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偶腐蚀速度的测定

电偶腐蚀速度的测定
电偶腐蚀速度的测定

实验三:电偶腐蚀速度的测定

一、试验目的:

1.掌握电偶腐蚀测试原理;

2.掌握电极电位、耦合电流的测量方法;

3.掌握实验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

当两种金属或合金相接触在溶液中可以发现在该液中电,位较负的金属腐蚀速度加大,而电位较正的金属受到保护,这种现象就是电偶腐蚀。金属或合金制成电极,应用电偶腐蚀计测量,便可测定其各个电极开路电位,耦合电位,回路电流等值。

三、仪器药品

电偶腐蚀计,金属电极(Fe,紫铜,黄铜),饱和甘汞电极,烧杯,量筒,天平

砂纸,滤纸,酒精棉,pH试纸,NaCl,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将各电极用水砂纸打磨光亮,用酒精棉擦干待用;

2.配制100毫升3%NaCl溶液,连接电偶腐蚀计线路;

3.测定各电极在3%NaCl溶液中相对于石墨电极的自腐蚀电位,填入表格;

4.测Fe-紫铜和黄铜-紫铜电偶电流随时间的变化

待电极自腐蚀电位稳定后接通电路,测定电偶电流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直到电流比较稳定时为止,测量耦合电极相对于参比电极的电位。电偶电流最初随时间变化较快,可适当缩小记录时间间隔,15秒或半分钟计一次数。

五、实验数据及结果处理

1.所有测量数据记录于表格中

自腐蚀电位:Fe:-0.595V 黄铜:-0.208V 紫铜:-0.192V

耦合电位:Fe-紫铜:-0.552V 黄铜-紫铜:-0.218V

Fe-紫铜电偶电流随时间变化

黄铜-紫铜电偶电流随时间变化

2.将Fe-紫铜和黄铜-紫铜电偶电流随时间的变化绘制在同一张图中;

Ig/mA

t (s)

3.结果及讨论

1.测量个电极开路电位时,其电位一直浮动不定,这是由于金属表面的极化和由

于阴、阳极反应生成表面膜或腐蚀产物的影响。

2.两金属电极电位差越大,其测量电流Ig越大,试验中Fe-紫铜电偶为-0.552V,

大于紫铜-黄铜电偶的耦合电位,所以其测量的Ig也大于后者。

3.随着反应的进行,Ig均随时间而减小,反应初始时Ig下降迅速,之后,随着

极化的进行,由于电极外侧生成钝化膜等原因,电流都逐渐减小,之后趋于平

稳,中间也有波动起伏的过程。

4.电极是否打磨干净会影响试验中电流的稳定和大小,但整体Ig-t变化趋势不变。

参考文献

1、《实验电化学》王圣平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腐蚀电化学原理》第一版曹楚南编

失重法测金属腐蚀速度

失重法测金属腐蚀速度 1. 实验目的 (1)掌握失重法测量金属腐蚀速度的原理和操作过程 (2)加强对金属腐蚀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的认识 (3)初步了解缓蚀剂对金属腐蚀的抑制作用 2. 基本原理 重量法是其中一种较为经典的方法,它适用于实验室和现场试验,是测定金属腐蚀速率最可靠的方法之一,是其它金属腐蚀速率测定方法的基础。 重量法是根据腐蚀前、后金属试件重量的变化来测定金属腐蚀速率的。重量法又可分为失重法和增重法两种。当金属表面上的腐蚀产物较容易除净,且不会因为清除腐蚀产物而损坏金属本体时常用失重法;当腐蚀产物牢固地附着在试件表面时则采用增重法。 把金属做成一定形状和大小的试件,放在腐蚀环境中(如大气、海水、土壤、各种实验介质等),经过一定的时间后,取出并测量其重量和尺寸的变化,即可计算其腐蚀速率。 对于失重法,可通过下式计算金属的腐蚀速率: 式中,v-为金属的腐蚀速率,g/(m2?h);m 0为腐蚀前试件的质量,g;m 1 为经过一 定时间的腐蚀、并除去表面腐蚀产物后试件的质量,g;S 为试件暴露在腐蚀环境中的表面积,m2;t为试件腐蚀的时间,h 。 对于增重法,即当金属表面的腐蚀产物全部附着在上面,或者腐蚀产物脱落下来可以全部被收集起来时,可由下式计算腐蚀速率: 式中,v+ 为金属的腐蚀速率,g/(m2?h);m 2 为腐蚀后带有腐蚀产物的试件的重量,g;其余符号同 (1-1) 式。 对于密度相同或相近的金属,可以用上述方法比较其耐蚀性能。但是,对于密度不同的金属,尽管单位表面的重量变化相同,其腐蚀深度却不一样。此时,用单位时间内的腐蚀深度表示金属的腐蚀速率更为合适。其换算公式如下: 式中,v t 为年腐蚀深度,mm/a;ρ为实验金属材料的密度,g/cm3;v-为失重腐

电偶腐蚀速度的测定

实验三:电偶腐蚀速度的测定 一、试验目的: 1.掌握电偶腐蚀测试原理; 2.掌握电极电位、耦合电流的测量方法; 3.掌握实验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 当两种金属或合金相接触在溶液中可以发现在该液中电,位较负的金属腐蚀速度加大,而电位较正的金属受到保护,这种现象就是电偶腐蚀。金属或合金制成电极,应用电偶腐蚀计测量,便可测定其各个电极开路电位,耦合电位,回路电流等值。 三、仪器药品 电偶腐蚀计,金属电极(Fe,紫铜,黄铜),饱和甘汞电极,烧杯,量筒,天平 砂纸,滤纸,酒精棉,pH试纸,NaCl,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将各电极用水砂纸打磨光亮,用酒精棉擦干待用; 2.配制100毫升3%NaCl溶液,连接电偶腐蚀计线路; 3.测定各电极在3%NaCl溶液中相对于石墨电极的自腐蚀电位,填入表格; 4.测Fe-紫铜和黄铜-紫铜电偶电流随时间的变化 待电极自腐蚀电位稳定后接通电路,测定电偶电流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直到电流比较稳定时为止,测量耦合电极相对于参比电极的电位。电偶电流最初随时间变化较快,可适当缩小记录时间间隔,15秒或半分钟计一次数。 五、实验数据及结果处理 1.所有测量数据记录于表格中 自腐蚀电位:Fe:-0.595V 黄铜:-0.208V 紫铜:-0.192V 耦合电位:Fe-紫铜:-0.552V 黄铜-紫铜:-0.218V Fe-紫铜电偶电流随时间变化

黄铜-紫铜电偶电流随时间变化

2.将Fe-紫铜和黄铜-紫铜电偶电流随时间的变化绘制在同一张图中; Ig/mA t (s) 3.结果及讨论 1.测量个电极开路电位时,其电位一直浮动不定,这是由于金属表面的极化和由 于阴、阳极反应生成表面膜或腐蚀产物的影响。 2.两金属电极电位差越大,其测量电流Ig越大,试验中Fe-紫铜电偶为-0.552V, 大于紫铜-黄铜电偶的耦合电位,所以其测量的Ig也大于后者。 3.随着反应的进行,Ig均随时间而减小,反应初始时Ig下降迅速,之后,随着 极化的进行,由于电极外侧生成钝化膜等原因,电流都逐渐减小,之后趋于平 稳,中间也有波动起伏的过程。 4.电极是否打磨干净会影响试验中电流的稳定和大小,但整体Ig-t变化趋势不变。 参考文献 1、《实验电化学》王圣平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腐蚀电化学原理》第一版曹楚南编

实验一资料失重法试样制备及腐蚀速率测定

实验一失重法试样制备及腐蚀速率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金属腐蚀失重试样的制备方法 2 掌握失重法测定金属腐蚀速率的原理和方法 3 熟悉腐蚀产物膜的去除方法和腐蚀实验的基本过程 4测定碳钢在稀硫酸中的腐蚀速率 二、基本原理 测定金属腐蚀速率的方法有重量法、容量法、极化曲线法、电阻法。 重量法是根据腐蚀前后金属试件重量的变化来测定金属的腐蚀速率。分为失重法和增重法。当金属表面上的腐蚀产物较容易除净且不会因为清除腐蚀产物而损害金属本体时常用失重法;腐蚀产物牢固地吸附在试件表面则采用增重法。 把金属做成一定形状和大小的试件,放在腐蚀环境中,经过一定时间后,取出并测量其重量和尺寸的变化,计算其腐蚀速率。 失重法 V?=W0?W1 st 增重法 V+=W2?W0 st W0—腐蚀前的重量; W1—腐蚀并除去腐蚀产物的重量; W2—带有腐蚀产物的试件的重量; s—暴露在腐蚀环境中的表面积; t—腐蚀时间。 三、仪器与药品 1 仪器设备:电子天平、游标卡尺、锈蚀腐蚀试验器、电吹风 2 药品与材料:硫酸、盐酸、六次甲基四胺、丙酮、乙醇、碳钢 四、操作步骤 (一)腐蚀试样的制备 1 试样的加工:外形力求简单。表面积对其重量之比要大,边缘面积对总面积之比要小,重量法通常采用矩形和圆盘形的试件。 2 试样的打磨:采用不同型号的砂纸从粗磨到细磨,使表面达到一定的光洁度。 3 试样的清洗和干燥:将打磨好的试样先用蒸馏水洗干净,然后依次用丙酮和无水乙醇擦洗(用脱脂棉醮取擦拭),再用电吹风吹干。

(二)腐蚀试样的安装 1 将处理好的试样分别在电子天平上称量,精确到;用游标卡尺测量试样的尺寸,分别测三个数据点,求平均值。 2 在烧杯中缓慢倒入质量浓度为10%的硫酸水溶液,将试样系于长约10cm的尼龙线的一端。另一端用夹具夹牢,将试样浸泡在溶液液面以下10mm,要求试样间无接触,也不接触容器壁。 3 设置所需浴温值,放入烧杯。 3 同一试验通常采用3~5个平行试件。在同一容器中只可以进行一个或几个同一材质的平行试样的腐蚀试验。 (三)腐蚀产物膜的去除 将试样浸泡一定时间后,及时取出,用自来水冲洗。清除腐蚀产物要最大限度地除净试件上的腐蚀产物而又尽可能不损伤试件的基体。 清除腐蚀产物的方法: 1 机械方法:用毛刷、橡皮、滤纸甚至砂纸擦用自来水冲刷,但必须避免损伤金属基体。 2 化学方法:选择适宜的溶剂、去膜剂及去膜条件,要求腐蚀产物溶解快,空白失重小,操作简单。 本实验采用化学除膜,用1:1的HCl溶液加入L六次甲基四胺配制而成。将试片放入脱膜液中,浸泡去除试件上的腐蚀产物膜后,在室温中用水冲洗,再用丙酮清洗,然后干燥。称重、去膜、再称重,反复几次,直至两次去膜后重量差不大于,记录数据。 五、注意事项 1 试样打磨应采用十字交叉方式,直至把上一次打磨划痕磨光 2 试样打磨清洗后,不能用手接触试样的主要工作面 六、数据记录与处理 浸入时间:浸出时间:

腐蚀速率如何计算

腐蚀速率如何计算 金属材料的腐蚀速度常用金属腐蚀速度的重要指标、深度指标和电流指标表示。金属腐蚀速度表示法是在要评价的土壤中埋设金属材料试样,经过一定时间后,测试出试样的重量变化或深度变化或电流变化,以此来评价土壤腐蚀性。 重量指标就是把金属因腐蚀而发生的重量变化,换算成相当于单位金属面积与单位时间内的重量变化的数值。它又分为失重法和增重法两种。用公式表示为: 式中v-—失重时的腐蚀速度,克/米2.小时; v+—增重时的腐蚀速度,克/米2.小时; Wo-—金属的初始重量,克; W1—消除了腐蚀产物后金属的重量,克; W2—带有腐蚀产物的金属的重量,克; S—金属的面积,米2; T—腐蚀进行的时间,小时。 金属腐蚀速度的深度指标是把金属的厚度因腐蚀而减少的量,以线量单位表示,并换算成相当于单位时间的数值。用公式表示为: 式中vL—腐蚀的深度指标,毫米/年; p—金属的密度,克/厘米3。 金属腐蚀速度的电流指标是以金属电化学腐蚀过程的阳极电流密度的大小来衡量金属的电化学腐蚀速度的程度。可由法拉第(Faraday)定律把电流指标和重量指标联系起来。可用公式表示为: 式中ia—腐蚀的电流指标,即阳极电流密度,安培/厘米2; A——原子量; N——化合价; 列举几个常用的腐蚀速率计算方法: 1、失重法 失重法直接表示由于腐蚀而损失的材料重量,其过程为:对预先制备的试样测量尺寸,净准确称重后置于腐蚀介质中,实验结束后取出,清除产物后清洗、干燥、再称重。试样的失重直接表征材料的腐蚀程度。 其腐蚀速率的计算方法:通常采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重量变化表征平均腐蚀速率g*(m^-2)*(h^-1)。v=(w0-w1)/(At); 其中,W0:试样原始重量(g);w1:试样清除产物后的重量(g); A:试样面积(m^2);t:试验周期(h) 但是这种表征方式仍然不能表示出浮士德损耗深度,为此可将腐蚀速度换算成单位时间内的平均腐蚀深度(如:mm/a),其换算关系为: B=(1/ρ)*v*[(365*24*10)/(100*100)]=8.76*v/ρ=8.76*(w0-w1)/(ρ*A*t) B:腐蚀速率(mm/a)

电偶腐蚀

电偶腐蚀 电偶腐蚀也叫以异金属腐蚀或接触腐蚀,是指两种不同电化学性质的材料在与周围环境介质构成回路时,电位较正的金属腐蚀速率减缓,而电位较负的金属腐蚀加速的现象。构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这两种材料间存在着电位差,形成了宏观腐蚀原电池。电偶腐蚀作为一种普遍的腐蚀现象,可诱导甚至加速应力腐蚀、点蚀、缝隙腐蚀、氢脆等腐蚀过程的发生。产生电偶腐蚀应同时具备下述三个基本条件:第一,具有不同腐蚀电位的材料,电偶腐蚀的驱动力是被腐蚀金属与电连接的高腐蚀电位金属或非金属之间产生的电位差;第二,存在离子导电支路,电解质必须连续地存在于接触金属之间,构成电偶腐蚀电池的离子导电支路;第三,存在电子导电支路,即被腐蚀金属与电位高的金属或非金属之间要么直接接触,要么通过其他电子导体实现电连接,构成腐蚀电池的电子导电支路。 浸泡试验 浸泡试验是常用的电偶腐蚀试验方法之一。将两种不同金属按实际的面积比例制成一定形状的试样,紧固在一起,构成一组点偶对试样。将上述电偶对试样暴露于腐蚀介质中进行腐蚀实验,并将其试验结果与在相同介质条件下未经偶接的这两种金属的腐蚀试验结果相比较,以判断电偶效应。根据试验的目的和要求,采用失重测量、电阻测量和表观检查等方法,对比上述两组试验结果。大气中的电偶腐蚀试验在实验技术上要比溶液中的试验容易一些。因为在大气条件下,作为电解质的水膜具有相当高的电阻,这就限制了电偶作用的距

离,从而限制了相对面积作用,即使是最不相容的金属,电偶作用也仅限于对接触线附近的5~6mm处。 电位测量 电位测量包括电偶对中各个金属本身的自然腐蚀电位测量、偶对金属的电位差测量和金属偶接后的电偶电对测量。 电位测量是研究电偶腐蚀的重要手段,测试简单易行。不同金属在接近实际使用介质条件下所测得的稳定开路电位的高低,标志着它们在该特定环境下相对的热力学稳定性。因此,可根据开路电位的测量结果,预测不同金属偶接后的电偶效应。在某些情况下,按金属在特定介质中稳定电极电位排列的电偶序中两种金属之间间隔远近来大致表征电偶效应的相对大小。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电位测量结果以及电偶序并没有反映金属的极化特征,所以并不能直接由此得到电偶腐蚀速度。此外,电极电位往往是随时间变化的,因此金属在电偶序中的位置也可能随时间而变化。 极化测量 根据混合电位理论,极化曲线可用来预测两种金属偶接后各自的腐蚀速度。首先分别测出各偶对金属在实际介质中单独存在时的阳极极化曲线和开路电位,然后再测出这两种金属按实际几何形状和面积比例偶接后的混合电位Eg。这一电位与上述两条阳极极化曲线相交所对应的电流密度,即为金属偶接后新的腐蚀速度,据此可预测这两种金属在偶接后的腐蚀速度的变化。极化测量在电偶腐蚀中的另一个重要应用是判断局部腐蚀。

腐蚀测试方法

一、 填空题 1. 腐蚀的定义:物质(通常是金属)或其性能由于与环境发生反应所引起的变质。 2. 金属腐蚀测试方法按测试方法的性质可分为物理的、化学的和电化学的的试验方法。 3. 在重量法中清除腐蚀产物的方法有:机械法、化学清洗法、电解去膜法。 4. 在确定采用何种腐蚀研究方法时应从腐蚀介质、金属材质、腐蚀类型等三方面综合考虑。 5. 腐蚀试验结果的误差包括系统误差和偶然偏差。 6. 参比电极必需具备的性能有1)参比电极应是可逆电极,它的电极电位时可逆电位,符 合能斯特电极电位公式、2)电极过程的交换电流密度高,不易极化、3)具有良好的电 位稳定性和重现性、4)如果参比电极突然流过电流,断电后其电极电位应很快回复到 原先的电位值、5)电极电位随温度的变化小、6)制备、使用、维护简单方便。 7. 当两种不同金属在介质中相互接触,其中自腐蚀电位较负的金属在接触处的局部腐蚀速 度将加剧,而自腐蚀电位较正的金属在接触处的局部腐蚀速度将减慢。 二、 不定项选择题 1. 下列电极中,在任何温度时电极电位均为零的是:(C ) A 饱和甘汞电极 B 银—氯化银电极 C 标准氢电极 D 铜—硫酸铜电极 2. 下述方法中不属于电化学测试方法的有:(A 、C ) A 重量法 B 极化曲线法 C 电阻法 D 电偶法 E 交流阻抗法 3. 某金属工件由异种金属铆钉铆接而成,其工作时处于腐蚀介质中,从安全角度考虑,应 选用:(B ) A 小阳极大阴极结构 B 大阳极小阴极结构 C A 、B 都可以 4. 在经典电化学测试中,应通过盐桥与体系相连的是:(B ) A 辅助电极 B 参比电极 C 工作电极 D 全部需要 5. 在测定金属M 的电极电位M ?时,如测得M 与参比电极组成的电池的开路电压V 且连 接电极M 导线的极性为负,则M ?可表示为:(A ) A M V ??=-参比 B M V ??=+参比 C M V ?= D M V ??=-参比 6. A 、B 两种金属,令,c A ?<B ?c ,,在介质中偶合后,如体系属于电化学极化控制体系, 则偶合电流I g 可表示为:(A ) A ,,,exp()0.434c A g g a A c A k I I I b ??-=- B ,,,exp()0.434c A g g a A c A k I I I b ??-=+ C ,,,exp()0.434c A g g a A c A k I I I b ??+=- D ,,,exp()0.434c A g g a A c A k I I I b ??+=+ 7. 金属腐蚀速率最常用的三种指标是:(A 、B 、C ) A 重量指标 B 深度指标 C 电流指标 D 机械强度指标 8. 一个金属浸在被氢气饱和的溶液中,则金属的有效溶解速度可表示为:(B ) A 1,1,a a k i i i =+ B 1,1,a a k i i i =- C 1,2,a a a i i i =- D 1,2,a a k i i i =-

金属腐蚀理论及腐蚀控制答案汇总

《金属腐蚀理论及腐蚀控制》 (跟着剑哥走,有肉吃。) 习题解答 第一章 1.根据表1中所列数据分别计算碳钢和铝两种材料在试验介质中的失重腐蚀速度V- 和年腐蚀深度V p,并进行比较,说明两种腐蚀速度表示方法的差别。 解:由题意得: (1)对碳钢在30%HNO3( 25℃)中有: Vˉ=△Wˉ/st =(18.7153-18.6739)/45×2×(20×40+20×3+40×30)×0.000001 =0.4694g/ m?h 又有d=m/v=18.7154/20×40×0.003=7.798g/cm2?h Vp=8.76Vˉ/d=8.76×0.4694/7.798=0.53mm/y 对铝在30%HNO3(25℃)中有: Vˉ=△Wˉ铝/st

=(16.1820-16.1347)/2×(30×40+30×5+40×5)×45×10-6 =0.3391g/㎡?h d=m铝/v=16.1820/30×40×5×0.001=2.697g/cm3 说明:碳钢的Vˉ比铝大,而Vp比铝小,因为铝的密度比碳钢小。 (2)对不锈钢在20%HNO 3( 25℃)有: 表面积S=2π×2 .0+2π×0.015×0.004=0.00179 m2 015 Vˉ=△Wˉ/st=(22.3367-22.2743)/0.00179×400=0.08715 g/ m2?h 试样体积为:V=π×1.52×0.4=2.827 cm3 d=W/V=22.3367/2.827=7.901 g/cm3 Vp=8.76Vˉ/d=8.76×0.08715/7.901=0.097mm/y 对铝有:表面积S=2π×2 .0+2π×0.02×0.005=0.00314 m2 02 Vˉ=△Wˉ/st=(16.9646-16.9151)/0.00314×20=0.7882 g/ m2?h 试样体积为:V=π×2 2×0.5=6.28 cm3 d=W/V=16.9646/6.28=2.701 g/cm3 Vp=8.76Vˉ/d=8.76×0.7882/2.701=2.56mm/y 试样在98% HNO3(85℃)时有: 对不锈钢:Vˉ=△Wˉ/st =(22.3367-22.2906)/0.00179×2=12.8771 g/ m2?h Vp=8.76Vˉ/d=8.76×12.8771/7.901=14.28mm/y 对铝:Vˉ=△Wˉ/st=(16.9646-16.9250)/0.00314×40=0.3153g/ m2?h Vp=8.76Vˉ/d=8.76×0.3153/2.701=1.02mm/y

实验报告-极化曲线测量金属的腐蚀速度

课程 实 验 者 名 称 页数( ) 专业 年级、班 同组者姓名 级别 姓 名 实验 日 期 年 月 日 一、目的和要求 1、 掌握恒电位法测定电极极化曲线的原理和实验技术。通过测定Fe 在NaCl 溶液中的极化曲线,求算Fe 的自腐蚀电位,自腐蚀电流 2、论极化曲线在金属腐蚀与防护中的应用 二、基本原理 当金属浸于腐蚀介质时,如果金属的平衡电极电位低于介质中去极化剂(如H +或氧分子)的平衡电极电位,则金属和介质构成一个腐蚀体系,称为共轭体系。此时,金属发生阳极溶解,去极化剂发生还原。在本实验中,镁合金和钢分别与0.5mol/L 的NaCl 溶液构成腐蚀体系。 镁合金与NaCl 溶液构成腐蚀体系的电化学反应式为: 阳极: Mg= Mg 2++2e 阴极: 2H 2O+2e=H 2+2OH - 钢与NaCl 溶液构成腐蚀体系的电化学反应式为: 阳极: Fe= Fe 2++2e 阴极: 2H 2O+2e=H 2+2OH - 腐蚀体系进行电化学反应时的阳极反应的电流密度以 i a 表示, 阴极反应的速度以 i k 表示, 当体系达到稳定时,即金属处于自腐蚀状态时,i a =i k =i corr (i corr 为腐蚀电流),体系不会有净的电流积累,体系处于一稳定电位c ?。根据法拉第定律,即在电解过程中,阴极上还原物质析出的量与所通过的电流强度和通电时间成正比,故可阴阳极反应的电流密度代表阴阳极反应的腐蚀速度。金属自腐蚀状态的腐蚀电流密度即代表了金属的腐蚀速度。因此求得金属腐蚀电流即代表了金属的腐蚀速度。金属处于自腐蚀状态时,外测电流为零。 极化电位与极化电流或极化电流密度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极化曲线。测量腐蚀体系的阴阳极极化曲线可以揭示腐蚀的控制因素及缓蚀剂的作用机理。在腐蚀点位附近积弱极化区的举行集会测量可以可以快速求得腐蚀速度。在活化极化控制下,金属腐蚀速度的一般方程式为: 其中 I 为外测电流密度,i a 为金属阳极溶解的速度,i k 为去极化剂还原的速度,βa 、βk 分别 为金属阳极溶解的自然对数塔菲尔斜率和去极化剂还原的自然对数塔菲尔斜率。 令?E 称为腐蚀金属电极的极化值,?E =0时,I =0;?E>0时,是阳极极化,I>0,体系通过阳极电流。?E<0时,I<0, 体系通过的是阴极电流,此时是对腐蚀金属电极进行阴极极化。因此外测电流密度也称为极化电流密度 测定腐蚀速度的塔菲尔直线外推法:当对电极进行阳极极化,在强极化区,阴极分支电流i k =0, )]ex p()[ex p(k c a c corr k a i i i I β??β??---=-=c E ??-=?)]ex p()[ex p(k a corr E E i I ββ?--?=)ex p(a corr a E i i I β?==

第一章腐蚀基本原理

1、腐蚀原电池原电池是腐蚀原电池的基础。腐蚀原电池的实质是一个短路的原电池。腐蚀 原电池的形成条件:阳极阴极电解质溶液电路。阳极过程:金属溶解过程,以离子形式转入溶液,并把电子留在金属上,又称为氧化过程。M M n+ + ne。电子转移:在电路中电子由阳极流至阴极。 ?阴极过程:接受电子的还原过程。 ?腐蚀原电池工作所包含的三个基本过程既是互相独立、又是彼此联系的。只要其中 一个过程受到阻滞不能进行,则其他两个过程也将停止,金属腐蚀过程也就停止了。 ?①、析氢腐蚀②、吸氧腐蚀 2、腐蚀原电池与一般原电池的比较:二者结构和原理无本质的区别。腐蚀原电池是一种短路的原电池,有电流但不能利用,以热的形式散失,其直接结果是造成了金属的腐蚀。 3、宏电池:用肉眼能明显看到的由不同电极所组成的腐蚀原电池。形成条件分类:电偶腐蚀电池:不同金属与同一电解溶液接触,如钢管本体金属与焊缝金属,镀锌钢管与黄铜阀。浓差电池:同一金属不同部位接触不同的电解质。造成不同区域电位不同,可分为氧浓差电池和盐浓差电池。温差电池:同一金属在同一电解质溶液中,由于各部位温度不同而构成的腐蚀电池。如换热器。 4、微电池:由金属表面上许多微小的电极所组成的腐蚀原电池叫微电池。形成微电池的基本原因:金属化学成分的不均匀性;金属组织的不均匀:晶粒晶界的电位不同;金属物理状态不均匀:变形和应力不均匀;金属表面膜的不均匀;土壤微结构的差异。 5、电极:电子导体(金属)与离子导体(液、固电解质)接触,并且有电荷在两相之间迁移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体系,称为电极。电极反应:在电极与溶液界面上的进行的电化学反应称为电极反应。双电层:当金属浸入电解质溶液中时,其表面离子与溶液中的离子相互作用,使界面处金属和溶液分别带异电荷,即双电层(electrostatic double layer, double electrode layer)。电极电位:双电层两侧的电位差,即金属与溶液之间的电位差称为电极电位。1.双电层的建立(establishment of double electrode layer)通常有两种双电层:(1)活性强金属:金属表面带负电荷,溶液带正电荷。(2)活性弱金属(贵金属):金属表面带正电荷,溶液带负电荷。特殊双电层:吸附双电层。2.双电层的结构1双电层是有紧密层和分散层两大部分组成。2电极电位是金属表面与扩散层末端的电位差。3电极电位的大小是由双电层上金属表面的电荷密度(单位面积上的电荷数)决定的。 6、电极电位的测量方法:将待测金属电极相对一个参比电极测出该腐蚀原电池的电动势(电压),为相对的电极电位值。氢标准电极电位(SHEP):是指被测电极与标准氢电极组成的腐蚀原电池的电位差。标准氢电极(SHE):1atm,25℃,氢离子活度为1,进行氢电离可逆反应的电极体系。人为规定氢的标准电极电位E0=0。电动序:电位越低,金属的负电性越强,离子化越大,腐蚀趋势就更加严重。其他常用的参比电极(reference electrode)1)饱和甘汞电极(SCE)2)铜/硫酸铜电极(CSE)。 7、电位—PH图:是以纵坐标表示电极反应的平衡电极电位(相对于:SCE),横坐标表示溶液pH值的热力学平衡图。腐蚀区,非腐蚀区,钝化区。

各种腐蚀检测仪器介绍

CMB2510A腐蚀速度测量仪 (价格:-- 元) CMB-2510A腐蚀速度测量仪是采用电化学线性极化、弱极化、交流阻抗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制的,专门用于介质电阻较大的腐蚀环境。一般的线性极化和弱极化方法所测得的极化电阻还包括了腐蚀体系的介质电阻,经计算所得到的腐蚀速率隐含了介质电阻的影响所带来的误差,使得实测的腐蚀速率比真实的腐蚀速率小得多。采用交流阻抗方法,对腐蚀体系施加微小的高频正弦信号,高频信号可穿过金属和腐蚀介质之间所形成的电化学双电层电容,使得施加的高频信号全部作用在介质电阻上,由此可准确的测得腐蚀体系的介质电阻。从线性极化所测得的极化电阻中减掉介质电阻得到实际的极化电阻值,从而准确的获得腐蚀速率。 CMB-2510A腐蚀监测仪对于土壤环境下的腐蚀速率监测、水中含油以及大气环境下的腐蚀监测、缓蚀剂的缓蚀效率监测是一种非常好的测量手段。 CMB-4510A缓蚀剂快速评定仪 (价格:-- 元) 仪器可以准确地监测体系腐蚀率的变化,尤其适用于缓蚀剂的快速评价和筛选。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药剂缓蚀性能评价手段。 仪器采用电化学弱极化原理同交流阻抗测量技术相结合,通过高频区测量,有效地消除了溶液电阻IR降的影响,使测量更准确。 仪器可同时进行四种药剂的缓蚀效果评定。可直接测得每种药剂的腐蚀速度的瞬时值、平均值,测量平均值同挂片误率小于10%,仪器可将测得的数据实时在线地传到计算机并通过功能强大的数据通讯和处理软件直接绘出腐蚀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通过曲线可了解药剂的缓蚀效果和药剂失效过程。

计算机直接输出测量结果 年腐蚀率:mm/a 极化阻力:Rp 主要性能指标 极化电阻测量误差:<3%(模拟电阻) Ecorr测量范围:±800mV 相对湿度:≤80% 仪器工作环境温度:0-40℃ 测量范围:2×10-4-10mm/a(电极1cm2) 测量范围:20Ω-200kΩ(模拟电阻) CMB-1510B瞬时腐蚀速度测量仪 (价格:-- 元) 工业循环水设备运行时,现场人员需要随时了解腐蚀状态的变化,因而需要进行瞬时腐蚀速度的测量。我们依据中国科学院曹楚南院士在弱极化区测量腐蚀电流的电化学理论研制开发的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产品,可进行腐蚀速度的瞬时测量。仪器以单片机为核心,采用高精度A/D转换器。提供菜单式操作界面,一分钟内测量结果直接输出,监测数据输出到计算机进行处理并绘图。 仪器直接输出 腐蚀电流:Icorr 年腐蚀率:mm/a 极化阻力:Rp 电化学参数:B 主要用途 水质腐蚀在线监测 换热器腐蚀状态预测

金属材料的电偶腐蚀综述

金属材料的电偶腐蚀 王俊 摘要:电偶腐蚀,是指当两种或者两种以上不同金属在导电介质中接触后,由于各自电极电位不同而构成腐蚀原电池。电偶腐蚀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且危害极大的腐蚀形成,它广泛地存在石油、天然气、船舶、航空和建筑工业等行业中,一旦发生则极有可能造成严重的损失。本文针对金属材料的电偶腐蚀从其腐蚀原理、影响因素、控制方法及腐蚀评定进行综述。并展望了金属材料的电偶腐蚀的研究发展趋势。 关键词:金属接触;电偶腐蚀;电位差 1、前言 现代社会中,金属材料的应用及其广泛,已然涉及到方方面面,这种情况下,研究金属材料的腐蚀及其防护就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金属在其使用过程中或多或少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腐蚀,如若防不当会造成金属材料在其使用寿命结束之前就产生破坏,特别是在航空等国防领域,金属材料的腐蚀引起的后果是灾难性的,所以,针对金属材料的腐蚀及其防护的研究日益重要。 2、电偶腐蚀的原理 2.1 概述 由于腐蚀电位不同,造成同一介质中异种金属接触处的局部腐蚀,就是电偶腐蚀(galvanic corrosion),亦称接触腐蚀或双金属腐蚀。当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金属在导电介质中接触后,由于各自电极电位不同而构成腐蚀原电池,电位较正的金属为阴极,发生阴极反应,导致其腐蚀过程受到抑制;而电位较负的金属为阳极,发生阳极反应,导致其腐蚀过程加速。它是一种危害极为广泛和可能产生严重损失的腐蚀形式,广泛地存在于船舶、油气、航空、建筑工业和医疗器械中。它会造成热交换器、船体推进器、阀门、冷凝器与医学植入件的腐蚀失效,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腐蚀类型。可以是金属与金属,也可以是金属与导电的非金属材料(如石墨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在介质中形成回路,形成电偶腐蚀[1]。电偶腐蚀往往会诱发和加速应力腐蚀、点蚀、缝隙腐蚀、氢脆等其他各种类型的局部腐蚀,从而加速设备的破坏。 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电极电位的金属处于腐蚀介质相互接触而引起的电化学腐蚀,又称接触腐蚀或双金属腐蚀。电偶腐蚀原理见图1。发生电偶腐蚀时,电极电位较负的金属通常会加速腐蚀,而电极电位较正的金属的腐蚀则会减慢。

实验一失重法测定金属腐蚀速度完整版

实验一失重法测定金属 腐蚀速度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实验一失重法测定金属腐蚀速度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金属腐蚀现象和原理,了解某些因素(如不同介质,介质的浓度以及是否加有缓蚀剂等)对金属腐蚀速度的影响。 2、掌握失重法测定金属腐蚀速度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目前测定腐蚀速度的方法很多,如重量法、电流密度法、极化曲线法、线性极化法等。所谓重量法,就是试验金属材料在一定的条件下(一定的温度、压力、介质浓度等)经腐蚀介质一定时间的作用后,比较腐蚀前后该材料的重量变化从而确定腐蚀速度的一种方法。 对于均匀腐蚀,根据腐蚀产物容易除去或完全牢固地附着在试样表面的情况,可分别采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金属腐蚀后的重量损失或重量增加来表示腐蚀速度:式中: K――腐蚀速度,克/米2.小时(K为负值时为增重腐蚀产物未清除) s――试样面积,米 2 t――试验时间,小时 W ――试验前试片的重量,克 W――试验后试片的重量,克(清除腐蚀产物后) 对于均匀腐蚀的情况,以上腐蚀速度很容易按下式换算成以深度表示的腐蚀速度: 式中: K ——年腐蚀深度,毫米/年 d ρ——试验金属的密度,克/厘米3。 重量法是一种经典的试验方法,然而至今仍然被广泛应用,这主要是因为试验结果比较真实可靠,所以一些快速测定腐蚀速度的实验结果还常常需要与其对照。重量法又是一种应用范围广泛的实验方法,它适用于室内外多种腐蚀实验,可用于评定材料的耐蚀性能。评选缓蚀剂,改变工艺条件时检查防腐效果等。重量法是测定金属腐蚀速度的基础方法,学习掌握这一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但是,应当指出,重量法也有其局限性和不足。首先,它只考虑均匀腐蚀的情况,而不考虑腐蚀的不均匀性;其次,对于失重法很难将腐蚀产物完全除去而不基体金属,往往由此造成误差,对于晶间腐蚀的情况,由于腐蚀产物残留在样品中不能除去,如果

实验一电偶腐蚀

实验一、电偶腐蚀 试验目的: 通过失重法和电位、电流测量实验,了解电偶的形成与单一金属腐蚀速率、耦合电位等参数的相互关系,同时通过实验数据了解电偶腐蚀的特点、腐蚀介质、电位差、面积比等因素对电偶腐蚀的影响规律,并总结出相对应的预防措施。 穿插进行伊文斯盐水滴试验,观察氧浓差腐蚀原电池的阴、阳极反应以及阴、阳极区的划分。 试验原理: 电偶腐蚀:当一种不太活泼的金属(阴极)和一种比较活泼的金属(阳极)在电解质溶液中接触时,因构成腐蚀原电池而引发电流,从而造成(主要是阳极金属)电偶腐蚀。电偶腐蚀也称双金属腐蚀或金属接触腐蚀。 电偶腐蚀首先取决于异种金属之间的电极电位差。这一电位指的是两种金属分别在电解质溶液(腐蚀介质)中的实际电位。通常在手册、资料中能找到的是各种金属、合金在特定的介质中按腐蚀电位高低排列的电位顺序表,称作电偶序。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它们之间的电位差愈大,腐蚀初始驱动力愈大。 影响电偶腐蚀的因素还有介质导电性、极化性及面积比。面积比是指阴、阳极面积比,比值愈大,即大阴极小阳极组成的电偶,其阳极腐蚀电流密度愈大,腐蚀愈严重。在腐蚀电偶的阳极区有涂层时也会出现大阴极小阳极的情况,结果造成极严重的局部腐蚀而迅速穿孔。 对于耦合电流的测定,可以采用零欧姆计直接测定耦合电流,主要就是在测定耦合电流时,不引入耦合电阻,使得测定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在实验室测定时如果没有零欧姆计,可以采用万用表或者直流电流表直接测定,也可以采用外加标准电阻测定电位差的方式进行评价,需要注意的是外加标准电阻越小测定准确度就越高,一般采用0.05欧姆或者更小的外加电阻,最后换算成耦合电流即可。 常用的腐蚀评定方法: 1. 失重法 由于腐蚀作用,材料的重量会发生系统变化,此即重量法测定材料抗蚀能力的理论基础。虽然近年来发展了许多新的腐蚀研究方法,但重量法仍然是最基本的定量评定腐蚀的方法,并已被广泛应用。重量法简单而直观,适用于实验室和现场试验。 失重法是一种筒单而直接的方法;它不要求腐蚀产物牢固附着在材料表面,也不考虑腐蚀产物的可溶牲,因为试验结束后必须从试样上请除全部腐蚀产物。失重法直接表示由于腐蚀而损失的材料重量,不经过腐蚀产物的化学组成分析和换算。这些优点使失重法得到广泛的应用。 失重法试验过程为:对预先制备的试样测量尺寸、经准确称重后置于腐蚀介质中,试验金属结束后取出,清除全部腐蚀产物后清洗、干燥、再称重。试样的失重直接表征材料的腐蚀程度。 在暴露试验前后与试验过程中,以及在清除腐蚀产物前后,必须仔细观察并记录材料表面和介质中的

塔菲尔曲线金属腐蚀速率的测定

塔菲尔曲线金属腐蚀速率的测定 1.溶液和电极: 倒入电解池待测溶液,放入1cm圆盘碳钢工作电极,饱和甘汞参比电极和铂金对电极,甘汞参比电极距离工作电极1-3mm。 2.选塔菲尔方法: 塔菲尔图参数设置如下图 碳钢采用默认电解池参数,如果使用其他工作电极,应改变电解池参数后点击确定。选定60s电位变化量时点击稳定后开始,自动电位示波,60s内电位变化量不大于2mV,自动开始扫描。亦可选择开路状态等待。 不锈钢丝扫描出的塔菲尔图如下:

扫描完成后,点击测量按钮,自动测量出腐蚀电流和腐蚀速率,亦可套入公式,计算出腐蚀速率。RST5000系列电化学工作站自动测量可以得到腐蚀速率。 如果设置参数不好做出来的图从直观上明显不对,可以手动校正,方法:点击拟合阴、阳极段,就可以对阴极曲线或阴极曲线进行手动拟合,其值也自动在设置栏下面显示。双击y 轴数值,作图的电流密度对数和电流密度可以互相转换, 腐蚀速度换算公式: 金属腐蚀速度可用腐蚀失重或腐蚀深度表示,也可用腐蚀电流密度表示。它们之间可通过法拉第定律进行换算,即 corr corr i n M i nF M 41073.3-?== υ (g/m 2h ) corr i n M d ρρυ31028.3-?== (mm/年) 式中:υ为腐蚀速度(g/m 2h );d 为腐蚀深度(mm/年);corr i 是腐蚀电流密度(μA/cm 2); M 为金属的克原子量(g);n 为金属的原子价;F 为法拉第常数; ρ为金属的密度(g/cm 3 )。 注:1.以上内容摘自《电化学测试技术》刘永辉 编著 P360~361; 以钢铁为例:M=56g ,n=2,ρ=7.83cm g , 则腐蚀速度为: corr coor i i n M 24 1004.11073.3--?=?=υ (g/m 2h ) 腐蚀深度为:

金属腐蚀思考题

一.1.腐蚀的类型有哪些? 2.已知A=55.84克,设S=10cm2,阳极过程的电流强度Ia=10-3安培,求其重量指标和深度指标(该金属的密度为7.8克/厘米3)? 二.1.双电层的类型有哪些? (1)金属离子和极性水分子之间的水化力大于金属离子与电子之间的结合力 (2)金属离子和极性水分子之间的水化力小于金属离子与电子之间的结合力 (3)吸附双电层 平衡电极电位、电极电位的氢标度的定义? 氢标度:以标准氢电极作为参考电极而测出的相对电极电位值称为电极电位的氢标度。 金属浸入含有同种金属离子的溶液中,参与物质迁移的使同一种金属离子,当反应达到动态平衡,即反应正逆过程的电荷和物质达到了平衡,这时电位为平衡电极电位。 2.判断金属腐蚀倾向的方法有哪几种? (1)腐蚀反应自由能的变化与腐蚀倾向:当△G<0,则腐蚀反应能自发进行|G|愈大,则腐蚀倾向愈大。当△G= 0,腐蚀反应达到平衡。当△G> 0,腐蚀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3以Fe--H2O体系为例,试述电位—pH图的应用? 首先列出有关物质的各种存在状态及其标准化学位值 列出各类物质的相互反应,算出平衡关系式。 以Fe-H2O体系为例 (1)化学反应(反应式中无电子参加) 例: 2Fe3++3H2O=Fe2O3+6H+ 由?G=?Go+6RTlnaH+-2RTlnaFe3+ = ?Go-2.3X6RTpH- 2.3x2RTlgGFe3+=0 得lgaFe3+= ?Go/(+6RT)-3pH=-0.723-3pH 对取定的aFe3+,是一条垂直线 (2)无H+参与的电极反应 例: Fe=Fe2++2e Ee=Eo+RT/2FlnaFe2+=Eo+2.3RT/2FlgaFe2+ =-0.44+0.0296lgaFe2+ 对取定的aFe2+,是一条水平线 (3)有H+参与的电极反应 例: 2Fe2++3H2O=Fe2O3+6H++2e Ee=Eo+3RT/FlnaH+-R5/FlnaFe2+

知识点总结3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知识点总结三·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知识点1·金属的腐蚀 1. 金属腐蚀的概念 (1)金属的腐蚀是指金属或合金与周围环境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腐蚀损耗的现象。 (2)金属腐蚀的实质: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被氧化的过程,M -ne - === M n+(M 表示金属) (3)金属腐蚀的类型: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 表1 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 2. (1)化学腐蚀:4Fe + 3O 2 + 2nH 2O === 2Fe 2O 3·nH 2O (2)电化学腐蚀: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 ① 吸氧腐蚀 通常情况下,在潮湿的空气中,钢铁的表面凝结了一层溶有氧气的水膜,这层水膜、铁和铁中存在少量碳单质形成了无数微小的原电池。这些微小的原电池遍布钢铁表面。当周围环境呈若酸性或中性时,发生“吸氧腐蚀”。 负极: ; 正极: 。 总反应: 。 上述电化学腐蚀中吸收氧气,故称为吸氧腐蚀。 ② 析氢腐蚀 当钢铁表面水膜呈较强的酸性时,正极析出氢气发生“析氢腐蚀” 负极: ; 正极: 。 总反应: 。 上述电化学腐蚀会生成氢气,故称为析氢腐蚀。 (3)铁锈的生成 铁锈的主要成分:Fe 2O 3·nH 2O 钢铁在中性或弱酸性条件下发生吸氧腐蚀后,生成的氢氧化亚铁会进一步被O 2氧化,生成氢氧化铁,氢氧化铁部分脱水生成Fe 2O 3·nH 2O (铁锈的主要成分)。 主要的化学方程式: 4Fe(OH)2+ 2H 2O+O 2==4Fe(OH)3 2Fe(OH)3== Fe 2O 3 · nH 2O+(3-n)H 2O 知识点2·金属的防护 1. 金属防护的原理 金属腐蚀的实质是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被氧化的过程。防止金属被腐蚀,就是阻断金属发生氧化反应的途径。 2. 金属防护的常用方法: (1)改变金属组成或结构 如:将铬、镍加入普通钢里制成不锈钢。 (2)在金属表面覆盖保护层 原理:隔绝金属与外界空气、电解质溶液的接触。这样的表面保护常用的方法主要有金属表面涂层保护和镀层保护。 如:在钢铁表面涂上油漆或油脂、覆盖塑料、镀锌等。 (3)电化学防护法 金属的电化学防护是利用电化学原理来保护金属,防止金属腐蚀。 知识点3·金属腐蚀快慢的规律 1. 对同一电解质溶液来说,腐蚀速率的快慢:电解原理引起的腐蚀 > 原电池原理引起的腐蚀 > 化学腐蚀 > 有防腐措施的腐蚀(或者:电解池的阳极 > 原电池负极 > 化学腐蚀 > 原电池正极 > 电解池阴极) 2. 对同一金属来说,在同一溶液中腐蚀速率的快慢:强电解质溶液中 > 若电解质溶液中 > 非电解质溶液中 3. 活动性不同的两种金属,活动性差别越大,腐蚀越快。 4. 对同一种电解质溶液来说,电解质溶液浓度越大,金属腐蚀越快。 5. 纯度越高的金属,腐蚀的速率越慢。 6. 不纯的金属或合金,在潮湿空气中的腐蚀速率远大于在干燥、隔绝空气条件下的腐蚀速率。 防腐措施由好到坏的顺序: 外接电源的阴极保护法 > 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 有一般防腐条件的保护法 > 无防腐条件 补充你的知识点或写出你的疑惑:

金属腐蚀学习题

腐蚀学第一章习题 1、导出腐蚀速度mm/a与mg/dm2·d间的一般关系式。 思考题 2、什么是腐蚀?为何提出几种不同的腐蚀定义? 3、举例说明研究腐蚀的意义. 4、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的区别是什么? 5、金属的主要腐蚀形态有哪些? 10、表示均匀腐蚀速度的方法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些腐蚀速度表达式中,哪些是量方程式?哪些是数值方程式?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腐蚀学第二章习题 1、计算在25℃和50℃下的F值。 2、计算Zn在L ZnSO4溶液中的电极电位(相对于SHE),换算成SCE电位值是多少? 3、计算离子活度为10-6mol/L时,Ag/Ag+、Cu/Cu2+和Fe/Fe2O3/H+的平衡电极电位以及第三个电极的pH 值。(已知:uoAg=0 , uoCu=0 , uoFe=0, uoFe2O3=mol , uoAg+= mol , uoCu2+= KJ/mol, uoH+=0) 4、计算25℃时,下列电极的标准电极电位 a)、Cu在氰化物溶液中(注意铜为1价) b)、Ni在氨溶液中 c)、Zn在碱溶液中 5、计算Ag/AgCl电极在1mol/L NaCl溶液中的电位。 6、计算40℃氢分压P H2=时氢电极在PH=7的溶液中电极电位。 7、计算25℃时,铁在pH=的L NaCl溶液中的电极电位。 10、Zn(阳极)与氢电极(阴极)在L ZnCl2溶液中组成电池的电动势为+,求溶液的pH值。 11、把Zn浸入pH=2的 mol/LZnCl2溶液中,计算该金属发生析氢腐蚀的理论倾向。(以电位表示) 12、计算镍在pH =7的充空气的水中的理论腐蚀倾向。假定腐蚀产物为H2和Ni(OH)2, Ni(OH)2的溶度积为×10-16。 13、铜电极和氢电极(P H2=浸在Cu2+活度为1且pH=1的硫酸铜溶液中组成电池,求该电池的电动势,并判断电池的极性。 14、计算在pH=0的充空气的CuSO4溶液中铜是否因腐蚀而生成Cu2+(活度为1)和H2(),并以电位差表示腐蚀倾向的大小。 类似的,计算在pH=10的充空气的KCN溶液中(CN- 活度为是否腐蚀,假定生成Cu(CN)2–离子,其活度为10-4;且下列反应的E0 =–。 Cu(CN)2–+ e =2 CN–+ Cu 15、计算下列电池的电动势:Pt∣Fe3+ (αFe3+ = ,Fe2+(αFe2+ = ‖Ag+(αAg+ = ∣Ag,并写出该电池的自发反应,判定哪个电极为阳极? 16、计算铜电极在LCuSO4和中构成的浓差电池的电动势,忽略液界电位,写出该电池的自发反应并指出哪个电极为阳极? 17、计算40℃时下列电池的电动势:Pt∣O2(),H2O,O2()∣Pt,并指出该电池的极性,哪个电极

实验一失重法测定金属腐蚀速度

实验一 失重法测定金属腐蚀速度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金属腐蚀现象和原理,了解某些因素(如不同介质,介质的浓度以及是否加有缓蚀剂等)对金属腐蚀速度的影响。 2、掌握失重法测定金属腐蚀速度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目前测定腐蚀速度的方法很多,如重量法、电流密度法、极化曲线法、线性极化法等。所谓重量法,就是试验金属材料在一定的条件下(一定的温度、压力、介质浓度等)经腐蚀介质一定时间的作用后,比较腐蚀前后该材料的重量变化从而确定腐蚀速度的一种方法。 对于均匀腐蚀,根据腐蚀产物容易除去或完全牢固地附着在试样表面的情况,可分别采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金属腐蚀后的重量损失或重量增加来表示腐蚀速度: t S W W K ?-= 0 式中: K ――腐蚀速度,克/米2.小时(K 为负值时为增重腐蚀产物未清除) s ――试样面积,米 2 t ――试验时间,小时 W 0――试验前试片的重量,克 W ――试验后试片的重量,克(清除腐蚀产物后) 对于均匀腐蚀的情况,以上腐蚀速度很容易按下式换算成以深度表示的腐蚀速度: ρ ρK K K d 76.8100036524=??= 式中: K d ——年腐蚀深度,毫米/年 ρ——试验金属的密度,克/厘米3。 重量法是一种经典的试验方法,然而至今仍然被广泛应用,这主要是因为试验结果比较真实可靠,所以一些快速测定腐蚀速度的实验结果还常常需要与其对照。

重量法又是一种应用范围广泛的实验方法,它适用于室内外多种腐蚀实验,可用于评定材料的耐蚀性能。评选缓蚀剂,改变工艺条件时检查防腐效果等。重量法是测定金属腐蚀速度的基础方法,学习掌握这一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但是,应当指出,重量法也有其局限性和不足。首先,它只考虑均匀腐蚀的情况,而不考虑腐蚀的不均匀性;其次,对于失重法很难将腐蚀产物完全除去而不基体金属,往往由此造成误差,对于晶间腐蚀的情况,由于腐蚀产物残留在样品中不能除去,如果用重量法测定基腐蚀速度,肯定不能说明实际情况,另外对于重量法要想做出K-t曲线往往需要大量的样品和冗长的试验周期。 本实验是碳钢在敞开的酸溶液中的全浸试验,用重量法测定其腐蚀速度。 金属在酸中的腐蚀一般是电化学腐蚀,由于条件的不同而呈现出复杂的规律。酸类对于金属的腐蚀规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酸的氧化性。非氧化性的酸,如盐酸,其阴极过程纯粹是氢去极化过程;氧化性的酸,其阴极过程则主要是氧化剂的还原过程。 然而,我们不可能把酸类截然分为氧化性酸与非氧化性酸。如当硝酸比较稀时,碳钢的腐蚀速度随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是氢去极化腐蚀,当硝酸浓度超过30%时,腐蚀速度迅速下降,浓度达到40%时,腐蚀速度降到最小成为氧化性的酸,此时碳钢在硝酸中的腐蚀的阴极过程是: NO 3-+2H++2e――→NO 2 -+H 2 O 低碳钢在25℃时腐蚀速度与硝酸浓度的关系如图1-1所示。 图1-1低碳钢在25℃时腐蚀速度与硝酸浓度的关系 酸中加入适量缓蚀剂能阻止金属腐蚀或降低金属腐蚀速度。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一)试样的准备工作: 1、每组自实验室领取八块长方形碳钢(A 2 )试样,其尺寸为50x25x(2-3)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