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美术第8课到22课教案
二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22.剪纸动物》7-湘美版
二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22. 剪纸动物》7-湘美版一. 教材分析《22. 剪纸动物》是人教版二年级美术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习剪纸的基本技巧,并运用这些技巧创作出具有生动形象的动物作品。
通过学习剪纸动物,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美术课程充满了好奇和热情,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于剪纸这种传统艺术形式,他们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让学生逐渐掌握剪纸的技巧,并运用到创作中。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剪纸的基本技巧,能够独立完成剪纸动物的创作。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剪纸技巧的掌握,如折叠、剪切、刻画等。
2.创作出具有生动形象的动物作品。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剪纸技巧。
2.实践法: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掌握剪纸技巧。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剪纸材料:彩纸、剪刀、铅笔、橡皮擦等。
2.教学图片:各种剪纸动物的图片。
3.教学视频:剪纸动物的制作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剪纸动物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剪纸的历史和特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学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剪纸动物的制作过程。
在观看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剪纸技巧,如折叠、剪切、刻画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现场示范剪纸动物的制作过程,并在示范过程中讲解剪纸技巧。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实践,完成剪纸动物的创作。
4.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互相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学生通过展示和评价,巩固所学剪纸技巧。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剪纸技巧运用到其他题材的创作中?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美术二年级第8课教案
小组进行评议。
将毛笔、调色盘、水罐清洗干净,用抹布将桌子擦干净。
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培养学生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第8课对印的花纹
左右对称
调色——绘画——对印
色彩丰富——添画技巧
课后反思
活动方式
设计意图
教师
学生
引起学生对设计的兴趣。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具准备情况。
(一)引导阶段:
(二)发展阶段:
三、展示作品:
四、收拾与整理:
老师让同学议一议、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什么东西是对称的,对称就是以一条中心线为准、左右对称或上下对称、对角对称,出示准备的实物、结合教材范例让学生看一看、议一议对称的美(平衡、均衡、整齐、稳定)。
(3)对印,展开,根据印出来的图案看看,想一想印出的东西像什么?
(4)添画,对构图缺陷的可添画补救、形象不清用添画使其具体清晰,色彩不丰富的可添画装饰美化。
老师让同学谈谈其他同学的作品、及教材的作品,你看了会什么感受,个别同学对全班小结。
小组讨论:哪些物体适合用对称方法表现。构图(一半图形的设计)、色彩的搭配?
组织让学生观察教材的制作过程:把作业纸对折,在对称轴的一边画、合起来,印一印,打开看象什么?让大家来试一试制作一幅对称图,再谈谈制作中会遇到什么困难,(对称的颜色不明、画面糊了)。讨论怎样才印的清晰。(颜料浓淡要适当)
教师示范
(1)构思要印什么,先想好,纸对折、在中心线的一边,画出一半的内容。
(2)调色(注意颜料少调些水,色彩要鲜艳,不要几种颜色混在一起,弄脏了画面。
第8课
课题
《对印的花纹》
课型
基础课
几课时完成
2课时完成
人美版二年级美术下册第8课 出壳了教案
人美版二年级美术下册第8 出壳了教案题第8 出壳了学情分析让学生了解生命在形成的时候,是需要吸收补充很多营养才能孕育生成;了解小鸡出生的时候,就需要自己用嘴巴和脚挣破蛋壳的包裹,显示生命的力量。
通过观察活动,懂得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关注生命,捕捉感人、美丽、生动的瞬间,表现自己的不同感受。
教材分析本从破壳而出的小动物入手,引导学生探究神秘生命的世界,从感知、认知到思索、表现、创造,多层面地拓展学生创造的领域。
生命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个神秘的话题,他们想知道生命是怎样产生的,是从哪里来的。
而卵生动物的鸟类在孵化过程中,最容易被学生观察到。
教学目标探索生命伊始的奥秘,展开回忆与想象,大胆自由地表现出一种自己喜欢的生物出壳时的情景。
通过观察、幻想、体验与交流,感受生命的不屈与独特的美丽,进行想象与构思,追求表现的新颖与生动。
时安排共时题第8 出壳了教学时间二(1)、二(2)、二(3)、二(4)4/18-4/20教学目标探索生命伊始的奥秘,展开回忆与想象,大胆自由地表现出一种自己喜欢的生物出壳时的情景。
通过观察、幻想、体验与交流,感受生命的不屈与独特的美丽,进行想象与构思,追求表现的新颖与生动。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启发学生回忆与联想动物出壳的生动情景,利用多种方法打开学生思路,鼓励创新,表现出生动的画面。
难点:表现的自由性和不同种动物的特点,通过欣赏、鼓励等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欣赏孵化过程的录像、图片资料。
2、绘画用笔和纸。
3、胶棒、彩纸、剪刀。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组织教学教学过程学生完成作业评价提示学生集中注意力,准备好学习用具。
1、故事导入(接故事):胖胖的芦花鸡妈妈每天都下一只蛋。
可是有一天蛋全都不见了,鸡妈妈好伤心啊!过了几天,芦花鸡在草丛里捉虫子的时候,发现了有各种各样的蛋,不知是哪个粗心的妈妈丢掉的。
芦花鸡用自己胖胖的身体盖住了蛋宝宝,辛辛苦苦地孵化了一个多月。
这期间,先先后后地,蛋卵里的小生命一点点发生变化了……2、观察蛋壳中的神秘现象10天――血管像树根一样输送营养。
美术二年级下册教案 第22课 熊猫的家 辽海版
美术二年级下册教案第22课熊猫的家辽海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熊猫的生活环境及其与人类之间的联系。
2.掌握水墨画的基本知识和技法。
3.培养学生观察和感知美的能力。
4.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通过观察、感知和绘画,更好地了解熊猫生存的环境和与人类之间的联系。
2.着重培养学生的美的鉴赏能力,以及趣味性和创造性。
三、教学方法1.以讲解、示范、练习、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以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在学生感性接受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理性思考。
3.鼓励学生多做尝试和实践,多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为了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我们可以先做一些适当的热身活动。
比如,在黑板上画一个简单的熊猫,让学生尝试猜猜熊猫是属于哪种动物,并能简单描述一下它们的生活习性。
2. 感性认识在首先向学生介绍一下熊猫的基本情况。
可以显示熊猫图片和水墨画,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讲解的方式来感知熊猫的生活环境、饮食、生理特征等,同时引导学生思考熊猫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3. 认知与创作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试着自己动手画一幅熊猫画,并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作,为熊猫设计一个最适合它生存的家。
这个活动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步:(1)练习画熊猫在实际操作之前,教师应先进行示范,并简要讲解水墨画的基本知识和技法。
然后让学生在草稿纸上简单地画一下熊猫,鼓励学生随意描绘,不必追求每个细节的外貌完美。
(2)设计熊猫的家在学生掌握水墨画的基本技能基础上,接下来的任务是为熊猫设计一个家。
为此,教师应向学生提供一些关于熊猫森林生态环境的基本知识,并鼓励学生自由想象。
同时,可以适当引导学生根号想象进行记录,在纸上勾画出一个熊猫舒适的可爱的家。
(3)展示成果在完成作品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展示自己的成果,并就其中每一个作品进行评价和分享。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既要注意发现和表扬学生的闪光点,也要指出他们作业中存在的不足,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2年级美术教案《人民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 第22课 巧做杯垫(辽宁)》
巧做杯垫教材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人美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22课《巧做杯垫》。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会使用手工工具剪刀的基础上,设计杯垫造型。
教材以杯垫在生活中的作用为切入点,学生学会设计制作杯垫的方法与步骤,探索体验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画、剪、贴等方法设计制精美作的杯垫。
在设计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剪刀,但动手能力不强。
也能设计简单的杯垫造型,但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本节课设计学生活动前欣赏设计师设计的造型独特、优美的杯垫,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杯垫在生活中的作用,初步掌握设计、制作杯垫的方法。
2、在设计制作杯垫的体验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3、通过体验和实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重点:学会制作杯垫的方法教学难点:杯垫大小,设计新颖别致教学准备:杯垫图片、彩色纸、剪刀、课件、卡纸、彩笔、胶棒。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你家来客人了,妈妈为客人泡制了香喷喷的热茶,放在桌上又怕烫坏桌子谁能为妈妈解决这个问题呢?那杯垫有什么用途呢?杯垫起到隔热、防滑,造型优美的杯垫还起到装饰美化的效果出示课题《巧做杯垫》二、探究学习1、欣赏精美的杯垫思考:这些杯垫有什么不同?材质、形状、大小、图案、、、、塑料杯垫:质轻、坚固、防腐、艳丽、价廉,因此被广泛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塑料制品随处可见,大到城市雕塑,小到儿童玩具、、、、、2、同学们欣赏了这么多漂亮的杯垫,大家想不想亲手做一个杯垫送给妈妈?那怎么做呢?3、想一想:怎样制作杯垫?确定杯垫的形状确定杯垫的大小4、分析制作杯垫的步骤:形状、大小、图案、装饰5、欣赏教师制作的杯垫6、小组讨论汇报:你们打算设计什么样的杯垫?三、学生艺术实践要求:1、利用准备的各种材料,通过画、剪、贴等方法制作一个漂亮的杯垫2、独立完成或小组合作完成3、注意图形的选择、色彩的搭配、装饰要美观四、展示作品:1、小组互评2、学生介绍作品五、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主要学习用画、剪、贴等方法制作杯垫,其实生活中用来做杯垫的材料很多,我们可以拿来废物利用,这样既可以做成杯垫,又可以保护环境,变废为宝。
第22课 熊猫的家(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二年级下册
教案标题:第22课熊猫的家(教案)教案适用学段:美术二年级下册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栖息地,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 引导学生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基本美术元素,创作一幅以熊猫家园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教学重点:1. 了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栖息地。
2. 学会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基本美术元素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观察、表现大熊猫的生活环境。
2. 如何在创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关于大熊猫的图片、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画纸、水彩笔、油画棒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大熊猫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大熊猫的特征。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大熊猫的了解,教师总结并补充。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栖息地,引导学生关注大熊猫的生存环境。
2. 学生讨论如何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培养环保意识。
三、示范讲解(15分钟)1. 教师示范如何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基本美术元素创作一幅以熊猫家园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2. 教师讲解创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构图、色彩搭配等。
四、学生创作(25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对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了解,进行绘画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组织学生互相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大熊猫生活习性和栖息地的了解。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二、深入学习(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大熊猫的生活环境,分析其中的线条、形状、色彩等美术元素。
2. 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三、学生创作(25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对大熊猫生活环境的观察,进行绘画创作。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 第八课 彩点点 ︳湘美版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 第八课彩点点︳湘美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彩点点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彩点点进行创作的兴趣和技能。
3. 培养学生欣赏和评价彩点点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彩点点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2. 彩点点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3. 彩点点作品的欣赏和评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彩点点的特点和表现手法,彩点点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彩点点进行创作,如何欣赏和评价彩点点作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彩点点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初步了解彩点点。
2. 新课讲解:讲解彩点点的特点和表现手法,让学生了解彩点点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3. 示范:教师进行示范,展示如何运用彩点点进行创作。
4. 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彩点点的创作练习。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彩点点作品。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彩点点的特点和创作技巧。
五、作业布置1.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彩点点的创作练习。
2. 欣赏和评价同学的作品,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3.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过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彩点点的特点和表现手法”以及“彩点点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彩点点的特点和表现手法彩点点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以下特点:1. 色彩丰富:彩点点作品通常使用多种颜色,形成丰富的视觉效果,使画面充满活力。
2. 点状元素:彩点点以点状元素为主要表现形式,通过点的疏密、大小、颜色等变化,表现出不同的画面效果。
3. 抽象性:彩点点作品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不拘泥于具体的形象,注重表达画面的氛围和情感。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 第八课 彩点点 ︳湘美版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 第八课彩点点︳湘美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彩点点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彩点点进行创作的兴趣和能力。
3. 培养学生欣赏和评价美术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彩点点的概念和特点2. 彩点点的表现手法3. 彩点点的创作方法4. 彩点点的欣赏和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彩点点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彩点点进行创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彩点点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彩点点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2. 新课内容a. 彩点点的概念和特点向学生介绍彩点点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彩点点是一种以点为主要造型元素的绘画形式,具有独特的视觉效果。
b. 彩点点的表现手法向学生介绍彩点点的表现手法,如点的大小、形状、颜色、排列等,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手法进行创作。
c. 彩点点的创作方法向学生介绍彩点点的创作方法,如如何选择合适的材料、如何进行构图、如何运用彩点点进行表现等。
3. 实践环节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彩点点知识和技巧,进行创作实践。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
4. 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引导其他学生欣赏和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彩点点的特点和表现手法,掌握了彩点点的创作方法。
在实践环节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进行创作,作品具有一定的艺术效果。
但在评价环节中,部分学生对作品的评价不够准确,需要进一步提高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六、教学延伸1. 让学生继续探索彩点点的其他表现手法和创作方法。
2. 组织学生进行彩点点的作品欣赏和评价活动。
3. 引导学生运用彩点点进行其他艺术形式的创作,如彩绘、剪纸等。
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彩点点的表现手法”。
这个部分是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必须掌握的技能,也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以下是对彩点点表现手法的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彩点点的大小彩点点的大小可以影响画面的整体效果。
【部编】最新人教版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册)
【部编】最新人教版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册)简介本文档是《最新人教版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册)》的教案内容总结。
本教案适用于二年级学生,共包含全册的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系统研究二年级美术知识。
目标1.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2. 研究基本的美术概念和技巧。
3. 增强学生对色彩、形状、线条等美术元素的认知。
教案内容第一课:认识色彩- 研究基本的颜色概念和色彩分类。
- 观察并绘制不同颜色的物品。
- 完成色彩搭配练。
第二课:认识形状- 研究基本的形状概念和形状分类。
- 观察并绘制不同形状的物品。
- 完成形状组合练。
第三课:认识线条- 研究基本的线条概念和线条分类。
- 观察并绘制不同类型的线条。
- 完成线条表达练。
第四课:认识艺术家- 研究一位知名艺术家的作品及其特点。
- 观察并模仿该艺术家的作品。
- 完成艺术家风格练。
第五课:创意绘画-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其自由发挥绘画能力。
- 提供绘画材料和主题,鼓励学生进行创作。
- 展示和分享学生作品。
教学方法1. 示范教学:教师通过示范绘画和解释示范步骤,引导学生研究。
2. 互动交流:教师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发表观点和提问。
3. 小组合作: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练和创作任务。
4. 个体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和辅导。
教学评价1. 视觉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绘画作品,评估其色彩搭配、形状组合和线条表达的能力。
2. 口头评价:通过学生的观点表达和回答问题的表现,评估其理解和掌握情况。
3. 成果评价:综合考察学生的作品展示和创造力。
教学资源1. 教材:《最新人教版二年级美术下册》。
2. 绘画工具:颜色笔、铅笔、画笔等。
3. 绘画材料:画纸、调色板、水彩颜料等。
以上是《最新人教版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册)》的简要内容介绍。
希望本教案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艺术兴趣和审美能力,让他们能够享受美术创作的乐趣。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20200630224309)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目录第1课纸片插接 (2)第2课重重叠叠 (4)第3课点、线、面 (6)第4课漂亮的包装纸 (8)第5课五味瓶 (11)第6课得奖啦 (15)第7课美丽孔雀 (17)第8课叶子上的小“血管” (19)第9课漂亮的花边 (22)第10课奇妙的脚印 (24)第11课蔬果变变变 (26)第12课小鸟的家 (28)第13课动物的故事 (30)第14课友谊卡 (32)第15课家乡变了样 (34)第16课我的老师 (36)第17课会爬的玩具 (38)第18课电脑美术——复制翻转画花边 (40)第19课娃娃家 (42)第20课五彩缤纷的生活 (44)第1课纸片插接教学目的:1、让学生初步了解新的手工制作知识及掌握基本的插接技巧。
2、引导学生在欣赏造型与色彩中勇于发表独特见解。
教学重点:插接图形的造型设计。
教学难点:插接技巧的了解与掌握(插接方法与摆设形状)教学工具:彩色卡纸、剪刀、示范作品、学生作品及精美艺术图片。
教学过程:一、授课1、制作方法对比导入——点出课题师言:小朋友们,我们在上几个学期的美术课中,上过很多的手工课,学到了许多新的制作方法。
(请几个学生讲讲学过什么样的方法:粘、剪、卷,,)。
教师指出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制作方法——插接(纸片插接)。
2、欣赏、对比,发现新的纸工技法欣赏制作精美的插接作品。
(扑克牌插接、几何形插接、水果形插接及粘贴式的立体桥梁作品。
)请学生观察这些纸艺作品与以往的手工课制作纸艺作品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在观察粘贴式的桥梁作品与插接成的纸片作品中引导学生对比发现两者有制作方法何不同之处)这些作品都巧妙的利用了插接方法。
(由学生回答、发现。
)3、观察范作:师问:观察作品并告诉老师哪些比较好看,为什么?生答:纸片的图形十分漂亮,颜色丰富,搭配和谐。
4、教师边示范制作,边讲解:刚才我们经过观察,已经发现了这课要学习的内容——纸片插接制作的一些要点,现在老师把具体的制作步骤示范,让同学们进一步掌握其中的制作技法要点。
人美版小学二年级美术下册《第8课 洗澡》教学设计 (2)
人美版小学二年级美术下册《第8课洗澡》教学设计 (2)一. 教材分析《洗澡》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洗澡的场景,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生动的洗澡场景图片,以及简单的绘画步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绘画技巧。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绘画基础,他们善于观察和表现生活中的事物。
但是对于洗澡这一主题,他们可能存在不同的认知和体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表现出洗澡的场景。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洗澡的场景,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2.培养学生对人体结构和比例的认识,提高他们的绘画技巧。
3.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洗澡场景的描绘,如何表现洗澡时的动态和情感。
2.人体的比例和结构,如何画出真实自然的人物形象。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洗澡场景,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2.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讲解绘画技巧,帮助学生掌握绘画方法。
3.讨论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分享绘画心得,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洗澡场景的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
2.准备人体结构的图片,帮助学生了解人体比例。
3.准备绘画材料,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洗澡场景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洗澡这一主题,激发他们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人体结构的图片,讲解人体比例和基本结构,让学生了解洗澡时的人物形象。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绘画洗澡场景的步骤,讲解绘画技巧,然后学生按照示范进行绘画练习。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分享绘画心得,讨论如何更好地表现洗澡场景和人物形象。
5.拓展(10分钟)教师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洗澡场景,进行观察和描绘,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洗澡场景的描绘方法和人体比例的重要性。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8课水墨画花丨苏少版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8课水墨画花丨苏少版水墨画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桃花的外形特征,学习用水墨表现桃花。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观察、示范等方法创作出两三枝桃花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桃花的美,了解桃花受到历代文人画师的喜爱,激发学生对水墨画的热爱。
教学重点:运用水墨画的方法表现桃花。
教学难点:两三枝桃花的画面构图与布局。
教学过程:一、欣赏与感知课前谈话:同学们,知道中央电视台有一档热播的诗词节目吗,谁来说说叫什名字?《中国诗词大会》对,今天咱们现场来举行个诗词大会,看谁是咱们班的诗词小达人。
准备好了吗?看题: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真棒!1、好,上课!同学们好!大家有没有发现,咱们刚才的诗词大会都是跟什么有关?生:(桃花)对!你们真聪明,一眼就看懂了。
2、对的。
桃花在渐暖的春色里先于百花绽放,(贴标题)走,咱们一起去看桃花吧,瞧!山上开满桃花,这是一片粉色的海洋,来,让我们走近观赏一下这动人的桃花。
青翠的绿叶,粉里透红的桃花,一朵挨着一朵,有的桃花密密麻麻的挤在一起好不热闹,有的疏疏离离开在枝头彰显它那美丽身姿。
来让我们起来数一数,这枝上一共有几朵桃花?一朵、两朵、三朵、四朵。
还有好几个花苞藏在这里呢。
让我们再来细细来欣赏一下桃花,看!桃花一般有几瓣?生:(五瓣)。
姿态都一样吗?生:(不一样)有哪些不一样呢?生:(——)这一朵花瓣全部打开了,正面朝向我们,让我们清晰的看见了它中间一丝一丝的花蕊。
再看看这两朵,这朵朝上、这朵朝下,其中有些花瓣是背对着我们,花蕊的朝向是和花瓣的朝向一样的。
这些含苞待放的花苞,被花托托着甚是可爱。
这些妖娆多姿的桃花,不禁让老师想起了诗经里的一句话。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欣赏、讨论尝试练习、互动评价等多种方法,学习用适合的笔墨表现各种花卉的花、叶、枝干的各种方法。
二年级美术下册说课稿-第8课 水墨画花5-苏少版
二年级美术下册说课稿-第8课水墨画花5-苏少版一、课程背景在国家提倡美育的大环境下,美术作为小学生的必修学科之一,注重培养孩子们对美的认知、表现和鉴赏能力。
本课程作为“二年级美术下册”中的第8课,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水墨画花的基础知识和技巧,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他们的美感。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认识水墨画花的起源和基本特点;•理解描绘花朵形状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水墨画的特点和技巧画出花卉。
2.能力目标•掌握基本的水墨画技法;•训练艺术性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提升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美感和鉴赏力;•加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美术欣赏和创造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知识点梳理水墨画花的基本知识和技巧:•起源和基本特点;•描绘花朵的方法;•画法技巧。
2.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教师引导学生们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和学生一起唤起他们对画画的热爱和兴趣。
然后教师以一张经典的水墨画为例,做介绍精美的水墨画,介绍画家为苏少,帮助学生了解水墨画的基本形式和特点,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
第二步:讲解知识教师向学生查阅水墨画基本技巧以及绘画中对形状的描绘方法,分别讲解水墨画花的起源和基本特点,描绘花朵的方法和画法技巧,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流畅、活灵的标线以及透过浓淡的墨色来表达花卉赏心悦目、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画例来向学生讲解和演示,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述知识、技巧。
第三步:演示操作教师为学生们展示水墨画花具体操作的过程,演示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描绘花朵的形态,如何选墨、沾水、调节水墨比例、点笔染墨等,使孩子们对水墨画花有更直观的认知和理解。
过程中教师应该非常耐心地讲解每个环节,让学生们能够听清楚,看清楚,并逐步理解。
第四步:学生练习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在纸上进行练习。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们注重手势和笔墨线条的流畅性,帮助学生们发掘他们自身潜在的美术特长以及个性化的创意。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22课 熊猫的家-可爱的大熊猫》辽海版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22课熊猫的家-可爱的大熊猫》辽海版一. 教材分析《第22课熊猫的家-可爱的大熊猫》是辽海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材中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培养学生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同时提高学生的绘画和创作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大熊猫的图片、文字介绍以及绘画创作指导。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大熊猫的特点,提高审美情趣,培养绘画技能。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动物充满好奇,尤其是可爱的大熊猫。
他们具有一定的绘画基础,但绘制动物画面时,对形态、结构、比例等方面把握不够准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大熊猫的特点,帮助他们掌握绘画技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培养关爱动物的情感。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创作的能力,提高绘画技能。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大熊猫的特点,培养学生绘画大熊猫的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把握大熊猫的形态、结构、比例,以及如何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绘画作品。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大熊猫的生活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2.观察分析法:引导学生观察大熊猫的图片,分析其形态、结构、比例等特点。
3.示范教学法:教师现场示范绘画过程,引导学生掌握绘画技巧。
4.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交流,提高绘画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大熊猫的图片、视频资料,以及相关的绘画材料。
2.布置教室,营造一个温馨、可爱的氛围。
3.准备评价表,用于学生互评和自评。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大熊猫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熊猫的外形特点,激发学生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大熊猫为什么会被称为“活化石”?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大熊猫的生活视频,让学生了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
引导学生关注大熊猫的饮食、睡觉、玩耍等场景,为绘画创作提供素材。
辽海版美术二年级下册《第22课 熊猫的家》教学设计3
辽海版美术二年级下册《第22课熊猫的家》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熊猫的家》是辽海版美术二年级下册第22课的内容,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熊猫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通过观察和描绘熊猫的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熊猫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他们对动物感兴趣,喜欢绘画。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熊猫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熊猫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培养学生观察和表现能力,能生动地描绘出熊猫的生活环境。
3.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熊猫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熊猫的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生动表现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熊猫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
2.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描绘熊猫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模仿和实践。
3.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熊猫的认识和描绘方法。
4.评价法: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潜能。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辽海版美术二年级下册《第22课熊猫的家》。
2.图片资料:熊猫的生活环境、熊猫的图片。
3.绘画工具:水彩笔、铅笔、画纸等。
4.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文字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你们知道熊猫是什么样子的吗?它们生活在哪里?2.呈现(10分钟)展示熊猫的生活环境和熊猫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熊猫的生活习性。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描绘熊猫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模仿和实践。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熊猫的认识和描绘方法。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描绘熊猫的生活环境的任务,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评价。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二十二课 蝴蝶 ︳湘美版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二十二课蝴蝶︳湘美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蝴蝶的结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
2. 通过观察、实践,使学生对蝴蝶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
3.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色彩表现蝴蝶美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蝴蝶的结构特点及生活环境2. 蝴蝶的制作方法3. 蝴蝶作品欣赏与评价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蝴蝶的结构特点及制作方法难点:蝴蝶的制作技巧及表现蝴蝶美感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蝴蝶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昆虫吗?它有什么特点?(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蝴蝶是一种美丽的昆虫,它有翅膀、触角、身体等部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制作蝴蝶。
2. 新课学习(1)教师讲解蝴蝶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蝴蝶的组成部分。
(2)教师示范蝴蝶的制作方法,讲解制作技巧。
(3)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制作蝴蝶,教师巡回指导。
3.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进行蝴蝶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完成蝴蝶制作后,进行作品展示与评价。
4. 总结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蝴蝶的结构特点及制作方法。
(2)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身边的蝴蝶,尝试用线条、色彩表现蝴蝶的美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使学生了解了蝴蝶的结构特点,掌握了蝴蝶的制作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在教学评价方面,教师应注重评价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在作品展示与评价中的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精神。
总之,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对蝴蝶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使学生在观察、实践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
第22课 汉阳陵动物佣(陕西)-人美2011版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22课汉阳陵动物佣(陕西)-人美2011版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汉阳陵及其地理位置、遗址形态和遗物特点;2.了解出土的陶俑及其表现出来的动物形态;3.能够用简单的线条、色彩,表现出俑的动物形态,培养学生的想象及创造能力;4.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让孩子们在乐趣中潜移默化地学习美术。
二、教学重点1.了解汉阳陵动物佣的特征和表现形态;2.掌握绘制动物形态的基本知识,并应用于实践中;3.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进行自由发挥创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展示一组汉阳陵动物佣的照片,提问学生这些动物佣中有哪些动物;2.学生回答后,老师简要介绍汉阳陵及其出土的动物佣特征。
2. 认识陶俑1.显示一组汉阳陵动物陶俑的图片,让学生看看这些动物陶俑的形象;2.导师引导学生优先观察动物头部、身体的姿态、尾巴等部位,了解陶俑动物形态特点及流行风格;3.学生进行简单的描述和想象,把自己看到的东西写在纸上,写下各自对陶俑动物的想象和猜测。
3. 绘制动物形态1.观看一些动物形态的图片,搜集不同动物的图像,学生可以在纸上找到它们的轮廓,把它们的形状画出来;2.把汉阳陵动物陶俑的图片显示在幻灯片上,老师和学生一起发现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3.预备画板、颜料等绘制工具,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指导,绘制出自己想象中的陶俑动物形态,并添加一些色彩,创作一件作品。
4. 总结1.收集学生画的作品,让同学们相互欣赏、评价和交流;2.老师总结此次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3.提供适当的扩展阅读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汉阳陵及汉代陶俑文化。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我们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到汉阳陵及其出土的陶俑动物,了解出土文物的保护与价值,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增强对美术文化的爱好与追求。
同时,也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如何通过简单的绘画来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美术能力,以及如何向孩子们传递陶艺文化的热情和理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累计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优秀的卡通片,提高学生对卡通片的鉴赏能力。
2、了解、认识卡通形象的艺术特点,以及简单的制作过程。激发学生运用所学创作可爱的有个性的卡通形象的欲望。
3、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认识卡通形象的艺术特点,以及简单的制作过程。
教学难点
了解、认识卡通形象的艺术特点,以及简单的制作过程。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
初步接触和了解中国民间玩具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分析山西民间玩具的特色。
教学准备
学生:美术书、课前收集中国民间玩具的资料和图片或实物。教师:中国民间玩具的课件或图片、山西民间玩具的实物。
教学过程
引导阶段
(1)课前同学们收集了中国民间玩具的图片,有的同学还找到了实物,对中国民间玩具也有了一点的了解。老师也找了一些中国民间玩具的图片,想看吗?出示课题:中国民间玩具
教学准备
卡纸。
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内容内涵很丰富,并且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非常感兴趣。教师可根据当地条件和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灵活地处理教材。一般教学过程可作如下安排。
活动一:欣赏感受——分析评述——掌握特点——设计表现——探讨研究——课外延伸
活动二:了解方法——确定思路——创作表现——交流欣赏。
活动一可将欣赏和创作结合起来,首先给学生欣赏几个经典的、积极向上的中外动画片片段,美美地饱览卡通明星的多姿风采。然后再让学生讲讲最喜欢其中的那一个卡通形象,为什么?接着从片段中抽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卡通形象来分析评述其艺术特点。在分析时可采用直观的方法,如:讲解分析“唐老鸭”的形象特点时,将唐老鸭和生活中的鸭子放在一起,让学生发现区别在哪儿?并让他们自己总结,抓住生活原形的特点,运用夸张、变形、简练、鲜明对比等一些卡通形象的基本的艺术特点,为自己喜爱的小故事中的主角设计形象。
3、拿出几幅范画欣赏、讨论这些画。提问:“你们看漂亮吗?能给它取个合适的名字吗?”知道这几幅画是怎样画出来的吗?请你们选用桌面上的工具两人合作也来试试画一画。
(1)学生讨论作品的不足之处。
(2)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呢?大家讨论一下。
(3)学生共同解决不足。
4、下面来看看我的演示对你是否又有帮助呢?教师演示
8、学生作业,教师指导巡视。
(1)能基本掌握水与色的比例。
(2)能表现水彩色的特点。
三、评价总结
1、展示作业。大家的作品完成了吗?把你们的作品贴在黑板上,互相欣赏一下,再和范画比较一下,看看你们的作品画的完美吗?哪些地方不一样?
2、互评作业。
个性化批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时间:年月日星期第节
课题
(3)彩点点可以大一些,也可以小一些,还可以把两个点并联起来,让它们相互交融、渗化,出现另一种颜色。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水与色的比例。
5、看清楚了吗?现在你的问题都能解决了吗?谁能来说一说。
6、学生回答讲解。
齐读儿歌:一点、两点、七八点,
牵牵手儿拉长线,
九点、十点、无数点,
肩并肩儿连成片。
7、学生再次尝试绘画:既然问题都解决了,那现在请大家都拿起画笔,画出你胸中最美的彩点画吧。
在让自己设计的卡通形象动起来这一环节,可让学生根据书上的提示图,自己探索制作方法。然后教师就一些难点问题提示后,利用课外做出来。
在这一阶段让学生掌握以下几点:
1、简单了解卡通片的制作过程、方法;
2、对优秀的卡通片有基本的鉴别能力;
3、掌握运用卡通形象的艺术特点、造型规律进行卡通形象的创作。
活动二可由欣赏一本卡通连环画入手,来了解创作卡通连环画的简单方法。创作过程如下:
作业要求:
活动一:设计一个造型生动有趣的卡通形象并试着让它动起来。活动二;将你熟悉的小故事改编成连环画形式画出来。
个性化批注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时间:年月日星期第节
课题
第10课、民间玩具
累计课时
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2、初步接触和了解中国民间玩具的艺术特色,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分析民间玩具的特色;
2、演示在画了红色点点的酒杯中点上黄色,你觉得这个时候的酒杯里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再请你眯着眼睛看看,感觉怎么样?
二、探究发现
1、请学生上台来在另外两个酒杯中跟别添上蓝色和红色的小点点。眯着眼睛侃侃同学的作品,现在酒杯里的颜色分别变成了什么颜色呀?
2、欣赏画家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你发现这幅画在用颜色上有什么特点?这样画给我们什么感觉?
1、根据故事情节,将故事分为若干个场景(策划文字脚本)。
2、根据每一个场景构思画面。注意每一副画面都要清楚地表达出故事情节。
3、创作绘制出每一副画面。注意:构图饱满,主要的形象要突出;同一个角色在不同画面中形象不能差别太大。
4、整理装订。最后同学们将做好的连环画互相交流观看,并评出最优秀的卡通连环画。在这一阶段应让学生将在动画片中所学到的简明、概括、夸张等手法,运用到连环画中的人物和场景的创作绘制中去。
(2)播放中国民间玩具课件,让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中国民间玩具,了解中国民间玩具的多样性。
(3)欣赏教材中的民间玩具作品,提出问题:
翻开课本,仔细观察,小组讨论:①图片有什么民间玩具?你见过吗?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②找出这些民间玩具的共同点?③它们在造型、色彩、材料上有什么特点?由各个小组长汇报,师生共同总结:中国民间玩具的艺术特点是:色彩鲜艳、造型丰富、废物利用。感受阶段中国的民间玩具种类很多,这节课重点欣赏富有代表性的中国民间玩具──山西民间玩具(再次出示课题:中国民间玩具──山西民间玩具)
(1)先把纸用毛笔涂湿,如天气较热,纸面上水分蒸发很快,可以涂两次,让画纸充分吸水,但纸面不能有积水,若有积水可以用毛笔将积水吸掉,使纸面湿润,保持平整。如作画在雨天,天气比较潮湿,纸面只要湿润即可,接着便是点色。在点色时注意:水和色的量比。
(2)色少水多,色水太淡。色多水少,色水就滴不下来。水色量比要适当,并要使笔肚吸色到饱和程度,即将笔竖起,用手指挤一下笔肚,使色水滴下来,毛笔沾色水,要使色水欲滴而未滴的样子,才能捏挤。
教学时间:年月日星期第节
课题
第八课彩点点
累计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修拉的作品,感受彩点画面的趣味,
2、尝试用彩点合理的组合颜色画一幅的画,
3、体验彩点组合画面的乐趣,同学合作愉快。
教学重点
水色比例的控制、颜色的组合搭配。
教学难点
水色比例的控制、颜色的组合搭配。
教学准备
彩笔、画纸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一个画满红色、黄色、蓝色的三个酒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