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三要素特性
《交通工程学》—人、车、路基本交通特性与管理

白黑红灰绿 82.5 42.8 67.8 66.3 67.3 42.9 18.8 47.2 36.4 36.4 19.0 9.6 24.0 17.0 17.8
《交通工程学》—人、车、路的基本交 通特性和管理
2.驾驶员的视觉特性
视力与亮度有关
(1)夜间视力随 着照度的增大而增 大, 注意夜间行人消 失现象。
10~12次组 13~17次组
平均制动反应时间(S) 0.57 0.70 0.72 0.86 0.86 0.89
《交通工程学》—人、车、路的基本交 通特性和管理
驾驶员的疲劳和兴奋
疲劳影响因素:复杂环境、单调环境 疲劳后的表现:生理方面,反应迟钝、动作
不准确,动作灵敏度低;心理方面,注意力 不集中、思维迟缓、反应慢、情绪急噪等 (任何疲劳皆同) 兴奋的影响因素:酗酒、争吵、斗殴及外界 的强烈刺激等 兴奋后的表现:脉搏和呼吸加快,血压生高, 注意力不集中等
(2)黄昏时间对 驾驶员最为不利。
《交通工程学》—人、车、路的基本交 通特性和管理
2.驾驶员的视觉特性
(3)明(暗)适应:由暗(明 )处到明(暗)处, 眼睛习惯,视力恢复。
应用举例
《交通工程学》—人、车、路的基本交 通特性和管理
2.驾驶员的视觉特性
(4)眩目(耀眼):视野内有强光照射,颜色不 均匀,使人的眼睛产生不舒适感,形成视觉障 碍。
《交通工程学》—人、车、路的基本交 通特性和管理
2.驾驶员的视觉特性
红色刺激性强,易见性高;黄色有最高的明 亮度;绿色温柔、平静,有安全感(标志、 信号设置的依据)
信号
《交通工程学》—人、车、路的基本交 通特性和管理
标志
2.驾驶员的视觉特性
视野:眼球注意一点所能看见的空间范围。也有动 视野与静视野之分,动视野比静视野越宽15度。 —与车速大小有关,静止时视野范围最大(设标 志牌等的依据),车速越高视野越小,但前方注意 点越远; —与颜色有关(绿色视野最小,红色较大,兰色更 大,白色最大); —视野与视力密切相关:最佳视力、清晰视力视锥 角10度范围内,标志、信号设在此范围内)
道路交通三要素特性

4、行人交通流特性
流量=速度×密度
速度与密度呈线性关系
研究表明,人行道上的行人平均速度在1.03~1.28m/s之间,男比女快。
5、行人的交通特征与相关因素
因素
年龄
性别
出行 目的
文化 素养
一、机动车特性
1、车辆的主要技术参数
(1)尺寸参数:外轮廓、轴距、前悬、后悬
(2)质量参数:整车整备质量、载客量(装载质量)、自身质量利用系 数、轴荷分配。
(3)性能参数:动力性、制动性、燃油经济性、最小转弯半径、操纵稳 定性、舒适性等
2、动力性能
汽车行驶方程: P t Pf P iPjP w
令: DP tP w(fi)aa
5、疲劳与饮酒
在连续驾驶车辆后,产生心理、生理机能下降、操作效能下降的现象称为 驾驶疲劳。分身体疲老、精神疲劳。产生的原因有自身原因和外界条件原因。
疲劳可引起:反应时间显著增长,操作能力下降,判断失误增多。
饮酒可对人的生理、心理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6、注意特性
注意特性可由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能力三方面来体现。
3、行人过街特性
等待过街时间长度:取决于交通量大小、道路宽度、行人交通心理等因素。 过街速度:男性平均为1.25m/s,女性平均为1.16m/s;老年人、小孩较青年
人要慢。 对过街设施的使用特性:
对人行天桥和地道:当走人行横道和天桥、地道需用相同时间时,80%的人乐于利 用天桥、地道。当走天桥、地道所需时间超过人行横道时间的一倍时,则无人利用。
W
gg
Pt PwW(f
2012年城市规划师备考资料:城市道路交通三要素特性

城市交通特性的研究是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基础,其内容包括:交通系统各要素(如驾驶员、乘客、车辆、行人、道路交通等)自身的特性;交通流的特性;交通要素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关特性。
以下重点介绍前两部分内容。
人的交通特性(一)驾驶员的交通特性道路交通系统是由人、车、路三部分组成的一个综合的大系统,其中人包括驾驶员、乘客、行人和居民,是道路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驾驶员的行为对整个道路交通系统的运行有着很大的影响,因为驾驶员在保证将车内的旅客和货物迅速、安全、准时地送达目的地的同时,还要注意对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影响,尽量减少交通事故,因此要求驾驶员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熟练的驾驶技术。
一般认为,驾驶员的交通特性包括驾驶员的反应操作时间、驾驶员的生理及心理特性等。
1.反应操作时间驾驶员的反应操作包括感知路况信息、判断分析、采取动作并使动作发生效果三个主要过程,三者所需时间之和就构成了驾驶员的反应操作时间。
反应操作时间的长短与驾驶员的素质、个性、年龄、性别、注意力集中程度以及工作经验等因素有关。
驾驶员开始制动前最少需要0.45感知时间,产生制动效果需0.35,共计0.75。
美国各州公路与运输工作者协会(丸AASHTO)规定,判断时间取1.55,作用时间为15,因此从感知、判断、开始制动,到制动发生效力的全部时间通常按2.5—3.05计算,道路设计中即以此作为计算制动距离的基本参数。
2.驾驶员的生理、心理特性(1)视觉特性驾驶员所获得的交通信息,约有80%来自于视觉。
可以说视觉机能直接影响到路况信息的获取和行车安全。
驾驶员的视觉机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①视力视力是眼睛辨别物体大小的能力,分为静视力和动视力。
静视力指人体静止时的视力,我国机动车驾驶员体检时要求双眼视力均为0.7以上或双眼裸视视力均不低于0.4,但矫正视力必须达到0.7以上,且无红绿色盲。
动视力是指驾驶员在汽车运动过程中的视力,随着速度的增大而迅速降低,此外动视力还随年龄增大而下降。
交通特性分析—道路交通三要素

驾驶人
二、驾驶员的生理心理特性
(二)反应特性。
反应是由外界因素的刺激而产生的知觉——行为过程。它包括驾驶员从视 觉产生认识后,将信息传到大脑知觉中枢,经判断,再由运动中枢给手脚发出命令, 开始动作。知觉——反应时间是控制汽车行驶性能最重要的因素。反应时间的 长短取决于驾驶员的素质、个性、年龄、对反应的准备程度以及工作经验。另 外,驾驶疲劳会引起反应时间增长、反应变慢,驾驶员的处理能力下降,易造 成交通事故,所以对疲劳驾驶应引起足够重视。
驾驶人
驾驶员的视觉机能 视力随速度的增大而迅速降
低,如图所示动视力与驾驶员年 龄有关,年龄越大,动视力越差。
视力还与亮度、色彩等因素 有关。同时,视力从暗到亮或从 亮到暗有一个话应过程。
驾驶人
驾驶员的视觉机能
2.视野。两眼注视某一目标,注视点两侧可以看到的空间范围 称为视野。视野受到视力、速度、颜色、体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静视野范围最大,随着车速增大,驾驶员的视野明显变窄,注视点随 之远移,两侧景物变模糊。
驾驶人
驾驶员的视觉机能 1.视力。在一定距离内眼睛辨别物体形象的能力称为视力,视
力可分为静视力、动视力。顾名思义,静视力即人体静止时的视力。 驾驶员在考取驾驶执照时,检查的是静态视力——两眼各为0.7 以 上,或两眼裸视力不低于0.4,但矫正视力达到0.7以上,无红绿色盲。 然而,汽车在行驶时,驾驶员观测道路上的任何障碍物,都是在具有 一定相对速度条件下进行的,此时驾驶员的视力为运动视力——动 视力。
乘客
心理空间对乘客的影响
每个乘客都有一定的心理空间要求。心理空间是指人们在他(她) 周围划出的,确定为自已领域的不可见区域。当个人的心理空间遭到 外界不该闯入的人或物的侵袭时,人的心里会感到压力、厌恶、排斥。 乘车拥挤不但消耗人的体力,而且给乘客心理上造成额外的压力。
交通工程总论重点

交通工程总论重点1.交通工程学的概念:是研究道路交通中人、车、路、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道路交通规律,成立交通计划、设计、操纵和治理的理论方式,和有关设施、装备、法律和法规等,使道路交通加倍平安快捷舒适的一门科学技术。
2.交通工程学科的外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设计等方面性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属性的综合性学科特点:系统性、综合性、交叉性或复合型、社会性、前瞻性、动态性3.道路交通三要素特性。
①驾驶人的交通特性:驾驶人的职责和要求;驾驶人的反映操作进程;生理心理特性;②乘客交通特性:乘客的交通需求心理;搭车反映;社会阻碍③行人交通特性:行人交通流特性;4.典型公路网布局:三角形、并列形、放射形、树叉形城市道路网布局:棋盘形、带形、放射形、放射环形5.路网密度:该区域内道路总长比上该区域总面积6.交通量概念:在选按时刻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址、某一断面或某一车道的交通实体数据7.特性分析三个方面:①交通量的时刻散布特性;②交通量的空间散布特性;交通量的组成特性8.顶峰小时交通量:在城市道路上,交通量时变图一样呈马鞍形,上下午各有一个顶峰,在交通量呈现顶峰的那个小时,称为顶峰小时,顶峰小时内的交通量称为顶峰小时交通量。
9.第30位小时最高小时交通量确实是一年中测得的8760个小时交通量,从大到小按序排列排在第30位的那个小时交通量。
第30位小时交通量与年平均日交通量之比的K值十分稳固,散布在12%--18%之间10.6个行车速度的概念。
①地址车速:车辆通过某一地址时的瞬时车速②行驶车速:从行驶某一区间所需时刻及其区间距离求得的车速③运行车速:指中等技术水平的驾驶人员在气候条件、实际道路状况和交通条件下所能维持的平安车速④行程车速: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需的总时刻之比⑤临界车速:道路达到理论通行能力是的车速⑥设计车速:道路交通与气候条件良好的情形下仅受道路物理条件限制时所能维持的最大平安车速11.速度与密度的关系(简答)①线性关系:v=Vt(1-K/KJ);②对数模型;v=vmln(Kj/K);③指数模型:v=Vf *e的(K/Km)次幂12.流量与密度的关系(简答)。
(交通运输)道路交通安全基础知识

道路交通安全基础知识(一)道路交通系统的三要素道路交通系统的基本要素是人(包括驾驶员、行人、乘客等)、车(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等)、路(包括公路、城市道路、出入口道路及其相关设施)和环境(路外的景观、管理设施和气候条件等)。
在四要素中,驾驶员是系统的理解者和指令的发出及操作者,它是系统的核心,路和车的因素必须通过人才能起作用。
四要素协调运动才能实现道路交通系统的安全性要求。
(二)各种车辆的安全运行要求1.客货运输车辆的安全运行要求1)运输车辆的安全要求车辆满足安全行驶要求,是减少交通事故的必要前提。
行驶安全性包括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
主动安全性指机动车本身防止或减少交通事故的能力,它主要与车辆的制动性、动力性、操纵稳定性、舒适性、结构尺寸、视野和灯光等因素有关;被动安全性是指发生车祸后,车辆本身所具有的减少人员伤亡、货物受损的能力。
提高机动车被动安全性的措施有:配置安全带、安全气囊,安装安全玻璃,设置安全门、配备灭火器等。
为督促车主保持良好的车况、确保行车安全、减少能耗和环境污染,应按有关规定对机动车进行安全检验。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4年7月12日发布了国家标准《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04)。
该标准规定了机动车的整车及主要总成、安全防护装置等有关安全运行的基本要求及安全检验方法,还规定了机动车的环保要求。
2)旅客运输安全运行要求客运班车、旅游客车应当按照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线路、站点和班次运行,不得擅自变更或者停运。
客运经营者应当按照客票标明的日期、车次、地点运送旅客,无正当理由不得中途更换车辆、停止运行或者将旅客移交他人的车辆运送,不得违反规定超载运输。
出租汽车和客运包车应当按照承租人指定的目的地选择合理的路线行驶,未经承租人同意,不得招揽他人同乘。
旅客必须持有效客票乘车,不得携带易燃品、易爆品及其他违禁品进站、乘车。
3)货物运输安全运行要求道路运输经营者应当根据拥有车辆的车型和技术条件,承运适合装载的货物;运输货物装载量必须在公路、桥涵载重量和车辆标记核载质量范围之内,超载的货物运输车辆必须就地卸货。
2-1交通特性分析—道路交通三要素特性

视野 ( °)
90~100 60~80
40
驾驶员注视点、视野与行驶车速间关系
3.驾驶员的视觉特性---立体视觉、视差
立体视觉——人对三维空间各种物体远近、 前后、高低、深浅和凸凹的感知能力。
视差——又称错觉,是对外界事物不正确的知觉。
3.驾驶员的视觉特性---视差
视差——又称错觉,是对外界事物不正确的知觉。
加速阻力:汽车加速行驶时,需要克服其质量加速运
动时的惯性力,其数值与汽车总质量、行驶加速度和汽
车旋转质量换算系数有关.
Fj
m
dv dt
式中: ---为汽车旋转质量转换系数
m ---为汽车总质量,kg dv ---为行驶加速度,m/s2
dt
(3)汽车行驶驱动条件
汽车行驶必要条件 要使汽车正常行驶,必须使驱动力不小 于行驶状态所遇到道路阻力和空气阻力之和,即: Ft ≥ Ff + Fi + Fω
由明亮处进入暗处,眼睛习惯后,视力恢复,称为暗适应; 反之称为明适应。
例如:隧道进出口 例如:城乡结合部
3.驾驶员的视觉特性---眩目
眩目——视野内有强光照射,使人的眼睛产生不舒适感, 形成视觉障碍。 避免方法:采用隔离带、 加强照明、会车时变换灯光、 防眩眼镜、车灯用偏振玻璃做灯罩(防眩处理)
上的转矩Mt产生一个对地面的圆周力F0, 地面对驱动轮的反作用力Ft(方向与F0 相反),即驱动汽车的外力,也称驱动
力。
Ft
Ft
Mt r
Mt
r
F0
式中:Mt—作用于驱动轮上的转矩,N·m r —车轮的半径,m
(2)汽车行驶阻力
汽车的行驶阻力包括: 滚动阻力 、坡度阻力 、空气阻力 、 加速阻力。
第二章 交通特性

3.时变化
(1)高峰小时交通量
高峰小时内的交通量称为高峰小时交通量。高峰小时交通量占该 天全天交通之比称为高峰小时流量比(以%表示)。它反映高峰小时 交通量的集中程度,并可供高峰小时交通量与日交通量之间作相互 换算之用。(表2-14 南京宁六公路16小时高峰小时交通量变化表)
(2)高峰小时系数PHF
1. 行人交通流特性(表2-4)
2. 行人交通特征及相关因素(图2-4、表2-5)
行人交通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因素 行人速度
成年人正常的步行速度 为1.0~1.3m/s之间,儿童 的步行速度随机性较大, 老年人较慢 男性比女生快
个人空间
成年人步行时个人空间为 0.9~2.5m2/人,儿童个人空间要 求比较小,老年人则要求比较大 男性大、女性小
平行的几条干线分别联系着一系列城镇,而处于两条 线上的城镇之间缺少便捷道路连接,是一种不完善的 路网布局 树叉形的路网一般是公路网中的最后一级,是从干线 公路上分叉出去的支线公路,将乡镇,自然村寨与市、 县政府联接起来
典型城市道路网布局及其性能
图式 特点和性能
布局严整、简洁,有利于建筑布置,方向性好, 网上交通分布均匀,交叉口交通组织容易,但非 直线系数大,通达性差,过境交通不易分流,对 大城市进一步扩展不利
一、驾驶人的交通特性
1.驾驶员的职责和要求 职责:安全、迅速、顺利、准时、舒适地完成运送 要求:良好职业道德、身心素质、熟练技术 2.驾驶员的反应操作过程 3.驾驶员的生理、心理特性 (1)视觉特性 ①视力(图2-2) ②视野 ③色感 ④其它 (2)反应特性(取决于素质个性年龄情绪环境工作经验等) (3)驾驶员的心理和个性特点 4.驾驶疲劳(身心,测定方法:生化测定、生理机能、神经机 能测定、自觉症状申述等)
从道路交通三要素特性分析交通拥堵问题

交通工程结课论文从道路交通三要素特性分析交通拥堵问题班级道桥083班姓名学号 080012从道路交通三要素特性分析交通拥堵问题城市交通问题是本世纪以来发达国家一直为之困扰的问题。
随着我国城市的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城市人口密度的不断增加,城市交通发展问题日益凸显,经济贸易和社会活动日益繁忙, 城市交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增长,传统的道路交通设施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而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成为我国城市的普遍灾害。
当前, 我国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交通问题极其严重, 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和根本治理, 必将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对此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也出台了不少相应的公共政策来,但至今这一问题也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
我国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造成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原因, 在于城市发展过程本身。
经济发展导致城市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由高度密集的城市逐步演变为在更大区域内日益分散和多极化的城市, 居民的出行模式也随之发生急剧的变化, 人口的不断增长、由经济引发的出行行为( 交际、购物、文化活动和旅游等) 的增长必然给城市交通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
本学期我们在李巧茹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交通工程学》,我感觉学习一门课程不仅为拿一个好成绩,而应从自己专业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学以致用,这才是目的。
以前,从个人视角看交通拥堵问题,略显片面和肤浅,学习了交通工程一课后,对这一问题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并对交通拥堵问题有了自己初步的看法。
交通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车、路及与周围环境相互影响的科学。
道路交通的基本要素就是人(包括驾驶人、行人、乘客及居民),车(包括客车、货车、非机动车),路(公路,城市道路、出入口道路及其相应设施)。
交通特性分析时交通工程学的一个基本部分,是进行合理的、科学的交通规划、设计、运营、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我认为通过交通三要素特性分析我国交通拥堵问题时略有不同,具体原因表现为:一、人的交通特性1、政府(1)现阶段我国法律体系还不健全,而且法规不是很强制,更多的是要人们的自律,城市地区多酒驾、闯红灯、乱停乱占等违反交通法律规定的行为,对其引起的高发交通事故的行为处罚不规范;农村地区比较分散,警力又有限,管理起来有一定难度,这就造成了一个现象:农村地区多有三无车辆。
第二章道路交通特性分析

第⼆章道路交通特性分析第⼆章道路交通特性分析§2-1 道路交通三要素特性⼀、道路使⽤者的特性分析1.1 驾驶员的交通特性1.驾驶员的职责和要求2.驾驶员的反应操作过程3.驾驶员⽣理、⼼理特征1)视觉特性在⾏车过程中,驾驶员需要及时感知各种交通信息。
根据统计分析,各种感觉器官给驾驶员提供交通信息数的⽐例分布如下:视觉占80%,听觉占14%,触觉占2%,味觉占2%,嗅觉占2%。
可见,视觉是最重要的。
因此,对视觉机能的考核和研究是驾驶员交通特性研究的重要内容。
(1)视觉⼈的眼睛注视⽬标时,由⽬标反射出来的光进⼊眼内,经过眼中间物质的屈折,投射于眼睛黄斑中⼼窝,结成物像,再由视神经经过视路传⾄⼤脑的枕叶视中枢,激起⼼理反应,形成视觉。
也就是说,所谓视觉,就是外界光线经过刺激视觉器官在⼤脑中所引起的⽣理反应。
视觉在辨别外界物体明暗、颜⾊、形状等待性以及对物体空间属性加⼤⼩、远近等的区分上起着重要作⽤。
(2)视⼒视⼒是⼈的眼睛分辨物体形状、⼤⼩的能⼒。
视觉敏锐度的基本特征就在于辨别两物点之间距离的⼤⼩。
视⼒有静视⼒、动现⼒和夜视⼒之分。
①静视⼒是待检⼈员站在视⼒图表前⾯,距视⼒表5m,依次辨认视标测定的视⼒。
②动视⼒汽车⾏驶时,驾驶员同车体⼀起按⼀定的速度前进,也就是说驾驶员与道路环境中的物体是相对运动的。
驾驶员观察物体运动的视⼒,称为动视⼒。
动视⼒与汽车⾏驶速度有关,随着车速的提⾼,视⼒明显下降。
此外,动视⼒随驾驶员年龄的不同⽽有所差异,年龄越⾼,动视⼒低落的幅度越⼤。
车辆以60km/h的速度⾏驶时,车内驾驶员能看清车前20m的标志,⽽以80km/h 的速度⾏驶时,则在接近10m处才能看清。
为保证驾驶员在发现前⽅有障碍物时,能有⾜够的时间辨认和采取相应的措施,希望车速提⾼时,视认距离能相应增加,可是由于⽣理条件的限制,结果恰恰相反。
③夜视⼒在⿊暗环境中的视⼒称为夜视⼒。
据研究,照度与视⼒成线性关系,即照度减⼩,视⼒下降。
第二章人车路交通特性

—
8.8 10.3 22.8 14.2 21.4
13.1 18.6 36.7 8.00 7.14 13.3 18.4 18.4 18.1 18.1 16.2
城市名称
指标
上海
北京
天津
沈阳
武汉
广州
哈尔滨
重庆
南京
西安
成都
大连
长春
太原
济南
兰州
昆明
郑州
长沙
杭州
南昌
石家庄
乌鲁木齐
深圳
平均
表 4.3-2 我国主要城市道路用地
2.摩托车的分类
摩托车的结构虽然比汽车简单,但其种类却很 多。我国参照国外的分类方法和国内摩托车的 生产、使用和发展的需要,制定了摩托车的基 本分类方法:
(1)轻便摩托车:最高设计车速不超过50km/h, 发动机总排量不超过50ml的两轮机动车。
(2)摩托车:整车质量不超过400kg,最高设计 车速超过50km/h、发动机总排量超过50ml的两 轮或三轮机动车
• 1)轿车
乘坐2—9人(包括驾驶员),主要供个人使用。轿车按发动机排 量分为5种:
(1)微型轿车:发动机排量在1L以下,如天津夏利。
(2)普通轿车:发动机排量为1.0—1.6L,如一汽高尔夫和捷达、 二汽雪铁龙。
(3)中级轿车:发动机排量为1.6—2.5L,如上海桑塔纳和广州 标致505以及一汽奥迪100。
• 视野:眼球注意一点所能看见的空间范围。也有动视 野与静视野之分,动视野比静视野越宽15度。与车速 大小有关,静止时视野范围最大(设标志牌等的依 据),车速越高视野越小,但前方注意点越远;与颜 色有关(绿色视野最小,红色较大,兰色更大,白色 最大); 视野与视力密切相关:最佳视力、清晰视 力视锥角10度范围内,标志、信号设在此范围内)
第二章城市交通特性

道路通行能力和车辆运行状况。
4、行程车速:行程车速又称区间车速,是车辆行驶路程与通
过该路程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之比。行程车速是 一项综合性指标,用以评价道路的通畅程度,估计行车延误 情况。要提高运输效率必须提高车辆的行程车速。
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章 城市交通特性
第一节 城市道路交通三要素特征(自学)
一、人的交通特性 (一)驾驶员的交通特征 (二)乘客交通特性 (三)行人的交通特征 二、车辆的交通特性 (一)汽车的交通特性 (二)自行车的交通特征
三、道路交通特征
第二节 交通量的基本特征
一、交通量的内涵 1、定义 交通量是指在选定时间段内, 通过道路某一地点、 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按交通类型分 , 有机动车交通量、非机动车交通量和行人交通量,一 般不加说明则指机动车交通量,且指来往两个方向的 车辆数。
通量有明显差别。
2.城乡分布 一般是城市道路交通量高于郊区道路,
近郊又高于远郊,乡村道路交通量最低。 3.方向分布 一条道路往返两个方向的交通量,在较 长时间内大体上是相近的。但是在某段时间内,两 个方向的交通量会有很大差别。 4.车道分布 当同向车行道有两条以上车道时,处于 不同位臵的车道,其交通量分布也不一样。
15%位车速:意义与前亦同。
车速分布的标准偏差S与85%位车速和15%车速之差存在着 下列近似关系:
S (85% 位车速 - 15% 位车速)/2.07
三、时间平均车速与区间平均车速
1、时间平均车速
在单位时间内测得通过道路某断面各车辆的地点车速,
道路交通三要素特性

本章讲述道路交通三要素:人、车、路的交通特性
第一节
一、驾驶员的交通特性
1、驾驶员的任务 (1)沿选定的路线驾驶车辆; (2)遵守交通法规; (3)遇到各种情况调整车辆。 2、信息处理过程 3、视觉特性 (1)视力
人的交通特性
信息感知
分析判断
操作反应
信息的感知80%来自视觉 是眼睛判别物体大小的能力。分静视力、动视力、夜间视力
分五级:高速公路、一、二、三、四级公路 分四类、三级
2、城市道路
四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三级:Ⅰ、Ⅱ、Ⅲ级
二、路网密度(量)
区域内道路总长度与区域面积的比值(km/km2)。反应道路数量的多少。
三、道路结构(质)
指路基、路面、边沟、边坡、桥涵、挡墙等部分应具有一定的强度、抗滑 性、耐久性。
Pt Pw W ( f i )
D 称为动力因数
Pt Pw ( f i) a a W g g
W a g
D ~ v 关系曲线,称为动力特性图。
(1)汽车的最高行驶速度
汽车最高档位上的 Vmax 即为汽车的最高行驶速度。 各种车型的最大速度是确定道路设计车速的依据。
不同的颜色对人产生不同的生理、心理作用。红色刺激性强、有危险感、易见性 高,多用于禁令标志;黄色明亮度最高,易引起人的注意,多用于警告类标志;绿色、 蓝色使人产生宁静和平、舒适感,多用于指路、指示标志。
(7)视差(错觉) 错觉容易引发交通事故,但也可以利用错觉产生机理,来进行交通管理, 提高交通安全性。
(5)爬坡性能
由于动力递减,一般不能爬长坡、大坡,更不宜爬陡坡。因此,陡坡不 宜大于5%,长坡不宜大于3%。对3%、4%、5%的坡长限制分别为:500m、
公路交通和运输的安全基本特性(2篇)

公路交通和运输的安全基本特性道路交通的基本要素是人(包括驾驶员、行人、乘客及居民)、车(包括客车、货车、非机动车等)、路(包括公路、城市道路、出入口道路及其相关设施)。
本节介绍这三个基本要素的交通特性及相互关系。
1)驾驶员的交通特性驾驶员在驾驶车辆过程中,首先通过自己的感官(主要是眼、耳)从外界环境接受信息,产生感觉(视觉和听觉),然后通过大脑一系列的综合反应产生知觉。
知觉是对事物的综合认识。
在知觉的基础上,形成所谓深度知觉,如目测距离、估计车速和时间等。
最后,驾驶员凭借这种深度知觉形成判断,从而指挥操作。
在这个过程中,起控制作用的是驾驶员的生理、心理素质和反应特性。
2)车辆交通特性汽车在一定条件下正常行驶所具有的工作能力就是汽车的使用性能,和交通安全相关的主要包括动力性、制动性、操控稳定性等,此外还有燃油经济性、可靠性、舒适性等,不在本文讨论范围。
3)道路特性道路分类。
道路,是提供各种车辆和行人等通行的工程设施。
按其使用特点分为公路、城市道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等。
2.运输的基本特性1)公路的等级我国公路分为两类五级,即:汽车专用公路和一般公路两大类;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每个等级又根据不同地形(如平原微丘区、重丘区、山岭区以及山岭重丘区等)按不同设计车速划分为十四个技术指标档次,参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xx)。
2)路面与安全3)道路等级与安全4)安全设施交通安全和道路安全设施的设置有很大的关系,交通安全设施包括安全护栏、安全警示标志、车流分隔设施、机非隔离设施、安全岛等,交通控制设备也具有交通安全方面的功能。
安全设施一方面能够有效地对驾驶员和其他出行者进行引导和约束,使驾驶员对车辆的操纵安全而规范,使其他出行者与机动车流保持合理的隔离,从而降低事故的发生几率;另一方面能够在车辆出现操控异常后,有效地对车辆进行缓冲和防护,尽可能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交通工程总论复习资料

交通工程总论复习资料一、单选、多选1、交通工程学是研究发生、发展、分布、运行与停驻规律,探讨交通调查、规划、设计、监控、营运、管理、安全的理论、方法以及有关设施、装备、法律和法规,协调道路交通中人、车、路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使道路交通更加安全、高效、快捷、舒适美观、方便、经济的一门工程技术科学。
2、交通工程学科的外延:1)社会科学方面:社会学、法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工效学、行为科学。
2)自然科学方面:高等数学、统计学、运筹学、物理学、动力学、预测学、汽车学、电子学、运输学、控制理论、系统工程。
3)工程设计方面:道路工程、桥梁工程、建筑工程、城市规划、轨道工程、环境工程、运输工程、功效学、隧道工程、岩土工程、通信工程、电子计算机技术等。
从内容性质方面来分,既有基本理论和方法,又有技术基础与计测技术,还有专业理论与仿真等。
3、交通工程学科是一门发展中的综合性学科。
4、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系统性、综合性、交叉性和复合型、社会性、前瞻性、动态性。
5、道路交通三要素特性:人、车、路6、典型的公路网布局:三角形、并列形、放射形、树叉形。
7、典型的城市道路网布局:棋盘形(方格形)、带形、放射形、放射环形等。
8、交通量是指在选定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端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9、一年内各月交通量的变化称为月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统计12个月的交通量,每个月的交通量均不尽相同。
10、交通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交通量要素调查、交通出行调查、交通事故调查、交通环境调查。
(1)交通流要调查包括描述交通流的额主要参数,交通量,车速,密度以及与其有关的车头距,占有率等的调查。
(2)交通出行调查包括土地利用,交通生成,分布与分配特性的调查,其中常见的有OD调查,居民出行调查等。
(3)交通事故调查包括对事故发生次数,伤亡,性质,地点,原因的调查,具体的调查内容方法见第九章。
(4)交通环境调查包括交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诸方面调查,如噪声,废气,振动,电磁场干扰等的调查,有时还需调查交通对名胜古迹,景观,生态和居民心理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