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三省六部制:隋唐时的官制。三省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中书省是决策机构,负责草拟,颁发皇帝的诏令,其长官为中书令;门下省是审议机构,负责审核诏令,驳正违失,其长官为侍中;尚书省是执行机构,负责贯彻执行重要政令,其长官为尚书令,副长官为左右仆射。三省为中央最高统治机构,三省长官同为宰相,共同负责中枢政务。六部是尚书省下属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吏部主管官吏的考核任务,户部主管户口赋税,礼部主管礼仪制度,兵部主管军政,刑部主管法律和刑狱,工部主管水路工程。各部长官均为尚书,副长官为侍郎。三省分权改变了以往宰相一人执掌大权的情况,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六部职司划分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统治力量。

02.政事堂会议:唐初协助皇帝统治全国的最高统治机构,政事堂是三省长官议事的地方,皇帝启用一些有才干、资历浅的人加“头衔”,同中书门下,进一步分相权,提高了办事效率,加强了相权。

政事堂唐宋宰相议事的地方。政事堂会议是常设的,协助皇帝统治全国的最高决策机构。唐初设政事堂于门下省。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原仅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左右仆射),是当时宰相。其后皇帝又以他官参加政事堂会议,称为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以后逐渐统一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名)等,亦为宰相。唐中宗即位后,移政事堂于中书省。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23)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不仅有决策权,还对尚书六部有对口管辖权,掌握一部分行政权力。北宋前期沿唐制,以政事堂为宰相,参知政事议事办公处设于禁中。政事堂囊括门下省、中书省和尚书省的大部或主要职权,是最高行政机构。政事堂下设舍人院,有知制诰或直舍人院,负责撰拟诏旨。还设孔目、吏、户、礼、兵和刑等五房,分曹处理事务。

03.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三品为官名。唐初定制,以中书令、侍中、尚书左右仆射为宰相。从太宗起,在者不轻以授人,常令他官居相职,给予参知政事等名义,贞观十七年(643),诏以萧瑀为太子保,李靖为詹士,二人并同中书门下三品,意谓与侍中、中书令相同,高宗以后,除原官位三公、三师、中书令外,非加同中书门下不为宰相,永淳元年(682)起,原官四品以下而参知政事者,用加“平章事”的名义。肃宗乾元后,通用“中书门下平章事”为衔,同中书门下三品之名遂废。

04.《开皇律》:隋文帝时颁布的国家法典。隋文帝即位后,制定了《开皇律》。其共二十卷,五百条,主要内容是:刑法分五刑,即死、流、徙、仗、笞,共二十等。十恶不赦之罪,即谋反、大不敬等罪;八议之科,规定八种人犯罪应给予减免。该法律废除了前代的一些酷刑,简化了律文,成为后代法律条文的范本。

05.大索貌阅:隋朝为清查户口而采取的措施。南北朝以来,由于赋税沉重,户口隐漏情况严重,开皇五年(585年),隋文帝下令清查户口,按照户籍簿上登记的年龄体貌进行核对,此即“大索貌阅”。如有不实,三长要发配远方。清查结果使户籍增加了四十万丁,一百六十四万余口。大索貌阅使大量逃避的丁壮和隐匿的户口重新编入户籍,增加了赋税收入。

06.输籍之法:隋朝推行的划分户等和纳税标准的措施,又称输籍定样。隋文帝于开皇五年(585年)采纳宰相高颖的建议,实行输籍定样。即有国家制定划分户等的标准,各州县依定样划分户等,作为征调户税、吏役的标准。由于国家规定的户税、吏役数量低于豪强地主对佃农的剥削量,许多原来依附于豪强地主的农民纷纷脱离他们,向官府申报户口、纳税服役,成为国家的编户。次制度使国家增加了财政收入,扩大了吏役来源,豪强地主的势力遭到极大的削落。

07.《唐律疏议》:唐朝颁布的国家法典,是刑律和注疏的合编,又称《永徽律疏》。唐初在《开皇律》的基础上,制定出《贞观律》、《武德律》。高宗时,又命长孙无忌对《贞观律》、《武德律》加以修改、注疏,成为《永徽律疏》,后世称之为《唐律疏议》。内容上有五刑十恶,量刑定罚上有所减轻。次法典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最完整08.河朔三镇:河北地区的卢龙、魏博、承德的节度使李怀仙、田承嗣、李宝臣三人为安史的旧将领,各自分为节度使。此三镇割据程度最强,历史上称“河朔三镇”或“河北三镇”。次三人管理地区也是安史叛乱的地区,民族成分复杂,有一定的胡化色彩,唐后期,三镇节度使的任命朝廷基本不能干预,都是家族相传或悍将传位,09.南衙北司之争:唐后期中央政府内部朝官和宦官间的政治斗争。此时,宰相官署在宫廷以南,称南衙;宦官所在的内侍省在朝廷北部,称北司。所以称此斗争为南衙北司之争。其中最激烈的是顺宗时期的“二王八司马事件”和文宗时的“甘露之变”。两次东斗争的结果均以宦官胜利而结束。宦官势力进一步加强。唐末昭宗时,宰相崔胤利用节度使朱温消灭宦官势力。南衙北司之争结束。南衙北司之争进一步削弱了中央集权。

10.《通典》:是我国第一部典制体通史,即专门记载历代政治、经济等典章制度严格变迁的通史。作者杜佑,

他在刘秩《通典》的基础上,用力三十余年撰成《通典》。全书共200卷,记载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唐玄宗天宝年间,全书分九门记事,有识货门、选举门、职官门、礼门、乐门、兵门、刑门、州郡门、边防门。《通典》的问世,创造了一种崭新的史书体裁——政书体,对后世影响巨大。

11.古文运动: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倡导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古文是唐朝人对先秦两汉通行的散文体文言文的称呼。魏晋时期以来流行骈体文,内容空洞,不切实际。唐初兴起了改变这种文体、文风的古文运动,名义上要求恢复先秦两汉的古代骈文体,实际上是在继承古代散文优秀传统的基础上,用自由质朴,注重内容的新散文来代替已走进绝境的骈文,是适应时代的文学革新运动。唐初陈子昂是这场运动的奠基者,在古文运动中贡献之大的是韩愈和柳宗元。由唐宋古文运动开始的古文新传统,支配了文坛一千多年,直到“五四”新文学运动以后,才被语体文所代替。

12.府兵制:起于西魏,行于北周和隋,兴于唐初的一种兵制,宇泰掌握西魏政权时所创立。其制为:置六军合为百府分属二十四开府,选拔体力强者充府兵,另立户籍。隋代府兵户籍改属州县。唐初整顿成为兵农合一的军事制度。府兵终身服役,征发时自备武器资粮,定期宿卫京师、戍守边境。自唐高宗时起,因府兵负担过重等原因渐见其弊,至天宝八年折冲府(唐代府兵制军府的总称)天兵可交,府兵制已名存实亡。

13.姓氏录:唐高宗李治、武则天时的官修谱谍。永徽六年(655)高宗废王皇后,改立武昭仪为后,武后逐步干预政事。当时曾经废王立武的宠臣许敬宗,以太宗时所修的《贞观氏族志》没有叙明武后的本望,李义府也为其家未列入《贞观氏族志》而有所不满,二人遂建议修改《氏族志》。唐高宗诏礼部侍郎李志约、著作郎杨仁卿、太子洗马史元道及太长丞吕才等十二人商议编入,于显庆四年(659)改《氏族志》为《姓氏录》。高宗为此书亲自写序,并规定了类例。《姓氏录》共收录二百四十五姓,二千二百八十七家,分为九等,当时五品以上的官员全部收入,皇后四家被列入第一等。由于兵卒以军工升五品以上官者亦入书限,引起缙绅哗然,多耻被甄叙,并号该书为“勋格”。随后,李义府上奏高宗收回全国的《氏族志》加以焚毁。《姓氏录》贯彻“各以品味为第等”的原则《氏族志》更加彻底,所收的大家亦大为减少,已将当朝无官职的旧氏族全部排除在外,说明它对旧族的贬抑超过了《氏族志》。但与《氏族志》相同,《姓氏录》在现实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亦很有限,婚姻崇尚门第的风气依然盛行。

14.开元通宝:唐代开元通宝货币。钱币在唐代始有“通宝”,开创了新纪元,在钱币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唐初沿用隋五铢,轻小淆杂,唐高宗武德四年(621年),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开元通宝”,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最初的“开元通宝”由书法家欧阳询题写,形式仍沿用秦方孔圆钱,规定每十文重一两,每一文的重量称为一钱,而一千文则重六斤四两。从此,中国的币制正式脱离以重量为名的铢两体系而发展为通宝币制,成为唐以后历朝的铸币标准,沿袭近1300年。

15.安西四镇:唐代安西四都护府统辖下的四座军镇。640年唐灭高昌国,置安西都护府于西州交河城,管理西域地区军政事务。658年唐把安西都护府迁至龟兹城、于阐、疏勒、碎叶等四镇,即安西四镇。安西四镇对保护中西路上交通要塞,巩固唐的西北边防都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

16.三吏三别: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三吏”“三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摆脱了乐府古题的束缚,创造了不少“即是诗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他以时事入诗,笔底波澜,真实地描写了特定环境下的县吏、老妇、新娘、征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行动、语言,生动的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和广大劳动人民深重的灾难和痛苦,展示给人们一幕幕凄惨的人生悲剧,凸显了诗歌的新闻性、现实感、人物访谈类新闻标题。并以“三吏”、“三别”等为标志,成就了一代“诗史”,再现了半世纪的历史画卷,是唐代生活的百科全书。

17.松赞干布:藏族吐蕃王国的创建者。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松赞干布即位为赞普,迁都逻些(今西藏拉萨),削平内乱,统一青藏高原,在大臣禄东赞协助下正式建立奴隶主统治的吐蕃王国。他发展农牧业生产,推及社会各阶层的关系,创设行政制度和军事制度,设置官制品阶,颁布律令,统一度量衡和课税制度,从中原及泥婆罗(今尼泊尔)、天竺等地引进文化、技术,使吐蕃社会有了迅速发展。贞观十五年(641年),松赞干布迎娶唐宗室女文成公主,结成和亲关系。唐封他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松赞干布又遣贵族子弟至长安入国学,学习诗书,请中原文士掌握其表疏。后又请蚕种及造酒、纸墨工匠,促进了汉藏文化的交流。

18.玄武门之变:唐初李世民为争夺皇位继承权而发动的政变。高祖李渊称帝后,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次子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