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评估野外作业验收表

地质灾害评估野外作业验收表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野外作业验收表

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项目设计编写要求

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项目设计编写要求 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项目设计书的编写要特别强调以下几方面要求: 一、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目的 开展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以人为中心”,即以人的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的调查研究和保护为中心,为科学规范地开发利用地质环境和防治地质灾害服务,为实施地质灾害预警工程和地方政府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服务,为地区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提供系统的理论依据和防治对策。 二、工作任务 (一)一般进行1:50000以地质灾害为主的综合调查,对居民点、重要经济工程区,特别是集镇,查明地质灾害的种类、分布范围、规模、稳定状态、危害程度及其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 (二)查明和预测人类社会活动的影响范围和发展趋势;调查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类型、强度、范围、历史、已造成的危害和未来趋势; (三)调查与地质灾害相关的水土资源状况和生态环境,提出民居建设的生态地质对策; (四)评价工作区地质环境和各种地质灾害体的稳定状态,预测评价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地面塌陷、地裂缝和斜坡稳定性等地质灾害,预测其发展趋势; (五)提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六)建立地质灾害GIS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综合分析系统; (七)对重点问题提出进一步研究建议. 三、工作内容

本项目的工作内容包括地质灾害诸灾种的实地调查、综合分析研究 (一)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是综合性的,以各种地质灾害为主,同时兼顾相关的地质环境、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要素的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灾种的地质环境、成灾历史、目前动态和可能的危害等: 1、崩塌; 2、滑坡; 3、泥石流; 4、岩溶地面塌陷; 5、地裂缝; 6、斜坡稳定性; 7、胀缩土; 8、地表水地下水污染; 9、固体废弃物;10、采矿、采石和边坡开挖诱发的地质灾害;11、矿坑排水引起的地表水地下水污染;12、特殊地质环境因素;13、地方病;14、水土流失。 (二)评价内容 分以下三个层次建立研究区的概念模型和量化模型,开展区域地质灾害的时空规律预测。 1地质灾害发育度——区域地质灾害发育的现状评价指标/方法筛选; 2地质灾害风险度——风险评估/单因子分析、多因子分析 分析因子包括:地形地貌、岩组、地质结构、降雨、地表水、地下水、气候变化、人为因素、区域地质环境等的空间相关/时间相关分析; 3地质灾害危害度——危害强度+易损性分析。 四、综合研究的技术要求与技术路线 (一)工作标准 执行的技术标准: 1、地质灾害调查技术标准(1:2.5万—1:5万),中国地质调查局编制,1999; 2、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规划基本要求,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1999;

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制及资料要求模板

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制及资料要求

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制及资料要求( 试行) 为规范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以下简称评估报告) 编制及备案管理工作, 保证提交技术资料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特制定本要求。 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提交 1.评估报告应做到内容完整、真实准确、数据无误、图表清晰、重点突出、结论正确, 建议合理、可行。 2.评估报告的编制章节和内容应符合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试行) 》和省主管部门指导意见。 3、评估报告格式: 正文、表格的幅面采用国际标准A4规格( 个别表格也可采用A3规格, 但应折叠成A4大小) ; 封面应包括报告名称、建设单位、提交单位和日期( 送审稿应在封皮的报告名称下方注明”送审稿”字样) ; 扉页除有封面部分内容外, 还需有报告编制单位、项目负责、报告编写人、审核人、总工程师和单位负责人签字栏; 目录应包括正文目录、附图目录、附件目录及相应的页码; 图件大小依据建设场地的规模而定, 比例尺应满足其精度的要求, 一律按A4规格折成手风琴式, 图面朝里, 图签向外; 附图册和附表册幅面可为A 4、 A3幅面( 其格式要求详见本要求附件) 。 4.评估报告中的文字、术语、标点、代号、符号、数字、图例、图式、单位等均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规范、规程的规定。 5.评估报告中的插图应注明图号、图名、图例、比例尺( 图号、图名采用黑体置于图下部) ; 插表应注明表号、表名( 表号、表

名采用黑体置于表上部) 。 6. 评估报告附图、附件应按顺序排列, 附于文字报告后; 附图中应有责任栏( 右下角) 。 7、评估报告内容装订顺序: 封面、扉页( 责任栏) 、单位资质、专家评审意见、评审专家组名单、报告目录、正文、报告附图、报告附件。 8.评估报告最终稿应沿左侧胶装成册。 二、一级评估报告评审 申请评估报告评审时应提交的资料( 按下列顺序整理) 1、评估报告评审申请表 2、单位资质证书扫描件 3、评估项目合同书或委托书 4、地方主管部门评估项目备案登记表 5、建设项目立项支持性文件 6、评估报告送审稿1份 三、一级评估报告备案 1、申请评估报告备案时应提交的材料( 按下列顺序整理) ( 1) 单位资质证书扫描件 ( 2) 项目合同书或委托书 ( 3) 地方主管部门评估项目备案登记表 ( 4) 项目评审意见书( 含专家组名单) 、专家个人审查意见、专家现场考察书面意见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方案精编WORD版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方案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方案 一、工作任务 本评估工作目的是: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和地质环境特征,分析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对评估区现状地质灾害的类型、发育程度及危害性进行全面评估,并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引发、加剧的地质灾害以及建设工程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评估,在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基础上综合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提出防治措施和建议。 二、评估范围及评估级别 评估范围确定的原则是:根据建设工程的特点及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结合场地地质环境条件,考虑地质灾害危险性的来源及可能影响范围。本建设项目属面状工程,评估范围一般为由用地红线外扩30~50m。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进行,根据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和建设项目的重要性进行划分。 三、工作部署、工作量 (一)、资料收集 收集建设场地及临近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和建设项目规划、可行性研究设计的有关资料,以及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最新成果资料。

(二)、技术要求 1、开展工作前,组织项目有关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国土资源部[2004]69号文及广西地方标准《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统一认识,熟悉了工作程序,明确了本次工作的重点。 2、在调查前,熟悉收集到的资料,了解评估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和工程建设规模、特点。在分析和研究收集到的资料基础上,经野外踏勘后,划分评估级别、确定评估范围,制订详细的评估工作大纲。 3、野外调查采用1:10000、1:1000地形图为工作底图,手持GPS定点。 4、室内资料整理按《评估规程》工作程序,在综合分析研究既有资料和实地调查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工程措施和建议,编制“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图”。 (三)、工作方法 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本次评估工作以采用收集现有资料、野外实地调查访问为主,野外以1:10000、1:1000地形图作工作底图,采用GPS定点定位,皮尺,罗盘量测,记录本或卡片描述记录,室内对所获取的数据采用定量、半定量分析法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四)、工作次序安排 1、前期工作准备、搜集资料;

压覆矿产资源和地质灾害评估报告编制技术方案

压覆矿产资源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 告编制

、对本项目服务总体要求的理解 压覆矿产资源是指因建设项目实施后导致的矿产资源不能开发利用的情况。我国在《矿产资源法》中明确规定:"在建设铁路、机场、工厂、水库、输油管道、输电线路和各种大型建筑物或者建筑群之前,建设单位必须向所在省国土资源厅(或向县、市国土资源局)查询征地范围内有无探矿权、采矿权及矿产地设置,为建设项目选址时注意避让已发现的重要矿区、重要的成矿靶区、采空区与开采 塌陷区提供依据,避免或减少压覆重要矿产资源、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保障建设项目正常建设和运行,保护矿业权人和建设单位双方的利益关系。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针对建设工程的特点和地质环境特征,分析工程建设 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对评估区现状地质灾害的类型、发育程度及危害性进行全面评估,并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引发、加剧的地质灾害以及建设工程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评估,在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基础上综合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提出防治措施和建议。二、压覆矿产资源评估服务方案 (一)项目概况 本项目项目压覆矿产资源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制是青岛市本项目区机场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委托青岛建通工程招标咨询有限公司公开招标的项目。 本项目项目压覆矿产资源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项目规模约17km2,项目地 点:青岛市本项目区。 招标范围:压覆矿产资源评估报告的编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制,项目评估方面的相关服务,配合招标人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批。 质量标准:成果文件顺利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批。 编制工期:合同规定的日期内完成(含通过审批等的工作) (二)工作范围及内容 1. 工作范围 根据招标文件提供的项目范围的外围拐点作为建设项目范围(开展评估工作时,应当以审批通过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建设单位提供的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方案或有关图件资料中的范围为准)。根据建设项目征地范围初步外扩1000m 作为调查区范围。

2019年最新版-地质灾害资质申请书(评估新设)

收到申请日期受理申请日期 地质灾害资质 申请书 (评估新设) 申请单位 资质 类别 资质 等级 原资质

证书编号 填表日期年月日

填写说明 1.申请书:一式一份并附电子文档,必须如实填写,不得涂改和弄虚作假,一律打印,不收复印件。 2.申请单位:应填写全称并加盖印章,与单位名称一致。 3.单位名称:应填写全称。企业法人名称应与《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一致;事业法人名称应与《事业法人登记证书》一致。 4.地址:应填写全称。企业法人地址应与《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一致;事业法人地址应与《事业法人登记证书》一致。 5.法定代表人:企业法定代表人应与《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一致;事业法定代表人应与《事业法人登记证书》一致。 6.职称:应按有效的专业技术职称/职务资格证书或批准文件填写。 7.电话、传真:应按长途区号—电话号码、长途区号—传真号码的方式填写。 8.单位性质:事业法人应按事业填写、企业法人按企业填写。 9.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或组织机构代码:填写事业单位组织机构代码证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编号。 10.单位简介:应填写成立时间、业务范围、主要地质灾害工作经历与业绩、职业信誉、遵纪守法等情况。获奖的,应附具获奖证明。如空间不够,可另附页。 11.技术人员:应按《高、中级技术人员名单》(申请书附表1)中所列各类专业高、中级技术人员小计、合计数填写。 12.设备仪器:应按《设备仪器清单》(申请书附表2)中所列各类设备仪器的

合计数填写。 13.业绩证明材料:按照有关要求填写。其中项目规模中,评估资质分为一、二、三级评估。 14.质量管理体系、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按照表单要求填写。 15.其他情况:按照有关表单要求填写。 16.原资质证书编号:应按单位本级申请、有效资质证书编号填写。

地质灾害资质申请_常见问题解答

常见问题解答 提示:地质灾害资质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29、30、31、62号)明确规定了资质管理的政策,请细心研读。 问:使用新的报盘软件、更换新证书后有什么优点? 答:新的报盘软件规范了资质报送格式,精简了资料报送内容,完善了数据报送要求,可以通过汇总各单位数据而建立地质灾害资质管理数据库,实现资质的信息化、规范化管理。通过建立的资质管理数据库,可以实现人员查重,杜绝个别单位借用技术人员情况。新版证书信息明确,删除了部分不必要信息,减少了资质单位在工程开展时的麻烦,通过换证,可以将资质单位信息录入资质管理数据库,实现在部门户网站查询真伪功能,更好的服务社会需求。 问:提交材料的格式、内容在哪里能查的到? 答:报盘软件或者网上申报系统中有说明性文档,请参阅。问:资质材料要上报到哪里? 答:资质材料统一按照申报时间提交到国土资源部政务大厅。 问:资质申报材料中的附件均需要提供吗? 答:资质申报材料中的附件根据申报内容酌情上传,其中申报材料前带“*”号的为必填项。 问:资质变更、遗失补证、注销的程序是什么?

答:根据公告要求,2017年5月1日起,资质单位办理变更、遗失补证、注销等有关事项时,实行在线填报申请,可以不用再专程来部政务大厅提交材料,登陆网址为https://www.360docs.net/doc/1a4523599.html,。审批通过后,由国土资源部政务大厅通知各申请单位带领资质证书来部办理变更事项。网上申报启动前,按照新版报盘软件的模式做成报盘数据,将材料递交到国土资源部政务大厅。 问:新设或者延续甲级新资质,要提供哪些资料?有什么格式要求?是否有统一的模板? 答:申请材料包括国土资源部令第29、30、31号规定甲级资质要求提交的相关材料,主要见报盘系统中填写说明,报盘软件在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1a4523599.html,,“下载服务-软件下载-地质灾害软件”版块)下载,其中申报材料前带“*”号的为必填项。 问:我是甲级资质单位,需要办理资质延续,什么时间报材料? 答:延续申请材料报送时间。需延续甲级资质证书的单位要在证书有效期届满前第70日至第60日内,将延续申请材料提交到国土资源部政务大厅。例如,证书于2015年4月20日到期的,请于2015年2月10日至2月20日期间向国土资源部政务大厅提交。 问:设备清单是否需要盖章?设备发票是否要提供?

最新压覆矿产资源和地质灾害评估报告编制技术方案

压覆矿产资源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 估报告编制

目录 一、对本项目服务总体要求的理解 (2) 二、压覆矿产资源评估服务方案 (2) 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服务方案 (12) 四、服务说明 (15) 五、服务响应表及图片介绍资料 (16) 六、招标文件要求或者投标人认为其它应介绍或者提交的资料和文件 (17) 七、证明服务的合格性和符合招标文件规定的技术资料。 (17) 八、投标人需要说明的其他文件和说明(格式自拟)。 (17)

一、对本项目服务总体要求的理解 压覆矿产资源是指因建设项目实施后导致的矿产资源不能开发利用的情况。我国在《矿产资源法》中明确规定:"在建设铁路、机场、工厂、水库、输油管道、输电线路和各种大型建筑物或者建筑群之前,建设单位必须向所在省国土资源厅(或向县、市国土资源局)查询征地范围内有无探矿权、采矿权及矿产地设置,为建设项目选址时注意避让已发现的重要矿区、重要的成矿靶区、采空区与开采塌陷区提供依据,避免或减少压覆重要矿产资源、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保障建设项目正常建设和运行,保护矿业权人和建设单位双方的利益关系。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针对建设工程的特点和地质环境特征,分析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对评估区现状地质灾害的类型、发育程度及危害性进行全面评估,并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引发、加剧的地质灾害以及建设工程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评估,在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基础上综合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提出防治措施和建议。 二、压覆矿产资源评估服务方案 (一)项目概况 本项目项目压覆矿产资源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制是青岛市本项目区机场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委托青岛建通工程招标咨询有限公司公开招标的项目。 本项目项目压覆矿产资源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项目规模约17km2,项目地点:青岛市本项目区。 招标范围:压覆矿产资源评估报告的编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制,项目评估方面的相关服务,配合招标人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批。 质量标准:成果文件顺利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批。 编制工期:合同规定的日期内完成(含通过审批等的工作) (二)工作范围及内容 1.工作范围 根据招标文件提供的项目范围的外围拐点作为建设项目范围(开展评估工作时,应当以审批通过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建设单位提供的建设项目初步设计

地质灾害危险性单位资质审批办事

BSZN-0491-2015/0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审批 办事指南 2015-01-01发布 2015-01-01实施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发布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审批办事指南 一、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本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审批事项的申请与办理二、事项名称和代码 事项名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审批 代码:0491 分项: (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新设 (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延续 (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升级 (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变更 (5)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补证 (6)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注销 三、办理依据 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 第二十二条:国家对从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单位实行资质管理制度。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资质审查合格,取得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颁发的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后,方可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业务: (一)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二)有一定数量的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岩土工程等相应专业的技术人员; (三)有相应的技术装备。 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29号) 第五条:国土资源部负责甲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的审批和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乙级和丙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的审批和管理。 第六条从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单位,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取得相应的资

质证书后,方可在资质证书许可范围内承担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业务。 四、办理机构 (一)办理机构名称 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 (二)办理权限 国土资源部负责甲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的审批和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乙级和丙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的审批(包括新设、延续、变更、升级、补证、注销)。 (三)审批内容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乙、丙级资质审批 (四)法律效力 从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单位,依法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后,方可在资质证书许可范围内承担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业务。 (五)审批对象 在本市注册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申请单位。 五、审批条件 (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新设 1、业务情形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新设申请是指无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的申请人,申请办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资质许可的事宜。 2、准予批准的条件 a)乙级资质 1)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2)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一百五十万元以上; 3)具有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和岩土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不少于三十名,其中从事地质灾害调查或者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工作五年以上且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不少于八人、中级技术职称的不少于十五人; 4)单位技术负责人应当具有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或者环境地质高级技术职

地质灾害野外调查细则

地质灾害野外调查细则 第一章调查要点 1、不稳定斜坡 调查的内容包括:构成斜坡的地层岩性、风化程度、厚度、软弱夹层岩性及产状;断裂、节理、裂隙发育特征及产状;风化残坡积层岩性、厚度;山坡坡型、坡度、坡向和坡高;岩土体中结构面与斜坡坡向的组合关系。不稳定斜坡与建筑物的平面关系(如:房屋与高陡边坡的距离)。调查斜坡周围,特别是斜坡上部暴雨、地表水渗入或地下水对斜坡稳定的影响、人为工程活动对斜坡的破坏情况等。对可能构成崩塌、滑坡的结构面的边界条件、坡体异常情况等进行调查分析,以此判断斜坡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及可能的影响范围。斜坡稳定性调查表中有关栏目填写要求如表1。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视为该斜坡具备失稳条件: (1)各种类型的危岩体; (2)斜坡岩体中有倾向坡外、倾角小于坡角的结构面存在; (3)斜坡被两组或两组以上结构面切割,形成不稳定棱体,其底棱线倾向坡外,且倾角小于斜坡坡角; (4)斜坡后缘已产生拉裂缝; (5)顺坡走向卸荷裂隙发育的高陡斜坡或凹腔深度大于裂隙带; (6)岸边裂隙发育、表层岩体已发生蠕动或变形的斜坡; (7)坡足或坡基存在缓倾的软弱层; (8)位于库岸或河岸水位变动带,渠道沿线或地下水溢出带附近,工程建成后可能经常处于浸湿状态的软质岩石或第四系沉积物组成的斜坡; (9)其它根据地貌、地质特征分析或用图解法初步判定为可能失稳的斜坡。 表1 《斜坡稳定性调查表》填写说明

2、滑坡 (1)调查的范围应包括滑坡区及其邻近稳定地段,一般包括滑坡后壁外一定距离(滑坡滑动会影响和危害的区域),滑坡体两侧自然沟谷和滑坡舌前缘一定距离或江、河、湖水边; (2)注意查明滑坡的发生与地层结构、岩性、断裂构造(岩体滑坡尤为重要)、地貌及其演变、水文地质条件、地震和人为活动因素的关系,找出引起滑坡或滑坡复活的主导因素; (3)调查滑坡体上各种裂缝的分布特征,发生的先后顺序、切割和组合关系,分清裂缝的力学属性,如拉张、剪切、鼓胀裂缝等,藉以作为滑坡体平面上分块、分条和纵剖面分段的依据,分析滑坡的形成机制; (4)通过裂缝的调查,藉以分析判断滑动面的深度和倾角大小。滑坡体上裂缝纵横,往往是滑动面埋藏不深的反映;裂缝单一或仅见边界裂缝,则滑动面埋深可能较大;如果基础埋深不大的挡土墙开裂,则滑动面往往不会很深;如果斜坡已有明显位移,而挡土墙等依然完好,则滑动面埋深较深;滑坡壁上的平缓擦痕的倾角,与该处滑动面倾角接近一致;滑坡体的差速裂缝两壁也会出现缓倾角擦痕,同样是下部滑动面倾角的反映; (5)对岩体滑坡应注意调查缓倾角的层理面、层间错动面、不整合面、假整合面、断层面、节理面和片理面等,若这些结构面的倾向与坡向一致,且其倾角小于斜坡前缘临空面倾角,则很可能发展成为滑动面。对土体滑坡,则首先应注意土层与岩层的接触面构成的滑带形态特征及控制因素,其次应注意土体内部岩性差异界面; (6)调查滑动体上或其邻近的建、构筑物(包括支挡和排水构筑物)的裂缝,但应注意区分滑坡引起的裂缝与施工裂缝、填方基础不均匀沉降裂缝、自重与非自重黄土湿陷裂缝、膨胀土裂缝、温度裂缝和冻胀裂缝的差异,避免误判; (7)调查滑带水和地下水情况,泉水出露地点及流量,地表水自然排泄沟渠的分布和断面,湿地的分布和变迁情况等; (8)围绕判断是首次滑动的新生滑坡还是再次滑动的古(老)滑坡进行调查。 表2 古(老)滑坡的识别标志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

贵州省晴隆县洞湾煤矿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 (二级评估)

目录 前言 (1) 一、任务由来 (1) 二、评估依据 (1) 三、拟建矿山工程概况 (1) 四、评估目的、任务和要求 (1) 第一章评估工作概述 (3) 一、煤矿矿山建设工程和规划概况 (3) 二、以往工作程度 (4) 三、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 (4) 四、评估范围及级别的确定 (4) 第二章地质环境条件 (6) 一、气象、水文 (6) 二、地形地貌 (7) 三、地层岩性 (7) 四、地质构造及区域地壳稳定性 (9) 五、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9) 六、岩溶发育特征 (10) 七、水文地质条件 (10) 八、社会环境条件 (12) 九、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17) 十、小结 (17) 第三章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18) 第四章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20) 一、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20) 二、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评估 (22) 三、小结 (23) 第五章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24) 一、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原则 (24)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估 (24) 三、矿山建设的适宜性评估 (24) 四、防治措施 (25) 五、小结 (26) 第六章结论与建议 (27) 一、结论 (27) 二、建议 (28) 附图1 地质灾害照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陕西省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制及资料要求(试行)

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制及资料要求(试行)为规范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以下简称评估报告)编制及备案管理工作,保证提交技术资料的完整性和统一性,特制定本要求。 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提交 1.评估报告应做到内容完整、真实准确、数据无误、图表清晰、重点突出、结论正确,建议合理、可行。 2.评估报告的编制章节和内容应符合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和省主管部门指导意见。 3、评估报告格式:正文、表格的幅面采用国际标准A4规格(个别表格也可采用A3规格,但应折叠成A4大小);封面应包括报告名称、建设单位、提交单位和日期(送审稿应在封皮的报告名称下方注明“送审稿”字样);扉页除有封面部分内容外,还需有报告编制单位、项目负责、报告编写人、审核人、总工程师和单位负责人签字栏;目录应包括正文目录、附图目录、附件目录及相应的页码;图件大小依据建设场地的规模而定,比例尺应满足其精度的要求,一律按A4规格折成手风琴式,图面朝里,图签向外;附图册和附表册幅面可为A 4、A3幅面(其格式要求详见本要求附件)。 4.评估报告中的文字、术语、标点、代号、符号、数字、图例、图式、单位等均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规范、规程的规定。 5.评估报告中的插图应注明图号、图名、图例、比例尺(图号、图名采用黑体置于图下部);插表应注明表号、表名(表号、表名采用黑

体置于表上部)。 6. 评估报告附图、附件应按顺序排列,附于文字报告后;附图中应有责任栏(右下角)。 7、评估报告内容装订顺序:封面、扉页(责任栏)、单位资质、专家评审意见、评审专家组名单、报告目录、正文、报告附图、报告附件。 8.评估报告最终稿应沿左侧胶装成册。 二、一级评估报告评审 申请评估报告评审时应提交的资料(按下列顺序整理) 1、评估报告评审申请表 2、单位资质证书扫描件 3、评估项目合同书或委托书 4、地方主管部门评估项目备案登记表 5、建设项目立项支持性文件 6、评估报告送审稿1份 三、一级评估报告备案 1、申请评估报告备案时应提交的材料(按下列顺序整理) (1)单位资质证书扫描件 (2)项目合同书或委托书 (3)地方主管部门评估项目备案登记表 (4)项目评审意见书(含专家组名单)、专家个人审查意见、专家现场考察书面意见 (5)评估报告评审情况记录及反馈表

地质灾害评估样本

前言 一、评估任务由来 为节约土地资源,改善农村集镇农民的居住环境和住房条件,发展地方经济,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海安县孙庄镇人民政府拟利用其集镇上的有利地理位置,实施建设农民安居楼工程。海安县分属于长江三角洲冲海积平原、里下河泻湖积平原和滨海堆积平原,第四系及新近系松散层厚度较大,地面沉降地质灾害已有发生,有软土及液化砂土层分布发育。根据国务院令第394号《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国土资发【2004】69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海安县孙庄镇人民政府委托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承担其拟建农民安居楼工程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二、评估工作的依据 1、国务院令第394号《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2、国土资发【2004】69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 3、苏国土资发【2004】187号关于贯彻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的意见 4、相关技术规范和要求 三、评估工作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目的是保护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为工程建设的适宜性及防灾、减灾提供依据,其主要任务如下: 1、查明评估区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 2、分析论证工程建设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危险性;

3、分析论证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 4、对拟建工程场地适宜性作出评估; 5、提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及建议。

第一章评估工作概述 一、工程和规划概况与征地范围 海安县孙庄镇人民政府拟建设的农民安居楼工程位于海(安)王(垛)公路孙庄路段的北侧,孙庄供销社西侧。具体征地地点在孙庄村中心组,规划用地面积1263.4平方米。 该农民安居楼规划为4~5层。 交通位置见图1。 二、以往研究程度 南通地区内的地质工作研究程度较高,各地质、科研单位开展过较多的不同比例尺的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地质资料。其中对本次评估工作有参考价值的主要勘查成果有: 1、《1/20万江苏省滨海地区南通以东地段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普查报告》江苏省地质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1966年; 2、《1/20万南通市幅、南通县幅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江苏省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1980年; 3、《1/50万长江三角洲地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察报告》江苏、上海、浙江地矿局1984年; 4、《江苏省南通市地质图系说明书》江苏省地矿局1986年; 5、《南通市环境地质研究报告》地矿部环境地质研究所1990年; 6、《1/10万南通市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报告》南通市水利局、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要点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要 点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点 国土资源部下发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中,规定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原则,不同阶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内容、要求、方法和程序,对地勘单位更好地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评估程序 《技术要求》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工作程序作出如下规定: 用地面积内,应视建设和规划项目的特点、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种类予以确定。若危险性仅限于用地面积内,则按用地范围进行评估。崩塌、滑坡其评估范围应以第一斜坡带为限;泥石流则必须以完整的沟道流域面积为评估范围;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的评估范围应与初步推测的可能范围一致;地裂缝应与初步推测可能延展、影响范围一致。 建设工程和规划区位于强震区,工程场地内分布有可能产生明显位错或构造性地裂的全新活动断裂或发震断裂,评估范围应尽可能把邻近地区活动断裂的一些特殊构造部位(不同方向的活动断裂的交汇部位、活动断裂的拐弯段、强烈活动部位、端点及断面不平滑处等)包括其中。重要的线路工程建设项目,评估范围一般应以相对线路两侧扩展500米~1000米为限。 《技术要求》规定,在已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进行

工程建设,建设工程处于已划定为危险性大—中等的区段,还应按建设工程项目的重要性与工程特点进行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区域性工程项目的评估范围,应根据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及工程类型确定。 评估的三个级别 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与建设项目重要性,《技术要求》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划分为三级,分级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要求在充分收集分析已有资料基础上,编制评估工作大纲,明确任务,确定评估范围与级别;设计地质灾害调查内容及重点,明确工作部署与工作量,提出质量监控措施和成果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具体分级和分类分别见表1、表2、表3。 表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表 表2 地震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表 表3 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表 《技术要求》分别对三个级别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作出具体规定。 一级评估应有充足的基础资料,进行充分论证:必须对评估区内分布的各类

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资质审批

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资质审批 电子文档报送要求 按照行政审批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为进一步提高审批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实现地质灾害资质审批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现对地质灾害资质申请上报电子文档要求如下: 一、地质灾害资质申请人在到国土资源部政务大厅提交纸质申请资料的同时,需提交电子文挡。 二、报送的电子文裆一律使用5寸或3寸光盘存储,要求一项目一盘,提交电子文档的资料(各类扫描件、word文档、Excel文档等)全部储存在光盘内,光盘表面应标注项目名称。 三、申请人要对提交的电子文挡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当纸质文档与电子文挡不一致时,退回申请人修改后重新申报。 四、电子文档制作的技术要求 (一)制作的电子文档实行一材料一命名的方式。申报资料目录,以"材料清单.txt"命名;申报资料中的各电子文档,以"申报资料详细名称+文件格式"命名。申报资料的电子文档,按照《地质灾害资质申请资料与标准》(附录)中的分类所列材料顺序,建二级文件夹分类保存。 (二)规定申报材料为word或Excel文档格式的,同时申报材料中包含有图片等扫描材料的,应在word或Excel文档中插入扫描文件。 (三)提交电子文档采用以下格式: 1.报送材料清单(目录),采用.txt文本格式,材料清单中所列资料是否已提交电子文档,应予以注明。 2.凡《地质灾害资质申请资料与标准》中所列需提交word或Excel文档的文件,以.doc或.xls格式提交(有内插表格、图件的,要求能正常浏览)。签字盖章的部分需进行扫描,保存为JPEG格式后,按先后顺序和图像插入形式保存到word或Excel文档中。

3.表单类资料,包括各类申请表、呈报表等,全部进行扫描,保存为TIFF (多页)、JPEG(单页),或组织为word文档格式。 4.各种证件、证明、图件类资料,包括各种证明文件、有关批文、证照原件、各种绘图等,采用TIFF(多页)、JPEG(单页),或组织为word文档格式。 (四)扫描注意事项 1. 选择适当的分辨率:图纸、文字采用20Odpi,照片采用100dpi。 2. 选择合适的消蓝方法:对蓝幅图扫描时应进行消蓝处理。 3. 选择合适的颜色:线条类图件或文字类资料采用二值;黑白照片或其他非彩色图件类采用灰度;彩色照片或彩色图件采用真彩扫描。 (五)其他耍求 1.格式转换:格式不符合要求的,应进行转换处理。 2.图像修饰:检查扫描文件的完整性和扫描质量,对不符合要求的要进行反转、调整、纠斜、去污、合并等处理。 (六)申请登记书电子报盘软件下载: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首页>下载服务>软件下载>地质灾害软件>地质灾害审批报批软件。 技术支持信息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技术工程部 通讯地址:北京阜内大街64号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技术工程部 邮政编码:100812 电话号码:(010)66558648

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提交单位: 提交时间:2015 年12 月 目录 0 前言 (3)

1 基本灾情 (3) 2 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条件. (3) 2.1 自然地理条件. (3) 2.2 水文气象条件. (3) 2.3 地形地貌 (4) 2.4 地层岩性 (4) 2.5 地质构造 (5) 2.6 工程地质条件. (5) 2.7 水文地质条件. (5) 2.8 区域地壳稳定性. (6) 3 地质灾害类型、特征及成因分析. (6) 3.1 灾害规模、特征. (6) 3.2 地质灾害成因分析. (6) 4 地质灾害现状危害及发展趋势. (8) 5 已采取的应急防治措施及防治效果. (8) 5.1 已采取的应急防治措施. (8) 5.2 防治效果及存在问题. (8) 6 今后的防治工作建议. (8) 7 应急调查准备和安全问题. (8)

0前言 1基本灾情 2014年9月2日13时19分,位于长江一级支流青干河支流锣鼓洞河左岸的杉树槽发生重大岩体滑坡。初步估算,滑坡体总面积3万m 2,估计总方量约80万m3。 滑坡地点位于秭归县沙镇溪镇三星店村2组、3组交界处,距离青干河河口约 5.15 km。滑坡导致G348国道约200m损毁中断,大岭电站3栋房屋被掩埋,损毁柑橘园约60亩,损毁镇村公路2条450m,16个村(居委会)133个供电台区全部停止供电,紧急转移撤离沙镇溪初级中学师生、当地村民、电站职工家属共计953人,估算直接经济损失3220万元。 2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条件 2.9自然地理条件 秭归县位于湖北省西部,长江西陵峡两岸,三峡工程坝上库首。地理坐标为 东经110°18'~111°0',北纬30°38'~31°11'。东与宜昌市夷陵区(原宜昌县)的 三斗坪、太平溪、邓村交界,南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榔坪、贺家坪接壤,西临 巴东县的信陵、平阳坝、茶店子,北接兴山县的峡口、高桥。县境东起茅坪新集 镇凤凰山(新县城所在地),西止磨坪乡凉风台,南起杨林桥镇向王山,北止水 田坝乡懒板凳垭。县境东西最大横距离66.1 公里,南北最大纵距离60.6 公里。秭归县版图面积2427 平方公里。据2010 年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秭归县国土实际 总面积22.74万公顷。本次调查的杉树槽滑坡位于秭归中部的沙镇西镇流锣鼓洞 河左岸。 2.10水文气象条件 滑坡区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多 年平均气温17~19℃,多年平均降雨量 1 493.2 mm.降雨具时段和频度相对集中 的特点,雨季多暴雨,一日最大降雨量达358 mm.年降雨量由南向北、从低到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技术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规划区、建设用地和矿山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 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330-200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DZ/T0218-2006滑坡防治工程勘察规范 DZ/T0220-2006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 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国家煤炭工业局2000 ) 3 术语、定义和符号 下列术语、定义和符号适用于本标准: 3.1 术语和定义 3.1.1 地质灾害geological hazard 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 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3.1.2 致灾地质作用 geological process probably resulting in hazard 可能导致灾害发生的地质作用。 3.1.3 致灾地质体 geological body probably resulting in hazard 可能导致灾害发生的地质体。 3.1.4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assessment of geological hazard 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可能造成的损失的综合估量。 3.1.7 滑坡 landslide 斜坡(含边坡)上的土体和岩体沿某个面发生剪切破坏向坡下运动的现象。 3.1.8 危岩 dangerous rock 陡坡或悬崖上被裂隙分割可能失稳的岩体。 3.1.9 崩塌 rock fall 岩(土)体离开母体崩落的现象。 3.1.10 泥石流 debris flow 大量泥沙、石块和水的混合体流动的现象. 3.1.12 地面塌陷ground collapse 土体或岩体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坑、洞的现象。由岩溶造成的地面塌陷称为岩溶塌 陷;由开采造成的地面塌陷称为开采塌陷。 3.1.13 地面沉降land subsidence 区域性的地面下沉现象。 3.1.14 地裂缝 ground crevice 区域性的地面开裂现象。 3.1.16 采矿影响范围the range of mining effecfs 采矿地表移动涉及的范围。

锦绣家园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锦绣家园地质灾害危险 性评估报告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锦屏县锦绣家园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1地质大队 二0一三年十二月 锦屏县锦绣家园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 估报告 (三级评估) 报告编写: 审核: 总工程师: 黄远成 队长: 杨宗文 编写报告单位: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1地质大队 编写报告时间: 2013年12月 目录

附件: 1、资质证书 2、委托书 3、审查意见 4、备案登记表 附图: 1、贵州省锦屏县县城锦绣花园建设用地环境地质图,比例尺:(1:500); 2、贵州省锦屏县县城锦绣花园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图,比例尺:(1:500); 3、贵州省锦屏县县城锦绣花园建设用地地质灾害评估剖面图,比例尺:(1:500)。

前言 第一节任务由来 为实施锦屏县县城建设,撤除老旧建筑,合理开发县城,提高人民群众居住环境质量,锦屏县针对部分老城区进行拆迁改造,以建设设施完善的居民住宅楼。为避免在建设过程中引发、加剧地质灾害及建成后遭受地质灾害的危害,同时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防治,锦屏县开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特委托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1地质大队对锦屏县锦绣家园住宅楼建设用地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第二节评估工作依据 ①; ②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4〕69号文《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及附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③; ④项目委托书; ⑤贵州省锦屏县锦绣家园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附《锦绣家园选址地形图》,比例尺:1:500)。

城市地质灾害损失评估报告编制格式

城市地质灾害损失评估报告编制格式 城市地质灾害损失评估报告 1 前言 1.1 任务由来 1.2 评估目的 1.3 评估依据 1.4 城市概况 包括城市地理位置,城市面积,地形地貌,城市人口数量,不同类型用地的规模和面积,所辖各行政区县面积及边界(应附城市行政区划图),城市经济发展水平。 1.5 评估内容及方法简述 1.5.1 工作区划分 应给出评估工作分区图,分区宜按照城市所辖区县或街道行政区划分。 1.5.2 评估内容及方法 简要阐述评估内容及所采用的评估方法。 1.6 评估流程 应给出评估工作流程 图。. 城市地质灾害情景设置2 2.1 城市地质灾害现状评估分析2.1.1 地面沉降灾害现状评估)规定开展评估工作。 (DGJ08-2007-2016宜按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规程》地面塌陷与崩塌灾害现状评估2.1.2 确定城市地面塌陷与崩塌高风险区。2.2 地质灾害情景设置地面沉降情景设置2.2.1

确定不同地下水开采量情景下城市地面年沉降量。地面塌陷与崩塌灾害情景设置2.2.2 确定场次地面塌陷或崩塌的位置,规模以及影响范围。. 3 城市地质灾害预测 3.1 城市地面沉降灾害预测 3.1.1 城市安全高程损失评估 3.1.2 城市建筑物破坏损失、市政基础设施损失评估 3.2 城市地面塌陷与崩塌灾害预测 3.2.1 建(构)筑物易损性分析 3.2.2 基础设施易损性分析 包括基坑、隧道、道路等易损性分析。 3.2.3 下埋管线易损性分析 包括下埋管线的结构易损性分析及系统网络可靠度评估。 4 地质灾害损失评估 4.1 地面沉降损失评估 4.1.1 城市安全高程直接经济损失 4.1.2 城市建筑物破坏损失、市政基础设施直接经济损失 说明:城市安全高程直接经济损失和建筑物破坏损失、市政基础设施直接经济损失宜按照年度经济损失计算,城市地面沉降直接经济损失宜用影子工程法进行估算。 4.2 地面塌陷与崩塌损失评估 4.2.1 建(构)筑物直接经济损失 4.2.2 基础设施直接经济损失 包括基坑、隧道、道路等的直接经济损失。 4.2.3 下埋管线直接经济损失 4.2.4 影响人口评估 说明:地面沉降与崩塌直接经济损失宜按照场次经济损失计算。 4.3 城市地质灾害评级 4.3.1 年度地质灾害分级 针对地面沉降和地面塌陷灾害。 4.3.2 场次地质灾害分级 针对地面塌陷与崩塌灾害。 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