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临床路径审批稿

合集下载

泌尿道感染病例讨论发言稿

泌尿道感染病例讨论发言稿

泌尿道感染病例讨论发言稿尊敬的主持人,各位专家、同行,大家好!我今天所要讨论的话题是泌尿道感染病例。

在开始之前,我先简要介绍一下泌尿道感染的背景和相关知识。

泌尿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主要包括尿路感染(UTI)和性传播感染(STI)。

尿路感染主要发生在膀胱和尿道,妇女比男性更容易感染,主要是因为妇女的尿道更短,更易受到细菌感染。

性传播感染主要包括淋病、梅毒和尖锐湿疣等,常常与性行为有关。

接下来,我要介绍一个泌尿道感染的病例,来讨论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病例:一名29岁女性,主诉尿频、尿急、尿痛已有三天。

最近她常吃辣和喝酒,有时憋尿时间较长。

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我们可以考虑这位女性患者可能患有尿路感染。

为了确认诊断,我们可以进行尿液检查,包括尿常规、尿细菌培养和尿路超声。

尿常规检查可以观察尿液的颜色、透明度、PH值、比重等指标,了解患者尿液的情况。

尿细菌培养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是否存在细菌感染,并确定感染的菌种和抗生素的敏感性。

尿路超声检查可以排除其他可能的尿路病变,比如结石等。

诊断明确后,我们需要给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

如果仅为轻度感染的话,通常可以选择口服抗生素进行治疗,比如诺氟沙星。

如果感染较为严重或有其他并发症,可能需要进行静脉输液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也要注意给予患者一些建议和指导,以帮助他们预防感染的再次发生。

比如,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养成及时排尿的习惯,多喝水促进尿液排出,避免摄入过多的刺激性食物和饮料。

总结一下,泌尿道感染是常见的临床疾病,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和相应的检查,治疗则根据感染的程度和病情进行选择。

同时,预防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和指导,帮助他们避免再次感染的发生。

谢谢大家的倾听!如果有问题或讨论,欢迎提问。

尿路感染病例分析与临床路径分析报告

尿路感染病例分析与临床路径分析报告

尿路感染病例分析与临床路径分析报告摘要:本文通过对尿路感染病例的分析与临床路径的研究,对该疾病的发病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了全面的探讨。

通过系统的研究,为尿路感染病例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并对临床路径的优化提出了建议。

1. 引言尿路感染是常见的临床病症之一,主要包括膀胱炎、尿道炎和肾盂肾炎等。

该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对尿路感染的病例进行分析,并研究临床路径的优化,对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2. 病例分析以某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临床收治的尿路感染病例为对象,共计收集了1000例。

对病例进行了详细的病史记录、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2.1 病例特点该病例群体以女性居多,占80%,年龄主要分布在20-50岁之间。

其主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等,同时伴有部分患者有发热、下腹疼痛等症状。

2.2 病因分析经过排查,发现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因是由革兰阴性菌引起的,其中以大肠杆菌最为常见。

导致尿路感染的原因主要与个人卫生习惯、性生活、泌尿系统结构异常等因素有关。

3. 临床路径分析在病例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尿路感染的临床路径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3.1 诊断路径根据已有的病例分析结果,结合临床实践和相关研究,针对尿路感染的诊断制定了一套规范化的诊断路径。

该路径主要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方面。

3.2 治疗路径基于已有的病例分析和临床经验,针对不同阶段的尿路感染患者,提出了相应的治疗路径。

治疗路径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辅助治疗以及预防措施等。

4. 结果与讨论通过对尿路感染病例的分析与临床路径的研究,取得了一些初步的结果。

在诊断路径方面,通过系统化的流程,可以更准确地诊断患者的病情。

在治疗路径方面,针对不同病情的患者,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病情的复发率。

然而,目前的临床路径仍面临一些挑战。

17.尿频(神经性尿频)中医临床路径

17.尿频(神经性尿频)中医临床路径

尿频(神经性尿频)中医临床路径(2018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神经性尿频的儿科住院患者。

一、尿频(神经性尿频)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尿频病(TCD编码:BEZ2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神经性尿频(ICD-10:R35.X5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儿科学》(新世纪第四版)(马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出版)。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神经性尿频(制定)》。

2.证候诊断参照《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神经性尿频(制定)》[1]中尿频的常见证侯及诊断标准。

尿频(神经性尿频)临床常见证侯:脾肾气虚证肾虚湿热证肝郁脾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的《2014年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中医药标准制修订项目》之一的《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神经性尿频(制定)》。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尿频(神经性尿频)。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尿频(TCD编码为:BEZ200)和神经性尿频(ICD-10编码为:R35.X51)的患儿。

2.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合并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需要同时治疗者,不能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观察患儿日、夜间的排尿次数,尿量、尿色及症状缓解的因素,是否伴有尿急、尿痛、遗尿、血尿、多饮等症。

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舌、脉(指纹)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尿培养、泌尿系统B超。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尿浓缩试验、垂体加压素试验、尿动力学检查、静脉尿路造影等检查。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脾肾气虚证:健脾益肾,升提固摄。

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链球菌感染后)临床路径(2019年版)

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链球菌感染后)临床路径(2019年版)

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链球菌感染后)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急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链球菌感染后)(ICD-10:N00+B95.5)。

(二)诊断依据根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江载芳,申昆玲,沈颖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第8版)、《儿科学》(王卫平,孙锟、常立文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9版)。

1.临床上有少尿,血尿,水肿,高血压。

2.血清补体C3下降。

3.伴随链球菌感染的证据,抗链球菌溶血素O明显升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9版)。

1.休息:急性期需卧床2~3周,直到肉眼血尿消失,水肿减退,血压正常,即可下床轻微活动。

2.饮食:以低盐饮食为好,严重水肿或高血压者需无盐饮食。

有氮质血症者应限制蛋白摄入,可给予优质动物蛋白0.5g/(kg·d)。

3.病因治疗:积极治疗链球菌感染,首选青霉素类或头孢类抗菌药物治疗10~14天,过敏患儿可改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治疗。

4.对症治疗:利尿消肿;降压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5.并发症防治:急性肾功能不全的防治、高血压脑病的防治、严重循环充血的防治。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00 + B95.5急性肾小球肾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2~7天(指工作日)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补体、ASO;(3)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钙磷代谢、凝血功能、ANA、dsDNA、ANCA、CRP、ESR、BNP;(4)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位相或尿红细胞形态;(5)腹部超声、泌尿系超声、X线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霉菌性泌尿系感染临床路径标准A

霉菌性泌尿系感染临床路径标准A

霉菌性泌尿系感染临床路径标准A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霉菌性泌尿系感染(ICD-10:B49.X08),(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肾脏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发作特点:膀胱炎: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适、下腹部疼痛等;肾盂肾炎:发热、寒战、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下腹部疼痛、腰痛等;2.体征:1);发热;2)一侧或两侧肋脊角或输尿管点压痛和(或)肾区叩击痛。

3.尿培养有真菌生长。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急诊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抗真菌治疗;2.对症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霉菌性泌尿系感染(ICD-10:B49.X08),2.除外细菌、结核分枝杆菌、衣原体、支原体等。

3.如患有其他基础疾病,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尿培养+药敏;(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心电图、B超、X线腹平片、静脉肾盂造影、排尿期膀胱输尿管返流造影、逆行性肾盂造影等。

(七)出院标准。

1.临床症状、体征消失;2.尿常规连续3天复查正常;3.无肝脏、肾脏等重要脏器严重的并发症。

(十一)退出临床路径及变异处理。

1.治疗期间出现肝肾功能损害;发现尿路梗阻、结石、反流、畸形等导致尿路感染反复发作的因素;2.基础疾病复发并需要干预,退出临床路径,请专科会诊或转专科治疗。

3.患者主观意愿要求中止住院治疗或退出临床路径。

4.自然、社会不可抗力或不可预测因素。

霉菌性泌尿系感染临床路径表单A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霉菌性泌尿系感染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临床路径申报及审批程序

临床路径申报及审批程序

临床路径申报及审批程序
1、科室根据每月病种收治例数,收集、分析本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信息,选出进入临床路径的病种,提出申请,报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审批;
2、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根据循证医学原则,审批合适病种进入临床路径;
3、科室临床路径管理小组协同护理、医技、药学等部门,制定临床路径标准及表单;
4、由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和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讨论、研究、修改,并审核通过;
5、医务部审核后盖公章,一式两份,分别由医务部和科室保存。

附件:《临床路径病种申请表》
《临床路径标准及表单申请表》
医务部
2018年3月
科临床路径入径病种申请表
年月日
科临床路径标准及表单审批表
科2018年度临床路径目标计划
年月日。

临床路径-肾脏内科(4个)(卫办医政发〔2009〕226号)

临床路径-肾脏内科(4个)(卫办医政发〔2009〕226号)

终末期肾脏病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终末期肾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终末期肾脏病(ICD-10:N18.0)行自体动脉-静脉内瘘成型术(ICD-9-CM-3:39.27)(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诊断。

1.有或无慢性肾脏病史。

2.实验室检查:肾小球滤过率或eGFR小于15ml/min/1.73m2,残余肾功能每周Kt/V小于2.0。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治疗。

1.血液透析:有腹膜透析绝对禁忌症,需要建立血液透析通路。

对于糖尿病肾病、伴严重心血管并发症等患者,可酌情提早建立血管通路。

2.征得患者或其代理人的同意,自愿选择。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18.0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7天(工作日)完善检查。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丙型、HIV、梅毒等)、铁代谢、iPTH;(3)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4)双上肢动脉、深静脉彩超(血液透析)。

2.根据患者病情,必要时行浅静脉DSA、MRA或CTA。

(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8天(视病情决定)。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

2.术中用药:常规局部麻醉用药,肝素,生理盐水。

3.输血:视术中出血情况。

(九)术后住院恢复2-6天。

术后用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用药时间1-2天。

泌尿外科临床路径(2019版)-8个病种

泌尿外科临床路径(2019版)-8个病种

良性前列腺增生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临床路径(2019 年版)一、良性前列腺增Th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ICD-10:N40)。

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TUPKP )(ICD-10 :60.201)。

(二)诊断依据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年)。

1.病史:IPSS、QOL 评分。

2.体格检查。

3.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年)。

1.适合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TUPKP)。

(1)具有中-重度下尿路症状(LUTS)并已明显影响生活质量的 BPH 患者可选择 TUPKP,尤其是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拒绝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

(2)出现下列并发症的 BPH 患者:①反复尿潴留(至少在一次拔尿管后不能排尿或两次尿潴留);②反复血尿,药物治疗无效;③反复泌尿系感染;④膀胱结石;⑤继发性上尿路积水(伴或不伴肾功能损害)。

(3)BPH 患者合并腹股沟疝、严重的痔疮或脱肛,临床判断不解除下尿路梗阻难以达到治疗效果者。

伴有反复性尿路感染或渐进的膀胱功能障碍的膀胱憩室患者。

(4)残余尿明显增多以致充溢性尿失禁的 BPH 患者应当考虑手术或微创治疗。

2.能够耐受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8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门诊完成前列腺超声,膀胱残余尿,尿流率,尿流动力学检查(如适用),IPSS 分,QOL 评分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查。

完成术前适应证和禁忌证评估。

2.第一诊断必须符合 ICD-10:N40 良性前列腺增生疾病编码。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 天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电解质、肝肾功能、血型、凝血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4.X 线胸片、心电图。

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中医临床路径

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中医临床路径

肾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169—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再发性尿路感染的患者。

一、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劳淋(TCD 编码:BNS07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再发性尿路感染(ICD-10 编码:N39.0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 (周仲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年)和《实用中医内科学》第二版(王永炎、 严世芸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内科学》第七版(陆再英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年)和《肾脏病临床与进展》(郑法雷等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 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淋证(再发性尿路感染)诊疗方案”。

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临床常见证候:气阴两虚,膀胱湿热证。

肾阴不足,膀胱湿热证。

阴阳两虚,湿热下注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38-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疗程时间为≤28 天/疗程。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劳淋(TCD 编码:BNS070)和再发性尿路感染(ICD-10 编 码:N39.001)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肾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170—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尿道综合征(尿频-排尿困难综合征)、复杂性尿路感染以及肾功能异常的患者, 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肾病科专科临床路径

肾病科专科临床路径

泌尿道感染临床路径一、泌尿道感染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泌尿道感染(ICD-10:N39.000)。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1。

急性起病,病程较短。

2。

有或无全身感染得症状如寒战、发热、头痛、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3。

泌尿系统症状:可有膀胱刺激征,有或无腰痛与/或下腹痛、肋脊角及输尿管点压痛,肾区压痛与叩痛阳性或阴性、4、血白细胞计数升高或正常,尿白细胞阳性,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阳性/阴性。

(三)治疗方案得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1。

选用对致病菌敏感得药物,必要时联合用药,足够疗程,预防或治疗败血症。

2、对症及支持治疗。

3、纠正易患因素、(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泌尿道感染(ICD—10:N39.000)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她疾病诊断时,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得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得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CRP;(3)清洁中段尿培养+药敏;(4)超声波检查(双肾形态大小、输尿管、膀胱、男性加前列腺)。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得检查项目:(1)血、尿渗透压,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β2微球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找支原体与衣原体、尿结核杆菌培养、尿液高渗培养、血G(1,3-β-D-葡聚糖)试验、GM(半乳甘露聚糖)试验、血培养;(2)胸片、心电图、残余尿彩超、腹部彩超、妇科彩超、腹部X 线平片、静脉肾盂造影、膀胱输尿管反流造影,必要时CT检查等。

2022年版石淋(肾、输尿管结石)中医临床路径

2022年版石淋(肾、输尿管结石)中医临床路径

石淋(肾、输尿管结石)中医临床路径(2022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泌尿系结石住院患者。

一、石淋(肾、输尿管结石)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石淋病(TCD编码:BNS03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肾结石(ICD—10:N20.000)或输尿管结石(ICD—10:N20.100)或肾结石伴输尿管结石(ICD—10:N20.200)或肾积水伴输尿管结石(ICD-10:N13.2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材《外科学》(第九版)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中医外科学》(2021版,主编陈红风)石淋进行诊断.诊断依据:症状:发作时患侧腰腹绞痛,痛及前阴,可有面色苍白,冷汗,恶心呕吐.可伴有发热恶寒,小便涩痛频急或有排尿中断。

肉眼可见血尿,或小便有砂石排出。

体征:患侧腰部叩击痛或患侧腹部有压痛。

辅助检查:尿常规检查有红细胞;腹部或泌尿系B超检查见肾、输尿管结石和或输尿管扩张伴肾积水。

2.证候诊断:石淋(肾、输尿管结石)临床常见证候:湿热下注、气滞血瘀、肾气亏虚。

(三)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材《外科学》(第九版)与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中医外科学》(2021版,主编陈红风)石淋进行诊断.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石淋病(肾、输尿管结石)。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西医的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2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石淋病(TCD编码:BNS030)和肾结石(ICD—10:N20.000)或输尿管结石(ICD—10:N20.100)或肾结石伴输尿管结石(ICD—10:N20.200)或肾积水伴输尿管结石(ICD-10:N13.202)。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4急性肾盂肾炎临床路径征求意见稿

4急性肾盂肾炎临床路径征求意见稿

急性肾盂肾炎临床路径(基本版,征求意见稿)一、急性肾盂肾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肾盂肾炎(ICD-10:N10.X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2009年8月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1.急性起病,病程较短。

2.常有全身感染的症状如寒战、发热、头痛、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

3.泌尿系统症状:可有膀胱刺激征,常有腰痛和/或下腹痛、肋脊角及输尿管压痛点压痛,肾区压痛和/或叩痛。

4.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值增高,和血沉增快,离心尿白细胞≥5/Hp,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阳性。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2009年8月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1.选用对致病菌敏感的药物,必要时联合用药,足够疗程,预防或治疗败血症。

2.对症及支持治疗。

3.纠正易患因素。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10.X02急性肾盂肾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CRP、ESR、血培养等;(3)尿白细胞管型、清洁中段尿培养(包括细菌和真菌)+药敏、尿找抗酸杆菌;(4)超声波检查(双肾形态大小、输尿管、膀胱、男性加前列腺)。

2.根据患者情况及医院条件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尿红细胞位相、白细胞分类、血、尿渗透压,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β2微球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找支原体和衣原体、尿结核杆菌培养、尿液高渗培养、血G(1,3-β-D-葡聚糖)试验、GM(半乳甘露聚糖)试验;(2)胸片、心电图、残余尿B超、腹部B超、妇科B 超、腹部X线平片、静脉肾盂造影、膀胱输尿管反流造影,必要时CT检查等。

36.泌尿道感染临床路径

36.泌尿道感染临床路径

泌尿道感染临床路径一、泌尿道感染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泌尿道感染、复杂性尿路感染(ICD- 10:N39.000、N39. 000x003)。

(二)诊断依据。

症状: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还会出现体温升高、寒战、发冷、精神萎靡等全身感染症状,甚至腰部疼痛不适的症状等。

检查:再结合尿液常规分析以及细菌培养,尿液常规分析显示,白细胞超过正常范围可以确诊为尿路感染。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L抗感染治疗,必要时解除泌尿系梗阻。

2.如果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或者感染性休克,退出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为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L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N39.000、N39. 000x003 泌尿道感染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一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降钙素原、肝素结合蛋白、生化全套、尿常规、尿细菌培养、凝血筛查、乙肝两对半、HIV、HCV,梅毒抗体、粪便常规、心电图、胸片、泌尿系彩超、残余尿、双肾输尿管膀胱CT平扫、双肾输尿管膀胱CTU2.必要的告知。

(1)先抗感染、待具体检查回报再拟定下一步治疗方案(2)如果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或者感染性休克,退出路径。

(七)入院后3-5天。

L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BNP,肌钙蛋白I。

3.必要的告知:(1)是否存在其他基础疾病影响泌尿系感染的治疗。

(2)如果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或者感染性休克,退出路径。

(八)药物选择与使用时间。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15)43号)执行。

(九)出院标准。

症状消失或者明显缓解,无发热,如若存在泌尿系梗阻已经解除。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其他基础疾病治疗需要。

2.如果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或者感染性休克,退出路径,按实际情况治疗。

(十一)标准费用:8200元。

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链球菌感染后)临床路径(2019年版)

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链球菌感染后)临床路径(2019年版)

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链球菌感染后)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急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链球菌感染后)(ICD-10:N00+B95.5)。

(二)诊断依据根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江载芳,申昆玲,沈颖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第8版)、《儿科学》(王卫平,孙锟、常立文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9版)。

1.临床上有少尿,血尿,水肿,高血压。

2.血清补体C下降。

33.伴随链球菌感染的证据,抗链球菌溶血素O明显升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9版)。

1.休息:急性期需卧床2~3周,直到肉眼血尿消失,水肿减退,血压正常,即可下床轻微活动。

2.饮食:以低盐饮食为好,严重水肿或高血压者需无盐饮食。

有氮质血症者应限制蛋白摄入,可给予优质动物蛋白0.5g/(kg·d)。

3.病因治疗:积极治疗链球菌感染,首选青霉素类或头孢类抗菌药物治疗10~14天,过敏患儿可改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治疗。

4.对症治疗:利尿消肿;降压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5.并发症防治:急性肾功能不全的防治、高血压脑病的防治、严重循环充血的防治。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00+B95.5急性肾小球肾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2~7天(指工作日)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补体、ASO;(3)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钙磷代谢、凝血功能、ANA、dsDNA、ANCA、CRP、ESR、BNP;(4)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位相或尿红细胞形态;(5)腹部超声、泌尿系超声、X线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某某医院全面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某某医院全面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医院全面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实施有关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6]1315号)文件、省市转发实施有关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以及《***医院转发市卫生计生委关于实施有关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临市医发[2017]39号)文件,“到今年底,所有三级医院实行临床路径管理,三级公立医院50%的出院患者按照临床路径管理”的工作要求,按照《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为了全面推进我院临床路径工作,结合大型医院巡查限期整改要求及我院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关工作,贯彻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推进临床路径管理与医疗质控和绩效考核相结合,与临床服务服用调整相结合,与医疗服务费用调整相结合,与支付方式改革相结合,与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相结合的要求。

切实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促进社会和谐。

二、工作目标通过全面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到今年底我院全面实行临床路径管理,三级公立医院50%的出院患者按照临床路径管理。

三、组织管理(一)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

主任:院长副主任:党委书记副院长副院长成员:职责:1.制定《***医院全面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方案》。

2.负责组织全面推进临床路径实施工作,并负责该项工作的管理及督导。

3.负责制订我院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的规划和相关制度。

4.负责协调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组织临床路径相关的培训工作。

6.审核临床路径文本。

7.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

8.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进行总结上报。

(二)成立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组长:医务科主任副组长:质量控制科主任护理部主任信息科副主任成员:各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职责:1.对临床路径病种实施进行技术指导。

2.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

【课题申报】尿路感染患者的康复路径改善

【课题申报】尿路感染患者的康复路径改善

尿路感染患者的康复路径改善尊敬的评审专家:我是XX医院的XX科的一名医生,非常荣幸能够有机会向您推荐我们科室的一个课题申请,题目为《尿路感染患者的康复路径改善》。

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包括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给患者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目前,尿路感染的康复路径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治疗周期长、疗效不佳、高复发率等。

因此,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对尿路感染患者的康复路径进行改善,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尿路感染的发病率逐年增长,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痛苦与困扰。

尿路感染的症状会影响患者的睡眠、饮食、作息,且长期不治疗还可能造成严重的并发症。

其次,目前尿路感染的康复路径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传统的治疗方案主要是使用抗生素来控制感染,但其效果并不理想,容易导致药物耐药性的产生。

此外,很多患者在康复过程中还会出现复发的情况,给患者的康复带来了困难。

最后,尿路感染患者的康复质量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医疗费用密切相关。

当前,我国的医疗资源仍然相对紧张,为了更好地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提高尿路感染患者的康复质量,有必要对其康复路径进行改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计划进行以下研究内容:第一,建立符合尿路感染患者康复需求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通过对患者的病情评估和分析,对不同病情的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辅助治疗等方面,以提高康复效果。

第二,采用多学科协作模式,提供全方位的康复服务。

我们计划引入临床药师、康复医师、心理咨询师等多学科人员,进行全方位的康复服务,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康复护理,提高康复效果。

第三,开展康复指导与宣教,提高患者的康复自我管理能力。

我们计划制作康复指南,并开展宣教活动,帮助患者了解尿路感染的预防和康复知识,提高自我康复管理能力。

最后,我们将利用各种方法对改善尿路感染患者的康复路径进行评估。

包括评估患者的疗效、生活质量、复发率等指标,以评估改进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264.尿路感染临床路径

264.尿路感染临床路径

尿路感染临床路径之蔡仲巾千创作(2016年版)一、尿路感染临床路径标准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尿路感染(ICD-10:N39.001)(二)诊断依据.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或修订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1.症状、体征急性膀胱炎可有膀胱安慰症状, 急性肾盂肾炎时常同时陪伴寒战、发热、腰痛、肋脊角及输尿管点压痛, 肾区压痛和叩痛.(1)尿培养(2)尿惯例检查(三)治疗方案的选择.1.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或修订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进行治疗.2.选用对致病菌敏感的药物, 需要时联合用药, 足够疗程, 预防或治疗败血症.3.对症及支持治疗.4.纠正易患因素.(四)标准住院日为3-15天.(五)进入路径标准.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 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置, 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 可以进入本路径.(六)住院后完善检查.(1)血惯例、尿惯例、年夜便惯例、尿培养(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3)泌尿系B超、胸片、心电图2.根据患者情况, 需要时检查:(1)残余尿超声、腹部CT、静脉肾盂造影(IVP)、血培养、降钙素原、血沉、尿找抗酸杆菌等(对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 应注意除外尿路复杂因素和系统性疾病)(2)女性需要时需进行妇科检查(七)选择用药.抗生素治疗:选用对致病菌敏感、抗菌药在尿及肾内浓度高(宜选用杀菌剂)、肾毒性小的抗菌药, 严重感染时联合用药.疗程一般为3-15天(根据感染部位分歧疗程分歧).血培养阳性者疗程可适当延长.(八)出院标准.(九)变异及原因分析.1.新呈现其他系统合并症, 需要住院治疗二、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尿路感染(TCD编码:BNS070, ICD-10编码)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3-15天。

急性肾盂肾炎临床路径

急性肾盂肾炎临床路径
□静脉输注抗生素
临时医嘱:
□其他特殊医嘱
长期医嘱:
□内科入院常规
□二级护理
□清淡饮食
□患者既往基础用药
□静脉输注或口服抗生素
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门诊随诊
护理工作
□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和设备
□入院护理评估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指导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变异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临床路径执行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肾盂肾炎(ICD-10:N10XX0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7-15天
时间
住院第1天
住院第2-7天
住院第7-15天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书写病历
□上级医师查房
□向患者及其家属或委托人交待病情
□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支持对症治疗
□上级医师查房
□完成必要的相关科室会诊
□完善病历书写
□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及化验检查结果回报
□根据细菌培养结果调整抗生素

□上级医师查房
□完成必要的相关科室会诊
□完成病历书写
□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及化验检查结果回报
□复查血常规,尿常规等指标




长期医嘱:
□内科入院常规
□一级/二级护理
□清淡饮食
□患者既往基础用药
□静脉输注抗生素
临时医嘱: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大生化,CRP,PCT,尿细菌培养+药敏,血培养

急性膀胱炎临床路径

急性膀胱炎临床路径

急性膀胱炎临床路径一、急性膀胱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膀胱炎(ICD-10:Nxx.Xxx)。

(二)诊断依据。

病因:多因细菌感染而引起。

其致病菌多数为大肠杆菌。

通常多发生于女性,因为女性的尿道比男性的尿道短,又接近肛门,大肠杆菌易侵人。

临床表现:1.尿路刺激征起病突然,有明显尿频、尿急、尿痛,膀胱、尿道痉挛,严重时类似尿失禁,常不能离开便器,难以忍受。

排尿期尿道烧灼感,排尿终末期疼痛加剧,会阴部、耻骨上区疼痛、膀胱区轻压痛。

病情严重者可并发急性前列腺炎,但一般全身症状不明显。

2.尿液检查尿液混浊,尿液中有脓细胞,常见终末血尿,有时为全程血尿。

3.单纯性膀胱炎炎症局限于黏膜层,常无发热,白细胞计数不增高,亦不伴有全身症状。

当并发急性肾盂肾炎或前列腺炎、附睾炎时才有高热。

实验室检查尿液检查:①尿常规白细胞计数≥10个/HP,可有红细胞,但无管型:②尿沉渣涂片革兰染色,WBC≥15~20个/HP;(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选用对致病菌敏感的药物,必要时联合用药,足够疗程,预防或治疗并发症。

2.对症及支持治疗。

3.纠正易患因素。

(四)标准住院日为3–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xx.Xxx急性膀胱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感染标志物(乙肝);(3)心电图、超声波检查(双肾形态大小、输尿管、膀胱、男性加前列腺)。

(七)治疗:卧床休息,多饮水,避免刺激性食物,根据致病菌属,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药物。

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减少对尿路的刺激。

654-2可解除膀胱痉挛。

三金片辅助治疗(八)出院标准。

1.临床症状改善。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尿路感染临床路径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尿路感染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尿路感染临床路径标准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尿路感染(ICD-1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着或修订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
1.症状、体征
急性膀胱炎可有膀胱刺激症状,急性肾盂肾炎时常同时伴有寒战、发热、腰痛、肋脊角及输尿管点压痛,肾区压痛和叩痛。

2.辅助检查
(1)尿培养
(2)尿常规检查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着或修订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进行治疗。

2.选用对致病菌敏感的药物,必要时联合用药,足够疗程,预防或治疗败血症。

3.对症及支持治疗。

4.纠正易患因素。

(四)标准住院日为3-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疾病编码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住院后完善检查。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尿培养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
(3)泌尿系B超、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情况,必要时检查:
(1)残余尿超声、腹部CT、静脉肾盂造影(IVP)、血培养、降钙素原、血沉、尿找抗酸杆菌等(对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应注意除外尿路复杂因素和系统性疾病)(2)女性必要时需进行妇科检查
(七)选择用药。

抗生素治疗:选用对致病菌敏感、抗菌药在尿及肾内浓度高(宜选用杀菌剂)、肾毒性小的抗菌药,严重感染
时联合用药。

疗程一般为3-15天(根据感染部位不同疗程不同)。

血培养阳性者疗程可适当延长。

(八)出院标准。

1.临床症状消失
2.尿常规正常
3.尿培养阴性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新出现其他系统合并症,需要住院治疗
2.肾周围脓肿等感染
二、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尿路感染(TCD编码:BNS070,ICD-10编码:)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月日出院日期: 年月日标准住院日: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