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套叠护理常规
肠套叠护理的注意事项
肠套叠护理的注意事项肠套叠护理的注意事项一、肠套叠有5个症状1.腹痛肠套叠的主要症状。
以典型的痉挛性腹痛就诊者为90%以上。
腹痛突然发生,阵发性疼痛。
患儿表现为突然性剧烈哭闹、尖叫,面色苍白,出冷汗,下肢屈曲或腹部翻挺。
多于数分钟内平静,短时间隔后再次发作。
间歇期内,神志自如。
多次发作后间隔缩短,间歇期嗜睡,24h以后则发作频繁度可能下降,腹痛剧烈程度也可因嗜睡而掩盖。
发生肠坏死、肠麻痹后,腹痛可失去阵发性发作特征。
对晚期就诊患儿要仔细询问阵发性哭闹病史。
此外,约有不足10%的婴儿可表现为无痛型肠套叠,就诊时即已精神萎糜、嗜睡、多因疼痛刺激剧烈或大出血引起休克所致。
2.呕吐为肠套叠的早期症状。
多因肠系膜被牵拉而产生的反射性呕吐。
吐出物为胃内容物或肠内容物。
患儿常常拒绝哺乳或饮食。
较晚期发生呕吐物为粪臭性液体,此说明肠套叠引起梗阻已十分严重。
3.便血是婴儿肠套叠的一个特征。
起病24h内可有便血出现,多为暗红色果酱样便。
有时为深红色血水,也有时仅为少许血丝。
回结肠型肠套叠早期就有血便。
小肠型肠套叠血便出现较晚,无自行排便者,肛管直肠指诊指套可见染血。
4.腹部包块约80%的病例腹部可触及肠套叠所形成的肿块,肿块多沿结肠区分布。
表面光滑、可活动,形状为腊肠或香蕉状,中等硬无压痛,略带弹性。
此为确立肠套叠诊断最有意义的体征。
5.全身情况随着肠套叠病情的进展,患儿逐渐出现精神萎靡,表情淡漠,呈重病容。
48h后可出现肠坏死,产生明显的腹膜炎体征。
全身情况恶化,表现出发高热,严重脱水以及电解质失衡的明显中毒症状与休克征象。
二、肠套叠的护理需要注意这些1.保持孩子的肠道正常功能,不要突然改变小儿的饮食,辅助食物要逐渐添加,使小儿娇嫩的肠道有适应的过程,防止肠管蠕动异常。
2.平时要避免小儿腹部着凉,适时增添衣被。
预防因气候变化引起肠功能失调。
3.防止肠道发生感染,讲究哺乳卫生,严防病从口入小儿肠套叠应该如何预防?1.饮食改变和辅食刺激婴幼儿期为肠蠕动节律处于较大变化时期,易发生肠蠕动紊乱,且外界引起肠套叠的因素较多,如增添辅食或食物性质,环境,气温的改变,肠管本身疾病如肠炎等诱发肠蠕动紊乱而引起肠套叠。
肠套叠护理常规
肠套叠护理常规
肠套叠是指肠管的一部分及其相应的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内,而使该段肠阻塞,血液受阻而造成炎症、水肿及出血等现象,严重时该肠段会缺氧坏死,一般好发于回盲瓣处。
根据套入部位不同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回盲型;回结型;回回结型;小肠型;结肠型;多发型肠套叠。
【术前观察要点】
1、观察症状变化:阵发性哭吵、便血的性质及量、呕吐物的色、质、量;
2、观察腹部体征,有无肠穿孔表现,如腹膜炎症状;
3、观察有无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4、若空气灌肠成功者,给予口服碳片后,观察有无黑便排出。
【术前护理措施】
1、禁食。
2、建立静脉通路及时输液,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
3、做好手术前准备。
【术后观察要点】
1、观察腹部体征,一般术后24小时后能恢复肠蠕动,如作肠切除患儿,在48小时后,才能恢复肠蠕动,大于48小时仍有腹胀者,应继续胃肠减压,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开塞露通便并加强观察;
2、观察大便情况,术后第一、二次排便仍出现血便或褐色便属于正常,以后恢复正常大便。
【术后护理措施】
1、禁食,肠蠕动恢复,胃肠减压拔除后,逐渐加以饮食。
肠切者根据病情延长禁食时间;
2、胃肠减压护理;
3、做好切口敷料及腹腔引流管护理。
【健康宣教】
1、观察有无呕吐、腹痛、便血等肠套叠再次发生的症状;
2、注意饮食卫生,要有规律,进食易消化、少刺激、含纤维高的饮食,少量多餐,婴幼儿先暂缓添加辅食;
1、如作肠切除患儿,注意有无肠粘连、肠梗阻症状,如呕吐、便秘、腹痛、
腹胀等。
肠套叠的护理查房
肠套叠的护理查房肠套叠概要肠套叠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通常发生在小儿身上,但也可能发生在成人身上。
它是指一段肠管套入其相连的肠管腔内,导致肠腔阻塞。
肠套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原发性肠套叠常见于小儿,而继发性肠套叠则多发生于成人,通常与息肉、炎症或其他肠道病变有关。
护理查房重点病情观察1. 一般情况: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以及意识状态和面部表情。
2. 腹部情况:观察患者的腹部形状、硬度和压痛部位,以及是否有腹膜刺激征象。
3. 排便情况:观察患者的排便次数、性状和颜色,以及是否有血便。
4. 呕吐情况:观察患者的呕吐次数、性状和内容,以及是否有胆汁。
辅助检查1. 血液检查:血常规、血小板、凝血功能等。
2. 影像学检查:腹部X线、B超、CT等。
3. 肛门指诊:必要时进行。
治疗原则1. 保守治疗:适用于轻度肠套叠,无明显并发症的患者。
主要包括禁食、补液、抗生素治疗等。
2. 手术治疗:适用于严重肠套叠、保守治疗无效或伴有并发症的患者。
手术方式包括肠套叠复位术、肠切除术等。
护理措施1. 一般护理: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给予患者舒适体位,提供充足的水分和营养。
2.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
3. 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相应的饮食指导,如禁食、流质饮食等。
4. 管道护理:妥善固定并保持导管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
5. 并发症护理:如出现并发症,如肠梗阻、腹膜炎等,应立即报告医生并积极配合处理。
健康教育1. 疾病知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肠套叠的病因、症状、治疗和预防知识。
2. 饮食指导:指导患者在恢复期间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刺激性食物。
3. 复诊指导:告知患者及家属定期复查的重要性,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变化。
总结肠套叠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护理查房时应重点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辅助检查结果和治疗原则。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肠套叠的术后护理措施
肠套叠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尤其在婴幼儿中发病率较高。
一旦发生肠套叠,患者往往需要通过手术治疗来解除肠管的套叠状态。
手术成功后,术后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以下是肠套叠术后的一些护理措施:一、呼吸道护理1. 全麻手术后,患者清醒初期呼吸道通畅至关重要。
应去枕平卧,头部偏向一侧,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2. 对于需要吸氧的患者,应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以改善呼吸功能。
二、病情观察1. 使用心电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
2. 观察患者的面色、四肢颜色及温度变化,注意有无体温升高现象。
3. 如术后三日体温升高,应及时给予物理降温,必要时使用药物退热,并寻找其他原因。
三、胃肠减压护理1. 保持胃肠减压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的变化。
2. 如发现畏光的官腔狭窄,可能导致引流液堵塞,应及时处理。
四、饮食护理1. 术后初期,患者可能无法进食,需通过胃肠减压保持胃肠道通畅。
2. 待胃肠道功能恢复后,可逐步恢复正常饮食。
3. 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防引起肠道痉挛。
4. 可适当食用稀粥、稀面条、鸡蛋羹等易消化食物,以及低脂肪、低胆固醇的优质蛋白,如鱼、虾等。
五、切口护理1. 保持手术切口部位的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2. 如发现切口红肿、渗液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六、预防感染1. 术后患者抵抗力下降,易发生感染,应注意个人卫生。
2. 避免与感冒、发热等传染病患者接触。
3. 根据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七、心理护理1. 术后患者可能存在焦虑、恐惧等心理,护理人员应给予关爱、安慰,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 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提高康复效果。
八、活动与休息1. 术后患者应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2. 根据病情恢复情况,逐步增加活动量。
九、定期复查1. 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了解病情恢复情况。
2. 如出现腹痛、呕吐、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总之,肠套叠术后护理措施包括呼吸道护理、病情观察、胃肠减压护理、饮食护理、切口护理、预防感染、心理护理、活动与休息以及定期复查等方面。
小儿肠套叠、肠梗阻的护理常规
小儿肠套叠、肠梗阻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健康史:一般情况、年龄、营养状况、智力、认知能力等。
2、相关因素:有无手术史和相关疾病家族史,肠套叠患儿了解目前喂养方式及辅食添加情况。
3、症状与体征:判断有无阵发性腹痛、呕吐、便血、肠样肿块等。
二、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1、向患儿家属说明术前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协助完成各项辅助检查。
2、告知患儿的家属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护理进展,消除其顾虑,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3、做好术前常规准备、禁食水。
照顾好患儿,避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
4、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二)术后护理1、休息与活动:去枕平卧6小时,头偏向一侧,必要时取颈仰卧位,即下颌抬高,头朝后仰,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发生舌后坠引起窒息。
2、饮食护理:术后禁食水,待肠功能恢复后拔除胃管进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
3、管道的护理:术后留置胃管,持续胃肠减压,做好二次固定,防止管道滑脱,待肠功能恢复后拔除胃管,留置胃管期间每日行口腔护理两次。
4、病情观察(1)密切观察患儿神志、心率、呼吸的变化,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患儿在全麻复苏前常出现躁动不安、幻觉等症状,应对患儿实施保护性约束。
如患儿出现呼吸困难、喉头水肿、舌后坠等,应立即通知医生及麻醉师,积极配合抢救,立即给氧,遵医嘱给予盐酸肾上腺素、地塞米松、可拉明等药物,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将患儿转ICU监护治疗。
(2)呕吐的观察与护理:患儿因麻醉或药物原因,易发生呕吐,患儿出现呕吐后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避免发生误吸或窒息。
(3)观察体温波动情况,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若出现低热属术后切口吸收热,给予头部冷敷:如为高热则及时给予物理及药物降温,防止高热惊厥的发生。
(4)伤口护理:密切观察伤情况,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如有污染、潮湿,应告知医生及时更换。
肠切除患儿及早发现吻合口瘘等潜在并发症。
三、健康指导要点1、指导患儿家属了解疾病相关知识。
肠套叠后的注意事项
肠套叠后的注意事项肠套叠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急性腹痛原因,特别是在2岁以下的婴儿中更为常见。
肠套叠是指肠道中的一部分从另一部分中滑动,导致肠道阻塞和血液循环受阻。
肠套叠一旦发生,需要及时处理,否则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威胁患儿的生命。
在处理肠套叠的过程中,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家长和照顾者特别注意。
以下是肠套叠后的注意事项。
1. 术后休息和观察:经过肠套叠手术或治疗后,患儿需要充分休息,并且需要进行密切观察。
家长和照顾者应该密切关注患儿的一切症状,包括腹痛、呕吐、精神状态等,一旦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2. 饮食调整:术后的患儿应遵医嘱调整饮食,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物、油腻食物等,尽量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
饮食中应注意避免过量进食,以免引起肠道不适。
3. 防止便秘:肠套叠术后,患儿容易出现便秘的情况,因此家长应该注意促进患儿排便,可以适量给予患儿一些润肠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等,也可以适当配合一些促进肠道蠕动的药物,以防止便秘的发生。
4. 定期复诊:肠套叠治疗后,患儿需要定期复诊,医生会根据患儿的状况进行适当的检查和评估,以确保康复的情况。
5. 预防复发:肠套叠的患儿存在一定的复发风险,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和照顾者需要做好预防工作。
首先要保持患儿的饮食规律、饮食清淡,避免过量进食,避免食用过多刺激性食物。
其次要保持患儿的精神愉快,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最后要定期带患儿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异常情况,进行干预。
总之,肠套叠术后,家长和照顾者需要密切关注患儿的情况,进行有效的护理和管理,确保患儿尽快康复并预防复发。
同时,需要遵医嘱进行定期复诊,以确保患儿的身体健康。
只有在家长和照顾者的精心照料下,患儿才能尽快康复,并恢复到正常的生活状态中。
医院肠套叠患者护理常规
医院肠套叠患者护理常规肠套叠为部分肠管及其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所致的一种绞窄性肠梗阻,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以4~10个月的婴儿最为多见,2岁以后逐渐减少。
一、病因肠套叠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
仅5%的病儿有明显的机械性因素,如梅克尔憩室、肠息肉、肿瘤等,多为年长儿,亦称继发性肠套叠。
约95%的病儿病因不清,主要为婴幼儿,亦称原发性肠套叠。
婴幼儿的回盲部系膜固定不完善,活动度大,回肠与回盲瓣的比例较年长儿大,均可能是易发因素。
婴幼儿的肠蠕动容易紊乱,饮食改变和腹泻等可能是促进因素。
有报道腺病毒感染引起肠套叠。
二、病理肠套叠多为近端肠管套入远端肠腔内,套叠的肠管一般有3个筒:外层肠管为鞘部,进入鞘部的肠管称为套入部,内管的顶端称为头部。
一般按套入部的最近端和接受部(鞘部)的最远端肠段名分为:①小肠型;②回结型;③回盲型:盲肠及阑尾随之套入,最常见;④结肠型:很少见;⑤复套:多为回结型,部分回肠先套入远端回肠,然后整个套叠肠管再套入结肠。
肠套叠多发生于一处,偶可发生于两处以上。
肠套叠时,肠管与肠系膜一并套入。
由于鞘部尤其是颈部的痉挛收缩,挤压套入肠管,牵拉和压迫肠系膜,使静脉和淋巴回流受阻,套入部的肠管淤血、水肿,肠壁增厚、颜色变紫,并有血性渗液及腺体粘液分泌增加,产生典型的果酱样血便。
随着肠系膜绞窄逐渐加重,静脉压及组织压力升高,影响动脉血运,最后套入的肠管缺血性坏死并出现全身中毒症状。
若肠管过度膨胀和长期严重痉挛,末梢小动脉血运障碍,亦可出现散在的灰白色缺血性坏死灶,易于穿孔和并发腹膜炎。
年长儿的肠腔较为广阔,肠梗阻以不完全性者居多。
三、护理评估(一)身心状态多为平素健康的婴儿,突然发病。
年长儿的发病稍缓,症状不如婴儿典型。
1.腹痛突然发生剧烈的阵发性肠绞痛,哭闹不安,屈腿,两臂乱动,或以手抓按腹部,面色苍白,出汗。
持续数分钟后腹痛消失,间歇10-20分钟后又反复发作。
较大儿童发作的间隔时间较长。
肠套叠护理常规
小儿肠套叠【定义】肠套叠是指某段肠管及其相应的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内引起的肠梗阻,是婴儿期最常见的急腹症状之一。
【分类】肠套叠分为急性肠套叠和慢性肠套叠两种。
急性肠套叠是婴儿期一种特有疾病。
1岁以内多见,2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发病逐年减少,5岁罕见。
男女之比为2~3:1。
四季常见,以春末夏初发病率最高。
慢性肠套叠是指病程延续在二周以上至几个月之久的病例。
一般多发于年长儿及成人。
【临床表现】1、婴儿肠套叠小儿肠套叠分为婴儿肠套叠和儿童肠套叠,临床以前者多见。
婴儿肠套叠的患者一般<2岁,常为肥胖健康儿,其症状多为原发性肠套叠,临床特点如下:(1)阵发性哭闹不安:突然哭吵、烦躁,阵发性15—30分钟,与肠蠕动相符合,因肠系膜被牵拉, 套叠鞘部强烈收缩所致,占90%以上。
其他疼痛表现为神萎、面色发白、痉挛。
(2)呕吐:呕吐物早期为乳汁,稍后带有胆汁, 晚期为粪质。
(3)便血:果酱色血便,多发生在疾病开始后8~12小时。
(4)腹部肿块:腊肠样包块,早期多位于右侧上腹部肝下,晚期沿结肠移至腹部左侧,最远可达直肠内。
(5)全身情况:面色苍白、精神萎靡、表情呆钝、嗜唾、高热、严重脱水、腹胀、休克等。
2、儿童肠套叠年龄越大,发病过程越缓慢,呈亚急性肠梗阻的症状。
肠梗阻是不完全性, 肠坏死发生较迟。
症状不典型,有阵发性腹痛,腹块能明显触及,常无便血或发病数天后出现,呕吐亦不多见。
【术前护理诊断】1、电解质紊乱与大量水分和电解质渗入肠腔,造成血液浓缩,水分丢失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与囊肿破裂有关。
3、知识缺乏与缺乏本病预防、护理知识有关。
【非手术治疗护理/术前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向患儿家长讲解治疗方法及手术的必要性,减轻家长对手术的恐惧心理。
2、给予补液治疗,补充血容量。
3、密切观察患儿腹痛、呕吐、腹部包块情况。
若患儿经空气(或钡剂)灌肠复位治疗后症状缓解,常表现为:①安静入睡,不再哭闹,停止呕吐;②腹部肿块消失;③拔出肛管后排出大量臭味的黏液血便,继而变为黄色粪水;④如患儿仍然烦躁不安,阵发性哭闹,腹部包块仍存,应怀疑是否套叠还未复位或又重新发生套叠,应立即通知医师作进一步处理。
肠套叠护理常规
肠套叠护理常规一、执行普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术前护理(一)一般护理1.饮食禁饮食,行胃肠减压并保持通畅。
根据患儿脱水的程度,遵医嘱给予静脉补液,纠正脱水和酸中毒。
2.加强抗感染治疗,注意输液的速度和量。
3.行空气灌肠复位前,遵医嘱使用镇静剂,使患儿安静。
(二)病情观察1.观察患儿意识状态和生命体征。
2.观察腹痛的性质、部位、持续时间。
3.观察并记录呕吐的次数、量、性质,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以免误吸。
4.观察大便的颜色、性状。
三、术后护理(一)一般护理1.体位病人回室后,取平卧位,病情允许时,鼓励患儿早期下床活动,以利肠功能恢复,防止肠粘连。
2.禁饮食,保持有效的胃肠减压,遵医嘱补液和应用抗生素,肠功能恢复后,先给予流质,逐渐过渡到半流、普通饮食。
3.术后使用腹带加压包扎防止切口裂开。
(二)病情观察1.观察患儿意识状态和生命体征。
2.观察切口敷料情况,保持其清洁干燥,发现敷料有潮湿或渗出及时更换。
3.对于空气灌肠复位者,注意观察患儿是否安静,大便是否转为黄色,腹胀是否消失;口服活性碳0.5~1g,6~8h后排出说明复位成功。
如复位不全,需做好术前准备,急诊手术。
4.对于肠造瘘者需要观察外置肠管的色泽、活力和蠕动功能。
加强造瘘口周围皮肤护理,预防感染。
(三)引流管的护理病人回室后,予以正确连接引流装置,保持有效的引流,定期挤压引流管,保持其通畅,妥善固定,防止滑脱。
注意引流液的量、颜色及变化,定时倾倒、记录引流量。
健康教育指导家长注意患儿饮食清洁卫生,勿进食生、冷食物,忌暴饮暴食。
肠套叠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肠套叠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肠套叠是指某一段肠管及附近的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内所造成的急性肠梗阻,为婴儿期常见的急腹症。
【护理常规】
1.术前
(1)观察体温、脉搏、呼吸、精神、食欲、粪便的变化,有无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以及腹痛部位等。
(2)禁饮食患儿应保证液体需要量。
(3)必要时抽血查电解质。
2.术后同肠梗阻术后护理常规。
【健康教育】
1.休息与运动鼓励患儿在病情允许情况下早期下床活动,并告知其早期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2.饮食指导饮食量要由少到多,忌暴饮暴食、生冷、油炸及刺激性食物。
3.用药指导告知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出院带药者按时服药。
4.心理指导告知患儿及其家长疾病情况,减轻其焦虑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5.康复指导注意适量活动,避免感冒。
6.复诊须知常规出院2周后门诊复查,观察患儿有无再次肠套叠的表现,如有,及时就诊。
肠套叠手术后注意事项
肠套叠手术后注意事项
肠套叠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小儿外科手术,术后患者需要遵循以下注意事项。
1. 饮食方面:术后患者需要进行恢复期饮食,早期主要以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食物为主,如米汤、稀饭、面条汤等。
逐渐恢复后,可逐渐添加蔬果、肉类等食物,但要避免过油腻和刺激性食物,以免对胃肠道造成负担。
2. 注意观察伤口:术后要保持伤口干燥和清洁,注意观察有无出血、渗液等情况。
如出现明显红肿、溢液或出血等,要及时就医。
3. 避免剧烈运动:术后患者需要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以免影响伤口愈合和引发并发症。
4. 恢复期注意个人卫生:术后患者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手,防止细菌感染。
5. 规律生活:术后可以适当进行一些轻度的活动,但要保持规律生活,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6. 定期复查:术后定期复查是非常重要的,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相应的检查和随访,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7. 饮水注意:术后患者可以适量饮水,但要避免大量饮水和喝过冷或过热的饮料,以免刺激胃肠道。
8. 注意药物使用:术后患者如果需要使用药物,要按照医生的嘱托正确使用,并避免滥用或自行停药。
9. 避免便秘:术后要保持正常的排便,避免便秘。
可以适当增加膳食中的纤维质量,多摄入水果、蔬菜、全谷类等。
10. 定期随访:术后患者需定期进行术后随访,告知医生有无不适症状,配合医生进行相应的检查和处理。
总的来说,肠套叠手术后,患者需要注意饮食、伤口护理、个人卫生、定期复查等方面,合理安排生活和注意异常情况,以促进康复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术后一切以医生的建议为准,并及时就医处理患者自身不能处理的问题。
急性肠套叠护理
急性肠套叠护理肠套叠是肠管的一部分及其相邻的肠系膜套入邻近的肠腔内的一种肠梗阻。
是婴儿时期常见的急腹症。
多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尤其是4—10个月的婴儿。
其四大症状为:腹痛、呕吐、便血及腹部肿块。
非手术疗法护理:适应于病程不超过48小时而全身情况尚好的病儿。
采用空气或钡剂灌肠法复位。
【灌肠复位后的观察要点】1、排出的钡剂是否混有黄色粪便,同时也有排气。
2、患儿很快入睡,不再有阵发性哭吵。
3、原有的腹部肿块不再触及。
4、按医嘱口服活性炭0.5—1g,6—8小时后排出的粪便内含有黑色炭末。
5、如复位后患儿又出现阵发性哭闹、呕吐、不排便、腹部有肿块则为再次套叠,应报告医生。
6、复位后,注意患儿有无肺炎、高热、脱水、酸碱中毒及腹膜炎等发生。
手术疗法护理:适应于病程超过48小时而全身情况显著不良者或空气灌肠未复位患儿。
【观察要点】1、呕吐患儿,注意观察呕吐物的性质、量,预防误吸。
注意有无脱水,电解质紊乱。
2、高热患儿观察体温变化,及时采取降温措施。
3、对肠切除患儿早期应注意有无吻合口瘘及腹膜炎,观察胃肠减压及腹腔引流情况。
4、观察术后排便情况,大便颜色应从鲜血便—黄色便。
5、注意观察切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预防切口感染裂开。
【术前护理措施】1、按儿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2、按儿外科急诊术前护理常规。
3、禁食,给以胃肠减压,缓解腹胀,减轻呕吐。
4、平卧位头侧一边,或垫高上半身。
5、依据病情给予氧气吸入。
6、高热给予物理降温(冰敷、酒精擦浴等)。
烦躁不安者,给予镇静剂。
7、按医嘱给予静脉输液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术后护理措施】1、按儿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2、禁食,持续胃肠减压,2小时抽吸胃液一次,记录胃液的量、性质、颜色。
3、按医嘱给静脉输液,控制输液速度,注意水电解质平衡,严防肺水肿的发生。
4、有腹腔引流者按引流管护理常规。
5、腹带保护腹部,防止切口裂开。
【健康教育】注意饮食卫生,添加辅食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肠套叠护理常规
肠套叠护理常规肠套叠是指肠管的一部分及相应的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的一种肠梗阻,以4月到2岁以内婴儿多见,冬春季发病率较高。
【临床特点】腹痛表现为阵发性哭闹、呕吐、血便、腹部肿块、右下腹空虚感。
肛门指诊:指套上染有果酱样血便。
其他:晚期患儿一般情况差,精神萎靡,反应迟钝,嗜睡甚至休克。
【护理评估】1、健康史了解患儿发病前有无感冒、突然饮食改变及腹泻、高热等症状。
询问以前有无肠套史。
2、症状、体征询问腹痛性质、程度、时间、发作规律和伴随症状及诱发因素,有无腹部肿块及血便。
评估呕吐情况,有无发热及脱水症状。
3、社会、心理评估家长对小儿喂养的认知水平和对疾病的了解程度,以及对预后是否担心。
4、辅助检查分析辅助检查结果,了解腹部B超、腹部X线立位片的结果。
【护理问题】1、疼痛与肠管套叠、腹胀有关2、体液不足与禁饮食、呕吐、灌肠、水电解质紊乱有关3、腹胀与肠蠕动减慢或消失、肠套叠有关【护理措施】1、术前护理①监测生命体征,严密观察患儿精神、意识状态、有无脱水症状及腹痛性质、部位、程度、观察呕吐次数、量及性质,呕吐时头侧向一边,防止窒息,及时清除呕吐物。
②开放静脉通路,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③做好术前禁食、备皮、皮试等术前准备,禁用止痛剂,以免掩盖病情。
2、术后护理①术后患儿回病房后,去枕平卧46小时,头侧向一边,保持呼吸道畅通,麻醉清醒后可取平卧或半卧位。
②监测血压、心率、尿量,评估皮肤弹性和粘膜湿润情况。
③监测体温变化,由于肠套整复后毒素的吸收,应特别注意高热的发生,防止高热凉厥。
④做好皮肤护理。
⑤观察肠套整复手术后有无并发性哭吵、呕吐、便血以防再次肠套。
⑥禁食期间,做好口腔护理,根据医嘱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溶液。
⑦密切观察腹部症状,有无呕吐、腹胀、肛门排气,观察排便情况并记录、保持胃肠减压引流畅通,观察引流液量、颜色、性质。
⑧肠蠕动恢复后,饮食以少量多餐为宜,逐步过渡,避免产气、胀气食物等,并观察进食后有无我心、呕吐、腹胀情况。
直肠内套叠护理
直肠内套叠的 护理注意事项
直肠内套叠的护理注意事项
卫生注意: - 患者要保持肛门的清洁,避免
感染。 - 使用温水清洗、避免使用过于
刺激的卫生纸。
直肠内套叠的护理注意事项
心理关怀: - 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支持
和鼓励,增加康复的信心。 - 建议患者参加相关的心理
疏导活动,缓解心理压力。
直肠内套叠的护理注意事项
定期随访: - 患者需要定期回访医院,
接受医生的随访检查。 - 随访期间,注意医生的建
议和指导,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谢谢您的 观赏聆听
促进肠道蠕动。 - 要注意饮食的细嚼慢咽,
防止进食过快引发肠胃不适。
直肠内套叠的护理要点
生活习惯: - 注意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
,避免便秘。பைடு நூலகம்- 不要过度用力排便,避免
直肠内套叠再次发作。
直肠内套叠的护理要点
康复训练: - 患者可进行适当的康复训
练,如盆底肌肉锻炼和腹肌加 强训练,以提高肠道的功能。
直肠内套叠护 理
目录 介绍 直肠内套叠的护理要点 直肠内套叠的护理注意事 项
介绍
介绍
直肠内套叠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需 要特殊的护理和治疗。 本PPT将介绍直肠内套叠的护理要 点,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和康复 。
直肠内套叠的 护理要点
直肠内套叠的护理要点
饮食调理: - 避免过食油腻食物和辛辣
刺激食物。 - 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
肠套叠护理常规
肠套叠的护理常规护理问题/关键点1腹痛2呕吐3大便4肠梗阻5腹腔内感染6教育需求1、健康史和相关因素(1)一般资料:了解病人生命体征、年龄、性别、饮食习惯、精神面貌及神志改变情况。
(2)既往史:有无肠套叠病史。
2.身体状况局部:(1)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便排气症状和腹部体征及其动态改变。
(2) 排泄物(呕吐物、胃肠减压抽出液、肛门排泄物)的性状及量全身:(1)有无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的症状与体征及其改变。
(2)周围微循环状况及其改变。
(3)辅助检查:腹部B超检查、空气灌肠3、心理和社会支持情况患者家属对疾病的认识程度,有无焦虑、恐惧,家庭支持程度以及家庭经济承受能力。
三非手术疗法:空气灌肠(适用于48小时内单纯肠套叠)1、空气灌肠前护理1.1 禁食、补液。
1.2 灌肠前给患者镇静剂和解痛剂。
2、空气灌肠复位后护理2.1 禁食、补液,精神状态佳,有黄色大便排出,肠鸣音恢复正常,可进流质或半流质。
2.2 注意观察精神状态、生命体征脱水症状(是否皮肤干燥、失去弹性、眼窝凹陷)、大便性状(有无粘液血便)、呕吐、腹痛、哭闹、腹胀、腹膜刺激征、有无阵发性哭闹等。
2.3 空气灌肠失败或患者全身情况欠佳、腹部高度膨隆、有腹膜刺激症状者,应做好术前准备。
四术前护理1、禁食,胃肠减压,半卧位。
2、静脉补充液体纠正脱水。
3、重者给氧1-2L/min。
4、高热者以物理降温为主,体温降至38.5℃以下方可手术。
5、观察腹部情况,大便的颜色、哭声及精神状态等。
6、观察尿量,必要时留置尿管,记每小时尿量。
对无排尿者应报告医生,并调整输液总量和速度,有足量排尿表示循环恢复方可送手术室施行手术。
五术后评估1、手术情况:手术方式、术中出血、输血、麻醉等。
2、神志、生命体征、疼痛、氧饱和度、尿量。
3、切口敷料及切口愈合情况。
六术后护理1、体位和活动血压平稳取半卧位,鼓励并协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防止肠粘连。
2、饮食和输液2.1 禁食至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根据医嘱进流质,进流质后注意有无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情况,以后逐步过渡到半流质饮食。
小儿肠套叠护理
与患儿疼痛等有关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患儿禁食、胃肠减压有关
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患儿术后留置肛管有关
潜在并发症
肠粘连、肠坏死、切口感染、切口裂开等
6
PART
03 预期目标
7
4 预期目标
患儿皮肤完好
患儿无窒息发生,呼吸道通畅
未发生水电解 质紊乱
患儿未发生管 道脱出
患儿无切口感染、裂开
8
PART
术后给予氨基酸、中 长链脂肪乳等营养液 支持治疗,及白蛋白 (以50ml/h持续静脉 泵入)。
营养 支持
B
2)观察静脉穿刺处 皮肤有无红肿,液体 有无外渗,确保有效 的静脉补液。
13
5 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1)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 2)减少体液刺激(大小便) 3)告知家属搬动患儿时不可拖、拉、推
14
10
5 管道脱出的危险
妥善固定各引流管,(胃肠减压管、尿管、 肛管)防止其扭曲,折叠,维持有效引流,密 切观察各引流管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量)。 并告知家属做好管道看护。
防止 脱管
11
5 舒适改变的护理
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 必要时使用止疼药,以减轻患 儿因疼痛引起的不适
12
5 营养失调的护理
A
17
谢谢大家
THANKS
小儿肠套叠
护理
contents
主要内容
1 护理评估 2 护理诊断 3 预期目标 4 护理措施 5 护理评价
2
PART
01 护理评估3Βιβλιοθήκη 2 护理评估健康史
出生后一直混合喂养,按计划接种疫苗,否认肝炎,结核传 染病史及遗传病史。父母均体健。
症状体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肠套叠
【定义】
肠套叠是指某段肠管及其相应的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内引起的肠梗阻,是婴儿期最常见的急腹症状之一。
【分类】
肠套叠分为急性肠套叠和慢性肠套叠两种。
急性肠套叠是婴儿期一种特有疾病。
1岁以内多见,2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发病逐年减少,5岁罕见。
男女之比为2~3:1。
四季常见,以春末夏初发病率最高。
慢性肠套叠是指病程延续在二周以上至几个月之久的病例。
一般多发于年长儿及成人。
【临床表现】
1、婴儿肠套叠
小儿肠套叠分为婴儿肠套叠和儿童肠套叠,临床以前者多见。
婴儿肠套叠的患者一般<2岁,常为肥胖健康儿,其症状多为原发性肠套叠,临床特点如下:
(1)阵发性哭闹不安:突然哭吵、烦躁,阵发性15—30分钟,与肠蠕动相符合,因肠系膜被牵拉, 套叠鞘部强烈收缩所致,占90%以上。
其他疼痛表现为神萎、面色发白、痉挛。
(2)呕吐:呕吐物早期为乳汁,稍后带有胆汁, 晚期为粪质。
(3)便血:果酱色血便,多发生在疾病开始后8~12小时。
(4)腹部肿块:腊肠样包块,早期多位于右侧上腹部肝下,晚期沿结肠移至腹部左侧,最远可达直肠内。
(5)全身情况:面色苍白、精神萎靡、表情呆钝、嗜唾、高热、严重脱水、腹胀、休克等。
2、儿童肠套叠
年龄越大,发病过程越缓慢,呈亚急性肠梗阻的症状。
肠梗阻是不完全性, 肠坏死发生较迟。
症状不典型,有阵发性腹痛,腹块能明显触及,常无便血或发病数天后出现,呕吐亦不多见。
【术前护理诊断】
1、电解质紊乱与大量水分和电解质渗入肠腔,造成血液浓缩,水分丢失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与囊肿破裂有关。
3、知识缺乏与缺乏本病预防、护理知识有关。
【非手术治疗护理/术前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向患儿家长讲解治疗方法及手术的必要性,减轻家长对手术的恐惧心理。
2、给予补液治疗,补充血容量。
3、密切观察患儿腹痛、呕吐、腹部包块情况。
若患儿经空气(或钡剂)灌肠复位治疗后症状缓解,常表现为:①安静入睡,不再哭闹,停止呕吐;②腹部肿块消失;
③拔出肛管后排出大量臭味的黏液血便,继而变为黄色粪水;④如患儿仍然烦躁不安,阵发性哭闹,腹部包块仍存,应怀疑是否套叠还未复位或又重新发生套叠,应立即通知医师作进一步处理。
4、备好吸氧管、监护仪器等用物。
5、术前用药通常用安定、阿托品等注射药物以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减少呼吸道腺体的分泌,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胃管通畅,减少术后并发症。
6、饮食加强营养,食用高蛋白、粗纤维、易消化食物,适当限制盐的摄入量,少量多餐。
【术后护理诊断】
1.疼痛与手术创伤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与伤口切口有关。
3.舒适的改变与术后卧床有关。
4.焦虑与患儿及家属不了解术后的护理有关。
【术后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麻醉清醒后应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注意呕吐,防止呕吐物误吸入气管导致窒息死亡,定时监测BP、P、R一次并详细记录,观察5小时至平稳,如发现体温不升应进行保暖,高热者进行降温。
2、疼痛护理安抚患儿,疼痛时使用止痛泵,并告知家长使用方法,必要时使用镇静止痛药。
3、切口的护理观察伤口的渗血渗液情况,保持伤口敷料的清洁干燥。
4、引流管护理保持引流管通畅,妥善固定管道,防止扭曲、折叠及患儿抓脱,密切观察和记录胃液和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和量。
【健康指导】
1、合理喂养:注意饮食的性质和规律,添加辅食应循序渐进,避免增加胃肠道的负担。
食用高蛋白、粗纤维、易消化食物,适当限制盐的摄入量,少量多餐。
2、饮食卫生:注意饮食卫生,因寄生虫、肠炎等导致肠运动发生异常或肠蠕动增加,易造成肠套叠。
3、交代家长注意患儿保暖,预防感冒、腹泻等,以免复发。
4、及时就诊,如果发现患儿阵发性哭闹、呕吐、便血、腹部出现肿块,应及时就诊,警惕肠套叠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