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教育思想(语录)摘要

合集下载

末代状元张謇名言名句

末代状元张謇名言名句

末代状元张謇名言名句
1. “一个人办一县事,要有一省的眼光;办一省事,要有一国的眼光;办一国事,要有世界的眼光。

” 就比如我之前在规划自己的小生意时,只看到眼前那一点点利益,结果吃了大亏,后来才明白眼光得长远啊,这可真是真理呀!
2. “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

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

” 这让我想起老家的一位长辈,他一生兢兢业业为村里修桥铺路,做了好多实事,现在大家都还记得他呢,确实没跟草木一样默默无名。

3. “謇之营实业,则志在利众。

” 我认识的一个老板就很有这种精神,他开的工厂总是优先照顾员工的利益,大家也都愿意死心塌地跟着他干。

4. “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

” 可不是嘛,那些光想着当官不做事的人最让人瞧不起了,就像隔壁那个总是吹嘘自己职位却没见干实事的家伙。

5. “父子不同舟。

” 之前和朋友出去玩坐游船,还真碰到一对父子纠结要不要坐同一艘船,后来想想这句话,还真有道理啊。

6. “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 就像我们村头那家小卖部,老板承诺的事情一定做到,大家都特别信任他,生意也是越来越好。

7. “师范为教育之母。

” 看到现在那些优秀的老师,就会感慨培养老师真的太重要了,就像培养好苗子需要好的土壤一样,真的是这个理儿。

张謇的职业教育思想及实践

张謇的职业教育思想及实践
的本质原因 , 因而 多 取 改 良主义 态 度 . 在 政 治 上 主 张
育 为首 的 。他不 仅对 “ 学 为人 师 . 行 为世 范 ” 的师范 生
如 是 要求 . 而 且 在他 举 办 其 他各 类 实 业 学 堂 时 . 都 秉 持 这 一 理念 .始 终把 培 育 优 秀 的 职 业 道德 放在 第 一 位 。应 当说 , 修 身 为先是 中国教育 的传 统 理念 之一 。 学 以致 用 , 知行 合 一 重学 轻 术 、 重文 轻 理 、 重知 轻能 . 是 中 国传 统 教育 的典 型 弊端 , 张 謇 一 扫这 种 数
职 业 教育史 料
2 0 1 4 . 1 1 职 业教 育研 究
张謇 的职业教育思想及实践
刘金碌
( 天 津 中华 职 业 教 育 社 天津 3 0 0 1 9 3 )
摘要: 张謇 是我国近代著 名实业 家和教育 家。他 在追求实业救 国理 想的过程 中, 提 出了“ 实业 与
教育迭相 为用” 的职业教 育主张 , 并 身体 力行 , 创设 了办 学层级齐 全且专业 门类广 泛的职 业院校 、 职 业培训 机构和 社会教育事业 , 堪称教育史上 的中 国欲要 富强 , 非“ 振 兴实 业不 可 ” 。而振 兴 实业 , 当以振 兴教育 为 先 。从此 . 他 走 上 了艰难 而 辉煌 的兴
实业 、 办 教育 之路 。 由于历史 和社会 地 位 的局 限性 . 张
謇 以及 那 个 时 期 的 上层 人 物不 可能 认 识 到 国 势 衰微
作者简 介 : 刘金绿 ( 1 9 4 6 一) , 男, 天津 市人 , 天津 中华职 业教育社 职业教 育研 究委 员会委 员, 研 究方向为职 业教 育史。

浅谈张謇的幼儿教育思想

浅谈张謇的幼儿教育思想
三、 幼 儿 教 育方 法 的转 变
张謇认 为 : “ 自其成童至于弱冠 必责经尽读全经 。而经 乃徒供弋取科举之资 , 全无 当于生人用 。” 所以他反对“ 责 以 读 经” 这种错误做法 。 张謇主张通过游戏 、儿歌 等多种方式来发展幼儿 的认 识能力、 创造 力 、 想 象力和体 力 , 以此来培 养幼儿 良好 的道
德品质。
【 关键 词 】 幼儿教育 ; 幼儿教师 ; 游戏 ; 幼稚 园; 家庭教 育
在近代南通历史 上值得南通人骄傲 自豪 的 ,并在 中国 教育史 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是张謇 。美国教育家杜威在 考察南 通后发表演讲说 : “ 南通者 、 教育之源泉 , 吾尤望其成 为世界教育之中心也。” 本文 拟对 张謇的幼儿教育 理念 、 教 育实践进行些微探索 , 以窥其教育思想之一斑。 张謇所处 的时代 是 中国正处于 内忧 外患 的尴尬境 地 , 他认为“ 政需人 举 , 人需学造 , 一国之强 , 基于教育 ” , 把 国民 教育当作近代立 国的根本大计 。幼 儿教 育则是一个奠 基_ T 程, 是孩子人生 的起始阶段。
WE N U DA0 HANG
谈 张謇 的幼儿教育 思想
文/ 黄 海泉
【 摘 要 】 张謇( 1 8 5 3 —1 9 2 6 ) , 江苏 南通 海 门常 乐人 , 是
我 国近代著名的 爱国实业 家、教 育 家。他所创 办的教育事 业, 效果之 显著是前所未有 、 举世 瞩 目的 。张謇认 为 中国如 此的孱弱 、 贫穷 , 原因在 于教育未能普及 , 未能从娃娃抓起 。 “ 谋体育德育智育之本 , 基于蒙养 , 而尤在就幼 儿所 已知 , 振 起 其 受 教 育 之 兴味 , 使 之 易晓 而 直 觉 。 ”

张謇教育思想述论

张謇教育思想述论

张謇教育思想述论作者:王强来源:《读写算》2014年第07期张謇,江苏海门人,清末状元,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

他艰苦创业,向传统科举制度挑战,大力提倡近代教育思想,先后创办了从小学到大学、从普通学校到盲聋哑学校的各级各类学校共计370多所,为近代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本文拟从张謇的办学经历为载体,论述其教育思想。

一、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张謇,既是实业家,也是教育家。

在他的思想中,实业和教育是应该相互支撑的。

张謇说:“南通有纱厂,爰设立纺织专门学校;南通经营盐垦,爰设立农校。

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实业。

实业之所至,即教育之所至。

”这是张謇“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的教育思想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甲午战争以后,张謇深感“国非富不强,富非实业不张,实业非有多数之母本不昌。

”在谈到日本由小国跻身列强的经验时说:“工苟不兴,国无不贫之期,民无不困之望,可以断言矣。

苟欲兴工,必先兴学。

”至此,张謇确立了“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的思想,并付诸实践。

在处理实业与教育的关系时,张謇始终把实业放在首位。

他指出“欲兴教育,赤手空拳;不先兴实业,则上阻旁挠,下复塞之,更无凭借”,这说明张謇办实业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发展教育。

从1895年到1924年,张謇共创办了广生榨油公司、复兴面粉公司、大达轮步公司、资生铁冶公司、通海垦牧公司、淮海实业银行、大有晋盐垦公司等20多个工厂企业。

南通实业的快速发展,为教育的发展创造了很多有利条件,尤其是为办学提供了大量的资金。

张謇本人从1900—1925年,把实业所得薪金257万元,都用于了教育、慈善事业和地方公益事业。

至于各工厂企业及其他股东的捐款就更多了。

在困难时期“纺厂筹应教育之需要,每年亦七八万”。

张謇指出:“教育必资于经费,经费唯取诸实业,所谓实业为教育之母是也。

”二、师范为教育之母张謇是中国近代创办师范教育的鼻祖。

他在1902年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学校。

少年张謇读书笔记摘抄(3篇)

少年张謇读书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引言张謇,字季直,号润斋,江苏南通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实业家。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尤其是在少年时期,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读书笔记。

以下是我对张謇少年时期读书笔记的摘抄,以飨读者。

二、摘抄内容1.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张謇在读书笔记中写道:“此句乃《大学》之纲领,大学之道,在于明明德、亲民、至善。

明明德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亲民者,推己及人也;至善者,尽善尽美也。

吾辈当以此为志,努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 《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中庸》)张謇在读书笔记中写道:“此句乃《中庸》之要义,天命者,天生之命也;率性者,顺应本性也;修道者,遵循道德也。

吾辈当遵循天命,顺应本性,修道立教,以成圣贤。

”3. 《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张謇在读书笔记中写道:“此句乃《论语》之精华,学而时习之,乃学习之道;有朋自远方来,乃交友之道;人不知而不愠,乃修养之道。

吾辈当以此三道为准则,努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4.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张謇在读书笔记中写道:“此句乃《孟子》之真谛,得道者,助人为乐;失道者,寡助为虐。

吾辈当秉持正义,助人为乐,方为君子。

”5. 《诗经》“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诗经·关雎》)张謇在读书笔记中写道:“此句乃《诗经》之佳作,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达了诗人对君子的赞美。

吾辈当以此为楷模,追求高尚品质,以成君子。

”6. 《史记》“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史记》)张謇在读书笔记中写道:“此句乃《史记》之警句,伯乐者,发现人才之人;千里马者,人才也。

吾辈当努力成为伯乐,发现并培养人才,以成就大业。

”7. 《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浅论张謇教育思想

浅论张謇教育思想
育 思 想 ,开 发 伟 大教 育 思想 的现 代 意 蕴 ,
办教育同国家富强 、 民族复兴紧密联系在 下 , 南通被打 造成 了“ 中国近代工 业第一 程 。 作 为 后 辈 教 育 者 , 当秉 承 其 光 辉 的 教

起。 张謇认为教育的灵魂 是爱 国主义教 城 ” 及“ 全国教育之乡” , 完 美诠 释 了其 “ 父
用张謇的话说 : “ 中国今 日国势衰 弱极矣 ,
为纺织学生的实 习场所。 此外 , 对农校 、 商 地、 半封建 时代 中华 民族精神的精华。先
生 是 中 国 教 育 改 革 实践 的一 面伟 大 旗 帜 ,
国望 亏 损 极 矣 。 ” 他毅 然走上 了“ 教 育 救 校 的学 生同样强 调教育 与实践相结合 的
家、 教育家 、 社会活 动家。张謇 极 力践行 “ 父教育 、 母实业 ” 的理念 , 这不 仅体现 在
生德智体全 面发展 的迫切要求 , 是学问知 年 入 学 儿 童 与 学 龄 儿 童 的 比例 为 3 2 %。
识 向素质能力转化 的必 由之路 。“ 学问兼 可 以说在 中国近代教 育史上真 正具有计 划性普及基础教育的首推张謇。 教育 是一
他一手创办的 3 7 0多所学校上 , 还体 现在 理论与阅历乃成 , 一面研究 , 一面践履 , 正
他先进的教育思想上。 当代 学者 卜 贵林评 求学问补不足之法” ,他认为真正的教育 切 的 基 础 , 基 础 教 育 是 基 础 的 基 础 。张 謇
价说 : “ 张 謇 在 中 国 教 育 发 展 史 上 是 一 位 是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的教育 。 张春身体 普及教育 , 广开 民智 。最先认识到 “ 师范
远 学 生 不 超过 2 里, 缩 短 每 天 上 学 的路

张謇教育思想述评

张謇教育思想述评
张 謇 教 育 思 想 述 评
张 雪蓉
摘要 : 张 謇 基 于 救 亡 图存 、 富 国 强 民的 时代 需要 , 主 张教 育救 国 、 视 教 育 为 国 家富 强 的根 本 。
表 现 了 清 末 以 来 鲜 明 的 救 亡 图 存 的 时 代 主 题 。在 具 体 的 办 学 实 践 中 , 张謇 强 调 师 范 生 人 格 的 培 养
尤 其 是 江 苏 地 方 教 育 史 上 影 响 最 为 深 远 的 教 育 家 之 一 关键 词 : 张謇 ; 教 育 思想 ; 教 育救 国 : 师 范教 育 : 职 业 教 育
中图分 类号 : G 5 2 9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 6 7 3 — 9 0 9 4 ( 2 0 1 4 ) 0 5 — 0 0 3 0 — 0 5
刻影 响 了江苏 教 育 的规 模 和体 系 , 成 为 清 末 民 初 中 国 地 方 办 学 最 杰 出 的 教 育 家 。他 在 长 期 的 办 学
实践 中 , 逐 步 形 成 了 一 套 比较 系 统 的 教 育 思 想 。

所 私立 师 范 学 校 , 在《 师 范 学 校 开 校 演 说 》中 , 张
成 国家衰弱 的根 本原 因 。 因此 , 只 有 通 过 教 育 才 能
使 人 民强 .国家 强 , “ 非 人 民有 知 识 ,必 不 足 以 自
强 。 知识 之本 , 基于 教育 ” I 3 1 , 从 而 明确 提 出 “ 非教育 不 足 以国存 ” 的教 育 救 国 思 想 。 此 后 , 张 謇 在 各 种 场 合 一再强 调 “ 教 育救 国 ” 的 办 学 宗 旨 1 9 0 2年 . 张 謇 在 自 己 的 家 乡创 办 了周 内 第 一

浅谈张謇教育思想对班主任工作的启示

浅谈张謇教育思想对班主任工作的启示
在张謇教育思想中,“以生为本”是 重 要 的 内 容 之 一. 他 这样要求 学 生 “负 责 任、如 实 践、务 合 群、增 阅 历、练 能 力 ”. 作为班主任,就要着 眼 于 孩 子 们 的 未 来,不 能 仅 仅 局 限 于 语 数外,还有更重要的需要关注.这就需 要 我 们 切 实 为 孩 子 们 减负增效,通过丰富 班 级 文 化 生 活,为 学 生 营 造 良 好 的 学 习 环境,形成积极向上 充 满 生 机 与 活 力 的 良 好 班 风,从 而 促 使 孩子们全面发展.
班 主 任 是 一 个 班 级 的 引 路 人,需 要 沟 通 家 长,做 好 学 生 的思想工作,形成积极向上向善的良 好 班 风. 当 面 对 一 群 刚 入学的孩子们,由于年龄小,他们的 自 控 力 差,纪 律 不 佳. 在 开展班级工作中,我会多留心,多观察,在 第 一 时 间 了 解 孩 子 们,分析研究他们,并勤于用多种方式 与 学 生 家 长 进 行 沟 通, 争取让班级中的每一份子都能卷入教育的洪流.这时张謇 教育思想的中“勤逊”给予了我很大的 启 发,班 主 任 工 作 能 得 以 顺 利 进 行 的 第 一 关 键 是 “勤 ”,其 次 是 “逊 ”.
每 个 家 长 都 为 自 己 的 孩 子 备 好 了 毛 巾,中 午 用 餐 时,先 用毛巾在桌面上铺 开,依 次 有 序 地 洗 好 小 手,在 家 长 志 愿 者 的协助下分好饭 菜,文 明 用 餐. 通 过 评 比 积 分,表 扬 用 餐 好 的孩子,为同伴树 立 榜 样,取 得 了 良 好 的 效 果. 在 此 基 础 上 我在家校信中,积极 为 家 长 撰 写 班 级 的 简 讯,表 扬 孩 子 们 的 进步,提出班级的规训方向,肯定家长 的 优 秀 做 法,分 享 他 们 的育儿经验,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孩子 的 共 同 教 育. 从 他 们 的 回执中,我发现我们 的 家 长 开 始 变 得 期 待 起 来,让 我 们 获 得 了更多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因此我的班主 任 工 作 也 变 得 越 来 越轻松愉快起来! 由此看来班主任的“勤 逊”,是 干 好 班 主 任 工作的前提与保障! 二 、“以 生 为 本 ”——— 班 主 任 工 作 的 核 心

实践调研张謇的实业教育

实践调研张謇的实业教育

摘要:张謇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他提出的实业教育理念对我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张謇实业教育理念的梳理,结合实践调研,分析张謇实业教育的现实意义,旨在为我国教育事业提供借鉴。

一、引言张謇(1837-1916),字季直,江苏南通人,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

他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主张通过发展实业来振兴国家。

在实业发展的同时,张謇高度重视教育,认为实业与教育相辅相成。

本文旨在通过对张謇实业教育理念的梳理,结合实践调研,探讨张謇实业教育的现实意义。

二、张謇实业教育理念1. 实业与教育相结合张謇认为,实业与教育是相辅相成的。

实业是教育的物质基础,教育是实业发展的精神动力。

他主张通过发展实业来提高国家经济实力,进而为教育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

2. 培养实用人才张謇强调实业教育要注重培养实用人才。

他认为,实业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工作环境,为国家的实业发展贡献力量。

3. 普及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张謇主张普及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

他认为,普及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的基础,职业教育则是培养实用人才的关键。

他提倡在普及教育的基础上,开展职业教育,使受教育者既能掌握基础文化知识,又能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

4. 女子教育张謇高度重视女子教育,认为女子教育是提高国家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

他主张女子教育应与男子教育同等重视,培养出更多有才华、有道德、有文化的女性,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三、实践调研1. 南通大学南通大学是张謇创办的私立大学,前身是南通学院。

学校秉承张謇的实业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实践调研,我们发现南通大学在以下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1)产学研结合:南通大学与多家企业合作,开展产学研项目,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创新创业教育:学校设立创新创业学院,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张謇教育思想 吴雯婷

张謇教育思想 吴雯婷

张謇教育思想事业强国:张謇深感:“国非富不强,富非实业不张,实业非有多数之母本不昌。

”至此,张謇已经确立了“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的思想,并且有本有方有序地付诸实践。

张謇曾多次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将中国和德、日等列强进行比较,他认为中国和列强的差距,最重要的也在于人的素质差距。

职业教育:张謇如此重视职业教育,是为了振兴实业而培养各级各类的专门人材。

张謇不但十分重视高等和中等职业教育,也很重视初等职业教育。

1912年,他在一所国民学校的演说中说:“我看看你们各学校里,很注重职业教育,有农工等科目,这对于你们的前途是大有益处的。

”在各级各类的职业教育中,张謇要求师生都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张謇特别强调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他提出“首重道德,次则学术”的观点。

培养目标:张謇还主张学校学生应该参加必要的力所能及的分益劳动,以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

张謇在兴办教育之初,就把培养学生的“国家思想、实业知识、武备精神”作为培养人才的目标。

在三者中,他认为“国家思想”又是最为重要的。

也就是说他把爱国主义教育放在主导地位。

事实上,张謇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围绕救国兴国这个时代的主题而展开的。

为了强化青年学生的“国家思想”和民族精神,张謇对学生特别注重“知耻明志”的教育,让学生了解国耻,激发爱国的热情。

张謇十分重视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坚苦自主”、“勤苦俭朴”创业精神的人才。

张謇认为勤俭是做人的本色,是成就一切事业的基础。

女性教育:张謇的女性教育思想是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超越, 同时, 其后期的教育思想对前期也有超越。

张謇创办的各种女校, 奠定了中国近现代女性教育体系的基础。

其独特的女性教育思想, 在中国女性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当中国的女子学堂还寥若晨星的时候, 张謇在家乡通州创办了女子师范学校, 开女子师范校风气之先。

他创办女子学校亦是从女子师范开始的。

张謇还举办了各种各样的女工培训班, 如: 纺织、火柴、蚕桑、发网等。

论张謇的道德教育思想

论张謇的道德教育思想

系统, 并对未来人类文化的新生做出贡献� "教之所 成, 使人可康乐, 可和亲, 可安平�" 张謇教育思想正 是对孔子优秀教育传统的继承� 张謇办教育, 是一种 现代化实践和传统文 化精 神的 特殊嫁 接, 他以开 放的心 态拥抱 现代性 , 一生 致力于传统社会的 现代转换,同时又 不全盘西化, 坚守着传统文化精神� 金耀 基在 �从 传统到现 代� 一文 中指出 : "中 国 传统文化在上个世 纪中一直在退却中 , 现在应 该使 之重来, 这一重来的过程就 是新传统化过程 �新传 统化过程, 主要在使已经丧 失的传统价值得以 回归 到实际来, 但这一工作, 在性质上是创 新, 亦即 它必 须要 符合中 国现代 化所需求 的, 否则 是复古 , 而不 是创新, 亦不能视之为现代化过程的一部分�" 在今天, 一个国家的 教育要跻身于世界先 进行 列, 教 育的国际 化是必 要的, 但 教育的国 际化必 须 以民族化为基础, 同时民族化也不等 于回归传统� 张謇在南通的教育 实践表明, 真正变革性的发 展来 自于传统的扬弃和外来教育思想与模式的滤收� 张謇在百年前 便开始这一伟大的 实践, 尽 管有 这样那样的局限与 不足, 他 对中国教育现代化 的贡 献是卓越而辉煌的 �现代化的潮流激 荡澎湃, 如何 找准前进的方向, 先贤给我 们留下许多宝贵的 经验 和思想财富, 张謇对于现代 文明和传统文化的 基本 态度 , 他的德育 教育思 想和内 容, 值得我 们进一 步 深入地研究和借鉴� �参考文献�
二 �张謇的德育教育 内容
培养 "德才兼备, 身心强健" 的学生是教育家的共
��
文化 视野
" 礼 所以制 中" , 礼是 人的行 为规范 , 是仁 的外 在表现� 张謇说: "礼者人之大防� � 传� 亦有言, 人有 礼者安, 无礼则危� 为一人言之耳�一人 且不可无 礼, 而况于十人, 百人, 千人, 万人之众欤?况其在凶 危之事欤?六校师生勉之!" "立于礼" 即 "明公理, 修公德, 有礼法, 不苟简� " 而如何做到呢? 年, 张謇在 �师范学校年假演说 � 中指出: "明公理, 修公德 之人则人重之, 有礼法, 不 苟简之人则人重之, 能成一业之人则人重之�" 而要 成为这样令人尊敬的人, "必有积累, 乃有人格� 须先 从自重起, 遽求之人不效也�" 张謇告诫学生: "诸生, 诸生, 自重则明公理, 修公德也, 有礼法不苟简4;

张謇职业教育思想概述

张謇职业教育思想概述

他 不仅 创 办 了师 范 教 育 、 普通教育 , 而 且 在 兴 办
职业 教 育 ( 包括 社 会 教 育 、 特殊教育) 中 , 理 念 先 进 , 做法独特 , 成 为 早 期 职 业 教 育 思 想 的 集 大 成 者 和职 业教 育 实践 的先行 者 . 对 上 述 四 大 问 题 作 了初 步 探 索 和 精 辟 回 答 。 今 天 , 这 些理 论 与 实践

题 探

必适 于 地 . .”4 这 是 职业 教 育办 学 的价值 指 向 。 就 是使 学 生 学 会和 拥 有适 应 、 符 合 地 方 需 要 的 一 技 之 长 而 在 实 际 I 作 中加 以运用 并 为 企 业 及 地 方

培 养范式 ‘ 南 通 办 法 本 以 实 业 教 育互 相 为 助 , 故 纺织 学校 就 纱厂 而成 。” 4 ] 张 謇 为什 么要实 施 “ 厂‘
教 育

就 是 要 解
( 一) 为 什 么培 养 职 业 人 ?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 0 4 — 2 8
决 实 业 发 展 中 的 人 才 短 缺 问 题 。“ 学必 期 于用 , 用

作者简介 : 马斌. 南 通 纺织 职 业 技术 学 院 ( 江 苏 南通 , 2 2 6 0 0 7 ) 副 院长 , 教授 , 主 要研 究 方 向 为职 业 教 育及 张 謇 教 育思 想 。
编 者按 : 百年前 , 张謇 敢 为人先 , 勇于开拓 , 进 行 了 职 业 教 育 的 伟 大 宾 践 他 所 提 出 的 先 进 职 教 理 念 和思想, 至 今 仍 具 有 深 远 的 现 实 指 导 意 .在 新 的 历 史 时 期 , 具 有 中国特 色、 洋 溢 时 代 精 神 的 现 代 职 业

张謇德育思想述论

张謇德育思想述论

张謇德育思想述论
张謇(一八五○─一九二二),清华大学教授、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两岸统筹人,是20
世纪五六年代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主张以新文化思想为指导,在改革社会经济结
构方面提出了“联合兴国”口号,在改革教育体系建设方面提出了“坚定先进、发掘优劣”的做法,从而在改革中国的社会和经济、教育体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张謇的教育思想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育人思想,他坚持育人先行、根本学习、九型人
格的原则,认为育人必须以德治为宗旨,以清贫济弱、尊重人格等观念为主导,并强调以
道德及思想素质持之以恒。

另一方面,他主张“坚定先进,发掘优劣”,以优秀人才学者、文艺家、运动员为推动力,以廉洁自律及崇尚先进为追求;坚持以责任感指导,强调先行
一步,不断进取,以把握社会的未来发展;在改革教育上,他强调要实行新生课程,扩展
教育范围,减轻教育负担,侧重于实际技能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激发人才创新能力,加
强科学社会主义教育,从而推动教育改革。

张謇主张以新文化思想为指导,教育以伦理思想和理智思想为指导,以“坚定先进,
发掘优劣”为主导原则,以新教育改革实现教育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目标。

他重视发展企
业教育,以认识教育的凝聚力开展创新实践,扩大教育范围,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建立健康的文化环境,从而确保中国社会经济的稳定。

张謇既代表了新文化的特点,又代表其改革的独特思想,对于中国改革和发展起到不
可估量的作用。

他的教育思想虽有局限性,但仍有重要价值,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努力
推进了中国教育改革,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张謇精神主题教育

张謇精神主题教育

张謇精神主题教育
张謇精神主题教育是指以张謇的精神为核心内容进行教育的一种教育形式。

张謇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实业家和教育家,他在国家建设和教育事业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张謇精神主题教育的核心是以张謇为榜样,弘扬他为人民、为国家、为教育事业奉献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具体来说,张謇精神主题教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进取精神:张謇积极进取,不畏艰难,勇于担当。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进取心,勇于面对挑战,积极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2. 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张謇一生致力于为人民谋福利,他坚信只有为人民服务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乐于助人,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的意识和能力。

3. 独立思考能力:张謇重视知识的独立获取和思考能力的培养,他提倡自主学习和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他们对社会问题的敏感性和批判性思维。

4. 勤勉奉献精神:张謇一生勤勉工作,奉献自己的才智和精力,对国家和人民有着深深的责任感。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和工作的习惯,培养他们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的精神。

通过张謇精神主题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平,培养学生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张謇教育思想中的人本文化

张謇教育思想中的人本文化

攵导教育2呃06张骞教育思想中的人本文化®禽晶石内容摘要:"父教育母实业”是张蹇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

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张骞认为,只有发展全民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增强爱国意思;只有发扬国之人本文化,发展人性、修养人格,文武兼备、德行兼修,才有民富国强,才能实现真正的“国之大同”。

关键词:张骞教育人本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之一是“仁爱”思想,从孔孟到程朱的历代大儒,都把“仁爱”作为一种最高的道德准则,“仁爱”思想成为中国古代伦理道德的宗旨和根本,是人们立身处世、为政治国的指南和规范。

近代以来,由于中西古今文化冲突与融合,在西方各种文化思潮汹涌而入的情况下,“仁爱”思想也不断地获得新的诠释。

由亲亲而仁民,由仁民而爱物,推演至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也就是固有的伦理道德和政治理念所依存的人本文化。

张譽自幼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博览群书,对孔子之道极为推崇。

他所希冀的人才不是愚忠愚孝的书呆子,而是拥有强健体魄、健全心智,又能心系民族,具有爱国精神的人才。

张賽办各类学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民族素质,开发民智,以培养新社会的合格人才。

一.教育要能开发民智张骞一直认为,要想兴国雪耻,必须开明智、启发国民的爱国觉悟,必须废科举兴新学,必须普及小学教育,推行国民教育。

张賽渴望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在教育规划实施方面,张賽的思路非常的清晰。

他明确的指出:“凡事需从根本作起,未设小学,先设大学,是谓无本。

在张賽的认识中,中国想要脱离内外窘迫的困境,首先需要提高全体国民的爱国意识,而爱国意识的提高,离不开国民文化素养的提高。

张賽在1895年在起草《条陈立国自强疏》时就提出要“广开学堂1901年起草《变法评议》时,更是极力劝说刘坤一兴办新式学校,并为刘坤一拟定了初高等小学及中学的课程。

由于提议没有获得支持,1902年张賽自费兴建南通延寿阁规画小学堂,这是张書创办的第一所小学,也是南通地区普及义务教育之始。

日本东游归国数年后,张書报送南通劝学所及教育会,拟在南通地区实施义务教育计划。

张謇校训中的教育思想

张謇校训中的教育思想

收稿日期:2019-04-26作者简介:顾奕(1987-),女,江苏南通人,南通大学档案馆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语言文字学、档案管理。

基金项目:南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资助项目“张謇办学思想与南通大学校训、校史研究——以张謇养孙张炎武为主要对象的口述史访谈”(编号2016GJ001)。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Journal of Jiangsu College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Vol.19,No.3Sep.2019第19卷第3期2019年9月DOI :10.19315/j.issn.2096-0425.2019.03.006摘要:清末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创办了各级各类学校370余所,这些学校校训多由张謇亲拟。

这些校训互相借鉴相似,有着统一的精神内核,又各有侧重,各有所指,形成一种融通的张謇式校训文化体系,极具南通地方标志性和溯源性。

校训的背后凝聚着张謇的办学思想,反映了他对不同专业学生品格塑造的侧重点,映射了他自身的为人处世原则,同时也是他家训的精练呼应、拓展延伸。

关键词:张謇;校训;青少年品格塑造;家训中图分类号:K82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425(2019)03-0022-06张謇无疑是清代科举状元中特殊的一位:应试二十余载,四落乡试,三落会试,可谓蹉跌艰辛,终于在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大魁天下,却毫不留恋,次年抽身官场。

张謇立足家乡,以“父实业,母教育”为基本理念,兴办实业,继而创立不同层级、涉及多种门类的学校370多所,开创我国近代私立教育之先河,也留下了丰富的思想、实业遗产。

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和他亲自筹建的各类学校相匹配的校训。

从这些看似相近实则各有侧重的校训,我们可以追寻到学校创立之初创建者的办学初衷和方向,更可看出其赋予这所学校学子的期许,蕴含着严肃的社会责任、历史使命。

本文从南通现有相关院校的校训及历史沿革入手,探讨这些校训中的思想含蕴,了解张謇的办学思想及他在青少年品格塑造方面曾经做出的努力。

张謇的特殊教育思想

张謇的特殊教育思想

张謇的特殊教育思想
张謇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特殊教育专家,他的特殊教育思想对中国特殊教育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他指出,特殊教育是为特殊学生提供不同于一般教育的一种教育,目的在于培养他们的文化水平,以及培养他们的社会融入能力,使他们能够以较高的效能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

张謇首先指出,特殊教育需要更加全面地分析学生,对学生教育行为进行科学分析,判断他们的特殊性。

接着,他们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性,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注重培养特殊学生的独特特质,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和社会融合能力,以及丰富他们的文化知识,让他们能够在社会中自身发挥。

此外,张謇还认为,特殊教育要拥抱传统,深入探究传统文化,从各个方面来思考,鼓励他们去做出真正有益的事情。

比如特殊学生如果擅长绘画,可以鼓励他们继续追求这一技能,使他们能够在社会和家庭中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如果特殊学生有艺术天赋,可以不断磨练,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在社会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最后,张謇强调了特殊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特殊学生应该得到优先的关注,家长也要认清孩子的真实情况,做到真心对待学生,增加互动沟通,正确引导孩子,让他们踏上成功的道路。

总之,张謇的特殊教育思想对中国特殊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认为,要想让特殊学生得到有效的教育,让他们能够能在社会中自由发挥,就需要从传统中学习,不断进行实践思考,制定个性化的教育
方案,提倡真心对待,引导学生正确健康成长,最终让特殊学生能够发挥出自身的价值。

张謇的名言有哪些(精选2篇)

张謇的名言有哪些(精选2篇)

张謇的名言有哪些(精选2篇)张謇的名言有哪些「篇一」摘要:张謇(1869年-1933年),字渭青,号渭青,湖南长沙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和教育家。

他是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奠基者之一,以其才华和为人民谋福祉的献身精神而广为人知。

本文将探讨张謇的20条经典名言,深入了解他对社会、政治和教育的独特见解。

正文:1. 庸庸碌碌者,不得民心,不取世名。

2. 当兼爱天下,而善持权衡。

3. 雪中送炭,必有后福。

4. 失敬于无拂亲,乖谬于无拂亲。

5. 致知在格物。

6. 民心一息,天心亦息。

7. 民警相照,民乐相予。

8. 忍辱负重,困穷困迫,所以为学之道也。

9. 知天命、鬼谷腹固者,未晚也。

10. 富民必由俭政。

11. 信之为盛德,行之为至道。

12. 琴棋书画,休咸之道也。

13. 有德者执政也,无德者虽执政无为也。

14. 在我之心,有我之友。

在我之身,有朋之交。

15. 知礼犹知天命也。

16.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何恒而能存?17. 天之道,可知而不可为也。

18. 有道之君,迩秀而先天下也。

19. 雷演乎上,雨降乎下,是为天行之路也。

20. 中华复兴,责无旁贷。

这些名言充分展示了张謇的卓越智慧和清晰的思维。

他强调公平、正义、爱国以及诚信的重要性,同时呼吁政府注重民生和教育的发展。

张謇的思想深深影响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他的名言永载史册,成为后人学习和崇敬的对象。

张謇的名言有哪些「篇二」张謇的名言不低于10句摘要:张謇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经济学家,他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介绍张謇的十句著名名言,这些名言涵盖了他的思想和政治理念,对于我们理解他的贡献和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正文:1. 国无德不兴,家无德不立。

这句名言强调了个人和国家道德的重要性。

张謇认为,一个国家和一个家庭的繁荣需要建立在良好的道德基础上。

2. 富国强兵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张謇强调了经济和国防力量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謇教育思想(语录)摘要★张謇说过:“南通各学校,均鄙人所手创”,“南通有纱厂,爰设立纺织专门学校;南通经营盐垦,爰设立农校。

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实业。

实业之所至,即教育之所至。

”这就是张謇的“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的教育思想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张謇深感:“国非富不强,富非实业不张,实业非有多数之母本不昌。

”他在谈到中国近邻日本“由小国而跻于强大”的经验时指出:“工苟不兴,国无不贫之期,民无不困之望,可以断言矣。

苟欲兴工,必先兴学。

”至此,张謇已经确立了“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的思想,并且有本有方有序地付诸实践。

★张謇在《大生纱厂第一次股东会之报告》中说:“欲兴教育,赤手空拳;不先兴实业,则上阻旁挠,下复塞之,更无凭借”,这说明张謇办实业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发展教育事业。

★张謇谈到他所办的纺织厂和纺织专门学校时说:“所收学生,不限一省,来见习者不止一人。

经费除公司股东以余利效此义务外,未尝受政府社会或他省他人分毫之辅助。

”所以张謇说:“教育必资于经费,经费唯取诸实业,所谓实业为教育之母是也。

”★张謇说:“謇营南通实业教育二十余年,实业教育大端粗具。

言乎稳固,言乎完备,言乎发展,言乎立足于千百余县而无惧,则未也。

实业未至人尽足以谋生,户尽不至乏食;教育未至乡里学龄儿童什七八有就学之所,儿童长成什五六有治生常识,未足云大数,謇方目计之,心营之。

”张謇这种办实业、办教育的崇高目的和愿望,很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敬仰和仿效。

★张謇说:“中国今日国势衰弱极矣,国望亏损极矣。

”“诸君以为可耻否乎!欲雪其耻而不讲求学问则无资;欲求学问而不求国民之教育则无与;欲教育普及国民而不求师则无导。

故立学校须从小学始,尤须先从师范始。

”★张謇说:“中国向来延请外人之费,较之延请中人相悬殊绝。

外人远涉重洋,其市于我者,又我所亟需之事,其有挟而贵固宜。

”但必须延请“能通中文为最要之事”,因为“彼各国之挟一学艺而来为师者,不通中文,十常八九,猝然聚于一堂之上,教者止授以所长,学者转訾其所短,即有轻玩之心,必不能得启迪之益”。

★张謇说:“孔子言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夫不教之民宁止不可用为兵而已!为农为工商殆无一可者。

”张謇指出:“今天下之官,若是其多矣,其有益于国否乎?与其得多数无意识之官,不如得少数有意识之民。

”★张謇说:“自其成童至于弱冠必责经尽读全经,而经乃徒供弋取科举之资,全无当于生人用。

”意思是说,让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读经上,只能为科举取士准备条件,而于国计民生全无意义。

何况“古今义理,推勘而所出益富,世界文字,陶淬而各有其长。

日诵千言,终身不尽,人人骛此,谁与谋生?”所经他反对“今言教育者,乃欲于初等小学儿童普通科学外,更责以读经”这种错误做法。

在语文教学方面,他主张教授“适用国文”而摒弃“美术国文”。

★张謇在总结经验时指出:“本州教育两年来未有进步,其本在教育未能普及,乡镇小学太少,无以供高等小学取材,由是而上,影响遂及于师范中学。

”他曾批评当时的清政府说:“庚子以后,政府怵于外人之公议,仓皇兴学,即以大学为发端,颇被外人讪笑。

”★张謇如此重视职业教育,是为了振兴实业而培养各级各类的专门人材。

他说:“夫学生之入实业学校,固将为实业界效力也。

”张謇在说明他为什么要创办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的原因时说:“本校正科毕业已三次,诸生以数百计。

虽工程实施,侔诸异日,而五洲互市,西五洲互市,西法东渐,河海工程独抱闭关主义,势更有所不能。

而吾国人材异常缺乏,本应在工程未发生之先,从事培育,庶不至临时而叹才难,自毋须借欧美之才供吾使用。

”★张謇不但十分重视高等和中等职业教育,也很重视初等职业教育。

1912年,他在一所国民学校的演说中说:“我看看你们各学校里,很注重职业教育,有农工等科目,这对于你们的前途是大有益处的。

”又说:“从前这些工厂里,贫民不能工作的很多,能工作而不能做上等工作的也很多,这就是没有受过职业教育的缘故。

”★在各级各类的职业教育中,张謇要求师生都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他指出:“学问兼履历乃成,一面研究,一面践履,正求学问补不足之法。

”他要求:“凡毕业我师范学校者,最终一学期,必就附属小学实习教育。

而教授之实习,必备方案于未习之前,更加评论于既习之后。

”★张謇特别强调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他提出“首重道德,次则学术”的观点。

他认为:“大学分科则为社会高等到事业人才养成之备,帮德行必兼艺而重,而艺尤非德行不行。

”★张謇说:“诸友须知教育事业,课程是一事,管理又是一事;学问是一事,道德又是一事……其间消息关联,正须下博学审问思明辨功夫。

”★张謇在揭示“教育”的含义时说:“以教为育,便是干涉而非放任。

放任者野蛮之事,干涉者文明之事。

”他还指出,当时有些学生“喜谈自由,喜说平等”,误以为“自由”、“平等”就是“自便”和“放任”,张謇对此进行了有说服力的批评,强调了学校规章制度和纪律的极端重要性。

张謇主张对教师和学生的功与过应该赏罚分明,因为“赏罚者整齐一校规则,锐厉一校精神之具也”。

但是,无论赏还是罚都必须严肃对待,如果赏罚不当,则不但达不到预期目的,反而会产生不良的后果。

譬如赏之当或不当,效果就完全相反。

他说:“赏也,使其人有乐于奋勉之思,他人有竞争学业进步之想,赏之益也,设受赏之人,但以欲望褒赏为心,致饰外表而失其沈毅高尚之志趣,他人以不能得赏之故,而生嫉妒嫌忌之情,是赏之损牟。

”★张謇还主张学校学生应该参加必要的力所能及的分益劳动,以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

“整洁教室内之污垢,启闭教室内之门窗,排列食堂之食器,日本学校皆学生为之……中国贫儒或礼法家之子弟,犹执其事。

非此列也,以惰为教而已。

”★张謇指出:“俭何以是美德,俭之反对曰奢,奢则用不节,用不节则必多求于人,多求于人则人必不愿,则信用失而已亦病。

是奢之病,妨人而亦妨已,故俭为美德。

”★张謇极力主张勤俭办学,他说:“教育之在我通州今日尤为艰难,无他,财力支绌”,“假使一小学校建筑务求美备,形式务求完全,教员务求厚俸,供给务求丰旨,而甲绌于前,乙必怯退,今年能创,明年将穷,教育必无普及之一日。

★突出爱国主义教育,以培养挽救危局、强国富民人才为根本目标,这是张謇教育思想最显著的特征。

★张謇在兴办教育之初,就把培养学生的“国家思想、实业知识、武备精神”作为培养人才的目标。

在三者中,他认为“国家思想”又是最为重要的。

也就是说他把爱国主义教育放在主导地位。

事实上,张謇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围绕救国兴国这个时代的主题而展开的。

★为了强化青年学生的“国家思想”和民族精神,张謇对学生特别注重“知耻明志”的教育,让学生了解国耻,激发爱国的热情。

他认为“耻人所不可不知,人而无耻,尚不可以为人,矧在一国这大者乎?第中国何为而有国耻?应亦反省。

”★张謇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从不就事论事,而是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索,即让学生了解耻从何来,何以雪耻?★对于20世纪初中国国民的精神状态,张謇十分忧虑地指出:国人中能够清醒地认识“国势艰危”者,“以全国人比较分数不过千万中一二。

处堂燕雀,姑以为安,岂非民智不开、公理不明之故。

开民智、明公理舍教育何由?”★适应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强化艰苦创业教育,是张謇教育思想的又一显著时代特征。

★张謇十分重视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坚苦自主”、“勤苦俭朴”创业精神的人才。

张謇认为勤俭是做人的本色,是成就一切事业的基础。

他多次教导学生“诸生须知成大事业,必须从艰苦得来”,“勤勉节俭,任劳耐苦诸美德,是成功之不二法门”。

★注重进取精神教育,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是张謇教育思想的第三个时代特征。

★张謇指出:“大世界今日这竞争,农工商业之竞争也。

农工商业之竞争,学问之竞争,实践责任合群阅历能力之竞争,皆我学生应知应行之事也。

”首先,他认为进取和竞争精神来自于远大的志向,“人患无志,患不能以强毅之力行其志耳!”他要求学生在生活享受上“不可以较最普通的今人增一毫。

”而在志向上“不可较最高之古人减一毫也。

”面对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与西方列强的差距,张謇多次激励学生要不畏艰危,勇攀科学技术的高峰,将来“与欧美相抗衡”。

其次,张謇认为要竞争,就必须要有真才实学,而真才实学来自勤学苦练。

他告诫学生“中国当此危险之是时,即为促进进步之时,故须博而学之。

”“苟长此不知自励,知识不进”,“将来亦惟任人宰割而已”。

针对一些学生怕苦畏难、浮躁不定的心理,张謇经常用古今中外一些苦学成才的典型事例教育学生,让他们懂得求知识、做学问必须静心、耐苦、多读、勤思的道理,激励学生奋发努力,知难而进。

★救亡图存,强国富民是张謇倡导素质教育的根本动因。

★张謇曾多次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将中国和德、日等列强进行比较,他认为中国和列强的差距,最重要的也在于人的素质差距。

他指出:“且制度之优劣,犹外物也,根本仍在人之立志”,“非人民有知识,必不足以自强”。

“环顾五洲,彼所称强大文明之国,犹是人也”。

并且他还断言“有礼教有学问之国,即亡亦必能复兴”。

他提醒人们:“人皆知外洋之强由于兵,而不知外洋之强由于学。

夫立国由于人才,人才出于立学”。

★张謇指出:“日俄之战,无论孰胜孰负,祸终萃于我国。

盖战地在我,本无苟安于中立之于理。

”“而知此痛以全国人比较分数不过千万中之一二。

处堂燕雀,姑以为安,岂非民智不开公理不明之故。

开民智,明公理,舍教育何由?”中国病不在怯弱,而在散暗。

盖散力不聚而弱见、暗则识不足而怯见,识不足由于教育未广。

救亡之策,莫急于教育,谋一国之强,基于教育,窃惟环球大通,皆以经营国民生计为强国之根本。

而其根本之根本之在教育。

注重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健全的国民是张謇素质教育的崇高目标。

谋体育德育智育之本,基于蒙养,而尤在就儿童所已知,振起其受教育之兴味,使之易晓而直觉。

首重道德,次则学术,学术不可不精,而道德尤不可不讲。

中国教育之为道,使人知伦纪和德行艺三者而已。

古今法不必尽同,而无不同者道也。

科学者艺之事:艺非德行,体薄而不立,德行非艺,用狭而不行。

不立不行,则才不足,而人之恃以为生者不周。

面向世界,更新教育内容,用全人类的优秀文化科技成果培养塑造学生。

实行三个结合、知行并进,在实践中陶冶学生的素质。

中外并举,集纳贤才,以优良的师资保障素质教育。

广辟财源,以实业辅助教育,为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办学条件。

★在校不能为良好之学生,出校必不能为良好之公民。

主张小学C宜加授四书,尽管亮些孩子当时的水平未必能懂多少,但却能养成“崇仰孔道”的习惯。

★功不必期其速,事不必遗其小。

★入校数年,于知识上一无所得,其个人将来之知能何从发展,社会将来之幸福何从创造?★以用功学习为当务之急,发愤用功慰父远念,努力学问,厚养志气,以待为国雪耻。

★学问之竞争,实践责任、合群、阅历能力之竞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