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焦虑障碍防治指南简介
焦虑障碍防治指南(完整版)课件
生理反应
焦虑时,自主神经系统的 激活会导致一系列生理反 应,如心跳加速、呼吸急 促等。
心理因素
个性特征
某些个性特征如敏感、多 疑、完美主义等与焦虑障 碍的发生有关。
心理创伤
过去的心理创伤或应激事 件可能导致个体对未来的 威胁过度警觉和焦虑。
认知偏差
对危险和威胁的过度估计 、对自我能力的低估等认 知偏差可能导致焦虑情绪 的产生。
地域差异
不同地区和国家焦虑障碍的发病率 存在差异,可能与文化、社会环境 等因素有关。
02
焦虑障碍的病因
生物学因素
01
02
03
遗传倾向
研究表明,焦虑障碍具有 一定的家族聚集性,家族 中有患病者的人群患病风 险较高。
神经生物学机制
神经递质的不平衡、下丘 脑-垂体-肾上腺轴(HPA 轴)的过度反应等都与焦 虑障碍的发生有关。
生的事情过分担心。
躯体症状
如头痛、胃痛、胸闷、心悸等 ,这些症状在焦虑发作时尤为
明显。
睡眠障碍
难以入睡、睡眠浅或早醒,导 致白天疲劳无力。
注意力不集中
患者难以集中精力完成日常任 务和工作。
伴随症状
抑郁情绪
患者常感到情绪低落、 失去兴趣和快乐感。
强迫行为和思维
如反复检查门窗是否关 好、不停洗手等。
易怒和暴躁
使用焦虑评估量表,如汉密尔顿焦虑 量表(HAMA)或焦虑自评量表( SAS)等,以量化患者的焦虑程度。
04
焦虑障碍的治疗
焦虑障碍的治疗
• 请输入您的内容
05
焦虑障碍的预防与自我管理
预防策略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适当运动, 有助于降低焦虑症状的发生。
中国焦虑障碍防治指南
05
患者教育与支持
患者教育
患者及家属教育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有关焦虑障碍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 护理、康复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其对疾病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
消除误解
消除患者及家属对焦虑障碍的误解,包括夸大病情、过度担 心药物副作用、对治愈的期望过高等等,帮助其建立正确的 认知。
支持与康复
家庭支持
鼓励患者与家人、朋友等建立密切的联系,相互 支持和理解,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原则
根据病情需要,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学疗法等。
注意事项
寻找专业心理医生,进行系统治疗,注意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生活方式干预
生活方式干预原则
通过健康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等方式改善生活质量。
注意事项
注意饮食健康,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诊断标准与流程
诊断标准
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结合临床实践,焦虑障碍 的诊断需满足症状学、病程、严重程度等方面的标准。
诊断流程
根据焦虑障碍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诊断流程。通常由初级医生进行 初步筛查,疑似病例由专业医生进行确诊。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要点
鉴别诊断需要考虑其他精神障碍,如抑郁症、强迫症等。需要对患者的症状进行 全面分析,结合病史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社交活动
鼓励患者参加适当的社交活动,如参加兴趣小组 、运动队等,增加社交互动,提高生活质量。
心理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可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放松 训练、生物反馈等心理治疗方法,帮助患者缓解 症状、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自我管理
教会患者自我管理技巧,如放松技巧、情绪调节 方法等,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焦虑情绪,减少病 情复发。
《焦虑障碍防治指南》简介
Liebowitz社会焦虑量表(LSAS)和用于PD的惊恐障
碍严重度量表(PDSS)等,也请读者关注其他有关评
焦虑、焦虑症状和焦虑障碍。焦虑是应激状态下正 常情感反应,属于人体的防御性心理一生理反应,多 数不需医学处理。持久和严重的焦虑,则属于病理 性焦虑,即焦虑症状或焦虑症状群,需要加以关注,
有时需要医学帮助。而符合疾病诊断标准,属于疾
断有助于适当治疗方案的制定与实施。(3)要重视 鉴别诊断。焦虑症状是非特异性症状,可见于许多 躯体疾病或精神疾病。不能因为夺目的焦虑表现而
了丰富的循证医学证据,证明了它们在控制焦虑症 状和预防复发等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特别是需要 长期治疗时无依赖性,更是选择该类药物的重要理 由之一。苯二氮革类药必要时可以使用,特别是在 急性治疗时起效较快,可以和新型抗抑郁药联合使 用,在症状减轻或控制后即宜停用。 3.心理治疗对于焦虑障碍有肯定的疗效。支持 性心理治疗适用于所有焦虑障碍。更加正规的心理 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治疗轻中度焦虑障碍,集体心 理治疗对SAD都有很好的效果。许多研究提示,其 效果不逊于药物治疗。另外,心理治疗还能提高治 疗依从性,对于那些不宜药物治疗的患者,例如妊娠
空堡擅翌型苤圭!!!!生!旦箜堑鲞筮!塑£!也』里!Y!!i!皿:垒!趔堕!!!!,y!!:堑:堕!:堡
・193-
.专论.
《焦虑障碍防治指南》简介
吴文源 张明园
由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主编的《焦虑障碍 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已经正式出版-1一。为 了方便读者阅读和应用《指南》,我们作为《指南》的
treatment
的尝试。我们的出发点是设计与正规《指南》配套
的不同版本,以适合不同层次、不同领域读者群的需
Psychiatric of patients
《中国焦虑障碍防治指南》惊恐障碍诊治-SXT-20zz-SS-02-0481(资料优质)
>>> 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
认知行为理论
>>> 特殊环境下获得的条件反射,是一种恐惧反应
资料借鉴1
8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惊恐障碍的临床诊断和评估
1 临床表现及疾病特点
2
诊断标准和分类
3
鉴别诊断
4
临床评估
5
常用评定量表
资料借鉴1
9
内心紧张和不 适感,突然发 作,10分钟 内迅速达高峰
17
惊恐障碍-常用量表
患者自评问卷
>>> 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
专业人员评定的量表
>>>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 PDSS( 惊恐障碍严重度量表,Panic Disorder
Severity Scale) >>> PASS(惊恐相关症状量表,Panic-Associate
《中国焦虑障碍防治指南》 惊恐障碍
SXT-2011-SS-02-0481
资料借鉴1
1
惊恐 障碍
概述 临床诊断和评估 治疗 共病与特殊人群 康复和预防
资料借鉴1
2
惊恐障碍概述-定义
又称急性焦虑障碍
场所特异性
>>> 置身于某些地方或处 境,可能会诱发惊恐发作
>>> 这些处境或地方具有 这样的特征:即一旦患者 惊恐发作,不易逃生,如 独自离家、排队、过桥或 乘坐交通工具等,曾名广 场恐惧症
4
3
3. 伴有抑郁 - 惊恐障碍患者常伴抑郁症状 - 约半数以上患者合并抑郁症 - 约7%的患者有自杀未遂史
焦虑障碍防治指南(完整版)
焦虑是一种保护性反应
• 焦虑是生活中的一个正常部分,焦虑的体验是非常正 常的,适度的焦虑将有利于发挥才能,甚至当情形所 需还应该有高度焦虑,身体利用这种方法告诉我们, 某些事情不大对头。它以提醒我们快速行动,逃离或 避开危险。
• 人们在不同的场合会体验不同程度的焦虑并会力图预 防引起焦虑的不利情况,积极去做减轻焦虑的活动, 这就是一种保护性反应。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
不良反应
• 胃肠道:口干、恶心、便秘、腹泻; • 中枢神经系统; • 镇静、失眠、头晕和震颤; • 性功能障碍:男性射精延迟,女性性高潮延迟或缺乏。
常用药物的特点
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 (SNRI)
• 2003年2月,文拉法辛缓释剂获FDA批准用于GAD治疗, 它是第一个获准用于GAD治疗的抗抑郁药物。多个国家和 组织推出的指南均将其作为一线抗焦虑药物。其疗效显著 ,长期治疗药效稳定,耐受性好。其主要不良反应有恶心 、头晕、嗜睡和口干,随用药时间延长,不良反应逐渐减 低。
无刺激因素、个性有无缺陷均可作为预后的参考因素 • 对于广泛性焦虑,需长期治疗以预防复发
流行病学资料
• WHO调查资料:人群中焦虑障碍终身患病率 13.6%-28.8%;年患病率5.6%-19.3%。
• 特殊恐惧障碍最多,其次社交恐惧障碍 • 我国的发病情况(中国浙江省为4.3%,河北省为
5.3%)
5-HT1A部分激动剂
• 包括丁螺环酮(常用剂量:15~60mg/日)和坦度 螺酮(常用剂量:20~60mg/日)
• 药物无耐受性和依赖性,停药后无戒断反应 • 与其他类苯二氮卓类药物无交叉耐受现象 • 镇静作用轻,不易引起运动障碍,无呼吸抑制作用
中国焦虑障碍防治指南
本指南依据国际和国内最新的焦虑障碍相关研究、临床实践经验和专家共识制定,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
适用标准
指南的适用范围
02
焦虑障碍概述
焦虑障碍常表现为过度担忧、紧张、恐惧等情绪反应,以及由此引发的失眠、胸闷、气短等身体症状。
焦虑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产生严重影响。
生活方式干预内容
包括放松训练、瑜伽、冥想等,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
生活方式干预注意事项
注意与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互配合,注意长期坚持。
01
02
0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5
特殊人群的焦虑障碍防治
学生焦虑障碍防治
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预防心理问题
早期发现与干预
专业治疗
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和教育活动,减少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压力。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及早发现和干预有焦虑倾向的学生。
对有焦虑障碍的学生提供专业心理治疗和支持。
老年人焦虑障碍防治
老年人要学会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因生活琐事而引起的情绪波动。
情绪管理
多参加社交活动,多和人交往,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减少孤独感和焦虑情绪。
保持社交活动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适当的运动、良好的睡眠习惯等,有助于缓解焦虑情绪。
健康生活方式
及时寻求专业心理治疗师的帮助,获得更有效的治疗和支持。
专业治疗
残疾人焦虑障碍防治
残疾人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避免自卑和焦虑情绪的产生。
心理支持
家庭和社会支持
关注心理健康
专业治疗
家庭和社会要对残疾人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
焦虑障碍中医药诊断治疗预防等方法
焦虑障碍中医药诊断治疗预防等方法焦虑障碍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释义焦虑障碍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主要参照美国精神病学会(APA)制定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 V) [1 ]及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疾病的国际分类第 10 版(ICD- 10) [2 ]推荐进行编制,采纳的证据分级标准参照刘建平教授提出的关于传统医学证据分级的建议,发布于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中,近年来关于焦虑障碍的新的临床证据不断出现,需要依托临床证据对指南进行更新和解读。
针对焦虑障碍,指南主要提供有关中医药诊断、治疗、预防等方法,可供中医科、针灸科、推拿科、西医内科具有中医资质的临床医师参考使用。
1 诊断依据1. 1 广泛性焦虑1. 1. 1 精神性焦虑: 精神性焦虑是本症的核心症状。
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和紧张不安,或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过分担心或烦恼为特征。
患者明知这是一种主观过虑,但不能控制。
1. 1. 2 躯体性焦虑: 主要为自主神经亢进的表现,症状涉及多个系统,常为患者就诊的最初主诉。
如口干、上腹不适、恶心、吞咽梗阻感、肠鸣、腹痛、腹胀、腹泻、呼吸困难或呼吸急促、眩晕、心悸、胸部不适、心动过速、尿频、尿急、阳痿、早泄、性欲缺乏、月经不调、多汗、面部潮红或苍白。
1. 1. 3 心理性警觉: 可表现为易激惹、注意力下降和对噪音敏感。
因注意力无法集中,患者常伴有记忆力减退。
1. 1. 4 运动性不安: 与肌紧张有关。
可表现为坐立不安、颤抖、不能放松、头(通常为双侧和前额或枕部)和肩、背部的疼痛。
1. 1. 5 睡眠障碍: 表现为入睡困难,入睡后易醒,常诉有噩梦、夜惊,表现为突然醒来,并常感到极度恐惧。
1. 2 惊恐障碍1. 2. 1 惊恐发作: ①典型表现: 患者在日常活动中突然出现强烈恐惧,好像即将死去(濒死感)或即将失去理智(失控感),使患者难以忍受。
同时患者感到心悸、胸闷、胸痛、气急、喉头堵塞窒息感,因此惊叫、呼救或跑出室外。
中国焦虑障碍防治指南ppt
08
结论与展望
结论总结
焦虑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和功能
临床实践中需要重视患者共病问题
早期识别、早期干预是关键
指南提出了针对不同人群的推荐意见
焦虑障碍的病因复杂,涉及生物学、心理学、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需要深入研究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影响机制,为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指南的目的和意义
指南的适用范围
适用于中国的医疗体系和康复服务;
适用于中国的文化和社会环境。
适用于中国的临床医生和患者;
02
焦虑障碍概述
焦虑障碍常表现为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危险、不幸或威胁的担忧,以及由此引发的紧张、不安和恐惧等情绪。
焦虑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社交恐惧症等。
评估方法
通过详细询问病史、症状特点、家庭及社会背景等,对患者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估。
临床晤谈
使用标准化问卷或量表,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客观评估。
心理测评
如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反映患者的生理状态。
生理指标评估
根据具体情况,可能需要其他相关检查,如心电图、脑电图等。
其他检查
特殊人群的评估
关注情绪表达与认知发展水平,以及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同伴关系等因素。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原则
对于某些类型的焦虑障碍患者,如广泛性焦虑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可单独或与药物治疗结合使用。
适用范围
需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治疗过程中需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注意事项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不同类型和程度的焦虑障碍患者,可单独或与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结合使用。
中国焦虑障碍防治指南
目前国内缺乏针对焦虑障碍防治的系统性和规范性指南,因此制定中国焦虑障碍防 治指南具有重要意义。
指南目标
01
02
03
04
提供焦虑障碍的预防、诊断、 治疗和康复等方面的指导。
提高公众对焦虑障碍的认识和 了解,减少歧视和偏见。
规范焦虑障碍的诊疗流程,提 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药物治疗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
SSRIs是一种常用的抗抑郁药物,可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焦虑障碍,如广泛性焦虑障碍、 社交恐惧症等。
苯二氮卓类药物
苯二氮卓类药物是一种常用的抗焦虑药物,可以快速缓解患者的焦虑症状,但长期使用可 能会导致依赖和成瘾。
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是一种可以缓解焦虑症状的药物,特别是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可以缓解其 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
中国焦虑障碍防治指南
汇报人: 日期:
• 引言 • 焦虑障碍概述 • 焦虑障碍的预防 • 焦虑障碍的治疗 • 儿童青少年焦虑障碍的防治 • 老年焦虑障碍的防治 • 特殊人群的焦虑障碍防治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和意义
焦虑障碍是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并可能导致 自杀。
提高公众对焦虑障碍的认识
01
通过媒体、社区活动、学校讲座等方式,普及焦虑障碍的知识
,提高公众的识别和重视程度。
培养专业人才
02
加强心理健康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专业水
平。
提供心理健康支持
03
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包括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
,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焦虑障碍。
中国焦虑障碍防治指南
通过帮助患者认识和改变不良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从而减少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虑症状。
心理动力学治疗
02
通过探索患者的内心冲突和无意识动机,解决深层次的情感问
题。
放松训练
03
通过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方法,降低身体的紧张和焦虑
。
其他治疗方法
生活方式调整
如规律作息、健康饮食、适量运动等,有助于缓 解焦虑症状。
心理教育
向患者和家属提供有关焦虑障碍的知识和教育, 提高他们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针对指南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 进方向和建议,不断完善指南的质量和效果。
3
征求意见
通过征求专家、学者和患者的意见和建议,不断 改进指南的内容和实施方案,提高其针对性和可 操作性。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监督和评估
建立监督和评估机制, 定期对指南的实施情况 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 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
反馈和调整
根据监督和评估结果, 及时反馈问题并进行调 整,不断完善指南的实 施方案。
指南的更新和改进方向
1 2
更新内容
根据医学领域的新进展和研究成果,及时更新指 南的内容,提高其科学性和实用性。
改进方向
分类
分离(转换)性障碍、恐惧症、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强迫障碍等。
焦虑障碍的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发病率较高
焦虑障碍是一种较为常见 的心理疾病,其发病率相 对较高。
病程较长
焦虑障碍通常呈慢性过程 ,病程较长,对患者的生 活质量和身心健康产生较 大的影响。
易复发
即使经过治疗,焦虑障碍 也容易复发,需要持续的 治疗和管理。
中国精神障碍防治指南(双相情感障碍)
中国精神障碍防治指南丛书双相障碍防治指南主编单位中华医学会前言由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和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牵头,编写《中国精神障碍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现已完成的是:精神分裂症、抑郁障碍、双相障碍、老年期痴呆和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
它们是《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2010年)》(以下简称《规划》)中规定的重点疾病。
精神分裂症及双相障碍(旧称躁狂抑郁症),无疑是目前我国精神科服务的重点,而且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然是我国专科服务的重点病种。
抑郁障碍,则包括一组以情绪低落为主要表现的精神疾病或精神障碍,患病率相当高,正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以上三类精神疾病,均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造成主要劳动力年龄段(15~45岁)的十大主要致病病种。
随着人lZl 的老龄化,老年期痴呆将为今后一段时期中,致残率增长最快的精神障碍。
ADHD(旧称多动症),则为儿童最常见的精神障碍。
张明园舒良2006年9月1双相障碍的概念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BP)也称双相情感障碍,一般是指既有符合症状学诊断标准的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
躁狂发作时,表现为情感高涨、言语增多、活动增多;而抑郁发作时则出现情绪低落、思维缓慢、活动减少等症状。
病情严重者在发作高峰期还可出现幻觉、妄想或紧张性症状等精神病性症状。
双相障碍一般呈发作性病程,躁狂和抑郁常反复循环或交替出现,但也可以混合方式存在。
每次发作症状往往持续相当时间(躁狂发作持续l周以上,抑郁发作持续2周以上),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社会功能等产生不良影响。
本《指南》的诊断分类以中国CCMD一3为主。
在CCMD-3中将躁狂症(反复发作的轻躁狂或躁狂症)作为心境障碍中一独立单元,与双相障碍并列。
但在心境障碍的长期自然病程中,始终仅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者实为少见(约1%),且这些患者的家族史、病前人格、生物学特征、治疗原则及预后等与兼有抑郁发作的双相障碍相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焦虑障碍防治指南》
焦虑障碍具有慢性发作性病程,需要全病程防治。
适当的药物治疗有肯定疗效,但心理治疗的作用和地位同样不容忽视。
应在病程不同阶段,采用以人为本的不同措施,并考虑我国国情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相应卫生经济学原则。
指南分总论、惊恐障碍(PD)、广泛性焦虑障碍(GAD)和社交焦虑障碍(SAD)4
章节。
总论包含焦虑障碍的概念、流行病学及防治现状、危险因素、临床评估及诊断分类、治疗(药物和心理)、人群防治、指南推广和实施等内容。
各论包含了上述3个焦虑障碍亚型的概述、临床评估、诊断分类、各亚型临床表现及规范化治疗程序等。
该指南还附有3个诊断系统的诊断标准、10余种常用焦虑障碍的评估量表
及3份焦虑亚型治疗的循证资料。
《焦虑障碍防治指南》:中国精神障碍防治指南丛书
目录
1 焦虑障碍概论
1.1 焦虑障碍的概念
1.2 焦虑障碍的流行病学及防治现状
1.2.1 焦虑障碍的流行病学
1.2.2 我国焦虑障碍防治现状
1.3 焦虑障碍的危险因素
1.4 焦虑障碍的临床评估和诊断分类
1.4.1 临床评估
1.4.2 焦虑障碍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1.5 焦虑障碍的治疗
1.5.1 焦虑障碍的治疗目标
1.5.2 焦虑障碍的药物治疗
1.5.3 焦虑障碍的心理治疗
1.5.4 电痉挛疗法
1.6 特殊人群的焦虑障碍
1.6.1 儿童青少年焦虑障碍
1.6.2 老年焦虑障碍
1.6.3 妊娠期、围生期和哺乳期妇女焦虑障碍1.6.4 焦虑与躯体疾病的共病
1.6.5 惊恐障碍的共病问题
1.6.6 广泛性焦虑障碍的共病问题
1.6.7 社交焦虑障碍的共病问题
1.7 焦虑障碍的人群防治
1.8 《焦虑障碍防治指南》的推广和实施
2 惊恐障碍
2.1 惊恐障碍的概述
2.2 惊恐障碍的临床评估和诊断分类
2.2.1 惊恐障碍的临床表现及疾病特点
2.2.2 惊恐障碍的诊断标准和分类
2.2.3 临床评估
2.2.4 常用评定量表
2.3 惊恐障碍的治疗
2.3.1 治疗目标
2.3.2 治疗原则
2.3.3 治疗策略
2.3.4 治疗方法
2.4 惊恐障碍治疗的规范化程序
2.5 特殊人群的惊恐障碍
2.5.1 儿童青少年惊恐障碍
2.5.2 老年惊恐障碍
2.5.3 妊娠期、围生期和哺乳期妇女惊恐障碍2.6 惊恐障碍的康复和预防
2.6.1 人群的健康教育及实施
2.6.2 高危人群的预防
2.6.3 患者康复期的心理保健
3 广泛性焦虑障碍
3.1 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概述
3.2 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临床评估和诊断分类3.2.1 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临床表现及疾病特点3.2.2 广泛性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和分类
3.2.3 临床评估
3.2.4 常用评定量表
3.3 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治疗
3.3.1 治疗目标
3.3.2 治疗原则
3.3.3 治疗策略
3.3.4 治疗方法
3.4 广泛性焦虑障碍治疗的规范化程序
3.5 特殊人群的广泛性焦虑障碍
3.5.1 儿童青少年广泛性焦虑障碍
3.5.2 老年广泛性焦虑障碍
3.5.3 妊娠期、围生期和哺乳期妇女广泛性焦虑障碍3.6 广泛性焦虑障碍的康复和预防
4 社交焦虑障碍
4.1 社交焦虑障碍的概述
4.2 社交焦虑障碍的临床评估和诊断分类
4.2.1 社交焦虑障碍的临床表现及疾病特点
4.2.2 社交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与分类
4.2.3 临床评估
4.2.4 常用评定量表
4.3 社交焦虑障碍的治疗
4.3.1 治疗目标
4.3.2 治疗原则
4.3.3 治疗策略
4.3.4 治疗方法
4.4 社交焦虑障碍治疗的规范化程序
4.5 特殊人群的社交焦虑障碍
4.5.1 儿童青少年社交焦虑障碍
4.5.2 老年社交焦虑障碍
4.5.3 妊娠期、围生期和哺乳期妇女社交焦虑障碍
4.6 社交焦虑障碍的康复和预防
4.6.1 人群的健康教育及实施
4.6.2 高危人群的预防
4.6.3 康复期的心理保健
附录1 ICD-10、CCMD-3、DSM-Ⅳ焦虑障碍相关诊断标准附录2 常用焦虑相关症状评定量表
附录3 关键名词中英文对照一览表
附录4 焦虑障碍治疗药物列表
附录5 焦虑障碍治疗相关循证证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