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复习虚词教案
《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
《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文言文中的常见虚词及其用法;(2)能够正确运用虚词进行句子构建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举例分析,理解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2)通过练习,提高运用虚词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言文虚词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2)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虚词的灵活运用,能够正确判断虚词在句子中的用法。
三、教学方法1. 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例句,分析虚词的用法和作用;2. 练习法:通过课堂练习,巩固虚词的知识;3. 互动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虚词的用法和例句;2. 练习题:准备相关练习题,巩固虚词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知识讲解(1)讲解虚词的定义和作用;(2)举例分析常见虚词的用法。
3. 课堂练习(1)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2)讲解练习题,纠正错误答案。
4. 互动环节(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虚词的用法;(2)邀请学生上台分享讨论成果。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虚词的重要性和用法。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巩固虚词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六、教学内容拓展1. 对比分析:(1)分析文言文虚词与现代汉语虚词的异同;(2)通过对比,加深对文言文虚词的理解。
2. 文化背景:(1)介绍虚词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应用;(2)了解虚词在古代礼仪、习俗等方面的意义。
七、课堂练习与互动1. 出示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虚词进行句子构建;2. 学生互相交换练习题,进行批改和讨论;3. 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练习成果,并进行点评。
八、文言文虚词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1. 分析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虚词应用实例;2. 让学生尝试在现代汉语语境中运用文言文虚词;3. 讨论虚词在实际语境中的得体运用。
文言文实词虚词复习教案
文言文实词虚词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基本含义和用法。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能力。
3. 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常见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基本含义和用法。
2. 文言文实词和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1. 实词和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2. 实词和虚词的辨析和正确使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实词和虚词的基本含义和用法。
2. 采用实例分析法,分析实词和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内容:1. 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基本含义和用法。
2. 文言文实词和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3. 实词和虚词的辨析和正确使用。
4. 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实词和虚词的重要性和用法。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实词和虚词的基本含义和用法:讲解常见的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3. 分析实词和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实词和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4. 实词和虚词的辨析和正确使用:讲解如何辨析实词和虚词,并正确使用它们。
5.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题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2. 预习下节课内容:让学生提前预习下节课的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题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正确率,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情况。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水平。
文言虚词复习教案
文言虚词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例句分析和练习,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文言虚词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2. 教学难点:文言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运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2. 案例分析法:通过例句分析,让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
3. 练习法: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文言虚词的相关资料和例句。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文言虚词的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文言虚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讲解新课:讲解本节课的文言虚词,包括用法和意义,并通过例句进行分析。
3. 课堂练习:给出练习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练习。
4.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教学拓展1. 通过讲解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文言虚词运用,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2. 组织学生进行文言虚词运用的小比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文言虚词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
3.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讲解了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3. 反思教学效果:学生对文言虚词的掌握程度,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九、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文言文的阅读和翻译,提高他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 引导学生进行文言文写作,培养他们运用文言虚词的能力。
十、教学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文言虚词的重要性和用法。
2. 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多运用文言虚词,提高文言文水平。
初中文言虚词复习教案
初中文言虚词复习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虚词的定义和分类。
2.掌握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搭配。
3.能够正确运用文言虚词写作。
二、教学内容:1.文言虚词的定义和分类。
2.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搭配。
3.文言虚词的写作实例。
三、教学过程:1.导入(1)学生回顾在以前听过的文言文章中找出了文言虚词。
(2)让学生回顾常见的文言虚词,复习文言虚词的定义和用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言虚词。
2.讲解(1)文言虚词的定义和分类(a)文言虚词是指在古代汉语中用作语法环节而缺乏词义的虚词。
(b)文言虚词可分为9类,其中有6类是表示语法关系的虚词:「之、乎、者、也、耳、矣」;有3类是用于修饰语调的虚词:「吧、呢、了」。
(2)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搭配(a)「之」的用法①表示动作的发生:「豫让与大学士之裘马」。
②作为连词:「不思几无益,思之则有所得」。
③用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前作定语:「富贵之人,皆有不善之心」。
(b)「乎」的用法①用来加强问句语气:「诏曰:‘朕问之:周文王何以之神也?’」②用作介词,表示具体方位或状态:「望之乎巍巍以让才」。
(c)「者」的用法①用于指代事物,相当于「之」:「礼者,所以维人也」。
②用作助词,表示着重或提出问题:「尽人之所能者,为谷也;则何不治其上而从之?」。
(3)文言虚词的写作实例(a)文章开头的写法以「吾之德,于乎其从母也」来吸引读者。
(b)文章结尾的写法以「此谓功成身退也」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四、教学总结: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文言虚词的定义和分类、用法和搭配,实现了对文言虚词的深入了解。
同时,通过实例写作,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学术和文学方面更具感觉和风格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五、教学方法:1.讲解教学方法2.案例分析教学方法3.互动讨论教学方法六、教学效果:1.学生能够区分文言虚词的分类和含义。
2.学生能够运用文言虚词写作。
3.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语言水平得到一定的提升。
七、教学反思:1.应当在讲解文言虚词的分类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
《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第一章:虚词的概念与分类1.1 教学目标1. 了解文言文虚词的定义与作用;2. 掌握文言文虚词的分类及常见虚词。
1.2 教学内容1. 虚词的定义与作用;2. 虚词的分类: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副词等;3. 常见虚词举例。
1.3 教学过程1. 引入虚词的概念,让学生回顾已学的虚词知识;2. 讲解虚词的分类及作用;3. 通过举例,让学生辨别并运用常见虚词。
1.4 课后作业1. 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虚词分类及常见虚词;2. 举例说明虚词在文言文中的运用。
第二章:介词的用法2.1 教学目标1. 掌握介词的定义与分类;2. 学会运用介词表达时间、地点、方向、原因等。
2.2 教学内容1. 介词的定义与分类:时间介词、地点介词、方向介词、原因介词等;2. 介词的用法与例句。
2.3 教学过程1. 讲解介词的定义与分类;2. 通过例句,让学生理解介词的用法;3. 练习运用介词表达时间、地点、方向、原因等。
2.4 课后作业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介词分类及用法;2. 运用介词造句,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章:连词的用法3.1 教学目标1. 了解连词的定义与分类;2. 学会运用连词连接句子、短语或句子成分。
3.2 教学内容1. 连词的定义与分类:并列连词、从属连词、转折连词、因果连词等;2. 连词的用法与例句。
3.3 教学过程1. 讲解连词的定义与分类;2. 通过例句,让学生理解连词的用法;3. 练习运用连词连接句子、短语或句子成分。
3.4 课后作业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连词分类及用法;2. 运用连词造句,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章:助词的用法4.1 教学目标1. 掌握助词的定义与分类;2. 学会运用助词表示语气、时态、疑问等。
4.2 教学内容1. 助词的定义与分类:语气助词、时态助词、疑问助词等;2. 助词的用法与例句。
4.3 教学过程1. 讲解助词的定义与分类;2. 通过例句,让学生理解助词的用法;3. 练习运用助词表示语气、时态、疑问等。
初中文言文虚词教案
初中文言文虚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中的常见虚词,如“之”、“乎”、“者”、“也”等。
2. 使学生能够正确运用虚词,提高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语言特色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虚词的定义和作用。
2. 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例句。
3. 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意义。
4. 虚词在文言文阅读中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言文,让学生注意到文言文中有一些字词虽然不表示实义,但在句子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这些字词就是虚词。
2. 讲解:a. 介绍文言文虚词的定义和作用。
解释:文言文虚词是一些没有具体意义,但在句子中起到连接、助词等作用的词语。
作用:虚词在句子中可以表示语气、时态、关系等,对句子的意思起到很大的影响。
b. 讲解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例句。
“之”:表示动作的方向或目标,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到”、“向”。
例句:《论语·八佾》中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乎”: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吗”、“呢”。
例句:《庄子·逍遥游》中的“夫子不鼓盗钟,不听竽管之声,真吾道也。
”“者”:表示指代,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人”、“的事物”。
例句:《孟子·告子下》中的“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也”:表示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了”、“呢”。
例句:《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中的“夫子言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c. 讲解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意义。
解释: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不同,其意义和作用也会有所不同。
例句:《楚辞·离骚》中的“彼苍者,天也。
”中的“者”指代“彼苍”,表示指代的意义。
3. 练习:让学生通过阅读一些简单的文言文片段,识别并运用所学过的虚词。
4. 总结:强调虚词在文言文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要注意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
《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用的文言文虚词,如“之”、“乎”、“者”、“也”、“乃”等。
2. 使学生能够正确运用这些虚词,提高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用法的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虚词的定义和作用。
2. 常用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例句。
3. 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搭配。
4. 文言文虚词的辨析和练习。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虚词的定义、用法和例句。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析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3. 练习法:提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虚词用法。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回顾文言文虚词的定义和作用。
2. 讲解:讲解常用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例句。
3. 分析:分析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搭配。
4. 练习:让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虚词用法。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程度。
2. 练习题的正确率: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正确率。
3.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阅读练习,评估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六、教学内容1. 深入了解文言文虚词的分类及其在句子中的功能。
2. 掌握“之”、“乎”、“者”、“也”、“乃”等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搭配。
3. 学习虚词在文言文句式中的作用,如倒装、省略等。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文言文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搭配。
2. 难点:虚词在复杂句子中的辨析和运用。
八、教学准备1. 教案、PPT及教学辅助材料。
2. 相关文言文虚词的练习题及答案。
3. 教学视频或音频资料,用于例证和分析。
九、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通过复习已学的虚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虚词的分类、用法及搭配,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课堂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
4. 练习巩固:让学生完成练习题,检测对虚词用法的掌握程度。
十、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讲解了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搭配。
《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
《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中的常见虚词及其基本用法。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文言文虚词的能力。
3. 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复习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2. 分析典型例句,巩固虚词用法。
3. 进行虚词运用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2. 难点: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常见虚词的用法。
2. 举例法:分析典型例句,巩固虚词用法。
3. 练习法:进行虚词运用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之前学过的文言文虚词,引导学生复习。
2. 讲解:讲解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如“之”、“乎”、“者”、“也”、“矣”等。
3. 举例:分析典型例句,让学生理解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虚词进行句子构造。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复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虚词的正确使用。
注意:这只是一个初步的教案框架,具体内容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文言文虚词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2. 课后布置练习题,评估学生对虚词用法的掌握程度。
3. 结合期中和期末考试,全面检验学生对文言文虚词的复习效果。
七、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虚词的用法。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虚词用法。
3. 预习下节课将要学习的虚词。
八、教学拓展:1. 介绍一些文言文虚词在现代汉语中的用法和意义。
2. 引导学生关注文言文虚词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运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举办文言文虚词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教学反思:1. 课后及时总结课堂教学效果,发现存在的问题。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3.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十、教学计划:1. 制定长期的教学计划,确保学生系统地学习文言文虚词。
2. 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由浅入深,逐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水平。
文言虚词复习教案
文言虚词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文言虚词及其用法。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文言虚词的能力。
3. 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言虚词的定义及分类。
2. 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及例句。
3. 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及作用。
4. 文言虚词在阅读理解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及例句。
2. 难点: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及作用。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文言虚词的定义、分类及用法。
2. 示例法:通过例句展示文言虚词的用法。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4. 讨论法:分组讨论文言虚词在阅读理解中的应用。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文言虚词的定义及分类。
2. 讲解:讲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及例句。
3. 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题,检测掌握情况。
4. 讨论:分组讨论文言虚词在阅读理解中的应用。
5.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作业。
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文言虚词的用法及例句。
2. 阅读一篇文言文,注意其中文言虚词的使用,并结合句意进行理解。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和练习,评价学生对文言虚词的定义、分类和用法的掌握程度。
2. 通过课后阅读和讨论,评价学生对文言虚词在实际文本中的应用和理解能力。
3. 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复习和巩固效果。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文言文教材或阅读材料,以便让学生进行阅读练习。
2. 准备文言虚词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等不同类型。
3. 准备黑板或投影仪,以便展示例句和关键知识点。
八、教学资源:1. 文言文阅读材料: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言文段落,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和分析。
2. 文言虚词练习题库:准备一定数量的练习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和检测。
3. 参考书籍或在线资源:提供一些参考书籍或在线资源,以便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九、教学过程:1. 课堂讲解:按照教案中的教学步骤,进行文言虚词的讲解和示例。
《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
1. 回顾和巩固文言文虚词的基本概念和用法。
2.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意义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准确理解和运用文言文虚词,提高阅读和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虚词的定义和分类。
2. 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例句。
3. 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意义。
4. 文言文虚词的辨析和运用技巧。
5. 练习题和答案解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复习文言文虚词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讲解:讲解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例句,分析其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意义。
3. 练习:让学生进行文言文虚词的辨析和运用练习。
四、教学资源1. 文言文虚词的PPT课件。
2. 相关练习题和答案解析。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练习题的正确率: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正确率,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并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提交。
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文言文句子,让学生了解文言文虚词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作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 角色扮演:模拟文言文对话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运用所学的文言文虚词进行交流。
七、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回答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
2. 差异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3. 激励性评价: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八、教学拓展1. 文化背景知识:介绍文言文虚词在古代文化中的含义和用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 相关文献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一些与文言文虚词相关的文献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 实际应用场景:让学生尝试在现代汉语中运用所学的文言文虚词,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九、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合理规划每节课的时长,确保教学内容的充分讲解和练习。
《中考文言文复习——虚词》教案 4教学内容
《中考文言文复习——虚词》教案4文言文复习(虚词)【教学目标】熟练掌握常用虚词“之、其、而、以、于、因、为、焉、乃、则、然、或”的意义与用法。
【教学重点】通过层层深入的训练,帮助学生有效温习巩固《考纲》中所涉及的十二个常用虚词的常见意义与用法。
【教学难点】有效组织课堂活动,使学生文言虚词的迁移运用能力获得有效提升。
【教具】多媒体。
【教学模式】小组合作【教学方法】点拨法、激励法【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我们都知道,根据词是否具有实在意义,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实词,另一类是虚词。
这两类词在文言文中的作用也不同。
曾有人这样说,如果说实词是文言文的肉体,那么虚词则是文言文的灵魂。
虚词为何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这是由它的灵活性决定的,它的意义会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
但也正因为这一点,加大了虚词学习的难度。
而虚词一直是我们泰州中考的考点,我们就必须把握一些常见的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二、明确目标,分组活动。
1.复习目标。
首先我们要知道这节课的复习目标:(看白板,齐读一遍)“熟练掌握常用虚词“之、其、而、以、于、因、为、焉、乃、则、然、或”的意义与用法。
”目标里的12个虚词,就是我们泰州中考《考纲》中要求掌握的12个虚词。
还有目标达成的关键体现在哪里?对“熟练”二字上,何谓熟练?如何达成?下面我们将通过课堂练习的形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2.活动(一)那么,现在我们就来进行一个热身。
上课之前,老师编了一句话,里面嵌入了12个虚词,把《考纲》中要求掌握的12个虚词都嵌进去了,老师就用这句话来让你们练一练,希望同学们能既准确又快速的说出这14个虚词的语境义。
先自由的读两遍,然后花2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小组间的讨论(要求:组长提问,组员回答,组员答不出,组长答,都不会的就做上标记),看一看,哪组同学对虚词的意义掌握的更为熟练。
醉翁亭乃太守以其号名之,滁人或与太守游于此,游则酿泉为酒,因知从太守游而乐,然焉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文言虚词的复习教案
文言虚词的复习(一)(教案)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常6个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及意义。
2、指导、强化学生辨别常见文言虚词用法及意义的能力,提高应考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常见文言虚词用法及意义,并学会辨析。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复习“之、而”虚词的用法第二课时复习“子、以、为、其”虚词的用法第一课时课时目标:指导、强化复习文言虚词“之、而”的用法及意义一、导语:文言虚词是今年中考新增的一个考点,为了让我们能更好地应对中考选择题第10题,今天,我们一起强化复习常见文言虚词中的“之”“而”的用法及意义。
二、复习虚词“之”1、学生回顾“之”用法⑴代词⑵助词⑶动词2、虚词“之”的用法多变。
通常情况下,我们总是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它的用法与意义。
当我们理解语境遇到障碍的时候,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帮我们判断呢?引出“结构位置分析法”。
3、找位置特点引导学生分小组针对不同类型的例句分析得出位置规律(例句见“学案”)⑴代词:代人、代事、代物(及物)位于动词后⑵助词:“的”位于名词前⑶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位于主谓之间⑷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位于宾语、谓语之间(倒装句)⑸助词:补充音节,可不译位于不及物动词、形容词、时间副词之后※动词,到,往位于地理名词前4、位置特点归纳(口诀)5、识记位置特点6、用位置特点指导练习⑴指出课内文言文语句中加点“之”字用法及意义,并说出判定依据。
⑵指出课外文言文语句中加点字“之”的用法及意义。
三、复习虚词“而”1、“而”作连词,表哪几种关系?生归纳“而”字用法:⑴表顺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⑵表并列关系,可译为“又、并”⑶表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而且”⑷表转折关系,可译为“但,却”⑸表修饰关系,可不译2、判断其用法的依据师授口诀,并举例。
“而”作连词用时,关键看它连结的前后两个词句意义上有何关联3、练习:用口诀判断“而”字用法见“学案”四、综合练习“之、而”(结合中考题型)见“学案”五、作业:判断课外短篇文言文《晏子谏杀烛邹》中“之”“而”的用法和意义六、板书文言虚词复习(1)之(结构位置)而代词口口助词连词诀诀动词。
文言文专题复习——常用虚词复习教学设计
文言文专题复习——常用虚词复习教学设计课题:文言文专题复习——常用虚词复习教学目标:了解中考5个常用虚词的考查方式;学会根据语法、语境准确辨析虚词用法含义;能在句子翻译中准确体现虚词含义。
教学重难点:准确落实句子翻译中的虚词含义,进而带动翻译能力的提升。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PPT课件展示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文言虚词相关知识梳理。
1、文言虚词指文言文中常用的连词、介词、副词、助词和代词。
2、连词:连接词、词组、分句或句子,表示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的词。
如而、且、则等。
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前边,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方式、目的、涉及或比较的对象以及动作的施事者。
如于、以、被等。
副词:修饰或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范围、程度、情态、语气的词。
如乃、则等。
助词:附着在词、词组、句子后面表示某种附加意义的虚词。
如乎、之、者。
3、5个常见虚词。
之、以、于、而、其。
4、文言虚词的特点:(1)、一词多类。
比如“之”,就有代词、助词、连词等用法。
(2)、一类多义。
比如“以”,做介词,就有“用”、“凭借”、“按照”、“把”等不同意思。
5、虚词:新课标中考卷多一单选题的题型出现。
二、PPT课件展示历届中考真题及文本中典型的句子,明确文言虚词在句意理解上的重要性。
(一)“之”字幻灯片11. 辨析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与用法。
公与之乘()暮寝而思之()(2013衡阳)已而之细柳军( )臣之妾畏臣()(2013衡阳)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孔子云:何陋之有?(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公将鼓之( )幻灯片22.学生思考后指名答题,多媒体显示答案。
代词,他代词,代指这件事动词,“去、往、到”结构助词,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助词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3.“之”的用法归纳幻灯片3(一)、用作代词1、用作一般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译为“他”(他们)、“它”(它们)、“这件事”。
文言虚词初中讲解教案
文言虚词初中讲解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文言虚词及其用法。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文言虚词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教学内容:1. 文言虚词的定义及其作用。
2. 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举例。
3. 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及其意义。
4. 练习题及解答。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言实词,提醒学生实词和虚词的区别。
2. 提问:“什么是文言虚词?”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二、讲解文言虚词的定义及其作用(15分钟)1. 讲解文言虚词的定义:文言虚词是指在文言文中不表示具体意义,起连接、助词等作用的词语。
2. 讲解文言虚词的作用:文言虚词在句子中起到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作用,使句子结构更加紧凑,表达更加准确。
三、举例讲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20分钟)1. 举例讲解“之”、“乎”、“焉”、“于”、“也”、“矣”、“哉”等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
2. 通过具体例句,让学生理解这些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及其所表示的意义。
四、练习题及解答(15分钟)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文言虚词知识,分析句子中的虚词用法。
2. 学生互相讨论,共同解答练习题。
3. 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确保学生正确理解虚词的用法。
五、总结与复习(5分钟)1. 让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的文言虚词知识,加深记忆。
2. 提醒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注意文言虚词的用法,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练习题答案,评估学生对文言虚词用法的掌握程度。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文言虚词的复习提问,检查学生的复习效果。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阅读一些文言文片段,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文言虚词知识进行理解和分析。
2. 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和起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文言虚词的定义、作用以及常见虚词的用法,使学生掌握了文言虚词的基本知识。
在讲解过程中,通过具体例句和练习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意义。
文言虚词教案初中
文言虚词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文言虚词的概念和作用;2. 让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虚词及其用法;3.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文言虚词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文言虚词的概念和作用;2. 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3. 文言虚词的运用练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言文知识,让学生谈谈对文言文的理解;2. 提问:你们觉得文言文难吗?为什么?二、讲解文言虚词的概念和作用(15分钟)1. 讲解文言虚词的概念:文言虚词是指在文言文中不表示实义,起连接、助词等作用的词语;2. 讲解文言虚词的作用:文言虚词在句子中起到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作用,有时也起到助词的作用,能够使句子更加流畅、准确。
三、讲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20分钟)1. 讲解“之”、“乎”、“者”、“也”等虚词的用法;2. 通过例句展示这些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3. 让学生跟读、模仿,加深对虚词用法的理解。
四、文言虚词的运用练习(15分钟)1. 给出一些句子,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文言虚词进行填充;2. 让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共同完成练习;3.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让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谈谈自己的收获;2. 提问:你们还想知道哪些文言虚词的用法?可以课后进行查阅;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一些文言文,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水平。
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练习作品,对作品进行评价;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让学生分享自己查阅到的文言虚词用法,对学生的分享进行评价;3. 观察学生在日常课堂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文言虚词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了解了文言虚词的重要性。
通过讲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让学生掌握了这些虚词的基本用法。
在运用练习环节,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文言虚词用法的理解。
在拓展环节,鼓励学生课后进行查阅,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水平。
文言虚词复习教案
文言虚词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文言虚词及其用法。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文言虚词的能力。
3. 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言虚词的分类及其用法。
2. 常见文言虚词的例句解析。
3. 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及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及例句。
2. 难点: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及作用。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文言虚词的分类、用法及例句。
2.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3. 讨论法:分组讨论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及作用。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文言虚词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讲解:讲解文言虚词的分类、用法及例句。
3.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4. 讨论:分组讨论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及作用。
5.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文言虚词及其用法。
2. 分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3. 阅读一篇文言文,注意其中文言虚词的使用。
六、教学案例分析1. 通过分析具体文言文案例,让学生了解文言虚词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文言虚词的能力,提高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七、文言虚词辨析练习1. 提供一组含有文言虚词的句子,让学生辨别每个句子中的虚词用法。
2.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文言虚词的辨识和运用能力。
八、文言虚词在古文阅读中的应用1. 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文言虚词知识阅读古文。
2. 分析古文中文言虚词的用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文内容。
九、文言虚词的活用现象1. 介绍文言虚词的活用现象,如动词、形容词、副词的活用。
2. 通过例句解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言虚词的活用规则。
十、复习与测试1.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复习,确保学生掌握文言虚词的基本知识和用法。
2. 进行课堂测试,评估学生对文言虚词的掌握程度。
3. 根据测试结果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确保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文言虚词。
文言文虚词的教案(通用8篇)
文言文虚词的教案文言文虚词的教案(通用8篇)漫长的学习生涯中,说起文言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其实,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而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
要一起来学习文言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虚词的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文言文虚词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掌握15个文言虚词教学重难点:掌握15个文言虚词教学时间:5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而一、第二人称代词,可译成“你”“你的”。
某所,而母立于兹。
二、连词。
表并列、承接、转折等关系。
1、蟹六跪而二鳌表并列2、骊山北构而西折表承接3、泉涓涓而始流表修饰4、敢怒而不敢言表转折5、学而时习之表递进6、而诸侯敢救赵者,已拔赵,必先移兵击之。
表假设7、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表因果三、语气助词。
1、与“已”连用,表示一种限制语气。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2、与“既、俄、已”连用,表示较短的一段时间。
既而儿醒大啼。
2、乎一、形容词词尾,作词缀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二、句尾语气词,表反问或感叹。
1、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问语气。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吗”或“呢”。
其孰能讥之乎?3、用在句末表示感叹。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呀”。
例: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三、句中语气词。
知不可乎骤得四、介词。
用法相当于“于”。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王变乎色,曰:……3、其一、代词二、语气词。
表示揣测、反问、期望、祈请或命令等语气。
1、表反问其孰能讥之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2、表揣测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3、表选择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4、表商量吾其还也。
5、表期许、强调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三、连词,表假设,可以成“如果”“假如”。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低下)。
四、形容词词头神乎其神微乎其微第二课时4、且一连词,表递进,可以成“尚且”,“并且”,“而且”“况且”。
中考文言文复习——虚词教案
文言文复习(虚词)【教学目标】熟练掌握常用虚词“之、其、而、以、于、因、为、焉、乃、则、然、或”的意义与用法。
【教学重点】通过层层深入的训练,帮助学生有效温习巩固《考纲》中所涉及的十二个常用虚词的常见意义与用法。
【教学难点】有效组织课堂活动,使学生文言虚词的迁移运用能力获得有效提升。
【教具】多媒体。
【教学模式】小组合作【教学方法】点拨法、激励法【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我们都知道,根据词是否具有实在意义,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实词,另一类是虚词。
这两类词在文言文中的作用也不同。
曾有人这样说,如果说实词是文言文的肉体,那么虚词则是文言文的灵魂。
虚词为何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这是由它的灵活性决定的,它的意义会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
但也正因为这一点,加大了虚词学习的难度。
而虚词一直是我们泰州中考的考点,我们就必须把握一些常见的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二、明确目标,分组活动。
1.复习目标。
首先我们要知道这节课的复习目标:(看白板,齐读一遍)“熟练掌握常用虚词“之、其、而、以、于、因、为、焉、乃、则、然、或”的意义与用法。
”目标里的12个虚词,就是我们泰州中考《考纲》中要求掌握的12个虚词。
还有目标达成的关键体现在哪里?对“熟练”二字上,何谓熟练?如何达成?下面我们将通过课堂练习的形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2.活动(一)那么,现在我们就来进行一个热身。
上课之前,老师编了一句话,里面嵌入了12个虚词,把《考纲》中要求掌握的12个虚词都嵌进去了,老师就用这句话来让你们练一练,希望同学们能既准确又快速的说出这14个虚词的语境义。
先自由的读两遍,然后花2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小组间的讨论(要求:组长提问,组员回答,组员答不出,组长答,都不会的就做上标记),看一看,哪组同学对虚词的意义掌握的更为熟练。
醉翁亭乃太守以其号名之,滁人或与太守游于此,游则酿泉为酒,因知从太守游而乐,然焉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初中文言虚词复习教案
初中文言虚词复习教案第一篇:初中文言虚词复习教案初中文言虚词复习教学目的: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教学重点:掌握“之而其为以于”的常见用法。
教学方法:归纳总结,讲练结合。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文言虚词“之而其为以于”使用频率高,是武汉考纲要求。
在中考试题中,文言虚词一般不作为测试重点,只要求考生对常见的文言虚词用法进行区别,以有助于理解文言语句。
二、考点阐述:首先让我们看2010年武汉中考题:10.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例句: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A.何以战B.不以物喜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D.以塞忠谏之路1.考点设置:常见虚词“之而其为以于”的意义和用法2.题型设置:为选择题,选项为四个,题干要求判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的意同。
3.题料来源:所选阅读材料以外的例句几乎全选自课内所学课文。
4.考查难度:要求从意义和用法两方面解题,即解释虚词在不同句子中的含义和语法功能。
三、复习方法:①掌握常用虚词的一般用法。
②通过比较分析,根据语境推断虚词的意义和作用。
③为常用虚词的每一种用法列举两、三个典型例句。
四、复习常用虚词“之、而、其”之(一)代词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
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
如: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②肉食者谋之。
(《曹刿论战》)(二)助词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如: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如: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扁鹊见蔡桓公》)②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③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公输》)3.音节助词。
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
如: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4.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
初中文言虚词教案
初中文言虚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文言虚词的能力。
3. 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言虚词的定义和分类。
2. 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和例句。
3. 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4. 文言虚词的练习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实词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文言虚词的定义和分类:介绍文言虚词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文言虚词的分类,如介词、连词、助词等。
3. 讲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和例句:挑选常用的文言虚词,如“之”、“乎”、“焉”、“乃”等,结合具体例句讲解其用法和意义。
4. 分析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引导学生注意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如句首、句中、句尾等,并解释其作用。
5. 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文言虚词知识进行填空、翻译等。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文言虚词的重要性和用法。
四、教学策略:1. 采用举例教学法,通过具体例句讲解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2. 采用对比教学法,将文言虚词与现代汉语的虚词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采用练习教学法,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一些文言文阅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阅读中运用文言虚词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了解学生对文言虚词知识的掌握程度。
3.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阅读练习,评估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六、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阅读一些经典的文言文作品,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 组织一些文言文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 推荐一些文言文学习资源,如教材、参考书、网络资源等,帮助学生深入学习文言虚词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正确使用文言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复习(虚词)【教学目标】熟练掌握常用虚词“之、其、而、以、于、因、为、焉、乃、则、然、或”的意义与用法。
【教学重点】通过层层深入的训练,帮助学生有效温习巩固《考纲》中所涉及的十二个常用虚词的常见意义与用法。
【教学难点】有效组织课堂活动,使学生文言虚词的迁移运用能力获得有效提升。
【教具】多媒体。
【教学模式】小组合作【教学方法】点拨法、激励法【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我们都知道,根据词是否具有实在意义,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实词,另一类是虚词。
这两类词在文言文中的作用也不同。
曾有人这样说,如果说实词是文言文的肉体,那么虚词则是文言文的灵魂。
虚词为何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这是由它的灵活性决定的,它的意义会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
但也正因为这一点,加大了虚词学习的难度。
而虚词一直是我们泰州中考的考点,我们就必须把握一些常见的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二、明确目标,分组活动。
1.复习目标。
首先我们要知道这节课的复习目标:(看白板,齐读一遍)“熟练掌握常用虚词“之、其、而、以、于、因、为、焉、乃、则、然、或”的意义与用法。
”目标里的12个虚词,就是我们泰州中考《考纲》中要求掌握的12个虚词。
还有目标达成的关键体现在哪里对“熟练”二字上,何谓熟练如何达成下面我们将通过课堂练习的形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2.活动(一)那么,现在我们就来进行一个热身。
上课之前,老师编了一句话,里面嵌入了12个虚词,把《考纲》中要求掌握的12个虚词都嵌进去了,老师就用这句话来让你们练一练,希望同学们能既准确又快速的说出这14个虚词的语境义。
先自由的读两遍,然后花2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小组间的讨论(要求:组长提问,组员回答,组员答不出,组长答,都不会的就做上标记),看一看,哪组同学对虚词的意义掌握的更为熟练。
醉翁亭乃太守以其号名之,滁人或与太守游于此,游则酿泉为酒,因知从太守游而乐,然焉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翻译:醉翁亭是太守用他的号命名这个亭的,滁州人有的和太守到这里游玩,游玩时就用泉水酿酒,因此知道跟着太守游玩欢乐,然而哪里知道太守自有他的乐趣。
)(乃:是。
以:用。
其:代词,他的。
之:代词,指醉翁亭。
或:有的。
于:到。
则:就。
为:动词,酿造。
因:因此。
而:连词,表顺承。
然:然而。
焉:哪里。
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其:他的。
)有没有问题没有吗其他同学来修正。
没有说出的,谁来补充。
其实,这句话就是一个热身,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
想不想接受挑战好,下面我们就来链接去年的中考题。
3.活动(二)自昔词人琢磨之苦,至有一字穷岁月,十年成一赋者。
白乐天诗词,疑皆冲口而成,及见今人所藏遗稿,涂窜甚多。
欧阳文忠公作文既毕,贴之墙壁,坐卧观之,改正尽善,方出以示人。
蘧①尝于文忠公诸孙望之处,得东坡先生数诗稿,其和欧叔弼诗云:“渊明为小邑。
”继圈去“为”字,改作“求”字,又连涂“小邑”二字,作“县令”字,凡三改乃成今句。
至“胡椒铢两多,安用八百斛”,初云“胡椒亦安用,乃贮八百斛”,若如初语,未免后人疵议。
又知虽大手笔,不以一时笔快为定,而惮于屡改也。
(选自《春渚纪闻》)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蘧尝于文忠公诸孙望之处A.积于今六十岁矣(《捕蛇者说》) 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鱼我所欲也》)C.于厅事之东北角(《口技》) D.何有于我哉(《论语》)——2015年泰州市中考语文卷你们的导学案上也有这篇文章,老师只选择了其中的一道虚词题目。
我们看这道题是什么题型,(选择题)对,考的是哪个虚词,(“于”字)好的,例句是材料中的句子,选择题有四个选项。
而这四个选项都是出自我们学过的课文并且是四篇不同的课文。
所以在平时阅读文言文的时候一定要加强课文知识的积累和归纳。
所以,我要大家分析的是,针对这道选择题,你们做题的思路是什么才能确保把这两分拿到手。
(逐个翻译最好的,好的,你来做。
这是最实在的方法,也可以说是比较稳妥的方法。
像这种找相同的题目,有没有规律可循呢这题的答案是c项,那么例句和c项之间能不能找到共同特点。
为什么都这两句的语境义都是“在”,因为它的后面都是表示地点的,而且只有c项是的,其余的都不是,所以这样选题是不是速度更快,提高了解题的效率。
这样做题是不是更快捷。
)其实以我们现在已经掌握的课内文言文虚词的知识,我们自己也可以命题。
下面你们就也来做一回命题人,还是以这篇文章为材料,除了中考卷中的“于”外,这篇短文中还有虚词“之”、“以”、“为”、“而”、“乃”等。
(如何命题首先要有题目,然后从材料中确定例句,最后确定四个选项,这四个选项中必须有一个和例句的语境义相同,或者只有一个不相同。
)现在,你们就来尝试一下,给你们5分钟左右的时间,看一看谁比较快。
把题目写到导学案的空白页,比一比,哪些同学的命题的速度快,正确率高。
三、展示成果,互相点拨。
各小组展示命题。
因为时间关系,我们现在就来看一看同学们的命题情况,五个虚词都命题的同学举手,四个的举手,三个的举手,两个的举手。
下面请五个小组各派一个同学来展示你的命题,到黑板上写下你的命题,其他同学都是审题人。
展示的同学还要解读你的命题,(解读时,要能够体现你的解题思路,边解读,把每句中的虚词的语境义写下来。
)某某,你来解读你的题目,好,请同学们审题。
可惜,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我们不可能看到所有同学更精彩的展示。
我们学会了虚词的命题,同学们就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扩展到实词、翻译、停顿等等的命题。
掌握命题者的意图和方法,更有利于我们有效的完成文言题目。
四、完成练习,达标测学。
1.老师还准备了三篇课外的文言短文,同学们快速阅读,看一看哪些同学的反应快。
(一)指出下列小短文中加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义犬救主华隆好弋①猎。
畜一犬,号曰“的尾”,每将自随。
隆后至江边,被一大蛇围绕周身。
犬遂咋②蛇死焉。
而华隆僵仆无所知矣。
犬彷徨嗥吠,往复路间。
家人怪其如此,因随犬往。
隆闷绝委地。
载归家,二日乃苏。
隆未苏之前,犬终不食。
自此爱惜,如同于亲戚焉。
注释:①弋,射。
②咋(zé),咬。
读短文,回答问题。
卞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
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
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
卞庄子从伤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
下列与“从伤而刺之”中的“而”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默而记之B.黑质而白章C.乃记之而去D.足肤皲裂而不知读短文,回答问题。
燕王喜使栗腹约欢于赵,以五百金为赵王酒。
反而言于燕王曰:“赵壮者皆死长平,其孤未壮,可伐也。
”王召昌国君乐问之,对曰:“赵四战之国,其民习兵,不可。
”王曰“吾以五而伐一。
”对曰:“不可。
”王怒。
群臣皆以为可,乃发二千乘,栗腹将而攻,卿秦攻代。
将渠曰:“与人通关约交,以五百金饮人之王,使者报而攻之,不祥;师必无功。
”王不听,自将偏军随之。
将渠引王之绶,王以足蹴之。
将渠泣曰:“臣非自为,为王也!”燕师至宋子,赵廉颇为将,逆击之,败栗腹于,败卿秦、乐乘于代,追北五百余里,遂围燕。
燕人请和,赵人曰:“必令将渠处和。
”燕王使将渠为相而处和,赵师乃解去。
——《资治通鉴》第六卷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王以足蹴之/ 以其境过清B. 赵师乃解去/断其喉,尽其肉,乃去C. 燕王喜使栗腹约欢于赵/败卿秦、乐乘于代D. 臣非自为,为王也/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大家的反应都很快,对虚词的用法掌握的也比较熟练。
2.展示预习。
其实,《考纲》中规定的12个文言虚词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均能找到,课前要求大家背诵全文,将文中涉及12个虚词的句子写在导学案相应的位置。
现在我们以开火车的方式来交流展示,有不同意见的可以直接站起来修正。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练习的形式对一些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进行了温习与巩固。
在温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运用方法强化记忆(温故知新,归类整理),更要增强语境意识,结合语境比较揣摩,从而作出准确的判断。
在老师看来,虚词是文言文解读的半壁江山,熟练掌握了虚词,我们的文言解读能力一定能够大幅提升。
【附录】课外文言文译文参考:有个叫华隆的人喜欢带着狗四处游玩,于是呢就喂养了一只,取名叫“的尾”,每次出游都会带上它。
有一次,这个叫华隆的人到了一江边,被一条大蛇围困。
于是那条狗将蛇咬死了。
而华隆浑身僵硬的卧在地上,毫无知觉。
“的尾”在他周围转来转去不停的吠叫,家人发现这狗奇怪的举止,很是疑惑,便跟着狗一起来到了江边。
发现华隆蜷缩着,急忙将他送回家。
两天后才苏醒过来。
在他还没有苏醒的这两天,那只狗一直都没有吃饭。
他知道这件事了以后,从此对:“的尾”爱护有加,无微不至,像是对待他的亲戚朋友一般。
卞庄子发现两只老虎,准备刺杀。
身旁的旅店仆人劝阻他说:“您看两只老虎,正在共食一牛,一定会因为肉味甘美而互相搏斗起来。
两虎相斗,大者必伤,小者必死。
到那时候,您跟在受伤老虎的后面刺杀伤虎,就能一举得到刺杀两头老虎的美名。
”卞庄子觉得小僮说得很有道理,便站立等待。
过了一会儿,两只老虎果然为了争肉,嘶咬扭打起来,小虎被咬死,大虎也受了伤。
卞庄子,挥剑跟在受伤老虎的后面刺杀伤虎,果然不费吹灰之力,就刺死伤虎,一举获得两虎的名声。
燕国国君姬喜派使臣栗腹与赵王缔结友好盟约,并以五百金设置酒宴款待赵王。
栗腹返回燕国后对燕王说:“赵国的壮年男子都死在长平之战中了,他们的孤儿还都没有长大成人,可以去进攻赵国。
”燕王召见昌国君乐,询问他的意见。
乐回答说:“赵国的四境都面临着强敌,需要四面抵抗,故国中百姓均已习惯于作战,不能去攻伐。
”燕王说:“我可以用五个人来攻打赵国的一个人。
”乐答道:“那也不行。
”燕王大怒。
群臣都认为可以出兵攻赵,燕王便调动两千辆战车,一路由栗腹率领,进攻城,一路由卿秦率领,进攻代地。
大夫将渠说:“刚与赵国交换文件订立友好盟约,并用五百金置备酒席请赵王饮酒,而使臣一回来就发兵进攻人家,这是不吉利的,燕军队肯定无法获取战功。
”燕王不听将渠的劝阻,而且还亲自率领配合主力作战的部队随大军出发。
将渠一把拉住燕王腰间结系印纽的丝带,燕王气得向他猛踢一脚,将渠哭泣着说:“我不是为了我自己,而是为大王您啊!”燕国的军队抵达宋子,赵王任命廉颇为将,率军迎击燕军,在击败栗腹的部队,在代战胜卿秦、乐乘的部队,并乘胜追击燕军五百余里,顺势包围了燕国国都蓟城。
燕王只得派人向赵国求和。
赵国人说:“一定得让将渠前来议和才行。
”于是,燕王便任命将渠为相国,前往赵国议和,赵国的军队方才退走。
老虎的力气,比人的力气不止大一倍。
老虎有锋利的爪牙,但是人没有,又使它的力气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