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石》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上册《活化石》教案、教学设计

4.强调活化石在自然科学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活化石,绘制一幅活化石的图画,并附上简要的文字介绍,包括活化石的特点、生活习性等,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2.揭晓谜底:“活化石”,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活化石》。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活化石的形象和特点。
2.对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讲解,如“活化石”、“恐”、“龙”等,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并掌握这些词汇。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这些手法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3.学生在合作学习方面,具有一定的团队意识,但组织协调能力有待提高,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予以关注和指导。
4.学生在情感态度上,对自然科学充满好奇,但环保意识较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他们关爱自然、保护环境。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活化石的概念、特点及在科学研究中的价值;难点是引导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教育学生尊重科学、敬畏自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在此基础上,针对本节课《活化石》的学情分析如下:
1.学生对活化石的概念和特点了解不多,需要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帮助他们建立清晰的概念。
2.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已经能够运用一些基本的修辞手法,但还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以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活化石》教案教学设计

《活化石》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活化石”的定义和特点;(2)使学生掌握一些著名的活化石实例;(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活化石;(2)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资源,搜集有关活化石的资料;(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化石实例的调查和研究。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和好奇心;(2)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增强生态保护意识;(3)培养学生尊重科学、求实的学术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活化石的定义和特点;(2)著名活化石实例;(3)活化石在生物进化中的意义。
2. 教学难点:(1)活化石的识别和分类;(2)活化石形成的原因及机制。
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PPT,展示一些活化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2)提问:“你们听说过活化石吗?谁能简要介绍一下?”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活化石的定义和特点;(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效果。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搜集到的活化石资料;(2)各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总结本组的研究成果。
4. 课堂讲解:(1)教师根据学生汇报,进行讲解和补充;(2)讲解活化石的形成原因及机制,引导学生思考。
5.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一些著名活化石实例,让学生分析其特点;(2)学生发表见解,教师点评并总结。
6.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悟。
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结合所学,举例说明活化石在生物进化中的意义;2. 调查身边的活化石实例,下节课分享。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指导。
六、教学策略1. 案例教学法:通过展示活化石实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活化石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化石教学设计教学备课教案

活化石教学设计教学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活化石”的概念,知道活化石是指在地质时期曾经生存过,但在地质历史时期一度绝迹,而在现代又重新出现的生物。
2. 学生通过观察活化石的图片和实例,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活化石的研究,使学生认识到生物进化的现象和证据,以及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1. 活化石的定义和特征2. 活化石的例子及分析3. 生物进化的证据4.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5.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思考,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活化石的图片和实例2. 教学PPT3. 笔记本和彩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活化石的图片,让学生猜测这些生物的年代,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活化石的定义和特征,让学生了解活化石的概念。
3. 分组讨论: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活化石的例子,每组选择一个活化石实例,讨论其生存环境和进化历程。
4. 分享讨论成果:每组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
5. 讲解生物进化的证据,让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现象和证据。
6. 讲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活化石在生物进化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8. 作业布置:让学生收集更多关于活化石的资料,下一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了解他们对活化石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他们对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自然博物馆或进行户外考察,观察和研究活化石的存在和分布。
2. 邀请生物多样性保护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
《活化石》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活化石》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认识新字词,会写3个生字。
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增强保护古生物的意识。
初步了解科普性文体的表达方式,学习运用比喻介绍一种植物的外形。
教学过程:看图导入,走近化石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杭州博物馆走一走。
请仔细观察,比比谁的收获大。
(出示一些化石图片及名称)刚才我们看到了那么多的化石。
所有的化石都是由古代动植物埋在地下亿万年后变成的像石头一样坚硬的东西。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中是这样写的:(出示:在博物馆里,我们观看一块块化石,就能看到亿万年前的动物、植物。
)读一读。
4、那么,你知道化石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吗?文中有个词告诉了我们,谁找到了?作者用“亿万年前”这个数字告诉我们化石存在的年代已经很--久很久了。
5、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是----活化石(齐读)。
这些化石是----活的,多么不可思议呀。
指名读,齐读。
活化石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打开书本来读一读吧。
【设计意图:二年级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没有见过真的化石,因此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直观感知化石,从而拉近学生与化石的距离。
同时又通过读文字,让学生了解化石存在年代久远这一最大的特点,为下文作好铺垫。
】学好字词,读通文本1、出示自学要求:(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读完想一想,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活化石呢?圈一圈。
2、检测生字词。
(1)这一课的生字比较多,也比较难读,谁能领我们读一读。
(指名领读)强调翘舌音字的读音。
齐读。
(2)这么多生字中,只有一个字是平舌音,谁找到了?(出示孙)再指名读看“孙”字的演化过程。
谁有发现?是的(孙,就是比儿子更小的后代,就是儿子的儿子。
)请你给“孙”找朋友。
(组词)“孙”书写时有什么要提醒我的。
(要注意横变提)。
教师示范书写。
学生书空。
(3)现在老师把拼音去掉了,你还认识它们吗?开小火车读生字。
3、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活化石呢?指名说。
板书: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设计意图:二年级,字词教学很重要。
《活化石》教案教学设计

《活化石》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活化石”的定义和特点。
掌握一些常见的活化石物种及其分布。
了解活化石对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性。
1.2 技能目标能够运用观察、比较和分析的方法研究活化石。
能够通过查阅资料、制作展板等方式展示活化石的相关知识。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研究的兴趣。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程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活化石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活化石的定义和特点介绍活化石的定义,解释活化石是指在地质历史上具有古老特征且至今仍保留这些特征的生物。
讲解活化石的特点,如其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
2.3 常见活化石物种及其分布介绍一些我国常见的活化石物种,如银杏、水杉、大熊猫等。
讲解这些活化石物种的分布情况,以及它们为何能在特定的地区存活至今。
3.1 讲授法通过讲解活化石的定义、特点和常见物种,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3.2 观察法组织学生观察活化石物种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活化石的特点。
3.3 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的方式,深入了解一种活化石物种,并制作展板进行展示。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活化石定义、特点和常见物种的掌握情况。
4.2 展板展示评价学生制作展板的质量,包括内容完整性、设计美观度等。
4.3 学生互评组织学生互相评价展板,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图片素材收集一些活化石物种的图片,用于课堂讲解和观察活动。
5.2 资料书籍准备一些关于活化石的书籍、论文等资料,供学生查阅。
5.3 展板制作材料准备展板制作所需的纸张、笔、颜料等材料。
6.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颗古老的银杏树图片,引起学生对活化石的好奇心,导入新课。
6.2 讲解活化石的定义和特点使用PPT逐页展示活化石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清晰理解活化石的概念。
6.3 介绍常见活化石物种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介绍几种常见的活化石物种,如银杏、水杉、大熊猫等,并让学生自主阅读相关资料。
活化石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活化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活化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文章: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活化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活化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播放课件,激趣导入。
1.出示课件,向学生介绍一点古代生物的知识,然后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板书:化石。
你见过化石吗?在哪里见过?它是什么样子的?(师简述“化石”)3.板书:活。
化石怎么是活的呢?同学们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边读边圈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认读,如借助拼音认读,向老师和同学请教等。
2.指名读课文。
读后师生共同评议。
3.教师有重点地领读重点句子,相机给予指导。
4.轮读,让五位学生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5.选读,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
6.组内分工读,互听互评。
读后说说: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活化石?三、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请小老师领读。
2.游戏:识字采果。
出示一棵银杏树,树上结满了果子,果子上写了生字。
认对一个字,采下一个果子。
二、质疑解疑。
1.自由朗读课文,读后想一想:你有哪些地方不懂?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
2.集体反馈,师生共同讨论。
三、整体感知 1 播放课件,在优美、活泼的音乐声中,一棵枝叶茂密的银杏树出现在屏幕上,随之出示第二自然段的内容(1)学生自由读。
再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
(2)说说你知道了什么?(集体交流:介绍银杏树的奇特、可爱和生存年代的久远。
)(3)如果这棵银杏树出现在你的面前,你想对它说什么?2. 学生任选第三或第四自然段分组自学(步骤同上)3. 每一组推选一名代表上台交流。
(1)播放课件:在愉快的音乐声中,一只大熊猫正在竹林里香甜地吃着竹子。
出示第三自然段的内容。
学生边看课件边介绍大熊猫。
( 2 )播放课件:在欢快的乐曲声中,一尾中华鲟惬意地在江河里游动。
出示第四自然段的内容。
学生边看边介绍中华鲟四情境说话假如你是“活化石”银杏树或大熊猫、中华鲟,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好吗?(先组内练习自我介绍,再戴头饰到台上作自我介绍。
《活化石》教案教学设计

《活化石》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活化石”的定义和特点,认识到活化石是研究古生物学和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
2. 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3. 通过对活化石实例的观察和分析,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活化石的定义和特点2. 活化石的实例及其意义3.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4.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5. 活化石研究的方法和前景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活化石的定义、特点、实例及其意义,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2. 教学难点:活化石的形成机制,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具体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活化石的定义、特点、实例及其意义,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活化石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活化石研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活化石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活化石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详细讲解活化石的定义、特点、实例及其意义,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3. 分析:分析活化石的实例,让学生理解活化石的形成机制和生物进化过程。
4. 讨论:组织学生就活化石研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活化石在生物进化研究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6.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活化石的定义、特点、实例及其意义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生物多样性重要性的认识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3. 评价学生在案例分析和讨论中的参与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活化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有关活化石研究的文献和报告。
3.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关政策和法规。
课文《活化石》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课文《活化石》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活化石》的基本内容,掌握生僻词语和句式结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保护,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课文《活化石》的基本内容理解,生僻词语的掌握。
难点:课文中的句式结构分析,如何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化石的图片,引导学生对化石产生兴趣,引出本课《活化石》。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标记生僻词语和不懂的句子。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的情况,进行讲解,解释生僻词语,分析句式结构。
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深入探讨: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分析课文中的环保意识。
3.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课文中的环保意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深入探讨和小组活动的情况,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关注环保。
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 抄写课文《活化石》中的生僻词语。
2.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环保的短文。
五、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生僻词语的掌握情况。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让学生汇报课文的阅读心得,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
3. 通过课后访谈或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环保意识的关注程度。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展示化石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课文内容。
《活化石》课程教案教学设计

《活化石》课程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本课程以“活化石”为主题,旨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活化石的概念、特征及其在地球历史和生物进化中的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活化石,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生物进化的证据,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活化石的概念和特征;2. 掌握生物进化的证据及其在地球历史中的作用;3. 培养观察、思考、分析和探究的能力;4. 增强对自然环境保护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活化石的定义与特征介绍活化石的定义,解释活化石在生物进化中的特殊地位,分析活化石的特征,如生物形态、生理功能和生态环境等。
2.2 生物进化的证据阐述生物进化的概念,介绍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如化石、基因序列和生物地理分布等,重点分析化石作为生物进化证据的重要性。
2.3 活化石实例分析以我国特有的活化石为例,如银杏、水杉、大熊猫等,分析它们的进化历程、生存现状及保护意义,引导学生关注和了解活化石资源。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策略3.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3.2 教学策略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活化石的特征和进化历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作业等环节的表现,评价学生在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方面的进步。
通过课堂测试、课后作业、研究报告等形式,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第五章:教学计划5.1 课时安排本课程共安排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5.2 教学进度安排第一课时:课程简介、活化石的定义与特征;第二课时:生物进化的证据;第三课时:活化石实例分析(银杏、水杉);第四课时:活化石实例分析(大熊猫);第五课时:活化石的保护与意义;第七课时:过程性评价与反馈;第九课时:课程拓展与延伸;第六章:活化石的分布与保护6.1 活化石的分布特点介绍活化石在全球的分布情况,分析其分布规律,引导学生认识活化石在地球历史中的重要作用。
《活化石》教学设计

活化石
河北省宁晋县赵平邱小学刘志峰
一、教学背景
1、面向学生:
2、课时:第一课时
3、学生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
(2)课前利用各种途径查阅书籍或上网查询,了解活化石特点。
(3)准备自己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4、教师课前准备:
①准备活化石的图片。
②准备《活化石》课文朗读、品析课文朗读。
③制作教学多媒体课件。
到现在,成为人们研究古生物的活化石。
我们应该好好地保护它们。
五、布置作业
把这些古生物介绍给别人听,并让大家都来保护它们。
六、板书设计
33、活化石
银杏树像把扇子长得慢
大熊猫爱吃竹子真可爱
中华鲟身体重样子怪。
小学语文《活化石》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小学语文《活化石》优秀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活化石”的定义和特点,增长科普知识。
2. 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情。
3.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词汇积累和写作技巧。
教学内容:1. 课文《活化石》的阅读与理解。
2. 生字词的学习与积累。
3. 写作练习:以“我眼中的活化石”为主题,进行小练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古老的生物图片,如恐龙、猛犸象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生物为什么会消失?它们能否算作是“活化石”?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活化石》。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讨论课文中的一些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并记忆。
三、生字词学习(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2. 学生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生字词的记忆。
四、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记忆和理解。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二、深入理解课文(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探讨“活化石”的特点和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课后搜集到的关于“活化石”的资料。
三、写作练习(15分钟)1. 教师布置写作任务:以“我眼中的活化石”为主题,进行小练笔。
2. 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
2. 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活化石”。
六、课后作业1. 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关于“活化石”的知识。
2. 搜集更多关于“活化石”的资料,下周分享。
六、教学策略1. 情境设定:通过展示古老生物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远古时代,激发他们对活化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互动讨论: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分享自己的观点,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生生之间的合作。
活化石教学设计教学备课教案

活化石教学设计教学备课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通过探讨活化石的概念,使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证据,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活化石的概念。
使学生了解活化石的生物学特征和进化历史。
使学生了解活化石在生物进化研究中的重要性。
1.2.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活化石特征的能力。
培养学生通过研究活化石来探究生物进化的能力。
1.2.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章:活化石的概念2.1 教学内容介绍活化石的定义和特征。
解释活化石是如何成为生物进化研究的证据的。
2.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向学生介绍活化石的概念和特征。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研究具体的活化石案例,了解活化石的进化历史。
2.3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活化石概念的理解程度。
通过学生提交的研究报告,评估学生对活化石进化历史的了解程度。
第三章:活化石的生物学特征3.1 教学内容介绍活化石的生物学特征,如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生殖方式等。
解释活化石的生物学特征如何帮助科学家研究生物进化。
3.2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活化石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了解其生物学特征。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活化石的生殖方式等生物学特征。
3.3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提交的研究报告,评估学生对活化石生物学特征的了解程度。
通过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活化石生物学特征如何帮助研究生物进化的理解程度。
第四章:活化石的进化历史4.1 教学内容介绍活化石的进化历史,如它们的起源、演化和分布等。
解释活化石的进化历史如何为生物进化研究提供证据。
4.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向学生介绍活化石的进化历史。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研究具体的活化石案例,了解其进化历史。
4.3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活化石进化历史的理解程度。
《活化石》课程教案教学设计

《活化石》课程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活化石”的定义和特点,知道活化石是指在地质历史上曾经存在过,但在大部分地区已经绝迹,而在某些特定地区却仍然存在的生物。
2. 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生物进化的欲望。
3.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研究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活化石的定义和特点2. 我国著名的活化石生物3. 活化石的形成原因和意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活化石的定义、特点和我国著名的活化石生物。
2. 教学难点:活化石的形成原因和意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活化石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著名的活化石生物,让学生深入理解活化石的概念。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活化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活化石,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活化石的定义和特点。
3. 案例分析:介绍我国著名的活化石生物,如银杏、大熊猫等,让学生深入理解活化石的概念。
4. 问题讨论: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活化石的形成原因和意义。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活化石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作用。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活化石定义和特点的理解。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我国著名活化石生物的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记录: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协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关于活化石的定义、特点和案例分析的教材。
2. 图片资料:收集各种活化石生物的图片,用于课堂展示和引导学生思考。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查找更多关于活化石的信息,丰富教学内容。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活化石的定义和特点。
2. 第3-4课时:分析我国著名的活化石生物。
《活化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活化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够正确书写认读“历史、灭绝、千克、化石、年代、子孙、植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活化石的重要性,在阅读中强化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1、掌握生字新词,了解活化石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了解活化石的重要性,增强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检测预习。
导入语: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些小礼物,要想拿到小礼物,必须要通过老师的预习检测!你们有信心拿到老师的礼物吗?现在请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检测。
老师巡视。
1、多种朗读方式检测学生预习情况。
(1)请个别学生读课件出示的生字词(2)以开火车形式读词语(3)去掉拼音后以双列火车形式读词语(4)男女生合作读词语【设计意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通过检查预习引导学生从自此入手一步熟悉文本,同时以礼物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课堂教学充满新奇感。
】二、借助图片,理解课题1、同学们读得非常好,生字宝宝也认为你们已经过关了,所以老师准备带你们到古生物博物馆参观,你们想去吗?(想)课件出示各种化石的图片,看图后提问:“睁大眼睛,仔细瞧瞧,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化石)是的,这些都是化石,你看,这“化”字还是今天的生字呢,举起手,跟着老师一起书空一遍吧!“化”是左右结构,要注意把它写得左窄右宽。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在生动的画面展示中受到感染,引起学生的求知欲。
】2、你们是不是很心急想知道什么是化石呢?它藏在课文的第一自然段里面,赶紧把它找出来吧!(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关键句:在博物馆里,我们观看一块块化石,就能看到亿万年前的动物和植物。
生理解化石就是“很久以前的、动植物变成的”。
(2)远古时代,地球上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动物和植物,它们死后,遗体被埋入地层,经过亿万年的演变,逐渐变成了坚硬的石头,这就是化石。
然而,有一些亿万年前的动植物,他们一代一代地生活下来,居然活到了今天,我们叫它活化石。
《活化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活化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活化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认识“博、珍”等11个生字,会写“代、化”2个字。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知道三种活化石: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的特点。
3、能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惜生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知道三种活化石: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的特点。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教学准备:1、多媒体2、师生一起收集有关古生物的资料。
一、课前导入1、孩子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儿?(指名说)2、看来同学们去过不少地方呢!知道这是哪儿吗?博物馆“博”还是一个生字,带拼音读2次。
它的左边是十,在古代表示东西南北中各方面都有就是博。
去过博物馆吗?(去过,追问:博物馆里有?)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博物馆看看。
这就是:博物馆。
3、博物馆中有一类东西平时很少见到,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见见。
这些都是?化石。
动物或植物埋在地下很久很久的,变成像石头一样的东西,就是化石。
让我们把化石请到黑板上。
(板书:化石。
)4、那化石到底要埋多久呢?谁来读一读,告诉大家。
【出示句子】在博物馆里,我们观看一块块化石,就能看到亿万年前的动物、植物。
要埋多久?亿万年(板书:亿万年)365天是一年,亿万年就是有1000000000000个365天啊!透过这个重要词语,我们知道化石居然有这么久远的历史呀,一起读。
那么,你看到过活的化石吗?(补全课题)赶紧到课文中去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1、打开课文,有滋有味地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课文写了几种活化石?谁愿意把他们的名字响亮地介绍给大家?(指名读)银杏树:前鼻音和后鼻音连在一起最难读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写了他们?1.那这些活化石是不是也有很久很久的历史呢?请小朋友打开书,读读2、3、4自然段,你从哪儿发现它们有很久很久的历史,把句子用横线画下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语文《活化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博、珍、孙、悉、绝、肉、史、核、缺、乏、稀”11个生字,认识“十字旁”,会写“化、代、孙、植”4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3、初步了解“博物馆”、“化石”、“活化石”,知道文中写了“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三种活化石。
教学准备:生字卡、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参观博物馆,认识生字“博”今天,郭老师带小朋友们去一个地方,请看大屏幕,这是什么哪儿?(课件出示:博物馆)对了,跟老师一起读“bó博物馆”。
“博”字是我们今天要认的生字,它左边是什么字?因为它在左边,我们叫它“十字旁”一起说“十字旁”,它的右边我们在哪个字中见过,谁能用换部件的方法记住博字?博物馆的种类很多,有科技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生物博物馆等等,今天我们去的是古生物博物馆,里面都有些什么呢?一起去进去看看。
2、了解化石,学习生字“化”(出示恐龙化石)这是什么?恐龙的化石。
恐龙生活在很久很久以前的远古时代,现在已经在地球上消失了、灭绝了,那时它们埋在地下,到现在变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就叫做“化石”,“化”是我们今天要学会的生字,伸出你们的小手,跟老师一起写:左边是单立人,撇、竖,右边先写撇,再写竖弯钩。
再跟老师书空一遍。
石字我们一起写,一起读:“化石”。
3、了解活化石,齐读课题博物馆里还有哪些古生物化石呢?(课件出示:三叶虫的化石、骨舌鱼的化石、始祖鸟的化石)三叶虫、骨舌鱼、始祖鸟这几种动物现在都已经灭绝了,这些都是它们的化石。
但是与他们生活在同一时期的一些动物和植物却一代一代地活到了今天,科学家就把它们叫做活化石。
(边说边板书:33,活),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33课“活化石”,齐读课题,第三十三课活化石。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过渡:这是一篇介绍活化石的文章,请同学们翻开书本155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自己认真地把课文读一遍,听清楚老师的要求: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要读准字音,遇到不会读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读好后举手告诉老师,看谁读得又快又好,拿好书本、背挺直、开始读吧!2、分组检查生字词读音。
刚才小朋友读得很认真,老师特别要表扬某某同学,刚才他读得很认真,现在也坐得最端正。
现在老师要检查大家生词会读了吗?(1)读准带拼音的生词a课件出示第一组生词:珍贵、历史、植物、食肉大家认真看这几个生字的,它们的读音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翘舌音)对了,它们都是翘舌音,你们自己先拼一拼,读一读,注意读准翘舌音。
谁会读?(及时正音。
如:“植”是翘舌音跟老师读“植物”,全班一起读。
)b 课件出示第二组生词:硬鳞、公孙树、中华鲟看看这几个生字的读音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前鼻音小朋友自己也拼一拼,读一读,谁来当小老师带读。
(小老师的声音真响亮。
)c课件出示第三组生词:熟悉、灭绝、核桃、缺乏、稀有、千克、一代一代这些生字的读音比较容易,我们全班一起拼读吧。
d齐读生词。
现在我们把所有的生词连起来读一读。
每个词读两遍。
注意读准字音。
(2)去掉拼音读带着拼音会读了,去掉拼音还会读吗?这么有自信,来每个词齐读两遍。
(3)开火车个别检查读a、开火车读,正音。
现在老师要看看是不是每个同学都会了,咱们来开火车吧。
火车火车哪里开?这列火车开起来。
(及时正音如:食肉,食是翘舌音,跟老师读“食肉”全班一起读。
)火车接着往下开。
b 、全班齐读。
火车开得真好呀,全班同学齐读一遍。
3 、读准多音字。
小朋友们读的真好,课文中有一个多音字,我们也要读好它。
谁会读?出示:种zhǒng (一种)(树种)(鱼种)zhòng( 种下)全班一起读,每个词读两遍。
大家读课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读好这个多音字。
4、记住生字字形。
生字会读了,我们还要会记住它们的字形。
课件出示:肉、史、乏;孙、珍、绝、稀、核;博、悉、缺。
(1)齐读。
瞧,这10个生字宝宝是我们这节课要认的,全班齐读一遍。
(2)记字形。
(肉、史、乏)这三个字最好记,谁能用最简单的方法来记这几个字。
“肉”就是内加上(一个人)。
你用加一加的方法,真好;“史”字就是一个扁口加上(撇和捺),你的方法也很简单;“乏”就是之字加上(一个撇)我们用加一加的办法很快就记住了这三个字。
(孙、珍、绝、核、缺)大家看,第二行这几个字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都是左右结构。
谁能用自己的办法记住它们,看谁的办法又简单又好记。
“孙”字左边是子字旁,右边是小字,就是孙,什么孙?(子孙、孙悟空、儿孙)你用的是部件组合的办法;“珍”字左边是王字旁,右边上面是(人)下面是(三撇儿);绝字左边是(绞丝旁),右边是(色字);你用的是加一加的方法。
核字谁来记?(该、孩、刻)你用的是换一换的办法。
同学们真能干,加油呀,缺:缺的左边叫什么?缶字旁谁来记这个字。
(块字的提土旁换成缶字旁就是缺、缺少的缺。
)(悉、稀)都读西。
谁会记住熟悉的悉?(米上面加一笔撇,下面一个心字底就是悉,熟悉的悉。
“稀”字左边是(禾木旁),右边是(希望的希)谁会给稀组个词?(稀有、稀少、稀饭)(3)刚才我们用加一加,换一换等办法记住了这些生字,一起再来读一读吧。
5、指导书写“化、代、孙、植”同学们真聪明,生字很快都认了,今天我们还要学会写4个生字,它们是(1)、出示生字“化、代、孙、植”,全班齐读。
(2)谁会给化组个词(化学、文化、变化)代(代表、时代、年代、古代)孙刚才组过了我们不说了,植字谁会组词?(植物、植树、种植)(3)现在我们来学写这四个字,请大家仔细观察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左右结构,左窄右宽)(3)、指导书写“化、代”a、指导观察。
先看“化、代”,这两个字,它们都是单立人,右边写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学生说完,教师再指板书强调:化右边第一笔是撇,再写竖弯钩,代右边先写横,再写斜钩,最后写点。
)b、师范写。
伸出小手,一边看老师写,一边书空,“化”左边是“单立人”撇要直些,超过横中线一些,竖要直,右边先写撇,要写到竖中线左边一点,再写竖弯钩,竖压在竖中线上。
再书空一遍。
大家再看老师写“代”字,“代”左边单立人,右边先写横,要在横中线起笔,稍稍向上斜些,再写斜钩,斜钩从竖中线起笔,比撇的起笔高些,写得斜一些,长一些,最后一笔点可别丢了。
再书空一遍。
c、学生写字。
下面我们开始写“化”和“代”字,先摆好椅子坐端正,打开书本157页,提起笔,在书本的田字格中描一个写两个,写字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
看谁写得又快又好。
写好的小朋友收笔坐正,用小手告诉老师。
(4)、写“孙、植”。
我们再来看“孙”字,它的部首是什么?(“子字旁要注意写的时候要把横改成提)。
“植”字的部首是什么?(木字旁要注意,木字的最后一笔捺要改成点),现在请大家认真观察这两个字在书中田字格中的位置,看看哪些笔画是压在横中线和竖中线上。
(学生说)师范写。
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写。
“孙”字第一笔横撇碰到竖中线为止,第二笔弯钩,第三笔横改成提,右边小字先写竖钩,再写两个点,两点都压在横中线上,再书空一遍。
“植”左边的木字旁横写在横中线上一些,右边直的竖压在竖中线上,横折钩压在横中线上,中间有三个横。
最后一横长些。
下面我们来写“孙”和“植”,在书本田字格中描一个写两个。
提笔坐端正三个一要做到一拳一尺一寸。
看谁写得又快又好。
学生写字。
刚才郭老师巡视了一圈发现咱们班的小朋友今天的字写得很漂亮,看来只要大家认真,就一定能学好!三、指导读好长句过渡:生字宝宝都掌握了,要想把课文读通顺,还要把课文中长句读好。
1、出示长句:和它在同一时期/生活过的动物,许多早就灭绝了,大熊猫却一代一代地/活到了今天。
这叫停顿符号,读的时候稍做停顿,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画的停顿符号,自己试着读一读,谁会读?全班一起读吧。
四、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过渡:生字会认了,难念的长句也会读了,相信大家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更好,请同学们再把课文读一遍。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这一次读,要读得正确、流利,不添字、不漏字,读后想一想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活化石,再用横线把几种活化石的名称画出来。
)请大家拿好书、背挺直、开始读吧。
读完、并画完的小朋友请举手。
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谁来说说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活化石?2、出示课件,齐读。
对,咱们一起读: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科学家把它们叫做活化石。
3、初步了解三种活化石。
观看活化石课件。
(今天郭老师也把这三种的活化石请进了我们的课堂,想看吗?那得坐端正了。
这是——银杏树,多么高大呀,它可是几亿年前的树种,这是它的叶子,像小扇子,这是银杏树的果子,叫白果,可好吃了,可惜郭老师也没吃过。
这就是——可爱的大熊猫,也是三百万年前的物种,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数量十分稀少,只在我们中国才有,所以被称为国宝。
这是——中华鲟,它可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鱼种,被成为是水中的大熊猫。
看了这些图片,你们喜欢活化石吗?让我们再读一读这句话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科学家把它们叫做活化石。
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11个生字,认识了一个偏旁“十字旁”,学会写了4个字“化、代、孙、植”,还认识了三种的活化石,它们是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
它们为什么会被科学家们叫做活化石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作业。
今天的作业是:1、把课文读熟了。
2、思考:科学家为什么把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称为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