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的临床应用体会
桂枝汤心得
![桂枝汤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e88fed2c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c6.png)
桂枝汤心得桂枝汤为仲景解肌发汗,调和营卫之第一方。
用桂枝之辛温通阳以治卫,芍药之苦酸益阴以治营,生姜之辛温以散寒邪,大枣、甘草之甘温以扶中气。
桂枝合生姜有祛风祛寒之力,桂枝合草、枣有解表固表之功,桂枝合芍药能并调营卫,芍药合甘草滋阴养液,总之凡风寒在表,营卫不和之证,本方皆能治之。
笔者在日常诊疗工作中,应用本方为主,治疗多形红斑湿疹荨麻疹、皮肤瘙痒症、冬季皮炎、冻疮、蛇皮癣等多种皮肤药,获得满意的效果。
今举治例数则及临床运用点滴体会如下,供参考。
例1多形红斑徐某某,男,38岁,工人。
自诉:三年来每逢冬季两足背面发疹作痒,天暖时则消失,最近三周来两手背发疹剧痒,二便自调,饮食如常。
检查两手背面有散在性丘疱疹,突出皮肤表面,如绿豆大,部分融合成斑片,色暗红,唇、口内黏膜、眼结合膜等处,尚未发现皮损,舌苔薄白,脉象浮缓。
证属风寒外束,湿邪蕴阻,以致营卫,不和,治以调和营卫,祛寒化湿。
处方:桂枝、苍术皮各二钱,炒赤芍、丹参各三钱,生姜皮、生甘草各一钱,红枣五枚。
四剂后,丘疹红斑接近消失,痒瘥,苔仍薄白脉尚浮缓,续服四剂,两手背面皮损消退后未见新发,脉舌如前,再以养血和营,原方去姜皮,加鸡血藤三钱,杜红花一钱半,以巩固疗效。
例2湿疹林某某,男,30岁,职工。
自诉:两年来两大腿每至十月间发疹作痒,抓后有滋水流出,至春暖期间逐渐自愈。
检查大腿内侧有散在性丘疹,部分有抓痕及糜烂渗液结痂面,苔薄,脉滑。
乃寒阻于肌肤,营卫不和所致。
方用桂枝独活各一钱半,炒赤芍丹参、防已各三钱,杜赤豆四钱,姜皮、生甘草各一钱,红枣五枚。
三剂后,血疹逐渐隐没,留有色素沉着,无新发皮损,痒减,脉舌如前,续服原方四剂,证情又见好转,唯夜间仍有作痒,舌质略红、苔薄脉转滑数。
以其湿邪有化燥之象,兼以血分有热,故改用凉血清热化湿法,上方去桂枝、独活、姜皮红枣,加生地黄、川柏、苦参,再三剂而愈。
例3荨麻疹张某某,女,36岁,职员。
1960年以来,每届冬季,遇风冷刺激,或冷水浸渍,即遍发风团,作痒不舒,得暖则疹隐而痒减。
桂枝汤临床应用分析
![桂枝汤临床应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2d2a840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1f.png)
桂枝汤临床应用分析1. 引言1.1 桂枝汤简介桂枝汤是我国古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记载的经典方剂,由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四味药物组成。
该方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营卫不和等症状。
桂枝汤以其独特的配伍和疗效,在中医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对中医方剂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桂枝汤作为经典方剂之一,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然而,目前对于桂枝汤在临床上的应用仍存在许多争议和探讨。
因此,对桂枝汤进行深入研究,明确其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规律,对于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丰富中医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桂枝汤的组成与药理作用2.1 桂枝汤的药物组成桂枝汤,源自《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临床常用方剂之一。
它由以下五味药物组成:桂枝、白芍、生姜、大枣和甘草。
每种药物按照一定比例配伍,共同发挥疗效。
•桂枝:具有发汗解表、温经通阳的功效,是方中主药。
•白芍:有养血调经、缓解肌肉疼痛的作用,与桂枝相配,既能调和营卫,又能防止桂枝过汗伤阴。
•生姜:可以温中止呕、解表散寒,协助桂枝增强发汗之力。
•大枣:能补脾和胃、养血安中,与生姜相配,有助于调和营卫。
•甘草:具有和中调药、缓解药性的作用,是使药,使整个方剂各药效相辅相成。
桂枝汤的药物配伍严谨,药性温和,适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营卫不和等多种病症。
2.2 桂枝汤的药理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桂枝汤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解热作用:桂枝汤能有效地降低实验性发热模型动物的体温,其解热作用可能与调节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及降低前列腺素E2含量有关。
•抗炎作用: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对多种炎症性疾病具有治疗作用。
•免疫调节作用: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免疫力。
•镇痛作用:对各种疼痛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可能与其调节内啡肽等疼痛相关物质有关。
•保护心血管作用:桂枝汤能够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心脏功能。
桂枝汤的临床应用体会的开题报告
![桂枝汤的临床应用体会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cbc283d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ef.png)
桂枝汤的临床应用体会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随着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压力不断增大,导致了许多身体不适的情况的产生。
在中医方面,桂枝汤是一种常用的治疗调理身体的方剂。
桂枝汤,是由桂枝、甘草、生姜、大枣四味中草药配伍制成的方剂。
其主要功效为温通经络、发汗解表、调和营卫。
桂枝汤的使用历史相当悠久,早在《伤寒杂病论》中就有其载,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感冒、头痛、发热、心悸、失眠等病症。
因此,本文旨在探究桂枝汤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体会和思考。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以文献综述和实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桂枝汤的临床应用体会进行探讨。
具体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桂枝汤的基本药物组成、药理作用及功效特点。
2. 桂枝汤在临床中治疗各种疾病的应用情况。
例如,治疗坐骨神经痛、抑郁症、失眠症、心悸等方面的应用情况。
3. 结合临床实例分析,探究桂枝汤在不同病症中的应用方法。
4. 总结桂枝汤的应用体会及其对临床的实际意义。
三、研究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可以对桂枝汤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深入探讨和实例分析,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桂枝汤的药效特点,也可以为其他中药的应用提供参考。
同时,通过总结桂枝汤的应用体会,可以对中医治疗相关病症提供一些思路。
最后,本研究结果的得出,将有助于更好地推广桂枝汤的应用,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四、研究进度计划:本研究的进度计划如下:1. 2021年10月:完成文献搜集和综述分析。
2. 2021年11月:分析桂枝汤的药效特点及临床应用情况。
3. 2021年12月:结合临床实例分析桂枝汤在不同病症中的应用方法。
4. 2022年1月:撰写论文并完成论文答辩。
五、结论:桂枝汤是一种在中医领域应用十分普遍的方剂,在临床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本研究的探讨和实例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桂枝汤的药效特点和应用范围,进一步增强我们对中药治疗疾病的认识。
同时,通过总结桂枝汤的临床应用体会,也可以为中医治疗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向。
临床中桂枝汤的使用感受
![临床中桂枝汤的使用感受](https://img.taocdn.com/s3/m/1014cb78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df.png)
临床中桂枝汤的使用感受
在临床中使用桂枝汤的机会很多,尤其是在儿科。
在辨证准确的前提下,为什么或效或不效呢?可能是服用方法的问题。
桂枝汤的煎服法相当重要,没有之一。
作为《伤寒论》第一个处方的煎服法地位举足轻重,“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原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
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浆浆,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
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剂。
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喝完桂枝汤后需要做一下操作:
第一:喝热粥
第二:盖被子捂汗,
第三:出汗的要求:全身出透汗,不能够出的太多,需要2小时左右。
个人经验出汗后全身会很舒畅,不会有黏糊糊的感觉。
第四:喝药的频率:儿童1小时一次药,成年人半小时一次。
喝到出汗退烧即可停药。
第五:饮食禁忌:感冒期间只能喝白粥。
“食肉则复,多食则遗”。
这些是基于临床与读书的感受,偏颇之处请大家指正,与大家共同探讨!。
桂枝汤临床应用心得(上)
![桂枝汤临床应用心得(上)](https://img.taocdn.com/s3/m/b001fdda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19.png)
桂枝汤临床应用心得(上)方证作为选用药物的依据与应用方剂之诊断标准,临床应用广泛。
桂枝汤出自《伤寒杂病论》,由张仲景为太阳中风证所作方剂。
由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构成,被称为“仲景群方之冠,乃解肌发汗,调和营卫第一方”。
桂枝汤对于外感与内伤疾病具有显著疗效,运用中医辨证论治,体现临床上异病同治之特点。
1方证特征《伤寒杂病论》中第12条中记载,“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
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
音音恶寒,渐渐恶风,盒盒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太阳病中风的脉象是阳浮而阴弱,太阳中风是风邪伤于卫,所以脉见浮脉,归为阳浮;营阴不足,所以沉取脉迟缓无力,归为阴弱。
发汗,汗出恶风,脉象浮缓是桂枝汤的主要特征。
微微出汗应在桂枝汤得到有效应用后所能产生的疗效。
2病症机理桂枝汤的主要病症机理称为卫强营弱,营卫不和。
因而,卫强则发热,卫强不能秘,营弱不能藏,汗自出。
在《内经》中提出:“阴在内阳之也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营卫和谐,从而阴阳协调,进而阴平阳秘。
桂枝汤证正是因为阴弱不能内守,阳强不能卫外,因此产生汗出病变。
3配伍桂枝辛温,辛能散邪,温从阳而扶卫,故为君药。
芍药酸寒,酸能敛汗,寒走阴而益营,益阴养血,进而敛营止汗为臣。
两药相和杂揉,继而散邪敛汗,调肌表之营卫。
生姜之辛,佐桂枝以解肌表,助桂枝解肌散邪,能暖胃止呕为助。
大枣之甘,佐芍药以和营里,益气和中,继而滋脾生津。
甘草甘平,故有安内攘外之功效,使之调和中气,调和表里,并以调和诸药矣,合桂枝及生姜方能扶卫气,桂枝汤本身与专门应用于发汗的方剂有所不同,其主治在于脾胃,配伍采用辛散、甘补与酸收合用,方能具有“辛甘化阳”、“酸甘化阴”,进而资助营卫,解肌散邪、调和阴阳与补益脾胃之功效。
4取药方式桂枝汤在服药方式上与其他方剂有所不同,具有特殊要求。
(1)“服己须臾,食热粥一升余,以助药力”;(2)“温覆令一时许”,适当增加衣被,以达到“遍身漐絷,微似有汗”的目的。
桂枝汤的临床应用体会
![桂枝汤的临床应用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e9f22f5f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19.png)
桂枝汤的临床应用体会桂枝汤是中医药中常用的方剂之一,主要由桂枝、芍药、甘草、生姜组成。
它具有温经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头痛、肌肉疼痛等症状。
作为一个中医临床医生,我有幸使用过桂枝汤来治疗一些病人,以下是我的一些临床应用体会。
首先,桂枝汤在治疗感冒发热方面非常有效。
感冒是人们常见的疾病之一,常伴有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
在中医理论中,感冒是由外邪入侵人体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因此采用温经散寒的方法来治疗是非常合理的。
在临床实践中,我曾接诊过一个男性患者,他的症状是头痛、发热、身体酸痛,尤其是寒冷引起的症状更严重。
我根据他的症状给他开了桂枝汤来治疗。
使用后,他的体温迅速下降,头痛和肌肉疼痛也有所缓解。
通过桂枝汤的治疗,这位患者很快痊愈,体温恢复正常,并没有出现其他并发症。
其次,桂枝汤还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月经不调是女性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它会导致月经量少,甚至停经,同时伴有腹痛等症状。
传统中医认为月经不调是由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的,桂枝汤正好能够调理气血,温经散寒。
我曾经接诊过一个女性患者,她因为月经不调来就诊。
她的症状是月经量少、经期延长、腹痛等,经过详细的询问,我确定了她的诊断,并给她开了桂枝汤来治疗。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她的月经恢复正常,疼痛也明显减轻。
通过使用桂枝汤来治疗月经不调,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她们对中医药的信任。
最后,桂枝汤还可以用于治疗一些慢性疾病。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我发现桂枝汤对于治疗慢性疼痛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等有一定的效果。
这类疾病常常伴随着寒冷引起的痛苦、痉挛等症状。
桂枝汤在温经散寒的作用下,可以缓解痉挛,以及激活气血运行,促进病变组织康复。
我曾接诊过一位患者,他因为腰椎间盘突出而导致腰部疼痛,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除了进行物理治疗外,我还给他开了桂枝汤来调理气血。
使用后,患者的腰部疼痛明显减轻,同时感觉到腰部血液流动更畅通。
谈谈桂枝汤的应用体会董廷瑶
![谈谈桂枝汤的应用体会董廷瑶](https://img.taocdn.com/s3/m/c6c31275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e2.png)
谈谈桂枝汤的应用体会董廷瑶谈谈桂枝汤的应用体会澳大利亚宋知行临床上运用仲景经方是否有效,取决于对经方的理解。
我长期追随全国名老中医董廷瑶,对此略有体会。
现以桂枝汤为例说明之。
一、加深理解方义自明从古至今,对各经方的理解,往往诸说纷纭,要能获得准确、贴切的认识,并不容易。
以桂枝汤言,其用或在太阳中风之时,或在营卫不和、卫强营弱之时,它有调和营卫、固表祛邪之功;有关桂甘龙牡与炙甘草汤,其中桂、芍、炙草对心阳心阴之虚有补助作用;小建中汤之治,表明了桂、芍对脾胃阴阳有着调补功能。
同时,桂枝加龙牡汤之用于遗精、梦交,说明桂、芍也能调和肾元之气。
此外,后世有言,桂枝汤能调补阳维之虚(连及冲任),是扩大了桂枝汤的运用范围。
由此可知,桂枝汤之功,分别有抗邪、温煦、调补、固摄等作用;若体会其精意,则有通启阳气,振奋神机之义。
这样,在运用桂枝汤上,就有很大的灵活性了。
同时,在进行复方使用上,桂枝汤也可居于次位,但仍具有很大的功能。
二、通启阳气拨动神机学习仲景著作,可以懂得桂枝汤类方功能的广泛性,从而引导我们掌握它具有的通启阳气、拨动神机之功。
以上海市儿童的厌食病为例,董老即采用桂枝汤加味,加皮尾参、炒谷芽、炒麦芽、陈皮、山楂等,治病疗效显著。
这些病儿原有面色[插图]白或萎黄、盗汗、苔薄润、脉较弱、容易感冒等,可推知其病机在于阳气不振、运化乏力,这样运用了桂枝汤以通启阳气,诚有良效也。
又如,董老治一智能欠佳,学习成绩不良的儿童,其症有言少遗尿,踽行手抖、面色苍黄,动辄多汗、脉濡细弱、舌苔淡润。
考虑到该儿出生时难产,是用产钳而下的,断为神机受伤、心窍不利,即用桂枝加附子汤,再加菖蒲、首乌等治疗,三月而愈,智商上升,手足灵活。
三、复方合理桂枝可次桂枝之用,常组复方。
在采取复合二三方的情况下,桂枝汤的位置可有主次之别。
有关桂枝汤居于主方的地位,是人所共知的,这里不赘。
另一种是桂枝只处于辅助的位置,而另方却居于主要地位,但桂枝之功仍然甚佳。
桂枝汤的临床应用体会
![桂枝汤的临床应用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9e5935a8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b4.png)
桂枝汤的临床应用体会一.引言桂枝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具有温阳解表、发散寒邪等功效。
本文旨在总结和分享作者对桂枝汤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体会。
二.适应症及禁忌症2.1 适应症:- 外感风寒型感冒:以恶寒发作性为主要特征,伴有头身酸重。
- 阳虚内寒证:如四肢不温暖,畏冷怕风等。
2.2 禁忌症:- 血分虚弱者慎用;-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三.配伍原则与药物组成3.1 主要药物组成:- 桃仁: 具有活血化淤的功能,能够缓解气滞血淤所致的胸闷胁迫.- 芍药: 入心包络经,可般陈水湿而行其浮动于外部之势.- 生姜: 辛散凉退;辛味可以扰攘卫气运行出来.3.2 配伍原则:- 桃仁与芍药相配,协同活血化淤;- 生姜入汤可辛散凉退。
四.临床应用体会4.1 外感风寒型感冒治疗中的应用:- 根据患者表现出来的恶寒发作性等特征进行判断,并结合其他证候综合分析。
- 常见剂量为桂枝9克、生姜6片(去皮)、大枣5颗和水1500毫升。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剂数及服法。
4.2 阳虚内寒证治疗中的应用:- 结合患者阳虚内寒相关表现如四肢不温暖,畏冷怕风等进行判断并给予适当处理。
- 建议在方子加味时添加益气固脱类药物以增强效果。
五.总结本文对于桂枝汤在临床上常见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做了详尽介绍。
希望能够提供一定参考价值,在日后医学实践过程中更好地运用该经典方剂。
【附件】:无【法律名词及注释】:1. 方剂:中医药学术语,指由多种草药按一定比例配伍而成的处方。
2. 经典方剂:在中医经典著作《金匮要略》、《伤寒杂病论》等书籍中所记载的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和历史地位的方剂。
3. 适应症:指某种治疗方法或药物能够有效治愈或缓解特定疾病时使用该方法或服用该药物。
桂枝汤临床心得
![桂枝汤临床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1ccaec3b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6c.png)
桂枝汤临床心得桂枝汤临床心得(好文转载)2004年夏在深圳遇一许姓老者,说李医生我想考验一下你的中医功夫行不?我老婆感冒,不许你用西药,只许用中药,而且只许开一剂,如能治好我老婆的感冒,我就佩服你的中医功夫。
我说只能试试,万一不行你可千万别见怪。
许老者说可以,但要烦请你到我家,因为我老婆脚扭伤一年有余,如能治好她的感冒,我便让你治她的伤脚,还有我的高血压病,我儿子的前列腺炎。
我老婆她已经一年多未曾下楼了。
至其家住四楼,老妇年已60岁,极消瘦,面色苍白,一派虚寒之象。
察其舌质淡,苔薄白润而滑,脉浮缓,头痛发热不甚,汗出,微恶风寒,食少纳呆。
诊毕告知此病一剂中药可癒,但必须服药后服热粥一碗方能一剂治癒。
老者说可以。
乃处以桂枝汤原方。
许老者是广东潮汕人,说以前在老家感冒服西药不效,需服中药才行,故试一下你的功夫。
照方服用一剂而癒,药费两元钱。
许姓老者视为珍宝,说我老家的中医处方有10多味,不像你此方只有数味,将方抄下保存,说日后再有感冒仍服此方。
从此交为朋友,其本人高血压,子孙及家人有病均求为诊治。
并广为传说。
后为其治脚扭伤肿胀疼痛此是后话。
桂枝汤方: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渣,适寒温,服一升。
服已须臾,服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
温覆令一时许,遍体漐漐(音执,微汗之意)微似有汗者益佳。
不可令如水淋漓,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瘥,癒也,停后服。
不必尽剂。
若不汗,更服,依前法。
又不汗,后服当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
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
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
若不汗出者,乃服至二三剂。
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桂枝汤为仲景《伤寒论》的第一方。
现代人感冒一般不愿服用中药,一是麻烦需煎药,二是认为中药效果来得慢,没有西医输液打针服药来得快,只是用西药数日不癒者方才想服用中药,习俗如此,实难更改也。
近观不少患者,感冒发热咳嗽咽痛,服用西药,输液,发热退速而咳不止者多矣。
桂枝汤临床应用心得
![桂枝汤临床应用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cf678b43e45c3b3567ec8b14.png)
( 昆明市西山区第二人 民医院,云 南 昆明 ,6 0 1 ) 5 14 中图分类号 :R2 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7 -8 0 (0 1 205 -2 6 47 6 2 1 )0—0 00
【 要 】 桂枝 汤被誉为调和 营卫之第一方 , 摘 仲景群 方之冠 历代 医家对伤寒条文领悟的同时,对桂枝 汤的加减应用也颇为 融会新知 ,对 伤寒论》 金 匮要 略 的不断地 继承和发展 同时,桂枝 汤也 不断在临证体 现调 和营卫 的灵活性 ,体现 中医同方异 、
缓 急止痛 ,以桂枝汤 从脾 胃入手 ,升中焦 之气 ,调补脾 胃, 温
运 中阳,柔肝理脾,缓急止痛 。处方:黄芪桂枝汤加乌梅 ,炒 白术,茯苓 ,太子参,炒扁 ,山药 。5剂后泻止 ,饮食佳 ,续 服 5 剂巩 固疗效 ,并嘱患儿母亲少冷饮 ,调饮食 。 1 双 Fra bibliotek 麻 木 . 3
治奇妙手法。
【 关键 词 】 桂 枝 汤 ;应 用 心得
[ b tat G ih d c ̄i , n w sh “ e rw f h n j gS rsr t n” a ohs enpa e sh r r omua A src] uZ i eo o k o na e t o o Z o gi ’peci i s, l a e ri da e i r l n t h c n n po s b s t p ma f t g l en tt eq n ees eq. rdt n l hns otr f ateea o s aebe x adn n e e pn ecncl or ua uri i dd f i iTaio a C ieed c s s n rt n v enep n igaddv l igt l i e t iv a nv i o op g i h o h i a
桂枝汤及其加减方临床治疗体会.doc
![桂枝汤及其加减方临床治疗体会.doc](https://img.taocdn.com/s3/m/46c47b1377232f60ddcca1f5.png)
桂枝汤及其加减方临床治疗体会桂枝汤及其加减方临床治疗体会【关键词】桂枝汤桂枝汤出自伤寒杂病论,原为太阳中风表虚而设,由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被后人誉为“仲景群方之冠,乃解肌发汗,调和营卫之第一方也”。
伤寒论用其调营卫,以治外感,金匮则用其治杂病,原方及其加减方在原书中反复出现多达几十次,由于具有外调营卫,内调气血、脏腑的多种功效,后世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疾病。
现将笔者在临床上应用桂枝汤以及加减方治疗杂病的体会,报告如下。
1 痹证患者,男,36岁,农民,于2006年12月26日来诊。
主诉双下肢有酸麻无力、冰凉刺骨等很难形容的不适感觉,近半年加重。
现病史患者平素怕凉,不耐劳作。
半年前因天热洗凉水澡后,出现双下肢酸麻无力、手足不温、出汗少等不适的感觉,白天轻,休息及傍晚加重,发作时经捏拿、击打局部则感舒适,严重时需下床活动肢体方可缓解,反复发作,影响睡眠。
当地医院以中西药治疗均效果不明显,后到某大医院检查头颅CT、核磁、肌电图等检查均为正常。
现烦躁,怕凉、手足不温、双下肢酸麻无力、出汗少。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弱。
西医诊断双下肢麻木无力原因待查。
中医诊断为痹证,证属阳气不足,腠理疏松,外感风寒湿邪,营卫失调。
先以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药用桂枝15g,白芍15g,甘草8g,生姜10g,大枣10枚,防风10g,葛根12g,服药1剂后,双下肢微微汗出,酸麻无力感减轻,精神好转,说明药已中的,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以温阳行痹、益气活血、调和营卫,用肉桂10g 易桂枝,去甘草,加赤芍12g,炙黄芪50g,白芍20g,当归15g,川芎15g,茯苓20g,羌活20g,独活20g,威灵仙20g,牛膝30g,寄生30g,生姜10g。
服用7剂后酸麻无力、怕凉感明显减轻,已有汗出,发作次数减少,以上方加减治疗2个月余上述症状已无,嘱原方配成丸药继服2个月以巩固疗效。
按痹证发病外因为风寒湿三气杂合而至,其内因为营卫失调。
桂枝汤临床用方的5点体会
![桂枝汤临床用方的5点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f304f403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74.png)
桂枝汤临床用方的5点体会
桂枝汤出自仲景《伤寒论》。
由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五味药材组成。
【原文】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
之;(《伤寒论》第4条)
功效为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太阳中风证。
症见汗出,发轻热,头痛,或鼻鸣干呕,舌苔薄白,脉浮缓者。
在现在临床上桂枝汤常用于感冒,原因不明的低热;多形红斑,荨麻疹,皮肤烧痒症,冬季皮炎,冻疮,妊娠呕吐,产后、病后低热等具有营卫不和,气血不利的患者。
桂枝汤是我在临床上使用较多的一个经方,在长时间的实际运用当中我发现,虽然原文认为桂枝汤主治病症以“汗出”为主,但事实上,桂枝汤对无汗病症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但有个前提,就是治疗无汗,必伴有正气虚弱,如果没有正气虚弱绝对不可使用桂枝汤,否者,不但对病情无效,反而会留恋邪气,加重病证。
桂枝汤加减化裁的5点心得体会:
一、头痛明显的患者:
加白芷、蔓荆子,以祛风散寒止痛;
二、鼻塞严重的患者:
加辛夷、苍耳子,以开窍通闭;
三、咽干咳嗽的患者:
加杏仁、款冬花,以止咳降逆;
四、喉咙痛的患者:
加半夏、桔梗,以利咽止痛;
五、项背僵硬的患者:
加葛根、羌活,以舒经通络;。
黄元御桂枝汤临床应用与体会
![黄元御桂枝汤临床应用与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4928b34a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6e.png)
黄元御桂枝汤临床应用与体会黄元御桂枝汤临床应用与体会(一)桂枝汤原是仲景用于治疗太阳中风表虚证的主方,因其能调和营卫,解肌表之邪,其辨证加减在临床上被广泛运用,且疗效明显。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本方及其加减方反复出现,其变方之多是其他方无法比拟的,故被历代医家广为推崇。
清代医家黄元御对其应用更颇具特色,笔者临证多以黄氏桂枝汤组方思路治疗内伤杂病,屡试屡验。
兹就临床应用与体会介绍如下,冀以扩展桂枝汤临证运用思路。
1关于黄氏桂枝汤系列方1.1来源黄氏桂枝汤既有源自《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原方,如桂枝加桂汤、桂枝芍药知母汤、瓜蒌桂枝汤、桂枝茯苓汤等,也有根据仲景桂枝汤化裁而成者,如桂枝苓胶汤、姜苓桂枝汤等。
1.2分类黄氏桂枝汤系列方大致可分为桂枝汤的加方及桂枝汤的变方两类。
桂枝汤的加方有桂枝加桂汤、瓜蒌桂枝汤、桂枝瓜蒌首乌汤、桂枝苓胶汤、茱萸泽泻乌头桂枝汤等;其余大部分为桂枝汤的变方,如乌肝汤、玉池汤、归地芍药汤、宁波汤、苓桂半夏汤、苓桂柴胡汤、金鼎汤、茯苓石脂汤、姜苓桂枝汤、姜桂苓砂汤、桂枝人参黄芪汤、桂枝丹皮紫苏汤、桂枝丹皮地黄汤、桂枝丹皮桃仁汤、桂枝地黄汤、桂枝地黄阿胶汤、桂枝苁蓉汤、桂枝苓泽汤、桂枝姜附阿胶汤等。
1.3功用1.3.1调和营卫调和营卫是桂枝汤主要功能之一。
黄氏对营卫理论有所创新,常以桂枝汤调和营卫功能治疗太阳中风以外诸病,其代表方出现在《四圣心源·痈疽根原》。
黄氏认为,“痈者,营卫之壅于外也,疽者,气血之阻于内也”,又“痈成为热,而根原于外寒,故痈疽初起,当温经而散寒,行营而宣卫”。
故黄氏以桂枝丹皮紫苏汤(桂枝、白芍、甘草、牡丹皮、紫苏叶、生姜)主治痈疽初起属热证者,以桂枝人参黄芪汤(人参、炙黄芪、桂枝、炙甘草、当归、白芍、茯苓、牡丹皮)主治脓泄热退、营卫双虚之痈疽。
1.3.2解肌肉痉挛痉证是桂枝汤加味方的方证中出现较频繁的症状之一,该类病证以肌肉收缩痉挛、屈伸不利为特征。
桂枝汤方后调护法临床应用体会
![桂枝汤方后调护法临床应用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32cbdb2a5901020207409c14.png)
缘 二是助 药力 , 缘 “ 已须 臾 , 服 啜热稀 粥一 升余 , 以助药 力 。 服令 一 时许 , 身 源 , 中风证 营 阴虚 弱。补充 津液 是非 常必须 的 。 温 遍 微似 有汗者 宜佳 , 不可 令如 水流 漓 , 必 不 除 。如 一 服汗 出病 差 , 桂枝 汤发汗 之力 较 弱 , 热粥 的热能 , 鼓舞 胃阳, 而来振 奋卫 病 借 来 进 禁生 冷 、 滑 、 粘 肉面 、 五辛 、 酒酪 、 恶臭 等物 ” 在防止 损伤 胃 意 停后 服 , 不 尽剂 。 不 汗 , 服依 前法 。又不 汗 , 服小 促期 间 。 阳 。“ 若 更 后 半 日 , 三服尽 。 病重 者 , 日一夜 服 , 许 令 若 一 周时 观之 。 ~ 剂尽 , 气 , 服 降低抗 病能 力 。《 寒论 》 中汤 “ 热粥 一升许 ”十 枣汤 “ 伤 理 饮 ; 糜 病证 犹在者 , 更作 服 。 汗不 出 , 若 乃服 至二 三剂 。 生冷 、 滑 、 粥 自养 ”三 物 白散 “ 白饮 和 服 ” 禁 粘 肉 ; 以 等诸 文 与 此 同义 , 即保 胃气 、 存 面、 五辛 、 酪 、 臭等 物” 此 为桂 枝 汤方 后 调护 法 。有学 者 认为 津液 。 感邪 气 , 酒 恶 , 外 而祥谈 脾 胃之事 , 义 已明 : 和营卫 , 其 调 即调和 阴 气 脾 内经 》 “ 中 阴阳大论 ” 、 此段 文字似 有 絮叨之嫌 , 非仲 景 原意 。 疑 此实 为圣 人之 良苦 用心 , 阳, 血 , 胃。桂枝 汤诸 类方 即 为明证 。《
菱角 、 雪梨 、 西瓜等水 果 。禁 忌烟酒 , 辛辣刺激食 品及肥甘厚 味。 66 .如恶 寒发 热者 , 应注 意保 暖 , 定时 测试体 温 , 注意 休息 , 并观 察
桂枝汤、小柴胡汤临床应用心悟
![桂枝汤、小柴胡汤临床应用心悟](https://img.taocdn.com/s3/m/bc52b2cf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6a.png)
桂枝汤、小柴胡汤临床应用心悟在学习《伤寒论》的初始,王大经老师曾叮嘱过我,对于《伤寒论》要认真研读,“桂枝汤、小柴胡汤(以下简称桂、柴二方)”不但用于治疗外感病,而且可以用于治“百病”。
我牢记此言。
通过50多年的临床实践,深有感悟受益匪浅。
概述如下:一、桂、柴二方原义解读1.桂枝汤为《伤寒论》名方之一,主治太阳中风表虚证,所谓太阳病,《伤寒论》明确指出,人体感受外邪之后,邪正交争于太阳经及其相对应的脏腑。
太阳经相关的生理功能是统摄营卫,特别是对卫气的生成与布散,起到主宰和调节的作用,从而主一身之表,抗御外邪侵袭,故为机体之藩篱。
从临床症状而言,“有一分恶寒(风),就有一分表证。
”太阳病证的治疗原则是:宣散祛邪为基本原则,以“汗法”为代表,对于外感风寒则以辛温发汗为首选法则。
对于风寒外感表虚证,首选方剂为桂枝汤。
多因机体营卫不和复感风寒所致。
见有发热,头痛,汗出,恶风或鼻塞干呕,舌苔薄白,脉浮缓,概称为桂枝汤证。
(1)配伍原则:本方主要药是桂枝、白芍,配合甘草、生姜、大枣。
功效为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由于外感风邪。
邪正交争于肌表,故见头痛,发热,脉浮;营卫不和,卫阳不固则恶风,营阴不能内守故自汗出,脉缓;邪气束肺、胃气不和故见鼻塞干呕。
临床所见本证发热多为低热,或自感发热而测体温可在正常范围。
本方是以桂枝为君药,功能散风寒以解肌,辅以白芍敛阴和营(血),使桂枝辛散而不伤阴。
一散一收,调和营卫,使之表邪可解,胃气得和;佐以生姜助桂枝散表之力;大枣,补中气助白芍和营卫,甘草,解毒调和诸药为使。
本方药少力专,配伍精当,突显经方之特点。
原方服法强调药后要“啜”热稀粥,以助胃气,临床常被忽略。
(2)现代临床应用:本方虽为经典方药,但从现代临床应用原方原量者较少,多在此基础加味使用。
某经方研究者曾用本方治外感风寒证,为此申报新药遇到不少困难,苦于是典型的桂枝汤证为数很少。
我曾建议他们用于现代的“空调病”尚有一定的效果。
桂枝汤临床应用与体会
![桂枝汤临床应用与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b411da64af1ffc4ffe47ac3c.png)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艾志福, 江建锋, 喻松仁 艾志福(湖南中医药大学 湖南长沙410007;江西中医学院 江西南昌 330006), 江建锋(湖南中医药大学 湖 南长沙410007), 喻松仁(江西中医学院 江西南昌 330006) 中医药临床杂志 Clinical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1,23(10)
对于胸满者,张仲景主张去芍药,后世多从之,认 为有敛阴之弊。今贤郝万山先生亦认为对于冠心病胸 满者,应去芍药。笔者不敢苟同。桂枝汤其实包含一 个小方:芍药甘草汤。此方本为治脚挛急而设,但推而 广之,可治一切挛急。冠心病之于静息性心绞痛,多为 血管自发性挛急,每遇此证,投以芍甘汤,加以补虚,化 痰,活血。温阳之品,疗效显著。
’
喻松仁2 湖南长沙410007
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级博士生
2江西中医学院江西南昌330006
关键词桂枝汤临床应用体会
桂枝汤,号称众方之祖,为《伤寒论》第一首方。在 临床上应用非常之广。应用时如能抓住要领,辨证精 准,往往可获奇效。兹就桂枝汤的临床应用谈谈我们 的拙见,不当之处还请同仁批评指正。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 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 者,桂枝汤主之”。此乃桂枝汤之经典条文。纵观伤寒 诸条文,桂枝汤之适应证为:①发热,或恶寒或不恶寒; ②疼痛,以后项部,脊背为主,或兼有全身肌肉疼痛或 关节疼痛;③汗出;③脉浮。对于脉浮,应结合病人发 病前后脉象对照,因瘦人脉偏浮,肥人脉偏沉,不可主 观臆断。至于浮紧或浮缓,全凭个人主观判断,对临床 诊断价值不大,仅供参考。 每论及桂枝汤,必与麻黄汤相鉴别,又称为太阳中 风,与太阳伤寒鉴别。麻黄汤证与桂枝汤证的最大区 别为出汗与否,而不在于恶风恶寒,脉浮紧脉浮缓。疼 痛程度麻黄汤证可能稍微重一些,因其经脉瘀滞较为 严重。 “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 以卫气不共荣气和谐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 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此条一出,世人皆从 营卫不和探讨桂枝汤证。认为桂枝汤其病机为卫强营 弱。但反言之,卫气主外,抵抗邪气,卫强岂会伤风? 营气主营养,滋润,营弱岂会出汗?卫强营弱岂能成立 乎?陆渊雷先生怀疑此条为王叔和所加,应当删去。 古今之注解伤寒者,拘于营卫之说,不能自拔。张仲景 立桂枝汤。其意其实简单,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此有表 者,当发其汗,桂枝也;然汗出,仍可发汗,与芍药制约 发汗太过,同时芍药酸甘化阴,揉经缓急,可解肢体拘 挛疼痛,而生姜既可解表,又可止呕,与大枣,甘草配 合。甘草不宜炙,因后文呕家不喜甘故也。 关于鼻鸣,历代注解繁多,但畅达者无几。现代中 医解释,肺开窍于鼻,邪气外人,则肺窍不利。鼻鸣,及 今之鼻塞流涕。陆渊雷先生解释为鼻黏膜水肿,甚是。 关于桂枝汤之适应证,一为表证,二为前面所述主 症。禁忌证与忌汗法相同。及淋家,亡血家,疮家,大 汗出,里证不可发汗用桂枝汤。至于呕家,伤寒论日酒 客不喜甘故也。甘能助呕,但桂枝汤原文就有鼻鸣干 呕。陆渊雷先生引用日本汉方医家观点,对于呕吐者。
桂枝汤的临床应用体会
![桂枝汤的临床应用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bc9cf6c6240c844768eaee0a.png)
桂枝汤的临床应用体会【摘要】目的桂枝汤出自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方由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等药组成, 桂枝汤是治疗太阳中风的主方,古今称为“仲景群方之魁”。
桂枝汤现代研究具有汗腺分泌、体温、血压的双向调节作用,又具有抗菌、抗病毒、镇痛等作用,本文通过临床应用体会,验证桂枝汤疗效甚佳。
【关键词】桂枝汤;临床应用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流传至今,临床疗效颇著。
全篇共113方, 其中桂枝汤类19方[1]桂枝汤乃《伤寒论》治病太阳中风证的主方,有解肌祛风、调和营卫之功效。
此方沿用近二千余年。
该方药用历史悠久,配伍严谨,疗效卓著,不仅能固护卫阳,且能燮理营阴,温通心阳,养阴护液,健脾益气,安中和胃,疏通经脉,缓急止痛。
其主治并不局限于太阳中风之表证,而是能够用于治疗多脏腑、多病证之良剂。
1 桂枝汤的组方药物组成: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劈) (本方为汉代剂量)。
方中桂枝温通卫阳, 解肌发表, 为君药, 配以生姜之辛, 以解卫分之风邪, 具有降逆止呕之功。
芍药味微苦能敛阴和营, 用以臣药, 配大枣之甘, 可滋养营阴之弱。
桂枝配芍药以和阴阳为佐药。
甘草和中扶虚调和诸药为使。
以上五药, 内含辛、酸、甘等味, 辛甘化阳以助卫, 酸甘化阴以和营。
故桂枝汤有调和营卫之功[2]。
桂枝汤是治疗太阳中风的主方,古今称为“仲景群方之魁”。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桂枝具有较强的抗菌抗病毒和利尿作用, 而它的退热降温作用是通过其皮部所含有的挥发油刺激汗腺来产生[3]。
桂枝皮薄、枝细、还要去表皮, 那么桂枝的发汗解肌作用就非常有限。
所以伍以生姜助其发表。
至于芍药, 重在泄营。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其具有解痉止痛、降压镇静、抗菌和抗惊厥等作用[4], 与《伤寒论》成书年代相近的《别录》、《本经》所载和营泄邪, 通顺血脉, 消肿退热, 缓急止痛和通利小便等功能亦相近似。
且芍药的挥发油也有解热功能闭。
桂枝汤临床应用心得
![桂枝汤临床应用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54947bae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f5.png)
桂枝汤临床应用心得桂枝汤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由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和红枣五味中药组成。
它具有解表散寒、调和营卫的作用,适用于风寒感冒、营卫不和引起的各种病症。
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桂枝汤的独特疗效和注意事项,现将个人心得分享如下。
在临床上,我经常遇到一些患者因风寒感冒或营卫不和而出现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脉浮等症状。
对于这些患者,我通常会考虑使用桂枝汤进行治疗。
桂枝汤的五味中药具有协同作用,能够调和营卫、解表散寒,从而缓解患者的症状。
在应用过程中,我发现桂枝汤对于风寒感冒、产后感冒、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具有很好的疗效。
曾有一位患者,因产后感冒出现恶寒、发热、头痛、身痛等症状。
我给予桂枝汤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病情迅速好转。
此外,还有一位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因遇冷出现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我运用桂枝汤加减治疗,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关节疼痛明显减轻。
这些成功的案例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桂枝汤的疗效和优势。
桂枝汤的应用效果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首先,桂枝汤能够调和营卫、解表散寒,针对风寒感冒、营卫不和等疾病具有很好的疗效。
其次,桂枝汤的五味中药具有协同作用,能够产生整体调节的效果,从而改善患者的整体状态。
此外,桂枝汤的药物组成温和,不良反应较少,使用安全可靠。
在应用桂枝汤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辨明患者的症状是否适合桂枝汤治疗,如有热象、舌红、苔黄等阴虚内热症状的患者不宜使用。
其次,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调整药物剂量,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此外,服用桂枝汤期间要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食用生冷、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最后,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展望未来,我认为在临床工作中,应该进一步深入研究桂枝汤的作用机制和药理作用,以便更好地发挥其疗效和优势。
应该注重传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让更多患者了解和认可中医药的疗效,从而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桂枝汤加味临床应用体会
![桂枝汤加味临床应用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6e0dc05e700abb68a982fbb7.png)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9年7月 第35卷7期(总第318期)JOURNAL OF PRACTIC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9.Vol.35 No.7·897·双侧前谷、后溪穴,持续捻转行针1min,并嘱患者缓慢活动颈肩部,留针30min,每10min行针1min。
针刺后疼痛缓解,头部右转可。
后予坐位,针刺风池、风府、颈百劳、肩井、大杼,继续留针30min,隔日治疗1次,3次后症状明显缓解。
按:本病是睡眠时枕头不合适、睡眠姿势不正或感受寒冷,颈部肌肉紧张所致。
《灵枢·经脉》谓:“小肠手太阳之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其支者,从缺盆循颈……是动则病……不可以顾,肩似拔,臑似折。
”前谷、后溪配合运动疗法可通调经脉,缓解肌肉紧张。
《备急千金要方》记载前谷、后溪主“项强急痛不可以顾”。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云“头强项硬刺后溪。
”肩颈部除少阳经外,还有督脉、太阳经通过,后溪为八脉交会穴,可通督脉。
按照全息理论,后溪对应部位为颈项部。
《灵枢·杂病》谓:“项痛不可俯仰,刺足太阳;不可以顾,刺手太阳也。
”若颈部前后活动受限严重,则选用足太阳之荥输穴。
[参考文献][1] 马莳.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34-36.[2] 王雪苔.中国针灸大全[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25-26.[3] 高树中.一针疗法:《灵枢》诠用[M].济南:济南出版社,2006.[收稿日期]2019-02-19笔者用桂枝汤加味治疗多种疾病疗效较好,举例如下。
1 慢性荨麻疹胡某,女,48岁,2018年3月16日就诊。
3年前不明原因全身出现斑块状风团,以后反复发作,瘙痒难忍,经某医院诊断为慢性荨麻疹。
长期服用抗过敏药物(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依巴斯汀片等)效果不佳。
查体见四肢及胸腹大片的风团、大小不一,奇痒无比,皮肤柔软,风团色不红、压之不褪色,无痛感,感风邪、受寒冷加重,稍劳累则发热、汗出、恶风、全身不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枝汤的临床应用体会(作者: 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 )【摘要】目的桂枝汤出自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方由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等药组成,桂枝汤是治疗太阳中风的主方,古今称为“仲景群方之魁”。
桂枝汤现代研究具有汗腺分泌、体温、血压的双向调节作用,又具有抗菌、抗病毒、镇痛等作用,本文通过临床应用体会,验证桂枝汤疗效甚佳。
【关键词】桂枝汤;临床应用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流传至今,临床疗效颇著。
全篇共113方,其中桂枝汤类19方[1]桂枝汤乃《伤寒论》治病太阳中风证的主方,有解肌祛风、调和营卫之功效。
此方沿用近二千余年。
该方药用历史悠久,配伍严谨,疗效卓著,不仅能固护卫阳,且能燮理营阴,温通心阳,养阴护液,健脾益气,安中和胃,疏通经脉,缓急止痛。
其主治并不局限于太阳中风之表证,而是能够用于治疗多脏腑、多病证之良剂。
1桂枝汤的组方药物组成: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劈)(本方为汉代剂量)。
方中桂枝温通卫阳,解肌发表,为君药,配以生姜之辛,以解卫分之风邪,具有降逆止呕之功。
芍药味微苦能敛阴和营,用以臣药,配大枣之甘,可滋养营阴之弱。
桂枝配芍药以和阴阳为佐药。
甘草和中扶虚调和诸药为使。
以上五药,内含辛、酸、甘等味,辛甘化阳以助卫,酸甘化阴以和营。
故桂枝汤有调和营卫之功[2]。
桂枝汤是治疗太阳中风的主方,古今称为“仲景群方之魁”。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桂枝具有较强的抗菌抗病毒和利尿作用,而它的退热降温作用是通过其皮部所含有的挥发油刺激汗腺来产生[3]。
桂枝皮薄、枝细、还要去表皮,那么桂枝的发汗解肌作用就非常有限。
所以伍以生姜助其发表。
至于芍药,重在泄营。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其具有解痉止痛、降压镇静、抗菌和抗惊厥等作用[4],与《伤寒论》成书年代相近的《别录》、《本经》所载和营泄邪,通顺血脉,消肿退热,缓急止痛和通利小便等功能亦相近似。
且芍药的挥发油也有解热功能闭。
生姜助桂枝走表通阳,芍药协桂枝入里泄营,一表一里,形成开合调节。
可见生姜在桂枝汤中具有与芍药同样重要的地位,是一君二臣的主要药物之一。
2桂枝汤现代药效学研究2.1双向调节作用2.1.1对汗腺分泌的双向调节桂枝汤对汗腺分泌有双向的调节作用。
桂枝汤在不同功能状态下观察对小鼠汗腺分泌作用的影响显示桂枝汤对正常及汗腺分泌进行性受抑的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有促进其发汗的作用,其发汗作用具有维持时间短、起效快等特点,有利于散热。
以阿托品及安痛定肌注大鼠造成其汗腺分泌受抑和亢进的病理模型,应用桂枝汤后,能分别增强和抑制汗腺的分泌[5]。
2.1.2对体温的双向调节桂枝汤具有调节病理状态下的体温变化,采用蛋白质组技术研究认为,桂枝汤的解热作用可能与改变下丘脑组织中某些蛋白质的表达及修饰有关[6]。
桂枝汤对体温双向调节的机理,亦认为该方能分别逆转下丘脑和血浆中cAMP含量的变化,使之向正常水平方向恢复,同时相应伴有发热解热或低体温升温作用;以桂枝汤1Ogkg鯨坝-1切灌胃大鼠,表明能拮抗神经降压素(NT)的降体温作用;以桂枝汤1Ogkg錬坝-1瑯灌胃大鼠,既能抑制5-羟色胺(5-HT)脑室注射引起的发热反应,还能在解热和提高低体温动物肛温的同时,使发热大鼠下丘脑中5-HT含量显著降低,5-HT及其代谢产物5-羟吲哚醋酸(5-HIAA)含量升高。
2.1.3对血压的双向调节桂枝汤对动物的血压具有升高或降低的双向调节作用。
采用无损伤大鼠尾脉搏测压法,探讨桂枝汤对大鼠血压的双向调节作用,并对其有效部位进行筛选。
结果显示,桂枝汤能明显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并能明显升高复方降压片致低血压大鼠血压;经化学分离提取所得A部分(Fr. A)和E部分(Fr. E)明显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B部分(Fr. B)明显升高复方降压片致低血压大鼠血压[7]。
2抗菌作用桂枝汤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以《伤寒论》中桂枝汤的用药剂量配方,制成20g折圳-1酗啲溶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枯草杆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进行抗菌实验。
结果表明,桂枝汤除对大肠杆菌无抗菌作用外,对其余几种细菌均有抑菌作用。
分别将桂枝汤中甘草量提高1倍,桂枝和白芍量各减少一半,其抑菌作用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以增加甘草量的效果最佳,而分别减少桂枝和白芍用量后的结果基本一致[8]。
3抗病毒作用桂枝汤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
将桂枝汤以细胞维持液稀释后(pH 610),进行体外抗病毒实验,观察桂枝汤对副流感病毒-RSV, dV3, AdV7, ECHO11, CoxB4, CoxB5, CoxB6,HSV-l, HSV- H 共10 株病毒致细胞病变作用的影响。
结果显示,桂枝汤4mgm晾坝-11那时对副流感病毒21,AdV4,AdV7以外的7株病毒致细胞病变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当增至8mgmL坝-1时;时,对所试10株病毒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另外,将桂枝汤煎剂(相当于人临床用量的20 倍)单次或连续3d给予大鼠,于末次药后一定时间采血,分离血清,以此血清进行体外抗病毒实验,从单次给药或多次给药、不同采血时间、血清保存时间等方面进行研究认为,大鼠含桂枝汤血清对所试HS站坝-1班HSV-H , CoxB4, CoxB5等病毒致细胞病变有延续作用,血清在-20 C保存3个月仍有此作用。
同时正常大鼠血清对某些病毒的致细胞病变也有延续作用,但正常大鼠血清保存3个月后,其抗病毒作用似有所下降[9]。
4镇痛作用桂枝汤镇痛作用明显。
取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每只动物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 mgkg-1及桂枝汤8 gkg-1 ,为减少动物的耐受性,2次注射时间间隔72 h以上。
注射后1 h,将动物置于电热板上(55 士0.15)C,记录小鼠后肢举起或跳起的潜伏时间。
结果桂枝汤用药后可使动物疼痛阈值增加,且镇痛作用有显著的昼夜节律性变化[10]。
5桂枝汤应用体会笔者简单举例说明桂枝汤在临床三点应用体会。
5.1感冒(外感风寒型)患者,男,15岁。
主诉:发热1周。
患者因受风寒而出现恶寒、发热。
体温38〜39 C ,头痛、流清涕。
查血常规:白细胞正常。
胸透未见异常。
西医诊断:上呼吸道感染。
输液抗生素抗病毒药物,高热时肌注安痛定退热。
经1周治疗,体温时低时高,发热前必恶寒,病情无好转。
其家长请余诊治,观其患者, 在家盖被,伴有恶寒、发热,体温38. 5 C , 口不渴,流清涕,遍身微汗出,大便每日1次,小便正常。
舌正苔薄白,脉浮缓。
证属太阳中风证,营卫不和,投以桂枝汤发散解表,调和营卫,并嘱其家长在患者服药后,喝热粥1碗,盖被,令微汗出约2h,避风寒,勿发大汗。
服药1剂,热退而愈。
5.2急性胃肠炎病变部位主要在脾胃及大小肠其致病原因乃脾胃本身素虚,加之感受外邪、饮食所伤,致胃阳不足所致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多因杆菌、真菌等致病菌感染所致桂枝汤既可较好地抑制杆菌、真菌等致病菌又可温运中阳、调和营卫。
原方应用可收良效,如治王某,女20岁,入院症见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大便日次呈水样小便量少色黄舌淡,苔白腻脉缓滑。
诊为急性胃肠炎。
投桂枝汤原方剂,病愈出院。
5.3更年期综合征刘某,女,54岁。
2007年5月10日初诊。
主诉:经常突然烘热升面火,瞬间又感怕冷,恶风出汗,心烦躁,已半年余。
患者于两年前月经闭止,今年3月开始经常突然烘热升面火,烦躁不安,瞬间又怕冷出汗恶风并有少寐,至当地卫生所就诊,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服谷维素、安定等药未愈。
舌红苔薄脉细数。
此乃肾气亏损,营卫不和,治宜标本兼治,即用调和营卫又投养血补肾法,方用桂枝汤加味。
更年期综合征,系女子雌激素衰减,除月经闭止外,可出现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尤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的临床症状。
中医认为肾气衰退,肾阳不足,肾阴亏损,以致脏腑功能失衡,营卫不和,卫不固故怯寒怕冷。
营不内守故汗出,营血同源,心血不足,神不守舍而少寐。
肾水不足,肾水不济心火致心烦易躁,立方宗旨在于先调营卫,桂枝汤主之,再用养血补肾、固其本而达到治疗目的。
5.4桂枝汤的服法《伤寒论》12条“上五味,父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渣,适寒温,服一升。
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
温服令一时许,遍身蛰蛰微似有汗者易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
若不汗,更服如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
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尤在者,更作服。
若不汗出,乃服二、三剂。
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文中提到:①把桂枝、芍药、炙甘草,粉碎成较大颗粒,用文火煎五位药。
②一剂药一次煎好,分三次服。
③因桂枝汤本身不发汗,服汤药后,过一会须吃热粥,用热粥助药力向外发散,并加衣被酿汗,使全身微汗湿润为佳,因患者本身汗出,所以不可过汗,以免伤人正气。
④服药第一次汗出病愈,即可停服,免因发汗太过而伤津。
如服后不出汗,可服第二次。
还不出汗,则可缩短服药间隔时间,半天左右时间服完三次药。
⑤病重者,可昼夜服药二、三剂,加强观察护理。
(6)服药期间,禁生冷和一切不易消化、有刺激性及腐败的食物[111]。
参考文献[1]王琦•伤寒论讲解[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22-26.[2]刘渡舟.伤寒论十四讲[M].天津:天津科学出版社,1982: 55.[3]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桂枝条[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1771-1772.[4]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赤芍药条[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093-1095.[5]富杭育,贺玉琢,李晓芹,等.桂枝汤对汗腺分泌双向调节作用的探讨[J].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 11(1): 34-36.[6]周军,李沧海,霍海如,等.桂枝汤对发热大鼠下丘脑蛋白质组影响初探[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3, 9(1): 31-34.[7]秦彩玲,刘婷,张毅等.桂枝汤对大鼠血压双向调节作用及其有效部位探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1, 7(4): 20-22.[8] 彭宣宪,葛海斌.桂枝汤抗菌作用的实验研究结果[J].中国医药学报,1998,13 (1): 72.[9] 贺玉琢,高英杰,富杭育.含桂枝汤大鼠血清对病毒致细胞病变作用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998,4(4): 26-28.[10] 宋建国.中药方剂桂枝汤的时间药理学[J].中国中药杂志,1994, 19(3): 178-180.[11] 郑怀宽,韩松.临床检验ELISA指南[M].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1994: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