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西学东渐

合集下载

第20课 西学东渐

第20课 西学东渐

1.重点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尤其是军事技 术;2.主要通过翻译西方书籍,著书立说的方 式宣传,没有实践活动;3.确立了抵御外侮, 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富强,探究西方、学 习西方的思想主流,具有开先河、启迪的作 用。4.由于认识不足,对西方的学习只是停留 在技术层面上。
问题1:李鸿章等洋务派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
• • • • • • • • •
我面对蓝色文明的海洋, 问何处是船,渡我华夏泊向国富民强? 问什么是灯,照我民族航船前途敞亮? 可那些阅尽历史风雨的智者, 兀自在继续他的哲学徜徉。 我忽然醒悟,岁月里潮退潮涨, 引领前沿的,始终是不断变革的先进思想。 惟此,是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指南和力量! 惟此,继往开来高山流水长!
严复
问题2:了解维新派代表人物的代表作和思想主张。 (自主学习)
代表 人物 康有为 主要思想 主张 反对君主专制 主张君主立宪 主张变制度 伸民权、设议院 变君主专制 变法图存 为君主立宪 用民权否定君权 共同 思想
代表作 《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变法通议》
梁启超
共同点:挽救民族危机,倡西学,兴民权, 从根本上改变政治制度
严复
《天演论》
问题3:康有为宣传变法思想有什么特点?
马克思说,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借用他 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 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 顽固派指责康有为: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
特点:将中国的儒家思想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相结合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儒家思想处于正统地位,运用它可以减少变法阻力。
•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目的:维护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反对利用西方技术 (洋为中用、中体西用)

第20课西学东渐 新文化运动

第20课西学东渐 新文化运动

2.刺激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问题探究2 ——洋务思想及洋务运动进步意义
同文馆是清代最早培养译员洋 务学堂和从事翻译出版的机构
洋务运动时期派出的第一批赴 美留学幼童
图片显示洋务运动在哪些方面促进了中国的发展?
3.促进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
第二篇章 中体西用 图自强
问题探究2 ——洋务思想及洋务运动进步意义
心的拗开了,焦皮里面窜出一道白气,白气散了是两 半个白面的馒头。不多工夫,已经全在肚里了,却全
忘材了料什二么 :味 民。 国” 初以年,三北纲京五《中常华为新报—核》—节曾登选了自一《则药新》 闻,有一女子唐氏心19的岁,封许建配张礼家教,还未嫁过门,未
婚夫就死了,为了做烈女,唐氏选择自杀殉夫,历尽
——苑书义《中国近代史新编》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
不君推,能动为相政治民治办,民亦事主者不化也暇,治…,…启事于发是不国办共民而举的一易民其民主人为意,君亦…识天…。
下之通义也。” ——谭嗣同《谭嗣同全集》
材料二:戊戌维新运动时期,康有为 在京组织保国会,宣布其宗旨是“保 国家之政权土地”“保人民种类之自 立”。在演讲中他疾呼:“人人有亡 天下之责,人人有救天下之权。”
岳麓版必修Ⅲ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新意盎然]
——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兴起 兴起
新 时间 标志 文 化 运 动
核心 (两面 旗帜)
主要代 表人物
主要阵地 (思想阵地 活动基地)
[新意盎然]
——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兴起 兴起
新 时间 标志



运 动
1915

《 新 青 年 》
独 秀 在 上 海 创

第20课 西学东渐

第20课 西学东渐

巩固练习
2.观察右图,你认为以下说法 正确的是 A.该漫画描绘的是抵抗派“师夷 长技以制夷” B.该漫画描绘的是清末“新政” C.该漫画描绘的是康有为维新思 想的特点 D.该漫画描绘的是洋务派“中体 西用”
3.《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性之构建》一文认 为:甲午一战,天朝再败于东邻维新之岛国日本,举 国深感耻痛,中国知识精英痛定思痛之余,在文化自 觉上又进一层。当时“中国知识精英”的着力点是 A.经济的现代化 B.器物的现代化 C.制度的现代化 D.精神的现代化 4.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 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A.魏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
两大使命:①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即民族民主革 命)。 ②推进近代化。(国家富强) 关系:①民族民主革命是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工业化的发展为近代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力量, 近代革命又为工业化的开拓前进扫清了道路。 ③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和取得民族独立,是实现近 代化的前提和根本保证;实现近代化是完成反帝反封建任 务和取得民族独立的最终目的。
张 之 洞
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式,清政府 内部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认为“中国文武 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乃不能及。”于是,他们提出 “中 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 材料二:以大学士倭仁为首的顽固派说“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 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主张“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 干橹”。 思考:清政府内部关于“西学”观点是否一致?有何异同?体用之 争的实质是什么?体用之争的结果如何?影响如何? 答:不一致。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顽固派反对 “西学为用”。 比较:同:根本上都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异:洋务派主张通过学习西方实用科技,实现国家富强;顽固派主 张原封不动地维持既有的政治文化格局,反对任何变革。 体用之争实质上是维护清王朝统治秩序的手段之争。 体用之争的结果洋务派获胜,掀起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0课《西学东渐》优质课件(38张)

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0课《西学东渐》优质课件(38张)

1、早期的维新思想
原因: ①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 ②西学的传播
人物: 郑观应、王韬等 前期 支持“中体西用”洋务派、参与洋务运动
主张: 后期
第三篇章:变制度——瓜分危机下的觉醒 1、早期维新思想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 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 宪法……改良政治。 ——郑观应《盛世危言》 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 在……育才于学堂,论证于议院,君民一 体,上下一心。 ——郑观应《盛世危言》
根本目的是什么?
“体用之争”有何影响? 体用之争实质上是维护清王朝统治秩序的手段之争。 体用之争的结果洋务派获胜,掀起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中体西用”之实践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和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一部 分人认识到洋务派的不足, 于是他们和洋务派分道扬镳 ,形成早期维新思想。
第三篇章:变制度——瓜分危机下的觉醒
郑观应 王 韬
请依据材料归纳早期维新派的主张?
第三篇章:变制度——瓜分危机下的觉醒
1、早期的维新思想
原因: ①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 ②西学的传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人物: 郑观应、王韬等 前期 支持“中体西用”洋务派、参与洋务运动
主张:
西 政治: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 体 后期 西 经济:发展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用 思想: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内忧外患
第二篇章:用西学——内忧外患中的警醒
场景
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与倭仁为首的顽固 派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李鸿章: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 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 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 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第20课 西学东渐

第20课 西学东渐

论战的问题
顽固派
维新派
祖宗之法不可变, 变者天下之公理 宁可亡国不可变 要不要维新变法 法 反 对 兴 民 权 , 设 实行君民共主的 要不要兴民权, 议 院 , 反 对 君 主 君主立宪政体 实行君主立宪制 立宪 变法之本,在育人 要不要提倡西学, 坚持科举取士, 才;人才之兴,在 改革教育制度 开学;学校之立, 反对西学 在变科举
3、洋务运动推动了我国的外语和科技教育。然而,当 初京师同文馆增设天文算学馆,报名入学者寥寥无几, 主要原因是: A、欧洲列强的干涉 B B、顽固势力的反对 C、洋务官员的无能 D、维新人士的抵制
4、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C A、得不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B、顽固派的阻挠 C、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D、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3、影响
二、中体西用
1、背景
洋务派
①19世纪60年代清朝政府面对严峻的内忧外患 ②西学传入日益影响中国传统文化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主张 3、实质
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巩固清王朝统治目的
4、结果 洋务派占上风,开展了洋务运动。
5、影响
积极:冲击了“夷夏之辨”的保守观念,为西学传播创造 了 良好的舆论环境。 局限:只是局限于学习西方物质文化的层面
中国应对态度: 排拒---接受---全盘西化
一、开眼看世界
1、背景
林则徐、魏源
①外国资本主义迅速崛起,对中国冲击日益加剧 ②腐朽的清王朝被迫向世界开放,加强了同世界的联系 ③先进的中国人积极探寻抵御侵略、强国富民之路
2、主张 编译图书介绍世界概况,提出“师夷 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为一股社 会思潮,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 思想主流

第20课西学东渐

第20课西学东渐

第20课西学东渐2014.12.22 赵世杰【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知识梳理】含义:所谓西学,是指近代的西方科学知识、社会知识。

西学东渐,是指近代西方的科学文化逐渐向中国渗透的过程。

基本线索:一、西学东渐的社会背景: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二、基本历程:(一)地主阶级:1、抵抗派(林、魏):“师夷长技以制夷”2、洋务派(李、曾):“中体西用”(二)资产阶级:1、早期维新派和维新派:君主立宪制(改良方式)2、革命派:民主共和制(革命推翻清政府)3、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新文化运动三、影响:中国在思想文化上也逐渐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

四、认识:①从背景角度:是列强侵华的产物,反映了列强对中国侵略的逐渐深入。

②内容: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各阶级向西方学习和为挽救民族危亡而进行的不懈努力和探索的过程。

③实质: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④特点:是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⑤结果: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救中国,要坚持中共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具体历程一、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地主阶级抵抗派):——开眼看世界(第一步)(一)历史背景1、外国资本主义迅速崛起,加紧对中国侵略;2、腐朽的清王朝被迫向世界开放,加强了同世界的联系;3、先进的中国人积极探寻抵御外侮、强国富民之路。

4、目的:为了解西方,,一批先进中国人开始冲破传统的思想藩篱,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二).概况1、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学习西方主要活动:a设立,翻译《》b编译《》,比较系统介绍了,开了中国近代由的先河2、魏源:《》,明确提出“”的思想主张,即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抵抗外来侵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三)意义:1、进步性:开眼看世界思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从此,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2、局限:①最终目的在于维护清朝统治②在理论宣传方面,没有大规模实践总结:你如何认识这时期的西学活动?1.重点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尤其是军事技术;2.主要通过翻译西方书籍,著书立说的方式宣传,没有实践活动;3.确立了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富强,探究西方、学习西方的思想主流,具有开先河、启迪的作用。

历史必修三:第20课 西学东渐

历史必修三:第20课 西学东渐

变制度 ——瓜分危机下的警醒
问题5:哪些因素推动维新思想在19世纪末走向成熟?
1.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 图一 签订《马关条约》
2.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
图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王韬
3.早期维新思想的启蒙作用 图三 早期维新派
郑观应
问题6:了解维新派代表人物的代表作和思想主张。
问题4:1.材料中的破屋子指的是什么? 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2.裱糊匠指的是哪些人? 洋务派
3.裱糊匠们用什么“材料”东贴西补? 西方的科学技术等
局限:局限于学习物质文化层面,没能触及封建制度。
洋务之树
嫁接 封
西方先进技术



小农经济
积极:冲击了传统的保 守观念——体用之争
为西学传播(维新思潮、 新文化运动)创造了良 好的舆论环境
西方军事技术 抵御外来侵略,维护清王朝统治
意义: “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为一股社会思潮, 也开启了学习西方这一中国近代思想的主流。
局限: 只学习西方的器物,甚至只是军事技术;主要通 过翻译西方书籍,著书立说的方式传播,没有应 用于社会实践
用西学 ——内忧外患中的抉择
内忧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外患
知识升华 (李鸿章)“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
代表人物 代表作
主要思想主张 影响与地位
康有为
《新学伪经考》 西学与儒学相融 《孔子改制考》 合,托古改制
当时思想界的 “大飓风”、 理论依据
梁启超
宣传民权,阐述君 维新派的宣 《变法通议》主立宪制,改科举 传家
谭嗣同
批判专制君权、纲 冲决纲常礼教网 《仁学》 常礼教,倡导男女 罗的维新勇士

第20课西学东渐

第20课西学东渐

• 简述“开眼看世界”思 潮刮起的时代背景。
• 分析归纳“开眼看世界” 这一阶段,中国学习西 方的特点。
• 洋务派和顽固派在对待 西学问题上有什么不同 点?二者是否根本对立?
• 分析归纳洋务派学习西 学的主要特点。
• 简述维新思潮出现的历 史背景。
• 分析归纳维新派在学习 西学方面的进步性
• 你怎样看待康有为托古 改制、传播西学的“移 花接木”法?
• 分析理解鸦片战争前后 至19世纪末,西学东渐 的发展历程所体现出的 规律和特点。
•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西学东渐”这一课, 你有哪些收获?
Hale Waihona Puke • 少年智则国智, • 少年富则国富, • 少年强则国强, •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第20课西学东渐
• 西学东渐简析: • 西学:泛指西方的科技、思想、文 化; • 东渐:指向东方逐渐传入、渗透。 • 西学东渐:指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 传播的历史过程,大致可分为两个 阶段(1)明末清初(2)鸦片战争 期间直到五四运动运动前后。

第20课 西学东渐

第20课 西学东渐

开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
魏源
阅读这 两则材 料,理 解“师 夷长技 以制夷”
“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 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 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 ·序>>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 三养兵练兵之法。
——《海国图志》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武装自己, 以抵御外国的侵略,使国家走上 富强的道路。
C 是否要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D 是否要改良中国传统政治制度
如何认识评价体用之争?
提示: ①有进步的一面:冲击了传统的“夷夏之辨” 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 的舆论环境;开展了变革中国近代社会现状的 首次实践(指:____________) ②有保守的一面:局限于学习西方物质文明的 层面。(鲁迅:“……学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 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
学什么?
西方的军事技术
2、鸦片战争后,西方的思想文化不断涌入,形 成了“西学东渐”的局面,其反映的本质问题 是 D A、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B、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文化,抵御外国侵略 C、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思想,发展资本主义 D、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对封建文化的冲击
二、体用之争(19世纪60-90年代)
梁启超
《变法通议》
谭嗣同
《仁学》
维新派的宣传 家 冲决纲常礼教 网罗的维新勇 士。
系统介绍西方近 代文化第一人
严复
《天演论》
借用进化论原理阐明维新 变法的必要性
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
内容: 要不要维新变法; 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要不要废“八股”、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意义:论战有利于维新思想传播,形成 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 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

第20课 西学东渐

第20课 西学东渐

思考:以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在抵抗侵略时 主张学习西方哪一层面的内容?
器物(科技)层面
有何局限性?
只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没有认识到器物之 上的先进政治经济制度,且基本上没有付诸实践。
一、开眼看世界(19C40—50年代)
4、评价:
(1)积极作用:
对于探究西方、学习西方的思想潮流,具有开 先河的作用,启迪了中国人去了解世界,反映 了近代中国历史的走向。
郑观应
王韬
三、维新思潮(19C末)
1、早期维新派: (2)思想变化:
①中法战争之前——认同“中体西用”,支持 洋务派,投身洋务运动
②中法战争之后——主张改良政治、实行君主 立宪
三、维新思潮(19C末)
1、早期维新派: 早期维新派为什么会与洋务派分道扬镳?
(3)思想变化原因:
中法战争的结局暴露出洋务运动的种种弊端;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形成;西学的 进一步传播。
开端——耶稣会传教士 ②鸦片战争期间直到五四运动前后:
深入——列强侵华加剧
一、开眼看世界(19C40—50年代)
思考: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沉睡了多年的清 王朝,为什么在19世纪40年代会有人猛醒,要跳 出井底看看外面的世界?
“鸦片战争展现在中国人眼前的第一个形象就是 西洋人坚船的迅速,利炮的声势……在两年多时间 里,中国调动了数十万军队,先后有1名总督、2名 提督、7名总兵以及数千名士兵死于战争。但英国 远征军的战死人数据英方统计却不足百人。两千年 来传统的夷狄观念在他们头脑里开始动摇 了。”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单纯学习西方技术,忽视政治经济制度。
二、体用之争(19C60—90年代)
试比较顽固派和洋务派的异同点

必修三第20课 西学东渐

必修三第20课 西学东渐

严格的封建教育,奉孔子为圣贤,他不敢也不可能与封建思想
彻底绝裂
维新派和顽固派的论战
两派论战的主要内容 论战的问题 顽固派 维新派
要不要维新 变法
祖宗之法不可变, 宁可亡国不可变法
变者天下之公理
实行君主立宪制
变法之本,在育人; 人才之兴,在开学; 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要不要兴民权, 反对兴民权,设议 实行君主立宪制 院,反对君主立宪 要不要“废八 股”倡西学, 改革教育制度 坚持科举取士, 反对西学
C、附和西方基督教教义
D、依靠儒学思想,托古改制
3、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 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 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 新场面。”下列思想中比较符合这一观点的思想是
A、洪秀全实行绝对平均主义
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C、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
上海轮船招商局 (最早) 天津开平煤矿
左宗棠 崇厚 张之洞
李鸿章说:“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 文武制度 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利器 ,欲学习外国利 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 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 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 发捻,可以勤远略。” 剿发捻 勤远略 ①从李鸿章的话概况什么是“中学”?什么是“西学”? ②从曾国藩的话归纳洋务派这些主张的目的是什么? ③洋务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魏源认为要师夷制夷,先从洞悉夷情
开始。夷之长技有三: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
思考:地主阶级抵抗派西学是学习哪一层面的内容?直接 目的?根本目的(实质)?有何局限性?

高二历史第20课西学东渐

高二历史第20课西学东渐

5、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A、得不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B、顽固派的阻挠 C、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D、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6、康有为的维新思想的特点是 A、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 B、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学思想结合 C、附和西方基督教教义 D、依靠儒学思想,托古改制
7、晚清奏折说“今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 只说日益猖獗,若准各省纷纷立会,空会匪 闻而起,其患不可胜言”。这个奏折针对的 是 A、太平军 B、洋务派 C、维新派 D、义和团
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
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四、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 商富即国 富……此西 国所以恃商 为国本欤。 --王韬 《弢园文录》 卷十
王韬
初学商战于外人,继则与外人 商战--郑观应《盛世危言》
郑观应(塑像)
思想嬗变: (1)中法战争之前 ——支持洋务派,投身洋务 支持中体西用 A、思想立场: B、主要活动: 斥责顽固派;投身洋务运动 王韬、郑观应 C、代表人物: (2)中法战争之后 ——与洋务派分道扬镳 洋务弊端暴露,发觉富强之本在于 A、原因: “通民情,参民政,上下同心” 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 B、思想主张: C、影响: 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 启蒙作用
视野拓展:
倭仁(1804—1871),蒙古正 红旗人。长期反对清政府兴办洋 务。1871年授文华殿大学士,遗 著辑为《倭文端公遗书》。
“窃闻立国之道,尚礼义不 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 在技艺。古今来未闻有持术数 而能起衰振弱者也。”
——《同治六年25日大学 研究保守派倭仁的著作 士倭仁折》
二、内容 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体用之争 洋务派 顽固派
视野拓展: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 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海国图志》

第20课 西学东渐

第20课 西学东渐




B.使清政府开始学习西方
C.启迪了知识界解放思想,掀起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D.使人们意识到了清政府的落后

救世方案二:中体西用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教材83—84页内容, 【概念】1 材料三 李鸿章说:“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
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 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材料四 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 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 募覃思(深思)志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 造,不达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员通行之物,可 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救世方案三:维新变法思潮 【论战】
维新派和顽固势力的论战 论战的焦点 要不要维新变法 要不要兴民权, 实行君主立宪 要不要废八股、改 革教育制度
两派论战的主要内容 顽固势力 祖宗之法不可变, 宁可亡国不可变法 维新派
变者天下之公理
反对兴民权,设议院, 实 行 君 民 共 主 的 君 主 反对君主立宪 立宪政体 坚 持 科 举 取 士 , 反 对 变法之本,在育人, 西学 在开学;在变科举
【主张】
【影响】
救世方案三:维新变法思潮 【
资 产 阶 级 维 新 派 】
甲午战争形势图
【背景】
(1)上面两幅图反映了怎样的时代主题? (2)此时的中国在经济上有何新发展?
民族危机的加深,救亡图存成为时代的主题 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
救世方案三:维新变法思潮 康有为在奏章里往往采用在“中体” 【特点】 中偷运西学的“移花接木”方法,给
随着西学东渐,中西两种不同文化相遇 【特征】呈现出交流融合;冲突碰撞的特征。
逐渐沦为半殖半封 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时代主题: 救亡图存

第20课 西学东渐

第20课 西学东渐
第20课
课标要求
西学东渐
课标解读
1、掌握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 界的基本主张及影响 2、理解洋务派“中体西用”的 主张及影响 3、了解康有为、梁启超维新变 法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所谓西学,是指近代的西方科学知识、社会知识。 西学东渐,是指近代西方的科学文化逐渐向中国渗透 的过程。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 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 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 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 所起的作用
封 建 制 度
3.体用之争
论战双方 洋务派代表: 李鸿章、曾国藩
顽固派代表: 倭仁、张盛藻
3、体用之争
不同点
焦点
相同点Biblioteka 洋务派主张学 习西方先进的 科学技术; 顽固派坚决反 对向学习西方 。
要不 要以 西学 变革 救世 的问 题
根本目的: 都是巩固清 王朝统治。
二、内忧外患下的自救——洋务派“中体西用” 二、再辱后的抉择——洋务派“中体西用”
(19世纪60-90年代)
1、背景:内忧外患
2、“中体西用”含义及实质:
3、体用之争
4、实践:洋务运动(工业、教育、军事等)
5、评价 (1)积极: 冲击传统的保守观念,促 进西学在中国的传播;
李鸿章
曾国藩
张之洞
将“师夷长技”思想付诸 实践,开启近代化的第一
三、甲午前后的突破——康、梁维新变法思想
1、早期维新思想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赛一赛】
3.概述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 的思想历程。
第一阶段是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积极翻 译介绍西方的地理、法律等等学说,开始了学习西方的第 一步。 第二阶段是洋务派大规模地运用和采纳西学,他们所开展 的洋务运动以及与顽固派的争论,将西学的传播推进到下 一个阶段。 第三阶段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他们在 吸取、借鉴和批判前人的基础上,主张从制度上学习和借 鉴西方,要求变法革新,通过著述、翻译、办报等等活动, 极大地解放了时人的思想。

第20课 西学东渐

第20课 西学东渐
3、为什么要“开眼看世界”?
魏源
“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 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 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 · 序>>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 三养兵练兵之法。
——《海国图志》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武装自己, 以抵御外国的侵略,使国家走上 富强的道路。
大国的又一次耻辱: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
第20课 西学东渐
什么是西学东渐呢?

西学,泛指当时西方的科技、文化、思想; 东渐,意为向东方逐渐传入、渗透。
西学东渐:简单来说就是近代西方 文化传入中国的过程。
拿 破 仑
China — a sleeping lion 东亚睡狮
问题:
1、什么时候“开眼看世界”?
2、哪些人在“开眼看世界”怎么看?
①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系统介绍 ②享有自由权利 西方近代 ③进化论阐明维新变法 文化的第
康有为为什么要打着孔子旗号?
孔子是旧中国的思想中心。抓 住了孔子,思想之战就成功了。皇帝 是旧中国的政治中心,所以康有为的
康有为
实际政治工作是从抓住皇帝下手。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减少变法阻力 自身经历学识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谢 谢 大 家
影响:传播维新思想,解放思想,开辟道路,
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
★近代前期西学东渐 经历了三部曲
西方技术 西方制度 西方思想文化

【思路引导 】 近代前期社会各阶层对西学的态度及结果 1.地主阶级: ①抵抗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②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③顽固派:盲目排外。 2.农民阶级 ①太平天国:《资政新篇》—发展资本主义 ②义 和 团: 扶清灭洋—盲目排外 3. 资产阶级: ①早期维新派:中体西用到“君主立宪”制度 ②维新派:宣传西方民主政治,主张君主立宪制 ③革命派:推翻君主专制政体,主张民主共和制 ④激进派: 民主与科学,全盘西化

第20课 西学东渐

第20课 西学东渐

第20课西学东渐【课标要求】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重点难点】1、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早期维新思想2、维新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概念解析】西学东渐:指西方文化向中国传播的过程,也指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

【自主学习】一、开眼看世界(19世纪40年代地主阶级抵抗派)(一)为什么要“开眼看世界”?(背景)1、鸦片战争前后,。

2、。

3、为了解西方,抵御外侮,。

(二)先进的中国人是怎么看世界的?看到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三)“开眼看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二、中体西用(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一)以李鸿章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洋务派是在清政府面临什么境地下提出“中体西用”思想的?(背景)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加剧,内有太平天国运动的威胁,清王朝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

2、19世纪60―90年代,西学的传入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猛烈冲击。

(二)“体用”之争的核心问题:是否采用西学变革救世的问题。

(三)基本主张:(1)洋务派:。

(2)顽固派:。

思考:1、在“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导下,19世纪60-90年代厌恶拍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结果如何?如何评价洋务运动?2、如何正确认识“体用”之争?三、维新思潮 (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一)早期的维新思想1、代表人物:2、思想主张:前期。

中法战争以后:在政治上;经济上主张发展工商业,与洋人进行商战;思想上主张西学。

3、作用:起到了启蒙作用,没有形成理论体系,但是没有付诸于实践。

(二)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发展为一股潮流)1、维新思潮产生的条件有哪些?(1)政治:民族危机的加深,19世纪90年代,甲午战败,“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

(2)经济:(3)阶级:(4)思想:西学知识的积累;早期维新思想的启蒙作用。

文化第20课 西学东渐

文化第20课 西学东渐

主要活动主张
1、洋务派所倡导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 含义包括 ①不改变中国现有的制度和纲常礼教 ②采
用西方近代科学技术才能“求强”“求富” ③学习西 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来维护清朝的统治 ④用西方资产 阶级的思想学说来挽救清政府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 (2002江苏河南综合)洋务运动之所以没有达 到“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目的,是因为 A.沿用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 B.局限于引进西方先进科技 C.外国资本的压挤 D.没有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 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 治。 ——郑观应《盛世危言》
三、维新思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
1、维新思想的产生——早期维新思想 1)产生背景 ①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 ②西学的传播 2)与洋务派分化
中法战争的失败暴露出洋务运动的种种弊端, 早期维新派对中西文化的体用关系深刻反思;
顽固派
倭仁(1804-1871), 蒙古正红旗人。长期反 对清政府兴办洋务。 1871年授文华殿大学士, 遗著辑为《倭文端公遗 书》。
主张:原封不动的维持既有的文化格局
清政府内部关于“西学”观点是否一致?有何异同?体用之 争 的实质是什么?体用之争的结果如何?影响如何? 材料一:顽固派认为“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 在人心不在技艺。”“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 便可抵御 外侮。 材料二:“外夷奇技,其始皆出中华,久之中华失其传,而外 夷袭之”,有诗云:“西夷制器虽奇巧,半是中华旧制 来。” ——林昌彝《射鹰楼诗话》 不一致。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顽固派反对“西 学为用”。 比较:同:根本上都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异:洋务派主张通过学习西方实用科技,实现国家富强;顽固派 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持既有的政治文化格局,反对任何变革。 体用之争实质上是维护清王朝统治秩序的手段之争。 体用之争的结果洋务派获胜,掀起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第20课 西学东渐

第20课 西学东渐
第20课
西学东渐
概念:
西学东渐,是指从明朝末年到近代的西方学
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
第一章:冲破藩篱看世界 1、背景:
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日益加剧
(1)政治上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解体。 (3)思想上仁人志士为抵御侵略,了解西方。
怎么向学习西方
④思想意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发展。
(2)代表人物及主张: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严复
阅读课本整理他们的维新观点和主张
代表人物
代表论著
主要主张
影响 为变法提供 理论依据
康有为
《 新 学 伪 经 考 》 托古改制, 《孔子改制考》 传播西学 《变法通议》 《仁学》
梁启超
宣传民权思想和 维新派的宣传家 君主立宪 抨击纲常礼教、 批 判 纲 常 礼 专制君权 ,倡 教最激烈 导男女平等 主张人民享 系统介绍西 有自由权利; 方近代文化 进化论观点 的第一人
第三章:痛定思痛图改良
1、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主要分析(
A、要不要反对外来侵略 B、要不要维护清朝统治 C、要不要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C

D、要不要镇压太平天国革命
2、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A、得不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B、顽固派的阻挠

C、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D、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1、早期维新思想(19C60、70S)

1)“开眼看世界”成为社会思潮; 2)抵御外侮、探究和学习西方成为思想主流。 3)重新认识世界,探索救国之路!
合作探究:阅读材料分析,这一时期学习西方有何局限性?
材料: “是书何以作?曰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海国图志》 4)局限性:仅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未付诸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传播维新思想,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
运动。
【点拨提升】
结合维新派的主张,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 起到了什么作用? (提示角度:近代化)



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推动了政 1、政治 治民主化 2、经济: 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推动了中国 近代工业的发展。 3、思想: 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起到了 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人民的觉 醒。推动了西方科学民主思想 在中国的传播。
核心是纲常名教;西学指近代以来传入中国 工 科 机器、造船、电气等 主化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 的西方资本主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任一角度作答,言之有理 医科 医学、药学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运动的 即可得分。( 8 分) (2)据表2,说明京师大学堂的专业与课程设置如何体现了 指导思想。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立国的根本, “中体西用”的办学思想。试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分析其 西方的近代文化是巩固根本的手段。 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8分) (3)文化教育既是一定社会发展的产物,又对社 ( 3)基于以上分析,概括指出文化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4分) 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4分)
【学习目标6】学习目标归纳概括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 特征及其表现。 时 期 特 征 表 现 鸦片战 争至甲 午战争 从戊戌 变法至 五四运 动前夕 从五四 运动至 新中国 成立
【学习目标6】学习目标归纳概括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特征及其表现。
时期
鸦片战争 至甲午战 争
特征
表现
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师夷 学习西方仅停留在“器 之长技以制夷”;洋务派坚 物”的层面上 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的指导思想,掀起洋务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建立君 主立宪制,发动了戊戌变法 学习制度到思想文化层 ;革命派主张以革命手段推 次,用资本主义制度改 翻清王朝,建立民主政治, 造中国社会 发动了辛亥革命;激进派提 倡民主与科学,掀起新文化 运动 无产阶级向俄国学习,以马 经历了学俄国“走十月 克思主义为指导,掀起了新 革命道路”到“走中国 民主主义革命,最终走农村 特色的革命道路”的思 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取得 想历程 了民主革命的胜利
B
【学习目标3】概括说出地主阶级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背 景、中体西用的含义、实质及其影响。
材料:“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 富强之术,不更善之善者哉。”。 ——冯桂芬《校邠庐抗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什么是“中学” “西学” ? 2、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含义是什么?
(1)中学指以孔孟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核心是纲常 名教;西学指近代以来传入中国的西方资本主义物质文 化和精神文化。 (2)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立国的根本,西方的近代文化 是巩固根本的手段。
非选 择题
2013年高考大纲全国卷37题(32分)---严复 与孟德斯鸠 2012年山东卷—通过严复个人经历考查近代思 想解放潮流 2009 山东卷—西学东渐
【考纲要求】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
【学习目标】 • 1、回忆并划分鸦片战争后至20世纪初中国西学东渐的 阶段,列举每一阶段中的代表人物及核心主张? • 2、回顾说出地主阶级抵抗派向学习西方的原因及其产 生的影响。 • 3、概括说出地主阶级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背景、体用 之争的实质及其影响。 • 4、回顾说出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西方的原因、主 张及影响。 • 5、回顾总结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西方的背景、主张及 影响。 • 6、归纳概括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特征及其表现。
两派论战的主要内容 顽固势力 维新派
祖宗之法不可变,正 就 资 变者天下之公理 封 宁可亡国不可变法面 何 本
建 反对兴民权,设议院 实行君民共主的君主 主 交种 主 实 锋政 质 义 ,反对君主立宪 立宪政体 义 思 思 体 坚持科举取士,反对 变法之本,在育人, 想 西学想 在开学;在变科举 的
从戊戌变 法至五四 运动前夕
从五四运 动至新中 国成立
【当堂检测】
1—11 CDADD
【巩固提升】
BDBDAB
【考题范例2】 (2013· 山东· T28)(20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文化教育 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据表1,说明这一阶段译书活动的主要特点, 并分析其形成原因。(8分)
(2)据表2,说明京师大学堂的专业与课程设置如何体现了 “中体西用”的办学思想。试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分析其 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8分)
(3 )基于以上分析,概括指出文化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4分) 命题意图:本题以“ l902—1904年的译书
统计”和“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为材料, 创设新情境,以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发展的 阶段特征为背景,探讨了“文化教育发展 与社会发展相互影响”这一主题,注重对 历史事物描述、阐释和分析等能力的考查 。
【点拨提升】
有人评价康有为是“跪着造反”,你如何看待这种看法?
康有为“跪着造反” 一方面形象反映了他敢于向封建传统思想大胆挑 战,寻求变革,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另一方面也暴露了他在封建传统势力面前的软弱, 不敢与封建文化彻底决裂。
维新派和顽固势力的论战
论战的焦点
要不要维新变法
两派论战的主要内容 顽固势力 维新派
【考题范例2】 (2013· 山东· T28)(20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文化教育 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1为1902~1904年译书统计简表。 表1
国别 译书类别 哲学宗教 英 10 美 2 日 23 其他 2 总计 37 百分比 7.0
( 1)特点:地域上,重视翻译日本相关著作; 文学艺术 8 3 4 11 26 4.9 内容上,重视翻译人文社会科学著作。 史地 8 10 90 20 128 24.0 社会科学 13 3 83 37 136 25.5 原因:甲午战争失败,促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转向 自然科学 10 9 73 20 112 21.0 日本寻找救亡的道路;洋务运动破产,让一部分先 应用科学 3 3 24 26 56 10.5 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仅仅引进西方自然科学和应用 杂录 5 2 24 7 38 7.1 科学,不可能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的道路,转而重 总计 57 32 321 123 533 — 百分比 10.7 6 .0 60.2 23.1 100.0 — 点关注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若从清未新政角 ( 1)据表1,说明这一阶段译书活动的主要特点, 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8分) 并分析其形成原因。(8分) 方法提示:横向、纵向观察,确定角度,分析表中数据, 特别注意数据最大的。
祖宗之法不可变, 宁可亡国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变法 变者天下之公理
要不要兴民权,实 反对兴民权,设议院 实行君民共主的君主 立宪政体 行君主立宪 ,反对君主立宪 要不要废八股、改 坚持科举取士,反对 变法之本,在育人, 在开学;在变科举 革教育制度 西学
维新派和顽固势力的论战
论战的焦点
要不要维新变法 要不要兴民权,实 行君主立宪 要不要废八股、改 革教育制度
【学习目标5】回顾说出资产阶级维新派向西方学习 的背景、通过表格概括出维新派的共同主张、通过 论战总结出其产生的影响。
共同主张:
①政治上: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 ②经济上: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③思想文化上:主张变法图存,废“八股”,提倡西学, 改革教育。
【点拨提升】 康有为为什么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 减小维新变法的阻力。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根本原因) 儒家传统文化影响巨大 康有为的个人经历、学问素养
知识构建 第 20 课 地主阶级抵抗派 地主阶级洋务派 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 西 学 东 渐 背景 人物 器 物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资产阶级激进派
主张 实践 影响
制 度
思 想
学 习 由 西 浅 方 入 与 深、 救 亡 被 图 动 存 到 相 主 结 动 合
【学习目标1】回忆并划分鸦片战争后至20世纪初中国西 学东渐的阶段,列举每一阶段中的代表人物及核心主张? 1.地主阶级抵抗派(19世纪40年代) 代表:林则徐、魏源 “师夷长技以制夷” 2.地主阶级洋务派(19世纪60---90年代) 代表:曾、李、张 “中体西用” 3.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 (19世纪670年代前后) 代表:王韬、郑观应 “改良政治” 4、资产阶级维新派(19世纪末) 代表: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君主立宪” 5、资产阶级革命派(19世纪末20世纪初) 代表:孙中山 “民主共和” 6、资产阶级激进派(20世纪初) 代表:陈独秀、李大钊 “民主”与“科学”
学什么?
西方的军事技术
• 【典型例题1】(2014· 北京文综· 16)《海国 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 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 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 ) • 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 • 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 • 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 • 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D
【学习目标4】回顾说出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西 方的原因、主张及其影响。
【典型例题3】(2010年高考北京文综15题)“君为 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 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为流弊。惟君民 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 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 A.魏源 B.王韬 C.宋教仁 D.胡适
• 【典型例题2】(2014· 天津文综· 6)19世纪八九 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 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 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 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的 中国人( ) • A.开始开眼看世界 • B.坚持“中体西用” • 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 • D.关注西方科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