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体制改革的现状与发展
医疗体制改革的现状及未来方向研究
医疗体制改革的现状及未来方向研究一、前言医疗体制改革是近年来中国政府持续推动的一项重大任务,旨在为广大百姓提供更为优质、公平、稳定的医疗服务。
本文将从医疗体制改革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方向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二、医疗体制改革的现状自2009年启动医改以来,医疗体制改革的进展是显而易见的。
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加强与社会资本的合作,以及完善支付方式等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医疗服务水平。
例如,在医药领域,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仿制药的生产和使用,降低原研药价格,同时提高药品市场准入门槛,保障了广大群众的用药权益。
此外,国家也积极鼓励发展基层医疗服务,完善社区医疗设施建设,提高基层医疗专业能力,使得更多的居民可以在本地就能够得到合适的治疗。
在医保方面,2016年底,各级政府整合了城乡居民医保和职工医保,实现了统一的医保体系,为亿万人民提供了更加全面、优质、可及的医保服务。
随着国家和地方财政的不断加大投入,医保基金收支平衡逐渐得到改善,居民的医保待遇得到有效保障。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医疗体制改革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内容如下。
三、医疗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1.医疗服务供给不足近年来,医生、护士等医疗服务人员的数量明显增加,但是实际的医疗服务供应仍然不够,体现在预约难、排队长等方面。
短缺的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高层次医院,而基层医疗机构却难以保证服务质量和数量。
2.医药价格高在药品和医疗耗材采购方面,医疗机构的采购规模小、采购渠道不畅等都使得药品和医疗耗材价格上涨,导致患者的治疗成本增加。
3.医保制度尚待完善虽然国家已经整合了城乡居民医保和职工医保,但是医保资金管理仍面临不少问题,例如资金利用效率不高、医保基金缺口等。
同时,由于参保人数和人均医保支出标准各地不同,导致不同城市之间的医保政策差异较大。
四、未来方向为了解决医疗体制改革中的上述问题,未来需要在以下几方面不断改进和完善:1.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建立全民健康服务体系,加强医疗机构间的协同合作,推动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医疗卫生体系改革的现状与前景展望
医疗卫生体系改革的现状与前景展望医疗卫生体系是一个国家发展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关系着公民的生命和健康。
然而,当前医疗卫生体系在全球范围内面临许多挑战,需要进行改革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医疗卫生体系改革的现状,并展望其未来的前景。
一、现状分析1. 资源分配不均:在当前的医疗卫生体系中,资源分配存在明显的不均衡。
大城市中的大型医院拥有先进的设备和专业的医疗团队,而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导致了医疗服务的不平等。
2. 高昂的医疗费用:医疗费用的不断上涨给普通居民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尤其是一些高效率医疗项目,如手术和特殊药物,费用过高,使得一些患者无法承受,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健康。
3. 基层医疗服务薄弱:基层医疗服务是医疗卫生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但目前在我国不够健全。
一方面,基层医疗机构的设施和设备仍然比较简陋,无法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另一方面,基层医生的技术和专业水平相对较低。
二、改革方向1. 加强基层医疗服务:在医疗卫生体系改革中,加强基层医疗服务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可以通过提高基层医生的培养和培训水平,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的设施和设备,以及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院的协作机制等方式来改善基层医疗服务的质量。
2. 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医疗体制改革是医疗卫生体系改革的核心。
可以通过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改革医疗保险制度,推进医疗价格和医疗服务的透明化等举措来改变目前医疗卫生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3. 加强医疗技术创新:医疗技术的创新是提升医疗卫生体系的关键。
可以通过加大对医疗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提高研究机构与临床医院的合作水平,培养更多的医学科研人才等方式来推动医疗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三、前景展望1. 全民健康保障:通过医疗卫生体系改革,可以实现全民健康保障的目标。
通过建立健全的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使每个公民都能享受到高质量、可负担的医疗服务。
2.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疗卫生体系改革可以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医疗卫生改革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医疗卫生改革的现状与趋势分析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医疗卫生领域的改革成为社会焦点。
从改革以来,医疗卫生改革取得了诸多成果,但也存在很多问题。
本文将会对医疗卫生改革的现状与趋势进行分析。
一、医疗卫生改革现状分析1. 基本实现全民医保在医疗卫生改革的过程中,全民医保是其中的重要方面。
近年来,全民医保得到了初步实现,各地医保政策也逐渐完善。
全国范围内,参保人数不断增加,医保报销比例得到了提高,贫困人口的基本医疗保障也完善了。
2. 建设了现代化医疗卫生体系医疗卫生体系是医疗卫生改革的基础。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在医疗设施、医疗人才、医疗技术等方面加强投入,医疗机构分级诊疗制度得到了推广,标准化建设也加快了进程。
另外,信息化医疗建设也得到了发展,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更便利的医疗服务。
3. 建立了多元化的医疗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的建立是医疗卫生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医疗卫生改革的推动下,我国建立了多元化的医疗服务体系,包括医联体、家庭医生制度等。
另外,医疗服务机构也实行了多元化经营,大型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迅速。
二、医疗卫生改革趋势分析1. 全面深化医改目前,医改已进入深化重构阶段。
在未来,全面深化医改将继续推动医疗卫生发展,推出更多惠民健康政策。
2. 聚焦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在医改的新阶段中,患者需求将会成为改革的基石。
关注患者的体验、治疗效果、医保健康和医疗安全等需求,加强医疗卫生体系的改善,建立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3. 推广数字化和智慧医疗在未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和智慧医疗将会成为医改的重要推动力。
数字化和智慧医疗将省时、省力、省心、省钱,为患者提供更加智能、个性化服务。
4. 能力提升和创新发展医改不断推进需要医疗卫生领域不断提升能力和推进创新。
为了让更多人受益,需要加强诊疗技术、增强医疗卫生人员素质,并鼓励创新发展,使医疗卫生体系更加完善和良性发展。
总结医疗卫生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加强改革是促进全民健康的必然要求。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现状与发展方向医疗保险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口老龄化、疾病谱的改变和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医疗保险制度也需要不断进行改革与完善。
本文将就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展开阐述。
一、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现状医疗保险制度在我国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和不断完善。
目前,我国实行的医疗保险制度主要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及商业医疗保险等。
这些不同类型的医疗保险制度覆盖了不同群体的人口,为他们提供了一定的医疗保障。
然而,当前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各地区医保政策存在差异,导致了保障水平不均衡。
其次,医疗保险的筹资压力较大,保障范围有限。
再次,医保支付方式尚未实现全面的分类付费,导致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
另外,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方面也亟待改进。
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发展方向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保障的需求,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需要在以下几个方向上进行努力。
1.深化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加强统筹与整合应当通过深化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加强不同保险类型之间的协调与融合,推动形成统一的医疗保险体系。
在整合城乡医保制度的过程中,要合理关注农村居民医疗保障的特殊性需求,提出有针对性的改革方案。
2.建立完善的医保支付机制,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医保支付机制是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
应当倡导分类付费,推动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和按病例付费等灵活多样的支付方式。
同时,要加大对优质医疗资源的倾斜,推动医疗资源向基层医疗机构和农村地区倾斜,提高服务的可及性。
3.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管理,规范医疗行为在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过程中,应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管理和监督,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
加强对医疗服务质量的监测评价,对不合理的医疗行为进行惩罚,推动医疗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
4.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在现代化的医疗保险制度建设中,应积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推进医保信息平台的建设和应用,加快医疗信息共享,提高服务效率。
医疗体制改革的现状与发展
医疗体制改革的现状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暴露出不少的问题。
医疗卫生体制的变革方向是商业化、市场化,表现为医疗服务的公开性下降,从总体上讲,医疗体制改革是不成功的。
新医疗改革方案有望在2009年初出台,该方案将确定“政府主导”的体制,并明确医疗卫生事业属于“社会公益事业”。
一中国“医改”制度现状(一)城镇医疗体制现状1.从医疗卫生行政管理及资金投入方面看,中央政府的统一协调职能不断弱化,各种责任越来越多地由地方政府承担近几年,中央政府对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不断加大,但总体效率低下。
目前,医疗卫生行业管理体制、药品生产与流通体制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服务目标从追求公益为主转变为全面追求经济效益,商业化、市场化特征明显。
2.从医疗卫生机构所有制结构看,由过去单一的公有制结构转变为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关系从过去的分工协作走向全面竞争公立医疗机构的组织与运行机制在扩大经营管理自主权的基础上已逐步演变为市场主体。
除鼓励竞争、放开价格,在医疗机构引入企业管理模式外,不少地方还套用国有企业改革的做法,通过股份制改造、整体出售、授权经营等多种方式使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市场化、民营化。
3.从医疗保障模式看,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及其他方面体制改革的深入,传统的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遇到了很大困难目前,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但国家建设的重点、占主导地位的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职工医疗保险制度。
其主要内容如下。
[1](1)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根据国务院的指导意见和当地情况具体规定用人单位缴费占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和个人缴费占本人工资的比例;(2)建立个人账户,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分开管理,分别核算,个人账户用于小病或门诊费用,统筹基金用于大病或住院费用;(3)对统筹基金的最高支付额确立“封顶线”,“封顶线”以上的医疗费用,各地在实践中试行了一些大额医疗费用补助办法,国家也在积极探索商业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等办法,以解决贫困群体的医疗问题;[2](4)医疗保险费由税务部门代征或经办机构征缴,保证基金到位,降低征收成本,并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5)权利与义务相统一,谁履行缴费义务,谁就享有社会保险的权利,没有缴纳医疗保险费的单位,统筹基金不为其职工支付医疗费用,且保险基金只支付参保后发生的医疗费用;(6)关于统筹的层次,原则上以地、市为单位,特定情况下实行县级统筹,目的是有利于医疗保险管理,同时方便职工就医;(7)实行属地管理,即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都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参加所在统筹地区的基本医疗保险,执行统一政策,实行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统一筹集、使用和管理。
医疗卫生体系的改革与发展
医疗卫生体系的改革与发展在当今社会,医疗卫生体系的改革与发展成为了一项重要议题。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医疗卫生体系的改革与发展势在必行。
本文将探讨医疗卫生体系改革与发展的现状、问题及解决途径。
一、医疗卫生体系改革的现状目前,许多国家都在进行医疗卫生体系改革,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可及性。
在这种改革中,各国面临许多共同的问题,如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医疗费用过高、医患关系紧张等。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医疗卫生体系的发展。
二、医疗卫生体系改革面临的问题1. 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由于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一些地区的医疗服务质量较高,而一些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相对较低。
这导致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医疗服务差距,使部分患者无法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2. 医疗费用过高医疗费用的不断上涨成为了制约医疗卫生体系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
医疗费用过高使得一些患者无法承担医疗费用,导致医疗服务不可及。
此外,高额的医疗费用也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3. 医患关系紧张医患关系的紧张也是当前医疗卫生体系改革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医患矛盾导致了医疗服务的断层,使患者信任医生和医疗机构的意愿降低,这对医疗卫生体系的改革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三、医疗卫生体系改革的解决途径1. 加强医疗资源调整与配置为了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需要加强医疗资源调整与配置。
一方面,可以通过建设更多的医疗机构和培养更多的医疗人才来缓解医疗资源的不足;另一方面,要加强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2. 控制医疗费用控制医疗费用是解决医疗卫生体系改革中的重要一环。
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降低医疗费用的上涨速度,并推动医疗服务价格的合理化。
此外,还可以鼓励医疗机构进行内部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3.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医疗卫生体系改革的关键。
可以通过加强医学伦理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提升医生的服务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
我国医疗改革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我国医疗改革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一、医疗改革现状医疗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提供公平、高效和可持续的医疗体系。
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1. 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全面实施:我国已经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保制度,确保了大部分人口享受到基本的医疗保障。
2. 分级诊疗制度推广:为缓解大城市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门急诊压力,同时提高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我国积极推行分级诊疗制度。
通过将患者引导到不同层次的医院就诊,有效解决看病难问题。
3. 包装药品集中采购模式改革:近年来推出了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政策,并以此方式规范药价管理。
这种模式降低了用药成本并且增加了市场透明度。
4. 全面取消以“三办”名义收费:过去,“三办”(吃、住、行)在一些公立医院普遍存在,给患者带来了额外的经济负担。
现已全面取消以此名义收费,减轻了患者的经济压力。
二、医疗改革存在的问题虽然我国在医疗改革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1. 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我国医疗资源仍然集中在大城市或发达地区,导致部分偏远地区缺乏足够的医疗服务。
这使得一些患者不得不长途跋涉到大城市就诊,增加了看病难度和经济负担。
2. 三级公立医院过于庞大:目前我国三级公立医院数量相对较少,而且规模庞大。
这导致许多情况并非需要高水平抢救能力和技术支持时就需求超过顶级专科形成堆积一线哄骗耐诱因为完成保险报销, 患者排队等候时间长,并容易造成“看病难”的局面。
3. 匿名交易给药品监管带来困扰:部分药品市场上存在非法交易、假冒伪劣药品的问题。
由于匿名交易,追溯和监管变得更加困难,给药品安全带来风险。
4. 还需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尽管我国推行了家庭医生制度并鼓励签约服务,但在落实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如部分患者没有合适的家庭医生选择、签约模式缺乏灵活性等。
5. 非传染性疾病防治亟待加强: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非传染性疾病正成为我国重要的健康挑战。
我国医疗改革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四篇.doc
我国医疗改革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四篇第1条中国医疗改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中国医疗改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 、医疗体制改革的社会背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经济发展迅速。
目前,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3000美元,经济发展很好。
然而,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社会协调发展的忽视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城乡二元结构严重,新生弱势群体不断增多,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的稳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中国有13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但卫生费用仅占世界卫生支出的一小部分。
由于经济原因,我国约有48.9的居民因病未住院,29.6的居民应改为住院。
根据《XXXX社会保障绿皮书》的报告,从19XX年到XXXX 的15年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医疗费用增长了19.75倍,增长率远远超过收入增长率。
这不仅给企业的国家和个人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也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后果。
与此同时,卫生领域的不公平越来越难以接受,导致了诸如困难、高医疗费用和生病时的非医疗治疗等问题。
在世卫组织对XXXX 191个成员的总体健康表现的排名中,中国仅排在第144位。
在卫生筹资和分配公平性的排名中,中国排名第188位,倒数第四。
这与中国迅速发展的经济形势和中国的国情相去甚远。
医疗卫生服务的严重滞后已经成为中国和谐社会发展的瓶颈。
2 、医疗系统问题-政府在医疗改革中的角色不准确。
中国医疗体制改革从一开始就确立了市场化的改革方向。
市场化的经济运行模式可以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但也使医疗资源的分配失衡。
将医院推向市场,走完全市场化的道路,正是政府在这场改革中未能正确定位的结果。
在改革过程中,政府”抓大放小”的做法是造成医疗卫生服务两级分化的直接原因。
市场化改革使得政府淡化了对医疗保健行业的监管责任。
医院产权改革使政府在分权的同时放弃了自己的义务。
与此同时,政府也忽视了对医疗保健的监督,而医疗保健是一种应该属于其社会责任范围内的公益事业,政府通过改革国有企业,将医疗保健机构视为普通企业,对医疗保健行业进行了改革。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现状与展望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现状与展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现状与展望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但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体制面临诸多问题,急需进行深入改革。
本文将从现状分析入手,探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展望和方向。
一、现状分析(一)医疗资源不均衡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和发达地区,而农村和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医疗资源严重匮乏。
同时,医疗卫生机构也存在区域、层次和类型不均衡的问题。
这导致了医疗卫生资源的浪费和医疗服务不足等问题。
(二)医疗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尽管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医患矛盾却不断加剧,医疗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依然存在。
一些医疗机构的售药收费和安全问题,医生的诊疗能力、责任心和通情达理水平等问题都引起了公众关注。
(三)医疗费用过高我国医疗费用过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尤其是自费药品、诊疗托底和住院押金等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广大患者的经济负担。
医疗服务价格过高,已经严重损害了大众的医疗权益。
(四)医疗保障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虽然不断完善,但社保、医保、大病保险等之间的交叉、重叠和缺陷等问题依然存在。
一些人员还存在医疗保障失效、医保卡丢失等问题。
二、展望与方向(一)提升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效率加强医疗卫生资源的分享与合作,合理规划医疗机构的分布和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医疗机构之间的资源共享,降低配套设施的投入成本,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城乡卫生资源的均衡化。
(二)推进医疗服务质量升级加强医生专业技能培养,强化严格的考核机制和评估制度,提高医生的医疗技能和服务质量,培养一批深入基层、懂农村、能服务的医生队伍,建立公立医院和社会医疗机构的联动机制,推动医疗服务向社区和家庭延伸。
(三)降低医疗费用负担加强国家医疗药品监管,提高药品价格透明度,控制大病用药价格波动,建立后付费制度,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保障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和权益。
中国医疗体系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中国医疗体系的现状与发展方向近年来,中国医疗体系的改革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本文将分析中国医疗体系的现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发展方向。
一、中国医疗体系的现状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因此,保障人民的健康是国家的首要任务之一。
当前,中国医疗体系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 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在大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医疗资源相对丰富,但在农村地区和一些边远地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
2. 医疗服务价格过高:当前医疗服务的价格普遍偏高,对于普通群众来说,负担较重。
高额的医疗费用使得一些患者推迟就医或放弃治疗,导致疾病进一步恶化。
3. 医患关系紧张:中国医患关系紧张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患者难以得到及时的医疗服务,就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滋生了医患矛盾。
二、中国医疗体系面临的挑战当前,中国医疗体系仍然面临以下几个主要挑战:1. 人口老龄化: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慢性病和老年病的发病率显著上升,使得医疗资源面临更大压力。
2. 基层医疗能力薄弱:基层医疗机构在人员和设备上存在着不足。
这导致了基层医疗机构无法解决一些常见病与多发病的就医需求,患者只能通过转诊等方式前往二级或三级医院就医。
3. 医疗服务质量有待提升:一些医疗机构在服务质量方面存在问题,包括医疗水平和医疗技术的落后,服务态度不够友好以及医疗纠纷等。
这给患者带来了不便和困扰。
三、中国医疗体系的发展方向为了解决当前中国医疗体系存在的问题,推进医疗体系的发展,以下几个方向是值得我们思考:1. 全面深化医改:进一步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推动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减少医患之间的不公平现象。
鼓励民营医院的发展,完善医疗服务价格管控机制,降低患者负担。
2. 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支持力度,提高基层医疗服务的能力和质量,使患者在家门口就能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3. 强化医患沟通和信任: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加强医患沟通和互动,以提升患者满意度和医疗服务质量。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现状与对策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现状与对策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是我国开放以来实施的一项重要,旨在提高全民医疗卫生保障水平,增加医疗资源供给,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人民的健康权益。
然而,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体制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一、现状分析1.医疗资源不均衡。
大城市医疗资源过剩,农村和偏远地区医疗资源匮乏,农民医保制度不完善,导致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平衡。
2.医疗服务质量不高。
医患关系紧张,医疗服务态度不好,医疗纠纷频发,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亟待提高。
3.系统管理不科学。
医疗机构管理机制不健全,医生收入过低,医疗机构运营效益不高,医疗资源无法得到合理利用。
二、对策建议1.完善医疗资源配置。
加强城乡之间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调整医疗资源结构,鼓励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农村和偏远地区。
同时,加大对农村医保制度的力度,提高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2.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建立健全医患信任机制,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医生的职业素养和医疗服务态度。
同时,加强医疗纠纷处理机构的建设,加大对医疗纠纷的调解力度,维护医患关系的稳定和谐。
3.医疗机构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医疗机构的差异化管理机制,加强对医疗机构的评估和监管,提高医疗机构的运营效益和服务质量。
同时,适当提高医生的收入水平,调动医生的积极性,增加医疗机构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4.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
加快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建立全国统一的医疗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医疗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共享,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
同时,加强对医疗信息安全的保护,防止医疗信息泄露和滥用。
5.增加医疗投入。
加大对医疗事业的投入力度,提高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速度和水平。
同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引导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三、总结我国医疗卫生体制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但是我们有信心通过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
当前,完善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机构管理机制,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增加医疗投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现状成效及前景分析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现状成效及前景分析首先,中国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成效在全球范围内是首屈一指的。
根据最新的数据,截至2024年底,中国已经建立起覆盖全国范围内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包括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这意味着绝大多数中国人都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医疗保障,不再因为医疗费用而担心或负担过重。
其次,医疗保险制度为广大民众提供了更加公平的医疗保健服务。
在之前,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城市居民享受较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而农村地区的居民则面临医疗资源匮乏的问题。
通过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人们不再因户籍差异而受到不公平待遇,都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
再次,医疗保险制度为建立多层次医疗保健体系奠定了基础。
在过去十年内,中国不断完善医疗机构的分类管理,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提高医生诊疗的技术水平。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为医疗机构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支持,促进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然而,中国医疗保险制度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医疗保险基金的财务可持续性问题需要得到解决。
目前,医疗保险基金收支不平衡的问题较为突出,特别是在一些地区和行业。
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基金的筹资和使用机制,确保基金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其次,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问题亟待解决。
虽然中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存在医疗资源不均衡和效率低下的问题。
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继续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支持力度,提高医生诊疗水平,加强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最后,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险制度仍然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尽管中国已经建立起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但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提高覆盖范围和保障水平。
特别是在面对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患者增多的挑战时,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医疗保险的投入,提高医疗保障的可持续性和保障水平。
综上所述,中国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成效及前景是积极的。
通过建立全国范围内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为广大民众提供了公平的医疗保障,促进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与对策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与对策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已经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目前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仍然存在着重药轻医现象,医生收入过低,医疗资源不足等问题。
其次,医疗服务的质量参差不齐,很多医疗机构和医生缺乏职业道德意识,存在着过度检查、过度治疗等问题。
此外,医疗费用不断上涨、医患关系紧张等问题也给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随着我国社会的变化和科技的进步,未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将主要呈现以下趋势:1.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未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将扩大医生的职业权力,促进医生向基层医疗机构流动,加强医疗资源的配置。
同时,将建立全国统一的医疗卫生服务平台,方便患者及医生之间的协作和交流,达到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目的。
2.增强医护人员职业道德意识。
医护人员是医疗卫生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将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意识,强化他们的服务能力,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3.推广健康医疗模式。
未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将鼓励各地开展健康医疗模式。
这种模式通过普及健康知识、健康监测和科学诊疗等手段,预防和治疗儿童和成人常见疾病,降低医疗成本,改善全民健康水平。
4.倡导信息化医疗。
未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将积极推广信息化医疗,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实现医疗信息的共享和交流,提高诊疗效率和医疗服务的质量,降低医疗成本。
三、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对策针对目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以下对策:1.加大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力度。
启动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纲要,并加强各级政府的领导和协调。
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确保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能够顺利进行。
2.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建立统一的医疗卫生服务平台,实现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协作和交流。
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支持和培训,吸引医生到基层工作。
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现状与前景
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现状与前景近年来,我国医疗制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分析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现状,并展望其未来发展的前景。
一、现状分析1. 医疗资源不平衡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大城市医疗资源相对充裕,而农村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医疗资源相对匮乏。
同时,医疗资源的配置也存在问题,导致大城市的医疗机构人满为患,而农村地区的医疗机构门庭冷落。
2. 医疗费用过高我国医疗费用整体偏高,很多人因为无法承担高昂的医疗费用而放弃就医或倾家荡产。
尽管建立了医保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但仍然有不少人因为疾病致贫。
一方面,医疗服务价格过高,另一方面,医疗机构开出的医疗费用过高也是导致医疗费用高企的原因之一。
3. 医患关系紧张医患关系紧张是我国医疗制度改革中的一个难题。
患者普遍对医生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持怀疑态度,医生则常常面临着工作压力和职业风险。
这种紧张的医患关系对于改革医疗制度造成了一定的阻力。
二、前景展望1. 提高医疗资源配置效率应加强医疗资源的平衡配置,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一方面,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对农村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医疗机构的建设和支持,提高其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2. 降低医疗费用应该进一步降低医疗费用,采取措施控制药价和医疗服务价格的过高,确保人民群众能够负担得起基本医疗服务。
可以通过推行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行分级诊疗制度、加强药品和医疗设备的价格监管等措施,有效降低医疗费用负担。
3. 改善医患关系改善医患关系是医疗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应该加大对医生的培训和教育力度,提高医生的职业素养和医疗服务质量。
同时,也要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引导患者树立正确的医疗观念和信任医生的思想。
4. 推动医疗信息化建设医疗信息化是医疗制度改革的重要支撑。
应加快推动医疗信息化建设,推行电子病历系统、电子医保结算系统等,方便患者就医和享受医疗服务,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现状和进展
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现状和进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改革,它是以全面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和服务质量为目的,以实现公平、可持续发展的医疗卫生体系为核心,涉及医疗卫生的方方面面。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说是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担负着重要的职责。
一、当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现状要实现全民健康,我们需要实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在新医改的大框架下,推进医疗卫生体制的**重点方向是:先建立和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挥市场这个决定性作用;治理完善医疗卫生服务市场,发挥政府的规划、引导和监管作用**。
除去基本医疗保险、公立医院重组、药品价格招投标等常规性工作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最重要的还属以“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为代表的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
nearaly 三个方面进行了改革。
1、分级诊疗分级诊疗是由中央提出的,是一个有指向性的大方向和工作思路,其核心是把不同的医疗机构按照不同的等次进行区分,通过科学指导就医流、利用医疗资源,减轻大型综合医院负担,增加基层医疗资源配备。
现在,已经在全国大力推进分级诊疗。
但是目前分级诊疗进展缓慢,因为管理难度较高、医生福利待遇低;而且由于分级诊疗理念的普及率有限,钢琴协会患者不知道该看病就往大医院去,导致了病人医疗资源的浪费和不必要的拥堵等问题。
2、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已经成为医疗卫生体系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体现出了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
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可以有效地解决群众健康和疾病的问题。
因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群众之间建立起信任关系,可以促进医患之间的沟通,及时获取健康信息,提高健康水平。
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可以有效地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许多城市在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但由于各地情况不同,尚未形成良好的标准。
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也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现状与前景分析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现状与前景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已经持续了几十年。
这期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医疗卫生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还存在许多问题。
本文将就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现状与前景进行分析。
一、少有医生多有病人的医疗现象尽管医生在中国拥有高收入和社会地位,但是却比较少,特别是在乡村地区。
这导致患者需要长时间排队才能看到医生,挂号难、看病难等现象时有所见。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医生待遇太低、缺乏义务感和职业精神、医疗卫生体制不完善等。
面对这种现象,我国不断推出新的政策鼓励更多的人去投身医疗事业。
例如,我的第一桶金计划就是鼓励和支持农村卫生机构招聘医生,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水平的政策。
不过,这些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二、三级医院严重超负荷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普遍存在着医疗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人们更加信任和选择三甲医院,但这些医院已经严重超负荷。
每天来看病的患者非常多,医生和护士的工作压力大,医疗服务缺乏人性化、科学化以及高效率等特点。
为了缓解三级医院的压力,我国政府采取了一些具体的措施。
例如开展分级诊疗制度、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等,都可以有效降低三级医院的就诊压力。
在以后的发展中,我们需要更加完善分级诊疗制度,不断深化医联体建设,促进各级医院之间的协作与分享,实现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的公平分配。
三、医疗费用高中国的医疗费用一直较高。
根据统计数据,2019年我国医疗费用占比达到了10.2%左右。
随着人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也愈发高涨,因此医疗费用上涨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为了降低医疗费用,政府需要出台一些具体的政策,例如建立价目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目录,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险制度建设等。
此外,还需要大力发展中国的基本医保和医保的实际支付。
全面推进收费方式改革,控制医疗机构和医生的医疗费用水平。
四、促进全民健康,开展健康教育促进全民健康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
医疗改革的现状与未来
医疗改革的现状与未来近年来,医疗改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随着人口老龄化、疾病谱的变化以及医疗资源的不均衡,现行医疗体系已经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本文将就医疗改革的现状进行探讨,并展望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一、问题背景1. 人口老龄化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寿命得到了显著延长,进而导致了人口老龄化的加剧。
老年人口的增多,使得医疗需求更加迫切,同时也对医疗资源造成了巨大压力。
2. 疾病谱变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面临着新的健康挑战。
慢性病、心血管疾病以及精神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对医疗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
3. 医疗资源的不均衡在发展不平衡的现实下,医疗资源的分布也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
一线大城市拥有了高水平的医疗资源,而一些偏远地区的医疗条件仍然十分落后,导致了医疗服务的不平等问题。
二、现状分析1. 医保制度改革为了解决医疗费用过高、看病难等问题,我国已经开始实施医保制度改革。
通过建立全民医保体系,提高基本医保的覆盖范围和保障水平,使得更多人能够享受到基本医疗保险的福利。
2. 建立多层次医疗体系为了提高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我国也开始致力于建立多层次医疗体系。
在城市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动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和提升,在偏远地区实施远程医疗等方式,以便让医疗资源能够更加合理地分配。
3. 推动医疗技术创新医疗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对于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和提高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智能医疗诊断系统、机器人手术等技术正在逐渐应用于临床实践。
三、未来展望1.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未来医疗改革的方向之一就是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
通过提高基层医院的设备、人才水平和服务能力,让患者能够在基层就能得到及时的诊疗和治疗,减轻大医院的压力。
2.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改革的目标是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医疗人才培养,提高医生和护士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加强医疗质量监管,推动医疗机构实施质量控制和评估体系。
我国医疗改革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四篇
我国医疗改革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四篇篇一:我国医疗改革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一、医疗体制改革的社会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
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超过3000美元,经济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但在经济得到发展的同时,由于忽视了社会协调发展,导致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城乡“二元结构”严重,新生弱势群体不断壮大,所有这一切严重影响到我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我国有13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但卫生费用仅为世界卫生费用的很小的比例。
由于经济原因,我国约有48.9%的居民有病不就医,29.6%应住院而不入院。
20XX年《社会保障绿皮书》报告显示,19XX至20XX年的十五年时间中,中国城乡居民人均看病费用支出增加了19.75倍,增速远远超过收入增长速度。
这不仅给企业‘国家和个人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同时还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后果。
同时在卫生领域存在的不公平越来越难以接受,造成了看病难、看病贵以及有病不就医等问题。
在20XX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191个成员卫生总体绩效评估排序中,中国仅列144位;在卫生筹资与分配公平性的评估排序中,中国列188位,即倒数第四位。
这与中国飞速发展的经济状况、以及中国的国家性质相去甚远,医疗卫生事业的严重滞后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瓶颈。
二、医疗体制存在的问题(一)政府在医疗改革中的角色定位不准确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从一开始就确立了市场化的改革方向。
市场化的经济运行方式可以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提高经济效益,但是也使得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平衡。
把医院推向市场,走单纯的市场化道路,正是政府在这场改革中没有对自己进行正确定位的结果。
在改革过程中,政府“抓大放小”的方式正是导致医疗卫生服务出现两级分化的直接原因。
市场化的改革,使得政府淡化了自己对医疗卫生行业的监管责任。
医院产权改革,使得政府在下放权力的同时也放弃了自己的义务。
同时,政府也忽略了对医疗卫生这种本该属于自己社会责任范围的公共品的监管,用改革国有企业的方法来改革医疗卫生行业,将医疗卫生机构视同于一般的企业。
中国医疗卫生改革现状与发展
中国医疗卫生改革现状与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卫生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中国的医疗卫生体系在改革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目前医疗卫生改革存在的难点1.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中国的医疗卫生资源存在着城乡差别、地区差别、医生差别等问题,导致有些地方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较低,人民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
2.医疗卫生服务成本高昂:中国医疗卫生服务费用的负担较重,特别是在大城市,人们往往需要承受高额的医药费用和诊疗费用,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很难承受。
3.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足:很多基层医疗机构在技术、设备、人才等方面都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和不足,难以承担起城市医院纷繁复杂的医疗任务。
4.医患关系紧张:由于医患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信任,导致医患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严重影响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二、努力改善医疗卫生现状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始终致力于医疗卫生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调整药品价格:中国政府通过实施国家药品目录、推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措施,调整了药品价格,使医疗服务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需要。
2.加强基层医疗服务:政府鼓励大医院下沉,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技术能力,减轻大医院负担。
3.创新医疗服务:政府投资大力推动技术革新,鼓励医院应用先进技术,改善医患之间的沟通,推动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模式和"无纸化"医疗服务。
4.加强医疗卫生管理:中国政府对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督,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良好的医患关系,改善医疗质量和效率。
三、医疗卫生改革还需要加强的方面虽然中国医疗卫生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需要加强的方面:1.提高医疗服务覆盖面:政府需要在基层医疗机构设立更多的医师和设备,提高医疗服务的覆盖面,使更多的人能够受益。
2.提高医生的技术水平:政府需要制定政策,支持医生的持续专业发展,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医学知识,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体制改革的现状与发展
余少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摘要:中国“医改”30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上是不成功的。
目前,医疗卫生行业具有明显的市场化、商业化特征,传统的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遇到很大困难,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2008年“新医改”方案看起来很美,但没有实质创新和政府投资的具体措施等,不容盲目乐观。
“医改”应坚持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在医疗管理体制上实现“三个分离”,最终建立覆盖全民的、一体化的医疗卫生体制和医疗救助制度,使全体国民都能够“病有所医”。
关键词:医疗体制改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暴露出不少的问题。
医疗卫生体制的变革方向是商业化、市场化,表现为医疗服务的公开性下降,从总体上讲,医疗体制改革是不成功的。
新医疗改革方案有望在2009年初出台,该方案将确定“政府主导”的体制,并明确医疗卫生事业属于“社会公益事业”。
一中国“医改”制度现状(一)城镇医疗体制现状
1从医疗卫生行政管理及资金投入方面看,中央政府的统一协调职能不断弱化,各种责任越来越多地由地方政府承担近几年,中央政府对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不断加大,但总体效率低下。
目前,医疗卫生行业管理体制、药品生产与流通体制都发生
了非常大的变化,服务目标从追求公益为主转变为全面追求经济效益,商业化、市场化特征明显。
2从医疗卫生机构所有制结构看,由过去单一的公有制结构转变为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关系从过去的分工协作走向全面竞争公立医疗机构的组织与运行机制在扩大经营管理自主权的基础上已逐步演变为市场主体。
除鼓励竞争、放开价格,在医疗机构引入企业管理模式外,不少地方还套用国有企业改革的做法,通过股份制改造、整体出售、授权经营等多种方式使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市场化、民营化。
3从医疗保障模式看,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及其他方面体制改革的深入,传统的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遇到了很大困难目前,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但国家建设的重点、占主导地位的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职工医疗保险制度。
其主要内容如下。
李岚清:《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让职工群众享有更好医疗服务》,2001年1月5日《人民日报》。
(1)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根据国务院的指导意见和当地情况具体规定用人单位缴费占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和个人缴费占本人工资的比例;(2)建立个人账户,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分开管理,分别核算,个人账户用于小病或门诊费用,统筹基金用于大病或住院费用;(3)对统筹基金的最高支付额确立“封顶线”,“封顶线”以上的医疗费用,各地在实践中试行了一些大额医疗费用补助办法,国家也在积极探索商业医疗
保险和医疗救助等办法,以解决贫困群体的医疗问题;(4)医疗保险费由税务部门代征或经办机构征缴,保证基金到位,降低征收成本,并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5)权利与义务相统一,谁履行缴费义务,谁就享有社会保险的权利,没有缴纳医疗保险费的单位,统筹基金不为其职工支付医疗费用,且保险基金只支付参保后发生的医疗费用;(6)关于统筹的层次,原则上以地、市为单位,特定情况下实行县级统筹,目的是有利于医疗保险管理,同时方便职工就医;(7)实行属地管理,即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都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参加所在统筹地区的基本医疗保险,执行统一政策,实行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统一筹集、使用和管理。
(二)农村医疗体制现状1从“合作医疗”到“自费医疗” 合作医疗是通过村民集体和个人集资,为农民提供低费医疗保健服务的一种互助互济制度。
改革开放前,合作医疗是中国农村地区医疗制度的主体,覆盖率一度达到90%。
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乡村公共积累下降,合作医疗制度在绝大部分地区迅速瓦解,农民医疗实行完全自费。
据1985年全国10省45个县的调查,农村居民中仍参加合作医疗的仅占9.6%,自费医疗则占到81%。
1986年,支持合作医疗的村继续下降到5%左右,只有上海郊县、山东招远、湖北武穴等极少数地区继续坚持合作医疗。
由于赖以生存的体制基础不复存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试图恢复合作医疗制度的努力一直未见成效。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由于农村医疗卫生状况急剧恶化、恢复传统合作医疗制度的努力普遍失败,中央政府有关部门于2003年出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改革思路,明确提出政府增加投入的责任。
该制度以政府投入为主,农民自愿参加,重在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和医疗保障的均等性、公平性问题。
其主要内容如下。
(1)由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给予支持,一般每人20元,发达地区有的达到几十元、上百元;(2)以大病统筹为主,主要解决农民看大病付不起费用的问题,大病概念包括住院治疗或大额的费用,门诊大额费用也可按比例报销;(3)实行农民自愿参加原则,不允许强迫农民参加,地方政府不能下指标、下进度、下比例规定参加的数量;(4)统筹层次提高,过去是村或者乡,现在是县统筹,管理的力度、强度和抵御疾病风险的能力均有所提高;(5)明确合作医疗的政府责任,从国务院到各省、市、县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和经办机构,且建立了一套逐步完善的规章制度,使机制更加规范和健全;(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同步建立,对于特困户、五保户,交不起合作医疗经费的,或自付医疗费用无法承担的,由国家实行医疗救助,给予补贴。
新农村合作医疗的目标是解决农村医疗的缺失问题,引导医疗需求向基层转移,使农民的医疗需求不再受到压抑,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疑难病不出市”。
卫生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6月30日,全国开展新农村合作医疗的
县(市/区)达到2729个,实现有农业人口县(市/区)的全面覆盖;参合人口8.15亿人,参合率为9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