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卷一)
高考全国甲卷:《语文》科目2020年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高考精品文档高考全国甲卷语文科目·2020年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同卷地区贵州省、四川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广西自治区高考全国甲卷:《语文》科目2020年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文观止》是一个文章选本,“观止”本于《左传》记载季札在鲁国看乐舞时赞美的话:“观止矣!”这个选本是清朝吴楚材、吴调侯在康熙三十三年(1694)选定的,它备受读者喜欢是有原因的。
第一,一般说来,它体现了比较进步的文学主张。
古代的选本,梁朝萧统的《文选》也很著名。
那时的文学主张,认为哲理散文和历史散文都不能入选。
《文选》除诗歌外,选的主要是骈文,是一种讲究辞藻、对偶、声律的文章。
唐朝韩愈起来提倡古代的散文,称为古文,用来反对骈文。
这种主张是进步的。
《古文观止》正是贯彻了韩愈以来的古文家的主张。
第二,一般说来,入选这个选本的文章丰富多彩,思想性和艺术性是比较高的。
自从韩愈提倡古文以后,古文的选本在《古文观止》前早已有了,像宋朝真德秀的《文章正宗》选录《左传》《国语》到唐朝末年的作品,《古文观止》的选文从左传》开始,就是本于《文章正宗》。
不过真德秀是道学家,他用封建伦理的眼光来选文章,忽略了文章的艺术性,所以他的选本不受欢迎;《古文观止》所选,像先秦的历史散文《曹刿论战》《鲁仲连义不帝秦》,表现当时人的智慧和品德;两汉文《治安策》和《出师表》,反映出当时政治上的重大矛盾,表现出作家的远见和忠诚;唐文《捕蛇者说》,深刻暴露封建统治者“苛政猛于虎”的罪恶;宋文《岳阳楼记》,通过不同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
这些名篇,都是古今传诵。
这个选本所选文章的丰富多彩,也表现在文章的体制上。
选本也选了几篇韵文、骈文。
严格讲起来,古文跟骈文是对立的。
但就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讲,古文由散体趋向骈体,再由骈体回复到散体,完全不选骈体,就看不出这种变化来。
古文观止简述
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 韩愈 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 韩愈 与于襄阳书* 与陈给事书* 应科目时与人书* 韩愈 韩愈 韩愈
作者 柳宗元 柳宗元
篇次 篇目 12 13 待漏院记 黄冈竹楼记
作者 王禹偁 王禹偁
3
箕子碑
柳宗元
14
书《洛阳名园记》后 李格非 *
4 5 6 7 8 9 10 11
捕蛇者说 种树郭橐驼传 梓人传 愚溪诗序
释秘演诗集序*
卷十 篇次 篇目 1 2 3 4 5 梅圣俞诗集序* 送杨寘序* 五代史伶官传序 五代史宦者传论 相州昼锦堂记 作者 欧阳修 欧阳修 欧阳修 欧阳修 欧阳修 篇次 11 12 13 14 15 篇目 管仲论 辨奸论 心术 作者 苏洵 苏洵 苏洵 苏洵 苏轼
张益州画像记* 刑赏忠厚之至论
战国策目录序* 白鹿洞书院学规* 正气歌并序
送秦中诸人引* 尚志斋说* 送东阳马生序
与吴质书* 与杨德祖书* 水经江水注 张中丞传后叙 始得西山宴游记
尚节亭记* 教条示龙场诸生* 先妣事略* 项脊轩志
西湖杂记-2-4 复多尔衮书* 廉耻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柳宗元 柳宗元 柳宗元 柳宗元
袁家渴记* 罴说* 黔之驴
作者 韩愈 韩愈 韩愈 韩愈 韩愈
篇次 篇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送孟东野序 送李愿归盘谷序
作者 韩愈 韩愈 韩愈 韩愈 韩愈 韩愈 韩愈 韩愈 韩愈
圬者王承福传* 讳辩* 争臣论*
送董邵南序* 送杨少尹序* 送石处士序*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祭十二郎文 祭鳄鱼文 柳子厚墓志铭
6 7 8 9 10
丰乐亭记 醉翁亭记 秋声赋 祭石曼卿文
欧阳修 欧阳修 欧阳修 欧阳修 欧阳修
古文观止全文卷一带拼音
卷juàn一yì・周zhōu文wén章zhānɡ节jié:鄭伯bó克kè段duàn於wū鄢yān出chū自zì:《左zuǒ傳》作zuò者zhě:先xiān秦qín:左zuǒ丘qiū明mínɡ初chū,鄭武wǔ公ɡōnɡ娶qǔ於wū申shēn,曰yuē武wǔ姜jiānɡ,生shēnɡ莊公ɡōnɡ及jí共ɡònɡ叔shū段duàn。
莊公ɡōnɡ寤wù生shēnɡ,驚姜jiānɡ氏shì,故ɡù名mínɡ曰yuē寤wù生shēnɡ,遂suí惡之zhī。
愛共ɡònɡ叔shū段duàn,欲yù立lì之zhī。
亟jí請於wū武wǔ公ɡōnɡ,公ɡōnɡ弗fú許。
及jí莊公ɡōnɡ即jí位wèi,爲之zhī請制zhì。
公ɡōnɡ曰yuē:“制zhì,巖邑yì也yě,虢ɡuó叔shū死sǐ焉yān。
佗tuó邑yì唯wéi命mìnɡ。
”請京jīnɡ,使shǐ居jū之zhī,謂之zhī京jīnɡ城chénɡ大dà叔shū。
祭jì仲zhònɡ曰yuē:“都dū城chénɡ過百bǎi雉zhì,國之zhī害hài也yě。
先xiān王wánɡ之zhī制zhì:大dà都dōu不bù過參國之zhī一yī,中zhōnɡ五wǔ之zhī一yī,小xiǎo九jiǔ之zhī一yī。
今jīn京jīnɡ不bù度dù,非fēi制zhì也yě,君jūn將不bù堪kān。
古文观止全解(彩图精装)
柳宗元(773~819)
李格非(约1045~ 约1001)
范仲淹(989~1052)
司马光(1019~ 1086)
钱公辅(1021~ 1072)
欧阳修(1007~ 1072)
柳宗元(773~819)
驳《复仇议》 桐叶封弟辩 箕子碑 捕蛇者说 种树郭橐驼传 梓人传 愚溪诗序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钴鉧潭西小丘记
2
杨恽(?~前 54年)
3
《后汉书》
4
马援(前14~ 49)
5
诸葛亮 (181~234)
《汉书》
高帝求贤诏 文帝议佐百姓诏 景帝令二千石修职诏 武帝求茂材异等诏
贾谊(前200~前168)
过秦论(上) 治安策
晁错(前200~前154)
论贵粟疏
邹阳(生卒年不详)
狱中上梁王书
司马相如(前179~前117)
宗臣(1525~1560)
1
归有光 (1506~1571)
2
茅坤(1512~ 1601)
3
王世贞 (1526~1590)
4
袁宏道 (1568~1610)
5
张溥(1602~ 1641)
宋濂(1310~1381)
送天台陈庭学序 阅江楼记
刘基(1310~1381)
司马季主论卜 卖柑者言
方孝孺(1357~1402)
4
子产论尹何为 邑
5
子产却逆女以 兵
子产论政宽猛
子革对灵王
吴许越成
《国语》
《公羊传》
《谷梁传》
《礼记》
《国语》
祭公谏征犬戎 召公谏厉王止谤 襄王不许请隧 单子知陈必亡 展禽论祀爰居 里革断罟匡君 敬姜论劳逸 叔向贺贫 王孙圉论楚宝
古文观止全文
古文观止全文38 【单子知陈必亡】(周语中《国语》)周文90439 【展禽论祀爰居】(鲁语上《国语》)周文67740 【里革断罟匡君】(鲁语上《国语》)周文25841 【敬姜论劳逸】(鲁语下《国语》)周文56042 【叔向贺贫】(晋语八《国语》)周文35143 【王孙圉论楚宝】(楚语下《国语》)周文40544 【诸稽郢行成于吴】(吴语《国语》)周文54745 【申胥谏许越成】(吴语《国语》)周文33846 【春王正月】(隐公元年《公羊传》)周文23647 【宋人及楚人平】(宣公十五年《公羊传》)周文51848 【吴子使札来聘】(襄公二十九年《公羊传》)周文48549 【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穀梁传》)周文17050 【虞师晋师灭夏阳】(僖公二年《谷梁传》)周文44051 【晋献公杀世子申生】(檀弓上《礼记》)周文18952 【曾子易箦】(檀弓上《礼记》)周文20253 【有子之言似夫子】(檀弓上《礼记》)周文35754 【公子重耳对秦客】(檀弓下《礼记》)周文25555 【杜蕢扬觯】(檀弓下《礼记》)周文30856 【晋献文子成室】(檀弓下《礼记》)周文100第四卷周文57 【苏秦以连横说秦】(《国策》)周文126858 【司马错论伐蜀】(《国策》)周文60459 【范雎说秦王】(《国策》)周文83960 【邹忌讽齐王纳谏】(《国策》)周文43861 【颜斶说齐王】(《国策》)周文39062 【冯谖客孟尝君】(《战国策》)周文114163 【赵威后问齐使】(《国策》)周文34764 【庄辛论幸臣】(《国策》)周文55265 【触詟说赵太后】(《国策》)周文74466 【鲁仲连义不帝秦】(《国策》)周文167667 【鲁共公择言】(《国策》)周文30668 【唐雎说信陵君】(《国策》)周文18969 【唐雎不辱使命】(《国策》)周文48570 【乐毅报燕王书】(《国策》)周文123871 【李斯谏逐客书】(秦文)周文91372 【卜居】(《楚辞》)周文38873 【宋玉对楚王问】(《楚辞》)周文311第五卷汉文74 【五帝本纪赞】(《史记》)汉文23175 【项羽本纪赞】(《史记》)汉文23176 【秦楚之际月表】(《史记》)汉文34577 【高祖功臣侯年表】(《史记》)汉文46578 【孔子世家赞】(《史记》)汉文14379 【外戚世家序】(《史记》)汉文26680 【伯夷列传】(《史记》)汉文99681 【管晏列传】(《史记》)汉文125882 【屈原列传】(《史记》)汉文175483 【酷吏列传序】(《史记》)汉文25384 【游侠列传序】(《史记》)汉文80285 【滑稽列传】(《史记》)汉文87186 【货殖列传序】(《史记》)汉文82387 【太史公自序】(《史记》)汉文141288 【报任少卿书】(司马迁)汉文2866第六卷汉文89 【高帝求贤诏】(《西汉文》)汉文21490 【文帝议佐百姓诏】(《西汉文》)汉文22791 【景帝令二千石修职诏】(《西汉文》)汉文22792 【武帝求茂材异等诏】(《西汉文》)汉文7693 【贾谊过秦论上】(《西汉文》)汉文108394 【贾谊治安策】(一)】(《西汉文》)汉文173695 【晁错论贵粟疏】(《西汉文》)汉文121196 【邹阳狱中上梁王书】(《西汉文》)汉文165697 【司马相如上书谏猎】(《西汉文》)汉文34998 【李陵答苏武书】(《西汉文》)汉文156799 【路温舒尚德缓刑书】(《西汉文》)汉文1046 100 【杨惲报孙会宗书】(《西汉文》)汉文892 101 【光武帝临淄劳耿弇】(《东汉文》)汉文157 102 【马援诫兄子严敦书】(《东汉文》)汉文303 103 【诸葛亮前出师表】(《后汉文》)汉文752 104 【诸葛亮后出师表】(《后汉文》)汉文762第七卷六朝、唐文105 【陈情表】(李密)六朝、唐文575 106 【兰亭集序】(王羲之)六朝、唐文391 107 【归去来辞】(陶渊明)六朝、唐文399 108 【桃花源记】(陶渊明)六朝、唐文396 109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六朝、唐文210 110 【北山移文】(孔稚珪)六朝、唐文784 111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六朝、唐文445 112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骆宾王)六朝、唐文526 113 【滕王阁序】(王勃)六朝、唐文916 114 【与韩荆州书】(李白)六朝、唐文598 115 【春夜宴桃李园序】(李白)六朝、唐文141 116 【吊古战场文】(李华)六朝、唐文768 117 【陋室铭】(刘禹锡)六朝、唐文101118 【阿房宫赋】(杜牧)六朝、唐文630 119 【原道】(韩愈)六朝、唐文1735 120 【原毁】(韩愈)六朝、唐文828 121 【获麟解】(韩愈)六朝、唐文247 122 【杂说一】(韩愈)六朝、唐文144 123 【杂说四】(韩愈)六朝、唐文180第八卷唐文124 【师说】(韩愈)唐文558 125 【进学解】(韩愈)唐文920 126 【圬者王承福传】(韩愈)唐文809 127 【讳辩】(韩愈)唐文629 128 【争臣论】(韩愈)唐文1391 129 【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韩愈)唐文577 130 【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韩愈)唐文906 131 【与于襄阳书】(韩愈)唐文541 132 【与陈给事书】(韩愈)唐文424 133 【应科目时与人书】(韩愈)唐文322 134 【送孟东野序】(韩愈)唐文775 135 【送李愿归盘谷序】(韩愈)唐文619 136 【送董邵南序】(韩愈)唐文176 137 【送杨少尹序】(韩愈)唐文440 138 【送石处士序】(韩愈)唐文604 139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韩愈)唐文498 140 【祭十二郎文】(韩愈)唐文1275 141 【祭鳄鱼文】(韩愈)唐文552 142 【柳子厚墓志铭】(韩愈)唐文1152第九卷唐、宋文143 【驳《复仇议》】(柳宗元)唐、宋文797 144 【桐叶封弟辨】(柳宗元)唐、宋文338 145 【箕子碑】(柳宗元)唐、宋文410 146 【捕蛇者说】(柳宗元)唐、宋文570 147 【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唐、宋文583 148 【梓人传】(柳宗元)唐、宋文1252 149 【愚溪诗序】(柳宗元)唐、宋文542 150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柳宗元)唐、宋文494 151 【钴鉧潭西小丘记】(柳宗元)唐、宋文411 152 【小石城山记】(柳宗元)唐、宋文269 153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柳宗元)唐、宋文685 154 【待漏院记】(王禹偁)唐、宋文633 155 【黄冈竹楼记】(王禹偁)唐、宋文405 156 【书《洛阳名园记》后】(李格非)唐、宋文277 157 【严先生祠堂记】(范仲淹)唐、宋文271158 【岳阳楼记】(范仲淹)唐、宋文440 159 【谏院题名记】(司马光)唐、宋文205 160 【义田记】(钱公辅)唐、宋文715 161 【袁州州学记】(李覯)唐、宋文490 162 【朋党论】(欧阳修)唐、宋文732 163 【纵囚论】(欧阳修)唐、宋文508 164 【释秘演诗集序】(欧阳修)唐、宋文505第十卷宋文165 【梅圣俞诗集序】(欧阳修)宋文618 166 【送杨寘序】(欧阳修)宋文396 167 【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宋文394 168 【五代史宦者传论】(欧阳修)宋文456 169 【相州昼锦堂记】(欧阳修)宋文568 170 【丰乐亭记】(欧阳修)宋文505 171 【醉翁亭记】(欧阳修)宋文480 172 【秋声赋】(欧阳修)宋文503 173 【祭石曼卿文】(欧阳修)宋文357 174 【泷冈阡表】(欧阳修)宋文1365 175 【管仲论】(苏洵)宋文829 176 【辨奸论】(苏洵)宋文588 177 【心术】(苏洵)宋文747 178 【张益州画像记】(苏洵)宋文1046 179 【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宋文674 180 【范增论】(苏轼)宋文643 181 【留侯论】(苏轼)宋文735 182 【贾谊论】(苏轼)宋文765 183 【晁错论】(苏轼)宋文656第十一卷宋文184 【上梅直讲书】(苏轼)宋文642 185 【喜雨亭记】(苏轼)宋文462 186 【凌虚台记】(苏轼)宋文507 187 【超然台记】(苏轼)宋文647 188 【放鹤亭记】(苏轼)宋文601 189 【石钟山记】(苏轼)宋文599 190 【潮州韩文公庙碑】(苏轼)宋文1015 191 【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苏轼)宋文553 192 【前赤壁赋】(苏轼)宋文650 193 【后赤壁赋】(苏轼)宋文446 194 【三槐堂铭】(苏轼)宋文681 195 【方山子传】(苏轼)宋文453 196 【六国论】(苏辙)宋文632 197 【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宋文614198 【黄州快哉亭记】(苏辙)宋文553 199 【寄欧阳舍人书】(曾巩)宋文904 200 【赠黎安二生序】(曾巩)宋文432 201 【读孟尝君传】(王安石)宋文103 202 【同学一首别子固】(王安石)宋文333 203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宋文619 204 【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王安石)宋文446第十二卷明文205 【送天台陈庭学序】(宋濂)明文510 206 【阅江楼记】(宋濂)明文678 207 【司马季主论卜】(刘基)明文402 208 【卖柑者言】(刘基)明文347 209 【深虑论】(方孝孺)明文618 210 【豫让论】(方孝孺)明文774 211 【亲政篇】(王鏊)明文1122 212 【尊经阁记】(王守仁)明文1226 213 【象祠记】(王守仁)明文642 214 【瘗旅文】(王守仁)明文904 215 【信陵君救赵论】(唐顺之)明文1110 216 【报刘一丈书】(宗臣)明文678 217 【《吴山图》记】(归有光)明文427 218 【沧浪亭记】(归有光)明文358 219 【《青霞先生文集》序】(茅坤)明文717 220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王世贞)明文441 221 【徐文长传】(袁宏道)明文860 222 【五人墓碑记】(张溥)明文795卷一周文【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左传》)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古文观止卷一 周文 王孙满对楚子-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卷一周文王孙满对楚子卷一周文王孙满对楚子《左传·宣公三年》【题解】春秋时代,周室衰微,诸侯争霸,野心家代不乏人。
被中原诸侯视为蛮夷之君的楚庄王,经过长期的争斗,凭借强大的武力吞并了周围的一些小国,自以为羽翼已丰,耀武扬威地陈兵于周天子的境内,询问九鼎大小轻重,试图取而代之。
周大夫王孙满由楚庄王问鼎敏感地意识到他吞并天下的野心,就以享有天下“在德不在鼎”的妙论,摧挫打击了楚庄王的嚣张气焰。
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宝,九鼎成为王权的象征。
后世以“问鼎”比喻篡逆野心。
【一段】楚子伐陆浑之戎①,遂至于雒②,观兵于周疆③。
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④。
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⑤。
【注释】①楚子:楚庄王。
陆浑之戎:古代西北少数民族的一支,原居今甘肃敦煌一带,后迁到今河南伊川一带。
②雒(luò):雒水,今作洛水。
发源于陕西上雒冢岭山,经河南巩县流入黄河。
③观兵:检阅军队。
这里有炫耀武力之意。
周疆:周天子的境内。
④定王:周定王,周襄王之孙,名瑜。
王孙满:周大夫。
劳:慰劳。
⑤鼎:即九鼎。
相传夏禹时用九州贡的铜铸成,以代表九州。
后世以为王权的象征。
【译文】楚庄王攻打陆浑之戎,于是来到雒水,在周朝的疆界内检阅军队。
周定王派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
楚庄王问起九鼎的大小轻重。
【二段】对曰:“在德不在鼎。
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⑥,贡金九牧⑦,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⑧。
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⑨。
螭魅魍魉,莫能逢之。
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
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
商纣暴虐,鼎迁于周。
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
天祚明德,有所厎止。
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
周德虽衰,天命未改。
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注释】⑥图物:把山川奇异之物绘制成图像。
图,画,用作动词。
⑦金:指铜。
九牧:九州之牧。
牧,州的长官。
⑧神奸:鬼神百物的怪异形状。
⑨不逢不若:不会遇到不顺利的事。
古文观止(卷一)
古文观止卷一・周文郑伯克段于鄢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佗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
”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
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
”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是之谓乎!”周郑交质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
王贰于虢,郑伯怨王。
王曰:“无之。
”故周郑交质。
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
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
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
古文观止卷一 周文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卷一周文齐桓公伐楚盟屈完卷一周文齐桓公伐楚盟屈完《左传·僖公四年》【题解】本文选自《左传·僖公四年》。
在大国、强国欺凌甚至兼并小国、弱国的春秋时代,最早“挟天子以令诸侯”而成为霸主的是齐桓公。
他在基本控制北方各诸侯国以后,为了进一步达到称霸天下的目的,便以“夹辅周室”的名义,寻找各种借口,挥师南下。
而南方的楚国这时也日益强大,在“得志于汉东”以后,开始向北扩张。
这一年(前656年)的春天,齐桓公在“以诸侯之师侵蔡”并打败蔡国以后,便乘胜伐楚。
楚成王先派使者到诸侯联军中质问齐国为什么要发动对楚国的进攻,之后又派屈完到诸侯联军中,双方先后展开了两次唇枪舌剑、针锋相对的外交斗争。
最后双方达成妥协。
屈完代表楚成王在召陵与各诸侯国订立了盟约。
本文绘声绘色地描述了这场外交斗争的动人场景,反映了春秋时代军事斗争和外交斗争常常交互进行的历史现象。
【一段】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①;蔡溃,遂伐楚。
楚子使与师言曰②:“君处北海③,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④。
不虞君之涉吾地也⑤,何故?”管仲对曰⑥:“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⑦:‘五侯九伯⑧,女实征之⑨,以夹辅周室。
’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
【注释】①齐侯:指齐桓公。
诸侯之师:据其他史书记载,齐侯伐蔡攻楚时,率领齐、鲁、宋、陈、卫、郑、许、曹等八个诸侯国的军队。
蔡:国名,姬姓,其开国君主为周武王胞弟叔虞,春秋时代其故地在今河南汝南、上蔡等县境。
②楚子:指楚成王。
③北海:齐国滨临渤海,古人称渤海为北海。
这里泛指北方。
下句“南海”则泛指南方,楚国南部边境远未到南海,言其极远而已。
④“唯是”句:谓齐国和楚国相距遥远,谁也不关谁的事,就像牛马发情互不相干一样。
《周郑交质》讲义及练习
周郑交质《左传》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
王贰于虢,郑伯怨王。
王曰:“无之。
”故周郑交质。
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
王崩,周人将畀bì虢公政。
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
秋,又取成周之禾。
周郑交恶。
君子曰:“信不由中,质无益也。
明恕而行,要yāo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苟有明信,涧、溪、沼、沚zhǐ之毛,苹、蘩fán、蕰wēn、藻之菜,筐、筥jǔ、锜qí、釜之器,潢huáng、污、行hánɡ潦lǎo之水,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而况君子结二国之信,行之以礼,又焉用质?《风》有《采蘩》、《采苹》,《雅》有《行苇》、《泂jiǒng酌》,昭忠信也。
”阅读测评1.《左传》记载“周郑交质”“周郑交恶”,透露什么讯息?下列叙述何者错误?A.春秋蜕变为战国之征兆B.周天子地位名存实亡C.东周地位等同于诸侯D.郑庄公目无君王2.依《左传》作者之意,巩固邦交,最重要的是:A.用质B.祭享C.明信D.风雅3.以下是关于周郑交质的论述,何者错误?A.起因于周天子大权旁落B.周天子失去了内政的主导权B.郑庄公贬低天子等同诸侯D.两国彼此交换人质4.以下字词解释,何者非是?A.王“贰”于国——二心B.周人将“畀”虢公政——授与C.信不由“中”——中庸D.“要”之以礼——约束简答题.君子评论“周郑交质”,重点是什么?句读练习1、学习并熟读全文,读出节奏、停顿、抑扬顿挫。
2、独立完成句读。
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君子曰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苹蘩蕰藻之菜筐筥锜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而况君子结二国之信行之以礼又焉用质风有采蘩采苹雅有行苇泂酌昭忠信也。
古文观止卷一 周文 晋献文子成室-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卷一周文晋献文子成室卷一周文晋献文子成室《礼记·檀弓下》【题解】晋国大夫献文子新居落成,人们纷纷前去祝贺。
其中张老的贺辞非同凡响,献文子的答词也不落俗套。
一颂一祷,堪称双璧,后人称赞不已,传为佳话。
【原文】晋献文子成室①,晋大夫发焉②。
张老曰③:“美哉,轮焉④!美哉,奂焉⑤!歌于斯⑥,哭于斯⑦,聚国族于斯⑧!”文子曰:“武也⑨,得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是全要领以从先大夫于九京也!”北面再拜稽首。
君子谓之善颂善祷。
【注释】①献文子:晋国正卿赵武,谥“献文”,也简称文子。
成室:新屋落成。
②发:送礼庆贺。
③张老:晋大夫张孟。
④轮:高大。
⑤奂:通“焕”,华丽。
⑥歌于斯:在这里祭祀时奏乐唱诗。
歌,此处代指祭礼。
斯,此。
⑦哭于斯:死丧哭泣在这屋里。
哭,指家族死丧哭泣之事。
⑧聚国族:聚,聚会。
国,国宾。
族,宗族。
⑨武:赵武自称。
全要领:免于斩戮之刑。
要,通“腰”。
领,脖颈。
古时罪重则腰斩,罪轻则戮颈,砍头。
先大夫:自称已故的祖、父。
赵氏自赵衰以来世代为晋卿。
九京:当作“九原”。
晋国卿大夫的墓地,在今山西绛县北。
再拜:拱手礼两次。
稽(qǐ)首:叩头。
【译文】晋国献文子的新居落成,晋国的大夫们都去送礼致贺。
张老说:“多美呀,如此高大宽敞!多美呀,如此金碧辉煌!既可以在这里祭祀唱诗,也可以在这里居丧哭泣,还可以在这里宴请国宾、聚会宗族!”文子说:“我赵武能够在这里祭祀唱诗,在这里居丧哭泣,在这里宴请国宾、聚会宗族,这说明我可以免于刑戮而善终,能跟先祖、先父一起长眠在九原!”说完,朝北拜了两拜,叩头致谢。
君子都称赞他们一个善于赞颂,一个善于祈祷。
【评析】这篇仅有76字的短文,浑然一体。
全文未分段落,但可以分三个层次来赏析。
第一层,开头一句,“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
”既点明了事情的原委,也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
一个“发”字,既表现了当时新居落成人们送礼庆贺的习俗,同时也表现了达官贵人们前来祝贺的热闹场面。
古文观止——目录、篇头2018.6.5
车驾至临溜自劳军,子严敦书
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
15
后汉书1诸葛亮前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
16
2、诸葛亮后出师表
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第七卷六朝唐文
序
篇名
篇头
1
李密陈情表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
8
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
9
王勃滕王阁序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10
李白1,与韩荆州书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
11
2,春夜宴桃李园序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
12
李华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
13
3
3、秦楚之际月表
太史公读秦楚之际,曰:初作难,发于陈涉;
4
4、高祖功臣侯年表
正义高祖初定天下,表明有功之臣而侯之,
5
5、孔子世家赞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6
6、外戚世家序
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
7
7、伯夷列传
夫学者载籍极博。尤考信于六艺。《诗》、《书》
8
8、管晏列传
郑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曰
16
16、吴许越成
吴王夫差败越于夫椒,报槜李也。
第三卷周文(《国语》)
序
篇名
篇头
1
1、祭公谏征犬戎
穆王将征犬戎,祭公谋父谏曰
2
2、召公谏厉王止谤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
文言文古文观止卷一周文臧哀伯谏纳郜鼎
古文观止卷一周文臧哀伯谏纳郜鼎卷一周文臧哀伯谏纳郜鼎《左传·桓公二年》【题解】本文选自《左传·桓公二年》。
这一年(前710年)的春天,宋国太宰华父督杀死司马孔父嘉,并占有了孔父嘉“美而艳”的妻子。
宋殇公为此很生气,华父督害怕,就干脆把殇公也杀了,另立宋庄公。
华父督为了取得各诸侯国对此事的默认,先后对齐、陈、郑、鲁等国进行贿赂。
鲁桓公接受了宋国送给的郜鼎,并把它安放在太庙里。
鲁国大夫臧哀伯认为这样做“非礼”,会导致官员腐败,甚至导致国家败亡。
于是对桓公进行劝谏。
【一段】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①,纳于大庙②,非礼也。
【注释】①郜(ɡào):国名,姬姓,开国国君是周文王的一个庶子,春秋时为宋国所灭,其故地在今山东成武县东南。
鼎:古代的一种烹饪器物,又因常常用作旌功记绩的礼器,所以又作为传国重器,其形制一般为三足两耳。
宋:国名,春秋时为十二诸侯之一,开国国君为殷纣王的庶兄微子,其地在今河南东部及山东、江苏和安徽三省之间。
大(tài)庙:即太庙,天子或诸侯国国君的祖庙。
【译文】夏季四月,(桓公)从宋国取得郜国大鼎,安放在太庙里,这样做不合礼制。
【二段】臧哀伯谏曰:“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③;犹惧或失之,故照令德以示子孙④。
是以清庙茅屋⑤,大路越席⑥,大羹不致⑦,粢食不凿⑧,昭其俭也;衮冕黻瑛⑨,带裳幅舄,衡紞纮綎,昭其度也;藻率鞞鞛,鞶厉游缨,昭其数也;火龙黼黻,昭其文也;五色比象,昭其物也;钖鸾和铃,昭其声也;三辰旂旗,昭其明也。
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
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
今灭德立违,而置其赂器于大庙,以明示百官。
百官象之,其又何诛焉?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
郜鼎在庙,章孰甚焉?武王克商,迁九鼎于雒邑,义士犹或非之,而况将昭违乱之赂器于大庙。
其若之何?”公不听。
【注释】③临照:管理和监察。
临,统管,治理。
古文观止卷一 周文 召公谏厉王止谤
古文观止卷一周文召公谏厉王止谤卷一周文召公谏厉王止谤《国语·周语上》【题解】这篇短文,说的是对人民的议论只宜疏导不可压制的道理,颇有见地。
周厉王是个残忍的暴君,民不堪命,议论纷纷,他就用监视、告密、杀戮的方式加以镇压。
召公用“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道理规劝他,可他一意孤行,终于遭到国人的流放。
历史的经验值得借鉴。
舆论民情不可忽视。
只能因势利导,不可壅塞堵截。
用刑杀、监禁、流放的高压手段加以抑制,更无异于火上浇油。
厉王的可悲下场可垂警后世。
【一段】厉王虐①。
国人谤王②。
召公告曰③:“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④,使监谤者。
以告⑤,则杀之。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⑥。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⑦,乃不敢言。
”【注释】①厉王:周厉王,姓姬名胡,周穆王之孙,公元前878年至公元前842年在位。
暴虐无道,在“国人暴动”中被逐出都城,逃亡于彘,公元前828年病死。
②国人:王畿之内的平民。
谤:议论指责。
③召(shào)公:一作“邵公”,姬虎,谥穆公,周厉王的卿士,后辅佐周宣王。
④卫巫:卫国的巫师。
卫,国名,在今河南北部。
巫,以侍奉鬼神为职业的人。
⑤告:告密。
⑥道路以目:路上相遇,只能用眼睛彼此望一望,互相递个眼色。
意谓人们担心谤王的嫌疑,见了面连互相问候也不敢。
⑦弭(mǐ):平息,消除。
【译文】周厉王暴虐无道。
国都里的人都在纷纷咒骂他。
召公告诉厉王说:“老百姓已忍受不了你的政令了!”厉王一听就火了,找来一些卫国的巫师,命他们去监视口出怨言的人。
只要卫巫一报告,厉王就把被告发的人杀掉。
国都里的人谁也不敢再说话了,即使是亲友邻里路上相遇,也只能互相递个眼色而已。
厉王大喜,告诉召公说:“我能消除怨愤不满的言论了,他们再也不敢瞎议论了。
”【二段】召公曰:“是鄣之也⑧。
防民之口⑨,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故天子听政。
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典,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
古文观止卷一 周文 石碏谏宠州吁-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卷一周文石碏谏宠州吁卷一周文石碏谏宠州吁《左传·隐公三年》【题解】本文选自《左传·隐公三年》。
州吁是卫庄公的一个宠妾所生,卫庄公爱屋及乌,对他也格外宠爱,即使对他喜好军事这种十分犯忌的事,也不加禁止。
卫国大夫石(què)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向卫庄公进谏,劝庄公爱子应该用道义,不要让他走上邪路。
但庄公听不进去,结果第三年(前719年)就发生了州吁弑桓公而自立的事件。
多亏石用计,借陈国国君之手把弑君乱国的州吁和自己的儿子——助纣为虐的石厚抓住,并派人把他们杀死。
本文记述的是隐公三年(前720年)石劝谏卫庄公爱子应“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的事。
【一段】卫庄公娶于齐dōn g宫(版权所有易文言网)得臣之妹①,曰庄姜②。
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③。
又娶于陈,曰厉妫④,生孝伯,蚤死⑤;其娣戴妫生桓公⑥,庄姜以为己子。
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⑦,有宠而好兵,公弗禁。
庄姜恶之。
【注释】①卫庄公:卫国国君,公元前757年至公元前735年在位。
卫亦为姬姓国,其始祖为周武王的弟弟康叔。
dōng宫(版权所有易文言网):本指太子住的地方,这里代指太子。
②庄姜:卫庄公的夫人,“庄”是她丈夫的谥号,“姜”则是她娘家的姓,故称庄姜。
③《硕人》:《诗经·卫风》中的诗篇,写庄姜不平凡的出身、美丽的姿容和出嫁时的盛况。
④厉妫(ɡuī):“厉”和下文“戴妫”的“戴”均为谥号,“妫”是娘家的姓。
⑤蚤:同“早”。
⑥娣:古代姐姐称妹妹为“娣”。
⑦嬖(bì)人:出身低贱而受宠的人,这里指卫庄公的宠妾。
【译文】卫庄公娶了齐国太子得臣的妹妹,名叫庄姜。
庄姜美丽漂亮,却没有儿子,卫国人为她创作了《硕人》(这首诗)。
卫庄公又在陈国娶了(两个)妻子,(一个)名叫厉妫,生了孝伯,(孝伯)很小的时候就死了;(另一个是)厉妫的妹妹,名叫戴妫,生了桓公,庄姜把他作为自己的儿子(予以收养)。
公子州吁,是(庄公)宠妾生的儿子,受到(庄公的)宠爱,(他)喜欢军事,庄公不加禁止。
古文观止卷一 周文 驹支不屈于晋-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卷一周文驹支不屈于晋卷一周文驹支不屈于晋《左传·襄公十四年》【题解】鲁襄公十三年(前560年),楚共王卒,吴国乘楚丧之时侵楚,战于庸浦。
吴军大败。
吴告败于晋,晋于次年春与诸侯会于吴国向地,商讨吴国请求伐楚的事。
会上范宣子以吴在楚丧期间侵楚不合于礼为借口,拒绝为吴出兵。
其实,此时晋已外强中干,攻楚没有必胜把握,责“吴之不德”只是托词。
晋人心虚胆怯,不敢和楚开战。
又怕自己这个“盟主”在诸侯面前丢面子,就拿驹支开刀,借此以立威,“杀鸡给猴看”,达到震慑诸侯的目的。
岂料范宣子强加于戎子驹支的种种罪名,却遭到驹支强有力的反驳。
范宣子只好服输而待之以礼。
【一段】会于向①,将执戎子驹支②。
范宣子亲数诸朝③,曰:“来,姜戎氏!昔秦人迫逐乃祖吾离于瓜州④,乃祖吾离被苫盖、蒙荆棘以来归我先君⑤。
我先君惠公有不腆之田⑥,与女剖分而食之⑦。
今诸侯之事我寡君不如昔者,盖言语漏泄,则职女之由⑧。
诘朝之事⑨,尔无与焉!与,将执女!”【注释】①向:吴地,在今安徽怀远县西南。
②戎子驹支:姜戎族的首领,名驹支。
姜戎,戎族的一个部落。
③范宣子:晋执政大夫。
名士匀,食邑范,故以范为氏,谥宣子。
数(shù):责备。
诸:之于。
朝:会盟前布置的朝堂。
④乃祖:你的祖父。
瓜州:地名,在今甘肃敦煌西。
⑤被苫盖:披着茅草编织的衣服。
被,通“披”。
苫盖,用草编的覆盖物。
蒙荆棘:戴着荆条帽子。
蒙,戴。
荆棘,用荆条、酸枣枝编成的帽子。
⑥不腆(tiǎn):不丰厚,不多。
⑦女:通“汝”,你。
⑧职:主要。
⑨诘朝(zhāo):明天早晨。
与:参与,参加。
【译文】晋国和诸侯各国在向地集会,准备拘捕姜戎族的首领驹支。
晋国大夫范宣子在朝会上亲自指责他,说:“过来,姜戎氏!从前秦国人把你祖父吾离从瓜州赶走,你祖父吾离披着茅草衣、戴着荆条帽前来投奔我国先君。
我先君惠公当时有不多的田地,却与你们平分来养活你们。
如今诸侯侍奉我们寡君不如从前,大概说话泄漏了什么机密,这主要是你造成的。
[古文观止pdf下载]古文观止pdf
[古文观止pdf下载]古文观止pdf古文观止pdf篇(一):古文观止古文观止《蔺相如完璧归赵论》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
予未敢以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
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
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
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
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
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
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
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
夫璧非赵璧乎?而十五城秦宝也。
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
大王弗与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
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
令秦王怒而古文观止pdf篇(二):古文观止原文及翻译古文观止原文及翻译初①,郑武公娶于申② ,日武姜③。
生庄公及共叔段④。
庄公寤生⑤,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⑥。
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⑦,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⑧。
公曰:“制,岩邑也⑨,虢叔死焉⑩,伦邑唯命⑾。
”请京⑿,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⒀:“都,城过百雉⒁,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⒂;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⒃。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⒄?”对曰:“姜氏何厌之有⒅?不如早为之所⒆,无使滋蔓。
蔓,难图也⒇”。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21),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22)。
公于吕曰(23):“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24)。
?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 公曰:“无庸(25),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26)。
子封曰:“可矣。
《古文观止》读书笔记(优秀9篇)
《古文观止》读书笔记(优秀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古文观止》读书笔记(优秀9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书笔记如何写了哦。
古文观止卷一 周文 曹刿论战-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卷一周文曹刿论战卷一周文曹刿论战《左传·庄公十年》【题解】本文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这一年(前684年),齐桓公因鲁国曾武力支持他兄弟公子纠争夺君位,特派兵攻打鲁国,双方在鲁国的长勺展开一场激战。
当时齐强鲁弱,但由于战前曹刿对鲁国的情况有准确的分析和把握,在战争开始后曹刿又能很好地把握反攻和追击的时机,所以鲁国反而打败了齐国,使此战成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弱国打败强国的著名战例。
此文记述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揭示了取信于民是战争胜利之本,而士气的盛衰则是战争胜负的关键。
【一段】齐师伐我①,公将战。
曹刿请见②。
其乡人曰③:“肉食者谋之④,又何间焉⑤?”刿曰:“肉食者鄙⑥,未能远谋。
”遂入见。
【注释】①齐师:齐国的军队。
(与前文《周郑交质》“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句之“师”、《郑庄公戒饬守臣》“郑师毕登”句之“师”等义同。
)我:指鲁国。
因《左传》采用鲁国国君在位年记事,故称鲁国为“我”,后边《宫之奇谏假道》等篇亦如此。
下文的“公”指鲁庄公。
②曹刿(ɡuì):鲁国人,有智有勇,他除了参加本文所记述的齐鲁长勺之战,还曾在鲁庄公十三年(前681年)齐鲁两国国君柯地会盟时,持剑挟持齐桓公,迫使他归还侵占的鲁国领土。
请见:请求进见。
见,指臣下拜见君主,下级拜见上级。
③乡人:同一个乡的人。
春秋时期诸侯国国都及其近郊设“乡”这样的行政区划,跟后来的“乡村”之“乡”不同。
④肉食者:指有权位的大人物。
⑤间(jiàn):参与。
(注意此“间”字与《周郑交质》“谁能间之”句之“间”、《石碏谏宠州吁》“远间亲,新间旧”句之“间”及《季梁谏追楚师》“故难间也”句之“间”在词义上的区别。
)⑥鄙:鄙陋。
【译文】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庄公准备迎战。
曹刿请求进见庄公。
他的同乡人说:“那些吃肉的(大人物)在谋划,你又去搀和什么呢?”曹刿说:“那些吃肉的(大人物)见识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入宫进见(庄公)。
古文观止卷一测试题
《古文观止》卷一检测[满分100分,限时60分钟]姓名:分数:一、填空题(没空1分,共计40分)1、《古文观止》成书于朝,编选者为和叔侄二人。
在该书中,二人精选了从朝到朝期间的传世美文,共计篇。
2、《古文观止》卷一、卷二均出自《左传》,由此可以看出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非同一般。
《左传》是一部体史书,其作者为。
3、春秋三传是指、、。
4、《石碏谏宠州吁》选自《左传.隐公元年》,讲述了卫国大臣石碏向卫庄公进谏的事儿,根据我们所学常识,隐公应为当时国国君。
5、我们在卷一的学习中,发现了一些至今在使用的成语的出处,比如:1)“多行不义必自毙”出自;2)“量力而行”、“相时而动”出自;3)“一鼓作气”出自;4)“风马牛不相及”出自;5)“唇亡齿寒”出自;6、春秋五霸一说为、、、、,一说为、、、、。
7、何谓“礼”?在《郑庄公戒饬守臣》中,作者认为:礼,,,,。
8、在古代,等级贵贱区分的非常明显,这在文字上也有体现,比如,以人的去世为例:天子去世称为,诸侯去世称为,士大夫去世称为,普通人去世称为。
9、《臧僖伯谏观鱼》中,臧僖伯认为:凡物,其材,则君不举焉。
10、古人作文也喜欢引经据典,譬如在《郑伯克段于鄢》结尾处写道: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诗》曰:“,”。
其是之谓乎!11、曹刿进见鲁庄公,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件焉?刿曰:,遂入见。
二、选择题(每题5分,共计15分)卷一包括18篇文章,如下:1、郑伯克段于鄢2、周郑交质3、石碏谏宠州吁4、臧僖伯谏观鱼5、郑庄公戒饬守臣6、藏哀伯谏纳郜鼎7、季梁谏追楚师8、曹刿论战9、齐桓公伐楚盟屈完10、宫之奇谏假道11、齐桓公下拜受胙12、阴饴甥对秦伯13、子鱼论战14、寺人披见文公15、介之推不言禄16、展喜犒师17、烛之武退秦师18、蹇叔哭师1、选出表现主人公高超外交艺术的篇章:()2、选出描写文人对战争的正面推动作用的篇章:()3、选出描写一国之中臣民对国君的谏议的文章()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郑庄公名字叫寤生,齐桓公名字叫重耳,晋文公名字叫小白()2、介子推因为晋文公忘记赏赐自己,所以带着母亲隐居深山,即使晋文公想起赏赐一事,也坚决拒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公
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
”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 其是之谓乎!”
周郑交质
石碏谏宠州吁
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
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
又娶于陈,曰厉
妫。
生孝伯,蚤死。
其娣戴妫生桓公,庄姜以为己子。
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
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恶之。
石碏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
骄奢淫佚,所自邪也。
四者之来,宠禄过也。
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
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者,鲜矣。
且夫贱妨
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
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
君人者,将祸是[通“事”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弗听。
其子厚与州吁游,禁之,不可。
桓公立,乃老。
臧僖伯谏观鱼
郑庄公戒饬守臣
秋七月,公会齐侯、郑伯伐许。
庚辰,傅于许。
颍考叔取郑伯之旗蝥弧以先登,子都自下射
之,颠。
瑕叔盈又以蝥弧登,周麾而呼曰:“君登矣!”郑师毕登。
壬午,遂入许。
许庄公奔卫。
齐侯以许让公。
公曰:“君谓许不共,故从君讨之。
许既伏其罪矣。
虽君有命,寡人弗敢与闻。
”乃与郑人。
臧哀伯谏纳郜鼎
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纳于大庙,非礼也。
臧哀伯谏曰:“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犹惧或失之,故昭令德以示子孙。
是以清庙茅屋,大路越席,大羹不致,粢食不凿,昭其俭也;衮冕黻珽,带裳幅舄,衡紞纮綖,昭其度也;藻率鞞鞛,鞶厉游缨,昭其数也;火龙黼黻,昭其文也;五色比象,昭其物也;钖鸾和铃,昭其声也;三辰旂旗,昭其明也。
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
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
今灭德立违,而置其赂器于大庙,以明示百官。
百官象之,其又何诛焉?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
郜鼎在庙,章孰甚焉?武王克商,迁九鼎于雒邑,义士犹或非之,而况将昭违乱之赂器于大庙。
其若之何?”公不听。
(周内史闻之,曰:“臧孙达其有后于鲁乎!君违,不忘谏之以德。
”)
季梁谏追楚师
随侯惧而修政,楚不敢伐。
曹刿论战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宫之奇谏假道
齐桓下拜受胙
阴饴甥对秦伯
十月,晋阴饴甥会秦伯,盟于王城。
秦伯曰:“晋国和乎?”对曰:“不和。
小人耻失其君而悼丧其亲,不惮征缮以立圉也。
曰:‘必报仇,宁事戎狄。
'君子爱其君而知其罪,不惮征缮以待秦命。
曰:‘必报德,有死无二。
' 以此不和。
”秦伯曰:“国谓君何?”对曰:“小人戚,谓之不免;君子恕,以为必归。
小人曰:‘我毒秦,秦岂归君?'君子曰:‘我知罪矣,秦必归君。
贰而执之,服而舍之,德莫厚焉,刑莫威焉。
服者怀德,贰者畏刑,此一
役也,秦可以霸。
纳而不定,废而不立,以德为怨,秦不其然。
'秦”伯曰:“是吾心也。
”
子鱼论战
命何其速也?夫袪犹在,女其行乎!”对曰:“臣谓君之入也,其知之矣。
若犹未也,又将及难。
君命无二,古之制也。
除君之恶,唯力是视。
蒲人、狄人、余何有焉?即位,其无蒲、
狄乎!齐桓公置射钩,而使管仲相。
君若易之,何辱命焉?行者甚众,岂唯刑臣?以难告。
晋侯潜
”公见之,
会秦伯于王城。
己丑晦,公宫火。
瑕甥、郤芮不获公,乃如河上,秦伯诱而杀之。
介之推不言禄
展喜犒师
公使展喜犒师、使受命于展禽、齐侯未入竟、展喜从之,曰:“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
辱于敝邑,使下臣犒执事、”齐侯曰:“鲁人恐乎?”对曰:“小人恐矣,君子则否。
”齐侯曰:“室如县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对曰:“恃先王之命。
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
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 '载在盟府、大师职之、桓公是以纠合诸侯,而谋其不协,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昭旧职也、及君即位,诸侯之望曰:‘其率桓之功、“我敝邑用是不敢保聚、曰:
‘岂其嗣世九年,而弃命废职?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
'恃此而不恐。
”齐侯乃还。
烛之武退秦师
蹇叔哭师冬,晋文公卒。
庚辰,将殡于曲沃。
出绛,柩有声如牛。
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