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服务支撑平台及重大应用-简(参考文献)
案例 国家开放大学支撑云平台(融合架构)

案例:国家开放大学云支撑平台项目背景概述国家开放大学是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地方广播电视大学的基础上组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办学网络立体覆盖全国城乡,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重,面向全体社会成员,没有围墙的新型大学。
强调优质教育资源的集聚、整合和共享,强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技术应用到教育行业,为确保这所新型大学能在未来满足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以及为行业、企业等提供远程教育服务的信息化建设需求,国家开发大学通过对新技术的研究,结合自身特点决定建设可为全校各部门提供服务的新型云支撑平台,实现计算资源与存储资源的融合、IT系统一体化统一管理、应用系统按需的快速部署能力,在保障业务服务稳定、可靠、高效运行基础上,使投资效益最大化。
基础云平台建设要求1)为解决远程教学以及校内业务的支撑问题,需要建立大量的应用系统,传统的支撑系统建设为了应对计算资源的大量需求将带来的诸如机房建设、设备采购、能源等成本问题,因此需要采用虚拟化技术充分发挥每一台物理服务器的服务能力,在保证系统服务质量的同时有效控制整体支撑平台物理硬件建设规模。
2)云平台的建设需要可以融合现有网络规划,同时可根据需要为不同业务部门提供不同资源配置的虚拟机,需要提供快速部署能力以应对新系统的快速验证和部署。
同时可对整体平台资源利用情况进行有效监控,为平台资源调整提供决策支持。
3)基于现有硬件基础进行建设,利用X86结构的Intel 至强E7高配置服务器、Intel 至强E5中低配置服务器,并结合虚拟化云管理软件、分布式存储系统软件进行建设。
4)存储资源池的建设采用分布式存储系统,同时为虚拟化服务提供高效、安全、可靠的服务,同时也为教学教务管理、科研管理和办公系统多方面应用提供海量数据支撑能力。
项目总体结构由于本次项目的建设需要利用已有硬件平台,经过对现有服务器资源的梳理,决定利用现有服务器分组规划进行支撑平台差异化部署,同时采用在同一服务器节点中同时融合计算、存储的新型解决方案,一方面充分利用服务器CPU、内存等计算资源,另一方面在保障系统IO能力支撑的前提下降低整体采购成本。
智慧园区综合解决方案

企业
员工
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提供便捷性的综合服务 提升企业形象
降低通信成本 提高工作效率 增加生活便利
某园区打造智慧园区后入驻率提升20%
园区运营支撑平台
智能 园区管理
企业拎包入驻的服务环境
SaaS 业务模式
高效云服务平台
基础网络
提供拎包入驻的企业服务和高效的园区管理方式体现智慧园区的服务性理念
物流管理
视频 监控
为不同行业的园区提供定制化的行业服务提升园区的服务质量促进产业发展
智慧园区—行业服务
目 录
概 述
1
企业拎包入驻案例
4
智慧园区管理应用
2
智慧园区服务应用
3
企业拎包入驻方案
园区提供服务平台向企业提供基础服务和增值服务 企业无需自建拎包入驻
企业拎包入驻—桌面云
4A
Anyone Anytime Anywhere Any-terminal
Suitable for teaching courseware and reports
智慧园区综合解决方案
目 录
概 述
2
智慧园区管理应用
1
智慧园区服务应用
3
企业拎包入驻案例
4
您可能面临的挑战
如何提高园区服务水平
如何提升园区经济效益
怎样才能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提升园区整体的服务水平
怎样才能提升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怎样还能通过增值服务创造附加价值
多媒体会议应用: 多终端接入(UC客户端,IP电话,视频硬终端,移动电话);会议通知…
VOIP语音应用: 呼叫中心;电话会议;电话传真….
协同办公应用: 点击呼叫; 短消息; 即时通信,文件共享 OA协同 单点登录业务系统
智慧如皋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及应用

在数字如皋地理空间框架的基础上,按照云平台技术大 纲要求、评价指标体系和各部门企业的时空信息服务需求, 突出如皋本地特色,开展顶层设计,围绕时空大数据中心、 支撑环境、时空云平台和应用示范,推进项目建设,促进城 市的智慧化、智能化、精细化运行管理。
1.1 时空大数据中心建设 时空大数据中心建设的主要任务包括时空大数据、政务
图 2 应用中心
2.1 智慧环保示范应用 智慧如皋时空信息云平台结合如皋市生态环境局的生态
功能区空间信息管理系统,利用基础矢量电子地图、影像地 图、专题数据,形成生态红线“一张图”,实现生态功能区展示、 生态红线界桩和告示牌信息在线查询和定位、项目红线辅助 分析等功能,为如皋市开展生态红线区域保护工作提供地图 辅助工具,使决策者全面了解生态功能区情况,为领导决策 提供有力支撑。
时空大数据中心需要从各职能部门的业务数据中对接获 取数据,而各个业务系统的数据库分布广泛、结构不同,需 要一个支撑平台完成从这些数据库提取数据并装载到时空大 数据中心。因此,通过时空大数据交换系统,可以实现各业 务系统数据的融合汇聚。 1.1.5 时空大数据挖掘系统
时空大数据挖掘系统将用户上传的数据和共享的数据,
服务资源池提供时空数据服务和时空分析功能服务,如 空间分析服务、地理处理服务、地理编码服务、实时数据分 析处理服务等,供用户调用。同时,面向各类业务用户提供 应用宿主环境,能够将一个完整的地理信息系统运行平台作 为一种服务提供给用户,并且能够针对大数据、高并发访问, 按需动态分配资源。 1.2.3 运维管理系统
2 应用示范建设
以构建的时空信息云平台为支撑,结合如皋市的发展需 要以及城市信息化的总体要求,建设具有实时性、自主性和 智能化的示范系统,具体示范应用有:自然资源服务系统、 智慧环保、市政排水、市政管养、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 等应用系统,如图 2 所示。
云平台成功案例分析

云平台成功案例分析1.1.1.案例1.1.2.1.中联重科集团私有云建设项目项目背景1、中联重科是全球最具创新力企业100强之一,主要从事各类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所需重大高新技术装备的研发制造,是一家持续创新的全球化企业。
也是全球产品链最齐备的工程机械企业。
2、IT将作为中联重科加速信息流通,提升企业决策的效率的有效工具,因此需要进以数据大集中为目标建设一个云计算数据中心。
云计算数据中心的7*24全天业务连续运营是一个硬性目标。
计划建设灾备中心。
主数据中心承担用户的核心业务,灾备数据中心主要承担一些非关键业务并同时备份主中心的数据、配置、业务等。
正常情况下,主中心和备中心各司其职,发生灾难时,主数据中心宕机、备份数据中心可以快速恢复数据和应用。
客户需求1、中联重科对IT平台的依赖正在逐步提高,IT平台的规模和复杂程度也出现了大幅度的提升,随着IT规模的不断膨胀,数据中心内的服务器数量、网络复杂程度以及存储容量急剧增长,随之带来的将是高昂的硬件成本支出以及运营成本支出(电力、制冷、占地空间、管理人员等)。
以及缓慢的业务部署速度。
2、中联重科决定将基础资源整合,采用目前较为热门的私有云技术将IT资源以云服务的方式提供。
从而更好的为应用系统的上线、部署和运维提供支撑,提升效率,降低TCO。
解决方案1、中联重科云数据中心的7*24全天业务连续运营是一个硬性目标。
因此在前期需要对各厂商的技术方案和实施能力进行严格考察和筛选,结合本地化服务能力和成本的综合考虑,最终选择H3C的云计算解决方案。
本次以H3C云平台为基础建设,并大量采用了H3C CAS虚拟化、零存储、云平台等软件产品,同时也规模部署了H3C X86系列服务器、数据中心级网络交换机等硬件设备。
2、相对于传统基础架构,中联重科将通过IaaS私有云通过虚拟化整合与自动化,应用系统共享基础架构资源池,实现高利用率、高可用性、低成本、低能耗,并且通过云平台层的自动化管理,实现快速部署、易于扩展、智能管理,实现构建IaaS(基础架构即服务)云业务模式。
应用支撑平台方案

应用支撑平台方案目录1平台概述 (3)1.1实现多级联动集成化指挥调度管理 (3)1.2安全保护和效能提升提供技术保障 (4)1.3为建立行为分析体系结构提供数据支撑 (4)1.4紧密集成业务系统,提高管理智能化水平 (4)1.5建立XX三维仿真平台,直观展现XX环境细节 (5)2平台设计 (5)3系统组成 (5)4系统介绍 (7)4.1辅助决策分析 (7)4.2无线通讯智能终端调度管理 (8)4.3信息资源集成云服务 (9)4.4信息资源交换云服务 (10)4.5一体化技术管理平台 (10)5应用系统建设 (13)5.1数字化应用建设 (14)5.2网络化应用建设 (14)5.3智能化应用建设 (14)1平台概述应用层主要是根据行业特点,借助互联网技术手段,开发各类的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将的优势与行业的生产经营、信息化管理、组织调度结合起来,形成各类的解决方案,构建智能化的行业应用。
如XX行业涉及的就是智能技术;XX行业采用的是智能电网技术,XX行业采用的是智慧XX技术等等。
行业的应用还要更多涉及系统集成技术、资源打包技术等。
智慧XX综合管理平台是集数据挖掘、多维分析、权限配置和信息发布为一体,提供指挥、决策的综合管理平台。
平台实现人员、资源、设备设施以及现场综合控制管理、辅助分析决策、指挥调度的智能化。
1.1实现多级联动集成化指挥调度管理建设XX管理局、XX现场终端等多级指挥调度管理,呈现一个多级别多层次的信息架构。
不仅在同级平台之间实现数据通讯联动,而且在X局级、X局级、XX级等不同层次平台之间也实现数据交互联动,实现上级管理部门对所辖XX的突发事件处置情况地实时掌握,并可直接指挥调度。
1.2安全保护和效能提升提供技术保障通过平台无线通讯智能终端实现对XX人员的具体位置进行实时监测。
无线通讯智能终端的移动业务能够使XX人员在日常XX管理过程中,随时随地调用各项XX管理应用系统,提升了XX效能。
DB11T_1669-2019_城市-综合管廊智慧运营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ICS93.020P 27备案号:69296-2020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 1669—2019城市综合管廊智慧运营管理系统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telligent management system of urbanutility tunnel2019-12-25发布2020-04-01实施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基本规定 (2)5 系统架构 (2)5.1 总体架构 (2)5.2 技术架构 (4)6 系统功能 (5)6.1 一般规定 (5)6.2 综合监控 (5)6.3 维护管理 (5)6.4 应急管理 (6)6.5 资产管理 (6)6.6 入廊管理 (7)6.7 营收管理 (7)6.8 档案管理 (7)6.9 数据管理 (7)6.10 系统管理 (8)7 系统性能 (8)7.1 一般规定 (8)7.2 系统性能指标 (9)7.3 关键设备性能指标 (9)8 系统接口 (9)9 数据 (10)9.1 基础数据 (10)9.2 衍生数据 (12)10 系统安全 (12)10.1 一般规定 (12)10.2 系统信息传输 (13)10.3 内部系统安全 (13)10.4 外部接口系统安全 (13)参考文献 (14)前言本标准根据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京投城市管廊投资有限公司、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市新技术应用研究所、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城市副中心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公联公路联络线有限责任公司、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未来科学城城市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北京荣科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京投轨道交通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北京神州泰岳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复习]大数据信息检索论文
![[复习]大数据信息检索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a909672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06.png)
大数据的概念、技术与挑战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名称:计算机应用技术学号:姓名:指导教师:时间:大数据的概念、技术与挑战【摘要】计算、物联网、社交网络等新兴服务促使人类社会的数据种类和规模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大数据时代正式到来.数据从简单的处理对象开始转变为一种基础性资源,如何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大数据已经成为普遍关注的话题.大数据的规模效应给数据存储、管理以及数据分析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数据管理方式上的变革正在酝酿和发生.对大数据的基本概念进行剖析,并对大数据的主要应用作简单对比.在此基础上,阐述大数据处理的基本框架,并就云计算技术对于大数据时代数据管理所产生的作用进行分析.最后归纳总结大数据时代所面临的新挑战.【关键词】大数据,技术,挑战,数据分析,云计算近年来,伴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数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增长和积累,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这引起了产业界学术界科技界和政府机构的广泛关注。
大数据的火热并不意味着对于大数据的了解深入,反而表明大数据存在过度炒作的危险.大数据的基本概念、关键技术以及对其利用上均存在很多的疑问和争议。
一、大数据的基本概念及大数据时代产生的必然数据是云计算技术的延伸,更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必然结果,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引领了未来IT技术发展的战略走向。
在信息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业务及社会活动实现了数字化,特别是随着数据生成的自动化及数据生成速度的加快,数据量也随之快速增长。
同时,随着存储设备、内存、处理器等电脑元件成本的稳定下降,使得之前较昂贵的大规模数据存储和处理变得十分经济,也使得大数据的存在成为可能。
传感器数据也是大数据的主要来源之一。
在物联网时代,成万上亿计的网络传感器嵌入在数量不断增长的智能电表、移动电话、汽车等物理设备中,不断感知、生成并传输超大规模的有关地理位置、振动、温度、湿度等新型数据。
二、大数据的特点及关键技术分析1.大数据的特点大数据不是一种新技术,也不是一种新产品,而是一种新现象,是近来研究的一个技术热点大数据具有以下4个特点,即4个V:( 1) 数据体量( V olumes) 巨大大型数据集,从TB级别,跃升到PB级别;( 2) 数据类别( V ariety) 繁多数据来自多种数据源,数据种类和格式冲破了以前所限定的结构化数据范畴,囊括了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 3) 价值( V alue) 密度低以视频为例,连续不间断监控过程中,可能有用的数据仅仅一两秒钟;( 4) 处理速度( V elocity) 快包含大量在线或实时数据分析处理的需求,1秒定律。
信息技术 云计算 面向云原生的应用支撑平台功能要求-最新国标

目次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缩略语 (2)5应用支撑平台功能框架 (2)6应用开发交付支撑技术要求 (3)6.1应用项目管理 (3)6.2应用软件开发 (3)6.3应用软件调试 (4)6.4应用部署发布 (5)6.5应用编排调度 (5)7应用运行支撑技术要求 (6)7.1分布式缓存中间件 (6)7.2分布式消息中间件 (6)8应用运维支撑技术要求 (6)8.1监控管理 (6)8.2告警管理 (6)8.3性能管理 (7)8.4日志管理 (7)9应用管理支撑技术要求 (7)9.1微服务应用管理 (7)9.2容器应用管理 (8)9.3函数应用管理 (8)9.4API生存周期管理 (8)9.5应用安全管理 (10)9.6应用与数据连接管理 (10)I信息技术云计算面向云原生的应用支撑平台功能要求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面向云原生支撑应用生存周期过程的平台功能框架和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云原生应用生存周期过程所需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选型。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3.1云计算cloud computing一种通过网络将可伸缩、弹性的共享和虚拟资源池以按需自服务的方式供应和管理的模式。
注:资源包括服务器、操作系统、网络、软件、应用和存储设备等。
[来源:GB/T32400-2015,3.2.5]3.2平台即服务platform as a service云计算中提供部署、管理和运行应用程序能力的服务模式。
[来源:GB/T35301-2017,3.3.1,有修改]3.3云原生cloud native构建和运行具备弹性、敏捷、松耦合、易交付、易观测等特征应用的一系列云计算服务技术。
3.4制品artifact由源码编译打包生成的二进制文件。
3.5微服务应用microservice application由一组运行在独立进程、可独立部署、采用轻量级通信机制沟通、功能原子化的服务组件构成的应用程序。
2024年网页毕业设计参考文献

[65]王琳.基于Android平台的影院票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
[66]张春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彩虹期刊投稿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工业大学,2016.
[67]金泉.基于Web的毕业设计选题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6.
[32]金云帆.爱奇艺游戏直播产品营销推广策划[D].浙江大学,2017.
[33]贾晨茜.基于用户需求评价模型的汽车电商视觉创新方法研究[D].燕山大学,2016.
[34]徐海伦.滴滴快车品牌传播与策略优化设计[D].浙江大学,2017.
[35]宋静.基于LNMP框架的结构化数据抽取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16.
[116]钱瀚雄.基于B/S模式小区物业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6.
[117]李亮.小区电费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6.
[118]薛可.基于技术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6.
[119]王祉默.基于iOS的儿童成长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林业大学,2016.
[60]郑颖卓.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天津大学,2015.
[61]梁可心.A公司远程财务报账系统[D].天津大学,2015.
[62]姚慧明.中专院校毕业设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16.
[63]张伟.太原工业学院计算机系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系统[D].大连理工大学,2016.
[36]朱华丽.集成网页质量特征的垃圾网页检测特征模型及模型验证[D].西南交通大学,2016.
5g通信新技术论文

5g通信新技术论文5G(fifth-generation)指的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是以4G为基础来进行延伸和拓展的一项通信技术。
店铺整理了5g通信新技术论文,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5g通信新技术论文篇一浅析5g通信技术及未来发展趋势摘要:现代社会发展快速,新的科学技术不断出现,通信技术的发展也是异常迅猛,这给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变革提供了条件,现在移动通信领域的技术变革在众多科技行业中是非常突出的。
5g通信技术是目前通信技术中的前沿科技,在2020年后能够得到应用和普及,也是现在通信领域研究的重点方向。
该文就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历程来展开剖析,以此来展开此次的探讨,并对5g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介绍,希望能够给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
关键词:通信技术发展历程特点及优点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3(a)-0013-025G(fifth-generation)指的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是以4G为基础来进行延伸和拓展的一项通信技术。
现在还没有一家标准制定组织和电信公司对5G规格进行公开,在官方文件中也并没有对其提及,所以5G技术的标准现在还没有出台。
可是,在社会的发展需求下,通信技术也会向更高的期望进行研发,5G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是通信技术发展的必然过程,是必然的结果。
1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到现在,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第一代(1G)通信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被提出,历经10年的发展问世,这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主要是通过模拟传输,因此具有速度低、质量差、安全性差、没有加密、业务量小的特点及不足。
第二代(2G)通信技术的发展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该技术通过采用更密集的技术结构以及引用智能技术等,较1G技术有所进步,但依然不能真正满足移动通信业务的发展需求。
第三代(3G)通信技术的问世,通过应用智能信号等处理技术,已经能够提供前两代技术无法提供的移动宽带服务,但该技术中频谱利用效率还是比较低,依然有大量宝贵的频谱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因此,3G技术同样还是远远不能满足未来人们对于通信技术的需求。
泰安市数字政府建设研究

泰安市数字政府建设研究摘要: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要求,强调“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优化,不断提高决策科学性和服务效率”。
新的时代背景下,数字政府建设不仅决定了政府自身治理水平,也是影响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发展的关键变量。
数字政府建设是数字中国建设的关键内容。
关键字:数字政府;建设;研究新的时代背景下,数字政府建设不仅决定了政府自身治理水平,也是影响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发展的关键变量。
数字政府建设是数字中国建设的关键内容。
数字政府建设不能狭义理解为政府需要运用数字技术创新职能履行方式,还包括政府应当为数字经济、数字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树立典范,提供必要支撑。
针对泰安市数字政府建设的具体现状,分析当前泰安市数字政府建设面临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从而指导泰安市数字政府建设,助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泰安市数字政府建设的现状(一)数字政府服务能力整体水平不断提升新时期数字政府建设改变了过去分散建设、单部门建设模式,重点从组织扁平化、业务协同化、数据共享化改革入手,重塑组织架构、业务架构、技术架构,最终目标是建成线上线下融合的一体化服务型政府。
数字政府建设的核心使命是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目标是对内推动政府系统性、协调性变革,对外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关键环节是实现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重点方向是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建设。
(二)组织机制保障全面推进,统筹指导数字政府建设编制了《泰安市“十四五”数字强市建设规划》,成立数字政府建设相关领导小组、政务数据统筹管理机构。
开始探索政府首席数据官制度,统筹推进和指导数字政府建设。
(三)积极构建数据开放平台,数据开放规模不断扩大通过打造服务新平台、构建新机制、拓展新渠道,提升政府履职能力,推动实现政府由分散服务向整体服务转变、由单部门办理向多部门协同办理转变,间接推动一体化整体政府建设。
2福建省教育云服务平台及应用(叶扬)1

校内服务
跨校服务
社会服务
实名认证公信服务 权威数据源
* 数据共享平台为统一身份认证提供了数据来源和同步机制
信息标准体系
数据模 式
标准规 范
数据集成
第三方应用
原始数据访问 逻辑数据访问
查询统计系统
学生档案查询 教师档案查询
工作量统计
……
主题分析系统 更
教学质
办学条
多
量
件
主
教研效
考试评
题
率
价
分
析
待办事务提醒
第四步:邮件通知
第三步:审批通过后,后台开始处理资源申请请求
2. 办公自动化应用
移动办公 子系统
待办事宜 待阅事宜 工作代理 我的日程 通讯录 在办事宜 办结事宜 值班表 我的申请 周会表 会议申请 接待申请 用印申请 车辆申请
部门协作 子系统
摘要
公告
工作文件夹 工作区配置
讨论 日程安排 成员 部门留言板 合作伙伴通讯录
教务管理 —— 排课
✓ 排课时间缩短至2-3 天
✓ 减少人工干预 ✓ 减少出错 ✓ 各类课表输出 ✓ 空闲教室随手可查 ✓ 方便教学检查 ✓ 教学资源统筹
教务管理 —— 选课
教学计划
教学班管 理
选修课管 理
老师代选
学生竞争 式选课
补选
查询分析
……
5. 教师综合管理
入职前 招聘管理
入职期间
组织机构管理
1. 虚拟主机服务
〔申请〕
审核通过
服务请求 批准
自服务门户
---------------------
---------------------
云计算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

云计算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摘要:智慧城市的建设方案是整合城市资源同时以高效智能化的系统进行感知互联和协同处理。
面对系统复杂和计算资源有限之间的矛盾,云计算在信息化大潮中应运而生,并成为建设智慧城市数据中心的一条必经之路。
文章主要针对云计算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试。
关键词:智慧城市;云计算;技术所谓“智慧城市”,即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创新2.0环境下的城市形态,其是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维基、社交网络、FabLab、LivingLab、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可持续创新。
伴随网络帝国的崛起、移动技术的融合发展以及创新的民主化进程,知识社会环境下的智慧城市是继数字城市之后信息化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
智慧城市是以多应用、多行业、复杂系统组成的综合体,多个应用系统之间存在信息共享、交互的需求,各不同的应用系统需要共同抽取数据进行综合计算并和呈现综合分析的结果。
如此众多繁杂的系统需要强大的信息处理中心进行各种信息的处理。
面对系统复杂和计算资源有限之间的矛盾,云计算应运而生。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网络的支持异构计算设施和资源流转的服务供给模型,可以实现资源的按需分配、按量计费,达到按需索取的目标,最终促进资源规模化、分工的专业化,有利于降低单位资源成本,促进网络业务创新。
1 智慧城市各应用领域之间资源信息共享的需要以云计算、物联网、下一代移动通信、高端软件等新兴战略性产业为主轴的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国家和地方“十二五”规划中的最主要方向。
智慧城市涉及到智慧安防、智能交通、智能楼宇、智慧城管、智慧应急、智慧医疗等诸多领域,依托资源信息共享,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全新的城市形态。
如图1所示,在智慧城市应用的各个领域,笔者多年碰到的问题是各领域资源信息不能充分共享。
用友云平台

PaaS
作为用友UU平台的具体运营商,用友集团PAAS中心已经制定了PaaS的产品路标计划。在2011年将实现 PaaS1.x版本,实现集中资源池管理、稳定可靠的策略化弹性计算、自动故障恢复和系统性能监控、SaaS计费能 力、开放订单支付能力等关键特性,并支持通讯平台、消息平台资源开放;在2012年1月到6月将实现PaaS2.x版 本,实现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分布式存储等高性能服务支持,支持面向基础设施的资源计费模式和能力开放, 并新建LBS等1~2项平台级服务资源;将在2012年7到12月将PaaS平台升级为3.x版本,运行平台提供按分级标准 服务的能力,提供自动化的恶意代码监测机制,并根据实际业务发展的需求发展1~2项平台级服务资源。
3、IaaS层:与基础架构供应商合作,使用社会化计算资源。
用友平台战略的核心技术在PaaS层面。在PaaS领域,用友集团已经完成了PaaS规划。作为用友云战略的核心 组成部分,PaaS将在运行方面提供高可用性保障、高速可靠存储、弹性计算能力、并行计算、服务整合能力支持; 在安全方面具备通讯安全机制、交易安全机制、数据存储安全机制、系统防护,全面实现云计算的安全性;在运 营方面,提供服务的运行管理和资源规划、协助服务提供商经营服务产品、协助最终客户管理服务的消费;在开 发层面,通过支持云服务的开发、多版本的服务管理、服务的发布、服务的上线审核、团队开发的云服务,帮助 现有的开发团队和产品平滑地迁移到云环境。
用友云平台
公有云平台
目录
01 平台简介
03 公有云平台
02 平台框架 04 平台价值
云计算作为全球IT产业与应用的新一轮革新浪潮已在世界范围和各个应用领域快速演进。软件产业在这一浪 潮下出现三个最重要的变革趋势:软件变为服务,服务基于平台,平台面向移动互联网。
云服务支撑平台及重大应用-简(参考文献)

重大项目建议云服务支撑平台及重大应用清华大学2010年5月28日目录1背景、需求和战略意义 (3)1.1背景 (3)1.2需求 (3)1.3战略意义 (4)2技术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国内优势 (5)2.1技术发展现状 (5)2.2存在问题 (6)2.3国内优势 (7)3技术发展趋势、发展思路及主要内容 (8)3.1技术发展趋势 (8)3.2发展思路 (9)3.3主要研究内容 (10)4技术与产业关联分析 (11)5研究基础、科研队伍和科研条件 (12)6发展目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3)6.1发展目标 (13)6.2经济效益 (14)6.3社会效益 (14)7发展路线图 (14)1背景、需求和战略意义1.1背景随着网络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互联网、3G、无线宽带网络、无线传感等多个网络正在融合为泛在信息网络,“无时无刻不联网”的时代已经到来。
在这种环境下,一种新的服务化计算模式——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正在兴起。
作为一种新的计算架构,云计算不仅对信息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对工业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1,2]。
基于云计算的云制造模式正在形成和快速发展。
云制造,是在“制造即服务”理念的基础上,借鉴了云计算思想发展起来的一个新概念。
云制造是先进的信息技术、制造技术以及新兴物联网技术等交叉融合的产品,是制造即服务理念的体现。
在理想情况下,云制造将实现对产品开发、生产、销售、使用等全生命周期的相关资源的整合,提供标准、规范、可共享的制造服务模式。
这种制造模式可以使制造业用户像用水、电、煤气一样便捷地使用各种制造服务[3]。
云制造需要采取包括云计算在内的当代信息技术前沿理念,建立共享制造资源的公共服务平台,将巨大的社会制造资源池连接在一起,提供各种制造服务,实现制造资源与服务的开放协作、社会资源高度共享。
1.2需求1、云服务平台是实现云计算技术落地的必然需求云计算平台只是提供云服务的第一步。
新一代智慧课堂:概念、平台及体系架构

新一代智慧课堂:概念、平台及体系架构作者:吴晓如刘邦奇袁婷婷来源:《中国电化教育》2019年第03期摘要: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智能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不断加深,新课程改革和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深入发展,智慧课堂迎来升级发展新机遇。
该文在继承已有智慧课堂理论与实践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新一代智慧课堂的定义及内涵,从系统服务理念、体系架构、平台构建、应用模式等方面构建了智能时代的智慧课堂模式,以推动学科智慧教学创新,真正实现个性化学习和因材施教,促进学习者转识为智、智慧发展;阐述了智慧课堂智能化服务平台的“云-台-端”总体架构,旨在打通智能云服务、教室智能平台和智能终端的数据传输和交流通道,提供资源服务、互动服务和教学工具,构建基于智能信息技术的一体化、智能化学习环境,为未来智慧教学实践应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新一代智慧课堂;智能化服务平台;教室智能平台;学科核心素养;体系架构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智慧课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智能、高效的课堂。
从信息化视角提出的智慧课堂,离不开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支撑。
智慧课堂从早期提出到发展,目前进入以智能化为核心特征的新时代,其关键是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智能信息技术打造信息化、智能化的教学服务支撑平台,形成支持智慧教学活动的新型学习环境,实现智能、高效的课堂教学。
因此,实施智慧课堂教学的前提是构建基于智能信息技术的智能化教学服务平台。
本文对新一代智慧课堂的概念、智能化服务平台以及总体架构等进行研究,为智能时代智慧课堂的构建与应用提供参考。
一、新一代智慧课堂的概念及内涵(一)智慧课堂概念的提出与发展基于信息化视角的智慧课堂概念最早使用是2011年前后上海市虹口区推广应用的电子书包项目,后来在教育信息化行业时有应用。
2013年开始有学者提出智慧教室、智慧学习、智慧課堂概念,2015年初笔者正式提出了智慧课堂的定义,并在随后出版的《智慧课堂》一书中进行了补充完善,形成了第一代智慧课堂概念。
东软敏捷云应用支撑平台-SaCaACAPUI-复旦大学软件工程试验室

DevOps开发 模式 面向云服务的 软件开发方法
AIDevOps开发模式 面向群体协作的软 件开发方法
互联网Web 1.0
互联网Web 1.0
互联网Web 2.0
移动互联网时代
时代
组件化
平台化
服务互联网Web1.0时代,以组件(构件)化软件需求为主要特征,驱动力主要来源于规模化软件 生产的需求 ,目的是实现软件的大粒度复用,缩短开发周期,提升软件质量等。
模型化
可变化
组件化
模板化
工具化
东软业务基础平台—UniEAP Platform
组件化
1
*
*
* Software Component
1
*
1 Development Component
* Development Object
Product
1
基于OSGI规范开发组件
2
所有的组件都可替换
3
每个组件都有自身的可变点
智能互联时代 盘活数据资产财富 切实感知促进业务融合 透明交互提升用户体验 去中心化变革信任体系 人工智能成为基础使能 无服务器演进网态架构
软件 架构 技术
结构化技术 体系
组件化开发CBD SAP NetWeaver Oracle ADF
面向服务的架构SOA Oracle SOA Suite IBM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4
组件装配快速搭建应用
Development Object Categories
View
BPO
BLO
集团应用支撑平台解决方案

协同服务 提供商
外部云服务集成 ISV软件供应商 基础设施供应商
其他协作企业
UNIVERSITY
互联网
UAP,大企业私有云应用平台
—— UAP应用支持云架构部署与创新应用
客户典型需求 :
随着业务应用深入,数据积累,系统运行变慢、效率低下,如何改进? 客户的系统希望有灵活高效的IT基础架构,能更快速的适用业务发展变化的需求 随着应用系统的增多,客户IT系统运维难度是否增大。人工成本急剧增加。满意 度降低。如何改善? 客户如何获得高性能的IT数据中心,可快速、动态的扩展IT资源,满足高峰期的 工作负载,确保提供高性能、高质量的IT服务; 客户IT如何使IT基础架构更加稳健,满足高可用性需求,能为企业提供7*24小时 不间断的服务,保证业务的连续性,减轻业务中断风险 客户IT如何实现基础设施资源的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能根据业务的需求实现 IT资源的动态调整,提高IT资源的效能,降低能源消耗。 云虚拟化资源池建设,形成共享的IT基础设施资源池; 云管理平台的建设,加强对IT资源的监控和管理,可基于策略的动态调整IT资源 的使用; 现有或新上线应用系统的云架构数据中心的迁移和支撑; 在企业私有云环境下的应用系统云运维服务; 客户构建云虚拟化为基础的IaaS平台、以UAP云管理平台为核心的PaaS平台上, 体现了敏捷的适应性,实现了快速的测试、迁移与部署,HA高可用性。 客户服务器设备零宕机维护
改进报告
运营
自动化测试管理
预警与消息 补丁管理 集中监控
系统运行体检
UAP,应用集成平台
—— 企业客户应用集成典型技术架构
产业链伙伴 管理者 员工 分支机构 顾客 加盟店…… 企业系统开 发维护人员
终端展现
党建建设方案

党建建设方案党建智慧服务管理系统实施方案目录一、项目背景 (3)1、建设背景 (3)2、建设目标 (3)3、建设内容 (5)二、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5)1、党务管理 (6)2、支部生活 (6)3、积分功能 (6)4、掌上学习 (6)5、志愿服务 (7)三、总体建设方案 (7)1、总体设计原则 (7)1.1系统总体设计原则 (7)1.2业务应用支撑平台设计原则 (8)1.3技术标准与管理规范体系设计原则 (9)2、主要技术路线 (10)2.1 采用面向服务构架(SOA)的技术路线 (10) 2.2 采用基于开放标准的技术路线 (10)2.3 采用基于组件的开发的技术路线 (11)2.4 采用Web Service技术实现系统跨平台 (11) 2.5 互联网架构的特性 (12)2.6 互联网架构优势 (12)2.7 微服务优势 (13)2.8 核心技术组件 (13)三、应用系统建设方案 (13)1、系统平台设计 (13)1.1统一身份认证 (13)1.2统一用户管理 (15)1.3消息服务MQ (16)1.4日志管理 (16)2、应用系统设计 (17)2.1即时通讯 (17)2.2 党员通讯录 (18)2.3通知公告 (19)2.4新闻中心 (19)2.5会议管理 (20)2.6掌上党校(考试培训) (21)2.7投票系统 (22)2.8调查问卷 (23)2.9留言板 (23)2.10党务管理 (24)2.11积分考核 (26)2.12微信公众平台 (27)一、项目背景1、建设背景随着IT技术的不断发展,“个性化”越来越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也意味着我国移动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社会各行各业领域和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移动互联的高速发展,不仅给传播生态和信息产业格局带来了变革,也引发中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新闻传播等诸多领域的变化,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全方位的影响。
按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党建工作的总体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大项目建议云服务支撑平台及重大应用清华大学2010年5月28日目录1背景、需求和战略意义 (3)1.1背景 (3)1.2需求 (3)1.3战略意义 (4)2技术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国内优势 (5)2.1技术发展现状 (5)2.2存在问题 (6)2.3国内优势 (7)3技术发展趋势、发展思路及主要内容 (8)3.1技术发展趋势 (8)3.2发展思路 (9)3.3主要研究内容 (10)4技术与产业关联分析 (11)5研究基础、科研队伍和科研条件 (12)6发展目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3)6.1发展目标 (13)6.2经济效益 (14)6.3社会效益 (14)7发展路线图 (14)1背景、需求和战略意义1.1背景随着网络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互联网、3G、无线宽带网络、无线传感等多个网络正在融合为泛在信息网络,“无时无刻不联网”的时代已经到来。
在这种环境下,一种新的服务化计算模式——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正在兴起。
作为一种新的计算架构,云计算不仅对信息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对工业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1,2]。
基于云计算的云制造模式正在形成和快速发展。
云制造,是在“制造即服务”理念的基础上,借鉴了云计算思想发展起来的一个新概念。
云制造是先进的信息技术、制造技术以及新兴物联网技术等交叉融合的产品,是制造即服务理念的体现。
在理想情况下,云制造将实现对产品开发、生产、销售、使用等全生命周期的相关资源的整合,提供标准、规范、可共享的制造服务模式。
这种制造模式可以使制造业用户像用水、电、煤气一样便捷地使用各种制造服务[3]。
云制造需要采取包括云计算在内的当代信息技术前沿理念,建立共享制造资源的公共服务平台,将巨大的社会制造资源池连接在一起,提供各种制造服务,实现制造资源与服务的开放协作、社会资源高度共享。
1.2需求1、云服务平台是实现云计算技术落地的必然需求云计算平台只是提供云服务的第一步。
对于提供公共的云服务这个目标而言,建设云计算平台还仅仅是计算基础设施的建设。
在应用软件方面,目前国内的云计算中心所提供的内容有限。
而应用软件部署、系统和软件管理、收费模式等方面更是接近于空白[4]。
因此,建设面向具体应用和业务的云服务平台,提供公共的商业云服务,是实现企业业务和IT融合的必然需求,也是保证云计算落地的根本途径。
2、云服务平台是实现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服务业转型,实现云制造的必然需求云计算以计算资源的服务为中心,它不解决制造企业中各类制造设备的虚拟化和服务化,而云服务平台主要面向制造业,把企业产品制造所需的软硬件制造资源整合成为云制造服务中心。
所有连接到此中心的用户均可向云制造中心提出产品设计、制造、试验、管理等制造全生命周期过程各类活动的业务请求,云制造服务平台将在云层中进行高效能智能匹配、查找、推荐和执行服务,并透明地将各类制造资源以服务的方式提供给用户[5]。
因此,云服务平台是实现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服务业转型,实现云制造的必然需求。
3、云服务平台是实现两化融合的必然需求在制造业信息化过程中,借用云服务平台来实现“云制造”思想的落地,是工业化与信息化高度融合的必然需求。
云服务平台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制造资源的充分共享,积累技术竞争力,打造强壮的产业链,最终让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企业脱颖而出[6]。
云服务平台的建设能够真正实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双赢战略目标。
云服务平台也必然能使得云制造所涉及的信息化建设、商务模式创新、资源高度共享、产业链重新整合等关键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1.3战略意义我国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拥有制造加工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云制造”的思路是为避免我国制造资源的浪费,借用云计算的思想,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制造资源的高度共享。
“这也是信息化服务制造业发展,促进低碳经济的重要体现。
云服务平台为云制造概念的实现提供了一个共享制造资源的公共服务平台,将巨大的社会制造资源池连接在一起提供各种制造服务,实现制造资源与服务的开放协作、社会资源高度共享,企业用户无需再投入高昂的成本购买加工设备等资源,咨询通过公共平台来购买租赁制造能力[7]。
云服务平台的战略意义包括:1) 解决资源重复购置导致的浪费,实现资源优化配置2) 建立信息技术支持的市场环境,加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竞争3)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快速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4)促进业务模式和组织的创新5)推动现代制造服务业的发展6)进一步推动网络化制造、ASP、制造网格等先进制造模式的发展2技术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国内优势2.1技术发展现状云服务平台是先进的信息技术、制造技术以及新兴物联网技术等交叉融合的产品,是制造即服务理念的体现。
云服务平台涉及到云计算技术、XAAS技术、服务型制造和制造服务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等。
1、云计算技术2007年10月,Google与IBM开始在美国大学校园推广云计算的计划。
2008年,雅虎、惠普、Microsoft、Intel和戴尔等计算机业巨头相继开始了各自的云计算计划。
目前云计算的实践者主要有Google、IBM、Yahoo、Amazon和Microsoft [8,9,10]。
2、XAAS技术XaaS代表“X as a service”。
云服务的本质就是XaaS。
XaaS最常见的例子是软件即服务(SaaS)、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和平台即服务(PaaS)。
这三个结合起来使用,有时被称为SPI模式(SaaS,PaaS,IaaS)[11]。
3、服务型制造技术服务型制造是基于制造的服务和面向服务的制造,是基于生产的产品经济和基于消费的服务经济的融合。
是制造与服务相融合的新产业形态,是一种新的制造模式。
服务型制造业的主要模式是业务流程外包,外包业务可以是生产、营销、设计、开发、信息、保养等各个经营环节[12]。
4、物联网技术随着云计算、虚拟化等技术的发展,“物联网”正由虚拟的概念逐步进入一个“落地”的阶段。
经过了近几年的市场及大环境的培育,“物联网”随着技术的创新、互联网的发展、及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
在国外及欧美国家对于“物联网”的非常重视[13]。
2.2存在问题尽管云计算、XAAS、服务型制造、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为云服务平台的建设和运行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在资源虚拟化、云基础设施建设、制造资源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要进一步扩大并深化应用,从而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无论在技术上还是运营模式上还存在着一些瓶颈问题:1、资源服务模式问题当前的制造服务模式的研究重点是如何使分散的制造资源能够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强调的是如何汇聚资源,协同完成一个制造任务。
而云制造不仅体现了“分散资源集中使用”的思想,还体现了“集中资源分散服务”的思想,即其服务模式不仅有“多对一”的形式,同时更强调“多对多”,即汇聚分布式资源服务进行集中管理,为多个用户同时提供服务。
这就需要对资源服务的集中管理和运营方法进行研究,提供连续、稳定、高质量的制造服务,保障制造服务的效率、质量、可靠性等要求[5]。
2、云服务的管理与组织问题目前,国内的云计算中心大多把重点放在了基础架构平台的建设上,对云服务一系列配套措施的不重视。
但是云服务不仅仅是建设IT基础架构那么简单。
如果计划建设云服务平台来提供公共的商业云服务,除了考虑IT基础架构建设外,还应着重考虑相关的一系列配套措施。
对云服务平台项目进行整体的规划,考虑云服务中心的管理和盈利模式,将未来的运营纳入到整体规划中,才可以促进云服务业务充分发展,使得企业能够真正通过云服务赢得利润[14]。
3、云服务的可靠性问题从云计算实体化而来的云服务。
本质上就是将程序运行和数据存储都转移到“云”里。
这也就意味着用户所需的应用程序并不需要运行在用户的个人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上,而是运行在大规模的服务器集群中,用户所处理的数据也并不存储在本地,而是保存在互联网的数据中心里面。
这些数据中心正常运转的管理和维护则是由提供云服务的企业负责,并由他们来保证足够强的计算能力和足够大的存储空间。
因此,云服务的可靠性问题显得由为重要[15]。
4、云安全问题“云安全”从“云计算”兴起之时,“云安全”就已作为普遍质疑所存在。
在把数据交给云计算服务商后,最具数据掌控权的已不再是用户本身,而是云计算服务商,这样就不能排除数据被泄露出去的可能性。
除了云计算服务商之外,还有大量黑客们觊觎云计算数据,他们不停的发掘服务应用上的漏洞,打开缺口,获得自己想要的数据。
然而一旦将缺口打开,就可能对相应的用户造成灾难性的破坏。
因此如何保证云安全性是云服务的一个重要问题[8]。
5、云服务的性能问题云计算目前是建立在VM(虚拟机)技术之上的.然而VM技术虽然日趋成熟,但依然存在性能上的问题。
特别是当多个VM之间相互竞争时,磁盘会成为严重瓶颈。
计算体系结构在过去几十年的变化虽然很大,但其核心基本上都没有太大改变。
VM将是大势所趋,作为性能上最根本的问题——硬件和操作系统.其的设计必将符合这个趋势而不断实现。
因此云计算的性能问题是实现云服务的核心[8]。
2.3国内优势1、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显著提升了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推动了制造业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和变革。
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过程、企业管理、产品流通和采销渠道等各个环节上的融合,促进了制造企业中服务环节的发展。
推动了制造业价值链的重构、制造与服务的有机融合、企业间供应链协同、以及企业间资源的整合。
2、网络化制造模式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丰富成果21世纪,以应用服务提供商、制造网格、全球化制造(global manufacturing)等为代表的网络化制造模式,成为制造企业为应对知识经济和制造全球化的挑战的一类先进制造模式。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网络化制造在资源服务化建模与封装、资源配置与调度、协同设计、工作流管理等领域取得了丰富成果,为云服务模式的推广和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逐步完成现代服务在GDP中绝对优势的目标。
全国都在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促进了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形成了一批先进服务业的示范区和示范企业。
4、服务型制造为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空间随着服务型制造的推广,制造业的主营业务已经开始由制造向服务衍生和转移,服务在企业的销售额和利润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
以产品制造为核心的传统发展模式向基于产品提供综合全面的模式转变,并形成了服务型制造这一新的制造方式,为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空间。
3技术发展趋势、发展思路及主要内容3.1技术发展趋势1、面向云服务的海量数据管理技术云计算系统需要对海量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并向用户提供高效的服务。
数据的读操作频率远大于数据的更新频率,云中的数据管理是一种读优化的数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