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寺介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吕洞宾在这里面而窥视江面,故名“仙人洞”。明代程敏政诗云:鬼斧穿山骨,明明透一窗。仙 人时举步,竖立一窥江。
金山最高处,有一石柱凉亭,名留云亭,又名江天一览亭和吞海亭。亭中石碑 是三百多年前康熙皇帝陪同母亲来到处于大江之中的金山寺游览时留下的古迹。康 熙登高远眺,大江东去,水天相衔,诚雄观也。遂历奋笔手书“江天一览”四个大 字。亭于康熙二十四年重修,同治十年复建,两江总督曾国藩将康熙所写的“江天 一览”四字刻在石碑上,放置亭内。这里是领略金山风姿,俯瞰镇江全城美景的最 佳观赏点之一。
传说之玉带换袈裟
熙宁四年(1071)苏东坡到杭州出任通判时,路过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便特地上金山 寺去看望老朋友、该寺的住持佛印禅师。那天上午,东坡身穿官服,腰系神宗皇帝赏赐的玉 带,拾级登山。他远远望见佛印禅师,正高坐在法座上讲经说法。那佛印看到东坡上来,也 不让座,只高声问道:“学士从哪里来?这儿可没有您坐的地方?”意思是:这里没有你的 归宿。东坡听了,知是“禅机”,也开玩笑说:“既然没有坐处,何不暂借大师的四大(佛教 指地、水、火、风为四大)用作禅床?”佛印见他班门弄斧,便有意难他说:“贫僧有一佛语 上联,学士如能对出,当从所请;若对不上,请留下腰间玉带,永作镇山之宝。”东坡自恃 对佛学颇有研究,就欣然答应,并随即解下玉带,放在香案上面,说:“请出句罢?”佛印 笑嘻嘻地高声念道:“四大皆空,五蕴(佛教以色、受、想、行、识为五蕴)非有,学士欲于何 处坐?”东坡一时语塞,答不上来,佛印忙命小和尚:“把玉带收起,永镇山门。”又让人 取来一件袈裟,回赠东坡,并赋诗两首,暗示东坡应穿上衲衣,离开仕途。 东坡也步他的原韵,和诗两首,其一云:病骨难堪玉带围,钝根仍落箭锋机;欲教乞食 歌姬院,故与云山旧衲衣。 但东坡终于没有听从佛印的劝告,脱却官袍,披上袈裟,弃 官出家,仍然正视现实,追求理想的实现。
“江 中 一 朵 芙 蓉”
金山寺研究性报告 高一(13)班
金山寺简介
金山原是屹立于长江江心的岛 屿,曾被称为“江中一朵芙 蓉”。由于长江江水流变迁, 清道光年间开始与南岸相接, 遂成为内陆山。众多的历史故 事发生于此,《白蛇传》水漫 金山,梁红玉擂鼓战金山,苏 东坡妙高台赏月起舞等等,更 使金山成为江南名山。金山高 60米,绕山一周520余米,金山 寺便坐落其上。金山寺,又名 江天禅寺始建于东晋,原名泽 心寺,自唐代起,称为金山寺。 清代康熙皇帝南巡时赐名江天 禅寺。整个寺庙结构复杂的重 重殿宇依山而建,串通一气, 与金山浑然一体,有“金山寺 裹山”之说。慈寿塔矗立山顶, 是金山醒目的标志。
金山寺背面岗峦起伏,古木参 天;左右土丘林立,联肩比翼, 如护卫罗列;前方宝塔坝田畴 似海,村落历历。山势巍峨, 景色壮丽,登临俯视,长江浩 瀚。金山寺这座千年禅宗古刹, 经过近年的数次修整,寺貌日 新,每年都吸引着千百万海内 外的游客。
金山寺历史文化
金山寺始建于东晋,《金山志》载:“山有佛寺,始建于晋明帝时”,即公元323—325年间。 初建时又称“泽心寺”。南北朝梁武帝特重佛教,曾于天监四年(505年),亲自到金山寺参加 水陆大会盛典,这是中国佛教举行水陆法会开始,也是当时佛教中最大盛典。宋代元丰七八年间 (1084~1085年),明僧佛印住持期间,有海贾到寺设水陆法会,佛印亲自主持,规模宏大;南 宋乾道九年(1173年),四明仁仰慕金山水陆法会,而施田百亩,与四明东湖月波山专建四时 水陆;元朝延祐三年(1316年),朝廷在金山寺举行盛大水陆到场,命教、禅、律三宗诸师说 法,参加僧众达1500人。可见,金山寺的水陆法会在历史上便享有盛名。金山寺也因此而名声 日盛。 南朝、唐朝时,寺名均叫金山寺。北宋真宗年间,因真宗梦游金山,便赐名为龙游寺。宋徽 宗时(1101~1125年),因崇尚道教,改称神霄玉清万寿宫。宋钦宗、徽宗被金兵俘虏后,又复 名龙游寺。从元代起,又称金山寺。清康熙南巡时,给金山寺题写了“江天禅寺”的匾额,尽管 这块匾额至今仍挂在寺的门楣上,但仍以金山寺名远播还内外。它与宝光寺、文殊院、高旻寺并 称为长江流域四大禅宗丛林。
臧 金 阁
慈寿塔,高约三十六米,砖
木结构,七级八面,为金山标 志。现塔为十七世纪末重建。 登塔顶而望,东见江天云水, 西是万里长江,南边镇江山林, 北为小镇瓜州,令人心旷神怡。
慈寿塔是纪念慈禧太生日于原来 塔上重建而成创建于千四百余年 前齐梁塔高三十米唐宋有双塔宋 朝叫荐慈塔、荐寿塔1472年日 本画家雪舟游金山曾绘《大唐扬 子江心金山龙游禅寺之图》上有 南北相向两座宝塔双塔毁于火倒 坍明代重建塔取名慈寿塔
传说之妙高台赏月
相传妙高峰平台上的妙高台,是宋朝金 山高僧佛印凿岩建造的,离地约有30米,上 面有阁,它的有名是由于宋代大文学家苏东 坡曾陪友人来此赏月。 苏东坡曾多次游历 金山,与佛印、宝觉、圆通等法师交往甚密。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东坡携友 重游金山,江涛滚滚,月色如画,东坡一挥 而就咏出千古名作《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 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 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古法海洞——
法海洞又名裴 公洞,在慈寿 塔西下侧的悬 崖上,相传是 金山寺开山祖 师法海和尚来 到金山时住的 地方。现洞中 塑有法海塑像 一尊,洞口横 额“古法海 洞”。
白龙洞在金山西北山脚下玉带
桥旁。相传唐朝武则天的侄孙灵 坦来到金山,在这洞里打坐参禅, 白蟒就避走了,毒气也没有了。 白龙就是指这条白蟒。 现在洞内塑有白娘娘、小青 两座白石像,各高一米许。据民 间传说,此洞与《白蛇传》“水 漫金山寺”密切相关。白娘子、 小青呼东海之水,跟金山寺高僧 法海相争,救自己的丈夫许仙。 许仙被关在寺内,闻外面战鼓震 响,看到娘子带身孕力战,心急 如焚。看守庙门的小僧十分同情, 放了许仙,从白龙洞跑到杭州, 与妻子在西湖断桥相会。 这个洞有一条石缝,一人可 进去达数丈深,再往前进洞即变 小,人不能进,恐怕只能白蛇可 进了,不然为何称白龙洞呢?
朝阳洞又名日照岩、观
音洞。在金山东北山腰间, 洞上是一片悬崖,上有 “日照岩”三个字。当金 山还在江心的时候,每当 旭日东升,从朝阳洞向南 一带石壁上,金碧辉煌, 水天皆赤,可称奇景。所 以朝阳原是观日出的最佳 之处。至今留在岩上的 “朝阳洞”三个石刻大字, 是明代滕谧所书。
古仙人洞位于金北侧金鳌岭下,深六点六米,依山洞筑有半亭一座。这里道教遗存。传说八仙中
传说之水漫金山
在一般人心中之所以知道金山寺是因为民间传说《白蛇传》。说是有 一条白蛇修炼成人,即美丽善良的白娘子,嫁给青年许仙,日子过得很甜 美。金山寺法海和尚知道了这事,就游说许仙出家,并把许仙诓藏寺中。 白娘子来寻夫与法海打斗起来。白娘子施法术,霎时大水滚滚,虾兵蟹将 成群一齐漫上金山去。法海慌忙以袈裟化为长堤拦水,水涨堤也长。白娘 子不能获胜,只得与侍女青蛇收兵回去修Biblioteka Baidu,等待报仇机会。后许仙逃出 寺来,法海又使法术将白娘子镇在西湖雷峰塔下。再后来,青蛇击倒雷峰 塔,与白娘子一道打得法海躲进螃蟹腹中。白娘子与许仙又恩爱地生活在 一起。 白蛇传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民间故事之一,它以丰富的想象力,大胆奇妙的 艺术构思,生动曲折的传奇情节,塑造了娘子、许仙、小青、法海等栩栩 如生的人物形象。 “白娘子水漫金山”是白蛇传中最精彩的一折可简述故事内容,从此, 便有了“水漫金山”之说,使金山名扬天下,不论是人以物传世,还是物 以人扬名,“白娘子漫金山”故事里多次描绘了金山寺、白龙洞、法海洞、 保和堂等镇江的名胜古迹,使镇江城和金山与“白娘子漫金山”的故事结 下了不解之缘。
金山最高处,有一石柱凉亭,名留云亭,又名江天一览亭和吞海亭。亭中石碑 是三百多年前康熙皇帝陪同母亲来到处于大江之中的金山寺游览时留下的古迹。康 熙登高远眺,大江东去,水天相衔,诚雄观也。遂历奋笔手书“江天一览”四个大 字。亭于康熙二十四年重修,同治十年复建,两江总督曾国藩将康熙所写的“江天 一览”四字刻在石碑上,放置亭内。这里是领略金山风姿,俯瞰镇江全城美景的最 佳观赏点之一。
传说之玉带换袈裟
熙宁四年(1071)苏东坡到杭州出任通判时,路过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便特地上金山 寺去看望老朋友、该寺的住持佛印禅师。那天上午,东坡身穿官服,腰系神宗皇帝赏赐的玉 带,拾级登山。他远远望见佛印禅师,正高坐在法座上讲经说法。那佛印看到东坡上来,也 不让座,只高声问道:“学士从哪里来?这儿可没有您坐的地方?”意思是:这里没有你的 归宿。东坡听了,知是“禅机”,也开玩笑说:“既然没有坐处,何不暂借大师的四大(佛教 指地、水、火、风为四大)用作禅床?”佛印见他班门弄斧,便有意难他说:“贫僧有一佛语 上联,学士如能对出,当从所请;若对不上,请留下腰间玉带,永作镇山之宝。”东坡自恃 对佛学颇有研究,就欣然答应,并随即解下玉带,放在香案上面,说:“请出句罢?”佛印 笑嘻嘻地高声念道:“四大皆空,五蕴(佛教以色、受、想、行、识为五蕴)非有,学士欲于何 处坐?”东坡一时语塞,答不上来,佛印忙命小和尚:“把玉带收起,永镇山门。”又让人 取来一件袈裟,回赠东坡,并赋诗两首,暗示东坡应穿上衲衣,离开仕途。 东坡也步他的原韵,和诗两首,其一云:病骨难堪玉带围,钝根仍落箭锋机;欲教乞食 歌姬院,故与云山旧衲衣。 但东坡终于没有听从佛印的劝告,脱却官袍,披上袈裟,弃 官出家,仍然正视现实,追求理想的实现。
“江 中 一 朵 芙 蓉”
金山寺研究性报告 高一(13)班
金山寺简介
金山原是屹立于长江江心的岛 屿,曾被称为“江中一朵芙 蓉”。由于长江江水流变迁, 清道光年间开始与南岸相接, 遂成为内陆山。众多的历史故 事发生于此,《白蛇传》水漫 金山,梁红玉擂鼓战金山,苏 东坡妙高台赏月起舞等等,更 使金山成为江南名山。金山高 60米,绕山一周520余米,金山 寺便坐落其上。金山寺,又名 江天禅寺始建于东晋,原名泽 心寺,自唐代起,称为金山寺。 清代康熙皇帝南巡时赐名江天 禅寺。整个寺庙结构复杂的重 重殿宇依山而建,串通一气, 与金山浑然一体,有“金山寺 裹山”之说。慈寿塔矗立山顶, 是金山醒目的标志。
金山寺背面岗峦起伏,古木参 天;左右土丘林立,联肩比翼, 如护卫罗列;前方宝塔坝田畴 似海,村落历历。山势巍峨, 景色壮丽,登临俯视,长江浩 瀚。金山寺这座千年禅宗古刹, 经过近年的数次修整,寺貌日 新,每年都吸引着千百万海内 外的游客。
金山寺历史文化
金山寺始建于东晋,《金山志》载:“山有佛寺,始建于晋明帝时”,即公元323—325年间。 初建时又称“泽心寺”。南北朝梁武帝特重佛教,曾于天监四年(505年),亲自到金山寺参加 水陆大会盛典,这是中国佛教举行水陆法会开始,也是当时佛教中最大盛典。宋代元丰七八年间 (1084~1085年),明僧佛印住持期间,有海贾到寺设水陆法会,佛印亲自主持,规模宏大;南 宋乾道九年(1173年),四明仁仰慕金山水陆法会,而施田百亩,与四明东湖月波山专建四时 水陆;元朝延祐三年(1316年),朝廷在金山寺举行盛大水陆到场,命教、禅、律三宗诸师说 法,参加僧众达1500人。可见,金山寺的水陆法会在历史上便享有盛名。金山寺也因此而名声 日盛。 南朝、唐朝时,寺名均叫金山寺。北宋真宗年间,因真宗梦游金山,便赐名为龙游寺。宋徽 宗时(1101~1125年),因崇尚道教,改称神霄玉清万寿宫。宋钦宗、徽宗被金兵俘虏后,又复 名龙游寺。从元代起,又称金山寺。清康熙南巡时,给金山寺题写了“江天禅寺”的匾额,尽管 这块匾额至今仍挂在寺的门楣上,但仍以金山寺名远播还内外。它与宝光寺、文殊院、高旻寺并 称为长江流域四大禅宗丛林。
臧 金 阁
慈寿塔,高约三十六米,砖
木结构,七级八面,为金山标 志。现塔为十七世纪末重建。 登塔顶而望,东见江天云水, 西是万里长江,南边镇江山林, 北为小镇瓜州,令人心旷神怡。
慈寿塔是纪念慈禧太生日于原来 塔上重建而成创建于千四百余年 前齐梁塔高三十米唐宋有双塔宋 朝叫荐慈塔、荐寿塔1472年日 本画家雪舟游金山曾绘《大唐扬 子江心金山龙游禅寺之图》上有 南北相向两座宝塔双塔毁于火倒 坍明代重建塔取名慈寿塔
传说之妙高台赏月
相传妙高峰平台上的妙高台,是宋朝金 山高僧佛印凿岩建造的,离地约有30米,上 面有阁,它的有名是由于宋代大文学家苏东 坡曾陪友人来此赏月。 苏东坡曾多次游历 金山,与佛印、宝觉、圆通等法师交往甚密。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东坡携友 重游金山,江涛滚滚,月色如画,东坡一挥 而就咏出千古名作《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 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 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古法海洞——
法海洞又名裴 公洞,在慈寿 塔西下侧的悬 崖上,相传是 金山寺开山祖 师法海和尚来 到金山时住的 地方。现洞中 塑有法海塑像 一尊,洞口横 额“古法海 洞”。
白龙洞在金山西北山脚下玉带
桥旁。相传唐朝武则天的侄孙灵 坦来到金山,在这洞里打坐参禅, 白蟒就避走了,毒气也没有了。 白龙就是指这条白蟒。 现在洞内塑有白娘娘、小青 两座白石像,各高一米许。据民 间传说,此洞与《白蛇传》“水 漫金山寺”密切相关。白娘子、 小青呼东海之水,跟金山寺高僧 法海相争,救自己的丈夫许仙。 许仙被关在寺内,闻外面战鼓震 响,看到娘子带身孕力战,心急 如焚。看守庙门的小僧十分同情, 放了许仙,从白龙洞跑到杭州, 与妻子在西湖断桥相会。 这个洞有一条石缝,一人可 进去达数丈深,再往前进洞即变 小,人不能进,恐怕只能白蛇可 进了,不然为何称白龙洞呢?
朝阳洞又名日照岩、观
音洞。在金山东北山腰间, 洞上是一片悬崖,上有 “日照岩”三个字。当金 山还在江心的时候,每当 旭日东升,从朝阳洞向南 一带石壁上,金碧辉煌, 水天皆赤,可称奇景。所 以朝阳原是观日出的最佳 之处。至今留在岩上的 “朝阳洞”三个石刻大字, 是明代滕谧所书。
古仙人洞位于金北侧金鳌岭下,深六点六米,依山洞筑有半亭一座。这里道教遗存。传说八仙中
传说之水漫金山
在一般人心中之所以知道金山寺是因为民间传说《白蛇传》。说是有 一条白蛇修炼成人,即美丽善良的白娘子,嫁给青年许仙,日子过得很甜 美。金山寺法海和尚知道了这事,就游说许仙出家,并把许仙诓藏寺中。 白娘子来寻夫与法海打斗起来。白娘子施法术,霎时大水滚滚,虾兵蟹将 成群一齐漫上金山去。法海慌忙以袈裟化为长堤拦水,水涨堤也长。白娘 子不能获胜,只得与侍女青蛇收兵回去修Biblioteka Baidu,等待报仇机会。后许仙逃出 寺来,法海又使法术将白娘子镇在西湖雷峰塔下。再后来,青蛇击倒雷峰 塔,与白娘子一道打得法海躲进螃蟹腹中。白娘子与许仙又恩爱地生活在 一起。 白蛇传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民间故事之一,它以丰富的想象力,大胆奇妙的 艺术构思,生动曲折的传奇情节,塑造了娘子、许仙、小青、法海等栩栩 如生的人物形象。 “白娘子水漫金山”是白蛇传中最精彩的一折可简述故事内容,从此, 便有了“水漫金山”之说,使金山名扬天下,不论是人以物传世,还是物 以人扬名,“白娘子漫金山”故事里多次描绘了金山寺、白龙洞、法海洞、 保和堂等镇江的名胜古迹,使镇江城和金山与“白娘子漫金山”的故事结 下了不解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