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海市黄浦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
2019年上海市黄浦区高考语文模拟考试卷

2019年上海市黄浦区高考语文模拟考试卷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一、阅读阅读下文,完成1—7题。
文学意境的特征①意境是我国古典丈论独创的一个理论范畴。
它是华夏抒情文学审笑理想的集中体现。
意境作为一种艺术至境形态,它在艺术表现和构成方式等方面显示了与意象大异其趣的种种特征。
②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
王国维说:“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
”意境创造就是把:二者结合起来的艺术。
清人王夫之论述更为精要。
他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
”又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
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他们都认为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方式,而且好的诗人,还能够“景中生情,情中含景”。
这就揭示了情景交融的两种主要形式。
如果把居于二者之中的也算作一类,那末,我们就有了三种不同的情景交融类型:③第一是景中藏情式。
这一类意境创造中,作家藏情于景,一切都通过逼真的画面来表达,虽不言情,但情藏景中,往往显得情深意浓,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______________,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全是对客观景物的具体描写,字面上一点也没有透露出对友人的态度。
但从那烟花三月,黄鹤楼头的美好景色中,已透露出对友人的祝福;诗中也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恋,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伫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得情深意挚。
表面上这首诗句句都在写景,实际上却句句都在抒情,真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这类作品在现代诗歌和散文十也并不少见。
④第二种是情中见景式。
这种意境的创造方式,往往是直抒胸臆。
有时不用写景,而景物却历历如现。
请看唐朝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一幅浩渺无际的天宇,一座兀然耸立的高台,一位独立苍茫的诗人,一曲忠烈凄怆的悲歌。
在诗人的悲怆中,你仿佛会看到昔日燕昭王在此招贤纳士的历史画面;会想到唐王朝武氏专权的可怕世态;会体味到诗人报国无门的悲愤和天才末路的痛苦。
2019年上海黄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2019年上海黄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一、积累应用 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柳永《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师不必贤于弟子。
(韩愈《师说》)(3)杜甫在《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
2.按要求选择。
(5分)(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A.小李怕失败,做事怕尝试,朋友劝说万事开头难,要懂“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道理。
B.国家存亡关头,大家终于本着“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精神,捐弃前嫌,携起手来。
C.对待批评的态度,我们应该是“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提意见也许能够对大家有帮助。
D.不要只羡慕人家成绩好,“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自己也应该要实践并努力。
(2)以下选项中推理的有效性和例句一致..的一项是( )。
(3分)例句:人不应该成为“利”的奴隶,重利会成为“利”的奴隶,所以人不应该重利。
A.团员都是青年,中学生都是青年,所以,中学生都是团员。
B.所有的狗都是动物,没有猫是狗的,所以,没有猫是动物。
C.班长应当起模范作用,我不是班长,所以,我不应该起模范作用。
D.没有英雄是胆小鬼,有的士兵是胆小鬼,所以,有的士兵不是英雄。
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16分)假如你是一头大象①如果你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头大象,那会是什么情景?②首先,你会发现自己的脸上多出了一只甩来甩去的、仅有两根指头的手。
这条手又肿又难看,却能推倒一堵墙或捡起一颗樱桃。
你也可以用这只手“闻”到数英里外的水源和脚下的野花。
这只手还可以带给你五种讯息:。
③你脚下踩着的土地已经被污染所侵袭。
随着卡车和出租车驶过,地面嗡嗡地震动着。
这种震动轻搔着你脚上环层的触觉小体,让你不由得抬起脚来。
上海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doc

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监测试卷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卷前,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校名姓名,准考证号。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2)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
(张养浩《_________·潼关怀古》)(3)杜甫《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设想将来夫妻重聚的感人情景。
2.按要求选择。
(5分)(1)小王遭到误解猜忌后,借诗句表明心迹,以下内容合适的一项是()(2分)A.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B.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C.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
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一个社会的心灵,当然只能反映在人的身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研究者不难从中看出并把握时代的脉搏。
①然正如滴水可见太阳②任何个人的观感都有其个别性③个人的观感也可以反映所谓时代精神A.③①②B.②①③C.②③①D.①②③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人皆有错(节选)[美]刘易斯·托马斯①错误就深藏在人类思维的基础之中,像根瘤那样滋养着整个结构。
要不是我们具有犯错误的能耐,我们决做不成任何有用的事情。
我们是生来就要犯错误的,编好了码犯错误的。
②常言道,我们在“尝试和出错”之中学习。
我们为什么总是这么说呢?为什么不说“尝试和搞对”或“尝试和获胜”呢?老话这么说,是国为在现实生活中事情就是这样的。
最新2019年高三语文黄浦区一模试卷

黄浦区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终调研测试语文试卷2019年1月考生注意: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卷上将自己的姓名等相关信息及准考证号填写清楚.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所有试题的答案及作文必须全部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卷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3.本试卷共6页;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积累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5分)(1);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2)黄庭坚《登快阁》中“;”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超脱和孤傲情怀.(3)“明月几时有?”(苏轼《·明月几时有》)两句诗化用了李白《把酒问月》中的句子:“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2.按要求选择.(5分)(1)“11.11”购物节小红总是买得停不下来;妈妈想用一句话点醒她;以下句子不合适的一项是()(2分)A.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B.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C.省吃餐餐有;省穿日日新.D.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孔子重辞命;他觉得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他称赞宰我、子贡擅长言语; .辞多指说出来的言语;命多指写出的言语.(1)言语就是辞命(2)但他教学生却有这一科(3)所以谦虚地说自己很难办到了A.(2)(1)(3)B.(1)(3)(2)C.(3)(2)(1)D.(3)(1)(2)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文学的自尊陈占敏①21世纪的小说;招数迭出;花样翻新;小说家们施出了浑身解数;要夺回日益失去的小说读者;中外小说家莫不如此.可是招数变来变去;花样翻来翻去;细看来不过还是那么几招;要么以新奇取胜;要么以刺激夺人;或者在情节内容上;或者在技术手法上.像石黑一雄那样;从容平静地写来;不玩招数;不弄玄虚;只是笔笔落实;平实展开;需要什么样的勇气啊!这考验的不仅仅是作家的才华和功力;还有作家的自信和自尊.②是的;很少有作家像石黑一雄那样;着力于表现人的自尊了.他最著名的长篇小说《长日留痕》(又译《残日》);写一个管家的自尊.从人物设置上;石黑一雄就为自己构筑了一个巨大的困难需要去克服.管家的身份;决定了要写出那份自尊是多么困难.父亲——管家;在司机刚好休假的时候;被招来开车;陪两位绅士外出.闲极无聊;两位绅士对车外出现的风景感到了腻烦;开始对父亲的“错误”肆无忌惮地嘲弄;以此来取乐.父亲恰如其分....地既维护着个人尊严;又准备听任调遣地驾着车.两位绅士在对父亲口出恶言、极尽凌辱之事感到疲倦时;又开始议论攻击他们的东道主;也就是父亲的雇主;言词愈来愈低贱阴险.父亲忍无可忍;猛然刹住车;打开车后门;在离车门一两步远的地方站定;两眼紧紧地盯着车内.就这样过了一会儿;一位绅士问;我们不再继续旅行了吗?父亲不予回答;只是继续静静地站在那里.终于;一位绅士表示;他们刚才的谈话的确有点鲁莽;这再也不会发生了.就是这样;没有剑拔弩张;没有急风暴雨;没有咆哮;一切都是静静地进行;静静地较劲;连空气都是静静的;可是;就是在这样的平静中;蕴蓄着极大的张力;像一张弓拉满了;紧紧地绷着;“引而不发;跃如也”.③对人的自尊的关注;贯穿着石黑一雄的大部分作品.这定然与石黑一雄的出身经历有关吧.他生于日本长崎;5岁时随父亲到英国定居.他的出生地;那块遭受过原子弹袭击的土地;在他稚幼的心灵中会不会留下伤痕?他需要怎样保持着一个外来人的自尊;才能够在异乡的土地上立足成长?石黑一雄的另一部长篇《远山淡影》里;要搬家随母亲远行的万里子;一定要带上她那些小猫;她一再申明自己的想法:“你说过我可以留着它们”;“可是你说过我可以留着它们”……就这样一再重复;一再申说.你可以说这是固执;这是执拗;可是这种固执、执拗;维护的又何尝不是一份自尊呢?石黑一雄似乎是在用同样的笔法.....;表现自尊.那种稍稍有点变化的重复的人物语言;是强调也是捍卫;执着地捍卫着人的自尊.当人固守一端的时候;还需要不断地变换什么花样吗?只有自信也是自尊的作家;才敢于这样平实地不动手段地陈述.④石黑一雄太自信了;他自信得从容不迫;自信得旁若无人;他相信单凭从从容容的波澜不惊的叙述;就能达到好小说的极致.当然;他这样写法;会把追求热闹新奇的读者排斥掉;为他着迷的是另一部分有耐心、有修养、不浮不躁的读者.他这样写小说;回归的是文学本质:文学;这种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形式;它的美感;就是要靠静静的阅读才能获得的;而不是依赖刺激;不管是情节编造的刺激;还是手法玩弄的刺激.《长日留痕》中有一段文字;也许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石黑一雄小说的美学追求:“正是因为缺乏一目了然的刺激;或者奇观;才使我们的国土美丽得超凡脱俗.也正是那种静静的美丽;以及它显示出的那种严谨的感觉才是最贴切的.这片土地似乎了解自身的美丽所在;亦知道自身的宏大;它才感到无需去招摇.相对而言;在诸如非洲、美洲那样的地方所呈现的种种风情;毫无疑问会让人非常激动;然而我却肯定;由于那类风情过于不恰当地外露;反而会给实事求是的评论家留下稍逊一筹的印象.”这哪里是在说国土说景观呢?它分明就是在说小说;说文学.⑤可惜的是;实事求是的评论家太少;所以;那类“风情不恰当地外露”的作品得到了更多的喝彩;那种不招摇的缺乏一目了然刺激的作品遭到了冷遇.对作家的考验于焉而至:你能够自信自己的宏大、超凡脱俗;一如既往地写下去吗?小说的自尊;文学的自尊;作家的自尊;需要坚定地捍卫了.3.对第②段加点的“恰如其分”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因为自己的“错误”;所以父亲准备听任调遣地驾车.B.当自己的雇主被议论攻击;父亲忍无可忍;准备反抗.C.父亲猛然刹住车;在车门近处站定;两眼紧紧盯车内.D.父亲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直到绅士承认他们的错误.4.第③段加点的“同样的笔法”指的是 .(2分)5.第③段画线处问句的作用是 .(3分)6.第④段引用《长日留痕》中的文字;用来证明好小说不招摇不追求刺激的观点.请具体分析这一材料是如何证明观点的.(5分)7.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说石黑一雄的小说“具有强大的情感力量”.从本文看;这种“强大的情感力量”有哪些方面表现?请加以概括.(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5分)鸣沙山听沙张抗抗①鸣沙山;我又来了;来看你.②时光已过去多久了?上一次来敦煌;还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光阴如同一条内陆河;扎入沙漠腹地消失无踪.二十五年倏忽而过;人已两鬓微白;而鸣沙山;你的沙依旧、你的山依然.《后汉书·•郡国志》引南朝《耆旧记》云:敦煌“山有鸣沙之异;水有悬泉之神”.西汉时有鸣沙山好似演奏钟鼓管弦音乐的记载.《旧唐书·地理志》载鸣沙山“天气晴朗时;沙鸣闻于城内”.鸣沙山;莫非你是一座音乐之城?鸣沙当歌;鸣沙似泣.③鸣沙山;我不是来看你;而是来听你.④那么多年里;我的耳边总是流淌着沙子的鸣响——它们不是河流的汩汩声、也不是海浪的哗哗声、更不是瀑布的轰隆声.它或如沙漏一般细密悄然;或像一股巨大的泥石流兀然生成;从高处倾泻而下摧枯拉朽;沙声低沉而凄厉;缓慢而尖锐;在瞬间覆盖了摧毁了一切.那个声音多年来始终在我耳边挥之不去.⑤二十五年前;千里河西陇上之行的最后一站——敦煌.去敦煌是为了莫高窟;那座佛教艺术的殿堂.瞻仰千年的洞穴遗存的壁画雕像;是一次朝圣之旅.但心里另有所念;心心念念的;是茫茫大漠中这座神奇的鸣沙山.我站在山脚下;血红的夕阳隐去山后;天空纯金一般烁亮;眼前一片混沌的金黄.鸣沙山被天边的余光勾勒出完美的线条;如同一座巨大的金字塔;在暮色中静静蹲伏.天低了地窄了;原野消失;大海沉没;惟有这凝固的沙山;如同宇宙洪荒时代的一座巨型雕塑群;矗立于塔什拉玛干沙漠.多少个世纪;沙子在风中低声祈祷、或在风中激昂呼号.沙漠缺水但不缺风;狂风暴风寒风;一年四季都在大漠巡回.鸣沙山;你是一座山;却也不是.你本是连绵的沙丘;和大漠连在一起.但你从沙漠中站起来了;你是站立的沙漠.此后的漫长岁月;莫高窟在你敦厚的胸腔里逐年孕育而成.⑥然而;此刻的沙山;四下静默悄然无声;鸣沙山固执地保持沉默.我听不见沙鸣.我随同伴们一起纵身跃入沙海;双手代桨;挂在陡峭的沙坡上;连滚带爬地往下溜.一时间;前前后后人影憧憧;像一座座移动的小沙丘.就在下滑的那一刻;我似乎听见身下传来微弱的响声;窸窸窣窣;嗡嗡嘤嘤;难道这就是鸣沙么?我俯身侧耳;聆听细辨;听到的仿佛一种如泣如诉的呻吟……我一时不由思维停滞感官笨拙;身子顿时悬停在沙坡的中段.当我不由自主地溜到了沙山脚下;那个声音消失了;就像一个乐章末尾骤然中止的休止符;连震荡的余音都没有.月夜已有了寒意;月色迷茫;大漠寂寂;静谧的山谷中;万籁无声.⑦我惊异我惶惑;鸣沙山;我听不懂你.我沮丧地坐在沙地上清理鞋子里的沙子.很快;每个人脚下都倒出了一小堆沙子.是的;每一个游客无论滑到山脚还是步行到山下;都在无意中削裹下一层沙子.沙子既会歌唱;也能怒吼.那不是琴弦不是妙音;而是“人马践之”的沙子发出的呼喊;是沙子的尖叫和抗议.我虽然没有听见如雷的鸣沙;但不等于这世上没有沙鸣.⑧鸣沙山;这一刻;我似乎听懂了你.但我仍然不明白;鸣沙山为何拥有如此强大的自我复原功能?有人说;那是因为风——是风之手;将沙子一一驱赶回它们原来的位置.每夜每夜;风都在沙山重复着同一游戏;乐此不疲.风相信散沙可以任意塑造;当风成为沙子的需要时;沙子就会自己跳跃走动并手舞足蹈.这强悍的粗暴的风;是世上最具破坏力的自然力量;也是一种强效黏合剂.⑨是的;是风.可是;为什么别处的风没有这般神力;为什么偏偏在敦煌?在鸣沙山?告别敦煌那一日;在机场偶遇一位甘肃朋友;闲谈时我说起了关于鸣沙山的疑问.他解答说;他恰好对此有过一番研究:由于鸣沙山特殊的地理位置;日间蒸腾的气流在夜间下沉;便生成了小股冷风涡流;来自东南、西南、西北三个方面的风;沿着这一带沙丘的坡地顺势而下;在鸣沙山的谷地交汇.风与风的角逐形成了气旋;气旋像一把巨大的熨斗;来回来去地摩挲;一夜之间;便将鸣沙山“人马践之”的踪迹一一抚平;抹去了沙山的每一道伤痕.所以;鸣沙山每天都是新的……我恍然大悟却又越发迷茫!风能够把以往的一切全都删除;风过之处;真的就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么?⑩鸣沙山;你在说什么?我听不懂.8.联系上下文分析第④段的作用.(3分)9.第⑤段写鸣沙山却多次提到莫高窟;分析这样写的用意.(3分)10.赏析文中三处画线句在构思上的表达效果.(5分)11.评析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情感的意义.(4分)(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 12—14 题.(8 分)八声甘州·寄参寥子①苏轼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②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注】①参寥子:即僧人道潜;字参寥;精通佛典;工诗;苏轼与之交厚.公元1091年;苏轼应召赴京;赠此词与他.②谢公:指谢安;谢安东山再起后;时时不忘归隐;但终究还是不及归隐而病逝于西州门;他的好友羊昙一次醉中无意走过西州门;觉而大哭.12.依照字数多少划分;本词属于()(1分)A.小令B.中调C.长调D.长短句13.以下对上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写钱塘江潮涨与落;创设离别场景.B.“问”领起的内容;抒写内心忧伤.C.“斜晖”承上“潮归”;表现离情.D.“不用”以下的议论紧承前面写景.14.赏析本词气势雄放;意境浑然的特点.(5分)杨子崇①杨子崇;高祖族弟也.父盆生;赠荆州刺史.子崇少好学;涉猎书记;有风仪;爱贤好士.开皇初;拜仪同;以车骑将军恒典宿卫;后为司门侍郎.炀帝嗣位;累迁候卫将军;坐事免.未几;复令检校将军事.从帝幸汾阳宫;子崇知突厥必为寇患;屡请早还京师;帝不纳.寻有雁门之围.及贼退;帝怒之曰:“子崇怯软妄有陈请惊动我众心不可居爪牙之寄.”出为离石郡太守;治有能名.②自是突厥屡寇边塞;胡贼刘六儿复拥众劫掠郡境;子崇上表请兵镇遏.帝复大怒;下书令子崇巡行长城.子崇出百余里;四面路绝;不得进而归.时百姓饥馑;相聚为盗;子崇前后捕斩数千人.岁余;朔方梁师都、马邑刘武周等各称兵作乱;郡中诸胡复相啸聚.子崇患之;言欲朝集;遂与心腹数百人自孟门关将还京师.辎重半济;遇河西诸县各杀长吏;叛归师都;道路隔绝;子崇退归离石.所将左右;既闻太原有兵起;不复入城;遂各叛去.子崇悉收叛者父兄斩之.后数日;义兵夜至城下;城中豪杰复出应之.城陷;子崇为仇家所杀.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 分)(1)坐.事免()(2)子崇患.之()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 分)(1)开皇初;拜.仪同A.拜见B.表示敬意的礼节C.拜谢D.(被)授予官职(2)累.迁候卫将军A.聚集B.屡次C.连累D.劳累17.第①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子崇怯软妄有/陈请惊动我众心/不可/居爪牙之寄B.子崇怯软/妄有陈请/惊动我众心不可/居爪牙之寄C.子崇怯软妄有/陈请惊动/我众心不可/居爪牙之寄D.子崇怯软/妄有陈请/惊动我众心/不可居爪牙之寄18.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 分)后数日;义兵夜至城下;城中豪杰复出应之.城陷;子崇为仇家所杀.19.第②段隋炀帝“下书令子崇巡行长城”的原因是()(2 分)A.杨子崇自己主动请缨;希望能去把守边境要塞.B.隋炀帝希望杨子崇给边境的入侵犯者有力还击.C.隋炀帝惩治子崇;认为他无中生有;扰乱人心.D.杨子崇作离石郡的太守时治理有方;远近闻名.20.“屡请早还京师”和“上表请兵镇遏”两件事反映了杨子崇_____和_____的特点.(4分)彭州圆觉禅院记苏洵①人之居乎此也;其必有乐乎此也.居斯乐;不乐;不居也.居而不乐;不乐而不去;为自欺;且为欺天.盖君子耻食其食而无其功;耻服其服而不知其事;故居而不乐;吾有吐食、脱服;以逃天下之讥而已耳.天之畀我以形;而使我以心驭也.今日欲适秦;明日欲适越;天下谁我御?故居而不乐;不乐而不去;是其心且不能驭其形;而况能以驭他人□?②自唐以来;天下士大夫争以排释老为言;故其徒之欲求知于吾士大夫之间者;往往自叛其师以求其容于吾.而吾士大夫亦喜其来;而接之以礼.灵师、文畅之徒;饮酒食肉以自绝于其教.呜呼!归尔父子;复尔室家;而后吾许尔以叛尔师.父子之不归;室家之不复;而师之叛;是不可以一日立于天下.《传》曰:“人臣无外交.”故季布之忠于楚也;虽不如萧、韩之先觉;而比丁公之贰则为愈.③予在京师;彭州僧保聪来求识予甚勤.及至蜀;闻其自京师归;布衣蔬食以为其徒先;凡若干年;而所居圆觉院大治.一日为予道其先师平润事;与其院之所以得名者;请予为记.予佳聪之不以叛其师悦予也.故为之记曰:彭州龙兴寺僧平润讲《圆觉经》有奇;因以名院.院始弊不葺;润之来;始得隙地以作堂宇.凡更二僧;而至于保聪;聪又合其邻之僧屋若干于其院以成.是为记.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1分)A.矣B.耳C.焉D.哉22.对第①段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A.提出不乐就应离去的观点;总领全篇内容.B.提出不可自欺欺天的观点;领起下文内容.C.提出不乐就应离去的观点;为下文进一步阐述张本.D.提出乐就应该留下来的观点;引出下文的深入阐述.23.对第③段“布衣蔬食以为其徒先”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穿布衣;吃素食;以此来为徒弟们作表率.B.布施衣服和食物;以此来给徒弟们作表率.C.穿布衣;吃素食;认为他的徒弟堪为表率.D.布施衣服和食物;为此白白作徒弟的表率.24.第③段画线句交代了本文写作的_____和_____.(3分)25.从叙议角度分析第②段与第③段的关系.(4分)三、写作70分26.有时你从80楼往下看;大多是美景;从2楼往下看;可能满地垃圾.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黄浦区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终调研测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积累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5分)(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2)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3)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2.按要求选择.(5分)(1)(2分) B (2)(3分)C二阅读(70分)(一)(16分)3.(2分)A4.(2分)平实而从容地叙述这一笔法.5.(3分)这两个问句能引发读者对“石黑一雄作品关注人的自尊和他出身经历的关系”的思考.6.(5分)这一材料石黑一雄把“我们的国土”静静的恰到好处的美与北美非洲风情的不恰当外露进行对比;用国土景观来比喻自己小说创作的美学追求.作者这一引用鲜明而生动地阐述了好小说不招摇不追求刺激的观点.评分标准:对比1分;比喻及喻体2分;效果2分.7.(4分)⑴小说内容上;主人公外表平静;内心对自尊的深沉坚守.⑵小说表达上;有别于世俗;在平静中蕴蓄着极大的张力.⑶美学追求上;能吸引有耐心、有修养、不浮不躁的读者.⑷创作态度上;以自己坚定的自尊和自信捍卫文学的自尊.(二)(15分)8.(3分)第④段紧承上文“来听你”;描摹鸣沙山声音的魅力;与下文第⑥段鸣沙山的“悄然无声”形成对比;突出作者听不到沙鸣的失望、不解.9.(3分)以享有盛誉的莫高窟陪衬鸣沙山;突出鸣沙山的神奇魅力;以及敦厚宽广的品质;表现作者的向往和赞美.10.(5分)第一句表现作者受鸣沙山声音感染而热烈向往之情;第二句表现听不见沙鸣的深深失望和不解;第三句表现对鸣沙山鸣与不鸣的理解;以及对世人践踏的不满.三处画线句贯穿全文;标示了本文情感发展的脉络;一步步推动情感向高潮发展;也使文章结构严谨.11.(4分):本文表现了作者对鸣沙山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的痛心和无奈;这种情感在当今社会有警醒的作用;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以提高;大批中国人出去旅游;景点自然环境常常遭到破坏;而这个问题并没有引起旅游者和有关部门的更多关注;人们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自觉保护自然环境.(三)(8分)12.(1分)C13.(2分)B14.(5分)词的上片起势不凡;以钱塘江潮喻人世的聚散离合;以天地和自然万物的无情;衬托人之有情;意境宏阔;表现超凡脱俗、达观超旷的心境;充分表现词人的豪情.下阕运用典故以谢安自喻;盼望归隐“雅志”早日实现;进一步反映词人闲逸旷远的心态;以及交织着人生矛盾的悲慨和发扬蹈厉的豪情.(四)(18分)15.(2分)(1)因犯……罪(2)以……为患16.(2分)(1) D (2)B17.(2分)D18.(6分)几天后;义军在夜里打到城下;城中的豪杰也出来接应;离石郡失陷了;子崇被仇人所杀.19.(2分)C20.(4分)聪明而有预见执着而有忠心【参考译文】①杨子崇是高祖的族弟.父亲杨盆生;被追赠为荆州刺史.子崇小时候就喜欢学习;博览群书;有风度;喜欢结交贤士.开皇年间(581~601);被授为仪同;以车骑将军的身份一直掌管值宿警卫;后来作了司门侍郎.炀帝继位后;子崇累功升到候门将军;后因事牵连而被免官.不久;又出任检校将军;跟从炀帝巡幸汾阳宫;子崇预见到突厥必定侵犯边关;多次请求炀帝早回京师;炀帝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不久炀帝在雁门被围;等到敌军被击退;炀帝发怒道:“子崇胆小怕事;没有根据就胡乱上表;惊扰我军心;不能做大臣.”于是就贬子崇为离石郡太守.因为治理有方;而远近闻名.②这以后;突厥多次侵犯边塞;胡人刘六儿又带兵抢掠州郡;子崇上表请求朝廷派兵镇守遏制敌军.炀帝又大怒;下诏书令子崇率兵巡行视察长城;子崇带人走出一百多里后;四面就没路可走;无法前进而返回.当时正闹饥荒;百姓聚在一起做了土匪;子崇先后捕杀了几千人.这年年末;朔方的梁师都、马邑的刘武周等各自起兵作乱;离石郡的各部胡人又相互呼应并聚集在一起.子崇很担忧;声言要回京师去;于是和心腹几百人从孟门关回京师;车马行到半路;正赶上河西各县叛兵杀死长吏;反叛后归附师都;因此前进的道路被隔绝.子崇只好退回离石郡;所带的几百人得知太原起兵了;就不再进城;纷纷叛离了子崇.子崇就把背叛士兵的父兄杀死了.几天后;义军在夜里打到城下;城中的豪杰也出来接应;离石郡失陷了;子崇被仇人所杀.(五)(13分)21.(1分)D22.(2分)C23.(3分)A24.(3分)缘起意图25.(4分)第②段主要议论;以古人去与留选择的史实;阐述忠诚可贵;不可轻易欺师叛祖的观点;第③段记叙本文写作缘起和意图;赞美保聪不欺师叛祖讨好“我”的可贵品性;与第②段议论呼应;叙议紧密结合.【参考译文】①一个人留在这里;他一定是喜欢这里.留在这里内心喜欢;不喜欢就不留在这里.留在这里内心不喜欢;不喜欢却又不离开;不但是自欺;而且是欺天.大概君子耻于坐食俸禄而无功绩;耻于白穿官服而不明事理;所以留在这里不喜欢;我只好抛弃俸禄;脱下官服;以逃避天下人的指责罢了.上天赋予我形体;而使我用心来驾御.今天我想到秦地去;明天我想到越地在这里内心不喜欢;不喜欢却又不离开;这说明他的心连自己的形体都不能驾御;何况还要驾御他人呢!关于去与留的问题;要尊重自己内心的选择;不能自欺欺人.不喜欢却不离开;尸位素餐是不对的;喜欢却离开;为某种个人目的欺师背祖更不对②从唐代以来;天下的士大夫争先恐后地以排斥佛、老立论;所以佛、老之徒想要在我们士大夫中求得交好的;往往自己背叛他们的师父以求得到我们的容纳.而我们士大夫也往往喜欢他们来结交而有礼貌地接待他们.唐代僧人灵师、文畅一类人;甚至饮酒吃肉;以自绝于他们所皈依的佛教.啊;要重新回归你的父子关系;恢复你的夫妇关系;然后我们才允许你背叛你的师父.父子关系不回归;夫妇关系不恢复;你却背叛自己的师父;这是不能够立于天下一日的.古书上说:“作为臣子;不能私见诸侯;这是因为不敢背叛君主啊.”所以季布忠于项羽;虽然比不上萧何、韩信觉悟早;但在刘邦看来;却比丁公背叛项羽要好得多.喜欢却③我在京师的时候;彭州僧人保聪很殷勤地来请求和我相识.等我回到蜀地;听说他也从京师回来了.他穿布衣;吃素食;身为徒弟们的表率;总共若干年;使得他所居住的圆觉院治理得很好.有一天;他对我谈到他的先师平润的事迹;以及圆觉院之所以得名的缘由;请我作记.我赞美保聪不用背叛他的师父的做法来讨好我;所以为他作记道:彭州龙兴寺僧人平润讲解《圆觉经》不寻常;因而取名为“圆觉院”.当初禅院破烂不修;平润来做住持后;才在空地上建造殿堂庙宇.总共历经两个僧人;而到保聪任住持.保聪又把相邻的若干僧屋合起来并入禅院而最终建成.这就是我作的记.三写作(70分)26.(70分)(略)。
2019年高三语文黄浦区一模试卷

黄浦区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终调研测试语文试卷2019年1月考生注意: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卷上将自己的姓名等相关信息及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所有试题的答案及作文必须全部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卷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3.本试卷共6页;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2)黄庭坚《登快阁》中“;”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超脱和孤傲情怀。
(3)“明月几时有?”(苏轼《·明月几时有》)两句诗化用了李白《把酒问月》中的句子:“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2.按要求选择。
(5分)(1)“11.11”购物节小红总是买得停不下来;妈妈想用一句话点醒她;以下句子不合适的一项是()(2分)A.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B.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C.省吃餐餐有;省穿日日新。
D.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孔子重辞命;他觉得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他称赞宰我、子贡擅长言语;。
辞多指说出来的言语;命多指写出的言语。
(1)言语就是辞命(2)但他教学生却有这一科(3)所以谦虚地说自己很难办到了A.(2)(1)(3)B.(1)(3)(2)C.(3)(2)(1)D.(3)(1)(2)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文学的自尊陈占敏①21世纪的小说;招数迭出;花样翻新;小说家们施出了浑身解数;要夺回日益失去的小说读者;中外小说家莫不如此。
可是招数变来变去;花样翻来翻去;细看来不过还是那么几招;要么以新奇取胜;要么以刺激夺人;或者在情节内容上;或者在技术手法上。
像石黑一雄那样;从容平静地写来;不玩招数;不弄玄虚;只是笔笔落实;平实展开;需要什么样的勇气啊!这考验的不仅仅是作家的才华和功力;还有作家的自信和自尊。
上海市黄浦区2019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南京市溧水区2019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分值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一律用黑色钢笔或墨水笔写在答卷纸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
一(26分)1.用正楷字或行楷字抄写下面的诗句。
(4分)腹有诗书气自华2.古诗文名句积累。
(6分)(1)儿童散学归来早, ▲ 。
(高鼎《村居》)(2) ▲ ,山雨欲来风满楼。
(许浑《咸阳城东楼》)(3)根据以下线索写出一句诗: ▲ , ▲ 。
A.李白B.思乡之情C.《折杨柳》曲D.七言绝句(4)小辛在准备自己的课前三分钟演讲,主题为“无言之美”。
下列选项中的诗歌不适合作为演讲素材的一项是( ▲ )。
A.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C.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贺敬之《回延安》)D.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阅读下面的现代诗,完成3-6题。
(16分)3.给诗歌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1)矫.( ▲ )健 (2)堤.( ▲ )岸 (3)p áng ( ▲ )然 (4)铿qi āng ( ▲ ) 4.朗读诗的第一小节,应采用的语调是( ▲ )(2分)A.深沉B.激昂C.欢快D.缓慢5.请你结合对“斧斤的声音”这一意象的理解,完成对诗人王家新先生的电话采访。
(4分)你:王家新先生,您好。
我是某校九年级学生某某,▲。
王家新:你的理解很正确。
正如我在《艾青诗选》序言中说:艾青的诗,是和中国这片土地上的苦难、希望和历史记忆连接在一起的。
6.下面是晓曦为《艾青诗选》写的一段推荐语,请你帮助修改。
(6分)艾青,以诗为画笔,合着时代的节拍,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动人而又真实的历史画卷。
20世纪30年代初下雪的一个早上,他在狱中以忏悔、感激的笔调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写出了养育他长大的“大堰河”悲苦、善良的一生,抒发了对贫苦农妇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精品】黄浦区2019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一模)学科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黄浦区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质量调研语文试卷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卷前,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姓名、准考证号。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完卷时间150分钟;试卷总分150分。
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执手相看泪眼,。
(柳永《》)(2),师不必贤于弟子。
(韩愈《师说》)(3)杜甫在《月夜》中,“,”两句描写了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
2.按要求选择。
(5分)的一项是()。
(2分)(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不恰当...A.小李怕失败,做事怕尝试,朋友劝说万事开头难,要懂“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道理。
B.国家存亡关头,大家终于本着“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精神,捐弃前嫌,携起手。
C.对待批评的态度,我们应该是“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提意见也许能够对大家有帮助。
D.不要只羡慕人家成绩好,“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自己也应该要实践并努力。
的一项是()。
(3分)(2)以下选项中推理的有效性和例句一致..例句:人不应该成为“利”的奴隶,重利会成为“利”的奴隶,所以人不应该重利。
A.团员都是青年,中学生都是青年,所以,中学生都是团员。
B.所有的狗都是动物,没有猫是狗的,所以,没有猫是动物。
C.班长应当起模范作用,我不是班长,所以,我不应该起模范作用。
D.没有英雄是胆小鬼,有的士兵是胆小鬼,所以,有的士兵不是英雄。
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16分)假如你是一头大象①如果你一觉醒,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头大象,那会是什么情景?②首先,你会发现自己的脸上多出了一只甩甩去的、仅有两根指头的手。
这条手又肿又难看,却能推倒一堵墙或捡起一颗樱桃。
你也可以用这只手“闻”到数英里外的水和脚下的野花。
这只手还可以带给你五种讯息:。
上海市黄浦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解析版)

上海市黄浦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解析版)上海市黄浦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解析版)一、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60分)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5分)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A、B、C和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AIt had been snowing all day, but Tom didn't mind. He and his father had built a snowman in the garden, with a stovepipe (烟囱) hat and carrot nose. In the afternoon, as the snow turned into a terrible storm, the snowman looked less pleased. By evening, Tom was getting worried. His father came into the room as Tom was looking out of the window."What are you looking at?" asked his father."I don't want him to be out there all night," Tom said. "He'll be freezing."His father put his arm around Tom’s shoulder. "You did a great job," he said, "but we'll make him more comfortable."Tom watched while his father put on his boots and walked towards the door. "Where are you going?" asked Tom."I'm going to spend some time with our friend in the garden.""Can I come?" asked Tom eagerly."Gladly," his father answered.Tom got his coat and gloves. Snow was hitting their faces in swarms (蜂群) as they worked on the snowman. They brushed the snowflakes from the snowman's face, patted down his body, and even made snow benches on each side of him.When they'd made him as comfortable as possible, Tom and his father went back into the house.The next morning, they looked out of the window. The snow had stopped falling and everything in the garden was covered in a white blanket. Tom and his father went outside. The snowman looked more alive, more human than he could remember. They froze when they saw why: His boots were filled with snow. The whole street had a white blanket of footprints leading to their house. Instead of moving, the snowman had been taken care of.1. Why was Tom worried about the snowman?A. Because he didn't think it looked good.B. Because the snowman had been covered in snow all day.C. Because the snowman had been hit by a terrible storm.D. Because he was afraid the snowman would freeze.2. Tom and his father worked on the snowman again the next morning because ________.A. they wanted to make him more comfortableB. they needed to melt down the snowmanC. Tom had seen something wrong with the snowmanD. Tom's father wanted to see what had happened to the snowman3. How did Tom feel about what had happened to the snowman?A. He was surprised.B. He was excited.C. He was scared.D. He was annoyed.【答案】1. D 2. A 3. A【解析】这是一篇记叙文。
上海市黄浦区2019年高考语文一模试卷(解析版)

---------------------------------------------------------------最新资料推荐------------------------------------------------------ 上海市黄浦区2019年高考语文一模试卷(解析版) 2019 年上海市黄浦区高考语文一模试卷一、阅读 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唯有牡丹真国色刘夙①牡丹是中华名花,自唐代以来,它那雍容艳丽的硕大花朵就是吉祥富贵的象征,每当国运兴盛、社会繁荣的时候,牡丹热潮就会兴起,因此牡丹文化也成为盛世的象征。
北宋周敦颐脍炙人口的名篇《爱莲说》有言:自李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
唐代对牡丹的热爱是全社会的风气,上至皇宫,下至民间,无不为它的华贵之气倾倒。
刘禹锡在七绝《赏牡丹》中说: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诗人竟不惜通过贬低芍药和荷花来赞美牡丹。
皮日休七绝《牡丹》中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更是将牡丹称为花王②然而,这样一种富有文化传统堪为国花的著名花卉,□ ③牡丹是芍药科芍药属植物。
芍药属全世界一共有 30 多种,除北美洲西部的两个种外都产自旧大陆。
这些旧大陆的种可以分成两组(在分类学上,组是界于属和种之间的分类单元)﹣﹣牡丹组和芍药组。
1 / 3尽管牡丹组和芍药组在花型上极其相似,但牡丹组是灌木,它们的茎高度地木质化,冬天地上部分只落叶不枯死,来年新叶和新枝直接从老枝上生出;芍药组则是亚灌木和草本植物,它们的茎只有基部木质化或完全为草质,冬天地上部分大都枯死或完全枯死,来年不得不从茎基上再生出新枝叶。
1972 年在甘肃武威旱滩坡汉墓出土的东汉初年的医药简上记载了一个药方,用到牡丹二分,这是可以确定的最早提及牡丹的文献,由此可见牡丹一开始只是被作为药材,大约从南北朝开始,牡丹渐渐得到栽培观赏,直到唐代,它才真正成为流行花卉。
④二十世纪 80 年代以前,中国植物分类学界对牡丹的分类不甚重视,对野生牡丹的研究很不充分,以为栽培牡丹品种虽然丰富,但只不过是同一个种内部的变异。
上海市黄浦区2019届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含解析)

上海市黄浦区2019届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含解析)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1)执手相看泪眼,_____。
(柳永《_____》)(韩愈《师说》)(2)_____,师不必贤于弟子。
(3)杜甫在《月夜》中,“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
【答案】 (1). 竟无语凝噎 (2). 雨霖铃 (3).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4). 香雾云鬟湿 (5). 清辉玉臂寒【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
在考查名句名篇默写,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
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
(1)注意字形:“竟”“凝噎”“霖”(2)“是故”不能丢(3)“妻子独自看月”对应“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点睛】古诗词默写年年必考,近年来理解性默写题的考查比例渐渐加大,难度比直接型默写稍大,灵活性更强,需要学生不仅要准确、熟练掌握名句名篇内容,还要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理解,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背诵,要记得准、写得对、看得清。
名句默写要注意字数与字形,字数要不多不少,字形要笔画清晰,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2.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小李怕失败,做事怕尝试,朋友劝说万事开头难,要懂“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道理。
B. 国家存亡关头,大家终于本着“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精神,捐弃前嫌,携起手来。
C. 对待批评的态度,我们应该是“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提意见也许能够对大家有帮助。
D. 不要只羡慕人家成绩好,“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自己也应该要实践并努力。
【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选出“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然后理解名句的意思,再结合语境分析是否正确。
上海市黄浦区2019-2020学年高三第一学期语文一模考试卷

黄浦区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终调研测试语文试卷2020年1月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2)杜甫在《登楼》中,坚信华夏政权稳固、并义正辞严地警告侵略者的句子是“,。
”(3)李清照的《声声慢》中,通过描摹声音来衬托情感,具有“顿挫凄绝”之感的句子是“,。
”2.按要求选择。
(5分)(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强调刚健进取的精神,下列句子中最符合此种精神的一项是()。
(3分)A.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溥冰。
B.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C.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
D.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A.读诗,应当口传心授,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它的意义。
B.在网络上购物一定要特别注意鱼龙混杂的东西多得很。
C.众志成城,因人成事,人民用自己的力量建立新中国。
D.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5G的推广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二十一世纪的人性图景①暑期生活的一件热闹事情,即上海国际动漫节。
约二十万观众来看,不仅吸引了各地的年轻人,欣赏人口创新纪录,而且,那一群在学生时代热爱动漫的人,如今长大,成为新一代消费主力。
毫无疑问,如今动漫文化有了根,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年轻人生生长长的情种食粮。
②可是,动漫的世界,尽管有其正面的价值观,壁如家族情结、童心传统、寻找真情、挑战自我以及团队精神等,然而不能不说,较多的黑暗之心仍然是基本法则。
尤其是游戏世界,打打杀杀、勾心斗角、自私自利,迎合人性的本能冲动与野蛮血性,充满向下沉沦的娱乐至死的颓废,甚至,表面是英雄崇拜或励志人生,骨子里却是顺承人性的自然倾向,强权即真理,自我即天意。
久而久之,参与建构了人性的黑暗图景。
③我过去一直有一个看法,将所有的思想文化,分为两型。
一是随俗的,一是雅化的。
④凡顺承人性中的自然性,皆为随俗的。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9届高三语文一模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9届高三语文一模考试试题(含解析)一、积累应用1.按要求填空。
(1)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柳永《雨霖铃》)(2)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3)朱自清《荷塘月色》中,以遥想故乡美景排解心中惆怅,周邦彦《苏幕遮》中类似写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暮霭沉沉楚天阔 (2).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 五月渔郎相忆否(4). 小楫轻舟 (5). 梦入芙蓉浦【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
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如“霭”“受”“否”“浦”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本题还涉及诗词标题等,需要注意。
【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
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
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
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2.按要求选择。
(1)下列选项中,名句或俗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小王新婚周年庆典,有朋友夸赞新娘貌美,说:“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B.小李学习取得一定成绩,有骄微自满情绪,妈妈鞭策他:“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小梅十岁生日,叔叔希望她长大不要忘父母的恩情,说:“一朝花臂秀,十年父母恩。
精品解析:【区级联考】2019年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9年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1)执手相看泪眼,_____。
(柳永《_____》)(2)_____,师不必贤于弟子。
(韩愈《师说》)(3)杜甫在《月夜》中,“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
【答案】(1). 竟无语凝噎(2). 雨霖铃(3).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4). 香雾云鬟湿(5). 清辉玉臂寒【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
在考查名句名篇默写,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
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
(1)注意字形:“竟”“凝噎”“霖”(2) “是故”不能丢(3)“妻子独自看月”对应“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点睛】古诗词默写年年必考,近年来理解性默写题的考查比例渐渐加大,难度比直接型默写稍大,灵活性更强,需要学生不仅要准确、熟练掌握名句名篇内容,还要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理解,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背诵,要记得准、写得对、看得清。
名句默写要注意字数与字形,字数要不多不少,字形要笔画清晰,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2.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小李怕失败,做事怕尝试,朋友劝说万事开头难,要懂“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道理。
B. 国家存亡关头,大家终于本着“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精神,捐弃前嫌,携起手来。
C. 对待批评的态度,我们应该是“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提意见也许能够对大家有帮助。
D. 不要只羡慕人家成绩好,“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自己也应该要实践并努力。
【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选出“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然后理解名句的意思,再结合语境分析是否正确。
2019年上海市黄浦区高考语文模拟考试卷

2019年上海市黄浦区高考语文模拟考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7题。
(25分)文学意境的特征①意境是我国古典丈论独创的一个理论范畴。
它是华夏抒情文学审笑理想的集中体现。
意境作为一种艺术至境形态,它在艺术表现和构成方式等方面显示了与意象大异其趣的种种特征。
②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
王国维说:“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
”意境创造就是把:二者结合起来的艺术。
清人王夫之论述更为精要。
他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
”又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
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他们都认为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方式,而且好的诗人,还能够“景中生情,情中含景”。
这就揭示了情景交融的两种主要形式。
如果把居于二者之中的也算作一类,那末,我们就有了三种不同的情景交融类型:③第一是景中藏情式。
这一类意境创造中,作家藏情于景,一切都通过逼真的画面来表达,虽不言情,但情藏景中,往往显得情深意浓,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______________,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全是对客观景物的具体描写,字面上一点也没有透露出对友人的态度。
但从那烟花三月,黄鹤楼头的美好景色中,已透露出对友人的祝福;诗中也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恋,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伫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得情深意挚。
表面上这首诗句句都在写景,实际上却句句都在抒情,真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这类作品在现代诗歌和散文十也并不少见。
④第二种是情中见景式。
这种意境的创造方式,往往是直抒胸臆。
有时不用写景,而景物却历历如现。
请看唐朝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一幅浩渺无际的天宇,一座兀然耸立的高台,一位独立苍茫的诗人,一曲忠烈凄怆的悲歌。
在诗人的悲怆中,你仿佛会看到昔日燕昭王在此招贤纳士的历史画面;会想到唐王朝武氏专权的可怕世态;会体味到诗人报国无门的悲愤和天才末路的痛苦。
2019年黄浦区高考语文一模作文样卷

【作文材料】我们常常听到“接受你自己” “要和你自己和解”这样的话,但是有人却说:“不和解才有意思。
要跟自己过不去,抬杠,找自己的茬。
” 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 1)自拟题目;( 2)不少于 800 字。
【样卷一68 分】真正的“和解”近来,“与自己和解”已成为网络热词。
当人们纷纷灌下这一碗看似美好治愈的“鸡汤”时,却鲜有人去挖掘这种和解背后所隐藏的软弱怯懦的人心。
在我看来,与自我生命真正的和解,恰恰来源于一生中和自我的冲突与不断的挣扎。
王小波曾言:“人们的所有忧郁都来自于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在现代社会个体全方位的曝露,与无处不在的竞争与比较中,这种无能显得无比明白尖锐,而忧郁与愤怒则更为烧灼痛苦。
然而改正又在层层“玻璃天花板”之下,显得十分艰难。
于是人们开始逃避不完美的自我,“与自己和解”、“接受你自己”成了最好的托词。
人生最为重要的部分——“于臭腐之中孕育全新的自我” 的过程——被他们忽略了。
对于“改变” 、“完善自我”这一艰难困苦过程的恐惧,使人们停留在原先的自我之中,碌碌无为,停滞不前,过着福克纳小说中“如同从车的后窗望去,看见其流逝却无能为力,抓不住任何东西” 的人生。
这也恰恰是现代的“佛系青年”的内心真实写照。
但是这份忧郁与愤怒终究是逃不开,抹不去的。
它蛰伏在内心深处,一旦人们胆敢回望,便照出一个无比疲软的,走兽一样的人来,于是人们越发憎恨自己。
这种暂时“和解”的背后藏匿的是更尖锐的冲突,与更深的绝望。
与自己和解的唯一通途,即是“不和解”。
这种对于自我时时的审视与不断的冲突,首先,是我们提升自我,改正不足的第一源动力。
这一点毋庸置疑。
更为重要的是,和自己抬杠,找茬,这一别扭的过程,一步步袒露了你真正内心认同的“自我”的样貌,并促使现在的自我一步步靠近它。
这看似纠结辛苦,但实则是充满希望的幸福旅程。
在现代五花八门的“伪个性”,“做自己”中,这种在自我冲突之中,按自己的心意一点点完善自己的过程最为脚踏实地,也最能让人感到沉甸甸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黄浦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附答案)一、积累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2)黄庭坚《登快阁》中“,”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超脱和孤傲情怀。
(3)“明月几时有?”(苏轼《·明月几时有》)两句诗化用了李白《把酒问月》中的句子:“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2.按要求选择。
(5分)(1)“11.11”购物节小红总是买得停不下来,妈妈想用一句话点醒她,以下句子不合适的一项是()(2分)A.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B.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C.省吃餐餐有,省穿日日新。
D.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孔子重辞命,他觉得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他称赞宰我、子贡擅长言语,。
辞多指说出来的言语,命多指写出的言语。
(1)言语就是辞命(2)但他教学生却有这一科(3)所以谦虚地说自己很难办到了A.(2)(1)(3)B.(1)(3)(2)C.(3)(2)(1)D.(3)(1)(2)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文学的自尊陈占敏①21世纪的小说,招数迭出,花样翻新,小说家们施出了浑身解数,要夺回日益失去的小说读者,中外小说家莫不如此。
可是招数变来变去,花样翻来翻去,细看来不过还是那么几招,要么以新奇取胜,要么以刺激夺人,或者在情节内容上,或者在技术手法上。
像石黑一雄那样,从容平静地写来,不玩招数,不弄玄虚,只是笔笔落实,平实展开,需要什么样的勇气啊!这考验的不仅仅是作家的才华和功力,还有作家的自信和自尊。
②是的,很少有作家像石黑一雄那样,着力于表现人的自尊了。
他最著名的长篇小说《长日留痕》(又译《残日》),写一个管家的自尊。
从人物设置上,石黑一雄就为自己构筑了一个巨大的困难需要去克服。
管家的身份,决定了要写出那份自尊是多么困难。
父亲——管家,在司机刚好休假的时候,被招来开车,陪两位绅士外出。
闲极无聊,两位绅士对车外出现的风景感到了腻烦,开始对父亲的“错误”肆无忌惮地嘲弄,以此来取乐。
父亲恰如其分....地既维护着个人尊严,又准备听任调遣地驾着车。
两位绅士在对父亲口出恶言、极尽凌辱之事感到疲倦时,又开始议论攻击他们的东道主,也就是父亲的雇主,言词愈来愈低贱阴险。
父亲忍无可忍,猛然刹住车,打开车后门,在离车门一两步远的地方站定,两眼紧紧地盯着车内。
就这样过了一会儿,一位绅士问,我们不再继续旅行了吗?父亲不予回答,只是继续静静地站在那里。
终于,一位绅士表示,他们刚才的谈话的确有点鲁莽,这再也不会发生了。
就是这样,没有剑拔弩张,没有急风暴雨,没有咆哮,一切都是静静地进行,静静地较劲,连空气都是静静的;可是,就是在这样的平静中,蕴蓄着极大的张力,像一张弓拉满了,紧紧地绷着,“引而不发,跃如也”。
③对人的自尊的关注,贯穿着石黑一雄的大部分作品。
这定然与石黑一雄的出身经历有关吧。
他生于日本长崎,5岁时随父亲到英国定居。
他的出生地,那块遭受过原子弹袭击的土地,在他稚幼的心灵中会不会留下伤痕?他需要怎样保持着一个外来人的自尊,才能够在异乡的土地上立足成长?石黑一雄的另一部长篇《远山淡影》里,要搬家随母亲远行的万里子,一定要带上她那些小猫,她一再申明自己的想法:“你说过我可以留着它们”,“可是你说过我可以留着它们”……就这样一再重复,一再申说。
你可以说这是固执,这是执拗,可是这种固执、执拗,维护的又何尝不是一份自尊呢?石黑一雄似乎是在用同样的笔法.....,表现自尊。
那种稍稍有点变化的重复的人物语言,是强调也是捍卫,执着地捍卫着人的自尊。
当人固守一端的时候,还需要不断地变换什么花样吗?只有自信也是自尊的作家,才敢于这样平实地不动手段地陈述。
④石黑一雄太自信了,他自信得从容不迫,自信得旁若无人,他相信单凭从从容容的波澜不惊的叙述,就能达到好小说的极致。
当然,他这样写法,会把追求热闹新奇的读者排斥掉,为他着迷的是另一部分有耐心、有修养、不浮不躁的读者。
他这样写小说,回归的是文学本质:文学,这种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形式,它的美感,就是要靠静静的阅读才能获得的,而不是依赖刺激,不管是情节编造的刺激,还是手法玩弄的刺激。
《长日留痕》中有一段文字,也许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石黑一雄小说的美学追求:“正是因为缺乏一目了然的刺激,或者奇观,才使我们的国土美丽得超凡脱俗。
也正是那种静静的美丽,以及它显示出的那种严谨的感觉才是最贴切的。
这片土地似乎了解自身的美丽所在,亦知道自身的宏大,它才感到无需去招摇。
相对而言,在诸如非洲、美洲那样的地方所呈现的种种风情,毫无疑问会让人非常激动,然而我却肯定,由于那类风情过于不恰当地外露,反而会给实事求是的评论家留下稍逊一筹的印象。
”这哪里是在说国土说景观呢?它分明就是在说小说,说文学。
⑤可惜的是,实事求是的评论家太少,所以,那类“风情不恰当地外露”的作品得到了更多的喝彩,那种不招摇的缺乏一目了然刺激的作品遭到了冷遇。
对作家的考验于焉而至:你能够自信自己的宏大、超凡脱俗,一如既往地写下去吗?小说的自尊,文学的自尊,作家的自尊,需要坚定地捍卫了。
3.对第②段加点的“恰如其分”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A.因为自己的“错误”,所以父亲准备听任调遣地驾车。
B.当自己的雇主被议论攻击,父亲忍无可忍,准备反抗。
C.父亲猛然刹住车,在车门近处站定,两眼紧紧盯车内。
D.父亲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直到绅士承认他们的错误。
4.第③段加点的“同样的笔法”指的是。
(2分)5.第③段画线处问句的作用是(3分)。
6.第④段引用《长日留痕》中的文字,用来证明好小说不招摇不追求刺激的观点。
请具体分析这一材料是如何证明观点的。
(5分)。
7.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说石黑一雄的小说“具有强大的情感力量”。
从本文看,这种“强大的情感力量”有哪些方面表现?请加以概括。
(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
(15分)鸣沙山听沙张抗抗①鸣沙山,我又来了,来看你。
②时光已过去多久了?上一次来敦煌,还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
光阴如同一条内陆河,扎入沙漠腹地消失无踪。
二十五年倏忽而过,人已两鬓微白,而鸣沙山,你的沙依旧、你的山依然。
《后汉书·•郡国志》引南朝《耆旧记》云:敦煌“山有鸣沙之异,水有悬泉之神”。
西汉时有鸣沙山好似演奏钟鼓管弦音乐的记载。
《旧唐书·地理志》载鸣沙山“天气晴朗时,沙鸣闻于城内”。
鸣沙山,莫非你是一座音乐之城?鸣沙当歌,鸣沙似泣。
③鸣沙山,我不是来看你,而是来听你。
④那么多年里,我的耳边总是流淌着沙子的鸣响——它们不是河流的汩汩声、也不是海浪的哗哗声、更不是瀑布的轰隆声。
它或如沙漏一般细密悄然,或像一股巨大的泥石流兀然生成,从高处倾泻而下摧枯拉朽,沙声低沉而凄厉,缓慢而尖锐,在瞬间覆盖了摧毁了一切。
那个声音多年来始终在我耳边挥之不去。
⑤二十五年前,千里河西陇上之行的最后一站——敦煌。
去敦煌是为了莫高窟,那座佛教艺术的殿堂。
瞻仰千年的洞穴遗存的壁画雕像,是一次朝圣之旅。
但心里另有所念,心心念念的,是茫茫大漠中这座神奇的鸣沙山。
我站在山脚下,血红的夕阳隐去山后,天空纯金一般烁亮,眼前一片混沌的金黄。
鸣沙山被天边的余光勾勒出完美的线条,如同一座巨大的金字塔,在暮色中静静蹲伏。
天低了地窄了,原野消失,大海沉没,惟有这凝固的沙山,如同宇宙洪荒时代的一座巨型雕塑群,矗立于塔什拉玛干沙漠。
多少个世纪,沙子在风中低声祈祷、或在风中激昂呼号。
沙漠缺水但不缺风,狂风暴风寒风,一年四季都在大漠巡回。
鸣沙山,你是一座山,却也不是。
你本是连绵的沙丘,和大漠连在一起。
但你从沙漠中站起来了,你是站立的沙漠。
此后的漫长岁月,莫高窟在你敦厚的胸腔里逐年孕育而成。
⑥然而,此刻的沙山,四下静默悄然无声,鸣沙山固执地保持沉默。
我听不见沙鸣。
我随同伴们一起纵身跃入沙海,双手代桨,挂在陡峭的沙坡上,连滚带爬地往下溜。
一时间,前前后后人影憧憧,像一座座移动的小沙丘。
就在下滑的那一刻,我似乎听见身下传来微弱的响声,窸窸窣窣,嗡嗡嘤嘤,难道这就是鸣沙么?我俯身侧耳,聆听细辨,听到的仿佛一种如泣如诉的呻吟……我一时不由思维停滞感官笨拙,身子顿时悬停在沙坡的中段。
当我不由自主地溜到了沙山脚下,那个声音消失了,就像一个乐章末尾骤然中止的休止符,连震荡的余音都没有。
月夜已有了寒意,月色迷茫,大漠寂寂,静谧的山谷中,万籁无声。
⑦我惊异我惶惑,鸣沙山,我听不懂你。
我沮丧地坐在沙地上清理鞋子里的沙子。
很快,每个人脚下都倒出了一小堆沙子。
是的,每一个游客无论滑到山脚还是步行到山下,都在无意中削裹下一层沙子。
沙子既会歌唱,也能怒吼。
那不是琴弦不是妙音,而是“人马践之”的沙子发出的呼喊,是沙子的尖叫和抗议。
我虽然没有听见如雷的鸣沙,但不等于这世上没有沙鸣。
⑧鸣沙山,这一刻,我似乎听懂了你。
但我仍然不明白,鸣沙山为何拥有如此强大的自我复原功能?有人说,那是因为风——是风之手,将沙子一一驱赶回它们原来的位置。
每夜每夜,风都在沙山重复着同一游戏,乐此不疲。
风相信散沙可以任意塑造,当风成为沙子的需要时,沙子就会自己跳跃走动并手舞足蹈。
这强悍的粗暴的风,是世上最具破坏力的自然力量,也是一种强效黏合剂。
⑨是的,是风。
可是,为什么别处的风没有这般神力,为什么偏偏在敦煌?在鸣沙山?告别敦煌那一日,在机场偶遇一位甘肃朋友,闲谈时我说起了关于鸣沙山的疑问。
他解答说,他恰好对此有过一番研究:由于鸣沙山特殊的地理位置,日间蒸腾的气流在夜间下沉,便生成了小股冷风涡流,来自东南、西南、西北三个方面的风,沿着这一带沙丘的坡地顺势而下,在鸣沙山的谷地交汇。
风与风的角逐形成了气旋,气旋像一把巨大的熨斗,来回来去地摩挲,一夜之间,便将鸣沙山“人马践之”的踪迹一一抚平,抹去了沙山的每一道伤痕。
所以,鸣沙山每天都是新的……我恍然大悟却又越发迷茫!风能够把以往的一切全都删除,风过之处,真的就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么?⑩鸣沙山,你在说什么?我听不懂。
8.联系上下文分析第④段的作用。
(3分)。
9.第⑤段写鸣沙山却多次提到莫高窟,分析这样写的用意。
(3分)。
10.赏析文中三处画线句在构思上的表达效果。
(5分)。
11.评析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情感的意义。
(4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 题。
(8 分)八声甘州·寄参寥子①苏轼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
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
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
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②雅志莫相违。
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注】①参寥子:即僧人道潜,字参寥,精通佛典,工诗,苏轼与之交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