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达案例分析终板

合集下载

一个百年老店的最终败落案例分析答案

一个百年老店的最终败落案例分析答案

一个百年老店的最终败落案例分析答案1、柯达成立于1881年,破产于2012年,是一个真正的百年老店。

柯达品牌在创立百年后轰然坍塌的背后是一个影像帝国盛极而衰的悲怆故事。

一个苦心经营、品牌卓越的百年老店在一场空前强大的技术创新胶卷向数码转型的巨大挑战面前未能持续站稳自己的脚跟,稳固已有的经营业绩,而是一退再退,最终丧失了自己在影像领域的全部阵地。

分析其原因,市场营销环境诸因素的变化和影响,加上柯达自身的经营管理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最终令柯达完全败落。

2、柯达的灭亡与营销活动未能适应宏、微观环境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直接影响企业内部的生产和经营,新技术的应用还会改变零售商业业态结构和消费者购物习惯,可以为企业创造一个明星产品,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也可以迫使企业某种曾获得较大成功的传统产品退出市场。

在摄影技术从胶卷走向数码的背景下,消费者的需求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其实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柯达就是数码技术的开创者,但在随后的市场竞争中,由于柯达缺乏对市场的前瞻性分析,过于倚重传统影像业务带来的利润能力,未能持续推进数码技术更新和影像业务的数字化进程,缺乏长远战略考虑。

(2)面对社会日益进步,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不断提升的消费群体,柯达已远远不能满足其日益增长的新型消费需求,这样的机会被富士等新锐日本数码企业为代表的竞争对手抓住并攻击,失去了巨大的市场份额。

(3)虽然柯达后来改变营销策略,聘请新的CEO开发低价数码相机,甚至与惠普技术合作,提出与其核心业务不是联系很紧密的喷墨打印机新业务,但由于其资金已大量投入传统的胶片工厂生产线和冲印店设备,制约了其对新业务的资金和技术投入,最终无法挽救其江河日下的局面。

“没有顾客就没有市场”,柯达也就慢慢失去了其原来影像帝国的份额和利润,最终以破产而告终。

(完整版)柯达案例分析(终板)

(完整版)柯达案例分析(终板)

柯达破产分析目录案例概述3 一.简介1.公司介绍3 2.发展历史3 3.销售领域4 4.柯达现状4 二.宏观环境分析1.经济环境5 2.技术环境5 3.社会文化环境6 4.政治法律环境 7三.微观环境分析1.行业背景7 2.竞争者状况分析 73.企业内部分析8 四.柯达swot 分析1.企业内部优势(Strengths) 9 团队成员:迟雅璐 杨舒涵 郝梦笔 田赛 2020年5月18日2.企业内部劣势(Weaknesses) 93. 企业外部环境机会(Opportunities) 104.企业外部环境威胁(Threats) 11 五.柯达给我们的启示和教训 10案例概述北京时间1月19日午间消息,柯达周四宣布,柯达及其美国子公司已经提交了破产保护申请。

柯达表示,此举在于加强其在美国和海外的资产流动性,将非战略知识产权商业化,妥善解决遗留的负债问题,并使公司专注于最有价值的业务。

分析:一.简介1.公司介绍伊士曼柯达公司由发明家乔治·伊士曼始创于1880年,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市。

柯达是“信息影像”行业的主要参与者之一,这个行业的市场价值达3850亿美元,包括设备(如数码相机和掌上电脑)、基础设施(如在线网络和影像冲印系统)以及服务和媒介(如访问、分析和打印影像的软件、胶卷和相纸)。

柯达利用先进的技术、广阔的市场覆盖面和一系列的行业合作伙伴关系来为客户提供不断创新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他们对影像中所蕴含的丰富信息的需求。

2.发展历史◆1880年,乔治·伊斯曼在美国纽约州的罗切斯特成立了伊斯曼干版制造公司,利用自己研制的乳剂配方制作照相机用干版胶片。

◆1888年,伊斯曼公司正式推出了柯达盒式相机,和那句著名的口号:“你只需按动快门,剩下的交给我们来做。

”◆1891年,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借助乔治·伊斯曼开发的软胶卷,发明了首款电影摄影机。

柯达公司借此机会进入了电影胶片领域,并一直保持垄断地位至今。

柯达案例分析

柯达案例分析

柯达案例分析伊士曼柯达公司破产案例分析报告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老师:时间:报告目录1.引言2.公司背景介绍3.公司发展历史4.公司海外业务5.柯达危机分析6.案例评价和启示7.结束语柯达公司申请破产保护案例分析报告1.引言10年前,靠一盒盒胶卷,柯达全球营业额一度高达128亿美元,员工总数约7万人,1930年,柯达占世界摄影器材市场75%的份额,利润占这一市场的90%;1966年,柯达公司的海外销售额达到21.5亿美元,在《财富》杂志中排名第34位,纯利居第10位;1975年,柯达垄断了美国90%的胶卷市场以及85%的相机市场份额。

时光流转,10年后的今天,这家百年老店提出破产保护申请,股票或许将在纽约证券交易所黯然退市,昔日的王者风范如同风吹雨打去,号召力不再,正所谓“城头变幻大王旗”。

变革潮流汹涌时,柯达没有做出积极有效的转变迎合市场,最终的没落令人感概之时,却也只能被评成“咎由自取”技术的发展犹如一艘高速航行的巨轮,跟不上潮流的落伍者终究被一一抛弃。

只是当我们抬起头凝视百年老字号柯达黯然离去的背影时,就像凝望着一张发黄的老照片,难免有些怅然若失。

本文从公司背景,发展历史,公司业务和破产保护等方面剖析,并得到本案例分析的启示。

2.公司背景介绍伊士曼柯达公司Eastman Kodak Company,简称柯达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影像产品及相关服务的生产和供应商,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市,是一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的上市公司,业务遍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员工约8万人。

多年来,伊士曼柯达公司在影像拍摄、分享、输出和显示领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一百多年来帮助无数的人们留住美好回忆、交流重要信息以及享受娱乐时光。

但是随着数码技术的崛起,柯达公司于2012年1月19日申请破产保护。

“黄色巨人”柯达“伊斯曼干版公司”。

作为胶卷、胶片和第一部给非专业人士使用的相机的研发者,例如布朗尼和Instamatic,该公司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胶片供应商之一,包括业余和专业市场。

组织行为学——柯达破产案(终稿)

组织行为学——柯达破产案(终稿)

伊士曼柯达公司破产案2012年伊始,一家有着120年悠久历史的公司——伊士曼柯达公司就在纽约向法院提出了破产保护的申请。

也许大家都还很清晰地记得,就在不久的过去,在许多重要场合都飘扬着两种旗帜:黄色的柯达,绿色的富士。

这两家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胶卷制造商永远在为着争夺市场份额而争斗的难解难分,而现在,那面黄色的旗帜要消失了。

在传出破产消息之前,柯达已经被人们遗忘了十年之久。

这个曾经的黄色巨人,因无法适应技术变革而被新对手们远远甩在身后,一直挣扎求生。

也许,未来柯达最有可能去的地方将是在商学院的失败案例中。

2011年9月30日早晨,罗平一如往常地来到位于乐成中心的柯达中国北京公司。

这一天,他所供职的这家有着131年历史的著名影像产品巨头,传出正考虑申请破产保护的消息——柯达已聘请了以处理破产案闻名的律师事务所琼斯德易。

柯达股价随即狂跌54%,至每股78美分,处于38年来最低点;随后评级机构惠誉和穆迪也将柯达债务的评级下调至“垃圾级”。

罗平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从微博上看到这一消息后,他意识到10年来一直踉跄跌落的东家似乎“燃烧殆尽”了。

曾经的辉煌柯达公司在摄影行业中长期居于霸主地位。

从1935年开始,柯达推出了首批彩色胶卷——克罗姆胶卷。

以色彩鲜艳、颗粒细腻、稳定时间长等优点,深受专业摄影人士和业余爱好者的喜爱。

世界上有无数幅国际级的经典照片,借助于克罗姆胶卷的存在而展示在众人面前。

美国的《生活》杂志、《新闻周刊》等出版物的图片,绝大部分也是用柯达产品拍摄的。

高质量的彩色胶卷记录了战争、和平、总统大选、登月旅行、各种意外和生活情趣,所留下的精彩瞬间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柯达公司也由此发达。

柯达除了垄断美国市场外,其海外市场也不断扩大。

上世纪70年代中叶,柯达垄断了美国90%的胶卷市场以及85%的相机市场份额。

鼎盛时期该公司的业务遍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资产市值曾高达310亿美元。

一直到2004年,柯达还是和通用电气一起,一直为道琼斯三十种工业股指数所采用的优良企业。

柯达案例分析(终板)

柯达案例分析(终板)

柯达破产分析目录案例概述3 一.简介1.公司介绍3 2.发展历史3 3.销售领域4 4.柯达现状4 二.宏观环境分析1.经济环境5 2.技术环境5 3.社会文化环境6 4.政治法律环境 7三.微观环境分析1.行业背景7 2.竞争者状况分析 73.企业内部分析8 四.柯达swot 分析1.企业内部优势(Strengths) 9 团队成员:迟雅璐 杨舒涵 郝梦笔 田赛 2022年4月25日2.企业内部劣势(Weaknesses) 93. 企业外部环境机会(Opportunities) 104.企业外部环境威胁(Threats) 11 五.柯达给我们的启示和教训 10案例概述北京时间1月19日午间消息,柯达周四宣布,柯达及其美国子公司已经提交了破产保护申请。

柯达表示,此举在于加强其在美国和海外的资产流动性,将非战略知识产权商业化,妥善解决遗留的负债问题,并使公司专注于最有价值的业务。

分析:一.简介1.公司介绍伊士曼柯达公司由发明家乔治·伊士曼始创于1880年,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市。

柯达是“信息影像”行业的主要参与者之一,这个行业的市场价值达3850亿美元,包括设备(如数码相机和掌上电脑)、基础设施(如在线网络和影像冲印系统)以及服务和媒介(如访问、分析和打印影像的软件、胶卷和相纸)。

柯达利用先进的技术、广阔的市场覆盖面和一系列的行业合作伙伴关系来为客户提供不断创新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他们对影像中所蕴含的丰富信息的需求。

2.发展历史◆1880年,乔治·伊斯曼在美国纽约州的罗切斯特成立了伊斯曼干版制造公司,利用自己研制的乳剂配方制作照相机用干版胶片。

◆1888年,伊斯曼公司正式推出了柯达盒式相机,和那句著名的口号:“你只需按动快门,剩下的交给我们来做。

”◆1891年,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借助乔治·伊斯曼开发的软胶卷,发明了首款电影摄影机。

柯达公司借此机会进入了电影胶片领域,并一直保持垄断地位至今。

市场调查经典案例之一(柯达)

市场调查经典案例之一(柯达)

2.柯达公司蝶式相机是怎样推向市场的以彩色感光技术先驱著称的美国柯达公司,目前产品有3万多种,年销售额100多亿美元,纯利在12亿美元以上,市场遍布全球各地。

其成功的关键是重视新产品研制,而新产品研制成功即取决于该公司采取的反复市场调查方式。

以蝶式相机问世为例,这种相机投产前,首先由市场开拓部提出新产品的意见,意见来自市场调查,如“大多数用户认为最理想的照相机是怎样的”、“重量和尺码多大最适合”、“什么样的胶卷最便于安装使用”。

根据调查结果,设计出理想的相机模型,提交生产部门对照设备能力、零件配套、生产成本和技术力量等因素考虑是否投产。

如果不行,就要退回重订和修改。

如此反复,直到造出样机。

样机出来后进行第2次市场调查,检查样机与消费者的期望还有何差距。

根据消费者意见、再加以改进,然后进入第3次市场调查。

将改进的样机交消费者使用,在得到大多数消费者的肯定和欢迎后,交工厂试产。

产品出来后,再交市场开拓部门进一步调查,新产品有何优缺点?适合哪些人用?市场潜在销售量有多大?定什么样的价格才能符合多数家庭的购买力?待诸如此类问题调查清楚后,正式打出柯达牌投产。

因为经过了反复调查和论证,蝶式相机一推向市场便大受欢迎。

点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推出新产品占领市场是企业的重要竞争手段之一。

要开发出让消费者接受的新产品,就必须了解消费者到底需要什么?新产品能满足消费者哪方面的需求?消费者这方面的需要是否强列?企业是否有能力开发?同时新产品的开发出来后,是否能达到设计的要求?是否能让消费者满意?是否能及时投放市场?投放后市场反应怎样?……企业要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必须自己进行或委托市场调查机构开展市场调查。

现实生活中,众多的企业都已经意识到了市场调查的重要性,特别是新产品开发,但许多企业习惯于一些传统的管理思维模式,对于市场调查搞“一锤子”买卖,认为调查一次就可以一劳永逸,这就导致了许多企业开发的新产品投放市场不久就无影无踪,得不到市场的认可,自动退出市场,使企业开发成本都收不回来。

柯达破产之谜案例分析

柯达破产之谜案例分析

柯达破产之谜案例分析(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达破产之谜的思考】**大学MBA2012-9-15问题1:柯达所在行业及相关行业的过去、现在发展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影像行业过去:传统摄像方式和胶卷冲印(胶片机)现在:数码成像为主(数码相机)未来:数码影像天下问题2:柯达破产原因(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战略定位有误(未大力发展数字业务,将重点放在传统相机/胶卷上)战略转型失败(2003及2007年两次转型,均因传统胶片市场的巨额投资成了包袱,第二次又遇金融危机)外部因素:时代变化(市场变化)。

从胶片时代转向数码时代,数码成像技术得到普遍推广,而手机与数码相机的合一,更是现代技术的一个绝妙结合,故而价格昂贵、使用不便的传统摄像方式和胶卷冲印逐渐遭到淘汰。

外部市场竞争激烈。

富士、索尼、惠普、佳能、爱普生等国际大公司在数码相机、可拍照手机、数字冲印、数字打印机等各个细分市场均对柯达构成致命威胁。

内部因素:①盲目自信。

柯达公司在摄影行业中长期居于霸主地位,因此高层们极度自信,认为他们在感光工业上的龙头老大地位不可能被任何对手撼动,公司陷入了长期麻木的状态。

一度提出战略转型的建议,却因股东的强烈反对而无果而终。

缺乏创新。

专利技术不能转化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实现真正市场化。

管理失误。

柯达公司与其他大公司一样面临着尾大不掉、多层管理、效率低下、人事冗杂等诸多问题,如频繁更换CEO导致公司整体战略不稳定,决策层缺乏长远战略性规划,缺少市场敏锐感、作风保守等等。

④负担沉重。

柯达公司经营百年,曾经为它工作过的人遍布全球,因而有大量退休人员要供养,而且群体越来越大。

这些人中很多人曾是柯达的有功之臣,可是当公司收入下降的时候,流动资金的匮乏日益严重,而巨额的养老金支出无疑是拖垮柯达的另一只手。

问题3:柯达案例启示破产带来的启示纵观柯达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柯达在80%的时间里一直是领先者,直到最近的20多年才被甩到了后面。

市场营销学柯达案例分析

市场营销学柯达案例分析

在相机市场的霸主地位迅速被佳能,尼康等企业夺走,目 柯达长期依赖相对落后的传统胶片部门,而对于数字科技给予传统影像部门的冲击,管理层作风偏于保守,满足于传统胶片产品的市
场份额和垄断地位,缺乏对市场的前瞻性分析,没有及时调整公司经营战略重心和部门结构,决策犹豫不决,错失良机。
适时调整自己前的市,场战就略,中拓宽国销售而渠道言, ,提高在产品消的科费技化者水平未和质来量 购买数码相机选择品牌的 前五名中,都找不到柯达的身影。 柯达应该紧跟科技的步伐,开发应用尖端技术,加强对用户的服务,以适应经济市场在知识时代的要求。
建立信任。
柯达长期依赖相对落后的传统胶片部门,而对于数字科技给予传统影像部门的冲击,管理层作风偏于保守,满足于传统胶片产品的市 场份额和垄断地位,缺乏对市场的前瞻性分析,没有及时调整公司经营战略重心和部门结构,决策犹豫不决,错失良机。 导致了消费需求的变化,从最初地满足生存的基本需求,到对更高品质的要求,再到追求个性化,时尚化。
新技术的应用需要企业根据营销环境制订新的营销策划,作出新 的经营管理战略。柯达应该紧跟科技的步伐,开发应用尖端技术,加 强对用户的服务,以适应经济市场在知识时代的要求。

2.5

现如今经济环境下品牌能有效地使产品和服务差异化
,降低购买的风险和复杂性,并传播产品或服务所能够提 供的利益、培养感情、建立信任。
与消费品企业等相对成熟的品牌手段相比,数码企业的行业差异性更大,主要依靠技术和客户驱动进行营销,而且客户也非常熟悉产
到对更高品质的要求,再到追求个性化,时尚化。 品性能和价格.
柯达必须结合中国目前的人口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等综合因素,重新规划自身经营战略.
充利分用利 成用本 • 柯优达势冲占印领点影由分印布市于多场和。柯广的达优势按,为错客户快提供门个性,化的没全程能服务及。时跟上数码潮流,导致其

关于柯达中国市场营销案例分析

关于柯达中国市场营销案例分析

关于柯达中国市场营销案例分析第一篇:关于柯达中国市场营销案例分析关于柯达中国市场营销案例分析内容摘要:多年来,伊士曼柯达公司在影像拍摄、分享、输出和显示领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一百多年来帮助无数的人们留住美好回忆、交流重要信息以及享受娱乐时光。

但是随着数码技术的崛起,柯达公司于2012年1月19日申请破产保护。

本文重点分析柯达的成功营销之路和面对危机的营销策略。

关键词:成功、破产、传统一、公司简介:柯达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影像产品及相关服务的生产和供应商,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市,是一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的上市公司,业务遍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员工约8万人。

多年来,伊士曼柯达公司在影像、分享、输出和显示领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一百多年来帮助无数的人们留住美好回忆、交流重要信息以及享受娱乐时光。

但是随着数码技术的崛起,柯达公司于2012年1月19日申请破产保护。

二、柯达成功营销之路:柯达公司创办于1880年,一百多年来,柯达品牌背后代表的是先进的的光学影像技术和拍照的快乐,几乎成了胶卷和照片的代名词。

在床头影像行业里,柯达占有60%的市场,是无可置疑的霸主。

即使富士这样强劲的对手使用各种手段屡屡发起进攻,也被柯达一一击退。

柯达公司的历史是世界影像行业发展的的缩影,1885年,柯达产出世界上第一个民用胶卷。

1888年,制造了第一部民用相机,同年,柯达打出了第一个广告,画面上一个只手举着柯达相机,旁边是创始人伊士曼写的自信而自豪的承诺:“你压下按钮,其余有无负责。

”柯达上市后,一举获得成功。

1964年,柯达经过十年的研究,推出了一种“立即自动”相继,这种相机机型更加简洁轻便,便于携带;操作简便,无需测距对光,就能获得清晰照片;底片装卸便利安全。

这种“傻瓜式”的相机上市之初就销售掉750万架,一举创下了相机销售量的世界纪录,在影像行业里,可以说大部分的创新都与柯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辉煌一直延续到20世纪末,也成就了柯达庞大的影像帝国。

百年柯达死于战略案例分析

百年柯达死于战略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百年柯达死于战略学院:管理学院专业:09市场营销班级:03 班小组成员:朱成文2009500190张星晨2009500189阮宣榕2009500177陈骏飞2099500178指导老师:**内容提要对于曾经的行业巨头,因对技术创新和消费体验的忽视、甚至出于对市场需求的傲慢,而被市场最终遗弃,柯达并非是先例。

对于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时代而言,企业的优胜劣汰亦遵循着均衡法则,随时有新生企业横空出世,随时有老牌企业黯然出局。

很不幸,这一次悲剧落在拥有131年历史的柯达头上1月3日,柯达公司宣布,该公司收到纽交所警告,如未来6个月内股价无法上涨,则有可能摘牌退市。

对于2005年以来仅有一年盈利、2011年股价跌幅高达80%的柯达而言,没落已是在所难免。

柯达的没落,不仅是其技术创新的滞后,更是其对消费体验忽视的必然。

直到2003年,柯达才宣布全面进军数码产业,并于其后陆续出售医疗影像业务、以及相关专利权。

但是,当时佳能、富士等日本品牌已占据“数码影像”的龙头地位,就连韩国三星、甚至中国华旗等企业亦已初具规模。

此时,庞然大物的柯达已经丧失占领“数码影像”的先机。

对于曾经的行业巨头,因对技术创新和消费体验的忽视、甚至出于对市场需求的傲慢,而被市场最终遗弃,当然,在强调技术创新、专注消费体验的时代.在这个变化日新月异的时代,唯有“创新”是不变的真理。

这种创新,不但基于技术和管理层面,更基于商业模式、乃至消费体验层面。

而对于老牌企业而言,要么在固执和傲慢中死中,要么在持续创新中重新焕发生机。

虽然,世间没有绝对的基业常青,企业的生死存亡充满了诸多的不确定因素。

同样,创新和变化虽不能完全确保企业永立潮头,但却是企业持续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前提。

当然,对于历史并不悠久的中国企业巨头而言,短期内依赖市场和成本的优势,尚能拥有相对舒适的生存空间。

但是,在竞争更加充分的未来,在要素资源成本持续上升的趋势下,任何固步自封不思创新均难以赢得未来,而傲慢和忽视消费体验更将令其难以持久.目录第一章:现状分析 (4)第二章:问题综述 (6)2.1.投资方向单一,船大难掉头 (6)2.2.决策层迷恋既有优势 (6)2.3.短视的战略联盟 (6)2.4.太成功后迷失自我,忽略了危机 (7)2.5.有一种破坏叫创新,创新是双刃剑 (7)2.6.淡漠了市场需求趋势变化,导致产品更新缓慢 (7)第三章:可供选择的改进方案 (8)第四章:建议 (9)第五章:战略实施 (10)第六章:启示 (11)第一章现状简介“你只要按下快门,其他的交给我们。

组织行为学柯达破产案终稿

组织行为学柯达破产案终稿

组织行为学柯达破产案终稿引言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人类在组织内部的行为和相互作用的学科。

在组织行为学的领域中,许多案例都涉及组织的成功与失败。

本篇论文将重点关注柯达公司的破产案,探讨其破产的原因以及相关的组织行为学理论。

柯达公司柯达公司是成立于1888年的美国跨国公司,主要从事摄影器材和相关产品的设计、制造和销售。

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柯达一直是摄影领域的领导者。

然而,在2000年代初,柯达逐渐失去了竞争力,并在2012年宣布破产。

破产原因技术落后与市场变化柯达公司在数字摄影技术的革新中没有及时调整和跟进,依然依赖传统胶片摄影产品,错过了数字相机技术的黄金发展期。

随着数字摄影技术的迅猛发展,顾客需求的变化导致柯达的市场份额急剧下滑。

缺乏创新与灵活性柯达公司在决策和管理上缺乏创新和灵活性。

管理层不愿意改变既定的经营方式和战略,导致无法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的转变。

相比之下,竞争对手不仅推出与时俱进的产品,还以灵活的策略和快速的决策能力来反应市场变化。

组织文化问题柯达公司的组织文化问题也是其破产的原因之一。

长期以来,柯达鼓励和保持着创新和团队合作的文化,但随着公司的规模不断扩大,创新和团队合作逐渐顾此失彼。

柯达的内部竞争文化逐渐形成,团队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和沟通,导致协同效应的缺失。

组织行为学理论解析技术—组织—环境理论技术-组织-环境(TOE)理论是组织行为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

该理论认为技术、组织和环境三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互动关系。

在柯达破产案中,技术的落后、组织的僵化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都共同作用于柯达公司的破产。

创新与变革理论创新与变革理论强调组织内部的创新能力和变革能力对于成功和生存的重要性。

在柯达的案例中,公司的管理层没有意识到并回应市场的变化,缺乏足够的创新能力和变革意识。

相比之下,一些成功的竞争对手能够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并及时推出创新产品。

组织文化理论组织文化理论认为组织内部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模式对组织的发展和绩效有着重要的影响。

柯达案例分析

柯达案例分析

组员:国贸0901班
罗艳萍0509109104
何巧霞0509109107
刘慧芳0509109108
陈敏0509109109
胡艳琴0509109112
魏琳玲0509109113
陈素钦0509109114
(1)试分析柯达战略联盟的成功之处
首先,柯达放弃了之前的竞争战略,改之行使与竞争对手既竞争又合作的战略联盟,也就是战略同盟之间实现资源互补。

在开发APS上发起建立行业内的虚拟联盟网络。

其次,柯达不满足于单一的联盟方式,而是建立了多种形式的联盟,加速向数字化影像全能企业转型。

再次是通过争夺别国市场的战略联盟,从而扩大市场份额。

不管怎么说,柯达都是充分利用了战略联盟的特征,加速企业战略转型,并且采取战略联盟与同行共同促进产业交融发展。

另外,柯达也明确本企业的不足之处,从而选择相应的合作对象,通过正确的沟通行为和冲突解决方式,选择一个正确的联盟过程,最终获得了战略的成功。

(2)柯达的成功对中国企业的国际联盟战略有什么启示意义?
鉴于战略联盟可以增强企业实力,扩大市场,迅速获取新技术以及降低风险的作用,我国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的同时,务必要借鉴柯达等成功的战略联盟案例,为本国企业争取最大的利益,尤其是在以技术开发和研究成果共享为特征的知识联盟,我国企业要通过各种形式进行互补性的技术共享和专利交换。

为了本国企业的长久发展,有必要采取与他国公司结成战略联盟,以他人之长弥补自己之短,从而达到强化国际竞争实力,强化内部竞争优势,促进技术创新,降低成本和风险。

合理地运用联盟战略能够实现知识基础与产品范围的匹配,形成持续竞争优势对于处在发展中的中国企业来说,巧用联盟是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一条有效途径。

柯达破产之谜案例分析

柯达破产之谜案例分析

【达破产之谜的思考】**大学MBA2012-9-15v1.0 可编辑可修改问题1:柯达所在行业及相关行业的过去、现在发展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影像行业过去:传统摄像方式和胶卷冲印(胶片机)现在:数码成像为主(数码相机)未来:数码影像天下问题2:柯达破产原因(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战略定位有误(未大力发展数字业务,将重点放在传统相机/胶卷上)战略转型失败(2003及2007年两次转型,均因传统胶片市场的巨额投资成了包袱,第二次又遇金融危机)外部因素:时代变化(市场变化)。

从胶片时代转向数码时代,数码成像技术得到普遍推广,而手机与数码相机的合一,更是现代技术的一个绝妙结合,故而价格昂贵、使用不便的传统摄像方式和胶卷冲印逐渐遭到淘汰。

外部市场竞争激烈。

富士、索尼、惠普、佳能、爱普生等国际大公司在数码相机、可拍照手机、数字冲印、数字打印机等各个细分市场均对柯达构成致命威胁。

内部因素:①盲目自信。

柯达公司在摄影行业中长期居于霸主地位,因此高层们极度自信,认为他们在感光工业上的龙头老大地位不可能被任何对手撼动,公司陷入了长期麻木的状态。

一度提出战略转型的建议,却因股东的强烈反对而无果而终。

缺乏创新。

专利技术不能转化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实现真正市场化。

管理失误。

柯达公司与其他大公司一样面临着尾大不掉、多层管理、效率低下、人事冗杂等诸多问题,如频繁更换CEO导致公司整体战略不稳定,决策层缺乏长远战略性规划,缺少市场敏锐感、作风保守等等。

④负担沉重。

柯达公司经营百年,曾经为它工作过的人遍布全球,因而有大量退休人员要供养,而且群体越来越大。

这些人中很多人曾是柯达的有功之臣,可是当公司收入下降的时候,流动资金的匮乏日益严重,而巨额的养老金支出无疑是拖垮柯达的另一只手。

问题3:柯达案例启示破产带来的启示纵观柯达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柯达在80%的时间里一直是领先者,直到最近的20多年才被甩到了后面。

柯达到底能给其他公司带来一些什么样的启示呢首先,时代的车轮不会等待任何人,如果不大踏步地跟上时代的脚步,就注定会被无情地抛在后面。

管理案例分析

管理案例分析

管理学院经营模拟情景剧案例分析———柯达之痛团队名称:维克多————一次失误究竟能造成多大遗憾?目录一情景主题二背景资料三案例分析1 对产品生命周期的判断2 对组织环境的分析3 投资单一4 决策失误5 控制不足6 组织变革华而不实7 组织文化存在缺陷8 品牌老化四解决方案五反思情景主题2001年,一场前所未有的数码风暴席卷而至,数字革命几乎摧毁了两大传统胶片巨头——柯达和富士安身立命的产业基础,在巨大的产业变革面前,两大巨头不得不先后踏上了漫漫无期的“逃亡之路”。

富士成功转型数码行业而柯达由于风险分析和环境分析不足,以及决策上存在优柔寡断等问题,最终错过了转型的时机。

即便后来它也做了转型,但却又犯了变革不当等问题,最终柯达一步一步走向没落,不得不出卖股份和核心部门以缓解资金短缺,但断臂求存不是长计,公司在未来的继续融资中,会不会被其他的公司所收购我们不得而知。

市场近视,当断不断,柯达的教训警钟长鸣。

背景资料:(一)柯达公司简介柯达是“信息影像”行业的主要参与者之一,这个行业的市场价值达3850亿美元,包括设备(如数码相机和掌上电脑)、基础设施(如在线网络和影像冲印系统)以及服务和媒介(如访问、分析和打印影像的软件、胶卷和相纸)。

公司有以下几大业务领域:摄影—为大众消费者、专业摄影师和电影摄影师提供数码和传统产品及服务;医疗影像—为医疗卫生行业提供传统和数字影像获取、存储和输出产品及服务;商业影像—为企业和政府提供影像获取、输出和存储产品及服务;元器件—为原始设备生产商(OEM)提供光学元件和感光芯片;以及显示器—设计和制造世界领先的有机发光二极体(OLED)显示屏以及其它特殊材料(二)柯达与富士发展简介1、富士重压转型,柯达顽守阵地。

1998年初,柯达与中国政府多个部委联合签订了著名的“98协议”。

协议规定,柯达与中国七家感光企业中的六家进行合资合作。

中国政府承诺在协议签订后三年内,不批准另外一家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的感光材料行业。

柯达案例分析答案

柯达案例分析答案

1.科学技术的发展怎样影响了消费需求的变化以及柯达与富士的市场竞争?对消费需求变化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摄影技术从胶卷向数码的最新转变,使得柯达乃至整个中国范围的摄影相关产品的营销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不同于告别黑白胶卷的拖沓,随着如今我国经济等各方面的对外开放,人们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和迅速程度早已不能同日而语。

而当今人们对高新技术的追求,对数码产品的追捧都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行为,更是为摄影行业向数码的转变、推广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这一点从市场咨询机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对我国数码相机的调查数据可见一斑。

不论是纯粹地因为科技,还是想要以科技为工具展现时尚与流行,总之,传统相机早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他们需要更新的技术和平台。

对柯达与富士市场竞争的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为企业创造一个明星产品,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也可以迫使企业的某种曾获得巨大成功的传统产品不得不退出市场。

如今,摄影技术向数码的转变对柯达造成的影响正是属于后者。

大举投资为柯达带来的市场份额并不能能够持续成为柯达的优势,正如当年对中国本土胶卷和相纸企业的收购、与乐凯结成联盟而领先富士的优势一样,都只能停留在胶卷时代。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柯达与富士的市场竞争已经从胶卷转向另一个领域。

而其向我国西部农村地区发起的推广胶卷服务的宣传活动也只能是暂时的缓解。

柯达需要正面应对摄影技术向数码转变的现实。

也许一切才刚刚开始。

2.柯达应如何面对摄影技术从胶卷向数码的最新转变?面对摄影技术从胶卷向数码的最新转变,柯达的最后出路是转型。

在数码的加入市场,在打进市场前,必须做好市场调研,估量机会,做好完整详略的计划,一套完整的战略策略。

一下几点是我觉得可行的。

(1.)放弃传统的胶卷产业,重心向新兴的数码产业转移,这是应时代的要求。

(2.)增加在非影像业务领域的投资,实施多元化的战略。

(3.)向数字化转移,符合时代的潮流,应用新技术,要保证质量。

(4.)推出系列型号的数字相机和喷墨打印机。

柯达公司破产案例具体分析

柯达公司破产案例具体分析

柯达公司破产案例具体分析柯达大家都知道的,然而柯达公司如今已宣布破产,店铺把整理好的柯达公司破产案例分享给大家,欢迎阅读!商院案例:柯达即将破产落幕美国伊士曼柯达公司准备数周内申请破产保护。

这家摄影胶卷业巨头若果真破产,将追随宝丽来公司等昔日著名美国企业,遭到时代淘汰。

出售专利权最后一搏报道援引知情人士的话说,这家131年历史的企业仍在做最后自救努力,期望以出售部分专利权方式筹措资金。

不过,柯达已着手筹备申请破产保护,包括与银行商量筹资大约10亿美元,确保企业在破产保护期间继续运转。

柯达发言人说:“我们对市场传言和投机不予置评。

”报道说,柯达可能最早本月或2月初申请破产保护;破产保护期间,企业将继续偿还债务并正常运转。

届时,柯达将在法庭监督下出售大约1100项专利。

如果柯达果真申请破产保护,将加入因未能适应商业模式日新月异变化而遭到淘汰的著名美国企业行列。

柯达1975年发明数码相机,却未能把这项新技术变成利润增长点。

为填补日益萎缩的胶卷业务,柯达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经营化学制品、浴室清洁剂和药检设备,后来在首席执行官安东尼奥·佩雷斯领导下投身打印机行业。

地位曾相当于现在的苹果这家昔日近乎独霸胶卷行业的著名企业卡在生死关头,令前员工感到不可思议。

曾几何时,每到柯达创始人乔治·伊士曼创立的“工资奖金日”,柯达就会根据企业业绩向全体员工发放奖金。

员工拿到奖金后可以买车,或者去高档餐厅庆祝一番。

现年64岁的罗伯特·沙恩布鲁克1967年进入柯达。

与他同时代的柯达前员工说,柯达在当时的地位相当于现在的苹果公司和谷歌公司。

沙恩布鲁克回忆,那时柯达人才济济。

午饭时间,一些年轻人挤进礼堂看电影,其他员工则在公司的篮球场上打球,“我们给自己灌输这样的意识,我们能做任何事,不可战胜”。

随着海外竞争对手开始攫取胶卷业市场份额,柯达上世纪80年代开始走下坡路。

后来,柯达不得不面对数码相机和智能手机的崛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柯达破产分析目录案例概述3 一.简介1.公司介绍3 2.发展历史3 3.销售领域4 4.柯达现状4 二.宏观环境分析1.经济环境5 2.技术环境5 3.社会文化环境6 4.政治法律环境7 三.微观环境分析1.行业背景7 2.竞争者状况分析7 3.企业内部分析8 四.柯达swot 分析团队成员:迟雅璐 杨舒涵 郝梦笔 田赛2020年5月26日1.企业内部优势(Strengths) 92.企业内部劣势(Weaknesses) 93. 企业外部环境机会(Opportunities) 104.企业外部环境威胁(Threats)11 五.柯达给我们的启示和教训10案例概述北京时间1月19日午间消息,柯达周四宣布,柯达及其美国子公司已经提交了破产保护申请。

柯达表示,此举在于加强其在美国和海外的资产流动性,将非战略知识产权商业化,妥善解决遗留的负债问题,并使公司专注于最有价值的业务。

分析:一.简介1.公司介绍伊士曼柯达公司由发明家乔治·伊士曼始创于1880年,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市。

柯达是“信息影像”行业的主要参与者之一,这个行业的市场价值达3850亿美元,包括设备(如数码相机和掌上电脑)、基础设施(如在线网络和影像冲印系统)以及服务和媒介(如访问、分析和打印影像的软件、胶卷和相纸)。

柯达利用先进的技术、广阔的市场覆盖面和一系列的行业合作伙伴关系来为客户提供不断创新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他们对影像中所蕴含的丰富信息的需求。

2.发展历史◆1880年,乔治·伊斯曼在美国纽约州的罗切斯特成立了伊斯曼干版制造公司,利用自己研制的乳剂配方制作照相机用干版胶片。

◆1888年,伊斯曼公司正式推出了柯达盒式相机,和那句著名的口号:“你只需按动快门,剩下的交给我们来做。

”◆1891年,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借助乔治·伊斯曼开发的软胶卷,发明了首款电影摄影机。

柯达公司借此机会进入了电影胶片领域,并一直保持垄断地位至今。

◆1892年,伊斯曼将公司的名称改为“伊斯曼-柯达公司”。

◆1900年,柯达公司又开发出了勃朗宁(Brownie)盒式相机,售价1美元。

勃朗宁相机因其简单廉价,其多种改进型持续生产了半个多世纪。

柯达相机改变了人们对照相机昂贵、庞大的固有印象。

摄影师携带相机变得灵活方便,准备拍摄的时间也大大缩短。

◆1908年,柯达公司的全球雇员超过了五千人。

◆1930年,柯达占世界摄影器材市场75%的份额,利润占这一市场的90%。

◆1935年,柯达开发出彩色胶片柯达克罗姆(kodakchrome)胶片,这是全球第一款取得商业成功的彩色胶片,也是柯达最成功的产品之一。

◆1963年,柯达再次开发出革命性产品——傻瓜相机“instamatic”系列相机。

“instamatic”相机将胶卷盒制作成独立暗盒,可以在任何自然环境中打开相机后盖更换胶卷。

相机的自动曝光功能进一步简化了摄影者的操作。

◆1964年,傻瓜相机当年销售750万架,创下了照相机销量的世界最高记录。

◆1975年,柯达应用电子研究中心工程师Steven J.Sasson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

◆1994年,柯达快速彩色冲印店进入中国市场,并迅速扩张。

至2003年,近8000家柯达冲印店布满了国内大小城市的主要街区,成为柯达中国乃至柯达全球的利润之泉。

◆2003年,柯达的股价达到40美元一股,在当年是最被看好的蓝筹股之一。

◆2004年以来,柯达只有一年实现了盈利,其余年份皆为亏损。

◆2012年1月19日柯达公司申请破产保护。

3.销售领域摄影—为大众消费者、专业摄影师和电影摄影师提供数码和传统产品及服务;医疗影像—为医疗卫生行业提供传统和数字影像获取、存储和输出产品及服务;商业影像—为企业和政府提供影像获取、输出和存储产品及服务;元器件—为原始设备生产商(OEM)提供光学元件和感光芯片;显示器—设计和制造世界领先的有机发光二极体(OLED)显示屏以及其它特殊材料柯达销售结构图4.柯达现状2004年至今,柯达仅有2007年一年实现全年盈利,时至今日,柯达的负债高达68亿美元,而其资产总额仅为51亿美元,其市值也从历史峰值的310亿美元,降至今年年初的1.75亿美元。

十余年间,柯达总市值蒸发超过99%。

2012年1月4日,柯达收到纽约证交所通知,由于在过去30个交易日中柯达股价持续低于1美元,如果股价在未来6个月内无法达标,将面临被摘牌的风险。

目前柯达股价为0.51美元,2011年股价累计跌幅达到88%,除非出现大转机,否则柯达公司将在“未来数周内”根据美国破产法第11章申请破产。

1月19日,柯达及其美国子公司已经提交破产保护申请,以力争度过多年销售下滑所致的流动性危机。

三.宏观环境分析1.经济环境2008年美国爆发了严重的次借贷金融危机,影响至全球经济发展。

自此以后一段时间世界经济低迷,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大,经济发展不景气。

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柯达公司造成今日的申请破产保护,不得不说,有一部分是由世界经济形势造成的。

柯达公司的悲剧充分说明,如果一家企业不了解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对这个公司是十分不利的。

2.技术环境21世纪以来数字摄影技术的出现使社会增加了对数字产品的需求,很多企业也纷纷开辟了新的市场和新的经营范围。

数码技术的进步为数码产业提供了新的机遇,对原来的胶片产业却造成一定的威胁。

柯达公司一直是一个注重技术的公司,公司组织大批科研人员开发数字照相技术,并且生产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数字照相机。

但令人遗憾的是,柯达公司为了确保自己在传统感光胶片生产企业的龙头老大地位,人为地搁置了数字照相专利技术,从而导致其他企业后来居上。

等到柯达公司准备转型的时候,才猛然发现,庞大的技术投入以及割舍不掉的胶片销售市场,已经成为企业沉重的负担,企业要想迎头赶上,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3.社会文化环境这是一个注重时尚生活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人们对拍照的的需求不再仅仅满足于单纯的回忆而是社交网络上的共享,数码拍照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大部分人都更加倾向了数码拍照。

这也是一个注重个性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产品的差异化就成为竞争的优势,而批量生产非但不是企业的优势,反而成为企业的劣势。

当亚洲和欧洲一些公司开发出越来越人性化的照相器材,并且把传统的照相器材与现代的通信工具有机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柯达公司“笨拙”的形象就显而易见。

柯达公司是一个热衷于技术开发的公司,但却不是一个引领时尚文化的公司。

在追求个性化的年代,这样的公司注定要被人抛弃。

4.政治法律环境在同一时间内法律、制度是平等的。

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很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按法律制度来,企业不论大小,没有特殊性可讲。

企业做大做强了,不表示它能够受到特殊对待,更不表示它可以通过市场之外的其他力量来保驾护航,甚至脱离法律制度约束。

在一个公正的制度里,在平等的法律原则下,“百年企业”柯达公司并没有免死金牌。

四.微观环境分析1.行业背景传统的摄影行业是建立在胶片的基础上的,可是随着技术的发展,数码相机的出现,在经历了几年的培育发展之后,市场规模逐年递增,许多企业转向后台输出设备的便捷性生产。

而相对的胶卷业却开始被市场淘汰。

2.竞争者状况分析来自于富士,欧洲影像业巨头爱克发等传统竞争对手,以及苹果等新型竞争对手。

一直以来,柯达公司最大的竞争对手富士,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路径和结局。

2007年,富士公司销售收入达到了2兆8500亿日元(相当于人民币2200亿元),营业利润也达到了2000亿日元左右,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富士顺利转型为一家多元化公司。

2009年富士胶片2.3兆日元的全球销售总额中,有16%来自摄影胶卷、彩色照相机、数码照相机为产品代表的影像领域,41%来自以医疗、印刷和液晶显示屏材料为主的信息事业领域,以文件处理器、复印机、打印机为主的文化处理事业领域占43%。

目前富士市值将近120亿美元,全年营收接近500亿美元。

2010年富士公司销售达200亿日元(约合16亿元人民币)。

按照最新的数据显示,目前胶卷业务在富士总业务量只占了不够1%的份额,而成功转型的富士虽然不再打上富士胶卷的烙印,但是却还能够继续保持其在影像光学领域的成功。

3.企业内部分析(1)管理方面柯达公司的的管理层大多来自传统专业,在现任的49名高层管理人员中有7名出身化学,而只有3位出自电子专业。

专业背景的局限性,使公司过度专注于传统技术,缺乏前瞻眼光,固守传统胶片市场,严重忽略了市场的需求,未能充分重视数码时代对传统胶卷的冲击。

最终,柯达不仅被一个个对手轻松超越,也被投资者无情抛弃。

(2)营销战略像数码相机这类创新性产品,营销战略则直接体现为要搭建好产品与市场的桥梁,也就是要抓好创新型产品的市场化,让创新产品尽快成为现金流的来源。

而柯达公司并未从胶片业务抽离资金,为转型做好准备,开发新业务。

(3)公共关系柯达的转型必然伴随着全世界范围内的大量裁员和降薪,而政府关系导向、为员工创造价值又一向是柯达安身立命的法宝,以上因素限制了柯达变革的速度。

(4)品牌形象柯达一向是以情动人的典范,消费者想到柯达,就会想到其“串起每一刻、别让它溜走”的温馨景象。

但这种品牌形象过于复古,与数码相机科技、时尚、速变的产品形象格格不入。

(5)供应方面主营产品的转型要求企业在赢利模式、内部运营、外部物流、销售渠道、客户服务等供应链的每个环节随之转变,这样的转变需要勇气和决心,但是柯达在变革面前失落了。

四.柯达swot分析1.企业内部优势(Strengths)(1)资产:柯达的强项是其品牌资产和分配存在。

经过近一个世纪摄影行业的全球领导,柯达拥有的品牌知名度和全球分销。

柯达可能带来新的产品到消费者的关注和支持这些产品,与世界上最有名的和最广泛的尊重,作为一个巨大的技术变革对消费者的不确定性的市场优势的品牌之一。

(2)产品:柯达是色彩标准的制定者,具有鲜艳饱和的色彩,通过柯达专利色彩放大技术更能得到逼真的色彩,尤其适合拍摄自然风光、野生植物、食品、珠宝以及其他色彩鲜艳生动的事物。

(3)技术:在此之前,以20世纪90年代柯达已经投入巨大的R&D此外,其摄影图片的创新和发展的世纪,柯达巨大的深度理解,记录和处理图像了。

柯达的成像能力的核心是它的颜色管理能力。

在数字化的颜色和数字图像传输到纸,柯达拥有一套功能强大的互补技术,遥感,色彩管理和热敏打印。

(4)管理技能:领导对员工的行为(尊重个人,正直,信任,信誉,尊重个人价值观),一个透明的管理,使股东的现实的和最新的图像进行操作,强大的人力资源政策和对社会的承诺。

(5)市场优势:通过其广泛的分销网络,它一直能够保持一个巨大的市场覆盖面和无障碍。

它有世界各地的分布存在- 主要是通过零售商店摄影,电影的处理器,和专业摄影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