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共35页
高中地理课件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3、影响乡村聚落形成和分布的因素
? 自然环境要素(气候、水源、地形、土壤)
? 生产环境(经济环境)要素
? 社会文化环境要素(战争、行政、传统文 化)
4、水对乡村聚落形成和分布的影响
? 水的作用:生命之源,聚落形成、发展的 必要条件
? 选择的区位: 接近水源地,以获得生产、生活用水 河、胡、泉附近的向阳高地、台地,以
城市规模 城市等级
特大城市
大城市
中等城市
小城市 (镇)
中国人口:13亿 中国
100万人以 50~100
上
万人
20万~ 50万人
6万~20 万人
美国人口:2.47亿
美国
50万人以上
10万~ 50万人
2.5万~ 2500~ 10万人 2.5万人
背景知识:城市规模及其划分
? 城市规模包括人口规模、经济规模和 用地规模,其中经济规模所涉及的指 标众多,因此一般用城市人口规模来 衡量城市规模。一个人口密度很小的 国家与一个人口密度很大的国家,城 市规模的划分不可能使用同等标准; 而城市化过程中,同一地区的城市规 模划分标准也会随时间变化。
小结:
? 一、乡村聚落及其分布 ? 1.聚落的概念、功能和组成 ? 2.乡村聚落的概念、组成、特点、类型 ? 3.乡村聚落形成和分布的影响因素 ? 4.水、食物和社会因素和影响 ? 5.不同地理环境中的乡村聚落
作业:分析不同地理环境中的乡村 聚落
形态
平原上密 集型乡村 聚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位置
特点
自然 环境 生产 方式
村落的分布是跟当地的自然 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的。
P4活动题
1、图1.6体现的是流动式的牧场,牧民住宅是易 拆装的蒙古包;图1.7体现的是美国中西部平 原地区的大农场,村落稀疏而分散。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下册聚落的形成3
第六单元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单元综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衣、食、住、行。
居住也是人类的一种活动,与人类获取食物的历史同样久远。
人类聚居〔集中地居住在某一区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
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总称为聚落,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基本起点,也是人类文明成果的集中表达。
研究人类聚居就是从一个具体的方面来考察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从单元名称可以看出,本单元力求探索人类居住地——聚落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聚落,尤其是城市,一方面是人类作用于自然环境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另一方面也是自然对人类社会反馈最强的区域。
聚落是在不同时代不同生产力水平下形成的,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如何利用和改造自然,规划、建造并管理好聚居环境。
本单元研究人类居住地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是为了寻求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找到聚居、发展和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实现人类生活、生产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
聚落作为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场所,它的形式与规模,既要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适应,也要有利于生产和生活。
人类的居住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是贯穿本单元的指导思想,也是本单元教材的内容选取的出发点。
也就是说,要站在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理解本单元的内容。
教学大纲要求的具体教学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乡村和城市的起源;城市的形成和区位;城市化及其过程中的问题。
教材按照这三个方面内容进行构架,基本上反映了聚落的形成、分布、发展、存在问题与解决问题途径等各个方面。
本单元共安排5课。
第1~3课的内容是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其中聚落的形成1课,城市的区位因素2课。
第4~5课的内容是城市化及其过程中的问题,其中城市化1课,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1课。
本单元要解决关于聚落的4个基本问题是:1.为什么要建立聚落?〔乡村的形成、城市的起源〕2.聚落是怎样分布的?为什么?〔城市的分布、城市的区位因素〕3.聚落为什么会增长?〔城市化〕4.聚落增长带来了什么问题?〔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
地理专题世界的聚落
世界的聚落
说说以下民居风格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 我国黄土高原的窑洞 北京的四合院 西双版纳的傣族竹楼
世界的聚落
一、什么是世界文化遗产
指人类文明史和地球发展史上罕见的、无法 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共有的具有特殊意义和 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文化产品。
世界文化遗产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国家、 民族的文化精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民 风民情、宗教习俗、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寒冷地区的气候, 风劲、雪大,厚实的 墙体可以抵御寒风, 保持屋内暖和。高耸 的屋顶,不易积雪。
世界的聚落
湿热地区的民居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得较大,并建有较 完善的排水系统。
湿热地区雨水多, 所以有较完备的排水 系统;墙体单薄,门 窗开得较大,利于通 风散热,可以保持屋 内干爽。
世界的聚落
读图,想一想,东南亚民居有什么特色?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 有什么关系?
世界的聚落
福建土楼 200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的聚落
敦煌莫高窟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的聚落
西递宏村 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的聚落
丽江古城 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的聚落
秦陵兵马俑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修旧如旧
建新如旧
世界的聚落
1.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是聚落
B.只有几十人的小村庄不能称为聚落
C.聚落就是指原始部落
D.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
2.关于城市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高中地理《聚落的形成》重点难点整理
高中地理《聚落的形成》重点难点整理
一、聚落的形成条件
聚落的形成归结于两次社会大分工。
随着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先后起源,人类才开始进入分散的乡村聚落阶段。
在此基础上,农业生产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农业生产技术也有了创新,使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剩余产品,从而出现了商品交换和商品交换的场所,最原始的城市诞生。
学习本节知识要求对整个聚落的发展历程了解透彻,可以通过制作聚落起源流程图来落实这个知识点,并要理解聚落的发展过程是连续进行的。
二、聚落的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平原面积大,聚落集中,平原面积小,聚落分散;水源供给充足,聚落集中,水源匮乏,聚落分散;气候优越,聚落集中,气候恶劣,聚落分散。
除此之外,聚落的分散与集中还受农业生产方式、传统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等因素影响。
人文因素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生产方式、风俗习惯、文化背景
三、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
①中国华夏文明——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距今3500年前,形成以郑州(今)为中心一带的商城。
②古埃及文明——尼罗河谷地
公元前3200年前,因尼罗河定期泛滥,灌溉农业发展,已出现城市。
③古印度文明——印度河谷地
巴基斯坦的印度河两岸,公元前550年已出现摩亨佐·达罗等城市。
④古巴比伦文明——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与埃及城市出现时期差不多,古巴比伦文明形成的同时也出现了早期的城市。
⑤玛雅文明——中美洲
今墨西哥、危地马拉等地在公元初期,出现了美洲第一批城市。
⑥希腊文明——爱琴海沿岸
公元前600年,希腊半岛及其附近岛屿上出现了城镇,是西方城市的起源地。
高中地理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第一节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学案 4
第一节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学习目标定位] 1。
了解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基本概念.2。
理解聚落形成的过程及影响因素。
3.了解世界和中国城市的发展过程,归纳城市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一、乡村聚落及其分布1.概念:乡村聚落是①农业环境中的居民聚集地.2.类型(1)集镇:②中心集镇、一般集镇。
(2)村落:中心村、自然村。
3.特点(1)规模③较小、功能简单。
(2)居民多从事与农业相关的生产活动,对土地的依赖程度高,流动性较小。
4.影响形成、分布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④气候、光照、水源、地形、土壤等。
(2)社会经济因素:战争、行政、传统文化等。
5.形态与分布类型分布地区影响因素密集型旱作农业的⑤平原地区农耕条件优越,聚落规模较大,人口众多带状⑥丘陵地区;平原沿河地区聚落沿坡麓地势平缓处延伸;接近水源沿河发展点状⑦干旱地区泉水和河流附近的绿洲地区分散型⑧水稻生产区便于水稻生产,分散在稻田中间地面较高处1.城市的概念:城市是达到一定人口规模,并以⑨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聚居地。
2.城市的特点(1)高度的⑩密集性——人口、建筑、生产、物资、信息以及经济活动、文化活动高度集中.(2)区域的中心性——一定地域范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中心.(3)系统的开放性——城乡之间、城市与其他地域之间的人口、物资、能源、信息交流。
3.城市等级划分依据:⑪人口规模大小与经济发展状况。
4.城市的形成过程三、世界城市的发展发展阶段典型地区主要特征公元前3000~公元前1500年美索不达米亚平原、⑯尼罗河下游平原、印度河平原、黄河-长江流域城市⑰数量少,规模小;四周建有城墙,形态较规则;以行政、军事为主要职能公元前1000年以后⑱地中海沿岸地区规模较大;内部结构清晰封建社会欧洲、中国、土耳其、埃及等城市发展缓慢;多分布于有利于商品集散的地方;城市人口规模较小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城市⑲数目迅速增多;城市人口空前增长;城市⑳用地规模迅速扩大[点睛提示] 世界城市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
高中地理例析“聚落的形成”专题辅导
高中地理例析“聚落的形成”某某/姜涛周庆良例1: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一般可以将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
下列有关乡村和城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乡村是以农业活动和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B. 城市的规模一般都比乡村规模大C. 乡村的出现要比城市早D. 城市都是由乡村发展而成的解析:乡村是以农业活动和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小;城市是以非农业人口和非农业活动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大;人类开始进入乡村聚落的阶段在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后,而城市的出现是在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后,因此,乡村的出现要比城市早。
一般而言,城市是由乡村发展而来的,但并非所有的城市都是由乡村发展而来的,有些城市的发展没有经过乡村这一过程。
答案:D例2:居住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聚落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读下图,回答(1)~(2)题。
(1)关于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 聚落仅指房屋建筑的集合体B. 聚落主要指城市,不包括乡村C. 各种住宅、商店、工厂等都是聚落,而道路、公园、广场等则不是聚落D. 世界上有许多聚落正在成长,也有许多聚落正在衰落(2)形成如图甲、乙两种聚落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 光照B. 人均收入C. 生产方式D. 地形、河流解析: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聚落不单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直接有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
它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活动的场所;聚落都有它的发展过程,世界上有许多聚落正在成长,同时也有许多聚落正在衰落。
聚落的形成受地理环境的影响,而聚落的式样受到生产方式的影响,固定的房屋适合定居农耕活动;蒙古包便于安装和拆卸,以适应游牧的生产方式。
答案:(1)D (2)C例3:读某地村落分布示意图(单位:米),回答(1)~(2)题。
(1)图示村落按形态而言属于A. 多边形聚落B. 带状聚落C. 环状聚落D. 团状聚落(2)该村落按图示分布的原因是A. 在山区由于受地形的影响,村落依山而建B. 平原面积开阔平坦便于农耕C. 靠近水源而沿河道坐落D. 为逃避野兽袭击解析:村落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可以从村落的形态上反映出来。
聚落的形成ppt2 人教课标版
乡村聚落的起源
1、时间: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2、条件: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开始饲养家畜、栽培 作物,为定居生活提供了条件。此时人类的居住条 件有很大进步,建立了永久性和半永久性的房屋。 3 4、聚落的形态: 北方干旱地区: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 南方水网地区:带状
一、聚落的的概念及分类
1、聚落的概念
西递村
回民居
福建土楼 多分布在福建西部,多为客家人居住。这是
一种很奇特的建筑,里面住着好几十户人家,建筑是圆形的, 很巨大,一般高达四层,底层比较潮,不住人,多用做仓库之 类。二层以上住人,大房子中间是院子,每层的内圈都有走廊 相通,整个建筑有好几座楼梯上下连通。
回民居
黄土窑洞 分布在黄河中游的山西、陕西和河南一带。这一
有关资料已放进咱们的公共邮箱: WQ6918@ 欢迎登陆!
谢谢使用
制作:王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6.凡事不要说"我不会"或"不可能",因为你根本还没有去做! 47.成功不是靠梦想和希望,而是靠努力和实践. 48.只有在天空最暗的时候,才可以看到天上的星星. 49.上帝说:你要什么便取什么,但是要付出相当的代价. 50.现在站在什么地方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往什么方向移动。 51.宁可辛苦一阵子,不要苦一辈子. 52.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53.不断反思自己的弱点,是让自己获得更好成功的优良习惯。 54.垃圾桶哲学:别人不要做的事,我拣来做! 55.不一定要做最大的,但要做最好的. 56.死的方式由上帝决定,活的方式由自己决定! 57.成功是动词,不是名词! 28、年轻是我们拼搏的筹码,不是供我们挥霍的资本。 59、世界上最不能等待的事情就是孝敬父母。 60、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经》 61、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篇》 62、孩子:请高看自己一眼,你是最棒的! 63、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64、活鱼会逆水而上,死鱼才会随波逐流。 65、怕苦的人苦一辈子,不怕苦的人苦一阵子。 66、有价值的人不是看你能摆平多少人,而是看你能帮助多少人。 67、不可能的事是想出来的,可能的事是做出来的。 68、找不到路不是没有路,路在脚下。 69、幸福源自积德,福报来自行善。 70、盲目的恋爱以微笑开始,以泪滴告终。 71、真正值钱的是分文不用的甜甜的微笑。 72、前面是堵墙,用微笑面对,就变成一座桥。 73、自尊,伟大的人格力量;自爱,维护名誉的金盾。 74、今天学习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75、懂得回报爱,是迈向成熟的第一步。 76、读懂责任,读懂使命,读懂感恩方为懂事。 77、不要只会吃奶,要学会吃干粮,尤其是粗茶淡饭。 78、技艺创造价值,本领改变命运。 79、凭本领潇洒就业,靠技艺稳拿高薪。 80、为寻找出路走进校门,为创造生活奔向社会。 81、我不是来龙飞享福的,但,我是为幸福而来龙飞的! 82、校兴我荣,校衰我耻。 83、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荣。 84、不想当老板的学生不是好学生。 85、志存高远虽励志,脚踏实地才是金。 86、时刻牢记父母的血汗钱来自不易,永远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需要报答。 87、讲孝道读经典培养好人,传知识授技艺打造能人。 88、知技并重,德行为先。 89、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 张闻天 90、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 吕坤
人文地理第七章 聚落与城市化
——城乡结合部或城乡边缘区,城市前进、乡村 后退,城市平面扩张
1.对外交通设施的延伸与城市化
•城市的“触角”,为城市外围扩展提供动力
2.工业的扩展与城市化
•资源的有限性决定部分工业项目的外移,带动城市化规模的扩大
3.住宅的扩散与城市化
•城市人口增加和改善居住条件的欲望促使住宅外围扩展,带动其 他城市职能部门的外移
分内外城。 鸦片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①随帝国主义的侵略,外国资本输入
或影响而产生较大变化的或新兴的城市,如青岛、重庆、武汉等;②原 来封建社会兴起的城市,由于受帝国主义影响及本国资本主义发展而发 生变化的城市,如北京、西安、石家庄等 ;③交通的发展与工矿的建立 出现新兴城市,河北的唐山、湖北的大冶等;④原来的城市,由于交通 路线变化与工商业的竞争而逐渐衰落,如扬州、嘉定等。
3.城市网络化(城市二三产业及住宅、基础设施的向外扩展)
【城市网络化】指以各种现代交通工具、通信手段、管理和绿地为载体, 以各类不同功能、不同规模的城市为基础形成的具有高度人流、物 流、信息流和能量交换的城乡系统。
人文地理
§7.2 城市化及其动力机制
二、城市化进程
(四)逆城市化阶段 逆城市化是人口和工商业从中心城市向中小城镇
人文地理
§7.2 城市化及其动力机制
二、城市化进程
(三)郊区的城市化 ——城市外围之外的环状空间
1.土地利用集约化 (城市对生产生活必需品需求的满足)
(1)作物的商品化;(2)劳动的商品化;(3)土地的商品化
2.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城市经济的转换和向外扩散)
接受城市经济的转换和向外扩散,工业-商业-服务业
第7章 聚落与城市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四1.1《聚落的形成和发展》1
一
二
三
四时间Βιβλιοθήκη 主要特点 18 世纪中叶开始的工业革命,为世界城市的发展注入了 工业革命 新的活力,城市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其主要特点是城 以后 市数目迅速增多,城市人口空前增长,城市用地规模迅 速扩大,很快便形成了一大批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
图表导读教材图1.12 美索不达米亚灌溉平原上出现的古代城市 城市的产生需要有足够的农业剩余产品的供应,而灌溉等农业生 产技术的发展是农业增产的保障,中低纬大河流经的平原地区有利 于实施灌溉。本图片则说明了古代城市的形成与河流和灌溉农业 之间的密切联系。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拓展延伸如何区分不同地区的乡村聚落 不同地区自然条件不同、聚落特点也不同,突出反映在以下几点: (1)北方多平顶房,住宅有院落;南方房屋多斜顶、无院落,房前屋 后都是农田、菜地。(2)聚落规模及密度不同。北方多为大型聚落, 密度较小;南方多以中小型聚落为主,密度较大;西部多散居,密度较 小。(3)聚落形式不同。北方多团状聚落;南方分散型聚落和带状 聚落各占一定比例;西部多散居、流动性村落。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知识 点一
影响乡村聚落形成的区位因素包括哪些?不同地理 环境中乡村聚落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1.影响乡村聚落形成的区位因素
区位因素 区位优势条件 有足够的生活和生产 河、湖、泉附近的向阳高 水源、地形 用水,防范洪涝灾害的 地或台地 侵袭 气候、地形、土壤、水 自然 气候、 地形、 原始采集、 渔猎时期,分布 源条件良好,成为天然 因素 水源、土壤 在山林、河湖、海滨等地 的“食物仓库” 农耕社会,选择在地形平 地形、 土壤、 适宜农耕,可获得足够 坦、土壤肥沃、灌溉条件 水源 的食物 良好的平原地区 乡村聚落的区位
1.1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各种村庄
形 形 色 色 的 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聚 落
影响乡村聚落分布的因素 周围自然环境 水 足够的食物来源 战争,行政,传统文化等社会因素
平 原 上 的 乡 村 聚 落
分布原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耕地面积大。
带 状 分 布 的 乡 村 聚 落
分布原因:接近水源,并能防止洪 涝灾害的侵袭。
沙 漠 边 缘 的 乡 村 聚 落 分布原因:聚落分布在泉水和河流附近。
华北平原上的聚落
活动
观察下面两组乡村聚落图片并讨论:
流动聚落
单户型聚落
1.它们的分布形态各有什么特点?
答案:第一个图是一个流动型的牧村牧民 的住宅是一个个拆装方便的蒙古包(帐篷、毡 房)第二个图是美国中西部平原地区的大农场, 村落稀疏而分散。
2.这两种聚落的形成,与他们所处的 地理环境,农业生产方式,社会文化环境有 什么关系?
2. 简述城市的主要特征。
答案:(1) 以人为主体。人、物、空间是 构成城市的三要素。
(2)城市具有高度的密集性。人口、人类开 展的社会活动和各项设施都高度集中。
(3)城市是开放、不断运转的有机体。
3.简述世界城市的发展阶段。
答案:世界城市的发展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 段:城市发展早期:城市数量少,规模小。中世 纪时期:出现了规模较大,内部结构清晰的城市。 工业革命后:城市与周围乡村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城市成为生产中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乡村聚落的特点及其与周围环境的联系; 了解城市聚落的特点及其形成过程; 了解世界城市的发展和我国城市的发展。
能力目标
比较不同地理环境中乡村聚落的分布特点 和成因,培养综合分析的能力;
通过比较分析,了解世界和中国城市发展过 程中各自的特点,培养比较分析的能力。
高中地理聚落知识点
高中地理聚落知识点
聚落的种类:
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乡村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
城市聚落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
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关系:
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形成:交通便利的地方有利于开展商贸活动,通常会形成较大的居民点。
交通运输与聚落空间布局。
聚落的外部形态特征及影响因素:
团块状:各组成部分比较集中,连成一片,便于集中设置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各种设施的利用率高,方便生活,便于管理,节省投资。
组团状:城镇由几片组成,每片就近组织各自的生产和生活设施,各片互不连属,便于城镇扩大规模,有利于城镇环境保护,城镇更贴近自然。
条带状或放射状:城镇沿主要交通线、河流或谷地延伸,城镇各部分接近郊区,亲近自然。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四1.1《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共64张PPT)
(3)采猎文明时期,_山__林__ 、河湖沿岸、_海__滨__等地因 为接近天然的“食物仓库”,成为早期乡村聚落较 理想的场所.农业文明时期,便于耕作的__平__原__地区, 因适宜耕作而形成了更多的乡村聚落. (4)_战__争___ 、行政、传统文化等社会因素也会对乡 村聚落的分布产生重大影响.如传统的家族观念,导 致我国农村形成许多__同__姓__相__聚__的乡村聚落.
城市聚落的形成条件
城市形成的条件: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 段的产物,社会生产方式是制约城市形成和发展 的根本因素。 1.生产力的发展:农业生产的发展,剩余农产 品的出现,使一部分人能够从事非农业劳动,这 是城市产生的基本前提。
思考 1.平原旱作农业的聚落与丘陵地区的聚落形态上 有何不同?为什么? 【提示】 平原旱作农业区聚落多形成团状,这是 因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乡村可向各个方向发展; 而丘陵地区,聚落多沿坡麓地势平缓处延伸成带状.
二、城市与城市的形成
非农业
经济
人类社会 人类文明进步
乡村
集市
思考 2.所有的城市都是由集市发展而来的吗? 【提示】 商品经济导致集市贸易,集市的扩大和 发展形成城市,即集市说.早期城市大多是集市发展 而来的,但结合教材图1.11知道,城市的形成至少还 有其他三种可能,即防御说、地利说(靠有利的自然 条件和自然资源)和阶级说(阶级社会的产物).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 。2021/8/112021/8/112021/8/112021/8/118/11/2021
▪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 育好, 他就不 能发展 培养和 教育别 人。2021年8月 11日星 期三2021/8/112021/8/112021/8/11
聚落有哪些类型与形成条件
聚落有哪些类型与形成条件聚落环境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形成聚落的条件有哪些呢?下面就让店铺来给你科普一下聚落形成的条件。
聚落形成的条件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
聚落环境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
早期人类的聚居地一般都选择在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比较优越、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地点。
例如,中国陕西蓝田猿人的遗址,就在一条河流最高的阶地上,当时那里的气候温暖湿润,有较多的动物可供捕猎(考古发现被捕猎的动物种类就有42种)。
随着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人类活动的领域不断扩大,由热带、温带逐渐扩展至寒带,创造出各种形式的聚落环境。
聚落的民居建筑,是当地居民为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便于从当地取得建筑材料而创造出来的,其不仅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也有显著的地方色彩。
例如,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用当地便于取得的冰块构筑的小冰屋,墙体很厚,有利于保持室内的温度;中国黄土高原有堆积很厚的黄土层,那里的气候相对比较干燥,当地居民便就地取材,利用黄土层挖凿成窑洞;中国新疆地区气候干燥,风沙大,建成平顶房,其屋顶可以用来晒庄稼;中国及世界上的一些热带地区,因炎热多雨,比较潮湿,一般都建成双层木楼或竹楼,通风较好,人居住在楼上不仅比较凉爽,而且也相对比较干爽;中国东北地区因气候寒冷,一般都建成墙体较厚且有火墙火炕的居室,那里风比较大,所以窗纸都贴在窗外。
有的民居则是适应于当地居民的生活习俗而创造的,如中国福建客家人因聚族而居,创造出大土楼的特色建筑。
除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之外,还有介于二者之间的城市化村和集镇等聚落类型。
聚落的释义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
它不单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直接有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
聚落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的场所。
一般可将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
聚落有它的发展过程。
世界上许多聚落正在成长,也有许多聚落正在衰落。
地理第六章聚落课件PPT课件
技术进步
交通、通讯、能源等技术 的进步对聚落的发展产生 深远影响,推动着聚落的 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
聚落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与目标
01
02
03
04
生态优先
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实 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经济高效
促进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 效率,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益的统一。
社会公正
保障居民的基本权利,促进社 会公平和包容性发展。
施的分布。
绿色生态
城市的规划与设计应注 重绿色生态,保护环境, 建设宜居的生态环境。
04 聚落的可持续发展
聚落发展的影响因素
01
02
03
自然环境
包括地形、气候、水文、 土壤等自然条件,对聚落 的选址、布局和形态产生 重要影响。
社会经济因素
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 产业结构、政策法规等社 会经济因素对聚落的发展 起着决定性作用。
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聚落的形成受到自然环境、资源 条件、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
响。
在自然环境适宜、资源丰富、交 通便利的地区,聚落容易形成和
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 长,聚落规模不断扩大,功能不 断完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
02 乡村聚落
乡村聚落的特征
自然环境
乡村聚落通常位于自然环境优 美、生态资源丰富的地方,与
地理第六章聚落课件ppt课件
目录
• 聚落的概念与分类 • 乡村聚落 • 城市聚落 • 聚落的可持续发展 • 聚落的文化遗产保护
01 聚落的概念与分类
聚落的概念
聚落是指人类聚居的场所,通 常包括住宅、商业设施、公共 设施等。
地理总结聚落知识点
地理总结聚落知识点一、聚落的定义聚落是指一定范围内集中居住的人群和建筑物,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单位。
聚落一般由若干户组成,是人们居住和生活的地方,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元。
聚落的类型多种多样,有村庄、城市、部落、棚户区等。
二、聚落的形成1. 自然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是聚落形成的重要条件。
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地资源等自然环境因素都会影响聚落的形成。
例如,山区多石多林,适合聚落的形成;水资源丰富的地方,聚落也容易形成。
2. 经济因素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就业机会等经济因素也会影响聚落的形成。
通常情况下,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方,聚落形成的可能性较大。
3. 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也是聚落形成的重要因素。
人们的宗教信仰、传统风俗、居住习惯等会影响聚落的形成。
有些聚落是因为某种宗教信仰而形成的,有些聚落则是因为世代相传的家族关系而形成的。
三、聚落的分类1. 村庄村庄是一种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的聚落形式。
村庄通常位于郊区或乡村,由一定数量的农户组成,人口较少,生产和生活方式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
2. 城市城市是规模较大的聚落形式,是现代化社会的产物。
城市的形成与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紧密相关,是一个地区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人们生产、居住、娱乐等的集中地。
3. 部落部落是一种原始群体形式的聚落。
部落多见于原始社会,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由若干家族或氏族组成,是亲族关系和部落首领的统治关系共同维系的一种聚落形式。
4. 棚户区棚户区是指城市中一些低收入者或流动人口居住的地方。
这些地方常常是由于经济条件差或缺乏合法居住证明,无法享受城市基本服务保障的人们自行搭建而成的。
四、聚落的特点1. 人口密集聚落是人类集中居住的地方,人口密集是其最基本的特点之一。
在聚落中,人们可以互相交流、合作,共同生活。
2. 社会分工明确在聚落中,人们通常会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喜好分工,合作生产。
这样可以有效地利用资源,提高生产力。
3. 生活方式多样不同类型的聚落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