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性沉降观测资料

合集下载

1 沉降观测与数据整理

1 沉降观测与数据整理

1 沉降观测与数据整理
1.1 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分四步进行:加载前,对支架基础上的各测点测量高程HO,记录入表格;然后对第一步加载约为梁重的50%,测量各测点的高程H1;第二步加载约为梁重的100%,测量各测点的高程H2;第三步加载约为受力范围内梁重的120%,测量各测点的高程H3。

对每次加载结束后立即进行测量读数,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当连续2次读数不变后,间隔2小时才能继续加载。

第三次加载约为受力范围内梁重的120%,沉降稳定后,维持布载24小时,再分级卸载,分级卸载前进行测量各测点的高程H4。

卸载过程的操作基本与加载过程相反,当卸载完成后测量各测点高程h0。

同时对每次加载结束后进行查看线锤对中情况。

沉降观测数据的整理:以每个测点、每级加载后对沉降量进行连续观测直到沉降稳定。

区沉降稳定后即最后一次观测值,作为该级荷载下的最终沉降观测值。

得到的观测值与零荷载时的观测值之差,作为该点在该级荷载下的实际沉降量。

1.2 沉降观测数据的整理
以每个测点、每级加载后对沉降量进行连续观测直到沉降稳定。

取沉降稳定后即最后一次观测值,作为该级荷载下的最终沉降观测值。

得到的观测值与零荷载时的观测值之差,作为该点在该级荷载下的实际沉降量。

以测点1-1沉降点为例:
(1)在每级荷载下,观测百分表读数成果情况,并绘制荷载—沉降量曲线图。

基础沉降观测记录

基础沉降观测记录

基础沉降观测记录基础沉降观测是一种针对土地或建筑物的沉降情况进行精确测量的方法。

这种观测通常用于建筑物的施工前后,以评估其基础稳定性、预测未来的沉降量,并帮助设计师和工程师制定合理的建筑方案。

以下是一个基础沉降观测记录示例,展示了观测的时间、地点、测量设备以及所得的数据。

观测时间: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月1日观测地点:城市A地区一个高层住宅楼的建筑基础测量设备:全站仪、水准仪、沉降仪第一阶段观测(2024年1月1日):-全站仪测量建筑物四个角点的水平位移,得到以下数据:-角点A:向东移动1.2毫米,向南移动0.5毫米-角点B:向西移动0.8毫米,向南移动0.3毫米-角点C:向西移动1.0毫米,向北移动0.2毫米-角点D:向东移动0.5毫米,向北移动0.1毫米-水准仪测量建筑物四个角点的垂直位移,得到以下数据:-角点A:下沉0.2毫米-角点B:下沉0.1毫米-角点C:下沉0.3毫米-角点D:下沉0.4毫米-沉降仪测量建筑物中心位置的垂直位移,得到下沉0.3毫米的数据第二阶段观测(2024年7月1日):-全站仪测量建筑物四个角点的水平位移,得到以下数据:-角点A:向东移动2.5毫米,向南移动1.0毫米-角点B:向西移动1.8毫米,向南移动0.7毫米-角点C:向西移动2.0毫米,向北移动0.5毫米-角点D:向东移动1.0毫米,向北移动0.3毫米-水准仪测量建筑物四个角点的垂直位移,得到以下数据:-角点A:下沉0.6毫米-角点B:下沉0.3毫米-角点C:下沉0.8毫米-角点D:下沉0.9毫米-沉降仪测量建筑物中心位置的垂直位移,得到下沉0.8毫米的数据第三阶段观测(2024年1月1日):-全站仪测量建筑物四个角点的水平位移,得到以下数据:-角点A:向东移动3.8毫米,向南移动1.5毫米-角点B:向西移动2.5毫米,向南移动1.0毫米-角点C:向西移动3.0毫米,向北移动0.8毫米-角点D:向东移动1.5毫米,向北移动0.5毫米-水准仪测量建筑物四个角点的垂直位移,得到以下数据:-角点A:下沉0.9毫米-角点B:下沉0.4毫米-角点C:下沉1.2毫米-角点D:下沉1.3毫米-沉降仪测量建筑物中心位置的垂直位移,得到下沉1.1毫米的数据根据以上观测数据,可以发现建筑物的基础存在明显的沉降现象。

建筑物沉降观测记录

建筑物沉降观测记录

建筑物沉降观测记录一、引言建筑物沉降是指由于地下土壤的压缩或沉积、荷载作用等原因,建筑物在竖直方向上发生下沉变形。

沉降是建筑物工程中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特别是对于高层建筑和重要设施,沉降观测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本文将对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并进行记录和分析。

二、沉降观测设备和方法1.观测设备本次沉降观测使用的设备包括测沉点、测墩、水准仪、测斜仪等。

其中,测沉点用于测量建筑物的沉降情况,测墩用于测量地表的沉降情况,水准仪用于测量建筑物的高程变化,测斜仪用于测量建筑物倾斜情况。

2.观测方法沉降观测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基准期观测,即在建筑物完工后,对建筑物进行首次观测,确定建筑物的初始沉降情况。

第二阶段是日常观测,即在建筑物使用期间,定期对建筑物进行观测,监测沉降的变化情况。

三、观测数据记录与分析1.基准期观测数据在基准期观测中,我们选取了不同位置的测沉点和测墩进行观测。

观测周期为每个月一次,观测时间为1年。

观测数据如下表所示:观测点,观测时间(月),沉降值(mm)--------,----------------,--------------A,0,0B,0,0C,0,0D,0,0E,0,0注:观测点A、B、C、D、E分别代表不同的测沉点。

通过对基准期观测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a)建筑物在基准期观测范围内未出现明显的沉降情况,表明建筑物在初始阶段的沉降较小。

2.日常观测数据在日常观测中,我们每季度对建筑物进行一次观测,观测数据如下表所示:观测点,观测时间(季度),沉降值(mm)--------,------------------,--------------A,1,2B,1,1C,1,3D,1,2E,1,1A,2,4B,2,3C,2,6D,2,5E,2,3A,3,6B,3,5C,3,9D,3,8E,3,6注:观测点A、B、C、D、E分别代表不同的测沉点。

通过对日常观测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a)在建筑物使用过程中,观测点A、B、C、D、E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沉降现象,说明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了沉降;b) 观测点C的沉降值最大,达到9mm,说明该处土壤的沉降较明显;c)建筑物沉降值的变化趋势并不平稳,分析其原因可能与土壤的压缩特性和荷载作用有关。

沉降观测技术文件

沉降观测技术文件

沉降观测技术文件2011年02月 18日目录1 总则2 沉降观测技术依据3 沉降观测技术要求4 施工阶段沉降观测频率及工作量5 后续观测6 主要工程量表7 成果整理及资料提交8 质量检查及验收9 其它要求1 总则本技术设计书的适用范围仅限于沉降观测技术要求。

2 沉降观测技术依据本工程沉降观测的技术依据如下:1)《火力发电厂工程测量技术规程》(DL/T5001—2004)。

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3)《工厂建设测量手册》。

4)《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5)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6)设计院提交沉降观测图纸,3 沉降观测技术要求基准网的布设本工程沉降观测基准网点布设在沉降影响区之外,便于长期保存且位置稳定,本工程沉降观测基准网由三个基准点组成,精度为一等水准。

沉降观测基准点须通过广东省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验收,并获得验收报告。

基准网应作定期稳定性检验。

沉降观测基准网点的标志采用深埋钢管水准基点标石,用钻机钻至基岩。

基准网点须设不锈钢围栏,尺寸为50cm*50cm,高0.8米,且有36cm*50cm,厚2mm不锈钢材质点位标志牌,标志牌上标注高程数据及“测量基点,注意保护”字样,点位区域用砼硬化70cm*70cm,厚度20cm,点位做法要求美观,满足本工程创优要求。

基准网点标志如下图沉降观测基准网的稳定性检验沉降观测基准网建立后两个月进行首次稳定性检验,后间隔6个月进行稳定性检验。

工作基点的布设本工程沉降观测工作基点选用方格网点高程标志,根据观测需要,可增加部分工作基点,宜设在靠近沉降观测点的稳定位置。

现有方格网点高程标志六个,另二个二级导线点高程标志二个,共8个作为沉降观测工作基点。

工作基点联测精度为二等水准。

4 施工阶段沉降观测频率及工作量沉降观测工作量:因施工图纸未最终定稿,沉降观测点暂按160个,观测次数按10次考虑,观测精度为二等水准。

建筑物沉降观测全套

建筑物沉降观测全套

建筑物沉降观测全套一、沉降观测的方法和一般规定1.沉降观测的时间和次数沉降观测的时间和次数,应根据工程性质、工程进度、地基土质情况及基础荷重增加情况等决定。

在施工期间沉降观测次数:(I)较大荷重增加前后(如基础浇灌、回填土、安装柱子、房架、砖墙每砌筑一层楼、设备安装、设备运转、工业炉砌筑期间、烟囱每增加15m左右等),均应进行观测;(2)如施工期间中途停工时间较长,应在停工时和复工前进行观测;(3)当基础附近地面荷重突然增加,周围大量积水及暴雨后,或周围大量挖方等,均应观测。

工程投产后的沉降观测时间:工程投入生产后,应连续进行观测,观测时间的间隔,可按沉降量大小及速度而定,在开始时间隔短一些,以后随着沉降速度的减慢,可逐渐延长,直到沉降稳定为止。

2.沉降观测工作的要求沉降观测是一项较长期的系统观测工作,为了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应尽可能做到四定:(1)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2)固定使用的水准仪及水准尺;(3)使用固定的水准点;(4)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及路线进行观测。

3.对使用仪器的要求对于一般精度要求的沉降观测,要求仪器的望远镜放大率不得小于24倍,气泡灵敏度不得大于15"∕2mm(有符合水准器的可放宽一倍)。

可以采用适合四等水准测量的水准仪。

但精度要求较高的沉降观测,应采用相当于N2或N3级的精密水准仪。

4.确定沉降观测的路线并绘制观测路线图在进行沉降观测时,因施工或生产的影响,造成通视困难,往往为寻找设置仪器的适当位置而花费时间。

因此对观测点较多的建筑物、构筑物进行沉降观测前,应到现场进行规划,确定安置仪器的位置,选定若干较稳定的沉降观测点或其他固定点作为临时水准点(转点),并与永久水准点组成环路。

最后,应根据选定的临时水准点、设置仪器的位置以及观测路线,绘制沉降观测路线图(图4√194),以后每次都按固定的路线观测。

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沉降测量,不仅避免了寻找设置仪器位置的麻烦,加快施测进度;而且由于路线固定,比任意选择观测路线可以提高沉降测量的精度。

沉降观测阶段性总结报告

沉降观测阶段性总结报告

秦皇岛嘉远房地产有限公司
xxxxx沉降观测阶段性报告
xxxx于2013年08月30日~2014年3月26日主体进行沉降观测,其中A座共观测24次,B座12次,目前主体及砌体已完工,从沉降观测数据显示,该建筑A座在本观测时段内观测点位的平均沉降量为4.1mm。

其中最大的沉降量为4.7mm,最小的沉降量为3.6mm,B座平均沉降量为1.9mm。

其中最大的沉降量为2.2mm,最小的沉降量为1.7mm,到目前为止,本建筑的沉降变化量未出现异常情况,沉降稳定,满足《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及《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规范要求。

xxxxxx有限公司2014年03月26日
页脚内容1。

沉降观测内容

沉降观测内容

5.1.7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Ⅰ基本要求和内容(1)高耸构筑物、高层建筑、大型公共建筑、重要工业厂房及在软弱地基上建造的建筑物,采用锚杆静压桩进行地基处理或基础托换的新建或改建建(构)筑物,以及《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规定应进行变形观测的建筑物,需进行可靠性鉴定的,均应进行沉降观测,并按单位工程提供降观测记录。

沉降观测测量记录应按检验(建)表5.1.7-1~2内容填写完整。

(2)沉降观测的每一个区域,必须有足够的水准点,不得少于3个。

水准点布设坚固稳定,应设置在基岩上或设在压缩性较低的土层上,避开沉降和振动影响的范围,与被观测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距离宜为30~50m。

水准点埋设须在基坑施工前15d完成,对水准点应定期核对,以保证观测的精确度。

(3)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原则,应符合下列规定:1)能够反映建筑物、构筑物变形特征和变形明显的部位;2)标志应稳固、明显,结构合理,不影响建(构)筑物的美观和使用;3)点位应避开障碍物,便于观测和长期保存。

(4)沉降观测点,应按设计图纸埋设,并符合下列规定:1)观测点的数量不宜少于6个点,建筑物四角或沿外墙每隔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子处;2)变形缝和防震缝的两侧;新旧建筑物或高低建筑物以及纵横墙的交接处;3)人工地基和天然地基的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4)烟囱、水塔和大型储藏罐等高耸构筑物基础轴线的对称部位,每一构筑物不得少于4个点。

(5)沉降观测测量仪器应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观察时应使用固定的测量工具和测量人员。

观测前应严格校验仪器,每次观测均须采用环形闭合法或往返闭合法进行检查,同一观测点的两次观测之差不得大于1mm。

采用二等水准测量应符合±0.5mm的要求。

(6)测量精度宜采用二等水准测量。

视线长度宜为20~30m,视线高度不宜低于0.3m,前后视距要基本相等。

前后视观测应使用同一水准尺,前视各点观测完毕后,应回视后视点,最后应闭合于水准点上。

沉降观测记录

沉降观测记录

沉降观测记录
沉降观测是利用物理量或者是测量仪器来记录地基的沉降情况及其变化的一种方法。

在实际的沉降观测中,常用的记录仪器有全站仪、水准仪、气象站及其他各种工程测量仪器。

最常用的沉降观测方法是水准仪法,即使用水准仪来检测地表与相对标准(如国家标准或经过平衡处理后的原始数据)地表之间的高度差变化,而进行沉降观测后,通常会将原始数据进行多年间绝对位置变化和加权平均处理,以便得到一个相对精确的沉降量。

此外,根据不同情况也能使用其它监测方法如GPS、INSAR、RS、TDX等。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将所得到的原始数据存储到Excel文件中进行处理和存储。

Excel文件中包含了时间、日期、监测体位置信息、观测数值及其单位信息。

此外,为了保证数据准确性还要实时检测监测装置是否正常工作,如有异常情况也要对数据作必要校正。

通过不断实施上述步骤,就能得到一套完整的观测记录。

沉降观测测量学习资料

沉降观测测量学习资料

沉降观测学习内容:1 工作流程与工作内容1.0.1 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工作分为准备阶段、观测阶段与评估阶段。

1.0.2 各方应严格按照工作流程进行工作,各阶段成果报告内容要符合细则要求。

1.1 准备阶段1.1.1 准备阶段的工作流程如图1.1.1所示。

准备阶段图1.1.1 准备阶段工作流程图1.1.2对应工作流程图1.1.1中编号工作内容如下: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人员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评估单位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从事沉降变形观测的测量技术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培训方法主要为授课和答疑;●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自身对测量技术人员进行测量要求技术培训。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设计单位提供给建设单位的设计资料主要有●全线设计地质纵断面图(电子文档);●沉降计算方法和参数选取;●线下工程沉降计算值。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技术交底:设计单位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明确沉降变形观测的如下技术要求●观测断面和观测点设置要求;●观测设备埋设要求;●对线下工程变形观测频次提出明确要求;●对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各施工单位编制线下工程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人员、设备情况;●观测组织机构,按单位工程落实到负责人;●明确线下工程观测技术要求与实施方法;●明确资料整理与提交文件的技术要求;●特殊工点与特殊情况需单独制定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监理、评估单位核查包括以下内容监理单位主要核查:●观测人员、设备是否能够满足观测要求;●观测断面与观测点设置是否满足细则要求;●观测设备埋设是否满足细则要求;●观测组织是否能满足工程进度和质量要求。

评估单位主要核查:●观测技术要求与实施方法是否满足细则要求;●测量内业资料整理与提交文件是否满足细则要求;●特殊工点与特殊情况的观测方案精度是否满足要求。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施工单位建立变形观测网●观测网平面布置示意图,应明确基准点、工作基点与线下工程结构物相对位置,明确路基、桥梁、隧道、过渡段等结构物观测点的里程,如图1.1.2所示;●填写观测断面及观测点位置与工程属性信息,详见附表;●填写基准点与工作基点信息表,详见附表。

沉降观测(精简)

沉降观测(精简)

沉降观测一)、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了能够精确的反映出建筑物在不断增加荷载作用下的沉降,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人员素质的要求,必须经过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本工程结构特点、具体情况采用具体的观测方法和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汇总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正确的运用误差原理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的观测任务。

2、观测时间本工程应进行沉降观测,测量等级为二级,沉降观测的时间和次数,沉降观测每施工一层应观测一次;主体工程完成后,在装修期间,每个月观测一次工;程竣工后,第一年内每隔3~4个月观测一次,第二年每隔4~6个月观测一次,以后每年观测一次,直至稳定为止。

当建筑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通知设计单位,并进行逐日或2~3天一次的连续观测。

9.6.4 沉降稳定的标准为:最后100天沉降速率小于0.01mm/天。

第三年工整个施工期内和使用期间建筑物都应进行观测,直到沉降变形稳定为止。

3、观测点的设置(1)观测点的设置按照本工程施工图结施-04进行,观测点构造详及平面布置图附后。

观测点本身应牢固稳定,确保点位安全,能长期保存;要保证在点上能垂直置尺和良好的通视条件。

(2)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是根据医院施工高程控制的水准点进行的,为了对水准点进行相互校核,防止其本身产生变化,水准点的数目应尽量不少于3个,以组成水准网。

对水准点要定期进行高程检测,以保证沉降观测成果的正确性。

(3)沉降观测水准点的高程应根据厂区永久水准基点引测,采用II等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定。

往返测误差不得超过±1mm(n为测站数),或±4。

4、观测规则为保证观测数据可靠性,故观测按照“五定”原则即沉降观测所依据的基点、工作基点和沉降观测点,点位稳定;仪器、设备稳定;观测人员固定;观测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固定。

沉降观测内容及方法

沉降观测内容及方法

沉降观测主要内容及观测方法1 沉降变形观测范围、内容运粮河特大桥墩、台基础的沉降和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徐变变形的观测。

2 运粮河特大桥沉降变形观测2.1一般要求2.1.1桥梁墩台基础沉降观测:每个墩台均进行沉降观测。

2.1.2预应力混凝土梁徐变变形观测:每30孔选择1孔进行(不足30孔应按30孔计,另每300孔增加3孔进行观测)。

2.1.3桥涵主体工程(包括架梁)完工后,沉降观测期一般应不少于6个月;岩石地基等良好地质区段的桥梁,沉降观测期应不少于60天。

观测数据不足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适当延长观测期。

2.2观测点的布置2.2.1桥梁墩台基础沉降观测点布置:墩台沉降观测点按《新建铁路哈尔滨至大连铁路客运专线沈阳至哈尔滨段施工图桥梁沉降观测标布置参考图》施工,承台上布置两个,墩身上布置两个,共计四个(目前承台已覆盖,线下部分只需对墩身部分进行测量,493座墩身)。

2.2.2预应力混凝土梁徐变变形观测点布置:设置在箱梁四个支点和跨中截面两侧腹板梁顶处,每孔梁的测点数应共计6个,具体见《新建铁路哈尔滨至大连铁路客运专线沈阳至哈尔滨段施工图桥梁沉降观测标布置参考图》,(我部现有536孔梁须进行沉降徐变观测)。

2.2.3变形观测点钢筋头为半球形,高出埋设表面30mm,表面做好防锈处理,具体见《新建铁路哈尔滨至大连铁路客运专线沈阳至哈尔滨段施工图桥梁沉降观测标布置参考图》。

2.3观测精度:墩、台基础的沉降和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徐变变形的观测精度为±1mm,读数取位至0.1mm。

2.4观测频次2.4.1墩、台基础的沉降观测频次见表5.4.1表5.4.1 墩台基础沉降观测频次Ⅰ-Ⅰ截面及基础平面当墩高H小于2.5m 时埋标示意图Ⅰ-Ⅰ截面及基础平面当墩高H大于2.5m 时埋标示意图2.4.2预应力混凝土徐变上拱观测频次见表5.4.2。

表5.4.2 梁体变形观测频次3 运粮河特大桥沉降变形测量3.1一般要求3.1.1沉降变形观测根据《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的要求,沉降变形观测网按三等变形测量等级技术要求建立,沉降观测采用二等水准测量,观测精度不低于±1mm,读数精度0.1mm,沉降观测点采用DS05型仪器观测,观测方法按国家一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

沉降观测模板

沉降观测模板

沉降观测创优规划随着建筑物的施工,基础和地基层受的载荷在不断增加,常常会引起基础及周围的地层产生变形,使建筑物产生均匀或不均与沉降,这种变形在一定范围内可认为是正常现象,但如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严重的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所以对塔电二期扩建工程沉降观测进行如下规划:1、依据及准备工作:1.1《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强条规定第3.0.1条;下列建筑在施工和使用期间需进行变形观测: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2)复合地基或软弱地基上的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3)加层、扩建建筑;受邻近深基坑开挖影响或场地地下水等环境因素影响的建筑;4)需要积累经验或设计反分析的建筑。

第3.0.11条:当建筑变形观测发生下列任何情况之一时,必须立即向委托方报告,同时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或调整变形观测方案:1)变形量或变形速率出现异常变化;2)变形量达到或超出预警值;3)周边或开挖面出现塌陷、滑坡;4)建筑本身、周边建筑及地表出现异常;5)由于地震、暴雨、冻融等自然灾害引起的其他变形异常情况。

1.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1.3《火力发电厂土建结构设计技术规程》DL5022-20121.3《电力工程施工测量规范》DL/T5445-20101.2沉降观测水准基点测量按二等水准精度进行,依据《国水准测量规范家一、二等水准》GB12897-2007,水准高程基准点数不得少于3个,高程工作基点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应形成闭合环或由附合路线结点构成结点网。

1.3依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每一测站观测结束后随即进行检核,测站观测限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的要求。

1.4进行沉降观测的水准仪和水准尺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的规定进行检测。

1.5烟囱、灰罐等建(构)筑物还需做基于沉降观测的倾斜观测;汽机基座需做纵、横向差异沉降量观测。

阶段性沉降观测资料

阶段性沉降观测资料

永丰嘉苑23#、26#、27#、28#、29#楼沉降观测成果报告(2009.8.30—2010.1.10)杨凌天穹测绘有限公司二零一零年一月二十四日目录一、工程概况及完成工作量二、高程工作基点、沉降观测点位置示意图三、永丰嘉苑23#、26#、27#、28#、29#楼沉降观测成果表四、沉降观测点变形特征值五、沉降观测分析一、工程概况及完成工作量永丰嘉苑23#、26#、27#、28#、29#楼位于杨凌示范区五湖路北侧的永丰嘉苑小区内,该五幢楼为七层砖混结构建筑,总高度均为20.60m,基础形式为墙下砼条形基础,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丙类,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丙级,建筑场地类别Ⅱ类,本场地属于Ⅰ级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地基采用换填垫层法进行处理,基坑底标高-3.500,在-3.500至-2.500m间做1.0m厚砂砾石垫层分层回填,基础持力层位于黄土状土2层。

以上5幢建筑物共布设沉降观测点41个,我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和《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的要求制定出观测方案,为准确监测其沉降量以及与永丰嘉苑小区其他楼沉降观测统一,本次沉降观测高程工作基点沿用一期楼房沉降观测高程工作基点3点,即BM东、BM东南、BM南,作为沉降观测的起始点(详见《高程工作基点、沉降观测点位置示意图》)。

自签订合同起依据该几幢建筑观测点布设情况及施工进度按时观测,截至目前,该项目对工作基点复测1次,完成23#、26#、27#、28#楼沉降点观测4次,29#楼沉降点观测1次。

在观测过程中发现23#楼观测点B-1破坏;27#楼观测点G-19破坏;28#楼观测点A-1松动。

为准确的反映观测建筑物沉降情况望尽快补修已破坏和松动的观测点。

-1-四、沉降观测点变形特征值 1.永丰嘉苑23#楼 1)下沉量S (mm )S min =5.28mm (N-1) S max =7.95mm (N-21) S 均=6.615mm 2)基础局部倾斜 a max =40002404040.0=-l s s ji (N-21~B-21)a min =50000149456.0=-ls s ji (A-22~A-38)2.永丰嘉苑26#楼 1)下沉量S (mm )S min =10.36mm (A-14) S max =12.22mm (J-7) S 均=11.29mm 2)基础局部倾斜 a max =10000742857.0=-l s s ji (E-14~A-14)a min =50000427631.0=-ls s ji (D-1~D-7)3.永丰嘉苑27#楼 1)下沉量S (mm )S min =8.70mm (B-1) S max =17.23mm (G-1) S 均=12.965mm-17-2)基础局部倾斜 a max =000861617.0=-l s s ji (G-1~B-1)a min =10000796774.0=-ls s ji (B-1~B-16)4.永丰嘉苑28#楼 1)下沉量S (mm )S min =6.35mm (E-1) S max =11.73mm (E-22) S 均=9.04mm 2)基础局部倾斜 a max =60001067129.0=-l s s ji (E-1~E-21)a min =30000085714.0=-ls s ji (E-21~A-21)五、沉降观测分析以上资料数据显示,建筑物沉降量s 、基础局部倾斜a 变形特征值均在规范容许范围内[基础局部倾斜a 小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a 允=0.002]。

变电站沉降监测阶段性报告

变电站沉降监测阶段性报告

220kV XX变电站沉降观测阶段性报告(第8期)XX测绘院二〇二三年二月220kV XX变电站沉降观测阶段性报告(第8期)院长:总工:编写:审核:X X测绘院二〇二三年二月目录一、主要作业依据 (1)二、观测设备 (1)三、基准点埋设及高程联测 (1)四、监测精度评定 (2)五、观测结果简要说明 (2)六、建议 (4)七、监测成果数据表、沉降时序曲线图及监测点位示意图 (4)一、主要作业依据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7-2011);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13);3、《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16);5、《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6、《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2016版;7、相关卷册图纸及要求。

二、观测设备联测和施测使用美国天宝DINi03电子水准仪及配套铟钢精密条码水准标尺,仪器标称精度为:±0.3mm/Km(每公里偶然中误差) 仪器在使用前进行了检定,补偿误差△α不大于±0.2″,i角不大于15″。

三、基准点埋设及高程联测监测基准点选点及埋设根据《建筑物变形测量规范》相关要求并结合变电站实际条件,在变电站地质条件较好且相对稳定的地方进行埋设。

220kV XX变电站已正式投入运营,施工方前期在变电站内部埋设基准点2座BM04、BM05,我方在外围埋设的基准点BM01、BM02、BM03、BM07因道路施工被破坏。

前两期以BM02高程为500.00时做起算,测得BM04高程值为498.24696,该值即作为本期观测高程起算基准值。

第8期基准点高程联测采用天宝DINi03电子水准仪进行二等水准往返测量,以BM04设置高程498.24696(高程采用独立高程系统)为起算点,往返闭合差为-0.32mm,符合规范要求。

四、监测精度评定在本次沉降监测中使用天宝DINi03电子水准仪,对变电站内所有沉降监测点进行三等水准测量,高程采用独立高程系统,以BM04高程设置为498.24696作为起算点,共测设1个闭合环,为220kV XX 变电站沉降监测点监测,该环的闭合差为-0.04mm,精度满足规范要求。

【专业知识】沉降变形观测测量阶段资料整理和提交资料

【专业知识】沉降变形观测测量阶段资料整理和提交资料

【专业知识】沉降变形观测测量阶段资料整理和提交资料(1)组织要求: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以标段为单位按照时间要求提供所有沉降变形观测处理文件,原始数据文件(从电子水准仪上导入计算机的观测数据)及时处理成相关文件给建设单位和评估单位。

(2)观测数据处理文件:要求提供以下电子文件,原则上每个月提交1次,观测手簿文件除电子文件外还需提供纸介质文件,一般每3月提交1次。

具体文件如下。

1).观测断面与观测点工程属性信息表2).电子水准仪原始观测数据3).控制点文件4).观测手簿文件5).高差文件6).平差文件7).高差闭合差统计文件8).平差计算文件9).平差成果文件10).测点编号与简化点号对应文件11).观测过程中异常情况说明文档(3)因为质量控制需要,原始观测数据文件(电子水准仪上的观测数据)要求以电子邮件的方式每天提交一次。

(4)成果输出文件:成果输出文件要求提供以下电子文件,每个月提交1次;提供纸介质文件,每半年提交1次,作为最终《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工作及自评估报告》、《线下工程沉降变形平行观测报告》的组成部分。

要求每次数据均从观测原点开始至提交时间。

1).路基沉降观测断面与观测点工程属性信息表2).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观测桩)3).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板)4).路基沉降板观测记录表(剖面管)5).沉降观测记录表路基分层沉降观测记录表6).沉降观测记录表路基分层沉降观测记录汇总表7).沉降观测记录表路基边桩位移观测记录表8).沉降观测记录表路基边桩位移观测记录汇总表9).桥梁沉降变形观测断面与观测点工程属性信息表10).桥梁墩(台)沉降观测记录表、汇总表11).涵洞观测断面与观测点工程属性信息表12).涵洞沉降观测记录表、汇总表13).隧道沉降观测断面与观测点工程属性信息表14).隧道沉降观测记录表15).桥梁梁部徐变观测数据录入表、汇总表16).测点荷载时间沉降曲线与荷载时间沉降速率图,格式见荷载时间沉降图和荷载时间沉降速率图。

沉降观测资料

沉降观测资料

浙商东海佳园8#住宅楼沉降观测技术报告(中间资料)技术负责人:杨新礼西安天穹勘测信息有限公司二0一二年十月目录1、概况 (3)1.1观测目的 (3)1.2完成工作情况 (3)2、技术依据 (3)2.1作业依据 (3)2.2技术要求 (4)2.3使用的仪器设备 (4)3、垂直检查网测量 (4)3.1垂直检测网布设 (4)3.2垂直监测网观测 (4)3.3垂直监测网数据处理 (4)3.4垂直监测网复测 (5)4、沉降观测 (5)4.1沉降观测点布设 (5)4.2沉降观测 (5)4.3观测周期 (6)4.4生产组织及管理 (6)5.沉降分项 (7)5.1相对沉降量的计算机统计 (7)5.2累计沉降量的计算机统计 (7)5.3差异沉降 (7)6.结论与建议 (7)浙商东海佳园1#住宅楼沉降观测技术报告1、工程概况:浙商东海佳园8#住宅楼位于千阳县东海路,层高6层,宝鸡浙商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为掌握该住宅楼在施工过程中的沉降动态和竣工后的稳定情况,委托对其进行沉降观测。

1.1观测目的监测盖楼在施工阶段及使用阶段的沉降情况,掌握其沉降规律,为工程检查验收及稳定性分析提供技术依据。

1.2完成工作情况东海佳园8#住宅楼沉降观测工作自2011年10月22日开始,至2012年12月30日共观测10期。

2、技术依据2.1作业依据1《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2《工程测量规范》(GB50206-2007)2.2技术要求沉降观测等级为二级,观测点测站高差误差≤±0.5mm。

附合线路或环线闭合误差≤±1.0mm。

2.3使用的仪器设备采用DS05型精密水准仪,因瓦水准标尺。

采用的仪器,因瓦水准标尺均经有关计量单位鉴定部门鉴定合格,满足本次观测的精度要求。

3、垂直检查网测量3.1垂直检测网布设在场地周围工布设2个垂直监测网点,编号分别为BM1、BM2,垂直监测网点采用Ф16不锈钢墙水准标志,镶嵌于旧房基柱上,点位顶部位Ф20圆弧形标志。

0150018工程沉降观测

0150018工程沉降观测

0150018工程沉降观测2023-10-26CATALOGUE目录•工程沉降观测的定义和重要性•沉降观测的过程•沉降观测的负责人员与观测要求•沉降观测点的位置与埋设方法•工程竣工时沉降观测的成果01工程沉降观测的定义和重要性•工程沉降观测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对建筑物的地基沉降进行定期、持续的观测。

它涉及到在基础垫层浇筑时埋设临时观测点,并在建筑施工到达±0.00层时,根据设计位置和要求埋设永久性观测点。

从这时开始,每施工一层,就需要进行一次观测,直到整个工程竣工。

定义沉降观测可以及时发现和预测地基可能出现的变形或不稳定情况,从而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施工过程和最终建筑的安全。

重要性通过沉降观测,可以实时了解地基的沉降情况,为施工方提供数据支持,以便在必要时调整施工方案或采取预防措施。

准确的沉降观测数据可以作为判断工程质量是否达标的一个重要依据,也能为后续的维护和修复工作提供参考。

在工程沉降观测过程中,需要由专业的测量师负责,并确保定人员、定仪器、定时间的三定方针,以确保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观测点的位置和埋设方法也需要根据设计图示进行规范操作确保建筑安全指导施工过程为工程质量提供保障02沉降观测的过程1垫层浇筑时临时观测点的埋设23在浇筑基础垫层时,根据施工图纸,确定临时观测点的位置。

使用特殊的标志在垫层上标记出临时观测点的位置,并确保标志清晰可见。

在每个观测点处,使用小木桩或钢筋等材料进行标记,并确保其能够承受施工过程中的压力和振动。

施工过程中的观测•在每施工一层时,需要进行一次沉降观测03沉降观测的负责人员与观测要求负责沉降观测的精确测量,确保观测结果的准确性。

负责监督和指导观测人员的工作,确保观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负责沉降观测的数据分析,并提供相应的观测报告和结果。

专业测量师的负责03定时间确定沉降观测的时间间隔,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及时性和连续性。

定人员、定仪器、定时间的三定方针01定人员确定沉降观测的负责人和参与观测的人员,确保人员的专业性和稳定性。

沉降观测成果阶段性汇总

沉降观测成果阶段性汇总

×××工程
沉降观测分析报告
观测时间:2012.4.13~2012.11.09 一、工程概况
×××工程,位于临沂市兰山区双岭路与滨河路交汇处,地下一层,地上一层,主体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跨度19m,设计单位:×××公司,建设单位:×××。

监理单位:×××。

初次观测是在基础砼完成,在现场建筑物周围设4个基准点,该工程共布设12个沉降观测点。

测点布置见沉降观测平面布置图。

观测周期从基础完成后,每完成一层主体结构观测一次,主体完成后1个月观测一次,至竣工完成。

最大沉降量为2mm,最小沉降量为0mm。

二、最后两个沉降周期的沉降差值最大为1mm,平均沉降量为0.016㎜/d,规范规定沉降量小于0.02㎜/d时沉降趋于稳定,因为0.016㎜/d<0.02㎜/d,所以本工程沉降趋于稳定。

综上分析,本阶段临沂市园博园主展馆工程各沉降观测点都处于正常状态,未发现异常沉降情况。

×××公司
2017年11月09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阶段性沉降观测资料
永丰嘉苑23#、26#、27#、28#、29#楼
沉降观测成果报告
(2009.8.30—2010.1.10)
杨凌天穹测绘有限公司
二零一零年一月二十四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及完成工作量
二、高程工作基点、沉降观测点位置示意图
三、永丰嘉苑23#、26#、27#、28#、29#楼沉降观测成果表
四、沉降观测点变形特征值
五、沉降观测分析
一、工程概况及完成工作量
永丰嘉苑23#、26#、27#、28#、29#楼位于杨凌示范区五湖路北侧的永丰嘉苑小区内,该五幢楼为七层砖混结构建筑,总高度均为20.60m,基础形式为墙下砼条形基础,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丙类,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丙级,建筑场地类别Ⅱ类,本场地属于Ⅰ级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地基采用换填垫层法进行处理,基坑底标高-3.500,在-3.500至-2.500m间做1.0m厚砂砾石垫层分层回填,基础持力层位于黄土状土2层。

以上5幢建筑物共布设沉降观测点41个,我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和《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的要求制定出观测方案,为准确监测其沉降量以及与永丰嘉苑小区其他楼沉降观测统一,本次沉降观测高程工作基点沿用一期楼房沉降观测高程工作基点3点,即BM东、BM东南、BM南,作为沉降观测的起始点(详见《高程工作基点、沉降观测点位置示意图》)。

自签订合同起依据该几幢建筑观测点布设情况及施工进度按时观测,截至目前,该项目对工作基点复测1次,完成23#、26#、27#、28#楼沉降点观测4次,29#楼沉降点观测1次。

在观测过程中发现23#楼观测点B-1破坏;27#楼观测点G-19破坏;28#楼观测点A-1松动。

为准确的反映观测建筑物沉降情况望尽快补修已破坏和松动的观测点。

-1-
四、沉降观测点变形特征值
1.永丰嘉苑23#楼
1)下沉量S (mm )
S min =5.28mm (N-1) S
max =7.95mm (N-21) S 均=6.615mm
2)基础局部倾斜
a max =4
0002404040.0=-l s s
j
i (N-21~B-21) a min =5
0000149456.0=-l s s
j
i (A-22~A-38) 2.永丰嘉苑26#楼
1)下沉量S (mm )
S min =10.36mm (A-14) S
max =12.22mm (J-7) S 均=11.29mm
2)基础局部倾斜
a max =1
0000742857.0=-l s s j
i (E-14~A-14) a min =5
0000427631.0=-l s s
j
i (D-1
~D-7) 3.永丰嘉苑27#楼
1)下沉量S (mm )
S min =8.70mm (B-1) S
max =17.23mm (G-1) S 均=12.965mm
-17-
2)基础局部倾斜
a max =
000861617.0=-l s s j i (G-1~B-1) a min =10000796774.0=-l s s j
i (B-1~B-16)
4.永丰嘉苑28#楼
1)下沉量S (mm )
S min =6.35mm (E-1) S max =11.73mm (E-22)
S 均=9.04mm
2)基础局部倾斜
a max =
60001067129.0=-l s s j i (E-1~E-21) a min =30000085714.0=-l s s j
i (E-21~A-21)
五、沉降观测分析
以上资料数据显示,建筑物沉降量s 、基础局部倾斜a 变形特征值均在规范容许范围内[基础局部倾斜a 小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a 允=0.002]。

各观测点下沉未出现异常。

-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