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 碱 理 论

合集下载

bronsted酸碱理论

bronsted酸碱理论

bronsted酸碱理论Bronsted-Lowry酸碱理论是一种普遍被应用于有机原理和化学反应中的重要理论。

该理论是在1923年由牛顿布朗斯特和阿尔弗雷德劳利两位化学家发表的“TheNatureoftheChemicalBond”一文中提出的,它给出了酸和碱使离子强相互作用的条件和机制。

一般来说,Bronsted-Lowry碱理论的基本原理是:如果一个物质能捐赠一个H+离子,把它认为是酸;如果一个物质能接纳一个H+离子,把它认为是碱。

氢离子H+易被碱接受,即碱可以强烈吸引这些离子;而酸可以强烈把它们捐赠出去,让H+离子转移到碱中。

因此,可以说酸和碱经介解分子之间的氢离子的转移,使得它们产生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新的分子,这就是Bronsted-Lowry酸碱理论。

关于酸碱反应,该理论也提出了一些重要概念,例如酸家族、碱家族、水溶性离子对液体、pH值等。

酸家族指的是可以捐赠H+离子的一类物质,碱家族指的是可以接受H+离子的一类物质。

例如,氢氧化钠是一种碱性物质,它可以接受H+离子,而硫酸是一种酸性物质,它可以捐赠H+离子。

此外,Bronsted-Lowry酸碱理论还提出了一些其他重要的概念,如“活度”和“弱碱度”等。

活度指的是一种物质发生反应能力的大小,微弱碱指的是一种物质具有中度接受H+离子能力的能力。

例如,水是一种弱碱,它可以接受H+离子,但其反应能力很弱。

Bronsted-Lowry酸碱理论也提出了pH值的概念,它可以衡量溶液的酸碱性质。

pH值的取值范围是0-14,其中0-7表示酸性,7表示中性,7-14表示碱性。

最后,Bronsted-Lowry酸碱理论也被用来解释很多化学反应,例如水的补充反应、不完全氧化物的反应以及碱金属和碱钠的反应等。

从上面可以看出,Bronsted-Lowry酸碱理论不仅对有机化学反应有重大影响,而且对溶液中H+离子的浓度,也即pH值有极大的帮助。

它提供了一个了解物质与离子交互作用的框架,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理论。

有机化学酸碱理论

有机化学酸碱理论

有机化学酸碱理论1、阿伦尼乌斯酸碱理论:水中离解的局限性2、J.N.Brфnsted酸碱理论:定义:在反应中能提供质子的分子或离子为酸;接受质子的分子或离子为碱。

酸碱的相对性:同一种物质,在一个反应中是酸,在另一个反应中也可能是碱。

共轭酸碱对:酸给出质子成为碱(酸的共轭碱),碱得到质子成为酸(碱的共轭酸)酸越强,则酸的共轭碱越弱;碱越强,碱的共轭酸越弱。

反应的结果就是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弱酸和弱碱。

3、G.N.Lewis酸碱理论:定义:能够接受电子的分子和离子即Lewis酸;能够提供电子的分子和离子即Lewis碱。

Lewis酸:具有空轨道和未充满外层笛子轨道,电子受体,亲电试剂;AlCl3BF3 FeCl3 ZnCl2 Ag+ R+ NO2+Lewis碱:具有孤对电子和π电子,电子供体,亲核试剂。

NH3 ROH X- OH- RO-酸碱理论酸碱理论(acid-base theory)阐明酸、碱本身以及酸碱反应的本质的各种理论。

在历史上曾有多种酸碱理论,其中重要的包括:阿伦尼乌斯酸碱理论——酸碱电离理论布朗斯特-劳里酸碱理论——酸碱质子理论路易斯酸碱理论——酸碱电子理论酸碱溶剂理论软硬酸碱理论最早提出酸、碱概念的是英国R.玻意耳。

法国A.L.拉瓦锡又提出氧是所有酸中普遍存在的和必不可少的元素,英国H.戴维以盐酸中不含氧的实验事实证明拉瓦锡的看法是错误的,戴维认为:“判断一种物质是不是酸,要看它是否含有氢。

”这个概念带有片面性,因为很多有机化合物和氨都含有氢,但并不是酸。

德国J.von李比希弥补了戴维的不足,为酸和碱下了更科学的定义:“所有的酸都是氢的化合物,但其中的氢必须是能够很容易地被金属所置换的。

碱则是能够中和酸并产生盐的物质。

”但他不能解释为什么有的酸强,有的酸弱。

这一问题为瑞典S.A.阿伦尼乌斯解决。

阿伦尼乌斯酸碱理论[1]在阿伦尼乌斯电离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酸碱理论是:“酸、碱是一种电解质,它们在水溶液中会离解,能离解出氢离子的物质是酸;能离解出氢氧根离子的物质是碱。

酸碱理论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酸碱理论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酸碱理论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酸碱理论是化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体系,它以酸和碱之间的化学反应为基础,解释了许多与酸碱相关的现象和实验结果。

本文将探讨酸碱理论的基本概念以及它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一、酸碱理论的基本概念1. 酸的定义酸是指能够产生氢离子(H+)的物质。

根据酸的电离程度的不同,可以将酸分为强酸和弱酸。

强酸完全电离,产生的氢离子浓度较高;而弱酸只部分电离,产生的氢离子浓度较低。

常见的强酸有盐酸(HCl)、硫酸(H2SO4)等,而乙酸(CH3COOH)则是一个常见的弱酸。

2. 碱的定义碱是指能够产生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与酸一样,碱也可以分为强碱和弱碱。

强碱完全电离,产生的氢氧根离子浓度较高;而弱碱只部分电离,产生的氢氧根离子浓度较低。

氢氧化钠(NaOH)和氢氧化钾(KOH)是常见的强碱,而氨水(NH3·H2O)则是一个常见的弱碱。

3.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是指酸和碱在适当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

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酸 + 碱→ 盐 + 水。

例如,盐酸(HCl)和氢氧化钠(NaOH)进行中和反应时可以生成氯化钠(NaCl)和水(H2O)。

4. pH值pH值是衡量溶液酸碱性的指标,其数值范围从0到14。

当pH值小于7时,溶液为酸性;当pH值大于7时,溶液为碱性;而当pH值等于7时,溶液为中性。

pH值的计算公式为pH = -log[H+],其中[H+]表示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

二、酸碱理论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1. 酸碱滴定酸碱滴定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用于测定物质中酸或碱的含量。

滴定过程中,一种已知浓度的酸或碱(称为滴定剂)逐滴加入待分析溶液中,当化学反应达到临界点时,滴定剂与待分析溶液发生中和反应。

通过计算滴定剂的消耗量,可以确定待分析溶液中酸或碱的浓度。

2. 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

例如,当胃酸分泌过多导致胃部不适时,可以使用抗酸药物(如氢氧化铝)中和胃酸,缓解不适感。

什么是路易斯酸碱理论

什么是路易斯酸碱理论

什么是路易斯酸碱理论
路易斯酸碱理论是由美国物理化学家吉尔伯特·路易斯在1923年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凡是能够接受外来电子对的分子、离子或原子团称为路易斯酸(Lewis acid),即电子对接受体,简称受体;凡是能够给出电子对的分子、离子或原子团称为路易斯碱(Lewis base),即电子对给予体,简称给体。

酸是电子对的受体,碱是电子对的给体。

酸碱反应的实质是碱提供电子对与酸形成配位键,反应产物称为酸碱配合物。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化学书籍或咨询化学专业人士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化学平衡的酸碱理论

化学平衡的酸碱理论

化学平衡的酸碱理论酸碱反应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类反应,酸碱理论则是解释和描述这些反应的基础。

在化学平衡的酸碱理论中,包括了诸多重要的概念和原理,例如酸碱的定义、酸碱离子的行为、pH值等。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内容。

1. 酸碱的定义酸碱的定义经过历史上多个阶段的演变,主要有三个主要定义,即:阿伦尼乌斯酸碱理论、布朗酸碱理论和路易斯酸碱理论。

阿伦尼乌斯酸碱理论基于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离解程度,酸通常被定义为能够提供H+离子的物质,碱则被定义为能够提供OH-离子的物质。

布朗酸碱理论将酸定义为可以接受电子对的物质,碱定义为可以提供电子对的物质。

路易斯酸碱理论则将酸定义为可以接受电子对的物质,碱定义为可以提供电子对的物质。

2. 酸碱离子的行为酸碱离子在溶液中的行为决定了其酸碱性质的表现。

酸离子通常具有正电荷,并能够给出H+离子。

碱离子则具有负电荷,并能够给出OH-离子。

这些离子在溶液中的浓度以及它们的活性对于酸碱反应的进行至关重要。

3. pH值pH值是描述溶液酸碱性质的重要指标,它表示了溶液中H+离子的浓度。

pH值的计算公式为负对数公式,即pH=-log[H+],其中[H+]为溶液中H+离子的浓度。

常见的酸性溶液的pH值小于7,而碱性溶液的pH值大于7。

中性溶液的pH值约为7。

4.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其特点是酸和碱的摩尔比为1:1,且生成的盐是离子化合物。

这一反应是化学和生物体系中一些重要过程的基础,例如胃酸和胃中和反应。

5. 酸碱滴定反应酸碱滴定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用于确定溶液中酸碱的浓度。

滴定过程中通过添加已知浓度的溶液来反应沉淀,从而确定待测溶液中酸碱的浓度。

滴定中使用的指示剂的选择非常重要,常用的指示剂有酚酞、溴酚蓝等。

6. 影响酸碱平衡的因素影响酸碱平衡的因素主要有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温度的变化会改变酸碱反应的速率,浓度的变化则会影响反应的平衡位置。

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速率,但不参与反应本身。

酸碱理论概述

酸碱理论概述

同样,碱在水溶液中接受质子,也必须有溶剂水分
子参加。如:氨的离解:
半反应1 NH3 + H+ = NH4+
+) 半反应2 H2O = H+ + OH-
NH3 + H2O = OH- + NH4+
碱1
酸2
碱2 酸1
传统称之为“盐的水解”的反应,也是酸碱反应。 如:NH4Cl、NaAc的水解反应:
NH4+ + H2O === H3O+ + NH3 Ac- + H2O === OH- + HAc
盐:酸碱反应的产物
如:H2SO4→2H++SO42-, HNO3→H++NO3所以硫酸与硝酸都是酸; 又如: NaOH→Na++OH-,Ca(OH)2 →Ca2++2OH所以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是碱。
3
意义:首次对酸碱赋予了科学的定义
局限性: ⑴、只适用于水溶液不适用于非水溶液 ⑵、不能解释有的物质( NH3)不含OH-,却
(1)在较稀的弱电解质或极稀的强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
总浓度很低,离子间力很小,接近于1,可认为a = c。
(2)在一般的强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总浓度很高,
离子间力较大,就小于1,因此活度就小于浓度。
在这种情况下,严格地讲,各种平衡常数的计算就 不能用离子的浓度,而应用活度 。
(3)中性分子活度系数近似等于1。
H2O HOH
在水溶液中,酸:凡是能够产生H+的为酸, HCl 碱:凡是能够产生OH-的为碱。NaOH
5
又如:液态氨,NH3为溶剂,氨自身电离为: 2NH3 → NH4+ + NH2-
在液氨中,凡能离解出NH4+的物质为酸。 NH4Cl 凡能离解出NH2-的物质为碱。 NaNH2 酸碱反应为:NH4++NH2-→2NH3。

第一章 酸碱理论

第一章 酸碱理论

酸碱理论
三、酸碱电子理论(路易斯酸碱理论) 凡是可以接受电子对的物质为酸,凡是可以给出 电子对的物质称为碱。 因此,酸又是电子对接受体,碱是电子对给予体。 酸碱反应的实质是配位键(两原子间的共用电子 对是由一个原子单独提供的化学键称为配位键,通常 用→表示。的形成并生成酸碱配合物。 酸 碱 酸碱配合物。 (电子对接受体) (电子对给予体) H+ + :OHH:OH HCl + :NH3 [H←NH3] BF3 + :F[F←BF3] Cu2+ + 4 :NH3 [Cu(←NH3)4]
例4:试推测下列酸的强度 HClO HBrO HIO 这些酸属于同一类型,非羟其氧数相 同,但由于成酸元素的电荷及吸电子能力 的强度不同或R-O键长不同,它们的酸性 也不同。Cl的电负性比Br强、Cl-O比I-O键 的键长短。所以酸的强弱应为: 酸的强度为:HClO>HBrO>HIO
溶液的酸度 水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称为溶液的酸度。 水溶液中H+离子的浓度变化幅度往往很大,浓 的可大于10mol· L-1,在[H+]<1的情况下,用pH(负对 数法)表示溶液的酸度更为方便,pH的定义是: 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叫做pH值。 pH=-lg[H+] 软硬酸理论(自学) 自学要求: 了解重要的硬软酸碱
• 含氧酸HnROm可写为ROm-n(OH)n,分子中 的非羟基氧原子数N=m-n鲍林(Pauling,L.)归 纳出: • (1)多元含氧酸的逐级电离常数之比约为10-5, 即Kl:K2:K3…≈1:10-5:10-10…,或pKa的差值为5。 例如: H2SO3的K1=1.2×10-2,K2=1×10-7。 • (2)含氧酸的K1与非羟基氧原子数N有如下 的关系: • K1≈105N-7,即:pKa≈7-5N • 如: H2SO3的N=1,K1≈105×1-7≈102,pK1≈2

高等有机化学课件酸碱理论

高等有机化学课件酸碱理论

logk HA=a lgKa+C
完整版课件ppt
6
二、路易斯理论(Lewis theory)
(一)酸碱电子理论
在勃朗斯德提出酸碱质子理论的同时,即1923年路易斯提出了酸碱的电子理论。 路易斯理论: 酸 凡是能接受电子对的分子、离子或原子团 电子的接受体,
它可以是具有空轨道的任何物质 碱 凡是能给出电子对的分子、离子或原子团 电子的给予体,
完整版课件ppt
19
运用量子力学对简单烷基正离子计算的结果表明,平面构型比三角锥体构型的 能量大约低 84kJ.mol-1。另外,在超强酸中形成的叔丁基正离子的结构已经由 NMR和IR谱图的分析得以证实。
H
R
H
p 轨道垂直于s 键所在的平面
在平面结构中,中心碳原子以三个 sp2 杂化轨道与三个成键原子或原子团形成三 个s 键,正电荷集中在 p 轨道上。根据分子轨道理论计算结果表明甲基正离子中 碳原子净电荷的为 0.435,而氢原子的净电荷为0.188。
完整版课件ppt
18
§ 5-2 碳正离子
碳正离子是指碳原子上带有正电荷的物种,它是有机离子型反应机理中经常遇 到的活泼中间体。
一、碳正离子的结构
最普遍的一类碳正离子是配位数位 3 的碳正离子,即所谓的经典碳正离子。
CH3+
(CH3)3C+
CH2=CH-CH2+
碳正离子的结构特征: 1)中心碳原子是缺电子的,外层只有6各价电子。 2)中心碳原子是平面的SP2杂化构型。
硬酸 接受电子的原子特性是体积小、正电荷高、可极化性低和电 负性大。 也就是对外层电子抓得紧。
软酸 相反情况 硬碱 给电子的原子特性是电负性大、可极化度低、难以氧化,也就是对外

无机化学酸碱质子理论

无机化学酸碱质子理论

无机化学酸碱质子理论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酸碱质子理论酸碱质子理论(布朗斯特-劳里酸碱理论)是丹麦化学家布朗斯特和英国化学家汤马士·马丁·劳里于1923年各自独立提出的一种酸碱理论12。

该理论认为:凡是可以释放质子(氢离子,H+)的分子或离子为酸(布朗斯特酸),凡是能接受氢离子的分子或离子则为碱(布朗斯特碱)。

当一个分子或离子释放氢离子,同时一定有另一个分子或离子接受氢离子,因此酸和碱会成对出现。

酸碱质子理论可以用以下反应式说明:酸 + 碱≒共轭碱 +共轭酸酸在失去一个氢离子后,变成共轭碱;而碱得到一个氢离子后,变成共轭酸。

以上反应可能以正反应或逆反应的方式来进行,不过不论是正反应或逆反应,均维持以下的原则:酸将一个氢离子转移给碱。

在上式中,酸和其对应的共轭碱为一组共轭酸碱对。

而碱和其对应的共轭酸也是一组共轭酸碱对。

在这里,酸和碱具有同一性,互为存在条件,在一定条件下又朝着与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这是符合唯物辩证法的。

酸碱离子理论是阿累尼乌其斯(Arrhenius)根据他的电离学说提出来的。

他认为在水中能电离出氢离子并且不产生其它阳离子的物质叫酸。

在水中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并且不产生其它阴离子的物质叫碱。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

这个理论取得了很大成功,但它的局限性也早就暴露出来,倒台。

例如气态氨与氯化氢反应迅速生成氯化铵,这个酸碱中和反应并未掺杂水的生成;又如氨的水溶液显碱性,曾被错误地认为是NH3和H2O形成弱电解质NH4OH分子,然后离解出OH-等。

由于阿累尼乌斯的酸碱离子理论不能解一些非水溶液中进行的酸碱反应等问题,1923年布朗斯特(Bronsted)提出了酸碱质子理论,把酸碱概念加以推广。

酸碱质子理论认为凡是能给出质子的物质都是酸,凡是能与质子结合的物质都是碱。

即酸是质子的给予体,碱是质子的接受体。

化学中的酸碱平衡原理及应用

化学中的酸碱平衡原理及应用

化学中的酸碱平衡原理及应用酸碱平衡原理是化学中的重要概念,对于化学反应、生物体内过程以及环境污染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

本文将对酸碱平衡原理及其应用进行一定的阐述。

一、酸碱的定义及性质酸碱均为化学反应中常见的化合物,其定义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布朗酸碱理论,其认为酸是能够给出氢离子的离子或分子,而碱是接受氢离子的离子或分子。

另一种是路易斯酸碱理论,其认为酸是能够接受电子对的离子或分子,而碱是能够给出电子对的离子或分子。

不管采用哪种定义方式,酸性和碱性都有自己的特性,比如酸性物质在水中会产生氢离子,将指示剂变为红色;而碱性物质在水中会产生氢氧根离子,将指示剂变为蓝色。

二、酸碱平衡常数和PH值酸碱反应通常都是不完全的反应,因此,为了表征一个酸或碱的强弱程度,通常会引入酸碱平衡常数。

以弱酸为例,其在水中会分解产生氢离子和相应的阴离子,该反应的反应式为:HA + H2O ↔ H3O+ + A-其中,HA表示弱酸,A-表示其相应的阴离子。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产生的H3O+和A-浓度为C,HA浓度为x,那么平衡常数Kc为:Kc = [H3O+][A-] / [HA]通过该公式,可以标定一个酸或碱的酸弱程度,同时,将其转换为对数形式,则可计算其所对应的PH值,公式为:PH = - log[H3O+]通过PH值可以对液体酸碱的强弱程度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三、酸碱平衡原理的应用1、生物体内过程生物体内许多过程都需要酸碱平衡的调节。

例如,在人体中,呼吸过程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该化学物质不但可转化为碳酸氢根离子,还能够降低细胞外液的PH值。

因此,为了避免血液PH值下降,人体通常会通过调节呼吸及代谢物产生来维持酸碱平衡。

2、化学分析酸碱指示剂在化学分析中被广泛使用,比如在氢氧化钠滴定时,苯酚酞和酚酞均常被用于指示终点。

当溶液中碱的浓度达到一定的量时,这些指示剂就会出现颜色的变化,从而提示分析者终点已经到达了。

3、环境保护酸碱平衡原理在环境保护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

酸碱电离理论

酸碱电离理论

4.1 酸碱理论
第4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
之比旳百分数。
c解离
c初始
(4-4)
解离度可定量衡量弱酸、弱碱旳相对强弱。在相同条件
下,解离度大旳弱酸(或弱碱)较强,解离度小旳弱酸(或弱
碱)较弱。
弱酸、弱碱旳解离度不但与物质旳本性有关(表4-1),
还受温度、浓度旳影响,在使用弱酸(或弱碱)旳解离度时,
一种常数,称为水旳离子积常数,简称水旳离子积(
K
θ w
)。
即:
K
θ w
=[H
][OH
]
25℃时,水旳离子积为1.0×10―14。
水旳离子积不但合用于纯水中,也合用于酸碱溶液中。
即不论是酸溶液,还是碱溶液中,都同步存在H+ 和 OH―,
只是两者旳浓度不同,常温下都有K
θ w
=1.0×10―14这一关系
所以,中和反应、酸碱解离及盐旳水解反应等均属于酸 碱反应。
上页 下页 返回 帮助
4.1 酸碱理论
第4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
HAc + OH―
HAc + H2O H2O + NH3 NH4+ + H2O H2O + Ac-
H2O + Ac- (中和反应) H3O+ + Ac- (酸碱解离) NH4+ + OH― H3O+ + NH3 (盐旳水解) HAc + OH―
第4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
判断题(正确旳划“√”,错误旳划“×”)
1.质子理论以为凡能给出质子( H+ )旳物质都是酸,
又称为质子酸。
()
2.H2PO4-旳共扼碱是H3PO4。

路易斯酸碱理论及化学反应速率

路易斯酸碱理论及化学反应速率

例1,指出下列反应中各物质的路易斯酸碱属性, 并标明反应类型。
Ni + 4CO = Ni(CO)4 CO2 + 2H2O = HCO3- + H30+ Ag(NH3)2+ + 2S2O32- = Ag(S2O3)23- + 2NH3 H2O + HF + BF3 = H3O+ + BF4CaSO4 + Na2CO3 = Na2SO4 + CaCO3
于 1 mol?dm-3 时的速率。
ki 与浓度无关,只与温度相关。(问题:与压力是否有关?)
化学反应级数
aA + bB
gG + hH
速率方程 ? i = ki [ c(A)]m [ c(B)]n
那么m 与 n 之和,为该反应的 反应级数。
该反应是(m + n)级反应,或者说对反应物 A 是 m 级反 应,对反应物 B 是 n 级反应。
Al3+
[ BF4 ]- 酸碱配位化合物
路易斯酸碱反应的类型:
种类 酸碱加合反应
酸取代反应 取代反应 碱取代反应
双取代反应
定义 a b c
d
举例
H+ + OH- = H2O [Cu(NH3)4]2+ + 4H+ =4NH4+ Cu2+ [Cu(NH3)4]2+ + 2OH- = Cu(OH)2 +
过度态理论:反应并不是由简单的碰撞来完成的。分子发生碰 撞首先形成一种过度态的络合物,形成的过度态络合物既可能 形成新的化学键生成产物,也可能逆向转化为反应物。
过度态理论认为:活化络合物的浓度、活化络合物分解成产物的 概率、活化络合物分解成产物的速率均将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

酸碱理论

酸碱理论

%
0.948 1.32
电离平衡的计算 一元弱酸 弱酸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有一部分电离, 弱酸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有一部分电离 , 始终存在 着分子与离子之间的电离平衡, 着分子与离子之间的电离平衡 , 电离常数与电离度有 如以下数量关系? 为例, 如以下数量关系?以HAc为例,其电离方程式为: 为例 其电离方程式为:
正向进行,强酸完全电离。 正向进行,强酸完全电离。 H3O+ + Ac- 逆反应: 逆反应:中和反应 碱性: 碱性: Ac- > H2O
逆向进行,中和程度大,电离程度小(部分电离 部分电离)。 逆向进行,中和程度大,电离程度小 部分电离 。 进行
2、中和反应与自偶电离 、 OH- + H3O+ 正反应: 正反应: 酸碱中和 酸 性: H3+O >> H2O H2O + H2O 逆反应: 逆反应:自偶电离 碱 性:OH- >> H2O
即共轭酸碱对的K 互成反比, 即共轭酸碱对的 aθ 、 Kbθ 互成反比 , 弱酸的 酸性越强(K 越大),其共轭碱的碱性越弱( 酸性越强 aθ越大 ,其共轭碱的碱性越弱 Kbθ 越小)。 越小 。
注意: 注意:
K iθ
1、 Kaθ、 Kbθ是一种平衡常数 Kiθ值越小,电离程度愈 、 是一种平衡常数, 值越小, 电解质越弱。 小,电解质越弱。 2、 与所有的平衡常数一样,决定于体系的本质,与温 、 与所有的平衡常数一样,决定于体系的本质, 度有关,与浓度无关。 度有关,与浓度无关。 3、 可以通过实验测定,亦可通过热力学数据计算。 、 可以通过实验测定,亦可通过热力学数据计算。 电离度 (α)。 。 HAc
(路易斯酸 +
常见的路易斯酸 1.配位化合物中的金属阳离子,例如[Fe(H2O)6]3+ 配位化合物中的金属阳离子,例如 配位化合物中的金属阳离子 中的Fe 离子和Cu 离子。 和[Cu(NH3)4]2+中的 3+离子和 2+离子。 2.有些分子和离子的中心原子尽管满足了 电子 有些分子和离子的中心原子尽管满足了8电子 有些分子和离子的中心原子尽管满足了 结构, 结构,仍可扩大其配位层以接纳更多的电子对 是个路易斯酸,可结合2个 。如 SiF4 是个路易斯酸,可结合 个F–的电子 对形成 [SiF6]2–。

化学第三节酸碱理论

化学第三节酸碱理论
酸碱反应是由较强的酸和较强的碱作用,向着生成较弱的酸和较弱的碱的方向进行。
(三) 酸碱的强弱关系
*
在具有共轭关系的酸碱对中,它们的强度是相互制约的。酸强,其共轭碱就弱;酸弱,其共轭碱就强。
1
另外,一种物质显示酸碱性的强弱,除了与其本性有关外,还与反应对象(或溶剂)的性质有关。
2
(三)、酸碱的强度
一、酸碱质子理论
*
基本概念 凡能给出质子(H+)的物质都是酸,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都是碱。即酸是质子给予体,碱是质子的接受体。
酸和碱不是孤立的,酸给出质子后所余下 的部分就是碱,碱接受质子后即成为酸。
HCl
H+ + Cl -
HAc
H+ + Ac -

H+ + 碱
酸与碱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为
NaCN → Na+ + CN-
*
电荷均衡式为:
[Na+]+[H+]=[OH-]+[CN- ]
∵ [Na+]=c
∴ c + [H3O+]=[OH-]+[CN- ]
01
02
质子均衡式为:
*
[H+]总= [H+]HAc+ [H+]H2O [H+]=[Ac-]+[OH-] 质子均衡(PBE): 质子均衡是指酸碱反应达到平衡时,酸失去的质子数等于碱得到的质子数。

计算0.100mol·L-1NaAc溶液的pH值。已知 Ka(HAc)=1.74×10-5
[H+]=Kw/[OH-]=10-14/(7.58×10-6) pH = 8.88

酸碱理论概述

酸碱理论概述

酸碱理论引言:在中学化学阶段,我们对酸和碱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碳酸钠水溶液是显碱性的,它为什么不是碱呢,经过现在的深入的学习,我对酸碱理论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于酸碱定义的理论是在不断拓展中前进的,酸碱的形式也在不断的拓展延伸着。

关键词:酸碱、离子、质子、电子对正文:1.阿伦尼乌斯酸碱理论——酸碱电离理论“酸、碱是一种电解质,它们在水溶液中会离解,能离解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物质是酸;能离解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物质是碱。

”这便是我们在中学化学阶段所使用的酸碱理论。

该理论由阿伦尼乌斯在1884年提出。

通过对单质的水溶电离特性定义出酸碱,理论的核心落在了单质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离子是否为氢离子和氢氧根上。

并很好的解决了水溶液中酸碱反应的问题。

由于酸碱与氢离子及氢氧根相关,中和反应的实质也就定义为了氢离子和氢氧根结合为水的反应,并且由于离子浓度是一个实际可测得的量,酸碱的相对强弱便可根据氢离子与氢氧根的离子浓度大小来衡量,使一些定量计算成为了可能。

这种定义是我们所最为熟知的了,如HCl为酸,NaOH为碱,HCl与NaOH的反应便是这种定义下的一种极为常见的中和反应。

但是,这套最广为大众所熟知的酸碱理论有着很大的局限性,他只适用于水溶液中的情况,而不能解释水溶液中不含氢氧根的物质显碱性及非水溶液中,不含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物质也会表现出酸性或碱性的现象(如乙醇钠在乙醇溶液中显强碱性)。

虽然如此,这套理论由于它的基础性和对于简单现象的普适性,如今仍被广泛大众所接受和使用。

2.布朗斯特-劳里酸碱理论——酸碱质子理论“凡是能够释放出质子(H+)的物质,无论它是分子、原子或离子,都是酸;凡是能够接受质子的物质,无论它是分子、原子或离子,都是碱。

”这种由丹麦的布朗斯特和英国的劳瑞于1923年各自独立提出的理论打破了酸碱离子理论的局限性,以质子为新的核心,酸和碱的定义围绕质子展开,使酸与碱不在拘泥于必须是一种单质,而把理论的范围扩充到了离子与原子上。

酸碱理论

酸碱理论

酸碱理论阐明酸、碱本身以及酸碱反应的本质的各种理论。

在历史上曾有多种酸碱理论,其中重要的包括:阿伦尼乌斯酸碱理论——酸碱电离理论,布朗斯特-劳里酸碱理论——酸碱质子理论,路易斯酸碱理论——酸碱电子理论,酸碱溶剂理论,软硬酸碱理论。

最早提出酸、碱概念的是英国R.玻意耳。

法国A.L.拉瓦锡又提出氧是所有酸中普遍存在的和必不可少的元素,英国H.戴维以盐酸中不含氧的实验事实证明拉瓦锡的看法是错误的,戴维认为:“判断一种物质是不是酸,要看它是否含有氢。

”这个概念带有片面性,因为很多有机化合物和氨都含有氢,但并不是酸。

德国J.von李比希弥补了戴维的不足,为酸和碱下了更科学的定义:“所有的酸都是氢的化合物,但其中的氢必须是能够很容易地被金属所置换的。

碱则是能够中和酸并产生盐的物质。

”但他不能解释为什么有的酸强,有的酸弱。

这一问题为瑞典S.A.阿伦尼乌斯解决。

一、阿伦尼乌斯酸碱理论在阿伦尼乌斯电离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酸碱理论是:“酸、碱是一种电解质,它们在水溶液中会离解,能离解出氢离子的物质是酸;能离解出氢氧根离子的物质是碱。

”由于水溶液中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是可以测量的,所以这一理论第一次从定量的角度来描写酸碱的性质和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行为,指出各种酸碱的电离度可以大不相同,有的达到90%以上,有的只有1%,于是就有强酸和弱酸;强碱和弱碱之分。

强酸和强碱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弱酸和弱碱则部分电离。

阿伦尼乌斯还指出,多元酸和多元碱在水溶液中分步离解,能电离出多个氢离子的酸是多元酸;能电离出多个氢氧根离子的碱是多元碱,它们在电离时都是分几步进行的。

这一理论还认为酸碱中和反应乃是酸电离出来的氢离子和碱电离出来的氢氧根离子之间的反应:H++OH- ===H2O阿伦尼乌斯酸碱理论也遇到一些难题,如:①在没有水存在时,也能发生酸碱反应,例如氯化氢气体和氨气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铵,但这些物质都未电离。

②将氯化铵溶于液氨中,溶液即具有酸的特性,能与金属发生反应产生氢气,能使指示剂变色,但氯化铵在液氨这种非水溶剂中并未电离出氢离子。

酸碱理论

酸碱理论

酸碱理论阐明酸、碱本身以及酸碱反应的本质的各种理论。

在历史上曾有多种酸碱理论,其中重要的包括:阿伦尼乌斯酸碱理论——酸碱电离理论布朗斯特-劳里酸碱理论——酸碱质子理论路易斯酸碱理论——酸碱电子理论酸碱溶剂理论软硬酸碱理论最早提出酸、碱概念的是英国R.玻意耳。

为酸和碱下了更科学的定义:―所有的酸都是氢的化合物,但其中的氢必须是能够很容易地被金属所置换的。

碱则是能够中和酸并产生盐的物质。

‖但他不能解释为什么有的酸强,有的酸弱。

这一问题为瑞典S.A.阿伦尼乌斯解决。

阿伦尼乌斯电离理论阿伦尼乌斯酸碱理论在阿伦尼乌斯电离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酸碱理论是:―酸、碱是一种电解质,它们在水溶液中会离解,能离解出氢离子的物质是酸;能离解出氢氧根离子的物质是碱。

‖由于水溶液中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是可以测量的,所以这一理论第一次从定量的角度来描写酸碱的性质和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行为,指出各种酸碱的电离度可以大不相同,有的达到90%以上,有的只有1%,于是就有强酸和弱酸;强碱和弱碱之分。

强酸和强碱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弱酸和弱碱则部分电离。

阿伦尼乌斯还指出,多元酸和多元碱在水溶液中分步离解,能电离出多个氢离子的酸是多元酸;能电离出多个氢氧根离子的碱是多元碱,它们在电离时都是分几步进行的。

这一理论还认为酸碱中和反应乃是酸电离出来的氢离子和碱电离出来的氢氧根离子之间的反应:H++OH- ===H2O阿伦尼乌斯酸碱理论也遇到一些难题,如:①在没有水存在时,也能发生酸碱反应,例如氯化氢气体和氨气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铵,但这些物质都未电离。

②将氯化铵溶于液氨中,溶液即具有酸的特性,能与金属发生反应产生氢气,能使指示剂变色,但氯化铵在液氨这种非水溶剂中并未电离出氢离子。

③碳酸钠在水溶液中并不电离出氢氧根离子,但它却是一种碱。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使酸碱概念脱离溶剂(包括水和其他非水溶剂)而独立存在。

其次酸碱概念不能脱离化学反应而孤立存在,酸和碱是相互依存的,而且都具有相对性。

酸碱理论的基本概念

酸碱理论的基本概念

酸碱理论的基本概念酸碱理论是化学领域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生物化学、医学和环保等领域。

在本文中,我们将着重介绍酸碱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

1. 酸碱的基本定义在化学中,酸和碱是指化合物或物质具有的性质。

酸是电子受体,而碱是电子给体。

当酸和碱相遇时,它们会互相作用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盐和水。

这个过程称为酸碱中和反应。

2. pH的概念pH是一个用来表示溶液酸碱程度的指标。

它的值一般在0-14之间。

当pH值小于7时,溶液被认为是酸性的;当pH值大于7时,溶液被认为是碱性的;当pH值等于7时,溶液被认为是中性的。

3. 酸的特性酸具有以下性质:(1) 味道酸,通常让人感觉刺鼻。

(2) 与碱反应会产生盐和水。

(3) 可以与一些金属产生反应。

(4) 导电性较强。

(5) 可以酸解碱。

(6) 可以与非金属元素发生反应,例如与氧气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4. 碱的特性碱具有以下性质:(1) 味道涩。

(2) 与酸反应会产生盐和水。

(3) 导电性较强。

(4) 会与水产生化学反应,在水中形成氢氧化物。

(5) 可以碱解酸。

5. 可测定pH值的方法可以使用酸碱指示剂(如酚酞、溴酚蓝等)来测定溶液的酸碱性质。

当酸和碱混合时,指示剂会改变颜色。

也可以使用pH计来测定溶液的pH值。

常用的pH计是表现数字形式的数字式pH计,或是以指针形式展示的指针式pH计。

总之,酸碱理论是化学学科中极为重要的分支。

了解酸碱的基本概念和特性,对我们掌握化学知识,理解化学过程,解决实际问题都有很大的帮助。

布朗斯特酸碱理论中碱的定义

布朗斯特酸碱理论中碱的定义

布朗斯特酸碱理论中碱的定义布朗斯特酸碱理论是一种用来解释酸碱反应的理论,提出主要由美国化学家布朗斯特(William Brounst)在19世纪初发表。

该理论指出,酸碱反应是由酸和碱在溶剂中产生共价离子配对,以及协同构成离子方程式而引起的。

碱是被用来定义在反应中释放氢离子的物质,它们可以把酸弱化。

在布朗斯特酸碱理论中,碱被定义为一种能够在溶液中释放氢离子的物质,从而使其pH升高的物质。

碱也被称为碱释放剂,其化学特性是在受害的水中提供氢离子,从而使其pH水平增加,把酸弱化。

这种作用可以通过以下简单反应来理解:2HO - H_2O + OH^这一反应表明,碱释放剂可以释放负离子(OH),从而把水混合物中的氢离子除去,从而使其pH升高。

碱的作用是将氢离子释放,从而弱化酸的作用。

可以看出,碱的作用其实就是将强酸的作用减弱,从而使其pH升高,从而中和酸碱反应。

有许多物质都可以作为碱释放剂,但他们的pH值可能不同。

例如,氢氧化钠(NaOH)和氢氧化钾(KOH)都可以作为碱释放剂,但NaOH的pH值比KOH要高。

此外,还有一些无机盐,例如Ca(OH)2和LiOH,也可以作为碱释放剂。

另外,如果将某种有机物与水混合,也可以用来作为碱释放剂。

例如,甲醇和乙醇可以用来中和酸碱反应,因为它们都可以在溶液中释放出氢离子,从而使其pH升高。

布朗斯特酸碱理论中,碱是用来定义在反应中释放氢离子的物质的,这些物质包括无机盐、有机物、氢氧化物等,它们可以把酸弱化,从而中和酸碱反应。

此外,它们的pH值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实施酸碱反应前,必须测试不同碱释放剂的pH值,以便选择最合适的碱释放剂。

酸碱电离理论的原理

酸碱电离理论的原理

酸碱电离理论的原理
酸碱电离理论是描述酸碱反应的一种理论,它的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酸和碱的电离:酸溶液中的酸分子会在水中释放出氢离子(H+),碱溶液中的碱分子则会释放出氢氧离子(OH-)。

这样的电离过程被称为酸和碱的电离。

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当酸和碱反应时,氢离子和氢氧离子会结合形成水分子(H2O)。

这个过程被称为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3. 键合形成和断裂:在酸碱反应中,氢离子和氢氧离子会相互结合形成水分子。

这个过程涉及到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

4. 酸碱的反应特征:酸和碱之间的反应会产生特定的化学性质和观察到的物理现象。

例如,酸溶液会呈现酸性,碱溶液会呈现碱性。

同时,酸碱反应还会伴随着的气体的产生或溶液颜色的变化等。

综上所述,酸碱电离理论的原理可以归纳为酸碱的电离、中和反应,以及酸碱的反应特征。

这个理论为我们解释了酸碱反应的本质和特点,并在化学学科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酸碱理论发表日期:2004年5月4日已经有1079位读者读过此文【编辑录入:张保国】化学中酸和碱的概念是在科学发展过程中不断更新的.在19世纪末奥斯特瓦尔德的影响下,根据电解质离解的理论,化学界中形成了这样的概念:氢离子是酸性的体现者,酸的强度与浓度成正比;氢氧离子则是碱性的体现者,碱的强度与浓度成正比。

因而,酸碱中和作用就是氢离子和氢氧离子相互作用生成水的反应。

在当时,这一概念经过测定不同的酸碱的中和热证明是符合事实的。

与此同时,人们在实验中发现,除去杂质的纯水具有微弱的导电性。

因此,在水中游离的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存在,而且,当时的人们已测定水中离子的浓度积为10-14。

当时通常认为水的离解可能用下列方程表示:2H2O=H3O++OH-其生成物是氢氧根离子。

同时,在25℃时测定纯水的导电率,得出H+和OH-两种粒子的浓度均为10-7mol/L。

1909年,哥本哈根的化学家索伦森又提出了用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PH来表示氢离子浓度。

虽然为,根据电解质离解学说的原理,似乎关于酸和碱的概念已经很明确,但是在20世纪初由于发现了许多新的实验事实,关于酸和碱的确切定义的问题又被提出来了。

在当时的许多新发现中,最具代表性的事实乃是在醋酸钠对盐酸进行库仑已法滴定时,所得到的滴定曲线和用碱滴定盐酸时得到的曲线颇为相似。

早在1908年,英国曼彻斯特的科学家拉普斯根据测定水对醇溶液中酯化作用的影响提出,酸是氢离子的给予体(即质子的给予体),碱则是氢离子的接受体。

1923年,英国剑桥大学的教授洛里和丹麦布朗斯台德,以及同是丹麦人的比约鲁姆都同时而又各自独立地扩展了这些概念。

在3人之中,布朗斯台德将酸碱理论发展得最完备。

根据布氏的理论,酸应该是能给出质子的各种分子或离子(即质子给予接受体)。

依据布朗斯台德的观点来看,铵离子应该看成是酸,原因是它能够给出质子而生成NH3;氨因此是碱,原因是它能够接受质子。

推而广之,则酸中的阴离子可以看作碱。

所以,酸所生成的盐,理所应当呈碱性。

布朗斯台德的理论进一步论证了不含氢的基(或离子)做质子给予体所需的条件。

同在1923年,路易斯提出了更一般性的酸碱理论,并于1928年将其进一步发展。

在这里,路易斯把原子价的电子学说作为他的新理论的基础。

据此,他认为碱是含有孤电子对的任何分子;酸是能够与这种孤电子对相结合的基或分子。

路易斯的酸碱理论认为,O、SO3、H+、NH4+等都是酸;而CN-、OH-等都是碱。

用路易斯的理论可以解释许多问题,诸如在滴定不含氢离子的溶液时,指示剂的颜色为什么会改变等等。

在路易斯等人之后,苏联化学家乌萨诺维奇于1939年又提出了一种新的关于酸碱反应;不含质子的物质大都可以看成是酸或碱。

其实,乌萨诺维奇的理论在布朗斯台德理论的基础上对其作了很大的扩展,结果使之包罗万象。

他认为阳离子或阴离子或电子接受体都是酸;能够接受任何阳离子或阴离子和电子的物质都是碱。

如此一来,他把盐的生成反应,甚至氧化还原反应都看成酸碱的反应过程了。

因此,酸碱的概念本身愈加模糊不清。

布朗斯台德也好,路易斯和乌萨诺维奇也好,他们的理论各有利弊,关于酸和碱的概念及其理论有待进一步完善。

生活中的几则酸碱问题多吃碱性食物可防心血管硬化研究发现,多吃碱性食物可保持血液呈弱碱性,使得血液中乳酸、尿素等酸性物质减少,并能防止其在血管壁上沉积,因而有软化血管的作用,故有人称碱性食物为"血液和血管的清洁剂"。

这里所说的酸碱性,不是食物本身的性质,而是指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后,留在体内的元素的性质。

常见的酸性元素有氮、碳、硫等;常见的碱性元素有钾、钠、钙、镁等。

有的食物如番茄、橘子口味很酸,却都是地地道道的强碱性食物,因为它们在体内代谢后的最终元素是钾元素等。

一般地说,大米、面粉、肉类、鱼类、蛋类等食物几乎都是酸性食物,而蔬菜、水果、牛奶、山芋、土豆、豆制品及水产品等则都是碱性食物。

注意科学饮食,改进膳食结构,加强体育锻炼,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血管硬化可望得到延缓和逆转碱性食物与智商近年来,医学研究发现,人体体液的酸碱度与智商水平有密切关系。

在体液酸碱度允许的范围内,酸性偏高者智商较低,碱性偏高则智商较高。

科学家测试了数十名6至13岁的男孩,结果表明,大脑皮层中的体液PH值大于7.0的孩子,比小于7.0的孩子的智商高出1倍之多。

人们知道,健康人的体液(主要是血液)应呈微碱性(PH值约为7.3至7.5),这样有利于机体对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并使体内的血液循环和免疫系统保持良好状态,人的精力也就显得较为充沛。

而有些孩子表现脾气暴躁、多动,学习精力不集中,常感疲乏无力,且易患感冒、龋齿及牙周炎等疾病,其原因可能与体液酸碱度偏高有关。

人体酸碱度的高低主要由体内酸性无机盐和碱性无机盐的水平来决定,其取决因素除机体内部的自我调节功能外,就是日常膳食中的食物构成。

按食物本身所含元素成分的多少,可分为碱性食物、酸性食物和中性食物。

凡含钾、钙、镁、钠等元素较多的食物,如各种蔬菜、水果、牛奶、大豆和菌类食物等,一般为碱性;而含磷、氯、硫等元素较多的食物,如肉类、禽蛋类、鱼类等动物性食物及面粉、大米、花生等,一般为酸性;某些提炼很纯的油脂、糖、淀粉等列为中性食物。

在现实生活中,孩子所食用的酸碱性食物不是很均衡的。

某些学习成绩欠佳、智力发育水平较低的孩子,往往多属酸性体质,家长应注意让他们多吃些碱性食物,这对提高孩子的智商和学习成绩是很有帮助的。

但必须指出,孩子的身体尚处于生长发育期,十分需要各种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及矿物质,而这些必需营养素有相当多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

因此,家长们应合理安排孩子的一日三餐,尽量做到荤素搭配,粗细搭配,酸碱性食物均衡摄入,两者若有偏差,则对孩子健康成长不利。

你喝的是碱性水吗“水就是水,能解渴就行,没什么其它用处……”十年前,甚至是五年前,还可能有人会这样说。

而现在,饮用水对于人体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中国老百姓所认同,然而,在当前纷纷扰扰、品牌层出不穷的饮用水市场,如何选择一种安全、健康的饮用水,已成为真正的当务之急。

你了解水“性”吗随着现代人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包装饮用水的固定消费群。

的确,市面上大大小小的瓶装水、桶装水往往会给人一种信任感:人家费了那么大的力气装在瓶子里,又卖得比自来水贵上几百倍的水,总应该是好东西。

何况,那些水看上去都晶莹剔透,没有一点杂质。

你可能会带点自豪地说:我家里喝的都是包装水。

但如果问你,你喝的是酸性水还是碱性水,你知道答案吗?事实上,生活中最习以为常的东西,也许正是你最不了解的。

看起来一模一样的两瓶水,它们之间的差异可能有十万八千里。

在选择购买包装饮用水之前,你最好先对水“性”稍做了解:稍有化学常识的人都知道PH值的概念。

PH值俗称酸碱度,从1到14分为14级,1—7为酸性,7—14为碱性,7为中性。

决定水“性”的一个根本因素就是水的PH值。

根据PH值的大小,可以将现在市面上出售的饮用水分为弱酸性水和弱碱性水两种。

前者的PH值一般在5.0—7.0之间,后者的PH值一般在7.0—8.0之间。

疲劳也许与喝水有关在生命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人体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呈微碱性的内环境,人体体液在正常状态下的PH值为7.04,也就是说,人体在处于偏碱性状态时,是最平衡、最健康的。

但由于现代人大量摄入高蛋白、高脂肪的偏酸性食物,容易造成人体体质的酸性化,导致身体机能减弱,新陈代谢变得缓慢,各种代谢废物不容易排出,内脏负担加重,最常见的表现是容易疲劳、上火便秘、感冒,严重的还可能导致高血压等慢性疾病。

反之,当人体处于正常的微碱性状态时,新陈代谢就较为活跃,体内废物容易排出,身体免疫力也较强,不易得病。

要维持体内酸碱平衡,食物和饮用水是最关键的。

平时应多吃一些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的碱性食品,如牛奶、柑橘、香蕉、马铃薯、黄瓜、香菇、海带、洋葱、萝卜等。

不宜吃太多的肉类,因为它们都是偏酸性的。

同样,在选择日常饮用水时,我们也应该选择弱碱性的水。

对于水来说,水中是否含有矿物质与微量元素是决定其酸碱性的关键。

大自然中的水,如泉水、湖水等一般都是弱碱性水,因为大自然赋予其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而纯净水,顾名思义,水中除了水分子,什么都没有,水性自然呈酸性。

酸碱性食物的合理搭配最近人们一直在提酸碱性食物,那么究竟如何合理的搭配算碱性食物呢?这要从人体内的环境来谈一下。

人体内环境基本是中性的,略偏碱性。

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酸性物质,都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所中和,不致于使人体内部环境呈酸性,但有时也可造成紊乱。

如人患腹泻时,排出物呈碱性,体内酸会相对增多而呈酸性;大量呕吐时,胃酸损失过多,体内又可呈碱性。

而且每餐进食,食物都有一定的酸碱度,也会影响人体的酸碱平衡。

而所谓食物的酸碱性,是说食物中的无机盐属于酸性还是属于碱性。

一般金属元素钠、钙、镁等,在人体内其氧化物呈碱性,含这种元素较多的食物就是碱性食物,如大豆、豆腐、菠菜、莴笋、萝卜、土豆、藕、洋葱、海带、西瓜、香蕉、梨、苹果、牛奶等。

一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非金属元素,如磷、硫、氯等,在人体内氧化后,生成带有阴离子的酸根,属于酸性食物。

如猪肉、牛肉、鸡肉、鸭、蛋类、鲤鱼、牡蛎、虾,以及面粉、大米、花生、大麦、啤酒等。

因此,家常菜一定要注意酸、碱食物的合理搭配,否则,进食酸性食物过多,可造成血液偏酸性。

为中和这些酸性物质,又必然消耗体内大量的钙、镁等碱性元素,而引起缺钙等一系列症状,如皮肤病、神经病,特别是在节假日里,如果肉类较多,就更应该注意搭配一些新鲜蔬菜、水果等碱性食物,以免造成机体酸碱平衡失调。

放味精的学问有酸味的菜肴,千万不要放味精,如糖醋鱼、糖醋排骨等。

因为味精呈碱性,如果酸性菜加入碱性的味精,这在化学上呈中和反应,即生成盐和水,并且还会使一盘好端端的菜肴走了味。

那么碱性食物中是否可加呢?实践证明,味精在碱性食物中其谷氨酸二钠,同样也会失去鲜味。

因此,味精宜放于不明显呈酸、碱性的食物中。

放味精还要注意菜肴的咸淡程度。

如果太咸,盐中的钠离子掩盖了酸钠,吃不出鲜味;如果太淡,味精鲜味“吊”不出来。

最后还要注意温度。

味精的溶解度在摄氏85度。

低于这个温度,味精结构尚未分解,而高于这个温度也不宜放味精,否则无鲜味。

忌用洋纸夹衬古籍许多民国版本的拓片、字帖、纸墨拓工皆属精良,可版面之上却是黄斑累累,令人扼腕。

这是因为民国时期的一些书贾作坊,贪求省惜工料费用,采用了一种叫作“油光纸”的纸张(当时流行的一种廉价的西式工业法制纸),作为字帖的衬纸。

由于西式纸酸碱性不合量,具有一定腐蚀力,以致许多民国旧帖惨遭“黄斑之厄”。

这一遗憾,也使得当今的古籍藏家得出了一条教训,即:中国古籍必须远离一切西式纸张,二者隔离,方为上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