. 定义与特性 (3)2. 锆基材料的选择原因 (4)三、锆基复合高温吸波材料的研究现状 (5)1. 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比 (6)2. 主要研究成果及进展 (8)3.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9)四、锆基复合高温吸波材料的制备工艺 (10)1. 原料选择与配比 (12)2. 制备工艺流程 (13)3. 工艺参数优化 (14)五、锆基复合高温吸波材料的性能表征 (15)1. 吸波性能 (16)2. 高温稳定性 (17)3. 其他性能参数 (18)六、锆基复合高温吸波材料的应用领域 (19)1. 军事领域的应用 (21)2. 民用领域的应用 (22)七、锆基复合高温吸波材料的研究发展趋势与展望 (23)1. 研究发展趋势 (24)2. 未来研究方向及重点 (25)八、结论与建议 (27)1. 研究结论总结 (27)2.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与展望 (28)一、内容概括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对高温环境下的吸波材料的需求日益迫切。

锆基复合高温吸波材料作为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新型材料,近年来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本文将对锆基复合高温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包括其制备方法、性能优化、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推动锆基复合高温吸波材料的发展和应用。

二、锆基复合高温吸波材料概述锆基复合高温吸波材料是一种新型的功能性材料,具有在高温环境下保持良好性能的特点。

该材料以锆或其合金为基础,通过复合其他材料,如金属氧化物、陶瓷、纤维等,形成具有优异吸波性能的复合材料。

锆基复合高温吸波材料的研究旨在满足现代航空航天、电子科技等领域对高温环境下电磁屏蔽和隐身技术的需求。

锆基复合高温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与多种技术相结合,如纳米技术、陶瓷技术、纤维增强技术等,以提高材料的吸波性能和力学性能。

吸波涂层材料技术的现状和发展

吸波涂层材料技术的现状和发展

研究现状
吸波材料的研究历经了多个阶段,目前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在吸波材 料的种类方面,主要包括金属吸波材料、介质吸波材料、复合吸波材料等。金 属吸波材料主要利用金属的导电性吸收电磁波,但高频性能较差;介质吸波材 料则利用介质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吸收电磁波,具有较好的高频性能;复合吸 波材料则是将金属和介质材料相结合,发挥各自优点,从而提高吸波性能。
谢谢观看
在吸波材料的制备方面,研究者们不断探索新的制备方法,如化学气相沉积、 溶胶-凝胶法、静电纺丝等,以提高吸波材料的性能和制备效率。此外,研究 者们还致力于研究吸波材料的机理,如电磁波在材料中的传播、吸收、散射等 机理,为提高吸波性能提供理论指导。
存在的问题
尽管吸波材料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吸波材料的吸收频带较窄,难以满足不同频率的需求பைடு நூலகம்其次,吸波材料 的耐候性、耐腐蚀性等性能有待提高;另外,吸波材料的生产成本较高,限制 了其广泛应用。
四、结论
总的来说,磁损耗型吸波材料在过去的几年中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各种新型的 磁损耗型吸波材料不断涌现,为解决电磁辐射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然 而,仍然存在一些挑战需要我们去面对,如提高材料的综合性能、拓展应用领 域以及降低成本等。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未来的磁 损耗型吸波材料将会具有更高的性能和更广泛的应用。
市场分析
吸波涂层材料市场前景广阔,未来将有更多的应用领域和市场机遇。其中,军 事和航空领域由于对安全性和性能要求较高,将成为吸波涂层材料的主要应用 领域。此外,电子信息和汽车领域也将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市场规模方面,随 着各领域对吸波涂层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市场规模也将不断扩大。
结论

吸波材料的最新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吸波材料的最新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原则。

首先,阻抗匹配原则是材料表面与自由空间的阻抗匹配,电磁波最大限度进入材料内部,减少波反射。

依据电磁波传播原理推导出反射系数数学表达式:0)/(Z ﹢Z 0) =√μr μ0/εr ε0 电磁波投射到吸波材料的过程入射波反射波空气层匹配层反射层折射波消耗层其次,最大衰减原则指材料内部具备优秀的衰减性能,电磁波进入材料内部,能够最大限度被吸收。

吸收衰减一般用损耗因子表示:εr = ε'–jε" (4)μr = u'–ju" (5)tanδ = tanδε﹢tanδu = ε"/ε'﹢u"/u' (6)式(4)—式(6)中:ε'为介电常数实部;ε"为介电常数虚部;u'为磁导率实部;u"为磁导率虚部;tanδ为损耗因子;tanδε、tanδu分别为电损耗因子和磁损耗因子。

依据式(4)—式(6),tanδε、tanδu越大,吸波材料的损耗因子越大,吸波效果越好。

即ε"、u"越大,材料的吸波效果越好。

综上所述,要提高吸波材料的吸波性能,需要在满足阻抗匹配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材料的电磁参数。

但生活中的单一吸波物质很难同时达到高匹配和强吸收的特性,因此多组分吸波剂是现今解决这个难题的重要手段。

同时,提高吸波剂含量也可以提高吸波性能,但会增大材料重量。

相比于改变电磁参数和寻求最佳匹配阻抗,调节吸波剂含量的方法相对简单易行。

因此,制备高性能吸波材料可以积极寻求吸波剂含量和材料重量的最佳耦合。

2 吸波材料的分类吸波材料种类繁多,主流分类方式分为 4 种。

一是根据吸波机理,分为干涉型吸波材料和吸收型吸波材料;二是依据吸波材料对电磁波的损耗机理,分为电损耗型吸波材料和磁损耗型吸波材料,电损耗型吸波材料又分电阻损耗型吸波材料和介电损耗型吸波材料;三是按材料的成型工艺和承载能力,分为涂覆型吸波材料和结构型吸波材料;四是按研究时期,分为传统吸波材料和新型吸波材料。

电磁吸波材料研究进展

电磁吸波材料研究进展

电磁吸波材料研究进展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磁吸波材料作为一种能够吸收和衰减电磁波的材料,日益受到人们的。

电磁吸波材料的研究对于提高电磁设备的性能、降低电磁干扰以及保护人体健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磁吸波材料的基本原理、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电磁吸波材料的基本原理:电磁吸波材料主要通过磁导率、介电常数和电阻率等参数来吸收电磁波。

磁导率是衡量材料对磁场响应能力的参数,介电常数则反映了材料在电场下的响应能力,而电阻率则决定了材料对电磁波的损耗能力。

常见的电磁吸波材料包括金属吸波材料、碳基吸波材料、导电高分子吸波材料等。

金属吸波材料如铁、镍、钴等,具有高磁导率和介电常数,能够吸收大量的电磁波。

但是,金属吸波材料的电阻率较低,容易导致电磁波的反射和二次辐射。

碳基吸波材料如石墨、碳纤维等,具有高导电性和介电常数,能够吸收一定量的电磁波。

但是,碳基吸波材料的磁导率较低,吸收效果有限。

导电高分子吸波材料如聚酰亚胺、聚苯胺等,具有高导电性和磁导率,能够吸收电磁波。

然而,导电高分子吸波材料的稳定性较差,使用寿命较短。

电磁吸波材料的研究现状:电磁吸波材料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电磁屏蔽、隐身技术、微波器件等。

在军事领域,电磁吸波材料可以用于降低舰船、飞机等军事目标的雷达反射面积,提高其隐身性能。

在民用领域,电磁吸波材料可以用于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电磁屏蔽,减少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目前,国内外对于电磁吸波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型材料的研发、制备方法的改进以及应用领域的拓展等方面。

研究者们不断探索新的电磁吸波材料,如纳米吸波材料、复合吸波材料等,以获得更好的吸收性能和更广泛的应用。

电磁吸波材料的发展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磁吸波材料的研究也将不断深入。

未来,电磁吸波材料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1、高性能化:研发具有更高吸收率和更宽吸收频带的电磁吸波材料,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高温吸波材料研究应用现状

高温吸波材料研究应用现状

高温吸波材料研究应用现状(转帖)高温, 转帖, 应用, 研究隐身技术是通过控制和降低武器系统的特征信号,使其难以被探测、识别、跟踪和攻击的技术。

现代及未来战争中,雷达是探测目标最可靠的手段,隐身技术的研究以雷达隐身为重点[1]。

武器系统的隐身能力可以通过外形设计和使用隐身材料来实现,但对外形的过多要求会引起空气动力性能的下降,并导致装容空间的减小和其他损失,所以开展吸波材料的研究成为隐身技术的关键。

按照吸波材料的结构形式,可将它分为涂料型吸波材料、贴片型吸波材料、吸波腻子、吸波复合材料等[2]。

对于吸波/承载一体化吸波材料即结构吸波材料,兼顾了承载和吸波双重功能,不额外增加重量,且材料本身在力学性能和吸波性能上具有较强的可设计性,从而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按照吸波机理可以将吸波材料分为磁损耗型吸波材料、介电损耗型吸波材料和“双复”型吸波材料3类。

在飞机的尾喷管等高温部位,其工作温度往往在700℃以上,大部分磁性吸收剂由于居里温度较低而失去吸波性能,致使高温吸波材料仅依靠电损耗机制来吸收雷达波。

国外对耐高温吸波材料虽然已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但由于涉及军事应用,没有详细报道。

从文献分析可以发现,陶瓷基复合材料是国外研制高温吸波材料的主要方向。

本文简述了国外高温结构吸波材料基体和吸收剂的研究应用进展,并展望了高温吸波材料的发展方向。

高温吸波材料基体为满足低反射、高吸收以及宽频带吸收的要求,吸波材料往往被设计成双层或多层结构,即吸波材料由阻抗变换层和吸收层组成,并通过优化设计使其具有较好的吸波性能。

优化设计结果表明,阻抗变换层具有较低的介电常数时,有利于雷达波进入吸波材料内部,从而表现出较好的吸波性能。

另外,吸收层中吸收剂的介电常数往往较大,为了使吸收层介电常数不致太大,基体的介电常数不能太大。

作为高温结构吸波材料的基体,还应具有较强的承载能力和易烧结制备性。

由于材料在高温和常温下工作,基体还应具有较低的热膨胀系数及较强的耐热冲击性,此外,还应考虑到基体与吸收剂的匹配问题。

吸波材料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吸波材料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二、铁氧体吸波材料
当前吸波材料发展的主体仍是磁性材料。铁氧体价格便宜、化 学稳定性好,是发展最早、较为成熟的吸波材料。按微观结构 的不同,铁氧体可分为尖晶石型、石榴石型和磁铅石型,它们 均可作吸波材料。许多研究表明,三种铁氧体中六角晶系磁铅 石型吸波材料的性能最好。六角晶系磁铅石型铁氧体为片状颗 粒,而片状颗粒是吸收剂的最佳形状;其次六角晶系磁铅石型 铁氧体具有较高的磁性各向异性等效场,因而有较高的自然共 振频率。
三、莫来石吸波材料
莫来石陶瓷具有耐高温、抗氧化、低热导率、低膨胀系数、低 蠕变、低弹性模量、高温下强度不会衰减等优良特性,加之化 学稳定性好、抗腐蚀耐磨、来源方便、价格便宜,可作为优质 的高温结构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有着极好的应用前景,其适 中的复介电常数将有利于制备出具有良好力学性能和吸波性能 的高温吸波材料。莫来石陶瓷复介电常数的实部和虚部与莫来 石陶瓷的烧结致密度、烧结助剂有关。烧结致密度升高时,莫 来石陶瓷复介电常数的实部和虚部均升高,添加MgO烧结助剂 后,莫来石陶瓷复介电常数的实部和虚部也有所升高,直接提 高材料的吸波性能;且其复介电常数无明显频散效应。
二、碳纳米管吸波材料
碳纳米管是一维纳米材料,纳米粒子的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 效应和表面界面效应等使其具有奇特的光、电、磁、声等性质, 从而使得碳纳米管的性质不同于一般的宏观材料。一般认为, 纳米吸波材料对电磁波能量的吸收是由晶格电场热运动引起的 电子散射、杂质和晶格缺陷引起的电子散射,以及电子与电子 之间的相互作用等3种效应决定的。碳纳米管具有特殊的螺旋 结构和手征性,这也是碳纳米管吸收微波的重要机理。碳纳米 管具有特殊的电磁效应,表现出较强的宽带吸收性能,而且具 有比重小、高温抗氧化、介电性能可调、稳定性好等优点。

吸波材料现状和应用 本人自己整理超经典

吸波材料现状和应用   本人自己整理超经典

吸波材料现状和应用本人自己整理超经典吸波材料现状和应用-本人自己整理超经典吸波材料的发展现状一.1.目前吸波材料分类较多,现大致分成下面4种:1.1按材料成型工艺和承载能力可以分成涂覆型喷涂材料和结构型吸波材料。

1.2按吸波原理吸波材料又可分为吸收型和干涉型两类。

吸收型吸波材料本身对雷达波进行吸收损耗,基本类型有复磁导率与复介电常数基本相等的吸收体、阻抗渐变“宽频”吸收体和衰减表面电流的薄层吸收体;干涉型则是利用吸波层表面和底层两列反射波的振幅相等相位相反进行干涉相消。

1.3按材料的损耗机理吸波材料可以分成电阻型、电介质型和磁介质型3大类。

碳化硅、石墨等属电阻型喷涂材料,电磁能主要膨胀在材料电阻上;钛酸钡之类属电介质型喷涂材料,其机理为介质极化驰豫损耗;磁介质型喷涂材料的损耗机理主要归咎于铁磁共振吸收,例如铁氧体、羟基铁等。

1.4按研究时期可分为传统吸波材料和新型吸波材料。

铁氧体、钛酸钡、金属微粉、石墨、碳化硅、导电纤维等属于传统吸波材料,它们通常都具有吸收频带窄、密度大等缺点。

其中铁氧体吸波材料和金属微粉吸波材料研究较多,性能也较好。

新型吸波材料包括纳米材料、手性材料、导电高聚物、多晶铁纤维及电路模拟吸波材料等,它们具有不同于传统吸波材料的吸波机理。

其中纳米材料和多晶铁纤维是众多新型吸波材料中性能最好的2种。

2.无机吸波剂2.1铁系吸波剂2.1.1金属铁微粉金属铁微粉吸波剂主要就是通过电导损耗、涡流损耗等稀释膨胀电磁波,主要包含金属铁粉、铁合金粉、羰基铁粉等。

金属铁微粉吸收剂具备较低的微波磁导率,温度稳定性不好等优点,但是其抗氧化、抗炎酸碱能力差,介电常数小,频谱特性高,低频稀释性能极差,而且密度小。

2.1.2多晶铁纤维多晶铁纤维具有很好的磁滞损耗、涡流损耗及较强的介电损耗,并且是良好的导体,在外界电场作用下,其内部自由电子发生振荡运动,产生振荡电流,将电磁波的能量转化成热能,从而削弱电磁波。

2022年全球吸波材料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022年全球吸波材料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022年全球吸波材料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一、吸波材料综述吸波材料指的是可以吸收、衰减入射的电磁波,并使电磁能转换成热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消耗掉或使电磁波因干涉而消失的一类功能材料。

从分类上来看,按照按材料对电磁波的损耗机制可分为磁损耗型、电阻损耗型、介电损耗型。

磁损耗型材料主要靠磁滞损耗、畴壁共振损耗、铁磁共振损耗及涡流损耗等多种机制来吸收和衰减电磁波,主要包括铁氧体、羰基金属粉体和其他磁性金属粉末;电阻损耗型材料主要通过与电场的相互作用吸收电磁波,电磁能大部分衰减在材料的电阻上,如炭黑石墨等;介电损耗型材料主要通过介质的电子极化、分子极化或界面极化等效应吸收电磁波,如钛酸钡等。

另外根据制备工艺和结构设计,吸波材料分为涂覆型和结构型。

每种吸波材料均有独特性能,适用的频段范围有差异,通过材料的表面改性可以扩吸波频带,但要达到真正意义的宽频吸收,还需要对复合材料进行研发,使多种材料相互补充,获得匹配好,吸收好的材料。

例如磁损耗型和介电损损耗材料复合可以得到吸波性能优异、质量轻、应用频段宽的吸波材料。

二、吸波材料行业相关政策梳理政策大力支持,为新材料行业发展保驾护航。

由于我国关键材料领域供给缺口较大,国家相继颁布相关政策规划大力发展新材料行业。

2012年以来,各部门相继出台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和指导意见,通过纲领性文件、指导性文件、规划发展目标与任务等构筑起新材料发展政策金字塔,予以全产业链、全方位的指导。

三、吸波材料行业产业链从吸波材料产业链来看,上游是有色金属行业,主要包括铁、铜、镍、铬、硅、钛、铝等金属以及加工制成的金属粉末;产业链中游是微波吸收材料及其制成品;产业链下游应用主要分为国防和民用,国防领域主要集中在隐身技术和微波暗室,民用领域则主要集中在领域则主要集中在RFID电子标签和电磁污染消除。

另外近年来在海上风电塔筒涂覆领域有所应用。

从成本结构来看,直接原材料占比较高。

根据悦安新材公司公告,2021年羰基铁粉成本结构情况为:直接材料占比69%、制造费用占比18%、直接人工占比11%、运费占比2%。

吸波材料研究进展_刘元军

吸波材料研究进展_刘元军

质( 金属、非金属类及氧化物类填料) 或掺杂剂( 浓 硫酸、盐酸、三氯化铁及其它有机物) 经过一定的 复合工艺复合而成。目前,制备导电高分子复合吸 波材料的填料主要包括金属系材料和碳系材料金 属系材料两大类,碳系材料中的石墨、炭黑、碳纳米 管等以其优 异 的 性 能 而 得 到 广 泛 的 应 用[19],与 其 他吸波材料相比,导电高分子材料密度小( 只有铁 氧体的 1 /5) ,电导率可以在绝缘体、半导体和导体 范围内变化而呈现不同的吸波特性,可通过掺杂调 节电导率来控制其吸波性能,导电高分子材料的质 量轻、密度小( 一般在 1. 0 g / m3 的范围内) ,且具有 很好的加工成膜、成纤性,电、光、压力等因素影响 其导电、颜色、红外等性能,结构多样,热稳定性好, 能较好的适应环境。目前对该材料的研究主要集 中在不同导电填料及其用量、不同掺杂剂对吸波性 能和导电性能的影响。据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 报道用聚乙炔做成的 2. 0mm 的膜层,对 35. 00GHz 的微波吸收达 90% 。国内的研究人员将能导电的 高分子聚合物苯胺与氰酸盐晶须的混合物,悬浮在 聚氨酯或其他聚合物基体中研制出一种透明吸波 材料,这种材料可以喷涂,也可以与复合材料组成 层合材料。导电高分子作为一种新型的吸波材料, 由于其优良的特性,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 2) 电介质陶瓷吸波材料 陶瓷类吸波材料目前国内外研制开发的主要 有碳化硅、氮 化 硅、氧 化 铝、硼 硅 酸 铝 材 料 或 纤 维 等,特别是碳化硅纤维或材料[17 - 18]。碳化硅纤维 具有高强度( 1 ~ 4GPa) 、高模量 ( 150 ~ 400GPa) 、 耐高温( > 1200℃ ) 、抗氧化、抗腐蚀、抗蠕变、低密 度等优异性能,是耐高温陶瓷吸波纤维之一。PZT ( 锆钛酸铅) 、BaTiO3 等电介质材料也具有良好的 吸波效果,但吸收带宽较窄。法国 Alcole 公司用玻 璃纤维、碳纤维和芳酞胺纤维制成复合纤维,在这 种复 合 纤 维 中 加 入 TiO2 后 可 使 其 耐 高 温 达 1200℃ ,其主要特征是具有较小的电阻率( 0 ~ 10Ω ·cm) ,这使其具有较佳的吸波特性。 ( 3) 多晶铁纤维吸波材料 多晶铁纤维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 是一种轻 质 的 磁 性 雷 达 波 吸 收 材 料,吸 收 剂 包 括 Fe,Co,Ni 及其合金纤维吸收剂,具有复合损耗机 理( 涡流损耗、磁滞损耗、介电损耗) 。目前所使用 的大部分隐身材料磁性吸收剂质量太重,难以实现 在导弹等飞行武器上应用。多晶铁纤维以其独特 的形状各向异性、质量轻、频带宽和斜入射性能好 等优点备受青睐。由于纤维的长度、直径、排列方 式、电导率等对吸波体的电磁参数的影响较大,所 制备的吸波体稳定性差,制备实用价值较高的纤维 吸波材料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4) 导电高分子吸波材料 导电高分子吸波材料一般是由有机高分子物 质( 树脂类、橡胶类、聚乙炔、聚毗咯等) 与导电物

陶瓷吸波材料的研究现状

陶瓷吸波材料的研究现状

陶瓷吸波材料的研究现状Cu rren t Statu s of Ceram ics M aterials inE lectrom agnetic W ave A b so rb ing孙晶晶,李建保,张 波,翟华嶂,孙格靓(清华大学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4) SUN J ing2jing,L I J ian2bao,ZHAN G Bo,ZHA I H ua2zhang,SUN Ge2liang(State Key L abo rato ry of N ew Ceram ics and F ine P rocessing,T singhua U n iversity,B eijing100084,Ch ina)摘要:简述了电磁波吸收的基本原理,吸收材料的种类;详细介绍了陶瓷吸波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其中以碳化硅和铁氧体为重点;最后简述了本实验室的一些相关工作。

关键词:电磁波吸收;碳化硅;铁氧体;陶瓷材料中图分类号:TM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4381(2003)022*******Abstract:T h is paper first summ arizes si m p ly the m echan is m of the electrom agnetic w ave ab so rb ing as a background know ledge,and the typ es of ab so rb ing m aterials acco rding to differen t standards1 Secondly,the cu rren t statu s of ceram ic ab so rb ing m aterials is review ed in detail,w h ich takes the exam p les of silicon carbon and ferrite1F inally,the investigati on in th is field of ou r lab is in tro2 duced1Key words:electrom agnetic w ave ab so rb ing;silicon carbon;ferrite;ceram ic m aterial 随着未来战争对武器装备隐形要求的不断提高,人们生活中电磁辐射的不断增多,研究材料对电磁波的吸收能力,有迫切的实用价值[1,2]。

国外吸波材料的发展状况

国外吸波材料的发展状况

国外吸波材料的发展状况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王振宇刘素梅郭惠丽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情报图书档案部 710065文摘: 介绍了吸波材料的概念和吸收机理以及目前国外吸波材料的研究和发展情况,并分析了各种吸波材料的主要特点。

传统吸波材料由于密度大、吸收频带窄使其应用受到限制,新型多层复合吸波材料的探索和研究将会成为吸波材料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 综述吸波材料隐身材料1 引言现代战争中,信息的获取和反获取已成为战争的焦点,先敌发现、先敌攻击是克敌制胜的重要保障。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未来战场的各种武器系统受到严峻的威胁。

作为当代三大主要军事技术之一的隐身技术现已成为海、陆、空、天、电磁五位一体的立体化现代化战争中最重要、最有效的突防战术技术,是提高武器系统生存、突防和纵深打击能力不可或缺的手段。

隐身技术即是指在一定遥感探测环境中降低目标的可探测性,从而使其在一定波长范围内难以被发现的技术。

大力研究隐身技术,提高现代武器系统的攻击和生存能力,已成为各国军事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现隐身的技术途径主要有两类:一是通过外形设计尽量减少雷达波散射截面,但因受到战术技术指标和环境条件的限制,进行理想设计有相当大的难度;二是应用吸波材料(RAM)。

因研制吸波材料则较为容易,且易于实施,所以吸波材料研究成为隐身技术中的研究“热点”。

目前美国已在B-2轰炸机、F-117N、F-22、F/A18E/F、F-35、各种直升机以及“联合防区外发射空地巡航导弹”(JASSM1)、AGM-137巡航导弹、AGM-129、“联合防区外发射武器”JSOW(AGM-154)导弹等均采用了隐身技术。

由于探测系统到2010年前后高度发达,届时没有隐身能力的导弹将失去作战能力。

美国正在研制纳米薄膜隐身材料,纳米薄膜可在很宽频谱范围内对光和电磁波的辐射具有非常好的吸收性能,在2010年以后可用于飞机、航天器、卫星和导弹等武器装备的隐身。

预计到2020年前后,智能隐身涂料将广泛应用于各种导弹上,而且智能隐身武器将能够实现自检测、自监控、自修复、自校正、自适应,使导弹系统真正实现自动化、智能隐身。

新型纳米吸波材料研究现状与进展

新型纳米吸波材料研究现状与进展

新型纳米吸波材料研究现状与进展前言:随着现代无线电技术和雷达探测技术的迅猛发展,飞行器探测系统的搜索和跟踪目标能力获得了很大提高,传统作战武器系统受到的威胁越来越严重,隐身技术作为提高武器系统生存、突防及纵深打击能力的有效手段,已经成为各军事强国角逐军事高新技术的热点之一[1,2]。

吸波材料是实现武器装备隐身的重要手段,其开发和应用是隐身技术发展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国内外诸多学者在研究并改进传统的吸波材料的同时,对新型吸波材料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吸波材料的超细化成为目前国内外研究重点之一。

纳米材料是指材料的组份特征在纳米量级(1nm~100nm)的材料,纳米晶粒和由此产生的高浓度晶界是它的两个重要特征[3]。

纳米材料的独特结构使其具有量子尺寸效应、表面与界面效应、体积效应以及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在光、电、磁等物理性质方面发生质变,不仅磁损耗增大,且兼具吸波、透波、偏振等多种功能。

因此,纳米吸波材料在具有良好吸波性能的同时,兼备了宽频带、兼容性好、质量轻、厚度薄等特点,是一种极具发展前途的隐身材料,美、俄、法、德、日等国都把纳米材料作为新一代吸波材料加以研究和探索[4]。

美国研制的一种“超黑粉”纳米吸波材料对雷达波的吸收率大于99%,该方面的研究正向覆盖厘米波、毫米波、红外、可见光频段的纳米复合材料扩展[5]。

法国研制的一种宽频吸波涂层由粘结剂和纳米级微屑填充材料构成,纳米级微屑由超薄无定型磁性薄层(厚3nm)及绝缘层(厚5nm)堆叠而成,绝缘层可以是碳或无机材料。

这种多层薄膜叠合的夹层结构材料具有很好的微波磁导率,在0.1~10GHz 宽频带内磁导率的实部和虚部均大于6;与粘结剂复合成的吸波涂层在50MHz~50GHz 频率范围表现出良好的吸波性能[6]。

1 纳米材料的吸波机理纳米吸波材料对电磁波,特别是高频电磁波具有优良的吸波性能,但其吸波机理相当复杂,国内外尚没有统一的观点,通常都是从普通纳米材料本身的性质出发,提出若干可能的吸波机理。

吸波材料系列产品可行性研究报告2

吸波材料系列产品可行性研究报告2

吸波材料系列产品可行性研究报告(2)三、市场方面1.国内外行业发展趋势海湾战争美国首先出现了隐形飞机,国内首先由国防科工委组织有关科研院校攻关吸波材料项目,在1993至1996年我们就率先在雷达波吸收频段已实现车载雷达40米军事目标、轰炸机雷达400米军事目标的隐形技术,民用方面的吸波胶板类的产品国内我们也是首家在3年前推出,吸波涂料、吸波材料民用防护系列目前只有我们一家在做。

随着吸波材料的发现,各种各样的产品将面世,从而取代了目前传统、落后的以金属材料来防护电磁波污染的方法,随着信息量的增大,频率范围也在加宽,吸波材料的优势愈来愈显著它的特点。

2.国内外市场吸波涂料的应用已远远超出军事隐形和反隐形、对抗和反对抗范围,更广泛地应用在人体安全防护、通讯及导航系统的抗电磁干扰、安全信息保密、改善整机性能、提高信噪比、电磁兼容等许多方面。

吸波涂料是能够吸收投射到它表面的电磁波能量、并通过材料的损耗转变成热能的一类材料(能量转换的原理)。

在各种的电磁辐射防护材料中,涂料以其方便、轻量、不占空间以及与基材一体化等众多优势成为其中的佼佼者,因为,吸波涂料可吸收多余的电磁波,这样不仅减少杂波对自身设备的干扰,也有效防止电磁辐射对周围设备及人员的骚扰和伤害;而且,吸波涂料能够在复杂的曲面、微小的角落、孔、棱边等处方便地涂抹,从而在精密复杂的部位,准确坚固地形成涂膜,满足工业、科学和医疗设备的屏蔽、EMC的需要。

广播、电视发射台的电磁辐射防护:广播、电视发射台对周围区域会造成较强的场强。

利用对电磁辐射的吸收特性,在辐射频率较高的波段,使用合适的吸收型涂料,覆盖建筑物,以衰减室内场强。

另外,该涂料兼具屏蔽性能,是一种屏蔽吸收型涂料,在10MHz至1.5GHz范围有20至30dB的屏蔽性能。

工业、科学和医疗设备电磁辐射的防护:工业、科学和医疗设备等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电磁辐射,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对自身的工作环境造成损害,同时也会对起周围的设备造成干扰。

关于吸波材料的市场分析报告

关于吸波材料的市场分析报告

关于吸波材料的市场分析报告一、引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电磁波辐射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增大。

在机场,飞机航班因电磁波干扰无法起飞而误点;在医院,移动电话常会干扰各种电子诊疗仪器的正常工作。

因此,治理电磁污染,寻找一种能抵挡并削弱电磁波辐射的材料——吸波材料,已成为材料科学的一大课题。

在日益重要的隐身和电磁兼容(EMC)技术中,电磁波吸收材料的作用和地位十分突出,已成为现代军事中电子对抗的法宝和“秘密武器”,其工程应用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隐身技术、改善整机性能、安全保护、微波暗室。

此外,在手机外壳,微波行业也是应用非常广泛。

二、情况介绍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产品正迅速向节能化、智能化、信息化、多系统、多功能及娱乐性等多元化方向发展。

这些拥有各种个性化娱乐功能的电子产品的普及,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但与此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问题,尤其是电磁兼容(EMC)问题。

电磁兼容问题的存在,往往使电子、电气设备或系统不能正常工作,性能降低,甚至受到损坏。

为解决这些问题,全球各地区基本都设置了与电磁兼容相关的市场准入认证,用以保护本地区的电磁环境,如:北美的FCC、NEBC认证,欧盟的CE认证,日本的VCCEI认证,澳洲的C-TICK认证,台湾地区的BSMI认证,中国的3C认证等。

此外,由于消费类电子产品集成的功能越来越多,以手机为例,目前市场上一部智能手机,往往同时集成有GSM移动通信、蓝牙、Wi-Fi、摄像头等,另外还具有MP3、MP4等多媒体功能,,这使得手机的工作频率越来越高,系统内部各个子模块之间的互相干扰也变得很突出。

另外,目前国内外吸波涂料民用频段的应用还是空白点,(军用频段吸波涂料的应用美国、法国有先例)利用吸波原理的民用系列产品我们是首创,胶板类的吸波材料可以加工卷材是国内首创,吸波材料、吸波涂料的核心技术是材料的配伍,生产工艺简单,加工设备都是通用设备,一次性投资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