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源分类

合集下载

放射源分类

放射源分类

附件:放射源分类办法根据国务院第449号令《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规定,制定本放射源分类办法。

一、放射源分类原则参照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有关规定,按照放射源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从高到低将放射源分为Ⅰ、Ⅱ、Ⅲ、Ⅳ、Ⅴ类,V类源的下限活度值为该种核素的豁免活度。

(一)Ⅰ类放射源为极高危险源。

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分钟到1小时就可致人死亡;(二)Ⅱ类放射源为高危险源。

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至几天可致人死亡;(三)Ⅲ类放射源为危险源。

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就可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接触几天至几周也可致人死亡;(四)Ⅳ类放射源为低危险源。

基本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但对长时间、近距离接触这些放射源的人可能造成可恢复的临时性损伤;(五)Ⅴ类放射源为极低危险源。

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

二、放射源分类表常用不同核素的64种放射源按下列表进行分类。

放射源分类表注:1.Am-241用于固定式烟雾报警器时的豁免值为1×105贝可。

2.核素份额不明的混合源,按其危险度最大的核素分类,其总活度视为该核素的活度。

三、非密封源分类上述放射源分类原则对非密封源适用。

非密封源工作场所按放射性核素日等效最大操作量分为甲、乙、丙三级,具体分级标准见《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标准》(GB 18871-2002)。

甲级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安全管理参照Ⅰ类放射源。

乙级和丙级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安全管理参照Ⅱ、Ⅲ类放射源。

A装置:60Co活度250万居里(×1016 Bq),137Cs活度微居里(×105 Bq);B装置:60Co活度203万居里(×1016 Bq),137Cs活度4微居里(×105 Bq)。

放射源

放射源

关于发布放射源分类办法的公告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5 年第62 号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令第449 号)关于放射源实行分类管理的规定,我局组织制定了《放射源分类办法》,现予发布。

二○○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放射源分类办法根据国务院第449 号令《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规定,制定本放射源分类办法。

一、放射源分类原则参照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有关规定,按照放射源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从高到低将放射源分为Ⅰ、Ⅱ、Ⅲ、Ⅳ、Ⅴ类,V 类源的下限活度值为该种核素的豁免活度。

(一)Ⅰ类放射源为极高危险源。

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分钟到1 小时就可致人死亡;(二)Ⅱ类放射源为高危险源。

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至几天可致人死亡; (三)Ⅲ类放射源为危险源。

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就可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接触几天至几周也可致人死亡;(四)Ⅳ类放射源为低危险源。

基本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但对长时间、近距离接触这些放射源的人可能造成可恢复的临时性损伤;(五)Ⅴ类放射源为极低危险源。

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

1.常见放射源分类简表根据《放射源分类办法》(环保总局05年62号公告),对常用不同核素的64种放射源按下列表进行2.核素份额不明的混合源,按其危险度最大的核素分类,其总活度视为该核素的活度。

三、非密封源分类上述放射源分类原则对非密封源适用。

非密封源工作场所按放射性核素日等效最大操作量分为甲、乙、丙三级,具体分级标准见《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标准》(GB 18871-2002)。

甲级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安全管理参照Ⅰ类放射源。

乙级和丙级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安全管理参照Ⅱ、Ⅲ类放射源。

1、射线装置分类表依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6年第26号工业γ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要求GB 18465-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2001-10-22批准 2002-03-01实施前言本标准除第1章、第2章和第3章外,其余都属强制性条款。

放射源的分类和监管

放射源的分类和监管
用于医疗领域的放射源,如放射性治疗、核医学 等。
3
科研用放射源
用于科研领域的放射源,如核物理实验、放射化 学实验等。
按形态分类
密封放射源
放射性物质密封在金属壳体内的放射 源,如钴-60放射源、铯-137放射源 等。
非密封放射源
放射性物质未密封的放射源,如用于 荧光分析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物等。
02
放射源的分类和监管
汇报人: 2024-01-08
目录
• 放射源的分类 • 放射源的监管 • 放射源的应用 • 放射源的安全与防护 • 放射源的废弃与处理 • 放射源事故与应急响应
01
放射源的分类
按活度分类
低活度放射源
活度低于某一阈值的放射源,通 常用于工业、医疗、科研等领域 ,如工业探伤、放射性示踪等。
检查制度
监管部门对使用放射源的单位和个人 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确保其符 合安全要求。
处罚制度
对违反放射源安全和保安管理规定的 单位和个人,监管部门将依法进行处 罚。
03
放射源的应用
医学领域
放射诊断
利用X射线、CT等设备进行人体内部结构的成像 ,辅助医生诊断疾病。
放射治疗
通过放射性物质释放的射线杀死癌细胞,达到治 疗肿瘤的目的。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临时存储
对于暂时无法处置的废弃放射源,可以将其临时存储在符合安全规 定的设施中,待后续处理。
回收利用
对于某些可回收利用的放射源,可以通过回收利用的方式减少对环 境的影响。
处理设施与技术
高放废物处理设施
用于处理高放射性废弃物的设施,包括分离、净化、固化等处理 技术。
中低放废物处理设施
用于处理中低放射性废弃物的设施,包括储存、压缩、包装等处 理技术。

放射源分类办法

放射源分类办法

放射源分类办法根据国务院第449号令《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规定,制定本放射源分类办法。

一、放射源分类原则参照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有关规定,按照放射源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从高到低将放射源分为Ⅰ、Ⅱ、Ⅲ、Ⅳ、Ⅴ类,V类源FZ 的下限活度值为该种核素的豁免活度。

(一)Ⅰ类放射源为极高危险源。

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分钟到1小时就可致人死亡;(二)Ⅱ类放射源为高危险源。

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至几天可致人死亡;(三)Ⅲ类放射源为危险源。

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就可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接触几天至几周也可致人死亡;(四)Ⅳ类放射源为低危险源。

基本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但对长时间、近距离接触这些放射源的人可能造成可恢复的临时性损伤;(五)Ⅴ类放射源为极低危险源。

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

二、放射源分类表常用不同核素的64种放射源按下列表进行分类。

放射源分类表I类源 II类源 III类源 IV类源 V类源 核素名称(贝可) (贝可) (贝可) (贝可) (贝可)Am-241 ≥6×1013≥6×1011≥6×1010≥6×108≥1×104 Am-241/Be≥6×1013≥6×1011≥6×1010≥6×108≥1×104 Au-198 ≥2×1014≥2×1012≥2×1011≥2×109≥1×106 Ba-133 ≥2×1014≥2×1012≥2×1011≥2×109≥1×106 C-14 ≥5×1016≥5×1014≥5×1013≥5×1011≥1×107Cd-109 ≥2×1016≥2×1014≥2×1013≥2×1011≥1×106 FZ Ce-141 ≥1×1015≥1×1013≥1×1012≥1×1010≥1×107Ce-144 ≥9×1014≥9×1012≥9×1011≥9×109≥1×105 Cf-252 ≥2×1013≥2×1011≥2×1010≥2×108≥1×104 Cl-36 ≥2×1016≥2×1014≥2×1013≥2×1011≥1×106 Cm-242 ≥4×1013≥4×1011≥4×1010≥4×108≥1×105 Cm-244 ≥5×1013≥5×1011≥5×1010≥5×108≥1×104 Co-57 ≥7×1014≥7×1012≥7×1011≥7×109≥1×106 Co-60 ≥3×1013≥3×1011≥3×1010≥3×108≥1×105 Cr-51 ≥2×1015≥2×1013≥2×1012≥2×1010≥1×107 Cs-134 ≥4×1013≥4×1011≥4×1010≥4×108≥1×104 Cs-137 ≥1×1014≥1×1012≥1×1011≥1×109≥1×104 Eu-152 ≥6×1013≥6×1011≥6×1010≥6×108≥1×106 Eu-154 ≥6×1013≥6×1011≥6×1010≥6×108≥1×106 Fe-55 ≥8×1017≥8×1015≥8×1014≥8×1012≥1×106 Gd-153 ≥1×1015≥1×1013≥1×1012≥1×1010≥1×107 Ge-68 ≥7×1014≥7×1012≥7×1011≥7×109≥1×105 H-3 ≥2×1018≥2×1016≥2×1015≥2×1013≥1×109 Hg-203 ≥3×1014≥3×1012≥3×1011≥3×109≥1×105 I-125 ≥2×1014≥2×1012≥2×1011≥2×109≥1×106 I-131 ≥2×1014≥2×1012≥2×1011≥2×109≥1×106 Ir-192 ≥8×1013≥8×1011≥8×1010≥8×108≥1×104Mo-99 ≥3×1014≥3×1012≥3×1011≥3×109≥1×106Nb-95 ≥9×1013≥9×1011≥9×1010≥9×108≥1×106Ni-63 ≥6×1016≥6×1014≥6×1013≥6×1011≥1×108Np-237≥7×1013≥7×1011≥7×1010≥7×108≥1×103 (Pa-233)P-32 ≥1×1016≥1×1014≥1×1013≥1×1011≥1×105Pd-103 ≥9×1016≥9×1014≥9×1013≥9×1011≥1×108Pm-147 ≥4×1016≥4×1014≥4×1013≥4×1011≥1×107Po-210 ≥6×1013≥6×1011≥6×1010≥6×108≥1×104 FZ Pu-238 ≥6×1013≥6×1011≥6×1010≥6×108≥1×104 Pu-239/Be≥6×1013≥6×1011≥6×1010≥6×108≥1×104 Pu-239 ≥6×1013≥6×1011≥6×1010≥6×108≥1×104 Pu-240 ≥6×1013≥6×1011≥6×1010≥6×108≥1×103 Pu-242 ≥7×1013≥7×1011≥7×1010≥7×108≥1×104 Ra-226 ≥4×1013≥4×1011≥4×1010≥4×108≥1×104 Re-188 ≥1×1015≥1×1013≥1×1012≥1×1010≥1×105 Ru-103≥1×1014≥1×1012≥1×1011≥1×109≥1×106 (Rh-103m)Ru-106≥3×1014≥3×1012≥3×1011≥3×109≥1×105 (Rh-106)S-35 ≥6×1016≥6×1014≥6×1013≥6×1011≥1×108Se-75 ≥2×1014≥2×1012≥2×1011≥2×109≥1×106Sr-89 ≥2×1016≥2×1014≥2×1013≥2×1011≥1×106Sr-90≥1×1015≥1×1013≥1×1012≥1×1010≥1×104 (Y-90)Tc-99m≥7×1014≥7×1012≥7×1011≥7×109≥1×107Te-132≥3×1013≥3×1011≥3×1010≥3×108≥1×107 (I-132)Th-230 ≥7×1013≥7×1011≥7×1010≥7×108≥1×104Tl-204 ≥2×1016≥2×1014≥2×1013≥2×1011≥1×104Y-90 ≥5×1015≥5×1013≥5×1012≥5×1010≥1×105 Y-91 ≥8×1015≥8×1013≥8×1012≥8×1010≥1×106 Yb-169 ≥3×1014≥3×1012≥3×1011≥3×109≥1×107 Zn-65 ≥1×1014≥1×1012≥1×1011≥1×109≥1×106 Zr-95 ≥4×1013≥4×1011≥4×1010≥4×108≥1×106注:1.Am-241用于固定式烟雾报警器时的豁免值为1×105贝可。

放射源分类办法

放射源分类办法

放射源分类办法
根据国务院第449号令《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规定,制定本放射源分类办法。

一、放射源分类原则
参照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有关规定,按照放射源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从高到低将放射源分为Ⅰ、Ⅱ、Ⅲ、Ⅳ、Ⅴ类,V类源的下限活度值为该种核素的豁免活度。

(一)Ⅰ类放射源为极高危险源。

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分钟到1小时就可致人死亡;
(二)Ⅱ类放射源为高危险源。

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至几天可致人死亡;
(三)Ⅲ类放射源为危险源。

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就可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接触几天至几周也可致人死亡;
(四)Ⅳ类放射源为低危险源。

基本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但对长时间、近距离接触这些放射源的人可能造成可恢复的临时性损伤;
(五)Ⅴ类放射源为极低危险源。

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

二、放射源分类表
常用不同核素的64种放射源按下列表进行分类。

注:1.Am-241用于固定式烟雾报警器时的豁免值为1×105贝可。

2.核素份额不明的混合源,按其危险度最大的核素分类,其总活度视为该核素的活度。

三、非密封源分类
上述放射源分类原则对非密封源适用。

非密封源工作场所按放射性核素日等效最大操作量分为甲、乙、丙三级,具体分级标准见《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标准》(GB 18871-2002)。

甲级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安全管理参照Ⅰ类放射源。

乙级和丙级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安全管理参照Ⅱ、Ⅲ类放射源。

射线装置分类表
依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6年第26号。

放射源分类

放射源分类

放射源分类办法根据国务院第449号令《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规定,制定本放射源分类办法。

一、放射源分类原则
参照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有关规定,按照放射源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从高到低将放射源分为Ⅰ、Ⅱ、Ⅲ、Ⅳ、Ⅴ类,V类源的下限活度值为该种核素的豁免活度。

(一)Ⅰ类放射源为极高危险源。

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分钟到1小时就可致人死亡;
(二)Ⅱ类放射源为高危险源。

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至几天可致人死亡;
(三)Ⅲ类放射源为危险源。

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就可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接触几天至几周也可致人死亡;
(四)Ⅳ类放射源为低危险源。

基本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但对长时间、近距离接触这些放射源的人可能造成可恢复的临时性损伤;
(五)Ⅴ类放射源为极低危险源。

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

二、放射源分类表
常用不同核素的64种放射源按下列表进行分类。

放射源分类表
注:1.Am-241用于固定式烟雾报警器时的豁免值为1×105贝可。

2.核素份额不明的混合源,按其危险度最大的核素分类,其总活度视为该核素的活度。

三、非密封源分类
上述放射源分类原则对非密封源适用。

非密封源工作场所按放射性核素日等效最大操作量分为甲、乙、丙三级,具体分级标准见《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标准》(GB 18871-2002)。

甲级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安全管理参照Ⅰ类放射源。

乙级和丙级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安全管理参照Ⅱ、Ⅲ类放射源。

放射源文档

放射源文档

放射源1. 什么是放射源放射源是指能够通过核衰变、核裂变或核聚变释放出射线或高能粒子的物质或装置。

放射源可以分为天然放射源和人造放射源两种类型。

1.1 天然放射源天然放射源是自然界存在的具有放射性的物质。

例如,地球上的岩石、土壤和空气中都含有放射性物质,如铀、钾和氡等。

1.2 人造放射源人造放射源是通过人为手段制造的具有放射性的物质或装置。

例如,核能发电厂使用铀或钚等放射性物质产生能量,医用放射线装置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

2. 放射源的应用2.1 医学应用放射源在医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医用放射线装置用于产生X射线或伽马射线,用于诊断疾病,如X射线拍片、CT扫描和核医学检查。

此外,放射源还用于放射治疗,例如放疗治疗肿瘤。

2.2 工业应用在工业领域,放射源被用于检测和测量目标物体的特定性质。

例如,放射源可用于辐射测量、密度测量和物态转变的研究。

此外,放射源还可以用于材料的辐照处理,如杀菌、改性和退火。

2.3 环境监测放射源在环境监测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监测大气中的放射性物质含量,可以及时发现并控制放射性物质的泄漏情况,从而保护人类和环境的安全。

放射监测设备通常被安装在核电厂附近、辐射设施周围以及核试验场所,用于实时监测辐射水平。

3. 放射源的风险与保护3.1 放射源的风险放射源具有一定的风险,因为射线或高能粒子会对生物体产生伤害。

长期接触放射线可能导致突变、癌症和遗传疾病。

而短期暴露于高剂量的放射线下可能导致急性病理反应,如放射病。

3.2 放射源的保护为了保护工作人员和公众免受放射源的危害,必须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限制接触时间:减少接触放射源的时间,从而降低受到辐射的剂量。

•增加距离:尽量保持与放射源的距离,以减少辐射暴露。

•使用屏蔽物:在放射源周围使用合适的屏蔽物,如混凝土或铅板,以阻挡辐射。

•个人防护装备:在工作场所中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眼镜、防护手套和防护服等。

4. 放射源的法律法规和监管4.1 国际法律法规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是联合国系统中负责核能应用和和非核能应用裂变材料管理的国际机构。

1137 放射源分类办法

1137 放射源分类办法

放射源分类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5年第62号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令第449号)关于放射源实行分类管理的规定,我局组织制定了《放射源分类办法》,现予发布。

二○○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放射源分类办法根据国务院第449号令《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规定,制定本放射源分类办法。

一、放射源分类原则参照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有关规定,按照放射源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从高到低将放射源分为Ⅰ、Ⅱ、Ⅲ、Ⅳ、Ⅴ类,V 类源的下限活度值为该种核素的豁免活度。

(一)Ⅰ类放射源为极高危险源。

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分钟到1小时就可致人死亡;(二)Ⅱ类放射源为高危险源。

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至几天可致人死亡;(三)Ⅲ类放射源为危险源。

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就可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接触几天至几周也可致人死亡;(四)Ⅳ类放射源为低危险源。

基本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但对长时间、近距离接触这些放射源的人可能造成可恢复的临时性损伤;(五)Ⅴ类放射源为极低危险源。

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

二、放射源分类表常用不同核素的64种放射源按下列表进行分类。

放射源分类表注:1.Am-241用于固定式烟雾报警器时的豁免值为1×105贝可。

2.核素份额不明的混合源,按其危险度最大的核素分类,其总活度视为该核素的活度。

三、非密封源分类上述放射源分类原则对非密封源适用。

非密封源工作场所按放射性核素日等效最大操作量分为甲、乙、丙三级,具体分级标准见《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标准》(GB 18871-2002)。

甲级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安全管理参照Ⅰ类放射源。

乙级和丙级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安全管理参照Ⅱ、Ⅲ类放射源。

放射源分类

放射源分类

关于发布放射源分类办法的公告
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令第449号)关于放射源实行分类管理的规定,我局组织制定了《放射源分类办法》,现予发布。

国家环保总局
二○○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附件:
放射源分类办法
根据国务院第449号令《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规定,制定本放射源分类办法。

一、放射源分类原则
参照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有关规定,按照放射源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从高到低将放射源分为Ⅰ、Ⅱ、Ⅲ、Ⅳ、Ⅴ类,V类源的下限活度值为该种核素的豁免活度。

(一)Ⅰ类放射源为极高危险源。

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分钟到1小时就可致人死亡;
(二)Ⅱ类放射源为高危险源。

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至几天可致人死亡;
(三)Ⅲ类放射源为危险源。

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就可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接触几天至几周也可致人死亡;
(四)Ⅳ类放射源为低危险源。

基本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但对长时间、近距离接触这些放射源的人可能造成可恢复的临时性损伤;
(五)Ⅴ类放射源为极低危险源。

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

二、放射源分类表
乙级和丙级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安全管理参照Ⅱ、Ⅲ类放射源。

放射源分类

放射源分类

放射源的危害是什么?
根据国务院第449号令《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规定,参照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有关规定,按照放射源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从高到低将放射源分为Ⅰ、Ⅱ、Ⅲ、Ⅳ、Ⅴ类,V类源的下限活度值为该种核素的豁免活度。

(一)Ⅰ类放射源为极高危险源。

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分钟到1小时就可致人死亡
(二)Ⅱ类放射源为高危险源。

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至几天可致人死亡
(三)Ⅲ类放射源为危险源。

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就可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接触几天至几周也可致人死亡
(四)Ⅳ类放射源为低危险源。

基本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但对长时间、近距离接触这些放射源的人可能造成可恢复的临时性损伤(五)Ⅴ类放射源为极低危险源。

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

因此,从事放射源行业的单位必须拥有专业的技术人员、有符合国家标准的储存场所和包装容器,有完善健全的安全操作管理制度和辐射事故应急措施等基础条件。

天津市博安集团-从事放射源事业15年,主要经营放射源销售、运输、进出口手续办理以及无损检测等相关涉源工作,具有从事放射源的各项专业资质,其中25名人拥有环保安检许可上岗证,在被评天津市“清查放射源让百姓放心”专项行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放射源分类办法

放射源分类办法

放射源分类办法 根据院第国务449令《放射性同位素射装置安全和防例》号与线护条定,制定本放射源分法。

规类办 一、放射源分原类则 照原子能机的有定,按照放射源人体健康和境的参国际构关规对环潜在危害程度,高到低放射源分Ⅰ、Ⅱ、Ⅲ、Ⅳ、Ⅴ,从将为类V 源的下类限活度核素的豁免活度。

值为该种 (一)Ⅰ放射源高危源。

有防情下,接源几分类为极险没护况触这类到钟1小就可致人死亡时; (二)Ⅱ放射源高危源。

有防情下,接源几小类为险没护况触这类时至几天可致人死亡; (三)Ⅲ放射源危源。

有防情下,接源几小就类为险没护况触这类时可人造成永久性,接几天至几周也可致人死亡对损伤触; (四)Ⅳ放射源低危源。

基本不人造成永久性,但类为险会对损伤对、近距离接些放射源的人可能造成可恢的性长时间触这复临时损伤; (五)Ⅴ放射源低危源。

不人造成永久性。

类为极险会对损伤 二、放射源分表类常用不同核素的64放射源按下列表行分。

种进类核素名称I源类II源类III源类IV源类V源类(可)贝(可)贝(可)贝(可)贝(可)贝Am-241≥6×1013≥6×1011≥6×1010≥6×108≥1×104 Am-241/Be≥6×1013≥6×1011≥6×1010≥6×108≥1×104 Au-198≥2×1014≥2×1012≥2×1011≥2×109≥1×106 Ba-133≥2×1014≥2×1012≥2×1011≥2×109≥1×106 C-14≥5×1016≥5×1014≥5×1013≥5×1011≥1×107 Cd-109≥2×1016≥2×1014≥2×1013≥2×1011≥1×106 Ce-141≥1×1015≥1×1013≥1×1012≥1×1010≥1×107 Ce-144≥9×1014≥9×1012≥9×1011≥9×109≥1×105 Cf-252≥2×1013≥2×1011≥2×1010≥2×108≥1×104 Cl-36≥2×1016≥2×1014≥2×1013≥2×1011≥1×106 Cm-242≥4×1013≥4×1011≥4×1010≥4×108≥1×105 Cm-244≥5×1013≥5×1011≥5×1010≥5×108≥1×104 Co-57≥7×1014≥7×1012≥7×1011≥7×109≥1×106 Co-60≥3×1013≥3×1011≥3×1010≥3×108≥1×105 Cr-51≥2×1015≥2×1013≥2×1012≥2×1010≥1×107 Cs-134≥4×1013≥4×1011≥4×1010≥4×108≥1×104 Cs-137≥1×1014≥1×1012≥1×1011≥1×109≥1×104 Eu-152≥6×1013≥6×1011≥6×1010≥6×108≥1×106Fe-55≥8×1017≥8×1015≥8×1014≥8×1012≥1×106 Gd-153≥1×1015≥1×1013≥1×1012≥1×1010≥1×107 Ge-68≥7×1014≥7×1012≥7×1011≥7×109≥1×105 H-3≥2×1018≥2×1016≥2×1015≥2×1013≥1×109 Hg-203≥3×1014≥3×1012≥3×1011≥3×109≥1×105 I-125≥2×1014≥2×1012≥2×1011≥2×109≥1×106 I-131≥2×1014≥2×1012≥2×1011≥2×109≥1×106 Ir-192≥8×1013≥8×1011≥8×1010≥8×108≥1×104 Kr-85≥3×1016≥3×1014≥3×1013≥3×1011≥1×104 Mo-99≥3×1014≥3×1012≥3×1011≥3×109≥1×106 Nb-95≥9×1013≥9×1011≥9×1010≥9×108≥1×106 Ni-63≥6×1016≥6×1014≥6×1013≥6×1011≥1×108 Np-237≥7×1013≥7×1011≥7×1010≥7×108≥1×103 (Pa-233)P-32≥1×1016≥1×1014≥1×1013≥1×1011≥1×105 Pd-103≥9×1016≥9×1014≥9×1013≥9×1011≥1×108 Pm-147≥4×1016≥4×1014≥4×1013≥4×1011≥1×107 Po-210≥6×1013≥6×1011≥6×1010≥6×108≥1×104 Pu-238≥6×1013≥6×1011≥6×1010≥6×108≥1×104 Pu-239/≥6×1013≥6×1011≥6×1010≥6×108≥1×104 BePu-240≥6×1013≥6×1011≥6×1010≥6×108≥1×103Pu-242≥7×1013≥7×1011≥7×1010≥7×108≥1×104Ra-226≥4×1013≥4×1011≥4×1010≥4×108≥1×104Re-188≥1×1015≥1×1013≥1×1012≥1×1010≥1×105Ru-103(Rh-≥1×1014≥1×1012≥1×1011≥1×109≥1×106103m)Ru-106≥3×1014≥3×1012≥3×1011≥3×109≥1×105 (Rh-106)S-35≥6×1016≥6×1014≥6×1013≥6×1011≥1×108Se-75≥2×1014≥2×1012≥2×1011≥2×109≥1×106Sr-89≥2×1016≥2×1014≥2×1013≥2×1011≥1×106Sr-90≥1×1015≥1×1013≥1×1012≥1×1010≥1×104 (Y-90)Tc-99m≥7×1014≥7×1012≥7×1011≥7×109≥1×107Te-132 (I-≥3×1013≥3×1011≥3×1010≥3×108≥1×107 132)Th-230≥7×1013≥7×1011≥7×1010≥7×108≥1×104Tl-204≥2×1016≥2×1014≥2×1013≥2×1011≥1×104Tm-170≥2×1016≥2×1014≥2×1013≥2×1011≥1×106Y-90≥5×1015≥5×1013≥5×1012≥5×1010≥1×105Y-91≥8×1015≥8×1013≥8×1012≥8×1010≥1×106Yb-169≥3×1014≥3×1012≥3×1011≥3×109≥1×107Zn-65≥1×1014≥1×1012≥1×1011≥1×109≥1×106Zr-95 ≥4×1013≥4×1011≥4×1010≥4×108≥1×106注:1.Am-241用于固定式烟雾报警器时的豁免值为1×105贝可。

放射源分类办法

放射源分类办法

放射源分类办法根据国务院第449号令《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规定,制定本放射源分类办法。

(一)、Ⅰ类放射源为极高危险源。

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分钟到1小时就可致人死亡。

(二)、Ⅱ类放射源为高危险源。

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至几天可致人死亡。

(三)、Ⅲ类放射源为危险源。

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就可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接触几天至几周也可致人死亡。

(四)、Ⅳ类放射源为低危险源。

基本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但对长时间、近距离接触这些放射源的人可能造成可恢复的临时性损伤。

(五)、Ⅴ类放射源为极低危险源。

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为了加强对放射性同位素,放射装置安全和防护的监督管理,促进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的安全应用,保障人体健康,保护环境,制定本条例。

(一)、对直接上岗的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和防护知识教育培训,并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不得上岗。

(二)、对本单位的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工作负责,并依法对其造成的放射性危害承担责任。

(三)、对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状况进行年度评估。

发现安全隐患的,应当立即进行整改。

(四)、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依照本章规定取得许可证。

(五)、许可证有效期为5年,禁止伪造、变造、转让许可证。

放射环境管理办法为了加强对放射性同位素的监督管理,保护环境,保障公众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等有关法规,制定本办法。

(一)、放射环境管理的具体任务由和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实施。

(二)、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内一切伴有辐射项目的环境影响状况进行监督性监测和常规管理。

(三)、放射性同位素应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和废源,必须定期送所在地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城市放射性废物库贮存。

(四)、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做好辖区内事故应急准备,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响应方案。

放射源分类办法

放射源分类办法

放射源分类办法
根据国务院第449号令《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规定,制定本放射源分类办法。

一、放射源分类原则
参照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有关规定,按照放射源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从高到低将放射源分为Ⅰ、Ⅱ、Ⅲ、Ⅳ、Ⅴ类,V类源的下限活度值为该种核素的豁免活度。

(一)Ⅰ类放射源为极高危险源。

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分钟到1小时就可致人死亡;
(二)Ⅱ类放射源为高危险源。

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至几天可致人死亡;
(三)Ⅲ类放射源为危险源。

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就可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接触几天至几周也可致人死亡;
(四)Ⅳ类放射源为低危险源。

基本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但对长时间、近距离接触这些放射源的人可能造成可恢复的临时性损伤;
(五)Ⅴ类放射源为极低危险源。

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

二、放射源分类表
常用不同核素的64种放射源按下列表进行分类。

注:1.Am-241用于固定式烟雾报警器时的豁免值为1×105贝可。

2.核素份额不明的混合源,按其危险度最大的核素分类,其总活度视为该核素的活度。

三、非密封源分类
上述放射源分类原则对非密封源适用。

非密封源工作场所按放射性核素日等效最大操作量分为甲、乙、丙三级,具体分级标准见《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标准》(GB 18871-2002)。

甲级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安全管理参照Ⅰ类放射源。

乙级和丙级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安全管理参照Ⅱ、Ⅲ类放射源。

射线装置分类表
依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6年第26号。

放射源分类办法

放射源分类办法

放射源分类办法
(总局公告2005年第62号)
根据国务院第449号令《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规定,制定本放射源分类办法。

一、放射源分类原则
参照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有关规定,按照放射源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从高到低将放射源分为Ⅰ、Ⅱ、Ⅲ、Ⅳ、Ⅴ类,V类源的下限活度值为该种核素的豁免活度。

(一)Ⅰ类放射源为极高危险源。

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分钟到1小时就可致人死亡;
(二)Ⅱ类放射源为高危险源。

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至几天可致人死亡;
(三)Ⅲ类放射源为危险源。

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就可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接触几天至几周也可致人死亡;
(四)Ⅳ类放射源为低危险源。

基本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但对长时间、近距离接触这些放射源的人可能造成可恢复的临时性损伤;
(五)Ⅴ类放射源为极低危险源。

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

二、放射源分类表
注:1.Am-241用于固定式烟雾报警器时的豁免值为1×10贝可。

2.核素份额不明的混合源,按其危险度最大的核素分类,其总活度视为该核素的活度。

三、非密封源分类
上述放射源分类原则对非密封源适用。

非密封源工作场所按放射性核素日等效最大操作量分为甲、乙、丙三级,具体分级标准见《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标准》(GB 18871-2002)。

甲级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安全管理参照Ⅰ类放射源。

乙级和丙级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安全管理参照Ⅱ、Ⅲ类放射源。

放射源分类办法

放射源分类办法

放射源分类办法
根据国务院第449号令《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规定,制定本放射源分类办法。

一、放射源分类原则
参照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有关规定,按照放射源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从高到低将放射源分为Ⅰ、Ⅱ、Ⅲ、Ⅳ、Ⅴ类,V类源的下限活度值为该种核素的豁免活度。

(一)Ⅰ类放射源为极高危险源。

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分钟到1小时就可致人死亡;

(二)Ⅱ类放射源为高危险源。

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至几天可致人死亡;
(三)Ⅲ类放射源为危险源。

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就可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接触几天至几周也可致人死亡;
(四)Ⅳ类放射源为低危险源。

基本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但对长时间、近距离接触这些放射源的人可能造成可恢复的临时性损伤;
(五)Ⅴ类放射源为极低危险源。

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

二、放射源分类表
常用不同核素的64种放射源按下列表进行分类。

注:1.Am-241用于固定式烟雾报警器时的豁免值为1×105贝可。

2.核素份额不明的混合源,按其危险度最大的核素分类,其总活度视为该核素的活度。

三、非密封源分类
上述放射源分类原则对非密封源适用。

非密封源工作场所按放射性核素日等效最大操作量分为甲、乙、丙三级,具体分级标准见《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标准》(GB 18871-2002)。

甲级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安全管理参照Ⅰ类放射源。


乙级和丙级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安全管理参照Ⅱ、Ⅲ类放射源。

射线装置分类表
依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6年第26号。

放射源分类

放射源分类

放射源分类国际原子能机构根据放射源对人体可能的伤害程度,将放射源分为5类:Ⅰ类放射源属极危险源。

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分种到1小时就可致人死亡。

Ⅱ类放射源属高危险源。

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至几天可以致人死亡。

Ⅲ类放射源属中危险源。

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就可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接触几天至几周也可致人死亡。

上述三类放射源为危险放射源。

Ⅳ类放射源属低危险源。

基本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但对长时间、近距离接触这些放射源的人可能造成可恢复的临时性损伤。

Ⅴ类放射源属极低危险源。

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

在我国被盗或失控的放射源多数属于Ⅳ类放射源或Ⅴ类放射源。

应用领域电离带电粒子主要通过电离作用把能量转移给周围介质。

中子、γ射线与物质作用产生高能带电粒子,再进行电离。

α粒子和低能β粒子的射程短,比电离值高,在较短的射程内可产生大量的离子对,形成高密度的离子云,可用于放射性静电消除器、离子感烟探测器、电子捕获鉴定器和真空电子管中所用的电离源等。

γ射线有很强的穿透力,能在较大体积内产生电离作用,其应用有辐射消毒、灭菌,食品辐照保藏,辐射育种,放射治疗和辐射加工等。

吸收射线通过物体时被吸收。

β和γ射线束通过吸收体后被减弱的程度可用下式表示:式中I0、I分别为射线束通过吸收体前后的强度值,ρ和d为吸收体的密度和厚度值,μm为吸收体对该射线束的质量吸收系数。

测得射线束强度变化,即可由上式确定吸收体的厚度或密度。

其应用有透射式同位素密度计、厚度计和料位计等。

射线可使感光胶片感光,根据透过吸收体的射线使感光胶片的感光情况显示,可以进行射线照相探伤。

散射β射线、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会产生散射,其散射角甚至可大于90°,散射的程度与散射体的厚度、密度及原子序数有关。

根据这一效应建立的反散射测量仪,可用于测定材料的厚度和密度,特别适用于涂层厚度的测量。

快中子与轻元素碰撞,能量迅速降低,待分析材料中如含氢丰富,中子慢化程度就高。

放射源分类及预防方法

放射源分类及预防方法

放射源分类办法及防护手段根据国务院第449号令《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规定,制定本放射源分类办法。

一、放射源分类原则参照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有关规定,按照放射源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从高到低将放射源分为Ⅰ、Ⅱ、Ⅲ、Ⅳ、Ⅴ类,V类源的下限活度值为该种核素的豁免活度。

(一)Ⅰ类放射源为极高危险源。

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分钟到1小时就可致人死亡;(二)Ⅱ类放射源为高危险源。

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至几天可致人死亡;(三)Ⅲ类放射源为危险源。

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就可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接触几天至几周也可致人死亡;(四)Ⅳ类放射源为低危险源。

基本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但对长时间、近距离接触这些放射源的人可能造成可恢复的临时性损伤;(五)Ⅴ类放射源为极低危险源。

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

二、放射源分类表常用不同核素的64种放射源按下列表进行分类,放射源分类表。

核素名称I类源(贝可)II类源(贝可)III类源(贝可)IV类源(贝可)V类源(贝可)Am-241 ≥6×1013 ≥6×1011 ≥6×1010 ≥6×108 ≥1×104 Am-241/Be ≥6×1013 ≥6×1011 ≥6×1010 ≥6×108 ≥1×104 Au-198 ≥2×1014 ≥2×1012 ≥2×1011 ≥2×109 ≥1×106 Ba-133 ≥2×1014 ≥2×1012 ≥2×1011 ≥2×109 ≥1×106 C-14 ≥5×1016 ≥5×1014 ≥5×1013 ≥5×1011 ≥1×107 Cd-109 ≥2×1016 ≥2×1014 ≥2×1013 ≥2×1011 ≥1×106 Ce-141 ≥1×1015 ≥1×1013 ≥1×1012 ≥1×1010 ≥1×107 Ce-144 ≥9×1014 ≥9×1012 ≥9×1011 ≥9×109 ≥1×105 Cf-252 ≥2×1013 ≥2×1011 ≥2×1010 ≥2×108 ≥1×104 Cl-36 ≥2×1016 ≥2×1014 ≥2×1013 ≥2×1011 ≥1×106 Cm-242 ≥4×1013 ≥4×1011 ≥4×1010 ≥4×108 ≥1×105 Cm-244 ≥5×1013 ≥5×1011 ≥5×1010 ≥5×108 ≥1×104 Co-57 ≥7×1014 ≥7×1012 ≥7×1011 ≥7×109 ≥1×106 Co-60 ≥3×1013 ≥3×1011 ≥3×1010 ≥3×108 ≥1×105Cr-51 ≥2×1015 ≥2×1013 ≥2×1012 ≥2×1010 ≥1×107Cs-134 ≥4×1013 ≥4×1011 ≥4×1010 ≥4×108 ≥1×104Cs-137 ≥1×1014≥1×1012≥1×1011 ≥1×109≥1×104Eu-152 ≥6×1013≥6×1011≥6×1010 ≥6×108≥1×106Eu-154 ≥6×1013 ≥6×1011≥6×1010≥6×108≥1×106Fe-55 ≥8×1017≥8×1015≥8×1014≥8×1012≥1×106Gd-153 ≥1×1015 ≥1×1013 ≥1×1012 ≥1×1010 ≥1×107Ge-68 ≥7×1014 ≥7×1012 ≥7×1011 ≥7×109 ≥1×105H-3 ≥2×1018 ≥2×1016 ≥2×1015 ≥2×1013 ≥1×109Hg-203 ≥3×1014 ≥3×1012 ≥3×1011 ≥3×109 ≥1×105I-125 ≥2×1014 ≥2×1012 ≥2×1011 ≥2×109 ≥1×106I-131 ≥2×1014 ≥2×1012 ≥2×1011 ≥2×109 ≥1×106Ir-192 ≥8×1013 ≥8×1011 ≥8×1010 ≥8×108 ≥1×104Kr-85 ≥3×1016 ≥3×1014 ≥3×1013 ≥3×1011 ≥1×104Mo-99 ≥3×1014 ≥3×1012 ≥3×1011 ≥3×109 ≥1×106Nb-95 ≥9×1013 ≥9×1011 ≥9×1010 ≥9×108 ≥1×106Ni-63 ≥6×1016 ≥6×1014 ≥6×1013 ≥6×1011 ≥1×108Np-237(Pa-23≥7×1013 ≥7×1011 ≥7×1010 ≥7×108 ≥1×1033)P-32 ≥1×1016 ≥1×1014 ≥1×1013 ≥1×1011 ≥1×105Pd-103 ≥9×1016 ≥9×1014 ≥9×1013 ≥9×1011 ≥1×108Pm-147 ≥4×1016 ≥4×1014 ≥4×1013 ≥4×1011 ≥1×107Po-210 ≥6×1013 ≥6×1011 ≥6×1010 ≥6×108 ≥1×104Pu-238 ≥6×1013 ≥6×1011 ≥6×1010 ≥6×108 ≥1×104Pu-239/Be ≥6×1013 ≥6×1011 ≥6×1010 ≥6×108 ≥1×104Pu-239 ≥6×1013 ≥6×1011 ≥6×1010 ≥6×108 ≥1×104注:1.Am-241用于固定式烟雾报警器时的豁免值为1×105贝可。

放 射 源 分 类 表

放 射 源 分 类 表

放射源分类办法
根据国务院第449号令《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规定,制定本放射源分类办法。

一、放射源分类原则
参照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有关规定,按照放射源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从高到低将放射源分为Ⅰ、Ⅱ、Ⅲ、Ⅳ、Ⅴ类,V类源的下限活度值为该种核素的豁免活度。

(一)Ⅰ类放射源为极高危险源。

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分钟到1小时就可致人死亡;
(二)Ⅱ类放射源为高危险源。

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至几天可致人死亡;
(三)Ⅲ类放射源为危险源。

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就可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接触几天至几周也可致人死亡;
(四)Ⅳ类放射源为低危险源。

基本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但对长时间、近距离接触这些放射源的人可能造成可恢复的临时性损伤;
(五)Ⅴ类放射源为极低危险源。

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

二、放射源分类表
常用不同核素的64种放射源按下列表进行分类。

放射源分类表
注:1.Am-241用于固定式烟雾报警器时的豁免值为1×105贝可。

2.核素份额不明的混合源,按其危险度最大的核素分类,其总活度视为该核素的活度。

三、非密封源分类
上述放射源分类原则对非密封源适用。

非密封源工作场所按放射性核素日等效最大操作量分为甲、乙、丙三级,具体分级标准见《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标准》(GB 18871-2002)。

甲级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安全管理参照Ⅰ类放射源。

乙级和丙级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安全管理参照Ⅱ、Ⅲ类放射源。

放射源、射线装置如何分类?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潜在危害是什么?

放射源、射线装置如何分类?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潜在危害是什么?

放射源、射线装置如何分类?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潜在危害是什么?
放射源分为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

Ⅰ类放射源:为极高危险源。

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分钟到1小时
就可以致人死亡。

Ⅱ类放射源:为高危险源。

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至几天可致
人死亡。

Ⅲ类放射源:为危险源。

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就可以对人造
成永久性损伤,接触几天至几周也可以致人死亡。

Ⅳ类放射源:为低危险源。

基本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但对长时间、近
距离接触这些放射源的人可能造成可恢复的临时性损伤。

Ⅴ类放射源:为极低危险源。

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

射线装置分为Ⅰ类、Ⅱ类、Ⅲ类。

Ⅰ类射线装置:为高危险射线装置,事故时可以使短时间受照人员产生严重
放射损伤,甚至死亡,或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Ⅱ类射线装置:为中危险射线装置,事故时可以使受照人员产生严重放射损伤,大剂量照射甚至导致死亡。

Ⅲ类射线装置:为低危险射线装置,事故时一般不会造成受照人员的放射损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
放射源分类办法
根据国务院第449号令《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规定,制定本放射源分类办法。

一、放射源分类原则
参照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有关规定,按照放射源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从高到低将放射源分为Ⅰ、Ⅱ、Ⅲ、Ⅳ、Ⅴ类,V类源的下限活度值为该种核素的豁免活度。

(一)Ⅰ类放射源为极高危险源。

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分钟到1小时就可致人死亡;
(二)Ⅱ类放射源为高危险源。

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至几天可致人死亡;
(三)Ⅲ类放射源为危险源。

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就可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接触几天至几周也可致人死亡;
(四)Ⅳ类放射源为低危险源。

基本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但对长时间、近距离接触这些放射源的人可能造成可恢复的临时性损伤;
(五)Ⅴ类放射源为极低危险源。

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

二、放射源分类表
常用不同核素的64种放射源按下列表进行分类。

放射源分类表
注:
1.Am-241用于固定式烟雾报警器时的豁免值为1×105贝可。

2.核素份额不明的混合源,按其危险度最大的核素分类,其总活度视为该核素的活度。

三、非密封源分类
上述放射源分类原则对非密封源适用。

非密封源工作场所按放射性核素日等效最大操作量分为甲、乙、丙三级,具体分级标准见《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标准》(GB 18871-2002)。

甲级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安全管理参照Ⅰ类放射源。

乙级和丙级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安全管理参照Ⅱ、Ⅲ类放射源。

A装置:60Co活度250万居里(×1016 Bq),137Cs活度微居里(×105 Bq);B装置:60Co活度203万居里(×1016 Bq),137Cs活度4微居里(×105 Bq)。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