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小石潭记》(同步教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品系列(部编版)
第10课《小石潭记》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0课《小石潭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小石潭记》是统编教材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古代写景游记散文。
作者通过仔细入微的观察,运用多种技巧,生动地描绘出小石潭的优美景观。
本单元所选文章,或描写理想中的美好生活(《桃花源记》),或记述自己徜徉于自然之境时的所见所思所感(《小石潭记》),或赞叹古代艺人的精湛技艺(《核舟记》)或吟咏个人的情感追求(《〈诗经〉二首》)。
诵读这些诗文,能让学生感受古人的生活、思想和志趣,陶冶自己的情感和胸怀,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认以及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四篇,全文不足200字,却清晰地记叙了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小石潭秀丽景色的描写,细腻而生动,读之如置身其境。
作者在文中写水声,写小潭,写岩石,写树木,写潭水,写游鱼,展现出一幅幅绘形绘色的微型风景画;同时借景抒情,表达了被贬滴永州之后寂寞凄凉的心情。
学习这篇文章,在朗读中品味作品的语言,握课游记的特点,梳理游踪,理解文章内容,知人论世,结合作者经历、时代背景,理解作品中的感情变化,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学习过多篇文言诗文,具备一定的文言知识,积累了一定量的文言词汇,初步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能借助注释、工具书和一定的文言知识初步读懂文章。
对文言文的分析理解也具备一定的能力。
但对于作者寄寓的情感,学生把握起来有些难度,从文化层面理解柳宗元更需要教师引导。
【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体会生生不息的汉语活力;2.鉴赏——体会写法,关注耐得住推敲的经典写法;3.打通——知人论世,理解作者孤独凄凉的心境,体会其精神品格;【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会写法之妙,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的乐与忧。
【课型】新授课(品读课)【教学准备】教师:下载《小石潭记》歌曲视频,制作课件;学生:自主诵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并查找柳宗元资料,了解作者。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教案
最后,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够。这可能是因为我在教学中没有充分强调重点,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明确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课文阅读,了解作者柳宗元及其创作背景;掌握生字词,如“涟漪”、“峭壁”等;分析课文内容,理解小石潭的景色特点及其与作者情感的关系;品味文章精彩语句,如“潭影空人心”、“山色有无中”等;探讨作者以景抒情的写作特色;学写游记,培养观察自然、表达感受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1.加强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教学,采用更多有趣的记忆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自信心。
3.提高自己的引导和启发能力,适时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促进学生深入思考。
4.明确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所学知识点。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提升文学素养,强化审美鉴赏能力,增强文化自信。通过学习《小石潭记》,使学生能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理解并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句式;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文章大意的能力;引导学生发现自然景观之美,学会以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加深对我国古代文化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从而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教案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教案(13篇)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教案篇1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小石潭记》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写景记游,借景抒情散文。
课文通过仔细入微的观察,运用多种技巧,生动地描绘出小石潭的优美景观。
从这个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来看,教材的编写意图意在继续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学会多种描写技巧,领会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2、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和所教班级学生实际,我制定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落实字词,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
背诵课文。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学会多种描写景物的技巧。
(3)美育目标:体会小石潭优美的景色,培养审美情趣。
(4)情感目标:把握的感情变化。
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抓住景物特征仔细观察,综合运用多种技巧细致描写事物。
这一重点是根据本文的特点所定。
难点:体会思想感情的变化。
确定依据:学生年龄尚小,对生活的理解能力有限,很难体会由“乐”而“忧”的感情变化。
二、说教法新课标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确定的教学方法如下:1、诵读法。
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良好的传统教学方法,特别是对这种文质优美散文。
以读代讲,以讲促读,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的主体。
2、讨论点拨法。
在讨论中,使学生得到启发,纠正认识的偏颇。
3、情景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展示作品的意境美,进而激发学生想象。
4、迁移练习法,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的写作中。
三、说学法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前布置学生充分预习,培养学生主动自学的好习惯,课堂中在教师的指导,点拨下,让学生通过听读,朗读,默读去进一步自学课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归纳,总结,识记感知课文的内容,以达到“学生是教学的主人”的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程序(一)导入(二)展示课题和学习目标。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篇课文选自唐代文学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本文完整课文为《小石潭记》。
文章主要通过作者在游览小石潭之时,通过对石潭的观察表现了美好生活、感悟生命价值、追求人生理想,是一篇介绍古代文化背景、展现人物思想情感的优秀散文。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欧阳修散文风格、修辞手法等知识,掌握散文阅读技巧;•了解唐代文化背景及其影响;•学习人生哲理和生命意义等方面的知识。
2.思维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思考人生意义和追求人生价值的意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情感陶冶和情感认知;•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审美情趣;•能够通过阅读欧阳修的散文积累感悟人生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欧阳修散文风格、修辞手法等知识;•了解唐代文化背景及其影响;•学习人生哲理和生命意义等方面的知识。
2.教学难点•如何阅读欧阳修的散文,理解其中的人生意义和价值;•如何通过欣赏欧阳修的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四、教学策略1.主题导入法以借问作者所以然,开启小石潭记的阅读过程,引出本课的主题——小石潭的美丽和卓越。
2.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形式,给学生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小石潭的美和卓越。
3.问答式教学法通过对课文的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在学生中间进行互动交流,讨论本文学习中的问题和经历,促进课程互动。
5.阅读体验式教学法通过让学生深入了解欧阳修的生活背景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情感与生命价值,增强学生的文学修养与思想品质。
五、教学流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形式,引出本课的主题——小石潭的美丽和卓越。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生活中感受到的美和卓越,自由发挥。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0《小石潭记》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0《小石潭记》教案一. 教材分析《小石潭记》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小石潭的优美景色,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寓意丰富,是篇很好的写景抒情文章。
通过对课文的阅读与分析,让学生领略自然之美,体会作者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但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手法还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针对本课文,学生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文章的美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自然之美,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
2.难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文章的美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写作法:让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朗读示范。
2.相关背景资料:介绍作者和课文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课文解析资料:分析课文内容,为学生提供参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读,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呈现(10分钟)呈现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课文的语言表达。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课文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第10课《小石潭记》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部编版八年级下《小石潭记》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的词语和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点。
能力目标:把握作品作为典型游记的特点,通过景物描写,探究作者于文中表现出的心情变化。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结合柳宗元的生平资料,探寻柳宗元与小石潭的关系,深切感受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把握作品作为典型游记的特点,通过景物描写,探究作者于文中表现出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结合柳宗元的生平资料,探寻柳宗元与小石潭的关系,深切感受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明代朱子臣说:“山水朋友,性命文章,乃名士本色也。
”今天,我们就去接近一下将生命融于山水间,将真情寓于文字中的伟大文学家柳宗元,欣赏一篇他的“性命文章”《小石潭记》。
二、初读感知眼前景有人说,《小石潭记》的环境特点都可以用一个“清”字来形容,同学们,你们认为呢?1.我们先找出文章中直接用了“清”字的句子,并解释“清”在各句中的意思。
水尤清冽以其境过清“水尤清冽”中的清是清澈的意思;以其境过清中的清是指环境气氛的凄清。
可见“清”不同的组词可以体现不同的特点2.如果让大家给“清”组词,大家又会组成什么样的词语呢?含“清”的词语有:清新、清凉、清脆......3.活动设计:我们按照下面的句式试着用文中相关的句子造句。
(这一环节可以充分调动孩子们对小石潭探寻的积极性,尽情畅游在小石潭的美景之中。
)从“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小石潭的_______________真(清__)。
答案预设(1)从“隔篁竹,闻水声”可以看出小石潭的环境真(清静)。
(2)从“如鸣珮环”可以看出小石潭的水声真(清脆)。
(3)从“水尤清冽”可以看出小石潭的水真(清澈、清凉)。
(4)从“全石以为底”可以看出小石潭的水真(清澈)。
提示:这里运用侧面描写。
(5)从“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可以看出小石潭的四周环境真(清新、清幽)。
初中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0小石潭记(教案)
小石潭记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理解《小石潭记》的文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2.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理解其在文中的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学习作者的描写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2. 体会作者在贬谪生活中的孤独与凄凉,理解其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 课文中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
2. 理解作者的移步换景手法,情景交融的写作技巧。
(二)难点1. 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及其与自然景观的相互映照。
2. 掌握文章的语言精炼与富有韵味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相关教学资料。
2. 多媒体课件,包括课文朗读、图片等辅助教学工具。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小石潭的实景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小石潭的自然美,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兴趣和好奇心。
可以提问:“同学们,你们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你们能想象到柳宗元当年所见的景色吗?”2. 背景介绍简单介绍柳宗元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活环境和创作动机。
可以说:“柳宗元是唐代的文学家,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波折,被贬到永州时,他创作了这篇《小石潭记》。
”3. 课文概览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为学生提供一个整体的认识。
可以指出:“《小石潭记》是一篇描绘自然景观的游记,它不仅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还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4. 引入主题通过提问或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主题和深层含义。
可以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柳宗元在这篇游记中,除了描写景色之外,还想表达什么情感或思想吗?”(二)朗读课文1. 课文导入与感知通过展示小石潭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和好奇心。
接着,简要介绍作者柳宗元及其创作背景,帮助学生建立历史情境感。
然后,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速和停顿,初步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教案设计
教学过程一、导入:1.由柳宗元的诗歌作品《江雪》所表达的情感入手导入。
2.杜甫曾有诗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清末民初大学问家王国维也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由此可见,景与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柳宗元被贬永州时,寄情山水,落笔不俗,视角独特,《永州八记》如一幅幅优美的山水画展现在我们面前。
今天,我们就一同欣赏他的八记之一—《小石潭记》。
二、资料助读积累助读资料1:了解作家作品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和韩愈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并称“韩柳”。
代表作有《永州八记》、《三戒》、《捕蛇者说》等。
《永州八记》包括《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小石潭记》是其中的第四篇。
助读资料2:了解写作背景宗贞元九年(793)中进士。
顺宗即位,擢礼部员外郎,与刘禹锡等积极推动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
永贞元年(805)八月,顺宗被迫禅位于宪宗,革新失败,柳宗元初发邵州刺史,未至,再贬永州司马。
宪宗元和十年(815)春,奉召至京师,三月,改贬为柳州刺史,卒于任所。
被贬为永州司马后,他在荒远偏僻的永州苦待了整整十年。
所以他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
他在永州发现了很多风景佳妙的地方,记了其中的八处名胜,这就是我国被后人视为山水游记之典范的《永州八记》。
助读资料3:了解关于“司马”一职司马等经常用来作为安置贬谪官员的职位。
一般情况下,并无具体职任,因其品高俸厚,又不亲实务,故多用以优待宗室或安置闲散官员等,所以白居易称这类官为“送老官”(《香炉峰下卜山居草堂初成偶题东壁》句“司马本为送老官”,彼时他正任江州司马)。
“永贞革新”失败后,著名的“二王八司马”也是如此,“永贞内禅”后,王伾被贬为开州司马(不久病死);王叔文被贬为渝州司户(次年赐死)。
(语文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小石潭记》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小石潭记教案所谓教案,简言之,就是教师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的规划、安排和决策。
下面是由我给大家带来的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小石潭记教案,一起来看看吧!小石潭记课文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假设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石潭记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朗读感知,读懂文意和脉络;2、细读品味,感受美景和情感;3、知人论世,领悟处境和心境。
教学重点:朗读感知,读懂文意和脉络;细读品味,感受美景和情感。
教学难点:知人论世,领悟处境和心境。
教学创意:以反复诵读为手段,以抓关键词为方法,以情感变化为抓手,带动对文章脉络的梳理,对小石潭美丽景色的赏析,以及对人物内心情感的体悟。
教学步骤一、激趣导入背诵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找出这首诗中最能表现心境的两个字。
没错,“孤〞和“独〞,这就是诗人当年参与改革失败被贬时的心情写照。
柳宗元被贬永州做司马期间,寄情山水,写了八篇游记,史称“永州八记〞,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一记,小石潭记。
二、译读,整体感知1、读准字音初读,圈出生字词,查字典读准字音。
2、读懂文意以小组为单位,借助课下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教师巡视,师生交流。
3、读出文脉(1)作为一篇游记,本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请同学们在文中标示出说明游踪变化的词语。
从小丘西行——下见小潭——潭中——潭西南而望——坐潭上——记之而去把握游记以游踪为序以及本文写景移步换景与定点观察相结合的特点。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教案.docx
人教版语文八下《小石潭记》教学设计课题小石潭记单元第三单元学科语文年级八年级学习目标1、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掌握“但、辞、涉猎”等文言词语。
2、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3、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教学重点1、准确理解、运用文中的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2、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正确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叮……叮……”宁静的山谷里传出清脆的音响。
这是什么声咅?(展示图片)这是仙乐传入人间?让我们随柳宗元去一探究竟吧。
(展示图片)听。
用一段环境描写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读感知听朗读,思考下而问题。
1、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治然/不动,俶尔/远逝。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四面/竹树坏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根据你听到的读咅,为下面词语中加点字听,并在文中找相关句子。
讨论交流。
培养学生结合注解初步理解文意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听读能力。
(蓝色)注上拼咅。
篁竹(huang) 卷石底(quan) 为土氐(chi )• • •为堪(kan) 参差披拂(cen ci)彳台然(yi)• • • •悄怆(qidochudng)清冽(lie)珮坏(pGi)• • • •俶尔(chfi)往来翕忽(xl)• •3、比较下面两组字的音、形、义。
「冽:凛冽。
天气寒冷。
1洌:清洌。
水清澈透明。
J珮:同“佩”,玉做的装饰品。
作者介绍柳宗元(773-819),字子厚。
河东人,世称柳河东。
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Z 一。
口幼聪慧好学,21岁中进士第。
10 小石潭记(教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10 小石潭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把握小石潭秀美清幽的特点,体会作者运用多种手法写景的妙处。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品味精美的语言,揣摩作者的思想情感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寻幽探景的高洁情趣,能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教学重难点重点:1、把握游记的特点,理清游踪。
2、把握文中景物及其秀丽的特点。
难点:1、学习本文景物的方法,学习本文精练的语言。
2 、结合背景,理解作者心情由乐转忧的原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情境创设法、小组合作探究、自主探究综合运用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伴随着如佩环碰撞的清脆的水声,在我们的眼前浮现的是一幅幅动态的山水画卷,这里有有竹树环合,青树翠蔓,有游鱼异石,小溪潺潺,这里就是我们湖南永州的旅游胜地小石潭,1200年前这里奇丽的景色,吸引了柳宗元驻足欣赏,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学习小石潭记,跟随柳宗元的这篇游记,开启我们的探幽之旅吧!请大家把书翻开第58页,(板书课题,并且齐读课题)请同学们齐读我们今天的学习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把握小石潭秀美清幽的特点,体会作者运用多种手法写景的妙处。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品味精美的语言,揣摩作者的思想情感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寻幽探景的高洁情趣,能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二、(1)初探小潭,理游踪,找景物(1)初探小潭,理游踪,找景物同学们,在出发旅游之前,首先要确定好游览顺序,为了更好地缕清游览顺序,首先,请同学们跳读课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抓关键词:1、圈出文章中表示方位的词语,理清游览顺序;2、依次勾画文中景物,思考重点描写的景物是什么?(给大家一些小小的提示,我们在《桃花源记》中的游览顺序是(发现桃花林—走进桃花源—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林),那么这篇课文顺序是呢?)请大家完成后举手示意老师。
看见大家举起的小手,我似乎感受到了大家迫不及待的想要走进这小石潭了,请大家一起依次来说说你找到的方位词。
《小石潭记》精品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小石潭记》精品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小石潭记》精品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小石潭记》精品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一、教材分析《小石潭记》是明代作家冰心的代表作之一,反映了冰心童年时期生活的真实情景和少年儿童对美好憧憬的渴望。
读完全文后,让人深受感动,也激起了对故事中小男孩勇气、智慧、善良的赞叹。
本篇课文涉及审美、趣味、人生哲理等多个方面,是一篇难得的好文章。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冰心的生平与作品的主要特点;(2)熟悉小说《小石潭记》的故事情节;(3)懂得小说中的审美情趣、文学特色和人生哲理。
2.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语言、写作能力;(2)鼓励学生勇于追求美好的内心感受和品味;(3)培养学生的生活习惯、品德情操和价值观念。
3.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2)锻炼学生的思维敏捷、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的目标意识、胆略和担当精神。
三、教学步骤1.教前准备(1)教师介绍冰心及其作品的主要特点;(2)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阅读并思考文章的问题。
2.导入用一些与故事有关的图片诱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例如图片中的小孩、路、石头等等。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小时候去旅游、散步,有什么自己看到、玩到的趣事。
3.阅读理解教师逐段讲解文章,逐步解读文本。
重点讲解文学特色和人生哲理。
4.思维拓展借鉴文章中贯穿的句式常常被各种文章所使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寻找或自己构思其他类似的句式,帮助学生拓展写作的能力。
讨论文中的细节之处,比如章梅被小石头砸了一次,隔了两年又来了一次,为什么?5.分析评价根据文章内容要求学生分析文章的情节构思、叙述技巧、语言表达等方面,以及就文章中的人生哲理、审美情趣、文学特色等方面进行评价。
6.写作训练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出一个与自己相关联的小故事,可以尝试采用文章的写作技巧与表达方式,让学生练习书写语言、提高故事的情节延续性和吸引力。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0课《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小石潭记》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语言与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点。
掌握抓住景物特征加以描摹的方法,提高品读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1、预习课文,在工具书、注释、老师指导等帮助下扫清阅读文字障碍。
2、细读课文,合作交流掌握课文景物特点和写景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体会作者笔下的小石潭之景,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领略文中自然风光的美。
2、结合作者生平,理解小石潭美景背后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细致分析小石潭景色,感受自然风光的美丽,掌握描写景物、游记的方法。
难点:1. 部分写景手法的理解。
2. 作者借景抒情传达的孤独、郁闷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大家都知道,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不少的文人用他们的笔墨描写过优美的山水,比如说我们以前学过:唐杜牧《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甫《望岳》: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郦道元在《三峡》中也有“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这样引人入胜的景色。
可以说优美的山水诗文不可枚举,那么今天让我们跟随柳宗元一起走进小石潭,看看又是怎样的一幅山水画呢?他又是怎样的心情写下这篇游记的呢?(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1、上课之前呢,已经让同学们预习了课文,同学们这篇文章哪些字词需要我们格外注意呢?伐竹取道,下见(jiàn)小潭卷(juǎn)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嵁(kān)青树翠蔓(wàn) 参差(cēn cī)披拂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
犬牙差(cī)互悄怆(qiǎo chuàng)幽邃(suì )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成为水中的高地,成为小岛,成为突出的石头,成为岩石。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小石潭记》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与已有的文言知识,疏通文意。
2.积累重点词语与句式。
3.积累作者、文体等相关文学常识。
【教学重点】1.借助注释与已有的文言知识,疏通文意。
2.积累重点词语与句式。
【教学难点】1.借助注释与已有的文言知识,疏通文意。
2.积累重点词语与句式。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背诵《江雪》。
大家把江雪的每句诗第一个字连起来:千。
万。
孤。
独。
这就是柳宗元在永州期间的真实心境。
改革失败后,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流放十年,实际上过着被管制、软禁的“拘囚”生活。
在永州的十年,他不但创作了像《江雪》这样千古绝唱的诗歌,更写下了大量的山水散文。
今天我们就一起欣赏《小石潭记》,领略他笔下的小石潭美景,体会流淌在字里行间的动人情感。
设计意图:诗歌激趣,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夯实基础1.作者简介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河东(现山西永济西)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2.创作背景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
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悲愤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间共写了八篇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本文就为其中之一。
3.情境诵读欣赏情境课文诵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1)读音检测怡(yǐ)然不动为坻(chí)为屿为堪(kān)为岩青树翠蔓(màn)蒙络摇缀(zhuì)(chù)俶尔远逝往来翕(xī)忽犬牙差(cī)互悄(qiǎo)怆幽邃(2)重点句节奏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小石潭记》教案-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学统编版
此外,我还注意到,部分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情感表达不够到位。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或者是缺乏足够的自信心。为了改善这一现象,我打算在课堂上多花一些时间,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并鼓励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核心素养目标
《小石潭记》教案-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学统编版
1.提升文学素养:通过学习《小石潭记》,使学生感受古文的魅力,增强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2.增强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能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理解作者情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文化自信:了解柳宗元的生平事迹,感悟其高尚品质,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小石潭记》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首先,学生在理解古文词汇和句式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在讲授过程中,我尽量用生动的例子和贴近生活的解释来帮助他们理解,但效果似乎并不理想。这可能提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寻找更有效的方法来降低古文学习的门槛。
其次,我发现学生在写作练习中,对于修辞手法的运用还不够熟练。虽然在课堂上我已经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举例,但他们实际操作时仍显得有些吃力。这让我意识到,写作技巧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更多的练习和指导。或许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可以增加一些写作训练环节,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去实践和运用。
4.强化语言表达:通过课堂讨论、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会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提升写作水平。
第10课《小石潭记》教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课文相关的自然景观描述,探讨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
第10课《小石潭记》教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一、教学内容
第10课《小石潭记》教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研读《小石潭记》全文,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了解柳宗元在永州时期的经历,以及本文的创作背景;
二、核心素养目标
《小石潭记》教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提升学生文化素养:通过学习《小石潭记》,使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理解古人对自然景观的审美情趣,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增强思维品质: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掌握课文中涉及的生字词、成语、典故等,如:凄、幽、遂、蜿蜒、清澈等;
4.研究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分析其作用和效果;
5.领悟课文中所表现的景色美、情感美、哲理美,培养审美情趣;
6.课堂讨论与互动,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口语表达能力;
7.课后作业:熟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题,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1)课文内容的理解:《小石潭记》全文的意境、情感、哲理,以及作者柳宗元的思想感情;
-例如:文中“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悲凉和压抑,这是课文的核心内容,需要学生深刻理解。
(2)修辞手法的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在文中的应用及其作用;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0《小石潭记》教案
10小石潭记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字词并能结合注释翻译全文。
2.理清游记线索,品味语言,把握事物特点及描写方法。
3.结合写作背景,理解文章中的情感变化。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师:有这样一幅画,画面是一片寥廓、冷清、孤寂的冰雪之地,只有一个老翁,披着蓑衣,在那儿“钓寒江雪”,同学们还记得这是哪首诗里面的画面吗?这首诗的作者是谁?生:这首诗叫《江雪》,作者是柳宗元。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这首诗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所作。
在这首诗里,风景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不过当冬风过后,冰雪消融,这里的风景又会变成什么样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欣赏柳宗元所作的另一篇文章——《小石潭记》。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感知写作背景1.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柳河东集》《永州八记》等留存。
2.背景资料。
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到永州任司马。
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
在永州期间常以游览山水自娱,到处搜奇觅胜,先后经他发现的胜景很多,并一一作文记载,共写了八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人称《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正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
目标导学二:字词积累,梳理文言句义1.字音字形。
篁.竹(huáng)水尤清冽.(liè)为坻.(chí)为堪.(ān) 翕.忽(ī) 幽邃.(suì)犬牙差.互(cī) 佁.然(yǐ)悄怆..(qiǎo chuàng) 俶.尔远逝(chù)2.古今异义词。
(1)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
今义:前往。
)(2)崔氏二小生..(古义:年轻人。
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3.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②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中)③潭西南..而望(向西南)④斗.折蛇.行(斗:像北斗星那样蛇:像蛇那样)⑤其岸势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2)意动用法心乐.之(以……为乐)4.特殊句式倒装句:全石以为底→以全石为底(宾语前置)。
第10课《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10课《小石潭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品读作者对小石潭景物的描绘,欣赏山水风景之美。
2.理解作者贬谪期间孤独悲凉的心境。
3.品析中国文人的山水情结,领略人文思想之美。
教学重难点理清文章的线索,结合写作背景理解文中的乐与忧。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文言实词虚词的积累。
2.品读作者对小石潭景物的描绘,欣赏山水风景之美。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山水是文人一种解不开的情愫,山水陪柳宗元度过了人生最灰暗的时期。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小石潭记》。
请同学们把课本58页,看课下注释①,说说你获得的信息。
二、作者简介及背景链接:(PPT展示)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世称柳河东。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柳宗元因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失败而被贬为赵州刺史,刚到半途中又被贬为永州司马。
到永州后之后写下散文集《永州八记》,借被遗弃在荒原边境的美好景象来表现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自己在贬官失意之时的悲凉凄怆之情。
三、学习课文任务一:诵其文,解其意。
(一)大声朗读文章,每一个字都要读准,不要删字,不要漏字。
1.读准一组描写形状的词语:为坻()为屿()为堪()为岩()2. 读准一组描写声音的词语:佩()环3. 读准一组描写心情的短语:悄()怆()幽邃()4. 读准两个表示动作的词语:佁()然不动俶()尔远逝(二)积累一些文言词汇的意思和用法。
1.积累两个不齐的词语:参差不齐犬牙差互2.掌握三个词性活用的词组:从小丘西行斗折蛇行凄神寒骨(三)学习检测:请翻译三句话。
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任务二:名其景,赏其妙。
据说,《小石潭记》一文既出,闻着纷纷慕名前来,以前寂寂无名的小石潭闻名于世。
如果现在又有游览小石潭的人前来,请你选择一两处景致为其命名,让游览者对小石潭有更深刻的印象,你会选哪处景致呢?选出你认为描写传神的句子,看看作者是如何把景色刻画得细腻、传神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小石潭记》(同步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读通文章;积累文言词语,掌握重点实词。
2.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品味由景入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思想感情,陶冶自身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1.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读通文章;积累文言词语,掌握重点实词。
(重点)
2.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品味由景入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难点)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有这样一幅画,画面是一片寥廓、冷清、孤寂的冰雪之地,只有一个老翁,披着蓑衣,在那儿“钓寒江雪”,同学们还记得这是哪首诗里面的画面吗?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生:这首诗叫《江雪》,作者是柳宗元。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这首诗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所作。
在这首诗里,风景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凄清一片。
不过当冬风过后,冰雪消融,这里的风景又会变成怎样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欣赏柳宗元在此地作的另一篇文章《小石潭记》。
二、出示目标
1.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读通文章;积累文言词语,掌握重点实词。
2.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品味由景入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思想感情,陶冶自身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三、检查预习
1.作者介绍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子厚,河东(现在山西永济西)人,世称柳河东。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文风格清峭,与韦应物并称“韦柳”。
代表作有
《河东先生集》。
唐宋八大家:柳宗元,韩愈,曾巩,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
2.写作背景
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到永州任司马。
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
在永州期间常以游览山水自娱,到处搜奇觅胜,先后经他发现的胜景很多,并一一作文记载,共写了八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人称《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正是《永州八记》中最负盛名的一篇。
3.字音
篁竹(huáng) 为坻(chí) 翕忽(xī)
幽邃(suì) 犬牙差互(cī) 佁然(yǐ)
悄怆(qiǎo chuàng)
4.词语
1.字音字形。
2.古今异义词
①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
今义:前往。
)
②崔氏二小生(古义:年轻人。
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
3.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
②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中)
③潭西南而望(向西南)
④斗折蛇行(斗:像北斗星那样蛇:像蛇那样)
⑤其岸势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
(2)动词作名词
如鸣珮环(珮环碰撞发出的声音)
(3)意动用法
心乐之(以……为乐)
4.特殊句式
倒装句:全石以为底→“以全石为底”(宾语前置)。
翻译:整块石头作为潭底。
省略句: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
“影布石上”前面省略了主语“鱼”。
翻译: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鱼儿静止不动。
5.知识链接
记,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它可以写景状物,如《核舟记》;也可以叙事,如《桃花源记》;也可以将写景状物与议论抒情结合起来,如《岳阳楼记》。
“移步换景”,是指不固定视点(即立足点和观察点),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把所看到的不同事物叙述出来。
四、初步感知
1.通过前面的字词梳理,同学们已经清除了阅读障碍,下面请同学们再次读一读课文,说说作者是怎样写小石潭的,写了小石潭的哪些东西。
教师示范探究:第一段写了发现小石潭,即“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又写了小潭中石头的状态,即“全石以为底……”,还写了小石潭的自然景色,即“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学生探究:第二段写了潭中的景色与游鱼,写出了游鱼欢乐的状态;第三段写了潭西南方的景观,未能探得溪流的起源;第四段写了独坐潭上的凄凉感受;第五段记录了同游的人。
教师分析:同学们探究得很正确,通过对探究的内容进行规律性总结,可看出,本文先写发现小石潭,接着描写小石潭的概貌,再写潭中近景(游鱼和潭水),然后写溪流水源,这是远望之景,最后写潭上气氛。
条理清晰,毫不散乱。
2.同学们是否有这样一种感觉,我们似乎随着作者的脚步,先发现了石潭,看见了它的样子,也看见了小石潭中的怪石,看见了水中的游鱼,望见了西南方向的犬牙差互,最后,还感受到了这里环境的清幽。
一步一换景,这其实是一种很特殊的写游记的方法,请同学们给它取个名字。
明确:“移步换景”,是指不固定视点(即立足点和观察点),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把所看到的不同事物叙述出来。
五、精读品味
3、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被后人誉为“刻画山水的圣手”“游记散文的宗师”。
他笔下的山水,都成了极优美的景,请找出文中描写风景的句子,分析这些句子美在哪里,并尝试将它们翻译出来,记得保留其中的美感哦。
(1)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明确:潭是“全石以为底”,而且潭中露出的石头又都是那么姿态奇特,“为坻,为屿,为嵁,为岩”,这都突出了小石潭的特点——怪!
翻译: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明确:古树翠蔓的覆盖,使小石潭的全景富有清静感,仿佛是远隔人间的仙境。
翻译: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明确: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写出了水的清澈。
刚刚还是佁然不动,忽然又远逝,往来翕忽,由静景向动景的转化,似成影像展现在读者眼前。
而这由静到动的过程中,就已经包括了“乐”的气氛。
翻译: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
鱼儿静止不动,忽然又向远处游走,往来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
(4)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明确:运用生动的比喻,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小石潭上溪流曲折、或隐或现的情景。
因为小溪是曲折的,所以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看得见的一段水面反映着天光云影,所以明亮。
翻译: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总结: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水尤清冽”“青树翠蔓”“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明灭可见”,各种景物的特点十分明晰,色彩、光线的明暗变化真切而清丽。
写景,动静交错。
声是动态的,石是静态的,“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又是动态的,鱼儿忽静忽动,溪水若静实动,所有的画面给人以很高的感知度。
六、拓展探究
5、作者笔下的景物各具特色,让人应接不暇。
但从总体上来看,小石潭主要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风姿:1—3段是景色优美的小石潭,第4段是幽深冷寂的小石潭。
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小石潭中的两种风姿,也寄寓着作者截然不同的两种情感。
下面请同学们听朗读音频,体会文本中的情感变化。
播放朗读,明确情感。
明确:1—3段写乐,第4段写悲。
6.我们已经很明显感受到,在这篇文章中,既有乐情,也有悲意。
请同学们再次认真品味文章,说说文章是如何在语言上表现“乐”与“悲”的。
明确:作者最初发现小石潭时,是“心乐之”,水之清冽,石之怪异,都让作者心旷神怡,观赏潭中游鱼时则又觉“似与游者相乐”,这都是乐景。
但乐到极致则生悲,坐潭上忽又觉“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寒意袭人,悲从中来。
7.我们在课程导入时谈到了《江雪》一诗,但那是寒景一片,作者写出悲与孤独尚情有可原,但小石潭景色一片大好,竟也让作者生出孤独与悲意来。
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时代背景进行探究。
明确:作者去小石潭是由于被贬永州,失意的他孤寂地坐在小石潭上,望着一望见底的潭水,为小石潭打抱不平:为什么岸边有“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青树翠蔓”的小石潭却无人欣赏,只能“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让游人不敢走去呢?这就暗示作者希望得到一位明君的发现。
可以说,是因为作者本身怀有失意之悲,因此不论是《江雪》的景还是《小石潭记》的景,都勾起了他的悲凉与孤独之感。
七、课堂小结
本文描写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渲染了凄清的气氛,抒发了作者遭贬后的悲凉凄苦之情。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