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2011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3章 空气与生命 第1节 空气与氧气》_3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下)3-1《空气与氧气》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了解组成空气的各主要成分的体积分数;
2. 了解空气(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的利用,认识空气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组成,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
2. 充分发挥空间想象能力,通过实验等进一步建立微观粒子的行为表象,学会从微观本质上认识和思考宏观的现象和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各种科学实验体会实验是人们获取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2. 在实验观察过程中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空气与生命的第一节,是本章的启始节,重点侧重于学会设计实验来证明空气中的一些组成,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提升证据收集与现象观察、逻辑推理的能力。教材从活动证明二氧化碳、氧气入手,引导学生设计证明空气中水蒸气的存在,通过测定氧气含量的多少引申到空气中所有气体的含量的了解。然后通过性质决定用途这条教学的主线,让学生了解空气中各物质的用途,从而对空气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三、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知道空气的组成,掌握各成分的性质及用途。
教学难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通过小学的学习及生活经验,学生对于空气的成分已有初步掌握,对于部分气体的证明方法已初步了解。但这些了解仅仅是学生头脑中的前概念,不一定与科学知识相符合,对于空气到底由什么组成、各成分到底有哪些作用等问题并未全面了解,但是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已经具有足够的了解,对学习这节课有着扎实的基础。这个阶段学生对科学有着强烈的渴求意识,尤其是对实验具有浓厚的兴趣,但对于实验的设计与操作需要老师的有效引导。
五、实验准备:
试管、抽气泵、集气瓶、水槽、塑料瓶、燃烧匙、橡皮塞、烧杯、导管、止水夹、酒精灯、红磷、无水硫酸铜、澄清石灰水、火柴。
五、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展示网上新型商品空气罐头及其售价,26元一小瓶却仍有人购买,引出空气、尤其是清洁的空气对于人们的重要性,空气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天然物质,它跟我们的生活关系最密切,本节课的任务——研究空气的主要成分,并对其进行验证,对它们在空气中的含量进行探究。
(二)空气成分猜想和现象支持
空气⎪⎪⎩⎪⎪⎨⎧2
222N O H O CO 天上降雨、饼干变潮、冰过的瓶子外面有水珠、冬天教室窗上有一层水雾 (三)实验证明空气中水和二氧化碳的存在
1. 空气中水的存在的证明
原理:无水硫酸铜遇水由白变蓝
实验:将白色无水硫酸铜放置在表面皿上,置于空气中,隔一段时间后观察颜色变化。 (事先实验,展示照片)
结果:无水硫酸铜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由白变蓝,说明空气中含水蒸气,且含量较少。
2.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存在的证明
原理: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后变浑浊
实验:用充气泵将空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2-3分钟后进行观察。
结果:通了几分钟空气后,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空气中含二氧化碳,且含量较少。
(四)探究:氧气在空气中含量大约为多少?(简化模型,将空气看做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
1.理清思路
问题一:
如何测出一瓶空气中氧气所占体积?
将氮气和氧气分离——不可行,换思路,消耗氧气,用其他易测物体代替。 问题二:
怎样测量消耗尽的氧气(即原来氧气)体积?
矿泉水瓶排气后,放入水中恢复,大气压的作用下,瓶中进水,瓶内水的体积=排出的气体的体积=消耗掉的氧气
2.实验设计(原则:V 进水=V 氧气)
a.物质的选择
①碳:碳+氧气→二氧化碳(气体)
②磷:磷+氧气→五氧化二磷(固体)
b.操作的要求
红磷使用量?
①少量②刚好完全反应③适当过量(红磷点燃后的放入瓶中的速度是否有影响)
止水夹何时打开?
①燃烧开始前②燃烧过程中③燃烧结束充分冷却后
3.实验关键点
(1)装置不能漏气
(2)集气瓶中加少量水(降温、吸收有害的白烟)
(3)红磷应过量,点燃后迅速放入集气瓶
(4)止水夹应在装置充分冷却后打开
(同时展示装置)
4.学生实验
5.实验结果及误差分析
思考:你的实验结果与拉瓦锡的相符吗?若进水量偏大,可能是因为哪些原因?若偏小,又是因为哪些原因?
偏小:
(1)红磷的量不足;
(2)瓶内氧气没有耗尽;
(3)装置漏气(如塞子未塞紧、燃烧匙与橡皮塞之间有缝隙等),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4)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使进入瓶内的水的体积减少。
偏大:
(1)点燃红磷后,插入燃烧匙时,瓶塞子塞得太慢,使得瓶中空气受热膨胀,部分空气溢出;
(2)实验开始时,没有夹或没夹紧止水夹。
(五)小结
六、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