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3《诗词三首》导学案附详细答案解析

《诗词三首》【学习目标】1.目标 1. 总体感知课文,了解诗意,体会诗情,背诵诗篇。
2.目标 2.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3.目标 3.大致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写作背景。
4.目标 4.鉴赏情景交融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目标1、2、3【课前预习】一、注音或写字金樽.()投箸.()闻笛fù()侧畔.()长.()精神 qióng ()楼歧.()路酬.()烂柯.()人婵.()娟宫què()低绮.()户【学习过程】(一)活动1:学习《行路难(其一)》作家作品和背景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
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
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
他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行路难》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离开长安时所作。
作于天宝三年(就是公元774年),共三首,这是第一首。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
是李白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
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1.解释词语珍羞.直.万钱会.济.2.知内容,想意境。
(1)写出(交代)李白离别京城,亲朋好友为他设宴饯行,宴席十分豪华的诗句是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2)写出诗人极度愤懑、抑郁不舒的心情的诗句是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3)写出了诗人在困境中仍然积极乐观的坚定信念的两句诗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悟情感,析哲理。
(1)诗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九年级语文导学案参考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参考答案第一单元生活况味《项链》一、1.莫泊桑法国批评现实短篇小说之王羊脂球一生漂亮朋友2.chen dùn kuì jiǒnɡzhě bù lìn quàn qì nonɡchèn ténɡ3.(1)风韵,(女子)优美的姿态。
(2)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
形秽:形态丑陋,引伸为缺点。
(3)难看,不体面。
(4)觑:看。
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
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4.答案示例:十年辛苦,悲剧实闹剧。
十年清贫,美梦化噩梦;十年岁月,无知炼真知;十年青春,有价也无价;十年辛劳,苦处亦贵处;十年凄苦,悲剧亦喜剧;十年劳顿,梦碎变心碎。
二、1.小说以项链为线索将情节串联起来。
2.小说围绕“项链”主要写了六件事——无项链、需项链(序幕)借项链(开端)失项链、赔项链(发展)识项链(高潮、结局)。
3.示例:如第一部分可拟:“梦幻狂想曲”或“清贫女子之梦”;第二部分可拟“令人尴尬的请柬”或“猎枪和裙子”;第三部分:艰难的包装;租赁荣耀;玫瑰和项链;从忧愁到惊喜等。
第四部分:陶醉后的失落;乐极生悲;曲终人散悲剧生;从云雾里跌下等。
第五部分:痛苦和艰辛;十年辛苦不寻常;别了,青春……第六部分:意外邂逅;真相大白;造化弄人;人面不知何处去……4.小说到最后才说出项链是假的,这在作品中已有三处巧妙的暗示:一是借项链时,她的女友佛来思节夫人表现的相当大方,毫不迟疑地说“当然可以”;二是珠宝店老板说“我只卖出这个盒子”,这表明项链本不是什么贵重的首饰。
由于作者技巧高超,天衣无缝,读者的心又深深地被主人公的命运所牵动,以至于难以觉察出来。
小说到此戛然而止,使读者出乎意料,令人深思、回味,深化了主题。
如果写马蒂尔德把真项链要回来,欢天喜地换回几万法郎的话,则使文章的“以喜衬悲”的效果消失,使文章的讽刺意味锐减。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含答案) 第三单元导学案

28 《醉翁亭记》导学案班别姓名学号【学习目标】1、掌握本课文体知识、重点词语和句子翻译。
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学习重点】1、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子翻译。
1、读准下列划线字的读音环滁()林壑()琅琊()()潺潺()辄醉()林霏()暝()晦明()伛偻( )()山肴()野蔌()颓然()阴翳()觥筹()()2、文学知识填空欧阳修,字永叔,号,晚年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人,(朝代)著名家,谥号文忠,著有《欧阳文忠公集》。
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理论,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是著名的“”之一。
3、本文结构和写景顺序第一段:写顺序:。
第二段:写顺序:。
第三段:写顺序:。
第四段:写。
4、主旨探究本文也写于庆历六年,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政治改革,而被贬滁州。
但他还是励精图治使“政通人和”。
本文通过对的描写和对之乐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的热爱和的情怀,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愁怀的复杂感情。
5、写出相关的成语(1)本意是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
现在多比喻本义不在此或别有用心。
(多含贬义)。
()(2)本意是本意是水落下去了,石头就露了出来。
现在比喻事情的真相大白。
()(3)本意是前面的人在呼喊,后面的人在应答。
现多用来比喻写文章首尾呼应。
()(4)本意是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现在多形容人相聚饮酒的热闹情景。
()6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环( )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大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九上语文导学案答案

班级小组姓名评价11.《我的叔叔于勒》第一课时答案一、学习目标【点亮航标灯】知识性目标:1.借助小说的阅读方法理清文章的故事情节。
2.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
技能性目标:体会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理解作者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前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2.珍爱人间亲情,懂得互相关爱。
二、课前热身【扬帆起航踏征程】1.作者简介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期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短篇小说巨匠。
他出身于法国诺曼底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
中学毕业后,普法战争爆发,他应征入伍,两年的兵营生活使他认识了战争的残酷,祖国的危难启发了他的爱国思想。
战争结束后,他到了巴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同时开始了文学创作。
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
以后离职专门从事文学创作。
10年间他写了300多个短篇小说和6个长篇小说,其中许多作品流传久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
长篇小说有《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
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人们精神的堕落。
2.写作背景《我的叔叔于勒》最早发表于1883年8月7日法国的《高卢人日报》上,是短篇小说集《羊脂球》所收的6篇短篇小说之一。
当时正是法国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的时代,大资产阶级依靠疯狂的掠夺和残酷的剥削走向垄断,他们过着奢侈的生活,小资产阶级的经济地位极不稳固,他们“升级”为大资产阶级者寥寥无几,而破产沦为平民阶层的越来越多,小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非常薄弱。
3.掌握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拮据..(jié)(jū)栈.桥(zhàn)牡蛎..(mǔ)(lì)煞.白(shà)撬.开(qiào)4.词语解释拮据: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师生合用附答案2 雨说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师生合用附答案2 雨说教学目标1体会这首诗的拟人化表现手法及雨的象征意味2学习诗的语言特色注重朗读感悟诗歌的内容捕捉诗歌的意象领会诗歌的感情教学教学体会这首诗的拟人化表现手法及雨的象征意味教学过程1搜集描绘春雨的古诗佳句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8E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螟》 Sc[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uE6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p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P[-U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gB]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yZ8.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m 9.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k4 1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n 2朗读预习读准字音熟读诗句一新课导入请学生背诵一些描写春雨的诗词佳句并说一说春雨这一意象在中国传统诗文中有怎样的内涵让同学们走出古诗中春雨的意境步入郑愁予的《雨说》去感受现代诗歌中雨的魅力作者介绍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雨说》是他于19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他把《雨说》送给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我们来听听他要借雨之口对中国儿童说些什么二品读诗歌1配乐朗读理清思路《雨说》清新灵动建议以轻松欢快优美抒情的音乐做铺垫推荐乐曲萨克斯乐曲《春风》《雨说》共九节从雨到来之前大地的渴望到春雨悄然而至的脚步再到雨的问候和邀请雨的任务雨的祝福一步一步把雨的性格雨的希望表现出来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请概括每一小节的内容1节探访四月的大地2节雨轻轻地来了ww wxk b1c om3节希望孩子们不要拒绝4节告诉孩子们它是来亲近他们的5节请孩子们跟它去迎接春天6节告诉孩子们它来自何方又是怎样长大的78节教孩子们勇敢地笑9节交代最终的归宿2感受诗情品味雨韵先整体感悟后重点突破利用朗读和讨论的方式进行感受和品味⑴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读了课文你感觉诗中的雨是个什么样的形象提示雨的形象雨滋润大地播种希望她给自然界带来生机和活力她是生命的源泉她是爱的使者她给孩子们带来笑声给世界带来希望可以在雨的前面加上修饰词例如亲切温柔充满爱心的雨乐观爱笑的雨学生可围绕爱的主题畅所欲言不可囿于固定答案束缚学生的思维⑵细细吟咏重点突破1第二节中像雨丝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有什么作用明确把天地织在一起表明雨对大地的博爱它想滋润万物这首诗是为祝福儿童所写的因此这其实也正是雨对所有儿童的博大的爱2第二节中我来了/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能否改成我来了/在雷鸣电闪中/在狂风中我来了为什么明确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表明雨是静静地来的因为它关爱孩子们而生怕惊扰他们改后则表明雨来时那惊扰人的气势就表现不了雨对孩子们的关爱此外也不符合春雨绵绵轻柔细腻的特点3第三节中当我临近的时候你们也许知悉了/可别打开油伞将我抗拒这里的我和你们分别指代谁明确我指代春雨或雨你们指代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4第五节中雨要带着孩子们绕着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去听听溪水练习新编的洗衣谣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明确雨想请孩子们和它一起去迎接春天的到来在这之前鱼儿是不动的溪水是静止的现在春天来了鱼儿也开始活跃地跳动着溪水也开始重新涨了起来又活泼地流淌了起来这些正是春天到来的象征现在雨带着孩子们去向鱼儿说声好听溪水练习新编的洗衣谣其实正是去迎接春天我要教你们勇敢的笑这句话中的笑的内涵是什么明确笑代表一种快乐幸福乐观向上的态度是诗人鼓励孩子们要乐观向上的生活及美好的祝福第九节中雨说我来了/我来了就不再回去联系上下文考虑雨为什么不再回去明确它希望儿童们都能自由地欢笑有着甜蜜幸福的童年它要为此而进行不懈的奋斗按朗读要求读一读诗想一想这首诗诗人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好在哪里这首诗诗人运用了拟人化修辞手法整首诗拟人把春雨当作人来描写赋予春雨人的动作与思维把诗人抽象地希望儿童们幸福成长的愿望用具体的形象表现出来如诗的开头写大地萧条用拟人化写景物虽没有明白地说没有雨造成了荒凉但小溪渐渐暗哑歌不成调了让人明白没有雨没有水的后果是严重的抽象的思想通过了具体形象的诗歌语言拟人的方法得到实现又如第5节的诗完全是照应了第1节田圃牧场鱼塘小溪雨前雨后不同的景象让我们形象地感到了雨前的愁雨后的喜可见拟人化的修辞手法让这首诗更加形象更加生动3联想想像丰富诗句让学生用诗一样的语言在原诗的基础上描绘出一幅幅具体生动优美的画面并为每一幅画面起个名字也可以运用联想和想像抛开原有诗句重新创作新诗这两种方式可在不同的段落中使用让学生感觉不单调不重复在变化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画面描绘如第五节在淅淅沥沥的春雨里田圃肥沃的泥土上印下孩子们嬉戏的脚印牧场上的新苗正在抽技发芽池塘里的小鱼儿快乐地向我问好唱着歌谣的溪水荡起满脸的笑提示准确识别意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与本诗欢快喜悦乐观的情调相符的画面注意发挥学生的想像力通过画面感知意象的特点创作新诗句第一节写久盼大地的春雨诗人选择了一些意象田圃牧场鱼塘和小溪请同学们仿照原有诗句丰富意象写出新诗句提示学生的诗也许稚嫩但只要用心那新鲜的诗句一定可贵放手让他们去写捕捉智慧的灵光收获情感的微芒三开阔视野创作实践雨对你说了那么多的话你是不是也想拿起你手中的笔对雨说说你想说的话和雨对唱一首歌请赶快行动吧五布置作业1把这首诗改编成一篇小散文2读写生字词《雨说》目标1体会这首诗的拟人化表现手法及雨的象征意味2学习诗的语言特色注重朗读感悟诗歌的内容捕捉诗歌的意象领会诗歌的感情体会这首诗的拟人化表现手法及雨的象征意味过程1搜集描绘春雨的古诗佳句2朗读预习读准字音熟读诗句二整体感知1请概括每一小节的内容读了课文你感觉诗中的雨是个什么样的形象三重点突破1第二节中像雨丝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有什么作用2第二节中我来了/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能否改成我来了/在雷鸣电闪中/在狂风中我来了为什么3第三节中当我临近的时候你们也许知悉了/可别打开油伞将我抗拒这里的我和你们分别指代谁4第五节中雨要带着孩子们绕着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去听听溪水练习新编的洗衣谣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我要教你们勇敢的笑这句话中的笑的内涵是什么第九节中雨说我来了/我来了就不再回去联系上下文考虑雨为什么不再回去按朗读要求读一读诗想一想这首诗诗人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好在哪里联想想像丰富诗句用诗一样的语言在原诗的基础上描绘出一幅幅具体生动优美的画面并为每一幅画面起个名字创作新诗句第一节写久盼大地的春雨诗人选择了一些意象田圃牧场鱼塘和小溪请同学们仿照原有诗句丰富意象写出新诗句五作业1把这首诗改编成一篇小散文2读写生字词《星星变奏曲》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中星星静夜土地等物象的象征意义学习比拟对比等修辞手法2理解诗人对现实的否定和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即使面对重重磨难也不放弃希望的感情教学重点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和理解掌握。
人教版同步导学案课时练答案语文九年级

人教版同步导学案课时练答案语文九年级篇一: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集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集(156页)一沁园春雪学习目标1、学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2、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学习重点1、培养学生阅读才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2、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学习难点1、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知识链接1.词的知识词兴起于唐,盛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
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
比如、、等。
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如苏轼和辛弃疾。
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如柳永、李清照。
2.创作背景与发表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本篇首次正式公开发表于1957年1月号。
1945年10月,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应柳亚子要求,亲笔书写了这首咏雪词赠他,11月4日,重庆晚刊据传抄件刊出。
其后,一些报纸相继转载,一时轰动山城。
1951年1月8日,附刊曾将毛泽东同志赠柳的墨迹制版刊出。
3.的影响吴祖光称毛泽东的是“睥睨六合、气雄万古、一空倚傍、自铸伟词”的第一流杰作中之杰作。
蒋介石看到后,大为震惊,为了达到他的罪恶目的,一时召集很多的反动文人,也来写诗填词,歌颂国民党,结果他们写的词比不管在意境方面,还是在文采方面都与毛泽东的差得远。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套导学案精编(含单元检测及全部参考答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目录一沁园春雪 (1)二《雨说》 (5)三星星变奏曲 (9)四外国诗两首 (12)第一单元水平测试 (17)参考答案: (22)五〈傅雷家书〉两则 (28)六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32)七敬业与乐业 (37)八致女儿的信 (41)第二单元测试题 (46)参考答案: (52)九故乡 (57)十孤独之旅 (62)十一我的叔叔于勒 (67)十二心声 (72)第三单元测试题 (76)参考答案 (84)十三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94)十四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98)十五短文两篇 (103)十六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108)第四单元水平测试题 (112)参考答案 (118)十七智取生辰纲 (124)十八杨修之死 (129)十九范进中举 (134)二十香菱学诗 (139)第五单元过关检测试题 (144)参考答案 (149)二一陈涉世家 (155)二二唐雎不辱使命 (159)二三隆中对 (163)二四出师表 (168)二五词五首 (174)综合性学习:话说风流人物 (179)第六单元测试题 (183)参考答案: (189)一沁园春雪【学习目标】1、学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2、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学习重点】1、培养学生阅读才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2、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学习难点】1、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知识链接】1.词的知识词兴起于唐,盛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
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
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
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师生合用附答案诗歌的主旨和感情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师生合用附答案诗歌的主旨和感情教学点通过对诗歌重点词句的学习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教学过程一静谧mì凝望níng安慰wèi遥远yáo颤动chàn萤火yíng闪烁shuò朦胧méng覆盖fù寂寞jì僵硬jiāng疲倦juàn读诗歌整体感知讨论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2分别概括这两节诗的内容并想一想这两节诗在形式有什么关系局部品味探讨学生朗读谁不愿意至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体会诗中描写的情境探究下列问题1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2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3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在语意上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诗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自由诵读诗歌第二节思考1诗中每一首诗都是群颤抖的星星此处星星为什么要颤抖呢2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3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3读全诗深入领悟诗歌独特的审美特征1诗中之象即作者笔下塑造的形象可以是人物景这些是诗的根本因为作者必须借形象来说活请分析《帆》的意象帆蔚蓝的海面雾霭茫茫孤独的帆儿闪着白光它到遥远的异地寻找什么它把什么抛弃在故乡呼啸的海风翻卷着波浪桅杆的弓身在嘎吱作响唉它不是要寻找幸福也不是逃离幸福的乐疆下面涌着清澈的碧流上面洒着金色的阳光不安分的帆儿却祈求风暴仿佛风暴里有宁静之邦⑴意象是A的帆B的大海海风浪C碧流阳光异地⑵意象组合构成了三幅画面分别是2诗之魂诗人无论怎样塑造人物景都绝不单单是人物景诗的意象是为诗魂服务的诗之魂即作者的思想情感观点感情等⑴请找出《帆》这首诗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话⑵从这些话中你觉得作者塑造的帆象征什么三幅画面象征什么3根据要求写两段话每段话都要包括下面三个词语且不少于40个字高山溪流大海⑴描绘一种情景⑵表达一种感悟作业1课后阅读其他朦胧诗人如舒婷顾城北岛等的代表诗作深入体会朦胧诗的审美特征2仿照这首诗的如果如果或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句式写几句诗表达一种企盼3以日月星辰为意象写几行诗或几句话表达你的思想情感新课标第一网《外国诗两首》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在诵读中感受自然的美2把握意象感悟诗歌内涵理解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爱学习1诗歌诵读2诗歌仿写学习难点体会写景抒情诗表达的基本特点并尝试写简单的诗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在这个单元学习中我们一起赏过了雪听过了雨看过了星今天我们要来一个垄上行到田园去走走说到田园诗大家知道有关的哪些知识呢背诵过去学过的田园诗列举熟悉的诗人说一说自己对田园诗的认识回顾过去总结学习诗歌的各种方法自己朗读《蝈蝈与蛐蛐》一遍读出节奏重音与情感然后在课文里标记出来交流朗读体验选取自己最喜欢最拿手的片断作朗诵示范分小组朗读比赛读出自己的读出自己的个性可以读得激情满怀可以读的深情款款初步理解诗的内容与结构试给诗歌加一个副标题请男生读诗歌第一部分女生读第二部分感知诗歌的内容情感同桌之间互相交流然后比一比看看谁的才思敏捷给诗歌添加一个恰当的副标题如同《雨说》一样老师朗读诗歌请学生闭上眼开始想像从这首优美的诗歌里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用散文的笔法描述出来听觉想象拓展大自然的歌声还有哪些感观想象深入调动五官一齐感受大自然的生生不息还表现在哪儿仿造课文自己吟诵一节课堂朗读交流分小组学习《夜》读写画唱说等学习方式任选展示学习成果体验成功感受1把《春》的前几段变成诗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2把记叙文变成诗深圳的程少堂老师曾把《荷花淀》的开头由记叙文改成这样了原文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自由创作以《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为题或者以《夜》为题模仿这两首诗简易朴实的写法即兴创作小诗一首并朗诵交流提醒学生如果觉得难可以写成散文再考虑形式课外阅读推荐推荐作品济慈——《夜莺颂》《秋颂》叶赛宁——《白桦》《乐土》《波斯抒情》推荐著名外国诗人泰戈尔莎士比亚普希金裴多菲雪莱等。
九上语文导学案参考答案

九上参考答案第1课沁园春·雪第1课时一、自主学习(略)三、课堂反馈: 1: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 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指称雄一世的人物本文指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2、(1)惟馀莽莽顿失滔滔(2)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3)江山如此多娇(4)数风流人物[3、A四、拓展延伸:1、柳诗中作者内心的苦恼与愤懑反映在诗中,就是那个卓尔不群、孤芳自赏、“独钓寒江雪”的蓑笠翁。
而毛泽东的词作大气磅礴,格调高亢,充满了热爱祖国河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窗寒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第2课时一、自主学习1、(略)2、(1)词牌名题目(2)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山舞银蛇,原驰蜡象3)《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文学才华三、课堂反馈:1、D2、D3、采用比喻的手法。
将雪后的山比作“银蛇”,将雪后的高原比作“蜡象”,生动形象。
另外“舞”“驰”以动写静,增添了生机。
4、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阕的写景;“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价。
四、拓展延伸:1、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2、雪雄壮豪放3、写景叙事南国雪景4、行军工农红军祖国山河的壮丽豪情壮志第2课《雨说》一、自主学习(略)三、课堂反馈:1.pǔ zhì suō yīn qiǎng bǎo gù lǚ xī sǒng lì2.B3..①《郑愁予诗选》台湾《梦土上》《衣钵》四、拓展延伸:①拟人手法。
把春雨写得富有知觉,富有灵性,给人们深刻的印象。
②二、三联是实写,末联是虚写。
③赋予了春雨无私地滋润万物,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美好品格,表达了诗人乐民之乐,喜民之喜,与广大劳动者息息相关的思想感情。
第3课星星变奏曲一、自主学习(略)三、课堂反馈: 1.mî chàn fù jiāng2.(1)聚精会神地看。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有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有答案尊敬的同学们:大家好!在这个新的学期开始之际,我们迎来了九年级语文上册的学习。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课本知识,充分理解教材内容,提高语文水平,我为大家准备了九年级语文上册的导学案。
本导学案不仅包含了课文的基本信息和学习要点,还给出了相应的答案,方便大家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检测。
希望大家认真阅读、学习,取得好成绩。
导学案一:《再别康桥》课文简介:本课是一篇诗歌,诗人徐志摩以人格化的方式,抒发了自己对离别的痛苦和思念之情,揭示了他内心世界的寂寞与苍凉。
学习要点:1. 理解诗意:通过了解诗人的背景和情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理解诗歌结构:掌握诗歌的音韵、形式和修辞手法。
3. 解读诗句:理解并分析课文中的难句,并解答相关的问题。
答案片段:1. 《再别康桥》一诗通过描述诗人内心的痛苦与离别之情,表达了对康桥的留恋和对爱人的深情。
其中,“黄昏无聊”一句中,通过押韵的方式,使诗歌节奏流畅,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和迷茫。
2. “衰草残花凝绿”的描写,生动而富有感染力地展现了康桥的美丽与诗人的思乡之情。
这一描写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增强了描写的强度和表达的尖锐度。
3. 诗句“相思相见知何日”是诗人对爱人的思念之情的真实写照。
通过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思念的程度,表达了诗人对于重逢的期盼和渴望。
导学案二:《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导学案》课文简介:本课是一本九年级语文上册的导学案,通过系统地总结和整理九年级语文上册的课文要点、知识点,并给出了详细的答案,对同学们的学习和复习有很大帮助。
学习要点:1. 理解导学案的结构:掌握导学案的组织结构,了解导学案的作用和意义。
2. 学习方法:掌握使用导学案的方法和技巧,学会灵活运用导学案进行知识的自主学习和自我检测。
3. 复习知识点:通过导学案的相关问题和答案,进行对课文知识点的复习和巩固。
答案片段:1. 导学案采用了清晰的标题和内容分区,确保同学们可以清楚地找到相应的知识点和答案。
九年级语文导学答案

九年级语文导学答案【篇一:人教版九年级(上)语文高效导学案】lass=txt>课题: 1、沁园春雪课型:讲读主备:罗有志审核:祝站二中九年级备课组审定:罗有志姓名:班级:学习目标:1、正确朗读,读出感情并能流畅背诵正确默写。
2、了解诗歌形象之美,音乐之美及语言凝炼而富有表现力的文体特点。
3、掌握一些词中字词的注音及意义。
4、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
5、感受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以及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一、预习导学:1、了解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2、给加点的字注音:沁园春()莽莽()红装素裹()折腰()....略输()稍逊()成吉思汗()今朝()....分外妖娆()稍逊风骚()数风流人物()...3、根据下列词中的注音写汉字:4、诗歌朗读:读准字音、读出重音、停顿、速度、节奏、读出激越豪壮的情调。
5、背诵比赛6、结合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①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些部分是描写雪景的?请把写静、动景的词语找出来。
②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③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7、《心园春雪》的体裁是________,其中“沁园春”叫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
上下阕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 。
全篇的主旨句是________ ,________ 。
上阕中写景时,运用比喻、对偶化静为动的句子是________ ,。
8、欣逢母校百年校庆,一位海外归来的老学者回顾了母校的百年沧桑之后,又对满堂学子深情地说道“________________”。
9、简答①“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②“引”也是个领字,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有什么共性?③对于这样杰出的历史人物,词人用一个词对他们作了总的评价,请找出这个词。
应怎样理解这个词?二、研讨展示: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2、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三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6课《孤独之旅》导学案(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九上第16课《孤独之旅》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景物描写对渲染气氛、抒发感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2、学习小说的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3、品味“孤独”,体验“成长”的感受。
学习重难点1、体验成长的感受。
2、理解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3、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部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眺.望(tiào)觅.食(mì)嘻.闹(xī)B.撩.逗(liáo) 戳.破(chuō) 稠.密(chóu)C.狗吠.(fèi) 掺.杂(chān) 给.予(gěi)D.恶劣.(liè) 空旷.(kuàng) 纯碎.(cuì)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眺望胆怯重叠肥硕B.抠出稠密恶劣镂空C.掺杂驱除折断城垣D.恐慌蓬松潦亮戮穿3、根据文意,解释下面词语。
嬉闹:撩逗:乖巧:置之不理:歇斯底里:4、下列句子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
B.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
C.它们把嘴插在翅膀里,一副睡觉绝不让主人操心的样子。
D.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
5、将“忽然”“居然”“茫然”“突然”“显然”填写在横线上。
①但它竟然在一天早上,一落千丈,跌落到了另一番境地里。
②仿佛只要稍微慢下一点来,他也会像他的儿子一样地对前方感到和恐惧,从而也会打消离开油麻地的主意。
③当杜小康回头一看,已经不见油麻地时,他对父亲说:“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④父亲也是有所慌张的。
6、文学常识填空本文选自的《》,他是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答案最终版2012.5

九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答案第1课《沁园春雪》参考答案1、làfèn jiāo sāo hán shǔ2、2、剩下等到纷纷欠缺算得上都3、略4、提示:‚沁园春‛是词牌,规定了词的形式,‚雪‛是题目,是词中描写的内容,相当于一般文章的题目。
5、提示:上片写景,下片议论抒情。
6、要求:上片写景,抒发了毛主席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下片总伦理是人物,抒发诗人的问答抱负。
7、望长城内外……欲与天公试比高。
惜秦皇汉武……只识弯弓射大雕。
8、从修辞上看,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手法,化静为动,把静静的山脉和高大的高原比喻成飞舞的银蛇和奔驰的白象,具有活泼奔放的气势,表现了诗人浪漫的情怀。
9、从上下文看,作者评论历代历史人物,指出他们的不足,正是要表达自己作为革命家在那特殊的历史关头要为祖国、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抒发自己要超越古人,建立一个全新的中国的壮志豪情。
品读梳理:上阕:写景(描写)‚望‛字统领的句子:具体描写北国雪景‚须晴日‛三句:写想象中雪后的美景前两句:过渡下阕:议论、抒情‚惜‛字统领的句子:评古后三句:论今(主旨)10.略第2课《雨说》2参考答案基础知识略整体感知1、略2、a.第一部分:(一至三节) 雨的到来b.第二部分:(四至五节) 雨的邀请c.第三部分:(六至八节) 雨的来意d.第四部分:(九节) 雨的祝福3、是第一人称写作,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题目是‚雨说‛,因此全诗都是用雨的口吻直接叙述,直接抒情。
4、田圃、牧场、鱼塘、小溪。
合作释疑1、雨的家乡在遥远的地方,它是在‚自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
认真听教师的讲解,领会‚白云‛和‚笑着‛的深刻含义。
(白云是自由的象征,雨在白云中孕育,自由、幸福地成长。
)2、它的来意是‚教你们勇敢地笑‛。
引导并点明寓意:雨希望孩子们能够冲破束缚,自由自在、快乐地生活。
3、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柳条儿‚笑弯了腰‛,石狮子‚笑出了泪‛,小燕子‚笑斜了翅膀‛,旗子‚哗啦啦地响‛。
【部编版】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目录第一单元导学案1《沁园春·雪》2《我爱这土地》3《乡愁》4《你是人间四月天》5《我看》x第二单元导学案6《敬业与乐业》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8《论教养》9《精神的三间小屋》第三单元导学案10《岳阳楼记》11《醉翁亭记》12《湖心亭看雪》13《诗词三首》第四单元导学案14《故乡》15《我的叔叔于勒》16《孤独之旅》第五单元导学案1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18《怀疑与学问》19《谈创造性思维》20《创造宣言》第六单元导学案21《智取生辰纲》22《范进中举》23《三顾茅庐》24《刘姥姥进大观园》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沁园春•雪》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感受词中精炼的语言及丰富的表现力;2.理解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3.体会诗人对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诗人的伟大抱负及壮志豪情。
二、知识链接1.作者: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2.写作背景: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塬yuán :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一种地貌,呈台状,四周陡峭,顶上平坦。
)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3.词:词兴起于唐,盛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
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5课《敬业与乐业》导学案带答案

敬业与乐业教与学目标:1、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
2、领会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3、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重点与难点:【重点】1、大量经典语句、格言的积累。
2、理解这篇演讲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3、学习‚总——分一总‛的结构。
【难点】1、真切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实质。
2、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3、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
教与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练习提高法。
第一课时教与学目标1、了解演讲词基本知识,2、结合时代背景,把握这首词的主题。
理解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
教与学过程:一、演讲词知识(一)演讲词的特点:1、思想性(正确性)2、时代性3、独到性4、针对性5、深刻性6、通俗性(口语性)7、有声性8、鼓动性。
8、临场性 10、逻辑性11、生动性(幽默风趣) 12、劝导性 13、准确性。
14、简洁性。
(二)演讲词与一般议论文章的异同:1、相同点:(1)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2)议论文的结构:引论、本论、结论(3)论据分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4)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2、不同点:(1)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心与情的交流(2)语言通俗,如话家常(三)演讲词的种类按照体裁分:1、叙述式:向听众陈述自己的思想、经历、事迹,转述自己看到、听到的他人的事迹或事件时使用的。
叙述当中,也可夹用议论和抒情。
2、议论式:摆事实、讲道理,有逻辑推断,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3、说明式:说明事理,通过解说某个道理或某一问题来达到树立观点的目的。
按照内容分:1、政治演讲词。
写作要求:(1)论点要鲜明,论据要有力(2)论证要严密,感情要充沛;(3)态度要鲜明,语气要肯定。
2、学术演讲词。
写作要求:(1)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2)要谦虚谨慎,平等待人;(3)借助直观显示手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师生合用附答案1沁园春 雪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师生合用附答案1沁园春雪教学目标1理解词作抒发的思想感情2理解上下阕的内容层次及艺术手法3朗读背诵默写教学重点朗读背诵默写教学难点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教具电脑投影仪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毛泽东这个名字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一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名字但这是作为一个革命领袖的名字为大家所熟悉的其实毛泽东不仅是一位叱咤风云的政治家他的诗词造诣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他的词《沁园春·雪》板书课题作者2资料助读背景1935.10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肩负起抗日救国的伟大使命1936年2月在毛主席率领下准备从陕北出发渡河东征奔赴抗日救国第一线本月初毛泽东率部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一个距黄河不到半天路程的小山村一次他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黄河岸边的塬上视察地形看到了祖国雪后的壮丽河山欣赏到北国风光展望革命的灿烂前景挥笔写下了《沁园春·雪》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3疏通字词理解大意解释下列词语沁园春词牌名北国北方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惟余只剩莽莽这里是无边无际的意思大河上下黄河的上上下下顿失滔滔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意思是黄河水结冰了山舞银蛇群山好象银蛇在舞动原弛蜡象高原上的丘陵好象白象在奔跑须等到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的景象分外妖娆特别艳丽多姿娇美好可爱折腰鞠躬倾倒这里有称颂赞美的意思略输稍差文采文学才华这里指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稍逊稍差风骚义同文采风原指《诗经》里的《国风》骚原指《楚辞》里的《离骚》后来风骚代指文学才华一代天骄称雄一世的人物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意思是天所娇纵宠爱的人弯弓拉满弓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俱都数数得上风流人物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4深入研讨理解思想和艺术1上下阕各写什么内容它们又分哪几层答案这首词的上阕写北方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上阕写北方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2上阕的写景哪几句是实景哪几句是虚景答案从北国风光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是实景须字以下是虚景投影教学设计3上阕哪几句是静景哪几句是动景投影答案新课标第一网说明意义把静景写成动景表明在毛泽东眼里大自然是生机勃勃的也表明他本人是生机勃勃富有进取精神和开拓精神的4望字可否换成看字为什么答案不可因为是登高远眺只能用望5顿字可否删去为什么答案顿不可删去因为它写出了变化之速寒威之烈下阕中惜字含有哪些意味答案惜中含有多种意味⑴含褒意肯定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英雄具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过巨大贡献⑵批评这些英雄的不足批评他们短于文治在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欠缺⑶自信自己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和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投影6下阕提到的五位帝王诗人认为哪一位最缺乏文采你的根据是什么答案认为成吉思汗最缺乏文采因为其他几位是略输文采稍逊风骚而成吉思汗是只识弯弓射大雕7主题句是哪一句答案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8这首词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它的写景和议论抒情有什么特点答案这首词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达了空前伟大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这首词写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教学设计礴旷达豪迈议论上下几千年气雄千古风流豪壮投影主题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达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写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议论上下几千年气雄千古风流豪壮5指导分角色朗读鼓励朗读背诵投影下列文字女领沁园春·雪男领北国风光豪迈高而慢齐千里冰封——拉长万里雪飘↗高昂女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男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慢女山舞银蛇原弛蜡象男欲与天公试比高高昂女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慢齐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男惜秦皇汉武↘低沉略输文采慢女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慢男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齐只识弯弓射大雕↘低慢领俱往矣——慢拉长齐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高昂坚定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字一顿6小结《沁园春·雪》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布置作业1背诵默写这首词2根据自己的印象写一段雪景的文字字数不限。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套导学案精编含单元检测及全部参考答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套导学案精编含单元检测及全部参考答案尊敬的读者:感谢您对我们的信任与支持,以下是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套导学案精编,内容包括导学案和单元检测题目及参考答案。
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一单元寓言与寓言故事尊敬的读者:欢迎您来到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寓言与寓言故事。
本单元主要涉及寓言与寓言故事的定义、特点、起源以及相关的故事篇章。
通过学习本单元,你将能够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理解什么是寓言与寓言故事,了解其特点;2. 了解寓言故事的起源及其在不同文化中的传承与发展;3. 分析寓言故事中的寓意,并能够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达;4. 学习并欣赏一些经典的寓言故事,例如《狐假虎威》、《愚公移山》等。
第一部分:寓言与寓言故事的定义及特点寓言是一种文学形式,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动物形象等来表达教育、讽刺、劝诫、启示等深层寓意的一种文学形式。
其主要特点有:1. 故事具有普遍性:寓言通常能够超越时空和文化的限制,具有普遍的适用性;2. 以动物形象为主要形象:通过将人类的思想和行为特征赋予动物形象,达到讽刺、教育或劝诫的目的;3. 故事情节简单明了:寓言故事通常具有简洁明了的情节,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寓意。
第二部分:寓言故事的起源及发展寓言故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不同文化中都有相应的寓言作品。
其中,最早的著名寓言作品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阿伊索寓言集。
在中国,寓言故事的发展也非常丰富,著名的作品有《老子》中的道家寓言和《庄子》中的庄子寓言。
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和各种文化的交流碰撞,寓言故事逐渐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被广泛传播和应用于各个领域。
第三部分:分析寓言故事中的寓意寓言故事中蕴含着深刻的寓意,所传递的道理往往需要读者通过仔细推敲才能领悟。
下面,我们通过对《狐假虎威》的分析,来探讨如何理解寓言故事中的寓意。
《狐假虎威》的故事情节简洁明了:一只狐狸因为假装是一头凶猛的老虎,成功吓跑了许多动物,最终却因无法克制自己的嘴巴而被识破。
《行香子树绕村庄》表格式导学案带答案【部编版九上】

2.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
3.感受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对古诗词的学习热情。
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古诗词,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及蕴含的情感。
2.学习反复诵读、品析关键字词的鉴赏方法,体会作者思想情感和人生境界。
【背景】
该词大约作于作者创作早期的熙宁年间,当时作者家居,尚未出仕。在此期间作者也曾写过同类题材的《田居四首》等诗。
二、生字词:
陂塘徜徉飏轻旗
三、重点词语解释:
①选自《淮海居士长短句》。行香子,。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
②【陂塘】。
③【徜徉】。
④【几许】。
答:动静结合。通篇全是写景,但上下片的安排与采取的视角各不相同。上片侧重描述静态景物,时有化静为动,如绕、收等字,游人缓步其中;下片侧重描绘动态景象,其中静景动景又互相映衬。这样,就写出了春天的盎然生机。
五、主题思想:
通过记述自己的一次兴致勃勃的春游,展示了一种大自然的优美境界,体现了词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一、预习导学题目设计:【作者、背景】【生字词】【重点词语解释】【赏析探究】【主题思想】【默写】【翻译】
二、复习巩固,能力提升题目设计:【理解性默写】【赏析选择题】
班级姓名
课题
《行香子.树绕村庄》(一)
主备人
课型
新授
备课时间
序号
学习目标
1.把握诗意,体会意境,学习诵读品味,鉴赏古诗词。
2、《行香子.树绕村庄》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特点?
答:全词运用了白描和动静结合的手法。(1)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百花争艳、莺歌燕舞的田园风光图,体现了词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2)上片侧重描述静态景物,静中有动;下片侧重描绘动态景象,静景动景又互相映衬。写出了春天的盎然生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答案【篇一: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学案及答案】教师寄语:个人的痛苦与欢乐,必须融合在时代的痛苦与欢乐里。
——艾青“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学习目标:1.熟读并背诵,感受诗歌的节奏,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蕴。
2.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4.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学习重点: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学习难点: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文学常识填空1.艾青(1910~1996),原名,浙江金华人。
1932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
作品有等。
主要诗作还有抒情长诗等。
2.余光中(1929~)当代诗人和。
湖南衡阳人。
现居。
主要作品有《等你,在雨中》等,诗集《灵河》《石室之死》等,诗论集《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
二、理解探究1. 一首优秀的诗歌,往往会集中抒发人类的某种美好情感,表达某种观点,《我爱这土地》抒发了;《乡愁》咏叹了。
2.《我爱这土地》升华主题的句子是哪几句?3.有人说,《乡愁》两次写到对母亲的思念,显得有些重复,使全诗不简洁,所以第三节可以删去,你怎么看这个问题?三、合作释疑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2.《我爱这土地》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
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3. 《我爱这土地》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有何深意?4.“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在《乡愁》诗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5.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升华的?四、课内精读小时候 /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1.全诗有四小节,每小节分别写什么内容?2.诗中运用了哪些形象?这些形象有什么共同特征?3. 下列对诗歌含义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一首政治诗,强烈要求两岸统一。
b.诗中表达的思念之情超越了意识形态,表达的是人类固有的美好情感。
c.诗中的邮票船票坟墓海峡,都有意象,不是几种纯然的客观事物。
d.全诗只有四节,却跨越了无数的岁月,笼罩了现实世界的氛围。
4.下面对《乡愁》一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祖国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殷切的期望。
b.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祖国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深切愿望。
c.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故乡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深切愿望。
d、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故乡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殷切期望。
5.摘录诗中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说说诗歌是怎样层层深入地抒发爱国之情的?6.乡愁是一种抽象的情绪,诗人采用了哪些具体意象,将它变为具体可感的?7.诗歌中所选取的一组意象间是并列还是递进关系?请简要说明。
五、拓展延伸阅读舒兰(台湾)的《乡色酒》,完成题目。
三十年前三十年后你从柳树梢头望我我从柳树梢头望你我正年少你是一杯乡色酒你圆你满人也圃乡愁也满1.对诗中“你”“我”所指的对象及其关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你”指故乡,“我”指远离家乡的游子,诗中抒写的是游子对家乡的思念。
b.“你”指亲人,“我”指远离家乡的人,诗中抒写的是亲人与“我”之间的思念。
c.“你”指情人,“我”指情人的另一方,诗中抒写的是情人之间的互相思念。
d.“你”指月亮,“我”指远离家乡的游子,诗中抒写的是游子对家乡的思念。
2.对这首诗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的上下两节运用了对比艺术,将景与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表现了诗的主题。
b.全诗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比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c.诗中运用第二人称写法,使诗歌带有对话色彩,如同诗人在对着对方倾诉感情。
d.诗的句式长短交错,上下两节结构齐整,重章叠唱,在反复中使诗的主题得到升华。
达标测试:1、请指出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撕哑喉咙汹涌b.温柔腐烂深冗c.邮票坟墓海陕d. 激怒悲愤黎明①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②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④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3、《我爱这土地》一诗中,诗人写到“假如我是一只鸟”,“鸟”的形象与作者要歌颂的“土地”有什么联系?4.有人说,《乡愁》两次写到对母亲的思念,显得有些重复,使全诗不简洁,所以第三节可以删去,你怎么看这个问题?5.阅读《中国的土地》回答问题中国的土地刘湛秋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埋藏着黄金般的相思一串串杜鹃花姹紫嫣红激流的三峡传来神女的叹息冬天从冻土层到绿色的椰子林蔷薇色的海浪抚爱着沙粒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黄皮肤、黑头发是那样的美丽敦厚的性格像微风下的湖水顽强勇敢又如长江一泻千里挂霜的葡萄下跃动着欢乐坚硬的核里已绽开复兴的契机比较这首诗与《我爱这土地》在内容和感情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篇二: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答案最终版2012.5】参考答案2、2、剩下等到纷纷欠缺算得上都3、略4、提示:?沁园春?是词牌,规定了词的形式,?雪?是题目,是词中描写的内容,相当于一般文章的题目。
5、提示:上片写景,下片议论抒情。
6、要求:上片写景,抒发了毛主席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下片总伦理是人物,抒发诗人的问答抱负。
7、望长城内外……欲与天公试比高。
惜秦皇汉武……只识弯弓射大雕。
8、从修辞上看,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手法,化静为动,把静静的山脉和高大的高原比喻成飞舞的银蛇和奔驰的白象,具有活泼奔放的气势,表现了诗人浪漫的情怀。
9、从上下文看,作者评论历代历史人物,指出他们的不足,正是要表达自己作为革命家在那特殊的历史关头要为祖国、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抒发自己要超越古人,建立一个全新的中国的壮志豪情。
品读梳理:上阕:写景(描写)?望?字统领的句子:具体描写北国雪景?须晴日?三句:写想象中雪后的美景前两句:过渡下阕:议论、抒情 ?惜?字统领的句子:评古后三句:论今(主旨) 10.略第2课《雨说》2参考答案基础知识略整体感知1、略2、a.第一部分:(一至三节) 雨的到来b.第二部分:(四至五节) 雨的邀请c.第三部分:(六至八节) 雨的来意d.第四部分:(九节) 雨的祝福3、是第一人称写作,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题目是?雨说?,因此全诗都是用雨的口吻直接叙述,直接抒情。
4、田圃、牧场、鱼塘、小溪。
合作释疑1、雨的家乡在遥远的地方,它是在?自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
认真听教师的讲解,领会?白云?和?笑着?的深刻含义。
(白云是自由的象征,雨在白云中孕育,自由、幸福地成长。
)2、它的来意是?教你们勇敢地笑?。
引导并点明寓意:雨希望孩子们能够冲破束缚,自由自在、快乐地生活。
3、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柳条儿?笑弯了腰?,石狮子?笑出了泪?,小燕子?笑斜了翅膀?,旗子?哗啦啦地响?。
4、雨的到来给万物带来欢笑,雨是自由和快乐的代言人,因此,只要孩子们能够勇敢地用笑声表达出追求幸福、快乐的愿望,大地就有希望了。
5、?不再回去?、?快乐地安息?都表明了雨的命运。
6、雨的祝福是孩子们?吃着苹果擦着嘴?,意指享受到自由和幸福的生活。
课内精读1.希望孩子们走进大自然之中,学会乐观,能够过着快乐、自由、幸福的生活;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新一代儿童的关爱与祝福。
2.作者赋予?雨?以人的感情与思想,使诗文更富有生命力,生动而又形象,给人以无穷的想像力,也容易引发读者的兴趣。
3.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4.示例:我想对雨说:?谢谢你,春雨。
我会将全身心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之中,接受您的洗礼。
在祖国日新月异的今天,我生活得健康而又快乐,自由而幸福,我一定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会珍爱自己的生命并为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我会更加珍爱他人的生命并为大多数人的幸福而甘愿贡献自己的一生。
?5.示例:《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拓展延伸1.表达了作者对?四人帮?、对假丑恶的极端愤慨,对即将出现的转机、对真善美的热情讴歌,同时也表现出作者的自我奉献精神和沉重的历史责任感。
2.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3.表现了作者要对恶势力进行挑战的决心和信心。
4.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5.诗中的?我?可能是一个被恶势力判决的但又义无反顾的向恶势力挑战的勇敢者。
生活中正需要像?我?这样爱憎分明又有勇气的人。
譬如面对坏人坏事,我们应该勇敢地与其作斗争,人民英雄徐洪刚就是这样的人。
但是,如果对任何事都叛逆,不加任何分析,从而全盘否定它们,就会陷入一种虚无主义之中,这是不足取的。
(大意正确即可)第3课《星星变奏曲》3 参考答案:理解探究:1、这首抒情诗以?星星?象征光明。
即诗意、春天、温暖、希望和自由等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但诗中的?星星?又有其特定的情境和意味。
即,它所显现的不是阳光普照的光明。
而是茫茫黑夜中闪现的点点光明,寄托了诗人在现实中执著追求的理想。
整首诗都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抒情写意,展示了现实与理想的背离。
显示诗人对光明的渴求。
诗节之间随句式的转换,意象的丰富,诗的情境也由温馨美好转为寒冷严酷。
氛围的对照中,表现了诗人勾追求光明而献身的决心;诗人愿意在天上的星星疲倦的时候。
燃烧自己,代替它们照亮黑暗的大地。
2、这首诗歌含蓄朦胧,意境优美。
诗人总是借助一些物象来暗示或间接地表现经验,如用星星、诗、蜜蜂、萤火虫、睡莲、春天、鸟、白丁香等象征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用夜、冰雪、冻僵的夜晚、僵硬的土地、被风吹落的星星来代表黑暗冰冷的现实世界。
这种表现方式。
和我国古代的诗词非常相像。
合作释疑:1、变奏曲,是音乐术语。
变奏为作曲基本技巧之一。
即通过装饰、改变时值或节奏、改变音符进行方向或次序、改变和声或调性色彩等手段。
使音乐保持原有的基本轮廓而以变化的面貌出现,谓之变奏。
系统地运用变奏手法作成的乐曲称?变奏曲?,其结构为?变奏曲式?。
学生以诗歌体式入手研讨、回答,教师明确:《星星变奏曲》——诗的上下两节,共同以?星星?为主要意象,来表现追求光明的主题,并且结构对称,基本句式、修辞手法和一些用浯也是相同或近似的,因而具有同样的韵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