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初中化学常见气体制取实验总结
九年级化学气体的制取教学方法总结
![九年级化学气体的制取教学方法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2d92e6e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a1.png)
九年级化学气体的制取教学方法总结引言:气体的制取是化学实验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掌握气体的制取方法对于学习化学非常重要。
本文将总结九年级化学气体的制取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内容。
一、氧气的制取方法:1. 过氧化银法:原理:过氧化银分解生成氧气。
操作步骤:将过氧化银加热,收集生成的氧气。
注意事项:操作时要注意安全,避免烧伤。
2. 过氧化氢分解法:原理: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和水。
操作步骤:将过氧化氢溶液放入漏斗中,用加热器加热,收集生成的氧气。
注意事项:过氧化氢具有强氧化性,操作时要小心,避免引发危险。
二、氢气的制取方法:1. 金属与酸反应法:原理: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操作步骤:将金属片(如锌片)与酸(如盐酸)反应,收集生成的氢气。
注意事项:操作时要注意安全,避免酸溅到眼睛或皮肤。
2. 碱金属与水反应法:原理:碱金属与水反应生成氢气。
操作步骤:将碱金属(如钠)放入水中,收集生成的氢气。
注意事项:操作时要小心,避免金属与水反应产生的剧烈火花引发危险。
三、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1. 碳酸盐与酸反应法:原理:碳酸盐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操作步骤:将碳酸盐(如碳酸钙)与酸(如盐酸)反应,收集生成的二氧化碳。
注意事项:操作时要注意安全,避免酸溅到眼睛或皮肤。
2. 碳酸氢钠与酸反应法:原理:碳酸氢钠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操作步骤:将碳酸氢钠与酸反应,收集生成的二氧化碳。
注意事项:操作时要注意安全,避免酸溅到眼睛或皮肤。
四、氨气的制取方法:1. 碳酸铵与碱反应法:原理:碳酸铵与碱反应生成氨气。
操作步骤:将碳酸铵与碱(如氢氧化钠)反应,收集生成的氨气。
注意事项:操作时要小心,避免碱溅到眼睛或皮肤。
2. 氨水与碱反应法:原理:氨水与碱反应生成氨气。
操作步骤:将氨水与碱(如氢氧化钠)反应,收集生成的氨气。
注意事项:操作时要小心,避免碱溅到眼睛或皮肤。
结论:通过本文的总结,我们了解了九年级化学气体的制取教学方法。
气体的制取知识点总结
![气体的制取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1c8221d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0c.png)
气体的制取知识点总结一、氧气的制取1. 分离空气法分离空气法是制取工业氧气的主要方法。
空气中氧气占比约为21%,氮气占约为78%,其他气体占1%左右。
分离空气法通常采用的方法是通过分子筛吸附法或低温分馏法将空气中的氮气和其他成分分离出来,从而获取纯度较高的氧气。
2. 电解水法电解水法是一种实验室中常用的制取氧气的方法。
在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子被电解成氧气和氢气,然后将氧气从氢气中分离出来,从而得到纯度较高的氧气。
3. 过氧化钠分解法过氧化钠分解法是一种制取氧气的化学方法。
通过将过氧化钠分解,可以释放出氧气。
这种方法适用于实验室中小规模的氧气制取。
二、氮气的制取1. 分离空气法氮气的主要制取方法之一是通过分离空气,将空气中的氮气分离出来。
通常使用的方法是低温分馏法或分子筛吸附法,从而得到纯度较高的氮气。
2. 氨水分解法氨水分解法是一种实验室中常用的制取氮气的方法。
在氨水分解的过程中,氨气被释放出来,然后通过化学反应将氨气转化为氮气,从而得到纯度较高的氮气。
3. 液态氮蒸馏法液态氮蒸馏法是一种制取纯度较高的液态氮的方法。
通过将液态空气在低温下升华,可以将其中的氮气分离出来,得到纯度较高的氮气。
三、氢气的制取1. 水电解法水电解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取氢气的方法。
在水电解的过程中,水分子被电解成氢气和氧气,然后将氢气从氧气中分离出来,从而得到纯度较高的氢气。
2. 碱法碱法是一种工业生产氢气的方法。
通过在一定温度下用碱性介质与金属反应,可以释放出氢气,并进行后续的分离和提纯。
3. 天然气重整法天然气重整法是一种通过对天然气进行催化转化,将其中的甲烷转化为氢气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规模工业生产氢气。
四、二氧化碳的制取1. 碳酸氢钠分解法碳酸氢钠分解法是一种实验室常用的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通过加热碳酸氢钠,可以释放出二氧化碳。
2. 工业气体工厂法工业气体工厂法通常采用对天然气或石油中的天然气进行气体化处理,从中提取出二氧化碳。
初中化学实验室制取气体总结
![初中化学实验室制取气体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9e8c71002d276a201292e69.png)
初中化学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氢气归纳总结O 2药品过氧化氢溶液(H 2O 2)二氧化锰(黑色粉末,做催化剂)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反应原理2H 2O 2MnO 2====2H 2O+O 2↑2KMnO 4△====K 2MnO 4+MnO 2+O 2↑2KClO 3MnO2====2KCl+3O 2↑气体发生装置气体收集方法 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 检验方法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验满方法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集气瓶口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气体已满;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瓶内气体已满。
常用干燥剂 浓H 2SO 4 常用吸收剂 灼热铜网注意事项(1)分液漏斗可以用长颈漏斗代替,但其下端应该深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2) 导管只需略微伸入试管塞(如果试管内的导管过长,药品易堵塞导管,影响气体逸出,甚至会引起试管爆炸。
)(3)气密性检查:用止水夹关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漏斗中加入水,水面不持续下降,就说明气密性良好。
(4)装药品时,先装固体后装液体 (5)该装置的优点: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结束,可以随时添加液体。
(1)检查装置气密性时,最好先将导管放入水中,再用手握住试管,防止管内的气体事先已排出,看不到气泡。
(2)装入高锰酸钾后,在管口塞少量棉花,可以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随氧气流进入导管和沿导管进入水槽,堵塞导管或将水槽中的水染成红色。
(3)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时,要注意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另外铁夹应夹在试管中上部,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匀而破裂。
(4)加热时要先给试管均匀加热,然后在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防止试管局部受热而炸裂。
(5)刚开始有气泡的时候不能收集,因为现在排出的仅仅是原试管中的空气及少量的新产生的氧气。
初三化学实验室制取氧气 二氧化碳的总结
![初三化学实验室制取氧气 二氧化碳的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2c76b1dba0d4a7303763a17.png)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探究一、制取O21.用KMnO4制取O2药品:KMnO4紫黑色(暗紫色)固体化学式:实验器材:①:发生装置试管酒精灯铁架台带胶塞的导管棉花②:收集装置集气瓶玻璃板水槽选择实验器材的依据:①:发生装置高锰酸钾制氧气是固体加热型反应,所以发生装置应该选择带有酒精灯、试管和铁架台的装置②:收集装置因为氧气密度大于空气,而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气更纯,且不用验满)收集,也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集气瓶玻璃板)验证: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木条复燃,就说明集气瓶中气体是氧气验满: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接近集气瓶瓶口,如果木条复燃,就说明氧气已经收集满了实验步骤:①按要求连接好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②在试管中装入足量高锰酸钾,并在试管口塞一小团棉花,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在试管内的导气管应稍出胶塞一点儿(便于收集气体),将导气管一端放在水中,并将集气瓶装满水,倒放在水槽中,准备收集③点燃酒精灯,先给试管均匀预热,再用外焰加热高锰酸钾④等到在水中的导气管有连续气泡冒出时,将集气瓶倒扣在导气管口收集氧气⑤等到集气瓶已经被氧气充满时,在水下从侧面将玻璃板盖住集气瓶口,拿出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⑥先将导管从水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⑦收拾仪器,结束实验注意事项:①在试管口放置一小团棉花,防止堵塞导管②加热时试管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生成的水使试管炸裂③试管内的导气管稍出胶塞一点儿即可,目的是利于气体导出④收集氧气时要等到导管口有连续气泡冒出时再收集,否则会收集到一部分试管内的空气,收集的氧气纯度不高⑤氧气收集满后,应该先将导管从水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回试管⑥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正放在桌面上(氧气密度大于空气)2.用H2O2制取O2药品:H2O2 无色液体 MnO2(催化剂)黑色固体化学式:实验器材:①:发生装置锥形瓶分液漏斗两孔胶塞导管②:收集装置集气瓶玻璃板水槽选择实验器材的依据:①:发生装置因为过氧化氢加二氧化锰制氧气是固液混合常温型,所以发生装置可以选择:锥形瓶分液漏斗两孔胶塞导管②:收集装置因为氧气密度大于空气,而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气更纯,且不用验满)收集,也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集气瓶玻璃板)验证: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木条复燃,就说明集气瓶中气体是氧气验满: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接近集气瓶瓶口,如果木条复燃,就说明氧气已经收集满了实验步骤:①按要求连接好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②在锥形瓶中装入足量的二氧化锰③在分液(长颈)漏斗中装入足量的过氧化氢水溶液,打开阀门,使过氧化氢水溶液流入锥形瓶内④等到在水中的导气管有连续气泡冒出时,将集气瓶倒扣在导气管口收集氧气⑤等到集气瓶已经被氧气充满时,在水下从侧面将玻璃板盖住集气瓶口,拿出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⑥收拾仪器,结束实验注意事项:①加入过氧化氢水溶液之后要将夹子夹紧防止氧气逸出②收集氧气时要等到导管口有连续气泡冒出时再收集,否则会收集到一部分试管内的空气,收集的氧气纯度不高③氧气收集满后,应该先将导管从水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回试管④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正放在桌面上(氧气密度大于空气)。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实验室制取气体专题知识点归纳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实验室制取气体专题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bf701bb610661ed9ad51f3da.png)
实验室制取气体专题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见发生装置:A B C D E F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1)用弹簧夹夹紧橡皮换,向长颈漏斗中注入适量的水,长颈漏斗下端形成一段液柱且液柱不下降,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2)在道管处连接一支注射器,向长颈漏斗中注入适量的水,拉注射器,长颈漏斗下端有气泡冒出,推注射器,水会进入长颈漏斗,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注意:C装置中长颈漏斗的下端一定要伸入液面以下,目的是: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1.装置的优点:B:装置简单,节约药品,用于制取少量的气体。
C:可随时添加液体,用于制取较多量气体。
D和E:可控制液体的添加速度从而控制反应的速度。
F: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2.实验室制取气体发生装置选择的依据:(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气体的发生装置)(1).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需要加热。
选择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相同的发生装置(如:上图A)。
(2).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不需要加热。
选择与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相同的发生装置(如:上图B或C或D或E或F)。
二、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见收集装:排向上向下水排空排空法气法气法1. 收集装置选择的依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
(1)凡是不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如:氧气)或难溶于水(如:氢气)的气体都可用排水法收集。
(2)凡是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如:氧气、二氧化碳)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3)凡是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如:氢气)都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如:氢气)。
说明:1.密度与空气接近,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的气体,一般不用排空气法收集。
2.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比较纯净但不干燥。
要收集比较纯净的气体一般用排水法。
3.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比较干燥但不纯净。
要收集比较干燥的气体一般用排空气法。
4.实验室能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原因: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刚有气泡冒出是不能立即收集(因为刚冒出的的空气,使收集的氧气不纯)。
初中常见气体的制备总结
![初中常见气体的制备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7d0dc3b0912a216147929bc.png)
初中常见气体的制备 (O 2 、 H 2 、 CO 2)气体制备的一般思路:实验所需药品(药品的选择)→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实验仪器→制备装置→收集方法(包括除杂和干燥)→操作顺序。
1、 药品选择: 反应物的选择,原则易于控制,且廉价易得,制取的气体要尽量纯净. ⑴实验室制备O 2的药品是 、 、 (均填写名称),能否只用过氧化氢溶液 ,能否用电解水的方法 ⑵实验室制备CO 2的药品是 。
不用碳酸钠粉末是因为 不要稀硫酸是因为 ,不用浓盐酸是因为 ⑶实验室制备H 2的药品是 ,能否把金属换成Mg 或者Cu,为什么2、 反应原理:⑴实验室制氧气方程式(3个) 、 、 。
⑵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方程式 。
⑶实验室制氢气方程式 。
3、制备装置的选择:发生装置的选择取决于 ,收集装置的选择取决于 。
⑴常见的气体发生和收集装置固体(或固体混合物) 气体 ,选择制氧气的装置块状难溶固体 + 液体气体,一般可选用制氢气的装置⑵对于固液常温型装置 ,如何改进?改进装置的要求:①制取大量的气体②能随时添加液体③ 连续制取并能控制反应速率④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终止4、装置的气密性检查在成套装置组装完毕、装入反应物之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原理:设法造成装置内外气体的压强差,并产生某种明显的现象。
造成压强差的方法有:受热膨胀法、 注水法、抽气(或吹气)法。
图1 图2 图3(1)检查图1装置气密性方法 。
(2)检查图2或图3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
(3)如何检查图(I )、图(Ⅱ)装置的气密性?5、气体的干燥和净化⑴干燥剂的分类和选择 ①酸性干燥剂——浓硫酸,可用于干燥酸性气体(如CO 2、SO 2、HCl 等气体)或中性气体(如H 2、 O 2 、CO 、N 2等),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NH 3等。
②碱性干燥剂——固体NaOH 、生石灰、碱石灰(固体NaOH与生石灰的混合物)等。
可用于干燥碱性气体(如NH 3)或中性气体,不能干燥酸性气体。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气体的制取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气体的制取](https://img.taocdn.com/s3/m/da84095aaf45b307e971976d.png)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气体的制取一、制取气体的原理 1、实验室制取气体实验室制取气体原理原料氧气高锰酸钾2KMnO 4K 2MnO 4+MnO 2+O 2↑ 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2H 2O 22H 2O+O 2↑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2KClO 32KCl+3O 2↑二氧化碳 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氢气 锌粒和稀硫酸Zn+H 2SO 4=ZnSO 4+H 2↑2、工业制取气体工业制取气体 原料方法 氧气 空气 分离液态空气 二氧化碳 石灰水 CaCO 3CaO+CO 2↑ 氢气水 2H 2O2H 2↑+O 2↑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装置的确定(1)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
(2)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从两个方面考虑:①反应物的状态;②反应的条件。
其具体装置如下图所示: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且不需加热 反应物是固体且需加热 固体反应物(加热)——固 + 固加热注意事项: (1)加热时,先预热且应用外焰加热 (2)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3)药品应平铺于试管底部(4)导管稍露出橡皮塞(5)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复习要点用手微热冒气泡;注入水液面不下降;向右推导管口冒气泡;向右推长颈漏斗内的液面上升(2)确定气体收集装置时主要考虑:①气体的密度;②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
(3)具体装置如下:当收集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时,可用向下排空气法;当收集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时,可用向上排空气法;当收集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气体,可用排水法。
气体收集装置注意事项:1、气体与空气密度的比较,可 其相对分子质量,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则密度比空气大;若小于29,则密度比空气小。
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应把导管放在集气瓶口。
3、当使用排水法收集时,需要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
4、用排空气法收集时,应该把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便于排尽空气。
初中化学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总结
![初中化学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0af3599a417866fb94a8e6b.png)
初中化学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总结
初中化学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总结初中化学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总结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若要制取气体,首先研究生成该气体的化学反应原理,就是要研究在实验条件下(如常温、加热、加催化剂等),可用什么药品、通过什么反应来制取这种气体;第二,需要研究制取这种气体所采用的实验装置;第三,需要研究如何验证制得的气体就是所要制的气体。
(2)气体发生装置:①选择发生装置的原理: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②常用发生装置:a.固体或固体混合物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气体。
此装置用于实验室制O2(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或高锰酸钾加热)。
在信息给予题中可能出现用该装置制取NH3、CH4等气体。
此装置也可用于
Cu2(OH)2CO3的受热分解、木炭还原氧化铜等;b.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加热制取气体。
此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H2(用锌粒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实验室制CO2(用大理石或石灰与石与稀盐酸反应),此装置还可能出现在信息给予题中用于制H2S等气体。
(3)气体收集方法:气体的收集方法取决于所制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等,常见的方法有:①排水法:凡是不易溶于水(难溶、微溶)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都可用此法。
操作时注意事项:a.导气管刚过集气瓶口即可;b.集气瓶中。
初三化学实验室气体-制取和收集总结
![初三化学实验室气体-制取和收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ef5cee58e9951e79a89271c.png)
一、气体制取装置1.气体发生装置⏹加热固体制备气体的装置(见上图①)◆反应物和反应条件的特征:反应物都是固体,反应需要加热。
◆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将导气管的出口浸没在水中,双手紧握试管。
如果水中出现气泡,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原理:气体的热胀冷缩)◆加热时的注意事项:●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加热应用外焰加热。
●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加热结束时,酒精灯的火焰应该用灯帽盖灭。
●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大约是距试管口1/3处。
●药品要斜铺在在试管底部,便于均匀受热。
●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试管内导管应稍露出胶塞即可。
如果太长,不利于气体排出。
●停止反应时,应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被倒吸入热的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选择装置时,要选择带有橡皮塞的弯管。
⏹固液混合在常温下反应制备气体的装置(见上图②)◆反应物和反应条件的特征:反应物中有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
◆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在导管出口处套上橡皮塞,用弹簧夹夹紧橡皮塞,从漏斗中加水。
如果液面稳定后水面不下降,则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a)(b)(c)(d)四种装置。
●装置(a)的特点:装置简单,适用于制取少量的气体;容易造成气体泄漏,增加药品不太方便。
●装置(b)的特点:便于随时添加药品。
●装置(c)的特点: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装置(d)的特点: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希望停止反应时,用弹簧夹夹住橡皮管。
这时由于试管内的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试管内的液面会下降)◆如果使用长颈漏斗,注意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应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使用分液漏斗时无需考虑这个问题。
◆选择装置时,要选择带有橡皮塞的直管。
(a)装置使用单孔橡皮塞,(b)(c)(d)装置使用双孔橡皮塞。
◆固体药品通过锥形瓶口加入,液体药品通过分液漏斗加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素材:初中气体制备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素材:初中气体制备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b10d6a3b9f3f90f76c61b83.png)
制取气体的总结一、发生装置及选择1、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例如:双氧水和二氧化锰特点:装置简单随时添加液体药品控制反应速率使用长颈漏斗时,长颈漏斗的末端必须插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下端管口逸出。
2、反应物是固体,反应需要加热,例如:高锰酸钾,氯酸钾和二氧化锰选择发生装置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二、收集方法1、排水法适用范围:不溶于水并不和水反应的气体优点:⑴易于收集到较纯的气体⑵便于观察气体是否已经收集满。
收满的标志:瓶中水全部排出,瓶口有气泡外翻注意:待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以防装置中的空气进入集气瓶。
2、向上排空气法适用范围: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注意:导气管应插入集气瓶底部,以便于将瓶内气体全部排出。
排空气法验满方法: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就已收集满。
收集满了正放在桌面上,并盖上玻璃片。
3、向下排空气法适用范围: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反应的气体注意:导气管应插入集气瓶底部,以便于将瓶内气体全部排出。
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气体的溶解性、气体的密度。
三、实验装置注意问题校训:与未来相②.用外焰对准药品加热①.检查有无灯芯和酒精⑦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⑧导管口只能插在集气瓶口附近⑥导管刚好露出胶塞④铁夹应夹持在离试管口的1/3处③.药品要平铺时管口要有一团棉花三、 实验步骤及注意问题1、实验步骤(1)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把高锰酸钾均匀装入试管,并用带有导气管的塞子塞紧试管; (3)用铁夹夹持试管,并固定在铁架台上; (4)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5)用排水法收集氧气;(6)实验完毕,先把导气管从水槽中撤离出水面; (7)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即:查、装、定、点、收、离、熄(茶庄定点收利息)2、检查气密性的方法:先将导管一端伸入水中,然后用手紧握试管,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证明气密性良好。
3、实验注意问题①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试管口冷凝的水倒流入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初中化学重点实验总结:气体的制取、净化和除杂
![初中化学重点实验总结:气体的制取、净化和除杂](https://img.taocdn.com/s3/m/aff643437f1922791788e88d.png)
气体的制取、净化和除杂初中化学中的实验组合题一般以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三大气体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或迁移应用其原理和性质的实验为主线,将许多仪器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实验装置图,再根据要求进行实验。
1.气体制取的仪器组合顺序制备纯净干燥气体的步骤是:实验仪器组装公式:气体发生装置—除杂质装置—干燥装置—气体收集装置→尾气处理⑴制气装置的选择:A 所需药品的状态;B 反应条件⑵集气装置的选择:A 气体的溶解性;B 气体的密度⑶除杂质的试剂和干燥剂的选择:实验室制取的气体常常有酸雾或水份。
酸雾可用水、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的石灰水或饱和碳酸钠(碳酸氢钠)溶液除去,水份可用干燥剂如:浓硫酸(酸性)、碱石灰(碱性)、固体氢氧化钠(碱性)、氧化钙(碱性)、五氧化二磷(酸性)、无水氯化钙(中性)、无水硫酸铜(中性)等除去(1)酸性干燥剂(浓硫酸)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氨气;(2)碱性干燥剂(NaOH )不能干燥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氯化氢等气体除杂的方法:A 水吸收法:易溶于水的气体杂质用水吸收。
(如HCl)B 酸碱吸收法:酸性气体杂质用碱性试剂吸收。
(如氢氧化钠溶液吸收CO2、HCl。
)C 沉淀法:将杂质气体转变为沉淀除去。
(如用澄清石灰水除CO2)D 固化法:将杂质气体与固体试剂反应生成固体而除去。
(如除去O2用灼热的氧化铜)E 转纯法:将杂质转化为所需气体。
(如除去CO中的CO2,可将气体通过炽热的炭粉)气体除杂的原则:不减少被净化气体的质量,不引进新的杂质。
气体除杂的注意事项:A 选择除杂试剂:一般只能跟杂质起反应,而不能与被净化的气体反应。
B 除杂务尽:选择除杂试剂要注意反应进行的程度。
(如除去CO2时用氢氧化钠溶液比用澄清石灰水要好。
因为氢氧化钠的溶解度比氢氧化钙要大很多,因此其溶质质量分数较大。
)C 有许多杂质要除去时,要注意除杂的顺序。
一般来说,杂质中有许多酸性杂质时,先除酸性较强的杂质;而水蒸气要放在最后除去除去杂质和干燥的装置一般用洗气瓶或干燥管。
初中化复习气体的制取及相关实验总结
![初中化复习气体的制取及相关实验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7c4c519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45.png)
初中化复习气体的制取及相关实验总结一、实验室制取气体时收集气体的方法1.排水法(1)难溶或微溶于水,且与水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都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2)一般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应尽量用此法,因为排水法收集的气体纯度大,但含一定的水蒸气。
2.排气法(1)不与空气发生反应,且密度与空气密度相差较大的气体,都可用排空气法收集,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的气体用上排空气法收集,相对分子质量于29的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2)排气集气法的特是操作简单,但所收集到气体纯度不高。
注意:.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伸入气瓶口即可,这样便于操作;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伸入到集气瓶的底部,这样可充分排净集气瓶中的空气。
B.集满气体的集气瓶,盖上毛玻璃片后,是正放在桌面上还是倒放在桌面上,取决于气体的密度,为了减少集气瓶内的气体向空气中扩散,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集满集气瓶后,盖上毛玻璃片,要倒置在桌面上;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在正放在桌面上。
二、收集气体时验满的方法(1)排水法:集气瓶里的水要装满,瓶口处不能留有气泡,倒立在水槽里,到集气瓶中的水完全排出为止。
(2)排空气法:要把验满的工具放在靠近集气瓶口处,不能放在集气瓶内。
三、气体的干燥与除杂气体的干燥原则:浓硫酸、固体氢氧化钠、硫酸铜固体、氯化钙固体作干燥剂。
(1)选择干燥剂:选择干燥剂要根据气体和干燥剂的性质,干燥剂不能与被干燥的物质反应。
(2)选择干燥装置:干燥装置由干燥剂的状态来决定。
干燥时,装置要么是“长进短出”要么是“大口进、小口出”。
气体净化除杂原则:不减少被净化气体,不引进新的杂质。
除杂方法:酸性杂质用碱性试剂吸收,碱性杂质用酸性试剂吸收,或者用能与杂质生成沉淀或生成可溶性物质的试剂。
除杂顺序:一般来说,除杂在前,干燥在后。
四、氧气的制取2KClO3=MnO2△=2KCl+3O2↑或2KMnO4=△=K2MnO4+MnO2+O2↑1、实验操作步骤:①连:按要求把仪器连接好②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气体的实验室制备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气体的实验室制备](https://img.taocdn.com/s3/m/5aa1f18a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b5.png)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气体的实验室制备气体是物质的一种存在形态,它在实验室中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制备。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中常见的气体实验室制备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一、氢气(H2)的实验室制备:1. 锌和稀硫酸反应:将适量锌粒加入稀硫酸中,锌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2Zn + H2SO4 → ZnSO4 + H2↑2. 碱金属与水反应:将锂、钠、钾等碱金属放入水中,与水反应放出氢气。
2Na + 2H2O → 2NaOH + H2↑3. 氢氧化钠和铝粉反应:将适量的氢氧化钠和铝粉混合,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
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二、氧气(O2)的实验室制备:1. 过氧化氢分解:将过氧化氢溶液(H2O2)加热分解,产生氧气。
2H2O2 → 2H2O + O2↑2. 过氧化钠和二氧化锰反应:将过氧化钠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反应,释放出氧气。
2Na2O2 + 2MnO2 → 2Na2O + 2MnO3 + O2↑1. 高温下氨水分解:将浓氨水加热至高温,氨水分解生成氮气和氢气。
2NH3 ⇌ N2↑ + 3H2↑2. 铜和浓硫酸反应:将适量粉末状铜放入浓硫酸中反应,生成氮气。
3Cu + 8H2SO4 → 3CuSO4 + 4H2O + 8SO2↑ + N2↑四、二氧化碳(CO2)的实验室制备:1. 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将碳酸氢钠溶液滴加入盐酸中,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NaHCO3 + HCl → NaCl + H2O + CO2↑2. 大理石和盐酸反应:将粉末状大理石和盐酸反应,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五、氯气(Cl2)的实验室制备:1. 碳酸氢铵和盐酸反应:将碳酸氢铵和浓盐酸混合,产生氯气。
NH4HCO3 + HCl → NH4Cl + H2O + CO2↑ + Cl2↑2. 氢氧化钠和次氯酸钠反应:将氢氧化钠和次氯酸钠溶液混合,生成氯气。
常见气体的制取知识总结
![常见气体的制取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b07a710a300a6c30c229f79.png)
常见气体的制取知识总结操作流程:①原料的选择:以实验室常用药品为原料,方便经济安全,尽量做到有适宜的反应速率(不可过大,也不可过小),且所得气体惟一。
②装置的选择:由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和所制备气体的性质、量的多少决定。
装置从左到右组装顺序为:发生装置→净化装置→干燥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吸收装置。
③仪器的装配:在装配仪器时,应从下而上,从左至右,先塞好后固定;加入试剂时,先固后液;实验开始时,先检验仪器的气密性,后点燃酒精灯;在连接导管时,应长进短出;量气装置的导管应短进长出;干燥管应大口进,小口出。
④气体的除杂:先除杂,后除水,加热除氧放末尾。
注意:a、选择气体吸收剂应根据气体的性质和杂质的性质而确定,所选用的吸收剂只能吸收气体中的杂质,而不能与被提纯的气体反应。
一般情况下:易溶于水的气体杂质可用水来吸收、酸性杂质可用碱性物质吸收、碱性杂质可用酸性物质吸收、水分可用干燥剂来吸收、能与杂质反应生成沉淀(或可溶物)的物质也可作为吸收剂。
常用的除杂试剂(括号内为杂质气体)有:硫酸铜溶液(H2S)、碳酸氢钠溶液(SO2或 HCl)、加热氧化铜粉末(CO或H2)、浓NaOH溶液(CO2)、加热铜网(O2)、浓H2SO4或无水氯化钙(H2O)。
b、气体干燥剂的类型及选择:常用的气体干燥剂按酸碱性可分为三类。
酸性干燥剂,如浓硫酸、五氧化二磷、硅胶;酸性干燥剂能够干燥显酸性或中性的气体,如CO2、SO2、NO2、 HCI、H2、Cl2、O2、CH4等气体。
碱性干燥剂,如生石灰、碱石灰、固体NaOH;碱性干燥剂可以用来干燥显碱性或中性的气体,如NH3、H2、O2、CH4等气体。
中性干燥剂,如无水氯化钙等,可以干燥中性、酸性、碱性气体,如O2、H2、CH4等。
在选用干燥剂时,显碱性的气体不能选用酸性干燥剂,显酸性的气体不能选用碱性干燥剂。
有还原性的气体不能选用有氧化性的干燥剂。
能与气体反应的物质不能选作干燥剂,如不能用CaCI2来干燥NH3(因生成 CaCl2·8NH3),不能用浓 H2SO4干燥 NH3、H2S、HBr、HI等。
化学九年级实验室制取气体知识点
![化学九年级实验室制取气体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5e83f6d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33.png)
化学九年级实验室制取气体知识点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1. 反应原理。
- 要考虑用什么物质反应来制取气体。
例如,制取氧气可以用加热高锰酸钾(2KMnO_4 {}{===}K_2MnO_4+MnO_2 + O_2↑)、分解过氧化氢溶液(2H_2O_2 {MnO_2}{===}2H_2O+O_2↑)、加热氯酸钾(2KClO_3 {MnO_2,}{===}2KCl +3O_2↑)等方法;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_3+2HCl===CaCl_2 + H_2O+CO_2↑)。
- 反应要容易进行,反应速率适中,不能太快(难以收集)也不能太慢(耗时过长)。
2. 发生装置的选择。
- 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 固体加热型:如果反应物是固体,反应需要加热,如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选择“固体加热型”。
其装置包括酒精灯、试管、铁架台(带铁夹)等,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 固液常温型:当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在常温下进行时,如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应选择“固液常温型”。
常见的有分液漏斗(可控制反应速率,通过调节活塞来控制液体滴加速度)和长颈漏斗(使用时长颈漏斗末端要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与锥形瓶或试管等组成的装置。
3. 收集装置的选择。
- 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
- 排水法:适用于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如氧气、氢气等。
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收集时要注意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开始收集(开始排出的是装置内的空气)。
- 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成分反应的气体,如氧气、二氧化碳等。
收集时导管要伸到集气瓶底部,这样有利于排尽瓶内的空气。
- 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成分反应的气体,如氢气等。
4. 气体的检验和验满。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气体的性质和气体的制备的实验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气体的性质和气体的制备的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ae088d9e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0c.png)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气体的性质和气体的制备的实验气体的性质和气体的制备是初中化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本文将对气体的性质以及气体的制备实验进行综合归纳。
一、气体的性质在初中化学中,我们学习到了气体的几个重要性质,包括压强、温度和体积之间的关系以及气体的扩散性和可压缩性等。
1. 压强、温度和体积之间的关系根据气体状态方程(PV = nRT),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加热时,气体分子运动速度增加,压强增大;- 压力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气体体积增大;- 压力不变的情况下,体积减小,温度降低。
2. 气体的扩散性气体分子之间存在着高速运动,因此气体能够在空气中迅速扩散。
这也是气味传播的原因之一。
3. 气体的可压缩性由于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隙较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小,因此气体具有较高的可压缩性。
当外界施加压力时,气体分子可以通过减小分子间的间隙来缩小体积。
二、气体的制备实验1. 收集气体的方法常用的收集气体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上提法:适用于较重的气体,如氯气。
实验时,将气体产生装置漂浮在水中,气体会上浮到装置的顶部,然后通过导管收集。
- 含水法:适用于不溶于水的气体,如氢气。
实验时,将气体通入带有水的容器中,气体会逐渐排出并在顶部收集。
- 水排法:适用于溶于水且不易溶于空气的气体,如二氧化碳。
实验时,将气体经过水中,气体会被水吸收,剩余的气体会在容器内。
2. 气体的制备实验举例- 制备氧气:实验材料包括过氧化铋和稀盐酸。
首先将过氧化铋加入稀盐酸中,生成的氧气通过排气管收集。
实验结束后,用湿润红石蕊试纸在气体收集瓶口位置探测气体。
即可观察到红石蕊试纸由蓝色变至红色,结果证明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
- 制备氢气:实验材料包括锌粉和稀盐酸。
首先将锌粉加入稀盐酸中,生成的氢气通过排气管收集。
实验结束后,用点燃的火柴放置在气体瓶口位置,可以听到“噗”的一声声响,并观察到火柴熄灭。
结果证明收集到的气体是氢气。
通过以上实验,可以看出,在合适的实验条件下,我们可以制备出氧气和氢气等多种气体。
初三化学气体制取原理小结
![初三化学气体制取原理小结](https://img.taocdn.com/s3/m/81ae92dc9b89680203d82577.png)
初三化学气体制取原理小结 【一】反应原理反应原理主要考虑反应能否进行、反应的快慢、生成物的纯净以及原料的价格等。
1.制取氧气:采用的是含氧化合物分解的方法。
常用的药品是过氧化氢溶液、高锰酸钾、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2.制取二氧化碳:采用的碳酸盐和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方法。
实验室中用块状大理石〔石灰石〕和稀盐酸两种药品。
碳酸盐不宜采用碳酸钠,因为它颗粒细小和酸反应速度过快;酸不宜采用硫酸,因为反应生成微溶的硫酸钙覆盖在固体表面使反应很难继续进行,也不宜采用浓盐酸,因为挥发性太强使二氧中有较多的氯化氢气体而不纯。
3.制取氢气:采用的是活泼金属和酸发生置换反应的方法。
实验室常用锌和稀硫酸。
酸不用硝酸和浓硫酸等氧化性酸,没有氢气生成;也不用盐酸,收集的气体含有杂质;金属不用镁、铝,活动性强反应速度过快;也不用铁,活动性弱反应太慢。
【二】发生原理气体的发生主要考虑两大因素: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
初中可分以下两种类型: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反应类型发生装置举例固体加热固体加热制气体 A 1.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2.加热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制氧气固体、液体常温固体和液体常温制气体 B 1.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2.碳酸钙和稀盐酸制二氧化碳 3.锌和稀硫酸制氧气【三】收集原理气体的收集也主要考虑两大因素:密度〔与空气比较〕和溶解性。
同时要考虑气体的化学性质以及毒性。
密度〔与空气比较〕溶解性是否与水反应是否与空气中成分反应毒性收集方法收集装置举例大??否无向上排空气法CO2、CO2小??否无向下排空气法DH2?小否?有排水法EO2、H2【四】验满原理排水法因为可以通过观察集气瓶里水位的下降便知晓气体收集是否已满,因而不需验满。
排空气法可以利用气体各自的性质来实验,但要注意位置在瓶口。
【五】放置原理主要由气体密度决定:密度比空气大的用玻璃片盖住正放于桌面;密度比空气小的用玻璃片盖住倒放于桌面。
六、步骤原理制取气体首先组装好气体发生装置,第一步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接着装药品,假设只是固体物质,一次性装好后再固定装置;假设是固体和液体两种,一般先装固体,安装好后从长颈漏斗加液体。
初中化学气体实验总结
![初中化学气体实验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137eb56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d2.png)
初中化学气体实验总结气体实验是初中化学实验中常见的一种实验类型,通过观察和分析气体的性质和行为,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气体的特性和相关知识。
本文将总结几种常见的气体实验,并探讨其实验目的、实验步骤以及实验结果。
一、醋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实验实验目的:观察和分析醋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气体产物,探讨氢氧化钠的析气性质。
实验步骤:1.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醋酸铜溶液。
2. 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3. 放入试管塞,快速晃动试管。
4. 竖直放置试管,观察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与气体产物。
实验结果:当醋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时,会产生深蓝色的铜氢氧化物沉淀,并伴随着气泡的产生。
气泡为无色气体,利用湿pH试纸测试可知气体为二氧化碳。
二、氢气的制备实验实验目的:通过金属与酸反应制备氢气,观察氢气的性质。
实验步骤:1. 将锌片放入试管中。
2. 加入足够浓度的盐酸。
3. 竖直放置试管,观察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与气体产物。
实验结果:当锌与盐酸反应时,会产生气泡,并且可以用火柴进行点燃,发生爆炸声。
气泡为无色气体,利用湿pH试纸测试可知气体为氢气。
三、蜡烛的燃烧实验实验目的:观察和分析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气体。
实验步骤:1. 点燃蜡烛,并等待其燃烧。
2. 将一小段玻璃试管放在蜡烛燃烧的上方,使其与燃烧的蜡烛接触。
3. 观察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与气体产物。
实验结果:蜡烛燃烧产生的气体主要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当试管与蜡烛接触时,试管内会出现白色烟雾,这是水蒸气在冷凝成水滴的现象。
四、氧气的存在实验实验目的:观察和验证氧气的存在。
实验步骤:1. 在一个容器中倒入适量的水,然后覆盖住容器口。
2. 将容器倒置后,用一根长长的管子插入到容器底部。
3. 在容器中插入一根点燃的火柴,观察火柴是否继续燃烧。
实验结果:当火柴插入容器中,并继续燃烧时,说明容器中存在氧气。
如果火柴熄灭,说明容器内氧气已使用。
五、浓盐酸与氯化银实验实验目的:观察浓盐酸与氯化银反应产生的气体。
初中化学常见气体制取实验总结
![初中化学常见气体制取实验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1d53538c850ad02de8041e3.png)
常见气体的制取【知识总结】一、实验原理的确定确定实验原理:1.反应应容易控制;2.反应条件温和(能不高温就不高温,高温条件不易满足,并且较危险);3.成本低。
例如二氧化碳实验原理的确定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 反应速度太快,不容易控制CaCO 3+2HCl (浓)==CaCl 2+H 2O+CO 2↑浓盐酸易挥发,生成的气体中容易混有氯化氢CaCO 3+H 2SO 4==CaSO 4+H 2O+CO 2↑反应生成的CaSO 4微溶,附着在CaCO 3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发生 现象:反应一段时间以后,反应停止,不再有汽泡CaCO 3高温====CaO+CO 2↑ 反应条件不容易满足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反应条件温和,容易控制,故选择该种方法二、 气体发生装置确定确定发生装置依据:1.反应物状态;2.反应条件(是否需要加热)反应不需要加热时可用下图装置:例如: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上图装置可控制反应的发生2H 2O 2MnO 2====2H 2O+O 2↑Zn+2HCl==ZnCl 2+H 2↑注意:固液反应不加热、液液反应不加热适用该装置,当固液反应、液液反应需要加热时只需要再添加酒精灯即可。
当反应需要加热,并且是固固反应时可用下图装置:2KClO 3MnO 2====2KCl+3O 2↑2KMnO 4△====K 2MnO 4+MnO 2+O 2↑注意!使用该装置时试管口一定要向下倾斜,原因是防止加热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底炸裂。
三、 气体收集装置确定气体收集方法确定的依据:密度:密度比空气大 向上排空气法 E 长管进短管出密度比空气小 向下排空气法 D 长管出短管进溶解性: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排水法 C试确定氢气二氧化碳氧气分别能用什么方法收集?引申:1.已知收集方法推测气体性质:一种气体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由此可以得出该气体有什么样的性质2.上述三种气体收集方法均可采用下图装置四、 初中常见几种气体制取实验原理氧气2H 2O 2MnO 2====2H 2O+O 2↑2KClO 3MnO 2====2KCl+3O 2↑2KMnO 4△====K 2MnO 4+MnO 2+O 2↑二氧化碳CaCO 3+2HCl==CaCl 2+H 2O+CO 2↑五、 一般实验步骤及气体的净化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顺序是: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装药品(先固体,后液体)→反应→收集气体(应等到装置中空气排净后再收集)。
初三化学气体制取原理小结
![初三化学气体制取原理小结](https://img.taocdn.com/s3/m/79e852d8a6c30c2258019ec8.png)
初三化学气体制取原理小结一、反响原理反响原理主要思索反响能否停止、反响的快慢、生成物的纯真以及原料的价钱等。
1.制取氧气:采用的是含氧化合物分解的方法。
常用的药品是过氧化氢溶液、高锰酸钾、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2.制取二氧化碳:采用的碳酸盐和酸发作复分解反响的方法。
实验室中用块状大理石〔石灰石〕和稀盐酸两种药品。
碳酸盐不宜采用碳酸钠,由于它颗粒粗大和酸反响速渡过快;酸不宜采用硫酸,由于反响生成微溶的硫酸钙掩盖在固体外表使反响很难继续停止,也不宜采用浓盐酸,由于挥发性太强使二氧中有较多的氯化氢气体而不纯。
3.制取氢气:采用的是生动金属和酸发作置换反响的方法。
实验室常用锌和稀硫酸。
酸不用硝酸和浓硫酸等氧化性酸,没有氢气生成;也不用盐酸,搜集的气体含有杂质;金属不用镁、铝,活动性强反响速渡过快;也不用铁,活动性弱反响太慢。
二、发作原理气体的发作主要思索两大要素:反响物形状和反响条件。
初中可分以下两种类型:反响物形状反响条件反响类型发作装置举例固体加热固体加热制气体 A 1.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2.加热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制氧气固体、液体常温固体和液体常温制气体 B 1.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2.碳酸钙和稀盐酸制二氧化碳 3.锌和稀硫酸制氧气三、搜集原理气体的搜集也主要思索两大要素:密度〔与空气比拟〕和溶解性。
同时要思索气体的化学性质以及毒性。
密度〔与空气比拟〕溶解功用否与水反响能否与空气中成分反响毒性搜集方法搜集装置举例大??否无向上排空气法CO2、CO2小??否无向下排空气法DH2?小否?有排水法EO2、H2四、验满原理排水法由于可以经过观察集气瓶里水位的下降便知晓气体搜集能否已满,因此不需验满。
排空气法可以应用气体各自的性质来实验,但要留意位置在瓶口。
五、放置原理主要由气体密度决议:密度比空气大的用玻璃片盖住正放于桌面;密度比空气小的用玻璃片盖住倒放于桌面。
六、步骤原理制取气体首先组装好气体发作装置,第一步先反省装置的气密性,接着装药品,假定只是固体物质,一次性装好后再固定装置;假定是固体和液体两种,普通先装固体,装置好后从长颈漏斗加液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常见气体的制取
专题目标:通过对相关内容的巩固复习,使学生掌握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制取方法及相关内容。
【知识总结】
一、实验原理的确定
确定实验原理:1.反应应容易控制;2.反应条件温和(能不高温就不高温,高温条件不易满足,并且较危险);3.成本低。
例如二氧化碳实验原理的确定
Na2CO3+2HCl==2NaCl+H2O+CO2↑ 反应速度太快,不容易控制
CaCO3+2HCl(浓)==CaCl2+H2O+CO2↑浓盐酸易挥发,生成的气体中容易混有氯化氢
CaCO3+H2SO4==CaSO4+H2O+C O2↑反应生成的CaSO4微溶,附着在CaCO3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发生现象:反应一段时间以后,反应停止,不再有汽泡
CaCO3高温
====CaO+CO2↑ 反应条件不容易满足
CaCO3+2HCl==CaCl2+H2O+CO2↑ 反应条件温和,容易控制,故选择该种方法二、气体发生装置确定
确定发生装置依据:1.反应物状态;2.反应条件(是否需要加热)
反应不需要加热时可用下图装置:
例如:CaCO3+2HCl==CaCl2+H2O+CO2↑ 上图装置可控制反应的发生
2H2O2MnO2
====2H2O+O2↑
Zn+2HCl==ZnCl2+H2↑
注意:固液反应不加热、液液反应不加热适用该装置,当固液反应、液液反应需要加热时只需要再添加酒精灯即可。
当反应需要加热,并且是固固反应时可用下图装置:
MnO2
====2KCl+3O2↑
△
====K2MnO4+MnO2+O2↑
试管底炸裂。
三、气体收集装置确定
气体收集方法确定的依据:密度: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 E
密度比空气小向下排空气法 D
溶解性: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排水法 C
试确定氢气二氧化碳氧气分别能用什么方法收集?
引申:1.已知收集方法推测气体性质:一种气体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由此可以得出该气体有什么样的性质
2.上述三种气体收集方法均可采用下图装置
向上排空气法:长管进短管出
向下排空气法:长管出短管进
排水法:集气瓶事先装满水,长管进短管出
除此以外,该装置还常常用于洗气
四、初中常见几种气体制取实验原理
氧气
2H2O2MnO2
====2H2O+O2↑
2KClO3MnO2
====2KCl+3O2↑
2KMnO4
△
====K2MnO4+MnO2+O2↑
二氧化碳
CaCO3+2HCl==CaCl2+H2O+CO2↑
五、一般实验步骤及气体的净化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顺序是: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装药品(先固体,后液体)→反
应→收集气体(应等到装置中空气排净后再收集)。
气体的净化原则:净化时所需气体不能参加化学反应或因溶解而损失,也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净化的顺序一般是除杂在前,干燥在后,干燥后的气体不能再通过水溶液。
【题型体系】
一、气体制备及性质验证
这部分内容综合性强,要求学生掌握常见气体的制务原理以及性质。
中考考察热点
1.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律以及操作过程
2.实验装置以及药品的选择,并分析选择错误的后果
3.通过归纳总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推测制取某种未知气体。
典型例题及练习
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相信你已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请你结合下列装置完成下列问题:
(1)请写出在装置B中放入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加热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已知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常温下可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如果在实验室中用A作气体发生装置,用过氧化钠和水反应来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所选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填写管口字母)______________。
若只改变A装置中的药品,仍采用已连接的整套装置,还可以用来制取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上述两种制取氧气的方法所选用发生装置的对比,可总结出选择气体发生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有哪些?_______________
(4)装置A和C都可以作为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A和C相比,具有哪些优点?(答出一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实验室中,利用右图装置可以制取并收集多种气体(必要时可以加热)。
(1)李明同学想利用该装置制取干燥的O2,应对装置作何改
进?。
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b中盛放的试剂是。
(
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的。
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下面四种途径都可以得到氧气:
任意写出其中的两个反应方程式
(2)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就是以绿色化学的理念和原则来指导实验工作。
从实现原料和反应过程的绿色化考虑,你认为在中学化学实验室中,上述几种制取氧气的途径中
用(填物质名称)更体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代号)。
用排水收集氧气完毕后,停止加热时的操作顺序是先,然
后,以防止水倒吸进入热的试管中,造成试管破裂。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代号)。
收集二氧化碳通常用C装置,而不选用D或E装置,试从二氧化碳性质的角度来分析其原因。
二、设计实验
着重考察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以及实验的基本操作,这是近年考试的热点。
典型例题及练习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阅读资料时发现,18世纪末,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曾经做了这样—个实验: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枪管,生成了一种气体。
同学们对这个实验很感兴趣:难道红热的铁能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的气体又是什么?带
着这些疑问,他们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
(1)已知试管内湿棉花不参加化学反应,它的作用是;
(2)若干燥从a导管出来的气体,应
从(选填“b”或“c”)端管口通入;
(3)对化学变化过程中生成的气体同学们有以下猜想:
猜想一: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氢气猜想二:生成的气体可能
是。
某化学兴趣小组通
过查阅资料得知:固体草酸(H2C2O4·2H2O)受热可分解,其化学方程式:
H2C2O4·2H2O ≜CO↑+CO2↑+3H2O
该课题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取CO气体的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_;
(2)若用C装置收集CO,则进气口应为____;
(3)若要验证固体草酸
(H2C2O4·2H2O)受热的分解产物为
CO、CO2、H2O,则仪器连接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A c
(提示:无水CuSO4遇到水会变成蓝色,NaOH 可以吸收CO2且吸收量大于澄清石灰水,生成可溶的Na2CO3,溶液为无色)
(4)某同学设计用草酸制取并收集CO 的实验,装置如下图,请你评价他的方案。
强化训练
1.下列关于“用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制取氧气”与“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从变化的本质看: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
B .从消耗的能源看:前者要消耗能量,后者不消耗能量
C .从成本看:制备等量氧气,前者成本低,后者成本高
D .从经济效益看:前者效益高,后者效益低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不必使用的用品是( )
A .小棉球
B .试管
C .药匙
D .玻璃棒
3.高温下分解下列物质,理论上不可能产生氧气的是( )
A .高锰酸钾(KMnO4)
B .氯化钾(KCl )
C .氧化汞(HgO )
D .氯酸钾(KClO3)
4.以下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③铁夹夹持在试管的中上部
④收集完毕,先停止加热再将导管移出水面
A .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②
5.用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制取二氧化碳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①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
②向容器中放入几小块石灰石
③按要求装好仪器
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⑤收集气体
A .①②③④⑤
B .④③①②⑤
C .③④②①⑤
D .③④①②⑤
6.要除去热水瓶内壁附着的水垢,最好的方法是( )
A .用沙子擦洗
B .用“钢丝球”擦洗
C .加热使之剥落
D .加少量稀盐酸使之溶解
7.下列各组气体中,可用同一种方法收集,且该方法是组内每种气体的最佳收集方法,这样的一组是( )
A .H2、O2、CO2
B .H2、CO2、CO
C .CH4、O2、CO2
D .H2、CH4、CO
浓硫酸
A B C D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