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1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课件15181
合集下载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课件(北师大版必修
y1)^2+(z2z1)^2)
椭圆面上的两点 间的距离公式:
d=sqrt((x2x1)^2+(y2y1)^2+(z2-
z1)^2)
双曲面面上的两 点间的距离公式:
d=sqrt((x2x1)^2+(y2y1)^2+(z2-
z1)^2)
抛物面上的两点 间的距离公式:
d=sqrt((x2x1)^2+(y2y1)^2+(z2-
两点间的距离公 式
,
汇报人:
添加目录标题
两点间的距离 公式
两点间的距离 公式在几何中 的应用
两点间的距离 公式在解析几 何中的应用
两点间的距离 公式的扩展应 用
添加章节标题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公式推导
●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d=sqrt((x2-x1)^2+(y2-y1)^2)
● 推导过程: a. 假设有两个点A(x1,y1)和B(x2,y2) b. 连接AB,并设AB的长度为d c. 根据勾股定理, AB的平方等于x2-x1的平方加上y2-y1的平方 d. 因此,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为d=sqrt((x2x1)^2+(y2-y1)^2)
应用:在几何中,垂直平分线常用于证明线段相等、三角形全等等
公式: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为d=sqrt((x2-x1)^2+(y2-y1)^2),其中(x1,y1)和(x2,y2)为两点 的坐标。
两点间线段的斜率
斜率定义:斜率是描述直线或曲线在某一点的倾斜程度的量
斜率公式:斜率等于两点间的纵坐标差除以横坐标差
● a. 假设有两个点A(x1,y1)和B(x2,y2) ● b. 连接AB,并设AB的长度为d ● c. 根据勾股定理,AB的平方等于x2-x1的平方加上y2-y1的平方 ● d. 因此,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为d=sqrt((x2-x1)^2+(y2-y1)^2)
椭圆面上的两点 间的距离公式:
d=sqrt((x2x1)^2+(y2y1)^2+(z2-
z1)^2)
双曲面面上的两 点间的距离公式:
d=sqrt((x2x1)^2+(y2y1)^2+(z2-
z1)^2)
抛物面上的两点 间的距离公式:
d=sqrt((x2x1)^2+(y2y1)^2+(z2-
两点间的距离公 式
,
汇报人:
添加目录标题
两点间的距离 公式
两点间的距离 公式在几何中 的应用
两点间的距离 公式在解析几 何中的应用
两点间的距离 公式的扩展应 用
添加章节标题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公式推导
●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d=sqrt((x2-x1)^2+(y2-y1)^2)
● 推导过程: a. 假设有两个点A(x1,y1)和B(x2,y2) b. 连接AB,并设AB的长度为d c. 根据勾股定理, AB的平方等于x2-x1的平方加上y2-y1的平方 d. 因此,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为d=sqrt((x2x1)^2+(y2-y1)^2)
应用:在几何中,垂直平分线常用于证明线段相等、三角形全等等
公式: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为d=sqrt((x2-x1)^2+(y2-y1)^2),其中(x1,y1)和(x2,y2)为两点 的坐标。
两点间线段的斜率
斜率定义:斜率是描述直线或曲线在某一点的倾斜程度的量
斜率公式:斜率等于两点间的纵坐标差除以横坐标差
● a. 假设有两个点A(x1,y1)和B(x2,y2) ● b. 连接AB,并设AB的长度为d ● c. 根据勾股定理,AB的平方等于x2-x1的平方加上y2-y1的平方 ● d. 因此,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为d=sqrt((x2-x1)^2+(y2-y1)^2)
151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共17张PPT
第1讲 I 描述m 运动的N 第基1本章概a 念直o 线g 与方程 e
解析 (1)设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为A'(m,n),
则
n m m
0 2 2 2
2, 2 n
2
0
8
0,
解得 mn 8,2,故A'(-2,8).
因为P为直线l上一点,所以PA+PB=PA'+PB≥A'B,当且仅当B,P,A'三点共线时,PA+
第1讲 I 描述m 运动的N 第基1本章概a 念直o 线g 与方程 e
直线关于点的对称 直线关于点的对称实际上可以转化为点关于点的对称.
直线关于直线的对称 已知直线l1:A1x+B1y+C1=0,l2:A2x+B2y+C2=0,求直线l1关于直线l2的对称直线的方程. 如果l1∥l2,则设所求直线的方程为A1x+B1y+m=0(m≠C1),然后在l1上找一点P,求出 点P关于直线l2的对称点P'(x',y'),再代入A1x+B1y+m=0,即可解出m. 如果l1与l2相交,则先找出l1与l2的交点P,然后在l1上确定一点M(不同于交点),找出 这一点关于l2的对称点M',由两点即可确定所求直线的方程.
将(x2,y2)代入直线l的方程得x'2+2y'2-4=0,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x+2y-4=0. 方法技巧 关于对称问题,要充分利用“垂直平分”这个基本条件,“垂直”是 指两个对称点的连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平分”是指两个对称点连成的线段的中 点在已知直线上,可通过这两个条件列方程组求解.
第1讲 I 描述m 运动的N 第基1本章概a 念直o 线g 与方程 e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上课课件)
人A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2.已知点A(-3,4)和B(0,b),且|AB|=5,则b=( A )
A.0或8
B.0或-8
C.0或6
D.0或-6
3 . 已 知 点 A(1 , - 5) , B( - 3 , - 1) , 线 段 AB 的 中 点 M , 则 |OM| = _____1_0____.
D(-b,h).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 |AC|= -a-b2+0-h2= a+b2+h2, |BD|= [a--b]2+0-h2= a+b2+h2, 所以|AC|=|BD|.
人A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对称问题(2) 1.直线关于点的对称问题 直线l关于点P对称的直线l′满足: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1)直线l′与直线l平行;
由距离公式,得
|AE|=
2c+a2+ 23c-02= a2+ac+c2,
|CD|=
c+2a2+0- 23a2= a2+ac+c2,
所以|AE|=|CD|.
人A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2.已知等腰梯形ABCD,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证明:对角线|AC|=|BD|. 证明:如图,以等腰梯形ABCD的下底AB所在直线为x轴,以AB的中点 O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梯形下底|AB|=2a,上底|CD|= 2b,高为h,则A(-a,0),B(a,0),C(b,h),
人A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例3] 已知点A(2,-3),直线l:x-y+1=0.求: (1)直线l关于点A的对称直线l1的方程; (2)直线2x-y-3=0关于直线l的对称直线l2的方程.
人A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PPT课件
A 为原点,以 AB 所在直线为 x 轴建立直角坐 标系.
设|AB|=m,|AD|=n, 则 A(0,0),B(m,0),C(m,n),D(0,n). ∴|AC|= m2+n2, |BD|= 0-m2+n-02= m2+n2. ∴|AC|=|BD|,即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高效课堂
•●互动探究
•求平面上两点间距离
∴kAEkBF=12×(-2)=-1,即 BF⊥AE.
•●探索延拓
•两点间距离公式的应用
•
已知△ABC的三个顶点坐标是A(1,
-1),B(-1,3),C(3,0).
• (1)判定△ABC的形状;
• (2)求△ABC的面积.
• [探究] 可按照以下流程进行思考:
• [解析] (1)如图,△ABC可能为直角三角形, 下面进行验证
• A.等边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 C.等腰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 [答[解案析]] ∵C|AB|= 4-22+3-12=2 2,
|AC|= 0-22+5-12=2 5,
|BC|= 5-32+0-42=2 5,
∴|AC|=|BC|.
又∵A、B、C 三点不共线,∴△ABC 为等腰三角形.
当堂检测
• A.重合 B.平行 • C.垂直 D.相交但不垂直 • [答案] A
5.直线 y=2x+10,y=x+1,y=ax-2 交于一点,则 a
的值是( )
A.1
B.-23
C.23
D.-1
• [答案] C
• 6.过直线2x-y+4=0与x-y+5=0的交点, 且平行于直线x-2x-y=2y+0的11=直0 线方程是 ______________.
解得 x=11 或 x=-5. ∴点 P 的坐标为(-5,0)或(11,0).
设|AB|=m,|AD|=n, 则 A(0,0),B(m,0),C(m,n),D(0,n). ∴|AC|= m2+n2, |BD|= 0-m2+n-02= m2+n2. ∴|AC|=|BD|,即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高效课堂
•●互动探究
•求平面上两点间距离
∴kAEkBF=12×(-2)=-1,即 BF⊥AE.
•●探索延拓
•两点间距离公式的应用
•
已知△ABC的三个顶点坐标是A(1,
-1),B(-1,3),C(3,0).
• (1)判定△ABC的形状;
• (2)求△ABC的面积.
• [探究] 可按照以下流程进行思考:
• [解析] (1)如图,△ABC可能为直角三角形, 下面进行验证
• A.等边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 C.等腰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 [答[解案析]] ∵C|AB|= 4-22+3-12=2 2,
|AC|= 0-22+5-12=2 5,
|BC|= 5-32+0-42=2 5,
∴|AC|=|BC|.
又∵A、B、C 三点不共线,∴△ABC 为等腰三角形.
当堂检测
• A.重合 B.平行 • C.垂直 D.相交但不垂直 • [答案] A
5.直线 y=2x+10,y=x+1,y=ax-2 交于一点,则 a
的值是( )
A.1
B.-23
C.23
D.-1
• [答案] C
• 6.过直线2x-y+4=0与x-y+5=0的交点, 且平行于直线x-2x-y=2y+0的11=直0 线方程是 ______________.
解得 x=11 或 x=-5. ∴点 P 的坐标为(-5,0)或(11,0).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课件(人教A版必修
空间两点间的距 离公式
,
汇报人:
添加目录标题
两点间的距离 公式
公式中的符号 含义
公式的应用场 景
公式的注意事 项
添加章节标题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公式推导
●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d=√(x2-x1)²+(y2-y1)²
● 推导过程: a. 假设有两个点A(x1,y1)和B(x2,y2) b. 连接AB,得到线段AB c. 线段AB的长度即为两点间的距离 d. 根据勾股定理,AB²=AC²+BC² e. 代入AB的长度,得到d=√(x2-x1)²+(y2-y1)²
公式中的符号含义
符号说明
d:表示两点间的距离 r:表示半径 θ:表示角度 π:表示圆周率,约等于3.14159
符号含义
符号应用
d:表示两点间的 距离
r:表示半径
θ:表示角度
π:表示圆周率
√:表示平方根
2:表示常数2
d:表示两点 间的距离
符号记忆 r:表示半径
θ:表示角度
π:表示圆周 率
2:表示平方
√:表示开方
公式的应用场景
计算两点间的距离
平面几何中的应用
判断两点是否在同一平面上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判断两点是否在同一直线上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计算两点间的距离
计算多边形的面积
计算线段的长度 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计算曲线的长度 计算曲面的面积
向量中的应用
向量加法:用于表示两个向量的和
● a. 假设有两个点A(x1,y1)和B(x2,y2) ● b. 连接AB,得到线段AB ● c. 线段AB的长度即为两点间的距离 ● d. 根据勾股定理,AB²=AC²+BC² ● e. 代入AB的长度,得到d=√(x2-x1)²+(y2-y1)²
,
汇报人:
添加目录标题
两点间的距离 公式
公式中的符号 含义
公式的应用场 景
公式的注意事 项
添加章节标题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公式推导
●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d=√(x2-x1)²+(y2-y1)²
● 推导过程: a. 假设有两个点A(x1,y1)和B(x2,y2) b. 连接AB,得到线段AB c. 线段AB的长度即为两点间的距离 d. 根据勾股定理,AB²=AC²+BC² e. 代入AB的长度,得到d=√(x2-x1)²+(y2-y1)²
公式中的符号含义
符号说明
d:表示两点间的距离 r:表示半径 θ:表示角度 π:表示圆周率,约等于3.14159
符号含义
符号应用
d:表示两点间的 距离
r:表示半径
θ:表示角度
π:表示圆周率
√:表示平方根
2:表示常数2
d:表示两点 间的距离
符号记忆 r:表示半径
θ:表示角度
π:表示圆周 率
2:表示平方
√:表示开方
公式的应用场景
计算两点间的距离
平面几何中的应用
判断两点是否在同一平面上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判断两点是否在同一直线上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计算两点间的距离
计算多边形的面积
计算线段的长度 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计算曲线的长度 计算曲面的面积
向量中的应用
向量加法:用于表示两个向量的和
● a. 假设有两个点A(x1,y1)和B(x2,y2) ● b. 连接AB,得到线段AB ● c. 线段AB的长度即为两点间的距离 ● d. 根据勾股定理,AB²=AC²+BC² ● e. 代入AB的长度,得到d=√(x2-x1)²+(y2-y1)²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课件
几何意义:两点间的距离是 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应用实例:计算两点间的距 离,如直线、曲线、平面等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04
在物理中的应用
质点运动学中的距离计算
质点运动学:研究质点在空间中的运动规律 距离公式:描述两个质点之间距离的公式 应用:计算质点在运动过程中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实例:计算自由落体运动中质点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两点间的距离公 式:d = sqrt((x2x1)^2 + (y2y1)^2)
公式中的参数: x1, y1, x2, y2 分别表示两个点 的横坐标和纵坐 标
公式的用途:计 算两点间的直线 距离
公式的推导:利 用勾股定理推导 得出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03
在几何中的应用
两点间线段最短问题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d=sqrt((x2-x1)^2+(y2-y1)^2)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05
的扩展应用
任意两点间的距离计算
两点间的距离公 式: d=sqrt((x2x1)^2+(y2y1)^2)
扩展应用:适用于 任意两点间的距离 计算
应用场景:地图导 航、GPS定位、物 流配送等
计算方法:输入两 点的坐标,利用公 式进行计算
多边形边长计算
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以计算出多边形的边长 例如,已知多边形的顶点坐标,可以计算出每个边的长度 利用这些边长,可以计算出多边形的面积、周长等参数 在实际应用中,如建筑设计、地图绘制等领域,多边形边长计算具有重要意义
YOUR LOGO
20XX.XX.XXBiblioteka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汇报人:
目 录
01 单 击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2151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课件15181
直线(2a-1)x+5ay-1=0恒过点(-12 , ), 5
|AB|=(-1-0)2+(5 2+2)2=153.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8分) 5.(2019·泉州高一检测)点P(x,y)在直线4x+3y=0上,且满足 -14≤x-y≤7,则点P到坐标原点距离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析】由4x+3y=0得y-=4 3
7.(2019·临沂高一检测)已知直线l经过直线x+y+1=0和 3x-y+7=0的交点A,并且与坐标原点O的距离为 5 ,求直线l的方 程.
【解析】由
x 3
+ x
y -
+ y
1 +
=得0 7=0
又|OA|= 5 , ∴l⊥OA.
即Ayx (==-1-22 ,,1).
又OA的斜率为- 1 , ∴所求直线的斜率为2. 2
∴|AB|=|AC|≠|BC|, ∴△ABC为等腰三角形.
2.(2019·兰州高一检测)过点A(4,a)和点B(5,b)的直线与
y=x+m平行,则|AB|的值为( )
(A)6 (C)2
(B) 2 (D)不能确定
【解析】选B.
kAB
=
b-a 5-4
=b-a.
又∵过A、B的直线与y=x+m平行,
∴b-a=1, | A B | =( 5 - 4 ) 2 + ( b - a ) 2=2 .
x,∴x-y= 7 x, 3
由-14≤x-y≤7可知-6≤x≤3,∴x2∈[0,36],
∴点P到坐标原点的距离
d= x2+y2= x2+16x2=5 x2. 93
|AB|=(-1-0)2+(5 2+2)2=153.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8分) 5.(2019·泉州高一检测)点P(x,y)在直线4x+3y=0上,且满足 -14≤x-y≤7,则点P到坐标原点距离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析】由4x+3y=0得y-=4 3
7.(2019·临沂高一检测)已知直线l经过直线x+y+1=0和 3x-y+7=0的交点A,并且与坐标原点O的距离为 5 ,求直线l的方 程.
【解析】由
x 3
+ x
y -
+ y
1 +
=得0 7=0
又|OA|= 5 , ∴l⊥OA.
即Ayx (==-1-22 ,,1).
又OA的斜率为- 1 , ∴所求直线的斜率为2. 2
∴|AB|=|AC|≠|BC|, ∴△ABC为等腰三角形.
2.(2019·兰州高一检测)过点A(4,a)和点B(5,b)的直线与
y=x+m平行,则|AB|的值为( )
(A)6 (C)2
(B) 2 (D)不能确定
【解析】选B.
kAB
=
b-a 5-4
=b-a.
又∵过A、B的直线与y=x+m平行,
∴b-a=1, | A B | =( 5 - 4 ) 2 + ( b - a ) 2=2 .
x,∴x-y= 7 x, 3
由-14≤x-y≤7可知-6≤x≤3,∴x2∈[0,36],
∴点P到坐标原点的距离
d= x2+y2= x2+16x2=5 x2. 93
2151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课件15146 60页PPT文档
故所求直线的方程为y-1=2(x+2),即2x-y+5=0.
8.△ABD和△BCE是在直线AC同侧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如图所 示,用解析法证明:|AE|=|CD|.
【证明】如图,以B点为坐标原点,取AC所在直线为x轴,建 立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设△ABD和△BCE的边长分别为a,c,
则A(-a,0),E ( c , 3Cc(c) ,,0),D 22
(- a , 3 a), 22
于是 |AE|=[c-(-a)]2+( 3c-0)2
2
2
= a2+ac+ c2 + 3 c2 44
= a2+ac+c2.
| C D | = [ ( - a ) - c ]2 + ( 3 a - 0 )2
2
2
= a2 +ac+c2+ 3 a2= a2+ac+c2.
4
4
所以|AE|=|CD|.
【解析】| A B | =( a + 1 - 5 ) 2+ a - 4 - ( 2 a - 1 ) 2
= (a-4)2+(a+3)2= 2a2-2a+25
= 2(a2-a)+25= 2(a-1)2+49, 22
∴当a= 1 时,|AB|取最小值 4 9 = 7 2 .
2
22
答案: 1
72
2
2
三、解答题(每题8分,共16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16分) 1.以A(5,5)、B(1,4)、C(4,1)为顶点的三角形是
() (A)直角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8.△ABD和△BCE是在直线AC同侧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如图所 示,用解析法证明:|AE|=|CD|.
【证明】如图,以B点为坐标原点,取AC所在直线为x轴,建 立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设△ABD和△BCE的边长分别为a,c,
则A(-a,0),E ( c , 3Cc(c) ,,0),D 22
(- a , 3 a), 22
于是 |AE|=[c-(-a)]2+( 3c-0)2
2
2
= a2+ac+ c2 + 3 c2 44
= a2+ac+c2.
| C D | = [ ( - a ) - c ]2 + ( 3 a - 0 )2
2
2
= a2 +ac+c2+ 3 a2= a2+ac+c2.
4
4
所以|AE|=|CD|.
【解析】| A B | =( a + 1 - 5 ) 2+ a - 4 - ( 2 a - 1 ) 2
= (a-4)2+(a+3)2= 2a2-2a+25
= 2(a2-a)+25= 2(a-1)2+49, 22
∴当a= 1 时,|AB|取最小值 4 9 = 7 2 .
2
22
答案: 1
72
2
2
三、解答题(每题8分,共16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16分) 1.以A(5,5)、B(1,4)、C(4,1)为顶点的三角形是
() (A)直角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2151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课件15039-PPT课件
x,∴x-y= 7 x, 3
由-14≤x-y≤7可知-6≤x≤3,∴x2∈[0,36],
∴点P到坐标原点的距离
d= x2+y2= x2+16x2=5 x2. 93
∵x2∈[0,36],∴ 5 ∈x[2 0,10]. 3
答案:[0,10]
6.已知A(5,2a-1)、B(a+1,a-4),当实数a的值是___时,|AB| 取最小值___.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16分) 1.以A(5,5)、B(1,4)、C(4,1)为顶点的三角形是
() (A)直角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解析】选B. | A B | =( 5 - 1 ) 2 + ( 5 - 4 ) 2=1 7 , |AC|= (5-4)2+(5-1)2= 17, |BC|= (1-4)2+(4-1)2= 18,
直线(2a-1)x+5ay-1=0恒过点(-12 , ), 5
|AB|=(-1-0)2+(5 2+2)2=153.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8分) 5.(2019·泉州高一检测)点P(x,y)在直线4x+3y=0上,且满足 -14≤x-y≤7,则点P到坐标原点距离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析】由4x+3y=0得y-=4 3
(- a , 3 a), 22
于是 |AE|=[c-(-a)]2+( 3c-0)2
2
2
= a2+ac+ c2 + 3 c2 44
= a2+ac+c2.
| C D | = [ ( - a ) - c ]2 + ( 3 a - 0 )2
高中必修高一数学PPT课件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共38页
高中必修高一数学PPT课件两点间的距离 公式
•
4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 留。
•
4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48、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
4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 有所长 。
•
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如也 。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
4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 留。
•
4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48、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
4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 有所长 。
•
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如也 。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10分)在已知直线2x-y=0上求一点P,使它到点M(5,8) 的距离为5,并求直线PM的方程.
【解析】因为点P在直线2x-y=0上,
故可以设P(a,2a),
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
|PM|2=(a-5)2+(2a-8)2=52,
也即5a2-42a+64=0,
32 解得a=2或a=5
,
所以P(2,4)或P ( 3 2 ,6 4 ) , 55
x,∴x-y= 7 x, 3
由-14≤x-y≤7可知-6≤x≤3,∴x2∈[0,36],
∴点P到坐标原点的距离
d= x2+y2= x2+16x2=5 x2. 93
∵x2∈[0,36],∴ 5 ∈x[2 0,10]. 3
答案:[0,10]
6.已知A(5,2a-1)、B(a+1,a-4),当实数a的值是___时,|AB| 取最小值___.
【解析】| A B | =( a + 1 - 5 ) 2+ a - 4 - ( 2 a - 1 ) 2
= (a-4)2+(a+3)2= 2a2-2a+25
= 2(a2-a)+25= 2(a-1)2+49, 22
∴当a= 1 时,|AB|取最小值 2
49 = 7 2 . 22
答案: 1
72
2
2
三、解答题(每题8分,共16分)
直线(2a-1)x+5ay-1=0恒过点(-12 , ), 5
|AB|=(-1-0)2+(5 2+2)2=153.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8分) 5.(2019·泉州高一检测)点P(x,y)在直线4x+3y=0上,且满足 -14≤x-y≤7,则点P到坐标原点距离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析】由4x+3y=0得y-=4 3
3.已知两直线l1:3x+y-1=0,l2:x+2y-7=0相交于点P,则点P到原 点的距离为( )
(A) 5
(B) 1 0 (C)3 (D) 1 7
【解析】选D.由
3 x
x +
+ 2
y y
-
1得= 0 7=0
,
∴P(-1,4),
x y
Hale Waihona Puke = =41
,
| O P | =( - 1 - 0 ) 2 + ( 4 - 0 ) 2 =1 7 .
于是直线PM的方程为y - 8 = x - 5或 4-8 2-5
即4x-3y+4=0或24x-7y-64=0.
y-8 64 -8
=
x-5 32 -5
,
5
5
Thank End
故所求直线的方程为y-1=2(x+2),即2x-y+5=0.
8.△ABD和△BCE是在直线AC同侧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如图所 示,用解析法证明:|AE|=|CD|.
【证明】如图,以B点为坐标原点,取AC所在直线为x轴,建 立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设△ABD和△BCE的边长分别为a,c,
则A(-a,0),E ( c , 3Cc(c) ,,0),D 22
4.两直线3ax-y-2=0和(2a-1)x+5ay-1=0分别过定点A、B,则
|AB|等于( )
(A)
8 5
9
(B)1 7 5
(C)1 3 5
(D)1 1 5
【解题提示】先分析两直线的特征,找出A、B的坐标,
然后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解.
【解析】选C.因直线3ax-y-2=0恒过点(0,-2),
2151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课件1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16分) 1.以A(5,5)、B(1,4)、C(4,1)为顶点的三角形是
() (A)直角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解析】选B. | A B | = ( 5 - 1 ) 2 + ( 5 - 4 ) 2 = 1 7 , |AC|= (5-4)2+(5-1)2= 17, |BC|= (1-4)2+(4-1)2= 18,
7.(2019·临沂高一检测)已知直线l经过直线x+y+1=0和 3x-y+7=0的交点A,并且与坐标原点O的距离为 5 ,求直线l的方 程.
【解析】由
x 3
+ x
y -
+ y
1 +
=得0 7=0
又|OA|= 5 , ∴l⊥OA.
即Ayx (==-1-22 ,,1).
又OA的斜率为- 1 , ∴所求直线的斜率为2. 2
∴|AB|=|AC|≠|BC|, ∴△ABC为等腰三角形.
2.(2019·兰州高一检测)过点A(4,a)和点B(5,b)的直线与
y=x+m平行,则|AB|的值为( )
(A)6 (C)2
(B) 2 (D)不能确定
【解析】选B.
kAB
=
b-a 5-4
=b-a.
又∵过A、B的直线与y=x+m平行,
∴b-a=1, | A B | =( 5 - 4 ) 2 + ( b - a ) 2=2 .
(- a , 3 a), 22
于是 |AE|=[c-(-a)]2+( 3c-0)2
2
2
= a2+ac+ c2 + 3 c2 44
= a2+ac+c2.
| C D | = [ ( - a ) - c ]2 + ( 3 a - 0 )2
2
2
= a2 +ac+c2+ 3 a2= a2+ac+c2.
4
4
所以|AE|=|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