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中国货币超发问题之我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当前中国货币超发问题之我见
摘要:截至2013年9月末,中国的M2总量已经达到107.74万亿元,那么当前中国货币超发了吗?前些年对于货币超发这个问题很多人已经探讨过了,但至今为止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为大家所接受。

本文在总结了一些前人的观点的基础上,从“货币超发”中“货币”的含义,衡量货币超发的标准以及各国之间关于货币超发的可比性等几个方面的对此问题加以探讨,最后得出我们应该用理性的、辩证的思维来看待货币超发这个问题的结论。

关键字:货币超发 , 衡量标准 , 可比性
一、前人观点陈述
1、“货币超发”中的“货币”用什么表示?
讨论货币超发问题,首先应该搞清楚的就是“什么是货币”?货币有很多种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货币与金融统计学》中是这样定义的:“凡是能够执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等职能甚至是执行价值贮藏手段职能的金融工具,无论是金属货币、纸币、存款还是有价证券,都称之为货币”1。

而对于论题中的“货币”而言,有些人,比如说黄涛,认为应该用M2来作为衡量货币是否超发的标准;而另一部分人,以沈晗耀为例,认为可以用M1来作为衡量货币超发的标准,并解释了不宜用M2作为货币超发标准的原因。

2、中国货币超发了吗?
除了货币的表示标准不统一,对于货币是否超发也是存在分歧的。

以满红智为代表的人认为中国货币并没有超发;而张锐就认为中国货币超发了。

1杜金富主编:《货币与金融统计学》,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第三版,第1页.
3、用什么来衡量货币超发?
关于货币超发的衡量,有些人认为应该用M2减去GDP来加以衡量;但也有人提出质疑,认为用M2除以GDP更加准确,比如胡晓鹏;更有甚者认为不应该用M2与GDP的关系作为衡量货币超发的标准,例如李倩。

4、各国之间M2具有可比性吗?
很多人在分析货币超发这个问题时经常将中国的M2与美国、英国等其他国家加以对比,来说明中国货币超发的问题,比如说黄涛。

对此,有些人却认为这是不妥的,中外M2的统计口径是不一样的,不能作直接的对比,例如李倩。

二、货币超发中“货币”的含义
在我看来,衡量一个国家货币是否超发不应该用M1也不应该用M2来表示,而是应该以M0作为衡量标准的货币。

理由如下:
首先,从“货币超发”这个“发”字我们可以看出,论题主要强调的是货币发行量是否过多,是否超过经济正常运行及增长所需数量,而不是货币的流通数量的是多少。

根据凯恩斯的乘数效应理论可知,货币的发行量是基础货币与货币创造乘数的乘积。

所以说现实中货币的供给量远远大于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基础货币的数量。

众所周知,在中国有权发行货币的机构是什么呢?当然是中国人民银行。

而根据我国1994年货币统计口径(之后又进行了几次修改):M0=流通中现金;狭义货币M1=M0+单位活期存款;广义货币M2=M1+储蓄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

可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应该是基础货币,即M0,这才是货币的发行量,才是我们应该探讨的“货币”。

而M1等于M0加上单位活期存款;M2等于M1加上储蓄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

除了M0那部分,其它的“货币”包括单位活期存款、储蓄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并不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不应包括在我们的讨论之中,也就更没有拿它和其它国家比较的必要了。

三、衡量货币超发的标准究竟是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正如前文所说,历来是一个争论不断的话题,至今仍难以有一个为众人所信服的结论产生。

首先要说明的是,我认为用M2减去GDP 的标准应该是非常错误的。

理由很简单,M2是一个存量概念,而GDP表示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却是一个流量概念,一个存量减去一个流量能说明什么问题呢?结论很简单:什么都不能说明,因此用M2减去GDP来作为衡量国家货币发行是否超发是没有道理的。

另外,我认为如果改变为除法的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毕竟它可以表示每增加一点GDP所需货币发行量的多少,是有着实际意义的。

但是,由于用M2来表示货币超发不是较好的标准,而用M0却是更加客观准确的标准,因此,对于衡量货币超发的标准,我认为应该用M0除以GDP这个比值比较合适。

它表示每增加一点GDP多需要的M0应该是多少。

如果这个比值大于一,那么说明当前中国货币存在超发的现象,反之,如果该比值是小于一的,就说明中国当前并不存在货币超发的问题,不用为之担忧。

表1 2013年9月份及前三季度主要统计数据单位:万亿元项目绝对量同比增长(%)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货币供应量
广义货币(M2)余额狭义货币(M1)余额流通中货币(M0)余额3.5669
17.5118
17.5975
107.74
31.23
5.65
3.4
7.8
8.4
14.2
8.9
5.7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由表可知:2013年9月末,中国国内生产总值38.6762万亿元,同时期M0为5.65万亿元,M0/GDP=14. 61%,根据以上数据显示,中国当前并不存在货币超发问题。

四、各个国家间货币超发的可比性研究
首先,《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明确了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为:
M0:现金,指本币流通中现金;
M1:狭义货币,M0+可转让本币存款和在国内可直接支付的外币存款;
M2:狭义货币和准货币,即M1+一定期限内的(3个月至1年)单位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外汇存款+CD;
M3:广义货币,M2+外汇定期存款+商业票据+互助金存款+旅行支票。

美国即采用的是参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制定的货币供应量指标统计口径。

而中国的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为,
M0=流通中现金;
M1(狭义货币)=M0+单位活期存款;
M2(广义货币)=M1+储蓄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2001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第一次修订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将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计入M2。

2002年初,中国人民银行第二次修订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将在中国的外资、合资金融机构的人民币存款业务,分别计入到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量。

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向社会公开《关于修订中国货币供应量统计方案的研究报告》(征求意见稿),第三次修订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此次修订将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在原M0、M1、M2三个层次的基础上,再扩大到M3,即增加了外汇存款、保险公司存款和各种基金存款。

由此可知,中美之间由于统计口径的不一致,使得同一名称的货币所包涵的实质内容并不相同,这就对中美之间关于货币超发问题的比较变得难上加难,使之成为了一个不可解决的难题。

正是因为中美之间的这种货币统计口径不一致,使得那些以中国货币发行量超过美国的货币发行量的这种比较变得没有意义,更加不能作为中国货币超发的依据。

另外,在谈论中国货币是否超发时应该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而不是盲目的与外国加以硬性的比较。

中国货币发行中的M2数字比较大并不代表着中国货币超发。

中外实际的国情都不同,有很多
因素是不一样的,不能简简单单的就将中国的货币发行量与外国的货币发行量加以比较。

比如:中国的金融体系运作效率就不如美国的高,主要原因就在于中国人民手中的货币以现金的形式存在的比重较高,更多的资金在银行账户中躺着,而没有投入到市场中去,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也就是资金并没有得到高效的利用,这就使得中国人民银行不得不靠发行更多的货币来满足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由此使得中国的M2数字较美国偏大,这是正常的现象,并不是货币超发。

六、结论
根据以上所述,我认为在衡量当前中国货币是否超发时,首先应该用M0来代替M1和M2作为“货币超发”中的“货币”;其次,应该运用M0除以GDP而不是减去GDP的方式来作为衡量公式,依据公式M0/GDP结果可知,当前中国并不存在货币超发问题。

另外,在衡量当前中国货币是否超发时应该结合中国具体国情,考虑到中国金融体系的特殊性等因素,不应该将其与外国加以盲目的比较,要注意可比性,只有认为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可比性的情况下才能加以比较,得出相应的结论。

总之,我们应该用理性的、辩证的思维来看待货币超发这个问题。

参考文献:
[1]黄涛.货币超发的潜在风险 [N].上海证券报,2013-5-2(4).
[2]沈晗耀.中国VS美国谁是真正的货币大国 [J].宏观经济,2013,(7):8-10.
[3]满红智.基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特征的货币供应量增长问题探析 [J].经济纵
横,2013,(8):164.
[4]张锐.我国货币超发的动态分析与理性批判 [J].理论探讨,2013,(7):20-22.
[5]胡晓鹏.讨论“货币超发”不可“情绪化” [N].文汇报,2011-1-6(5).
[6]李倩.怎样看待部分人士热议的所谓“货币超发”问题 [N].金融时报,2010-11-1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