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合集下载

四年级传统文化(上)教案

四年级传统文化(上)教案

意思: 天是青黑色的,地是黄色的,宇宙形成于混沌蒙昧的状态中。太阳正了 又斜,月亮圆了又缺,星辰布满在无边的太空中。 2、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馀成岁,律吕调阳。 律吕:中国古代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不完全相等的半音,从低到高依 次排列,每个半音称为一律,其中奇数各律叫做“律”,偶数各律叫 做“吕”,总称“六律”、“六吕”,简称“律吕”。相传黄帝时伶伦制乐,用 律吕以调阴阳。 意思: 寒暑循环变换,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秋天收割庄稼,冬天储藏粮食。 积累数年的闰余并成一个月,放在闰年里;古人用六律六吕来调节阴 阳。 3、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丽水:即丽江,又名金沙江,出产黄金。 昆冈:昆仑山。 意思:云气上升遇冷就形成了雨,夜里露水遇冷就凝结成霜。黄金产在 金沙江,玉石出在昆仑山岗。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巨阙(què):越王允常命欧冶子铸造了五把宝剑,第一为巨阙,其余 依次名为纯钩、湛卢(zhàn lú)、莫邪(mò xié)、鱼肠,全都锋利无 比,而以巨阙为最。 夜光:《搜神记》中说,隋侯救好了一条受伤的大蛇,后来大蛇衔了一 颗珍珠来报答他的恩情,那珍珠夜间放射出的光辉能照亮整个殿堂,因 此人称“夜光珠”。 三:拓展活动
4、临深履薄,夙兴温凊。似兰斯馨,如松之盛。 夙兴:“夙兴夜寐”之略。夙,早。温凊(qìng):“冬温夏凊”之略。 凊,凉。 意思: 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那样小心谨慎;要早起晚睡,侍候父母让他们 感到冬暖夏凉。让自己的德行像兰草那样的清香,像松柏那样的茂 盛。 5、川流不息,渊澄相映。 意思: 还能延及子孙,像大河川流不息;影响世人,像碧潭清澄照人。 三:拓展活动
学生小组探讨交流。 四、总结课文
第三课《千字文》(三)教案 教学目标: 1、诵读16个句子,借助解析理解句子的意思。 2、学习古人乐善好施、珍惜时光、孝敬父母的品德,修身养性,完善 自己的人格。 教学重难点:了解千字文中的故事、典故。 教学过程: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上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上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上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2. 了解传统文化中的成语、谚语、古诗词等元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第一章:成语故事教学内容:1. 成语“滥竽充数”的故事讲解和意义解析。

2. 成语“亡羊补牢”的故事讲解和意义解析。

教学步骤:1. 引入:讲解成语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对成语产生兴趣。

2. 讲解:讲述“滥竽充数”和“亡羊补牢”的故事,解释成语的意义。

3. 练习: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成语,编一个小品或短剧,展示成语的应用和意义。

第二章:谚语解析教学内容:1. 谚语“熟能生巧”的解析和例句展示。

2. 谚语“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解析和例句展示。

教学步骤:1. 引入:讲解谚语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对谚语产生兴趣。

2. 解析:讲解“熟能生巧”和“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谚语意义和内涵。

3. 练习: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谚语,编一个小品或短剧,展示谚语的应用和意义。

第三章:古诗词欣赏教学内容:1. 李白的《静夜思》的解析和欣赏。

2.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的解析和欣赏。

教学步骤:1. 引入:讲解古诗词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对古诗词产生兴趣。

2. 解析:讲解《静夜思》和《登鹳雀楼》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3. 欣赏: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古诗词,进行朗诵或表演,展示古诗词的美感。

第四章:传统节日教学内容:1. 春节的起源、习俗和意义。

2. 端午节的起源、习俗和意义。

教学步骤:1. 引入:讲解传统节日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对传统节日产生兴趣。

2. 讲解:讲述春节和端午节的起源、习俗和意义。

3. 实践: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传统节日,进行手工制作或绘画,展示节日的特色。

第五章:民间故事教学内容:1. 《白蛇传》的故事讲解和意义解析。

2. 《牛郎织女》的故事讲解和意义解析。

教学步骤:1. 引入:讲解民间故事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对民间故事产生兴趣。

2024小学语文四年级人教版上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2024小学语文四年级人教版上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2024小学语文四年级人教版上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基本特点;2. 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内容;3.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内容;2.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三、教学准备:1. 教材:2024小学语文四年级人教版上册;2. 多媒体设备;3. 课件和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约10分钟)1. 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图片,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Step 2 探究(约15分钟)1. 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谈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陈述对传统文化的认知,鼓励学生互动讨论,了解各个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2. 教师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基本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做出的贡献,并阐述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Step 3 学习(约25分钟)1. 教师布置任务,供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并给予学生一定的阅读指导。

2. 学生独立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同时边读边思考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内容有哪些?3. 学生互相讨论自己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梳理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内容。

Step 4 总结(约15分钟)1. 学生分享和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进行总结,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影响和意义是什么?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五、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进行对传统文化相关的手工制作活动,如剪纸、书法、国画等,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实践动手能力;2. 组织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图片展览、诗歌朗诵或文化活动,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六、课后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文,可以自由发挥,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感受和展望。

四年级上册国学教案

四年级上册国学教案

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 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3. 通过对国学经典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1. 《弟子规》:学习孝道、弟子规等内容,让学生了解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

2. 《三字经》:学习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历史、地理、文化等知识。

3. 《百家姓》:学习中国传统的姓氏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 《千字文》:学习中国古代的文学、历史、哲学等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5. 《论语》:学习孔子的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国学经典,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2. 教学难点:对国学经典中的伦理道德、哲学思想等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国学经典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就国学经典中的某一问题进行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国学经典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道理。

4. 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国学经典中的道德观念,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形式,检查学生对国学经典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道德行为: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评价他们践行国学经典的实际情况。

4. 学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本学期国学经典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弟子规》的学习,了解孝道和弟子规的基本内容。

2. 第3-4周:《三字经》的学习,掌握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历史、地理等知识。

3. 第5-6周:《百家姓》的学习,认识中国传统的姓氏文化。

4. 第7-8周:《千字文》的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历史、哲学等知识。

四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好

四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好

四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整理好第一章:认识传统文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2. 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事物与象征3.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与意义三、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传统文化。

2. 新课:讲解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事物与象征,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3. 拓展:讨论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与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四、课后作业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写下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感受。

2. 调查身边的传统文化现象,下节课分享。

第二章:传统节日文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掌握节日的历史起源、习俗和活动。

2. 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增强民族凝聚力。

二、教学内容1. 我国主要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习俗2. 传统节日的活动与意义3. 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三、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习俗,引导学生了解传统节日文化。

2. 新课:讲解传统节日的活动与意义,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3. 拓展:讨论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弘扬传统节日文化。

四、课后作业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写下自己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感受。

2. 调查家乡的传统节日习俗,下节课分享。

第三章:传统艺术文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艺术,掌握传统艺术的形式、特点和价值。

2. 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提高审美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我国主要传统艺术的形式与特点2. 传统艺术的价值与影响3. 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三、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传统艺术的形式与特点,引导学生了解传统艺术文化。

2. 新课:讲解传统艺术的价值与影响,如书法、国画、剪纸等。

3. 拓展:讨论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和发展传统艺术。

四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整理好

四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整理好

四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整理好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中国的传统节日、习俗和文化现象,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讨论、实践等方式,使学生能够深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和习俗2. 中国传统习俗的文化内涵3.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图案4. 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5.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和习俗,中国传统习俗的文化内涵,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2. 教学难点: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和习俗,中国传统习俗的文化内涵,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和习俗,中国传统习俗的文化内涵,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

2.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深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以便进行讲解和指导。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学习内容。

3. 教学场所准备多媒体设备,以便进行教学演示和讨论。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和习俗,使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2. 讲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和习俗,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3. 讲解中国传统习俗的文化内涵,使学生深入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4. 讲解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5. 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七、课堂练习1. 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感受。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上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上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上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如古代文学、历史、艺术等。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化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解、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2)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古代文学第1课:《唐诗三百首》选读1. 李白《静夜思》2. 杜甫《春望》3. 王之涣《登鹳雀楼》第2课:《宋词精选》选读1.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 李清照《如梦令》3.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三、教学资源1. 教材:《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上》2. 参考资料:相关古代文学作品、作者生平介绍、传统文化知识讲解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情况,引发学生兴趣。

2. 教学新课:(1)讲解第1课《静夜思》的内容,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让学生自主阅读第2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欣赏词的美感。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第1课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分享学习心得。

(2)全班讨论第2课词的意义和作者的创作背景。

4. 课后作业:(1)让学生背诵第1课的诗歌。

(2)选择一首喜欢的第2课词,进行鉴赏和分析。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背诵诗歌和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共同进步。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下六、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如古代文学、历史、艺术等。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化素养。

四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古籍书社版)

四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古籍书社版)

四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古籍书社版)教案概述这份教案是为四年级学生设计的,内容涵盖了全册的传统文化知识。

本教案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 掌握几种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作品。

- 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中国传统节日- 研究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和重要意义。

- 分享并了解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几个代表性的传统节日。

- 进行手工制作,制作与节日相关的艺术品。

第二单元:中国传统音乐- 听取中国传统音乐的欣赏,了解其特点和美妙之处。

- 研究一首中国传统民歌或乐曲,进行简单的演唱或演奏。

- 了解古琴、古筝等传统乐器的制作和演奏方法。

第三单元:中国传统绘画- 研究中国传统绘画的起源和发展。

- 了解中国画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 进行简单的国画实践活动,研究基本的绘画技巧。

第四单元:中国传统建筑- 研究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和风格。

-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意义。

- 制作简单的中国传统建筑模型。

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和示范- 小组合作研究- 观察与讨论- 实践与创作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

- 评价学生在手工制作、音乐演奏、绘画和建筑制作等方面的表现。

- 综合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品完成情况。

参考资料- 《四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材》(古籍书社版)- 网络资源- 教师自备材料以上是《四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的内容概述,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文素质。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3. 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如诗词、书法、绘画等)4. 中国传统美德和道德观念5. 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名人故事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特点、传统节日、习俗、艺术形式等。

2. 案例分析法:通过讲解历史文化和名人故事,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传承方式。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与传统艺术形式的实践活动,如书法、绘画等。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第二课时: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3. 第三课时: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如诗词、书法、绘画等)4. 第四课时:中国传统美德和道德观念5. 第五课时: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名人故事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活动表现: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创作能力。

4.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材或相关书籍。

2. 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3. 视频资料:寻找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视频资料,如传统艺术表演、历史纪录片等。

4.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5. 实践活动材料:如书法用品、绘画材料等。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特点、节日、习俗、艺术形式等。

2.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八、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问题,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小学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三篇

小学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三篇

【导语】传统⽂化(Traditional culture)就是⽂明演化⽽汇集成的⼀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化,是各民族历各种思想⽂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

⼩学四年级传统⽂化教案⼀:李⽩ 教学重点 1、背诵课⽂,体会⽂中的思想情感 2、积累体会⽂中的优美词语与句式 教学难点:体会⽂中积极昂扬的情感特质 教学过程 ⼀、导⼊新课 【引⼊课⽂】古⼈宴集为欢,喝酒,喝的是美酒;赏景,赏的是美景;他们也咏⽽歌,吟咏诗⽂,唱唱歌(可不像我们⼀路上唱的是什么《⼀只⼩⾬伞》,没诗可吟,回来的路上⼀起⼤声背诵《将进酒》。

)他们的宴集让今⼈感受到⽂雅才情以及纵兴释怀的欢乐,不禁让⼈⼼⽣羡慕之情。

今天我们要去感受⼀下,李⽩和他的堂弟们的⼀次“夜宴”。

下⾯让我们进⼊课⽂,感受他们的“夜宴”诗情。

⼆、共同协作,完成课⽂解读 【疏通字词】投影⽂段,疏通字词,涉及典故简单讲解。

“以诗为⽂”语⾔凝练富有美感的特点;⽤典⾃然不加雕饰,灵活运⽤不凝滞。

【归纳总结】赏美景、序天伦、⾼谈转清、饮酒赋诗 【⾃主赏析指导】前段时间我们学习李⽩的《将进酒》,我们共同归纳出三个赏析诗⽂的⾓度,⼀是作者;⼆是诗⽂反映的⽂化特征;三是诗⽂中的情感基调。

今天我们就选取其中的情感基调作为赏析的⽅向。

三、对⽐探究 通过课⽂的解读,我们看到李⽩和他的弟弟们在他们的筵席上,没有轻歌曼舞,没有繁管急弦,⽽只是观花赏⽉,吟诗论⽂,说理谈⽞,所以这是⼀场纯属⽂⼈墨客的集会,作者运⽤诗⼀样的语⾔成功地展⽰了⼀次⾼雅的精神盛宴,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齐读⽂章,感受直观的诗⽂情意。

) 【提问】同学们在完成课⽂的解读以及诵读之后,感受⼀下,这篇⽂章的情感基调是什么样的。

我们可以简单地将之归⼊什么性质的。

(积极还是消沉的?) 【合作探究】请以⼩组为单位,探讨⼀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 【提⽰】可以从时代背景、作者个⼈情况等⽅⾯⼊⼿ 【交流成果】⼩组之间交流成果,与⽼师交流体会 四、总结全⽂,阅读与写作 1、阅读分发的材料,⽯崇的《⾦⾕诗序》,有评论家认为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很⼤程度上受到《⾦⾕诗序》的影响,你能从中找出⼀些佐证吗? 2、⾃⼰⾛过的⼗⼋年,以《春》为蓝本,摹写⼀次印象深刻的集会。

四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四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四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如节日、民俗、传统艺术等。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和运用传统文化中的元素,如诗词、书法、绘画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调查、采访、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主动探究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2)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历史演变和地域差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传统节日1. 课文:《春节》、《端午节》、《中秋节》2. 知识点:节日的来历、习俗、食物、活动等第二单元:民间艺术1. 课文:《剪纸》、《泥塑》、《京剧》2. 知识点:民间艺术的定义、分类、特点、代表作品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历史演变和地域差异。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课文内容。

2. 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调查、采访、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究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3. 比较法:分析传统文化中的相似和差异,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阶段测试:设置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检测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结合课文内容和知识点,进行综合性的测试。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四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相关课文。

2. 辅助材料:相关节日的图片、视频、剪纸、泥塑等实物或模型。

3. 网络资源:关于传统文化的网站、博客、论坛等。

4. 参考书籍:关于传统文化、民间艺术等方面的书籍。

七、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单元:传统节日(2课时)第二单元:民间艺术(2课时)八、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通过播放节日歌曲或展示节日图片,引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四年级(齐鲁书社版)传统文化教案

四年级(齐鲁书社版)传统文化教案

四年级(齐鲁书社版)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 培养学生运用传统文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成语、典故、名言、古诗词等。

3. 传统艺术:书法、国画、剪纸、京剧、民间故事等。

4. 传统习俗:拜年、祭祖、赏花灯、包粽子、做月饼等。

5. 传统美德:孝道、礼仪、诚信、友善、勤奋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传统文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知识,阐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与传统艺术、习俗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安排1. 课时:每课时20分钟2. 教学进度:每周一课时,共15课时3.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活动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教案示例:第一课时:中国传统节日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的传统节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内容:介绍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印象。

2. 讲解:讲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的起源、习俗和意义。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关于传统节日的有趣故事和实例,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传统文化。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调查自己喜欢的传统节日,下节课分享给同学们。

四年级传统文化 教案

四年级传统文化 教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年级2019.91、学便是乐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王艮及其《乐学歌》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体会学习的快乐。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晓事明理。

读读《杏坛乐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广闻博识、余力学文。

学生谈谈交流自己所了解的私塾,说一下你有没有在雪中高兴得手舞足蹈的时候。

五、学以致用。

交流:你是怎样理解学习中的苦与乐的?2、读书之乐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翁森及其《四时读书乐·秋》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感受读书的乐趣。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晓事明理。

读读《颜回乐学》,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广闻博识、余力学文。

学生谈谈交流自己所了解的二十四节气。

画一画《四时读书乐·冬》中的场景吧。

五、学以致用。

交流:你喜欢在哪个季节读书?为什么?3、处贫乐学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颜回及《论语·述而》跟《论语·雍也》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片段。

教学重难点:如何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晓事明理。

读读《范仲淹处贫乐学》,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广闻博识、余力学文。

学生谈谈交流自己所了解的粥的由来及功效、礼俗等。

说一说读书的好处有哪些?五、学以致用。

查阅怀素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吧。

4、好之乐之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程颢及《论语·雍也》跟《春日偶成》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片段。

教学重难点:怎样培养对学习的兴趣?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晓事明理。

读读《吟风弄月》,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年级(齐鲁书社版)传统文化教案

四年级(齐鲁书社版)传统文化教案

四年级(齐鲁书社版)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如传统节日、传统习俗、传统艺术等。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讲解、讨论、实践等方法,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组织学生进行调查、访问,了解身边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传统节日1. 春节2. 清明节3. 端午节4. 中秋节第二单元:传统习俗1. 拜年2. 贴春联3. 吃年夜饭4. 扫尘第三单元:传统艺术1. 剪纸2. 年画3. 陶艺4. 京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2. 难点: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

2.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4. 采用调查法,让学生了解身边的传统文化。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所展现的兴趣和能力。

3.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和价值观。

4.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四年级传统文化》(齐鲁书社版)2. 辅助材料:相关传统文化的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3. 实物材料:剪纸、年画、陶艺等传统艺术材料4. 网络资源:相关传统文化的网站、论坛等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单元:传统节日(2课时)2. 第二单元:传统习俗(2课时)3. 第三单元:传统艺术(2课时)4. 实践环节:调查身边的传统文化(1课时)5. 总结与评价(1课时)八、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通过讲解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

(完整版)四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完整版)四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小学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尚德修身》等四个单元。

当畅游于这套教材的时候,学生会感悟到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还会学到读书的方法和道理,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风景人物,每篇文章都是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精华之作;还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艺术……三、教学目标: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熟读成诵。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传统文化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传统文化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传统文化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五、教学措施:1、教学形式多样化。

教师讲解、学生讲故事、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

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

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第一单元尚德修身1、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句话。

四年级上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案(山东大学出版社)

四年级上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案(山东大学出版社)

第一单元尊师重道经典驿站课题1尊能者师课型新授1、让学生理解为人之师必备的条件。

教学目标2、让学生懂得作为老师首先要有尊严威信和渊博的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道理。

教学难点:让学生懂得作为老师首先要有渊博的知识。

教学过程一、教材引入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的改编和实施意义。

2、本单元内容的引入和编排意义。

根据第一单元编排序言去讲和引入。

二、学习新课1、学习理解《荀子.致士》。

(1)、学生自读《荀子.致士》的选文和注释、文意。

(2)、这里主要讲了什么?生:成为老师的四个条件。

(3)、这四个条件分别是什么?你能说一说吗?生:尊严威信、阅历信仰、条理清楚、举一反三。

2、学习理解唐韩愈《师说》。

(1)、学生自读唐韩愈《师说》。

的选文和注释、文意。

(2)、这里主要讲了什么?生:如何找到老师?或谁可以成为老师?。

(3)、这四个条件分别是什么?你能说一说吗?生:地位无高低、年龄无大小、懂道理和有知识。

3、温馨点击。

(1)教师总结:“三人行必有我师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等(2)学生谈感悟和想法。

4、活动广角(1)谈一谈“三人行,必有我师也”的意义是什么?(2)我们身边谁可以成为老师,想一想、找一找。

(3)试着背一背第二段选文吧!5、成长阶梯(1)师:通过交流、自我评价对号入座。

(2)学生展示生1:我能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师也”的意义生2:我能背诵第二段选文三、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课题2尊师之道课型新授1、让学生认识古人尊敬老师的看法,理解尊师重教对国教学目标家兴衰的重要性。

2、让学生懂得人人从就要尊敬老师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理解尊师重教对国家兴衰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让学生懂得人人从就要尊敬老师。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引出新课师:上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二、学习新课1、学习理解《荀子.大略》。

(1)、学生自读《荀子.大略》的选文和注释、文意。

(2)、这里主要讲了什么?生1:国家重视老师有什么好处。

小学四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小学四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小学四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第1课时《千字文》(一)【教学目标】1、识记《千字文》(一)中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千字文》(一)并尝试背诵。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二、简介《千字文》(一)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六、故事链接:第2页了解夜光珠来历的故事。

【教学反思】第2课时《千字文》(二)【教学目标】1、识记《千字文》(二)中生僻的字2、找出韵律,熟读《千字文》(二)并尝试背诵【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二、简介《千字文》(二)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故事链接:第5页了解墨子教育做人的小故事。

【教学反思】第3课时《千字文》(三)【教学目标】1、识记《千字文》(三)中生僻的字2、找出韵律,熟读《千字文》(三)并尝试背诵【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空谷传声,虚堂习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山东教育出版社)【四年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山东教育出版社)【四年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山东教育出版社)教学设计四年级第一单元尚德修身一、教学目的1.学习先贤为人处世之道,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

2. 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二、重点难点:保持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1.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一、教学目标:1.了解《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的由来2.明白做人的道理二、重点难点:明白要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三、课前准备:听相关故事。

四、教学过程:(一)说文解字1.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2.解字:(二)故事引导1.讲关于韩信的故事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品德高尚的故事(三)熟读成诵1.开火车读文2.小组读文3.开展小组背诵比赛(四)情景明理1.情景表演,辨析:小明成绩优秀却瞧不起别人,班干部竞选落选了,他很苦恼。

2.说一说,小明落选的原因是什么?他应该怎么做才能重新赢得同学们的信任?4.小结道理:一个人只有品德高尚,在言语行为中小心谨慎,讲信用,对人真诚才会是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2.能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换位思考,体谅他人的品质。

二、重点难点:能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换位思考,体谅他人的品质。

三、课前准备:在家读文。

四、教学过程:1.导入:今天我们学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2.范读课文。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3.教读课文。

朗读课文,边学习边指名学生朗读。

4.明道喻理:赵奢不畏强权。

5.拓展活动:出示知行合一(1)引领学生读文。

(2)说说这种做法的正误及判断理由。

6.自我评价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相应的评判3.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步达到背诵。

2.在教师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够结合实际懂得为人处事的做法,知道怎样注重修养自己大度的品性。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7篇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7篇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7篇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长,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方案了。

什么样的方案才是好的方案呢?下面是我细心整理的四班级传统文化教学方案,四班级传统文化教学方案1一、指导思想:其中,以“一山一水一圣人”为代表的齐鲁文化最为突出。

本套课程设计,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游历名人胜水、品尝艺术之乐为基本活动内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志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育民族气节。

二、教材分析:本套教材以齐鲁文化为主,反映中华传统文化精髓。

本套教材包含“经典驿站”、“艺术乐园”两个单元。

“经典驿站”: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中千古美文的文化滋养,培育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宠爱之情。

包括:《声律启蒙》、《增广贤文》、《弟子规》、《幼学杂诗》、《中华改良杂字》、《千家诗》、《神童诗》《随园诗话》、《世说新语》节选部分内容,共17课。

“艺术乐园”:步入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绚丽缤纷,增加民族骄傲感和自信念。

摘抄部分格言警句供同学们观赏。

教材的基本呈现形式为:“经典回放”(呈现原创经典中的精华部分);“温馨点击”(借老师之口将的思想和教学的意图呈现出来,提出学习的依据,明确学习要求);“活动广角”(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同学在自主学习、探究、尝试、沟通中完成学习活动);“成长袋”(为同学供应一个总结评价、积累沉淀的空间)。

三、教学措施1、要细心备课,做到备教材、备教法、备同学。

全面搜集教学材料,做到讲解全面,便于让同学更全面的了解经典。

2、充分考虑到同学的年龄特点和爱好爱好,结合少年儿童的共性生活体验,为他们学习中华民族文化拓展了宽阔的空间,营造了深厚的探究实践氛围。

3、拓展同学的熟悉领域、情感领域和实践领域,逐步培育同学良好的人文素养,塑造其诚信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

四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教案

四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教案

四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教案第1课时总第1课时唐诗1、南园十三首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贺及其《南园十三首》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学生谈谈交流背过的写景的古诗。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2、无题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商隐及其《无题》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无题》可是千古吟诵的佳作,把它做成读书卡片。

2、寻找《无题》的曲子,学唱。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3、问刘十九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白居易及其《问刘十九》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过这首诗。

2、你还读过白居易的哪些诗?3、再读古诗《过故人庄》。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4、塞上听吹笛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高适及其《塞上听吹笛》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边塞诗人高适。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古诗。

2、找另外描写边塞军事生活的诗歌来读一读。

3、欣赏李白《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5、塞上听吹笛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岑参及其《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边塞诗人岑参。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简介作者
王勃,字子安,山西人,初唐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
徐祯卿,江苏苏州人,明代文学家,与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的诗句而为人称誉。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两首古诗。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二、简介李觏
李觏,字泰伯,江西南城人,他的诗唐代韩愈、皮日休等人的影响,具有独特风格。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两首古诗。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知识链接:
了解《山中》和《济上作》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悲苦的思乡之情。
七、拓展活动:
1、说一说
说一说本课的两首诗是借什么景物来表达思乡思亲的悲伤感情的?
2、读一读
京师得家书(明)袁凯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故事链接:第7页
了解“二十四孝”中黄香的故事。
七、拓展活动:查一查
古代“二十四孝”的故事已家喻户晓,“卧冰求鲤”“芦衣顺母”等故事就发生在山东。查阅资料,找出发生在山东的“二十四孝”故事还有哪些?并说说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哪些人?
八、课外延伸:
课下搜集古时描写四时更替、宇宙变化的语句,并交流。
第2课时《千字文》(二)
教学目标:
1、识记《千字文》(二)中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千字文》(二)并尝试背诵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信使可复,器欲难量。墨悲丝染,诗赞羔羊。
景行维贤,克念作圣。德建名立,形端表正。
第3课时《千字文》(三)
教学目标:
1、识记《千字文》(三)中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千字文》(三)并尝试背诵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空谷传声,虚堂习听。祸因恶积,福缘善庆。
尺璧非宝,寸阴是竞。资父事君,曰严与敬。
孝当竭力,忠则尽命。临深履薄,夙兴温清。
似兰斯馨,如松之盛。川流不息,渊澄取映。
二、简介《千字文》(三)
二、简介《千字文》(二)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知识链接:
了解的《断句》和《宣城见杜鹃花》写作背景,体会诗人悲苦的思乡之情。
七、拓展活动:读一读
人日思归
(隋)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三年。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第5课时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山中》和《济上作》两首古诗中生僻的字
2、分别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山中(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济上作(明)徐祯青
两年为客逢秋节,千里孤舟济水旁。
忽见黄花倍惆怅,故园明日又重阳。
第4课时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月夜》和《乡思》两首古诗中生僻的字
2、分别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月夜(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乡思(宋)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二单元诗歌诵读
教学内容:
本单元将进行六首古诗的教学,分别是《月夜》、《乡思》、《山中》、《济上作》、《断句》和《宣城见杜鹃花》
教学目标:
1、在诵读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背诵古诗词。
2、能对照“解析”理解诗句的意思。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教学目标: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熟读成诵。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教学重难点:
传统文化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传统文化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6课时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断句》和《宣城见杜鹃花》两首古诗中生僻的字
2、分别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
小学四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蒙书诵读》等十个单元。本学期我们学习五个单元:《蒙书诵读》《诗歌诵读》《古城建筑》《文学巨匠》一、二,当你畅游于这套教材的时候,你会感悟到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你还会学到读书的方法和道理,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风景人物,每篇文章都是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精华之作;你还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艺术……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故事链接:第2页了解夜光珠来历的故事。
七、拓展活动:读一读
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
——(唐)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
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
——(唐)韩愈《送孟东野序》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馀成岁,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二、简介《千字文》(一)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教学重点:
1、在诵读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背诵。
2、能对照“解析”理解意思。
教学难点:能对照“解析”理解意思。通过诵读感受古文的韵律美。
突破方法:多种形式,反复诵读。
教具、学具:多媒体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千字文》(一)
教学目标:
1、识记《千字文》(一)中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千字文》(一)并尝试背诵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