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期末论文中国人均GDP与居民消费水平、税收及政府支出
计量经济学期末论文中国人均GDP与居民消费水平、税收及政府支出

分数:______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中国人均GDP与居民消费水平、税收及政府支出系别:国贸系班级:国本五学号: **********姓名:**指导老师:岁磊【提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发展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衡量宏观经济的经济指标之一。
本人认为人均GDP具有社会公平和平等的含义,它直接反映了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而通过研究发现人均GDP的变化与居民消费水平、税收以及政府支出有着莫大的联系,因此,本文选取了1990-2005年的统计数据进行试验和分析。
【关键字】人均GDP、居民消费水平、税收、政府支出具体数据如下:图1数据收集注:Y: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平均每年每人)(单位:元)X1:居民消费水平(单位:亿元)X2:国家税收(单位:亿元)X3:政府支出(单位:亿元)由此,我们可得到Y与X1 、X2、X3的散点图,如下:图 2 Y与X1图 3 Y与X2图 4 Y与X3由图我们可以发现Y与X1 X2 X3都有比较明显的线形关系,从而建立数学模型:建立三元线性回归模型:在eviews7 命令框中输入:LS Y C X1 X2 X3回车所以我们得到以下结果:Y=-275.7004+0.763471X1+0.330198X2-0.069827X3在现有的学习中,我们还没有完全掌握单位根检验及协整的方法,所以对模型的平稳性暂时不作考虑。
若不考虑单位根检验,直接用我们在前几章学习的方法进行检验,结果如下:1.拟合优度:我们由表可知,,修正的可决系数为,这说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很好。
2.F检验::,给定显著性水平,在F分布表中查出临界值,应拒绝原假设,说明回归方程显著。
即居民消费水平、税收和我国政府支出对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有显著影响。
3.T检验:对于C、X1、X2的系数,t的统计量的绝对值都>2.179,都通过了检验,而X3的系数的t统计量为-2.033472,在df=12、α=0.05的情况下,t统计量应大于2.179,显然X3的系数不能通过T检验。
《中国居民消费水平计量经济学模型》论文

中国居民消费水平计量经济学模型摘要:消费作为社会再生产的终点和起点,对于实现社会再生产的良性循环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要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必须找出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关键因素,才能对症下药。
就我国近阶段消费方面出现的一些情况,利用1985年至2009年得相关数据对我国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先通过相关的背景理论提出问题;搜集了相关的数据,继而对计量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检验,并加以修正。
本文主要通过对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分析揭示中国居民消费水平的现状及问题,并以此提出对策。
关键词:居民消费水平居民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消费物价指数一、文献综述宏观经济学中对居民消费行为的研究主要传统理论有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杜森贝利相对收入假说,莫迪里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等。
这些消费理论从不同角度论证了收入对消费的影响。
我赞同收入的确是影响消费水平的最重要因素这个观点,但是其他因素(比如物价水平、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利率、人口结构等)也从不同的方面影响着居民消费水平。
陈长华(湖南,2004)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计量模型的建立与分析,也采用了计量经济学方法来探讨决定城镇居民消费的关键因素。
他的指标选择是人均消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储蓄前期消费。
他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考虑除了收入以外的其他因素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当今社会影响消费的不确定因素很多,虽然不可否认收入确实是影响消费的最重要因素,但是,仅仅用收入和储蓄作为变量,是否能够很好地拟合现实中的消费函数值得怀疑。
刘丽秋(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8)在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相关因素的计量分析一文中结合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和国务院所确定的十项措施列出了六个相关因素 (国内生产总值、职工平均工资指数、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普通中学及高等学校在校生数、卫生机构数、基本设施铁路公路货运量)进行计量分析,但是她的结论中Y = 27. 12140495 + 0. 03092905302 3 X1 + 0. 001453569285 3 X5 +0. 85006329843 X3 (X1——国内生产总值 X3——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X5——卫生机构数) X1——国内生产总值系数为0. 03092905302 3,明显比实际偏小。
计量经济学论文关于我国居民消费的实证分析

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需求扩张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居民消费需求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不断增大,对国民经济产生的拉动作用。
我国经济逐步由短缺经济走向过剩经济、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社会消费需求不足,居民消费问题显得更加突出。
特别是对于如何启动内需,扩大居民消费变得越来越重要。
因此,及时把握国民经济发展格局中居民消费需求变动趋势,制定符合我国现阶段情况的国民消费政策,对于提高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都有重要意义。
北京市我国的首都,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北京有两千多万常住人口,其中城镇人口数达到1600多万,数量和比例都很高。
因此,以北京市城镇居民为基础进行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影响因素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
二.理论基础1.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该假说认为,在短期中,收入与消费是相关的,即消费取决于收入,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消费倾向。
同时,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将增加,但消费的增长低于收入的增长,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重是递减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这种理论被称为绝对收入假说。
绝对收入假说在肯定收入对储蓄约束和心理功能影响这两个方面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是其局限在于:1.排斥每个人消费、储蓄行为受他人影响的事实,肯定个人消费、储蓄是孤立的行为,从而忽视社会因素对消费、储蓄的影响,结果把居民储蓄变动看成孤立的个人行为。
2.排斥每个人收入的跨期预算,从而忽视储蓄心理预期和生命周期功能,结果不能从动态的、长期的角度反映储蓄变动的态势。
2.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假说该假说的主要内容有:第一,在稳定的收入增长时期,总储蓄率并不取决于收入;第二,储蓄率要受到利率、收入预期、收入分配、收入增长率、人口年龄分布等多种因素变动的影响;第三,在经济周期的短期中,储蓄率取决于现期收入与高峰收入的比率,从而边际消费倾向也要取决于这一比率,这也就是短期中消费会有波动的原因,但由于消费的棘轮作用,收入的减少对消费减少的作用并不大,而收入增加对消费的增加作用较大;第四,短期与长期的影响结合在一起。
计量经济学GDP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关系

GDP 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关系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居民的收入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我想用计量经济学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来研究国内生产总值对居民消费水平高低的影响。
当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提高,居民的收入提高,消费能力提升,消费水平也就上升:反之,若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下降,居民的收入减少,消费能力降低,消费水平也就降低。
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数据和公式直接告诉我们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息息相关,并且还可以预测未来的数据,所以为了底稿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可以以提高国内生产总值这种方式来做到,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
关键词: 国内生产总值 居民消费水平 问题提出: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收入息息相关,而国民收入又是反映国家经济的重要指标,整个国家的经济越好,国内生产总值也就上升,国民收入也就提高,在人口不变的情况下,人均收入也就提高,购买力上升,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就提高;反之,当一国的经济越差,国内生产总值也就下降,国民收入也就降低,在人口不变的情况下,人均收入也就降低,购买力下降,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就降低。
二、理论综述: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还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居民消费水平:居民消费水平是指居民在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消费过程中,对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方面所达到的程度。
通过消费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数量和质量反映出来。
居民消费水平是指居民在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消费过程中,对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方面所达到的程度。
三、模型设定国家的经济越好,国内生产总值也就上升,国民收入也就提高,在人口不变的情况下,人均收入也就提高,购买力上升,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就提高,设定模型:ii i X Y μββ++=21四、 数据收集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数据年份居民消费水平 (Y 元)国内生产总值 (X 亿元) 2001 3887 108068.2 2002 4144 119095.7 2003 4475 135174.0 2004 5032 159586.8 2005 5573 183618.5 2006 6263 215883.9 2007 7255 266411.0 2008 8349 315274.7 2009 9098 341401.5 2010 9968 403260.0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址:/tjsj/ndsj/2011/indexch.五、 模型的估计与计量由以上数据可以做散点图该散点图大致呈线性,对被解释变量“居民消费水平”(Y )与解释变量“国民生产总值”(X )进行回归分析,且方程形式设定为一次型可以建立简单的线性回归模型:ii i X Y μββ++=21根据上述数据可得到模型估计的结果为:i i i u X Y ++=-Λ1010*11.2034.1652(91.80038) (3.75*10-10)t = (18.00) (56.39) R 2=0.9975 9972.02=-R F=3179.75 怀特检验由上表可知: nR 2=7.02,由White 检验知,在α=0.05下,查χ2分布表,得到临界值χ20.05(2)=5.9915,同时X 的t 检验值也显著。
计量经济学GDP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关系

GDP 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关系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居民的收入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我想用计量经济学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来研究国内生产总值对居民消费水平高低的影响。
当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提高,居民的收入提高,消费能力提升,消费水平也就上升:反之,若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下降,居民的收入减少,消费能力降低,消费水平也就降低。
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数据和公式直接告诉我们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息息相关,并且还可以预测未来的数据,所以为了底稿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可以以提高国内生产总值这种方式来做到,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
关键词: 国内生产总值 居民消费水平 问题提出: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收入息息相关,而国民收入又是反映国家经济的重要指标,整个国家的经济越好,国内生产总值也就上升,国民收入也就提高,在人口不变的情况下,人均收入也就提高,购买力上升,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就提高;反之,当一国的经济越差,国内生产总值也就下降,国民收入也就降低,在人口不变的情况下,人均收入也就降低,购买力下降,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就降低。
二、理论综述: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还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居民消费水平:居民消费水平是指居民在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消费过程中,对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方面所达到的程度。
通过消费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数量和质量反映出来。
居民消费水平是指居民在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消费过程中,对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方面所达到的程度。
三、模型设定国家的经济越好,国内生产总值也就上升,国民收入也就提高,在人口不变的情况下,人均收入也就提高,购买力上升,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就提高,设定模型:ii i X Y μββ++=21四、 数据收集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数据年份居民消费水平 (Y 元)国内生产总值 (X 亿元) 2001 3887 108068.2 2002 4144 119095.7 2003 4475 135174.0 2004 5032 159586.8 2005 5573 183618.5 2006 6263 215883.9 2007 7255 266411.0 2008 8349 315274.7 2009 9098 341401.5 2010 9968 403260.0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址:/tjsj/ndsj/2011/indexch.五、 模型的估计与计量由以上数据可以做散点图该散点图大致呈线性,对被解释变量“居民消费水平”(Y )与解释变量“国民生产总值”(X )进行回归分析,且方程形式设定为一次型可以建立简单的线性回归模型:ii i X Y μββ++=21根据上述数据可得到模型估计的结果为:i i i u X Y ++=-Λ1010*11.2034.1652(91.80038) (3.75*10-10)t = (18.00) (56.39) R 2=0.9975 9972.02=-R F=3179.75 怀特检验由上表可知: nR 2=7.02,由White 检验知,在α=0.05下,查χ2分布表,得到临界值χ20.05(2)=5.9915,同时X 的t 检验值也显著。
计量经济学论文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计量经济学论文题目: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一、问题的提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投资、出口、消费形成了拉动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这已为各界所取得共识。
通过建立计量模型,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对影响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找出其中关键影响因素,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一定参考,最终促使消费需求这架“马车”能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基石。
在科技的不断进步下,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及电子通讯、家用汽车价格的下调,移动电话及家用汽车己成为我国近几年形成的新消费热点之一。
从趋势上看,这方面的消费需求将会持续旺盛。
家庭教育支出的平均增长也几倍于收入的平均增长;百姓对医疗领域向盈利方面的转化开始强烈不满。
教育、医疗和住房三方面支出的过快增长,完全打乱了正常的家庭消费结构。
二、理论综述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我国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①居民未来支出预期上升,影响了居民即期消费的增长居民的被动储蓄直接导致购买力的巨大分流, 从而减弱对消费品的即期需求,严重地影响了居民即期消费的增长,进而导致有效需求的不足,最终导致经济增长的乏力。
②商品供求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从消费结构上看,我国消费品市场已发生了新的根本性变化:居民低层次消费已近饱和,而更高水平的消费又未达到。
③物价总水平持续在低水平运行,通货紧缩的压力较大,不利于消费的增长加入WTO之后,随着关税的降低和进口规模的扩大,国外产品对我国市场的冲击将进一步加大,国际价格紧缩对国内价格变化将产生负面影响。
物价的持续下降,不利于居民的消费增长。
④我国现阶段没有形成大的消费热点,难以带动消费的快速增长经过近几年的培育和发展,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住房消费、居民汽车消费、通信及电子产品的消费、节假日消费及旅游消费等一些消费亮点,可以促进消费的稳定增长,但始终未能形成大的消费热点,因此不能带动消费的高速增长。
计量经济学论文-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计量经济学论文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摘要:居民消费水平反映着人们对于满足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方面所达到的程度。
本文就我国近阶段消费方面出现的一些情况,利用Eviews软件对我国1993年至2011年的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建立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经济含义分析得出各种主要因素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程度,揭示中国居民消费水平的现状及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对策。
关键词: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回归分析正文:一、文献综述:1.居民消费水平经济学背景消费,消费是人类通过消费品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种经济行为。
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最终环节。
通常讲的消费,是指个人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过来影响生产。
它是指利用社会产品来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过程。
消费又分为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
前者指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的使用和消耗。
后者是指人们把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用于满足个人生活需要的行为和过程,是“生产过程以外执行生活职能”。
它是恢复人们劳动力和劳动力再生产必不可少的条件。
所以消费的水平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居民消费水平,是按国内生产总值口径,即包括劳务消费在内的总消费进行计算的。
是居民在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消费过程中,对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方面所达到的程度的数量指标。
消费进行计算的。
计算公式为:⑴平均实物消费量指标。
平均每人全年主要有消费品的消费量、平均每百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人均居住面积、平均每人生活用水量、平均每人生活用电量等;⑵现代化生活设施的普及程度指标。
自来水普及率、煤气普及率、平均每百户主要家用电器拥有量、电话普及率等;⑶反映消费水平的消费结构指标。
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中食品的比例、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中文化生活服务支出比例、不同质量消费晶的消费比例等;⑷平均消费量的价值指标。
计量经济学论文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

计量经济学论文: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引言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是计量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消费水平的差异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通过计量模型的分析,探讨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关系,以提供有效的政策建议和参考。
数据来源和描述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相关数据。
主要包括城乡居民收入、消费支出、人口信息、价格指数等。
以下是数据的主要描述:•城乡居民收入:包括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消费支出:包括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人口信息:包括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的总量和结构。
•价格指数:包括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模型设定为了探索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关系,我们使用了以下计量模型进行分析:1. 静态计量模型首先,我们使用静态计量模型来研究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之间的相关性。
模型设定如下:$$ C_i = \\beta_0 + \\beta_1Y_i + u_i $$其中,C i代表第i个居民单位的消费支出,Y i代表该居民单位的收入水平,$\\beta_0$和$\\beta_1$分别为模型的截距和斜率,u i为模型的误差项。
2. 动态计量模型其次,我们使用动态计量模型来考察城乡居民收入对当前和未来消费的影响。
模型设定如下:$$ C_{i,t} = \\alpha_0 + \\alpha_1Y_{i,t} + \\alpha_2Y_{i,t-1} + \\alpha_3Y_{i,t+1} + v_{i,t} $$其中,C i,t代表第i个居民单位在时期t的消费支出,Y i,t代表该居民单位在时期t的收入水平,Y i,t−1和Y i,t+1分别代表该居民单位在前一时期和后一时期的收入水平,$\\alpha_0$、$\\alpha_1$、$\\alpha_2$和$\\alpha_3$为模型的参数,v i,t为模型的误差项。
我国GDP对居民消费影响计量分析[论文]
![我国GDP对居民消费影响计量分析[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65623e3da32d7375a417804a.png)
我国GDP对居民消费影响的计量分析摘要:从经济理论角度来看,消费与gdp具有正相关。
文章依据1990年到2010年的gdp数据和居民消费水平数据,分析得出gdp —消费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而1997年和2008年作为经济危机的发生时间,对这两个时间断点分别做邹至庄检验,文章的最后综合全文,给出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gdp—消费模型一元线性回归邹至庄检验虚拟变量模型1990年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水平呈现增长的趋势,与此同时,居民消费水平也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上升而不断上涨。
从经济理论角度来说,消费是和gdp有正相关关系的。
而中国经济在1997年和2008年均发生了比较大的金融冲击,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都有可能会引起消费和收入之间关系的结构性变化。
因此,我希望能够在对消费和收入作出线性回归后,加入邹至庄检验,判断1997年和2008年是否发生了断点处结构性变化,并通过虚拟变量模型,判断回归方程的截距和斜率哪些发生了变化。
一、背景介绍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是直接相关的。
从经济逻辑上来讲,居民消费是反映整体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整体经济活动越好,国内生产总值越高,那么居民消费就越高。
发生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是继三十年代大危机之后,对世界经济有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
这次金融危机影响极其深远,它暴露了一些亚洲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2008年环球金融危机,是一场在2007年8月9日开始浮现的金融危机。
自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
直到2008年9月9日,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间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
二、实证分析1.数据收集从中国统计局里找到中国统计年鉴,在中国统计年鉴找到年度数据。
2.一元线性回归将数据输入eviews软件,对其做最小二乘法,得出一元线性回归的表达式:式(1)式(1)中,斜率系数的t值为36.38875,p值近似为0,说明回归系数高度显著,gdp对消费有显著影响。
我国人均GDP与消费的计量分析

我国人均GDP与消费的计量分析我国人均GDP与居民消费的计量分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GDP不断攀升,更是在2008以来的金融危机中持续站稳脚步。
国家经济水平的增长,与国民消费水平有着直接的联系,扩大内需,促进人民消费是拉动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采用计量分析的方式,研究我国人均GDP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人均GDP 居民人均消费回归分析一、概念人均GDP: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称作“人均GDP”,常作为发展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它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
将一个国家核算期内(通常是一年)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这个国家的常住人口(或户籍人口)相比进行计算,得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是衡量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标准,为了更加客观的衡量,经常与购买力平价结合。
居民消费:居民消费是指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最终用于生活消费的所有货物和服务支出。
在我国,居民消费按用途分为食品、衣着、居住(包括自有住房服务)、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实物消费、银行中介服务、保险服务、其他等11类。
人均GDP作为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准则,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的消费水平以及购买力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生活质量也不断提高,因此,研究人均GDP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也是分析我国经济状况的重要方式之一。
二、研究现状人均GDP与居民消费之间具有明显的相互影响关系,研究中国全体居民的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的数量关系,对于探寻居民消费增长的规律性,预测居民消费的发展趋势有重要的意义。
现在对于这二者之间关系的分析有多种,可细分为人均GDP与居民用于旅游的消费的关系研究,人均GDP与居民用于基本生活用品,如粮食、居住等之间的关系研究,以及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和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分别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研究,长期的研究均表明,居民消费与人均GDP之间存在稳定的函数关系,所以促进居民消费,增加居民消费支出,扩大内需,对于提升GDP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
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论文 影响我国人均GDP的变量因素分析

影响我国人均GDP的变量因素分析摘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称作“人均GDP",是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它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
是衡量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标准,为了更加客观的衡量,经常与购买力平价结合。
文章从从城市化率、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政府支出以及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四个方面作为出发点,通过往年的数据发展来观察它们对于人均GDP的影响,从而对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笔者认为,在提高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城市化率以及政府支出的基础上,更要调节好我国目前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这样才能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人均GDP;城市化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城府支出引言一国的经济乃立国之本,而经济发展是以GDP增长为前提的。
影响人均GDP 的因素看似众多,究竟哪些因素对人均GDP的增长起关键性的影响作用呢?由此引出了本小组的研究课题——对我国人均GDP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随着2009年中国GDP赶超日本,成为世界排名第二,无疑吸引了国内外的目光。
然而,在如此大的总量之下,中国的人均GDP却一直在世界100名左右徘徊。
“国服民穷”的现状一直是我们的问题。
经我们数据搜寻,在人均GDP的增长过程中,城市化率、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城市政府支出以及城镇居民消费水平都有了显著的上升。
同时,我们知道GDP的构成取决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因此,我们把城市化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市政府支出、城镇居民消费水平这四个指标作为反映了人均GDP的自变量,认为这四个变量是影响人均GDP的关键性因素。
本实验主要选取1979—2009年的统计数据。
一、人均GDP的基本概念及特点1、人均GDP的基本概念和经济意义(1)人均GDP的基本概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Real GDP per capita),也称作“人均GDP",常作为发展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它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计量分析(计量经济学论文 )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计量分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也不断增长。
由于居民消费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具有较强的经济意义。
选取国民收入总额、前一年城镇居民消费总额、平均货币流通量、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通过逐步回归和自回归建立起较为合理的模型。
从数据中得知,前一年的消费额、国民收入总额和年平均货币流通量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较大,国民收入总额和前一年居民消费总额对城镇居民消费总额有正向影响,并且以国民收入总额占主要地位,年平均货币流通量对居民消费总额有较强的负效应。
但是居民消费对当年物价指数反应相对不明显,说明居民相对来说更注重经济的安全性。
居民收入水平和货币流通是影响居民消费的最主要因素,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参照本文研究可以得出:健康的消费增长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稳定增加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信心,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深化税制改革无疑不是促使居民消费健康增长的有效途径。
本文创新点是采用逐步回归消除多重共线性,采用广义差分法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数据稳态检验。
【关键词】居民消费;逐步回归;多重共线性;自相关性;异方差性一、问题的提出1、研究目的和意义居民消费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居民合理的消费方式和适度的消费规模有利于经济持续健康增长,而且也是人民生活水平的具体体现。
居民消费是指花费在最终商品与服务上且能符合需要和获得满意的各项开支,是GDP中最大的组成部分。
为了深入的研究居民消费状况,本文选取城镇居民消费为典型,从侧面反应居民消费状况,而且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提高的最快,消费结构也有很大的改善,因此对其进行分析有较强的经济意义。
2、研究方法本文采用规范描述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通过收集数据资料,在定性论述的基础上,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定量分析。
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因素的经济计量分析论文

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因素的经济计量分析论文居民消费支出指常住住户在一定时期内对于货物和服务的全部最终消费支出。
居民消费支出除了直接以货币形式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消费支出外,还包括以其他方式获得的货物和服务的消费支出,即所谓的虚拟消费支出。
居民虚拟消费支出包括如下几种类型:单位以实物报酬及实物转移的形式提供给劳动者的货物和服务;住户生产并由本住户消费了的货物和服务;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媒介服务。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我国居民消费能力也不断提升。
因此,研究居民消费因素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一、引言:居民消费水平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对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程度。
居民消费水平是GDP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拉动计量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对我国经济增长有十分重要的拉动作用。
在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中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对未来收入的预期、物价水平的变动和消费观念消费偏好及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社会对个人消费品的满足程度等诸多因素都会对居民消费水平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研究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并将研究结果应用到实际中,必将使我国在未来经济发展道路上更合理地提升居民消费的总体水平及提高经济整体水平同时促进经济发展。
二、数据说明: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选定: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有很多,如当前可支配收入、对未来收入的预期、物价水平的变动和消费观念消费偏好及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及国际经济大环境的影响、社会对个人消费品的满足程度等诸多因素都会对居民消费水平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但考虑到收集的样本数据和我国经济的实际情况,本文选取其中对居民消费因素影响最大的当前可支配收入水平、恩格尔系数及居民储蓄余额。
三、建模:(1)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Y=β0+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Ui其中X1为我国GDP水平,X2为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X3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X4为居民恩格尔系数,X5为我国居民储蓄定期余额,Y为居民消费水平,Ui为随机扰动项。
计量经济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水平(解决自相关问题)

第 1 页 共 7 页
1997 年 1998 年 1999 年 2000 年 2001 年 2002 年 2003 年 2004 年 2005 年 2006 年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 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6,457 6,835 7,199 7,902 8,670 9,450 10,600 12,400 14,259 16,602 20,337 23,912 25,963 30,567 36,018 39,544 43,320
一、研究目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有了较快地发展,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居 民的消费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居民消费(C)、投资(I)、 政府支出(G)和净出口(NX)有关。所以,居民消费水平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探究这二者间的关系,有利于探寻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增长的规律性,还可以预测 未来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长趋势。
3,002 3,159 3,346 3,632 3,887 4,144 4,475 5,032 5,596 6,299 7,310 8,430 9,283 10,522 12,570 14,110 15,632
利用 EViews 软件,生成 Yt , X t 的数据,采用这些数据对模型做 OLS 回归。
图 5.03 残差项 et 1 和 et 的最小二乘回归结果
估计结果: et 0.902957et 1 ,由此可知: =0.902957。对原模型进行广义 差分,得到广义差分方程式:
Yt 0.902957Yt 1 1 (1 0.902957) 2 ( X t 0.902957 X t 1 ) vt
图 5.05 第一步结果
计量经济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水平(解决自相关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有了较快地发展,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居 民的消费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居民消费(C)、投资(I)、 政府支出(G)和净出口(NX)有关。所以,居民消费水平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探究这二者间的关系,有利于探寻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增长的规律性,还可以预测 未来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长趋势。
第 1 页 共 7 页
1997 年 1998 年 1999 年 2000 年 2001 年 2002 年 2003 年 2004 年 2005 年 2006 年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 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6,457 6,835 7,199 7,902 8,670 9,450 10,600 12,400 14,259 16,602 20,337 23,912 25,963 30,567 36,018 39,544 43,320
R 2 =0.984176,F=2052.388,DW=1.337929
其中, Yt Yt 0.879802Yt 1 , X t X t 0.879802 X t 1 。
(5.08)
由于使用了广义差分数据,样本容量变为 35,解释变量是一个,在显著性 水 平 =0.01 下 , 由 DW 统 计 表 可 知 : d L 1.195 , dU 1.307 , 模 型 中
图 5.01 回归结果
估计结果: Yt 371.0737 0.348627 X t Se = (65.19090) (0.004230) t = (5.692110) (82.41654)
R 2 =0.995019,F=6792.485,DW=0.167457
计量经济学论文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分析

计量经济学论文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分析计量经济学论文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分析班级:学号:姓名:成绩1 数据选取(20分)模型建立与数据分析(40分) Eviews应用(10分)结论陈述(10分)整体行文(20分)23456 总分【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迅速增长,但由于分配机制和收入水平的变化,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也随之变化,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本文根据相关的数据统计资料,运用Eviews的研究方法,对影响消费的一些因素进行分析,并找到影响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
一、建立模型,选取数据本文对国内城镇居民消费进行分析和预测,根据我国居民的实际情况,假设一般模型为:y?ax1?bx2?cx3?C,其中,y为当期城镇人均消费支出,x1为当期人均可支配收入,x2为当期价格指数,x3为前期城镇人均消费支出,C为常数项。
分析数据选取1998年至2021年,如表所示:二.数据录入Eviews,使用OLS法进行数据分析利用Eviews软件对数据进行OLS分析,结果如下:由输出结果可知,y?0.537783x1?12.53123x2?0.24715x3?1711.318? (4.048160)(-0.441819)(1.06766)(0.622598)R2?0.99888 R?0.9984 F=2081.28 DW=1.7028312再用Eiews对Y ,X1,X2,X3进行相关系数检验,可以得到根据结果,可以知道,三个变量之间都高度相关,因此,变量之间存在高度共线性。
说明人均可支配收入、当期价格指数以及前期城镇人均消费支出三者两两都存在高度线性相关。
而由表可知,X1的拟合优度最好,因此,分别对X1与X2, X1与X3,进行相关辅助回归分析,从而找出存在较为严重的多重共线性的解释变量。
X1与X2的辅助回归分析结果如下:由此可得X1与X2的回归模型为: X1=1360.218X2-128742.6 (5.822318) (-5.43055)R21-2=0.790207 R21-2=0.766896 F=33.89939 DW=1.861266X1与X3的辅助回归分析结果如下:由此可得X1与X3的回归模型为: X1=1.761389X3-1919.14 (46.24946) (-7.63033)R21-3=0.99581 R21-3=0.995345 F=2139.013 DW=2.049373根据回归模型可知:X1与X3的相关程度最大,线性关系最显著。
我国人均GDP与消费的计量分析

我国人均GDP与消费的计量分析人均GDP和消费是评价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两个重要指标。
人均GDP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生产总值在人口分布上的平均水平,而消费是人们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基础上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人均GDP与消费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并且可以通过计量分析来揭示这种关系。
首先,人均GDP和消费之间是正相关的关系。
经济学中的消费函数表明,消费支出是取决于收入水平的。
当人均GDP增加时,意味着国家的整体收入水平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因而消费也会相应增加。
例如,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从低收入水平上升到中等收入水平,人们的消费可能从满足基本需求转向购买更多的奢侈品,从而提高了整体的消费水平。
其次,人均GDP和消费之间也存在着双向关系。
消费支出的增加可以刺激经济增长,从而导致人均GDP的增加。
当人们有更多的消费需求时,企业会增加生产和供应,这将促进经济增长。
同时,人均GDP增加也会带动消费的增加,因为人们有更多的收入支持购买力。
因此,人均GDP和消费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关系。
此外,人均GDP和消费之间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例如,人口结构、就业水平、通胀水平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均GDP和消费水平。
通过计量分析,可以探索这些因素对人均GDP和消费的影响程度。
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可以通过统计方法量化这些因素对人均GDP和消费的影响,从而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人均GDP和消费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不同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这种关系可能存在差异。
例如,在高收入国家,人们的消费会相对稳定,更多地关注储蓄和投资。
而在低收入国家,由于基本生活需求未得到满足,消费支出可能占比较高。
总之,人均GDP和消费之间是紧密相关的,通过计量分析可以揭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人均GDP和消费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和双向影响,通过计量模型可以研究其他因素对它们的影响。
这对于了解和评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居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计量经济学实习报告-已居民消费水平为例

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相关因素分析201030990226 10级市场营销2班覃雄湖摘要: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需求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影响越来越大,对国民经济产生了巨大的拉力作用。
目前,我国经济逐步由短缺走向过剩、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社会消费需求不足,居民消费问题显得突出。
因此,及时把握国民经济发展格局中居民消费需求变动趋势,对于维持我国经济增长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消费收入需求GDP CPI一、引言本文以分析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为目的,选取了国内生产总值、人口自然增长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及税收作为解释变量,利用了我国1991年以来的统计数字,建立了居民消费水平的经济模型,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对该模型的经济含义分析得出各种主要因素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
二、数据整理与建模分析1、理论陈述:1.1、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认为,在短期中,收入与消费是相关的,即消费取决于收入,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消费倾向。
同时,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将增加,但消费的增长低于收入的增长,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重是递减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1.2 、生命周期假说认为,消费就不是取决于现期收入,而是取决于一生的收入。
人们是根据其预期寿命来安排收入用于消费和储蓄的比例的:即每个人都根据他一生的全部预期收入来安排他的消费支出,也就是说,家庭在每一时点上的消费和储蓄决策反映了家庭在其生命周期内谋求达到消费理想分布的努力,而家庭的消费要受制于该家庭在其整个生命期间内所获得的总收入。
1.3、相对收入假说,在经济周期的短期中,储蓄率取决于现期收入与高峰收入的比率,从而边际消费倾向也要取决于这一比率,这也就是短期中消费会有波动的原因,但由于消费的棘轮作用,收入的减少对消费减少的作用并不大,而收入增加对消费的增加作用较大。
2、影响因素选择消费水平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对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程度。
计量经济学论文-对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分析

计量经济学论文-对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分析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对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分析一、问题的提出居民的消费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整体经济状况的影响。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用于衡量一国总收入的一种整体经济指标,经济扩张时期,居民收入稳定,GDP也高,居民用于消费的支出较多,消费水平较高;反之,经济收缩时,收入下降,GDP 也低,用于消费的支出较少,消费水平随之下降。
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的GDP不断增长的同时,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2009年我省全社会零售额达到3527.8亿元,比1998年增加2.8倍。
年均增长12.9%。
而同期,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及其增幅也屡创新高,零售总额五年迈出三大步,2004年跨越1500亿,达1557亿;2006年跨越2000亿元,达2029亿元;2009年跨越3500亿元,达3527.8亿元。
居全国第14位,增长19%,比全国水平高3.5个百分点,创近几年最高水平。
在现代消费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安徽省最近几年的实际情况, 分析建立计量模型,修改假设、增减变量,利用可靠数据做出了安徽省人均消费的计量模型,比较分析了人均可支配收入、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和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等变量对居民消费的不同影响,得出了几个重要的结论。
二、理论综述消费活动是经济活动的终点,经济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
国家一系列决策和尚待解决的问题很大程度上都源于消费。
西方消费经济学者们认为,收入是影响消费者消费的主要因素,消费是需求的函数。
消费经济学有关收入与消费的关系,即消费函数理论有:(1)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
他认为消费主要取决于消费者的净收入,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他假定,人们的现期消费,取决于他们现期收入的绝对量。
(2)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他认为消费者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以及周围消费水准来决定消费,从而消费是相对的决定的。
当期消费主要决定于当期收入和过去的消费支出水平。
我国消费需求论文、计量经济学论文

研究我国消费需求增长现状农经091 石晓敏 17号【摘要】文章以我国居民消费情况和消费领域现状为出发点,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可支配收入和人均生产总值以及消费水平等分析了影响我国消费需求增长现状的各因素,了解我国消费需求增长的原因,提出了促进居民消费的政策建议,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研究表明,要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必须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不断理顺收入分配关系,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另一方面需要继续提高经济生产总值,发展经济,提高人均生产总值,从而增加居民尤其是低收入者的实际收入,促使消费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关键词】消费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均生产总值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费需求总体上保持了较快增长,在我国经济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但从经济增长的总体来看,我国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拉动的效力甚微。
目前的消费需求仍存在很多问题。
如何从根本上扭转消费不足的局面,实现持续的消费增长,仍然任重道远。
决定消费的最主要因素是人均生产总值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可见增加居民收入和提高人均生产总值和在我国扩大内需战略中具有极其重要的重要意义。
这里通过对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农村可支配收入和人均生产总值以及消费水平的关系分析,探究我国消费需求增长原因和存在不足的原因,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扩大我国消费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提高我国居民生活水平。
必须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不断理顺收入分配关系,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另一方面需要继续提高经济生产总值,发展经济,提高人均生产总值,从而增加居民尤其是低收入者的实际收入。
促使消费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在不断提高,居民消费情况也有明显变化。
但从经济增长的总体来看,我国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拉动的效力甚微。
目前的消费需求仍存在很多问题。
如何从根本上扭转消费不足的局面,实现持续的消费增长,仍然任重道远。
研究表明,决定消费的最主要因素是人均生产总值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可见增加居民收入和提高人均生产总值和在我国扩大内需战略中具有极其重要的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数:______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
中国人均GDP与居民消费水平、税收及政府
支出
系别:国贸系
班级:国本五
学号: **********
姓名:**
指导老师:岁磊
【提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发展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衡量宏观经济的经济指标之一。
本人认为人均GDP具有社会公平和平等的含义,它直接反映了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而通过研究发现人均GDP的变化与居民消费水平、税收以及政府支出有着莫大的联系,因此,本文选取了1990-2005年的统计数据进行试验和分析。
【关键字】人均GDP、居民消费水平、税收、政府支出
具体数据如下:
图1数据收集
注:
Y: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平均每年每人)(单位:元)
X1:居民消费水平(单位:亿元)
X2:国家税收(单位:亿元)
X3:政府支出(单位:亿元)
由此,我们可得到Y与X1 、X2、X3的散点图,如下:
图 2 Y与X1
图 3 Y与X2
图 4 Y与X3
由图我们可以发现Y与X1 X2 X3都有比较明显的线形关系,从而建立数学模型:
建立三元线性回归模型:
在eviews7 命令框中输入:LS Y C X1 X2 X3回车
所以我们得到以下结果:Y=-275.7004+0.763471X1+0.330198X2-0.069827X3
在现有的学习中,我们还没有完全掌握单位根检验及协整的方法,所以对模型的平稳性暂时不作考虑。
若不考虑单位根检验,直接用我们在前几章学习的方法进行检验,结果如下:
1.拟合优度:我们由表可知,,修正的可决系数为,这说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很好。
2.F检验::,给定显著性水平,在F分布表中查出临界值,应拒绝原假设,说明回归方程显著。
即居民消费水平、税收和我国政府支出对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有显著影响。
3.T检验:对于C、X1、X2的系数,t的统计量的绝对值都>2.179,都通过了检验,而X3的系数的t统计量为-2.033472,在df=12、α=0.05的情况下,t统计量应大于2.179,显然X3的系数不能通过T检验。
根据经验判断无法通过第一步检验的原因很可能是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
4.我们对X1 X2 X2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在命令框中输入:COR X1 X2 X3回车得到以下结果:
可以发现X1、X2、X3之间存在高度的线性相关关系。
运用逐步回归法进行修正:
模型的回归结果为:
模型的回归结果为:
模型的回归结果为:
显然模型更加优秀。
在模型的基础上增加解释变量,模型的回归结果为:
模型的回归结果为:
结果表明,虽然模型存在多重共线,但不影响该模型的分析效果,所以不需要进行处理。
5.方差膨胀因子:在eviews7 命令框中依次输入 scalar vif1 = 1/(1-eq02.@R2),scalar vif2 = 1/(1-eq03.@R2) ,scalar vif3 = 1/(1-eq04.@R2),得到方差膨胀因子为:
6. 异方差检验:虽然并由图示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如下,
①生成残差平方序列,建立序列e2,在pro/generate series,进入generate series by equation,在对话框中输入e2=(resid)^2,生成序列。
②绘制散点图。
进入数据列表,操作如下:
得到散点图:
由此,可知该回归模型是不存在自相关的。
总结:通过以上计量回归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居民消费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相关,但并不显著,不能构成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自变量。
随后我们进行了剩余变量的分析,做了只有两个自变量的回归模型。
居民的消费水平提高意味着其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政府支出对GDP也有很大的影响,
有上述分析我们可看出,随着自变量的增加,人均GDP也有很显著的增加,因此,我认为他们是影响人均GDP的关键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为了GDP更健康地发展,从宏观角度,政府应适当增加政府支出,调控居民收入水平,争取做到缩小贫富差距,促进国家公平与和谐。
同时政府应对银行存款利息计征一定比例的所得税,如此既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居民的储蓄倾向,提高其消费水平,进而扩大国内需求。
又能通过税收调节来引导高收入者合理投资和消费,扩大社会就业和社会需求。
人均GDP虽然不能直接等同于居民的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但是构成了一国居民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主要物质基础,是提高它们的重要参照指标。
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年鉴
【2】计量经济学
【3】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