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韦伯的官僚制理论
马克思·韦伯关于官僚制度的观点
![马克思·韦伯关于官僚制度的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6085edd526fff705cc170aae.png)
官僚制度
bureaucracy
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行政权力体系。
1745年法国学者V.德顾耐首创此词,以描述普鲁士的政府形式。
后来被人们理解为具有贬义的官僚组成的行政制度。
20世纪初德国社会学家M.韦伯把官僚制度作为“合理社会制度”的同义语。
官僚制度一般分为早期的官僚制度和发展了的官僚制度。
前者以秦始皇时的中国、新王国时的埃及和后期的罗马帝国为代表。
这个时期超凡魅力的权威是统治社会的基础,法制却很不完备。
后者始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后,西方国家法制逐渐完备,科层组织日益严密,并建立起正式的文官制度,这时充分发展的官僚制度已成为维持现实社会所不可缺少的基本工具。
韦伯曾论述过官僚制度一般具备的条件:①有强大的中央集权。
②有较为完备的法律制度作为办事的依据。
③有经过专门培训,通过公平竞争、择优任用,以办理公务为职业,靠工资为生的公务人员。
④有维持国家开支的经费。
⑤有层层授权,下级对上级负责的科层组织。
⑥公务人员有按照法规自由支配的强制手段和自由处理的权力。
⑦公务人员的职位有一定任期。
⑧公事与私事、办公室与私人住宅、公产与私产有明确区分。
⑨机构内部有固定的办公机关与档案资料等。
官僚制度适应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需要;它为行政活动,为管理者行使权力提供了正式的规则,因而对提高行政效率,实现行政目标有积极的意义。
但是,随着官僚制度的发展,它也暴露出种种弊端,如滋生官僚主义、出现享有某种特权的阶层等,引起了社会公众越来越多的批评、关注。
第一节 韦伯的官僚制理论
![第一节 韦伯的官僚制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2cc1a11b10a6f524ccbf852a.png)
(三)官僚制的优缺点
优点: • 严密性 • 合理性 • 稳定性 • 普适性 缺点: 最大的缺点就是忽 略人的情感需要,压 抑了人的积极性和创 造性。
四 对韦伯官僚制的评价
• 社会政治意义 • 学术意义 • 理论局限:
历史时代的局限 价值理性的缺失 封闭性与静态性并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五 理性反思中的启示
• 超越历史:坚持科学与价值的统一。 • 科学发展:坚持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 一。 • 展望未来: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第一节 韦伯的官僚制理论
走近 韦伯
一 简介
• 马克斯·韦伯(1864年4月21日-1920年6月 14日)是德国的政治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 他被公认是现代社会学和公共行政学最重 要的创始人之一。 • 韦伯最大的贡献是提出和建立了现代社会 的官僚模型的组织理论,被称为“组织理 论之父”。
二 官僚制理论的产生背景
三 官僚制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权威结构与组织类型分析 1.传统型权威 2.魅力型权威 3.合理—合法型权威
(二)官僚制及其特征 在韦伯看来,“官僚制”是指一种分 部—分层、集权—统一、指挥—服从等为 特征的组织形态,亦即现代社会实施合法 统治的行政组织。
官僚制的特点:
• • • • • • • 分工明确 等级节制 照章办事 非人格化 按资格任命 形势正规的决策文书 适应工作需要的专业培训机制
十九世纪的德国正处于从旧的、 十九世纪的德国正处于从旧的、以家 族为基础的企业制度向大规模的资本主义 族为基础的企业制度向大规模的资本主义 企业制过渡的转折点, 企业制过渡的转折点,其工业化过程相当 迅速,但发展受到了封建制的严重束缚, 迅速,但发展受到了封建制的严重束缚, 当时德国的教会、国家机构、军队、政府、 当时德国的教会、国家机构、军队、政府、 企业和其它各种团体中的大型组织都在增 它们要求管理的合理化, 长,它们要求管理的合理化,因此官僚制 理论应运而生。 理论应运而生。
韦伯的官僚制理论(1)
![韦伯的官僚制理论(1)](https://img.taocdn.com/s3/m/b6a8f570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93.png)
韦伯的官僚制理论(1)韦伯的官僚制理论被誉为“组织理论之父”的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20世纪初提出了官僚制理论。
韦伯认为,组织的合法权威来自三个方面:习俗和惯例;个人魅力;法律合理性。
最合适的法律权威组织形式是官僚主义。
马克斯韦伯提出的“理想的官僚制”理论是公共行政学发展历史中的里程碑。
当前,研究官僚制理论的缺陷及启示依然是一项具有重大理论与实现意义的课题。
官僚制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专业化。
在等级制组织中,工作是基于工作类型的和目的进行划分的,具有很清楚的职责范围,它科学地划分每一工作单元和强调删除那些无用的重复工作,以及考虑到职能交叉的必要。
各个成员将接受组织分配的活动任务,并按分工原则专精于自己岗位职责的工作;(2)等级制。
在组织中实行职务等级制和权力等级制,整个组织是一个等级制的权力系统,每个人的权力和责任都有明确的定义规定。
(3)合理合法的人事行政制度。
量才用人,任人惟贤,因事设职,专职专以及满足工作需要的专业培训机制。
在韦伯的理想型官僚制理论中,“合法性”与“合理性”是两个最基本的概念,一切关于韦伯官僚理论的研究都需要从这两个概念出发,才能把握其思想的真谛。
“合法性”概念与“合理性”概念是紧联系在一起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合理性”经常用于一种学理的解释,倾向于技术化、科学化规范化。
而“合法性”则经常用于政治学的解释,倾向于统治的合法性与正当性。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官僚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这个理论有许多不足之处。
过分强调分级管理制度,要求下级绝对服从上级,忽视下级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缺乏民主精神;过分强调组织利益和组织效率,难以满足社会个性化发展要求和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忽视宏观协调问题,消除部门主义。
韦伯科层制理论对西方政治学影响深远。
他的关于“合理性”、“合法化”等范畴几乎已经成为现代政治学的公理。
首先,韦伯建立了对科层制的全新的学理分析模式。
简述马科斯.韦伯的官僚制的主要内容
![简述马科斯.韦伯的官僚制的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a7ae29c4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eb.png)
简述马科斯.韦伯的官僚制的主要内容1. 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主要内容马克斯·韦伯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社会学家之一,他对官僚制的研究是其重要贡献之一。
官僚制是指一种专业化、规范化和等级化的组织形式,通常出现在政府部门、大型企业和教育机构中。
在韦伯看来,官僚制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韦伯着重分析了官僚制的特征和原则。
他指出,官僚制通常具有明确的等级结构和权力分配,以及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程序。
这种组织形式的最大特点是效率和可预测性,但也容易导致僵化和官僚主义的问题。
韦伯还强调了官僚制对个人自由的压制,以及对创新和变革的抑制。
韦伯提出了官僚制的理想类型。
在他看来,理想的官僚制应该具有明确的职责和权力分配,规范的程序和决策方式,以及严格的纪律和执行力。
韦伯将官僚组织比喻为“铁笼”,暗示了它对行为的规范和束缚。
然而,他也意识到理想的官僚制在现实中很难实现,因为它可能会导致组织的僵化和失灵。
第三,韦伯关注了官僚制对社会的影响。
他认为,官僚制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也具有一定的风险和代价。
官僚制可能导致对个人自由的限制和压迫,以及对创新和变革的抑制。
官僚制可能会导致官僚主义的繁荣,使组织变得迟钝和难以应对挑战。
在总结韦伯的观点时,我们可以看到,官僚制是一种必然存在于现代社会中的组织形式,它具有一定的效率和可预测性,但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了解官僚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这一主题,并在实践中更加有效地应对它带来的挑战。
马克斯·韦伯对官僚制的研究对现代组织管理和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他对官僚制的理论分析和批判性思考,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官僚制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
韦伯强调了官僚制的特征和原则。
他认为,官僚制具有明确的等级结构和权力分配,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程序。
这种组织形式的最大特点是效率和可预测性。
然而,正是这种严格的规定和程序,可能导致官僚主义和僵化。
韦伯的“官僚制”理论
![韦伯的“官僚制”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73c2aec5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ef.png)
第3章韦伯的“官僚制”理论第一节生平与著作一、主要生平1、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864—1920)出生于德国埃尔福特的一个富裕家庭,父亲是一位法学家兼市政议员,母亲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一生笃信上帝并致力于宗教慈善事业。
2、1884—1885年韦伯又转至柏林大学和哥廷根大学就读,从此开始发奋读书,专注于学业。
在此期间,他曾在斯特拉斯堡服兵役。
严格的军事生活使韦伯深为了解军队的管理方法和组织制度,这对他以后的行政组织理论研究影响颇大。
3、1896年,他又迁回海德堡。
在海德堡教学期间,韦伯经受了一次精神崩溃,他的学术研究也因此而中断。
4、1899年,他获得学校的批准开始了休养讲学的生活。
韦伯先后游历了英格兰、苏格兰、比利时、意大利和美国。
在美国的经历成为他日后写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的素材。
5、1917年末至1919年初,韦伯多次在公开场合发布演讲,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作为职业的学术》和《作为职业的政治》两篇演讲。
6、1920年6月14日,韦伯因患肺炎而猝然去世,时年56岁。
二、主要著作韦伯的思想深刻而独到,研究的范围也十分广泛,涉及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行政学、历史学及宗教神学诸多领域,他的学术研究不同程度地推进了各个学科的发展。
他的一生著述颇丰,并且在研究范围、文献资料尹思想深度等方面,都令后人难以企及,其主要著作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儒教与道教》、《一般经济史》、《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经济与社会》、《政治论文集》、《社会学论文集》等。
韦伯的理论对后世影响巨大,他提出的“理想的官僚制”理论是行政学发展史中重要的里程碑,为此韦伯被誉为“组织理论之父”。
第二节官僚制组织理论一、理想的官僚制理论官僚制理论居于韦伯现代化理论的核心,对于韦伯来说,当代社会以及政府的突出特点是家长制或世袭制的行政管理体制转变为官僚科层制,传统权威转变为所谓“理性的”或“合法的”权威。
浅析马克思对官僚制的论述
![浅析马克思对官僚制的论述](https://img.taocdn.com/s3/m/08f4912e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ba.png)
浅析马克思韦伯的官僚制理论一、理论概述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于20世纪初提出了官僚制理论。
在马克斯.韦伯看来,官僚制是指一种以分部—分层、集权—统一、指挥—服从等为特征的组织形态,是现代社会实施合法统治的行政组织制度。
韦伯认为组织的合法权威有三种来源:习俗惯例;个人魅力;法规理性。
法理权威的最适宜的组织形式是官僚制。
所谓“官僚”,是指这种组织的成员是专门化的职业管理人员而言,并不含有一般语境中使用“官僚”一词的贬义。
为了避免误解,有些学者把韦伯所说的官僚组织,改称科层组织。
韦伯认为,在近代以来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官僚组织是对大规模社会群体进行有效管理在基本形态。
韦伯指出,在这三种组织类型中,只有传统组织和官僚组织才有相当程度的稳定性。
个人崇拜组织与这两种组织差异极大,它可以破坏一个旧世界,而无法建立一个新世界。
因为无法保持领袖人物魅力的弥久弥新,或者领袖人物隐退去世等等,个人崇拜组织从诞生起,衰败也就不可避免。
例如宗教组织在其创立时必须依赖于领袖的神圣光环,但要将信徒对领袖的顶礼膜拜常规化,一旦形成了教义和规则,它就开始转变成传统组织。
古代王朝的创立时期,常得益于某个具有超凡魅力的领袖,人们信赖他那种拯救社会的神力,对乌托邦式美好世界的追求形成对领袖的拥戴,并焕发出“打江山”的动力。
而一旦转入“坐江山”,就得实现权威的转变,把神力变成传统,制定典章制度,个人崇拜组织随之平凡化,变成传统组织。
二、理论特征(1)合理的分工。
在组织中明确划分每个组织成员的职责权限并以法规的形式将这种分工固定下来。
(2)层级节制的权力体系。
在组织中实行职务等级制和权力等级化,整个组织是一个层级节制的权力体系。
(3)依照规程办事的运作机制。
在组织中任何管理行为都不能随心所欲,都要按章行事。
(4)形成正规的决策文书。
在组织中一切重要的决定和命令都以正式文件的形式下达,下级易于接受明确的命令,上级也易于对下级进行管理。
简述韦伯行政管理理论
![简述韦伯行政管理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008c14b2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87.png)
简述韦伯行政管理理论韦伯行政管理理论是20世纪初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提出的,他在《论官僚制度的社会性》一书中,首次详细阐述了他的官僚制度理论。
它是对我们理解当今世界上行政管理形式产生深远影响的一种重要思想。
这一理论对于官僚组织的结构、权威性、权力分配和管理层次等方面都有较为详尽的分析,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公共管理学、组织学等相关领域。
韦伯认为,官僚制度是一种对程序化和规范化的管理形式的无情执行。
它是一种以理性规划、职权完备和程序化行为为基础的特殊类型的社会组织形式。
官僚制度是一种不依赖于个人特长和性格权威的形式。
它通过形式合理的规章制度来确保组织内权力的合理运用,以实现组织目标。
同时,官僚制度通过规范的程序化行为,避免了管理上的任性和滥用职权的可能性。
韦伯还指出,官僚制度在整个现代社会中,以及在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中,都有着长足的发展。
它所涉及的领域不仅有政府的行政管理,还包括了企业、学校、医院、军队等大大小小的组织。
在这一点上,韦伯的官僚制度理论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现代社会对组织规范和运营的需求,这也表明官僚制度理论对于我们理解现代组织、政府和管理等方面的重要性。
官僚制度的合理与否,从大局上看,是依赖于它是否达到了社会的目标。
但换句话来讲,几乎所有的组织都是为了达到某种目标而存在的,否则就是没有存在的意义。
因此,官僚制度对于组织来说是一种合理的组织形式。
但在具体的操作中,官僚制度会遇到很多问题,如它的程序化、常规化和合理性可能会变成僵化和官僚主义,导致对应对情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被削弱,影响了组织的运行效率。
因此,官僚制度的合理性和效率性之间要求完美的平衡,也是任何组织运行的重要问题。
然而,韦伯的官僚制度理论并非完全没有缺陷。
在现实情境下,官僚制度可能产生一系列问题。
它行政效率低、决策效率低、反应迟钝等行政特性,使得它在适应环境变化、创新、灵活、人性化等方面的能力变得薄弱。
韦伯的官僚组织理论
![韦伯的官僚组织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f8d72de4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dd.png)
韦伯的官僚组织理论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韦伯与泰勒、法约尔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三位先驱。
马克斯·韦伯( Max Weber,1864-1920)生于德国,曾担任过教授、政府顾问、编辑,对社会学、宗教学、经济学与政治学都有相当的造诣。
韦伯的主要著作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般经济史》、《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等,其中官僚组织模式(Bureaucratic Model)的理论(即行政组织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最为深远的影响。
有人甚至将他与杜克海姆、马克思奉为社会学的三位“现世神明”。
韦伯行政组织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正是德国企业从小规模世袭管理,到大规模专业管理转变的关键时期,了解韦伯的思想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韦伯认为,任何组织都必须以某种形式的权力为基础。
没有某种形式的权力,任何组织都无法实现其目标。
人类社会有三种被社会接受的权利:•传统权力(Traditional Authority):传统惯例或世袭得来;•超凡权力(Charisma Authority):来源于别人的崇拜与追随;对于传统权力,韦伯认为,人们之所以服从它,是因为领导者占据了传统所支撑的权力地位,同时,领导者也受到传统的制约。
但是,人们对传统权力的服从不是基于与个人无关的秩序,而是基于习惯义务领域的个人忠诚。
领导者的作用似乎只是维护传统,因此是低效的,不应该作为行政组织制度的基础。
非凡权力的合法性完全取决于对领导者的信仰。
他必须用不断的奇迹和英勇的行动赢得追随者。
超凡的力量太感性,太不理性,不是基于条条框框,而是基于神秘的启示。
因此,权力的非常形式不应作为行政组织制度的基础。
韦伯认为,只有法定权力才能成为行政组织制度的基础,其最根本的特征是它提供了审慎和正义。
原因是:(1)管理的连续性使得管理活动必须有序地进行。
(2)以“能”为本的择人方式提供了理性基础。
(3)领导者的权力不是无限的,应该受到约束。
有了适合于行政组织体系的权力基础,韦伯勾画出理想的官僚组织模式(Bureaucratic Ideal Type),具有下列特征:1、组织中的人员应具有固定和正式的职责并依法行使职权。
马克思 韦伯 官僚组织理论
![马克思 韦伯 官僚组织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a36061c34028915f804dc259.png)
最佳答案马克斯·韦伯的科层制(或官僚制)理论有着丰厚的思想内蕴,它是韦伯政治社会学的重要内容。
这一理论的许多概念、范畴和分析成为现代西方政治学理论来源之一。
本文试图对这一理论作一讨论。
一、以合理性作为科层论的学理预设“合理性”(rationality)或“合法性”(legitimacy )是韦伯政治社会学的中心概念。
可以说,他的政治理论实际上是围绕着这两个概念展开的,是对它们的进一步引申与发挥。
合理性是韦伯科层理论的重要学理预设。
韦伯认为任何一种合乎需要的统治都有着合理性基础。
既然科层制能够稳定地运作,并且呈现出等级制的权力矩阵关系,它必然也是以某种合理性作为其实现前提的。
他认为,科层制是特定权力的施用和服从关系的体现。
具有特殊内容的命令或全部命令得到特定人群服从的可能性可称为“统治”,此处的统治不包括纯粹暴力的控制,因而统治看来更多地限于自愿的服从。
自愿的服从又是以形成个人价值氛围的“信仰体系”为基础的,作为个人,他必得深刻认同信仰体系,才能取得行动的一致性、连续性而不致导致内心的紧张,并最终获得自愿的服从。
韦伯把个人自愿服从的体系视为合理性或合法性体系,从而他对一个体系的认识排除了价值判断。
也就是说,合理性并不表现在事实的好坏之分,而是存在于看它是否被人们在信仰上认可,或者说,个人对一种秩序保持了它是一种合法秩序的信念,这就是这个秩序的“正当性”(validity)或它之所以存在的合理性。
在正当性信念的支持之下,任何来自权威的命令都会得到个人的遵从,而不论这些命令是否来自统治者个人,或通过契约、协议产生的抽象法律条文、规章等命令形式。
这样一个合法性来源或正当性信念可以分为两大类别。
一类是主观的正当性,包括情感的正当性(多表现为情绪的接近、亲和)、价值合理性的正当性(相信一个秩序体现了个人的美学、伦理或其他价值)、宗教的正当性(来自于对救赎需要秩序这一看法的认可);第二类是所谓客观的正当性,包括习惯的正当性(对已经成为过程或重复出现的事实的默认,以及心理学意义上可表述为主要来自于外部压力的从众心理)、法律的正当性(对法律体系无论是出于内心的抑或外在的服从)。
马克思 韦伯 官僚组织理论
![马克思 韦伯 官僚组织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aa592593960590c69ec376a6.png)
最佳答案马克斯·韦伯的科层制(或官僚制)理论有着丰厚的思想内蕴,它是韦伯政治社会学的重要内容。
这一理论的许多概念、范畴和分析成为现代西方政治学理论来源之一。
本文试图对这一理论作一讨论。
一、以合理性作为科层论的学理预设“合理性”(rationality)或“合法性”(legitimacy )是韦伯政治社会学的中心概念。
可以说,他的政治理论实际上是围绕着这两个概念展开的,是对它们的进一步引申与发挥。
合理性是韦伯科层理论的重要学理预设。
韦伯认为任何一种合乎需要的统治都有着合理性基础。
既然科层制能够稳定地运作,并且呈现出等级制的权力矩阵关系,它必然也是以某种合理性作为其实现前提的。
他认为,科层制是特定权力的施用和服从关系的体现。
具有特殊内容的命令或全部命令得到特定人群服从的可能性可称为“统治”,此处的统治不包括纯粹暴力的控制,因而统治看来更多地限于自愿的服从。
自愿的服从又是以形成个人价值氛围的“信仰体系”为基础的,作为个人,他必得深刻认同信仰体系,才能取得行动的一致性、连续性而不致导致内心的紧张,并最终获得自愿的服从。
韦伯把个人自愿服从的体系视为合理性或合法性体系,从而他对一个体系的认识排除了价值判断。
也就是说,合理性并不表现在事实的好坏之分,而是存在于看它是否被人们在信仰上认可,或者说,个人对一种秩序保持了它是一种合法秩序的信念,这就是这个秩序的“正当性”(validity)或它之所以存在的合理性。
在正当性信念的支持之下,任何来自权威的命令都会得到个人的遵从,而不论这些命令是否来自统治者个人,或通过契约、协议产生的抽象法律条文、规章等命令形式。
这样一个合法性来源或正当性信念可以分为两大类别。
一类是主观的正当性,包括情感的正当性(多表现为情绪的接近、亲和)、价值合理性的正当性(相信一个秩序体现了个人的美学、伦理或其他价值)、宗教的正当性(来自于对救赎需要秩序这一看法的认可);第二类是所谓客观的正当性,包括习惯的正当性(对已经成为过程或重复出现的事实的默认,以及心理学意义上可表述为主要来自于外部压力的从众心理)、法律的正当性(对法律体系无论是出于内心的抑或外在的服从)。
马克思·韦伯官僚制理论
![马克思·韦伯官僚制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5e3acadd195f312b3169a534.png)
官僚制理论的历史意义
• 社会政治意义。推崇管理的理性化和制度化,
强调以知识和技能进行管理,因应了工业 社会的现实诉求。 • 学术意义。“组织理论之父”,提出三种权 威划分的理论框架和组织形态的划分;系 统论述了官僚组织的结构、功能和管理原 则,奠定了现代社会官僚制的制度基础; 基于威尔逊的传统,提出官僚制组织目标 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追求行政效率。
官僚制理论过分追求组织的稳定性,不利于激励组织成员 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行政管理缺乏回应性,不利于改 善服务质量。
总结
马克思·韦伯所倡导的官僚制理论,从整体上可 以看作是一种理想型的组织设计状态。韦伯提出的以 分部-分层、集权-统一、指挥-服从等为特征的组织形 态理论在组织中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他强调的组织 劳动分工体系、调节成员关系和行为的规范秩序、对 个人自利追求的激励和制裁体制不管是在发展经济还 是在政府机制中都有重大意义,但是他又过分看重层 级节制体制、组织效率、职能权限划分、非人格化的 追求等方面使他的理论又成为纸上谈兵。因此,在今 天的组织中我们不仅要借鉴韦伯官僚制理论中的优秀 元素,又要把握好尺度,扬长避短,辩证的看待、借 鉴、应用、发扬。
三种组织形态比较
比较项 神秘化组织 魅力型权威 Charismatic authority 领袖个人的超凡魅力 (人格取向的权威) “人存政举,人亡政息” (当领袖死后,而组织的权 威必须继续时,就会产生权 威的继承问题。组织往往会 由于领袖人物的死亡而分崩 离析) 传统的组织 传统型权威 Traditional authority 传统的习俗与惯 例 介于两者之间 (权力的实施必 须以被统治者习 惯上服从的程度 以及心理上的承 受的限度为限, 否则就会引起反 抗) 合理化—合法化组 织 法理型权威 Rational—legal authority 组织内部的各项规 则 (制度取向的权威) 稳定性较强(非人 格化秩序的确立, 使管理的任何步骤 源于法规,摆脱了 长官意志,保证了 体制的连续性和稳 定性) 权威 权威的 基础
评价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
![评价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https://img.taocdn.com/s3/m/d15a41ef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4b.png)
评价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被誉为“组织理论之父”的马克斯?韦伯,创立了官僚集权理论。
该理论倡导的官僚制组织,被视为与工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最为理想的组织结构。
官僚制组织确实具备其合理性的基本内核,但这种模式也面临着危机,存在着不少弊端。
改革官僚体制,已是人们越来越重视并不断探索及解决的重大问题。
韦伯在官僚集权理论中所提出的官僚制,指的是一种权力依照职能和职位进行分工和分层、以规则为官僚主体的组织体系和管理方式。
也就是说,它既是一种组织结构,又是一种管理方式。
作为一种管理方式,官僚制为现代社会的组织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韦伯将官僚制的组织模式视为与工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最为理想的组织形态,并预言人类在以后的发展中将普遍采用这种组织结构。
官僚制是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合理性的高度体现,充分发展的官僚制是一个实施组织管理的严密的职能系统,它把整个社会变成一架非人格化的庞大机器,使一切社会行动都建立在功能效率关系上,以保障社会组织最大限度地获取经济效益。
官僚制的主要特征是:①内部分工,且每一成员的权力和责任都有明确规定。
②职位分等,下级接受上级指挥。
③组织成员都具备各专业技术资格而被选中。
④管理人员是专职的公职人员,而不是该企业的所有者.⑤组织内部有严格的规定、纪律、并毫无例外地普遍适用。
⑥组织内部排除私人感情,成员间关系只是工作关系.官僚制作为一种组织和管理方式,对无规则低效率的传统管理方式来讲是一种进步。
它可以推动、保障组织和机构的顺利运行,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科层制最大优点在于高效率。
另外还有以下几个优点:1.严密性。
权力的层级结构制度可以确保决策制度的可靠性。
位于层级结构中的每个成员都有明确职权限制,他们清楚地知道,如果发生了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应当把问题转交给哪个部门、哪个职位;如果需要做出某项决定,那么决定应由谁来做出。
这种严格按等级、法规运作权力的结果,可避免组织之间、个人之间职责不清,互相推诿的现象。
马克思韦伯的行政管理理论
![马克思韦伯的行政管理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967117a2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bf.png)
马克思韦伯的行政管理理论马克思韦伯的官僚制度理论是他最著名的贡献之一。
他认为官僚制度是现代社会管理组织的典型形式,它具有稳定性、准则性和效率性。
官僚制度的特点包括等级化的组织结构、明确定义的职责和权利、鲜明的职权分工、严格的规章制度、官员的专业化和正式化。
马克思韦伯对官僚制度的评价并不是全然消极的,他认为它是现代社会管理的必然选择,但也指出它可能导致僵化、保守、无效率甚至无人性。
韦伯还对权威的类型进行了划分。
他认为权威可以分为传统权威、合法权威和魅力权威。
传统权威是建立在传统和习俗之上的,合法权威是通过合法程序获得的,而魅力权威则是建立在个人魅力和吸引力上的。
马克思韦伯强调了合法权威的重要性,他认为它是现代社会管理的基础。
合法权威的产生需要依赖规章制度和组织结构,这与官僚制度的特点是一致的。
此外,韦伯还对组织管理和决策过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他认为组织的管理需要遵循规范和程序,决策应该是有条理的、科学的和理性的。
他强调了组织的目标导向性和效率导向性,指出管理者需要关注组织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
此外,韦伯还对管理者的素质和行为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他认为管理者应该具有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责任心和自律精神。
综上所述,马克思韦伯的行政管理理论涉及了官僚制度、权威体系和组织管理等多个方面。
他的理论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学者和管理实践者,对现代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韦伯的理论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和启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现代行政管理理论。
马克斯韦伯“官僚制”理论探析
![马克斯韦伯“官僚制”理论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27c43505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0a.png)
马克斯韦伯“官僚制”理论探析一、本文概述马克斯·韦伯(Max Weber)作为社会学领域的杰出学者,他的“官僚制”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深入探析韦伯的官僚制理论,揭示其内涵、特点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与影响。
文章将首先概述韦伯官僚制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官僚制的定义、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随后,本文将分析官僚制在现代社会中的积极作用与局限性,探讨如何克服其固有的问题,以实现更为高效、公正的社会治理。
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分析韦伯官僚制理论在不同国家、地区及领域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官僚制理论。
通过对马克斯·韦伯官僚制理论的深入剖析,本文旨在为现代社会治理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启示。
二、马克斯·韦伯官僚制理论概述马克斯·韦伯(Max Weber)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他的官僚制理论在社会科学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
韦伯在他的著作《经济与社会》中,对官僚制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探讨,提出了官僚制作为一种理想类型的组织形式,是现代社会中最为普遍和有效的权力运作方式。
在韦伯看来,官僚制是一种高度理性化、法制化和非人格化的组织形式。
其核心特征包括:等级制原则,即组织内部按照权力和职责的层级关系进行划分,每个成员都明确自己的位置和职责;法制化原则,即组织的运作和决策都基于明确的法规和规章制度,而非个人的主观意愿;非人格化原则,即组织中的成员在处理事务时,应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不受个人情感和偏好的影响。
韦伯认为,官僚制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具有诸多优点。
它能够有效地解决大规模社会组织和复杂社会管理中的协调问题,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
官僚制通过明确的权力和职责划分,能够有效地防止权力的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官僚制通过法制化和非人格化的运作方式,能够减少个人情感和偏好对组织决策的影响,提高决策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然而,韦伯也指出了官僚制的局限性和潜在问题。
马克斯_韦伯的官僚制理论
![马克斯_韦伯的官僚制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d2aaf1ec102de2bd960588a5.png)
! 董海军
如果说威尔逊等人的政治与行政二分原则为现代公共行政及科学研究确立了逻辑 前提的话, 那么公共行政科学化、技术化的道路则是由马克斯- 韦伯开拓出的。正是韦伯 对官僚制问题的研究, 才在官僚制的历史发展中抽象出了公共行政的工具理性原则, 并 对公共行政的体系进行了明确的形式合理性设计。所以说, 韦伯的工作可以被看作是对 现代公共行政范式的确立。
为了进一步阐述这一问题, 韦伯对权威和权力作了区分。他指出, 权力无视人们的 反对, 强使人们服从的能力; 而权威则意味着人们在接受命令时处于自愿。可见, 在权威 制度下, 下级把上级发布的命令看作是合法的。正是根据这种权威合法化的方式, 韦伯 对不同类型的组织进行了区分。他认为有三种合法的权威, 由此出现三种不同的组织形 式, 即“神秘化的组织”、“传统的组织”和“合理化- - - 合法化组织”。其中每一种组织形态 都意味着其独特的管理机构或管理体制。当然, 在现实生活中, 任何组织都可以是三种 组织形态的结合, 然而, 对于我们分析组织来说, 区分三种完全不同的组织形态, 还是十 分有益的。
( 三) “合理- - - 合法化组织”在合理—合法化的组织中, 权威的基础是组织内部的规 则, 人们对权威的服从是由于有了依法建立的等级体系。此时的权威必须在组织中担任 一定的领导职务, 被领导者对权威的服从实质上是对组织规则的服从, 在赢得服从这一 点 上 与 领 导 者 个 人 的 品 质 、能 力 、学 识 关 系 不 大 ; 此 时 领 导 者 与 被 领 导 者 之 间 在 法 律 上 显然是平等的, 各自都要受到组织规则的约束。这种类型的组织是以官僚组织的形式出
现的, 而韦伯则把它看作是现代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权威制度。这一关于组织的权威制度 之所以被称为合理化的制度, 是因为它被专门用来作为实现某些既定目标的手段, 即: 这些组织好像是一架精心设计的机器, 旨在执行某些功能, 而机器上的每一个部件都为 机器发挥最大的功能起着各自的作用。同时, 这一关于组织的权威制度又被称之为合法 化制度, 因为在此类组织中有着一系列的规则和程序, 一定的时候在组织中担负一定职 务的组织成员则必须依据相应的规则和程序去行使他的权威。韦伯用“官 僚 制 ”来 称 呼 这种组织。
韦伯对官僚制的理论确认
![韦伯对官僚制的理论确认](https://img.taocdn.com/s3/m/520d65f7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4a.png)
韦伯对官僚制的理论确认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马克斯·韦伯对官僚制的理论确认,揭示其对现代组织理论和实践的深远影响。
韦伯,作为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官僚制理论为理解现代组织结构和运作模式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通过对韦伯理论的梳理和分析,本文将揭示官僚制在现代社会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以及它如何塑造我们的工作、生活和社会结构。
本文将首先概述韦伯官僚制理论的核心观点,包括官僚制的基本特征、形成条件以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随后,本文将深入探讨韦伯官僚制理论的优点和局限性,分析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适用性和挑战。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讨论官僚制对组织和个人行为的影响,以及如何优化官僚制以提高组织效率和个人满意度。
通过本文的论述,读者将能够更全面地理解韦伯的官僚制理论,以及它在现代社会中的实际应用。
本文也将为组织管理者和个人提供有益的启示,帮助他们在实践中更好地应对官僚制的挑战,提高组织效率和个人发展。
二、韦伯的官僚制理论概述马克斯·韦伯,作为社会学和政治学的杰出学者,对官僚制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他提出的官僚制理论,为理解现代组织的运行逻辑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在韦伯看来,官僚制是一种理想的组织形态,它以法律为基础,以专业分工和等级制度为核心,追求效率与理性。
韦伯认为,官僚制的核心特征是专业化、权力等级和法规化。
专业化意味着组织内的每个成员都按照其专业知识和技能来分工,这种分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专业水平。
权力等级则确保了组织内部的权威和命令的统一性,每个成员都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权力范围。
法规化则通过制定和执行严格的规章制度,保证了组织的稳定性和公正性。
在韦伯看来,官僚制虽然具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固有的问题。
例如,官僚制容易导致形式主义,过于依赖规则和程序可能会忽视实际情况;同时,官僚制也可能导致权力的集中和滥用,威胁到个人的自由和权利。
尽管如此,韦伯依然认为官僚制是现代社会组织发展的必然趋势。
浅论韦伯的官僚制组织理论
![浅论韦伯的官僚制组织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5f9925214b35eefdc8d33349.png)
浅论韦伯的官僚制组织理论马克斯.韦伯作为“组织理论之父”,在行政学方面做出了很多的贡献。
其中最大的贡献当属提出了官僚制组织理论,它被称为是公共行政组织史上最重要的理论之一。
而韦伯除了是行政学家和政治学家,他还是社会学家,因此他的研究中不仅有政治学思想,同时融合了社会学理论,他的理论也是被称为“政治社会学”思想。
官僚制也被称为是行政制或科层制。
韦伯认为的官僚制与我们一般意义上认为的受到人们反对的官僚主义的,低效率的组织是两回事,他指的是组织结构中的某些特点,并且这种制度应该是效率最高的组织形式,具有层次分明,制度严格,权责明确等特征。
社会可以说是在人类的互动过程中所形成的,那么人类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互相联系,集合,从而形成组织。
所以在韦伯看来,“人类社会实际上是组织的社会,人们正是通过组织这根纽带以各种方式连接在一起”。
同时,他也十分强调权威在维系和支配一个社会组织中的作用,因此他也就提出了三种组织形态,即神秘型组织形态,传统型组织形态和法理型组织形态,法理型就是官僚组织形态。
韦伯在描述官僚制组织体制特征时,提出了一些对现在组织理论也很有借鉴意义的要求。
比如,他认为在进行职位分类时,每个岗位都应该专业化,每个在职人员都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术。
的确,如果想要切实提高组织效率,那么每个岗位上的人就应该各尽其职,各尽其用,假如职位上的人是靠关系进来或是没有专业技能,那么对于整个组织效率的提高是有阻碍作用的。
再如,对于工资问题,韦伯也规定员工领取固定工资,并有明文的升迁制度,这也就很好的鼓励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能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而不是像吃大锅饭一样,认为做多做少都一样。
虽然韦伯认为官僚制组织是最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组织结构,现代社会必然是要借助官僚体制的行政管理班子进行管理与统治,但是我认为这种体制其实也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需要我们反思。
首先,韦伯在对官僚科层组织特征的描述中提到一个理性原则,即组织内部各个成员之间只讲理性原则,不讲感情。
第二章 五、韦伯的官僚组织理论
![第二章 五、韦伯的官僚组织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ddac7db1c77da26925c5b07c.png)
我国的官僚制
(一)确立官僚制 1.在观念上培养理性精神,倡导民主、法 制、效能,倡导功绩主义的分配原则。 2.权力与责任相一致的组织原则,理顺各 级政府的组织关系,实现合理分工。 3.健全法制、依法行政。 4.完善行政组织内部各项日常工程制度, 在法律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行政人员的行 为。
3.官僚制的技术优越性
(1)组织的严密性。理想的官僚体制是通 过等级结构进行控制与管理的,等级结构 体系则完全按照专业化的标准加以确定。 法规、规章和制度对所有职位的责任和权 限都有明确而详细的规定,整个官僚组织 权力分层、职位分等、层层节制、环环相 扣、秩序井然。
(2)管理的非人格化。在官僚组织的行政 管理中,任何程序都必须以法律、制度为 根本准则,占主导地位的是形式化的、非 人格化的、普遍主义的理性精神。行政人 员必须秉公办事,保持价值中立,排除爱 憎和一切纯粹个人的、从根本上说是非理 性的、不可预计的感觉因素。
2、韦伯关注的是正式组织,他没有意识到 正式组织可能带来的弊端。虽然专业分工 与等级制能提高效率,但是,专业化同时 也会妨碍部门之间的沟通,阻碍个体的正 常交往;等级制虽然对于执行命令、保持 控制是必要的,但是等级森严往往窒息了 员工的创造性,剥夺了成员的参与权利, 个人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必然受到极 大的压抑。
2.神秘型组织或魅力型组织
神秘型组织或魅力型组织的合法性基础在于:统 治者的个人魅力或“克里斯玛”(charisma)。 即统治者所具有的吸引追随者和信徒们的神力, 以及后者对于前者自愿的服从和虔诚的信仰。个 人魅力型权威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最不稳固、 “非常态的”统治形式,这不仅因为它缺少理性 的、稳态的组织机构和它本质固有的反经济性, 而且还由于个人魅力是一种天赋,它内在于非凡 的、在生活中偶尔出现的个性之中,所以它不能 被保存和传递。在个人魅力型统治的领袖死去以 后,便出现了一系列从未能被适当解决的危机。
马克思韦伯的官僚制理论
![马克思韦伯的官僚制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d84fc0fe0242a8956bece46f.png)
马克思·韦伯的官僚制理论马克思·韦伯是官僚制理论的奠基人,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韦伯首先立足于西方独特理性主义来审视理性官僚制,并通过西方现代官僚制与中国传统制的比较来加以说明。
他倡导的官僚制是一种纯粹的、抽象的、标准的的组织形态,他所谓的“官僚制”是指一种以分部——分层、集权——统一、指挥——服从等为特征的组织形态,亦即现代社会实施合法统治的行政组织。
从纯技术的观点来看,“官僚制”确是最高的组织形式。
他所倡导的层级官僚制理论的主要内容就包括了专业化分工、等级制、对法理化规则的遵从以及非人格化等方面。
韦伯认为,作为一种理想的行政组织形式,官僚制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合理的分工。
工作的专业化便是这种高度明确分工的结果。
2.层级节制的权力体系。
官僚制组织是一个等级实体,具有等级与权力一致的特征,形成官僚制中层级节制的权利体系,以保证在组织权力中政令畅通。
3.依照规程办事的运作机制。
官僚组织通常要制定一整套规则程序来规范组织及其成员的管理行为,以保证整个组织管理工作的一致性和明确性,保证官僚制组织的合理性、合法性、稳定性和连续性。
4.行程正规的决策文书。
有利于下级组织及其成员明确任务权责及规范要求,加强控制,促进组织更加有效、更便捷的实现目标。
5.组织管理的非人格化。
在实行官僚制组织中,管理工作是以法律、法规、条例和正式文件等来规范人的行为的,公务活动中不得掺杂个人情感、偏好等非理性因素,在组织成员之间的公务关系中存在的只是对事的关系而非对人的关系,不考虑任何私情关系。
6.适应工作需要的专业培训机制。
官僚制是建立在高度分工和专业化基础之上的,提高其服务数量和质量,从根本上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
7.合理合法的人事行政制度。
其中包括人员任用应符合工作性质的要求和人员自身能力、人员职位应保证其在合适位置充分发挥才能、职务由自由契约关系承担、人员奖惩应根据工作优劣确定,行政人员须收到严格而系统的纪律约束和控制等。
论马克思韦伯的官僚组织
![论马克思韦伯的官僚组织](https://img.taocdn.com/s3/m/b5e2aa45852458fb770b5644.png)
论韦伯的官僚组织摘要:被誉为“组织管理之父”的马克斯·韦伯,是现代官僚理论的奠基人。
他创立的官僚集权组织,被视为与工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最为理想的组织结构。
在整个20世纪中,韦伯创立的官僚集权理论,可能是影响最大的理论之一。
可以说,韦伯的官僚集权理论是组织理论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它标志着古典理论走向全面的成熟与完善。
美国组织研究学者卡斯特与罗森茨韦克将之称为古典组织思想的“第三根主要支柱”。
关键词:马克斯·韦伯;官僚制;组织理论一、官僚制理论的政治经济背景1.官僚制的经济背景。
在韦伯看来,官僚制是资本主义逻辑的合理发展,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西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事务的增多,使国家的行政职能发展成为必然。
这一切自然加速了政府规模的升级,政府规模的急速变化冲击了昔日的公权运作形式,这在客观上要求人们去探讨和建构新的公共权力体制,从而催生了官僚制。
2.官僚制的政治背景。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人们关注的是如何克服专制主义,分权制衡制度成了理论的焦点,英美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选举为依托的政党政治在这一时期极为盛行,胜者分赃的官员任命制导致了西方政府行政管理的混乱和低效。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西方各国纷纷兴起了文官制度建设。
官僚制正是在这种文官制度的兴建过程中产生并为文官制度的设计提供了价值指导。
二、对官僚组织的解读韦伯认为,人类社会实际上是组织的社会,人们正是通过组织这根纽带以各种方式连接在一起,因而人类社会的变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为组织类型的变迁。
韦伯把社会行为分成四类:基于感情的行为;基于传统或习俗的行为;以某种绝对价值为取向的行为;以个人的目的为取向的合理行为。
韦伯对这四种社会行为进行了细致的剖析,把历史上出现过的合法的统治归纳为三种纯粹的类型:神秘型统治、传统性统治与法理性统治。
三者分别对应于一种合法性权力—组织结构:神授权力—神秘型组织,传统权力—传统型组织,法定权力—法理性组织。
神秘性组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韦伯的官僚制理论
马克思·韦伯是官僚制理论的奠基人,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韦伯首先立足于西方独特理性主义来审视理性官僚制,并通过西方现代官僚制与中国传统制的比较来加以说明。
他倡导的官僚制是一种纯粹的、抽象的、标准的的组织形态,他所谓的“官僚制”是指一种以分部——分层、集权——统一、指挥——服从等为特征的组织形态,亦即现代社会实施合法统治的行政组织。
从纯技术的观点来看,“官僚制”确是最高的组织形式。
他所倡导的层级官僚制理论的主要内容就包括了专业化分工、等级制、对法理化规则的遵从以及非人格化等方面。
韦伯认为,作为一种理想的行政组织形式,官僚制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合理的分工。
工作的专业化便是这种高度明确分工的结果。
2.层级节制的权力体系。
官僚制组织是一个等级实体,具有等级与权力一致的特征,形成官僚制中层级节制的权利体系,以保证在组织权力中政令畅通。
3.依照规程办事的运作机制。
官僚组织通常要制定一整套规则程序来规范组织及其成员的管理行为,以保证整个组织管理工作的一致性和明确性,保证官僚制组织的合理性、合法性、稳定性和连续性。
4.行程正规的决策文书。
有利于下级组织及其成员明确任务权责及规范要求,加强控制,促进组织更加有效、更便捷的实现目标。
5.组织管理的非人格化。
在实行官僚制组织中,管理工作是以法律、法规、条例和正式文件等来规范人的行为的,公务活动中不得掺杂个人情感、偏好等非理性因素,在组织成员之间的公务关系中存在的只是对事的关系而非对人的关系,不考虑任何私情关系。
6.适应工作需要的专业培训机制。
官僚制是建立在高度分工和专业化基础之上的,提高其服务数量和质量,从根本上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
7.合理合法的人事行政制度。
其中包括人员任用应符合工作性质的要求和人员自身能力、人员职位应保证其在合适位置充分发挥才能、职务由自由契约关系承担、人员奖惩应根据工作优劣确定,行政人员须收到严格而系统的纪律约束和控制等。
8.可预见性。
根据可以预计的规则,排除一切纯粹个人的、一切非理性的、不可预计的感觉因素。
在官僚制中,韦伯设计了一个科层制的模型,呈正三角状,顶层是企业的最高领导层,负责组织的重大决策;底层是一般行政人员,依据上级指示进行工作;中层则是管理层的中坚和韦伯研究问题的重点:行政管理人员,他们既要贯彻上级的决策拟定相应措施,也要反馈下级的意见给上级,具有中转站的作用。
官僚组织建立在法理权威之上,它的合理性来源于三个方面①组织的劳动分工体系;②调节成员关系和行为的规范秩序;③对个人自利追求的激励和制裁体制。
这种组织的形式、结构和运行机制,表现为高度理性化的法律规章和制度体系。
它的理性是一种工具理性,具体表现为它仿佛一架精心设计的机器。
官僚组织充分体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精神,它所追求的是通过稳定的、有序的、分工合作且运作协调的组织体制来谋求效率。
效率是官僚制的核心,法治是官僚制的灵魂。
从纯粹技术的角度看,官僚组织能够取得最大效率。
从工具理性角度上来说,这种组织是进行社会管理最合理的手段。
官僚组织在精确性、稳定性、严格的纪律性、可靠性等方面,比其他组织形式都要优越。
相对于传统组织和个人崇拜组织来说,官僚组织的实质就是抛弃人治,实现法治,屏蔽情感,崇尚科学。
现实意义:(一)从学术角度看,主要贡献在于:①韦伯对各种社会组织进行比较研究,提出了一个不同组织的兴致、形态、特征进行分析的理论框架,三种组织形态的划分重要的理论价值。
②韦伯把组织形态与权威性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这既是对历史上权利问题研究的重要发
展,又为后人研究组织问题指出了一个重要的方向;(二)从社会政治的角度看, 官僚制作为一种理性的和有效率的管理体制,它迎合并极大地推动了近代资本主义的工业化进程。
一方面,官僚制满足了工业大生产的生产模式和管理复杂化的需要。
另一方面,它以非人格化、制度化的特征而得到科学理性时代的文化认同。
韦伯的层级官僚制理论的缺点:官僚制理论不是完美无缺的,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官僚制面临着极大的挑战,理论中存在着许多不足,例如脱离现实、偏重制度化、过分强调组织礼仪等等缺点也逐渐暴露出来,主要集中表现在:①过分强调了层级节制体制,忽视了下级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缺乏民主精神;②过分强调组织利益和组织效率,难以应付社会个性化的发展要求和多样化的社会需求;③过分强调专业分工和职能权限的划分,忽视了宏观协调以及消除本位主义的问题;④过分强调人员的稳定性,最终造就出不求有功但无过的管理人员,造成管理人员得过且过混日子的状况。
马克思·韦伯所倡导的官僚制理论,从整体上可以看作是一种理想型的组织设计状态。
韦伯提出的以分部-分层、集权-统一、指挥-服从等为特征的组织形态理论在组织中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他强调的组织劳动分工体系、调节成员关系和行为的规范秩序、对个人自利追求的激励和制裁体制不管是在发展经济还是在政府机制中都有重大意义,但是他又过分看重层级节制体制、组织效率、职能权限划分、非人格化的追求等方面使他的理论又成为纸上谈兵。
因此,在今天的组织中我们不仅要借鉴韦伯官僚制理论中的优秀元素,又要把握好尺度,扬长避短,辩证的看待、借鉴、应用、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