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形象 ppt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试简要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是一个清高孤傲的形象。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 境里,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 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 不可侵犯。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 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的寄 托和写照。
常见艺术形象类举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 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 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 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 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 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古代诗歌鉴赏
诗歌形象
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
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
情的艺术形象。

人(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景(写景诗的景象)
物(咏物诗的物象)
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 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1)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 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 (非作者本人)。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 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 对田园的喜爱. 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 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 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 伤地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 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一、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阅读,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753)秋游宣州时,距他被迫离 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长期飘泊的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 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独 寂寞之感。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 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 照。
(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 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 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 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 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Biblioteka Baidu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 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如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
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 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
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 边的三山。
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关河梦断 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 “尘暗旧貂?”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 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一般有: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 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 分析。
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 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 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 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陆 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诗的下半运用拟人手法写诗人对敬亭山 的喜爱。 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
“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 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 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 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 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如何鉴赏诗中的形象?
(1)什么形象; (2)形象的基本特征; (3)形象的意义。
前二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
其实,把孤独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 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 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 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 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因此,这 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这种“静”,正 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 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 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 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
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 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二、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也”,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往往要 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 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 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 报国无门的感慨。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