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部分重点简答、论述题
教育学简答论述题
四、简答题:1.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3.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4.作业练习及布置批改5.课外辅导2.中小学常用教学方法的分类和运用根据学生认识活动的形态分为:以语言交流为主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2谈话法 3.讨论法 4.读书指导法;以学生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1.演示法 2.参观法 3.欣赏法;以学生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1.练习法 2.实验法 3.实习法3.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要求一.明确直观的三种手段(实物直观,摸象直观,语言直观)及其运用的针对情况:1.教材过于复杂,仅用语言讲述,学生不容易了解的2.学生知识水平对所学教材,要有困难3.使学生对所学教材要有更明晰更精确印象,学生对所学教材缺少应有的感性经验。
二.直观手段的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结合1.教师要用语言调节学生的注意力2.教师用语言向学生提出合理观察程序3.教师指导学生用语言表达观察结果三.明确直观教学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提高效果的手段2.“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为什么?“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十分巨大。
这是因为:环境提供了人身心发展的物质生活条件;提供了人社会交往的场所;为人身心发展提供了心理源泉。
当然,人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能动的作用。
3.当代国外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是什么?重视课程内容的理论化、综合化。
强调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
重视智力开发与学习能力的培养。
重视个别差异。
4.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是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他们受过专业训练,有丰富的育人经验。
5.简答班主任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1)确定集体的奋斗目标;(2)健全组织,提高干部以形成集体核心;(3)有计划地开展集体活动;(4)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教育学简答及论述
10、试论教学组织形式和历史发展趋势?
11、论述教育在人(儿童)发展过程中起何作用?(该题包含两个小简述题)
一、教育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单独是简述题)
二、教育在儿童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必要条件(简述题)
12、论述学校管理过程运行原理?
13、论述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几个关系
59课程。
60发现法。
61正面教育、积极疏导原则。
62班集体
64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
65.简述活动课程论及其特点
66.在教学中贯彻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67.教师如何指导学生的自我修养
68.论述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的联系与区别。
69.论述班主任如何做个别教育工作。
3、马戏团中的狗,在训兽员的精心教育下,智力得到发展,学会了使以内的加减法。
54、讲授法就是注入式教学
一、判断对错并做简要说明
1、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错误。这是对素质教育倡导的“学生的主动发展”和“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误解。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是因为学生是主体与客体统一的人,因而是具有自主发展意识的人;素质教育强调“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因为学生具有与教师平等的独立人格。这种观点忽略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忽略了学生的特点。教师是教育实践的主体,在教育实践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教育实践的客体,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这决定了教师首先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个性的塑造者、人生的引路人,潜能的开发者,其次才是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
41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42.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
43美育的任务。
教育学简答题与论述题汇总
教育学简答题与论述题汇总简答题部分一.教育的质的规定性特点主要包括哪几方面?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播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二.教育的社会属性1.教育的永恒性2.教育的历史性3.教育的继承性4.教育的长期性5.教育的相对独立性6.教育的生产性7.教育的民族性三.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哪几方面?1.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2.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3.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4.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四.原始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1.教育具有自发性、广泛性、无阶级性和无等级性(平等性)2.教育没有脱离生产劳动3.教育具有原始性五.古代社会教育的特征具体表现为哪几方面?1.教育基本上与生产劳动相脱离2.阶级性3.等级性4.道统性5.专制性6.刻板性7.教育的象征功能占主导地位六.近代社会教育的特点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公立化)2.教育的世俗化3.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法制化)七.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6.教育全球化(国际化)7.教育信息化8.教育具有科学性八.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的取舍5.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体制6.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九.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1.教育培养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3.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十.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和教育内容的变化4.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方法与手段5.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十一.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十二.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功能2.教育具有选择和提升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4.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十三.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1.遗传2.环境3.教育(学校教育)4.个体主观能动性十四.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十五.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体的功能十六.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3.人们的教育理想十七.教育目的的作用(功能)1.导向作用(规范作用)2.激励作用3.调控作用4.评价作用5.选择作用十八.素质教育的内涵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十九.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1.改变教育观念2.转变学生观3.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4.建立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5.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二十.建立学制的依据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4.人口发展状况5.民族文化传统6.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二十一.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1.前制度化教育2.制度化教育3.非制度化教育二十二.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大众化5.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6.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7.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8.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二十三.我国现行学制的改革1.基本普及学前教育2.均衡发展义务教育3.努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4.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二十四.教师劳动的特点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5.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集体性二十五.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1.因材施教2.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3.教师需要“教育机智”二十六.教师职业素养1.职业道德素养2.知识素养3.能力素养4.职业心理健康二十七.教师应该具备的道德素养有哪些?1.对待事业--终于人民的教育事业2.对待学生--热爱学生3.对待集体--团结协作4.对待自己--为人师表二十八.教师的综合能力素养主要包括哪些内容?1.语言表达能力2.教育教学能力3.组织管理能力4.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二十九.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1.专业理想的建立2.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3.专业能力的提高4.专业自我的形成三十.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1.师范教育2.入职培训3.在职培训4.同伴互助5.自我教育三十一.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1.“非关注”阶段2.“虚拟关注”阶段3.“生存关注”阶段4.“任务关注”阶段5.“自我更新”阶段三十二.教师个人为实现专业化应该做的主观努力1.善于学习2.恒于研究3.勤于反思4.勇于实践三十三.学生的特点1.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2.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3.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4.学生是责权主体三十四.从学生自身特点看,学生具有那几个特点?1.可塑性2.依赖性3.向师性三十五.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的表现1.自觉性,也称主动性,这是学生主观能动性最基本的表现形式2.独立性,也称自主性,这是自觉性进一步发展的表现形式3.创造性,这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形式三十六.现代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三十七.学生是发展的人表现在哪几方面?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4.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三十八.学生是独特的人表现在哪里?1.学生是完整的人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三十九.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表现在哪几方面?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3.学生是责权主体四十.师生关系的作用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2.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3.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学相长的催化剂4.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满足学生的多种需要四十一.师生关系的内容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2.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3.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互相促进的关系四十二.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1.人际关系--尊师爱生2.社会关系--民主平等3.教育关系--教学相长4.心理关系--心理相容四十三.课程类型1.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2.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3.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4.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5.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6.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7.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课程四十四.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1.学习者的需要(对学生的研究)2.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对社会的研究)3.学科知识及其发展(对学科的研究)四十五.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1.课程计划2.课程标准3.教材四十六.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原则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与适用性3.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4.理论与实践统一5.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6.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纵向和横向联系7.传授知识、技能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四十七.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1.学生全面发展与培养个性相结合的趋势2.由“双基”到“四基”的趋势3.课程科学性与人文性融合的趋势4.加强课程综合化与实践性的趋势5.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趋势6.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趋势7.课程法制化的趋势四十八.新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四十九.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五十.教学的基本任务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5.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五十一.教学过程认识的特殊性体现在哪?1.认识的间接性2.认识的交往性3.认识的教育性4.认识的引导性5.认识方式的简捷性五十二.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性规律)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3.传授知识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统一(教育性规律)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双边性规律)五十三.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规律的基本观点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3.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4.贯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五十四.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原则1.直观性原则2.启发性原则3.巩固性原则4.循序渐进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7.量力性原则8.科学性与思想性(教育性)相统一原则五十五.班级授课制的特点1.以班为单位集体授课,学生人数固定2.按课教学3.按时授课五十六.班级授课制的优点1.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2.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提高教学效率3.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4.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多方面发展5.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教育的作用6.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五十七.班级授课制的缺点1.过分整齐划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2.学生动手操作机会少,实践性不强,探索性、创造性不易发挥,容易造成理论脱离实际3.教学活动多由教师做主,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4.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有限5.不利于学生之间真正的交流和启发五十八.当前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1.适当缩小班级规模,使教学单位趋向合理化2.改进班级授课制,实现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运用3.多样化的座位排列,加强课堂教学的交往互动4.探索个别化教学五十九.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方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4.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5.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六十.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2.教学的重难点3.课程性质和特点4.学生年龄特征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6.教学时间、设备、条件六十一.教学的基本环节有哪些?1.备课2.上课3.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考查与评定六十二.写好三种计划包括?1.学期(学年)教学计划2.单元或课题计划3.课时计划,即教案六十三.作业的布置与批改的要求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并要有代表性,要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尽量同现代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为求理论联系实际2.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3.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4.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六十四.教学评价的功能1.诊断教学问题2.提供反馈信息3.调控教学方向4.检验教学效果六十五.教学评价的类型1.根据实施功能的不同,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2.根据运用的标准不同,可分为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3.根据评价主体不同,可以分为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六十六.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1.评价目的2.评价功能3.评价观念4.评价内容5.评价方式6.评价主体7.评价过程六十七.德育的意义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4.德育是培养具有道德发展性的人的条件和保证六十八.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统一培养与提高过程2.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六十九.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原则1.导向性原则2.疏导性原则3.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4.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7.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长善救失原则)8.知行统一原则9.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七十.德育的途径1.思想品德课(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2.社会实践活动3.课外、校外活动4.共青团、少先队员组织的活动5.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的学习6.班主任工作七十一.我国德育的基本方法1.说服法2.榜样法3.实际锻炼法4.陶冶教育法(情感陶冶法)5.品德评价法(奖惩法)6.品德修养指导法7.角色扮演法8.合作学习法七十二.班级管理的功能1.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基本功能)2.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主要功能)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重要功能)七十三.班级管理的模式1.班级常规管理2.班级平行管理3.班级民主管理4.班级目标管理七十四.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七十五.班集体的教育作用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与适应能力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七十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3.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艺术家)七十七.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1.了解和研究学生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4.建立学生档案5.操行评定6.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7.个别教育工作8.班会活动的组织9.偶发事件的处理10.学习指导、学习活动管理和生活指导、生活管理11.组织课外、校外活动和知道课余生活七十八.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1.自愿性2.自主性3.灵活性4.实践性5.广泛性七十九.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1.群众性活动2.小组活动3.个人活动八十.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形成教育合力1.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2.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联系3.加强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之间的相互联系4.家庭、社会和学校相互支持,目标一致论述题部分一.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部分与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1.德育2.智育3.体育4.美育5.劳动技术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1.“五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存在不平衡性全面发展教育不是均衡教育,更不是削弱个性的教育。
教育学简答题和论述题
教育学简答题和论述题:1.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和局限性: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1)有效地扩大了教育规模,促进了学校教育的普及。
(2)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
(3)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4)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切磋和交流。
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1)不利于对学生因材施教,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2)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独立性、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发展。
(3)以“课”为基本的教学活动单位,某些情况下会割裂内容的整体性。
(4)缺乏真正的生生之间的合作。
2.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1)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
(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3.贯彻启发性原则要遵循的要求:(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
发扬教学民主包括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向教师提问、质疑等。
4.优秀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1)知识素养,包括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以及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等。
(2)能力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组织能力、课堂管理能力、教育机智等。
(3)道德素养,主要指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4)心理素养,包括和谐的人际关系、健康的心理素质等。
5.影响创造力的主要因素是:(1)智力。
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有利条件,但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低智商不可能有高创造性;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但也可能有低创造性;低创造性可能具有较低的智商,但也可能有较高的智商;高创造性必须有中等以上水平的智商。
(2)个性。
教育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教育学全题名词解释:1、教育: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即教育都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段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更狭义的,有时指思想教育活动。
2、遗传素质:是人在先天的解剖生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人的机体构造、形态、感觉器官以及神经系统的特性等。
3、环境:指的是人生活于其中,围绕在人周围并影响人的发的一切外部世界,它是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4、教育制度:是批一个国家各级种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5、义务教育:是依据国家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学校、家庭、社会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6、教育目的:是指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
7、教育方针:是指一个国家或政党发展的教育事业,开展教育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
8、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9、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首先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简称师德。
10、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最基本要求。
11、教师聘任制度:是指聘任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由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学岗位设置,聘请有教师资格的公民担任相应的教师职务的一项教师聘用制度。
12、课程:是在一定学校的培养目标指引下,由具体的育人目标、学习内容及学习方式组成的,具有多层组织结构和育人计划性能,育人信息载体性能的,用以指导学校教育、教学的育人方案,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13、显示课程:是人们精心设计的明确、内容全面、计划周密、结构复杂的课程,又称正式课程。
14、隐性课程:又叫隐蔽课程或潜在课程,它是在学校情境中由隐性的校文化组成的以间接、内隐方式呈现的课程。
教育学简答题和论述题
1.经济发展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简答)a)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b)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着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c)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d)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高等教育的结构2.结合实际谈谈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论述)a)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包括通过教学培养专门人才、通过科研发展科学和直接为社会提供服务;b)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这项职能从古就有,沿袭至今。
培养专门人才是早期大学创办的宗旨,也是大学作为社会特定机构之所以能够得以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合法性依据。
在现代社会,培养专门人才依旧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使命,也是高校职能体系中的核心;c)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
发展科学职能主要体现在大学的科研活动中,开展科研活动是现代高校培养人才不可缺少的途径,也是现代社会科技、经济发展对期提出的客观要求;d)社会服务是现代高校职能的延伸。
社会服务职能主要表现为高校在培养人才和发展科学的基础上,还通过各种形式为社会提供直接的服务。
3.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的原则(简答)a)在可承受能力范围内适当加快发展速度b)在注重规模扩大的同时提高质量和效益c)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和多样化的办学形式d)发展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4.结合实际谈谈我国当前处理平等与效率关系的政策取向(论述)a)我国高等教育的政策取向概括为“效率优先,兼顾平等”。
所谓“效率优先”是指当前必须把提高高等教育效率作为首要目标;“兼顾平等”,一是指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二是指目前仍不能用平等的理想目标来要求现实,而只能用发展的眼光审视现实,做符合现实的努力。
b)为了提高效率,高校首先要改革办学体制,其次要实现高等教育适当分流。
c)另一方面,国家应采取具体措施对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学生给与帮助,以尽量避免“马太效应”,积极推进高等教育的水平。
d)(最后结合平等与效率的关系以及实际来论述)5.我国成人高等学校系统有哪些形式?(简答)a)职工大学和职工业余大学b)广播电视大学c)函授大学和普通高校的函授部d)普通高校的夜大学e)其它f)自学考试制度6.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方向(简答)a)继续进行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增加灵活性,扩大招生规模;b)完善高校招生收费制度,建立和完善奖学金、贷学金、勤工俭学制度;c)对有条件的地区和高校逐步扩大招生自主权。
(完整版)小学教育学简答题与论述题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有5道小题。
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成熟对个体身心发展的意义。
(1)人的先天素质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成熟的。
(2)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3)教育中充分重视成熟的意义非常必要;教育受成熟所制约,对人的发展又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4)格塞尔提出的个体发展的成熟决定论,夸大了成熟的作用。
39.班集体的教育作用有哪些?(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
(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40.教学过程中如何认识智力发展与知识掌握的关系?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智力发展和知识掌握的统一。
(1)智力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智力的发展。
(2)引导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智力。
(3)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
四、论述题(本大题有2道小题。
每题10分,共20分)。
41.“传递—接受教学”和“问题—发现教学”各有何长处与局限性?42.李老师在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令人尴尬的现象:他讲课不可谓不透、不明、不用功(有时甚至很卖力),课下督促检查不可谓不细不紧不认真,而学生也付出了较大的努力,师生满以为会取得较大的收获与提高,可最终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付出和希冀相去甚远。
针对这种现象,结合相关理论谈谈李老师应该怎样改变这种情况。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有5道小题,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37.简述现代学制改革的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兵重视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2)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参透的方向发展(3)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4)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4)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38.教师应具备哪些职业素养?(1)道德素养。
教育学(名词、简答、论述)
名词解释:1、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系统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2、活动课程:是相对于系统的学科知识而言,侧重于学生直接经验的一种课程形式。
倡导者是杜威和克伯屈。
3、显性课程:亦称“正式课程”、“公开课程”、“官方课程”。
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正式列入学校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以及有目的、有组织的课外活动。
4、隐性课程:又称“非正式课程”、“潜在课程”、“隐蔽课程”,与显性课程相对,是指学校通过教育环境(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关系结构的)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的教育影响。
杰克森1966年提出隐性课程。
5、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
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6、情景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有计划地使学生处于一种类似真实的活动情景之中,利用其中的教育因素综合地对学生施加影响的一种方法。
其特点是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
7、教师的“教员”角色:是教师所表现出来的最突出的角色,它因为具有教强的专业性而处于核心的地位,是我国对教师角色最为关注的一项。
其角色功能主要是以教材为宗旨,对学生进行授业、传道、解惑和评定学业。
这个角色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业务能力。
8、课程结构的要素: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人们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选择的构成课程所必需的经验要素。
9、教学的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0、教育目的: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现象。
11、道尔顿制: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
教育学原理简答题和论述题总结
简答题:2、现代教育的特点是什么?第一,现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生产性。
第二,现代教育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
第三,现代教育内容日益科学化。
第四,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第五,现代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简述现代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
〔2〕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
〔3〕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能够为社会带来重大的经济价值。
〔4〕教育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生产力。
简述当代学制发展的一般趋势。
〔1〕重视学前教育〔2〕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限延长。
3〕高等教育多级化,学校类型多样化。
4.简述课外活动的意义。
〔1〕课外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提高。
〔2〕课外活动有利于推动学生良好个性的充分发展。
〔3〕课外活动有利于充实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4〕课外活动有利于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加速个体社会化进程。
5.教师职业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什么作用?〔1〕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的传播者,在社会延续和发展中起桥梁和纽带作用。
〔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3〕教师是人类潜能的开掘者,对人的智力开发起着奠基作用。
1.简述教育原理的理论功能。
〔1〕解释教育实践〔2〕指导教育实践〔3〕推动教育改革2.优秀教师应具备哪些方面的基本素质答案要点:〔1〕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2〕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3〕较高的文化科学素质〔4〕深刻的教育理论素养〔5〕多方面的教育工作能力〔6〕优良的身心素质3.简述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
〔2〕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目的。
〔3〕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4〕生产力发展影响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5〕生产力发展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4.教育的质的规定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3〕教育是人类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教育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嘿,朋友!咱今儿就来好好唠唠教育学里那些名词解释、简答题还有论述题。
你说啥是名词解释?这就好比给一个新奇的宝贝取个准确又简洁的名字。
比如说“教育目的”,那可不是简单四个字就完事儿,得把它背后那深层的含义给挖出来。
这就像要搞清楚一颗珍珠为啥能在贝壳里长成那么圆润漂亮,得了解它形成的条件、过程还有最终的模样。
简答题呢?就像是有人问你“为啥苹果会从树上掉下来”,你得快速、清楚地说出个一二三来。
比如“简述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这就得把教育怎么影响社会,社会又怎么反过来作用于教育,说得明明白白,可不能含糊。
再说说论述题,这可真是个大工程!它就像要你盖一座有模有样的房子,从打地基到砌墙、盖屋顶,每一个环节都得考虑周全,还得说得有理有据。
就拿“论述教育对个人发展的作用”来说,你得从各个方面展开,什么知识技能的获得啦,品德修养的培养啦,身心发展的促进啦,一个都不能少。
你想想,名词解释是给个清晰的画像,简答题是讲个简单的故事,论述题那就是写一部长篇大论的小说。
要是把名词解释弄混了,那不就像把张三当成李四,闹大笑话啦?简答题答得不清不楚,那不就像讲了个没头没尾的故事,让人听得云里雾里?论述题要是没条理、没深度,那不就像盖房子缺砖少瓦,风一吹就倒?所以啊,面对这些教育学的题目,咱可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平时多积累,就像存钱一样,知识存得多了,要用的时候才能拿得出。
多思考,别死记硬背,得像老牛反刍一样,把知识嚼碎了咽下去,变成自己的营养。
做题的时候呢,也得有技巧。
名词解释要抓住关键,简答题要条理清晰,论述题要有深度有广度。
就像打仗一样,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朋友,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咱可不能在教育学的这些题目面前栽跟头,得把它们拿下,为自己的学习之路铺上坚实的砖块!。
教育学简答题和论述题整理
教育学简答题和论述题整理教育学:一、简答题:1.简述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一)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基础;(二)鲜明的提出培养人的政治方向;(三)主张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2、简述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本条件?一)父母的表率作用;(二)民主和睦的家庭气氛;(三)父母的文化修养;(四)正确的教育观点和方法;3、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遗传(物质前提)、环境(外部客观条件)、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动力)4、简述应试教育的负效应。
一)片面追求升学率;(二)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三)升学教育造成学生分化5、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哪些规律?1)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6、简述指导学生研究方法的基本要求。
1)研究方法指导要有整体观;(2)把研究方法指导的研究与研究学生结合起来;(3)激发学生研究的自觉性、主动性;(4)研究方法指导,必须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7.何根据学生的气质类型差异,做好教育工作?1)教师应当认识到每一个学生的气质都有优点和缺点,都有可能掌握知识技能,形成健康人格,成为有价值的社会成员2)教师对不同气质类型占主导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3)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气质特点,进行职业指导4)教师应正确气质的优点和缺点,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8、社区在发展教育中有什么样的的功能?1)服务功能;(2)教育功能;(3)宣传功能;(4)经济功能;(5)协调功能;9、中国教师角色行动中的文化传统:1)道德追求大于社会索取。
(2)社会本位高于小我本位。
(3)自我涵养先于对他人教育。
10、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教育的基本要素包孕: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1)教师是教育影响和学生间的中介。
(2)教育影响是老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桥梁。
(3)学生是教师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根据。
教育学简答题&论述题
教育学简答题&论述题一、教育学论述题1、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教育学阶段2、古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1)阶级性,等级性(2)非生产性(3)专门化(4)教育内容具有明显的分化趋向和知识化趋向3、近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生产性;普及性;系统性;双轨制4、现代学校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了哪些基本特征?(1)与社会联系的普遍性和直接性,(2)学制的开放性,梯形化和弹性化(3)教育的现代化(4)教育的民主化(5)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性5、生产力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类型和结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制着教育目的和部分教育内容;还制约着教育方法、手段、设施及形式等;(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条件;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社会化和使现代科技由可能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关键;教育还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和生产技术更新的重要手段。
6、政治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政治与教育的制约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教育目的的制定(2)影响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变化(3)影响教育财政状况(4)影响受教育权利。
教育具有政治功能,对政治会有一定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主要表现在影响社会政治延续和推动社会政治生活两个方面。
7、人口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的制定和实现(2)人口结构及其分布状况影响教育结构及学校布局状况。
(3)学龄人口数量影响教育规模及经费使用。
8、教育对人口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教育具有控制人口增长的作用;教育具有提高人口素质的作用;教育具有使人口结构合理化的作用。
9、童年期教育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重视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呵护儿童健康;着力增强动手能力;特别关注学习态度10、少年期的教育应该注意些什么?重视青春期教育;丰富精神生活;鼓励独立判断独立思考11、青年期教育主要应该注意哪三个方面?(1)学会正确认识和处理自我秘社会的关系(2)树立事业心、责任心、提高从事社会职业的素养、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意识和能力(3)正确处理友谊、爱情和婚姻12、学校教育发挥主导作用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符合社会发展方向、反映社会发展要求;有效地协调其它教育影响;符合教育对象身心发展规律;创设适宜的动物园文化环境,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有益有趣的教育活动;注重自我教育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
教育学考试重点
教育学考试重点一、填空题:1.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方法和手段、教育内容。
P29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解释教育现象,探究教育规律。
3.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柏拉图《理想国》。
4.教育学的独立阶段——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5.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
6.教学与教育的关系: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教学只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
P1787.苏格拉底的问答法,也叫产婆术。
8.“教学”二字最早出现于《尚书》。
9.赫尔巴特“三个中心”——教材、教师、课堂教学。
P17810.赫尔巴特试图根据心理学来阐述教学过程,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
P17811.“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维果茨基提出的。
P18912.1963由布鲁纳提出的发现法P19013.布鲁纳的教学过程理论:既重视内容,又重视结构。
P19014.苏联的巴班斯基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15.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原则主要有: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P22116.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
P244(列出三种)17.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道尔顿制、分组教学制、特朗普制。
P264(列出三种)18.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授课。
19.教学活动的补充环节:课外活动。
20.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上课。
P26821.教学评价的评价对象有: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学生、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学设备、场地和时间等因素的有机组合的过程和结果。
P29022.教学评价的评价目的:对教学活动的整体功能作出评价。
P29023.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进行课程评价。
教育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师范学院期末考试题库)
1. 教育: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上说,主要指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2.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略原则和行动纲领4.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5.教育科学: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6、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7、普通教育:主要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8、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9、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10、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11、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
11、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12、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13内发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14、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15、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
小学教育学简答题与论述题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有5道小题。
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成熟对个体身心开展的意义。
(1)人的先天素质是在开展过程中逐步成熟的。
(2)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开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开展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3)教育中充分重视成熟的意义非常必要;教育受成熟所制约,对人的开展又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4)格塞尔提出的个体开展的成熟决定论,夸张了成熟的作用。
39.班集体的教育作用有哪些"(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
(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40.教学过程中如何认识智力开展与知识掌握的关系"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智力开展和知识掌握的统一。
(1)智力的开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智力的开展。
(2)引导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地开展他们的智力。
(3)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能力开展的片面性。
四、论述题(本大题有2道小题。
每题10分,共20分)。
41."传递—承受教学〞和"问题—发现教学〞各有何长处与局限性"42.李教师在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令人为难的现象:他讲课不可谓不透、不明、不用功(有时甚至很卖力),课下催促检查不可谓不细不紧不认真,而学生也付出了较大的努力,师生满以为会取得较大的收获与提高,可最终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付出和希冀相去甚远。
针对这种现象,结合相关理论谈谈李教师应该怎样改变这种情况。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有5道小题,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37.简述现代学制改革的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兵重视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2)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参透的方向开展(3)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4〕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4)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38.教师应具备哪些职业素养"(1)道德素养。
教育学课后简答论述题答案
教育学课后简答论述题答案绪论教育与教育学简答题1、孔子得教育思想有哪些?①孔子得教育思想1•孔子关于教育作用得思想:1 、教育对国家稳定与社会得发展有作用。
2 、提出“ 庶、富、教” 得观点,认为人口,财富,教育就是立国得三要素;3 、“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孔子对教育对象得观点:1 、提出“ 有教无类” 得观点;2 、不包括社会底层得劳动人民。
②孔子得教育思想2•孔子教育目得得观点:1、培养一批“士”与“君子”;2、以完善得人格为教育首要目得。
•孔子得教育内容:四教:文(文化知识)、行(行为规范)、忠、信;•孔子教学原则与方法:1、因材施教原则:夫子教人各因其材2、启发诱导原则:“不愤不启,不渄不发。
”3、学思结合得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谦虚笃实得方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就是知也”③孔子得教育思想3•孔子得德育思想1、立志有恒:确立人生远大志向;“志于仁”2、自省自克,道德教育贵在培养道德得自觉性;“躬自厚而责于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3、身体力行,“讷于言而敏于行”,“言必行,行必果”;4、改过迁善、“改而不改,视为过矣!”。
•孔子教师观: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得工作态度;2、热爱学生;3、以身作则,讲究教学方法。
2、夸美纽斯得主要教育观点就是什么?一、教育得作用与目得:1、教育就是改造社会建设国家得手段,能促进人得发展;2、教育得目得就是培养在身体、智慧、德行与信仰几方面与谐发展得人;二、提出教育要适应自然得原则;就是夸美纽斯思想体系得根本原则;三、第一次提出班级授课制;四、提出统一学制与学年制;五、为各级学校设置广泛得学科课程;六、建立教学原则体系。
3、杜威得主要教育观点就是什么?1、教育得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得改选与改组;2、关于教育得目得:使学生不断生长下去;3、论课程与教材:活动课程与“做中学”得教学原则;4、教学得五步骤5、儿童中心论;6、强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活动作业中心。
教育学简答论述题汇总(权威)
教育学简答论述题汇总(权威)1. 简述教育的外部规律。
作为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发展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和文化传统等的影响,并对这些因素的变化产生反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和教育发展之间的关系: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它对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权、教育目的,教育内容的取舍和教育体制的改革等起决定作用;反过来教育通过培养合格的公民和政治人才为政治服务,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教育还可以促进民主化进程。
但是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不对政治经济制度产生决定性作用。
(2)生产力和教育之间的关系: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教育发展的水平和速度、教育结构变化、教育内容方法手段、专业设置等起到制约作用;教育可以通过再生产劳动力和科学技术反作用于生产力。
但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3)科学技术和教育之间的关系:科学技术能改变教育者的观念,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质量、教育内容方法手段和教育技术等;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推进科学体制化,具有科学研究功能可以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
(4)文化和教育之间的关系:教育具有双重文化属性,它既可以传播文化,又构成文化本体。
文化对教育具有价值定向作用,文化发展可以促进学校课程发展,其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教育内容的选择以及教育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教育可以传承、改造、传播交流融合、更新和创造文化。
(5)人口和教育之间的关系:人口的数量、质量和结构影响和制约着教育的发展;教育可以控制人口增长、改善人口素质、提高人口质量、优化人口结构和有助于人口迁移。
2.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能够传承文化:可以传递、保存文化,活化文化。
(2)教育能够改造文化:选择、整理、提升文化。
(3)教育可以传播、交流、融合文化。
(4)教育能够更新和创造文化。
3.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表现在:(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规范(即学校教育可以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进程);(2)学校教育可以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简述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P173 ①必须以课程目标位主要依据; ②必须适应学生的特点; ③注重内容的基础性; ④贴近社会生活与学生生活。 3、简述世界各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向。P181 ①基础学科将得到进一步加强; ②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成为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 ③课程设置趋于个性化、综合化; ④课程管理的动态化、弹性化。 4、简述课程编制的基本环节。P168 ①确定课程目标; ②选择课程内容; ③组织课程活动; ④评价课程。 第六章 、、、、、、、、、、、、、 ①授受基础知识; ②形成基本技能; ③发展基本能力; ④促进个性健康发展。 2、简析教学过程的基本结构。P199 ①准备阶段:包括启动和定向两个小阶段。 ②展开阶段:分为感知、理解、巩固、运用四个小阶段。 ③终结阶段:检查和评价两个小阶段。 3、简述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趋势。P217 ①班级规模小型化; ②空间安排多样化; ③注重个别化教学; ④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化。 4、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P221 ①教学目标设计; ②教学内容设计;
③时间设计; ④措施设计; ⑤评价设计。 5、简述说课中“说教学过程”的主要内容。P229 ①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安排; ②说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安排; ③说明重点与难点的处理; ④说明采用哪些手段辅助教学; ⑤说明板书设计。 第七章 1、简述品德的结构。P245 ①从内容结构的角度看,品德包含道德价值、道德原则、行为规范等不 同要素; ②从品德能力的角度看,品德结构包括道德判断力、决策力、践行力等 若干侧面; ③从品德形成结构的角度分析,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意志、道德行 为所构成的综合体。 2、简述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P248 ①直接的道德教学; ②渗透在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影响; ③校内外活动。 3、简述学校德育过程中的基本矛盾。P256 ①学校德育影响与一般社会道德影响之间的矛盾; ②德育目标要求与学生的道德发展实际的矛盾; ③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理想与道德实践之间的矛盾。 4、简述德育的过程组织的基本原则。P257 ①保持教育与发展矛盾双方之间必要的张力; ②注意学校德育的物质与精神文化条件的建设,也就是努力建设好德育 影响的校内环境,安排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交往活动; ③坚持教育与再教育、自我教育的统一。 5、简述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具体任务。P261 ①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观点; ②为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奠定基础;
教育学
重点简答题
第一章 1、简述教育本质的含义。P6 教育的本质,即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培养人 的社会实践活动。 2、简述教育本质的特性。P6 ①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②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 ③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3、简述学习教育学对教育工作者的作用。P27 ①启发教育实验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 ②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③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 ④提高教育实践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自我发展能力; ⑤为成为研究的教师打下基础。 4、列举《学记》中概括总结的教学原则。P31 ①藏息相符; ②教学相长; ③师严然后道尊; ④主张启发式教学; ⑤学不躐等,即循序渐进。 5、简述20世纪初教育理论界出现的主要交易理论流派。P35 ①实验教育学; ②文化教育学; ③实用主义教育学; ④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⑤批判教育学。 第二章 1、简述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P52 ①人口数量影响制约着教育的发展;
①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②实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③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④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⑤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⑥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第六章 1、论述一堂好课的评价课要求。P231 ①教学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 a基础目标:指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中所明确规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学 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基本学习能力和相应的思想品德。 b提高目标:主要表现为学习的主体性发展。 c体验目标:好的课堂教学注重推动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形成民 主和谐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让学生体会到课堂生活的乐趣。 ②教学内容:科学合理。 a教师正确理解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b重视教学内容的问题内涵,体现科学性、人文性和社会性的融合。 c学内容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能引导学生 积极思考,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③教学策略与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a学生主动参与。 b合作学习。 c学生自主学习及差异发展。 d鼓励创新。 ④教学能力:良好的教学基本功。 a课堂驾驭能力; b实践操作能力; c语言表达能力。 ⑤教学效果与特色:富有成效与特点。 第七章 1、品德的形成发展与德育(学校德育的基本规律或学校教育对学生品 德发展的影响)。P251 ①良好的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品德结构各要素协调发展的过程。
①全体发展。 ②全面发展。 ③主动发展。 ④和谐发展。 ⑤充分发展。 ⑥可持续发展。 第四章 1、简述中小学教师师德规范的具体内容。P124 ①爱国守法; ②爱岗敬业; ③关爱学生; ④教书育人; ⑤为人师表; ⑥终身学生。 2、简述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内容。P119 ①专业知识; ②专业能力; ③专业态度。 3、简述学生的本质属性。P134 ①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 ②学生是迅速发展的人; ③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4、简述师生关系的类型。P152 ①民主型; ②挚爱型; ③管理型; ④专制型; ⑤放任自流型; 第五章 1、列举课程目标的类型及其代表人物。P168 ①行为目标—美国泰勒; ②生长性目标—英国斯藤豪斯; ③表现性目标—美国艾斯纳;
教育学
重点论述题
第一章 1、试述当代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趋势。P21 ①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日益紧密。 ②教育民主化进程加快。 ③教育形式、手段多样化。 ④教育人民综合化。 ⑤终身教育成为各国的共同追求。 ⑥努力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⑦教育改革日益成为教育发展的常态模式。 第二章 1、试述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P65 ①教育是有明确目的的影响人的发展的活动过程,它制约着人的发展方 向。 ②教育是有计划地全面系统影响人的过程,可以大大增强对人影响的效 益性。 ③教育是由特定的教育者负责组织的教育活动过程,可以使人的发展避 免盲目性。 第四章 1、论述教师劳动的创造性。P103 ①因材施教。 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教师必须灵活地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对特点提出 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②教师讲课活动虽然要以教科书为依据但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 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重点、难点,因而必然对教科书进行创造性的重组 和加工。 ③教师的教育机智。 2、论述理想师生关系构建的策略。P155 ①了解和研究学生。 ②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③努力提高教师个人修养。 第五章 1、论述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P182
②品德的发展是行为主体活动和实践的结果。 ③品德的发展经历从他律到自律的不同阶段。 第八章 1、论述班主任如何做好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工作。P289 ①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 ②尽力班集体的领导核心。 ③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 ④有计划的组织开展集体活动。
③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④发展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认识能力、践行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6、简述教师德育过程中运用奖励的教育艺术。P270 ①奖励的指向不仅是成功的结果,而且是获得成就的过程,即过程中表 现的动机、态度、学习方式、意志力等; ②奖励的频率和程度恰当,不能无原则地滥用奖励,奖励的级别应与成 就的高低相当; ③注意奖励的灵活运用; ④坚持奖励的精神鼓励性质,学校教育要慎用物质奖励; ⑤奖励应尽可能面向全体学生,以形成集体道德舆论,获得学生群体的 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从而受到教育全体学生的功效。 第八章 1、简述班级的功能。P278 ①归属功能; ②社会化功能; ③个体化功能; ④选择功能; ⑤保护功能。 2、简述班级管理的内容。P281 ①班级组织建设; ②班级制度建设; ③班级教学管理; ④班级活动管理。 3、简述班主任的基本职责。P286 ①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②全面负责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 ③组织和指导各类班级活动的开展; ④协调和整合校内外的各种教育力量。
②人口质量影响制约教育的质量; ③人口的就业结构影响教育结构。 2、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P58 ①教育的文化转递、保存功能; ②教育活化文化的功能; ③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④教育的文化批判功能; ⑤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 ⑥教育的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 3、简述教育的人口功能。P60 ①教育可减少人口数量,是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手段; ②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手段; ③教育能够促进人口结构合理化。 4、简述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P62 ①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胜利前提,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②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 ③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的个别特点的发展; 5、简述教育的本体功能。P67 ①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 ②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 ③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 第三章 1、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含义。P84 ①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指人的“完整发展”; ②人的全面发展也是指人的“和谐发展”; ③人的全面发展还意味着人的“多方面发展”; ④人的全面发展还指人的“自由发展”。 2、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P92 ①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②坚持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质量保准; ③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④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3、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P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