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_第7课 汉字与书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汉字与书法——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述法、提问法、设问法、多媒体交互演示法、引导讨论法,展示历史图片和相关资料,联系实际生活,升华深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5分钟)(点击出图)同学们,学习历史一定要关心时势,锻炼历史敏感性,学以致用。鼓励学生分享所知的时事。在激发学生的热情后,由教师引出日本换年号的新闻—“令和”二字是汉字,还有日本每年票选的年度汉字也是汉字。(提问:日本为什么用汉字?)由此带领学生回顾遣唐使的历史知识——日本在公元七世纪进行大化改新,引进了中国汉字,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假名,从而构成了日语字库。引出问题:“这是日本汉字的来源,那我们的汉字是从何而来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进入本课的重点——汉字的起源与发展的学习。
二:【讲授新课】
·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
【合作探究】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立足课本,利用pad上的思维导图软件进行总结。然后上讲台通过白板和展示台进行展示,教师做出点评。
1.汉字的发展历程:
1)起源:早在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就出现了一些刻画符号。
2)演变:商代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商周时期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
【思维引申】通过观察图片(详情见课件),得出生产力的进步带动文字发展的结论。
3)书同文:
①背景: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时期,汉字的使用更为广泛和频繁,各诸侯国对汉字任意减省笔画、紊乱偏旁,造成异体杂出、一字多形等混乱状况,削减了汉字的交流功能,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②过程:到秦朝统一时,秦始皇推行“书同文字”,以秦国的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后来书写简便的隶书也得到推广。
③意义:文字的改革对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意义:将人们的思维、语言、经验以及复杂的社会现象记录下来,使文化得以传播交流、世代传承。
【课堂小结】通过图片题。带领学生总结汉字发展趋势。
【环节过渡】由明星字体进字库引出古代价值千金的有些书法作品,激发了学生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从而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书艺历程
【合作探究】师生共同合作来完成本单元的学习。老师任务:出示历朝典型的书
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体会风格。学生任务:立足课本,总结书法发展历程和背景——
1.形成条件:
1)材料: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的出现,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注准备了很好的材料。
2)动力:士人群体的形成,是将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的动力。
3)文具: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2.书法特点:
1)以笔墨的黑白空间和线条的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显现了东方的审美情趣。
2)通过自由变化的线条和疏密得宜的布局,将绘画艺术的情境和书写的内容有机融合。
3.发展历程:
时期发展过程及特点背景内容代表人物及作品
秦汉秦小篆和汉隶都具有书法的美感,但大多还是实用性文字。文字刚完成统一小篆
隶书
魏晋南北朝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①社会的变迁影响到了人的心理,促使了人的觉醒,这种觉醒使得审美变成了一种自觉;
②士人群体逐渐形成,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
③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为书法技巧创新提供了条件。行书“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隋唐书法艺术达到新的高
峰,讲究法度和规范,
书法理论日趋成熟。国家统一,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思想开放,兼收并蓄,社会充满活力,激荡着一种进取精神,同时法度和规范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
草书、楷书书法理论草书:张旭、怀素;楷书: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
宋代推崇魏晋书法风范,
追求个性、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①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②理
学的发展,使人们在文艺审美上出现了新的特点:强调表现心境和意趣。③重文风气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明代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
【课堂小结】书法的风格
1)魏晋以前,自发阶段,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
2)魏晋时期,由隶书延伸出的楷书、行、草,通过众多书法家自觉努力臻于成熟,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越实用功能。
3)社会发展决定书艺的发展,书艺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发展在不同阶段的特点.
4)个性化趋势明显。
【重点难点突破】
中国书法独特的原因(图文结合,学生思考,教师总结)
【课后检测练习】
【课后总结反思】
1.今天应该如何对待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观看视频,引导学生思考
【整理复习】
(点击出现知识框架)最后,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给大家出示的知识框架对本科的笔记进行整理。
第7课汉字与书法——学情分析
教学育人以人为本。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是施教的出发点。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储备和分析能力,而恰又处在情感价值观发展的关键阶段。好奇心理重、情感丰富;开始具有相对独立的价值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意识,有探究的渴望和信心,但学习方法和习惯还待养成。本课内容非常重要,与现实生活有比较强的联系性,适合开发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开发审美能力。因此,应该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合作地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历史联系生活的敏感性,培养高尚的情趣。
第7课汉字与书法——效果分析
第7课、汉字与书法——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汉字、书法发展历程。
·本课难点:汉字、书法发展的背景。
2、通过学习本课,了解汉字的实用性和艺术性两种特征。在欣赏异彩纷呈的书法篆刻作品的同时,将书法放在时代大背景下进行思考,分析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理解书法、篆刻作为艺术的特征、审美情趣和民族风格。
第7课汉字与书法—评测练习
1、甲骨文的笔画粗细不一,方笔居多,有锐有钝。大篆圆润纤细,布局均匀。隶书笔画圆匀、古朴、凝重。汉字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A、书写的工具和文字的载体有别
B、时代背景不同
C、书写者的个性爱好不同
D、经济能力的差异
解析:本题考查书写材料对字形演变的影响, A项正确。
2.2、右图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形象标识,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对其解读正确的有:()
①它是中国书法艺术
②它反映了中国汉字的象形特征
③它突出反映了中国汉字由繁到简的演变趋势
④体现了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的结合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解析:右图是利用汉字象形的特点所创造的艺术字,第三项未体现,所以不选。故B项正确。
第7课汉字与书法——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