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2正弦波振荡器(LC振
正弦波振荡器(L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实验
正弦波振荡器(LC 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电容三点式LC 振荡电路和晶体振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熟悉其各元件的功能; 2.掌握LC 振荡器幅频特性的测量方法;3.熟悉电源电压变化对振荡器振荡幅度和频率的影响;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调幅的工作原理。
4.了解静态工作点对晶体振荡器工作的影响,感受晶体振荡器频率稳定度高的特点。
二、实验仪器1.100M 示波器 一台2.高频信号源 一台3.高频电子实验箱 一套三、实验电路原理1.基本原理振荡器是指在没有外加信号作用下的一种自动将直流电源的能量变换为一定波形的交变振荡能量的装置。
正弦波振荡器在电子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信息传输系统的各种发射机中,就是把主振器(振荡器)所产生的载波,经过放大、调制而把信息发射出去的。
在超外差式的各种接收机中,是由振荡器产生一个本地振荡信号,送入混频器,才能将高频信号变成中频信号。
振荡器的种类很多。
从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和振荡器的特性来看,可以把振荡器分为反馈式振荡器和负阻式振荡器两大类。
此实验只讨论反馈式振荡器。
根据振荡器所产生的波形,又可以把振荡器分为正弦波振荡器与非正弦波振荡器。
此实验只介绍正弦波振荡器。
常用正弦波振荡器主要由决定振荡频率的选频网络和维持振荡的正反馈放大器组成,这就是反馈振荡器。
按照选频网络所采用元件的不同,正弦波振荡器可分为LC 振荡器、RC 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等类型。
(1)反馈型正弦波自激振荡器基本工作原理以互感反馈振荡器为例,分析反馈型正弦波自激振荡器的基本原理,其原理电路如图2-1所示。
b V bE cE -1L 2L f V bV '+-图 2-1反馈型正弦波自激振荡器原理电路当开关K 接“1”时,信号源b V 加到晶体管输入端,构成一个调谐放大器电路,集电极回路得到了一个放大了的信号F V 。
当开关K 接“2”时,信号源b V 不加入晶体管,输入晶体管是F V 的一部分b V '。
lc压控振荡器实验报告doc
lc压控振荡器实验报告篇一:实验2 振荡器实验实验二振荡器(A)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一、实验目的1. 掌握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电路的基本原理,起振条件,振荡电路设计及电路参数计算。
2. 通过实验掌握晶体管静态工作点、反馈系数大小、负载变化对起振和振荡幅度的影响。
3. 研究外界条件(温度、电源电压、负载变化)对振荡器频率稳定度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1. 熟悉振荡器模块各元件及其作用。
2. 进行LC振荡器波段工作研究。
3. 研究LC振荡器中静态工作点、反馈系数以及负载对振荡器的影响。
4. 测试LC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
三、基本原理图6-1 正弦波振荡器(4.5MHz)【电路连接】将开关S2的1拨上2拨下, S1全部断开,由晶体管Q3和C13、C20、C10、CCI、L2构成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的改进型振荡器——西勒振荡器,电容CCI可用来改变振荡频率。
振荡频率可调范围为:?3.9799?M??f0??4.7079?M?CCI?25pCCI?5p调节电容CCI,使振荡器的频率约为4.5MHz 。
振荡电路反馈系数: F=C1356??0.12 C20470振荡器输出通过耦合电容C3(10P)加到由Q2组成的射极跟随器的输入端,因C3容量很小,再加上射随器的输入阻抗很高,可以减小负载对振荡器的影响。
射随器输出信号Q1调谐放大,再经变压器耦合从J1输出。
四、实验步骤根据图6-1在实验板上找到振荡器各零件的位置并熟悉各元件的作用。
1. 调整静态工作点,观察振荡情况。
1)将开关S2全拨下,S1全拨下,使振荡电路停振调节上偏置电位器RA1,用数字万用表测量R10两端的静态直流电压UEQ(即测量振荡管的发射极对地电压UEQ),使其为5.0V(或稍小,以振荡信号不失真为准),这时表明振荡管的静态工作点电流IEQ=5.0mA(即调节W1使IEQ=ICQ=UEQ/R10=5.0mA )。
2)将开关S2的1拨上,S1全拨下,构成LC振荡器。
电子电路综合实验-LC正弦波振荡器报告
LC 正弦波振荡(虚拟实验)1、 电容三点式(1)121100,400,10C nF C nF L mH ===示波器频谱仪(2)121100,400,5C nF C nF L mH ===示波器频谱仪(3)121100,1,5C nF C F L mH μ===示波器频谱仪数据表格: (C1, C2, L1) (C 1,C 2,L 1) O U •i U •增益A 相位差 谐振频率f 0 测量值 理论值 测量值 理论值 (100nF,400nF,10mH )5.972V1.486V44.0191806.025kHz5.627(100nF,400nF,5mH ) 4.698V 1.161V 4 4.047 180 7.995 kHz 7.958 (100nF,1uF,5mH )7.116V711.458mV1010.0021807.897 kHz7.465实验数据与理论值间的差异分析:增益差别不大但谐振频率差别较大, 主要是由于读数是的精度有限造成的。
由于游标以格为单位, 因此读数时选取的幅值最大的点可能与实际有差, 因而谐振频率的测量也有误差。
2、 电感三点式(1)1225,100,200L mH L H C nF μ===示波器频谱仪(2)1225,100,100L mH L H C nF μ===示波器频谱仪(3)1222,100,100L mH L H C nF μ===示波器频谱仪数据表格:(L1, L2, C2)(L1,L2,C2)OU•(V)iU•(mV)增益A 相位差谐振频率f0测量值理论值测量值(kHz)理论值(kHz)(5mH,100uH,200nF) 4.497V 89.938mV 50.001 50 180 5.039kHz 4.983 (5mH,100uH,100nF) 4.504V 90.070 mV 50.005 50 180 7.010kHz7.047(2mH,100uH,100nF) 4.483V 224.150mV 20.000 20 180 10.951kHz10.983实验数据与理论值间的差异分析:误差均较小, 主要由于电路不够稳定以及读数精度造成。
lc振荡器 实验报告
lc振荡器实验报告LC振荡器实验报告引言振荡器是电子学中常见的一个电路,它能够产生连续的交流信号。
LC振荡器是一种基本的振荡器电路,由电感(L)和电容(C)组成。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LC振荡器电路并观察其振荡现象,深入理解振荡器的原理与特性。
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所需材料有:电感、电容、电阻、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电压表、电线等。
实验步骤:1. 将电感、电容和电阻按照电路图连接好;2. 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与电路的输入端相连;3. 将示波器的探头分别连接到电路的输出端和电压表的输出端;4. 打开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调整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示波器的时间基准;5. 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并记录相关数据;6.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振荡器的特性。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通过调整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示波器的时间基准,观察到了LC振荡器的振荡现象。
在正确连接电路的前提下,当信号发生器输出的频率与振荡器的共振频率相等时,振荡器能够产生稳定的振荡信号。
我们记录了不同频率下的振荡现象,并通过示波器观察到了正弦波形。
在共振频率附近,我们观察到了振荡信号的幅值最大,而在共振频率两侧,幅值逐渐减小。
这是因为在共振频率处,电感和电容之间的能量转移达到最大,而在共振频率两侧,能量转移不完全,导致振荡信号的幅值减小。
我们还通过改变电容和电感的数值,观察到了振荡器的频率变化。
根据振荡器的公式,频率与电容和电感的数值成反比关系。
因此,通过调整电容和电感的数值,我们可以改变振荡器的频率。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了振荡器的启动条件。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当信号发生器的频率与振荡器的共振频率相差较大时,振荡器无法启动。
只有当两者的频率足够接近,振荡器才能启动并产生稳定的振荡信号。
这是因为振荡器需要通过电容和电感之间的能量转移来维持振荡,而频率差异过大会导致能量转移不完全,无法形成稳定的振荡。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搭建了LC振荡器电路,并观察到了振荡现象。
实验2 正弦波振荡器(L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
实验2 正弦波振荡器(L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一.实验目的1.掌握电容三点式LC振荡电路和晶体振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熟悉其各元件的功能;2.掌握LC振荡器幅频特性的测量方法;3.熟悉电源电压变化对振荡器振荡幅度和频率的影响;4.了解静态工作点对晶体振荡器工作的影响,感受晶体振荡器频率稳定度高的特点。
二.实验内容1.用示波器观察L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输出波形,测量振荡器输出电压峰-峰值,并以频率计测量振荡频率;2.测量LC振荡器的幅频特性;3.测量电源电压变化对振荡器的影响;4.观察并测量静态工作点变化对晶体振荡器工作的影响。
三.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插装好L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模块,接通实验箱电源,按下模块上电源开关,此时模块上电源指示灯点亮。
2.LC 振荡实验(为防止晶体振荡器对LC振荡器的影响,应使晶振停振,即将3W03顺时针调到底。
)(1)西勒振荡电路幅频特性的测量3K01拨至LC振荡器,示波器接3TP02,频率计接振荡器输出口3P02。
调整电位器3W02,使输出最大。
开关3K05拨至“P”,此时振荡电路为西勒电路。
四位拨动开关3SW01分别控制3C06(10P)、3C07(50P)、3C08(100P)、3C09(200P)是否接入电路,开关往上拨为接通,往下拨为断开。
四个开关接通的不同组合,可以控制电容的变化。
例如开关“1”、“2”往上拨,其接入电路的电容为10P+50P=60P。
按照表2-1电容的变化测出与电容相对应的振荡频率和输出电压(峰-峰值V P-P),并将测量结果记于表中。
表2-1根据所测数据,分析振荡频率与电容变化有何关系,输出幅度与振荡频率有何关系,并画出振荡频率与输出幅度的关系曲线。
注:如果在开关转换过程中使振荡器停振无输出,可调整3W01,使之恢复振荡。
(2)克拉泼振荡电路幅频特性的测量将开关3K05拨至“S”,振荡电路转换为克拉泼电路。
按照上述(1)的方法,测出振荡频率和输出电压,并将测量结果记于表2-1中。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验证正弦波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并探究其参数对振荡频率的影响。
实验原理:
正弦波振荡器是一种能够产生稳定振荡信号的电路。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反馈回路将一部分输出信号重新引入到输入端,形成自激振荡。
常见的正弦波振荡器电路有震荡放大器电路和LC 震荡电路等。
实验器材:
- 正弦波振荡器电路板
- 函数发生器
- 示波器
- 电阻、电容等元器件
实验步骤:
1. 将正弦波振荡器电路与函数发生器、示波器连接起来。
2. 调节函数发生器产生一个适当的输入信号,通过示波器观察输出信号的波形。
3. 根据需要,可以调节电阻、电容等元器件的数值,观察输出信号波形的变化。
4. 记录各个参数对输出信号频率的影响。
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后,记录输出信号的波形和频率,以及各个参数的数值。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实验曲线。
实验讨论: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各个参数对输出信号频率的影响,并探究为什么正弦波振荡器能够产生稳定振荡信号。
结论:
正弦波振荡器能够产生稳定振荡信号,并且其频率可以通过控制元器件的数值来调节。
实验结果与原理相符合,说明正弦波振荡器的工作原理有效。
实验2正弦波振荡器(LC振
实验2 正弦波振荡器(L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一.实验目的1.掌握电容三点式LC振荡电路和晶体振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熟悉其各元件的功能;2.掌握LC振荡器幅频特性的测量方法;3.熟悉电源电压变化对振荡器振荡幅度和频率的影响;4.了解静态工作点对晶体振荡器工作的影响,感受晶体振荡器频率稳定度高的特点。
二.实验内容1.用示波器观察L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输出波形,测量振荡器输出电压峰-峰值,并以频率计测量振荡频率;2.测量LC振荡器的幅频特性;3.测量电源电压变化对振荡器的影响;4.观察并测量静态工作点变化对晶体振荡器工作的影响。
三.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插装好L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模块,接通实验箱电源,按下模块上电源开关,此时模块上电源指示灯点亮。
2.LC 振荡实验(为防止晶体振荡器对LC振荡器的影响,应使晶振停振,即将3W03顺时针调到底。
)(1)西勒振荡电路幅频特性的测量3K01拨至LC振荡器,示波器接3TP02,频率计接振荡器输出口3P02。
调整电位器3W02,使输出最大。
开关3K05拨至“P”,此时振荡电路为西勒电路。
四位拨动开关3SW01分别控制3C06(10P)、3C07(50P)、3C08(100P)、3C09(200P)是否接入电路,开关往上拨为接通,往下拨为断开。
四个开关接通的不同组合,可以控制电容的变化。
例如开关“1”、“2”往上拨,其接入电路的电容为10P+50P=60P。
按照表2-1电容的变化测出与电容相对应的振荡频率和输出电压(峰-峰值V P-P),并将测量结果记于表中。
表2-1根据所测数据,分析振荡频率与电容变化有何关系,输出幅度与振荡频率有何关系,并画出振荡频率与输出幅度的关系曲线。
注:如果在开关转换过程中使振荡器停振无输出,可调整3W01,使之恢复振荡。
(2)克拉泼振荡电路幅频特性的测量将开关3K05拨至“S”,振荡电路转换为克拉泼电路。
按照上述(1)的方法,测出振荡频率和输出电压,并将测量结果记于表2-1中。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引言:正弦波振荡器是电子学中常见的一种电路,它能够产生稳定的正弦波信号。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正弦波振荡器电路,来探索正弦波振荡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其在电子学中的应用。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1. 了解正弦波振荡器的基本原理;2. 学习如何搭建一个简单的正弦波振荡器电路;3. 观察并测量正弦波振荡器输出的波形特性;4. 分析正弦波振荡器的频率稳定性和幅度稳定性。
二、实验器材和原理1. 实验器材:- 信号发生器- 电容- 电感- 晶体管- 电阻- 示波器- 电压表- 电流表2. 实验原理:正弦波振荡器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反馈回路中的放大器和RC(电阻-电容)网络来实现自激振荡。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使用一个简单的放大器电路和RC网络来构建正弦波振荡器。
三、实验步骤1. 搭建电路:根据实验原理,我们将放大器电路和RC网络按照图中的连接方式搭建起来。
确保电路连接正确且稳定。
2. 调节电路参数:通过调节电容、电感和电阻的数值,使得电路能够产生稳定的正弦波信号。
调节电路参数时,可以使用示波器来观察输出波形,并通过电压表和电流表来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数值。
3. 观察和测量输出波形:连接示波器,并调节示波器的设置,使其能够显示电路输出的正弦波信号。
观察输出波形的频率、幅度以及波形的稳定性。
4. 分析波形特性:通过改变电路参数,观察和测量不同条件下的输出波形特性。
分析正弦波振荡器的频率稳定性和幅度稳定性,并记录实验数据。
四、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正弦波振荡器电路,并通过示波器观察到了稳定的正弦波输出。
通过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数值,我们得到了一系列实验数据。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分析正弦波振荡器的频率稳定性和幅度稳定性。
频率稳定性是指正弦波振荡器输出信号的频率是否能够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数值范围内。
幅度稳定性是指输出信号的振幅是否能够保持稳定。
实验二 LC正弦波振荡器实验
实验二 LC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一、实验目的1、观察LC 振荡器的产生和稳定过程,并检验谐振时环路增益AF=1。
2、观察电容和电感三点式振荡器的谐振频率。
3、研究影响振荡频率的主要因素。
4、研究LC 选频回路中电容或电感比值对维持振荡器所需的放大器电压增益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1、示波器2、频谱仪3、高频电子线路试验箱三、实验原理一个反馈振荡器必须满足三个条件:起振条件(保证接通电源后能逐步建立起振荡), 平衡条件(保证进入维持等幅持续振荡的平衡状态)和稳定条件(保证平衡状态不因外界不稳定因素影响而受到破坏)。
1、电感三点式振荡器电容三点式振荡器又称为考毕兹振荡器,其原理电路如图2.1所示。
图中C1、C2 是回路电容,L是回路电感,Cb 、Ce 和Cc 分别是高频旁路电容和耦合电容。
一般来说,旁路电容和耦合电容的电容值至少要比回路电容值大一个数量级以上。
有些电路里还接有高频扼流圈,其作用是为直流提供通路而又不影响谐振回路工作特性。
对于高频振荡信号,旁路电容和耦合电容可近似为短路,高频扼流圈可近似为开路。
图2-1电容三点式振荡器回路谐振时,LC 回路呈纯阻抗,反馈系数 F 的表达式为21C C F = 不考虑各极间电容的影响,这时谐振回路的总电容量 C 为 C 1、C 2 的串联,即21111C C C +=∑振荡频率近似认为212102121C C C C L LC f +==ππ 为了维持振荡,放大器的环路增益应该等于 1,即 AF=1。
因为在谐振频率上振荡器的反馈系数21C C F =, 所以维持振荡的电压增益应该是 121C C F A == 2、电感三点式振荡电路电感三点式振荡器又称哈特莱(Hartley )振荡器,其原理电路如图2-2所示。
其中L1,L2 是回路电感,C是回路电容,Cc 和Ce 是耦合电容,Cb 是旁路电容,L3 和L4 是高频扼流圈。
(b)图为其共基组态交流等效电路。
利用类似于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的分析方法, 也可以求得电感三点式振荡器振幅起振条件和振荡频率, 区别在于这里以自耦变压器耦合代替了电容耦合。
lc正弦波振荡器实验原理
lc正弦波振荡器实验原理嘿,朋友!咱今天来聊聊 LC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原理这档子事儿。
你想啊,这 LC 正弦波振荡器就像是一个神奇的音乐盒子。
我们都知道音乐盒子里的那些小零件,彼此配合着,才能奏出美妙的旋律。
这 LC 正弦波振荡器也一样,它里面的电感(L)和电容(C)就是那关键的“小零件”。
电感是啥?你就把它想象成一个储存能量的小仓库,电流通过时,它就把能量给存起来,电流变化时,它又把能量放出来。
电容呢?它就像个能伸缩的小弹簧,一会儿充电,一会儿放电,不断地折腾。
当电感和电容一起工作的时候,那可就热闹啦!它们之间的能量交换就像两个调皮的孩子在互相扔皮球,你扔过来我扔过去,而且扔的速度还特别有规律。
这规律的能量交换不就产生了正弦波嘛。
这正弦波是怎么来的呢?就好比我们荡秋千,要是没人推,秋千自己晃荡的幅度会越来越小,最后停下来。
可要是每次在合适的时候给它加把力,那秋千就能一直稳定地荡起来。
在 LC 振荡器里,电感和电容的能量交换就是这秋千的晃荡,而电路中的正反馈就像是那恰到好处的推力,让正弦波能持续稳定地产生。
你再想想,要是电感和电容的值不合适,那不就像两个配合不好的舞者,舞步乱了,这正弦波还能好看吗?所以,选择合适的电感和电容值,那可太重要啦!还有啊,这电路中的电阻也不能忽略。
电阻就像个捣蛋鬼,会消耗能量,要是电阻太大,那能量都被它消耗掉了,正弦波还怎么有力气“跳舞”呢?总之,LC 正弦波振荡器的实验原理,就是电感、电容、电阻这些“小伙伴”在电路里默契配合的一场精彩表演。
只有它们各司其职,才能让我们看到那漂亮的正弦波。
所以说,要想真正搞懂 LC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原理,就得像细心的侦探一样,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弄清楚每个元件的作用,这样才能揭开这神秘的面纱,掌握其中的奥秘!。
LC正弦波振荡器仿真实验
LC正弦波振荡器仿真实验一、实验背景旋转调制定位系统(RMS)的稳定性和精度取决于激励源的数量和质量。
现代机床上激励源的数量很多,如建立在非常规电路上的电阻(R)、电容(C)、电感(L)的元件(RLC)振荡器,它可以为系统提供必要的激励。
RLC振荡器是非线性电路,它以有趣的强度和频率变化模拟不同的调谐电路。
二、实验步骤1、本实验中使用的硬件是具有电子表格功能的Oscilloscope Master。
首先,检查Oscilloscope Master的连接,保证源电压和负载电阻的正确设置,利用信号源微处理器来控制元件的接口引脚,确定RLC振荡器上电路元件的丝印图以及元件类型。
2、经过以上准备,我们可以开始本次实验。
设置元件:电阻为400欧姆,电容为1μF,电感为2mH,有效值为9V。
首先,我们将参数以及电路连接设置好,之后,打开RLC振荡器,电源供应打开,将变量置于正确的位置,用示波器设置施放的频率。
3、开始进行实验:用示波器查看正弦波的波形,比较和测量一些参数,如相位角、有效值、频率等,以确定振荡方式、频率,以及振荡的稳定性和精度,并记录相关信息。
4、最后,在Oscilloscope Master上分析捕获的数据,检查振荡信号的波形和频率,并调整参数,以实现理想的振荡响应。
三、实验结论本实验使用Oscilloscope Master,利用RLC振荡器仿真RMS系统激励源的波形。
实验步骤是:复核参数,以保证振荡器的准确性;然后,就是激励正弦波,观察波形和频率,在Oscilloscope Master上收集和分析数据;最后,根据收集的结果调整参数,以实现理想的振荡响应。
实验的结果可以用于机械装备的生产和维修。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正弦波振荡器(特选资料)
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高频电子线路课程实验报告专业班级信息13-1学号2013101269姓名指导教师孙颖实验名称 正弦波振荡器(LC 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 专业班级 信息13-1 学号 2013100 姓名 0 成绩 实验2 正弦波振荡器(LC 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 2-1 正弦波振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振荡器是指在没有外加信号作用下的一种自动将直流电源的能量变换为一定的波形的交变振荡能量的装置。
正弦波振荡器在电子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信息传输系统的各种发射机中,就是把主振器(振荡器)所产生的载波,经过放大、调制而把信息发射出去。
在超外差式的各种接收机中,是由振荡器产生的一个本地振荡信号,送入混频器,才能将高频信号变成中频信号。
振荡器的种类很多。
从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和振荡器的特性来看,可以把振荡器分为反馈式振荡器和负阻式振荡器两大类。
我们只讨论反馈式振荡器。
根据振荡器所产生的波形,又可以把振荡器氛围正弦波振荡器和非正弦波振荡器。
我们只介绍正弦波振荡器。
常用正弦波振荡器主要是由决定振荡频率的选项网络和维持振荡的正反馈放大器组成,这就是反馈振荡器。
按照选频网络所采用的元件不同,正弦波振荡器可以分为LC 振荡器、RC 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等类型。
一、反馈型正弦波自激振荡器基本工作原理 以互感反馈振荡器为例,分析反馈型正弦自激振荡器的基本原理,其原理电路如图2-1所示;……………………………………装………………………………………订…………………………………………线………………………………………当开关K接“1”时,信号源Vb加到晶体管输入端,这就是一个调谐放大器电路,集电极回路得到了一个放大了的信号Vf。
当开关K接“2”时,信号源Vb不加入晶体管,输入晶体管是Vf的一部分V’b。
若适当选择互感M 和Vf的极性,可以使Vb和V’b大小相等,相位相同,那么电路一定能维持高频振荡,达到自激振荡的目的。
实际上起振并不需要外加激励信号,靠电路内部扰动即可起振。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引言:正弦波振荡器是一种很重要的电路,在电子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是实现信号产生和调制的基础,因此学习正弦波振荡器是学习电子工程的基础。
在实验中,我们将会学习到如何制作一个简单的正弦波振荡器电路,以及探究它的参数和特性。
实验设计:1.电路连接正弦波振荡器的基本构成为反馈电容C和反馈电阻R,而共同作用下,振荡器能够自持续发生正弦振荡信号。
电路连接如下图所示。
2.器材准备我们需要以下器材:- 电阻R,可调范围0-22kohm;- 电容C,为470nF;- 操作放大器,使用的是UA741;- 示波器。
3.参数测量和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测量电路中的R和C值。
然后,通过调整电位器,我们可以改变电路中的R值,进而观察输出波形的变化。
利用示波器,我们可以测量电路的输出波形,并通过测量峰峰值、频率和相位等参数,从而对电路性能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通过测量,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在电容值为470nF的情况下,电路的输出波形为正弦波,并且频率在1KHZ左右。
当调整电位器改变电路中的R值时,可以观察到波形振幅随着R值的增加而增大,同时频率也有所变化。
具体数据如下:R/kohm|频率/KHZ|峰-峰值/V|相位/°--|--|--|--4.7||||10|1.18|495mV||15|1.03|863mV||20|0.91|1.2V||22|0.84|1.38V||24|0.78|1.54V||从数据可以看出,随着R值的增加,频率变低,峰-峰值变大。
我们还可以发现,在较大的R值下,电路的频率变得稳定,同时峰-峰值也变得更加平稳。
结论:通过实验,我们探究了正弦波振荡器的参数和特性,并得到了如下结论:1.正弦波振荡器中,反馈电容和反馈电阻是关键构成部分,能够实现自持续发生正弦振荡信号。
2.在电容值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电阻R值的增加,电路中的正弦波的频率降低,同时峰-峰值增大。
3.当R值达到一定范围时,电路的频率和峰-峰值变得更加稳定。
lc振荡器实验报告
lc振荡器实验报告LC振荡器实验报告引言:振荡器是电子电路中常见的一种设备,它能够产生稳定的交流信号。
本次实验中,我们将学习和探索LC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振荡器的基本原理,并且掌握设计和调试振荡器电路的技巧。
一、实验准备在开始实验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以下实验器材和元件:1. 电源:提供所需的直流电源,确保电压稳定。
2. 电感:用于构建LC振荡器的电感元件。
3. 电容:用于构建LC振荡器的电容元件。
4. 变频器:用于调节振荡器的频率。
5. 示波器:用于观测和测量振荡器输出的波形和频率。
二、实验步骤1. 连接电路:根据实验电路图,连接电感、电容和其他元件。
确保连接正确,没有短路或接触不良的情况。
2. 调节电源:将电源接入电路,并调节电压为所需的数值。
确保电压稳定,不产生噪声或波动。
3. 调节变频器:使用变频器,逐渐调节振荡器的频率。
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变化,并记录频率范围。
4. 观察波形:通过示波器观察振荡器输出的波形,并记录其特点。
可以观察到振荡器的幅度、频率和相位等参数。
5. 测量频率:使用示波器或其他频率计,测量振荡器输出的频率,并与变频器设置的频率进行比较。
确保振荡器输出的频率符合预期。
6. 调试和优化:根据观察到的波形和测量的频率,对电路进行调试和优化。
可以尝试调整电容或电感的数值,以获得更稳定和准确的振荡器输出。
三、实验结果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成功构建了一个LC振荡器电路,并获得了稳定的振荡器输出。
通过示波器观察到的波形,我们可以看到振荡器产生的正弦波信号。
测量的频率也与变频器设置的频率相吻合,证明振荡器的工作正常。
四、实验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LC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LC振荡器是一种基于电感和电容的谐振电路,它能够产生稳定的振荡信号。
振荡器的频率由电感和电容的数值决定,通过调整这些元件的数值,我们可以改变振荡器的频率范围。
在实际应用中,振荡器被广泛用于无线通信、音频设备和时钟电路等领域。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正弦波振荡器实验详解引言正弦波振荡器是电子电路中常见的一种基本元件,用于产生频率稳定的正弦波信号。
lc振荡实验报告
lc振荡实验报告lc振荡实验报告引言:振荡器是电子学中常见的重要电路之一,它可以产生稳定的交流信号。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研究和探索LC振荡电路的特性和工作原理。
通过实验,我们将验证LC振荡电路的稳定性和频率可调性,以及探究其在电子通信领域中的应用。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究LC振荡电路的特性和工作原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验证LC振荡电路的稳定性和频率可调性;2. 研究并理解LC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3. 探究LC振荡电路在电子通信领域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LC振荡电路是由电感和电容组成的谐振电路,其工作原理基于谐振现象。
当电感和电容的参数满足一定条件时,电路将产生自持振荡,输出稳定的交流信号。
三、实验步骤1. 搭建LC振荡电路:将电感和电容按照电路图连接起来,确保电路连接正确无误;2. 调节电感和电容的数值:通过调节电感和电容的数值,观察振荡频率的变化;3. 测量振荡频率:使用示波器测量振荡电路的输出频率,并记录下实验数据;4. 观察振荡波形:通过示波器观察振荡电路的输出波形,并分析其特点;5. 调节电感和电容的数值:进一步调节电感和电容的数值,观察振荡频率和波形的变化。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数据和观察到的波形,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LC振荡电路的频率可调性:通过调节电感和电容的数值,我们可以改变振荡电路的频率。
当电感和电容的数值增大时,振荡频率将减小;反之,当电感和电容的数值减小时,振荡频率将增大。
2. LC振荡电路的稳定性: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当电感和电容的数值满足一定条件时,振荡电路可以产生稳定的输出信号。
这是因为在谐振频率下,电感和电容之间的能量交换达到平衡,使得振荡电路能够持续振荡。
3. LC振荡电路的波形特点:通过示波器观察到的波形,我们发现LC振荡电路输出的是正弦波信号。
这是因为在谐振频率下,电感和电容之间的能量交换呈现周期性变化,从而产生稳定的正弦波输出。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搭建正弦波振荡器电路,了解正弦波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并对其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
实验器材,电源、电阻、电容、三极管、示波器、万用表等。
实验原理,正弦波振荡器是一种能够产生稳定的正弦波信号的电路。
在实验中,我们将搭建一个基于反馈原理的晶体管多级放大电路,利用正反馈使得电路产生自激振荡,最终输出稳定的正弦波信号。
实验步骤:1. 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确认连接无误后接通电源。
2. 调节电源电压和电流,使其符合电路要求。
3. 使用万用表测量电路中各个元器件的电压和电流,并记录下来。
4. 连接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并进行调节,使其尽可能接近理想的正弦波形。
5. 测量输出波形的频率、幅度等参数,并进行性能分析。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中,我们成功搭建了正弦波振荡器电路,并通过调节电路参数和观察输出波形,得到了稳定的正弦波信号。
经过测量和分析,我们得到了正弦波振荡器的频率、幅度等参数,验证了电路的正弦波输出性能。
实验中还发现,电路中各个元器件的参数对正弦波振荡器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电容和电阻的数值大小,对振荡频率和幅度有着直接影响;晶体管的工作点稳定性,也对输出波形的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正弦波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并通过实际搭建和测试,验证了其性能。
正弦波振荡器作为一种重要的信号源电路,在通信、测量、控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因此,对正弦波振荡器的深入了解和实际操作,对我们的专业学习和工程实践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学习了正弦波振荡器的基本原理和性能分析方法,也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加强对电路原理和实际应用的理解,为将来的科研和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引言在电子学领域中,正弦波振荡器是一种重要的电路。
它通过产生稳定且频率可调的正弦信号,在许多应用中起到关键作用。
本实验旨在设计并搭建一个正弦波振荡器电路,并详细分析其工作原理和性能。
实验装置和步骤实验中使用的装置包括:电源供应器、信号发生器、元件(如电容、电感、电阻)和示波器。
实验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搭建电路:根据给定的电路图,依次连接元件和仪器。
确保电路连接的稳定性和正确性。
2. 设置电源:将电流源供应器连接到电路,调整输出电压,并保证电源稳定。
这是实现正弦波振荡的基础。
3. 信号发生器设置:使用信号发生器提供一个直流参考电压,作为振荡器的输入信号。
逐步调整频率,找到振荡器产生最稳定的正弦波的频率。
4. 输出测量:将示波器连接到电路的输出端,通过示波器的屏幕观察输出信号的波形和频率。
调整电路中的元件数值,使输出波形尽可能接近理想的正弦波。
工作原理与分析正弦波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基于放大器和反馈网络的相互作用。
根据霍尔的理论,正弦波振荡器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放大环路增益大于1并且相位延迟为360度。
在本实验中,我们采用集成运算放大器作为放大器和RC网络作为反馈网络。
RC网络是由电容和电阻串联而成,起到了相位延迟的作用。
电容的充放电过程导致输出信号在反馈回路中相位延迟,满足相位延迟的要求。
此外,电容和电阻的数值也决定了输出信号的频率。
放大器的设计是整个电路中的核心部分。
通过调整放大器的增益,我们可以控制正弦波振荡器的输出信号幅度。
通过选择合适的放大器类型和元件数值,同时结合反馈网络的设计,我们可以实现一个稳定且频率可调的正弦波输出。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实验中,我们通过调整电路中元件的数值和信号发生器的频率,成功实现了一个正弦波振荡器。
通过示波器观察到的波形可以明显地看出,输出信号接近理想的正弦波。
频率的可调范围也较广,满足了实际应用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电路中存在一些不理想因素,如元件本身的非线性特性、放大器的失真等。
实验2 正弦振荡实验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实验二正弦振荡实验(一)三点式LC振荡器及压控振荡器一、实验目的1、掌握三点式LC振荡器的基本原理;2、掌握反馈系数对起振和波形的影响;3、掌握压控振荡器的工作原理;4、掌握三点式LC振荡器和压控振荡器的设计方法。
二、实验内容1、测量振荡器的频率变化范围;2、观察反馈系数对起振和输出波形的影响;3、观察温度变化对振荡器频率稳定度的影响(选做)。
三、实验仪器1、20MHz示波器一台2、数字式万用表一块3、调试工具一套四、实验原理1、三点式LC振荡器三点式LC振荡器的实验原理图如图8-1所示。
图8-1 三点式LC振荡器实验原理图图中,T2为可调电感,Q1组成振荡器,Q2组成隔离器,Q3组成放大器。
C6=100pF,C7=200pF,C8=330pF,C40=1nF。
通过改变K6、K7、K8的拨动方向,可改变振荡器的反馈系数。
设C7、C8、C40的组合电容为C∑,则振荡器的反馈系数F=C6/ C∑。
反馈电路不仅把输出电压的一部分送回输入端产生振荡,而且把晶体管的输入电阻也反映到LC 回路两端。
F 大,使等效负载电阻减小,放大倍数下降,不易起振。
另外,F 的大小还影响波形的好坏,F 过大会使振荡波形的非线性失真变得严重。
通常F 约在0.01~0.5之间。
同时,为减小晶体管输入输出电容对回路振荡频率的影响,C6和C ∑取值要大。
当振荡频率较高时,有时可不加C6和C ∑,直接利用晶体管的输入输出电容构成振荡电容,使电路振荡。
忽略三极管输入输出电容的影响,则三点式LC 振荡器的交流等效电路图如图8-2所示。
C6图8-2 三点式LC 振荡器交流等效电路图图8-2中,C5=33pF ,由于C6和C ∑均比C5大的多,则回路总电容C 0可近似为: 450C C C += (8-1) 则振荡器的频率f 0可近似为:)(2121452020C C T C T f +==ππ (8-2)调节T2则振荡器的振荡频率变化,当T2变大时,f 0将变小,振荡回路的品质因素变小,振荡输出波形的非线性失真也变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2 正弦波振荡器(L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电容三点式LC振荡电路和晶体振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熟悉其各元件的功能;
2.掌握LC振荡器幅频特性的测量方法;
3.熟悉电源电压变化对振荡器振荡幅度和频率的影响;
4.了解静态工作点对晶体振荡器工作的影响,感受晶体振荡器频率稳定度高的特点。
二.实验内容
1.用示波器观察L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输出波形,测量振荡器输出电压峰-峰值,并以频率计测量振荡频率;
2.测量LC振荡器的幅频特性;
3.测量电源电压变化对振荡器的影响;
4.观察并测量静态工作点变化对晶体振荡器工作的影响。
三.实验步骤
1.实验准备
插装好L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模块,接通实验箱电源,按下模块上电源开关,此时模块上电源指示灯点亮。
2.LC 振荡实验(为防止晶体振荡器对LC振荡器的影响,应使晶振停振,即将3W03顺时针调到底。
)
(1)西勒振荡电路幅频特性的测量
3K01拨至LC振荡器,示波器接3TP02,频率计接振荡器输出口3P02。
调整电位器3W02,使输出最大。
开关3K05拨至“P”,此时振荡电路为西勒电路。
四位拨动开关3SW01分别控制3C06(10P)、3C07(50P)、3C08(100P)、3C09(200P)是否接入电路,开关往上拨为接通,往下拨为断开。
四个开关接通的不同组合,可以控制电容的变化。
例如开关“1”、“2”往上拨,其接入电路的电容为10P+50P=60P。
按照表2-1电容的变化测出与电容相对应的振荡频率和输出电压(峰-峰值V P-P),并将测量结果记于表中。
表2-1
根据所测数据,分析振荡频率与电容变化有何关系,输出幅度与振荡频率有何关系,并
画出振荡频率与输出幅度的关系曲线。
注:如果在开关转换过程中使振荡器停振无输出,可调整3W01,使之恢复振荡。
(2)克拉泼振荡电路幅频特性的测量
将开关3K05拨至“S”,振荡电路转换为克拉泼电路。
按照上述(1)的方法,测出振荡频率和输出电压,并将测量结果记于表2-1中。
根据所测数据,分析振荡频率与电容变化有何关系,输出幅度与振荡频率有何关系,并画出振荡频率与输出幅度的关系曲线。
(3)测量电源电压变化对振荡器频率的影响
分别将开关3K05打至(S)和(P)位置,改变电源电压E C,测出不同E C下的振荡频率。
并将测量结果记于表2-2中。
其方法是:频率计接振荡器输出3P01,调整电位器3W02使输出最大,用示波器监测,测好后去掉。
选定回路电容为100P。
即3SW01“3”往上拨。
用三用表直流电压档测3TP01测量点电压,按照表2-2给出的电压值Ec,调整3W01电位器,分别测出与电压相对应的频率。
表中△f为改变Ec时振荡频率的偏移,假定Ec=10.5V时,△f=0,则△f=f-f10.5V。
根据所测数据,分析电源电压变化,对振荡频率有何影响。
3.晶体振荡器实验
(1)3K01拨至“晶体振荡器”,将示波器探头接到3TP02端,观察晶体振荡器波形,如果没有波形,应调整3W03电位器。
然后用频率计测量其输出端频率,看是否与晶体频率一致。
(2)示波器接3TP02端,频率计接3P02输出铆孔,调节3W03以改变晶体管静态工作点,观察振荡波形及振荡频率有无变化。
4.实验报告要求
(1)根据测试数据,分别绘制西勒振荡器,克拉泼振荡器的幅频特性曲线,并进行分
析比较;
(2)根据测试数据,计算频率稳定度,分别绘制克拉泼振荡器、西勒振荡器的
曲线;
(3)根据实验,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晶体振荡器工作的影响;
(4)总结由本实验所获得的体会。
(1)(2)
随着电容的增大,两电路频率与输出电压均降低
(3)
静态工作点的改变会引起电流的改变,使振荡器的放大器环节倍数改变,影响输出度,可能会造成输出波形失真或者振荡器停振。
(4)这次实验,学习了正弦波振荡电路的频率,输出电压随频率变化的关系,电源电压对频率的影响。
使用和调节了示波器,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