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散文精选

合集下载

【散文】余秋雨散文摘录

【散文】余秋雨散文摘录

余秋雨散文摘录在这个初秋的午后,天空披上了一层淡淡的灰蓝,细雨如丝,不紧不慢地织着一张温柔的网,将整个世界温柔地包裹起来。

我独自撑着一把旧伞,踏上了那条被岁月磨砺得光滑如镜的古道,心中带着对余秋雨散文中那份淡然与深邃的向往,决定在这秋雨的陪伴下,寻找那些散落在文字间的静好时光。

一、秋雨的呢喃,唤醒心灵的温柔走在古道上,每一步都仿佛踏在了历史的脉络上,那些被雨水润湿的青石板,泛着幽幽的光泽,似乎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秋雨,它不像春雨那般细腻缠绵,也不似夏雨那般热烈奔放,它以一种独有的宁静与从容,轻轻地、悄悄地落在我的伞面上,发出细碎而悦耳的声音,就像是远方老友的低语,温柔地唤醒了我内心深处那份久违的宁静。

我想起了余秋雨先生笔下的秋雨,他说:“秋雨,是天空写给大地的情书,每一滴都蕴含着深情与不舍。

”此刻,我仿佛真的能感受到这份深情,它不仅仅是季节的更迭,更是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许。

我停下脚步,闭上眼睛,让秋雨轻柔地拂过我的脸颊,那一刻,所有的烦恼似乎都被这清凉的雨丝带走,只留下心灵的纯净与宁静。

二、古道的记忆,铺展岁月的画卷继续前行,古道两旁的老树在秋雨的洗礼下更显苍劲,它们的枝叶在雨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沧桑。

偶尔,一两片落叶从枝头缓缓飘落,静静地躺在湿润的地面上,与周围的景色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我不禁想起余秋雨先生对于古道的描绘,他说:“古道,是时间的低吟,每一块石板都记录着过往行人的足迹与故事。

”我沿着古道缓缓行走,每一步都似乎能踏出历史的回响。

我想象着那些古代文人墨客,或许也曾在这条古道上留下他们的足迹,或许也曾在这秋雨中寻觅灵感,写下流传千古的佳句。

此刻,我仿佛能与他们产生共鸣,那份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的憧憬,都在这一刻得到了完美的融合。

三、散文的余韵,品味生活的真谛走在这条被秋雨润泽的古道上,我愈发觉得,余秋雨的散文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对生活深刻理解的体现。

余秋雨散文摘抄

余秋雨散文摘抄

余秋雨散文摘抄1、第一根白发把生命的起点和终点连成了一条绵长的逻辑线,人生得任何一段都与它相连。

2、进入年老也是一种美好的况味,用不着吃力的搬种夏天的繁枝来遮盖晚秋的云天,什么季节观什么景,什么时令赏什么花,这才完整和自然。

3、错选了一种可能也便失落了其他可能。

---《关于年龄》4、拒绝衰老和病痛,一个人就不会幸福。

---《最后的课程》5、李白时代的诗人,既炽恋着四川的风土人物,又向往着下江的开阔文明,长江于是就成了他们生命的便道,不必下太大的决心就解缆问桨。

脚在何处,故乡就在何处,水在哪里,道路就在那里。

---《三峡》6、与没有责任感的男人谈恋爱,就像与朝雾和晚霞厮磨,再美好也没有着落。

他们是男人,是已经长大的男人,再多情也不应该把女友的耳畔当作他们唯一的讲台,男人的讲台理应在更大的空间。

---《这样的男人》7、人们容易发现一目了然的小偷小盗,而对于一个分解开来的巨大骗局,却很艰难在各个局部上发现,反而实利的诱惑下八方用力,把荒唐推向更大的荒唐。

---《大桥的寓言》8、在这个世界上,众口喧腾的可能是虚假;万人耻笑的可能是真实;长久期盼的可能是虚假,猝不及防的可能是真实;叠床架屋的可能是虚假,单薄瘦削的可能是真实。

9、其实,世间的一切平庸和杰出的界限也就在这里。

何谓平庸?做加法,层层叠叠的人云亦云;何伟杰出?做减法,力求简单的直奔事实。

10、真实老被嗤笑,因此杰出者总是数量不大。

人们总想躲开遗憾,因此,更大的遗憾总是紧紧跟随。

---《遗憾的真实》11、与谬误辩论,很可能获得真理;与无聊辩论,只可能一起无聊。

12、不要因为害怕被别人误会而等待理解,现代生活各自独立、万象共存,东家的柳树矮一点,不必向路人解释本来有长高的可能,西家的槐树高一点,也不必向邻居说明自己没有独占风水的企图。

做一件新事,大家立即理解,那就是不是新事;出一个高招,大家立即理解,那就不是高招。

任何真正的创造都是对原有模式的背离、对社会适应的突破、对民众习惯的挑战,如果眼巴巴的指望众人的理解,创造的纯粹性必然会降低,平庸,正在前面招手。

余秋雨散文精选

余秋雨散文精选

余秋雨散文精选一:瑞典小记1在挪威和瑞典的边境我问同车的伙伴今天的日期,伙伴的答复正如我的预感,果然是今天,正巧。

二百八十二年前的今天,瑞典发生了一件大事:年仅三十六岁的国王卡尔十二世率兵攻打挪威,夜间在这里巡视战壕,被一颗子弹击中死亡。

这颗子弹究竟出于谁手至今历史学家们众说纷纭。

但无可置疑的是,一段穷兵黩武的扩张史,从这个晚上开始根本终结。

我们既然在无意中撞到了这个日子,这个地方,那就应该祭拜一下那位年轻的军事天才,同时纪念瑞典早早地走出了波罗的海大帝国的血火泥潭。

一个天才人物的死亡,很可能在全民的悲哀中埋藏着一种历史的福音。

这个暖昧的悖论,躲到了国家的边缘以免让人读解,此刻却被我们轻轻踩过。

2哥德堡人的自豪让人哑然失笑,他们居然那样嘲谑首都,说斯德哥尔摩的最大优点是还有一条铁路可以回哥德堡。

然而哥德堡确实不错。

半夜海风浩荡,港口的路灯全部用航海器具支撑,日本式的亭座卫护着它们,一眼看去便是万里之遥。

只遗憾临水的歌剧院造得大而无当,可能出自于航海人的粗糙和狂放。

在这冷雨之夜我最喜欢的是每家每户的灯。

大家都拉开窗帘,让点燃着十几支蜡烛的灯座紧贴着窗,烛光下全是当日的鲜花。

数里长街万家灯火,连接成了一个缥缈的梦境。

自己入梦之前先把整个城市推入梦境,即使半夜惊醒也毫无失落,这个主意真好。

我们趁他们全都梦着,悄悄地起个大早去他们瞧不起的斯德哥尔摩。

3早晨从哥德堡出发时昏天黑地,恰似子夜,接近中午才曙光初露。

还没有来得及寻找太阳,只见路边所有黑色的树枝全部变成了金枝铜干,熠熠闪光,一路行去延绵不断,好似此刻整个世界都会是光柱的仪仗。

但是,这个仪仗是那么短暂,不到一百公里光辉渐淡,树干转成灰白,树冠皆呈酡红,而那酡色又越来越浑,越来越深,终于一片昏昏沉沉,让人胸塞气闷。

大雾不知从何升起,车队的各辆车尽管靠得很近却已经不能互相识别,只能隐约看到昏黄的雾灯。

车窗上又噼噼啪啪响起雨点,从此这雾再也不散,这雨再也不停。

余秋雨经典的散文(通用5篇)

余秋雨经典的散文(通用5篇)

余秋雨经典的散文(通用5篇)余秋雨经典的散文(通用5篇)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散文吧,怎么写散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余秋雨经典的散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余秋雨经典的散文篇1沙漠中也会有路的,但这儿没有。

远远看去,有几行歪歪扭扭的脚印。

顺着脚印走罢,但不行,被人踩过了的地方,反而松得难走。

只能用自己的脚,去走一条新路。

回头一看,为自己长长的脚印高兴。

不知这行脚印,能保存多久?挡眼是几座巨大的沙山。

只能翻过它们,别无他途。

上沙山实在是一项无比辛劳的苦役。

刚刚踩实一脚,稍一用力,脚底就松松地下滑。

用力越大,陷得越深,下滑也越加厉害。

才踩几脚,已经气喘,浑身恼怒。

我在浙东山区长大,在幼童时已能欢快地翻越大山。

累了,一使蛮劲,还能飞奔峰巅。

这儿可万万使不得蛮劲。

软软的细沙,也不硌脚,也不让你碰撞,只是款款地抹去你的全部气力。

你越发疯,它越温柔,温柔得可恨之极。

无奈,只能暂息雷霆之怒,把脚底放轻,与它厮磨。

要腾腾腾地快步登山,那就不要到这儿来。

有的是栈道,有的是石阶,千万人走过了的,还会有千万人走。

只是,那儿不给你留下脚印,属于你自己的脚印。

来了,那就认了罢,为沙漠行走者的公规,为这些美丽的脚印。

心气平和了,慢慢地爬。

沙山的顶越看越高,爬多少它就高多少,简直像儿时追月。

已经担心今晚的栖宿。

狠一狠心,不宿也罢,爬!再不理会那高远的目标了,何必自己惊吓自己。

它总在的,不看也在。

还是转过头来看看自己已经走过的路罢。

我竟然走了那么长,爬了那么高。

脚印已像一条长不可及的绸带,平静而飘逸地划下了一条波动的曲线,曲线一端,紧系脚下。

完全是大手笔,不禁钦佩起自己来了。

不为那山顶,只为这已经划干的曲线,爬。

不管能抵达哪儿,只为已耗下的生命,爬。

无论怎么说,我始终站在已走过的路的顶端。

永久的顶端,不断浮动的顶端,自我的顶端,未曾后退的顶端。

沙山的顶端是次要的。

爬,只管爬。

脚下突然平实,眼前突然空阔,怯怯地抬头四顾,山顶还是被我爬到了。

余秋雨的著名散文

余秋雨的著名散文

余秋雨的著名散文余秋雨的著名散文余秋雨是中国著名文化学者,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散文家。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余秋雨的著名散文,欢迎阅读!余秋雨的著名散文1:《笔墨祭》中国传统文人究竟有哪些共通的精神素质和心理习惯,这个问题,现在已有不少海内外学者在悉心研究。

这种研究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但也时时遇到麻烦。

年代那么长,文人那么多,说任何一点共通都会涌出大量的例外,而例外一多,所谓共通云云也就很不保险了。

如果能对例外作一一的解释,当然不错,但这样一来,一篇文章就成了自己出难题又自己补漏洞的尴尬格局。

补来补去,痛快淋漓的主题都被消磨掉了,好不为难煞人。

我思忖日久,头脑渐渐由精细归于朴拙,觉得中国传统文人有一个不存在例外的共同点;他们都操作着一副笔墨,写着一种在世界上很独特的毛笔字。

不管他们是官屠宰辅还是长为布衣,是侠骨赤胆还是蝇营狗苟,是豪壮奇崛还是脂腻粉渍,这副笔墨总是有的。

笔是竹竿毛笔,墨由烟胶炼成。

浓浓地磨好一砚,用笔一舔,便簌簌地写出满纸黑生生的象形文字来。

这是中国文人的基本生命形态,也是中国文化的共同技术手段。

既然如此,我们何不干脆偷偷懒,先把玩一下这管笔、这锭墨再说呢?一切精神文化都是需要物态载体的。

五四新文化运动就遇到过一场载体的转换,即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这场转换还有一种更本源性的物质基础,即以钢笔文化代替毛笔文化,五四斗士们自己也使用毛笔,但他们是用毛笔在呼唤着钢笔文化。

毛笔与钢笔之所以可以称之为文化,是因为它们各自都牵连着一个完整的世界。

作为一个完整的世界的毛笔文化,现在已经无可挽回地消逝了。

诚然,我并不否定当代书法的成就。

有一位朋友对我说,当代书法家没有一个能比得上古代书法家。

我不同意这种看法。

古代书法家的队伍很大,层次很多,就我见闻所及,当代一些书法高手完全有资格与古代的许多书法家一比高低。

但是,一个无法比拟的先决条件是,古代书法是以一种极其广阔的社会必需性为背景的,因而产生得特别自然、随顺、诚恳;而当代书法终究是一条刻意维修的幽径,美则美矣,却未免失去了整体上的社会性诚恳。

【余秋雨短篇散文十篇】余秋雨短篇散文整理 .doc

【余秋雨短篇散文十篇】余秋雨短篇散文整理 .doc

【余秋雨短篇散文十篇】余秋雨短篇散文整理导语: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中国著名当代文化学者,理论家、文化史学家、作家、散文家。

以下是小编整理余秋雨短篇散文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余秋雨短篇散文1友情这件事,比我们平常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表面上,它是散落四处的点点温馨。

平时想起一座城市,先会想起一些风景,到最后,必然只想这座城市里的朋友。

是朋友,决定了我们与各个城市的亲疏。

初到一个陌生地,寂寞到慌乱,就是因为还没有找到朋友。

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突然见到一个朋友,那么,时间和空间就会在刹那间产生神奇的蜕变。

两个朋友见面时再夸张的动作声调,四周路人都能原谅。

有时久违的朋友会在我们还没有发现时从背后狠狠地擂过来一拳,这一拳的分量往往不轻,但奇怪的是我们还没有回头就能感觉到这种分量所包含的内容,因此总是满脸惊喜,然后再转身寻找。

我们走在街上,肩膀和后背总在等待着这种拳头。

等了半天没等到,空落落地走一路,那才叫无聊。

我一再对学生们说,你们年轻,奋斗吧,追求吧,去创造什么事业吧,但请记住,一过中年,人在很大程度上是为朋友们活着了。

各种宏大的目标也许会一一消退,而友情的目标则越来越强硬。

报答朋友,安慰朋友,让他们高兴,使他们不后悔与自己朋友一场。

所谓成功,不是别的,是朋友们首肯的眼神和笑声。

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在企盼着它们,而不是企盼那没有质感的经济数字和任命文本。

我们或许关爱人类,心怀苍生,并不以朋友的圈子为精神终点,但朋友仍是我们远行万里的鼓励者和送别者。

我们经由朋友的桥梁,向亿万众生走去。

很难设想一个没有朋友的人,居然能兼济天下。

如此说来,友情确实重要,但又怎么说得上严重呢?严重的是,我们无法辨别这一切的真伪。

如果,我们长期所信赖的友情竟是虚假的,而这种虚假又并不出于恶和罪,而是出于友情本身的悖论,我们将如何面对?友情的崩坍,重于功业的成败,险过敌人的逼近。

我曾在澳洲墨尔本西南面三百公里处的海岸徘徊,产生过对这一问题的恐惧联想。

余秋雨作品散文集摘抄

余秋雨作品散文集摘抄

余秋雨作品散文集摘抄(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成语大全、谜语大全、汉语拼音、美文、教案大全、实用模板、话题作文、写作指导、试题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dioms, riddles, pinyin, American writing, lesson plans, practical templates, topic essays, writing instructions, test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materials Format and writing, please pay attention!余秋雨作品散文集摘抄【散文】余秋雨是我们著名的文学家,散文家,还被授予国家级吐出贡献专家的称号。

余秋雨经典优美散文

余秋雨经典优美散文

余秋雨经典优美散文余秋雨的艺术理论著作,也备受学术界重视和尊崇。

先生开创了“文化大散文”的先河,在中国当代散文史上的功绩,是从审美的此岸架设了一座通向审智彼岸的桥梁,为推动中国当代大散文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独一无二”的贡献。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余秋雨经典优美散文欣赏,希望大家喜欢。

余秋雨经典散文一:这里真安静我到过一个地方,神秘得像寓言,抽象得像梦境。

很多长住新加坡的人都不知道有这么个地方,听我一说,惊讶万分。

是韩山元先生带我去的。

韩先生是此地一家大报的高级编辑,又是一位满肚子掌故的乡土历史学家。

那天早晨,他不知怎么摸开了我住所的大铁门,从花园的小道上绕到我卧室的南宫下,用手指敲了敲窗框。

我不由林然一惊,因为除了一位轻手轻脚的马来亚园丁,还从来没有人在这个窗下出现过。

他朝我诡秘地一笑,说要带我去一个很少有人知道的奇怪地方。

我相信了他,他一定会发现一点什么的,就冲他绕来绕去绕到我这个窗下的劲头。

我打开大门,那里还等着两位女记者,韩先生的同事,也算我在这里的学生。

她们都还年轻,对探幽索秘之类的事,兴趣很大。

于是,一行四人。

其实韩先生也不太记得路了。

在车上他托着下巴,支支吾吾地回忆着、嗫嚅着。

驾车的女记者每到岔道口就把车速放慢,好让他犹豫、判断、骂自己的记性。

韩先生寻路的表情越艰难,目的地也就变得越僻远、越离奇。

目的地竟是一个坟地。

新加坡的坟地很多,而且都很堂皇。

漂泊者们葬身他乡已经够委屈的了,哪能不尽量把坟地弄得气派一点?但是,这个坟地好生奇特,门面狭小,黑色的旧铁栏萎萎缩缩。

进得里面才发现占地不小,却冷冷清清不见一个人影。

一看几排墓碑就明白,这是日本人的坟地。

“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坟地比它更节俭的了。

你看这个碑”,韩先生用手一指,那只是许多墓碑中的一个矮小的方尖碑,上面刻着六个汉字:纳骨一万余体碑下埋着的,是一万余名侵略东南亚的“皇军”的骨灰。

“再看那边,”顺着韩先生的指点,我看到一片广阔的草地上,铺展着无数星星点点的小石桩,“一个石桩就是一名日本女,看有多少!”用不着再多说话,我确实被震动了。

余秋雨散文摘抄

余秋雨散文摘抄

余秋雨散文摘抄余秋雨散文集:《阳关雪》1、但是事情又很怪异,当峨冠博带早已零落成泥之后,一杆竹管笔偶尔涂划的诗文,竟能镌刻山河,雕镂人心,永不漫漶。

2、待到年长,当他们刚刚意识到有充足脚力的时候,也就给自己负上了一笔沉重的宿债,焦渴地企盼着对诗境实地的踏访。

3、从未见过这样完整的天,一点也没有被吞食,边沿全是挺展展的,紧扎扎地把大地罩了个严实。

4、天边逐步飘出几缕烟迹,并不动,却在加深,疑惑半晌,才发现,那是刚刚化雪的山脊。

5、这些坟堆被风雪所蚀,因年岁而坍,枯瘦萧条,显然从未有人祭扫。

6、这里正是中华历史的荒原: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

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

故乡柳荫下的诀别,将军圆睁的怒目,猎猎于朔风中的军旗。

随着一阵烟尘,又一阵烟尘,都飘散远去。

7、堆积如山的二十五史,写在这个荒原上的篇页还算是比较光彩的,因为这儿毕竟是历代王国的边远地带,长久担负着保卫华夏疆域的使命。

8、在中原内地就不同了,山重水复、花草掩荫,岁月的迷宫会让最清醒的头脑胀得发昏,晨钟暮鼓的音响总是那样的诡秘和乖戾。

9、那儿,没有这么大大咧咧铺张开的沙堆,一切都在重重美景中发闷,无数不知为何而死的怨魂,只能悲愤懊丧地深潜地底。

不像这儿,能够袒露出一帙风干的青史,让我用20世纪的脚步去匆匆抚摩。

10、西北风浩荡万里,直扑而来,踉跄几步,方才站住。

脚是站住了,却分明听到自己牙齿打战的声音,鼻子一定是立即冻红了的。

11、在南北各地的古代造像中,唐人造像一看便可识认,形体那么健美,目光那么平静,神采那么自信。

在欧洲看蒙娜丽莎的微笑,你立即就能感受,这种恬然的自信只属于那些真正从中世纪的梦魇中苏醒、对前途挺有把握的艺术家们。

唐人造像中的微笑,只会更沉着、更安详。

在欧洲,这些艺术家们翻天覆地地闹腾了好一阵子,固执地要把微笑输送进历史的魂魄。

12、即便是土墩、是石城,也受不住这么多叹息的吹拂,阳关坍弛了,坍弛在一个民族的精神疆域中。

余秋雨短篇散文

余秋雨短篇散文

余秋雨短篇散文余秋雨短篇散文(精选10篇)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我给大家整理了余秋雨短篇散文(精选10篇),欢迎各位阅读下面文章。

余秋雨短篇散文篇1早年为了学写古诗,曾买过一部线装本的《诗韵合壁》,一函共6册,字体很小,内容很多。

除了供查诗韵外,它还把各种物象、各种情景、各种心绪分门别类,纂集历代相关诗句,成了一部颇为齐全的诗歌词典。

过去文人要应急写诗时,查一直,套一套,很可快速地炮制出几首来。

但是毫无疑问,这样写出来的诗都是不值一读的。

只有在不带写诗任务时随便翻翻,看看在同一名目下中国诗化语词的多方汇集,才有一点意思。

翻来翻去,眼下出现了“夜雨”这一名目,那里的诗大多可读。

既然是夜间,各种色相都隐退了,一切色彩斑斓的词汇也就失去了效能;又在下雨,空间十分逼仄,任何壮举豪情都铺展不开,诗句就不能不走向朴实,走向自身,走向情感,李商隐著名的《夜雨寄北》堪称其中典范。

光听着窗外夜色中时紧时疏的雨声,便满心都会贮足了诗。

要说美,也没有什么美,屋外的路泥泞难走,院中的花零落不堪,夜行的旅人浑身湿透。

但正是在这种情境下,你会感受到往常的世俗喧嚣一时浇灭,天上人间只剩下了被雨声统一的宁定,被雨声阻隔的寂寥。

人人都悄然归位,死心塌地地在雨帘包围中默默端坐。

外界的一切全成了想象,夜雨中的想象总是特别专注,特别遥远。

夜雨款款地剥夺了人的活力,因此夜雨中的想象又格外敏感和畏怯。

这种畏怯又与某种安全感拌和在一起,凝聚成对小天地中一脉温情的自享和企盼。

在夜雨中与家人围炉闲谈,几乎都不会拌嘴;在夜雨中专心攻读,身心会超常地熨帖;在夜雨中思念友人,会思念到立即寻笔写信;在夜雨中挑灯作文,文字也会变得滋润蕴藉。

在夜雨中想象最好是对富而立。

黯淡的灯光照着密密的雨脚,玻璃窗冰冷冰冷,被你呵出的热气呵成一片迷雾。

你能看见的东西很少,却似乎又能看得很远。

风不大,轻轻一阵立即转换成渐沥雨声,转换成河中更密的涟漪,转换成路上更稠的泥泞。

余秋雨散文摘抄与感悟

余秋雨散文摘抄与感悟

余秋雨散文摘抄与感悟1、从哪一个人口密集的城市到这里,都非常遥远。

在可以想像的将来,还只能是这样。

它因华美而矜持,它因富有而远藏。

它执意要让每一个朝圣者,用长途的艰辛来换取报偿。

我来这里时刚过中秋,但朔风已是铺天盖地。

一路上都见鼻子冻得通红的外国人在问路,他们不懂中文,只是一叠连声地喊着:“莫高!莫高!”声调圆润,如呼亲人。

国内游客更是拥挤,傍晚闭馆时分,还有一批刚刚赶到的游客,在苦苦央求门卫,开方便之门。

我在莫高窟一连呆了好几天。

第一天入暮,游客都已走完了,我沿着莫高窟的山脚来回徘徊。

试着想把白天观看的感受在心头整理一下,很难;只得一次次对着这堵山坡傻想,它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存在? 比之于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山奇大塔,古罗马的斗兽场遗迹,中国的许多文化遗迹常常带有历史的层累性。

别国的遗迹一般修建于一时,兴盛于一时,以后就以纯粹遗迹的方式保存着,让人瞻仰。

中国的长城就不是如此,总是代代修建、代代拓抻。

长城,作为一种空间蜿蜒,竟与时间的蜿蜒紧紧对应。

中国历史太长、战乱太多、苦难太深,没有哪一种纯粹的遗迹能够长久保存,除非躲在地下,躲在坟里,躲在不为常人注意的秘处。

阿房宫烧了,滕王阁坍了,黄鹤楼则是新近重修。

成都的.都江堰所以能长久保留,是因为它始终发挥着水利功能。

因此,大凡至今轰转的历史胜迹,总有生生不息、吐纳百代的独特秉赋。

莫高窟可以傲视异邦古迹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千多年的层层累聚。

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

一千年而始终活着,血脉畅通、呼吸匀停,这是一种何等壮阔的生命!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前呼后拥向我们走来,每个艺术家又牵连着喧闹的背景,在这里举行着横跨千年的游行。

纷杂的衣饰使我们眼花撩乱,呼呼的旌旗使我们满耳轰鸣。

在别的地方,你可以蹲下身来细细玩索一块碎石、一条土埂,在这儿完全不行,你也被裹卷着,身不由主,踉踉跄跄,直到被历史的洪流消融。

在这儿,一个人的感官很不够用,那干脆就丢弃自己,让无数双艺术巨手把你碎成轻尘。

余秋雨经典散文(通用6篇)

余秋雨经典散文(通用6篇)

余秋⾬经典散⽂(通⽤6篇) 导语:余秋⾬说过有⼭脉相隔的遥远是⼀种绝望,由⽔道相通的遥远是⼀种忧伤。

⼤家都知道余秋⾬写的散⽂有多少吗?以下是⼩编为⼤家分享的余秋⾬经典散⽂,欢迎借鉴! 余秋⾬经典散⽂篇1 闲读梧桐 梧桐就在我们住的那幢楼的前⾯,在花圃和草地的中央,在曲径通幽的那个拐弯⼝,整⽇整夜地与我们对视。

它要⽐别处的其他树⼤出许多,⾜有合抱之粗,如⼀位“伟丈夫”,向空中伸展;⼜像⼀位矜持的少⼥,繁茂的叶⼦如长发,披肩掩⾯,甚⾄遮住了整个⾝躯。

我猜想,当初它的⾝边定然有许多的树苗和它并肩成长,后来,或许因为环境规划需要,被砍伐了;或许就是它本⾝的素质好,顽强地坚持下来。

它从从容容地⾛过岁⽉的风⾬,⾼⼤起来了。

闲来临窗读树已成为我⽣活中的⼀部分了。

某⽇,母亲从北⽅来信:寒潮来了,注意保暖御寒。

⼊夜,便加了⼀床被⼦。

果然,夜半有呼风啸⾬紧叩窗棂。

我从酣梦⾥惊醒,听到那冷⾬滴落空阶如原始的打击乐。

于是⽆眠,想起家信。

想起母亲说起的家谱,想起外祖⽗风⾬如晦的际遇。

外祖⽗是地⽅上知名的教育家,⼀⽣两袖清风献给桑梓教育事业,放弃了⼏次外聘⾼就的机会。

然⽽,在那史⽆前例的岁⽉⾥,他不愿屈从于⾮⼈的折磨,在⼀个冷⾬的冬夜,饮恨⾃尽。

我⽆缘见到他⽼⼈家,只是从⼩舅家读到⼀张⿊⾊镜框⾥肃然的⾯容。

我不敢说画师的技艺有多⾼,只是坚信那双眼睛是传了神的。

每次站到它跟前,总有⼀种情思嬗传于我,冥冥之中,与我的⼼灵默默碰撞。

浮想联翩,伴以风⾬⼤作,了⽆睡意,就独⾃披⾐临窗。

夜如墨染,顷刻间我也融⼊这浓稠的夜⾊中了。

惊奇地发现,天边竟有⼏颗寒星眨巴着瞌睡的眼!先前原是错觉,根本就没有下⾬,只有风,粗暴狂虐的北风。

这时,最让我“⼼有戚戚”的便是不远处的那株梧桐了。

只能依稀看到它黛青⾊的轮廓,承受着⼀份天边的苍凉。

阵风过处,是叶叶枝枝互相簇拥颤起的呼号,时⽽像俄罗斯民谣,时⽽像若有若⽆的诗歌。

不知怎的,外祖⽗的遗像⼜蓦然浮上眼帘,似与这株沉默的梧桐有种⽆法⾔喻的契合。

余秋雨短篇散文赏析

余秋雨短篇散文赏析

余秋雨短篇散文赏析余秋雨短篇散文一:洞庭一角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位可称之为“贬官文化”。

随之而来, 很多文化遗迹也就是贬官行迹。

贬官失了宠, 摔了跤, 孤零零的, 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贬到了外头, 这里走走, 那里看看, 只好与山水亲热。

这一来, 文章有了, 诗词也有了, 而且往往写得不坏。

过了一个时候, 或过了一个朝代, 事过境迁, 连朝廷也觉得此人不错, 复原名誉。

于是, 人品和文品双全, 传之史册, 诵之后人。

他们亲热过的山水亭阁, 也便成了遗迹。

地因人传, 人因地传, 两相帮衬, 俱著声名。

例子太多了。

这次去洞庭湖, 一见岳阳楼, 心头便想;又是它了。

1046年, 范仲淹倡议变革被贬, 恰逢另一位贬在岳阳的挚友股子京重修岳阳楼罢, 要他写一篇楼记, 他便借楼写湖, 凭湖抒怀, 写出了那篇闻名的《岳阳楼记》。

直到今日, 大多数游客都是先从这篇文章中知道有这么一个楼的。

文章中“先天下之忧而优, 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已成为一般中国人都能随口吐出的熟语。

不知哪年哪月, 此景此楼, 已被这篇文章重新构建。

文章开头曾称颂此楼“北通巫峡, 南极潇湘”, 于是, 人们在楼的南北两方各立一个门坊, 上刻这两句话。

进得楼内, 巨幅木刻中堂, 即是这篇文章, 书法厚重畅丽, 洒以绿粉, 古色古香。

其他后人题咏, 心思全围着这篇文章。

这也算是个好玩的奇事:先是景观被写入文章, 再是文章化作了景观。

借之现代用语, 或许可说, 是文化和自然的相互生成罢。

在这里, 中国文学的力气倒显得特殊强大。

范仲淹的确是文章好手, 他用与洞庭湖波涛差不多的节奏, 把写景的文势张扬得滚滚滔滔。

游人仰头读完《岳阳楼记》的中堂, 转过身来, 眼前就会翻卷出两层浪涛, 耳边的轰鸣也更加洪亮。

范仲淹趁机突进, 猛地递出一句先优后乐的哲言, 让人们在气场的卷带中完全吞纳。

地是, 浩森的洞庭湖, 一下子成了文人骚客胸襟的替身。

人们对着它, 想人生, 思荣辱, 知使命, 游历一次, 便是一次修身养性。

余秋雨短篇散文(通用9篇)

余秋雨短篇散文(通用9篇)

余秋雨短篇散文(通用9篇)余秋雨短篇散文(通用9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看过散文吧?散文对作者主观感情的要求是所有文体中仅次于诗歌的。

你知道写散文的精髓是什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余秋雨短篇散文(通用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余秋雨短篇散文篇1我藏不住秘密,也藏不住忧伤,正如我藏不住爱你的喜悦,藏不住分离时的彷徨。

我就是这样坦然,你舍得伤,就伤。

如果有一天,你要离开我,我不会留你,我知道你有你的理由;如果有一天,你说还爱我,我会告诉你,其实我一直在等你;如果有一天,我们擦肩而过,我会停住脚步,凝视你远去的背影,告诉自己那个人我曾经爱过。

或许人一生可以爱很多次,然而总有一个人可以让我们笑得最灿烂,哭得最透彻,想得最深切。

炊烟起了,我在门口等你。

夕阳下了,我在山边等你。

叶子黄了,我在树下等你。

月儿弯了,我在十五等你。

细雨来了,我在伞下等你。

流水冻了,我在河畔等你。

生命累了,我在天堂等你。

我们老了,我在来生等你。

能厮守到老的,不只是爱情,还有责任和习惯。

永远也不要记恨一个男人,毕竟当初,他曾爱过你,疼过你,给过你幸福。

永远不要说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好男人了,或许明天,你就会遇到爱你的那个男人,在你眼里,他再坏也是好。

每个人都有一个死角,自己走不出来,别人也闯不进去。

我把最深沉的秘密放在那里。

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每个人都有一道伤口,或深或浅……我把最殷红的鲜血涂在那里。

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每个人都有一行眼泪,喝下的冰冷的水,酝酿成的热泪。

我把最心酸的委屈汇在那里。

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假如你想要一件东西,就放它走。

它若能回来找你,就永远属于你;它若不回来,那根本就不是你的。

如果真的有一天,某个回不来的人消失了,某个离不开的人离开了,也没关系。

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的身边,在此之前,你所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顾自己。

无论生活得多么艰难,最后你总会找到一个让你心甘情愿傻傻相伴的人。

你可以沉默不语,不管我的着急;你可以不回信息,不顾我的焦虑;你可以将我的关心,说成让你烦躁的原因;你可以把我的思念,丢在角落不屑一顾。

余秋雨散文集

余秋雨散文集

余秋雨散文集简介余秋雨,江苏无锡人,著名作家、文化学者。

其散文作品以自然、人文和历史为题材,以独特的笔触和敏锐的观察力展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冲突和融合。

本文档将介绍余秋雨的散文集,包括其中一些值得一读的作品。

1. 散文集概述余秋雨的散文集多以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景观为主题,表达了他对于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

以下是一些值得一读的散文集:1.1 《山居笔记》这本散文集收录了余秋雨在山居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记录着他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和对人文底蕴的思考。

通过观察大自然,余秋雨给读者展示了一个与现代社会相隔甚远的世界,让人们重新审视自然和生活的意义。

1.2 《文化苦旅》这本散文集以余秋雨的旅行为线索,深入探索中国文化的起源、传承和发展。

他以独特的视角剖析了中国文化的困境和冲突,呼吁人们保留历史记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1.3 《南方的文化》这本散文集是余秋雨对南方文化的一次深入研究和表达。

他通过透视南方文化的独特魅力,展现了南方人的生活哲学、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

2. 《山居笔记》《山居笔记》是余秋雨的代表作之一,这本散文集收录了他在山居生活中的所见所闻,通过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描绘和思考,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的思考和留恋。

余秋雨在《山居笔记》中描述了自己的山居生活,笔下的自然景物栩栩如生,使读者仿佛亲临其境。

在山居中,他与大自然紧密接触,感受到了现代社会所缺乏的宁静和和谐。

他观察自然的规律,感悟生命的真谛,对自然景观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赞美。

除了对自然的描述,余秋雨的《山居笔记》也深入探讨了人文底蕴。

他以散文的形式,描述了与他有过交集的人物,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思考和怀念。

他试图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回顾,挖掘出现代社会中被遗忘的美德和智慧。

3. 《文化苦旅》《文化苦旅》是余秋雨对中国文化的一次深入研究和表达。

这本散文集以他的旅行经历为线索,探索了中国文化的起源、传承和发展。

在《文化苦旅》中,余秋雨深入中国的历史名城,拜访名胜古迹,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解读。

10篇现当代经典散文

10篇现当代经典散文

10篇现当代经典散文1、余秋雨《文化苦旅》余秋雨可以说是当代的散文大家,尽管可能有人一些人只要一提到他,那么都会显得很不屑,认为他的人品不行,从而否定了他的作品,这其实是以一种非常不公正的态度去看余秋雨。

应当说余秋雨还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作家,他的很多作品,那都是值得我们一读,例如他的这一部《文化苦旅》,那么便是一部了不起的作品。

余秋雨就像是一个老者一样,去到各个地方,为的就是去考证中国的文化,所以在这部作品里,处处都能够看到这种对于文化的考证与解读,以及作者对于历史的思考,因此,这部作品,非常的值得一读。

2、余秋雨《山居笔记》余秋雨的《山居笔记》同样的也是值得一读,在这部作品里,余秋雨断续带领着大家去考证他对于中国的文化,以及解读中国文化。

不过这部作品,却是显得更加大气,让人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余秋雨,看到了他对于中国文化以及对中国文化作出贡献的人肯定。

《山居笔记》就像是一颗珍珠一样,总是能够闪发出耀眼的光芒来,读这样的作品,总是能够让人有着意外的收获。

3、余秋雨《借我一生》《借我一生》依旧还是余秋雨的作品,不过这和他以前的作品,已经是完全不一样,这是他个人的一部回忆录,在这部作品里,余秋雨讲述了自己的童年、少年、青年;也讲述了自己的林林种种,他并没有把这么一部作品,写成一部真正的回忆录,而是写得非常的纯真。

在这部作品里,余秋雨的文笔更加的精炼,可以说这部作品里的每篇散文,那都是当代难得的佳作。

4、季羡林《留德十年》季羡林是一个语言天才,据说他会好几个国家的语言,连罗火吐文都会,可能这个世界上找不出20个人会这种语言,但是季羡林就会,可见他就是一个语言天才。

当然季羡林的语言是另一回事,他的那些散文作品,那也是写得相当不错,例如这部《留德十年》,那么便是一部非常不错的作品。

这部作品写的是他自己亲身的经历,他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去往了德国,我们都知道那个时候,刚刚是希特勒上台,德国的社会风气完全变了。

余秋雨短篇散文精选

余秋雨短篇散文精选

余秋雨短篇散文精选1.《雪》美丽的雪花飞舞起来了。

我已经有三年不曾见着它。

去年在福建,仿佛比现在更迟一点,也曾见过雪。

但那是远处山顶的积雪,可不是飞舞的雪花。

在平原上,它只是偶然的随着雨点洒下来几颗,没有落到地面的时候。

它的颜色是灰的,不是白色;它的重量像是雨点,并不会飞舞。

一到地面,它立刻融成了水,没有痕迹,也未尝跳跃,也未尝发出唏嘘的声音,像江浙一带下雪时的模样。

这样的雪,在四十年来第一次看见它的老年的福建人,诚然能感到特别的意味,谈得津津有味,但在我,却总觉得索然。

"福建下过雪",我可没有这样想过。

我喜欢眼前飞舞着的上海的雪花。

它才是"雪白"的白色,也才是花一样的美丽。

它好像比空气还轻,并不从半空里落下来,而是被空气从地面卷起来的。

然而它又像是活的生物,像夏天黄昏时候的成群的蚊(ruì),像春天酿蜜时期的蜜蜂,它的忙碌的飞翔,或上或下,或快或慢,或粘着人身,或拥入窗隙,仿佛自有它自己的意志和目的。

它静默无声。

但在它飞舞的时候,我们似乎听见了千百万人马的呼号和脚步声,大海汹涌的波涛声,森林的狂吼声,有时又似乎听见了儿女的窃窃私语声,礼拜堂的平静的晚声,花园里的欢乐的鸟歌声……它所带来的是阴沉与严寒。

但在它的飞舞的姿态中,我们看见了慈善的母亲,活泼的孩子,微笑的花儿,和暖的太阳,静默的晚霞……它没有气息。

但当它扑到我们面上的时候,我们似乎闻到了旷野间鲜洁的空气的气息,山谷中幽雅的兰花的气息,花园里浓郁的玫瑰的气息,清淡的茉莉花的气息……在白天,它做出千百种婀娜的姿态;夜间,它发出银色的光辉,照耀着我们行路的人,又在我们的璃窗上扎扎地绘就了各式各样的花卉和树木,斜的,直的,弯的,倒的。

还有那河流,那天上的云…2.《无题》一声轻微的叹息在第二个世界响起血液配合着她急促的心跳似海的喧嚣荡漾一个声音高喊睁开你潮湿的眼瞳我已跋涉在路上一缕缕金色是不是带来他又一次悄然窥视你的笑颜。

余秋雨作品集

余秋雨作品集

余秋雨作品集
余秋雨,笔名余音,中国当代知名作家,散文作家,曾获得多个文学奖项。


的作品以深邃的思想、平实的语言、丰富的情感而著称,被誉为当代散文的杰出代表之一。

一、《桥梁》
《桥梁》是余秋雨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作品以自传体的形式描写了作者青少年
时期的成长历程,充满了对亲情、友情、师生情的思考和感悟。

作者通过描写家庭、学校和社会中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他对人生、人性和情感的深刻体验和解读。

二、《悟空传》
《悟空传》是余秋雨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改编自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将经典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进行重新演绎,并赋予他们更加丰富和深刻的人性内涵。

通过悟空、唐僧、八戒、沙僧等角色的形象,作者表达了对人性的思考和对道德、信仰的探索。

三、《生活的艺术》
《生活的艺术》是余秋雨的一部散文集,收录了作者近年来的散文作品。

这部
作品通过对生活琐事的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生活、情感和人性的独到见解。

余秋雨在《生活的艺术》中展现了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对人生的热情,以平实朴素的语言触动读者的心灵。

四、《追风筝的人》
《追风筝的人》是余秋雨的长篇小说之一,讲述了一个父子之间的感人故事。

作品通过描写一个阿富汗家庭的命运变迁,展现了对家庭、友情和人性的深刻关怀。

作者用生动的笔触和细腻的情感勾勒出一个真实而动人的世界,引人深思。

综上所述,余秋雨作为一位优秀的作家,其作品集涵盖了小说、散文等多种文体,以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打动了无数读者。

他的作品具有普世的人性关怀和生活智慧,为当代文学界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温度。

余秋雨散文精品

余秋雨散文精品

余秋雨散文精品1、一个横贯终生的品德基本上都是在青年时代形成的,可惜在那个至关重要的时代,青年人受到的正面的鼓动永远是为成功而搏斗,而一般所谓的成功总是打有排他性、自私性的印记。

结果,脸颊上还没有皱纹的他们,却在品德上挖下了一个个看不见的黑洞。

2、中年是对青年的延伸,又是对青年的告别。

这种告别不仅仅是一系列观念的变异,而是一个终于自立的成熟者对于能够随心所欲处置各种问题的自信。

3、中年人的当家体验是最后一次精神断奶。

你突然感觉到终于摆脱了父母、兄长、老师的某种依赖,而这种依赖在青年时代总是依稀犹在的;对于领导和组织,似乎更贴近了,却又显示出自己的独立存在,你成了社会结构网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点;因此你在热闹中品尝了有生以来真正的孤立无援,空前的脆弱和空前的强大集于一身。

于是,青年时代的多元体验也就有了明确的定位和选择。

4、中年人一旦有了当家体验,就会明白教科书式的人生教条十分可笑。

当家管着这么一个大摊子,每个角落每时每刻都在涌现着新问题,除了敏锐而又细致地体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解开每一个症结,简直没有高谈阔论、把玩概念的余地。

这时人生变得很空灵,除了隐隐然几条人生大原则,再也记不得更多的条令。

我认为这是一种极好的人生状态,既有很大的幅度,又有很大的弹性。

5、中年人的坚守,已从观点上升到人格,而人格难以言表,他们变得似乎已经没有顶在脑门上的观点。

他们知道,只要坚守着自身的人格原则,很多看似对立的观点都可相容相依,一一点化成合理的存在。

于是,在中年人眼前,大批的对峙消解了,早年的对手找不到了,昨天的敌人也没有太多仇恨了,更多的是把老老少少各色人等照顾在自己身边。

请不要小看这“照顾”二字,中年人的魅力至少有一半与此相关。

6、中年人最可怕的是失去方寸。

这比青年人和老年人的失态有更大的危害。

中年人失去方寸的主要特征是忘记自己的年龄。

一会儿要别人像对待青年那样关爱自己,一会儿又要别人像对待老人那样尊敬自己,他永远活在中年之外的两端,偏偏不肯在自己的年龄里落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余秋雨散文精选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5篇余秋雨散文,每一篇都会引人深思,非常唯美有深度,有需要的小伙伴一起来参考一下吧,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篇一人真是奇怪,蜗居斗室时,满脑都是纵横千里的遐想,而当我在写各地名山大川游历记的时候,倒反而常常有一些静定的小点在眼前隐约,也许是一位偶然路遇的老人,也许是一只老是停在我身边赶也赶不走的小鸟,也许是一个让我打了一次瞌睡的草垛。

有时也未必是旅途中遇到的,而是走到哪儿都会浮现出来的记忆亮点,一闪一闪的,使飘飘忽忽的人生线络落下了几个针脚。

是的,如果说人生是一条一划而过的线,那么,具有留存价值的只能是一些点。

把那些枯萎的长线头省略掉吧,只记着那几个点,实在也够富足的了。

为此,我要在我的游记集中破例写一枝花。

它是一枝腊梅,地处不远,就在上海西郊的一个病院里。

它就是我在茫茫行程中经常明灭于心间的一个宁静光点。

步履再矫健的人也会有生病的时候,住医院对一个旅行者来说可能是心理反差最大的一件事。

要体力没体力,要空间没空间,在局促和无奈中等待着,不知何时能跨出人生的下一站。

看来天道酬勤,也罚勤。

你们往常的脚步太洒泼了,就驱赶到这个小院里停驻一些时日,一张一弛。

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习惯不习惯。

那次我住的医院原是一位外国富商的私人宅邸,院子里树木不少,可惜已是冬天,都凋零了。

平日看惯了山水秀色,两眼全是饥渴,成天在树丛间寻找绿色。

但是,看到的只是土褐色的交错,只是一簇簇相同式样的病房服在反复转圈,越看心越烦。

病人偶尔停步攀谈几句,三句不离病,出于礼貌又不敢互相多问。

只有两个病人一有机会就高声谈笑,护士说,他们得的是绝症。

他们的开朗很受人尊敬,但谁都知道,这里有一种很下力气的精神支撑。

他们的谈笑很少有人倾听,因为大家拿不出那么多安慰的反应、勉强的笑声。

常常是护士陪着他们散步,大家远远地看着背影。

病人都喜欢早睡早起,天蒙蒙亮,院子里已挤满了人。

大家赶紧在那里做深呼吸,动动手脚,生怕天亮透,看清那光秃秃的树枝和病恹恹的面容。

只有这时,一切都将醒未醒,空气又冷又清爽,张口开鼻,抢得一角影影绰绰的清晨。

一天又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突然有一天清晨,大家都觉得空气中有点异样,惊恐四顾,发现院子一角已簇拥着一群人。

连忙走过去,踮脚一看,人群中间是一枝腊梅,淡淡的晨曦映着刚长出的嫩黄花瓣。

赶近过去的人还在口中念叨着它的名字,一到它身边都不再作声,一种高雅淡洁的清香已把大家全都慑住。

故意吸口气去嗅,闻不到什么,不嗅时却满鼻都是,一下子染透身心。

花,仅仅是一枝刚开的花,但在这儿,是沙漠驼铃,是荒山凉亭,是久旱见雨,是久雨放晴。

病友们看了一会,慢慢侧身,把位置让给挤在后面的人,自己在院子里踱了两圈,又在这儿停下,在人群背后耐心等待。

从此,病院散步,全成了一圈一圈以腊梅为中心的圆弧线。

住院病人多少都有一点神经质。

天地狭小,身心脆弱,想住了什么事怎么也排遣不开。

听人说,许多住院病人都会与热情姣好的护士产生一点情感牵连,这不能全然责怪病人们逢场作戏,而是一种脆弱心态的自然投射。

待他们出院,身心恢复正常,一切也就成为过眼烟云。

现在,所有病人的情感都投射在腊梅上了,带着一种超常的执迷。

与我同病房的两个病友,一早醒来就说闻到了腊梅的香气,有一位甚至说他简直是被香气熏醒的,而事实上我们的病房离腊梅不近,至少隔着四五十米。

依我看来,这枝腊梅确也当得起病人们的执迷。

各种杂树乱枝在它身边让开了,它大模大样地站在一片空地间,让人们可以看清它的全部姿态。

枝干虬曲苍劲,黑黑地缠满了岁月的皱纹,光看这枝于,好象早就枯死,只在这里伸展着一个悲枪的历史造型。

实在难于想象,就在这样的枝干顶端,猛地一下涌出了那么多鲜活的生命。

花瓣黄得不夹一丝混浊,轻得没有质地,只剩片片色影,娇怯而透明。

整个院子不再有其他色彩,好像叶落枝黄地闹了一个秋天,天寒地冻地闹了一个冬天,全是在为这枝腊梅铺垫。

梅瓣在寒风中微微颤动,这种颤动能把整个铅蓝色的天空摇撼。

病人们不再厌恶冬天,在腊梅跟前,大家全部懂了,天底下的至色至香,只能与清寒相伴随。

这里的美学概念只剩下一个词:冷艳。

它每天都要增加几朵,于是,计算花朵和花蕾,成了各个病房的一件大事。

争论是经常发生的,争执不下了就一起到花枝前仔细数点。

这种情况有时发生在夜里,病人们甚至会披衣起床,在寒夜月色下把头埋在花枝间。

月光下的腊梅尤显圣洁,四周暗暗的,唯有晶莹的花瓣与明月遥遥相对。

清香和夜气一拌和,浓入心魄。

有一天早晨起来,天气奇寒,推窗一看,大雪纷飞,整个院子一片银白。

腊梅变得更醒目了,袅袅婷婷地兀自站立着,被银白世界烘托成仙风道骨,气韵翩然。

几个年轻的病人要冒雪赶去观看,被护士们阻止了。

护士低声说,都是病人,哪能受得住这般风寒?还不快回!站在底楼檐廊和二搂阳台上的病人,都柔情柔意地看着腊梅。

有人说,这么大的雪一定打落了好些花瓣;有人不同意,说大雪只会催开更多的蓓蕾。

这番争论终于感动了一位护士,她自告奋勇要冒雪去数点。

这位护士年轻苗条,刚迈出去,一身白衣便消融在大雪之间。

她步履轻巧地走到腊梅前,捋了捋头发,便低头仰头细数起来。

她一定学过一点舞蹈,数花时的身段让人联想到《天女散花》。

最后,她终于直起身来向大楼微微一笑,冲着大雪报出一个数字,惹得楼上楼下的病人全都欢呼起来。

数字证明,承受了一夜大雪,腊梅反而增加了许多朵,没有凋残。

这个月底,医院让病人评选优秀护士,这位冒雪数花的护士得了全票。

过不了几天,突然下起了大雨,上海的冬天一般不下这么大的雨,所有的病人又一下子拥到了檐廊、阳台前。

谁都明白,我们的腊梅这下真的遭了难。

几个眼尖的,分明已看到花枝地下的片片花瓣。

雨越来越大,有些花瓣已冲到檐下,病人们忧愁满面地仰头看天,声声惋叹。

就在这时,一个清脆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我去架伞!”这是另一位护士的声音,冒雪数梅的护士今天没上班。

这位护士虽然身材颀长,却还有点孩子气,手上夹把红绸伞,眸子四下一转。

人们像遇到救星一样,默默看着她,忘记了道谢。

有一位病人突然阻止了她,说红伞太刺眼,与腊梅不太搭配。

护士噘嘴一笑,转身回到办公室,拿出来一把黄绸伞。

病人中又有人反对,说黄色对黄色会把腊梅盖住。

好在护士们用的伞色彩繁多,最后终于挑定了一把紫绸伞。

篇二里斯本往西去有危崖临海,大西洋冷雾迷茫。

这里的正式地名叫罗卡角,俗称欧洲之角,因为这是欧洲大陆的最西点。

在人们还不知道地球形状的古代,这里理所当然地被看成是天涯海角。

风很大,从大西洋吹来,几乎噎得人不能呼吸。

海边树立着一座石碑,上有十字架,碑文是葡萄牙古代诗人卡蒙斯写的句子:大地在此结束,沧海由此开始。

我在石碑背风的一面躲了一会儿风,眯眼看着大西洋,身心立即移到五百年前,全然理解了当年葡萄牙航海家们的心思。

海的诱惑太大了,对“结束”和“开始”说法的怀疑太大了,对破解怀疑的渴望太大了。

据我过去的阅读所留下的粗浅印象,对于近代航海事业,葡萄牙觉悟最早。

那时德国、意大利还在封建割据,英国、法国还无心问鼎新的航道,而葡萄牙、西班牙的三桅帆船和其他航海技术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我相信葡萄牙王室的航海专家们曾一次次来到罗卡角,在这海风雨雾间思考着远行的路线。

作为“热身赛”,他们已经亲自率队航行过非洲。

他们的最终目标,与当时绝大多数欧洲航海家一样,都是《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述的中国。

今天我在这里又找到了新的证据,罗卡角南方不远处,正是古代王室居住地。

一代王朝就在这大西洋的山崖上思念着海那边的东方。

海的哪一边呢葡萄牙王室中的航海专家已有初步的判断。

他们认为,应该从罗卡角向南,到达非洲海域后仍然向南,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后再折向东。

显然,他们的判断是正确的。

就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遇到了哥伦布。

哥伦布决定横渡大西洋去寻找马可·波罗的脚印,希望获得葡萄牙王室的资助。

葡萄牙王室太内行了,一听就觉得方向有误,未予支持。

哥伦布转而向西班牙王室求援,伊莎贝尔女王支持了他。

结果,葡萄牙由于太内行而失去了哥伦布,而哥伦布也因为没有理会葡萄牙王室的意见而失去了马可·波罗。

他横渡大西洋果然没有找到东方,却歪打正着地找到了美洲。

哥伦布由错误的航线而导致的巨大成功,使葡萄牙王室心里发酸。

所谓错误,都是一定坐标下的产物;按马可·波罗的目标,哥伦布没有走对,但新大陆的发现已使哥伦布的盛名超过了马可·波罗,他已自成坐标,那还何错之有但葡萄牙王室暗想,尽管哥伦布已经名动天下,东方,还应该是一个目标。

于是,五年后,葡萄牙人达·伽马果然按照南下折东的路线,准确地找到了印度。

他回来时,葡萄牙人举行隆重仪式欢迎,他带回来的财富,是远征队全部费用的六十倍,其中宝石和香料让欧洲人眼花缭乱,一时的影响,超过了哥伦布。

二十年后,葡萄牙人麦哲伦奉西班牙政府之命干脆把地球绕了一圈,但他没有回来。

然而无论是达·伽马还是麦哲伦,都还没有进入《马可·波罗游记》里描写的世界,这总于心不甘,于是,葡萄牙还是一心要从海上寻找中国。

我在这里看到一份资料,提及葡萄牙国王在一五O八年二月派出一个叫塞夸拉的人率领船队到马六甲,要他在那里打听:中国有多大中国人长多高勇敢还是怯懦信什么宗教用什么兵器有趣的是,当时葡萄牙远征船队在东方胡作非为,但国王却特别下令,不准向中国人挑衅,不准夺取中国人的战利品。

显然,他对神秘的中国保留着太多的敬畏。

几年后又派出一个叫皮莱斯的人来侦探,皮莱斯的情报抄本现在已经发现,他说中国人非常懦弱,用十艘船就能完全征服,夺取全中国。

即使情报如此荒唐,葡萄牙人与中国人打交道之初还是比较恭顺有度的,中国地方官员没有国际知识和外交经验,互相都在小心翼翼地窥探。

葡萄牙人先要停泊,后要借住,借住后也缴税缴租;中国官员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做坏事,特地在他们的借住地外面筑了一道城墙,把握关闸大权,定期开闸卖一点食物给他们。

这种情景,居然也维持了几百年,说明双方心气都比较平和。

我对这种尚未发展成恶性事件时的对峙,很感兴趣,因为这里边最容易看出文化差异。

葡萄牙人当然以欧洲文明为本,把自己当作是发现者,而又认为发现者便是特权的拥有者,甚至是占领者,只不过一时慑于中华帝国的宏大,不敢像在其他地方那样嚣张罢了;中国官员开始好像没有把他们的来到太当一回事,这与传统观念对“番夷”的惯性理解有关。

后来发生一些事,也处处表现出因妄自尊大和闭塞无知所造成的可笑。

但是历史终于朝着恶性的方向走去了。

葡萄牙突然对中国张狂起来,是鸦片战争之后。

看到中国在英国的炮火前一败涂地,便趁火打劫,单方面宣布澳门是葡萄牙的殖民地自由港,一跃而成为西方列强欺侮中国的浪潮中的一员。

其实它与中国已打了几百年交道,而当时国势也已衰落,竟然一变而成为这个形象,有点不大光彩。

在资料中,有两个细节引起了我的注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