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非选择题标准练1

合集下载

《红对勾》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高考题型天天练: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1 Word版含解析

《红对勾》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高考题型天天练: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1   Word版含解析

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一)时间:25分钟满分:37分1.(25分)(2018·焦作市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王建朗表示,“在1937年的时候,中国人不敢想象8年后中国居然成了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世界五强之一。

当时中国人最乐观的估计是,我们能够抵挡住日本的攻击,并且把他们赶走。

……当时的人们想的是,日本屡次侵略中国,在国际组织里中国也没有话语权,虽然国家很大,但是始终是一个小角色。

没想到8年之后,中国不仅赢了,还成了政治上的大国,任谁也不敢想。

”——据《二战时中国战场作用有多大》整理材料二:罗斯福在多种场合表示:“在将来,一个仍然不可战胜的中国将不仅在东亚,而且在全世界起到维护和平与繁荣的适当作用。

”他表示,他不是没有认识到中国目前还很弱,但他想到更远的将来,中国毕竟是一个拥有4亿人口的国家,把它当作朋友,总比当作一个潜在的麻烦来源要好一些。

他说:“中国作为世界组织的最高理事会的一个成员,就会使这个组织具有世界性,这就有利于把亚洲号召起来,使其效忠于这个组织。

”由于美国政府的一再坚持,中国进入了“世界警察”集团。

——据《二战时中国获得联合国席位鲜为人知的博弈》整理(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及原因。

(13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支持中国进入“世界警察”集团的原因。

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认识。

(12分)答案:(1)变化:中国在国际组织中从没有话语权到转变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由任人宰制的弱国转变为具有世界大国地位的国家。

原因:中国坚持抗战,符合世界反法西斯潮流;中国战场牵制日军主力,配合了其他战场的作战;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创始国和重要成员;中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世界进步力量的支持;南京国民政府的外交努力。

(2)原因:中国是美国牵制日本的盟友;中国具有发展壮大的潜力;中国在亚洲政治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中国是美国战后与苏联争夺的主要对象。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选考模拟考试卷1-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选考模拟考试卷1-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某某省普通高校招生历史选考模拟考试卷一(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食我农夫。

”这首古代著名诗歌( )A.反映了西周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B.体现了楚国地方特色和浪漫风格C.透射出盛唐诗人气度的宏阔广大D.表达了宋代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2.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活跃。

主X“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的思想家是( )A.老子B.孔子C.墨翟D.韩非3.某学者认为,“秦的统治虽然如此短暂,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记”。

“深刻且持久的印记”主要是指( )A.中央集权制B.宗法制C.郡国并行制D.察举制4.学者罗志田在《复活往昔的历史想象》中说:“历史想象是一种有凭借的再创造,却不是创作;它必须从已获得的历史知识那儿下手,也只能在已知历史事实所提示的X围里驰骋……就像杜甫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所表述的那样,雪岭千秋浩浩茫茫,却依然需要一扇窗户以为其X围,否则便不成图景。

”其主要观点是( )A.历史想象必须依托历史事实B.历史过程离不开历史想象C.历史事实必须经由历史想象展现D.历史想象和历史事实可纵横联系5.《石炭并引》载:“彭城旧无石炭(煤),元丰元年十二月,始遣人访获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以北,以冶铁作兵……”这段记载反映了下列哪一朝代的情况( )A.汉代B.唐代C.北宋D.南宋6.中国专制时代晚期,有一个辅助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它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该机构是( )A.元朝中书省B.明朝司礼监C.明朝内阁D.清朝军机处7.鲁迅说:“明之中叶,即嘉靖前后,小说出现的很多,其中有两大主潮:一、讲神魔之争的;二、讲世情的。

”下列作品中符合第一个主潮的是( )A.《三国演义》B.《水浒传》C.《西游记》D.《聊斋志异》8.王国维在谈到清代学术时说:“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而道咸之学新。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练习1-5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练习1-5

1-5专题强化练(五)(45分钟7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23·汕头一模)陕西姜寨遗址的14号房,位于村落东部1号大房子的右前方,半地穴式,进门正中有带灶圈的灶坑一个,房内出土计有陶盆2件、陶钵3件、陶罐5件、陶甑1件、石斧1件、石铲2件、石磨棒2件、石球1个、骨鱼叉2件、骨镞1件、骨笄1件。

这表明当时姜寨聚落()A.采集渔猎与原始农业并存B.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C.已迈入了阶级社会的门槛D.形成了较大的部落联盟【解析】“石铲”是翻土工具,说明此时已经开始农业生产,“骨鱼叉”是捕鱼工具,“骨镞”是捕猎工具,可知此时仍开展渔猎活动,故选A项。

【答案】A2.(2023·潍坊二模)下表为古代地理著作中有关春秋战国时期运河开凿的相关记载。

据表可知,这一时期运河的开凿服务于()C.国家战略D.社会变革【解析】根据材料“昔吴将伐齐,北霸中国,自广陵城东南筑邗城,城下掘深沟,谓之韩江,亦曰邗溟沟”可知,吴国为了北伐齐国,争霸中国,修建了邗沟,根据材料“昔吴王阖闾伐楚,以伍相带兵,因开此溪,以通漕运”可知,吴王阖闾为了征伐楚国,开通了运河,运送粮食,从材料来看,这一时期运河开凿的目的是为了服务国家整体战略,C项正确。

【答案】C3.(2023·北京房山区一模)有学者说:“自汉以来,学者耻言商鞅,而世主皆阳讳其名而阴用其实。

”以下史事符合“阴用其实”的是()A.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B.汉武帝实施盐铁官营政策C.北魏孝文帝推行移风易俗D.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解析】根据材料“阴用其实”可知,历代皇帝借鉴商鞅政策,商鞅变法时实行盐铁专卖,汉武帝借鉴这一措施,实行盐铁官营,故选B项;西周时商鞅变法尚未开始,无法借鉴,排除A项;北魏孝文帝实行移风易俗是为了鲜卑族更好融入汉族,巩固统治,商鞅虽也实行过移风易俗的相关措施,但与孝文帝改革侧重点不同,排除C项;商鞅遵循法家思想,并不主张三教并行,两者没有相似性,排除D项。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模拟试卷及答案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模拟试卷及答案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模拟试卷及答案(2套)模拟试卷一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天、地、君、亲、师是中国古代对主要祭祀和尊奉对象的概括。

这种提法始于战国时期的荀子。

后来人们常把“天地君亲师”连成一句话,挂在厅堂中央供奉。

这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A.主张和而不同、美美与共B.推崇天下为公、崇德尚贤C.提倡道法自然、以人为本D.强调天人合一、和谐共生2.有学者研究认为,郡的设置最早出现在晋、秦边地。

秦晋与戎狄邻,两国国君一般赋予郡守处置突发事变的权力,郡守可以征发郡壮丁,征收一郡财赋。

据此可知,郡的设置()A.表明两国实现了中央集权B.最初是为了满足军事需要C.成为地方的常设行政机构D.说明分封制已经趋于崩溃3.北宋中前期,皖北地区人口维持在五十万户左右,沿汴河(通济渠)两岸兴起了柳孜、蕲、墉桥、灵璧等商业大镇。

金代时,汴河逐渐湮废,皖北地区的经济逐渐衰落,人口和北宋相比下降了近64%。

元朝时撤并了归德府所辖的临涣、符离等八个人口不满千户的县。

这说明()A.经济重心逐渐向南转移B.交通是影响皖北商业的最主要因素C.民族政权轻视农业发展D.皖北地区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下降4.明朝规定入内阁大学士者既有“格心之学”,又有“济世之才”,通过经筵日讲“格君心之非”,引导皇帝的行为合乎“正道”。

据此可知,明代内阁()A.有助于规范君主执政B.确保了中央的决策正确C.受到了陆王心学的操控D.地位高于其他中央机构5.洋务派初期只准官办企业,不准民办企业,即使后来建立的“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企业,也是置于衙门的严格控制之下。

据此可以推知,洋务派() A.企图借助政权力量来实现“分洋利”B.试图通过经济垄断以达求富之目的C.为确保洋务企业独尊地位不择手段D.并未真正跨出师夷长技的坚定步伐6.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指出:“用康氏的话说,孔子是以改制为务的……在今文学派原来的文献中,改制是一个广泛而含糊的概念……它更多的是暗示礼仪的改变,而不是现代意义的制度革新。

2024年高中历史二轮复习试题(旧教材) 训练1 唯物史观类(含答案)

2024年高中历史二轮复习试题(旧教材) 训练1 唯物史观类(含答案)

训练1唯物史观类1.(2023河南洛阳新高三摸底)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耕犁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秦汉以来,创造了犁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唐朝前期,曲辕犁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因而特别适于土质黏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

这说明()A.南方农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B.生产工具的革新推动了农业发展C.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已确立D.农业已经彻底摆脱了自然的束缚2.据研究,在战乱频仍的东晋和南北朝时期,田庄式经营比较盛行;而西汉和盛唐时期,租佃经营则较为常见。

由此可见,汉朝至唐朝()A.精耕细作农业发展B.人身依附关系强化C.政局影响生产关系D.民族交融不断增强3.宋朝,在官方发布的劝农文中,频繁出现主客户关系的描述。

苏轼说:“客户乃主户之本,若客户阙食流散,主户亦须荒废田土矣。

”朱熹也说:“佃户不可侵犯田主,田主不可挠虐佃户。

”据此可知,宋朝()A.主客户人身依附关系不断加强B.土地兼并使主佃矛盾有所激化C.国家对社会阶层控制相对松弛D.程朱理学重视百姓的生计问题4.扬州八怪中郑板桥的书法有自己的特色,他创造出一种真隶相参的方法,杂以行草,给人的感觉楷不楷,隶不隶,行不行,草不草。

这种书体他自己称为“破格书”。

这种“破格书”()A.反映汉字书体的演变过程B.迎合商人尚奇求怪的心理C.颠覆了传统艺术表达方式D.体现创新和追求个性解放5.鸦片战争至19世纪80年代以前,鸦片进口值始终占中国总进口值的40%左右。

19世纪80年代以后,棉货及其他洋货如糖、谷物、煤油等进口渐多,鸦片所占比例逐渐减少。

这一现象表明()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主要方式B.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C.西方对华贸易逆差发生改变D.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6.(2023四川凉山一模)新四军在华中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创办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在何士德、贺绿汀等优秀音乐戏剧工作者的努力下,为军队和地方培养了革命文艺人才,创作了抗战救亡歌曲和戏剧作品,组织成立了多种群众文艺宣传团体,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团结民众,增强了军民的必胜信念。

通史版2024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模拟试题一

通史版2024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模拟试题一

模拟测试一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4湖北武汉四调)汉武帝时期的盐铁专卖政策在东汉初期一度废止,从南宋到明清,主持盐铁专卖政策的桑弘羊等人在道德上彻底名声扫地,但其政策思想被悄然继承。

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重农抑商政策与商业环境宽松的冲突B.商品经济的发展对自然经济的冲击C.儒家经济理念与政府经济集权的冲突D.君主专制中心集权制度进一步强化2.(2024广东惠州高三一模)唐初,有大臣认为前朝历史文献多有遗失,担忧“十数年后,恐事迹湮没”,“如文史不存,何以贻鉴今古”;元朝马端临强调“生乎千百载之后,而欲尚论千百载之前,非史传之实录具存,何以稽考”。

据此可知历史文献可以( )A.服务统治B.提高修养C.传承文化D.总结历史3.(2024河南高三4月适应性考试)《数字中国》记载:宋代城市化水平高达30%,但是在清初盛世水平却不足9%,民国时期也不过10%。

这种状况说明( )A.近代中国经济基本停滞不前B.宋代商品经济高度发达C.城市化水平与国家政策亲密相关D.人口快速增长制约了城市化水平4.关于关羽斩颜良之事,在《三国志》中载:袁绍遣大将颜良围曹操,操令关羽刺颜良于白马;而在《三国演义》中对此事的记载却增加了很多动人的故事情节。

这种变更反映出( )A.明代相关史料更加详尽丰富B.两者的书写体例不同C.市民阶层的文化诉求D.突出关羽威猛无敌5.(2024河北保定高三一模)维新派的骨干大多是由封建士大夫向资产阶级转化中的人物,他们如饥似渴地吸取西学养分、宣扬介绍西学的同时,却依旧怀恋传统的儒学,他们要求改革封建的政治体制,大胆怀疑儒家经典,却依旧崇奉孔孟的理论权威。

这体现了维新派( )A.改革指导思想不够明确B.趋新与恋旧的冲突心态C.努力唤醒国人的民办法识D.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6.(2024陕西安康高三质检) 新文化运动健将钱玄同如此批判儒学:“孔经里所讲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是和共和国肯定不能并存的东西。

2025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非选择题标准练2

2025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非选择题标准练2

非选择题标准练2时间:25分钟满分:37分1.[2024·长沙市高三联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总会在某一个时期进入一个重要的时期,抓住历史的机遇就能实现发展的飞跃,错失历史的机遇只能一声叹息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认为从唐到宋还是经验了很大的变更。

我们现在拿唐的750年与宋的1050年做一个比较。

我们会发觉:从外交关系上,唐有霸权,在北方,唐以外没有国家,只有少数民族,而到了宋代,中国的外交关系就不一样了,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有宋、辽、夏、金;另外,唐时有1/8~1/4的人口在南方,而宋朝时则有1/2的人口在南方,南方却变成了一个多元化的地方,有多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多种语言;唐朝首都是一个典型的adminitrative city,是政治的,而宋则是经济中心变成了首都;宋的人口是唐的两倍,货币数量是唐的二十倍,这都说明白商业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技术方面,宋朝还有了印刷、火药、指南针,这三个技术都是特别重要的;从社会方面,唐朝人的社会地位还是要看血统、身份,而宋朝人的社会地位则是看教化文化,科举制度被扩大,其重要性在社会中也越来越大。

宋朝99%的学生考不上,可这些人还算是士人,仍是国家的精英,士人中做官的人只是一小部分。

到了13世纪中叶,参与科举考试的人有45万人,但只有500人得到进士。

——包弼德《唐宋巨大历史变迁的现代意义:对nation观念的重新思索》材料二1500年前后,西欧发生了一系列事务,这些事务为一种新的文明开拓了道路,这就是现代化的打算阶段。

1500年前后,很多事指向农业文明的解体,比如说,农奴制解体解放了人身,文艺复兴解放了人的精神,宗教改革解放了人的思想,地理大发觉则把人推向全球,第一次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在这个过程中,民族国家的出现变更了这种状况,它就把自己的疆域封闭起来,使它与外界隔离,致力于自身的发展,而不顾基督教大世界中其他兄弟的景况如何。

2024届广东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4届广东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4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一)历 史 试 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 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周代亲属制度中有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特点,即其亲属称谓中常带有伯、仲、叔、季等区别字。

对此,《白虎通义·姓名》总结道:“称号所以有四何? 法四时用事先后长幼兄弟之象也,故以时长幼号曰伯、仲、叔、季也。

伯者,长也。

伯者,子最长,迫近父也。

仲者,中也。

叔者,少也。

季者,幼也。

”该制度()A. 冲击了家族内部的血缘关系B. 有利于宗族内部的稳定团结C. 解决了贵族权力分配的矛盾D. 构建起森严的社会等级制度2. 张骞出使西域后,乌孙国王看到汉使强大,于是派遣使者“献马”,朝贡于汉;大宛国思汉威,“遣子入侍,质于汉”;安息国闻西汉王朝使者至安息,“令将二万骑迎于东界”。

上述材料表明()的A. 西域和中原联系密切B. 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C. 丝绸之路沿线贸易繁荣D. 中原王朝政治局面稳定3. 宋初中央实行“两府三司”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两府’”,两府之下,三司“掌邦国财用之大计,总盐铁、度支、户部之事,以经天下财赋而均其出入焉”。

这一体制()A. 强化了封建专制皇权B. 导致中枢权力发生转移C. 使中枢权力相互制衡D. 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能4. 在义利关系上,李贽不同意董仲舒提倡的“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说法,认为人类的任何举动都有其谋利和计功的考虑,只不过情况不同、功利大小有所差别。

(新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中国古代史模块综合训练

(新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中国古代史模块综合训练

中国古代史模块综合训练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2·泰安市高三三模)位于浙江余杭的良渚遗址是良渚文化的核心。

在遗址中心的莫角山,考古人员发现了30公顷的人工地基,经过部分试发掘,证明其上曾建有宫殿。

近年来,又在良渚遗址的西北发现了绵延四五公里的土垒,据推测可能是城墙或堤防。

据此可以推知良渚文化时我国( B )A.初步确立了君主政治B.已有了初始的文明C.部落之间的纷争不断D.阶级分化十分明晰【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良渚文化发掘出宫殿、城墙或堤防,而宫殿、城墙是早期文明的象征,这说明当时我国已有了初始的文明,故选B项;君主政治形成于夏朝,排除A 项;材料设立城坊是出于防御的需要,并不能说明部落之间纷争不断,排除C项;材料信息能反映出阶级分化,但“十分”一词过于绝对,排除D项。

2.(2022·吉林市高三二模文综)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其经营和产品主要为贵族统治者服务的“工商食官”制度逐渐解体,私营手工业和私营商业应运而生。

春秋战国时期工商领域的这一变化表明当时( A )A.工商业形成了多元发展的新格局B.官营工商业的经营范围缩小C.社会经济中自然经济的比重下降D.工商业的发展实现了独立化【解析】根据所学,西周时期手工业和商业由官府垄断经营。

春秋战国时期,这一局面被打破,私营手工业发展较快,官营和民间手工业竞相发展,A项正确;私营工商业的发展无法撼动官营工商业的垄断地位,排除B项;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小农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自然经济也在发展,C项错误;中国古代工商业始终是在官府主宰和控制下,D项的“独立化”表述错误。

3.(2022·黄山市二模)汉武帝时期分全国为十三州,每州设刺史一人,负责地方监察事宜。

东汉时期的刺史,已不再如西汉时一般平时巡行、岁末进京,而在州内拥有了常驻治所,皇帝也时常诏令刺史参与平乱、水利等事务。

州从西汉初置时的监察区,最终演变为郡之上的一级行政区。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非选择题专练卷(含试题,含详解)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非选择题专练卷(含试题,含详解)

【创新方案】2014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非选择题专练卷(含2013试题,含详解)1.(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图片分别是清朝皇帝治国理政的太和殿和英国的王宫、首相官邸,从图片可以看出,太和殿高大雄伟,白金汉宫工整威严,唐宁街10号平实素朴。

然后再结合中国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相关史实以及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相关内容予以解读,进一步提取出建筑背后所蕴含的政治特点,例如中国的皇权至上,英国国王的统而不治、地位尊贵以及首相的民主政治。

中英比较可从中英建筑的历史传承、历史归宿、现实影响等角度拓展作答。

答案:(1)提取信息准确,中英比较符合史实。

示例:太和殿高大雄伟,象征皇权至上。

白金汉宫工整威严,显示君主立宪制下的国王享有尊贵地位;唐宁街10号平实素朴,却是英国行政中枢,体现了民主政治的风格。

(2)概括综合。

示例:历史上的一些建筑可视为物化的政治制度、直观的权力和有形的政治文化。

考生从相关建筑的历史归宿、现实影响等角度进行拓展性作答,如太和殿现为供人参观的古迹,反映出中国已经告别君主专制、走上民主道路。

2.典型的历史图片蕴含着丰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信息。

仔细观察《清明上河图》,提取有关宋朝的城市生活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解析:本题解答的方向有二:一是从问题入手分析,找出回答的切入口。

比如本题设问中“《清明上河图》”“有关宋朝的城市生活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二是仔细观察给出的地图,重点观察图中人物的活动及其分布情况。

答案:(1)政府对城市不再实行严格的限制,城市的经济功能进一步增强。

(2)宋代城市化进程的动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

(3)宋代城市居民结构出现多元化的变化。

(4)城市居民结构变化产生的影响:城市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文化世俗化。

新高考河北省届高考历史二轮综合复习卷

新高考河北省届高考历史二轮综合复习卷

(新高考)河北2022届高三二轮综合卷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孝的对象由西周时期的神明和先祖转变为家庭核心的“父”,表现形式由西周时期的祭祀变为相对简单的“养”“敬”。

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儒家思想的活跃 B .血缘政治的强化 C .农业经济的转型 D .中央集权的建立 【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孝”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原先以孝敬祖先和神明为主,而春秋战国时期则转变为孝敬家庭的核心成员“父”,这主要是由于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的产生,强调以家庭为中心,故选C 项;儒家思想强调礼仪和孝敬,但这一时期这些观念却在淡化,故排除A 项;血缘政治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淡化,排除B 项;中央集权的建立发生在秦统一之后,故排除D 项。

2.如表所示为不同史籍关于秦始皇东巡会稽事迹的历史叙述(部分)。

据表可得出的结论是( ) 出处记述《史记•秦始皇本纪》至湘山祠,逢大风,几不得渡。

……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其山。

出土文献《秦始皇禁湘山诏》始皇帝“凌涉洞庭之水,登湘山、屏山”,因其“树木野美”,而下令“皆禁勿伐”。

A .传世史料可信度低B .综合多元史料即可得出结论C .出土文献价值最大D .史学研究需要进行史料辨析 【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对于秦始皇东巡会稽的事迹出现了不同的叙述,《史记》强调秦始皇砍伐湘山的树木,而《秦始皇禁湘山诏》则说秦始皇下令保护湘山,传世的史料和出土文献的记载出现了差异,这说明需要对史料进行辨析才能得出历史结论,故选D 项;传世史料和出土文献存在不同,并不表明传世史料可信度低,也不表明出土文献价值最大,故排除AC 两项;历史的真实需要通过史料的辨析、整理和解读才能得出,只综合多元史料并不能得出结论,故排除B 项。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练习1-2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练习1-2

1-2专题强化练(二)(45分钟7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23·湖南雅礼中学月考)秦汉时期,地方长官要每年定期派计吏向中央汇报本地情况,相关文书称为“计簿”,内容包括户口、垦田、赋役、治安和自然灾害等。

这些原始数据经核实后,朝廷会根据结果对各级官吏予以黜陟赏罚,也会根据结果编制财政预算。

据此可知,秦汉时期的上计制度()A.具有农耕文明治理特点B.杜绝了吏治腐败C.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D.抑制了豪强地主【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包括户口、垦田、赋役、治安和自然灾害”可知,上计制度涉及的方面基本都和农业相关,故选A项;“杜绝”表述错误,排除B项;小农经济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C项;材料中上计制度考核的对象是官员,而非豪强地主,排除D 项。

【答案】A2.(2023·温州二模)汉代太学创立之初即“设科射策”,对学生每年考试一次,考试合格的按成绩的高低除授不同的官职。

“能通一艺以上,补文学掌故缺;其高第可以为郎中,太常籍奏。

……其不事学若下材,及不能通一艺,辄罢之。

”据此可知,西汉太学() A.是西汉官员选拔的唯一来源B.以分科目为主要考试形式C.生员出仕需经过严格的考试D.考试内容为四书五经【解析】根据材料“考试合格的按成绩的高低除授不同的官职”“其不事学……辄罢之”可知,汉代太学,每年都要考试太学生的学问和才能,并按考试成绩的高低授予相应官职或除名,说明西汉太学生员出仕需经过严格的考试,故选C项;“唯一”说法错误,西汉官员选拔的方式还有察举制、征辟制等,排除A项;“设科射策”指汉代太学的考试方法,相当今之抽签考试,“科”是主考用以评定学生成绩的等级标记,而非科目,排除B 项;南宋朱熹从《礼记》中抽出《大学》《中庸》两篇文章,加上《论语》《孟子》二书,合编为“四书”,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答案】C3.(2023·广州一模)《汉书·朱博传》载,冀州刺史朱博在巡视时遇吏民数百人拦路投诉。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练习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练习

1-1专题强化练(一)(45分钟7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23·福建百校联考)考古发现,在浙江的反山、瑶山、汇观山等良渚文化遗址墓地,大都建有大型墓台,具有宽大的墓穴,随葬大批制作精美的玉礼器。

在徐步桥、千金角、平邱墩、吴家埠、庙前等良渚文化遗址的墓地中,墓穴狭小,随葬的只是简陋的陶器及小件的装饰用玉饰件。

这些遗存可印证,良渚文化时期()A.中原文化得到扩展B.阶级分化较为明显C.神灵崇拜开始兴起D.贵族等级秩序确立【解析】根据材料“具有宽大的墓穴,随葬大批制作精美的玉礼器”“墓穴狭小,随葬的只是简陋的陶器及小件的装饰用玉饰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良渚文化时期墓葬的规模和随葬品的多少存在明显差异,说明阶级分化较为明显,故选B项;良渚文化不属于中原文化的范畴,排除A项;神灵崇拜并不是在良渚文化时期开始兴起,排除C项;分封制确立了贵族等级秩序,排除D项。

【答案】B2.(2023·厦门二模)考古工作者在石峁古城(初建于公元前2300年前后)发现玉器、祭坛壁画等,经数字技术对残存城墙进行测绘,确认古城以“皇城台”为中心、面积逾400万平方米。

由此可见()A.新技术可复原古代生活场景B.夏文明的存在得以证实C.私有制与阶级分化尚未形成D.早期国家可能已经出现【解析】金属器具的使用、贫富分化的产生、文字、城的出现和礼制的形成等是早期国家产生的突出标志,材料中的玉器、祭坛壁画、城墙等都是早期国家形态所具备的元素,故选D项;材料中只是提及利用“数字技术对残存城墙进行测绘”,从而确定了石峁古城的位置和面积,并没有复原古代的生活场景,排除A项;石峁古城初建于公元前2300年前后,夏朝建立的时间约是公元前2070年,晚于石峁古城,无法证明夏文明的存在,排除B 项;城墙具有军事防御功能,残存的城墙可以证明这一时期私有制已产生,排除C项。

【答案】D3.(2023·池州监测)据《管子·桓公问》的记载,“黄帝立明台之议者,上观于贤也;尧设衢室之问者,下听于人也。

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I)

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I)

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I) 1.(25分)xx·湖南长沙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3世纪末,蒙古人建立了一个以北京为中心的“欧亚大贸易圈”。

蒙古帝国的中央财政并不依赖从农业生产中得到的税收,其岁入的八成到九成都是由专卖和通商产生的商业利益构成的。

由于商税的缴纳通过白银或是与白银相联动的纸币来进行,由此建立了以白银为媒介的经济运行模式。

由于蒙古大汗拥有履行职务的绝对权力,他们说的话会当做圣旨以各种方式记录下来,中央行政部门因此成为一个庞大的文件库。

但是由于大汗是由皇帝成员推选而决定的,这就造成事实上大汗可以发挥的私人权力极少。

而且这种权力只局限于这一任大汗身上,一旦其他大汗继任,那么以中央政府为首的一切机构都会进行人员调整,前任大汗的法令就会失效。

——摘编自(日)杉山正明《蒙古帝国的兴亡》材料二:经过激烈的争吵,制宪会议终于通过了这部《联邦宪法》。

宪法规定,行政权归美国总统、立法权归国会、司法权归最高法院。

总统由选举人团间接选举产生,任期4年。

总统权力很大,有权任命官员,有权缔结条约,同时还是武装部队总司令等。

这样一个类似英国国王的角色不能不引起与会代表的警惕,所以为了避免行政权过大,宪法加强了国会和法院对总统权力的制约,如国会有权否决总统的提案甚至有权弹劾总统,而最高法院也可以宣布总统的法案违宪。

又经过两年的时间,在得到多数州的批准之后,根据宪法举行了选举,华盛顿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摘编自(美)米尔奇斯、尼尔森《美国总统制:起源与发展(1776—xx)》(1)根据材料一,归纳13世纪蒙古帝国的特点。

(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美国总统与蒙古大汗的类似之处,并分析美国总统具有这些类似之处的原因。

(13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建立了一个以北京为中心的‘欧亚大贸易圈’”“蒙古帝国的中央财政……其岁入的八成到九成都是由专卖和通商产生的商业利益构成的”“建立了以白银为媒介的经济运行模式”“他们说的话会当做圣旨以各种方式记录下来,中央行政部门因此成为一个庞大的文件库”“大汗是由皇帝成员推选而决定的”“这种权力只局限于这一任大汗身上,一旦其他大汗继任,那么以中央政府为首的一切机构都会进行人员调整,前任大汗的法令就会失效”等关键信息逐条归纳即可。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单科标准练1-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单科标准练1-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单科标准练(一)(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第Ⅰ卷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商人尚鬼,认为鬼神主宰万事万物,唯有商王能受其感应;周人则认为“天命靡常,唯德是辅”“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这一解释意在说明( )A.新政权统治的合法性B.商人的主要活动就是祭祀C.商人从未实行过德治D.某某迷信是商灭亡的根源A[根据材料可知,周人认为天命无常,只选有德,顺应民意,民意即天命,其目的是说明武王伐纣是顺天应民和新政权的合法性,故选A项;商人尚鬼并不等同于商人的主要活动就是祭祀,故排除B项;“从未”说法绝对,故排除C项;某某迷信是商灭亡的“根源”违背史实,商亡于暴政,故排除D项。

]25.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实行“分异令”,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

西汉初年颁布“民产子”诏令,多生孩子可以免除两年赋税。

唐代要求地方官员劝勉男年二十,女年十五以上的庶人结婚。

古代政府关注人口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国民经济恢复B.保证国家财税收入C.防X民间土地兼并D.改善人民生活质量B[由材料可知,商鞅变法中实行“分异令”,汉代鼓励生育,唐朝“劝勉”早婚,三者共同点是通过增加政府控制的人口,从而增加政府财税收入,故选B项;促进国民经济恢复只符合汉初,故排除A项;人口增多是导致土地兼并的原因之一,故无法起到防X民间土地兼并的作用,故排除C项;古代家庭人口增多往往带来的是更多的负担而不是生活质量的改善,故排除D项。

]26.《元史》所载,元朝政府在全国设置驿站达1383处,“汉地”由兵部统领,“北地”由通政院统领,“陆则以马、以牛,或以驴,或以车,而水则以舟”。

与驿站相辅而行的有急递铺,“梯航毕达,海宇会同,元之天下视前代所以为极盛也。

”这些举措( ) A.开创了古代的驿传制度B.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C.导致了民族隔阂的加剧D.促进了交通工具的进步B[由材料“元朝政府在全国设置驿站达1383处,‘汉地’由兵部统领,‘北地’由通政院统领,‘陆则以马、以牛,或以驴,或以车,而水则以舟’”可知,元朝政府在全国设置驿站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故选B项;古代驿传制度始于殷商时期,故排除A 项;材料强调驿传制度而非民族关系,故排除C项;材料强调古代信息传递的方式而非交通工具的进步,故排除D项。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模拟训练一-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模拟训练一-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模拟训练一“12+2+4选1”限时训练(满分:100分,测试时间:50分钟)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钱氏家训》载:“祖宗虽远,祭祀宜诚”,“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岁饥赈济亲朋,筹仁浆与义粟”。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教育强调( )A.道德修养B.等级差异C.宗法观念D.乡风民俗【答案】C【解析】由材料中的“提携宗族”和“赈济亲朋”可知,此家训强调的是宗族关系,故选C 项。

A、B、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2.荀子说:“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非礼,是无法也”。

这一论述表明( )A.荀子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B.援法入礼的思想主XC.儒家和法家思想趋于合流D.法是礼的前提和基础【答案】B【解析】材料阐明了礼和法的关系,认为礼是法制的前提,是各种条例的总纲,没有礼就没有法。

A项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排除;B项很好的阐释了荀子礼法并举的思想,故B项正确;C项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表述错误,排除。

3.青年说,“吾国宋儒之说与康德同”。

程朱理学与康德思想的相同点是( )A.重建人的哲学B.都源于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和实验C.都追求自由平等D.都强调感性认识【答案】A【解析】程朱理学强调伦理道德对人的约束,主X存天理,灭人欲,康德在伦理学方面,否定意志受外因支配的说法,而是认为意志为自己立法,人类辨别是非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而不是从后天获得,故A项正确;程朱理学是儒佛道三教合一的产物,与自然科学无关,故B 项错误;程朱理学主X用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来规X人们的言行,故C、D两项错误。

4.清朝地方县志记载:“市有定居,墟惟趁赶。

南曰墟,北曰集”;“货物辐辏,处古谓之务,今谓之集,又谓之墟”;“日中为市,神农氏之教也。

……南人曰趁墟,北人曰赶集”。

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A.农村集市的名称带有地域特色B.政府对草市的地点有严格管理C.南北方呈现不同的专业化市场D.长途贸易促成区域经济的活跃【答案】A【解析】墟市是乡村定期集市,从东晋、南朝到隋、唐文献记载中的草市,就是这类市场。

湖南省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联考(二)历史试题(1)

湖南省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联考(二)历史试题(1)

湖南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联考(二)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表1是中国古代儿童称谓简表。

据此推断先秦时期的礼乐制度表12.某甲取笑某乙:“过去,凭着游说,可得卿相之位,泽及后世;今日,你却只能官至尚书侍郎。

”某乙回答:“今日天子在上,诸侯宾服。

过去位至卿相者,要是换到今日,也不可能比我好。

”某乙有如此说法的原因是3.“祖宗之法,不以武人为大帅,专制一道,必以文臣为经略,以总制之。

武人为总管,领兵马,号将官,受节制,出入战守,唯听指挥。

”下列所述现象与此处于同一朝代的是A.躬耕之家,仍纺棉织布,抱布易银,以输正赋而买食米B.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C.中原昔失御,幽冀不复华,我朝示仁抚,金币岁屡加D.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遥认微微入朝火,一条星宿五门西4.16世纪,明朝政府准许盐商直接以货币向政府购买盐引,商人不必运输粮食到边境;政府利用售卖盐引的收入,购买军队所需要的食物和其他军事补给。

该政策产生的重大影响是:5.维新变法失败后,翰林院编修沈鹏上疏请立诛荣禄、刚毅、李莲英“三凶”。

当时掌院学士徐桐两次严拒了沈鹏之请,沈鹏一气之下把奏章送到了《国闻报》发布,震动朝野。

这一事件反映了6.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时,大多数人还只能理解民族革命或种族革命,所以最能影响民众心理引起大众共鸣的是民族主义,三民主义往往成为一民主义。

出现这样状况的主要原因是7.图1为1917—1920年出现的部分报刊杂志。

最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强化习题高考非选择题题型专练及答案

最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强化习题高考非选择题题型专练及答案

高考非选择题题型专练1[2015·北京高考]历史语境中的语言和文材料一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

秦汉时期,汉字形成统一的书写规范。

官、书院、私塾大都使用汉语,举考试亦然。

魏孝文帝改革将汉语作为“正音”。

清朝确立在全国的统治后,很快将汉语作为官方语言。

日本等周边国家的语言也受到汉语影响。

拉丁语最初是古罗马人的语言。

公元1世纪,标准拉丁语形成,与希腊语等一起成为罗马帝国校的教语言。

罗马帝国解体后,拉丁语的日常口语功能逐渐丧失,成为一种书面语言。

17世纪末期以前,西欧的术著作大都用拉丁文撰写。

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法国等在拉丁语的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民族语言。

材料二16世纪,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

到18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殖民地,并在国际商贸活动中广泛使用。

二战后,英语逐渐超越其他语言,成为教领域和众多国际组织的通用语言,被称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

材料三20世纪10年代,《新青年》杂志有过一场汉字存废问题的讨论。

主张废汉字的者认为:汉字难识难写,不便推广;“新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

近代以,汉语中出现了大量新词汇。

下表内容为新词汇示例。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概括上述两种语言文字发展演变的异同。

(2)阅读材料二,分析英语发展成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的历史原因。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分析“废汉字”主张提出的时代背景;以“挑战与应对——百年汉语的变迁”为主题,对上表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 答案(1)同: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历经变迁。

都是东西方文明的重要载体,体现在典籍与文教育等方面。

都形成了各自的文圈,对周边国家民族语言产生了影响。

异:汉语作为通用语言使用至今,而拉丁语逐渐变为书面语言。

(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成,酌情给分)(2)英语由单一民族语言演变为国际通用语言,是近代以英美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选择题标准练(一)
时间:25分钟满分:37分
1.(2016·河南省郑州市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25分)社会转型是经济形态、政治结构、思想意识和社会生活等领域的深刻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时期,士人从商是很普遍的现象。

清代李象琨在《棣怀堂随笔》中说:“吾郡之士半商人。

”明代士商还在总结行商经验的基础上编纂了一系列对经商有实用价值的书籍,其中就有专为士商编写并以“士商”一词命名的,如澹漪子编的《士商要览》和程春宇编的《士商类要》等。

嘉道时期,士商相混的趋势愈演愈甚。

商人们把培养后代入仕作为从商的最终目的,捐输买官成为他们跻身于士人群体的主要途径。

这类“绅商”群体,逐渐取代传统的绅士阶层,成为中国社会最有权势的在野阶层,在晚清政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最终导致了传统四民社会的解体。

——摘编自傅志明《儒商的内涵与外延辨析》材料二嘉道时期,理学出现了新的发展态势,尤其是在理学营垒中出现了一个较有生气的湖湘经世派别,它强调理学的经世功用。

如贺长龄等敏锐地感觉到理学在实务方面的严重不足,强调以“义理”修身养性的同时,要重视经世致用之学,对当时学术界的影响非常巨大。

他委托魏源编辑的《皇朝经世文编》,集清代中期经世实学之大成。

稍后的曾国藩,更以清醒的政治眼光洞察到清王朝的统治危机需要经世实学的扶持,成为嘉道时期湖湘经世派的代表人物。

——摘编自郑大华、刘平《论清代嘉道时
期的湖湘经世派》
(1)依据材料一,归纳明清时期出现“士商相混”现象的表现,并依据所学知识简析其出现所带来的影响。

(13分)
(2)依据材料二,归纳嘉道时期湖湘经世派的特点,并依据所学知识简析其产生的原因。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进鸦片战争后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因素。

(12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一中“士人从商是很普遍的现象”“吾郡之士半商人”“在总结行商经验的基础上编纂了一系列对经商有实用价值的书籍,其中就有专为士商编写并以‘士商’一词命名的”“商人们把培养后代入仕作为从商的最终目的,捐输买官成为他们跻身于士人群体的主要途径”等信息归纳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中“成为中国社会最有权势的在野阶层……最终导致了传统四民社会的解体”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传统社会解体、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等角度回答。

第(2)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二中“强调以‘义理’修身养性的同时,要重视经世致用之学”归纳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中贺长龄、魏源、曾国藩等所处的时代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答即可;第三小问根据题干导语“社会转型是经济形态、政治结构、思想意识和社会生活等领域的深刻变化”,从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回答。

答案(1)表现:很多士人从商;出现专为士商编写并以“士商”一词命名的书籍;很多商人跻身于士人群体。

(6分)影响:导致传统四民社会的解体和四民观念的瓦解;有助于商业活动的顺利开展和近代经济的产生;绅商作为新旧社会转变发展的中介形态,在晚清收回利权、清末“新政”、地方自治等政治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中国社会向近代转
型。

(7分)
(2)特点:强调以“义理”修身养性的同时,重视经世致用。

(2分)原因:清王朝的统治危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理学在实务方面的严重不足;嘉道时期“文字狱”的逐渐减轻;学术界有“经世致用”的传统。

(任答3点即可,6分)因素:鸦片战争后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不仅是外国侵略的结果,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中国社会内部已发生着历史转型,是内外因素合力所致。

(4分)
2.(2016·安徽省合肥市质检二)(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公民因私普通护照主要版本变化情况统计表
签发历史沿革》等资料整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我国护照主要版本变化中所折射出的历史信息。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解释和分析逻辑严密)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在解答过程中应充分阅读表格中不同版本护
照所包含的相关信息,调用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对其进行解读。

答案政治:1971版护照上有“革命委员会”的字样,且因私护照几乎为零,体现了“文革”的时代特征,政治色彩浓厚。

(2分)
经济:从1980版护照开始,不再注明使用范围,反映了中国已经走上对外开放的道路。

(2分)
外交:1949版护照采取了中俄文对照,体现了当时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1971版护照改为中法英文对照,体现了中国逐渐与更多的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1980版护照的使用范围为“前往世界各地有效”,说明我国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外关系。

(3分)
思想文化:由1953版、1971版护照使用繁体字到1975版护照使用简体字,体现了新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2005版护照中因私护照占到80%,反映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转变。

(3分)
科技:封面材质、内页印刷、防伪技术上的变化,都反映了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