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高一上册 期末精选(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高一上册期末精选(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
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易错题培优(难)
1.如图,直线a和曲线b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和b的位置一时间(x一t)图线,由图可知
A.在时刻t1,a车追上b车
B.在时刻t2,a、b两车运动方向相反
C.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先减少后增加
D.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一直比a车大
【答案】BC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x—t图象可知,在0-t1时间内,b追a,t1时刻相遇,所以A错误;在时刻t2,b的斜率为负,则b的速度与x方向相反,所以B正确;b图象在最高点的斜率为零,所以速度为零,故b的速度先减小为零,再反向增大,所以C正确,D错误.
2.在下图所示的四个图象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
A.B.
C.D.
【答案】AD
【解析】 【分析】
x -t 图像中,倾斜的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v -t 图象中,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一条与x 轴平行的直线;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分别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即可作出选择. 【详解】
A. 此图表示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均匀增加,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A 正确;
B. 此图表示物体的位移不随时间变化,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B 错误;
C. 此图表示物体的速度均匀增加,说明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C 错误;
D. 此图表示物体的速度不变,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 正确. 故选AD 。
3.一个以初速度v 0沿直线运动的物体,t 秒末的速度为v t ,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t 秒内的平均加速度0
t v v a t
-=
B .t 秒之前,物体的瞬时加速度越来越小
C .t =0时的瞬时加速度为零
D .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的方向相同 【答案】ABD 【解析】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可知0~t 秒内的平均加速度a=
t v v t
-,故A 正确;由图可知,物体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故B 正确;t=0时斜率不为零,故瞬时加速度不为零,故C 错误;
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变加速运动,故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的方向相同,故D 正确;故选ABD.
点睛:v-t 图象中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则根据斜率可求得加速度的变化;由图象的面积可得出物体通过的位移.
4.历史上有些科学家曾把在相等位移内速度变化相等的单向直线运动称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现称为“另类匀变速直线运动”),“另类加速度”的定义式为0
s v v A s
-=
,其中0v 和s v 分别表示某段位移s 内的初速度和末速度>0A 表示物体做加速运动,0A <表示体做减速运动,
而现在物理学中加速度的定义式为0
t v v a t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A 不变,则a 也不变
B .若>0A 且保持不变,则a 逐渐变大
C .若A 不变,则物体在中间位置处的速度为
2
s v v +
D .若A 不变,【答案】BC 【解析】 【详解】
AB .若A 不变,有两种情况一是:A >0,在这种情况下,相等位移内速度增加量相等,通过相等位移所用时间越来越短,由0
v v a t
-=
可知,a 越来越大;第二种情况A <0,相等位移内速度减少量相等,平均速度越来越小,所以相等位移内用的时间越来越多,由
v v a t
-=
知a 越来越小,故A 错误,B 正确; CD .因为相等位移内速度变化相等,所以中间位置处位移为
2
s
,速度变化量为 0
2
s v v - 所以此位置的速度为
00
022
s s v v v v v -++
= 故C 正确,D 错误。
故选BC 。
5.在物理学中,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是经常采用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质点就是这种物理模型之一.关于地球能否看作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球的质量太大,不能把地球看作质点
B .地球的体积太大,不能把地球看作质点
C .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可以把地球看作质点
D .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可以把地球看作质点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一个物体能不能看成质点,要看物体的大小体积对所研究的问题是否产生影响,地球的质量、体积当对所分析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就可以看成质点,所以A 、B
选项都不对.
C 、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地球的大小是不能忽略的,没了大小,就没有自转的说法了,所以此时地球不能看成质点,故C 错误.
D 、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的大小相对于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来说太小了,完全可以忽略,此时可以看成质点,所以D 选项正确. 故选D .
6.蹦床是运动员在一张绷紧的弹性网上蹦跳、翻滚并做各种空中动作的运动项目.一个运动员从高处自由落下,以18/v m s =的竖直速度着网,与网作用后,沿着竖直方向以
210/v m s =的速度弹回.已知运动员与网接触的时间为 1.2.t s =那么运动员在与网接触的
这段时间内平均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 ) A .215/m s ,向上 B .215/m s ,向下 C .21.67/m s ,向上 D .21.67/m s ,向下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规定向下为正方向.1v 方向与正方向相同,2v 方向与正方向相反, 根据加速度定义式v a t
=
得 22108
/15/ 1.2
a m s m s --=
=-. 负号代表与正方向相反,即加速度方向向上. 故选A . 【点睛】
根据加速度定义式v
a t
=
求解.一般规定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该题关键要掌握加速度定义式v
a t
=
,并知道矢量为负值的负号代表与正方向相反.
7.如图为一质点运动的v t -图像,则该质点在ls 末时的速度为
A .1m/s
B .1.5m/s
C .2m/s
D .3m/s
【答案】C 【解析】 【分析】
速度---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找出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即可求解. 【详解】
由图可知,2v t =,所以该质点在ls 末时的速度为2m/s ,故C 正确. 故选C .
8.甲、乙、丙三个物体同时同地出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位移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在20s 内它们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大小关系是( )
A .平均速度大小相等,平均速率v v v >=甲乙丙
B .平均速度大小相等,平均速率v v v >>甲乙丙
C .平均速度v v v >>甲乙丙,平均速率相等
D .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大小均相等 【答案】A 【解析】 【分析】
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根据位移图象确定出位移关系,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出路程关系,再进行判断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关系. 【详解】
由图看出,三个物体的起点与终点相同,位移相同,所用时间也相同,则三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相同.由图得知,甲先沿正方向运动,后沿负方向返回,而乙、丙都一直沿正方向运动,三个物体的位移相同,则甲的路程最大,乙丙的路程相等,所以甲的平均速率最大,乙丙的平均速率相等,即v v v 甲乙丙>=,故选A . 【点睛】
由位移图象纵坐标的变化量等于位移,能判断出物体的位移关系.根据位移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路程关系,是本题解答的基本思路.
9.如图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x —t 图像,对线段OA 、AB 、BC 、CD 所表示的运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汽车在OA 段运动得最快
B .汽车在AB 段静止
C .C
D 段表示汽车的运动方向与初始运动方向相反 D .4 h 内汽车的位移大小为零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因为s-t 图线的斜率等于物体的速度大小,故由图线可看出CD 段物体运动的最快,选项A 错误;由题干信息以及图像可知AB 段静止,B 正确;汽车在C 点返回,D 点位移为零,C 、D 项正确;本题选择错误的选项,应选A . 考点:s-t 图线.
10.如图A 所示,浮于水面的A 物体装有音频信号发生器,发出频率为2000Hz 的脉冲信号.位于水下的B 物体装有信号接收器,接收器与发射器之间的距离为2.1m .某段时间内发射信号与接收信号如图B 所示.已知水中的声速介于1300m/s~1600m/s 之间,则发射信号P 对应的接收信号是图B 中标识的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
发射信号的频率为2000Hz ,则周期41
5102000
T s s -=
=⨯,传到B 接收器的时间:32.1
1.4101500
t s s -=
=⨯;因33 1.4102T s T ->⨯>,则发射信号P 对应的接收信号是图B.中标识的③,故选C.
二、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易错题培优(难)
11.如图所示,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先后经过A 、B 、C 三点,已知从A 到B 和从B 到
C 速度的增加量△v 均为2m/s ,AB 间的距离x 1=3m ,BC 间的距离x 2=5m ,则物体的加速度为( )
A .1m/s 2
B .2m/s 2
C .3m/s 2
D .4m/s 2 【答案】B 【解析】 【分析】
通过速度变化量相等得知两段过程所用的时间相等,结合平均速度推论和速度位移公式求出相等的时间间隔,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加速度. 【详解】
因为A 到B 和从B 到C 速度的增加量△v 均为2m/s ,可知A 到B 的时间和B 到C 的时间相等,根据平均速度推论知,B 点的速度
124
2B x x v T T
+=
=; 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得,
22
12B A v v ax -=
即
22442()(2)23T T T
--=⨯⨯ 解得:
T =1s
则加速度
222
m/s 2m/s 1
v a T ∆=
== 故选B .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和推论,并能灵活运用,有时运用推论求解会使问题更加简捷.
12.如图所示,水平线OO '在某竖直平面内,距地面高度为h ,一条长为L (L h <)的轻绳两端分别系小球A 和B ,小球A 在水平线OO '上,竖直向上的外力作用在A 上,A 和B 都处于静止状态。
现从OO '上另一点静止释放小球1,当小球1下落至与小球B 等高位置时,从OO '上静止释放小球A 和小球2,小球2在小球1的正上方。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球
B 将与小球1同时落地
B .h 越大,小球A 与小球B 的落地时间差越大
C .从小球2释放到小球1落地前,小球1与2之间的距离随时间的增加而均匀增大
D .若1落地后原速率弹回,从此时开始计时,1与2相遇的时间随L 的增大而减小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设小球1下落到与
B 等高的位置时的速度为v ,设小球1还需要经过时间t 1落地,则:
2
1112
h L vt gt -=+
① 设B 运动的时间为t 2,则
2
212
h L gt -=
② 比较①②可知
12t t <
故A 错误;
B .设A 运动时间为t 3,则
2312
h gt =
可得
3222()h h L t t g g
--=
可知L 是一个定值时,h 越大,则小球A 与小球B 的落地时间差越小。
故B 错误; C .1与2两球的距离
22
1122
L t gt gt t νν'=+
-= 可见,两球间的距离随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大;故C 正确; D .作出小球1和小球2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t 1时刻,小球2开始运动;t 2刻,小球1落地;t 3刻,小球1和小球2相遇。
图中左边的阴影部分面积表示的就是轻绳的长度L ,可见,若1落地后原速率弹回,从此时开始计时,1与2相遇的时间随L 的增大而增大,所以D 错误。
故选C 。
13.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同向运动,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的平均速度与运动时间t 的关系图象。
若甲、乙两物体恰不相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 =0时,乙物体一定在甲物体前面
B .t =1s 时,甲、乙两物体恰不相碰
C .t =2s 时,乙物体速度大小为1m/s
D .t =3s 时,甲物体速度大小为3m/s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对于甲物体有
01
2
x v a t v t =
=+甲甲甲 由题图知
21/2s 1
m a =甲 00v =甲
则
22m/s a =甲
对于乙物体有
01
2
x v a t v t =
=+乙乙乙 由题图知
2/2
m s 1
1a =-乙 04m/s v =乙
故
22m/s a =乙
由于甲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两物体恰不相碰,则乙物体在后,甲物体在前,故A 错误; B .甲、乙两物体速度相等时距离最近,即
422t t -=
解得
1s t =
故B 正确;
C .根据运动学公式可知,当2s t =时,乙物体的速度大小
42m/s 0v t =-=乙()
故C 错误;
D .根据运动学公式可知,当3s t =时,甲物体的速度大小
26v t m/s ==甲
故D 错误。
故选B 。
14.a b 、两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行驶,两车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
在0t =时刻,b 车在a 车前方0S 处,在10~t 时间内,b 车的位移为s ,则( )
A .若a b 、在1t 时刻相遇,则03s s =
B .若a b 、在12t 时刻相遇,则032
s s = C .若a b 、在1
3t 时刻相遇,则下次相遇时刻为143
t D .若a b 、在1
4t 时刻相遇,则下次相遇时a 车速度为13
v 【答案】B 【解析】 【详解】
A .根据题述,在0t =时刻,b 车在a 车前方0S 处,在10~t 时间内,b 车的位移为s ,若a b 、在1t 时刻相遇,根据v t -图线与坐标轴所围图形的面积表示位移,则有
03s s s +=
解得02s s =,故A 错误; B .若a b 、在
1
2
t 时刻相遇,根据v t -图线与坐标轴所围图形的面积表示位移,则有 0744
s s s +
= 解得032
s
s =
,故B 正确; C .若a b 、在1
3t 时刻相遇,则下次相遇的时刻为关于1t t =对称的153t 时刻,故C 错误; D .若a b 、在
1
4t 时刻相遇,则下次相遇时刻为174
t ,下次相遇时a 车速度 111
117244
a v t v v v t =-
⋅= 故D 错误。
故选B 。
15.一个物体以初速度v 0沿光滑斜面向上运动,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在连续两段时间m 和n 内,对应面积均为S ,则经过b 时刻物体的速度大小v 为
A .
()
()2
2m n S
m n mn ++
B .
()m n S mn
+ C .
m n S
mn
-() D .
()
()2
2m n S
m n mn
+-
【答案】A 【解析】 【详解】 s
在连续两段时间m 和n 内,对应面积均为S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有
2
2
1
-2
1
2
b b S v m a m S v n a n =⋅⋅⋅=⋅+⋅⋅
解得经过b 时刻物体的速度大小为
()()2
2b
m n S
v m n mn
+=
+
故选A 。
16.甲、乙两车同时由静止从A 点出发,沿直线AC 运动。
甲先以加速度a l 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到达B 点后做加速度为a 2的匀加速运动,到达C 点时的速度为v ;乙以加速度a 3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到达C 点时的速度亦为v 。
若a 1≠a 2≠a 3,则( )
A .甲、乙有可能同时由A 到达C
B .甲、乙不可能同时由A 到达
C C .若a 1>a 3,则甲一定先由A 到达C
D .若a 1<a 3,则甲可能先由A 到达C 【答案】BC
【解析】
【分析】
【详解】
作速度-时间图线分析。
因为位移相等,末速度相等,所以:若a1>a3,则有a2<a3,其v-t 图像如图1;若a1<a3,则有a2>a3,其v-t图像如图2。
AB.由图1、图2可知:无论a1>a3或a1<a3,t甲都不等于t乙,所以A错误、B正确;
C.由图1可知:若a1>a3,则t甲<t乙,所以C正确;
D.由图2可知:若a1<a3,则t甲>t乙,所以D错误。
故选BC。
17.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图中△OPQ和△OQT的面积分别为s1和s2(s2>s1).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s0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s0=s1,两车恰好相遇1次
B.若s0<s1,两车相遇2次
C.若s0=s1+s2,两车最小距离为s2
D.若s0<s1+s2,两车不会相遇
【答案】ABC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图线可知:在T时间内,甲车前进了s2,乙车前进了s1+s2;
A.若s0=s1,则s0+s2=s1+s2,两车只能相遇一次,故A正确.
B.若s0<s1,则s0+s2<s1+s2,即s0<s1,在T时刻之前,乙车会超过甲车,但甲车速度增加的快,所以甲车还会超过乙车,则两车会相遇2次,故B正确;
C.若s0=s1+s2,则s0>s1,两车不会相遇,速度相等时,有最小距离,且为s0-s1=s2,故C正确;
D.若s0<s1+s2,仍有可能存在s0+s2=s1+s2,所以两者可能相遇,故D错误;
故选ABC.
【点睛】
对于图象问题,要抓住:
1、抓住速度图象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是物理公式的函数表现形式,分析问题时要做到数学与物理的有机结合,数学为物理所用;
2、在速度图象中,纵轴截距表示初速度,斜率表示加速度,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抓住以上特征,灵活分析.
18.如图所示,小球沿足够长的斜面向上做匀变速运动,依次经a 、b 、c 、d 到达最高点e .已知ab =bd =6 m ,bc =1 m ,小球从a 到c 和从c 到d 所用的时间都是2 s ,设小球经b 、c 时的速度分别为v b 、v c ,则( )
A .v b 8m/s
B .v c =3 m/s
C .s de =3 m
D .从d 到e 所用时间为4 s 【答案】BD 【解析】 【详解】
B .物体在a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 0,加速度为a ,则从a 到c 有:
20111
2
ac x v t at =+
即:
01
7242
v a =⨯+⨯⨯
0722v a =+
物体从a 到d 有:
20221
2
ad x v t at =+
即:
01
124162v a =⨯+⨯
3=v 0+2a
故:
21
m/s 2
a =-
故:
v 0=4m/s
根据速度公式v t =v 0+
at 可得:
1
423m/s 2
c v =-⨯=
故B 正确。
A .从a 到b 有:
v b 2-v a 2=2ax ab
解得:
10m/s b v =
故A 错误。
C .根据速度公式v t =v 0+at 可得:
021
442m/s 2
d v v at =+=-⨯=
则从d 到e 有:
-v d 2=2ax de
则:
244m
1
222
d d
e v x a ===⨯ 故C 错误。
D .v t =v 0+at 可得从d 到e 的时间为:
2
4s
12
d d
e v t a =
== 故D 正确。
19.如图所示,物体自O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 、B 、C 、D 为其运动轨迹上的四点,测得AB =2m , BC =3m ,且物体通过AB 、BC 、CD 所用的时间均为0.5s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加速度为4m/s 2
B .CD =5m
C .OA 之间的距离为1m
D .OA 之间的距离为1.125m
【答案】AD 【解析】 【详解】
A .设物体通过A
B 、B
C 、C
D 所用的时间均为t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相邻相等的时间内位移之差为常数,即
2x at ∆=
得
223240.5
x a t ∆-=
==m/s 2 A 正确; B .根据
1CD BC BC AB -=-=m
可知4CD =m ,B 错误;
CD .因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所以物体经过B 点时的瞬时速度为
2B AC
v t
=
再由
22B OB v ax =
可得OB 两点间的距离为 3.125OB x =m ,所以O 与A 间的距离
1.125OA OB x x AB =-=m
C 错误,
D 正确。
故选AD 。
【点晴】
本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相邻相等的时间内位移之差为常数,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规律.
20.物体以速度v 匀速通过直线上的A 、B 两点间需时为t ,现在物体由A 点静止出发,匀加速(加速度大小为a 1)至某一最大速度v m 后立即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2)至B 点停下,历时仍为t ,则物体的
A .v m 可能为2v ,与a 1、a 2的大小有关
B .v m 只能为2v ,无论a 1、a 2为何值
C .a 1、a 2必须满足1212a a a a + =2v
t
D .a 1、a 2值必须是一定的
【答案】BC 【解析】
由于物体先做匀加速,后做匀减速,所以通过的路程
221122212211111
22222
m m m m m s a t v t a t v t v t v t v t vt =
+-=+-==,所以v m =2v 与加速度无关.选项A 错误,B 正确;匀加速运动的时间和匀减速运动的时间之和t =
12
m m
v v a a +,而v m =2v ,代入得
1212a a a a + =2v
t
,选项C 正确,D 错误;综上本题选BC.
三、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易错题培优(难)
21.如图所示,在粗糙地面上放有一装有定滑轮的粗糙斜面体,将两相同的A 、B 两物体
通过细绳连接处于静止状态,用水平力F 作用于物体B 上,缓慢拉开一小角度,斜面体与物体A 仍然静止。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不计绳的质量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
A .水平力F 变小
B .物体A 所受合力变大
C .物体A 所受摩擦力不变
D .斜面体所受地面的摩擦力变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先对物体B 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求出绳的拉力,再对A 进行受力分析,同样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得出各个力的情况,对斜面体所受地面的摩擦力可以用整体法进行分析。
【详解】
A .对
B 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如图
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
B tan F m g θ=,B cos m g
T θ
=
在缓慢拉开B 的过程中,θ角度变大,故绳上的张力T 变大,水平力F 增大,故A 错误; B .因物体A 始终处于静止,故A 所受合外力为0,B 错误;
C .物体A 受重力、支持力、细线的拉力,可能没有摩擦力,也可能有沿斜面向下的静摩擦力,还有可能受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
故拉力T 增大后,静摩擦力可能变小,也可能变大,故C 错误;
D .对整体分析可以知道,整体在水平方向受拉力和静摩擦力作用,因拉力变大,故静摩擦力一定变大,故D 正确。
故选D 。
【点睛】
整体法与隔离法相结合。
22.如图,倾角θ=30楔形物块A 静置在水平地面上,其斜面粗糙,斜面上有小物块B 。
A 、B 间动摩擦因数μ=0.75;用平行于斜面的力F 拉B ,使之沿斜面匀速上滑。
现改变力F 的方向(图示)至与斜面成一定的角度,仍使物体B 沿斜面匀速上滑。
在B 运动的过程中,楔形物块A 始终保持静止。
关于相互间作用力的描述正确的有( )
A .拉力F 大小一定减小且当F 与斜面夹角为37︒斜向上时有最小值
B .A 对B 的摩擦力可能增大也可能不变
C .物体B 对斜面的作用力可能不变
D .地面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可能不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B .拉力F 平行斜面向上时,先对物体B 受力分析如图
根据平衡条件,平行斜面方向
334
sin30cos30sin308
F f mg mg mg mg μ=+︒=︒+︒=
拉力改变方向后,设其与斜面夹角为α,根据平衡条件 平行斜面方向
cos sin30F f mg α'='+︒
垂直斜面方向
sin cos30N F mg α'+'=︒
其中
f N μ'='
解得
()sin30cos30(334)cos sin 10sin(53)
mg mg
F μαμαα︒+︒'=
︒+=
+ cos sin f mg F μθα'=-'()
当F 与斜面夹角为37︒斜向上时有最小值,拉力F 大小一定减小,A 对B 的滑动摩擦力减小,故A 正确,B 错误;
CD .对物体A 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B 对A 的压力、B 对A 的滑动摩擦力、地面对
A 的静摩擦力,如图所示
根据平衡条件,水平方向有
sin30cos30f N f =︒+︒静
结合前面A 、B 选项分析可知,当拉力改变方向后,N 和f 都减小,故N 和f 的合力一定减小(物体B 对斜面的作用力就是N 和f 的合力),静摩擦力也一定减小,故C 、D 错误; 故选A 。
23.将一弹性绳对折,相当于将此弹性绳剪成相同长度的两段绳,每段绳在相同的外力作用下,其伸长量为原来的一半。
现有一根原长20cm 的弹性细绳,其外力F 与伸长量x 的关系如图所示,将此细绳对折,其两端点固定于天花板同一位置,并在对折点处竖直悬系一物体,然后再缓慢放手,平衡后发现物体下降了2cm ,则该物体所受重力约为( )
A .0.8N
B .1.6N
C .3.2N
D .6.4N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意将一弹性绳对折,相当于将此弹性绳剪成相同长度的两段绳,每段绳在相同的外力作用下,伸长量变为原来的一半,根据胡克定律F kx =可知劲度系数变为原来的两倍。
根据图像可知弹性细绳的劲度系数
4
N/cm 0.4N/cm 10
F k x ∆=
==∆ 则对折后,劲度系数变为
20.8N/cm k =
所以物体的重力为
=+=⨯+⨯=
G kx kx
220.82N0.82N 3.2N
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4.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木块靠在竖直粗糙墙壁上,且受到水平力F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撤去F,木块沿墙壁下滑时,木块受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mg
B.若木块静止,当F增大时,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随之增大
C.若木块与墙壁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当撤去F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μmg
D.若木块静止,则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等于mg,方向竖直向上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C.若撤去推力后,墙壁对物体的支持力减小为零,故最大静摩擦力减为零,物体只受重力,做自由落体运动;故AC错误;
BD.木块在推力作用下静止时,处于平衡态,受推力F、重力G、向上的静摩擦力f和向右的支持力N,如图
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F=N,G=f,当推力增大时,物体仍然保持静止,故静摩擦力的大小不变,始终与重力平衡;B错误,D正确;
故选D。
25.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和倾角为45°的光滑斜面对接,质量为m的小球静止在斜面底端。
对小球施加一水平向右的作用力F,小球未离开水平面,F的值可能为()
A .12
mg B .
22
mg C .2mg
D .2mg
【答案】AB 【解析】 【分析】 【详解】
对小球施加一水平向右的作用力F ,当力F 为0时,小球受重力和水平面的支持力平衡,随着力F 的增大,斜面对小球也将产生弹力的作用。
当小球恰好与水平面无作用力,仅受斜面弹力而平衡时,F 最大,受力如图
此时根据几何关系有
max F mg
所以
12mg 和2mg 为F 的可能值,故选AB 。
26.如图所示两个半圆柱A 、B 紧靠着静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其上有一光滑圆柱C ,三者半径均为R ,A 、B 半圆柱与水平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保持不变。
现用水平向左的力拉B ,使B 缓慢移动,直至C 恰好与地面接触前瞬间,整个过程中A 保持静止,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则( )
A .整个过程中A 、C 间相互作用力先增大后减小
B .整个过程中A 、
C 间相互作用力一直增大 C .A 与地面间摩擦力大小不变
D .B 与地面间摩擦力大小不变 【答案】B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 .设圆柱C 的质量为m ,则A 、B 的质量为
1
2
m ,对圆柱C 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由于B 缓慢移动,可认为A 、B 、C 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平衡条件可知
1cos cos 2
A B F F mg θθ==
当B 向左运动时,A F 、B F 之间夹角θ逐渐变大,则cos θ值变小,可得A F 、B F 的大小一直增大,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整个过程中A 、C 间的相互作用力也一直增大,所以A 错误,B 正确;
C .对圆柱A 受力分析,如下图
由AB 项分析可知,当B 向左运动时,A F 的值逐渐变大,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A F '的值也逐渐增大,根据平衡条件可得
1sin f A F F θ'=
由于θ逐渐变大,所以1f F 逐渐增大,即地面对A 的摩擦力逐渐变大,C 错误; D .对圆柱B 受力分析,如下图
由于B 缓慢移动,所以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平衡条件可知,地面对B 的支持力为
21
cos 2
N B F F mg θ'=+
由AB 项分析可知
1cos cos 2
B B F F mg θθ'==
可得
2N F mg =
由于B 与地面之间是滑动摩擦力,根据公式f N F F μ=可知
2f F mg μ=
所以B 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不变,D 正确。
故选BD 。
27.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放置一个边长为a 、质量为M 的正方体,在竖直墙壁和正方体之间放置半径为R (R <a )、质量为m 的光滑球体,球心O 与正方体的接触点A 的连线OA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
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正方体与水平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
3
3
μ=
,且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球和正方体始终处于静止状态,且球没有掉落地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正方体对球的支持力的大小为mg tan θ
B .若θ=45°,球的半径不变,只增大球的质量,为了不让正方体滑动,球的质量最大为
31
+ C .若球的质量m =
12M ,则正方体的右侧面到墙壁的最大距离是322
R +
D .当正方体的右侧面到墙壁的距离小于3
2
R 时,无论球的质量是多少,正方体都不会滑动 【答案】BC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以球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
由平衡条件知
1cos F mg θ=
则正方体对球的支持力的大小
1cos mg
F θ
=
故A 错误;
B .以正方体和球整体为研究对象,竖直方向受重力()m M g +和地面的支持力N F ,水平方向受墙壁的弹力2F 和地面的摩擦力f F ,根据平衡条件,有
()N F m M g =+
2f tan45F mg F =︒≤
f N F F μ=
联立解得球的质量
31
m M +≤
故B 正确; C .若球的质量m =
1
2
M ,对整体分析,有 ()N F m M g =+
2f tan F mg F θ=≤
f N F F μ=
联立解得
60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