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学第三章复习题.docx

合集下载

传播学原理课后习题第三章

传播学原理课后习题第三章

传播学原理课后习题第三章1、语言和文字的出现,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怎样的意义?A.语言传播是人类传播活动的第一个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大致从人类摆脱“与狼共舞”的野蛮状态、组成原始社会开始,一直到文字的出现。

语言的产生无疑大大加速了人类社会进化和发展的进程,口语依然是人类最基本、最常用和最灵活的传播手段,B.文字是人类传播发展史上第二座里程碑。

如果说语言的产生使人类彻底摆脱了动物状态,那么文字的出现就使人类进入了一个更高的文明发展阶段。

1)首先,文字克服了音声语言的转瞬即逝性,它能够把信息长久保存下来,使人类的知识、经验的积累、储存不再单纯地依赖人类的有限记忆力;2)第二,文字能够把信息传递到遥远的地方,打破了音声语言的距离限制,扩展了人类的交流和社会活动的空间;3)第三,文字的出现使人类文化的传承不再依赖容易变形的神话或传说,而有了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

一句话,文字的产生使人类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两个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革。

文字作为人类掌握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它的产生也大大加速了人类利用体外化媒介系统的进程。

2、实现大众传播的条件是什么?A.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工业革命的兴起,使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空前密切,人们的信息需求不断增加。

B.长期以来的“愚民政策”造成的高文盲率有所改善,大众媒介具备了一定的受众群体。

C.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体制的确定,形成了比较宽松的文化环境。

D.传播技术的发展,例如复制技术、印刷水平都为大众传播的发展3、当代传播技术发展的最新动向是什么?一、所谓新媒介,广义上是指近半个世纪以来陆续涌现的一系列传播新技术;狭义上的新媒介,则可以理解为继报刊、广播、电视这三大媒体之后出现的“第四媒体”和“第五媒体”,即互联网和手机。

新媒介的共同点:后大众传播时代的产物;以新兴技术和原有技术进行各种巧妙组合的产物;最大特征:以电脑为核心。

二、新媒介的种类1.通信卫星2.光纤通信3.有线电视4.电脑5.互联网6.手机三、传播新技术对媒介实践和研究的冲击(重点)1)信源多元化:互联网的出现,建构了任何组织、任何个人都能在网上扮演传者角色的全新局面。

大众传播学第三章

大众传播学第三章

• 香农—韦弗模式 • 《传播的数学理论》
拉斯韦尔的传播过程模式
• WHO • Says what • In which channel • 谁(传播者) • 说什么(讯息) • 通过什么渠道(媒介)
• To whom
• With what effet
• 对谁说(受传者)
• 有什么效果(效果)
拉斯韦尔的五个W模式

人际传播的动机、目的和功能最终都要 落实在人际关系上。 • 人际关系P90
(二)人际传播与自我表达
身势语的传播功能
• • • • • 强调语言 补充语言 代替语言 控制语言 表达超语言的意义


外观形象与自我表达
外观形象既包括身高、体形、脸型、 发型等身体特征,也包括通过服装、饰物、 随身携带品的使用等形成的氛围特征。
三、人际传播与库利 的“镜中我”
库利在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一书中提出“镜中自我”概 念: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 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 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透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
镜中我包括三层意思:
• 1、我们想象自己在周围人们心目中的个人形象。 • 2、我们对他人的这种认识进行解释。 • 3、由此形成自我和自我意识。
感受器: 动物体表、体腔或组织内能接受内、外环境刺激,并将之转换 成神经过程的结构。 效应器: 传出神经纤维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一起称为效应器。
人体有: 信息接收装臵——感官系统 信息传输装臵——神经系统 记忆和处理装臵——大脑 输出装臵——发声等表达器官及控制这些 器官的肌肉神经
人内传播的特性(P85)

自考《大众传播学》章节试题及答案 大众传播的内容

自考《大众传播学》章节试题及答案 大众传播的内容

自考《群众传播学》章节试题及答案群众传播的内容大家在被自考备考的时候,经过根底的复习之后,就要适当的做一些来稳固知识,下面就是跟大家分享自考《群众传播学》章节试题及答案:群众传播的内容,欢送大家阅读!1.语言学家索绪尔认为,一个符号包括了(能指)和(所指)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份。

2.罗兰·巴尔特追随索绪尔,认为符号有两个层次的含义:(明示义)和(隐含义)。

3.约翰·费斯克在巴尔特的根底上明确提出,符号的意义分为三个层次:(外表意义)、(深层意义)、潜在意义。

4.美国学者博格认为,所有的电视产品都可以按照(客观度)与(情感度)的结合来划分其类型。

5.德弗勒认为美国群众传媒的内容主要包括(低级趣味内容)、(信息效劳内容)和高级趣味内容。

6.根据麦奎尔的研究,媒介的表现可以从(自由与独立)、(内容的多样性)、新闻的客观性及现实的反映还是扭曲等几个方面评估。

7.根据弗雷奇的阅读易读性公式,在英文中影响一篇文章易读性的主要因素是(单词的长度)与(的长度)。

8.根据弗雷奇的人情味公式,在英文中影响一篇文章趣味性的主要因素是(人称词的数量)。

1.如果我们用玫瑰花指代爱情,那么玫瑰花和爱情分别就是符号的( B )。

A.所指和能指B.能指和所指C.意指和意符D.意义和形式2.声音的上下、语速的快慢是( A )。

A副语言 B体态符号 C物化符号 D仪式化符号3.人的表情和动作是( B )。

A副语言 B体态符号 C物化符号 D仪式化符号4.服装、建筑是( C )。

A副语言 B体态符号 C物化符号 D仪式化符号4.按照感觉方式可将符号分为(A)两大类。

A听觉符号与视觉符号 B信号与象征符 C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 D物体语言符号与身体语言符号5.“北极熊”一词原指生活在北极地带的一种凶猛的哺乳纲大型食肉动物,但在20世纪冷战时期,它成了当时某个推行霸权主义的北方大国的代名词,前者和后者分别是( A )。

大众传播学试题及答案[精选5篇]

大众传播学试题及答案[精选5篇]

大众传播学试题及答案[精选5篇]第一篇:大众传播学试题及答案大众传播学试题及答案一、填空1、美国传播学者A.哈特把有史以来的传播媒介分为三类:()媒介系统、()媒介系统和()媒介系统。

2、符号的基本功能有三个方面,一是()功能;二是()功能,三是()功能。

3、人际传播是真正意义上的()传播。

4、组织内传播的正式渠道包括()、()和()。

5、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又具有()。

6、在大众社会理论看来,现代社会主要分成两个部分,一方面是(),另一方面则是()。

7、霍夫兰采用的()与拉扎斯菲尔德的()一起,成为传播效果研究的主要方法。

8、一般认为,()是“新世界信息秩序”之争明朗化的开端。

9、传播学研究中的两大主要学派,即()和()。

10、1950年,世界上第一个传播学博士学位在()大学诞生二、名词解释(20分,每小题5分)1、拟态环境3、知晓权2、集合行为4、传播效果三、简答(20分)1、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是什么?(6分)2、什么是传播学发展的“12345”?(7分)3、画出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图,并指出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

(7分)四、论述(20分)作为一名未来的传播者,你怎样理解“控制分析”?以社会系统角度论述。

五、材料分析(20分)阅读下列几则材料,结合传播学相关理论对其做出分析。

材料(一)严守一和沈雪一进费墨的家,就能看出家中是大战后的暂歇。

费墨没戴眼镜,耷拉着脑袋,窝在沙发里。

深度近视的人摘下眼镜,脸就变了形。

李燕满脸泪痕,抽着一支烟,翘着腿,坐在费墨通常坐的书桌后面。

看到严守一和沈雪进来,李燕又发作了:“骗子,原来是个骗子。

原形毕露!说话呀,怎么不拽词了?平常我上个网,就说我堕落。

”材料(二)严守一没有说话。

费墨看了里屋一眼,仰在沙发上:“二十多年了,确实有些审美疲劳。

”接着将头埋到自己手里,抽泣起来。

严守一愣在那里。

材料(三)半天,费墨仰起一脸鼻涕又说:“还是农业社会好哇。

大众传播学复习大纲(答案)

大众传播学复习大纲(答案)

大众传播学复习大纲(答案)《大众传播学》复习范围第一章传播与传播学1、传播学中“传播”与传播学、大众传播与大众传播学的定义(名词解释)(1)传播: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

(2)大众传播:大众传播机构(职业传播者)利用大众传播媒介迅速、密集、连续地向不特定的大众传播信息的过程。

(3)传播学的定义: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4)大众传播学:研究大众传播事业的产生、发展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研究大众传播的内容、过程、功能与效果的一门学科。

2、传播的分类:(填空)A 按媒介分亲身传播和大众传播。

B 按范围和规模分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3、中国传播学第一代的开山人物是张隆栋和郑北渭。

(填空或选择题)4、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特点?(选择题)5、传播学的鼻祖或传播学之父是施拉姆。

(填空)6、传播学的四个奠基人分别是拉斯韦尔、卢因(勒温)、霍夫兰、拉扎斯菲尔德。

(填空或选择题)特别注意:施拉姆不是奠基人7、拉斯韦尔主要贡献:(选择题)(1)提出了著名的传播学5w模式。

首次科学地分析了传播的过程,首次较为完整地划分了传播学的五个研究领域,为传播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2)提出了“社会传播”的概念。

探讨传播的社会功能。

(3)倡导并亲身实践“内容分析法”。

8、卢因的主要贡献:(选择题)(1)首创“群体动力学”与“场论”(2)提出了信息传播中的“把关人”的概念。

9、拉扎斯菲尔德主要贡献:(选择题)(1)提出了“二级传播理论”及“意见领袖”,破除了“魔弹论”,开创了传播效果研究的传统。

(2)倡导、确立了传播学的“实地调查法”,使传播学走出经院书斋式研究。

10、霍夫兰主要贡献:(选择题)(1)主持“传播与态度改变”研究,形成传播学上的耶鲁学派。

(2)把心理学实验方法引入了传播学领域,并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和复杂性。

第二章传播模式论1、模式的定义(名词解释)所谓模式是一种再现现实的具有理论性的简化形式。

大众传播学期末复习提纲

大众传播学期末复习提纲

大众传播学期末复习提纲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复习章节:1――12章主要题型:1、填空题4个共15分2、连线题5个共 10分3、名词解释4个共20分 4、简答共2个共30分 5、论述题1个共25分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传播:是信息的形式,是人类交流信息的一种社会行为,是人与人之间、人与所处的群体、组织、社会,通过有意义的符号所进行的信息传递、接受、反馈行为的总称。

即社会信息的传递和社会信息的运行。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传播)规律的科学。

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①口语传播时代②文字传播时代③印刷传播时代④电子传播时代知道信息与讯息的区别讯息:有一组相关联的有意义的符号组成,能够完整的表达某种意义的信息。

信息:信息是对环境中不确定性或不确定性的亮度、无规则的测定。

比较:信息包括讯息在内,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完整的表达某种意义;讯息指向具体的事物,信息时讯息的本质,讯息是信息的表现形式。

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符号的定义:是意义与形式的统一体,是特定指示对象的代表物,是信息表达和传播过程必不可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意义:是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为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

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和系统结构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反馈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P501、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美 H.拉斯韦尔①“5W”模式或者“拉斯韦尔程式”:②香农―韦弗模式2、传播过程的循环和互动模式①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②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③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传播过程的特点:(1)传播过程具有动态性(2)传播过程具有序列性(3)传播过程具有结构性3、掌握系统模式P55①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②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第五章人内与人际传播主要的传播类型包括: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分清属于哪类传播)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大众传播学复习

大众传播学复习

第六,宣传有重点,新闻讲平衡。一定社会的 统治者必然是社会主导价值观的宣传者,其宣传活 动总是具有强烈的倾向性的。而新闻传播则注重以 全面、详实的最新事实来勾勒世界的完整画面。 • 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过程中,区分宣传和新闻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例 如,新闻与广告宣传应有严格界限,以防止广告商 和私利集团不法牟取利益。当然,宣传与新闻的分 野是相对的。法国学者雅克· 埃吕尔认为,“产生同 样效果的各种现代传播形式都是宣传,即便其基本 理论是完全不同的。” •


另一方面,经过这么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人们逐 渐发现,宣传与新闻无论是在内容、方法,还是在目 标上,是有若干不同点的:
第一,宣传重符号,新闻重信息。符号是对于特 定的反应者而言具有特殊意义的信号(刺激物)。在 现代商业社会中,设计一个个性鲜明、易识易记的标 志符号,是成功的企业宣传的首要条件之一。而新闻 传播追求的是尽可能大的信息量。 第二,宣传重重复,新闻重新意。宣传受预设、 恒定目标的导引,需要以相同的内容对宣传客体进行 反复的灌输。而新闻传播期待的是‚朝朝新世界‛, 忌讳老生常谈。
• (二)传播学的奠基者和学科开创者 • 1.四大先驱
– (1)拉斯韦尔 – ①1927年,出版博士论文《世界大战时 期的宣传技术》:宣传研究
– 拉斯韦尔在1926年对宣传下的定义是:‚它仅 仅指通过重要的符号,或者更具体但不那么准 确地说,就是通过故事、谣言、报道、图片以 及社会传播的其他形式来控制意见。‛ 1934年, 他将宣传定义修正为:‚宣传,从最广泛的涵 义来说,就是以操纵表述来影响人们行动的技 巧。‛ 拉斯韦尔认为,广告和公告都属于宣传 范畴。 – 在以上两个定义中,第一个定义将宣传归结为 一种以符号来控制意见的特殊传播活动;第二 个定义则将宣传归结为一种影响人们行动的技 巧。

大众传播学复习提纲-第三章

大众传播学复习提纲-第三章

大众传播学复习提纲-第三章第三章传播者传播者处于信息传播链条上的第一个环节,是传播活动的发起人,也是传播内容的发出者。

第一节个人层面的传播者1、传播角色:①定义:指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传播者依据社会对他的要求所表现出的行为模式。

②分类:普通传播、职业传播2、传播者的特点:代表性、自主性、专业性、集体性、复杂性、3、传播者的权利:一般性权利、专业性权利专业性:①采访权:传播者的首要权利。

②报道权:是指记者有传送,报道公众所关心的消息情报的权利。

③批评权:这一权力意味着记者拥有对报道对象的言行进行议论和批评的权利。

④专业保密权:又叫新闻来源守密权。

⑤安全保护权4、传播者的责任:①契约性责任:采集信息、鉴别信息、选择信息、加工信息、传播信息、搜集反馈②社会性责任③法规性责任④国际性责任5、传播者的赢效因素:①权威性:指传播者具有使受众相信、听从的力量、威望和地位的特质。

权利和地位上体现资历和威望上专业特长上能力和才华上②可信性:指传播者具有使受众承认和信赖的一系列特质。

包括诚实、信誉、骨气及公正无私③接近性:指传播者在信仰、民族、籍贯、专业、个性、情趣、距离等方面与受众接近或相似的特质。

愈接近、愈相似,就容易产生好的传播效果。

④熟知性:在传播活动中,增加与受众接触的次数和信息互动的频率,就能使受众产生“熟人”印象,形成亲近的倾向⑤悦目性:一般认为,传播者对受众具有悦目性,那么传播者本人及其所传信息则易为受众所接受和喜爱。

第二节媒介组织1、媒介组织:①定义:媒介组织是专门从事大众传播活动以满足社会需要的社会单位或机构。

②独特地位:⑴首先,媒介组织是一种公共事业单位。

⑵其次,媒介组织是一种信息产业机构。

⑶第三,媒介组织是一种社会机构。

2、对媒介组织的质疑与批判①媒介组织与意识形态(富兰克林学派)对传播内容的左右和控制⑴操纵性对媒介语言的规范与约束对传播过程的控制与操纵⑵虚伪性和欺骗性制造普遍利益与特殊利益的虚假统一制造虚假需求美化、幻化现实②媒介组织与文化产业③媒介组织与媒介文化3、媒介组织的运作:①媒介组织与信源的关系:分离、合作、同化②传播者与受众的关系:支配、疏离、圈层、服务③传播者心目中的受众4、守门人和守门理论(“把关人”)①来源:是由库尔特·勒温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文中提出的。

自考《大众传播学》章节试题及答案:大众传播者

自考《大众传播学》章节试题及答案:大众传播者

自考《大众传播学》章节试题及答案:大众传播者自考《大众传播学》章节试题及答案:大众传播者不论从事何种工作,如果要想做出高效、实效,务必先从自身的工作计划开始。

有了计划,才不致于使自己思想迷茫、头脑空洞,不知从哪里着手开展工作。

下面是小编搜索整理的自考《大众传播学》章节试题及答案:大众传播者,供大家参考学习!自考《大众传播学》章节试题及答案:大众传播者一、填空题1.对于大众传播来说传播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大众传播机构)。

2.目前在网络世界里最积极、最活跃、最有力量的传播主体依然是那些大规模的媒介组织,包括(专业的新闻网站)和提供新闻传播和大众信息服务的(大型商业网站)。

3.“把关人”又称为“守门人”,是由(库尔特·卢因)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文中提出的。

4.新闻选择过程中的“把关人”并不只有一个:(记者)是把关人,决定着哪些素材应写成新闻稿;(编辑)是“把关人”,决定着哪些新闻稿应该专题刊播;编辑审和总编是把关人,决定着哪些内容应该成为重要新闻等。

5.1644年英国思想家、诗人(约翰·密尔顿)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出版自由”的口号,并认为这是一切自由中最重要的自由。

6.1951年,国际新闻学会提出了新闻自由的四条标准是(自由采访)、(自由通讯)、自由出版报纸和自由批评。

7.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对报纸、书籍等印刷媒介的控制较为宽松,一般采用(私有企业制度);对广播、电视等电波媒介的控制比较严格。

社会主义国家的大众传播媒介所有制是(公有制)。

8.《报刊的四种理论》一书中提到的四种理论是(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和报刊的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9.美国学者席伯特指出,现代自由主义理论中两个重要原则――(“观点的公开市场”)和(“自我修正过程”)是从弥尔顿的思想发展而来的。

10.除了弥尔顿以外,对自由主义理论的形成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还有19世纪英国的哲学家(约翰·密尔)以及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思想家和革命家托马斯·潘恩、(托马斯·杰弗逊)等人。

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

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

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一.为什么说“人是符号的动物”?卡西尔认为人的活动是一种符号活动。

符号系统改变了人的生活,使人从动物的物理世界进入人的文化世界。

卡西尔进而指出,符号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普遍性、多面性和易变性、抽象性。

没有符号,人类不能进行抽象思维,从而有就不能把空间、时间等知觉中的基本结构分离出来;人就不可能有超越性,就不可能超出生物需要和实际利益需要所限制的范围,走向“文化世界”。

正是符号的特性使人的世界与动物世界根本不同,而人既生活于现实世界,又生活于“理想”世界,并总是朝向“可能性”行事。

正是符号思维克服了人的自然惰性,并赋予人以一种新的能力,一种善于不断更新人类世界的能力。

因此卡西尔将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

二.符号是怎样反作用于人的?1.首先,符号一旦约定俗成或被以某种形式强制固定下来,便对该符号存在和适用范围内的所有人具有思想和行为上的约束力;2. 其次,符号一旦约定俗成或被以某种形式强制固定下来以后,则强行要求人们原来的行为要向该符号所规定的方向改造,并最终取得一致;3.最后,符号一旦约定俗成或被以某种形式强制固定下来,就成了随时随地警示人们的一种图腾,一种约束人们的行为和思想的规范和标准。

三.人类传播活动主要有哪些类型?根据传播学本身不同的系统性,可以分为一下几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自我传播或)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处理的活动;人际传播: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组织传播:各类社会组织在自己内部或外部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

它是一种公共场合进行的传播。

群体传播:小团体传播或小组中沟通,只参与人数不能太多大众传播:专门的传播机构通过特定的技术手段和工具向为数众多的、分散的受众进行的大规模信息传播活动公众传播:个体以面对面的形式、运用口语传播媒介、向聚集起来倾听讲话的公众发布信息的活动,以演讲为主要形式。

跨文化传播:又称文化间传播,是采用各种不同媒介在不同环境之间进行的传播,如跨国传播、跨民族传播。

大众传播学复习题

大众传播学复习题

大众传播学复习题大众传播学名词解释:1、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物质、能量与信息)之一,旨在显示事物的存在状态与变化趋势;就人类传播而言,信息是消除事物中或事物间任何不确定性因素的东西;信息分为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和社会信息。

2、社会传播----特指社会传播,简称传播。

既指社会信息的交流和精神交往活动,又指社会信息在一定系统内运行。

具有行为性、过程性和系统性。

3、信息社会----是继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之后而出现的第三个社会发展阶段,是指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简言之,就是大量生产、传播和消费信息的社会。

4、信息产业----是专门从事信息产品的加工、处理、传播和服务的产业。

信息产业的发育和发达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际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尺。

5、符号----符号又称指号、记号、符码、代码等,是意义和形式的统一体,是特定指示对象的代表物,是信息的物质载体。

6、信号----信号就是反映指示对象的特征,与指示对象之间存在着自然因果关系的一类符号。

7、象征符----象征符是通过人为约定的方式用作指示对象的代表,与指示对象建立起非必然性联系的一类符号。

8、意义----意义是主客观相结合的产物:一方面,它是客观事物在主观意识中的反映,另一方面它又是认知主体赋予认知对象的精神内容。

9、人内传播----也称自身传播,自我传播,内向传播。

是发生在自身内部的信息传播过程,沉思默想及自言自语等都属于此类。

人内传播是其他人类传播得以展开的基础,没有人内传播能力,任何形式的传播活动都无从进行。

10、人际传播----又称人际沟通,它是人类传播的主体。

是个人与个人之间借助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而彼此交流信息,沟通情感,协调行为的社会活动。

一般认为它有两种方式:面对面的交谈和通过中介进行的信息沟通,如通过电话、电报、电传等手段进行的交流。

11、组织传播----是发生在社会组织中的传播活动,其功能在于通过信息传递而将组织的各个部分连为一个整体,以保障组织的正常运行和目标的有效实现。

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

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概说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1.四个时代和各自的特点?一、口语传播时代二、文字传播时代三、印刷传播时代四、电子传播时代特点:口语传播时代:最基本,最灵活,最常用。

但是时间、空间受限严重。

信息较少且零散,无秩序,传播媒体原始简单,传播方式是口耳相传,使用的感官主要是听觉。

文字传播时代:从零散逐渐到系统,从无序逐渐到有序,可以长期保存,从听觉转到了视觉打破了时空限制,但是手抄效率低、规模小、成本高。

印刷传播时代:走入机械化时代,可以短时间大量复制。

但是需要设备。

电子传播时代:远距离快速传输。

信息量大,质量高,达到了系统化、科学化,传播媒体多样化、多媒化,传播中使用的感官,视觉、听觉并用。

三大里程碑。

数字传播时代:以电脑为主体、以多媒体为辅助的能提供多种网络传播方式来处理包括捕捉、操作、编辑、贮存、交换、放映、打印等多种功能的信息传播活动。

数字传播是集合了语言、文字、声像等特点的新的传播途径。

是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而出现的。

例如:施拉姆最后7分钟钟。

如果把人类的历史共有100万年,假设这等于一天。

“这一天的前23个小时,在人类传播史上几乎全部是空白,一切重大的发展都集中在这一天的最后7分钟。

”•传播学研究的演化2.传播学的诞生,时间和地点?传播学形成于20世纪初至40年代的美国。

背景:政治、经济、社会、学科直接事件:1、世界上最发达的传播业的国家,美国。

2、纳粹上台导致欧洲学者逃往美国。

定义:研究人类信息传播活动及其系统运行规律的学科。

研究对象:人类传播的发生发展、人类传播的形态、人类传播的过程3.传播学的三大来源和信息科学里面三个论?1行为科学:是研究人的行为或人类集合体的行为2新闻学:报学——新闻学——传播学3信息科学:信息科学包括:信息论:香农19481949 《传播的数学理论》信息——在人们需要进行决策之际,影响他们可能的行为选择之概率的物质-能量的型式。

1948《控制论》1950《人有人的用处》系统论:1937 L.V.贝塔朗菲《关于一般系统论》4.传播学的四大先驱?(一)拉斯韦尔(Lasswell),政治学家1、提出传播5W模式【谁(Who)→说什么(Says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what effects)】首次科学地分析了传播的结构和过程,首次较完善地界定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2、提出社会传播概念,从宏观上初步探讨了传播的社会功能等基本课题。

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考点版)

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考点版)

填空15*1’选择8*2’名词解释5*4’简答1*4’3*5’论述2*15’传播学第一人威尔伯·施拉姆两大学派经验学派批判学派三种方法内容分析法控制实验法实地调查法四位奠基人拉斯韦尔卢因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5W模式”who say what in which channel to whom with what effect第一章传播与传播学本章学习重点、难点:1、传播的定义2、三类社会传播的主要特点3、传播学的形成及奠基人的贡献1、传播的定义(1)、“共享说”强调是传者与受者对信息的共享(美)威尔伯·施拉姆“我们在传播时,是努力想同谁确立共同的东西,即努力想‘共享’信息、思想或态度”(2)、“影响(劝服)说”强调是传者欲对受者施加影响(美)J·露西、G·彼得森“传播包含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的全部过程”(3)、“符号(信息)说”强调是符号(信息)的流动(美)B·贝雷尔森“所谓传播,即通过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媒介……所进行的符号的传送”2、三类社会传播的主要特点3、传播学的形成及奠基人的贡献*传播学的形成多学科背景下诞生的传播学具有明显的“边缘性”、“交叉性”特点,难以确定其具体“诞生日”。

关于其“出生期”的观点有:1、19世纪末(新闻学取向)2、20世纪20年代(社会学、心理学取向)3、20世纪40年代(综合取向)总结:传播学是19世纪末以来逐步形成,初具规模是20世纪40年代*奠基人的生平和贡献主要贡献:1、提出传播的5W模式,科学地分析了传播的结构和过程,还首次较为完整地划分了传播学的研究领域,为传播学的形成与发展,确立了总体框架2、提出“社会传播”概念,认为有监测环境、协调社会、传递遗产等功能3、倡导并实践传播学基本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拉斯韦尔的“5W”模式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效果Who→Say What→In Which Channel →To Whom→With What Effect研究领域:谁(控制研究)、说什么(内容研究)、通过什么渠道(媒介研究)、对谁(受众研究)、有何效果(效果研究)拉斯韦尔代表性的著作有:1、1927年出版的《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博士学位论文)2、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二)卢因(1890-1947)原籍德国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为:1、作为“格式塔”派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强调人的经验、行为的整体性,主张整体先于部分并制约部分。

大众传播学复习

大众传播学复习

大众传播学复习一、名词解释1.传播:所谓传播就是社会信息的流动以及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它既是一种社会化的行为,又是一种人际间的关系。

2.传播学: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信息系统本身,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3.媒介:又称传播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

媒介是讯息的搬运者,也是将传播过程中各种因素相互连接起来的纽带。

4.传播者:又称信源,指的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即以发出讯息的方式主动作用于他人的人。

在社会传播中,传播者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

5.传播内容:传播内容即传播信息6.受传者:又称信宿,即讯息的接收者和反应者,传播者的作用对象。

作用对象一词并不意味着受传者是一种完全被动的存在,相反,他可以通过反馈活动来影响传播者。

受传者同样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

7.传播效果:指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回应,也是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

8.信息:(1)信息科学认为,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2)德国哲学家克劳斯指出,信息是由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9.受众:是传播活动的对象,是信息传播的接受者。

10.人际传播:是指在两者之间或者在两个以上的人之间面对面或凭借简单媒介如电话、书信等非大众媒介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11.群体传播:就是将共同目标和协作意愿加以连接和实现的过程。

12.网络传播: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到其社会文化传播的目的传播形式。

13.组织传播:所谓组织传播,就是以组织为主体的信息传播活动。

14.解码:把接收到的符号或者代码转化为受传者可以理解的信息的过程。

15.大众传播:大众传播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职业传播者利用机械媒介广泛、迅速、连续不断地发出讯息,其目的就是使数众多、成分复杂的受众分享传播者所要表达的含义,并且试图以各种方式影响他们。

16.符号:是用来指称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者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大众传播复习资料整理完整版

大众传播复习资料整理完整版

大众传播复习资料整理完整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信息社会的特点:(1)社会经济的主体(2)劳动力主体不再是机械的操作者,而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3)交易结算(4)跨国贸易施拉姆提出一个新的过程模式“循环模式”。

参加传播过程的每一方在不同阶段都依次扮演着译码者,解释者和编码者的角色,并相互交替着这些角色任何一种传播过程都表现为一定的系统的活动,而多重结构是社会传播系统的本质特点。

马莱兹克把大众传播看做是包括社会心理因素在内的各种社会影响力相互作用的“场”,这个系统的每个主要环节都是这些因素或影响力的集结点:(1)影响和制约传播者的因素--?传播者的自我印象、传播者的人格结构、传播者所处的组织、传播者的社会环境等?(2)影响和制约受传者的因素--?(3)影响和制约媒介与讯息的因素--?来自两个方面:传播者对讯息内容的选择和加工。

?是受传者对媒介内容的接触选择,这种选择当然也是基于受传者本身的社会背景和社会需求作出的。

面对面的人际传播的重要特点:(1)人际传播传递和接受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2)人际传播的信息意义更为复杂和丰富(3)人际传播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率高。

(4)与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相比,人际传播属于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

群体规范::指的是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在广义上也包括群体价值,即群体成员关于是非好坏的判断标准。

功能:1.协调成员的活动、规定成员角色和职责以促进群体目标的达成;2.通过规范的共有来保证群体的整体合作;3.通过指示共同的行为方式以维持群体的自我同一性;4.为成员个人提供安全的决策依据。

群体压力:即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

大众传播:定义: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特点:1.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

【完整版】大众传播学考试复习资料

【完整版】大众传播学考试复习资料

《大众传播学》课程教学大纲绪论课时:2周,共6课时研究流派一、传播学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信息:凡是在一种情况下能减少不确定因素的任何事物都叫信息。

(信息论的创始人申农)广义的传播学以人类一切传播行为为研究对象。

(内在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公众传播、大众传播)狭义的传播学以大众传播为研究对象,故又称大众传播学。

大众传播就是利用传播工具,借助传播媒介,把某种具体的思想、观点、信息传播给大众的一种传播行为。

二、传播学的起源1、传播学在美国的起源2、传播学五大先驱:拉斯韦尔(Lasswell):5W、三功能说。

代表作《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技巧》、《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拉扎斯菲尔德(Lazarsfeld):哥伦比亚学派代表人物,随机抽样,两级传播、意见领袖代表作《人民的选择》卢因(勒温)(Lewin)把关人理论霍夫兰(Hovland):耶鲁学派代表人物,控制实验法,毕生从事说服与态度改变以及心理对行为影响的研究。

施拉姆(宣韦伯)(Schramm):集大成者,1949年编辑《大众传播学》,第一次提出了大众传播学的研究框架,《传播学概论》、《报刊的四种理论》3、传播学的研究历史4、“新三论”与传播学A、系统论:系统是相互关联并组成一个整体的一组事物B、控制论:对系统中的调节和控制的研究,其重点是反馈C、信息论:研究系统中的传播,包括由发送者向接受者传递信号的研究三:研究流派1、传统学派:注重挖掘传播活动的自身规律,出发点和着眼点都紧扣具体的传播时间,都同人们的实际传播经验密切关联,他们的研究方法和成果都有明显的经验色彩,故又称经验学派2、批判学派:流派纷呈,主要有6大流派:1法兰克福学派、2政治经济学派、3思想统治理论学派、4文化学派、5社会科学学派、6多伦多学派其共同特征是反对美国传统学派以量化为主的微观传播研究;多援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试图从宏观的角度解释社会权力结构的运作以及媒体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法兰克福学派是西方历史最为悠久的批判学派,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最大、最主要的一个派别。

《传播学原理》大众传播学期末复习资料

《传播学原理》大众传播学期末复习资料

2018《传播学原理》复习资料第一章传播与传播学1.传播的特性和本质特性:形态多样性、时空遍布性、行为伴随性、极端重要性。

本质:极端重要性(传播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行为之一。

)2.传播的定义(三说)共享说:强调传者与受者对信息的分享。

影响说:强调“传播”是传者欲对受者施压影响的行为。

信息说:强调传播是信息(符号)的流动。

3.信息事物的存在方式,以及对这种方式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述。

与物质和能量并列,从而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之一。

4.传播的划分(16面)人类传播和非人类传播人类传播又分为社会传播和非社会传播。

非社会传播为自我传播社会传播包括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亲身传播前三个和大众传播后三个5.传播学诞生的条件从主观方面看,人类的认识能力空间提高。

从客观方面看,传播行为的作用和影响极端凸显。

大众传媒发达程度、科学认识的水准。

6.四大奠基人及贡献拉斯韦尔:5w、社会传播概念、内容分析法。

卢因:把关人、群体动力学拉扎斯菲尔德:创建“两级传播”理论,破除“魔弹论”;“实地调查法”霍夫兰:控制实验法、《传播与劝服》第二章传播的结构与功能1.传播的模式32.传播的功能2343.传播研究的三个范式(罗杰斯的创新扩散)第三章传播技术的发展媒介媒介理论麦克卢汉4+评价第四章大众传播媒介的自由与责任施拉姆《报刊的四种理论》第六章传播内容的中介载体与表达信息符号第七章受众受众:、受众的界定与类型第八章效果(理论)两级传播理论、魔弹论、创新扩散理论(罗杰斯)、议程设置理论、知沟理论、沉默的螺旋、第三人效果理论、框架理论第一章传播与传播学1.传播的特性和本质2.传播的定义(三说)3.信息4.传播的划分(16面)5.传播学诞生的条件6.四大奠基人及贡献1传播:传播是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

传受信息的行为过程。

A、“共享说”——强调“传播”是传者与受者对信息的分享。

施拉姆C、“影响(劝服)说”——强调“传播”是传者欲对受者(通过劝服)施加影响的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大众传播者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对于大众传播来说传播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大众传播机构)。

2.目前在网络世界里最积极、最活跃、最有力量的传播主体依然是那些大规模的媒介组织, 包括(专业的新闻网站)和提供新闻传播和大众信息服务的(大型商业网站)。

3.“把关人”又称为“守门人”,是由(库尔特•卢因)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文中提出的。

4.新闻选择过程中的“把关人”并不只有一个:(记者)是把关人,决定着哪些素材应写成新闻稿;(编辑)是“把关人”,决定着哪些新闻稿应该专题刊播;编辑审和总编是把关人, 决定着哪些内容应该成为重要新闻等。

5.1644年英国思想家、诗人(约翰•密尔顿)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出版自由”的口号,并认为这是一切自由屮最重要的自由。

6.1951年,国际新闻学会提出了新闻自由的四条标准是(自由采访)、(自由通讯)、自由出版报纸和自由批评。

7.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对报纸、书籍等印刷媒介的控制较为宽松,一般采用(私有企业制度);对广播、电视等电波媒介的控制比较严格。

社会主义国家的大众传播媒介所有制是(公有制)。

8.《报刊的四种理论》一书中提到的四种理论是(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和报刊的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9.美国学者席伯特指岀,现代自由主义理论中两个重要原则一一(“观点的公开市场”)和(“自我修正过程”)是从弥尔顿的思想发展而来的。

10.除了弥尔顿以外,对自由主义理论的形成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还有19世纪英国的哲学家(约翰•密尔)以及美国独立战争吋期的思想家和革命家托马斯•潘恩、(托马斯•杰弗逊)等人。

11.社会责任理论是由(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其代表性著作是1947年出版的(《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

12.在民主参与理论诞生和发展的过程中,美国学者J. A.巴隆的(《媒介接近权:为了谁的出版自由》)和B. H.巴格辿坎的(《传播媒介的垄断》)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13.列宁指出:报纸的作用并不限于传播思想、进行政治教育和吸引同盟军;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

二、选择题
1.针对传播主体展开的研究是(D )
A.内容分析
B.议题设置
C.媒介研究
D.控制研究
2.“把关人“这个概念,最早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奠基人之一的(C )提出的。

A.巴斯B.怀特C.库尔特•卢因D.麦克内利
3.1950年,传播学者(B )将“把关人”的概念引入新闻研究领域,明确提出了新闻筛选过程的“把关”模式。

A.巴斯
B.怀特
C.库尔特•卢因
D.麦克内利
3.(A)理论的内容包括:报刊必须对当权者负责,维护国王和专制国家的利益。

A.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
B.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
C.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
D.报刊的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4.自由主义传播理论的思想来源为1644年(B)的《论出版白由》。

A.洛克
B.弥尔顿
C.密尔
D.杰弗逊
5.美国政治家(C)是新闻自由的“至上论”者,他曾说过:“如果无报纸而有政府与无政
府而有报纸,二者Z 间必选其一,我将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A.亚伯拉罕・林肯
B.乔治•华盛顿C ・托马斯・杰弗逊
6. 英国和日本的广播电视事业采用(A )的制度。

A.以公营为主、私营为辅 B.公营和私营的“双轨制“ 7•德国和部分欧洲国家的广播电视事业采用(B )的制度。

A.以公营为主、私营为辅 B.公营和私营的“双轨制“
8. 意大利的广播电视事业釆用(C )的制度。

A.以公营为主、私营为辅
B.公营和私营的“双轨制“
9. 英国学者(A )曾将各种传播规范体系中所含的主张称为关于传播制度或媒介制度的“规
范理论”,并归纳了六种主要类型。

A.麦奎尔 B.罗杰斯C.施拉姆 D.杰弗逊
10. 美国学者席伯特指出,现代自由主义理论中两个重要原则一一“观点的公开市场"和“自 我修正过程”是从(D )弥尔顿的思想发展而来的。

A.黑格尔
B.柏拉图
C.密尔
D.弥尔顿
11. 媒介接近权的概念是由(B )提出的。

A.洛克
B.巴隆
C.密尔
D.德弗勒
12. 发展中国家的传播制度理论是由(C )提出的。

A.洛克
B.巴隆
C.麦奎尔
D.徳弗勒
三、名词解释
1•传播者
传播者是发起传播行为的人,是利用某种传播技术和工具,以发出的信息主动作用于他 人的人。

2. 传播制度
就是社会制度中对大众传播活动直接或间接地起着制约和控制作用的部分。

内容包括: 大众传播活动与政府的关系;大众传播活动与社会群体以及广大受众的关系;言论出版的自 由与权利问题及言论出版者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问题。

3. 《报刊的四种理论》
是由美国学者弗雷徳•西伯特(Fred S. Siebert )>西奥多•彼得森(Theodore Peterson ) 和韦尔伯•施拉姆(Wilbur Schramm )在1956年出版的一本著作。

曾得到美国领导集团 的赏识和美国新闻学荣誉学会授予的奖章。

该书所用“报刊''一词,是指一切大众传播媒 介。

书的著者认为,世界各国的新闻传播制度与其社会政治制度是一脉相承的,基本 上可以分为四种,即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苏联的共产主义理论。

4. 极权主义的媒介规范理论
这种理论,是在15世纪中叶近代印刷术发明后不久欧洲封建专制主义的气候下产生的。

它的主要内容包插:课本第140页。

5. “观点的公开市场”和“自我修正过程”
是现代白由主义理论屮两个重要原则,从弥尔顿的思想发展而来。

这两个原则的基本假 设是:第一,人是希望了解真理并愿意服从真理的;第二,为了接近真理,唯一的方法就是 保证各种不同意见能够在“公开的市场上进行自由竞争;第三,人们的意见不可能都是相同 的,应该以承认他人的权利为前提,保障每个人自由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第四,在各种不 同意见的讨论和碰撞屮,最终能够产生出一般人所能承认的最合理的意见。

四、问答题
1. 简述作为传播者的大众传媒组织的特点。

D.亚历山大•汉密尔顿
C.公私合营 C.公私合营 C.公私合营
D.私营制
D.私营制 D.私营制
课本第127页。

2.为什么说“大众传媒不但是'原子'信息的最大提供者,而且正成为'比特'信息的最大提供者?
这是由大众传媒的优势决定的:笫一,大众传媒是专业的媒介组织,其收集、加工、生产和传播信息的能力和效率是一般个人和非专业组织所不能比拟的;第二,大众传媒具有公开可靠的信源,其信息的可信性和可确认性要大大髙于处于“匿名“或”半匿名“状态的其他传播者;第三,大众传媒在其百余年的传播实践中,尤其是在新闻传播领域形成了整套为社会所广泛承认的行业规模和职业道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吸引和联系受众的有效机制。

以上这些优势,决定了大众传媒组织在未來信息社会中依然会是影响力最大的传播者。

3.国家和政府对大众传播的政治控制主要包插哪些方面?
课本第136-137页。

4.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垄断资本主要通过哪些方式控制传播事业?
课本第137页。

5.受众対媒介活动进行社会监督的手段有哪些?
课本第138页。

6.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媒介理论了一个由“自由主义”到“社会责任”再到“民主参与”的变化过程,试析这种变化的原因和背景。

答案要点:(1)自由主义理论产生的背景与主要观点;(2)社会责任论产生的背景与主要观点;(3)民主参与理论产生的背景与主要观点。

课本第141 一144页。

7.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课本第147页。

五、模式分析题
1.画出怀特的新闻选择“把关”模式,并以这个模式说明把关的过程。

同吋请分析怀特模式的缺陷与不足。

课本第131页。

六、论述题
1 •请结合实例论述大众传媒组织新闻信息把关的标准。

参考答案在课本131 — 133。

2.请结合传媒组织的组织目标论述其组织性质。

参考答案请结合课本第128—130页的内容与课件上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