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评价指标体系
《中国学沭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1年版)》发布——学术不端问题论文比例下降总量上升
![《中国学沭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1年版)》发布——学术不端问题论文比例下降总量上升](https://img.taocdn.com/s3/m/083db3186c175f0e7cd137bc.png)
A src btat
Mi ye o CWS e g e ”esn le c tr g” cn nrae y l id f 0 bi fd proai d a ei k l n z n a i e s b c
提 高 日粮 利用效 率 1 1 % ~2 7 ,提 高 日粮 蛋 白利用效 率 0 1 33 % m r hr % . o 1a 1 e ;t O 1 8 ~1 .% .提 高 产 奶 纯 收入 1 2 ~2 .7 。 44 % 4 5 0 8% 1O %
《 中国学 期 刊影响因子年 报 ( 0 1 2 1年版 ) 》发布 学术不端 问题论文比例下降总量上升
国 内科 技 信 息
“ 个性化配餐 ”可使奶牛提高产奶量 1 % 0
在 饲 喂相 同 每 日饲 料 总量 ( 日粮 )的 情 况 下 .采 用 产 奶 代 谢 蛋 白调 控 技 术 饲 养 的奶 牛 比 普通 奶 牛 提 高产 奶 量 1% 以上 。 日前 O 由山东省农业科学 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主持完成的该项新技术通过专 家组 鉴 定 。
调控技 术即在满足奶 牛 日粮蛋 白的前提 下 .为不 同产奶量 的
奶 牛提供最佳氨基酸配 比饲料 ,从而提高奶牛 的产奶量和乳蛋 白产 量 。奶牛 的蛋 白需求分 为维持 需要 、增重和产 奶三部分 。一般 而 言 ,维持需要是相对 固定的 .可 以调节的是增重和产奶。通过调控 手 段提高奶 牛产 奶代谢蛋 白数量 .从而使得乳 蛋 白合成效率最优
量 在 上升 。
同方知 网技 术有限公 司学术不端检测 系统研究 中心 主任孙雄 勇说 ,检测对象为6 0 多家单位用户 ,其中有4 1 家期 刊编辑部 ; 00 5O
最新版《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正式发布
![最新版《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正式发布](https://img.taocdn.com/s3/m/e0384e1fa216147917112816.png)
抗体产生有关 , 可以上调存活基因表达 , 促进肿瘤细 胞增 殖分 化 、 肿 瘤 细胞浸 润 转移 和肿 瘤血 管形 成等 。
在多种 淋 巴瘤亚 型 中 N F . K B 均 有 不 同程 度 的 表
临床 与实验病 理学杂志
表2 C I MO与 NF - K B在 B细胞 NHL组 织 中 的表 达
J C l i n E x p P a t h o l 2 0 1 3 F e b ; 2 9 ( 2 )
・1 3 3・
活 是一 项独 立 的预后 不 良因子 。
作 者进 一 步分 析显 示 B细胞 N HL组 织 中 C D 4 0 与 N F — K B的表达 呈负 相关 , 这与 C D 4 0能 够 激 活 N F . K B信 号 途 径 相 矛 盾 。对 此 作 者 考 虑 到 以 下 原
[ 4] J o s t P J ,R u l a n d J .Ab e r r a n t N F - K B s i g n a l i n g i n l y m p h o ma : me c h a n i s m s , c o n s e q u e n c e s ,a n d t h e r a p e u t i c i mp l i c a t i o n s [ J] .
道在接受 免疫化疗 的 B细胞 N H L患者 中 C D 4 0阳 性提示侵袭性低 , 但C D 4 0与其它预后 因子 之间 的 关 系 尚需 进一 步研 究 。本组 实 验结果 显 示 , C D 4 0的 表达与患者性别 、 年龄 、 肿瘤直径 、 骨髓是否浸润及
学术期刊评价指标研究
![学术期刊评价指标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0ee1a16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55.png)
学术期刊评价指标研究学术期刊作为科研成果的重要输出渠道,其质量的评价一直被广泛关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学术期刊的出版形式也发生了变化,数字化、开放式期刊成为了新的趋势。
如何从海量的期刊中快速、准确地评价出优秀的期刊,是当前学术研究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围绕学术期刊评价指标展开讨论。
一、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学术期刊评价体系是评价期刊质量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期刊影响因子、h因子、ESI、SCI、SSCI、CPCI等指标。
其中,期刊影响因子是最常用的指标之一。
其公式是:期刊影响因子 = 影响期刊的文章数 ÷影响期刊的文章所在期刊的总篇数。
期刊影响因子越高,说明该期刊所发表的文章被引用的次数也越多,期刊的作用越大。
然而,期刊影响因子并不是评价期刊质量的唯一指标。
二、期刊影响因子的局限性虽然期刊影响因子被广泛应用于期刊评价,并成为学术出版社、作者和读者选择期刊的重要参考依据,但其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1.选择性问题。
由于影响因子只计算近两年内被引用的论文,所以长期影响力强但引用次数少的文章可能被忽视。
2.学科特殊性问题。
不同学科领域的期刊差异很大,同一个影响因子并不能说明两个期刊的质量相当。
3.作者行为问题。
一些作者在发表文章时可能会有意选择影响因子较高的期刊,或者将自己的文章分散在多个期刊中以增加论文数量,从而提高影响因子。
4.引用次数问题。
影响因子只是依靠引用次数来评价期刊质量,却忽略了文献阅读量等其他方面的影响。
综合上述问题,影响因子并不是一个完全可靠的评价指标,需要辅以其他指标来进行综合评价。
三、其他评价指标1.h因子。
h因子是指某位作者在一定时间内发表的论文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前h篇论文的引用次数,又称Hirsch指数。
h因子具有较好的学科适用性,能够更好地反映出研究贡献和影响力。
2.学科影响力指数。
学科影响力指数是以学科为单位对期刊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进行整合评价的方法,能够体现学科领域内期刊的重要性和地位。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系列标准11291730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系列标准11291730](https://img.taocdn.com/s3/m/1ea9f9ee172ded630b1cb671.png)
从商业化应用前景和价值的角度分析未来技术发展趋势。 4.1.7 工程设计型
基于工程学的思想和方法,在各个学科领域范围内,将人员、机器、材料、能源、信息汇集起来, 以促使一项工业活动能够得到有效地顺利进行的实践性研究。 4.1.8 技术应用型
引文献在统计年的被引用总次数与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计算公式为:
该期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第I类统计源期刊引用的总次数 JIF-FR=
该期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
第Ⅰ类统计源期刊中包括由上述两类文献组成的综合类期刊。
3.8 技术研究类期刊影响因子 JIF-AR
以基础研究、技术研究、技术开发类科技期刊作为第Ⅱ类统计源期刊计算,技术研究类期刊前两年
4
Q/CNKI PJ01.1—2009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 期刊载文量统计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中被评价科技期刊载文量及
相关数据的统计原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1
Q/CNKI PJ03—2010
该期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期刊综合统计源文献引用的总次数
MS - JIF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20版)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20版)](https://img.taocdn.com/s3/m/1f221f1a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40.png)
ki .net 中OD 知工冠编号:CST-JIFR 2020 SXHG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20版)期刊名称:应用化工主办单位:陕西省石油化工研究设计院等学科类目:化学工程 研究层次:技术研究CN/ ISSN : CN 61-1370/TQ ISSN 1671-3206计量指标统计表注:1、各项指标定义参见《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指标体系。
一、影响力指数(CI )他引TC他引JIFCI 值影响力指数(CI )学科排序本刊数值学科最大值学科最小值本刊数值学科最大值学科最小值186********. 4321. 1060. 008524. 62610/174二、载文量、可被引文献量(篇)2019年2018 年2017年载文量可被引文献量可被引文献比载文量可被引文献量可被引文献比载文量可被引文献量可被引文献比7036800. 976786530. 966055950. 98三、被引频次(本刊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2019年度的被引频次)本刊发表文献被各种来源文献引用频次2019年发表文献2018年发表文献2017年发表文献历年发表文献被引频次他引频次被引频次他引频次被引频次他引频次总被引频次复合引用10810052647763657842241'期刊综合统计源文献引用797137332440334523352、博士学位论文统计源文献引用11131313132443'硕士学位论文统计源文献引用282813013021621615844'会议论文统计源文献引用10104461技术研究型统计源期刊引用78703683193953372292四、影响因子(JIF )影响因子种类即年指标影响因子他引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他引5年影响因子影响因子学科排序复合JIF 0. 1590. 9310. 8450. 7450. 69325/174期刊综合JIF 0. 1160. 6220. 5360.4590. 40728/174技术研究类JIF0. 1150. 6110. 5260.4500. 39922/95五、其他参考扌旨7标基金论文比平均引文数引用半衰期引用期刊数被引半衰期被引期刊数他引总引比互引指数WEB 即年下载率WEB 下载量/万次量效指数1.0022 6.41230 4.48810. 9261/1711442. 090. 7462、中国知网“个刊影响力统计分析数据库”可核查各项统计数据。
学术期刊评价指标说明
![学术期刊评价指标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ccf7c4ca7375a417876f8fad.png)
学术期刊评价指标说明(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文献计量学(Bibliometrics)文献计量学是以文献体系和文献计量特征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学、统计学等计量方法,研究文献情报的分布结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和定量管理,并进而探讨科学技术的某些结构、特征和规律的一门学科[5-12]。
这一术语最早是1969年由英国人A.普里查德(Alan Britchard)提出的。
文献计量学中常用的定律有如下几种。
布拉德福定律:布拉德福定律是由英国着名文献学家于本世纪30年代率先提出的描述文献分散规律的经验定律。
文字表述为:如果将科技期刊按其刊载某专业论文的数量多寡,以递减顺序排列,则可分出一个核心区和相继的几个区域,每区刊载的论文量相等,此时核心期刊和相继区域期刊数量成1:n:n2……的关系。
洛特卡定律:洛特卡定律是由美国学者.洛特卡在本世纪20年代率先提出的描述科学生产率的经验规律,又称“倒数平方定律”。
它描述的是科学工作者人数与其所着论文之间的关系:写两篇论文的作者数量约为写一篇论文的作者数量的1/4;写3篇论文的作者数量约为写1篇论文作者数量的1/9;写n篇论文的作者数量约为写一篇论文作者数量的1/ n2……,而写一篇论文作者的数量约占所有作者数量的60%。
该定律被认为是第一次揭示了作者与数量之间的关系。
齐普夫定律:齐普夫定律是美国学者.齐普夫于本世纪40年代提出的词频分布定律。
它可以表述为:如果把一篇较长文章中每个词出现的频次统计起来,按照高频词在前、低频词在后的递减顺序排列,并用自然数给这些词编上等级序号,即频次最高的词等级为1,频次次之的等级为2,……,频次最小的词等级为D。
若用f 表示频次,r表示等级序号,则有fr=C(C为常数)。
人们称该式为齐普夫定律。
普赖斯指数:1971年美国科学学家D.普赖斯提出了一个衡量各个知识领域文献老化的数量指标,即后人所称的“普赖斯指数”。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评价指标体系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评价指标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4873db7e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15.png)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年报》评价指标体系《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年报》评价指标体系1.期刊影响⼒综合评价指标——期刊影响⼒指数(CI )统计某个年度内出版的某些源⽂献引证期刊的次数,可以在统计学意义上反映期刊在该统计年度产⽣的影响⼒。
简单⽽常⽤的计量指标有期刊的总被引频次(TC ,⼴延量,评价对象为期刊已发表的所有⽂献)、影响因⼦(IF ,强度量,评价对象为期刊在统计年之前两年发表的⽂献)、即年指标(强度量,评价对象为期刊在统计年发表的⽂献)等。
显然,上述指标的评价对象是期刊在不同时期发表的⽂献,且评价⾓度、计量⽅法各不相同,任⼀指标都不能全⾯反映期刊的影响⼒。
期刊评价中⽚⾯强调其中某个指标,都会导致期刊出现⽚⾯发展倾向,甚⾄引发期刊的学术不端⾏为,⼲扰期刊正常发展。
因此,⼈们⼀直在希望找到⼀个综合反映期刊影响⼒的计量指标。
然⽽,过去这⽅⾯的⼯作总是试图将TC 、IF 等指标先验地假设为同⼀线性空间的可加标量,按⼀组⼈为设定的权重参数拟合为⼀个“综合指标”,⽽未注意区分这些指标的内禀属性,得到的期刊排序结果也难以给予合理的解释。
我们在2013年⾸次提出了⼀种综合评价学术期刊影响⼒的⽅法,连续三年应⽤于“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学术期刊”的遴选,基本原理、计算⽅法和结果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和期刊界的基本认可。
1.1期刊影响⼒指数(CI )的基本定义定义1:期刊影响⼒排序空间在某种可⽐较⼤⼩的期刊范围内(同⼀学科内)将TC 、IF 分别归⼀化处理为tc 、if ,并按其⼤⼩进⾏期刊排序,即可在排序意义上将TC 、IF 映射到⼀个2维空间,称为“期刊影响⼒排序空间”。
定义2:期刊影响⼒等位线在“期刊影响⼒排序空间”内,定义影响⼒最⼤的期刊为(1,1),各刊与之的距离为22B -1)A 1(R )(+-=,期刊影响⼒相等的点连成的线即为期刊影响⼒等位线。
显然,等位线就是以(1,1)为圆⼼的圆弧,见图1。
定义3:期刊影响⼒指数(CI )学术期刊影响⼒指数(Academic Journal Clout Index ,简称CI ),是反映⼀组期刊中各刊影响⼒⼤⼩的综合指标,它是将期刊在统计年的总被引频次(TC )和影响因⼦(IF )双指标进⾏组内线性归⼀后向量平权计算所得的数值,⽤于对组内期刊排序。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年度报告》名词解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年度报告》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6d3c70c7cd184254b3535c3.png)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年度报告》名词解释为方便读者查阅和使用,现将《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年度报告》(CAJCES)中所使用的期刊评价指标的理论意义和具体算法简要解释如下:1.总被引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
意义:该指标可以客观地说明该期刊总体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学术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2.影响因子: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评价当年的被引用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
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
具体算法为:意义:该指标是相对统计值,可克服大小期刊由于发文量不同所带来的偏差。
一般说来,影响因子越大,其影响力和学术作用也越大。
3.即年指标:又称当年指数,即为某期刊评价年发表论文的被引用次数除以该刊当年发表的论文数。
具体算法为:意义:这是一个表征期刊即时反应速率的指标,主要描述期刊当年发表的论文在当年被引用的情况。
4.他引总引比:又称他引率,指该期刊的总被引频次中,被其它期刊引用次数所占的比例。
具体算法为:5.被引半衰期:指该期刊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一半的引用数是在多长一段时间内累计达到的。
现举例说明其计算方法设某一学术期刊在2003年内共被引用1916次,其被引文献的年代分布累计百分比如下表:由上表可见,最接近50%的引用累计百分比是在1998年达到的47.86%,距统计的2003年为6年,由此可计算出该刊的被引半衰期为:意义:被引半衰期是测度期刊老化速度的一种指标。
需要注意的是,通常不是针对个别文献或某一组文献,而是指某一学科或专业领域的文献总和而言的。
6. 载文量:指来源期刊在统计当年发表的全部论文数,它们是统计期刊引用数据的来源。
7.Web即年下载率:指来源期刊统计当年出版并上网的文献数与其在当年被全文下载篇次之比。
具体算法为:例:某刊在2004出版12期,文献数为120,当年上网文献数为100篇,这100篇文献在2004年内即被下载2000次,由此可计算出该刊2004年的Web即年下载率为:意义:该指标表征上网期刊的即年反应速率,可用以测度该期刊在当年网上的扩散度。
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
![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ef6d46d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2b.png)
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摘要:学术期刊作为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对于学术研究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评价学术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构建合理且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探讨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和应用研究,从而提高学术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
1. 引言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应用研究对于提高学术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发表的学术期刊数量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然而,仅仅数量的增长并不能真正反映学术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
因此,构建科学且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学术界来说非常关键。
2. 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2.1 学术影响力指标学术期刊的影响力是衡量其质量和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学术影响力可以通过引用率、影响因子等指标来衡量。
引用率反映了学术期刊被其他文章引用的频率,而影响因子则是根据一个期刊的被引频次与该期刊发表的文章总数之比计算出的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客观地评价学术期刊在学术界的影响力水平。
2.2 文章质量指标学术期刊的文章质量是评价学术期刊重要的标准之一。
文章质量可以通过审稿流程、被接受率、撤稿率等指标来衡量。
审稿流程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可以直接反映学术期刊的学术水平和质量。
被接受率和撤稿率可以反映学术期刊对于学术研究的认可程度和可靠性。
2.3 编辑团队指标学术期刊的编辑团队是保证学术期刊质量和影响力的关键之一。
编辑团队指标可以通过编辑的学术背景、经验和学术声誉来衡量。
拥有高质量、高声誉的编辑团队可以提高学术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声誉。
3. 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研究3.1 传统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传统的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侧重于学术影响力指标和文章质量指标的应用。
学术界广泛使用的影响因子指标已成为衡量学术期刊影响力的重要参考标准。
同时,一些学术期刊也通过审稿流程的改进和提高被接受率来提高文章质量。
3.2 新兴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随着学术界的发展和变化,传统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体系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只注重文章的数量而忽视了质量,忽视了学术期刊在学术社区中的交流和互动。
四大中文核心期刊评价体系
![四大中文核心期刊评价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0dbd3d240242a8956aece46b.png)
四大中文核心期刊评价体系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四种中文核心期刊评价体系资料介绍对中国内地出版的期刊中核心期刊的认定,目前国内比较权威的有以下几种版本:第一种是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每年出一次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限理工科期刊,以下简称《引证报告》)。
中信所每年第四季度面向全国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发布上一年的科研论文排名。
排名包括SCI、Ei、ISTP分别收录的论文量和中国期刊发表论文量等项指标。
《引证报告》以1300多种中、外文科技类期刊作为统计源,报告的内容是对这些期刊进行多项指标的统计与分析,其中最重要的是按类进行“影响因子”排名。
第二种是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编辑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要目总览》)。
《要目总览》不定期出版,1996年出版了第一版,2000年出了第二版。
《要目总览》收编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各种学科类别的中文期刊。
其中对核心期刊的认定通过五项指标综合评估。
《引证报告》统计源期刊的选取原则和《要目总览》核心期刊的认定各依据了不同的方法体系,所以二者界定的核心期刊(指科技类)不完全一致。
在《引证报告》和《要目总览》中每次都被评为核心期刊的期刊在其刊名前面加注了“#”,共597种。
被《要目总览》1996年版,2000年版都定为核心期刊的社科类期刊,加注“=”,共434种。
此外,被1999年EI和SCI收录的期刊,分别注以“+”(71种)或“ &”(28种)。
第三种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限于理工科期刊)。
它是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建立的, 分为核心库和扩展库。
核心库的来源期刊经过严格的评选,是各学科领域中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核心期刊。
我校在科研成果认定中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中的刊物均认定为核心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指标体系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指标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2ee2a41c227916888486d744.png)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评价指标体系1. 影响因子指标体系综上所述,本期《年报》从不同计量评价角度提出了复合影响因子、综合影响因子、学科复合影响因子、基础研究类影响因子、技术研究类影响因子等一系列指标。
为了进一步反映期刊引证的客观性,《年报》还计算了各类他引影响因子,从而构成了多角度计量评价期刊的影响因子指标体系,有关定义如下:1.1复合类指标复合统计源由期刊统计源、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统计源、会议论文统计源构成,基于该统计源的计量指标称为复合类指标。
1.1.1复合总被引复合总被引是指某期刊自创刊以来发表的全部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复合统计源引用的总次数。
1.1.2复合影响因子复合影响因子(U-JIF)是指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复合统计源引用总次数与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
计算公式为:U-JIF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复合统计源文献引用的总次数=该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1.1.3复合他引影响因子复合他引影响因子是指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该期刊之外的复合统计源引用的总次数与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
1.1.4复合即年指标复合即年指标是指某期刊在统计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复合统计源引用的总次数与该期刊当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
1.1.5学科复合影响因子学科复合影响因子(D-JIF)是指:以上述复合统计源计算,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某一学科的可被引文献的总被引次数与该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该学科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
为了区别于复合影响因子,带有“#”的期刊的影响因子指的是学科复合影响因子。
D-JIF=该期刊前两年发表的某一学科的可被引文献的被引总次数该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该学科的可被引文献总量《年报》只为符合以下条件的期刊统计其学科复合影响因子:①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中该学科的文献占15%以上;②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中该学科的文献每年在50篇以上;③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的学科范围集中在3个一级学科及以内。
学术期刊影响因子等指标说明
![学术期刊影响因子等指标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27500b8284868762caaed536.png)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部分指标说明1. 可被引文献比:某期刊在指定时间范围内发表的可被引文献量与载文量之比。
2. 总被引频次:某期刊自创刊以来发表的全部文献在统计年被指定统计源期刊引用的总次数。
3.即年指标:又称当年指数,指某期刊在统计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当年被某类统计源期刊引用的总次数与该期刊当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
4. 他引影响因子: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被某类统计源期刊中本刊之外的期刊引用的总次数与该刊在此两年内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
5.基金论文比:某期刊在指定时间范围内发表的各类基金资助的论文占可被引文献的比例。
6. 被引半衰期:将某期刊在统计年被某类统计源期刊引用的全部文献从统计年起依出版时间顺序排列,依时间顺序累加被引次数。
累加被引次数达到该期刊总被引频次的1/2时,统计年至该时间的年数即为该期刊的被引半衰期。
7. 互引指数:将某刊前2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的被引频次,按施引期刊分组,依各期刊的引用频次由大到小排序,取累计被引频次恰好大于等于总被引频次的50%时的期刊种数,定义该种数值为该刊的“互引期刊数”。
再将该学科各个期刊的“互引期刊数”求平均值,以该平均值为互引指数的分母。
互引指数的分子为该刊的“互引期刊数”。
互引指数用于判断某期刊是否与其他期刊之间存在互引同盟倾向(为了提高影响因子而约定相互引用的倾向)。
互引指数越小,表示该刊的被引用集中度较明显;反之,表示该刊的被引用集中度不明显。
8.Web即年下载率:某期刊在统计年由“中国知网”网络出版的文献在当年被全文下载的总篇次与该期刊当年出版当年上网的文献总数之比。
9.Web下载量:某期刊由“中国知网”网络出版的文献在统计年被全文下载的总篇次。
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与学术声誉评估期刊质量的指标和方法
![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与学术声誉评估期刊质量的指标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5e6ed9e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21.png)
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与学术声誉评估期刊质量的指标和方法学术期刊是学术界交流和发表研究成果的重要载体,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对于学术界的发展至关重要。
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和学术声誉被广泛用于评价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
本文将探讨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和学术声誉评估期刊质量的指标和方法。
一、影响因子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影响因子是评价期刊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它由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公司首先提出并推广使用。
影响因子的计算是基于一个期刊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数及这些论文被引用的次数。
影响因子= 期刊论文被引频次 / 期刊论文总数影响因子体现了期刊论文被引用的频率和影响力,数值越大表示期刊的影响力越大。
一般而言,影响因子大于1的期刊被认为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
二、影响因子的优缺点1. 优点:(1)直观明了:影响因子是一个简洁的指标,能够直接反映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
(2)依赖性强:影响因子计算基于论文引用次数,反映了学术界对期刊论文的关注程度和认可度。
2. 缺点:(1)不全面:影响因子只考虑了两年内的引用次数,忽略了对期刊论文长期的影响力评估。
(2)易受少数高引论文影响:某一篇高引论文对影响因子的计算会产生显著影响,不够全面客观。
(3)领域差异:不同学科领域的期刊影响因子水平存在差异,难以全面比较。
三、学术声誉评估期刊质量的指标和方法学术声誉是学术界对于期刊质量和学术影响力的综合评价,是评估期刊的重要指标之一。
1. 学术声誉评估方法:(1)调查问卷:通过向学术界专家和学者发放问卷,评估被调查者对期刊的看法和评价。
(2)专家评审:邀请具有学术权威地位和丰富经验的专家对期刊进行评审和评价。
2. 学术声誉评估的重要性:(1)综合评价:学术声誉能够综合评价期刊的学术水平、学术交流和影响力等多个方面。
(2)反映学术界认可度:学术声誉作为学术界内部的认可指标,反映了期刊在学界的地位和影响力。
四、综合指标和方法的应用为了更全面客观地评价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学术界采用了综合指标和方法,将影响因子和学术声誉等多个方面结合进行评估。
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与评价
![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62d0ba45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78.png)
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与评价随着学术研究的蓬勃发展,学术期刊作为学术成果发布的重要平台,逐渐成为评价学术贡献的重要指标。
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和评价方法逐渐被广泛应用,对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和评价方法的背景、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一、背景介绍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是指某一期刊发表论文后被引用的频次,被引频次高的期刊被认为具有较高的影响力。
该概念首次提出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多年发展和完善,已成为学术界评价期刊重要性的定量指标之一。
二、常用的评价方法1.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影响因子是以期刊过去两年的发表论文被引用总数与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之比来评估期刊影响力的指标。
影响因子高的期刊通常会受到更多关注,因为它们被认为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和学术质量。
然而,影响因子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容易受到引用习惯的影响,不同学科领域的期刊很难进行直接比较等。
2. H指数(H-Index)H指数综合考虑了一位学者在某一领域的学术影响力和持续性。
一个学者的H指数指的是他/她的论文中至少被引用了H次的论文数量。
类似地,期刊的H指数指的是该期刊中的文献至少被引用了H次的文献数量。
H指数适用于评估学者或期刊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学术影响力,但它也无法解决不同学科之间的差异性。
3. 文献索引数据库检索通过在学术文献索引数据库中检索期刊的发表论文数量、引用次数和被引用频次等信息,也可以对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进行评估。
例如,检索Web of Science、Scopus等数据库,可以获得期刊的引用情况和学术地位等数据,辅助评估期刊的质量。
三、存在的问题与挑战1. 学科差异性不同学科领域的学术期刊在发展水平、引用情况等方面存在差异,传统的评价方法很难兼顾各个学科的特点。
因此,在评价学术期刊时应考虑到学科差异性,采用适合不同学科的评价方法。
2. 引用习惯的影响期刊的影响因子容易受到引用习惯的影响,某些研究领域的文章引用次数更高,从而提高了期刊的影响因子。
学术期刊评价体系
![学术期刊评价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5fd736f9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46.png)
学术期刊评价体系
学术期刊评价体系是对学术期刊进行评价的一种体系。
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指标:
1. 学术影响力:主要指标包括期刊的引用率、影响因子等,反映了期刊对学术界的影响程度和影响力。
2. 学术质量:主要指标包括审稿标准、论文质量要求等,反映了期刊对论文的要求和审核质量。
3. 学术声誉:主要指标包括期刊的知名度、可信度等,反映了期刊在学术界的声誉和信誉。
4. 学术政策:主要指标包括期刊的政策规定、发表政策等,反映了期刊对学术界的政策支持和管理措施。
5. 学术服务:主要指标包括期刊的稿件处理速度、服务质量等,反映了期刊对作者和读者的提供的服务水平。
评价体系可以根据具体的学科领域和目标进行细分和扩展,例如在某些学科领域中,还会考虑到专业性、国际性、开放获取等因素。
评价体系可以帮助作者选择合适的期刊投稿,也可以辅助读者判断期刊的质量和可信度。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https://img.taocdn.com/s3/m/089589c2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bb.png)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是一个对中国学术期刊的综合评估报告,涵盖了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的期刊。
2024版的年报对于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进行了评估和排名,以帮助学者和研究人员更好地选择和发表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是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学术期刊作为学术交流的主要载体,对于科研人员的学术影响力和学术声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选择投稿期刊时,期刊的影响因子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反映了该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引用频次。
通过评估和排名中国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学者和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期刊在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的学术地位和水平。
这有助于他们选择合适的期刊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且可以评估一篇文章在特定期刊上发表的影响力。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还包括了其他一些指标,如期刊的被引频次、文章数量、引文半衰期等,以提供更全面的评估信息。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学者和研究人员更准确地评估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为他们选择发表的期刊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可以看出中国学术期刊在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的整体水平。
同时,该报告也可以推动学术期刊的发展和提高,刺激期刊的竞争和进步。
期刊可以根据年报的评估结果,调整自身发展战略,提升学术质量,增加影响力。
总之,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为学者和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综合的评估指标,帮助他们选择和发表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这对中国的自然科
学与工程技术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推动了学术期刊的发展和进步。
学术期刊影响因子解析评估学术成果的重要指标
![学术期刊影响因子解析评估学术成果的重要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8d56ce72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d7.png)
学术期刊影响因子解析评估学术成果的重要指标学术期刊影响因子(Journal Impact Factor)是衡量学术期刊影响力和学术成果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被广泛应用于评估论文的引用频次、期刊的学术声誉以及科学研究的水平。
通过解析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对学术成果评估的意义,并识别其潜在的局限性。
一、学术期刊影响因子的定义及计算方法学术期刊影响因子是由Thomas Reuters公司(现为Clarivate Analytics)创办的期刊数据库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提供的一种指标。
它定义为某一期刊在特定年度内所发表论文的被引用次数与该期刊在前两年发表的论文总数的比值。
计算学术期刊影响因子的过程相对复杂,但基本步骤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 统计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及被引用的次数;2. 选择特定的时间范围(通常为前两年);3. 将该期刊两年内的被引用次数总和除以发表论文的数量,得到影响因子。
二、学术期刊影响因子的评估意义学术期刊影响因子是权威机构对期刊学术影响力的一种评价标准,它具有以下几点评估意义:1. 衡量学术论文的质量:影响因子较高的期刊通常会吸引更多高质量的论文投稿。
因此,在学术界,发表在高影响因子期刊中的论文往往被认为是有较高学术价值的。
2. 衡量期刊学术声誉:影响因子可以代表一个期刊在同行学术界的地位和声誉。
较高的影响因子意味着该期刊被广泛引用和认可,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
3. 指导科学研究方向:研究人员通常会优先选择发表在影响因子较高的期刊中,因为这可以提高他们的学术声誉和职业发展。
因此,学术期刊影响因子能够间接影响科学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4. 帮助期刊选择与投稿:研究人员在选择期刊投稿时,除了考虑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之外,还会参考影响因子。
高影响因子的期刊更可能吸引到更多的读者和引用,从而提高论文的能见度和影响力。
三、学术期刊影响因子的局限性与争议学术期刊影响因子虽然被广泛应用和接受,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争议:1. 潜在滞后性:影响因子的计算仅考虑了前两年的引用次数,这可能会导致对某些领域中具有长期影响力的论文或期刊的滞后评估。
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f9655a3267ec102de2bd8945.png)
评价指标体系:一般从期刊发文,期刊被引用和第三方评价三个维度构建期刊评价指标体系。
采用的标准主要有:基金论文比,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web下载量,二次文献收录(社会科学期刊),被国外重要数据库收录(自然科学期刊)。
⑴基金论文比只来源期刊中,各类各类基金资助的论文占所有论文的比例,这是衡量期刊论文学术质量的重要指标。
⑵总被引频次只该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
这是一个非常客观的评价指标,可以显示该期刊被使用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
⑶影响因子某一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的被引用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
这是一个国际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由于它是一个相对统计量,可以公平地评价和处理各类期刊。
通常,影响因子越大,他的学术影响力和作用也越大。
⑷Web即年下载量指来源期刊当年出版上网的文献数与其在当年被全文下载篇次之比。
该指标表征上网期刊的即年反应速率,可用以测度该期刊在当年网上的扩散度,是研究期刊在网络环境下传播效率的一个新指标。
⑸社会科学期刊被二层文献转摘次数社会科学期刊主要统计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三家文摘刊物收录情况。
论文被二次文献转摘的形式有全文转摘,论点转摘和题名索引。
⑹自然科学期刊被国外重要数据库收录对38个学科的自然科学期刊被国外重要数据库的收录情况进行了统计,将确定的9个数据库分为权威数据库和核心数据库,在加权处理时分别赋予不同的权重。
这9个数据库中,SCIE为权威数据库;Geo Ref,INSPEC,EI Compendex Web,CA,BP,Medline,CABI,MathSciNet这8个数据库为核心数据库。
评价数据来源:在评价数据来源上,基金论文比,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web即年下载率这4个指标的数据全部来自清华同方《中国学术期刊印证报告》与《万方学术期刊印证报告》这两个第三方评价机构。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发布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发布](https://img.taocdn.com/s3/m/70ecfc30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60.png)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发布近日,中国知网发布了《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
这份权威的学术评估报告,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国内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和学术研究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篇文章将围绕这个话题展开,通过梳理关键词、分析数据等方式,为大家详细解读这份年报背后的含义。
让我们来明确一下本文的关键词: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
通过搜索这些关键词,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相关的研究论文、报告等资料。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确保所选取的资料与本文的主题和类型相符合,以保证文章的连贯性和严谨性。
接下来,我们来梳理一下相关的内容。
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的报告,今年的影响因子较往年有了显著的提升。
这一结果意味着国内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在逐步提高,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学术研究的进步。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与国际顶尖期刊相比,国内期刊的影响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现象,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数据的方式来进一步探讨。
从《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具体的数据和图表,例如各类期刊的影响因子排名、论文被引情况等等。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国内期刊在各个学科领域的影响力情况,以及哪些期刊和论文是影响力的主要来源。
在总结部分,我们要对本文的研究进行回顾,并从中得出一些启示。
从《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内学术期刊影响力的提升,但也必须承认与国际顶尖期刊的差距。
为了进一步提高国内期刊的影响力,我们需要加强学术研究的质量和原创性,推动学术研究的国际化合作,同时也要重视期刊编辑和审稿工作的规范化和专业化。
建议各学科领域的研究者、学术机构和政府部门更多地和支持国内期刊的发展,提高国内期刊的整体水平和国际知名度。
我们也可以从这份年报中看到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差异。
例如,一些自然科学领域的期刊影响因子普遍较高,而一些社会科学领域的期刊影响因子相对较低。
这提示我们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更加跨学科的合作和交流,推动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和发展。
本刊再次入选《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
![本刊再次入选《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https://img.taocdn.com/s3/m/c72545b9767f5acfa0c7cd2e.png)
本刊再次入选《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文献计慣评价研究中心利用多项学术指标综合评定,《新会计》杂志再次入选2019《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
据统计,在会计、审计学科期刊,《新会计》在入选的30个期刊中,期刊评价的核心指标“影响力指数(CI)”排第18名;“影响因子(JIP)”中的“复合影响因子”“期刊综合影响因子”“人文社科影响因子”,分别排第19名、第18名和第17名;核心指标期刊综合影响因子,比上年增长1.17倍,高影响作者发文量比上年增长47.06%o其他各项统计指标也反映,《新会计》在期刊影响力不断提高的同时,各项质量指标逐年上升。
《新会计》第二次入选权威文献计晟评价系统,是刊物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是《新会计》在步入有影响力期刊道路上迈出的坚实步伐。
《新会计》自创刊以来,始终以敏锐前瞻的视野,密切关注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对会计的深刻影响,从多角度主动出击,刊发了一系列视野独到、见解深刻、指导性强的高质量论文,为引导会计人员和会计工作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技术发展对会计的要求,促进会计提高服务经济发展能力,提供了专业舆论导向服务和重要话语平台。
GlKiTM统计刊源证书《新会计》编辑部经过多项学术指标综合评定,贵刊入选2019《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
特颁发此证书证书编号:LY2019-XKJI证书有效期:2020年9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中国…£社有限公司中心19年9月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Annual Report for Chinese Academic Journals Impact Factors献t《新会计》将继续坚持科学正确的办刊方针,始终紧紧抓住刊物质届这条主线,坚持不懈地服务会计人员和会计事业,努力把〈〈新会计》打造成为有影响力的高质量重要会计期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评价指标体系1.期刊影响力综合评价指标——期刊影响力指数(CI )统计某个年度内出版的某些源文献引证期刊的次数,可以在统计学意义上反映期刊在该统计年度产生的影响力。
简单而常用的计量指标有期刊的总被引频次(TC ,广延量,评价对象为期刊已发表的所有文献)、影响因子(IF ,强度量,评价对象为期刊在统计年之前两年发表的文献)、即年指标(强度量,评价对象为期刊在统计年发表的文献)等。
显然,上述指标的评价对象是期刊在不同时期发表的文献,且评价角度、计量方法各不相同,任一指标都不能全面反映期刊的影响力。
期刊评价中片面强调其中某个指标,都会导致期刊出现片面发展倾向,甚至引发期刊的学术不端行为,干扰期刊正常发展。
因此,人们一直在希望找到一个综合反映期刊影响力的计量指标。
然而,过去这方面的工作总是试图将TC 、IF 等指标先验地假设为同一线性空间的可加标量,按一组人为设定的权重参数拟合为一个“综合指标”,而未注意区分这些指标的内禀属性,得到的期刊排序结果也难以给予合理的解释。
我们在2013年首次提出了一种综合评价学术期刊影响力的方法,连续三年应用于“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的遴选,基本原理、计算方法和结果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和期刊界的基本认可。
1.1期刊影响力指数(CI )的基本定义定义1:期刊影响力排序空间在某种可比较大小的期刊范围内(同一学科内)将TC 、IF 分别归一化处理为tc 、if ,并按其大小进行期刊排序,即可在排序意义上将TC 、IF 映射到一个2维空间,称为“期刊影响力排序空间”。
定义2:期刊影响力等位线在“期刊影响力排序空间”内,定义影响力最大的期刊为(1,1),各刊与之的距离为22B -1)A 1(R )(+-=,期刊影响力相等的点连成的线即为期刊影响力等位线。
显然,等位线就是以(1,1)为圆心的圆弧,见图1。
定义3:期刊影响力指数(CI )学术期刊影响力指数(Academic Journal Clout Index ,简称CI ),是反映一组期刊中各刊影响力大小的综合指标,它是将期刊在统计年的总被引频次(TC )和影响因子(IF )双指标进行组内线性归一后向量平权计算所得的数值,用于对组内期刊排序。
CI 的计算公式为:[][]1,0B TC TC TC TC B 1,0A IF IF IF IF A 1)B 1()A 1(2CI 22∈--=∈--=-+--=组内最小组内最大组内最小个刊组内最小组内最大组内最小个刊其中)(CI 的几何意义如下:图1 期刊影响力指数CI 示意图 如图1所示,(0,0)代表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均为0的期刊。
右上角的点(1,1)代表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均为最大值的组内“影响力最大期刊”。
以(1,1)为原点画圆弧,弧线即影响力等位线,弧线上的各点表示其CI 值大小相等的期刊。
分布在弧线左下方的点对应的期刊其相对影响力小于分布于弧线右侧的期刊。
可以形象地看到,期刊的CI 值越大,该刊距组内“影响力最大期刊”的差距越小。
1.2 CI 的具体统计方法1.2.1 统计源文献为了突出反映期刊对中高端学术研究的影响力,计算构成CI 的TC 、IF 时,选用了《年报》中各学科期刊综合他引影响因子排名前60%的期刊,以及博士论文和会议论文,不包括硕士论文。
1.2.2 他引频次、他引影响因子为了体现公平计量,CI 计算中,TC 为总他引频次、IF 为他引影响因子。
1.2.3 量效指数(Journal Mass Index ,简称JMI )通常情况下,期刊影响因子高、声誉好会吸引作者投稿,稿源充足的情况下,该刊的发文量逐渐增大,发展为量效齐升的品牌期刊,反之亦然。
因此期刊发文量与影响因子之间可能存在一定关系。
经过研究,我们提出了JMI 指数——一个反映影响因子与发文量关系的指数。
从CI 示意图中可以看出,CI 等位线对单一指标的一般性奇异行为具有较好抑制效果,但对特殊奇异现象,特别是单纯为追求大TC 盲目扩大发文量而降低学术质量的情况,抑制效果尚不理想,这种情况干扰了CI 排序的公正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引入了量效指数(JMI ),用以消除这种奇异性造成的影响。
根据同行专家意见,我们在2015年基础上对量效指数进行了修订。
量效指数(JMI )是某刊影响因子与该刊影响因子对应的发文量的比值,意义是平均每篇文献对该刊影响因子的贡献值。
定义为:)(文量该刊影响因子对应的发某刊影响因子2JMIJMI 越小表示发文规模很大而效用不高,也就是平均每篇文章对该刊影响因子的贡献值很小。
为了全面反映期刊的量效关系,JMI 计算中采用了《年报(2017版)》公布的复合影响因子。
根据《年报(2017)》,人文社科期刊JMI 均值为3.101,科技期刊JMI 均值为2.377,80%的期刊的JMI 范围在0.241-5.805之间。
如图2所示,横坐标为JMI 分段,间隔0.05,纵坐标为这个分段的期刊数。
图2 JMI 区段分布图1.2.4 JMI 对CI 的修正《年报》对量效指数低于阀值的期刊的CI 进行了修正。
JMI 阀值分别是取JMI 最小的5%的科技、人文社科期刊临界值,如果其可被引文献量大于平均可被引文献量则对其TC 所占权重进行修正。
修正前CI 中的TC 和IF 的权重比例为1:1,修正后TC 权重根据JMI 大小分别降低至0.2~0.05。
具体调整办法为:()3)B k 1()A 1(2CI 22⨯-+--=其中k 为他引频次调整系数。
按JMI 大小将需要修正的期刊分为三档,TC 权重调整系数分别为该档期刊JMI 均值与所有期刊JMI 均值的比值。
各档JMI 指数对应权重具体数据如下:表1 JMI 调整区间及其他引频次调整系数取值区间 他引频次调整系数(k ) 调整期刊数社科 (0.05~0.1] 0.2 49 (0.025~0.05]0.1 29 ≦0.0250.05 26 自科 (0.06~0.14] 0.2 94 (0.027~0.06]0.1 48 ≦0.027 0.05 341.3 期刊分区方法《年报》分区选择“影响力指数(CI)”这一综合指标为依据,对每个学科期刊按影响力指数(CI)降序排列,依次按期刊数量平均划分为4个区,即Q1,Q2,Q3,Q4。
Q1区为本学科CI指数排名前25%的期刊。
该指标可以更客观的反映了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水平在本学科刊群中所处的相对位置。
1.4说明与讨论我们引入了一种可较全面反映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指数CI,可以给出某学科期刊的影响力排序,但不能直接用于评价期刊内容质量。
另请注意,CI是在一组期刊内定义的,只可用于组内期刊排序,不可用于跨组比较。
如需跨组比较,应将不同的组定义为一个组,重新计算CI值。
本报告利用JMI对176种科技期刊、104种社科期刊的CI进行了修正,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CI定义中只采用了TC、IF,未考虑其他计量指标,如即年指标、半衰期等,进一步的研究尚在进行之中,请有关专家提出宝贵建议。
2.影响因子指标体系本期《年报》从不同计量评价角度提出了复合影响因子、综合影响因子、人文社科影响因子等一系列指标。
为了进一步反映期刊引证的客观性,《年报》还计算了各类他引影响因子,从而构成了多角度计量评价期刊的影响因子指标体系,有关定义如下:2.1复合类指标复合统计源由期刊统计源、博硕士学位论文统计源、会议论文统计源构成,基于该统计源的计量指标称为复合类指标。
2.1.1复合总被引复合总被引是指某期刊自创刊以来发表的全部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复合统计源引用的总次数。
2.1.2复合影响因子复合影响因子(U-JIF)是指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复合统计源引用总次数与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
计算公式为:U-JIF 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复合统计源文献引用的总次数=该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2.1.3 复合他引影响因子复合他引影响因子是指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该期刊之外的复合统计源引用总次数与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可被引文献量总量之比。
2.1.4 复合5年影响因子复合5年影响因子是指某期刊前五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复合统计源引用的总次数与该期刊在前五年内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
计算公式为:2.1.5复合即年指标复合即年指标是指某期刊在统计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复合统计源引用的总次数与该期刊当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
2.2综合类指标综合统计源是指期刊类统计源,既包括人文社科类理论研究型、应用研究型、工作实践型期刊,也包括引证人文社科期刊的科技类基础研究型、技术研究型、技术开发型、研究层次综合型期刊。
基于综合统计源的计量指标称为“综合类指标”。
2.2.1综合总被引综合总被引是指某期刊自创刊以来发表的全部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综合统计源引用的总次数。
2.2.2综合影响因子综合影响因子(MS-JIF )是指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综合统计源引用的总次数与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
计算公式为:MS-JIF=该期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综合统计源文献引用的总次数该期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2.2.3综合他引影响因子综合他引影响因子是指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该期刊之外的综合统计源引用的总次数与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
2.2.4综合5年影响因子综合5年影响因子(MS-JIF5)是指某期刊前五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综合统计源引用的总次数与该期刊在前五年内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
计算公式为:U-JIF5=某期刊前五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复合统计源引用总次数该期刊在前五年内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MS-JIF5=某期刊前五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综合统计源引用总次数该期刊在前五年内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2.2.5综合即年指标综合即年指标是指某期刊在统计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综合统计源引用的总次数与该期刊当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
2.3人文社科影响因子指标人文社科统计源期刊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类基础研究型、应用研究型、工作研究型期刊,基于人文社科统计源期刊计量的指标称为“人文社科影响因子指标”。
2.3.1人文社科影响因子人文社科影响因子(SS-JIF)是指:以人文社科统计源期刊计算,被评价期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的被引用总次数与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
计算公式为:SS-JIF=该期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人文社科统计源期刊引用的总次数该期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2.3.2人文社科即年指标人文社科即年指标是指某期刊在统计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人文社科统计源期刊引用的总次数与该期刊当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