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段太尉逸事状》教案1粤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必修五《16 段太尉逸事状》李生宝教案教学设计 粤教上课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面试
1《段太尉逸事状》教学设计中山市第二中学语文组李生宝科目语文课题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备注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了解作者柳宗元及“状”文体的有关常识。
2.掌握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特殊用法。
过程和方法1.掌握本文选择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以及运用对比、反衬手法刻画人物性格的艺术手法。
2.体会、学习本文寓褒贬于叙事特点和丰富而富有个性的语言特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段秀实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爱憎分明、敢于伸张正义的情操。
教学重点1.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总结文言词语、句式的特殊用法。
2.体会、学习本文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的手法。
教学难点1.分析段太尉刚勇仁义、外柔内刚、勇毅见于平易的性格特征。
2.培养学生爱憎分明、敢于伸张正义的情操。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方法阅读法、引导法、探讨法、讲析法。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理解分析课◆组织学生齐读第一部分,并纠正学生朗读有误的地方。
◆引导学生分析第一部分难理解的文言知识,包括文言词句和文言常识。
◆多媒体展示重点词句:“太尉始为泾州刺史”、“以副元帅居蒲”、“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无赖”、“邠人偷嗜暴恶者”、“卒以货窜名军◆学生齐读,注意句读和重点词的语音。
◆理解分析课文,掌握基本字词和重点句子的意思。
◆分组合作探究,理◆加强朗读,培养学生对古文的感知力。
◆了解古代文化常识,增加学生文化内涵。
文第一部分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辄奋击”、“椎釜鬲瓮盎”、“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以生人付公理”等◆介绍古代“避讳”的常识。
◆课文第一部分写了段太尉的哪件逸事(精炼概括)?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勇服郭晞,刚正沉勇)解人物故事。
◆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人物高尚的品格。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理解分析课文第二部分◆组织朗读。
◆分析重点文言词句:多媒体展示:“既署一月”、“入市取酒”、“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晞一营大噪,尽甲”、“无伤也,请辞于军”、“太尉尽辞去”、“选老蹩者一人持马”、“甲者出”、“吾戴吾头来”、“因谕曰”、“尚书固负若属邪”、“奈何欲以乱败郭氏”、“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尚书恣卒为暴”、“欲谁归罪”、“罪且及副元帅”、“杀害人”、“如是不止”、“尚书倚副元帅不戢士”、“其与存者几何”、“晞再拜”、“愿奉军以从”、“吾未晡食,请假设草具”、“吾疾作”、“戒候卒击柝卫太尉”、“谢不能”等◆课文第二部分写了段太尉的哪件逸事?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仁愧焦令谌,仁慈宽厚)◆文中写焦令谌如此骄横,其作用是什么?(反衬,从而表现作者褒贬分明、爱憎强烈的感情)◆请同学自荐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并让学生正音。
段太尉逸事状(粤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_1
段太尉逸事状(粤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的一、识记:柳宗元有关常识,“状”的知识二、理解本文的主旨,体会作者的写作技法三、掌握相关文言知识,落实“白、辞、适、以、卒、则”等词语的多种义项。
教学重点、难点一、本文写法上的特点:矛盾冲突揭示人物性格二、文言词语的积累教学时数:四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二课时教学要点:1、指导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2、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及相关常识。
一、导入课题以简介作者及“逸事状”知识导入。
柳宗元:唐著名文学家,字子厚,河东(山西)人,世称柳河东。
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贬为永州司马,又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
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如韩愈一样写了许多书、序,同时又努力发展了人物传记、山水记、寓言文等文学性很强的散文文体,创作出不少散文史上的名篇:传记文有《童区寄传》、《捕蛇者说》、《段太尉逸事状》山水游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寓言散文:《三戒》(《黔之驴》《永某氏之鼠〉)著有《柳河东集》。
这是一篇叙事严谨、写人生动的传记文。
作者选取段太尉一生中勇服郭晞、仁愧焦令谌、节显治事堂三件逸事,多侧面地表现了人物外柔内刚、勇毅见于平易的个性特征,刻划了一位封建时代正直官吏的形象。
全文不着一句议论,纯用冷静从容的写实手法,在客观的叙述中隐含着深沉的歌颂之情。
段太尉(719—783),名秀实,字成公。
唐汧阳(今陕西省千阳县)人。
官至泾州刺史兼泾原郑颍节度使。
德宗建中四年(783),泾原士兵在京哗变,德宗仓皇出奔,叛军遂拥戴原卢龙节度使朱泚为帝。
时段在朝中,以狂贼斥之,并以朝笏廷出朱泚面额,被害,追赠太尉(见两唐书本传)。
状是旧时详记死者世系、名字、爵里、行治、寿年的一种文体。
逸事状专录人物逸事,是状的一种变体。
二、熟读大致理解课文,掌握基本的字词句和特殊句法1、学生诵读课文,对照注解,自己初步疏通课文;同时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和特殊句法: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
段太尉逸事状教案
段太尉逸事状教案教案标题:《段太尉逸事状》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段太尉逸事状》的背景和作者,理解该文的主题和意义;2. 能够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以及主题思想;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4.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写作活动展示对文本的理解和思考。
教学重点:1. 理解《段太尉逸事状》的主题和意义;2. 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以及主题思想;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4.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1. 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以及主题思想;2.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1. 《段太尉逸事状》的原文及翻译版本;2. 学生阅读材料和学习笔记;3. 讲解PPT或黑板;4. 讲解视频或音频资源;5. 学生写作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视频或音频资源,激发学生对《段太尉逸事状》的兴趣;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段太尉逸事状》这个故事有了解吗?你们对这个故事有什么想法或猜测?”二、阅读与理解(20分钟)1. 学生个人阅读《段太尉逸事状》的原文或翻译版本;2. 学生小组讨论,分享对文本的理解和疑问;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以及主题思想。
三、讲解与讨论(15分钟)1. 教师通过PPT或黑板,讲解《段太尉逸事状》的背景和作者;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以及主题思想;3. 教师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四、阅读理解与评价(15分钟)1. 教师提供相关阅读理解题目,要求学生回答;2. 学生个人完成阅读理解题目,教师进行答案讲解;3. 学生展示对文本的评价,包括喜欢的部分、触动的地方等。
五、写作活动(20分钟)1. 学生根据对《段太尉逸事状》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文本的观点和感受;2. 学生互相交换作文,进行互评,教师提供指导和反馈;3. 部分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进行课堂分享。
广东语文粤教版《段太尉逸事状》教学备课参考
广东教育版《段太尉逸事状》教学参考资料[唐]柳宗元【题解】这是一篇叙事严谨、写人生动的传记文。
作者选取段太尉一生中勇服郭晞、仁愧焦令谌、节显治事堂三件逸事,多侧面地表现了人物外柔内刚、勇毅见于平易的个性特征,刻划了一位封建时代正直官吏的形象。
全文不着一句议论,纯用冷静从容的写实手法,在客观的叙述中隐含着深沉的歌颂之情。
段太尉(719—783),名秀实,字成公。
唐汧阳(今陕西省千阳县)人。
官至泾州刺史兼泾原郑颍节度使。
德宗建中四年(783),泾原士兵在京哗变,德宗仓皇出奔,叛军遂拥戴原卢龙节度使朱泚为帝.时段在朝中,以狂贼斥之,并以朝笏廷出朱泚面额,被害,追赠太尉(见两唐书本传).状是旧时详记死者世系、名字、爵里、行治、寿年的一种文体.逸事状专录人物逸事,是状的一种变体。
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1],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2]。
王子晞为尚书[3],领行营节度使[4],寓军邠州[5],纵士卒无赖[6]。
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7],则肆志,吏不得问。
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8],辄奋击折人手足,椎釜鬲瓮盎盈道上[9],袒臂徐去,至撞杀孕妇人。
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10],戚不敢言.太尉自州以状白府[11],愿计事。
至则曰:“天子以生人付公理[12],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且大乱,若何?”孝德曰:“愿奉教.”太尉曰:“某为泾州,甚适,少事;今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
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13],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孝德曰:“幸甚!"出如尉请。
既署一月,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酒流沟中。
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
晞一营大噪,尽甲。
孝德震恐,召太尉曰:“将奈何?”太尉曰:“无伤也!请辞于军。
"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
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14],至晞门下。
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曰:“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甲者愕.因谕曰:“尚书固负若属耶?副元帅固负若属耶?奈何欲以乱败郭氏?为白尚书,出听我言。
粤教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4.16《段太尉逸事状》教学设计1
4.16《段太尉逸事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知识。
2、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段太尉的思想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1、掌握文言知识。
2、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段太尉的思想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段太尉的思想性格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在中国历史最繁荣的朝代之一唐朝,有一位入朝为官的文人,他在文坛上的政治革新梦想破灭了,但在文坛上,他司法古文的主张形成了一个运动,他也因创作了许多文风朴实的散文而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作者——柳宗元。
二、作者介绍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柳宗元主张改革文体文风,提倡诗文内容充实、形式生动,反对追求形式、华丽靡空的文风。
他诗文均有成就,尤其擅长散文,著名的有《封建论》、《捕蛇者说》、《永州八记》、《三戒》等。
三、初读课文,解题段太尉,名秀实,字成公,官至司农卿。
德宗建中四年(783),泾原士兵在京哗变,德宗仓皇出奔,叛军遂拥戴原卢龙节度使朱泚为帝。
时段在朝中,以狂贼斥之,并以朝笏廷出朱泚面额,被害,追赠太尉。
状,指行状,人死后,写在“墓志铭”或“传”之前,先有一篇总述死者生平事迹的材料,以供给编写死者传记或墓志铭时参考。
逸事状专录人物逸事,是状的一种变体。
四、梳理文言知识(一)通假字1. 不嗛,辄奋击。
嗛(qiè),通“慊”,满足,快意。
2. 椎釜鬲瓮盎盈道上。
椎,通“槌”,打,砸。
3. 太尉判状,辞甚巽。
巽,通“逊”,谦恭。
4. 出入岐周邠斄间。
斄,通“邰”,今陕西武功。
(二)词类活用1. 暴且乱。
乱:形容词作动词,发生祸乱。
2. 晞一营大噪,尽甲。
甲:名词作动词,穿上铠甲。
3. 乃我困汝。
困: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处于困境险地。
粤教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4.16《段太尉逸事状》导学案1
4.16《段太尉逸事状》导学案逸事状“状”,又称“行状”,一种文体,记述某人生平事迹。
“逸事状”是“行状”的变体。
二者的不同在于“行状”全面介绍一个人的生平事迹,“逸事状”则只记录逸事(即正史未载之事)。
“逸事状”的特点:只录逸事,力求典型,抓住两三件事写。
所写之事应详细、确实,不可道听途说。
行状一般只褒不贬,与史传不同(史传求全面)。
这与写作目的有关。
史传是对一个人的一生作全面评价,而写逸事状的目的有三个:使史官录用,希望修史时为死者作传;向朝廷报告,为死者请求谥号;为死者写墓碑之文提供素材。
逸事状有固定格式:在文末写作者名字及写作目的。
本文写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柳宗元贬居永州时,是作者给当时在史馆任职的韩愈修史时作参考的。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十月,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的部队在京师哗变,德宗仓皇出奔,原卢龙节度使朱泚被叛军拥立为帝。
段秀实当时在朝中,他坚决反对朱泚称帝。
一次被召议事时,他突然用手中的笏猛击朱泚的头部,同时唾面大骂朱泚“狂贼”,后被害。
柳宗元对段秀实的忠勇行为深表敬仰,可是朝中却有人散布流言,说段秀实的这一举动是“武人一时奋不虑死,以取名天下”,柳宗元对此极为愤慨。
他深知段为人一贯刚直,“遇不可,必达其志”。
为了让人们了解段秀实,说明“刚勇”完全是段的自身的性格,因此,作者写作本文,用事实说话,使流言不攻自破。
文章取材于真人真事,通过三件逸事,一写其刚勇,一写其慈惠,一写其清节,三者交相辉映,塑造了一个不畏强暴、关心人民、临财而不苟取的封建时代正直官吏的形象,同时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丑恶现象也有所揭露,具有一定的认识意义和史料价值。
1.读准字音(1)泾.州(Jīnɡ)(2)晞.(xī)(3)邠.州(Bīn)(4)嗛.(qiè) (5)鬲.(lì) (6)槊.(shuò)(7)躄.(bì) (8)戢.(jí) (9)晡.食(bū)(10)击柝.(tuò) (11)谌.(chén) (12)巽.(xùn) (13)岐.(Qí) (14)泚.(cǐ) (15)(tái)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领,兼任;无赖,强横妄为 (2)卒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货,财物;肆志,放纵胡为 (3)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忧愁 (4)垂死,舆.来庭中:抬 (5)无伤..也!请辞.于军:无伤,没关系;辞,劝说 (6)谢不能...,请改过:谢,道歉;不能,没有才能 (7)覆校..无疑:复核,校对 3.解释下列多义词的意思(1)领⎩⎪⎨⎪⎧ 领.行营节度使:兼任引领.北望:脖子若挈裘领.:衣领各领.万人,与备俱进:统帅(2)少⎩⎪⎨⎪⎧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年幼某为泾州,甚适,少.事:数量少周勃重厚少.文:缺少太后之色少.解:稍微诸老先生不敢少.之:轻视 (3)一⎩⎪⎨⎪⎧ 晞一.营大噪,尽甲:全六王毕,四海一.:统一靖郭君之于寡人,一.至此乎:乃,竟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一旦,一经 (4)识⎩⎪⎨⎪⎧其故封识.具存:标记识.众寡之用者胜:知道,懂得异乡无旧识.:相知的朋友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记住 4.说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1)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古义:强横妄为。
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语文粤教版必修5《段太尉逸事状》学案学生版
段太尉逸事状学习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识记柳宗元及“状”文体的有关常识,掌握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特殊用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掌握本文选择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以及运用对比、反衬手法刻画人物性格的艺术手法。
体会、学习本文寓褒贬于叙事、不着议论、冷静从容、严谨沉稳的写实手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段秀实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爱憎分明、敢于伸张正义的情操。
学习重点: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落实“白、辞、适、以、卒、则”等词语的多种义项。
体会、学习本文褒贬自现的叙事手法。
学习难点:理清人物关系,分析段太尉刚勇仁义、外柔内刚、勇毅见于平易的性格特征;培养学生爱憎分明、敢于伸张正义的情操。
课前预习一、相关常识1、作者回顾柳宗元,字子厚(773—819年),河东(今永济县)人,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政治改革家。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唐朝安史之乱后,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土地兼并日渐严重,社会生产破坏严重,民不聊生。
柳宗元对这种社会现实极为不满,他积极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永济革新”,并成为这一运动的中坚人物。
他们革除弊政,打击权奸,触犯了宦官和官僚贵族利益,在他们的联合反扑下,改革失败了,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柳宗元出身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
但其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
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
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
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
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政绩卓著。
十四年十一月逝于任所。
被贬期间,得以接解到下层人民,故他的很多作品都暴露了封建政治的黑暗,反映了穷苦人民的痛苦生活,具有较强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
南方人士颇有向他求学问业者。
在诗歌理论方面,他继承了刘勰标举“比兴”和陈子昂提倡“兴寄”的传统。
惠中语文段太尉逸事状导学案粤教必修
《段太尉逸事状》一.学习目标1.掌握相关文言知识,落实“白、卒、以、辞”等词语的多种义项。
2.理解本文的主旨,体会作者的写作技法。
3.识记:柳宗元有关常识,“状”的知识。
二.课文助读1.走近作者柳宗元(773~819)唐文学家、哲学家。
字子厚,河东解人(今山东运城县解州镇),世称柳河东。
他出身于官吏家庭,21岁时中进士,官监察御史里行。
与刘禹锡参加了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
革新失败后被贬为邵州刺史,赴任途中被贬为永州司马。
后任柳州刺史,故后人也称之为柳柳州。
文学上与韩愈一起提倡古文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并称“韩柳”。
他的文学主张是“文道并重”,强调创作态度必须严肃认真。
他的创作可分为传记、论文、山水游记、寓言四种,以山水游记和寓言的文学成就最高。
他的游记代表作《永州八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他的寓言短小精悍,含义深远。
《三戒》是很有影响的代表作。
2.写作背景唐朝安史之乱以后,藩镇割据,拥兵自重,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压迫。
本文记述了唐代一个为官正直、同情百姓、敢于抗暴的官吏——段太尉,段太尉官至泾州刺史兼泾原郑颍节度使。
德宗建中四年(783),泾原士兵在京哗变,德宗仓皇出奔,叛军遂拥戴原卢龙节度使朱泚为帝。
当时段在朝中,以狂贼斥之,并以朝笏廷击朱泚面额,被害,追赠太尉。
3.相关知识(1)段太尉(719—783),名秀实,字成公,唐汧阳(今陕西千阳)人。
(2)状是旧时详记死者世系、名字、爵里、行治、寿年的一种文体。
逸事状专录人物逸事,是状的一种变体。
三.预习题(一)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书写泾州..( ) 老躄.( ) ..( ) 汾.阳( ) 晞.( ) 邠.州( ) 不嗛.( ) 釜鬲恣.( ) 戢.( ) 焦令谌.( ) 晡.食( ) 野如赭.( )朱泚.( ) 姁姁..( ) 邠斄.( ) 覆校.(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不嗛,辄奋击折人手足( )太尉判状,辞甚巽( )3.判断下列文言句式。
段太尉逸事状教案
段太尉逸事状教案
【教案】
课题名称:段太尉逸事状
课时数: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段太尉的逸事状;
2.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教学内容:
通过介绍段太尉的逸事状,让学生了解段太尉的风采和聪明才智,培养他们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教学步骤:
Step 1:导入(5分钟)
通过一些图片展示或简短的介绍,引起学生对段太尉的了解与兴趣。
Step 2:逐段解读(15分钟)
通过老师的解读,将段太尉的逸事状逐段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其中的内容和意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Step 3:小组讨论(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段太尉逸事状中的某一段或某几段,让他们思考其中的问题,并展示出来。
Step 4:总结(10分钟)
在小组展示的基础上,由学生与老师一起总结段太尉逸事状,以及学生在讨论中的感想和体会。
Step 5:拓展(10分钟)
通过和学生的互动,了解到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了解的程度,并适当拓展一些相关的古代文化知识。
教学资源:
1.段太尉逸事状的课文;
2.相关图片或视频;
3.小组讨论相关的问题。
教学评估:
1.通过小组讨论和总结,评估学生对段太尉逸事状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2.通过拓展课堂,评估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了解的程度。
教学反思:
段太尉逸事状是一篇经典的古代文化作品,通过让学生了解其中的内容和意义,可以培养他们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学习兴趣。
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适当拓展一些相关的知识,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深度。
语文:4.16《段太尉逸事状》课件(1)(粤教版必修5)
段太尉逸事状
柳宗元
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
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 山西永济),后迁长安(今陕西 西安),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 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 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
品,文的成就大于诗。其骈文有 近百篇,不脱唐骈文习气,但也 有像《南霁云睢阳庙碑》那样的 佳作。古文大致为四类。
基础知识积累
一 词类活用 1 率以货窜名军中 。 2 杀一老卒,何甲也? 3 奈何欲以乱败郭氏? 4 乃我困汝。 5 日群行丐取于市。 6 裂裳衣疮,手注善药。
使动词 名词活用动词 形容词作动词 形容词使动用法 名词作状语 破音异读 名词作状语
二 固定结构
1 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 既然这样,那么 2 处贱,无以拒也。 没有办法用来 3 敢以状私与执事。 侍从左右的人
掌权者
三 文言句式
1 欲谁归罪? 2 请辞于军。 3 汝又取不耻。 4 汝将何以视天地?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 宾语前置
课文探讨
1 课文记述哪几件事?
1 请官止乱
2 勇服郭晞 3 卖骑代租
4 拒朱泚绫
2 课文描写了段太尉哪些品格?
刚毅勇敢 气节凛然 清正廉洁 外柔内刚 仁义爱民 远见卓识; http:Fra bibliotek// 棋牌导航网
传记:继承了《史记》、《汉书》
传统,又有所创新。代表作有《段 太尉逸事状》、《梓人传》、《河 间传》、《捕蛇者说》等。有些作 品在真人真事基础上有夸张虚构, 似寓言又似小说。如《宋清传》、 《种树郭橐驼传》。
寓言:继承并发展了《庄子》、《韩
非子》、《吕氏春秋》、《列子》、 《战国策》传统,多用来讽刺、抨击 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推陈出新,造 意奇特,善用各种动物拟人化的艺术 形象寄寓哲理或表达政见。代表作有 《三戒》(《临江之麋》、《黔之 驴》、《永某氏之鼠》)、《传》、 等篇。嬉笑怒骂,因物肖形,表现了 高度的幽默讽刺艺术。
粤教版-语文-高二-《段太尉逸事状》教学设计005
《段太尉逸事状》1.掌握本文文体:记录人物逸事的记叙文。
2.掌握段秀实刚勇仁义、外柔内刚、勇毅见于平易的个性特征。
3.掌握本文选择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以及运用对比、反衬手法刻画人物性格的艺术手法。
4.掌握本文寓褒贬于叙事、不着议论、冷静从容、严谨沉稳的写实手法。
5.掌握本文运用倒叙手法的艺术效果。
1.领会与简单应用:段秀实的个性特征:刚勇仁义、外柔内刚、勇毅见于平易。
2.简单应用:选择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以及运用对比、反衬手法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3.综合应用:寓褒贬于叙事、不着议论、冷静从容、严谨沉稳的写实手法。
二、选择题7.以下哪个特征不是段秀实的个性特点?( ) a.刚勇仁义b.谦虚好学c.外柔内刚d.勇毅见于平淡8.柳宗元,唐代著名文学家,字( )。
a.子舆b.子美c.子厚d.子思9.以下哪一特点不是《段太尉逸事状》一文的写作特点?( ) a.运用对比映衬手法,突出中心人物形象b.采用了倒叙手法 c.纯用客观写实 d.采用了写景、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手法10.以下哪位人物不是《段太尉逸事状》的人物?( ) a.贺兰敬明b.尹少荣c.白孝德d.郭唏11.节显治事堂反映了段太尉( ) a.刚勇 b.柔中见刚 c.仁慈 d.廉洁12.《段太尉逸事状》的“状”指的是?( ) a.文状b 判决书c.逸事状d.行状13.《段太尉逸事状》选自( ) a.《柳宗元集》b.《柳河东集》c.《柳宗元选集》d.《柳河东全集》三、解词题14.纵(1)中贵人将骑数十纵(2)王子唏……纵士卒无赖15.状(1)太尉自州以状白府(2)太尉判状辞甚转巽(3)敢以状私于执事,谨状。
16.其(1)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2)吏以此告此,此取视,其故封识具存17.注(1)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塑上(2)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手注善药18.甲(1)唏一营大嗓,尽甲(2)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敢哗者死19.辞(1)无伤也!请辞于军(2)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3)太尉判状辞甚巽(4)余睹李将军……,口不能道辞(5)广时知之,乃自辞于大将军20.出入(1)今之称太尉大节者,出入以为武人一时奋不虑死,以取于天下(2)宗元尝出入歧周……间21.以(1)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2)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3)天子以生人付公理(4)又以刃刺酒翁22.务(1)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2)务民于农桑(3)方今之务(4)惟陈言之务去四、翻译题23.杀一老卒,何甲也。
广东省电白县第一中学2016春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五)_第16课《段太尉逸事状》 教案
2016年教学设计语文科《段太尉逸事状》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文选自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第三课,为基本阅读篇目。
本文的主人公段太尉为唐代的一代名臣,官至司农卿,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原庐龙节度使朱泚叛唐称帝,他坚决反对,以狂贼斥之,并用朝笏击朱泚面额,被害。
如此有气节的朝臣,时人敬之,后人怀之。
本文为柳宗元向时任史馆修撰的韩愈提供的一份唐代已故名臣段秀实的少为人知但又最能体现段太尉人物性格的资料,希望能被正史采用,以便后人能够多多瞻仰段太尉的精神。
柳宗元创作此文时,段太尉已殉难三十年,但从柳宗元的为文目的中,我们可知段太尉的清廉刚正深得人心。
此外,本文的写作有三大特点:一是善于刻画人物个性化的言行。
如:面对“晞一营大噪,尽甲”的乱军,文章写段太尉只身独往军营。
二是笔法简要明白,凝练厚重。
本文的创作意图为向史官提供史料,所以使用史传体例,全文作者不加任何的评价议论,而是将对人物的褒贬抑扬体现在叙事中,通过对人物神情言语的描写表现出来。
三是精心选材,多维度地表现人物思想性格。
本文精心选取了段太尉的三件逸事,每一件逸事都表现他的思想性格的一个侧面,将三件事联系到一起,能完整地勾勒出段太尉可敬的立体形象。
学生在学习本文时,不仅可以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更能受古人气节的熏陶。
【学情分析】本文教学所面向的是高二年级文科班的学生。
这个学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解读文言文的能力,能够对文本进行大致的翻译,并且能对文言现象进行具体分析了。
在此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高考常考实词、虚词、句式的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文科的学习中,文科班的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文言文学习能力,以便能够更好的学好语文学科和历史学科,读懂史料,为往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而且应该掌握较高水平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善于表达自己。
【设计理念】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促进每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其根本途径是通过转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教育理念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合作、探究、交往的学习平台。
粤教版必修5第16课《段太尉逸事状》学案教师版
《段太尉逸事状》学案一、课前预习(一)走近作者柳宗元,字子厚(773—819年),河东(今永济县)人,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政治改革家。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唐朝安史之乱后,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土地兼并日渐严重,社会生产破坏严重,民不聊生。
柳宗元对这种社会现实极为不满,他积极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永济革新”,并成为这一运动的中坚人物。
他们革除弊政,打击权奸,触犯了宦官和官僚贵族利益,在他们的联合反扑下,改革失败了,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柳宗元出身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
但其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
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
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
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
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政绩卓著。
十四年十一月逝于任所。
被贬期间,得以接解到下层人民,故他的很多作品都暴露了封建政治的黑暗,反映了穷苦人民的痛苦生活,具有较强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
南方人士颇有向他求学问业者。
在诗歌理论方面,他继承了刘勰标举“比兴”和陈子昂提倡“兴寄”的传统。
与白居易《与元九书》中关于讽喻诗的主张一致。
他的诗文理论,代表着当时文学运动的进步倾向。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文的成就大于诗。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富于战斗性,如《南霁云睢阳庙碑》等,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如《永州八记》等。
哲学著作有《天说》、《天时》、《封建论》等。
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
有《柳河东集》。
(二)背景资料段太尉(719—783),名秀实,字成公。
唐汧阳(今陕西省千阳县)人。
官至泾州刺史兼泾原郑颍节度使。
德宗建中四年(783),泾原士兵在京哗变,德宗仓皇出奔,叛军遂拥戴原卢龙节度使朱泚为帝。
高中语文 第十六课《段太尉逸事状》课件 粤教版必修(与“太尉”有关文档共18张)
第14页,共18页。
段太尉杀掉喝酒闹事、危害百姓的 十七名士兵,你对他杀一儆百的惩戒方 法有何评论?
第15页,共18页。
段太尉(719—783),名秀实,字成公。唐汧阳(今陕西 省千阳县)人。官至泾州刺史兼泾原郑颍节度使。德宗建 中四年(783),泾原士兵在京哗变,德宗仓皇出奔,叛军 遂拥戴原卢龙节度使朱泚为帝。时段在朝中,以狂贼斥之, 并以朝笏廷击朱泚面额,被害,追赠太尉。
第7页,共18页。
1、天子以生人付公理
古义为生民,即老百姓;
4、宗元尝出入岐周邠斄间
今指不认识的人。 所写之事应详细、确实,不可道听途说。
古 (判断句,“……也”判断标志。
②不一致, 不相符。 (省略句,省略宾语“之”。
今 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
2、请假设草具 (判断句,“……也”判断标志。
异 今指①姑且认定 ②虚构。
又以刃刺酒翁 介词,用
以
取判铺背上,以大杖击二十
介词,用
汝将何以视天地,尚不愧奴隶耶 介词,凭
未尝以色待物
介词,用
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 介词,因为
太尉自州以状白府 介词,用
今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 连词,以致
第11页,共18页。
且大乱,若何 将要
甲者出,太尉笑且入 表并列
且 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 将
第4页,共18页。
题解
• 段太尉:太尉,官职名。其人叫段秀实。 • 逸事状:“状”,又称“行状”,记述某人
生平事迹,但不详记人物的世系,名字、爵 位、行治,寿年的一种文体。“逸事状”是
“行状”的变体。二者的不同在于:“行状”全 面介绍一个人的生平事迹,“逸事状”则只记录 逸事(即正史未载之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段太尉逸事状
教学目的
一、识记:柳宗元有关常识,“状”的知识
二、理解本文的主旨,体会作者的写作技法
三、掌握相关文言知识,落实“白、辞、适、以、卒、则”等词语的多种义项。
教学重点、难点
一、本文写法上的特点:矛盾冲突揭示人物性格
二、文言词语的积累
教学时数:四
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二
教学要点:
1、指导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2、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及相关常识。
一、导入课题
以简介作者及“逸事状”知识导入。
二、熟读大致理解课文,掌握基本的字词句和特殊句法
第三
教学要点:
1、引导学生赏析运用矛盾冲突来揭示人物性格及倒叙的写作技法;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形象生动的语言。
一、导入课题
二、赏析构思艺术
1、讨论:课文是如何记叙段太尉的“逸事状”的?
学生讨论,最后教师总结归纳:
此文取材于真人真事,作者通过三件逸事,塑造了一个不畏强暴,关心人民,临财而不苟取的封建时代正直官吏的形象。
2、思考讨论:本文的结构如何?是怎样把三件逸事串起来的?
作者花了很多笔墨写其事件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余音,充分展示了段秀实的刚勇个性。
诣营陈辞是这则事件的高潮,叙写尤为详细,令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收到了见微知著的效果,人物的识见和气节仍光彩逼人。
4、思考:试归纳总结本文主题思想
讨论后明确:
本文记叙了段太尉一些优秀事迹,并没有抒情、议论,只是具体描写了段秀实的沉着、机智、不畏强暴、爱护人民这些优秀品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安史之乱”后那些拥兵自重的新军阀对人民的残酷压迫,体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忧虑,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第四
教学要点:
1、总结归纳本文的人物性格和写作技法;
2、讲解讨论《早晚练》上的作业。
一、人物性格分析
研讨:课文写了段太尉的几件逸事?各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明确:
1.诛杀暴卒刚正沉勇
2.代民偿租仁慈宽厚
3.拒收贿赂清廉正直
二、写作技巧分析
1.文中写焦令谌如此骄横,其作用是什么?
讨论后明确:反衬,从而表现作者褒贬分明、爱憎强烈的感情。
2.本文在写作技巧上有哪些值得借鉴的?
讨论后明确:
《段太尉逸事状》的写作特点大抵可分为三点:一是精心选材,每一件事都突出表现主人公思想性格的一个方面;二是用个性化的语言行动塑造人物形象,描写生动形象,而不作议论;三是使用倒叙手法,有利于主题突出,文章结构巧妙。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