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土地制度
历代土地制度
历代土地制度
历代土地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经济制度,它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朝代的更迭而不断变化。
下面将简要介绍几个主要的土地制度。
1.井田制: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土地制度之一,盛行于商、周时期。
井田制将土地划分为方块,周围为私田,中间为公田。
农民必须为公田耕种,收入归国家所有。
这种制度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国家对土地资源的控制。
2.屯田制:屯田制起源于西汉,是为解决军粮供应问题而设立的。
国家将无主土地或收复的土地划为屯田,由军队或农民耕种,收成按比例分给国家和耕种者。
这种制度为国家提供了稳定的粮食来源。
3.均田制: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即按人口分配土地。
男女老幼都能分到一定数量的土地,规定了土地的买卖限制。
这种制度旨在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提高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4.不抑兼并:宋朝时期,土地兼并严重,国家不再限制土地买卖,允许土地自由流转。
这使得土地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导致农民失地流离。
这些历代土地制度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特点。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课件全集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三: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5)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的变化 明清以前: 地主——佃户(部曲),有强烈的依附关 系,表现为农民义务繁多。
材料三:井田的土地名义上为国家所有,由周王将全国 土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
思考:通过以上三段材料结合教材分析商周时期土地制度的性质、 特点并分析井田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一.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1、井田制 (1)时间:商周时期。 (2)原因:略。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3)性质: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度,但实质上是土地私有制,即全国的土地归周王所有,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4)内容:周王把全国土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受封者
世和废井制代奴除(田度井5)享隶于演制都田用在战变是适制,贵国:分应是但族(开封了经商不土始制当济鞅得地于的时基变转上商基生础法让集朝础产,)。和体,,力分买耕兴分的封卖种盛封发制,,(制展是鼎并遭建水与盛向受立平之)于国残在。相西王酷井适周缴 剥田应,纳削制的瓦贡与之上解赋奴上层于。役;建春庶。两筑秋民种;, (6)与分封制的关系:
阅读思考:
材料一:佃户见田主,略如主仆礼仪。 ——《畿辅通志》
材料二:(雇工与雇主)共做共食,彼此平等相 称,素无主仆名分。
——《大清律例》卷二八 材料三:(雇工)无论有无文契年限,俱以凡人 科断。
——《大清同,并尝试理解这一变化的 意义。
4、宋代和明清时期土地兼并的表现 (1)宋代土地政策:“不抑兼并” (2)明清土地兼并的发展及影响 阅读教材左下角材料,思考这种现象有何影响? 商业资本大量用于买田置地,不利于资本的原始积 累和扩大再生产,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 发展,不利于近代经济的形成。
三: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1)含义: (2)原因:租佃关系出现的原因:(1)土地兼并——主观 原因;(2)人多地少——客观原因。 (3)发展历程: (4)影响: ①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拥有较多自 由,争取到长期甚至永久租佃土地的权力,生产积极性 提高,有利于农业的稳定发展。②促进了商品经济(充 足的劳动力)。③促进了新的生产关系(雇佣劳动关系) 的产生,促进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中国历史上的土地制度
中国历史上的土地制度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井田制: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出现于商朝,到西周
时已发展很成熟。
到春秋时期,由于铁制农具的和牛耕的普及等诸多原因井田制逐渐瓦解。
2.初税亩:春秋时期鲁国在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 年)实行的按
亩征税的田赋制度,它是承认私有土地合法化的开始。
3.均田制:是由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
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后还给官府。
4.租庸调制: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度,是唐时实行的
赋税制度,以征收谷物、布匹或者为政府服役为主。
5.两税法:唐德宗建中元年(780 年),宰相杨炎建议颁行“两税法”。
两税法是以原有的地税和户税为主,统一各项税收而制定的新税法。
6.一条鞭法:明朝张居正于万历九年(1581 年)在全国推行的税费
改革,简化了税制,把田赋、徭役和杂税合并起来,统一征收银两。
这些土地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对当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完整版)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完整版)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在封建社会中,国家土地所有制是一种重要的土地制度。
这种制度的特点是,土地归国家所有,而国家通过官僚机构管理土地,收取农民的赋税。
这种制度在唐朝时期达到了巅峰,但是在宋朝后逐渐衰落。
这是因为宋朝时期开始出现了官员私占国有土地的现象,导致国家对土地的控制力下降。
2.地主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社会中最为普遍的土地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土地归地主所有,而农民只能通过租赁或者缴纳地租的方式使用土地。
地主通过剥削农民的劳动成果来获取收益,这种剥削关系是封建社会的核心之一。
地主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历史上持续了很长时间,直到20世纪初才被彻底废除。
3.农民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是指农民拥有并自主管理土地的制度。
这种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并不普遍,但是在一些地区和时期出现过。
例如,明朝时期,南方地区的一些山区和平原地带,农民拥有并自主管理土地,这种土地制度被称为“坊田制”。
在这种制度下,农民可以自主安排生产,而不必受到地主的剥削和控制。
但是,这种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土地的分散和无法进行大规模的集体劳动。
在建立封建王朝之初,___通常会控制一定数量的土地,以确保维持国家机器所需的财政收入。
为了有效利用这些国有土地,各个统治者曾采用过多种土地经营制度,如___时期的“___”、曹魏、明、清的屯田制、西晋的占田制以及北魏、隋、唐的均田制。
然而,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封建国家无法从根本上抑制土地兼并,甚至放任地主、官僚、贵族兼并土地。
因此,土地占有状况不断变化,基本趋势是地主、官僚和贵族通过各种手段不断兼并农民和国家的土地,最终导致“富者连田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同时,封建国家控制的土地数量急剧减少,___的统治力量也因此严重削弱。
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社会中占支配地位的一种土地制度,也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
地主阶级凭借其对土地的占有和垄断,迫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不得不依附他们。
为了榨取更多地租,地主不断兼并农民乃至国家的土地,致使土地愈来愈集中到少数人的手中。
中国土地制度的历史变迁
中国土地制度的历史变迁1.古代时期:在古代,土地是由君主所有,并通过封建制度进行分配。
封建制度中的土地主要分为国家领地、贵族领地和农民土地。
土地是根据君主的政治利益和财富分配的,并通过乡村社会和部落制度管理和使用土地。
2.秦汉时期:在秦汉时期,实行了集权的封建制度,土地由皇权统一管理。
封建制度中的土地分为官田、私田和公田。
官田是国家的土地,由官吏和农民共同耕种。
私田是农民个人所有的土地,可以自由买卖。
公田则由国家分配给低收入和无地的农民使用。
3.南北朝时期:随着南北朝时期的动荡,土地制度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
南北朝时期的土地制度变得更加复杂,封建礼制和土地分配的关系更加紧密。
官僚团体通过多种方式控制土地,土地被更加私有化。
4.唐宋时期:唐宋时期,农民开始在北方和南方进行大规模耕种,土地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
土地收入的增长和土地的私有化促使地主阶级的兴起。
地主拥有大量土地,并雇佣农民进行耕种,形成了一种类似奴隶劳动的地主经济制度。
5.元明清时期:元明清时期,土地制度经历了较大的变革。
元代土地税收制度相对简单,通过“丁役法”对农民进行强制耕种。
明代土地制度,实行土地公田制,并进行了土地的重新分配。
清代废除了明代土地公田制,实行了私田制,土地归农民私有。
6.现代时期:中国土地制度在近代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
中华民国时期实行土地私有制,但存在不平等分配和地主土地集中的问题,这成为革命运动的重要动因之一、中共建立新中国后,土地制度进行了彻底的。
1950年代初,实行土地,实现了农村土地的公有制,通过分田单,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此后,农村实行了集体经济和土地承包制度。
1980年代中期,中国进一步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允许农民流转土地,有效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总结来说,中国土地制度的历史变迁经历了从封建制度、皇权统一管理到土地的私有化,再到公有化和集体化的转变。
近代以来,中国土地制度的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提高了农民的土地权益和农业生产的效率。
中国各个朝代的土地制度
中国各个朝代的土地制度中国各个朝代的土地制度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经历了多次变革,以下是一些主要朝代的土地制度的简要概述:1. 夏、商、周时期(约公元前2070年 - 公元前221年):封建制度•土地分封制度:国家领土被分为诸侯国,君主将土地授予贵族作为封地,贵族向君主效忠,提供劳役和军事服务。
2. 秦朝(公元前221年 - 公元前206年):均田制•由秦始皇推行的土地改革政策,实施均田制,取消封建制度,平均分配土地给农民,提高国家的税收和兵役动员效率。
3. 汉朝(206年 BC - 220 AD):推崇均田制,实际上逐渐演变为察田制•初始沿袭秦朝的均田制,后来逐渐演变为察田制,对土地进行测量,按照土地的肥沃程度、地理位置等因素分配给农民,但分配不再是绝对平均。
4. 三国时期(220 - 280 AD):分权制,实际上官僚和豪族占有大片土地•中央政权相对较弱,地方豪族和地方军阀掌握土地,形成分权制。
5. 隋朝(581 - 618 AD):均田令•为解决土地不均问题,推行均田令,但在隋朝后期,均田制逐渐瓦解。
6. 唐朝(618 - 907 AD):保田法•均田制逐渐被废除,唐代推行保田法,农田可以世袭,但一旦废弃,就会被没收。
7. 宋朝(960 - 1279 AD):均输法•宋代实行均输法,实际上也是一种重新分配土地的尝试,但并未解决土地不均的问题。
8. 元朝(1271 - 1368 AD):均输法的失败•元朝尝试推行均输法,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失败。
9. 明朝(1368 - 1644 AD):一揽诸法,后期实行“摊丁入亩”•明初推行一揽诸法,后期实行“摊丁入亩”制度,对土地进行重新分配。
10. 清朝(1644 - 1912 AD):三百年封建制度•保持封建土地制度,土地属于皇帝,由地方官员分封给地方豪绅,农民劳作,地主收取租税。
总体而言,中国历史上的土地制度在不同的朝代都有过多次变革,受到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中国历代土地制度的变化
中国历代土地制度的变化
中国历史上的土地制度经历了多次变化,其中最为重要的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古代封建土地制度: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土地制度,也是基于封建制度建立的。
封建社会中土地是贵族阶层的私有财产,农民只能在土地上耕种,但不能拥有土地。
2. 秦汉土地制度:在秦汉时期,开始实行郡县制度,土地变成了国家的所有制。
但是,由于农民地位低下,仍然享有的仅仅是耕种土地的权利,而不能真正拥有土地。
3. 唐宋土地制度:唐宋时期,农民逐渐开始拥有土地的所有权,但是土地所有权并不完全自由,仍然受到官府和土地贵族的控制。
4. 中国近现代土地制度:19世纪末,中国逐渐进入了近代社会,土地制度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清朝末年,土地开始被私人占有,但是土地财产权的保护仍然很不完善。
随着民国的建立,土地所有权逐渐向农民转移,但是土地的分配仍然不平均,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
5. 现代土地制度: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土地被国家所有化,成为了公有制财产。
在这个基础上,中国逐渐建立了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和城镇土地使用制度,使土地的使用和管理更加合理和稳定。
总之,中国历代土地制度的变化,反映了社会制度、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变迁。
从封建社会到现代社会,中国的土地制度历经磨难,但也在不断地进步和完善。
高中历史必修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映了 A.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关系
C
B.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
C.古代农业生产中已出现租佃关系
D.农民的人身依附性增强
典型例题
14、史载:明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 朝登陇亩,夕贸市廛”。上述材料反映了:
①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
②佃农与商品经济发生了关系 ③农副产品投入市场 ④佃农的生产自主权扩大
②土地私有现象的日益普遍。 ③直接: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税制改革。
3、战国以来:土地私有制
探究一战:国以来,土地私有制有哪三种形式? 哪一种是主要的?
二、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1、土地私有制的三种形式: 君主土地私有制 地主土地私有制(主要)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退出历史舞台的时间: 1950颁布了《中华人民共 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 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 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 的土地所有制
(2)土地兼并的危害:
导致自耕农大量破产,严重影响国家赋税收入; 激化阶级矛盾,引起社会动荡不安,危及王朝的统治。
<想一想>统治者常常采取什么措施限制土地兼并?
(3)统治者防止土地兼并措施:
均田、限田,保护自耕农经济——如北魏的均田制
均田制的内容:
<例思说均考(明田国>1制。这家)的并按农一特分性民措点别只析施:、有其能年使根否龄用本从把权原土,根因地不本分能。上配买解给卖决农。土民。地兼并问题?举
生产力低下
2、商周时期:井田制
(1)为什么称为“井田”? (2)井田制最鼎盛时期是在哪个朝代?
材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小雅·北山》
<知识回顾>(3)西周的政治制度是什么?结合材料 分析井田制的实质是什么?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管仲(?—前645年)名夷吾,字 仲。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他辅佐齐 桓公,进富国强兵之策,改革内政,奖 励耕战,使齐国强盛起来,成为春秋五 霸之首。
商鞅(约前390 — 前338年 ),战国期政治家,法家代表 人物,又名公孙鞅、卫鞅。 公元前361年应召入秦,向秦孝公 进献富国强兵之策,废除分封制,“废 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发展秦 国的农业生产,增强军事力量。
以上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这种现象导致社会出现了怎 样的变化?
铁器牛耕出现,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
井田制的瓦解根本原因 —铁农具与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
井田制的瓦解的直接原因 ——各国的税制改革
春秋时期: 齐国:管仲实行“相地而衰征” 鲁国:实行“初税亩” 战国时期: 秦国实行“初租禾”、商鞅“改帝王之制,除 田,民得卖买”
三十亩地一头牛,
老婆孩子热炕头!
在中国古代,土地是财富的根本和基 础。所以贯穿在中国历史中,社会、经济 的思想和政策的中心总是围绕着土地的利 用和分配.
第二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一、废井田 开阡陌
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氏族公有 集体耕种 平均分配
生产力 低下
一、废井田 开阡陌
2、商周:井田制
原始社会
土 地 制 度
土地公有制
私 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 有 奴隶社会 有制——井田制 化 土地私有制——君主、地主、自耕 农
封建社会
1.下列引文反映井田制的实质的是:( 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C.富者田连阡陌 贫者无立锥之地 D.更名天下田为王田
B)
2.商鞅变法中“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 措施的最重要意义是( ) A.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B.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 C.打破了原来的土地疆界和灌溉系统 D.扩大了农民的占田份额
我国土地制度的演变历程
我国土地制度的演变历程
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历程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封建土地制度。
以下是我国土地制度的主要演变阶段:
1. 先秦时期:封建土地制度是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础。
这一时期,贵族拥有大量土地,而平民则在贵族的统治下耕种土地。
2. 秦汉时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将土地划分为郡县,然后根据户口数量收取赋税。
这一制度为后来的土地制度奠定了基础。
3.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推行均田制,按照户口数量平均分配土地,以平息土地不均引发的社会动荡。
4. 宋代:北宋时期,推行的“居田法”和南宋时期实行的“均输法”,进一步加强了土地的集中管理。
5. 明代:明朝推行的“丁调制”进一步加强了国家对土地的管理,将所有土地归属于国家,实行了中央集权的土地制度。
6. 清代:清朝时期,实行封建土地制度,贵族和地主拥有大量土地,农民则没有土地所有权。
7. 民国时期:民国时期尝试实行土地私有制,但由于历史原因,土地分配不均和土地问题成为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
8. 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是解决土地问题的重要任务之一。
实行了土地国有化,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承包权。
1980年代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进一步得到保障,农民获得了相对稳定的土地权益。
9. 当代土地制度改革:近年来,中国加大了土地制度改革的力度,推行了土地确权、集体土地征收与补偿、农村土地流转等政策,以适应经济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需要。
总体来说,中国土地制度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封建土地制度、均田制、国有化、私有化等多个阶段的演变,从集权到分权,从封建到社会主义,不断调整和改革,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中国历史上的土地制度
中国历史上的土地制度前言:中国历来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大国,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农民的土地问题是个重要问题。
这个问题解决得如何,关系历代政权的兴亡治乱和社会经济的繁荣衰替。
1:夏商周时期井田制井田制是一种国有土地制度,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性质公有).周王把土地赐给诸侯臣下,受田者只能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与买卖,兵要向周王交纳一定贡赋(内容)。
那时耕地沟洫纵横,如同井字,称为井田(由来)。
奴隶主强迫奴隶在井田上集体耕种。
注: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比较低,所以在井田上是成千上万的庶人一同耕作。
井田制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周代生产力发展水平。
2春秋战国时期的过渡: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春秋:井田制瓦解直接原因:各国税制的改革根本原因: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推广表现:由公田到私田。
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现井田制公田之外的私田。
私田主人控制私田产品不缴纳给国君,而且改变了对耕田者的剥削方式,即让劳动者交出大部分产品后,可以保留一部分产品。
这样耕种的人就转变为封建农民,私田主人成为封建地主,农民向地主缴纳地租。
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确立原因:1:生产力的进步促使井田制瓦解。
(根本原因)2各国的税制改革和变法使土地私有合法化表现: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鲁国的初税亩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依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3:秦朝至清朝时期的土地私有制注:井田制的瓦解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并不意味着全国的土地都变成私有土地了。
土地所有制的基本形式:1;地主土地私有制(占主导地位)2:君主土地私有制(即国有土地)3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土地兼并问题土地兼并,是指土地愈来愈集中到少数大地主、大官僚手中,而农民则越来越多地丧失土地,甚至根本就没有土地。
土地兼并是封建社会中央集权的一个难以治愈的顽疾。
大地主为了拥有更多的土地,采用各种卑劣手段,尤其是灾年,地主巧取豪夺让拥有土地的农民变卖自己的土地和房产沦为佃农。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在中国古代的社会体系中,土地制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土地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资料,它的分配和使用对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具有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变迁和演变,不同朝代的土地制度也有所不同。
下面将就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进行探讨。
一、封建土地制度封建土地制度是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石。
在这一制度下,国家将土地分封给贵族、官僚和地方豪强,以作为他们的奖赏和封号。
贵族和官僚成为土地的实际拥有者,而农民则以世袭的方式依附于贵族和官僚,并为其提供劳动和农产品。
这种制度为中国古代社会带来了稳定和秩序,但也导致了社会等级固化和农民贫困的问题。
二、均田制随着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封建土地制度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古代的一些朝代出台了均田制。
均田制通过将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实现土地的公平分配,缓解了贫富不均的问题。
这一制度使得农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同时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动力和粮食供应,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三、租佃制租佃制是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又一重要变革。
在这一制度下,土地的所有权归于地主,而农民则以租金的形式使用土地。
通过租佃制,地主可以从农民手中获取土地的经济收益,而农民则可以通过耕种土地获得一定的生产资料和生活保障。
租佃制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并为土地的合理利用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四、屯田制屯田制是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又一创新。
在屯田制下,国家将一定的土地分配给退役的士兵或贫困的农民,以供其居住和耕种。
通过屯田制,农民可以得到自己的土地并进行小农经营,从而改善生活状况。
屯田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就业和安置的问题,稳定了社会。
五、废除土地制度随着时代的演进和社会的变革,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也在不断调整和改变。
在现代历史阶段,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后,通过土地改革运动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实现了土地的公有制。
这一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为中国农民争取了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推动了农业的现代化和农村的发展。
【历史知识点】中国土地制度发展历程
【历史知识点】中国土地制度发展历程中国土地制度路线:平均分配土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度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氏族公有,集体耕种,平均分配。
井田制,千耦齐耘。
商鞅变法,承认私人占有土地的合法性,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推动地主经济的发展。
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
(一)清末民初(1840—1924)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体(截止1952)。
(二)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耕者有其田(口号)1927年党的八七会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三)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1931土地革命,农民土地所有制。
(四)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1)进行根据地建设—大生产运动(抗战时期中共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的以自给为目标的大规模生产自救运动);军垦屯田。
(2)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五)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1946年《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变减租减息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
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耕者有其田。
(一)1950土改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按劳分配。
(二)1953-1956 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农民土地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平均分配(三)1958后人民公社“一大二公”,大规模集体所有制,平均分配(四)改革开放以来1978 家庭联产承包制(经济体制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大规模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按劳分配。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历史上各朝代的土地制度
历史上各朝代的土地制度
中国历史上的土地制度经历了多次变革和发展,下面是一些主要的朝代和其土地制度:
1. 夏商周时期:在这个时期,土地是由贵族和王室掌控的,土地的分配和使用是以宗法制度为基础的。
2. 秦汉时期:秦朝实行了“均田制”,将土地按照人口平均分配,并规定每户的土地面积不得超过30亩。
汉朝继续实行“均田制”,并且规定每户的土地面积不得超过20亩。
3. 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的土地制度比较混乱,土地多由豪门世族掌控,而普通百姓只能依靠租佃土地维持生计。
4. 隋唐时期:唐朝实行“均田制”,并规定每户的土地面积不得超过30亩。
唐朝还实行了“租庸调制”,规定农民要向国家交纳租税,同时也要服劳役。
宋朝继续实行“均田制”,并且规定每户的土地面积不得超过50亩。
5. 明清时期:明朝实行“民田制”,规定土地可以自由买卖,但是政府对土地的管理和征税仍然非常严格。
清朝继续实行“民田制”,但是政府对土地的管理和征税更加严格,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土地兼并和高利贷的问题。
中国历史上的土地制度经历了从封建社会的土地公有制到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的转变,同时也经历了从土地均
田制到土地自由买卖的转变。
这些变化对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历史上的土地政策
高考专题:中国历史上的土地政策1、西周: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2、春秋:齐国: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土地私有)3、战国:废井田,开阡陌(土地私有:地主)4、隋唐:均田制(国家所有)5、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土地私有:农民)6、孙中山:土地国有政策6、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土地私有:农民)7、敌后抗日根据地:两减两交(土地私有:地主)8、解放战争和解放初期:土地改革(土地私有:农民)9、三大改造:土地公有10、外国的土地政策:英国的圈地运动;法国的土地划成小块卖给农民;俄国的份地;美国的《宅地法》;苏维埃俄国的《土地法令》1917年11月8日,苏俄土地法令通过。
俄国十月武装起义胜利后的第二天,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土地法令》。
该法令规定:立即无偿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永久废除土地私有权,地主的田庄以及一切皇族、寺院和教堂的土地,连同其耕畜、农具、房屋和一切附属物,一律交给土地委员会支配,一切土地都是全民的财产。
《法令》满足了农民迫切要求土地的愿望,规定普通农民和普通哥萨克的土地概不没收,按劳动定额或消费定额把土地平均分配给劳动者。
《土地法令》获得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拥护,从而对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起了积极作用。
简析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168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就其领导阶级是由沙皇和贵族地主领导进行的,但按其内容来说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由于俄国经济发展落后和资产阶级软弱,资产阶级力量还比较弱小,变革由贵族地主阶级自己来进行,通过沙皇政府从上面实现的改革来实现的。
俄国之所以能够采取这种方式,主要由于国内农奴制的严重危机已使沙皇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了,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国际局势的发展,使沙皇政府看到农奴制必须废除。
17世纪俄国农奴制最终形成,它严重阻碍了俄国工商业的发展,俄国远远落后同时的西欧。
1689年彼得大帝开始全方位改革,推动了俄国历史的发展,但彼得大帝的改革没有触动农奴制的基础。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朝代有所变化,但总体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制度形式:
1. 封建土地制度:封建土地制度是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主要形式,封建君主将土地作为封地分配给诸侯、官僚和军事家族等贵族阶层,以维持其统治地位。
这些土地通常由领地主负责管理和支配,而农民则是土地的承租人。
2. 分封制度:在中国历史上,一些朝代采用了分封制度,即将国家领土划分为若干个封国,分封给王子或其他贵族,以控制地方势力,实现中央集权。
分封制度下的土地归封国所有,王子负责管理和收取土地的税收。
3. 社会主义公有制:在中国古代,特别是在农耕社会时期,土地主要属于宗族或部落集体所有。
在某些朝代,政府也有对土地的管理和分配。
然而,这种土地所有制并没有强调私有权利,而是强调土地是全社会共同的资源。
总体而言,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形态下存在着多种变化。
而中国古代封建土地制度和分封制度是较为典型的制度形式,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演变,中国的土地制度也经历了不断的改革和调整。
中国各朝土地制度表
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土地制度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发生了多次变迁和演变。
以下是一些主要朝代的土地制度表述,但请注意,这只是对历史演变的一种概括,具体情况可能因朝代不同、地区不同而有所不同。
先秦时期:
1. 夏商周时期:地主阶级占有土地,农民为地主劳动,徭役制度初现。
2.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渐形成,分封制度逐渐确立。
秦汉时期:
1. 秦朝:实行均田制,将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取消分封制。
2. 汉朝:实行均田制的同时,逐渐演变成井田制,引入政府对土地的直接管理,社会矛盾逐渐加剧。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1. 三国时期:地权逐渐私有化,豪族土地所有权增强。
2. 南北朝时期:地主豪族土地所有权愈发集中,农民负担重,出现大量失地农民。
隋唐时期:
1. 隋朝:实行均田制,但地主豪族土地所有权依然强大。
2. 唐朝:推行府兵制度,一定数量的农田归府兵占有,府兵成为一种新的土地所有者。
宋辽金元时期:
1. 北宋时期:推行均田制,但地权逐渐私有化,地主豪族再度崛起。
2. 南宋时期:实行府兵制,形成大量军户,府兵对土地的占有成为社会特征之一。
3. 元朝:实行均田制,但土地私有化严重,地主豪族日益壮大。
明清时期:
1. 明朝:推行均田制,实施一次土地调查,但地权仍然私有化。
2. 清朝:实行均田制,但在实际执行中,地主豪族对土地的占有严重,农民状况较为艰苦。
以上只是对中国历史上几个主要时期土地制度的简要概括,实际情况可能更加复杂,土地制度的演变与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等有着复杂的相互影响。
高考历史复习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高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1、井田制时间:形成于商代,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
内容:周王封分土地,诸侯世代享用,不得转让,奴隶在井田上集体、无偿劳动。
实质: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所有权属于周王,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诸侯臣下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
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
瓦解:随着春秋时期铁器耕牛的使用,大量井田之外的荒地得以开垦成为私田,奴隶主开始破坏井田制,井田制开始瓦解。
2、王田制王莽改制时实行,把全国土地改称王田,不许买卖。
一家不满八个男子占田不许超过900亩,无地者按一夫一妇100亩标准分给。
但这种乌托邦式的理想根本行不通。
3、屯田制背景:汉末饥荒之际,曹操总结汉朝西域屯田经验,在许下屯田,后大面积推广。
(屯田的具体做法是:统治者招募流亡农民,按军事编制,几十个人一屯,开垦荒地,并设官管理。
屯田农民享有土地使用权,按比例向官府交纳收货物。
)作用:屯田成为一种封建土地国有制,它使流民与土地结合,稳定了社会秩序,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后来蜀、吴两国也在边境、军镇和其他一些水土条件适宜的地方,实行过不同规模的屯田。
4、占田法西晋时实行,是一种限制占有土地的制度,规定了男女不同的占田数量,官僚依关品高低相应地享有不同数量的土地。
占田法是一项巩固自耕农经济、保障官僚经济特权的制度。
占田法实施后,西晋户口增加了二分之一以上。
5、均田制485年,北魏孝文帝采纳汉族谋臣建议,在不触动官僚地主土地前提下,颁布均田令,推动均田制。
背景:解决北魏孝文帝时期的财政困难;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内容:(1)国家将掌握的土地实行分配。
丁男受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受露田20亩,奴婢和耕牛也相应受田。
(2)土地不得买卖。
受田者年老或死亡,露田归还国家,桑田传给后代。
(3)官吏在任何时可按级别在官府所在地就近受田。
作用:(1)均田制是我国历史上较完备的一种土地制度。
(2)它以法律形式确认受田者的土地占有权和使用权。
历史必修二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 一、土地制度 ❖ 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 2.奴隶社会:井田制 ❖ (1)发展:产生于 商 ,盛行于西周 ,瓦解于春秋 ,废止于战国 。 ❖ (2)实质:名义上为国有 ,由周王将全国土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 ,所以其
实质是国家共有名义下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 (5)井田制废除的途径 ❖ ①一是从法律 上废除井田制。 ❖ ②二是培植了一批新兴大土地 所有者。 ❖ 3.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 ❖ (1)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自耕农私有土地 ❖ 君主土地私有制:是由 宫廷有关部门 掌握的那部分土地,其收入主要于君主的
❖ 二、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 1.租佃式经营的含义 ❖ 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收取地租 作为收益,称为租佃式经营方式。地主
与佃农之间形成了租佃 关系。 ❖ 3.影响:使佃农对地主的 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
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原始社会土地实 行公有制,你如 何理解这种土地 的公有制呢?
氏族公有 集体耕种 平均分配
生产力低下
探究一: 分析商周时期土地制度的特点、与分 封制的关系、性质。
材料一:以沟洫将耕地分割成面积大致相等的方块田,故称“井田”。 材料二: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 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下》 材料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探究六:
封建统治者是如何解决土地兼并问题的? 能否彻底解决?
统治者的措施 均田、限田,保护自耕农经济——如北魏隋唐实行均田制
均田制
时间: ① 公元485年北魏政府颁布均田令
② 先后为北齐、北周、隋、唐所沿用,施行时间长达三百 多年。隋唐内容稍作调整。
历史上的土地制度
历史上的土地制度土地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史上各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政治、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区,土地制度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和演变过程。
下面就从古代封建社会、古代奴隶社会、古代农民起义与土地、现代资本主义土地制度等几个方面简要介绍历史上的土地制度。
古代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主要是以土地所有权归封建贵族或地主阶级为特征。
在这个社会中,封建贵族或地主通过封地制度控制土地,并享有土地的经济收益和政治权力。
而农民则以租佃关系或附庸关系耕种土地,支付给地主一定的租金或税赋。
这种土地制度在中国周代的贵族社会、欧洲中世纪的封建社会等地区和时期得到了充分体现。
古代奴隶社会的土地制度则是以奴隶制度为特征。
在这个社会中,奴隶主拥有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并通过奴隶劳动来经营土地。
而奴隶被视为土地的一部分,没有土地权和自由,完全依附于奴隶主。
类似的土地制度在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地区和时期流行。
古代农民起义与土地是历史上重要的土地制度转变过程之一、在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常常与土地制度问题有直接关系。
例如,在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领导者张角提出“均田制”的主张,旨在通过平均分配土地来消除贫富差距。
而在北宋时期,农民起义领袖岳飞主张土地免役,得到了广泛的支持。
这些农民起义的失败或成功,往往对土地制度产生重要影响,并促使当权者进行相应的土地政策。
现代资本主义土地制度则是以私有制为基础,并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土地的流转和使用权。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土地的所有权以个人或者公司的形式存在,土地可以通过买卖、租赁等交易方式进行流转。
而政府则通过土地征收、规划调控等手段对土地进行管理。
这种土地制度在现代发达国家普遍存在,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总结来说,历史上的土地制度多种多样,每个时代和地区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演变过程。
从古代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权归封建贵族或地主阶级,到古代奴隶社会的奴隶主拥有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再到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私有制和市场调节,不同的土地制度对于经济、政治和社会体系都有着重要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上的土地制度
前言:中国历来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大国,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农民的土地问题是个重要问题。
这个问题解决得如何,关系历代政权的兴亡治乱和社会经济的繁荣衰替。
1:夏商周时期井田制
井田制是一种国有
土地制度,一切土地属
于国王所有(性质公有).
周王把土地赐给诸侯臣
下,受田者只能世代享
用,不得转让与买卖,
兵要向周王交纳一定贡赋(内容)。
那时耕地沟洫纵横,如同井字,称为井田(由来)。
奴隶主强迫奴隶在井田上集体耕种。
注: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比较低,所以在井田上是成千上万
的庶人一同耕作。
井田制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周代生产力发展水平。
2春秋战国时期的过渡: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
春秋:井田制瓦解
直接原因:各国税制的改革
根本原因: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推广
表现:由公田到私田。
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现井田制公田之外的私田。
私田主人控制私田产品不缴纳给国君,而且改变了对耕田者的剥削方式,即让劳动者交出大部分产品后,可以保留一部分产品。
这样耕种的人就转变为封建农民,私田主人成为封建地主,农民向地主缴纳地租。
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确立原因:1:生产力的进步促使井田制瓦解。
(根本原因)
2各国的税制改革和变法使土地私有合法化
表现: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
鲁国的初税亩
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依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3:秦朝至清朝时期的土地私有制
注:井田制的瓦解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并不意味着全国的土地都变成私有土地了。
土地所有制的基本形式:1;地主土地私有制(占主导地位)2:君主土地私有制(即国有土地)3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土地兼并问题
土地兼并,是指土地愈来愈集中到少数大地主、大官僚手中,而农民则越来越多地丧失土地,甚至根本就没有土地。
土地兼并是封建社会中央集权的一个难以治愈的顽疾。
大地主为了拥有更多的土地,采用各种卑劣手段,尤其是灾年,地主巧取豪夺让拥有土地的农民变卖自己的土地和房产沦为佃农。
封建社会中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造成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
封建中央政权的软弱是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王朝末期土地兼并愈演愈烈的直接原因。
当土地兼并严重时,两种矛盾突出起来。
一是农民与地主的矛盾,二是封建国家同地主的矛盾。
这些矛盾的发展将出现两种结果,一是封建政府采取抑制兼并的措施,使兼并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二是直接导致
农民战争的爆发。
历代调整治理土地兼并的法令:目的是限制土地兼并,确保小自耕农利益,限制大地主利益,以维系政权稳定和国家财政收入。
1;北魏的均田令
2;隋唐的均田制
注:均田制虽然包括私有土地,但能用来授受的土地只是无主土地和荒地,数量有限。
因而均田农民受田,开始就普遍达不到应受额。
口分田虽然规定年老、身死入官,但实际上能还官的很少。
随着人口的增多和贵族官僚地主合法、非法地把大量公田据为己有,能够还授的土地就越来越少。
均田令虽然限制土地买卖、占田过限,但均田农民土地不足,经济力量脆弱,赋役负担沉重,稍遇天灾人祸,就被迫出卖土地,破产逃亡。
地主兼并土地是必然要发生的。
正因为如此,均田制在北魏实施以后不久即被破坏。
经过北魏末年的战乱,无主土地和荒地增多。
继起的东西魏、北齐、北周、隋,施行之后又破坏。
隋末农民起义后,人口大减,土地荒芜,新建立起来的唐王朝重新推行均田令,成效显著。
唐高宗以后,均田制又逐渐被破坏。
随着大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国有土地通过各种方式不断转化为私有土地。
到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土地还授实际上已不能实行。
德宗建中元年实行两税法后,均田制终于废弛。
3;清朝更名田:内容:康熙帝宣布原来明朝藩王的土地,
归现在耕种人所有,叫做更名田。
起源:明未清初,明代宗室藩王们及一大批官僚豪绅被镇压后,这些被镇压的藩王、官僚豪绅所霸占的土地分布在山东、山西、湖南、湖北、陕西等地,当时清政府有的官吏建议统一回收,然后卖给农民耕种。
而当时有的庶民一贫如洗,哪有钱购买这些土地呢?康熙作了一个令大部分清政府官吏张目结舌的决策,他下诏将藩王的土地无偿交给所在地的农民耕种,号称“更名田”。
“更名田”的实施,使农民有了自己的田地,不再成为“流民”,不再滋生事端,赢得了民心,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反过来,农民种田取得收益后,积极缴纳赋(税),使清政府的国库日益充实起来。
康熙在实施“更名田”的同时,大胆奖励官员、农民垦荒。
他针对当时一方面国库粮食不充足;而另一方面地方出现抛耕、荒耕的现实状况,在康熙十年,对新垦荒地免税的年限,由过去的三年放宽到四年,又宽到六年,最后宽到了十年;此外,康熙皇帝针对贫困农民在垦荒和兴修水利无资金、无耕牛的问题,他下令地方政府给予财政资助。
他说:“流移者给以官庄(官田),匮乏者贷以官牛,陂塘沟洫修以官帑(公款),则民财裕而力垦者多矣。
”并下令调荒地垦熟后,原主不许复认,以鼓励垦荒者的积极性。
4:太平天国的天国田亩制度:《天朝田亩制度》的基本内容,是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把每亩土地按每年产量的多少,分为上、中、下三级九等,然后好田坏田互相搭配,好坏各一半,按人口平均分配。
凡16岁以上的男女每人得到一份同等数量的土地,15岁以下的减半。
同时,还提出“丰荒相通”、以丰赈荒的调剂办法。
新中国成立前后:(土地由私有变为公有)
1:孙中山的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长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
这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
2:共产党的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3: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4;中国土地法大纲: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
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
延续了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彻底废除了。
6:1953年,我国开始了农业合作化运动,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农业合作社(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阶段)的集体经营形式,这个集体经营形式是从土地私有制逐渐过渡到土地公有制的转变。
到1956年底,把土地等农业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才真正地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