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学习资料
初中化学教师听课笔记
初中化学教师听课笔记
一、材料提及的实验方法
1.热量变化对水的抽气实验:用酒精灯加热500毫升容器,将一升水加入容器中,用容器镶有圆孔气体收集器,观察气体变化。
2.总离子浓度滴定实验:将混合溶液加入到样品管中,然后将分析用酸加入,观察滴定反应的变化,并记录其变化情况。
3.浊度实验:将溶液加入到非常小的浊度瓶中,然后观察其透过的光的散射程度,以此计算浊度。
二、老师所讲内容
1.本节课讲述了物质的定义、构成及其有机,无机的分类,着重讲解了物质的构成及其对应的有机,无机物质。
2.讲解了物质变化的分类,归纳了气体化学变化的几种变化,如还原反应、氧化反应、缩聚反应等,解释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微观机理。
3.讲解了化学实验技术,着重介绍了热量变化对水的抽气实验、总离子浓度滴定实验及浊度实验等,给出了实际操作过程,特别提出需注意事项。
化学的听课记录
化学的听课记录第一节课 - 化学基础- 时间:2021年10月1日- 内容:化学基础知识的介绍和讲解- 主要研究内容:- 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史- 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与分类- 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计算- 重点内容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如何进行化学方程式的平衡计算第二节课 -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时间:2021年10月8日- 内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原理和计算- 主要研究内容:-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化学平衡的概念和表达式- 反应速率与平衡常数的关系- 重点内容理解:如何计算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第三节课 - 酸碱中和与溶液- 时间:2021年10月15日- 内容:酸碱中和反应和溶液的性质- 主要研究内容:- 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和计算- 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和选择- 溶液的浓度表示和计算- 重点内容理解:如何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计算,如何选择酸碱指示剂,以及溶液浓度的表示和计算第四节课 - 化学能量与化学反应速率- 时间:2021年10月22日- 内容:化学能量和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 主要研究内容:- 化学能量的概念和计算- 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重点内容理解:如何计算化学能量,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以及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第五节课 - 高分子材料和化学实验- 时间:2021年10月29日- 内容:高分子材料的性质和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主要研究内容:- 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和性质-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安全注意事项- 重点内容理解:如何分类和理解高分子材料的性质,以及安全进行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以上是我对化学课的听课记录,请核对并提供反馈,谢谢!。
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
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听课时间:2010年9月24日,第二节。
听课地点:C159教室听课年级:九年级听课班级:C159听课学科:化学上课教师:廖建红上课内容:课题3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记录:教师:提出问题1、请同学们描述一下氧气的物理性质。
2、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3、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何重要用途。
师生归纳引入:氧气有很多重要用途,那你们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制得的吗?教师:你认为有哪些方法可以获得氧气?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演示:展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过氧化氢溶液、高锰酸钾、氯酸钾、二氧化锰,学生观察颜色和状态。
学生演示,教师指导:1、在试管中加入约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观察:木条没有燃烧。
师生分析原因:①无氧气放出②有氧气放出,但是量太少,不足以让木条复燃。
2、向上述试管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观察:木条复燃师生分析原因:①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发生反应,有氧气生成。
②二氧化锰没有参与反应,但它是过氧化氢发生化学变化的条件,也可能是促进者。
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①木条复燃②试管底部二氧化锰的量好象没有变化师生分析原因:二氧化锰没有参与反应,它不是反应物,它的量如果用精密仪器称量,我们会发现并没有发生变化,且还可继续使用,说明二氧化锰的质量、化学性质并没有改变。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进行小结。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也叫触媒。
例:汽车排气管有一个尾气处理装置,里面加入了一种催化剂,使会污染空气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了无污染的氮气和二氧化碳。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催化剂用途:老师强调:1、改变(加快或减慢)速率,不能片面说是加快。
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三篇】
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三篇】【篇1】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科学基本定律之一,是初中学生在化学科学习中第一次接触严密规范的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
教材编写内容也是学生在化学科首次学习定量实验方法,本课的学习对后续化学原理和定量研究的学习具有重要的示范指导意义。
下面谈谈本人对彭老师执教本课的看法。
一、教学思想符合新课程理念从本节课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来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体验、经历探究活动,真正的将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上,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教师具有良好的课改意识。
二、教学设计、教材处理较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科学的基本规律,它的学习对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它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既是推出化学方程式的前提,反过来又有助于加深对化学反应本质的认识,但有一些化学反应的现象表面上似乎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所以,质量守恒定律在具体情景中的应用、以及如何从微观上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师认真挖掘、组织课程资源,通过精心设计一系列实验探究活动:包括白磷燃烧的演示实验,铁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和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分组探究实验,推导出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活动目的明确、重点突出,体现出教师是在“用教材”而不是在“教教材”。
接着又通过蜡烛燃烧、碳酸钙与盐酸溶液反应的探究实验,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这2个反应似乎与质量守恒定律存在矛盾?学生通过猜想、思考、讨论、表达与交流,认识到它们与质量守恒定律没有矛盾,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的认识;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让学生主动建构质量守恒定律的较完整意义,这些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较好地突破教学难点。
听课教案化学笔记初中版
听课教案化学笔记初中版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常见化学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3. 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内容:
1. 化学的基本概念
a. 化学的定义和作用
b. 化学的基本分支学科
2. 化学实验
a.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b. 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c. 实验结果的观察和记录
3. 常见化学实验案例
a. 电解水实验
b. 酸碱中和实验
c. 化学反应实验
教学过程:
1. 教师介绍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2. 教师示范化学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学生跟随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3. 学生分组进行化学实验练习,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及时纠正错误。
4.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
1. 完成化学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步骤和结果分析。
2. 阅读相关化学知识,准备下节课的学习。
评价:
1. 学生在实验中表现积极,操作熟练,观察仔细。
2. 学生对化学的基本概念有一定的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
3. 学生在实验中展现出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备注**:本教案为初中版化学笔记教案范本,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化学听课记录20篇
化学听课记录20篇1.化学基础知识在这节课中,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化学的基础知识。
我们学习了原子、分子、离子、化学键以及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老师还解释了化学反应中原子间的重新组合和化学键的破裂。
这些基础知识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原子结构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原子的结构。
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原子的组成部分:核心(由质子和中性子组成)和电子壳层。
我们还学习了电子云模型和量子力学模型,这些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原子的结构。
3.元素周期表在这节课中,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元素周期表。
我们了解到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的,同时提供了有关元素的重要信息,例如原子量和原子半径。
学习元素周期表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分类元素。
4.化学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不同类型的化学键。
老师向我们介绍了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和氢键。
我们了解到这些化学键的形成方式以及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5.化学反应在这节课中,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化学反应的类型。
我们学习了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还原反应等。
了解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有助于我们预测和解释实验结果。
6.配位化学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配位化学的基础知识。
老师向我们介绍了配体和配合物的概念,以及配位键的形成过程。
我们还学习了常见的配位化合物及其应用。
7.温度和热量在这节课中,老师向我们介绍了温度和热量的概念。
我们学习了摄氏度和开尔文温标之间的转换,并了解了热量和焓的关系。
这对于我们进行热化学计算非常重要。
8.反应速率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如何通过实验数据确定反应的速率常数,以及如何利用反应速率来确定反应机理。
这对于我们理解和控制化学反应非常重要。
9.动态化学平衡在这节课中,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动态化学平衡的概念。
我们了解到在反应进行中,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同时发生,并且达到一个动态平衡状态。
我们还学习了利用平衡常数来描述反应的倾向性。
10.氧化还原反应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知识。
最新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 优秀名师资料
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听课时间:2010年9月24日,第二节。
听课地点:C159教室听课年级:九年级听课班级:C159听课学科:化学上课教师:廖建红上课内容:课题3 制取氧气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记录:教师:提出问题1、请同学们描述一下氧气的物理性质。
2、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3、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何重要用途。
师生归纳引入:氧气有很多重要用途,那你们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制得的吗, 教师:你认为有哪些方法可以获得氧气,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演示:展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过氧化氢溶液、高锰酸钾、氯酸钾、二氧化锰,学生观察颜色和状态。
学生演示,教师指导:1、在试管中加入约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观察:木条没有燃烧。
师生分析原因:?无氧气放出 ?有氧气放出,但是量太少,不足以让木条复燃。
2、向上述试管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观察:木条复燃师生分析原因:?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发生反应,有氧气生成。
?二氧化锰没有参与反应,但它是过氧化氢发生化学变化的条件,也可能是促进者。
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木条复燃 ?试管底部二氧化锰的量好象没有变化师生分析原因:二氧化锰没有参与反应,它不是反应物,它的量如果用精密仪器称量,我们会发现并没有发生变化,且还可继续使用,说明二氧化锰的质量、化学性质并没有改变。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进行小结。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也叫触媒。
例:汽车排气管有一个尾气处理装置,里面加入了一种催化剂,使会污染空气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了无污染的氮气和二氧化碳。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催化剂用途:老师强调:1、改变(加快或减慢)速率,不能片面说是加快。
2、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氯酸钾)的分解是有催化作用,但不是专做催化剂的。
最新整理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教学内容
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13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听课时间:2010年9月24日,第二节;听课地点:C159教室;听课年级:九年级;听课班级:C159;听课学科:化学;上课教师:廖建红;上课内容:课题3制取氧气(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记录:;教师:提出问题;1、请同学们描述一下氧气的物理性质;2、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3、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何重要用途;师生归纳引入:氧教师:你认为有哪些方法可以获得氧气?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演示:展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过氧化氢溶液、高锰酸钾、氯酸钾、二氧化锰,学生观察颜色和状态。
学生演示,教师指导:1、在试管中加入约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观察:木条没有燃烧。
师生分析原因:①无氧气放出②有氧气放出,但是量太少,不足以让木条复燃。
2、向上述试管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观察:木条复燃师生分析原因:①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发生反应,有氧气生成。
②二氧化锰没有参与反应,但它是过氧化氢发生化学变化的条件,也可能是促进者。
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①木条复燃②试管底部二氧化锰的量好象没有变化师生分析原因:二氧化锰没有参与反应,它不是反应物,它的量如果用精密仪器称量,我们会发现并没有发生变化,且还可继续使用,说明二氧化锰的质量、化学性质并没有改变。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进行小结。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也叫触媒。
例:汽车排气管有一个尾气处理装置,里面加入了一种催化剂,使会污染空气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了无污染的氮气和二氧化碳。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催化剂用途:老师强调:1、改变(加快或减慢)速率,不能片面说是加快。
2、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氯酸钾)的分解是有催化作用,但不是专做催化剂的。
3、催化剂不能增大或减少生成物质量。
化学听课笔记范文10篇
化学听课笔记范文10篇化学听课笔记1:今日在化学课上,我们学习了原子的构造。
老师详细解释了原子核与电子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元素的化学性质。
我深感化学的奥秘无穷,每一个微小的粒子都承载着巨大的能量。
我还明白了为什么钠原子呈现黄色,而氯原子呈现绿色。
这让我对化学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我计划深入研读相关资料,进一步理解这一领域。
化学听课笔记2:在今天的化学课上,我们探讨了酸碱反应的原理。
老师通过实验向我们展示了酸碱滴定,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酸碱指示剂在反应中的变化。
我开始理解酸碱反应不仅是化学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且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在制药和食品工业中。
课后,我决定进行更多的实验,以增强我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由于篇幅限制,这里只提供了两篇化学听课笔记作为示例,如您想要更多内容,可以继续向我提问。
化学听课笔记3:今天,化学课上我们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
老师详细解释了电子转移的过程,以及它如何影响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速度。
通过这个学习,我明白了为什么铁会生锈,而铜则不会。
此外,我也明白了氧化剂和还原剂在化学反应中的角色和作用。
这一课让我对化学反应有了更深的理解,我期待在未来的学习中进一步探索这一领域。
化学听课笔记4:今天,我们学习了化学键的类型。
在课堂上,老师解释了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的形成原理和特性。
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演示,我理解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是如何影响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
这让我对化学键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为我进一步学习化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化学听课笔记5:在今天的化学课上,我们探讨了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
从碳原子的独特性质到复杂的有机分子,我都感到非常新奇。
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烷烃的多样性,它们的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次学习,我对有机化学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对其未来的学习充满了期待。
化学听课笔记6:在今天的化学课上,我们学习了溶液的组成和性质。
老师详细讲解了溶解度、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的渗透压等概念。
初中化学听课与评议-初中化学听课评课记录
初中化学听课与评议:初中化学听课评课记录初中化学听课与评议篇一初中化学优质课,我非常有幸聆听了全体教师的教学活动。
参赛选手的激烈的比拼和专家们精彩的点评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使我感受颇多,受益匪浅,很想和同仁们一起交流。
一、感慨优质课的精彩说真的,一天半听下来感觉一点都不累,课中高潮迭起,令我们观摩者心旷神怡,基本上是在享受盛餐。
总体的特点有:1.新课导入各有千秋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好的开场白为教学任务的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尽管各位老师的开场白各不相同,但各位老师的开场白却告诉了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导入新课应新颖别致、亲切自然、切合主题、有吸引力。
形式主要有:①复习导入:如从了解学生对水的净化引到活性炭的作用而进入主题。
②诗歌朗诵导入:如师生共同朗诵引入《分子和原子》,让听课者感到亲切自然,另有用郑板桥的竹子引入《竹子里的奥秘》等。
③图片导入:上课铃响,老师首先向同学们展示了各个图片,由此导入新课。
琳琅满目的美丽图片把同学们一下子带入了异彩纷呈的化学世界之中来。
④实验导入:用酒精灯的点燃与熄灭引入课题《燃烧与灭火》,生活中闻到桂花香引入《分子和原子》等。
⑤歌曲导入:未上课之前,几乎每位老师都用多媒体播放音乐,优美动听的歌曲把听课者都带入了一种美妙的境界之中。
这种方式在给听课者带来音乐享受的同时,自然地导出了新课。
2.探究活动实实在在科学探究既是教学内容也是学习方式,这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
9节课中的科学探究真可谓本次活动中的一大亮点:探究主题广泛,概念、定律、原理、生活知识都成了探究的载体;探究形式多样,有实验、讨论、寻找规律等;探究活动实在,每一个活动都是形成知识和能力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不象是为了渲染气氛,贪图热闹的秀场。
3.多媒体应用恰到好处4.我的课堂我做主教学过程其实是师生交往的过程。
9节课明显以学生活动为主,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主要为学生创设思维空间、思维的范围、思维的时间,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
九年级-化学-氧气-听课笔记--(23)
贵阳实验一中九年级(4)班听课记录听课对象:九年级(4)班陶老师听课内容: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一、过程:1、复习巩固老师:引导学生回忆实验过程,现象。
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说出反应的过程。
老师:板书4P+5O22P2O5,并强调如何语言叙述化学反应方程式。
生:做笔记,并记录方程式。
老师:实验中为什么吸水量不足1/5?生:①磷的量不足;②没等到室温条件就吸水;③瓶口漏气。
老师:为什么在瓶底放少量水/生:①P2O5溶于水减少污染;②防止瓶底受巨热而炸裂。
老师:为什么点燃立即放入瓶内?生:①防止磷烟的污染;②防止瓶内的空气受热而外溢,导致吸水量可能超1/5。
2、头脑风暴老师:给老师的装置提出意见。
生:提出很多有不足的意见。
老师:让学生分组讨论,给出与实验装置不同的其他想法的装置。
生:很认真的进行分组的讨论。
发散思维,给出了很多的比较好的实验装置的方法,其中以一个学生用氧气消耗的时间间接测量氧含量的实验较为典型。
老师:总结了学生给出的方法的优点和缺点,细心讲解和给同学们发言的机会。
生:思维活跃的学生提出有趣的问题,在需要聚光点燃的实验中没有阳光怎么办?老师:巧妙的引领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好好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解决此问题。
老师:多媒体展示了其他的实验装置,简述其优缺点,简述装置的不断改进,让学生脑海里知道科学的发展不是急功近利,需要勇气和耐心。
老师:总结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勇于冒险的精神,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能够很好的去拥有此种学习精神。
二、自我总结此堂课,老师用回忆的方式引领学生进入,在课中老师让学生分组讨论,进行装置的设计,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精神,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科学探究的耐心和勇于创造的信心。
陶老师的上课方法值得我好好学习。
初中化学听课记录
初中化学听课记录第一课:化学基础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物质由原子或分子组成,不同原子或分子的组合形成了不同的物质。
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例如氧气(O2)。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例如水(H2O)。
反应物是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而生成物是在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新物质。
第二课: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
纯物质是由同种物质组成的,例如纯水。
混合物是由不同物质混合而成的,例如果汁。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混合而成的,例如盐水。
第三课:元素与周期表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可以用符号表示,例如氢(H)和氧(O)。
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表格。
元素在周期表中按照原子序数顺序排列。
周期表可以提供元素的基本信息,例如原子序数、原子量等。
第四课: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包括生成新物质、消失原物质等。
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反应物在化学方程式中写在箭头的左边,生成物写在箭头的右边。
第五课:离子和离子化合物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分子,可以是正离子或负离子。
离子化合物是由正离子和负离子按一定比例组成的物质。
离子之间通过离子键相互吸引,形成离子晶体结构。
第六课:溶液和酸碱中和反应溶液是由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稳定体系。
酸是能产生H+离子的物质,碱是能产生OH-离子的物质。
酸和碱可以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第七课: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在反应中释放或接受电子的过程。
氧化剂是能够氧化其他物质的物质,还原剂是能够使其他物质还原的物质。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转移导致物质的氧化或还原。
听课教案化学笔记初中上
听课教案化学笔记初中上
教学内容:化学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掌握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元素分类;了解常见元素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重点:化学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分类;常见元素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性;元素性质和用途的联系。
教学方法:讲授结合实例分析;示范演示结合讨论。
教学准备:教材《化学基础知识》;化学元素周期表;常见元素性质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介绍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引入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概念。
二、讲解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分类,包括周期表的横向周期和纵向族。
三、通过示范演示的方式展示常见元素的性质和用途,如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四、让学生观察周期表,分析元素的周期性规律性,例如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相似性。
五、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元素性质和用途展开思考,并展示讨论结果。
六、总结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性,并对常见元素的性质和用途做一个简单总结。
七、课堂练习:请学生检查元素周期表,分析题目中给出的元素周期规律和性质。
八、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整理常见元素的性质和用途,并写出调查报告。
教学反思:在今天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们对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加深,他们也对常见元素的性质和用途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下一步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性,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分析能力。
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13
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13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听课时间:2010年9月24日,第二节;听课地点:C159教室;听课年级:九年级;听课班级:C159;听课学科:化学;上课教师:廖建红;上课内容:课题3制取氧气(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记录:;教师:提出问题;1、请同学们描述一下氧气的物理性质;2、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3、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何重要用途;师生归纳引入:氧教师:你认为有哪些方法可以获得氧气?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演示:展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过氧化氢溶液、高锰酸钾、氯酸钾、二氧化锰,学生观察颜色和状态。
学生演示,教师指导:1、在试管中加入约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观察:木条没有燃烧。
师生分析原因:①无氧气放出②有氧气放出,但是量太少,不足以让木条复燃。
2、向上述试管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观察:木条复燃师生分析原因:①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发生反应,有氧气生成。
②二氧化锰没有参与反应,但它是过氧化氢发生化学变化的条件,也可能是促进者。
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①木条复燃②试管底部二氧化锰的量好象没有变化师生分析原因:二氧化锰没有参与反应,它不是反应物,它的量如果用精密仪器称量,我们会发现并没有发生变化,且还可继续使用,说明二氧化锰的质量、化学性质并没有改变。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进行小结。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也叫触媒。
例:汽车排气管有一个尾气处理装置,里面加入了一种催化剂,使会污染空气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了无污染的氮气和二氧化碳。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催化剂用途:老师强调:1、改变(加快或减慢)速率,不能片面说是加快。
2、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氯酸钾)的分解是有催化作用,但不是专做催化剂的。
3、催化剂不能增大或减少生成物质量。
教案听课记录初中化学
教案听课记录初中化学课题:化学元素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化学元素的定义、性质、种类及周期表的组成。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化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1. 化学元素的概念和性质。
2. 周期表的组成和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教学方法:讲授结合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进行互动讨论。
教具准备:1. 化学元素周期表。
2. 实验室设备和化学元素示范物品。
3. 教师准备好的案例和实例。
教学内容安排:1. 导入:介绍化学元素的概念。
2. 学习化学元素的性质。
3. 讲解化学元素的种类和组成。
4. 解析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5. 结束:巩固学习内容,提出问题讨论。
【听课记录】课程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化学元素展开,教师通过讲解化学元素的概念、性质和周期表的组成,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元素的基本知识和规律性。
课堂互动:1. 教师通过实验示范和图示解析的方式介绍了化学元素的性质和种类,引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2. 学生在课堂互动环节中纷纷提出问题,教师及时给予解答,并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探索。
教学效果:1. 学生对化学元素的概念和性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2.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提高了学习效率及思维能力。
改进建议:1. 可适当增加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环节,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在课堂互动中加强师生互动,增加学生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总结】本节课以化学元素为主题,通过讲解、示范和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化对化学元素的理解,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思维能力。
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九年级化学下册的听课笔记: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2024九年级化学下册听课笔记: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师行为导入教师以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实例作为导入:“大家是否记得,当我们不小心被蚊虫叮咬时,家长可能会用肥皂水帮我们涂抹以减轻痒痛?这其实是因为蚊虫分泌的酸性物质与肥皂水中的碱性成分发生了中和反应。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究《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这样的导入贴近学生生活,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过程1.1 中和反应的概念与特点•教师行为:教师首先明确中和反应的定义,即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随后,通过对比实验展示不同酸碱溶液混合前后的pH值变化,以及伴随的颜色变化(如使用酚酞或石蕊作为指示剂),让学生直观感受中和反应的过程和结果。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背后的原理。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归纳总结出中和反应的特点,如反应过程中溶液pH值由酸性或碱性逐渐变为中性,以及伴随的颜色变化等。
••过程点评:通过教师的实验演示和学生的观察分析,学生不仅掌握了中和反应的概念和特点,还学会了通过实验观察来验证和理解化学知识的方法。
此环节的设计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1.2 中和反应的应用•教师行为:教师进一步介绍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例如,用熟石灰处理硫酸厂的废水、用氨水处理硝酸工厂的尾气等,都是利用中和反应的原理来减少环境污染。
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其他可能的中和反应应用实例。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了解的中和反应应用实例。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尝试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联系,思考并讨论中和反应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过程点评:此环节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加深了学生对中和反应的理解。
同时,通过讨论和交流,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目录形式)•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的概念与特点•定义•实验演示(pH值变化、颜色变化)•特点归纳•中和反应的应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习题中关于中和反应的概念、特点及应用的相关题目。
九下化学听课记录及评价
九下化学听课记录及评价《九下化学听课记录及评价》嘿,同学们!今天我要跟你们讲讲我最近听的一堂超级有趣的九下化学课!一上课呀,老师就像个神奇的魔术师,拿着各种实验器具走进了教室。
他先在讲台上摆好了五颜六色的试剂瓶,那场面,就好像是要开一场盛大的魔法派对!老师开始讲了,“同学们,今天咱们要一起探索化学世界的奥秘!”这声音,充满了激情,听得我一下子就来了精神,心里想着:这堂课肯定超级棒!他先给我们讲了酸碱中和反应,一边讲一边做实验。
看着那试剂在试管里变化着颜色,从无色变成了粉色,再变成紫色,哇塞!我忍不住在心里大喊:这难道不是魔法吗?我旁边的同桌也惊讶得张大了嘴巴,小声跟我说:“这也太神奇了吧!”然后老师又讲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他举了个例子,说:“这金属的活动性啊,就好比同学们跑步比赛,有的跑得快,有的跑得慢。
”这个比喻一下子就让我明白了!我心想:老师真厉害,能把这么难的知识讲得这么简单!在课堂上,老师还不停地提问。
有个同学回答错了,老师没有批评他,而是笑着说:“没关系,再想想,化学的世界里可没有那么容易被难倒哟!”那个同学也不气馁,继续思考,最后终于回答对了,大家都给他鼓掌。
小组讨论的时候,我们组的小伙伴们可积极啦!“你说这个反应是怎么回事?”“我觉得应该是这样的。
”大家七嘴八舌,争得面红耳赤,但是都特别开心,因为我们都在努力地探索着化学的奥秘。
这堂课下来,我感觉自己就像在化学的海洋里畅游了一番,收获满满。
老师讲得生动有趣,同学们也都积极参与。
我觉得呀,这样的化学课才是真正的好课!它让我不再觉得化学是枯燥的公式和无聊的实验,而是充满了惊喜和乐趣的神奇世界。
难道你们不这么认为吗?我相信,只要一直这样学下去,我们都能成为化学小达人!。
网友分享:新初三化学听课笔记
网友分享:新初三化学听课笔记一、化学这门课的特点1、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要在大量实验的过程中,记忆知识,并结合家庭实验加以巩固。
2、与工农业生产、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实验探究题与生活结合紧密3、知识点相对琐碎,记背的东西较多,但也具有自身的规律和技巧4、与数学、物理的联系化学计算和数学有关,实验现象等跟物理紧密相连二、学习方法掌握基本知识,建立起知识框架,在做题的基础上提升。
三、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例如水蒸发,水杯碎,蜡烛熔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例如,食物变质,铁生锈二者的区别:宏观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微观区别:是否有新分子生成联系:化学变化中可能有物理变化注:一般先讨论物理状态,再讨论化学状态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加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色、态。
味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状态区别:是否通过化学变化练习:①火药爆炸,剧烈燃烧是化学变化②光合作用也是化学变化③铁矿石炼成铁是化学变化④灯泡发光是物理变化⑤钠是活波气体,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应该保存在煤油中,与氧气隔开⑥性质是固定的属性,变化是一个过程注:学生在做题过程中还挺有想法3、化学仪器烧杯、酒精灯、浓盐酸、集气瓶、烧瓶、漏斗注:①加热应用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②试管液体不超过三分之一③加热固体时必须先预热④液体的取用要悬滴,防止污染⑤初步了解药品的存放和取用⑥试管容易破的原因是试管外边有水或没有预热回去可以去做家庭小实验:①收集co2:盐、纯碱、小苏打,放在碗里,加入醋,纯碱和小苏打的碗里会冒泡,原因是有二氧化碳冒出。
②碳酸钙:鸡蛋壳中加入醋,第二天观察变化,外头的硬壳没有了。
四、第二单元,周围的空气1、空气的成分: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杂质和气体0.03%2、测量空气中的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的实验(常考):现象:红磷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热量,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约占五分之一。
初中化学听课记录 -回复
初中化学听课记录
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
听课时间:20xx年9月24日,第二节。
听课地点:C159教室听课年级:九年级听课班级:C159听课学科:化学上课教师:廖建红
上课内容:课题3制取氧气(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记录:教师:提出问题
1、请同学们描述一下氧气的物理性质。
2、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
3、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何重要用途。
师生归纳引入:氧气有很多重要用途,那你们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制得的吗?
教师:你认为有哪些方法可以获得氧气?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演示:展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过氧化氧溶液、高锰酸钾、、氯酸钾,二氧化锰,学生观察颜色和状态。
学生演示,教师指导:
1、在试管中加入约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观察:木条没有燃烧。
师生分析原因:
1无氧气放出②有氧气放出,但是量太少,不足以让大条复燃,
2、向上述试管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观察:木条复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阅读教材资料:工业上如何大量制取氧气,并思考工业上制取氧气的原则、特点及方法。
师生归纳:
1、原则、特点:原料是否易得、价格是否便宜、成本是否低廉、能否大量生产及对环境的影响。
2、方法:分离液态空气法(物理方法)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收获是。
观察:木条没有燃烧。
师生分析原因:
①无氧气放出②有氧气放出,但是量太少,不足以让木条复燃。
2、向上述试管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观察:木条复燃
师生分析原因:
①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发生反应,有氧气生成。
②二氧化锰没有参与反应,但它是过氧化氢发生化学变化的条件,也可能是促进者。
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5、老师组装仪器,演示实验,检验气体(排水法)并讲解注意事项。
学生活动:除了用过氧化氢分解的方法制取氧气外,实验室还可用哪些方法制取氧气呢?请同学阅读教材。
演示实验:
教师演示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按照实验步骤边操作边讲解。
学生:写出此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及加热分解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3、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何重要用途。
师生归纳引入:氧气有很多重要用途,那你们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制得的吗?
教师:你认为有哪些方法可以获得氧气?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演示:展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过氧化氢溶液、高锰酸钾、氯酸钾、二氧化锰,学生观察颜色和状态。
学生演示,教师指导:
1、在试管中加入约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
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9教室
听课年级:九年级
听课班级:C159
听课学科:化学
上课教师:廖建红
上课内容:课题3制取氧气(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记录:
教师:提出问题
1、请同学们描述一下氧气的物理性质。
2、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
2、气体发生装置:
3、气体收集装置:
问题: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可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
归纳:氧气不易溶于水,故可用排水法;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故可用向上排空气法。
4、检验与验满:
问题: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如何判断氧气已集满?如何检验氧气?
归纳: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木条复燃,证明已满(气泡从瓶口溢出,证明已满);用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观察:①木条复燃②试管底部二氧化锰的量好象没有变化
师生分析原因:二氧化锰没有参与反应,它不是反应物,它的量如果用精密仪器称量,我们会发现并没有发生变化,且还可继续使用,说明二氧化锰的质量、化学性质并没有改变。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进行小结。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也叫触媒。例:汽车排气管有一个尾气处理装置,里面加入了一种催化剂,使会污染空气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了无污染的氮气和二氧化碳。
在的问题是
作业布置
评议:
1、能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2、教学设计合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好。
3、教学过程层次清楚。
4、教学方法得当。
5、课堂调控好、师生配合默契。
6、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
7、将教师演示实验改成学生演示,教师指导,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8、建议在写文字表达式的时候,可写出化学式,便于降低以后学习的难度。
二氧化锰
加热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加热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学生讨论:
1、分析上述三个制取氧气的反应,有何特点?它们与化合反应有何不同?
2、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与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哪一套装置更好,怎样来比较两套装置的优劣?
归纳总结:
1、分解反应概念2、特点:一变多(AB→A+B)
学生课堂练习:幻灯片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催化剂用途:
老师强调:
1、改变(加快或减慢)速率,不能片面说是加快。
2、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氯酸钾)的分解是有催化作用,但不是专做催化剂的。
3、催化剂不能增大或减少生成物质量。
学生实验探究:
二氧化锰
1、实验原理:在刚才的实验中,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过氧化氢分解加速,这一反应可以如下表示:过氧化氢水+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