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创新型国家

合集下载

创新型国家基本特征及建设路径

创新型国家基本特征及建设路径

创新型国家基本特征及建设路径创新型国家是指在多个领域实现了不断创新和突破,从而拥有领先地位的国家。

在当今全球化经济和技术进步的环境下,成为创新型国家已成为许多国家的追求目标。

创新型国家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 科技创新能力强。

创新型国家拥有先进的科学研究机构、丰富的科技人才资源和高水平的科技研发投入,能够不断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的产生和应用。

2. 开放的经济政策。

创新型国家通过积极开展国际贸易,引进和消化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同时还要逐步开放金融市场、培养民间资本和私营企业等,进一步激发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动力。

3. 全面的创新战略。

创新型国家在创新领域形成了全面、系统的创新战略,包括科学研究领域、技术成果转化领域、产业技术升级等,形成了完整的创新体系。

4. 高效的知识产权保护。

创新型国家重视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制度和法律规范,为企业和创新人才提供切实可行的知识保护体系。

基于以上基本特征,建设创新型国家通常需要实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 强化人才培养。

创新型国家需要建立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和科研机构,为人才的培养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政策支持。

此外,还需要加强国内外人才的交流和合作,引进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

2. 加强科学研究的投入和管理。

创新型国家需要不断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提升科技人员的科研能力和研发水平。

同时,还需要加强科研项目的管理和咨询服务,促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

3. 加强企业和市场的协同作用。

创新型国家需要建立良好的市场环境和产业体系,建议企业和市场参与创新投入和创新运营,利用市场动力激发企业的创新热情和兴趣,群策群力推动创新实践。

4. 建设科学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为了保护知识产权,创新型国家需要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包括专利制度、版权制度、商标制度等,以便更好地激发人们投资创新和科学技术创造。

总之,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一项长期而持续的工作,需要不断补充和完善,掌握和发展科技是国家和企业成功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创新型国家基本特征及建设路径

创新型国家基本特征及建设路径

创新型国家基本特征及建设路径创新型国家是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以科技创新和创造力为核心驱动力,以促进科技、教育、创新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为目标的国家。

创新型国家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 科技创新能力强:创新型国家注重科学技术研发,积极引导和支持技术创新,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体系,培育和吸引高级科技人才,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2. 教育水平高:创新型国家注重人才培养,致力于提高教育水平和质量,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建设高水平的教育系统,推动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相互促进,实现人才和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

3. 产业结构优化:创新型国家重视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通过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加强技术创新与实际应用的结合,推动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提升国家产业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

4. 创新环境良好:创新型国家注重构建良好的创新环境,完善创新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创新金融支持和创业孵化平台,激发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打造有利于创新的社会文化氛围。

5. 国际合作广泛:创新型国家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科技合作和人才交流,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科技及管理经验,参与和推动全球创新网络建设,实现创新资源的全球化配置。

要打造创新型国家,需要走以下建设路径:2. 加强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改革教育体制和教育内容,加大对STEM教育(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重视,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和培训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

创新型国家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学衡三方面合力推进,全面优化创新环境,加强创新要素的集聚与流通,培育创新型人才,实现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创新型国家基本特征及建设路径

创新型国家基本特征及建设路径

创新型国家基本特征及建设路径一、创新型国家的基本特征1. 加强创新能力创新型国家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

只有拥有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为了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中国加大了科研投入,鼓励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创新创业,推动产学研结合,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 开放包容创新型国家应该是一个开放和包容的国家,能够吸纳全球创新资源,推动自身创新发展。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积极吸收国外创新成果,在不断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基础上,促进国内外创新要素自由流动,构建开放型的经济体系,为国家的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3. 产学研结合创新型国家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产学研结合,能够将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为了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中国加大了对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支持力度,建立了一批产学研合作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向实际生产力转化。

4. 持续投入创新型国家需要不断投入,提升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能力。

在这方面,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创新的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效益,使创新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路径1. 推动制度创新要建设创新型国家,首要任务是推动制度创新。

在创新领域,制度创新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改革和创新现行制度,建立完善的创新激励和保护机制,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提供可靠的制度支撑。

2. 培育创新人才创新型国家需要大量的创新人才来支撑国家的发展。

要培育和引进高层次的科技人才,不断提升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为国家的创新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

3. 加强科研力量科研力量是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支撑。

要加大对科研机构的投入,扩大科研基地,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提升科研水平,鼓励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不断提升国家的创新能力。

创新型国家基本特征及建设路径

创新型国家基本特征及建设路径

创新型国家基本特征及建设路径创新型国家是指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国家。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

创新型国家的基本特征包括政府引领、市场引导、企业主体、技术密集、知识密集、人才密集、创新链条和生态系统。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路径主要包括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人才创新、企业创新、开放创新和文化创新。

政府引领:政府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主体和组织者,应当发挥好政策导向、资源调配和环境保障的作用,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为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

市场引导:市场是创新型国家经济活动的主要场所,市场机制应当发挥决定性作用,发挥市场的配置资源和调节供需的作用,引导各类主体积极投入到创新活动中,促进创新成果得以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

企业主体:企业是创新型国家的核心和主体,创新型国家建设要以企业为主体,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中的主导作用,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技术密集:创新型国家的经济活动以技术密集型为主要特征,注重提升技术含量和技术含量,不断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和技术应用效率。

人才密集:创新型国家的经济活动以人才密集型为主要特征,注重培养和吸引高层次人才,发展高技能人才和创新型人才,构建人才强国。

创新链条:创新型国家的经济活动形成完整的创新链条,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和回收等环节有机整合起来,形成创新的闭环和产业的链条。

生态系统:创新型国家的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形成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保护环境资源和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发展和循环利用。

制度创新:创新型国家建设首先是制度创新,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健全创新激励机制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府为服务的创新体系。

创新型国家基本特征及建设路径

创新型国家基本特征及建设路径

创新型国家基本特征及建设路径【摘要】创新型国家是指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具有持续创新能力和领先优势的国家。

其基本特征包括具有创新文化和创新制度、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注重人才培养和知识产权保护等。

创新型国家建设对于提高国家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路径包括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促进产学研合作、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的举措。

未来发展趋势显示出创新型国家将成为世界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关键词】创新型国家、基本特征、建设路径、重要意义、关键举措、未来发展趋势、重要性1. 引言1.1 创新型国家基本特征及建设路径创新型国家的概念创新型国家是指在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中将创新作为核心驱动力,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以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突破,实现国家长期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创新型国家的概念强调了创新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将创新置于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通过持续的创新活动来促进国家发展。

创新型国家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创新型国家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文化,能够不断推动科技和产业的发展;创新型国家具有健全的创新体系和政策支持,能够为创新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支持;创新型国家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能够吸引和容纳全球创新资源,促进国际创新合作。

创新型国家建设对于国家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只有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国家才能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创新可以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为国家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创新可以提升人民生活质量,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和路径。

要加强创新教育和人才培养,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要加强科技研究和创新投入,不断提升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要优化创新政策和体制机制,为创新活动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制度保障。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关键举措。

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推动新技术和新产业的发展;要优化创新环境和政策支持,促进创新活动的开展;要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吸收全球创新资源,促进国际创新合作。

建设创新型国家

建设创新型国家

意义)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生活的重大举措;(2)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3)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国家的任务,既反映了党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的准确把握,也反映了对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需求的科学分析,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代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途径:前提全面实行“创造力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前提。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不完全的″智力教育″<因为它不鼓励想象和发散思维>,实质上就是″记忆力教育″,其特征是死记硬背、以单一的学习分数的高低来评价学生的优劣、学用脱节、脑手脱节,培养出来的学生多为高分低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差、缺泛探究精神、难以适应社会生存的″读书人″。

这种″记忆力教育″模式,是与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的教育模式是背道而驰的。

″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教育模式的特征应该是:活学活用、以学分+技能+思维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因素评价学生的优劣、推行以用为主的学用结合、脑与手与身与五官的综合结合、鼓励发散思维及冒险精神、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主张学生的个性张扬、强调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等等。

在这种教育模式培养下,学生大多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他们敢想敢干、思维敏锐、团结合作、社会生存能力强、能独立应付和解决许多新问题。

这就是″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实用创新型人材,这种培养″创新型国家所需人材的教育模式就是″创造力教育″模式。

因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要有一大批符合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人材来承担起″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任,然而我国现行的″记忆力教育″模式,是无法完成这个艰巨任务的,所以,要想建设″创新型国家″,首先必须要胡锦涛发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讲话改造我国现行的教育模式,尽快地通过建立″创造力教育″模式培养出大批符合″创新型国家″需要的人材来满足″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

为什么要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

为什么要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

为什么要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对于处于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人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

20多年来,我们的一切发展成就,无不与创新紧紧联系在一起。

我们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那么,什么是创新型国家?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国家,一般来说,是指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形成强大的国家竞争优势。

据专家分析,创新型国家的特征大致体现在四个方面: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在30%以下;创新产出高,发明专利多。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摘自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意味着未来15年,我们必须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和可持续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要超过7%。

实现这一目标靠什么?归根到底还是靠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有力支持。

据测算,如果我们继续保持40%的投资率,要如期实现翻两番的目标,那么科技进步贡献率必须由当前的39%提高到60%,不断向创新型国家行列迈进。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突飞猛进,一跃而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但总体上依赖资金高投入、资源高消耗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

如何建立创新型国家

如何建立创新型国家

如何建立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而增强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12大措施是:1.政府加大科学投入,特别是基础科学以及航天、生物、新能源等高科技领域的投入。

2. 政府应大力扶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创新能力、全球知名品牌的重点企业。

3. 政府采购时,要首先考虑采购拥有民族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4.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5. 大力改善科技人员的待遇,用高薪吸引优秀人才。

6.对自主创新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政策。

7. 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

8. 企业设立专项科研开发资金,按一定的产值比例,投入资金进行科技创9.新。

9.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实现资金变为技术、技术变为资金、资金变为更高层次技术的良性循环。

10. 建立高科技创业资金,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宽裕的发展环境。

11. 引进国外高科技人才。

12. 改变目前应试教育体系,大力培养青少年的创造力。

那么,我国研究型大学如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呢?一是创新观念。

首先,要充分重视基础研究。

21世纪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互相融合,呈现出“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的明显特点,科学与技术、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之间的关联越来越紧密。

基础研究作为自主创新的源头,决定着技术创新。

其次,要重视结合国家目标导向的研究工作。

研究型大学是一个国家增强核心竞争力的中坚力量,因此,它们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必须紧紧围绕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需要,把个人自由探索与国家目标导向研究结合起来,积极推动基础研究成果向应用性转化,不断提高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

创新型国家基本特征及建设路径

创新型国家基本特征及建设路径

创新型国家基本特征及建设路径创新型国家是指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具备较强创新能力和创新文化的国家。

创新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是解决各种挑战和问题的关键。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每个国家都追求的目标,以下将介绍创新型国家的基本特征及建设路径。

创新型国家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科技创新能力较强。

科技是创新的核心驱动力,创新型国家必须重视技术研发和创新,并且能够转化科技成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成果。

教育体系完善。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创新型国家必须注重培养创新人才,提供良好的教育体系和平等的教育机会,培养出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创新文化浓厚。

良好的创新文化是创新的土壤和氛围,创新型国家必须鼓励创新精神,尊重和鼓励创新者,激励人们大胆尝试和创新。

创新型国家要有完善的创新政策和体制机制,为创新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制度保障,激励创新活动和产出。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路径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加大科技研发力度。

创新型国家必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科研力量和资金投入,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创新研究,加强技术创新和应用研究,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创新型国家必须注重人才培养,培养各类人才,包括科学家、工程师、设计师、创业者等,同时也需要吸引国际上的优秀人才来国家工作和创新。

优化创新环境和政策。

创新型国家必须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包括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投资环境等方面。

还要制定有利于创新的政策和措施,鼓励投资创新、鼓励企业创新,提供创业支持和创新基金。

还需要建立创新相关的平台和组织,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

加强国际创新合作。

创新是一个全球性的活动,国家应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创新合作,共享创新成果和资源,推动全球创新的发展。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每个国家都追求的目标,创新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

创新型国家需要具备科技创新能力强、教育体系完善、创新文化浓厚、创新政策和体制机制完善等基本特征。

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引言建设创新型国家是现代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创新可以推动经济增长,提升国家竞争力,并解决社会问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包括加强教育、促进科研与技术创新、完善创新生态环境等方面。

1. 加强教育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环节。

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从根本上加强教育体系的改革和创新。

具体措施包括:•提高教育投入:国家应增加教育经费,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

这样可以提高教育质量和覆盖面,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好的条件。

•推动教育改革:教育改革需要从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评估体系等多个方面进行创新。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具备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促进科研与技术创新科研与技术创新是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驱动力。

以下是促进科研与技术创新的一些建议:•鼓励科研投入:国家应加大对科研机构和科研项目的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同时,建立科研成果转化的机制,推动科研成果的商业化应用。

•加强人才培养: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量的科研人才。

国家应加大对科研人员的培养和支持,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和福利待遇,吸引人才投身科研创新。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创新不应局限在国内,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国家应鼓励科研人员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和合作项目,吸收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

3. 完善创新生态环境创新生态环境对创新型国家建设至关重要。

以下是完善创新生态环境的一些措施:•政策支持:国家应出台支持创新的政策,包括优惠税收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等。

这样可以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创新,并保护他们的创新成果。

•打破壁垒:创新需要自由开放的环境。

国家应打破行业壁垒,鼓励创新者跨学科合作,推动不同领域的融合创新。

•发展风险投资:风险投资是创新的重要资金来源。

国家应加大对风险投资的支持和引导,培育风险投资机构,提供创新企业的融资渠道。

结论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需要政府、企业、教育机构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措施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措施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措施
要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措施:
1. 加强教育体系:投入更多资源发展高质量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

包括改革教育内容和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培养跨学科和专业技能。

2. 提高科技研发投入:加大政府对科技创新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鼓励企业和个人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建立创新型企业和研发中心,并加强国内外合作。

3. 优化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鼓励创新者将其成果投入市场,保护创新者的权益,增加创新的收益。

4. 加强基础研究: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和支持,为创新提供更多前沿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支持,培养更多优秀科学家和研究人员。

5. 推动产学研合作: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机制和平台,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加速科技成果的实际应用和产业化。

6. 鼓励创新创业:提供创业支持和创业环境,包括财政支持、减少创业壁垒、减少创业风险等,鼓励更多人参与创新创业活动。

7. 建立创新型企业文化:培养创新型企业文化,鼓励员工提出新想法和创新方案,提供创新奖励和激励机制,建立一种尊重创新和鼓励创新的工作氛围。

8. 加强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加强科技创新和经验交流,引进和吸纳国外先进的科技成果和技术,推动科技创新的国际化合作。

这些措施需要综合考虑国家的具体情况,并且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实施和推动。

第8讲建设创新型国家.pptx

第8讲建设创新型国家.pptx
个关键词一共使用了56次。
近年来, 我国科技实力的快速跃升
“神舟八号”的顺利发射及与“天宫一号” 的成功对接;
完成5000米级海试的“蛟龙号”深海载人 潜水器;
我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 号”,等。
这些举世瞩目的成果,生动显示了我国科 技实力的快速跃升,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 增强。
(二)创新型国家的概念与特征
二、中国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 (二)是应对世界科技革命和提高我国
竞争力的需要 ; (三)是加快我国科技发展的需要; (四)是以市场换技术模式的反思
(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解决人口众多、资源能源短缺、环境恶化等 瓶颈约束的根本途径 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心环节 引领未来发展、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要 基础
“坚持走中国 特色自主创新道 路,为建设创新 型国家而努力奋 斗”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 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 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十七大报告说明,党中央对建设创新型国家高度重视, 强调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 国力的关键”。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创新”这
2020/7/14
科学发展观
专题系列讲座
主讲人:王文俊 教授
青岛滨海学院
思政部
加快建设 创新型国家
提纲
一、建设创新型国家命题的提出 二、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三、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一、 建设创新型国家命题的提出
(一) 建设创新型国家命题提出的背景 (二) 创新型国家的概念及特征
(一) 创新型国家命题提出

建设创新型国家课件

建设创新型国家课件

02
创新型国家的定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具有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拥有自主创 新的体系和机制;具备自主创新的资源和人才;在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创 新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果。
创新型国家的特征
自主创新能力强
创新型国家在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创新等领域具有 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能够独立研发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 核心技术和产品。
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意义
01
02
03
提升国家竞争力
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有助于 提升国家的整体竞争力, 使其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 势地位。
推动经济发展
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有助于 推动经济发展,促进产业 结构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 展。
增强国际影响力
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有助于 增强国家的国际影响力, 提高国际地位和话语权。
人才结构性短缺
我国科技人才队伍存在结构性短缺,尤其是在高端人才和技能人才 方面存在较大缺口。
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与展望
加强基础研究与核心技术攻关:我国将 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突破关键核心技 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国有望在未来 几年内实现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目标。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我国将加强国际 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全球创新治理, 推动科技创新发展。
04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案例分析
Chapter
案例一:硅谷的创新发展模式
总结词:硅谷作为全球科技创新的中心,其创新发展模式 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详细描述
1. 开放的创新环境:硅谷拥有开放的创新环境和宽容的 创新文化,鼓励创新思维和实验。
2. 强大的科技产业生态:硅谷集聚了众多知名科技企业 和初创公司,形成了强大的科技产业生态,推动技术进步 和创新。

创新型国家建设

创新型国家建设

创新型国家建设胡锦涛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一、创新型国家的内涵与特征(一)创新型国家的基本内涵将科学技术创新作为国家发展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主要依靠科技创新来驱动经济发展,以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通过制度、组织和文化创新,积极发挥国家创新体系的作用,形成强大国际竞争优势的国家称为创新型国家。

(二)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特征1.科学技术进步贡献率较高。

2.R&D(研究与开发)投入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较高。

3.对外技术依存度较低。

4.自主创新能力较强。

我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刚要(200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力争科学技术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到30%以下,本国人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和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数均进入世界前5位,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背景(一)世界新科学技术革命使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发生重大变革(二)科学技术竞争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三)我国已具备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科学技术基础和条件(四)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同世界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三、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是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

国家创新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各类科学技术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的社会系统。

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由五个部分构成。

(一)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二)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三)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学技术创新体系(四)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五)社会化、网络化的科学技术中介服务体系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一)自主创新的内涵及类型自主创新是指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的核心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的价值的过程。

实施科教兴国 人才强国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1)

实施科教兴国 人才强国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1)

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1)自主创新是国家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在当今世界的科技竞争中,一个国家要想在前沿科技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就必须具备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

一、科教兴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指要提高国家在科学技术和教育方面的综合实力,为自主创新提供坚实的基础。

具体来说,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科技研发是创新的重要驱动力。

为了提升国家的科技实力,需要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科技研发经费、建立科技创新基金等方式,吸引更多的科研人才和企业投入到科技创新中来。

同时,还应该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强产学研合作,提升科技研发的实际成果转化率。

2. 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要实现创新型国家的目标,需要建立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

这包括建立科技创新的机制和体制、改革科技管理体制、完善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等。

同时,在国家层面上,还应该加强科技创新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3.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转化是关键环节,也是实现创新型国家目标的重要途径。

要更好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完善科技成果评价和转化机制,加大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激发企业和科研机构的积极性。

同时,还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人才强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指要提高国家的人才质量和数量,为自主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具体来说,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加大人才培养投入人才培养是国家发展的基础。

要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需要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教育经费、改善教育资源配置等方式,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建设,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2.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探索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创新型国家建设

创新型国家建设

以中国风筝为例
• 中国的创新
– 有上前年的历史 – 有许多“创新”性的变形
• 但永远是:
– 一条线的漂浮模式
自行车早期百年
达芬奇1500
Re-invent 1821
pedals 1869
high-wheel
Chain
air-Tire
• 达芬奇1500年,首次发明 • 300年后,重新发明 • 1800-1900的100年内
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背景
当今世界三种类型的现代化国家 : 第一种类型: 资源消耗型国家 典型代表:中东产油国、澳大利亚 发展途径:依靠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
一、创新型国家的内涵与特征
一、创新型国家的内涵与特征
创新型国家的内涵与特征
基本内涵:
将科技创新作 为基本战略,大 幅度提高科技创 新能力,形成日益 强大竞争优势的 国家。
重要特征:
▲科学技术进步贡献率较 高; ▲R&D(研究与开发)投 入比占GDP的比例较高; ▲对外技术依存度较低; ▲自主创新能力较强;
濒临破产的底特律
3、是应对世界科技革命和提高我国竞争力的需要:
一流企业做标准 二流做品牌文化 三流做解决方案 四流做产品差异化 五流做同质化产品,打价格战
WINDOWS淘汰MSDOS
凭借操作系统的优势,
1994年微软的WORD进入中
国市场之后迅速击败了金 山的 WPS
中国汽车工业的 “市场换技术”之梦
研发、设计
品牌、营销、服务
生产制造
营销费用15美元
专利:8美元
制造费:3美元
美国市场上苏州生产的罗技鼠标
产业链
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创新的价值
一吨多少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创新型国家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性国家。

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 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什么是创新型国家
创新型国家是指那些将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竞争优势的国家。

具体来说,创新型国家应至少具备以下4个基本特征:一、创新投入高,国家的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二、科技进步贡献率高达70%以上;三、自主创新能力强,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通常在30%以下;四、创新产出高。

目前世界上公认的20个左右的创新型国家所拥有的发明专利数量占全世界总数的99%。

二、为什么要建立创新型国家
第一,建立创新型国家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不断引发新的创新热潮,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科技竞争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

当今时代,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

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把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国家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投入,加快科技事业发展,重视基础研究,重点发展战略高技术及其产业,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以利于为
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在国际经济、科技竞争中争取主动权。

在全球化进程当中, 中国企业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国际竞争压力。

原始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目前我国每百万人获得发明专利数只有1项, 而日本为994项, 韩国779项, 美国289项;集成电路芯片、石油化工、轿车等产品的生产设备70%以上依靠进口。

由于缺乏核心技术, 中国生产的手机不得不付出价格的20%, 计算机价格的30%、程控数控机床价格的40%的专利费用。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二, 但核心技术受控于人; 我国是世界货物贸易第三大国, 但出口产品中自主品牌或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只占10%左右, 出口产品利润率低; 我国是制造业第四大国, 但重要的技术装备和关键零部件主要依赖进口。

事实说明, 创新已成为制约我国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在涉及国防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关键领域, 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 要想确保本国安全和实现中国的腾飞, 我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自主创新体系, 在
急剧变换的世界经济竞争的格局当中把握机遇, 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二,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大战略举措。

这必将有利于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改变关键技术依赖于人、受制于人的局面;必将有利于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步伐;必将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大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三,这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

我国计划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时, 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

现在正是建设的关键时期, 这一阶段资本和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不会有太大的提升, 而体制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和科技创新将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研究分析表明, 我国目前科技进步的贡献率为39%左右。

在继续保持占国内生产总值40%左右的投资率和持续15 年保持7%以上的高速经济增长的情况下, 要达到翻两番的目标, 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必须要达到60%左右, 只有这样, 才能够实现建设小康社会所要求的经济增长的目标。

因此, 能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关键在于提高国家创新能力。

所以, 我们必须依靠自主创新走科学发展之路, 大力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建立在科技创新的基础
之上。

第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突飞猛进,一跃而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但总体上依赖资金高投入、资源高消耗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

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每创造1美元国内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耗量是它们的4—10倍,33种主要产品的单位资源消耗量比国际平均水平高出46%,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这样的发展难以为继;牺牲稀缺而宝贵的资源环境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这样的代价过于高昂。

因此,只有通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推动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才能又快又好的发展。

三、怎样建立创新型国家
第一,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第二,科技创新,人才为本。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事业,离不开源源不断的高素质创
新人才。

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完善适合我国科技发展需要的人才结构,不断发展壮大我国科技人才队伍,努力培养一大批德才兼备、国际一流的科技尖子人才、国际级科学大师和科技领军人物,特别是要抓紧培养造就一大批中青年高级专家。

要加大引进人才、引进智力工作的力度,尤其是要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吸引广大出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

第三,加快建设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换。

一是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二是建设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以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为中心,高效利用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科技资源,稳定支持从事基础研究、前沿高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的科研机构,集中力量形成若干优势学科领域、研究基地和人才队伍。

三是建设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军民科技资源的集成,实现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产品设计制造到技术和产品采购的有机结合,形成军民高技术的共享和相互转移的良好格局。

四是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促进中央与地方的科技力量有机结合,发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重要作用,增强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度。

五是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引导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向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