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 科学技术成就
(2)中国与国外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文 艺工作者、作品屡获国际奖项。
2012年,中国作 家莫言获得获得 诺贝尔文学奖。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 界影响越来越大。
本课小结
原子弹 1964年
导弹 1966年
1956年,毛泽东提出
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文学领域出现繁荣景象
毛主席题词
2、成果
《茶馆》
音乐舞 蹈史诗
《东方红》
电影 《林则徐》、《英雄儿女》
青
红 岩
春 之 歌
东
茶 馆
方 红
3、改革开放后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
神舟十一号飞船
2016年10月17日中国 的第十一艘太空飞船。 宇航员在太空驻留时间 将首次长达30天。
二、 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1.杂交水稻 (1)概况: 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 次反复实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袁隆平在观察两系法杂交晚稻的结实情况
(2)影响:
为解决我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 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 也有重要贡献。
—东方红一号。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 国家
(2)影响: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 族的精神。两弹的成功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 强了我国国防的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漫步太空
(1)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 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 国的飞天之旅。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4.电视剧《金婚》以一对普通夫妇50年的婚姻生
活,折射出新中国半个世纪以来的社会变迁。
老舍有一名作,以旧北京的生活面貌,从侧面
描写了旧中国近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幻,这部名
作是( D )
A.《红岩》
B.《青春之歌》
C.《芙蓉镇》
D.《茶馆》
►在有欢声笑语的校园里,满地都是雪,像一块大地毯。房檐上挂满了冰 凌,一根儿一根儿像水晶一样,真美啊!我们一个一个小脚印踩在大地毯 上,像画上了美丽的图画,踩一步,吱吱声就出来了,原来是雪在告我们 :和你们一起玩儿我感到真开心,是你们把我们这一片寂静变得热闹起来 。对了,还有树。树上挂满了树挂,有的树枝被压弯了腰,真是忽如一夜 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真好看呀! ►冬天,一层薄薄的白雪,像巨大的轻软的羊毛毯子,覆盖摘在这广漠的 荒原上,闪着寒冷的银光。
邓稼先说:“天底下的路都是从无到有走出来的。” 后来,他和许多科学家同心协力,在十分困难的条 件下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成功。
邓稼先一生从事原子弹研究,积劳成疾,身患 癌症,于1986年逝世。研制原子弹是国家机密,所 以邓稼先一生都默默无闻地工作和奉献着,直到逝 世后,他的名字才广为人知。
“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 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 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极大地 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 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杨利伟走出舱门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 翟志刚太空漫步
2008年9月,神舟 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 空,航天员翟志刚成 功完成出舱任务,实 现了太空行走。
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 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 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 稻。这种杂交水稻能比常规 稻增产20%左右。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教案: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近两年的历史知识的系统学习,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都有 一定程度的提高。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用历史发展的眼光来分析、比较、归纳、 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但是,大多数学生在现行教育体制特别是主科学业负担的压力之下,不太重视历史学科的深入学习,历史知 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合作探究能力也有待进一步引导和加强。另外,他们对“两弹一星”、“神舟”系列飞船、 籼型杂交水稻等尖端科学技术往往只有模糊而肤浅的认识,也对老一辈科学家默默无闻、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 不够理解。
教学目标
基础 了解 以邓稼先、袁隆平和屠呦呦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为国争光、为人类幸福安康做出的动人事迹
知识 掌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文化成就
阅读资
能 力料
有效利用教材图片和课外网络等资源,分析新中国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和几位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培养
训 获 取 信 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练 过息
第2页/共4页
技工作者,尤其是许多毅然归国的海外华裔科学家们热情投入、无私奉献。③1988 年,邓小平明确提出“科学技 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使科学技术同生产力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教师总结:我国在高科技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方面有所突破。载人航天技术、运载火箭及卫星技术等航天技 术取得了重大突破。两系法杂交水稻、基因工程药物、转基因动植物、重大疾病的相关基因测序和诊断治疗等 技术的突破,使我国生物技术总体水平接近发达国家。高清晰度电视、“神威”计算机、大尺寸单晶硅材料、皮 肤干细胞再生技术等重大成就的取得,使我国在相应领域跃入世界先进行列。国防科技的发展为增强国防实力 奠定了坚实基础,促进了国防工业的技术进步。
2020春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分层导学--第六单元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A.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我国航天员实现了太空行走
B.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C.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我国航天员实现了太空行走Biblioteka D.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6年,于敏出生于河北宁河县一个普通家庭。1951年,他从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时, 国家急需原子核物理研究人才,他欣然服从祖国需要,放弃了原有专业,转变为核理论研究。当 时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于敏克服重重困难,经过几年努力,发表了《关于重原 子核的壳理论》等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文章。1959年暑假,于敏与北大杨立铭教授合作,主办了 我国第一个原子核物理培训班,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原子核理论专著《原子核理论讲义》,为国家 培养了亟需的原子核理论科研人才。1961年,当于敏在原子核理论研究上将要取得丰硕成果时, 上级任命他领导开展氢弹研究。于敏又一次调整了专业方向,从此隐姓埋名,默默奉献。1967年 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试验圆满成功,于敏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在他的亲自指挥下,我 国的中子弹试验也于1988年获得成功,我国核武器设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于敏被誉为“中国氢 弹之父”。
7.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为我国农民粮
食丰收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 A )
A.袁隆平 B.邓稼先 C.钱学森 D.屠呦呦
8.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
本土科学家。她的研究成果是( A )
A.成功提取了青蒿素 B.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C.自主研制人造卫星 D.研制原子弹爆炸成功
人教版八下历史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练习题课件
A.屠呦呦 B.邓稼先 C.钱学森 D.袁隆平
富有想象力、冒险创新精神及为科学实(勇于献身的精神等。
C. 人类基因研究领域的贡献 1970年
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成功是在哪一年 ( ) (2)2003年10月,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他把自己捆在椅子上,两手各持一只大风筝。
D. 信息科学技术领域的贡献
4.现在我们所说的“两弹一星”指的是( ) A.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B.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C.核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D.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5.1996年7月,中国签署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同时明确表示:“中国发展核武器是在特定
献,被称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是( ) ① 同仇敌忾抗击侵略 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 艰苦创业
④ 国际人道主义
C. 原子弹 “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
C. (2)2003年10月,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D. 人造地球卫星 疟疾是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世界上每年有百余万人被它夺去生命。
献,被称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是( )
A. 氢弹 人类基因研究领域的贡献
D. (1)方针: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
B. 导弹 1996年7月,中国签署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同时明确表示:“中国发展核武器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迫不得已作出的决定”.新中国成立之后,在核武器研究方面作出杰出贡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知识点汇总及同步练习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1.“两弹一星”(1)原子弹:__1964__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导弹:__1966__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
(3)氢弹:__1967__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4)人造地球卫星:__1970__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东方红一号__,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5)代表人物:钱学森、__邓稼先__。
(6)历史意义:“两弹一星”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航天技术(1)1999年11月,__神舟一号__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
(2)2003年10月,航天员__杨利伟__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
我国成为世界上第__三__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3)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__翟志刚__实现了太空行走。
易混易错我国是第一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提示: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后,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1.杂交水稻人物袁隆平,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被称为“__杂交水稻之父__”成就20世纪70年代,成功培育出__籼型杂交水稻__影响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__粮食短缺__问题的战略措施2.青蒿素(1)发明:20世纪70年代,__屠呦呦__领导的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2)作用:使全球数亿人受益,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3)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__生理学或医学__奖。
【问题思考】1.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巨大科技成就的原因及启示是什么?(1)原因:国家的独立;党和政府的重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课件
C 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技术成就取得先后顺序是( )
①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②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③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④第一艘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
D.③④②①
3.“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人们常用这句话来称赞一位农业科学家。下列有
B 关这位科学家的评述,正确的是( )
——2004年感动中国袁隆平的颁奖词
2.青蒿素
20世纪70年代,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发现 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 疗疟疾的新方法。
2015年10月5日,中 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 学奖,实现了中国人在自然 科学领域诺贝尔奖零的突破。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先进技术,一打就 垮;如果没有优秀传统,没有人文精神,不打自垮。”
2000年科学技术 进步综合纲要
星球大 战计划
苏
西 欧
联中国? 日 本
美 国
尤里卡 计划
今后十年科学技 术振兴政策
从现在就抓起,用力所能及的资金和人力跟踪新技 术的发展进程,而不能等到十年﹑十五年﹑经济实力相 当好时再说,否则就会贻误时机,以后永远翻不了身。
——《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
1970年,我国成功地 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 卫星——东方红一号。
原子弹
1964年10月16日,我国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氢弹
1967年,我国第一颗 氢弹爆炸成功。
导弹
1966年,我国第一次 成功发射了导弹核武器。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中国在西部地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继美国、苏 联、英国、法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知识点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一、“两弹一星”:1、含义:指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最初的“两弹”指的是原子弹和氢弹。
后来原子弹和氢弹合起来称为一弹,另一弹专指导弹。
“一星”则指人造地球卫星。
);2、成就:⑴核弹:①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②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⑵导弹: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⑶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5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3、代表科学家:⑴邓稼先(被誉为中国的“两弹元勋”),⑵钱学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①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助,勇于攀登的精神!②“两弹一星”精神进一步概括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4、意义: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二、漫步太空:1、背景: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2、载人航天工程:⑴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⑵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⑶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一、籼型杂交水稻:1、培育: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①时间:20世纪70年代;②发明者: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优点:这种杂交水稻比常规水稻增产20%左右。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医药创新,让人们远离疼痛] 材料四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 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 孔昭。
——感动中国人物屠呦呦颁奖词 (3)屠呦呦凭借着“青蒿”获得了哪项国际荣誉而为国争光?
历史解释 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原子弹? (1)国防现代化程度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影响到它的国际地位。 (2)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新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 (3)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维护国家安全。
历史解释
新中国科技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及认识 (1)原因: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障;②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了 大批专业人才,政府重视科技工作,制定科技发展战略,为科技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③经济的 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④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 设的需要;⑤一大批海外归国的科学家如邓稼先、钱学森等为新中国科技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广 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⑥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的第三次科技革命, 促进了中国现代科技的发展。 (2)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作为新 时代的中学生,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培养探索实践精神,为将来的奋斗打下基础。
7.1964年10月17日《光明日报》社论指出:“中国发展核武器,不是由于中国相信核武器的万能,要 使用核武器。恰恰相反,中国发展核武器,正是为了打破核大国的核垄断,要消灭核武器。”该社论评 述的是中国( A)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升空 D.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共34张PPT)
设立为“中国航天日”。因为这一天
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
号发射成功的日子,它拉开了中国人
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
人类的序幕。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是
在( ) A.1960年 C.1967年
D B.1964年
D.1970年
4、下列事件开启我国飞天之旅的是 ()
A.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 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1、右图人物是谁? 袁隆平
★他的主要成就是 什么? ★有何重要意义?
他被誉为
“ 杂交水稻 之父”。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屠呦呦与青蒿素诺贝尔医学奖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通过学习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863计划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什么是“两弹一星”精神?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7、载人航天工程: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7、载人航天工程: 20世纪90年代,我
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1999)年11月,
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 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2003
A (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实现爆炸
C.成功研制出第一艘核潜艇
D.中国战略导弹部队装备洲际导弹 核武器
2、“两弹一星”工程中,为国
家的国防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
科学家代表有(
)
A A.邓稼先 钱学森
B.杨利伟 钱学森 C.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志刚 杨利伟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教案_16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教学重点:“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和“籼型杂交水稻”、青蒿素培育推广的意义、“双百”方针。
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在疟疾治疗研究中取得的成就。
屠呦呦由此成为迄今为止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本土中国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由此实现了中国人在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零的突破。
“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为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一成就的取得,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缩影。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学习目标】【讲授新课】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一)两弹一星1、什么是“两弹一星”“两弹一星”现在是指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最初的“两弹”指的是原子弹和氢弹。
后来原子弹和氢弹合起来称为一弹,另一弹专指导弹。
“一星”则指人造地球卫星。
)阅读材料:中国为什么要下决心发展“两弹一星”?材料一我们今天要比昨天更强大,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还要有原子弹。
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我们要不受别人的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材料二这次成功的试验,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国防现代化程度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影响到它的国际地位。
当时帝国主义国家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为了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保卫我国的安全,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维护世界和平,我国做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总的来说:为了粉碎核威胁,打破核垄断,加强国防安全,维护世界和平。
6.18 科技文化成就 教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教学案主备人:个备日期:集备日期:上课日期:审核签字:课标要求了解我国“两弹一星”、航天技术和籼型杂交水稻,青蒿素等科技成就;了解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相关史实和主要成就;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
重难点重点:“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和“籼型杂交水稻”、青蒿素培育推广的意义、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难点: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学习目标1、记住新中国成立后科技文化事业的主要成就以及意义;2、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3、学习科学家们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
导学过程问题设计环节设计活动设计规则与评价即时反馈1、解读单元知识树。
2、解读学习目标3、解读评导展示单元知识树导语: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国力衰微,遭到列强百般欺凌。
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发展科学技术,这些都使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那么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哪些科学家为祖国的科技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呢?我国又取得哪些重大科技成果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新课。
知识树:表达流利、声音洪亮+2分,环环相扣+2分。
上台展讲自学合作学习:1、通过阅读教材,找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国防科技这一领域取得的成就以及取得这些成就的意义是什么?2、从科学家的身上学作展点学活动一:先带着问题自主学习,红笔标问题,黑笔画关键词及答案,若个人有疑问,用问号进行标注。
活动二:小组之间合作交流有疑问、模糊的问题,统一答案进行备展。
教师巡视,检查各组在自学中出现的问题,活动三:小组展示,其他组补充或质疑活动四:学生记忆重要知识点,教师一条龙随机提问进行检测。
点拨:1、科学家具备的精神品质:艰苦奋斗、爱国敬业、甘于奉献、严谨细致、团结协作、敢于创新等。
活动一:带着问题自主学习,黑笔勾画答案,红笔学生思考,阅读教材,总结、归纳、概括有效信息,全部完成+2分;声音洪亮、表达流利+2答案准确每点+1学生思考,阅读教材,总结、归纳、概括有关注末号同学态度,其余同学指导预习方法。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18[预习导学]科技文化成就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学习目标1.了解“两弹一星”与载人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知道杂交水稻技术及青蒿素的发现对中国乃至世界的贡献;了解“双百”方针,知道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成就;认识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优秀科学家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的贡献。
2.理解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勇于奉献、开拓创新的意识;学习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学家呕心沥血、淡泊名利、奋力开拓的精神品质,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学习中国科技、文化事业的成就,坚定文化自信,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课前学习任务搜集资料,了解我国航天技术方面的成就。
课堂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梳理我国“两弹一星”取得的成就。
时间事件1964年10月16日1966年1967年1970年【学习任务二】“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有何历史意义?【学习任务三】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成功培育出什么?有何巨大贡献?【学习任务四】屠呦呦的主要贡献是什么?【学习任务五】“双百”方针提出的时间、人物及内容是什么?【学习任务六】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在文化上的代表作品及作品特点。
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代表作品作品特点【学习任务七】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文化自信的理解和认识。
本课小结根据本课所学内容,列出关键词或画出思维导图。
课后任务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新能源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
选择你感兴趣的成果,查阅资料,谈谈你的感想。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说课稿1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了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在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在科技文化领域的发展历程,认识科技文化成就对国家、社会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新中国建立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发展成就方面的知识较为薄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科技文化成就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在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认识科技文化成就对国家、社会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自豪感强的情感态度,认识科技文化成就对国家、社会和人类进步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在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
2.教学难点:科技文化成就对国家、社会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文献资料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我国科技、教育、文化领域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科技文化成就的思考,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在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科技文化成就对国家、社会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意义。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共25张PPT)
导入新课
假如你是国家科工委的发言人,请你 介绍我国“两弹一星”的重大成就有 哪些?
核弹(原子弹、氢弹)、导弹、人造卫星
学习目标
1.列举并掌握“两弹一星”及载人 飞船的名称及发射时间
2.了解邓稼先、钱学森、袁隆平和 屠呦呦等科学家的事迹
3.知道“双百”方针和文化事业的 发展概况
C 先后顺序是()
①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②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③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④第一艘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 D.③④②①
3.“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人们 常用这句话来称赞一位农业科学家,。下列有
B 关这位科学家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这位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②他的成果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③他的成就证明中国是现代科技最发达的国家 ④他的成功说明科学研究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袁隆平在观察两系法杂交晚稻的结实情况
(2)影响:为解决我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 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饿 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原子弹让中国人不再受恐吓! 袁隆平使中国人不再挨饿!
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 后的第五大发明,赞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2001年2月19日江泽民与首届国家最高 袁隆平获得科国学际技农术业奖最获高得奖者—袁—隆世平界粮食奖
2.青蒿素 (1)概况:屠呦呦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 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屠呦呦在实验室工作
(2)荣誉: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练习(含答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练习(含答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练习(含答案)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1.“两弹一星”(1)原子弹:__1964__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导弹:__1966__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
(4)人造地球卫星:__1970__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东方红一号__,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5)代表人物:钱学森、__邓稼先__。
(6)历史意义:“两弹一星”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航天技术(1)1999年11月,__神舟一号__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
(2)2003年10月,航天员__杨利伟__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
我国成为世界上第__三__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3)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__翟志刚__实现了太空行走。
易混易错我国是第一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提示: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后,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1.杂交水稻人物袁隆平,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被称为“__杂交水稻之父__”成就 20世纪70年代,成功培育出__籼型杂交水稻__影响 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__粮食短缺__问题的战略措施2.青蒿素(1)发明:20世纪70年代,__屠呦呦__领导的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2)作用:使全球数亿人受益,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3)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__生理学或医学__奖。
第十八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技和文化
的三 科国 技两 和晋 文南 化北 朝
1 领先世界的数学成就 2 成熟的农业技术 3 灿烂的书法艺术
一、领先世界的数学成就
1、刘徽和祖冲之是魏 晋时期两位著名的数学家。
我国古代对圆周率的周 率精确计算到小数点后第7 位数字,领先世界1000年。 数学: 圆 周 率 《缀 术》 天文:《大明历》 机械: 千里船
选择、填空 1、祖冲之推算的圆周率数值,精确到小数点以后 第7位数字,这比欧洲早( A ) A.1000多年 B.900多年 C.800多年
D.700多年
2、东晋书法家 王羲之 被尊为“书圣”,代表作 有 《兰亭序》 。 3、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的名作有 《洛神赋图》 和 《女史箴图》 。
割圆术示意图
二、成熟的农业技术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1、贾思勰是北魏时期的农学家
2、主要成就:
《齐民要术》我国现 存第一部完整的农学 著作。它系统总结了 北方农业生产的经验。
三、灿烂的书法艺术
1、东汉时期书法成为一种艺术
2、一代书圣--王羲之
生活在东晋时期, 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 家,被后人尊称为 “书圣”。代表作 《兰亭序》被誉为 “天下第一行书。”
矫 若 惊 龙
飘 若 浮 云
3、东晋时期“三绝”画家-顾恺之
代表作
{
《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顾恺之是东晋著名的画家, 最擅长于人物画。重视“以形写 神”善于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和 外部特征。
《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4、石窟艺术
石窟艺术是集宗教文 化、雕塑、绘画、建筑 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艺 术。主要出现在三国两 晋南北朝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3 文化事业的发展
8.为了繁荣文艺和科学事业,1956年,党提出的方针是( C)
A.“八六三”计划
B.“兼容并蓄”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科教兴国”
9.对于下图“吃饭靠两平”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D) A.好政策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科学技术指籼型杂交水稻 C.“政策”与“技术”都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D.体现出人们依然受个人崇拜思潮的影响
知识点2 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1.杂交水稻 (1)培育者:_____袁__隆__平___。 (2)地位: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第一人,获得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 是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被誉为“_________杂__交__水__稻__之__父_”。 (3) 影 响 : 为 解 决 我 国 这 样 一 个 人 口 大 国 的 吃 饭 问 题 和 保 障 我 国 的 ____粮__食__安__全____,作出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旅。 (2)2003年10月,_____杨__利__伟___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往返成功,我国成为世 界上第_____三_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3)2008年9月,______神__舟__七__号__升入太空,航天员_______翟__志__刚_成功完 成出舱任务,实现了_______太__空__行__走___。
知识点1 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这个世界上最先发明火药的民族,这个100年来屡受欺侮却又不甘沉 沦的民族,终于走进核时代的大门。标志着这个民族“走进核时代的大 门”的事件是( B) A.导弹部队建成 B.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验成功 D.1966年第一次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2.青蒿素:20世纪70年代,中国药学家____屠__呦__呦___发现了能够有效抵 抗 疟 疾 的 青 蒿 素 , 开 创 了 治 疗 疟 疾 的 新 方 法 。 屠 呦 呦 获 得 2015 年 _____诺__贝__尔__生__理__学__或__医__学__奖__________。 知识点3 文化事业的发展 1.改革开放前 (1) 方 针 : 1956 年 , 毛 泽 东 提 出 在 科 学 文 化 工 作 中 实 行 “_____百__花__齐__放_____”“_____百__家__争__鸣____”的方针。
材料二 世界主要国家研制核武器的有关资料。
材料三 邓小平曾经说过,“没有‘两弹一星’,就没有中国今天的国 际地位”。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我国进行核试验的主要目的有哪些? 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保卫国家独立和安全,维护世界和地 区和平。 (2)材料二说明了我国的核试验具有哪些特点? 起步时间晚,试验总次数少,独立自主地进行核试验。
八年级下册历史(人教版)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知识点1 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两弹一星 (1)成就 ①原子弹:____1_9_6_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____原__子__弹__爆炸成功。 ②导弹:_____1_9_6_6_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成 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③氢弹:______1_9_6_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④ 人 造 地 球 卫 星 : 1970 年 , 我 国 成 功 发 射 第 一 颗 人 造 地 球 卫 星 —— ___东__方__红__一__号____,成为世界上第_五__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10.一个国家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国家的科研 水平、教育水平等硬实力。中国获得诺贝尔奖的有( B) ①袁隆平 ②莫言 ③屠呦呦 ④邓稼先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4年10月,党中央和国务院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向试验 现场发贺电指出:“这次成功的试验,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 个新的阶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 击。”
B.2003年神舟五号往返成功
C.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2008年神舟七号往返成功
知识点2 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5.右图人物是一位著名的农业科学家,他的杰出贡献印证了“科学技 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光辉论断。他是( D) A.王进喜 B.邓稼先 C.焦裕禄 D.袁隆平
6.爱国主义需要激情的表达,更需要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情。袁隆 平在水稻培育方面作出重要贡献,被人们誉为( C) A.“最可爱的人” B.“铁人” C.“杂交水稻之父” D.“两弹元勋” 7.下列人物中因发现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奖的是( C) A.袁隆平 B.王进喜 C.屠呦呦 D.焦裕禄
(2)影响 ①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以___钱__学__森__、__邓__稼__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 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 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②打破了当时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____国__防__实__力___,大大提高了我 国的国际地位。
2.航天成就 (1)1999年11月,_____神__舟__一__号_无人飞船发射成功,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
(2)成果: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等领域取得了累累硕果。长篇小说 《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2.改革开放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成果丰富。 (1)各领域作品形式多样,题材广泛,佳作迭出。 (2)2012年,中国作家______莫__言__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要了解中国研制原子弹的情况,必须查看下列哪个人物的传记
(C ) A.焦裕禄
B.王进喜
C.邓稼先
D.雷锋
3.右图是我国发射升空的第一颗卫星,它的名称是( B)
A.神舟七号
B.东方红一号
C.神舟一号
D.神舟五号
4.下列事件开启我国飞天之旅的是(
A )
A.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