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线上十元店业态拼多多分析报告
2018年社交电商拼多多分析报告

2018年社交电商拼多多分析报告2018年8月目录一、快速崛起的社交电商龙头 (5)1、从拼好货到拼多多,C2B拼团模式成就社交电商王者 (5)2、平台业务发展迅速,用户数量快速增长 (7)3、营业收入快速增长,亏损增速逐渐下降 (8)二、微信生态圈初具规模,社交电商借势崛起 (9)1、连接生活的微信生态圈开启流量变现时代 (9)(1)依靠广泛的流量覆盖基础,微信生态圈发展初具形态 (9)①公众号发展成熟,实现人以群分的流量聚合变现 (11)②小程序增长迅猛,成为重要的商业流量的入口 (12)③微信支付深入渗透进生活,提供简便可靠支付工具 (14)(2)生态圈形成闭环,实现流量在多渠道、多服务间的导流和变现 (15)2、借社交流量东风,社交电商开发多种商业模式 (16)(1)充分利用微信熟人社交渠道,社交电商实现场景购物 (16)(2)社交电商形式多样,通过社交场景实现裂变传播 (19)①社交内容类:利用强社交属性有效实现裂变传播 (19)②社交分享类:在社交场景中进行拼团、砍价,以低廉价格吸引大量用户 (20)③社交零售类:平台整合供应链,开发线上分销商城 (20)三、拼多多的C2B模式:供给创造需求的“货找人”模式 (21)1、供给端:拼多多和拼工厂互相成就,打造线上亲民便利店 (22)(1)渠道流通成本增高,拼多多为低端制造业创造机遇 (22)(2)打造线上“亲民便利店”,高频低价的生活必需品构成主要卖品 (23)(3)商家入驻门槛低,投入产出比高 (25)2、需求端:农村包围城市,五环外人群市场广阔 (25)(1)拼多多用户关键词:线下转向线上+三四线城市+女性+中年 (25)(2)用户消费动因:符合消费需求与占便宜心理相结合 (28)3、实现货找人:拼团模式为表,打造场景购物为里 (29)(1)拼团模式解决流量获取问题,货找人带来产品呈现新思路 (29)(2)乘微信流量东风,借助社交粘性打造场景购物 (30)4、C2B模式解决品控问题,打造中国版“好市多” (31)四、主要风险 (33)1、市场竞争风险 (33)2、政策监管风险 (33)公司借微信流量红利,利用拼团模式快速扩张,形成连接供给端和需求端的“货找人”模式,将不断崛起成为社交电商龙头。
2018年电商行业拼多多分析报告

2018年电商行业拼多多分析报告2018年7月目录一、拼多多凭3.4亿年度买家跻身电商第一阵营 (7)1、市场份额对比与发展历史 (7)2、年度活跃买家规模对比 (8)3、GMV对比 (10)二、拼多多运营模式与其他电商的差异 (11)1、“走量不走价”下社交电商的野蛮生长 (11)(1)微信助力拼多多“分享拼单”场景落地 (12)(2)拼多多运营优势 (14)(3)寻觅“拼工厂”,打造“拼品牌” (15)2、“爆款”背后的策略 (16)3、拼多多与其他电商产品定价的不同 (17)4、“社交+农业”实现精准扶贫 (18)(1)“拼”出小农 (19)(2)拼多多在“电商+农产品”的优势 (20)5、拼多多的用户画像 (21)(1)MAU与活跃买家数 (21)(2)用户画像与其他电商的不同 (22)6、为什么商户选择拼多多 (24)(1)流量优势 (25)(2)零门槛入驻 (26)(3)生态链赋能 (26)7、流量红利后的人工智能生态建设 (27)(1)分布式人工智能 (27)三、拼多多的竞争壁垒和核心竞争优势 (29)1、领军社交电商,拼多多得借东风 (29)(1)与微信的协同作用 (31)2、错位竞争战略,场景购物促消费 (32)3、战略跟进市场,管理层决策果决 (33)4、分布AI见效,“奇”兵或助力技术层 (34)5、三“0”优惠引驻,商家无压降成本 (35)四、拼多多财务分析及与主要电商对比 (36)1、拼多多商业模式自营起步,转型平台,大力发展广告服务 (36)2、亏损率收窄,盈利能力加强 (39)3、获客效率高,市场营销投入仍然激进 (41)五、股权结构 (45)1、最新招股书显示估值约200亿美金 (45)(1)拼多多融资历史 (45)(2)募集资金用途 (46)2、拼多多股权结构 (47)3、员工人数对比 (48)六、主要风险 (50)1、用户高增速恐难以为继 (50)2、平台产品质量控制问题或对公司产生负面影响 (50)3、营销费用拖累利润率 (50)4、平台商品种类拓展遇到困难 (51)5、供应链优化不及预期 (51)6、第三方物流质量控制风险 (51)拼多多凭3.4亿年度买家跻身电商第一阵营:拼多多于7月16日更新招股书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拼多多的年度活跃用户达到3.44亿,同比增加245%。
拼多多行业发展分析报告

导入期
成长期
成熟期
衰退期
11
行业竞争格局
12
行业竞争格局
· 一家独大,双寡头垄断
· 头部企业也就是阿里的淘宝天猫平台一家独大,市场份额达到了76%; · 京东和唯品会等中等企业市场份额为20%。众多的垂直领域的长尾企业市场份额只有不到
4%。
13
行业竞争格局
2017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竞争格局
80,000 70,000 60,000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Twitter/微博 Facebook/人 人
Zaker/微信/今 Facebook/微
日头条信娱乐mp3搜索 /盛大游戏开心网
商务
互联网用户需 求发展方向
阿里巴巴B2B
淘宝/京东
腾讯/网易
淘宝/京东
拼多多的想象空间
互联网技术变 革方向
17
中国三次互联网发展浪潮
· 1994-2000年:搜索引擎,浏览器 · 2001-2008年:社交化网络 · 2009年至今:移动端 · 2016年以后也可认为是微信生态
分别在微信和QQ设立了购物一级入口。
24
2009年-2016年:移动端
· 顺丰王卫对电商一直情有独钟; · 2010年起,顺丰一直尝试电商业务。淘宝抓住了第一波做服装的机会,京东抓住了第二
波做3C产品的机会,王卫则认为第三波机会的开口在食品领域。 · 顺丰在电商领域的尝试:食品、日用品、高端食品等,包括“E商圈”“尊礼会”“顺丰优
• 短时间内聚集大量需求,反向定制,F2C。
36
反其道而行之的商业模式
· 互联网营销的反漏斗模型,拉力模型,K因子为第一步 · 经典的AARRR漏斗模型,推力模型,最重要的K因子为最后一步
2018年电商低线市场渗透拼多多分析报告

2018年电商低线市场渗透拼多多分析报告2018年7月目录一、低价拼团电商平台,顺势而为快速崛起 (4)二、聚焦低线广阔市场,满足低价多元需求 (8)1、电商渗透率迎提升,低线网购市场迸发 (9)2、低线群体收入提升,消费需求丰富多元 (11)3、聚集低线分散需求,错位竞争拓展市场 (12)三、智能手机微信物流,三大红利奠定基础 (14)1、智能手机快速普及,增加平台新兴用户 (14)2、微信社交分享支持,极低成本大量引流 (15)3、物流成本逐年下降,极低价具备可能性 (17)四、低价格带商品拼团,批量成交量利齐收 (18)1、聚集合店供多品类,拼团模式折价销售 (18)2、品牌商品低价清仓,非品牌商品可议价 (21)3、技术支持平台稳定,营销提形象引客流 (22)4、爆款拼团聚集需求,薄利多销以量制胜 (23)五、高速规模扩张之后,成长与挑战并存 (26)1、以平台模式进行低价格带商品销售或存在质量难以把控的问题,较难以提升平台信任度 (26)2、拼团信息分享载体较多依赖于微信平台,或存在使用成本上升等经营风险问题 (27)3、公司平台主要经营商品为尾货处理及非品牌商品销售,或存在市场变化或规模限制等阻碍发展的问题 (27)拼多多:低价拼团电商平台,规模跻身行业前三。
拼多多由黄峥先生于2015年9月创立,截至目前共获三轮融资,董事长兼CEO黄峥持股50.7%,腾讯为第二大股东持股18.5%。
公司为主打低价拼团的第三方电商平台,主要定位于低线市场分散的低价格带用户,采用拼团模式与微信的低成本信息传递来聚集有效需求,从而实现快速的市场渗透,截至2018Q1平台活跃商户超100万家,活跃买家近3亿,月活跃用户1.66亿,2017年GMV达1412亿,从月活、APP 下载活跃度及交易规模来看公司均已跻身中国电商平台前三位。
公司采用平台模式,主要收益来源于营销广告及商家交易手续费,2017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17亿元,净亏损为5.25亿元。
【行业报告】拼多多平台数据报告

2017人均年消费额 (元)
8732
4426
2017平均客单价 (元)
412.5
284.52
2017平均商家数 (万)
100
576.9 拼多多 天猫
京东
33 拼多多 天猫
京东
20
19.5
拼多多
天猫
京东
备注:*天猫、京东 2017 年活跃用户人均年消费金额为 2017Q2-2018Q1 数据;天猫、京东平均客单价数据为2017年9月数据
拼多多近12月累计GMV
近12月累计GMV(亿元)
1412
1987
709
209
384
2017Q1
2017Q2
2017Q3
2017Q4
2018Q1
较竞争对手,拼多多平均客单价为33元,不及天猫十分之一
拼多多商家数达100万,为天猫/京东的五倍之多;但商家多无法带来人均消费额的上涨,拼拼多以
低价策略为主,平均客单价仅33元,人均年消费额仅576.9元,不足天猫和京东的十分之一;
02 用户下沉,接地气
part • 社会属性
• 画像描述
拼多多集中于女性,年龄层以30以下青年为主
较其它电商平台,拼多多女性消费者占70.1%,是男性的2倍之余; 拼多多用户72.9%来自于30岁以下用户,与其它电商平台用户年龄层相仿;
拼多多 淘宝 天猫 京东
不同平台用户性别占比
男女 29.9%
至2018Q1,拼多多活跃用户数达3亿,活跃度达56%; 2017年电商类APP年度周活跃渗透率,拼多多达8.7%;月人均在线时长达294分钟(4.9小时)
拼多多平台用户活跃情况
活跃用户数(亿)
平均月活跃用户数(亿)
速途研究院:2018上半年国内拼购电商市场研究报告

速途研究院:2018上半年国内拼购电商市场研究报告2018年拼多多的爆发式增长并成功上市,让更多的人看到了拼购市场的潜力,尤其是在线上获客成本不断走高的情况下,“拼购”这一模式也成为了电商平台快速吸流引客的新方式。
拼购以低价引入流量,通过关系网对商品进行分裂曝光,既满足了多数人追求“低价”的需求,又大幅度增加了中小商家和尾货的曝光率和购买率,目前拼购已经成为广大消费者所青睐的一种购物模式。
速途研究院分析师通过对2018上半年拼购电商市场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并配合用户调研,分析讨论国内拼购电商市场的发展趋势。
拼购电商用户规模及预测拼购概念由来已久,最早的团购模式就有拼购的影子,到现在加入了社交因素,并借助社交扩散吸引大量消费者参与其中。
据相关数据统计,在2016年我国拼购电商用户人数为0.97亿,这一年9月拼多多与拼好货合并,10月10日,拼多多单日交易额超过1亿。
苏宁也在这一年推出苏宁拼购项目,2016年可以看做是拼购电商正式兴起的一年。
到了2017年,拼购用户规模已达2.11亿,同比增长117.5%。
各大电商巨头也纷纷上线拼购项目,预估在2020年,我国拼购用户将达到4.97亿人。
电商巨头纷纷入局拼购市场拼多多的势如破竹,撬动了原有的电商市场格局,各大电商平台纷纷入局争抢拼购市场的大蛋糕。
其中苏宁上线了“苏宁拼购”,并将每年的8月8日定为拼购节;淘宝在2017年7月上线拼团功能,并于今年三月推出了“淘宝特价版”APP,主打低价拼团;而京东在2年前也曾尝试过拼购模式,此次再度发力拼购业务,并结合微信小程序一起发力;此外,支付宝也联合淘宝上线了拼购小程序“每日必抢”,网易推出了“网易一起拼”。
从微信指数看,拼多多10月9日微信指数最高,为17799966,日环比为2.41%;其次为京东拼购,指数为293285,日环比36.92%;而苏宁拼购和淘宝特价虽然指数不算高,均不到4000,不过一直保持较高的日环比增长率。
2018年网络购物行业分析报告

网络购物市场进入品质升级时代
人到中年,中国网络购物行业进入提质升级新阶段 消费升级,消费者日益重视产品品质和体验 正品保障为目前各方发力重点
网络购物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2017年中国网购市场增速回升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2017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预计约为6.1万亿元,同比增长29.6%,呈现出增速回升的 态势。分析,2017年网络购物市场的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各种创新模式的涌现和落地,包括电商的线下零售店模式、 品质电商模式以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网购市场的赋能和升级。
2018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分析
平台端:综合平台格局已定,垂直领域细分愈来愈深
唯 品 会 国美
亚马逊 网易 考拉 易果生鲜
物流仓储:覆盖面愈来愈广,配送时效和匹配度愈来愈高
苏 宁
贝贝网 网易严选 小红书 宝宝树 其 他 拼多多 FlowerPlus
阿里
京东
1.1亿
日均快递业务量
2天
平均送达时长
的比重
男 女 12.1% 14.1% 16.5% 16.8% 16.3% 12.0% 12.3%
20001990-1999 1980-1989 1970-1979 1960-1969 1950-1969
0-10岁 11-20岁 21-30岁 31-40岁 41-50岁 51-60岁 60岁及以上
61.2
中国网络购物行业发展阶段
稳定增长期(2013-2016) 线上线下融合实践期(2017-)
2013-2020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规模及增长率
46.8% 36.9% 23.1% 29.6% 24.2% 20.8% 19.0% 10.8
1.9 2013
2.8
2018年最新网络特卖行业分析报告

网络特卖行业分析报告正文目录网络限时特卖:网购市场新入口 (5)特卖电商起源:上游企业库存积累,下游消费者追求高性价比商品 (5)供给端:上游生产企业存货累积,去库存诉求强烈 (5)需求端:消费者追求高性价比商品,限时特卖同时满足品质与廉价需求 (5)商品与客群:女性消费者占比高,二三线品牌为主打 (6)品类与客群构成:女性消费易受打折信息影响,服饰、化妆品成为主流 (6)品牌定位:二三线品牌更适合国内限时特卖模式 (8)行业格局:各类电商纷纷入局,竞争日趋激烈 (10)垂直特卖电商:优胜劣汰,向全品类平台发展 (10)垂直电商特卖频道:自身流量较少,品类经营存在局限 (12)综合电商特卖频道:阿里系多方布局,京东闪购GMV贡献尚小 (12)阿里系特卖:限时团购、二三线品牌/奢侈品牌多方位布局 (12)京东闪购:业务模式与唯品会相近,预计GMV贡献尚小 (14)唯品会:尾货市场天花板明显,商品品类/周期扩展成必然选择 (15)运营模式:名牌折扣+限时抢购+正品保障,自营占比超过97% (16)国内率先引入名牌折扣+限时抢购+正品保险的商业模式 (16)自营代销模式为主,买手团队提供专业支持 (17)用户数据分析:用户数量高速增长,客单价、活跃用户购买频次相对平稳 (18)用户数量保持高速增长,活跃用户/重复购买用户占比逐渐提升 (18)客单价、活跃用户购买频次近5年均无明显变化 (19)财务数据分析:费用率改善不抵毛利率下降,平均物流/获客成本高于京东 (20)销售毛利率下降拖累综合毛利率下行,仓储费用改善带动期间费用率下降 (20)平均物流成本下降,活跃用户引流成本高于京东 (22)唯品会服装“尾货”市场空间测算:预计2019年前后即达天花板 (22)商品品类拓展:借助客群协同,向母婴、化妆品等品类延伸 (23)搭乘母婴市场高速发展期,童装与唯品会原有服装业务协同性高 (23)发力跨境业务,带动美妆品类高速增长 (25)家电、超市等多品类扩张,但2016年其他商品营收出现下滑 (27)商品周期拓展:向新品、热销品进行延伸,但与天猫相比优势并不明显 (27)限时特卖具备营销与预售能力,产品周期延伸成为可能 (27)唯品会进军新品与热销品销售,综合电商平台将成竞争对手 (28)行业总结与展望:尾货市场已成红海,差异化营销能力创造新机 (30)图表目录图表1:中国纺织服装、服饰业存货(201408-201707) (5)图表2:网购用户看重的因素 (6)图表3:主流B2C电商用户性别构成(2017.02) (6)图表4:唯品会官网女装特卖频道呈现界面 (7)图表5:女性购买不同品类商品的刺激因素 (7)图表6:唯品会分品类营业收入占比(2016) (8)图表7:唯品会女士连衣裙和女士包袋价格区间占比(统计时间:2017.8.30) (8)图表8:主流电商用户消费能力构成(2017.02) (9)图表9:主流电商用户城市构成(2017.02) (9)图表10:特卖市场参与者 (10)图表11:线上特卖竞争者进入历程 (10)图表12:垂直特卖电商出局者 (11)图表13:聚美优品营业收入及同比增速(2011-2016) (11)图表14:聚美优品活跃人数及同比增速(2011-2016) (11)图表15:卷皮、唯品会、聚美优品百度搜索指数(2016.01-2017.08) (11)图表16:2016年网购App月活跃用户数排名前十 (12)图表17:卷皮App网购页面 (12)图表18:蘑菇街快抢购物页面 (12)图表19:洋码头限时抢购物页面 (12)图表20:聚划算的参聚类型 (13)图表21:魅力惠官方网站 (13)图表22:天猫App首页为魅力惠提供入口 (13)图表23:魅力惠的奢侈品牌和时尚品牌概览 (14)图表24:京东闪购官网页面 (14)图表25:京东App首页下拉后可见闪购入口 (14)图表26:唯品会营业收入及增速(2012-2017H1) (15)图表27:唯品会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及增速(2012-2017H1) (15)图表28:国内几大B2C电商平台GMV(收入)及增长率(2012-2016) (15)图表29:国内几大B2C电商平台移动端销售占比(2012-2016) (15)图表30:国内线上B2C市场份额(2012-2016) (16)图表31:唯品会“名牌折扣+限时抢购+正品保险”模式 (16)图表32:唯品会分品类营业收入构成(2012-2016) (17)图表33:唯品会自营商品销售收入占比(2013-2017H1) (17)图表34:唯品会自营环节流程图 (18)图表35:唯品会注册用户数、年活跃用户数、重复购买用户数及增速(2012-2016)18图表36:唯品会年活跃用户数占比(2012-2016) (19)图表37:唯品会重复购买用户数占比(2012-2016) (19)图表38:唯品会总订单量(2012-2016) (19)图表39:唯品重复购买用户订单占比(2012-2016) (19)图表40:唯品会客单价及增速(2012-2016) (20)图表41:唯品会活跃用户平均购买频次及增速(2012-2016) (20)图表42:唯品会自营毛利率与综合毛利率(2012-2017H1) (20)图表43:唯品会仓储物流中心面积(2012-2017Q2) (21)图表44:唯品会自有物流配送比例(2015Q2-2017Q2) (21)图表45:唯品会物流中心分布与面积(2016) (21)图表46:唯品会费用率情况(2012-2017H1) (21)图表47:唯品会净利率与归母净利率(2012-2017H1) (21)图表48:唯品会单笔订单履行费用及增速(2012-2016) (22)图表49:唯品会活跃用户获客成本及增速(2012-2016) (22)图表50:唯品会与京东单笔订单履行费用比较 (22)图表51:唯品会与京东活跃用户获客成本/活跃用户平均营销费用比较 (22)图表52:唯品会服装尾货市场达天花板所需时间敏感性分析(以2017年1月为起始时间计算)23图表53:B2C母婴市场交易规模(2012-2016) (24)图表54:母婴市场品类交易额占比情况(2014-2015) (24)图表55:唯品会2015年第3季度母婴市场品类交易额占比情况 (24)图表56:唯品会B2C母婴市占率(2014Q2-2017Q1) (25)图表57:唯品会母婴类产品营收及增速(2013-2016) (25)图表58:进口零售B2C电商市场交易规模(2012-2018E) (25)图表59:2016年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平台销售额占比 (25)图表60:唯品会国内自营仓布局 (26)图表61:唯品会海外仓布局 (26)图表62:2016跨境网购用户偏爱购买品类 (26)图表63:线上化妆品交易规模及增速(2011-2018E) (27)图表64:唯品会化妆品类产品营收及增速(2013-2016) (27)图表65:唯品会化妆品类产品营收及增速(2013-2016) (27)图表66:特卖渠道营销能力&厂家C2B预售定制过程 (28)图表67:茵曼各销售渠道占比(2013-2015) (28)图表68:裂帛各销售渠道占比(2013-2015) (28)图表69:唯品会与天猫部分产品价格对比(对比时间:2017.8.30) (29)网络限时特卖:网购市场新入口特卖一般指在特定的时间段里以优惠的价格出售指定的商品。
2018年电商行业拼多多分析报告

2018年电商行业拼多多分析报告2018年8月目录一、拼多多业务简介 (7)(一)业务模式:“拼团+低价”,满足中小卖家流量需求及消费者价格需求.71、B端满足中小卖家的流量需求 (8)2、C端低价购买+流量低成本传播 (9)(二)经营简介:拼多多产品构成类似于淘宝,目前仍然亏损 (9)(三)市场地位:规模快速扩张,逐步成为较重要竞争者 (10)二、公司特点 (12)(一)产品端:供应链提效带来低价,低价推动拼多多高速增长 (12)1、拼多多整体定位较低,与品质化前的淘宝类似 (12)2、低价源于供应链、营销提效,以量取胜预计可持续 (14)(二)供给端:电商渠道提升农产品销售效率,解决过剩产能及杂货库存 161、拼多多抓住农产品等生鲜电商渗透发展机遇 (16)2、拼多多解决电商冲击下的过剩产能及杂货库存 (17)(三)需求端:切分中低端市场及农村市场,三线及以下空间广阔 (19)(四)渠道:腾讯参投带来微信用户群,拼多多在微信上不断引流 (22)(五)未来看点:量、价、市占率均有较大增长空间 (24)三、盈利模式与未来探讨 (25)(一)好与不好:满足多层次消费需求是关键 (25)1、并非简单消费升级或降级,满足多层次消费需求是关键 (25)2、平台化运营致监督能力有限,打假或提升运营成本 (25)(二)盈利能力:正常发展下拼多多有望实现盈利 (27)(三)电商格局:短期看主流电商对标产品对拼多多冲击或有限,长期看成为电商第三极仍将面临激烈竞争 (28)1、背靠微信,拼多多GMV有望持续较快提升 (28)2、短期看,阿里京东对标产品冲击或有限 (30)3、长期看,走向电商第三极的路上仍将面临激烈竞争 (31)四、主要风险 (31)“拼团+低价”满足中小卖家流量需求及消费者价格需求:拼多多商业模式分为“单独购买”和“拼团购买”两种模式,大多数人选择更为低价的拼团模式。
拼多多连接了无渠道的农产品,和无品牌的小厂家,搭上农村电商渗透率提升一级三四线城市消费升级的快车,并成为库存积累品的销售渠道,满足消费者的低价需求。
2018年电商行业拼多多分析报告

2018年电商行业拼多多分析报告2018年8月目录一、三年时间成长为国内第三大电商平台 (6)1、发展历程 (7)2、融资情况及股权结构 (7)3、主打“拼单”社交电商模式,收入主要来自电商平台服务 (8)(1)区别于主流电商,拼多多主打“低价爆款”的“拼单”社交电商模式 (8)(2)收入结构简单,主要来自电商平台服务收入 (9)二、GMV复购用户贡献偏低,活跃用户增速放缓 (10)1、GMV达2621亿元,复购用户贡献偏低 (10)(1)拼多多GMV高速增长,2018Q2年度GMV达2621亿元 (10)(2)活跃用户首超京东,但增速下滑 (11)(3)用户复购率仅占57%,近一半用户“一次游”,远低于阿里复购率 (11)(4)GMV增速主要由复购用户贡献,但贡献占比呈下降趋势 (12)2、月均活跃用户增长接近天花板 (13)三、背靠腾讯引流成本较低,未来或将上升 (14)1、背靠腾讯巨量用户及“拼单”购物模式,获客成本仅24元 (14)2、微信引流接近天花板,获客成本或上升,但预计低于阿里、京东 (15)四、毛利率上升空间有限,现金流增长或将不可持续 (16)1、毛利率达77%,未来上升空间有限 (16)2、现金流主要由资本推动,商家占款周期偏长 (19)(1)拼多多筹资能力强,现金流充裕 (19)(2)以中小商家为主,保证金较低,未来提升空间小 (19)(3)应付商家款占款周期达22.55天,未来有下降可能性 (20)(4)现金流主要由资本推动,未来或遇现金流紧张 (20)五、受益于低价低线社交电商模式的同时问题凸显 (21)1、主打“低价爆款”商品,实现规模化销售,但产品质量问题明显 (21)(1)“拼单”配合“低价爆款”和物流全免实现商品规模化销售 (21)(2)“货找人”模式,弱化搜索功能 (22)(3)低价商品质量难以把控,拉低平台信任度 (23)2、依赖微信、QQ流量低成本获取用户 (23)(1)利用微信、QQ引流,通过“拼单”获取裂变用户,实现低成本获取用户 (23)(2)有奖游戏加广告营销,增强引流能力 (24)(3)获客成本虽低,但客单价也低 (25)(4)“拼单”模式较多依赖微信、QQ平台,或存在合作受限问题 (25)(5)短期“拼单”乐趣多,长期会对用户带来困扰 (26)3、定位低线城市人群,用户流量受“消费升级”影响 (26)六、双面夹击下,低价商品固有用户群体使其仍有生存空间 (28)1、“低价爆款”模式受阿里、京东狙击 (28)2、朝高质量商品转型与淘宝、京东形成正面竞争 (30)3、低价商品的固有用户群体使其仍有生存空间 (30)七、保持既有优势的同时积极谋变,可获长远发展 (31)1、深入上游供应端,保证价廉质优 (31)2、引入品牌商家,改善其产品以生活小件物品为主的特征,以提升其客单价 (31)3、将用户流量由微信导入拼多多APP,以减少对微信引流的依赖 (32)4、深耕低线城市消费市场 (32)八、总结 (33)。
拼多多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拼多多作为一家创新型电商平台,凭借其独特的“拼团”模式迅速崛起,吸引了大量用户。
为了深入了解拼多多的运营模式和用户体验,我们开展了一次拼多多实验。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拼多多的运营模式,分析其优势与不足。
2. 体验拼多多的购物流程,了解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感受。
3. 比较拼多多的价格优势,分析其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
三、实验内容1. 拼多多的运营模式(1)拼团模式:用户发起拼团,邀请好友参与,达到一定人数后即可享受优惠价格。
(2)社交电商:通过微信、QQ等社交平台分享拼团信息,扩大用户群体。
(3)农产品直供:与农民直接合作,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
2. 拼多多的购物流程(1)搜索商品:用户在拼多多平台上搜索所需商品。
(2)查看详情:了解商品价格、评价、销量等信息。
(3)发起拼团:选择心仪的商品,发起拼团邀请好友。
(4)支付成团:拼团成功后,支付相应金额。
(5)收货评价:收到商品后,进行评价。
3. 拼多多的价格优势(1)比价功能:用户可轻松比较不同商家的价格,选择最优方案。
(2)优惠券、红包等促销活动:降低消费者购买成本。
四、实验过程1. 注册账号:在拼多多平台上注册账号,进行实名认证。
2. 体验拼团购物:选择一款心仪的商品,发起拼团,邀请好友参与。
3. 收货评价:收到商品后,对商品进行评价。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拼多多的运营模式具有以下优势:(1)降低成本:通过拼团模式,降低消费者购买成本。
(2)扩大用户群体:社交电商模式,利用社交平台扩大用户群体。
(3)农产品直供: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2. 拼多多的运营模式存在以下不足:(1)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商家为了追求低价,牺牲产品质量。
(2)售后服务问题:部分商家售后服务不到位,影响用户体验。
3. 拼多多的价格优势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1)降低消费者购买成本:消费者可轻松比价,选择最优方案。
2018年电商行业拼多多分析报告

2018年电商行业拼多多分析报告2018年4月目录一、拼多多的流量崛起:农村包围城市 (5)二、拼多多的流量转化与留存 (10)1、这增量5亿的用户是否能够留存于拼多多中 (11)2、拼多多能否抢夺市场中电商核心用户 (13)3、拼多多的留存用户能否支撑一个与淘宝/天猫、京东抗衡的电商平台 (15)三、拼多多能否提高货币化率,最终实现盈利 (17)背景:电商独角兽背后的流量生态。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 年全国网上零售额7.18 万亿,而市场预期阿里GMV4.6 万亿。
在阿里最强势的电商领域,为什么还能不断诞生新的独角兽?互联网时代,流量是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拥有流量分发能力是BAT之所以为BAT的原因。
未来可能是ATMT(阿里+腾讯+小米+头条)。
通常认为,流量变现效率的优先级是:游戏>广告>电商。
然而从市场规模大小来看,却是:游戏<广告<电商。
这也是为什么腾讯在占据游戏和广告的优势后,仍然想做电商(现在是新零售)的原因之一。
梳理历史,我们发现近年来,阿里和腾讯都在通过投资提高流量变现的效率。
但二者的差异在于:1.阿里的收购和投资更多是为了获取流量,而流量是为了绑定用户在平台上产生更多交易;2.而腾讯则相反,投资多是为了自有流量的变现,这个逻辑不仅适用于投资电商,也适用于教育等多个领域。
站在这个逻辑下,我们再来理解一次近期线下零售投资的战役,马云投资高鑫、三江、新华都、居然之家,马化腾投资永辉、家乐福、步步高、海澜之家。
马云希望获取线下流量、整合数据与供应链;马化腾则一手给钱,一手给流量。
为什么在阿里极占优势,且极度警惕的核心电商领域还能有公司不断成长起来呢?我们认为背后的原因就是“腾讯”。
而究竟哪家独角兽能够长大,最后上市,排除掉融资等原因,或在于三个方面:1、谁能拥有更多流量,2、谁能提高流量的转化率和留存率,3、谁能够提高货币化率,也就是谁的商业模式能够最终盈利。
激进的拼多多——基于2018年拼多多产品迭代的分析及思考

激进的拼多多——基于2018年拼多多产品迭代的分析及思考2018年,拼多多备受行业瞩目,本文将基于拼多多2018年的版本迭代的逻辑,分析拼多多产品的迭代重点和发展策略。
2018年对于国内互联网行业是一个浓墨重彩的一年,先有上半年令人瞩目的“头腾大战”,腾讯因此20年来第三次调整组织架构,正式宣告产业互联网的到来;也有下半年突然而来的寒冬和裁员,引起哀嚎遍野,正式宣告互联网告别粗放扩张的上半场,迎来了精细运营、成本为重的下半场。
在这意义非凡的一年里,除了抖音这款火爆全年甚至国外的爆款产品,拼多多的发展也同样让人侧目,本文从产品的角度,基于拼多多2018年的版本迭代的逻辑,分析拼多多的发展策略和产品逻辑,希望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拼多多2018年整体情况根据拼多多最新发布的2018年财报:2018年,平台GMV达4716亿元,同比增长234%;平台年度活跃买家数达4.185亿,较2017年同期劲增1.737亿。
全年实现营收131.20亿元,同比增长652%。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网上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3.9%。
上述数据表明,拼多多的市场份额增速10倍于行业平均水平。
作为对比,京东2018年全年GMV近1.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2018年全年净收入为462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5%。
截至2018 年12 月31 日,京东过去12 个月的活跃用户数为 3.053 亿,去年同期活跃用户数为 2.925 亿。
可以看到虽然从体量上来看拼多多和京东仍然有较大差距,但是从增长率上拼多多的发展已经足够让东哥彻夜难眠。
年度活跃买家更是一股超过京东,证明五环外庞大的市场空间。
拼多多2018年产品迭代的逻辑首先从整体式来看,拼多多2018年一共迭代了产品52次,平均7天迭代一次版本,这个迭代的频率可以用惊人来形容,对比另一个爆款产品“抖音”,也仅仅迭代了36次,平均10天迭代一次。
作为更加高频和日活更高的产品,抖音的迭代频率也比不上拼多多,足以说明拼多多团队对于创新和变化的要求,以及希望快速检验产品如何对用户更有吸引力。
【干货】拼多多商业模式产品及运用玩法分析

【干货】拼多多商业模式产品及运用玩法分析导读拼多多属于平台电商,商业模式类似线下购物中心/小商品城,平台为上架提供销售场景,向B/C端商家收费,收入来自店铺租金、交易佣金和广告营销收费。
目前拼多多的年度GMV为1987亿元,年活跃用户数为2.95亿,最新年报营收17亿元,最新年报净利润为-5亿元,货币化率达到1.23%,对比阿里3.66%、京东5.61%,拼多多的货币化率是最低的。
(数据来源:国金证券研究所)从提升平台商业目标的方向来看,本文探讨如何从产品端、运营端,促进单个用户(新老用户)消费行为,进阶到促进用户群体消费行为的裂变,而不仅仅是用户规模上的裂变,进而实现提高平台GMV。
一、发展现状1、产品简介:拼多多是国内主流的手机购物APP,成立于2015年9月,用户通过发起和朋友,家人,邻居等的拼团,以更低的价格,拼团购买商品。
旨在凝聚更多人的力量,用更低的价格买到更好的东西,体会更多的实惠和乐趣。
2018年7月26日,拼多多在美国上市。
2、目前现状2018TOP10电商及市场份额二、商业模式简介1、电商模式:拼多多属于平台型电商,盈利模式类似线下购物中心/小商品城,平台为上架提供销售场景,向B/C端商家收费,收入来自店铺租金、交易佣金和广告营销收费。
2、业务逻辑:拼多多作为平台电商,面向买家和卖家,对于买家,拼多多提供商品的展示和选购,买家来进行消费,对于卖家,卖家入驻进平台,拼多多提供平台服务。
拼多多的盈利模式主要是来自在线营销服务收费,以及收取与交易额相关的佣金,所以应该关注的重要指标是:GMV和货币化率,GMV 指用户拍下订单的总金额,是电商平台聚集流量、将流量转化为订单的能力。
货币化率为电商平台GMV 转化为广告费、服务费等变现方式的比例,是衡量电商平台流量变现能力的指标。
业务逻辑分析从提高盈利的目标来看,有两方面,一是提高GMV,二是提高营业收入。
①GMV=用户数*客单价或者=订单数*件单价,在买家端聚流量,营造“拼着买,更便宜”的购物氛围,促进买家分享,获得低成本的流量,实现买家流量快速增长。
拼多多季报图解:营收34亿活跃买家数同比增长144%

拼多多季报图解:营收34亿活跃买家数同比增长144%雷帝网雷建平 11月20日报道新电商平台拼多多(NASDAQ:PDD)今日发布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截至2018年9月30日的12个月期间,平台GMV达3448亿,较上年同期增长386%。
年度活跃买家数为3.855亿,较上年同期增长144%;平台移动客户端平均月活用户数为2.317亿,较上年同期增长226%;活跃买家年度平均消费894.4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9%。
2018年第三季度,平台实现营收33.724亿,较上年同期增长679%。
财报显示,相较第二季度,拼多多年度活跃买家数新增4200万,平均月活用户新增3700万,表明平台在维持用户高速增长的同时,实现极高的用户留存率。
截至2018年9月30日,拼多多活跃买家的年度平均消费额为894.4元,较第二季度的762.8元环比上涨17.7%。
基于活跃买家数和年度平均消费的双重涨幅,平台过去12个月期间的GMV同比增长386%至3448亿元,较第二季度的2621亿元增长827亿元,环比增长32%。
拼多多CEO黄峥表示:“活跃买家年度平均消费额同比翻倍,体现消费者对平台有更强信心。
我们会继续加大技术投资,有充足的信心能够实现结合Costco和Disneyland的长远目标。
”发布财报后,拼多多盘后股价大涨12.25%。
拼多多Q3营收33.724亿同比增长697%拼多多第三季度实现营收33.724亿元,同比增长697%,较第二季度增长24%。
收入增长主要源自在线营销技术服务收入的增长。
当季,拼多多在线营销技术服务收入为29.74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27%。
基于这部分收入的增长,拼多多当季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为2.497亿元,上年同期的该项数字为负6.821亿元。
拼多多Q3成本7.74亿元同比增长315%拼多多第三季度成本7.74亿,较上一季度增长100%,较上年同期增长315%。
拼多多Q3毛利25.97亿元毛利率77%拼多多第三季度毛利25.97亿,毛利率为77%,高于上年同期的56%,低于上一季度的86%。
2018年拼多多分析报告

2018年拼多多分析报告2018年拼多多分析报告2018年4月目录一、拼多多兴起的天时、地利以及人和 (5)二、低价爆款,拼多多弯道超车 (7)(一)拼团模式,主打低价爆款 (7)1、拼团模式的第三方社交电商平台 (7)2、拼团模式下主打低价爆款 (8)(二)利用广告和沉淀资金赚钱 (8)(三)发展迅猛,成为社交电商独角兽 (9)三、主攻低线城市,逆消费升级的典型 (11)(一)相较传统电商,瞄准低线城市女性 (11)1、主流电商平台向品质化倾斜的同时,拼多多则做低价爆款 (11)2、瞄准低线城市女性 (13)(二)紧抓低线城市居民时间充裕、追求低价的特点 (14)1、低收入者仍然大量存在 (14)2、互联网渗透,低价电商极具吸引力 (15)3、社交属性是低线城市居民消磨时间的好选择 (16)(三)把握小镇青年带来的流量红利,获客成本低 (17)1、低线城市人口基数大,叠加人口回流 (17)2、一二线城市获客成本陡增,小镇青年成为新一波流量红利 (18)四、背靠微信,社交打法实现低成本裂变 (19)(一)社交电商相较于传统电商:刺激需求、增强信任、低成本裂变 (19)(二)连续获腾讯投资,背靠微信 (20)1、背靠微信,获得流量支持 (20)2、对淘宝构成一定威胁 (21)3、拼多多相较于其它拼团平台:绝佳时机和微信支持 (23)五、发展前景:微信仍是支撑,品质需要提升,看好C2M (26)(一)微信仍然是拼多多强有力的支撑 (26)(二)淘宝和京东暂时难以威胁拼多多主阵地,提升品质是必然(27)(三)看好C2M模式 (30)社交电商拼多多成立不到三年,发展迅猛,目前月活仅次于淘宝和京东。
拼多多以规模效应带动生产侧成本降低,以互联网社交一改供给侧传统的被动式等;把握了互联网下沉、主流平台品质化升级的绝佳时机,差异化打法瞄准低线城市,同时腾讯体系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商业模式:低价爆款,拼多多实现弯道超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线上十元店业态拼多多分析报告
2018年10月
目录
一、活跃用户数量排名前三的中国领先电商平台 (5)
1、庞大的用户群为吸引商家奠定了坚实基础 (5)
2、拼多多的商业模式已具有很高的进入门槛 (8)
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中国成熟的电商环境助力拼多多高速成长
11 ...................................................................................................................
1、成熟的第三方物流基础设施 (11)
(1)成熟的物流基础设施为拼多多提供了覆盖更大用户群的基础 (11)
(2)中国的物流网络正在扩展到更广阔的农村地区 (11)
12
2、便利的支付工具 ..............................................................................................
13
3、更为简便的货币化 ..........................................................................................
(1)拼多多的广告产品与淘宝/天猫非常类似 (14)
(2)在线营销货币化率提升 (15)
三、高性价比产品(十元店业态)市场:需求强劲,竞争程度相对低...................................................................................................................
16
1、市场对高性价比产品需求旺盛 (16)
(1)当大多数电商企业关注消费升级、推广更多品牌及优质高价商品时,拼多多瞄
准了高性价比产品这一市场空白 (16)
(2)中国消费者对高性价比产品的需求仍然不可忽视 (16)
2、不同的定位求导致现有电商巨头难以直接威胁到拼多多 (18)
四、增长空间估算:线上十元店业态--拼多多的主战场 (19)
1、“十元店”经济:预计到2020年在中国零售市场中的渗透率达到10% (19)
(1)日本、美国和英国:“十元店”经济成为零售市场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19 (2)中国:2022年“十元店”在零售市场中的渗透率有望达到10% (21)
2、拼多多:高性价比产品/十元店业态(50%)+ 品牌产品+ C2M及自有品牌
21产品 ........................................................................................................................
3、拼多多平台承载的十元店业态具备不错的盈利能力和抗经济周期性的特点
23 ................................................................................................................................
25
五、财务预测...........................................................................................
1、收入与利润:预计2019年开始达到盈亏平衡,2020年经调整净利润120
亿元(货币化率 3.6%) (25)
27
六、主要风险...........................................................................................
1、平台上销售假冒、未经授权、非法或山寨产品 (27)
2、激烈竞争导致市场份额、用户和商家的流失 (28)
3、严重依赖微信等社交平台 (29)
4、由于竞争对手的压力,品牌商可能中止与拼多多合作 (29)
拼多多独特的市场定位能使其在竞争中生存。
虽然面临阿里巴巴“二选一”等竞争,我们仍然预测品牌商家在2022年贡献拼多多20-30%的GMV;参照海外一元店业态的利润率规模,我们认为拼多多的货
币化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由于平台上的商家能够赚到可观的利润。
中国活跃用户前三的电商平台。
商家自然会向大流量的电商平台聚集。
拼多多成立三年,平台上近12个月活跃用户数已超过3亿、活跃商家超过170万。
我们认为拼多多的业务模式具有较高进入门槛:
随着电商行业用户获取成本不断攀升、微信等社交平台的流量红利逐渐消失,电商巨头或新进入者在目前阶段几乎不可能复制拼多多的成功。
目前,电商行业的用户获取成本已经超过100元,并且还在继续攀升。
占领了需求强劲但竞争较低的市场。
当大多数电商企业关注消费升级、推广品牌商家和高价优质商品时,拼多多瞄准了高性价比产品这一市场空白。
在这种情况下,不同的平台定位导致现有电商巨头如阿里巴巴和京东等难以在自己的主App上直接正面与拼多多竞争;目前阿里巴巴和京东推出了新的APP或单独的频道来尝试相似的拼团
模式,但是由于无法借助社交流量或用户规模较小,这些举措效果不尽人意。
拼多多独特的定位为其开辟了一块竞争较少的市场空间。
GMV仍有较大上升空间,货币化具备潜力。
“十元店”渠道在社会零售总额中的占比正逐渐提升,且具有抗经济周期的特性。
预计
2022年,线上“十元店”业态的销售额将达到 1.2万亿元(10%在社会零售额的渗透率,20%拼多多的份额),并将贡献拼多多GMV总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